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新理念

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沿用了多年的教学大纲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国家课程标准被推到前台。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教育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

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成为当前一线中学政治教师思考的重点。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分成以下两个问题思考:

一、传统的中学政治教学过程

1.1教师中心主义。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中心主义问题。教师把课堂

当讲堂,甚至是个人上演独角戏的舞台,教师按剧本“教案”上演“课本剧”,教师是演员

兼导演,学生是观众和道具。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牵着走。师生活动是以短平快的问答为主,一切按事先预定的路线推出,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课毕,学生满载着麻木与标准答案走出教室。而政治课堂上空洞的理论,干巴巴的说教令学生厌倦。

1.2教学只重结果而轻过程。传统的中学政治教学只面向结果,而轻视甚至忽视学习

过程。所谓的面向结果就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寻已有的说明、已有的结论及认证、已有的答案等活动来做为教学过程的第一任务,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也是以学生接受了多少的知识

为依据。只重视结论、不重视过程的教学忽略了学生思维,单纯以为教学无须学生动手和动脑,只需要听讲和记忆,把知识掌握了就可以了。于是便出现了掌握了知识却不知道知识是

如何得来的,不去研究、思考、评判和推理知识的现象。这种枯燥乏味的背诵、题海训练,

脱离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的有机联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了,使得学生越来越背离课堂。

1.3重教书而轻育人。传统政治教学过程仅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学

生人格的提升。传统教学以政治学科为本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这种教学重教书

而轻育人,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它把教书看为本职,不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形成,致使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提升道德修养和形成良好人格的过程。单纯强化和注重学科知识,缺少对人的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的整体关怀,无法体现人存在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以政治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活动困于固定、狭窄的认识主义的框框之中,片面的要求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与掌握,却不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挫折、意志、信念等内容

的追求。

二、新课程的中学政治教学过程

2.1中学政治教学过程的本质。新课程的提出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强调教学就是单纯

传授知识的老观念,把教学过程的实质变为如何体现人的生命价值,把课堂教学的活动拓展为讨论、合作,体现了个人与集体及社会的不可分割性。超越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

识的认识。首先,新的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教学是掌握政治学科文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也是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不是单纯的认识,更是实现生命意义的过程,是展现人生命价值的过程,是体验对生命内涵的过程。其次,教学过程的表现形式是师生沟通互动,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学生和教师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完

成教学目标。教师学生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互助合作的目的就是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生

的人格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好的相遇,以达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

最后,这种互助合作式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平等的师生对话。平等的对话,不单是教学的活动方式,也是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互助合作就意味着心灵的敞开,个性的张扬;对教师来说,互助合作就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待,不单单是关注事物现象,更是要关注现象的实质,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人类与社会与世界能否和谐共同发展。

2.2新课程教学过程的操作

2.2.1发挥教学在课程建设中的能动作用,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首先要对

课本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任何一种课本,特别是国家同意审定的课本,其一般性、普遍性

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学生发展,往往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学情、教情,进行本土化、校本化的改造,该舍的舍去,该加的加上,不能照本宣科。其次要据本地的资源和环境,对教学内容

加以改造。尽管目前的政治教材在编写中尽可能地选用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能有的材料,

但对于有些地区来说,仍然存在不适应的问题,或者有更好的替代材料。

2.2.2建立教学相长、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变“传话”为“对话”。教学过程实现

的主要形式是师生交往互动,这种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就是平等

对话。要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师要做到:首先,要确立师生双方的主体地位。新的课程观认

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是知识传递的关系,而是有着共同话题的对外关系,在对话中师生进行着知识为智慧的交流、精神为意义的沟通,师生双方都是完整的人,以整体的人格相互影响。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提高的过程,实现人格交融的过程。其次,师生相互尊重和理解是对话的基础。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互相尊重、

互相信赖、互相激励,尤其是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个性给予理解和肯定,对不同的学生要做到一分为二的看待,教师对学生不要单纯空洞的说教,要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真实的意愿,要做学生的倾听者。教师要为学生展现个人独特的个性提供一个空

问,让学生有一个能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不同生命的价值都能够得以实现。最后,教师还

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和价值示范。在师生平等沟通互助合作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引导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这种引导,学生就有可能会偏离主题,甚至产生负效应。教师的示范作用、合作品质等对学生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公务员之家:

2.2.3加强书本知识,同生活与实践经验的联系,从“书中学”到“做中学”。教育

的长远利益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不能单看的成绩。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方法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靠死记硬背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与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与技能取得的高分

决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含金量也绝不是一样的。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学会独立思考和自己动手,要求学生亲身经历,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知,实现理论与

实践的有机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2.2.4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建构和整体提高,变“教书”为“铸魂”。新课程要求我

们围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服务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所以,首先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尊严,都是自己的理想。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应该有最起码的尊重。其次,关注每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传统教育只注重学习结果,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欢乐愉快的

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其乐融融、非常有积极性的。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上的学生则是一种冷漠呆滞、愁眉苦脸、非常消极的态度。这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同时还

要求我们必须因人施教、用心施教。

2.2.5形成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体系,建构开放、充满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模式。首先是要围绕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本地的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水准来确定教学

任务,根据学生的层次制定适宜的方式方法。突出师生活动的多样性,教师与学生的组合、

学生与学生的组合等以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其次是教师努力把教学课堂转变成学生自

主探索未知世界的场地。新课堂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运用知识的反思与归纳,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这种开放式建构知识的学习过程充满了活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变重知识的接受为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学习;变单一的认知性学习为多维体验性学习;变机械决定性学习为互动的交往性学习。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精神享受,当成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最后是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产生美好的生命体验。教师要把那些能落实三维目标的因素和不可测得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美好的生命体验。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新理念 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沿用了多年的教学大纲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国家课程标准被推到前台。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教育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 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成为当前一线中学政治教师思考的重点。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分成以下两个问题思考: 一、传统的中学政治教学过程 1.1教师中心主义。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中心主义问题。教师把课堂 当讲堂,甚至是个人上演独角戏的舞台,教师按剧本“教案”上演“课本剧”,教师是演员 兼导演,学生是观众和道具。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牵着走。师生活动是以短平快的问答为主,一切按事先预定的路线推出,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课毕,学生满载着麻木与标准答案走出教室。而政治课堂上空洞的理论,干巴巴的说教令学生厌倦。 1.2教学只重结果而轻过程。传统的中学政治教学只面向结果,而轻视甚至忽视学习 过程。所谓的面向结果就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寻已有的说明、已有的结论及认证、已有的答案等活动来做为教学过程的第一任务,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也是以学生接受了多少的知识 为依据。只重视结论、不重视过程的教学忽略了学生思维,单纯以为教学无须学生动手和动脑,只需要听讲和记忆,把知识掌握了就可以了。于是便出现了掌握了知识却不知道知识是 如何得来的,不去研究、思考、评判和推理知识的现象。这种枯燥乏味的背诵、题海训练, 脱离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的有机联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了,使得学生越来越背离课堂。 1.3重教书而轻育人。传统政治教学过程仅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学 生人格的提升。传统教学以政治学科为本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这种教学重教书 而轻育人,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它把教书看为本职,不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形成,致使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提升道德修养和形成良好人格的过程。单纯强化和注重学科知识,缺少对人的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的整体关怀,无法体现人存在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以政治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活动困于固定、狭窄的认识主义的框框之中,片面的要求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与掌握,却不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挫折、意志、信念等内容 的追求。 二、新课程的中学政治教学过程

初中政治学科经验交流材料参考范文

初中政治学科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教研室给我这样一个与大家共同探讨初三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机会。经验交流谈不上,只是将我校政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出来,与各位老师共享困惑、共享认识、共享成功。 我校在政治教学中的做法可以总结为两个注重、两个面向。两个注重一是注重知识的有机联系,二是注重讲练结合,精讲、深讲。两个面向: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二是面向中考,从起始年级就注重增强中考意识。 一、立足教材、研究课标、注重知识间的联系 开卷考试的最大特色就是“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只有深刻理解基础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我们总的袁原则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1、新课讲授一定讲深讲透。学生听到的第一印象是最深刻的,假如讲得不完整,往后要纠正,就得多做好几倍的工作。每节新授课的备课教师都要依据教学参考整体把握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

难点的突破、语言的精练等,对一节课有了一个整体思路后再对照中考科目导读对知识进行补充完善,力求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处理都做到更加合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同时在学新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在课本上做好知识的标注,比如:问题记在内容旁边,对内容分条分点,标注出关键词等。还有就是每节课会让学生重复1—2个基本知识点。如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方法会用抢答、竞猜、对问、接力等各种形式,当学生答不上来时可以翻书,让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经过多次重复,慢慢地记住这些基本知识点。 2、单元复习时做好知识疏理,归纳课本的逻辑体系。具体做法按照科目说明中要求的知识点教师逐章、逐课、逐个知识点帮助学生列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对知识的复习疏理,积累了知识量,奠定了知识基础,分小组来建构知识网络,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对学过的内容会有一个整体的回顾和把握。 3、期末复习时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类整理,这项任务主要由教师来完成,学生强化记忆。例如:根本类的知识、地位类的知识、核心类的知识等等。 二、讲练结合,方法多样,训练学生解题方法和技巧

我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板

我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一、我为什么会教政治 87年师范毕业,分到村小,教语文、数学,全是主要科目,感到自豪!后来他们说大男人教小学没面子,通过努力89年就调石寨中学,这次教体育,虽然当时是副科,但是到了中学,有面子了。在一次教师的演讲比赛中居然得了第一名!嘿!学校马上提我教语文,顺便教一个班的政治。扬眉吐气啊!!大家注意:语文才是主科,政治只是顺便。所以政治的教学大多是我照书本念,学生勾画,然后“背多分”,还编了一句顺口溜:教政治很简单,对着书本画圈圈。91年随家属调到通滩中学,听到有个语文老师说:前世杀猪,今世教书;前世杀人,今世教语文。完了!不教语文了,改作文太麻烦,还是教政治简单。于是开始了专职政治教师的生涯。可是政治课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学生成绩老是拿不上去,这时我就开始思考: 二、教学挫折后的思考: 思考之一:政治课为什么枯燥乏味?一是政治教材,很多内容是政治色彩浓厚的,理论性很强!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什么国家制定或认可?学生听起来就象听天书!于是学生就用点头(打瞌睡)表示同意,而且一听“政治”两个字就犯头痛。还调侃说是“时髦病”。而我还是对着书本画圈圈,照本宣科,语言也很枯燥,没有自己的特点。于是我叫他们用毅力,意志,坚持学习。十一、二岁的孩子,能坚持多久?有多少人可以坚持? 思考之二:经济激励法,一次半期考试前我拍着胸膛承诺:满分10元,90以上5元,80以上3元,这下好,学生积极性高涨啊!一派繁荣景象啊,这些孩子走路都在背政治,我非常高兴!果然那次成绩打破历史记录:有9个人满分,21个90分以上,18个80分以上……学校表扬,我高兴啊!!我心中暗想:终于找到了法宝!可是到发奖的时候,我傻眼了……需要250多元啊?一个月我挣500多元……而且以后只要我不用钱,就没有办法,学生手一伸:要背可以,钱!天!看来这是帮我背的,而且无钱不背!!此路不通! 思考之三:多媒体安逸,容量大,直观,学生感兴趣!于是我学电脑,制作课件。后来我发现,每一节课都制作课件,一个字:累!!而我们上的多数是常规课。再说政治课本变化很快,课件过时也很快! 思考之四:我喜欢看电视,特别喜欢相声!!百看不厌!我就想,如果我的课堂象说相声那样,学生肯定能喜欢!!于是我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下面是我的尝

中学政治教师课题研究选题三问

中学政治教师课题研究选题三问 万事开头难。中学政治教师做课题遇到的第一拦路虎是选题,提出、选择并确定有价值的问题(研究选题)是开展课题研究十分关键的一步。好的选题是课题立项与研究成功的前提,可以使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具体化,初步明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有助于确定研究方法和计划,提高研究的实效性。选题要经历一个过程,思考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选题水平。 一、问题即课题吗? 问题是一个大集合,问题阈中包含课题这个小集合,所以一个课题一定是一个问题,但我们遇到的问题却不可能全部转化为课题。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成为课题呢?笔者经过十多年的课题研究与管理实践,综合各家观点提出:所谓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就是我们在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践中发现的、自己的、真实的、主要的、需要研究解决的、能够研究解决的问题。 1.课题来源于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践

直面课堂,我们每位教师都是天生的研究者,学校和教室就是一个大的“实验室”,教师身处其中,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每天早晨,我们进入美丽的校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来自学生的问题、课程教材的问题、教法学法的问题、教学技术的问题、课程资源的问题、教学评价的问题和教育管理的问题等。如果用心观察思考,仔细梳理,就会发现很好的研究课题,例如课题“影响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效果的关键性教学细节研究”。 2.课题一定要是从教师自己心头萌生出来的 有教师抱怨做课题太痛苦,再也不愿做课题了。问他课题从何而来,答曰:校长分派或教研员指定,自己不懂得、无兴趣,但又不得不做,苦不堪言。就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前社员种地一样,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农民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尊重和发挥。而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缴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不须扬鞭自奋蹄”,起早贪黑下地干活,没有半句怨言,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可见,课题一定要是教师自己提出、自己愿意做的。 3.课题一定要是真问题

如何突破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难点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为例

如何突破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难点 ——以“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为例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邵银芳 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关键、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就教材讲,是围绕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就学生学习讲,抓住这个“节骨眼”,就能把分散的、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教学难点:就是学生难于理解、难于掌握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阻力大、难度高的地方。难点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两方面因素,一般是由于学生难学导致教师难教,或由于教师难教而造成学生难学,二者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效突破:老师与学生都能以最少的时间、最佳的方式解决。有效突破的标准是学生的掌握程度。下面以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为例,“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既是本框题重点,又是本框题的难点。许多学生分不清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主要是他们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出现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教师自身没有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科学内涵及二者的关系。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突破的。 一、学习借鉴他人经验 1.学习文本资料:我反复研读教学参考书上的相应内容,阅读了多篇有关该内容的教学方面的文章,如霍爱国发表在《中学文科》2001年第9期上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1)从概念上来区分;(2)从数量对比来区别;(3)从方法论上来区分。曾钊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年第11期上的《区分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三步曲”》,介绍了第一步:引出一组相关的选择;第二步:针对这组选择题,让学生展开理性思考;第三步:比较归纳二者的异同,使学生获得理性认识。翟春富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年第4期上的《正确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指出必须理解复杂事物和一个矛盾的概念,把握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章绍麟发表在《考试(高考文科版)》2008年12期《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介绍了一、搞清二者关系;二、明确二者适用范围; 三、把握常见名言、警句、俗语;四、借助关键字眼区分。杨华发表在《中学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