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Flash动画制作实例——以地球的自转为例

Flash动画制作实例——以地球的自转为例

Flash动画制作实例——以地球的自转为例
Flash动画制作实例——以地球的自转为例

Flash动画制作实例——以地球的自转为例

1教学诊断、课件选型

(1)教学诊断:学科特点,地球自转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学生特点,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初中生来说,一下子要他们接受地球自转这一节抽象难懂的内容,对学生们来说是非常吃力的,所以急需一种简单易懂的教学方式来传授这节课的内容。

(2)Flash课件选题与选型

针对地球的自转是一节涉及地球的运动和变化的内容,所以选择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是再好不过了。

2教学目标确定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让学生们通过观察从南极与北极的上空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方向来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本节内容。

教学总体设计:本例是根据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运行基本方式——自转和公转”一节中的内容制作的课件。因为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变化,内容抽象需要极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本课件将通过动画分别演示从南极与北极的上空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方向来让学生学习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旋转的,而从南极上空看的时候是逆时针旋转的教学内容。

3 素材准备

构成本课件的基本元素包括课件封面、“北极动画”电影片段符号、“南极动画”电影片段符号组成。制作课件时,首先要创建相应的符号,再将符号拖入场景。

4 课件制作

下面将通过一个实例操作来演示整个Flash地理课件制作过程。

课件制作过程

4.1设置文件属性

在课件制作前,先设置好文件的属性。Flash文件属性主要包括动画的尺寸、背景颜色、动画播放速度等参数。

4.2文件保存

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要单击“保存”按钮,保存对文件的修改,以免由于停电或死机等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3制作课件封面

本课件运行界面由图形及文字构成。Flash中绘制的图形的边框线,称为线条或边框。线条的基本属性包括颜色、粗细、线型等。边框所包围的区域称填充区域,填充区域的颜色称为填充色。文字的输入是通过“文字”工具完成的,文字的属性包括字体、字号、文字颜色等。如图7,图8所示

图7 设置图形填充色图8 设置“信息”面板

4.4创建“北极”图形符号

符号是指一个可重复使用的图像、动画、按钮。可分为图形符号、按钮符号、电影片段符号三种。

色向外渐变成淡蓝的填充色。

⑶按上述方法,第二个的半径设置为130,第三个和第四个为80、70,并使三个圆的中心点与符号编辑窗口中心店对齐,并将其中的两个圆改为虚线,如图10所示效果。单击“时间轴”面板layer1图层第1针将该帧所有图形选中,并按Ctrl+G键,将选中的图形组合起来,并将其锁定。

图10 设置圆的大小、位置、线型图11 ”创建新元件”对话框

⑷单击“时间轴”面板上的“增加层”按钮,增加layer2图层。

⑸选中新增加的图层,选这绘图工具栏上的“直线”工具,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场景拖动,绘制一条黑色直线(线条宽度为1),打开“信息”面板,分别在宽、高、X、Y文本框中输入180、0、-90、0,定义直线的长度与位置,然后将直线旋转并复制三条。最后选择“椭圆”工具,在编辑窗口没有图像的位置绘制一个圆。选择绘制的圆,打开“信息”面板,分别在宽、高、X、Y文本框中输入30、30、-15、-15,定义圆的大小与位置,并选择选取工具,参照如图12所示分别单击图中不需要的部分,按Delete键,将其删除。单击layer2图层上的“锁定图层”按,锁定“背景”层,使其不能被修改,以便后面的操作。

图12 绘制直线图13 绘制箭头

⑹接下来参照上述的方法绘制一条弧线和箭头,效果如图13所示,最后再相应的位置添加文本框,输入“北极”、“0°”、“30°”、“60°”(宋体、18号、红色)。

4.5创建“南极”图形符号

“南极”符号与“北极”符号十分相似,所以可以通过“北极”图形符号复制,从而创建“南极”图形符号。

⑴选择“窗口”“库”打开“库”,然后在“北极”图形符号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直接复制到,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元件名“南极”,然后编辑“南极”元件。

⑵单击弧线和箭头,将其选中。然后在“修改”中选择“变换”,再到“水平翻转”,并选择翻转后的图形,将其移动到圆的右侧,并将文字中的“北极”改为“南极”。如图14

所示

图14 南极动画元件

4.6创建“北极动画”“南极动画”电影片段符号

⑴参照前面的操作方法,创建一个名为“北极”的电影片段符号。

⑵打开“库”,将其中的“北极”符号,拖入符号编辑窗口,并将其放在窗口的中心点附近,

⑶分别选择时间轴面板上的第20帧、第40帧,按F6键,插入一关键帧,选择第20帧,选择“变换”在“旋转”输入180,按Enter,将图形旋转180°。

⑷选择第1帧到第20帧并创建传统补间,并在“属性”的“旋转”中选择逆时针。最后将其拖入场景的适当位置上。

4.7将课件输出为SWF格式动画文件

动画制作好后。调试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调试可以发现制作中的问题,并加以修改。最后还要讲文件输出成可以脱离Flash环境而独立运行得的SWF或EXE格式文件。SWF格式文件必须在装有Flash播放器的计算机中才能运行,而EXE格式文件可以在任何一套安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脑上运行。

⑴选择“控制”“测试动画”菜单命令,进入动画测试界面,播放动画,检查存在问题。如有问题可回到前面的编辑界面进行修改。

⑵选择“文件”“导出动画”菜单命令即可保存SWF格式的动画文件。

将作品输出为EXE格式文件(可执行文件)

选择“文件”“发布设置”选择win放映文件并选择保存在已建立的文件夹下,点击“发布”即可完成整个Flash课件的制作。

4.8运行课件

运行此课件,其用户使用效果如图5所示。

图5 “地球自转”课件运行界面

Flash动画实例

Flash动画实例:柳枝,小鱼,涟漪与水波动画 本flash教程就是关于动画的制作,主要由柳枝的制作方法、小鱼制作方法、涟漪的制作方法、水波的制作方法几个部分组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有一些朋友虽然有点绘画功底,但苦于没有扫描仪、手绘板等等专业工具,总不能得心应手。其实只要您有一只不错的鼠标,利用好Flash中自带的绘画工具,再加上细心与耐心,即使没有受过专业绘画训练,您也一样可以制作出很漂亮的动漫画效果。下面我们一起来瞧瞧Flash鼠绘春之恋的制作效果与绘制过程吧! 新建550*400文档。 一、柳枝的制作 1、新建元件,图形,名称柳枝1。 用笔刷工具,颜色:A9A945,画一条柳枝,(也可以用直线等其她工具来画)。 再用笔刷工具画出叶子,放射状填充,左色标,009900,右色标99CC33。 图1 2、新建元件,影片剪辑,名称:柳枝动1。

从库中把柳枝1拖进来,点变形工具,把注册点移到柳枝的根部。第14与34帧插入关键帧,创建动画补间。 图2 在第14帧,把柳枝旋转一定的角度。 图3 3、按照上面的方法,再画2、3个不同的柳枝,然后制成柳枝动的元件,每个元件帧长短不一,旋转角度大小不一(但不要变化太大),这样柳枝飘动瞧起来自然些。 二、小鱼制作

1、新建元件,影片剪辑,名称:鱼1。 选择椭圆工具与矩形工具,笔触色任意,填充色禁止,把对象绘制点下去,在属性栏里,设置为极细,场景放大到800倍。 画一个椭圆与长方形。 图4 Webjx、Com 用黑箭头工具配合ALT键调整成鱼形。 Webjx、Com 图5 网页教学网 画眼,嘴,鳍等。 图6 全选中,ctrl+B打散,填充颜色, 鱼身,鱼尾,线性:左8C8C8C,中C8C8C8,右848484 鱼鳍,线性,左BBBBBB,右999999 眼,纯色,黑色,

Flash动画制作实例——以地球的自转为例

Flash动画制作实例——以地球的自转为例 1教学诊断、课件选型 (1)教学诊断:学科特点,地球自转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学生特点,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初中生来说,一下子要他们接受地球自转这一节抽象难懂的内容,对学生们来说是非常吃力的,所以急需一种简单易懂的教学方式来传授这节课的内容。 (2)Flash课件选题与选型 针对地球的自转是一节涉及地球的运动和变化的内容,所以选择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是再好不过了。 2教学目标确定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让学生们通过观察从南极与北极的上空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方向来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本节内容。 教学总体设计:本例是根据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运行基本方式——自转和公转”一节中的内容制作的课件。因为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变化,内容抽象需要极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本课件将通过动画分别演示从南极与北极的上空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方向来让学生学习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旋转的,而从南极上空看的时候是逆时针旋转的教学内容。 3 素材准备 构成本课件的基本元素包括课件封面、“北极动画”电影片段符号、“南极动画”电影片段符号组成。制作课件时,首先要创建相应的符号,再将符号拖入场景。 4 课件制作 下面将通过一个实例操作来演示整个Flash地理课件制作过程。 课件制作过程 4.1设置文件属性

在课件制作前,先设置好文件的属性。Flash文件属性主要包括动画的尺寸、背景颜色、动画播放速度等参数。 4.2文件保存 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要单击“保存”按钮,保存对文件的修改,以免由于停电或死机等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3制作课件封面 本课件运行界面由图形及文字构成。Flash中绘制的图形的边框线,称为线条或边框。线条的基本属性包括颜色、粗细、线型等。边框所包围的区域称填充区域,填充区域的颜色称为填充色。文字的输入是通过“文字”工具完成的,文字的属性包括字体、字号、文字颜色等。如图7,图8所示 图7 设置图形填充色图8 设置“信息”面板 4.4创建“北极”图形符号 符号是指一个可重复使用的图像、动画、按钮。可分为图形符号、按钮符号、电影片段符号三种。 色向外渐变成淡蓝的填充色。 ⑶按上述方法,第二个的半径设置为130,第三个和第四个为80、70,并使三个圆的中心点与符号编辑窗口中心店对齐,并将其中的两个圆改为虚线,如图10所示效果。单击“时间轴”面板layer1图层第1针将该帧所有图形选中,并按Ctrl+G键,将选中的图形组合起来,并将其锁定。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的:1.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规律。 2.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后果。 3.了解地球运动的证据。 教学重点:地球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1.极移和进动。 2.周年运动和光行差。 课时:8课时。 教学过程: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作为一颗行星,地球在宇宙中不停的运动。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本身的自转运动,在太阳系中绕太阳的公转运动,随太阳绕银心的转动,在地月系中的绕转运动等。在所有的运动中,与地理学关系最大,对人类影响最深刻的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因此本章及下一章内容主要是地球自转及公转运动的特点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地理意义。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但地球既然在宇宙中运动,它与其他天体的位置关系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在运动的地球上可以看到其他天体在天球上位置的改变。由于这种变动是由地球运动而引起的视觉上的运动,故称为天体的视运动。 由于地球自转而引起的天体视运动叫天体的周日视运动;由于地球公转而引起的天体视运动叫天体的周年视运动。 人们正是从这些天体的视运动中来分析地球的运动的。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即地球本身的绕轴旋转,这种运动是不以另一天体的存在和吸引为条件的,因此叫自转。 一.自转的发现及证明 (一)地球自转的发现 人类无法直接感到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发现是从观测天体的周日运动开始的。 1.概念:日月星辰以日为周期在天球上绕地球自东向西运动的现象。 太阳的周日运动:每天清晨从东方升起,自东向西逐渐升高,正午时h⊙最大,此为上中天。然后开始下落,傍晚沉入西 方地平线。第二天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PS动画制作实例

PS动画制作实例: 听音乐的女孩 效果图片需要动的部分有音符、光碟、人物的手。这些都是同步的。制作动画之前需要把这这些动画场景设置出来,然后再同步设置动画。 1、打开图片,制作所需要的素材。 2、手部素材: 1)ps里打开,用“套索工具”和“仿制图章”等工具,去掉原图中的音符。然后,打开动 画面板(时间轴),单击箭头所指小三角>文档设置>设定时间及帧数。这里设为2秒, 每秒25帧。 2)用“快速选择工具”选中人物手部。ctrl+J,得到图层2。用“矩形选框工具”在图中选 一个合适对象用作覆盖与原图对应的区域。如图1所示: 图1 3)ctrl+J,得到图层3;“移动工具”下,将图层3置于原图手部位置,调整至合适,然 后参考图示,移动参考点至红色箭头所指处,逆时针旋转9度左右,使手看起来有 种抬起的感觉。如图2所示:

图2 4)接下来给图层2添加蒙版,设前景色为黑色,用“画笔工具”涂去手部多余部分。完 成后,合并图层2和3,并命名为“变换的左手”。如图3所示 图3 3、唱片素材制作 1)再次用“快速选择工具”,选择唱片,注意唱机的针头——属性模式为“添加到选区”,全部选中对象后,按住ALT键选择针头,可减去针头选区。如图4所示。ctrl+J,得到复制对象图层后,将它命名为“唱片”。

图4 2)然后单击红框处,添加图层样式>渐变叠加——打开“渐变拾色器”,渐变效果和混合模式参考图示,其它默认。如图5所示 图5 4、音符素材制作 1)新建图层,选择“自定义工具”,参考图6中红框所示,依次绘制出各种音符。绘制时,距离可拉大,可边绘制边改变方向,使其看起来大小和方向呈不规则状。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第3节《地球的自转》教案

【课题】七上第一章地球第3节地球的自转(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学会简单的区时计算,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课标解读】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有意用“地理现象”代替“地理意义”,其目的是降低学习难度。可理解为学生能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运动,也可理解为地球运动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即如果学生能够用地理现象(哪怕是一种)说明地球的自转,或者说学生能够说明哪些地理现象(哪怕是一种)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可以说就达到了“课标”的要求。 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小学学过的知识,已能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感悟到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但仍然需要克服学生空间思维的不足,通过不断地演示、观察、纠错,来克服观察视觉带来的干扰,形成正确稳定的空间认识。在本课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宜采用小组合作、动手画图的方式,主动交流,教师尽可能结合实例,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价值。 【教学目标】 1.了解地区的时间差异产生的原因,理解感悟时时区、区时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含义。 2.通过读图分析,总结出简单的区时计算和日期变更的相关技巧和方法。 3.学生能举例说出国际日期变更线在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点:运用简单工具演示地球自转,感悟时间的差异。 ◎教学难点:用简单方法推算时差,举例说出国际日期变更线在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当堂评价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读图思考、讨论分析。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Flash8.0-动画制作实例教材

FLASH动画制作实例教材 一、熟悉Flash界面 二、动画的原理 看下面几幅画面: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2中飞机位于图片的最左边, 图2-3中飞机位于图片的中间, 图2-4中飞机位于图片的最右边。当我们将这三幅画面依次按照一定速度播放的时候,给我们的视觉效果就是看上去感觉飞机在从左向右飞行,如图2-5所示。 动画就是由一系列近似的画面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速度进行播放而产生,它是欺骗人视觉效果的一种把戏。 三、帧/关键帧/空白关键帧 由动画的原理我们知道,动画就是画面的连续播放所产生的,电影是每秒播放24幅画面,电视则每秒播放25幅画面,Flash默认每秒播放12幅画面(可以修改)。每一幅画面我们都称它为一个帧, 记住: 一个帧就是一幅画面(暂不管这个画面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如图2-6所示上面的每个小格子就是一个帧,每个格子都分别代表着一幅画面,播放时按照帧的先后顺序由左向右 进行。你也许会问:“上面帧怎么还不一样啊?”对了,正是因为它们不一样才有了帧、关键帧、空白关键帧(也 叫白色关键帧)这些名词。 空白关键帧 我们先看第一个小格子,它里面有一个白色的小圆圈,它就是空白关键帧,里面什么内容都没有,一片空白。用鼠标单击一下该空白关键帧,结果我们在下面的场景里看到的是一片空白区域如图2-7所示: 关键帧 第二个小格子里面是个实心的小黑点,它就是关键帧,里面有实际存在的内容,用鼠标单击该关键帧(或用鼠标按住帧上面红色滑块向后拖动到该帧),我们看到了一个黑色的圆,如图2-8所示: 看来,关键帧和空白关键帧的区别就在于关键帧有实际的内容而空白关键帧没有。空白关键帧+内容(比如画个圆)=关

1186.中图初中地理七上《1第2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word教案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目标 知识: 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以历的时间。 2、了解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3、了解四季现象是地球公转形成的。 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在知识方面属于“宇宙”教学单元,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昼夜和四季的成因,了解地球自转、公转与生活的关系;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系列。 本课的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及昼夜的成因。教学难点:昼夜以及四季的成因。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些现象,并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从而使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以及自转的方向和时间;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形成的;最后指导学生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此制止点为选学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即可)。 教法建议 1、引入教学时,用“为什么白天和黑夜会交替出现,从不间断”这一问题直接引入,开门见山。由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学生很可能说出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形成的。但学生缺乏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或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 2、进行模拟实验时,教师要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昼夜成因形成的过程,可以提出一个探究任务,让学生有目的的探究。在实验中,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实验,也可以俩人结伴进行合作实验,并将实验的发现记录下来。 3、为了研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设计了地球公转的动画,使学生认识到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球上任何地方接受太阳照射情况都是不断变化的,从而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地球上的四季变化。 4、在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教学中,加入动画或者视频进行引导再现,给学生形成深刻地印象。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知识: 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经过的时间。 2、认识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3、了解四季现象是地球公转形成的。 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3节 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3节地球的自转 【课标要求】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能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动手能力。(重点) 2.多角度观察地球自转,归纳总结出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特点,逐步培养并形成空间思维能力。(难点) 3.利用手电作太阳,通过学生演示、观察、讨论,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变化的现象。(重点) 4.能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手电筒、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多媒体出示提问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回答情 况作点评。 师:地球上的人们生生不息,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现在我们大家是早晨起床来 上学,晚上回家休息。是什么原因导致 了这种昼夜不断更替现象。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相关知识。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能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 球的自转,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 动手能力。 2.多角度观察地球自转,归纳总结出 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特点,逐步培养 并形成空间思维能力。 3.利用手电作太阳,通过学生演示、观 察、讨论,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变 化的现象。 4.能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地理现象说明 地球自转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多媒体展示自主学习问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太阳、月亮的东 升西落,这种现象据你理解是天在转还 是地在转?它又是怎样转动的呢? 看出示问题,积极举手回答教 师提问。 1、纬线的特点是什么? 2、纬度是怎样划分?其变化规 律怎样? 3、请说出A、B、C三点的经纬 度。 学生自读学习目标。 根据自己知识储备,有重点的 学习。 学生独立阅读教材P11,完成后 面问题。 对有疑问问题作标记质疑。 巩固上节所 学,达到温故 知新的目的。 通过日出、日 落这种昼夜不 断更替的生活 现象引入新课 自然顺畅。 学生任务明 确,重点突出, 利于高效课堂 实施。 从生活现象入 手,便于培养 学生的观察和 完成能力。

Flash动画制作实例教程

Flash Flash Flash CS3 Flash
1.1
1.1.1
Flash
Flash
Flash
Adobe Flash
Flash
Internet
Flash
Dreamweaver
Fireworks
1.1.2 Flash
Flash 1 2 3 4 (.swf)

5 6 Flash .avi .gif .html .mov .smil 7 8 Action FS Command Dreamweaver Authorware Director FrontPage Flash .exe
gif
Flash
.fla Flash
1.1.3 Flash
Flash Flash 1-1
Flash
1-1
Flash
2

1-1
1.2
1.2.1 Flash CS3
Flash CS3
Flash CS3 Flash CS3 / 1-3 1-2 Flash
Flash CS3 Flash
3

1-2
Flash
1-3
Flash
5 Flash CS3
4

Flash 1-4
1-4
12
/ Flash
1.2.2 Flash
Flash Flash 1 / 1-5 Flash
1-5
Flash
2 / 1-6
5

浙教2011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 地球与宇宙 第2节 地球的自转》_6

地球的自转 导学案 1.在地球仪找到巴西(里约)和中国(杭州),用橡皮泥标记。 2.请把比赛当时昼夜的场景模拟出来。 3.用铜线圈出与巴西一样处于白昼的范围。 4.把你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思考: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1.模拟比赛结束后巴西(里约)和中国(杭州)当时昼夜的场景。 操作:将地球仪以__________中心_______________(顺时针/逆时 针)转动。 2.思考:昼夜 交替 现象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练习:.根据图4-15回答:图上的 A 、B 、C 、D 四地中,处在深夜 的是 ___________,处在白天的是 ___________。 A 地在 ___________(填“晨线”或“昏线”)上。 活动三:寻找地球自转的方向 1.用胶布替代在中国(杭州)的橡皮泥,做一个十字方向标(经纬网定向法),吸管代表人。 2.合作实验:一生手持电筒模拟太阳平行光照射地球,另一生转动地球;观察记录。 3.请分别在下列A 、B 、C 三幅图中标出方向标所指的方向 如果你站在方向标的中心,地球自_____向_______转 图___________表示此时你处于早晨,此时太阳位于你的__________方向。 图___________表示此时你处于正午,此时太阳位于你的__________方向。 图___________表示此时你处于黄昏,此时太阳位于你的__________方向。 太阳平行光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练习:第一单元第一节 地球自转的意义

第一单元地球运动的意义 第一节地球自转的意义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北半球晴朗的夜晚,把照相机固定好,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星空照片,照片中的每一段弧线均为不同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北极星的位置应在( ) A.左上角附近 B.中心附近 C.右上角附近 D.左下角附近 2.若图中甲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60°,则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约为()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2019年国庆期间,小明乘火车从南昌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 A.地球自转的周期 B.23时56分4秒 C.1恒星日 D.1太阳日 4.火车行进时,经过地区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总体变化是( ) A.越来越快 B.先变快后变慢 C.越来越慢 D.先变慢后变快 地球表面有甲、乙、丙、丁四点(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甲、乙、丙、丁四点中地球的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下面为在乙点上空俯视绘制的地球自转运动投影图的是( ) 题组二昼夜交替与晨昏线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下面两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点处于黄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所在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9.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的交替 B.区时的差异 C.运动物体偏向 D.地方时差异 10.图中P点所在的线( ) A.为晨线 B.为昏线

精选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地球和宇宙第2节地球的自转复习特训第二十九篇.docx

最新精选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地球和宇宙第2节地球的自 转复习特训第二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小柯参加夏令营到海拔近4000米的九寨沟地区进行生态考察,他遇到了下列现象,其中三个现象引起的原因相同,只有一个弓I起的原因不同,这个现象是() A、密封包装的“蛋黄派”包装袋胀得象石头一样硬 B、山顶喝了大半的纯净水瓶,盖好后带下山,瘪了 C、乘汽车上山时人不断放出“肠中之气" D、天亮时间比家乡晚了约一个小时 【答案】: D 【解析】: 【分析】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解答]解:A、密封包装的"蛋黄派“包装袋胀得象石头一样硬,原因是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心符合题怠; B、山顶喝了大半的纯净水瓶,盖好后带下山,瘪了,原因是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B不符合题怠; C、乘汽车上山时人不断放出“肠中之气",原因是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见务合题意; D、天亮时间比家多晚了约一个小时,原因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第2题【单选题】 小明于2014年6月21日(夏至日)这一天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读图回答: 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再变短【答案】: A

【解析】: 【解答】从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角是越来越大由此形成的影子会越来越小,所以竹竿影子的长度变化规律是逐渐变短. [分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影子长短的关系.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地球运动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转自东向西,公转自西向东 B、自转自西向东,公转自西向东 C、自转自东向西,公转自东向西 D、自转自西向东,公转自东向西 【答案】: D 【解析】: 【分析】地球在目转的同时还要绕若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样都是目西向东,公转的周期为f, 地球公转产生的玖壕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故选项D符合题意. SGS : D 第4题【单选题】 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昼夜的变化 B、昼夜的更替 C、四季的变化 D、各地热量的差异 【答案】: B 【解析】: [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商度的湖痔,地球的目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督、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理解解答即可. [解答]解:昼夜交替是因地球的自转现象产生的,昼夜的变化是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四季的变化和各地热量的差异是因地球的公转现象产生的. : B . 第5题【单选题】 地球自转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第1章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第一节地球的自传和公转》教案 一、学习与导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重难点)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重点)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重难点) 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重点) 二、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教师演示地球活动) (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 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3 (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 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度,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 5、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计算一下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几个城市之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 1、教师提问: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教师用投影片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教师演示地球的公转投影片,让学生完成表格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

浙教2011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 地球与宇宙 第2节 地球的自转》_7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熟悉的车、船与窗外风景相对运动的现象联想地球的运动 学生可以在有关事实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地球自转以及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学生能够认识到探索事物的规律必须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教学难点、重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难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的推断以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解释 2.教学重点:昼夜交替现象和地球自转之间的联系 3.解决办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推断地球自转的情况; 通过动画和实例演示来阐述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毛泽东主席有一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种情况可能吗? 可能,事实上这是由于地球运动而产生的。 二、新课 1、地球自转 我们把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提问:谁能告诉老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 (自西向东) 展示太阳东升西落的动画,问:那你知道太阳的东升西落和地球的自转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探究一 构建模型 学生实验:完成活动记录单任务一 汇报交流: ⑴当地球旋转到A位置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东面,观测者处于清晨时间。 当地球旋转到B位置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南面,观测者处于正午时间。 当地球旋转到C位置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西面,观测者处于黄昏时间。 ⑵你认为观测者观测到一天中太阳方位变化(东升西落)的原因是什么?(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问:假如地球是自东向西自转的,我们还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吗? 换个角度看地球:很多同学都有着同样一个梦想,像翟志刚、杨利伟一样能够遨游太空

第2节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实验说课稿 介绍 大家好,我是来自浙江省诸暨市应店街镇中的孟金良,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材 教学目标、教材实验分析、改进后实验过程、反思与评价这5 个方面进行今天的实验说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2 节《地球的自转》,教学核心是地球的自转及自转方向、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该内容看似简单,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地球这个研究对象无法直接进行研究,必须通过建立模型,利用模拟实验来研究其本质和规律,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最困难的就是模型的构建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的特征,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通过地球仪等模型对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型的构建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科学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树立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以上是本节课的三维目标。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本节内容对于学生而言,难点并非是知识的掌握,而是模型的构建和理解。能够构建和理解天体模型不仅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是之后更好地学习地球的公转、月相等内容的前提。 三、教材实验分析 而本节课的教材只设置了这一个模拟实验来达成对地球自转方向、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知识讲解,这个模拟实验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却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的编排问题。 1.教学内容的编排 该实验中的A、C 点刚好位于晨昏线上,B 点位于昼半球,学生在进行该实验模型 构建的时候已经开始思考昼、夜半球及其分界线的问题,并且为了更好地确定A、B、C

初中地理七上《第三节地球的自转》教案

第3课地球的自传教学目标 1、了解昼夜更替现象的原因。 2、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几个现象。 3、联系日常生活,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的现象 教学用具 大地球仪,小地球仪,手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我们每天早晨起床上学,晚 上休息,有哪位同学想过,什么原因导致了昼夜不断的更替。今天就来学习一下。 2、(拿出手电筒和大地球仪要求学生演示 昼夜的更替) (提问你们找出昼夜更替的原因了吗? (提问)如果地球不转了,昼夜还能更替吗?还存在昼夜现象吗在地球上? (讲解)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形状所致,因为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因此出现了昼夜现象,而昼夜的更替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一定要分清楚两个概念。 板书: 一、昼夜更替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地球自转的几个特点(读课本11页,找出自转的方向、周期。 (引导)地球自转的方向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是不同的,如从中间和南北极。首先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的位置,用红点标出,然后一个同学用手电筒照着地球仪,另一个转动地球仪,其他同学观察中国所在的位置的昼夜变化。 齐答: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不能 学生不能回答 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得出结论: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 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小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

(总结)从赤道观察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是顺时针,可以总结为北逆南顺。但是都是自西向东。 板书:二、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天(24小时) (转呈)因为的确自转的方向,东面的 人总是比西面的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 东边的时间比西面的时间要早,这就引 起了时间的不同。 板书:三、时间的差异 (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和地球的经度 推算时间和经度的规律) (总结)这种因为经度不同而形成的时 间称为地方时,还有一种国际通用的时 间,这一点是选学内容,有兴趣的同学 可以去看一下。这里有几句话可以帮助 记忆 自西向东绕轴转 一圈便是一整天 北逆南顺看时针 方向判定它指点 昼夜交替它形成 东早西晚辩时间 作业设计转方向,几个同学配合从不同位置观察。 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当中国处于白昼时,美国的位置,正好是黑夜,由此得出全球的时间不相同 根据12页的活动,得出每小时地球自转15°,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2.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3.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 【教学难点】 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从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谈起,结合日全食现象及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自转特征 【自主探究】 1.学生观赏地球自转模拟演示动画。 2.归纳出地球自转特征:地球绕着地轴不停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合作探究】 说一说:地球是怎样自转的? (1)两人一组,一人拨动地球仪,另一人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赤道上空、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2)归纳得出的结论: 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拓展探究】 1.向学生呈现极地俯视经纬网图,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强调在极地俯视经纬网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与中心极点的关系紧密。 学习活动二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主探究】 1.学生动手:利用小手电、小地球仪观察地球不自转与自转时分别产生哪些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的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2.学生归纳并写出观察结论: (1)由于地球不透明,面向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2)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不断更替。 (3)地球的自转过程中,不同地方昼夜更替的时间不一致,东边地点总是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所以,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上的差异。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地球的自转 1.(2020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一上期中)下列四幅图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2.下面四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1°N,30°E B.30°N,180° C.45°S,45°W D.60°S,2°E 3.2019年11月5日1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该卫星与地面上的对应点相比() A.运动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 B.运动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 C.运动方向不同,线速度相同 D.运动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 4.地球自转线速度对卫星发射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四个卫星发射基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酒泉(约40°N) B.太原(约38°N)

C.西昌(约28°N) D.文昌(约19°N) 5.关于北京(40°N)和广州(23.5°N)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角速度和线速度均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广州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广州 D.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题组二地球的公转 6.下列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春节 B.端午节 C.劳动节 D.国庆节 7.(2020吉林长春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唐代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夏至),其 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这实际是() A.精确地测量了地球的冬至和夏至时间 B.精确地测算出地球公转周期 C.发现了地球自转周期 D.反映了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题组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8.下图为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该同学在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flash 动画制作实例

Flash动画实例操作步骤: 一、绘图工具的应用例 1.电子贺卡制作步骤 2.长方体的绘制 3.金属质感小球的绘制: 1)新建文件并设置舞台的属性为500*300; 2)打开填充面板,选择放射式渐进色,并设置从左到右四个RGB调节钮RGB 值为:R:255 G:255 B:255 R:255 G:255 B:255 R:0 G:0 B:0 R:203 G:203 B:203 并保存此颜色选择圆形绘图工具,按住SHIFT键在舞台上绘制一个正圆,删除边框线; 3)在调色板的填充色中选2)中的颜色填充 4)移动渐变色的中心点和改变渐变色的形状 5)新建一层 6)用2到4同样的方法在新层上画小球,其位置与第一层重叠,可以第一层锁定。 其设定的渐变色为R:255 G:255 B:255 alpha:0% R:255 G:255 B:255 alpha:63% 二、动画 1.帧并帧动画 1)写字动画(p363的1到8步写“休”字的写字动画) 2.形变动画: 1)本例制作一段物体由一种形状平滑过渡到另一种形状的动画效果(如直线延长 动画)。下面以三角形变圆为例: 1.新建一个文件,在工具箱中选择直线工具,在场景中绘制作一个三角形。 2.单击工具箱中的油漆桶工具,然后单击填充色按钮,选择一种填充色。这 里,我们选择一种渐变填充色来填充三角形。 3.用鼠标分别选中三角形的3条边线,将它们删除,由此得到位于第1帧的 图形。 4.单击第一层的第20帧,然后按F7键,在此插入一个空白关键帧。在工 具箱中选择椭圆工具,单击框线颜色按钮,再单击按钮,将框线设为无色。 单击填充色按钮,选择一种渐变填充色,然后绘制一个带渐变填充色的圆 形。 5.单击选取第1帧,然后单击快速启动工具栏上的实例面板按钮,打开实例 面板。单击帧标签,选择形变下拉列表中的形状变化选项。 2)添加形状提示点的形变动画: 1.P368页的1到8步(大写“T”变大写“H”) 2.折叠动画(可以依据这个动画作翻书动画) a)新建文件并设置背景色为R:132 G:140 B:206 宽:500 高:350。 b)导入背景图片,锁定本层 c)添加一层,绘制矩形名为ABCD,并填充为白色,透明度为30%,外 框线为1.5的白色线条,画折痕线EF。 d)选择图形EFCD按下CTRL+G键进行组合。选择图形ABEF按下 Ctrl+X键,剪切它,新建一层,按Ctrl+Shift+V原地粘贴(注意:EF

1185.中图初中地理七上《1第2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word教案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为下面的内容---了解这些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②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 ①实践能力: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 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能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施教之初,在于得法。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如果应用传统教学,不太便利,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1.通过教具(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多媒体动画,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 3.运用多媒体动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目的:使用多媒体动画,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引用毛泽东主席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提问学生这种情况能否发生。 讨论后给出明确结论:可以,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运动,从而引入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

浙教2011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 地球与宇宙 第2节 地球的自转》_3

4.2 地球的自转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球的自转》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的教学核心是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但这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学情描述 内容看上去比较简单,但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有关地球运动的常识,已经知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产生的。但是这一结论大多基于教师简单的知识传授,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建立空间运动概念还处于朦胧想象阶段。我们身在地球上,是无法感受地球的自转的,必须借助一些学生能够感受的实例去推到空间运动关系,需要合理的模型才能研究无法直接观察的现象。如果学生接受了地球在自转这一现实,那么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的教学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气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理解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能用地球仪科学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等活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用身边能够观察到的事实结合模型去解决验证理论知识,掌握也一些科学的分析方法,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并不神秘,树立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整体设计思路 设疑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体会并接受地球自转的事实

通过133页的活动验证地球自转的方向 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南北极点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昼夜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 晨昏线(圈),晨线、昏线 思考地球自转对地球生命形成和发展的意义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拓展铺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回顾已有知识 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感觉太阳在绕地球旋转。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和太阳都位于太阳系中,而相对于太阳系,太阳是静止的,那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太阳在绕地球旋转呢? (评述:对于这个问题,似乎非常简单,学生已经有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会说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这个时候就可以趁机反问学生:“你能感觉到地球在自转吗?我们的感觉明明是太阳在自东向西绕地球旋转呀?”虽然知识上已经知道地球自转引起太阳的东升西落,但是通过平时的观察,感受却是恰恰相反的。这样就使学生心中产生了疑问,无法接受地球自转的事实。这样就产生了探索知识的兴趣) 学生活动:让学生将一只手指放在脸的正前方,保持手指和头的相对位置不要动,眼睛注视手指,然后转动自己的上半身。 (评述: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手指,转动上半身的时候,我们的余光是可以看到教室中其他的物体的,多次转动的过程中,我们有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感觉,好像教室在绕着我们旋转。其实教室并没有旋转,而是我们自己在旋转。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到手指的时候,就会不自觉把手指作为参照物,认为手指是静止不动的,而教室在围着我们旋转。这和地球自转引起太阳东升西落原理一样,我们身在地球上,因为地球很大,我们不自觉的总是把地球作为参照物,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所以会感觉太阳在绕地球旋转) 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