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2020年5G商用泛智能终端产品白皮书

2019-2020年5G商用泛智能终端产品白皮书

2019-2020年5G商用泛智能终端产品白皮书
2019-2020年5G商用泛智能终端产品白皮书

中国移动5G商用泛智能终端

产品白皮书

( 2 020年版)

2019 年11

中国移动 5G 终端先行者产业联盟

目录

前言 (7)

1.总体技术要求 (7)

1.1无线技术总体要求 (7)

1.1.1NSA/SA 要求 (7)

1.1.2模式要求 (8)

1.1.3频段要求 (8)

1.1.4版本要求 (8)

1.2支持SA 模式的终端功能要求 (9)

1.2.1NR 模式功能要求 (9)

1.3支持NSA 模式的终端功能要求 (9)

1.4NR 模式其它要求 (10)

1.5LTE ONLY 模式(终端仅工作在LTE 模式时) (11)

1.5.1LTE 基本功能要求 (11)

1.5.2LTE-A 功能要求 (13)

1.6语音方案要求 (13)

1.7紧急呼叫 (13)

1.8短信业务 (14)

1.9机卡相关要求 (14)

1.10定位能力要求 (15)

1.11切片要求 (15)

1.12IP 协议栈要求 (15)

1.13WLAN 功能要求 (16)

1.14终端管理要求 (16)

1.15网络显示要求 (16)

1.16产品性能要求 (17)

1.16.1终端NR 峰值速率要求 (17)

1.16.2时延要求 (17)

1.17产品质量要求 (17)

1.17.1协议/射频要求 (18)

1.17.2多网络端到端兼容性要求 (18)

1.17.3关键通信性能要求 (18)

1.17.4天线性能 (19)

1.17.5续航及功耗要求 (19)

1.17.6稳定性要求 (19)

2.产品品类 (20)

3.5G 模组产品要求 (22)

3.15G 模组设备管理要求 (22)

3.1.1模组标识管理 (22)

3.1.2模组设备状态管理功能 (22)

3.1.3模组固件下载升级管理 (22)

3.1.4模组参数预置管理 (22)

3.1.5模组调试功能 (22)

3.25G 模组硬件要求 (23)

3.2.15G 模组推荐封装及尺寸要求 (23)

3.2.25G 模组元器件选型要求 (23)

3.2.3模组处理器及存储器要求 (23)

3.2.45G 模组接口定义 (23)

3.35G 模组软件要求 (26)

3.3.1AT 指令集 (26)

3.3.2模组支持的网络协议栈及设备驱动要求 (27)

3.45G 模组性能要求 (27)

3.4.15G 模组可靠性要求 (27)

3.4.25G 模组通信要求 (27)

4.CPE 产品要求 (28)

4.15G CPE 产品功能描述 (28)

4.25G CPE 设备管理要求 (28)

4.35G CPE 硬件要求 (29)

4.3.1设备接口 (29)

4.3.2SIM 卡要求 (29)

4.3.3设备电源 (29)

4.3.4按键要求 (30)

4.3.5工作状态指示 (30)

4.3.6抗电磁干扰能力 (30)

4.3.7过压过流保护 (30)

4.45G CPE 软件要求 (31)

4.4.1VPN 要求 (31)

4.4.2WLAN 要求 (31)

4.4.3网络协议和安全要求 (31)

4.4.4SNTP 要求 (32)

4.4.5日志功能要求 (32)

4.4.6系统显示要求 (33)

4.4.7APN 配置要求 (33)

4.4.8自动连接及重建 (34)

4.4.9机卡互锁要求 (34)

4.4.10其它功能要求 (34)

4.5其它要求 (35)

4.65G CPE 通信要求 (35)

5.5G BOX(5G DTU)产品要求 (36)

5.15G BOX 产品功能 (36)

5.25G BOX 设备管理要求 (36)

5.35G BOX 硬件要求 (36)

5.3.1设备接口 (37)

5.3.2SIM 卡要求 (37)

5.3.3天线要求 (37)

5.3.4电源要求 (37)

5.3.5按键要求 (38)

5.3.6工作状态指示 (38)

5.45G BOX 软件要求 (38)

5.4.1IPV4 NAT 要求 (38)

5.4.2SNTP 要求 (38)

5.4.3VPN 要求 (38)

5.4.4网络协议要求 (38)

5.4.5WLAN 要求 (39)

5.4.6日志功能要求 (39)

5.4.7系统显示要求 (40)

5.4.8自动连接及重建 (40)

5.5其它要求 (41)

5.65G BOX 通信要求 (41)

6.配件类产品 (42)

6.1VR 头戴显示器 (42)

6.1.1VR 头戴显示器功能描述 (42)

6.1.2连接要求 (42)

6.1.3显示要求 (42)

6.1.4交互要求 (43)

6.1.5操作系统要求 (43)

6.1.6音频要求 (43)

6.1.7其它要求 (44)

6.1.8业务及应用要求 (44)

6.2AR 头戴显示器功能描述 (44)

6.2.1连接要求 (44)

6.2.2显示要求 (44)

6.2.3交互要求 (45)

6.2.4操作系统要求 (45)

6.2.5音频要求 (45)

6.2.6其它要求 (46)

6.2.7业务及应用要求 (46)

6.3超高清显示设备 (46)

6.3.1通信要求 (46)

6.3.2视频能力要求 (47)

6.3.3音频能力要求 (47)

6.3.4其他要求 (47)

7.定制终端产品要求 (48)

8.结束语 (49)

前言

5G 将驱动个人消费市场升级,拉动传统终端产品创新发展,同时也将赋能垂直行业领域,催生更多形态终端品类,促进泛智能终端蓬勃发展。中国移动将坚持个人消费市场、智能家庭市场和行业垂直领域并重,实施 5G+计划,以 5G+4G、5G+AICDE、5G+Ecology、5G+X 为方向,推出满足各行各业和各种场景、业务需求的终端,推动 5G 终端产业成熟,共建开放繁荣的 5G 终端生态。

为更好地探索泛智能终端产品发展,中国移动制定本白皮书,就2020 年 5G 泛智能终端产品要求等进行说明。

1.总体技术要求

1.1无线技术总体要求

1.1.1NSA/SA 要求

■必选支持 NSA/SA。

■必选支持 NSA/SA 模式自动切换,即终端在仅存在 NSA 覆盖的区域自动驻留 4G 网络,连接态时根据网络配置添加 5G SCG;

在存在 SA 覆盖的区域优先驻留 5G 网络,依据网络配置进行

IRAT 互操作。

■NSA 必选支持 Option3x,支持 Option 3x 上行分流。

■SA 必选支持 Option2。

1.1.2模式要求

■5G 终端需至少支持三模(NR/TD-LTE/LTE FDD)

■选网要求:

使用中国移动户卡时,对于工作在 NSA/SA 模式的 5G 终端,中国大陆地区场景开机选网的优先级从高至低为 5G(SA)、5G(NSA)、4G;对于仅工作在 NSA 模式的 5G 终端,中国大陆地区场景开机选网的优先级从高至低为 5G(NSA)、4G。

1.1.3频段要求

■NR 模式必选支持 n41 或n79,推荐支持 n78。

?n41 频段必选支持 2515MHz-2675MHz

?n79 频段必选支持 4800MHz-5000MHz

?n78 频段必选支持 3400MHz-3600MHz

■LTE FDD 必选支持 Band3/8。

■TD-LTE 必选支持 Band34/39/40/41,对于 TD-LTE Band41 频段必选支持 2575MHz-2675MHz。

■根据市场及用户使用需求推荐支持其它更多频段。

1.1.4版本要求

■NR 模式支持 3GPP R15 2019 年6 月或以后协议版本。

■LTE 模式支持 3GPP R9 或以后协议版本,与 NR 相关的技术特

性(如双连接、IRAT 互操作)必选支持 3GPP R15 2019 年6 月

或以后协议版本。

1.2支持 SA 模式的终端功能要求

1.2.1NR 模式功能要求

■下行功能要求:必选支持下行四流传输;必选支持下行256QAM。

■上行功能要求:必选支持上行双流传输;必选支持上行256QAM。

■必选支持 NR 频段终端最大总发射功率 26dBm,即 n41 或 n79 power class 2(HPUE)。其中,n79 至少支持4800MHz-4900MHz

频段范围内 HPUE。

■必选支持 NR 频段两端口 SRS,推荐支持两端口 SRS 在四天线间轮发。

■互操作:

?必选支持空闲态和连接态下的NR→LTE移动性过程,包括小区重选、切换和重定向。

?必选支持空闲态和连接态下的LTE→NR移动性过程,包括小区重选、重定向;推荐支持LTE→NR切换,必选支持 LTE

到NR 终端自主返回。

1.3支持 NSA 模式的终端功能要求

■必选支持两载波 EN-DC 组合,即 LTE 1 载波+NR 1 载波。

■必选支持 Band3+n41、Band39+n41、Band3+n79、Band39+n79

EN-DC 组合,推荐支持 Band40+n41、Band40+n79 EN-DC 组合;

若支持 n78 频段,必选支持Band1+n78、Band3+n78、Band5+n78、

Band8+n78 EN-DC 组合。

■对于 EN-DC 组合中 NR 频段:

?必选支持下行四流传输;必选支持下行 256QAM。

?必选支持上行单流传输;必选支持上行 256QAM。

■必选支持 NR 频段单端口 SRS,推荐 SRS 在两天线间轮发。

■支持Band3+n41、Band39+n41、Band3+n79、Band39+n79 EN- DC 组合时,终端必选支持最大总发射功率达到 26dBm,即 LTE

23dBm+NR 23dBm。

1.4NR 模式其它要求

■带宽:必选支持 60MHz/80MHz/100MHz 小区带宽配置;必选支持n41 频段 160MHz(2515MHz-2675MHz)内任意起点的单载波

100MHz 连续带宽。

■必选支持子载波间隔 15kHz、30kHz,推荐支持 60kHz。

■BWP 要求:支持网络配置 1-4 个上行/下行 BWP,支持通过 RRC 或者 DCI 信令动态激活 BWP。

■帧结构:支持根据网络配置下发的帧结构配置。对于 n41 频段,支持下行/上行子帧配比 7:1:2;支持上下行转换 5ms 单周期

配置。对于 n79 频段,支持下行/上行子帧配比 1:3;支持 5ms

单周期配置,支持 2.5ms 双周期配置。

■非连续接收(DRX):支持idle 态下的paging DRX;支持RRC 连接态下的 C-DRX,和长周期、短周期配置。

■NR 物理层其它要求参考附录 1.1《中国移动 5G sub-6GHz 终端总体技术规范》。

1.5LTE ONLY 模式(终端仅工作在 LTE 模式时)

1.5.1LTE 基本功能要求

对于 TD-LTE,下行传输模式需支持 TM1/TM2/TM3/TM4/TM7/TM8;

对于 LTE FDD,下行传输模式需支持 TM1/TM2/TM3/TM4。上行传输模

式需支持单天线端口(天线端口 0)传输,推荐支持开环/闭环发送天

线选择分集。

接入 LTE 小区时,需支持 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 小区带宽。

TD-LTE 帧结构支持配置 0/配置 1/配置 2/配置 3/配置 4/配置 5/

配置 6。

TD-LTE 模式支持 10:2:2 和3:9:2 以及其它所有 R9 特殊时隙配比,支持 6:6:2 特殊时隙配比。

支持 LTE 系统内小区选择与重选,支持 LTE 系统内的同频重选、

同频段内的异频重选以及跨频段的异频重选;支持 LTE 系统内的同频切换、同频段内的异频切换以及跨频段的异频切换。

支持空闲态下按照网络频点优先级配置进行小区重选;支持连接

态下按照网络配置进行切换。

支持 RRC 连接状态下的长周期、短周期 DRX 和RRC 空闲状态下的DRX。

支持基于祖冲之加密算法的完整性保护以及加密。支持 RRC 和NAS 信息的完整性保护,包括 EIA0:Null algorithm、EIA1: SNOW3G、EIA2: AES、EIA3:ZUC 等。

支持 mFBI 功能,支持重叠频谱的频点互识别功能;对于 3GPP R10 及以上协议版本的终端,必选支持增强 mFBI 频段互识别功能;对于3GPP R8/R9 协议版本的终端,推荐支持增强 mFBI 频段互识别功能。

支持异频异系统测量相关实现要求。

支持高速移动场景下的随机接入及频偏跟踪能力要求。支持高铁

场景使用 RRU 对打组网方式下的多径信号解调能力要求。

支持在 UE-EUTRA-Capability 中上报 LTE FDD 相关能力。

终端能力等级需至少支持 Cat4,推荐支持更高能力等级,各能力

等级及对应上下行峰值速率如下表:

终端能力等级TD-LTE 上行/下行峰值速率[注] 上行 Cat4,下行 Cat4 8Mbps/90Mbps

上行 Cat5,下行 Cat4 12Mbps/90Mbps

上行 Cat6,下行 Cat6 8Mbps/190Mbps

上行 Cat7,下行 Cat7 16Mbps/190Mbps

上行 Cat5,下行 Cat6 12Mbps/190Mbps

上行 Cat13,下行 Cat7 24Mbps/190Mbps

上行 Cat13,下行 Cat10 24Mbps/300Mbps

智慧家庭白皮书

防盗报警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可视对讲门禁系统、煤气泄漏探测系统、远程抄表(水表、电表、煤气表)系统、紧急求助系统、远程医疗诊断及护理系统、室内电器自动控制系统、集中供冷热系统、住宅购物系统、语音与传真(电子邮件)服务系统、网上教育系统、股票操作系统、视频点播系统、付费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智能窗帘系统、智能灯光系统等等。 家庭智慧终端标准型 型号AF0701B(7寸)、AF0901B(9寸)、AF1001B(10寸) 颜色分类:糯米白 操作系统:定制Android安卓4.4 处理器:4核1.6GHz 触摸屏类型:电容式5点触摸 屏幕尺寸:7/9/10寸屏16:10 IPS屏 分辨率:1024*600像素 内存容量:1GB/DDR3 硬盘容量:8GB 辅助功能:重力感应/WIFI等 其他接口:3.5mm耳机接口 前置摄像头:30万 家庭智慧终端豪华型 型号AF0701B(7寸)、AF0901B(9寸)、AF1001B(10寸) 颜色分类:糯米白/香槟金/高雅灰 操作系统:定制Android安卓4.4 处理器:4核1.6GHz 触摸屏类型:电容式5点触摸 屏幕尺寸:7/9/10寸屏16:10 IPS屏 分辨率:1024*600像素 内存容量:1GB/DDR3 硬盘容量:8GB 辅助功能:重力感应/WIFI/HDMI等 其他接口:3.5mm耳机接口、USB3.0接口、TF卡接口(支持32G) 前置摄像头:30万

智慧终端(网关) 型号 ABO7(支持7寸智能终端)、ABO9(支持9寸智能终端) 、AB10(支持10寸智能终端)。 接口:USB、4组开关量输入、2组开关量输出 通讯:WIFI、ZigBee 供:输入DC 12V、输出DC 5V 智慧终端(网关)的设计是本系统的创新点之一,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中间件。 智慧终端(网关)通过ZigBee协议连接家中智能设备。ZigBee是一种基于2.4GHz的新兴的近程、低速率、低功耗的无线网络技术,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连接。具有低复杂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自组网、高可靠、超视距的特点。简而言之,ZigBee就是一种便宜的、低功耗、安全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的自组网的近程无线通讯技术。 智慧终端(网关)背部预留I/O接口。Input端口接入报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Output端口输出声、光、电等信号。然后为I/O点编写运行逻辑,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当窗户防盗报警传感器检测到有物体穿过窗户,报警传感器出发信号给智慧终端,智慧终端自动向物业报警,并触发家中声光报警警告。

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之智慧能源

在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许多能源管理公司开始部署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馈线自动化(FA)系统对于将可再生能源整合到能源电网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其优势包括降低运维成本和提高可靠性。馈线自动化系统需要超低时延的通信网络支撑,譬如5G。通过为能源供应商提供智能分布式馈线系统所需的专用网络切片,移动运营商能够与能源供应商优势互补,这使得他们能够进行智能分析并实时响应异常信息,从而实现更快速准确的电网控制。 图6: 5G让能源更智慧 (来源: ABI Research) 馈线自动化 智慧能源 01 23 数据流量 移动性 单位区域连接数 QoS保障 实时 馈线自动化 5G应用场景之 当通信网络的延迟小于10ms时,整个馈线自动化系统可以在100ms内隔离故障区域,这将大 幅度降低发电厂的能源浪费。 11 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

能源公司正在向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FA)方向迈进。在发达市场,供电可靠性预计为99.999%,这意味着每年的停电时间不到5分钟。而新兴能源微网中的太阳能、风力发电机和水力发电会为电网带来不同的负荷,这就意味着目前的集中供电系统可能难以满足需求,因为故障定位和隔离可能需要大约2分钟的时间。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从集中式故障通知系统中解脱出来,可以快速响应中断,运行拓扑计算,快速实现故障定位和隔离。目前,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需要光纤布线来提供连接。由于5G可提供10毫秒的网络延迟和千兆吞吐量,因此基于5G的无线分布式馈线系统可以作为替代方案。 由于5G技术采用授权频段,因此移动运营商将除了提供高水准服务等级协定外,还可以提供身份验证和核心网信令安全。南瑞技术在中国已经采用基于光纤的解决方案实施了多个智能分布式FA终端,试点区域在上海浦东,供电可靠性从99.99%提高到99.999%。通用电气和伊顿等公司也正在推广智能分布式FA终端,并表示出对无线解决方案的偏好,以降低通信成本。 5G不仅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了非常低的时延(10ms ),还降低了许多新兴市场的能源公司建立智能电网的门槛。由于这些市场缺乏传统电网和发电基础设施,能源公司将可再生能源作为其主要电力来源。但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缺乏稳定性,导致输电网络能量出现波动。为了避免这种故障,产生的能量必须根据所消耗的能量进行调整 - 5G可以使能。 4.1 商业模式和应用案例 ·根据ABI Research的预测数据, 全球配电自动化市场将从2015年的130亿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360亿美元。 ·5G可以取代配电自动化中的现有光纤基础设施,可提供<10ms的网络时延和Gbps级吞吐量,实现无线分布式控制。 ·5G也降低了许多新兴市场能源供应商的准入门槛。5G 的低延迟,广覆盖和快部署允许智能电网进行快速的信息交换,这在可再生能源为主要电源的市场非常有用。 4.2 小结 12 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

智能箱管理系统白皮书介绍

智能箱管理系统白皮书 2016年

目录 1.系统介绍 (1) 2 系统组网介绍 (1) 2.1 智能设备箱PCB控制板与上位机通讯原理 (1) 2.2 智能设备箱与后台管理平台组网方式 (2) 3.前端智能设备箱介绍 (2) 4 智能设备箱管理系统组成 (4) 5. 智能设备箱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5) 5.1 平台首页概览 (5) 5.2 智能箱配置管理 (6) 5.3 智能箱设备巡检管理 (6) 5.4 智能箱监测查询 (7) 5.5 系统日志管理 (7) 6.系统运行环境与接口 (7)

1.系单元动设节省2 系 2.1 系统介绍 智能箱管元运行情况设备巡检相省人力成本智能监控箱(1)智能(2)实时(3)及时(4)极大(5)大大(6)远程(7)多重(8)自动系统组网介 智能设备箱管理系统提况进行检测;结合,并可本,提高工作箱的优点:能控制、远程时反映整个系时对发生故障大提高整个监大减轻监控系程重启:可以重防雷措施,动重合:提供介绍 箱PCB 控制图1 智能提供对智能箱可以分级可以与运维平作效率,保 程集中管理系统中摄像障的设备进监控系统中系统的运行以远程操控,防雷模块供一种防护措制板与上位能箱PCB 控制 1 / 9 箱进行配置、分区进行平台进行无保障监控前端理。 像机设备的运进行检修。 中摄像机的在行维护成本,控设备,提供块状态可知,措施和自动位机通讯原理 制板与上位机置、管理、控行管理;可以无缝对接。系端监控设备运行情况。在线率。 ,保障平安供一种解决,提高系统动故障恢复理 机通讯原理图控制及维护以实时上传系统提供远程备正常运行。 安城市的建设决故障的手段统的可靠性的方法,减图 护;可以对系传告警信息与程监控和管。 设与发展。段。 。 减少人工参与 系统与主管理, 与。

中国移动-NB-IOT智能燃气表解决方案白皮书-2018.12-30页

NB-IOT智能燃气表解决方案白皮书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物联网联盟 2018年12月

目录 NB-IOT智能燃气表解决方案白皮书 (1) 1.序言 (4) 2.行业背景 (4) 2.1 行业痛点 (4) 2.2行业发展及趋势 (5) 2.3 市场前景 (7) 2.3.1 燃气行业市场前景 (7) 2.3.2 智能燃气表市场前景 (8) 3.行业解决方案 (9) 3.1 整体解决方案介绍 (9) 3.1.1终端层 (11) 3.1.2网络层 (11) 3.1.3平台层 (11) 3.1.4应用层 (12) 3.2燃气应用性能指标 (12) 3.3安全性要求 (13) 4.业务功能及流程 (13) 4.1表计安装 (14) 4.2 表计终端上线 (15) 4.3周期性业务上报 (16)

4.4用户缴费 (17) 4.5异常信息处理流程 (18) 5.方案设计 (19) 5.1低功耗设计 (19) 5.2覆盖&性能 (20) 5.3错峰离散 (21) 5.4话务模型 (22) 5.5问题定位 (22) 5.6安全 (23) 5.7 FOTA升级 (23) 5.8 IoT应用使能平台 (23) 5.9连接管理平台 (24) 6.NB-IOT智慧燃气应用价值 (25) 7.业务场景及商业模式 (27) 7.1业务场景 (27) 7.2 商务模式 (29) 8.应用最佳实践 (29)

1.序言 本文主要介绍NB-IOT在燃气行业的应用,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NB-IOT技术针对燃气行业的痛点提供的解决办法。介绍了NB-IOT智慧燃气整体解决方案,并对相关技术规范应用、业务功能及流程的进行了设计与约束、定义NB-IoT燃气表的基本功能集、实现流程,并提供方案设计建议。 本文主要目的是服务于中国移动智慧燃气相关业务开展主要有几个作用:1、约束行业业务的实现;2、给燃气行业从业人员、运营商网络人员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及相关技术规范,如包括配置、安装、升级、性能指标等。 2.行业背景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能源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天然气在我国能源革命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国家继续深化改革的政策指引下,天然气行业的发展环境将发生显著变化。天然气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将及大的推动智能燃气表的发展。 当前,传统智能燃气表在解决燃气客户痛点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数据传输不稳定、功耗高和抄表成功率低等。而NB-loT具有高安全、广覆盖、大连接、低功耗和低成本等特点,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并更好的满足燃气客户的发展需求。 燃气表行业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膜式燃气表向智能燃气表的转换阶段,智能远传燃气表凭借其安全性、便捷性、智能性等优点将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2.1 行业痛点 近年来城市燃气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由于城市燃气业务涉及城市安全、百姓服务满意、企业自身盈利、区域能源供需平衡等多方挑战,燃气企业运营也一直存在诸多管理难题。 抄表难,缺乏快速有效的抄表手段,由于传统工作方式效率低下,后台计费系统往往月末待集中进行计费出账。

5G网络移动边缘缓存与计算研究

5G网络移动边缘缓存与计算研究 为满足大规模的移动设备接入和快速增长的通信容量的需 求,small cell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5G)中将实现超密集部署,而且small cell的存储和计算资源能为移动应用(如增强现实游戏)提供无处不在的计算支持。但是该方案却会加重系统回程链路的负载,并且会带来巨大的能量消耗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许多研究者提出了移动边缘缓存与计算的方案。然而,现有的移动边缘缓存与计算方案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现有的边缘缓存方案大多基于固定网络拓扑结构,忽略了用户移动性;其次,为解决5G网络高能耗的问题,采用可再生能量供电是一个可行方案,但是,可再生能量到达的随机性导致了边缘云服务器计算能力的动态性,使得现有基于电网供电的计算卸载策略难以适用;最后,由于用户移动性导致基于 D2D(Device-to-Device)的边缘计算(如移动微云)具有动态特征,可能会造成计算任务卸载的失败。面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1)针对边缘缓存中用户移动性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移动性对small cell和用户设备缓存的影响,提出了移动性缓存策略优化问题,并证明其是NP难问题。基于子模态优化,利用贪婪算法给出问题的解。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缓存策略,此策略在缓存命中率上有了明显提高。(2)针对边缘缓存中用户之间及用户与small cell之间接触时间的随机性进行研究。基于编码缓存建立了缓存命中率最大化的安置模型和能耗最小化的传输模型,通过对模型求解,提出绿色移动编码缓存策略。实验结果显示,与其他缓存策略相

比,该策略具有最高缓存命中率和最低传输能耗。(3)针对可再生能量供电下移动边缘云计算进行研究。基于对可再生能量的分析,建立了 用户计算任务时延和电网供电能耗最小化模型。利用交替优化将其分解为计算资源分配和任务安置两个子问题,通过求解子问题得出可再 生能量供电下的计算任务卸载策略。实验结果表明,与随机计算卸载 和均匀计算卸载策略相比,该策略能够至少缩短20%的任务延迟,节省30%的能耗。(4)针对移动边缘计算中连接不可靠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突破传统的移动微云对D2D连接的依赖,提出了移动自组微云模式。同时分析了此模式的任务时延和能耗,得到最优卸载策略。最后给出 了计算任务在远端云、移动微云和此模式下的选择算法。实验结果证明,当任务处理前后比例小于1、用户接触频率大于0.0014时,此模 式在延时和能耗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种模式。综上所述,本文所提出的 移动边缘缓存与计算策略能充分利用网络边缘的存储计算资源、用户的移动性和动态的可再生能量供给,为用户提供缓存和计算的服务, 提高用户的体验质量。

中国电信4G泛智能终端白皮书(2020.V1版)2020-01-17

中国电信4G泛智能终端白皮书 (2020.V1版初稿)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目录 (2) 中国电信4G泛智能终端白皮书 (1) 1定义和范围 (1) 1.1 泛智能终端的定义 (1) 1.2 泛智能终端的分类 (1) 1.3 本白皮书内容范围 (1) 2要求等级 (1) 3要求编号说明 (1) 3.1 要求编号组成 (1) 3.2 分类与子类编号的对应 (1) 4泛智能终端缺省功能 (2) 4GFZN-00001 [必选] 自注册功能要求 (2) 4GFZN-00002 [必选] 卡槽及用户卡适配要求 (2) 4GFZN-00003 [必选] IPV4和IPV6配置要求 (2) 4GFZN-00004 [必选] 对接泛智能终端管理平台的要求 (2) 4GFZN-00005 [必选] VoLTE开关要求(终端支持VoLTE功能) (3) 4GFZN-00006 [必选] APN配置要求 (3) 5可穿戴终端 (3) 5.1 儿童手表 (3) 5.1.1 通信功能 (3) 4GFZN-11101 [必选] 通信制式、频段及协议版本要求 (3) 4GFZN-11102 [必选] 业务整体要求 (4) 5.1.2 业务功能 (4) 4GFZN-11201 [必选] 通话业务要求 (4) 4GFZN-11202 [必选] 定位业务要求 (4) 5.1.3 配置要求 (5) 4GFZN-11301 [必选] 手表与手机交互要求 (5) 4GFZN-11302 [必选] 配置与升级要求 (5) 4GFZN-11303 [推荐] AI要求 (5) 5.1.4 性能要求 (6) 4GFZN-11401 [必选] 功耗性能要求 (6) 4GFZN-11402 [必选] 定位性能要求 (6)

2019年5G边缘计算小基站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5G边缘计算小基站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2月

目录 一、边缘计算是5G标志特性,将成就网络重大变革 (5) 1、边缘计算是均衡整网处理能力的重要方式 (5) 2、电信网向开放体系和扁平化演进,边缘计算重要性并不边缘 (6) 3、边缘计算可满足多重需求,接入网MEC潜力可观 (9) 二、小基站入口价值将在5G边缘计算中充分体现 (12) 1、小基站将是5G高密度多形态组网的核心 (12) 2、小基站天然适配开放体系架构,适宜MEC灵活快速部署 (15) 3、需求、标准和商业环境已为小基站成为MEC入口作好铺垫 (17) 三、小基站将带来产业链价值重配和运营方式变革 (19) 1、小基站设备制造有白盒化趋势,为诸多中小厂商迎来差异化机遇 (19) 2、从历史开支周期分析开放体系无线设备潜力 (21) 四、相关企业 (27) 五、主要风险 (30) 1、5G投资不及预期风险 (30) 2、技术路线风险 (30) 3、竞争风险 (30) 4、中美贸易摩擦风险 (30)

5G时代边缘计算MEC成为网络架构变化的重大特征,边缘网络第一次出现在无线网络体系中,其将推动网络建设、支撑、运营链条的革命性重构,未来物联业务将高度依赖边缘端的部署能力来实现高带宽、低延时、高密度链接等需求,而小基站作为5G最具特征的接入场景,将成为新时代必争的入口! 边缘计算MEC重配网络能力到边缘,提升与场景强关联的业务表现,是5G核心特性。边缘数据中心对于边缘分摊整网业务和处理能力具有切实意义,而配置于接入网的MEC数量和实际效能最为显著。边缘计算MEC本质是对网络处理层级的再分配,5G业务更加多样化,业务属性更加贴近场景,数据中心将越来越多地向靠近终端的边缘渗透。从易获取性、减轻核心网与传输负担上来看,MEC在5G 中作为重要特性的地位会越来越显著。在运营商已有的实践中,已经开始将配置MEC功能的服务器部署在接入网侧,显著提升了业务复用率和延时等体验。随着5G网络架构走向扁平化和开放化,MEC的部署成本也会持续降低,在5G基站逐步铺开的过程中,大密度的无线接入网点,将和MEC搭配使用,其数量和实际效能将呈现出显著提升,边缘计算将和网络切片一样,成为表征5G网络处理能力的重要特性。 小基站在高密度、易部署、自优化和低成本方面与边缘计算平台需求高度契合,将成为MEC新入口。5G的业务模式和设备架构开放化决定了小基站将成为室内场景的支柱,其架构开放性易于和MEC 形成协同。5G的八成以上流量将发生在室内,与场景强关联,小基

新能源共享物流电动汽车4G车载TBOX智能信息终端白皮书

新能源共享物流电动汽车 4G车载TBOX智能信息终端白皮书 产品属性: 图示E6 是由本公司对新能源电动车分时租赁及车队管理用户打造的一款连接CAN 总线及BMS 电池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信息终端硬件,盒子采用采用车规级硬件,专为新能源汽车应用设计的远程监 控和车辆数据采集的终端盒子尺寸手掌心大小,采用隐藏安装于中控台下面(工作温度:-40℃~85℃)。 ?ANT信号指示 GPRS信号天线,支持频段900/1800 MHz,GPS定位天线,采集经纬度数据做定位追踪。 ?LED灯状态定义

?GPS 信号器 全球定位系统,完成实时车辆定位以及像电子围栏之类的GPS功能拓展。(热启动:< 1 秒,温启动< 37 秒,冷启动< 39 秒) ?Mini-USB接口 外接E6-plus小盒子,完成无GRPS网络实现蓝牙远程开锁的功能拓展。 ?SIM卡槽: 支持市场上常见的电信/联通/移动的标准SIM卡 ?10PIN接口 CAN接入口,用于控制、采集数据和诊断车辆数据并且给E6供电。(工作电流<120mA,休眠电流<1.5mA) 功能描述: 1. 电瓶电压监测及提醒:电瓶电压值随A3 的位置信息上传给平台。当电瓶电压值少于设置的值时会上报欠压提醒。 2. 低电保护:终端可设置电瓶最低电压值,当超过设置的最低电压值,终端立即切断外部电路,保护车辆电瓶。 3. 车辆CAN 总线:支持5 路CAN 数据采集,符合CAN2.0 规范。其中2路高速

CAN 通信,速率可达500K/S。可对接汽车造制商CAN 总线协议,采集车辆发动机参数及各传感器数据信息、电池数据、整车数据、充电数据等。上传至监控中心,实现车辆远程故障诊断。 4. ACC 唤醒、CAN 唤醒、充电唤醒:当ACC 点火、CAN 通信或充电时,将终端从休眠状态下唤醒。 5. UDS::通过UDS 可以对当前汽车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能为车厂和相关企业提供数据积累,同时更大的方便了售后维修保养和车联网功能的实现。 6. 零功耗:熄火可进入零功耗状态车辆熄火后,终端支持自动(可设置时间)关闭电源,24V 车电流小于2mA,达到车规级要求。休眠电流不超过1mA。 7. 多周期多类型据上传:上传周期可设置为1-300s。多种事件触发上报,如ACC ON/OFF、开/关门、车辆故障信号、安全气囊弹出信号等。 8. 内置大容量存储:内置Flash 可存储144 小时以上。扩展TF 卡,可支持存储一个月以上的数据。 9. 云守护:支持远程自动程序维护,远程故障诊断和调试,远程参数配置,终端运行统计等“云”守护功能,提高设备安装和维护效率,节省维护时间和成本。也能为汽车ECU或VCU远程升级提供网络支持。 10. 宽电压输入保护:电源输入范围为9V-36V,最高100V 耐压;电源防反接电压≥100V。

5G+智慧能源典型应用场景白皮书

5G+智慧能源典型应用场景白皮书

目录 智慧电力 (1) 5G智能场站 (1) 电力设施立体巡检 (2) 远程运维指导 (4) 应用案例:天津5G陆空一体化电力设施立体巡检 (4) 石油石化 (5) 5G智慧油田 (5) 5G巡检机器人 (7) 天然气 (8) 煤炭产业 (9)

引言 近年来,能源行业持续推进“互联网+”战略,旨在全方位提升行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这就需要加强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利用率,来实现前端设备监控和数据收集,衍生出新型产能方式和用能模式。随着各类能源业务的快速增长,能源行业对新型通信网络的需求日益迫切,急需安全可靠、实时稳定的通信技术及系统支撑。 5 G技术应运而生,背负着“使能垂直行业”的使命,旨在改变垂直行业核心业务的作业模式和运营方式,使得传统行业管理实现智能化、决策更加智慧化。 在此背景下,中国联通发布全新5 G n品牌以及品牌口号“让未来生长”,充分诠释了联通5 G致力科技创新、赋能行业、给用户带来无限精彩体验的品牌精神和品牌态度。联通5G将以其“大带宽、低时延、泛连接”的特性,助力能源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新业务新模式,全面提升能源物联网全息感知、泛在连接、开放共享、融合创新能力,推动能源行业安全可靠、绿色智能发展。

智慧电力 今年年初,国家电网提出“三型两网、打造世界一流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南方电网印发《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南网建设行动方案(2019版)》,全面驱动传统电力行业转型升级。智能电网是全球各国电力、能源产业发展变革的体现,特别我国智能电网发展战略的提出,将在发输变配用电和调度的各个环节都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已有的电网调度通信系统将进一步升级换代,在实现数据自动远程传输的同时,能够灵活维护和调控,形成实时立体监控、安全可靠的电力信息网络。 5 G以一种全新的网络架构提供10倍于4 G的用户体验速率,峰值速率高达20 Gbps(毫米波),低至1 ms的空口时延,5个9的超高可靠性,100万每平方公里的连接密度。针对行业应用定义了 mMTC海量物联和 uRLLC低时延高可靠两类全新场景,使得 VR、大数据等运用到电力行业成为现实,更加有效服务现场监控和事故预判、诊断,实现电力行业从数字化到智慧化的演进。5G 独有的网络切片技术的安全级别和隔离性完全满足能源行业对安全的需求,而相比企业自建的光纤专网,则大幅度的降低了成本。5 G边缘计算技术通过网关分布式下沉部署,进行本地流量处理和逻辑运算,节省带宽的同时降低了延时,充分满足电网相关业务的超低时延需求,构建高效环保、绿色智能电网。 5G智能场站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的迅猛发展,新能源发电设备日益增加,变电站、风电场、光伏电站等大多呈分散式分布,有些处于偏远地,光纤覆盖难,施工难度大,运

智慧校园智能融合系统技术白皮书

智慧校园智能融合系统 技 术 白 皮 书

市艾迪思特信息技术 2015年

前言 21世纪的前十年是互联网应用突飞猛进的十年,十年间,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得到巨大改变。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终端大规模开发应用已彻底改变了尚处在争论中的生活业态,也逐步颠覆了传统的通讯模式。网购、微博、智能系统的普及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这一切都有赖于网络基础架构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4G牌照的陆续完成发布,无线通信网络将可以提供超过100M的无线移动带宽,这就为基于高宽带的开发应用预留无限提升空间。回首过去十年,数字化校园网络同样也得到长足发展,各种先进的设备、多功能智能软件、电子白板、平板移动电脑的引入给学校带来先进的创新理念和教学手段。数字IP广播系统、数字IP高清传输业务、RF射频卡、物联网等大规模成熟应用更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奠定了硬件基础。 iDste融合系统以数字化校园为基础,以先进技术充分整合智慧校园必须的基础系统及设备,从硬件集成到信息化管理,从单纯的业务系统到校园多业务、多角度、全方位数字应用与传输的全面融合。iDste已经为今天的数字化校园提供了先进的、可靠的基础硬件设备及高效的业务融合系统,期待未来能更多的为中国教育信息化贡献绵薄之力! iDste产品线已经涵盖校园电教设备的智能管理、校园IP数字广播系统、校园高清数字视频传输系统、分立式空调智能控制系统、高保真无线扩音系统等。这些实用系统一方面在大幅提升校园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同时,正向人们传统固有的管理习惯和思维方式发起强有力的挑战,一个创新型、高融合、数字化、易操作的应用平台必将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发挥重要影响。目前,iDste凭借其深厚的行业背景和在该领域的持续研发投入,产品已在国众多大中院校中使用并得到广泛认可,一致好评!

2019-2020年5G商用泛智能终端产品白皮书

中国移动5G商用泛智能终端 产品白皮书 ( 2 020年版) 2019 年11 月

中国移动 5G 终端先行者产业联盟 目录 前言 (7) 1.总体技术要求 (7) 1.1无线技术总体要求 (7) 1.1.1NSA/SA 要求 (7) 1.1.2模式要求 (8) 1.1.3频段要求 (8) 1.1.4版本要求 (8) 1.2支持SA 模式的终端功能要求 (9) 1.2.1NR 模式功能要求 (9) 1.3支持NSA 模式的终端功能要求 (9) 1.4NR 模式其它要求 (10) 1.5LTE ONLY 模式(终端仅工作在LTE 模式时) (11) 1.5.1LTE 基本功能要求 (11) 1.5.2LTE-A 功能要求 (13) 1.6语音方案要求 (13) 1.7紧急呼叫 (13) 1.8短信业务 (14) 1.9机卡相关要求 (14) 1.10定位能力要求 (15) 1.11切片要求 (15) 1.12IP 协议栈要求 (15) 1.13WLAN 功能要求 (16) 1.14终端管理要求 (16) 1.15网络显示要求 (16) 1.16产品性能要求 (17) 1.16.1终端NR 峰值速率要求 (17) 1.16.2时延要求 (17) 1.17产品质量要求 (17) 1.17.1协议/射频要求 (18) 1.17.2多网络端到端兼容性要求 (18) 1.17.3关键通信性能要求 (18)

1.17.4天线性能 (19) 1.17.5续航及功耗要求 (19) 1.17.6稳定性要求 (19) 2.产品品类 (20) 3.5G 模组产品要求 (22) 3.15G 模组设备管理要求 (22) 3.1.1模组标识管理 (22) 3.1.2模组设备状态管理功能 (22) 3.1.3模组固件下载升级管理 (22) 3.1.4模组参数预置管理 (22) 3.1.5模组调试功能 (22) 3.25G 模组硬件要求 (23) 3.2.15G 模组推荐封装及尺寸要求 (23) 3.2.25G 模组元器件选型要求 (23) 3.2.3模组处理器及存储器要求 (23) 3.2.45G 模组接口定义 (23) 3.35G 模组软件要求 (26) 3.3.1AT 指令集 (26) 3.3.2模组支持的网络协议栈及设备驱动要求 (27) 3.45G 模组性能要求 (27) 3.4.15G 模组可靠性要求 (27) 3.4.25G 模组通信要求 (27) 4.CPE 产品要求 (28) 4.15G CPE 产品功能描述 (28) 4.25G CPE 设备管理要求 (28) 4.35G CPE 硬件要求 (29) 4.3.1设备接口 (29) 4.3.2SIM 卡要求 (29) 4.3.3设备电源 (29) 4.3.4按键要求 (30) 4.3.5工作状态指示 (30) 4.3.6抗电磁干扰能力 (30) 4.3.7过压过流保护 (30)

5G边缘计算技术详解与应用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77860752.html, 5G边缘计算技术详解与应用分析 作者:马晓凯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年第16期 摘; 要:4G时代的智能终端技术全面促进了传统PC互联网同移动网络的深度融合,而在5G时代,移动边缘计算技术将会推动云计算平台同移动网络的融合,这将减少移动业务交付的端到端时延,发掘无线网络的内在能力,从而提升用户体验,给电信运营商的运作模式带来全新变革,并建立新型的产业链及网络生态圈。该文首先分析了移动边缘计算产生的原因以及5G网络与移动边缘计算的关系,然后从用户维度分析了移动边缘计算的四大应用场景,最后说明移动边缘计算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5G技术;边缘计算;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TN929; ; ; ; ; ; 文献标志码:A 1 5G边缘计算技术分析 4G时代的智能终端技术全面促进了传统PC互联网同移动网络的深度融合,而在5G时代,移动边缘计算技术将会推动云计算平台同移动网络的融合,并可能在技术及商业生态上带来新一轮的变革和颠覆。 1.1 移动边缘计算的提出 5G是4G网络的强大升级版本,4G LTE服务仅提供75 Mbps的传输速率,而5G网络已成功实现28 GHz频段的1 024 Mbps吞吐量。同时,在5G时代,连接设备的数量将急剧增加,网络边缘将产生大量的数据。如果这些数据全部由主管理平台处理,则数据的敏感性、安全性和机密性以及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将会受到影响。然而,通过引入先进技术进行计算处理,根据接近原理处理这样的一组数据,并且大量后台设备同时工作以实现有效的协同处理,可以解决大流量和集中处理的难题。移动边缘计算正是这样一种技术,可以解决5G网络的延迟、拥塞和容量等问题。 1.2 移动边缘计算是5G的核心技术之一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5G的要求,5G标准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 器类通信(mMT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的3种应用场景,主要指标包括提供峰 值10 Gbps以上的速率、毫秒级时延和超高密度连接,移动性达500 km/h、时延低至1 ms,用户体验数据率达到100 Mbps、实现网络性能新的跃升。

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doc

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 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友情提示上课时间请勿:请将您手机改为震动避免在课室里使用手机交谈其他事宜随意进出教室请勿在室内吸烟上课时间欢迎:提问题和积极回答问题随时指出授课内容的不当之处背景和目标 与前几代移动网络相比G网络的能力将有飞跃发展。 例如下行峰值数据速率可达Gbps而上行峰值数据速率可能超过Gbps此外G还将大大降低时延及提高整体网络效率:简化后的网络架构将提供小于毫秒的端到端延迟。 那么G给我们带来的是超越光纤的传输速度(MobileBeyondGiga)超越工业总线的实时能力(RealTimeWorld)以及全空间的连接(AllOnlineEverywhere),G将开启充满机会的时代。 另外G为移动运营商及其客户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商业模式。 为了支撑这些商业模式未来网络必须能够针对不同服务等级和性能要求高效地提供各种新服务。 运营商不仅要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服务更需要快速有效地将这些服务商业化。 洞察未来这篇白皮书将会探讨最能体现G能力的十大应用场景。 Slide目录实时计算机图像渲染及建模远控驾驶、编队行驶、自动驾驶无线机器人云端控制馈线自动化具备力反馈的远程诊断超

高清K视频和云游戏专业巡检和安防超高清全景直播AI辅助智能头盔AI使能的视频监控云ARVR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无线医疗无线家庭娱乐联网无人机社交网络个人AI辅助智慧城市引言 与G萌生数据、G催生数据、G发展数据不同G是跨时代的技术ndashG除了更极致的体验和更大的容量它还将开启物联网时代并渗透进至各个行业。 它将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道迎来信息通讯时代的黄金年。 数字化技术催生各行业的不断创新:ICT、媒体、金融、保险在数字化发展曲线中已经独占鳌头零售、汽车、油气化工、健康、矿业、农业等也在加速其进程。 促进数字化进程的关键技术包括软件定义设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网络安全、时延敏感网络、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 而连接一切技术的是ndash通讯网络。 人们对G赋予前所未有的期盼因为G是新时代的跨越它能带来超越光纤的传输速度(MobileBeyondGiga)超越工业总线的实时能力(RealTimeWorld)以及全空间的连接(AllOnlineEverywhere)。 我们看到移动网络正在使能全行业数字化成为基础的生产力。 网络能力长足发展才能支撑更多样的业务存在。 从人们的日常应用看它们正在悄然的发生变化。 首先是视频体验的提升:据华为WirelessXLabs通过人因工

构建面向5G的边缘计算

30 2018年4月 第 4 期(第31卷 总第247期)月刊 2018年 第4期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标准与规范 构建面向5G 的边缘计算 杜唯扬,陈思仁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 摘 要 本文旨在介绍边缘计算产生的背景、应用需求、技术特性、应用场景,以及英特尔公司在推进边缘计算创新 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MEC;5G;运营商网络转型 中图分类号 TN92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599(2018)04-0030-05 收稿日期:2018-03-28 万物互联的时代,网络连接对象正从人扩展至物。IDC 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将有超过500亿的终端与设备联入网络,而到2018年年底,就将有50%的物联网网络面临网络带宽的限制,4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分析、处理与储存。这说明随着物联网规模的快速增长,集中式的数据存储、处理模式将面临难解的瓶颈和压力,此时在靠近数据产生的网络边缘提供数据处理的能力和服务,将是推动ICT 产业发展的下一个重要驱动力。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的概念由此而生。2014年,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成立了移动边缘计算规范工作组(ETSI Mobile Edge Computing Industry Specification Group),开始推动相关的标准化工作。2016年,ETSI 把此概念扩展为多接入边缘计算(MEC),并综合考虑FMC(固网/移动融合)的场景需求。2016年4月,3GPP SA2又正式接受MEC,将之列为5G 架构的关键技术。 1 边缘计算的概念 根据ETSI 的定义,多接入边缘计算是在靠近人、 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通过融合了网络、计算、存储、应用等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来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以一个部署在传统无线接入网的边缘计算系统为例,它要具备业务本地化和近距离部署的条件,来提供高带宽、低时延的传输能力,同时通过业务面下沉形成本地化部署,来有效降低对网络回传带宽的要求和网络负荷。边缘计算由于提供了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并对第三方开放基础网络能力,从而使网络能够根据第三方的业务需求实现按需定制和交互。 2 边缘计算的位置(如图1所示) 如果要问今天边缘计算的位置到底在哪里?其答案并不是绝对的。据英特尔的观察,边缘计算的部署跟它的应用场景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果把整个通信服务提供 商的网络架构分为内环、中环和外环的话,这3个环中都具备部署边缘计算的位置。其决策因素包括对网络质量的要求在哪里,以及场景应用要达到怎样的时延等。

2019年中国联通5G超智能园区白皮书

中国联通5G超智能园区 白皮书 (2019年) 中国联通 2019年11月

前言 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正蓬勃兴起,5G、AI(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R/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新模式、新平台、新业态持续涌现。作为城市的重要单元和功能载体,智慧园区的信息基础设施、运营管理范式、产品应用场景等正面临全时空、全方位、全要素的数字化重塑,有望成为未来构筑数字孪生城市的重要落脚点。 5G正式商用,宣布了面向未来的泛在传感连接网络走入现实。5G将实现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泛在连接,推动连接无所不在。万物互联的背后是数百亿的连接对象,智能设施使得物理世界的大量信息通过数字化进入数字世界,这些数据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将产生质的飞跃。得益于大量数据的滋养,数字孪生、数据智能、机器智能等技术将呈现出更大的发挥空间和想象力。在此背景下,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面向未来,前瞻性提出超智能园区这一前沿发展概念,研发超智能园区的“中枢”,综合应用大数据、AI、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整合城市微单元空间数据与物联网感知数据,打造统一的智能运营管理平台(Intelligent Operations Center,IOC),并致力于推动超智能园区成为未来园区智能化变革与发展的潮流、标杆与示范。 本报告通过深入理解智慧园区建设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充分运用5G、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R/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IOC 的使能效应与带动作用,形成园区运营管理新模式,催生园区发展新动能,塑造园区竞争新优势,为各地政府和企业把握园区发展制高点,率先建成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超智能园区提供助力和指导。

智能硬件产业发展白皮书

智能硬件产业发展白皮书

前言 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已迈入第十个年头,开源操作系统、低功耗芯片、应用程序商店、触摸屏与移动宽带技术犹如一个个马达,助推移动互联网飞跃桌面互联网极限,缔造了无处不在的信息消费经济和有史以来最具规模的终端产业。而自 2015 年起,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创新动力减弱,产业进入了有限创新、有限增长的成熟阶段,已成型的巨大产能迫切寻觅新的增长点,掀起了新兴智能硬件的创新浪潮。虽然智能手表、智能家居、VR/AR 陆续成为探索热点,也迸发出创新火花,但迄今为止,业界尚未出现一个媲美手机的新平台。2017 年,伴随着人工智能与专有器件技术的共同发展,从业企业在大众消费、行业应用市场中各施所长,打磨针对细分市场和特定场景的产品与服务,智能硬件的商业化前景更加广阔,智能手机、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无人机与智能家居纷纷迎来功能升级、市场扩张的发展机遇,智能应用服务也从大众消费步入行业应用。 本白皮书系统探讨智能硬件的现状、趋势与路径,向产业界分享已知,共同推动我国智能硬件技术产业迈向新高度。

目录 一、智能硬件技术产业总体进展 (1) (一)以智能手机为突破点的移动互联网步入创新低谷 (1) (二)人工智能成为重塑硬件智能的新动力 (4) (三)硬件智能化转型对上游器件提出更高挑战 (10) 二、全球智能硬件发展态势 (13) (一)三大核心技术进入新一轮活跃创新期 (13) (二)五大规模产品依托智能技术重塑核心价值 (19) (三)“智能+”应用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扩展 (33) 三、我国智能硬件产业主要情况 (37) (一)初步具备智能硬件核心技术体系化突破条件 (37) (二)即将到达智能硬件市场和产品突破关键节点 (42) (三)形成具备互联网特征的行业智能应用市场 (51) 四、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54) (一)补足基础智能芯片和基础软件短板 (54) (二)建立基于智能技术的硬件产业生态 (55) (三)打破应用渗透壁垒,扩大应用范围 (55) (四)提高对硬件设备和数据安全的重视 (56) 五、智能硬件产业链图谱 (58)

5G+智慧教育典型应用场景白皮书

2019.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China Unicom

中国联通智慧教育5G典型应用白皮书 目录 引言 (3) 1智慧教育+5G概述 (4) 1.1 定义 (4) 1.2 发展背景 (5) 1.3 应用价值 (6) 2智慧教育+5G典型应用场景 (7) 2.1 5G+虚拟现实教育 (7) 2.1.1 5G+虚拟现实教育定义 (7) 2.1.2 5G+虚拟现实教育政策背景 (8) 2.1.3虚拟现实教育产业现状 (9) 2.1.4 5G+虚拟现实教育商业机会点 (10) 2.1.5 5G+虚拟现实教育应用场景 (10) 2.1.6 5G+虚拟现实教育网络要求 (12) 2.2 5G+远程互动教学 (13) 2.2.1 5G+远程互动教学定义 (13) 2.2.2 5G+远程互动教学政策背景 (14) 2.2.3远程互动教学产业现状 (15) 2.2.4 5G+远程互动教学商业机会点 (16) 2.2.5 5G+远程互动教学应用场景 (16) 2.2.6 5G+远程互动教学网络要求 (19) 2.3 5G+人工智能教育 (20) 2.3.1 5G+人工智能教育定义 (20) 2.3.2 5G+人工智能教育政策背景 (21) 2.3.3人工智能产业现状 (23) 2.3.4 5G+人工智能商业机会点 (24) 2.3.5 5G+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 (25) 2.3.6 5G+人工智能网络要求 (31) 2.4 5G+校园智能管理 (32)

中国联通智慧教育5G典型应用白皮书 2.4.1 5G+校园智能管理定义 (32) 2.4.2 5G+校园智能政策背景 (32) 2.4.3校园智能管理产业现状 (33) 2.4.4 5G+校园智能管理商业机会点 (34) 2.4.5 5G+校园智能管理应用场景 (36) 2.4.6 5G+校园智能管理网络要求 (44) 3智慧教育+5G发展建议 (45) 3.1 技术研究、验证、创新示范 (45) 3.2 产业链合作伙伴关系 (46) 3.3商业模式 (46) 4附录 (47) 4.1联合编写单位 (47)

5G智能急救白皮书 V1.0

5G智能急救白皮书V1.0 中国联通

目录 1.政策背景 (3) 2.建设意义 (3) 3.5G救护车分类 (4) 3.1.5G智能急救型、转运型、监护型救护车 (5) 3.2.5G特种救护车 (5) 3.3.5G专科医疗救护车 (5) 4.5G智能急救流程分析 (5) 5.5G智能急救信息系统 (6) 5.1.智慧急救云平台 (6) 5.2.车载急救管理系统 (7) 5.3.远程急救会诊指导系统 (7) 5.4.急救辅助系统 (8) 6.不同场景下的5G智能急救方案 (9) 6.1.本地医院急救场景 (9) 6.2.医联体远程指导急救场景 (10) 6.2.1.典型场景脑卒中病人远程急救 (11) 7.5G智能急救组网建设方案 (12)

1.政策背景 据统计,全国平均每10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25秒就有一人死于车祸,平均每天有150人死于溺水,第一时间实施急救至关重要。从医学角度讲,急救医学包括:院前医疗急救、院内急诊室、危重病人监护病房(ICU)三部分。其中,院前医疗急救是指将急、危、重症患者从现场急救到送达医院过程中的医疗救护,包括:现场抢救、途中医疗监护、同接收医院交接三个重要环节。院前医疗急救具有时间紧迫性、环境不确定性,专业多样性、操作复杂性等特点。然而,我国院前急救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体系无统一标准,并且我国绝大部分急救中心集中在城市地区,可覆盖农村地区的急救中心较少,随车医务人员及设备配备水平也普遍低于城市地区;宏观数据表明,城市与农村急救中心数量比例大致为2:1。 2019年1月20日,全国63个城市急救中心与102家医院联动,同时举办了相关120急救培训活动。在北京活动主会场,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张文中宣读了《中国急救大联盟关于在1月20日设立“国家急救日”倡议书》。据悉,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也将出台一系列急救管理的政策法规,加强急救体系建设,保障百姓生命安全。由于公众急救知识缺乏,院前急救设施不完善,且我国院前急救水平相对较低,国家将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急救体系,普及公民急救知识,将卫生应急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 2.建设意义 急救医学是一门处理和研究各种急性病变和急性创伤的一门多专业的综合科学,需要在短时间内对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意外灾伤和疾病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它不处理伤病的全过程,而是把重点放在处理伤病急救阶段,其内容主要在于心、肺、脑的复苏,循环功能引起的体克,急性创伤,多器官功能的衰竭,急性中毒等。并且急救医学还要研究和设计现场抢救、运输、通讯等方面的问题,急救设备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急救医学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且农村与城市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诸多地方待改善,即:急救医务人员结构不合理、设备配置不足等;鉴于存在上述问题,加之缺乏高清音视频通信手段,使得多数院前急救工作仅为简单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