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汽车空调箱优化设计及风道风量均匀性研究

汽车空调箱优化设计及风道风量均匀性研究

汽车空调箱优化设计及风道风量均匀性研究
汽车空调箱优化设计及风道风量均匀性研究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的要求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 作者:胡成台 单位: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4) 1.1 风道介绍 (4) 1.2 出风口介绍 (4) 1.3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5) 1.3.1 国家/政府/行业法规要求 (6) 1.3.2 FCC相关标准要求 (6) 第2章风道及出风口设计规范 (7) 2.1风道及出风口结构 (7) 2.1.1风道结构 (7) 2.1.2出风口结构 (7) 2.1.3出风口及风道实例 (8) 2.1.4材料 (8) 2.2风道及出风口整车布置 (8) 2.2.1风道整车布置 (8) 2.2.2出风口整车布置 (9) 2.3通风性能 (10) 2.3.1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10) 2.3.2出风量 (10) 2.3.3通风有效面积 (10) 2.4 出风口水平叶片布置方式 (11) 2.4.1叶片数量 (11) 2.4.2叶片尺寸要求 (11) 2.5.3叶片间距 (13) 2.5 出风口垂直叶片布置方式 (13) 2.5.1叶片数量 (13) 2.5.2叶片尺寸要求 (13) 2.5.3叶片间距 (13) 2.6 气流性能 (13) 2.6.1气流方向性 (13) 2.6.2泄漏量 (17) 2.7 出风口手感 (17) 2.7.1拨钮操作力 (17) 2.7.2拨轮操作力 (17) 第3章试验验证与评估 (18) 3.1 设计验证流程 (18) 3.2 设计验证的内容与方法 (18) 第4章附录 (19)

4.1 术语和缩写 (19) 4.2 设计工具 (19) 4.3 参考 (19)

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风道和出风口组成空调的通风系统,担负着将经过处理(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净化)的气流送到汽车驾驶舱内,以完成驾驶舱内通风,制冷,加热,除霜除雾,净化空气等的功能。 图 1 某车型空调通风系统及周围环境结构爆炸图 1.1 风道介绍 风道连接空调器与出风口,是空调系统中制冷和制热空气的通道。目前空调系统由空调厂商提供,作为空调系统一部分的风道设计,需汽车整车设计部门做匹配设计,车厢内的空气流场与温度场不仅与车厢结构以及空调制冷系统有关,还与空调风道的结构形状密切相关。风道的布置走向、风道占用空间(截面积)以及风道中空气的流速等均影响车厢内的制冷效果,影响系统的经济性和外观造型。 图 2 奔腾B90通风风道 1.2 出风口介绍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鉴定材料 临沂矿业集团邱集煤矿

二?一?年四月 1、鉴定大纲 2、计划任务书 3、工作报告 4、技术研究报告 5、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6、用户使用报告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鉴定大纲 临沂矿业集团邱集煤矿 二?一0年四月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鉴定大纲 一、鉴定条件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项目是临沂矿业集团公司2010 年度科技计划,由山东省邱集煤矿研究实施,经过应用测试,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目前,技术文件已经齐全,应用后效果明显才,具备了鉴定条件。特申请鉴定。 二、项目名称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三、项目来源及编号 临沂矿业集团公司2010年度科技计划 四、鉴定目的 通过专家评议做出结论,以便进行推广应用。 五、鉴定形式 会议鉴定 六、鉴定内容 1、审查技术文件是否齐全、完整、正确、统一。 2、评价系统是否科学、合理、先进。 3、审查改造后的系统是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七、鉴定资料文件 1、计划任务书; 2、工作报告; 3、技术研究报告; 4、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5、用户使用报告。

八、鉴定程序 1、成立鉴定委员会; 2、讨论并通过鉴定大纲; 3、项目完成单位向鉴定委员会汇报研究开发情况; 4、专家质疑; 5、专家评议,通过鉴定意见; 6、专家、评委签字。 鉴定委员会二0—0年四月

编号 类另U 二O一O年科学技术项目 计划任务书 项目名称:矿井诵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负责单位:临沂矿业集团邱集煤矿起止年限:2006 年5月?2010 年4月

移动空调风道选型设计

移动空调风道选型设计 发表时间:2018-08-13T14:52:44.6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作者:张博翔[导读] 摘要:本文提出静音风道技术应用于移动空调产品的风道设计,通过对风道曲线和相应风轮的优化设计,针对蜗舌导流部分优化设计,以及改进风道进风口的位置,改善气流场分布等,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提升整机风量,提高整机的性能及能效,同时为整机降噪提供可行性方案。 TCL德龙家用电器(中山)有限公司广东中山 528427 摘要:本文提出静音风道技术应用于移动空调产品的风道设计,通过对风道曲线和相应风轮的优化设计,针对蜗舌导流部分优化设计,以及改进风道进风口的位置,改善气流场分布等,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提升整机风量,提高整机的性能及能效,同时为整机降噪提供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移动空调;水轮;噪声;水泵 1 前言 移动空调是一种集室内与室外侧于一体的整体式空调器,因其使用的便利性而广泛应用与欧美、东南亚等家庭,主要用作局部制冷的家用电器。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整机的噪音问题也日益突出,现阶段移动空调运行时的整机噪音一般在53~56分贝,整体高于现有环境噪声基本标准(城市1类环境标准:白天为55分贝,夜间为45分贝)的要求。 为此提出低噪音移动空调的需求,结合移动空调产品的风道特点,一般采用离心风道设计,而针对离心风道的风道曲线和相辅配的离心风轮结构设计方面,已有相当成熟的技术沉淀和经验,本文仅就分析方法和技巧做简要分析,而重点介绍静音风道技术中蜗舌的结构形式及进风口位置对离心风道系统的影响,以及在移动空调产品风道设计中的应用与测试情况。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风道曲线和风轮优化设计 针对风道曲线和风轮的优化设计,我司已有专职的风道研究人员,已有相当成熟技术沉淀和经验,本文不做赘述,仅将优化方案做简单介绍。基于现有移动空调内外侧风道系统进行摸底测试,由于室内外侧风道一般以离心风道为主,以其中一个离心风道的风道曲线做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一般分为两步走,逐步来分析。 第一步,以现有同一个离心风轮,在不同风道曲线中的比较。通过对比测试,同一风轮在不用风道曲线中测试结果。从结果不难看出,在风量一定的情况下,新设计的M曲线在前、后测试声压级噪音,功率及转速方面均优于现有P曲线和新设计的N曲线,故而优选新设计的M曲线作为下一步进行优化研究的对象。 第二步,以同一风道曲线,对不同叶形相同直径风轮做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测试,同直径不同叶型风轮在同一风道曲线中的测试结果。 从测试结果不难看出,两个不同的风轮,在同一风道曲线中测试,前侧噪音均降低为1.0dB左右,但采用现有K风轮时的功率较低,优选现有K风轮。 2.2 蜗舌结构形式的优化设计 风道蜗舌,可以说是一个风道系统的咽喉,对系统的风量和噪音有直接的关联和影响,由于叶轮出口气流对蜗舌的冲击非常剧烈,使得蜗舌区域成为主要的噪声源。蜗舌部位对叶轮机械气动性能及噪声特性影响非常明显,蜗舌形状和安装间距的微小变动就会引起风机性能及噪声的很大变化,据国内外相关文献,采用斜蜗舌对离心风道噪音改善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为此特在移动空调产品离心风道上应用倾斜蜗舌结构形式进行实验研究。 结合上述风道曲线和风轮的优化设计,优选新设计的M曲线和现有的K风轮,在此基础上将M曲线的风道蜗壳设计成斜蜗舌,与常规蜗舌做对比测试。 采用斜蜗舌后,进行对比测试。 经频谱分析发现,斜蜗舌使噪音频率错开,避免相互干涉,起到降噪和改善音质的作用,同时斜蜗舌设计关键在于风轮与蜗舌等间隙设计(区别于常规斜蜗舌设计),增加蜗舌倾角,有利于错开噪音频率降低噪音,增加蜗舌间距,有利于减小了气流对蜗舌的冲击,从而降低了噪音。为此应用斜蜗舌后,同比噪音降低了约1dB。 2.3 偏心进气口结构设计 进气口的大小及分布对风道的出风量和噪音有较大影响,有文献5]分析,针对离心风道的进风口偏心设计对改善风道内气流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为此结合移动空调风道特点,特选进气口30°偏心和180°偏心各10mm进行对比测试。 经过对比测试结果,两种偏心设计的进气孔形式均对降噪有利,可能与结构布局和风道流场特征有关,为此接下来将结合斜蜗舌与进气口偏心设计综合考虑。 2.4 斜蜗舌+偏心进气口结构设计 为进一步探究离心风道斜蜗舌和偏心进气口对整机风量和噪音的影响,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增加斜蜗舌设计,同样选取进气口30°偏心和180°偏心各10mm进行对比测试。通过实验结果,显而易见偏心进气孔和斜蜗舌的降噪效果叠加,其中偏心180°进气口与斜蜗舌结构的结构效果更佳,优先偏心180°进气口与斜蜗舌结构的结构,对比优化前声压级噪音,同比优化后前后侧声压级噪音降低约4.5~5.0dB。 2.5 仿真分析 通过离心风道的模拟仿真分析。离心风道蜗壳的主要噪声位置集中在一、四象限的渐扩段,如果风道蜗壳结构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蜗壳在轴向做渐变的倒圆角处理,从出风口蜗舌处逐渐加大圆角,有利风道内气流排出,从而达到消音降噪的效果 3 结束语:通过对风道曲线和相应风轮的优化设计,并对蜗舌导流及风道进风口偏心的研究测试,静音风道技术应用与研究结论如下:(1)风道曲线和相应风轮的优化设计,是离心风道降噪的常用技术与应用手段;(2)斜蜗舌和偏心进气口对离心风道的降噪具有显著效果,两者叠加效果更明显,此技术应用不仅对风道风量有所提高,而且成本保持不变;(3)如果风量足够的情况下,从降噪的角度考虑,进风口偏心应向噪声源反方向偏心;(4)如果风道蜗壳结构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蜗壳在轴向做渐变的倒圆角处理,从出风口蜗舌处逐渐加大圆角,有利于消音降噪。

汽车风道设计

3. I 汽车风道通用设计规范 3.1. 风道系统设计需考虑的因素 在汽车风道系统设计时,要保证将其制冷和采暖设备的出风均匀地送入车厢内。在满足该使用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与车内内饰设计及附件相协调。风道系统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1. 必须考虑车身总布置设计、内饰造型设计以及底盘设计中和风道设计相 关的情况; 2. 由于汽车车厢空间有限,空调汽车的风道压力损失问题较为严重,因此 在设计、布置风道时,应特别注意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3. 要考虑风道各支管路之间的风量平衡,各支管路之间的空气流动的压力 损失差值不得超过15%,并要详细计算各支管路的沿程阻力损失; 4. 必须将风道的气流噪声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因此要对风道的风速进行 控制。通常出风口风速控制在6.5~11m/s ,新风入口处风速5~6m/s ,主风道风速5.5~8m/s ,支风道风速4~5.5m/s ,过滤器风速1~1.5m/s ; 5. 风道不能有大的泄漏点,以保证空调系统功能的发挥; 6. 对风道要进行隔热保温处理,以减少空气在风道输送过程中的冷、热量 损失,并防止低温风道表面结露。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玻璃棉、聚氨脂泡沫塑料等,为了防止火灾,车外风道最好用泡沫石棉隔热,并用石棉布包扎; 3.2.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由于汽车车室内部的空气流动受有限的车厢空间的限制,汽车空调风道的压力损失问题较为严重,风道压力损失是由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两部分组成。 3.2.1. 风道沿程压力损失 风道沿程压力损失是空气沿风道管壁流动时,由空气与管壁之间的摩擦、空气分子与分子之间的摩擦而产生。 风道单位长度的沿程压力损失p m (又称比摩阻)的计算式如下: 2 412ρυλs m R p =

VAV变风量空调系统总结

变风量空调系统学习报告 Variable Air Volume System Study Report 目录 Content

1.0概述 summarize 2.0内、外分区及空调负荷计算 distribution & loading of AC 3.0变风量末端装置 terminal equipment of VAV 4.0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选择 selection of VAV 5.0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 control of VAV 6.0典型的变风量系统图 typical VAV 7.0工程实例project application(28/29 F VAV drawings of BEA) ——参见附图

1.0 概述 1.1定义 变风量空调系统是利用改变进入空调区域的送风量来适应区域内负荷变化的一种空调系统,是全空气系统的一种类别,主要用于办公和其他商用建筑。最大的优点在于节能和提供良好的舒适性。 1.2 变风量空调系统基本构成 变风量空调系统有各种类型,他们均有四个基本部分构成:变风量末端装置、空气处理及输送设备、风管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 变风量空调系统基本构成图

2.0内、外分区及空调负荷计算 2.1 内、外区定义 2.1.1 内区定义: 围护结构有一定的距离,具有相对稳定的边界温度条件的区域。它不受外围护结构的日射得热、温差传热和空气渗透等影响。内区全年仅有内热冷负荷,其随区域内照明、设备和人员发热量的状况而变化,通常全年需要供冷。 2.1.2 外区定义: 直接受外围护结构日射得热、温差传热、辐射换热和空气渗透影响的区域。外区空调负荷包括外围护结构冷负荷或热负荷以及内热冷负荷。 2.2 内、外区划分 2.3 温度控制区 1、不分朝向的内区可能会有多个房间组成。为稳定因各种负荷变化引起的室温变化,需要对房间进行温度控制。根据房间内用途、使用时间和负荷性质,来划分不同温度的分区。 2、变风量空调系统一般按温度控制区逐一设置变风量末端装置及其他辅助设施。一般,每一个末端装置控制的内区温控区宜为50~100㎡,外区温控区宜为25~50㎡。 2.4 内、外区冷热负荷计算步骤 1、划分内、外区 2、划分温度控制区 3、初步布置空调末端装置 4、确定室内设计温、湿度 5、负荷计算和累计 (a)大型建筑 4个外区+内区 (b) 大型建筑 3个外区+内区 (a) 小型建筑不分内外区

变风量系统基本原理与控制策略

变风量系统基本原理与控制策略 [日期:2006-07-19] 来源:千家网作者:霍小平贾捷燕叶大法 杨国荣 [字体:大中 小] 提要:本文主旨指导初学者了解一些变风量系统的基本概念,提供变风量系统设计流程及设计方案选择指南,同时着重介绍Onyx-2000变风量系统基本控制策略。 一、变风量空调系统基本概念 1.1 变风量空调系统定义 众所周知,变风量空调系统是通过改变送风量也可调节送风温度来控制某一空调区域温度的一种空调系统。该系统是通过变风量末端装置调节送入房间的风量,并相应调节空调机(AHU)的风量来适应该系统的风量需求。变风量空调系统可根据空调负荷的变化及室内要求参数的改变,自动调节空调送风量(达到最小送风量时调节送风温度),以满足室内人员的舒适要求或其他工艺要求。同时根据实际送风量自动调节送风机的转速,最大限度地减少风机动力,节约能量。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变风量(Variable Air Volume)空调系统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在当时定风量系统加末端再热和双风道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舒适性空调的主导地位,因此,变风量系统出现以后并没有立刻得到推广,直到1973年西方石油危机之后,能源危机推动了变风量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此后20年中不断发展,如今已经成为美国空调系统的主流。 变风量系统在发展初期,因支管风量平衡的需要和控制设备的局限,大多要求采用高速送风系统,主要送风速度在12.5m/s以上,并且推荐采用静压复得法设计风管系统。尽可能地采用圆形或椭圆形风管,以减小摩擦阻力。但是高速送风系统的风机耗能大,且管路系统噪音增加。随着压力无关型VAV box基本上全面取代压力相关型VAV box及DDC控制器的发展,于是变风量空调方式在低速送风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在日本,将变风量空调方式用于低速送风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值得关注。由于传统的皮托管流量传感器在5m/s的风速下难以测定,因此日本人开发研究了超声波流量传感器和电磁式流量传感器等多种适用于低速送风系统的前端设备,一方面节能,另一方面降低了风管噪音,因此,进入90年代以后,无论是新建还是70年代以前建造的空调系统的翻新改造,基本上都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 我国在70年代即有人研究VAV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并在地下厂房、纺织厂、体育馆等建筑中就采用过VAV系统。在80年代末期我国出现的首批智能化建筑中,也曾采用过VAV系统,但由于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有些工程

变风量系统简介

变风量(V A V)空调系统 1.变风量空调系统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 变风量(variable air volume ,VAV) 空调系统20 世纪60 年代中期产生于美国,凭借它节能、舒适、灵活等特点在美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美国高层建筑的VAV 系统使用率已经达90 %以上。国内变风量系统的使用率却很低。如一项对上海200 幢办公大楼空调系统形式的调查中,其中变风量系统在整个空调系统的使用率仅有7 %。 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空调机组大部分是定风量运行的,由于过去人们对节能认识不足和变风量系统控制、运行较复杂及该系统的初投资较大,这些都限制了变风量系统的应用。随着能源危机,节能已成为各行各业都在关注的问题,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控制系统的功能愈来愈完善,而且变风量空调系统的价格下调,已经可以与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竞争。在我国新设计的空调系统中有些已采用了VAV 空调系统,如东北电力集团总公司办公大楼等。另外还有一些旧的空调系统如中国地震局减灾大楼等也改造成了VAV 空调系统。 2.工作原理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送风量以适应空调负荷的变化,维持空调房间的空气参数。在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最大负荷的时间不到总运行时间的10 % , 全年平均负荷率仅为50 % ,在绝大部分时间内,空调系统处于部分负荷运行状态。变风量系统通过减少送风量,从而降低风机输送功耗,起到了明显的节能效果;而且,楼宇自控系统可根据当前的制冷(制热) 需要,调节冷水机组(热泵机组) 的制冷(制热) 能力及投入运行的台数。根据工况需求,自动组合启动冷水泵、冷却水泵及冷却塔的投运台数,以达到最佳的环境控制和节能效果。 变风量空调系统由空气处理机组、送风系统、末端装置及自控装置等组成,其中末端装置及自控装置是变风量系统的关键设备,它们可以接受室温调节器的指令,根据室温的高低自动调节送风量,以满足室内负荷的需求。其他组成部分与定风量空调系统的作用基本相同。 图 1 是一个单风道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结构原理图。以下通过回风循环来描述变风量系统的工作过程:房间内的排风一部分被排掉,一部分与新风混合,经过AHU(空气处理机组)处理后送入房间。

主电动机风道优化仿真

主电动机风道优化仿真 利用试验设计,通过对影响风量分配比、直(弯)腿的沿程压力损失等考核指标的多组设计变量进行了灵敏度分析,指出了入口处导流板与风道的夹角是影响风量分配比和直腿压力损失最敏感因素,为后续主风道的优化重点指明了方向。 标签:灵敏度分析;风量分配比;压力损失 1 前言 目前,已经完成了主电动机风道(下文简称主风道)的流动特性及两分支风量分配特性的CFD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主风道的性能,可尝试进行主风道结构优化,使两分支风量的分配比例更接近1:1,同时两分支沿程压力损失更小。解决此类工程结构优化问题通常采用基于试验设计(DOE,Design of Experiment)的响应面(Response Surface)优化设计[1],如果问题涉及的设计变量(也称为设计变量或因子)较多,还需先对各变量进行灵敏度分析,以确定各变量对响应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为下一步细致拟合主要设计变量与考核指标的近似响应面奠定基础。 文章基于主风道的CFD模型,利用试验设计(DOE,Design of Experiment)进行风道内导流板的结构对风量分配比和两分支沿程压力损失的灵敏度分析,各导流板编号如图1所示。涉及的设计变量有各导流板的长度(其中忽略导流板4的长度变化)及其与风道的夹角,共计11个设计变量。所有相关的CFD仿真在Star-CCM+ 中完成,DOE分析在Hyperstudy 中完成。 图1 主风道及各导流板的原结构示意图 2 部分变量试验设计方法 2.1 灵敏度分析 灵敏度分析是最优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与分析一个系统(或模型)的状态或输出变化对系统参数或周围条件变化敏感程度的方法。通过灵敏度分析,可以研究原始数据不准确或发生变化时最优解的稳定性,还可以决定哪些参数对系统或模型有较大的影响。对文章而言,直接利用DOE获取11个设计变量对考核指标的近似响应面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仿真(除去用于校验和修正的辅助计算,拟合二次响应面至少需要计算77次,拟合三次响应面则至少需要计算198次)。而通过灵敏度分析找出影响考核指标最大或较大的设计变量,可极大节省计算耗费,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

概述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末端及控制

概述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末端及控制 概述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末端及控制 摘要:本文介绍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分类及其控制系统,重点介绍了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的结构,最后指出研究变风量系统的末端设计和控制装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变风量空调系统 VAVBOX 智能控制 中图分类号:TP212.6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也逐渐增加,这极大地促进了楼宇自动化系统,随之对建筑内设备的科学化、经济化、合理化的控制和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空调系统是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核心,目前,在智能建筑中普遍采用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可以分为定风量系统和变风量空调系统。由于建筑物内空调系统耗电很大,节能运行在建筑物自动化系统中就显得格外必要。而变风量空调系统(Variable Air Volum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以其节能性、灵活性而优于其它空调系统,逐渐成为建筑内部空调系统设计的主流。特别是近几年国内一些超高层建筑物中很多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 变风量系统是一个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的机械系统,它使用空气处理机组(AHU) 中的变速驱动器以及变风量末端装置中的风量调节装置,以满足建筑内各区域独立温度控制的需求。 2、变风量空调系统介绍 变风量空调系统是以节能为目的发展起来的一种空调系统形式,通过变风量末端调节末端风量来保证房间温度,同时变频调节送风机和回风机来维持系统的有效、稳定运行,并动态调整新风量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及有效利用新风能源的一种高效的全空气系统。变风量空调系统于60年代在美国诞生,70年代在美国开始广泛使用。可以实现功能:自动调节送风量;能同时满足不同房间对不同温度要求;自动调节送风机的转速以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变风量空调系统并不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 范(总1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 作者:胡成台 单位: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政府/行业法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FCC相关标准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风道及出风口设计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及出风口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及风道实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及出风口整车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整车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整车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风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风有效面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水平叶片布置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数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尺寸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间距...............................................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垂直叶片布置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数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尺寸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间距...............................................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流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流方向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泄漏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手感.............................................. 错误!未定义书签。 拨钮操作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拨轮操作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试验验证与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验证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验证的内容与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汽车空调的结构原理

2 汽车空调的结构原理 汽车空调的组成结构按其功能可有:制冷系统、加热系统、分配通风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和调节控制系统五大部分。 2.1 汽车空调制热系统原理 加热系统也称为采暖系统。汽车空调的采暖装置按热量来源可分为余热式和独立式两类。余热式采暖是利用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剩余热量采暖,它又分为水暖式和气暖式两种。 为了节省能源,大多数汽车空调采暖使用发动机循环冷却水即水暖式。在制暖时,空调压缩机、冷媒体等制冷系统部件不参加工作,热能来源于汽车发动机冷却水。发动机的热量以传导方式被冷却液吸收,流动的高温冷却液进入加热器,使加热器得到加温,低温空气流经加热器,空气被加热,达到制热的目的。(而有的柴油车由于水温上升慢,为了一发动车就能享受到暖风,所以在暖风机里面加有电热丝)制热系统的部件有:加热器、节温器、水泵、散热器、热水阀、等等。 2.2 汽车空调分配通风系统 空气分配主要是利用空气分配箱,其原理参见图2-1 所示。空气分配箱的结构大同小异,与空气分配箱连接的是空气输送(送风)机构,它主要由送风道(或通风软管)和通风口等部件组成。 汽车空调器要满足向乘员头部、足部、左右方向送出冷风、热风或新风,以及风窗送风除霜除雾,所以有一套比较复杂的风门控制系统。空气输送机构的构造与分布因车而异。

图 2-1 空气分配箱(空调总成)的工作原理 Figure 2-1 air distribution box (air conditioning assembly) principle of work 通风一般分为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 自然通风是利用汽车行驶时,根据车外所产生的风压不同,在适当的地方,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来实现通风换氧。强制通风是采用鼓风机强制空气进入和流动的方式,这种方式在汽车行驶时,常与自然通风一起工作。 通风将外部新鲜空气吸进车室内,起通风、换气和调湿作用。同时,通风造成室内空气流动,对防止风窗玻璃起雾也起着良好作用。如果通风口阻塞,车窗玻璃上可能出现雾气。 2.3 空气净化系统 空气净化系统一般由鼓风机、空气过滤器、杀菌器、负氧离子发生器和进、出风口等组成。作用是使车厢内空气保持清新洁净。 空气净化方式有过滤式和静电集尘式两种。在一些高级轿车上,除了使用以上的除尘方法外,还装用了负氧离子发生器,以增加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提高舒适性,使车内空气更加清新洁净,利于人体健康。 过滤式空气净化方式是在空调系统的进风口和回风口设置滤清器,它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的优点,但功能不全面,其基本结构原理参见图2-2所示。

变风量末端装置

变风量末端装置VAV 变风量末端装置是变风量空调系统(Variable Air Volume System)的关键设备之一。空调系统通过末端装置调节一次风送风量,跟踪负荷变化,维持室温。 变风量末端装置应能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接受系统控制器指令,根据室温高低,自动调节一次风送风量; (2)当室内负荷增大时,能自动维持房间送风量不超过设计最大送风量;当房间空调负荷减少时,能保持最小送风量,以满足最小新风量和气流组织要求; (3)当所服务的房间不使用时,可以完全关闭末端装置的一次风风阀。 变风量空凋系统运行成功与否,取决于空调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变风量末端装置的性能优劣以及控制系统的整定和调试。其中合理的系统设计是基础,末端装置的性能优劣是关键。要使变风量系统设计合理,首先应根据建筑平面布局及使用特点,正确选用末端装置。 1、变风量末端装置分类 变风量末端装置品种繁多,各具特色,归纳起来可以按下述方法分类: (1)按改变房间送风方式,可分为单风道型、风机动力型、旁通型、诱导型以及变风量风口等; (2)按末端装置形状,可分为矩形和圆形; (3)按补偿系统压力变化的方式,可分为压力相关型和压力无关型; (4)按驱动执行器的能源划分,可分为气动型和电动型; (5)按控制方式划分,可分为电气模拟控制、电子模拟控制、直接数字式控制(DDC); (6)按末端装置送风量的变化来划分,可分为定风量型和变风量型; (7)按再热方式划分,可分为无再热型、热水再热型、电热再热型。 尽管变风量末端装置的形式各种各样,但在我国民用建筑中使用最多的是单风道型和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 2、变风量末端装置的基本结构及性能 (1)单风道型变风量末端装置 单风道型变风量末端装置是最基本的变风量末端装置。它通过改变空气流通截面积达到调节送风量的目的,它是一种节流型变风量末端装置。其他类型如风机动力型、双风道型等都是在节流型的基础上变化、发展起来的。 节流型变风量末端装置根据室温偏差,接受室温控制器的指令,调节送人房间的一次风送风量。当系统中其他末端装置在进行风量调节导致风管内静压变化时,它应具有稳定风量的功能。末端装置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不应对室内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①节流型变风量末端装置的基本结构 常用的节流型变风量末端装置主要由箱体、控制器、风速传感器、室温传感器、电动调节风阀等部件组成。

汽车内饰风道系统设计要求

空调风道设计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进行空调风道及空气过滤器设计时提供应遵循和考虑的要素,明确应完成的主要设计工作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进行空调风道与空气过滤器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555—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1556—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风道 指空调系统中输送空气的管道及相关部件,包括进风管路、出风管路、除霜管路。本标准也包含了进风管路中设置的新风口、过滤网及粉尘过滤器。 3.2 过渡分配风道 指从HVAC出风口到各个风道之间的过渡管段,起到连接风管、分配空气流量、改变气流方向、分解加工难度的作用。 3.3 新风口 指将车外新鲜空气导入车内的部件。 3.4 新风过渡风道 指从新风口到HVAC入风口之间的进风管道。 3.5 前风道 指输送前HVAC出风的管道。 3.6 后风道 指输送后HVAC出风的管道。 4空调风道设计所包含的主要工作内容 配合样件测量。 4.2 根据点云逆向初步设计。 4.3 确定风道布置方式与安装方式。 4.4 确定风道的成型加工方式。 4.5 建立三维数模。 4.6 根据造型改动要求修改风道设计。 4.7 进行二维图设计。 4.8 与模具厂及制造厂进行协调,修改设计。

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控制策略浅析

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控制策略浅析 贡征峰向爽涤 西门子楼宇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主要从建筑节能的出发点,引入了对变风量系统的特点分析, 分析了目前的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策略, 并以西门子专用控制器为基础阐述了变风量空调末端控制策略. 关键词:建筑节能变风量系统控制策略变风量末端 Abstract: It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variable air volume system from the building energy saving point of view and the control principle of variable air volume system, also analyze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terminal units based on the controller of Siemens. Key Words: Building energy saving, VAV system, Control strategy, VAV terminal units 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果,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发展和充实的。众所周知,节能可以说是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智能建筑中,HVAC(采暖、通风 和空调)系统所消耗的能量要占到大楼消耗的总能量的极大部分[1],而变风量系统由于其降低了设备和系统的能耗, 而被得以大量采用, 变风量系统运行工况是随时间变化的, 它的运行工况是随时间变化的,它的运行必须依靠自动控制给以保证. 变风量空调系统(VAV)及其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紧密结合的. 1 变风量空调系统介绍 变风量空调系统是以节能为目的发展起来的一种空调系统形式,它的设计是真正基于逐时负荷的设计,系统可根据需要随时调节分配到各区域的送风量或供冷、供热量,系统总送风量(冷、热负荷)为各时段中所有区域要求的风量(冷、热量)这和的最大值,而不是通常定风量空调系统设计中所有区域在各时段要求的风量(冷、热量)的最大值之和。前者通常只占后者的70%-90%。因此,变风量空调系统可显著减少系统总送风量和装机容量,达到节能和减少投资的目的.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特点如下: (a) 节能效果明显 与定风量空调系统相比较, 采用变风量的方法, 可以节约再热量及与之相当的冷量. 由于各房间内设置的VAVBOX 可以独立控制房间风量, 计算空调系统总负荷时, 可以适当考虑各房间负荷发生的同时性, 而不是象定风量系统那样, 总负荷是各房间最大冷量或热量之和. 这可以适当减少风机装机容量,降低能源耗量. 当各房间的负荷减少时, 响应末端的风量将自动减少, 系统对总风量的需求也就必然会下降, 通过适当的控制手段, 可以降低风机的转速, 使其能耗得以降低. (b) 控制灵活 通常, 全空气定风量系统只能控制某一特定区域的温度,对于一个带有多个房间的风系统, 由于送风温度相同, 送入房间的风量也相同,当各房间负荷发生变化时是不

变风量系统技术及施工要求

变风量系统技术及施工要求 一、V A V系统技术性能要求 1.V A V控制器技术及性能要求 变风量(V A V)系统的房间温度控制由高性能的直接数字控制器(DDC)完成。 V A V控制器应是压力无关型的控制,能独立或联网工作,以执行复杂的HV AC控制、监视和能源管理功能。 V A V控制器应采用开放的通讯协议,符合ISO14908/IEC14908国际标准,采用LonWorks技术,使用Lontalk通讯协议,通过LONMARK认证。 V A V控制器可以灵活实现定静压、变静压控制。 ?内置紧密设计的内置无刷电机式风门驱动器,方便安装、坚固耐用。使用双位驱动比例调节风阀开度 可直接连接墙装型室内温度传感器 可选加装室内CO2传感器,实现DCV按需通风控制 可选加装室内人员探测器,实现人员占用状态监视和有人无人状态节能运行 可选加装门窗开关,开窗时,自动关闭风阀。 内置先进的控制逻辑 内置可拆式高精度空气压差传感器。范围0-300Pa 可在V A V系统中实现变静压控制功能,真正实现节能目标。 联动控制功能,与AHU或冷机实现联动控制,将室内温度,设定温度,风量,人员占位,CO2浓度,开窗状态,风阀开度等信息上传至LonWorks网络具有Warm-up和夜间置换新风的控制功能。 内置时间表, 2.室内V A V温度控制器技术及性能要求 选用墙挂式模块,大屏幕液晶显示 能够与V A V控制器连接,传送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人员离开状态。 设温度设定按钮(或拨纽)、人员占位/离开按钮 内置10K欧姆NTC传感器,保证显示温度与DDC测量温度一致。

IP30防护等级 3.多出口噪音技术要求衰减器技术及性能要求 由耐腐蚀镀锌钢板制成。 箱体内部的保温及消音材料需采用防火材料。所有的选项均符合美国国家防火协会(NFPA) 和UL的相关要求。 保温材料的在箱体出风口位置的封边采用防腐翻边设计。 在出口处安装有手动风阀,阀片采用金属圆形阀碟并配有专用防火防冷桥密封垫片 出口风阀的圆形阀片通过铆钉固定在通轴的阀轴上。阀轴采用自润滑金属材料制成,转动灵活并且使用寿命更长。风阀的密封圈与圆形进风口结合紧密,有效防止漏风。在阀轴的端部设有手柄和风阀位置指示器。 圆形出口处可以与圆形风管紧密连接 二、施工工艺要求 变风量末端装置的安装,应设单独支、吊架,与风管连接前宜做动作试验 风管配件如变径管、三通、弯头、风阀、消声器和风口处接口应紧密防止湍流 圆形风管应采用脱模工艺加工,保证管道几何尺寸,防止湍流并可以与V A V箱紧密连接。 减少风管接头的空气动力噪声,尽可能不将多个接头连续相接,两个风管接头之间应设置过渡直管,以减小阻力损失与空气动力噪声。 V A VBOX箱前的圆性风管距风口长度应是风管直径的5倍以上。 多出口噪音衰减器与散流器风口之间,主要长度部分应采用硬管连接。末端软接管长度不应该超过1.2米。柔性短管的安装,应松紧适度,无明显扭曲;风管系统安装后,必须进行严密性检验,合格后方能交付下道工序。检验应采用加压气密性检验方法,保证风管在750pa静压下漏风量小于2%。 三、系统调试方法 1. V A V自控系统安装及调试要求: a).DDC安装与接线 DDC安装位置应尽量放在弱电井内或被监控机电设备附近, 所有DDC设备由安装在弱电井中的220v/24vAC变压器统一供电。 b).电动调节阀安装 电动调节阀应垂直安装在水平管道上,同时应考虑设置旁通管路,以便日后能进行电动调节阀进行检修和手动操作。安装时,应避免对调节阀带来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 设计规范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 作者:胡成台 单位: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风道和出风口组成空调的通风系统,担负着将经过处理(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净化)的气流送到汽车驾驶舱内,以完成驾驶舱内通风,制冷,加热,除霜除雾,净化空气等的功能。 图 1 某车型空调通风系统及周围环境结构爆炸图 风道介绍 风道连接空调器与出风口,是空调系统中制冷和制热空气的通道。目前空调系统由空调厂商提供,作为空调系统一部分的风道设计,需汽车整车设计部门做匹配设计,车厢内的空气流场与温度场不仅与车厢结构以及空调制冷系统有关,还与空调风道的结构形状密切相关。风道的布置走向、风道占用空间(截面积)以及风道中空气的流速等均影响车厢内的制冷效果,影响系统的经济性和外观造型。 图 2 奔腾B90通风风道 出风口介绍 空调出风口的布置,大小,型式直接影响到车内气流速度,流动方向,流场组织,从而对空调系统性能,车内安静程度,乘客舒适性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图 3 2001款凯美瑞出风口 空调出风口处于乘客可见区域,属于外观零件,造型设计师会对它们的形状,外观,颜色,表面处理等进行重点设计,以达到期望的美学效果。 从系统性能要求而言,空调出风口的面积大小,布置,型式会直接影响空调出风口气流速度,方向,流动组织,气流噪音等,对它们的校核设计需要分别进行详尽的描述。 空调出风口作为空调通风系统的终端,对气流组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空调系统对出风口的要求: 通常在车厢降温时用,主要将适当风速适当温度的气流吹到乘客脸部区域,来满足对温度,气流流动的要求,并可通过调节出风口叶片方向,来将气流吹到胸部膝部区域,也能通过调节叶片将气流避开乘客身体部位。同时,为了达到车内安静要求,要求风速要合适,过大会造成噪音过大。最大风速一般要求在~10.5m/s范围内。 对不同的车型,出风口的数量及位置也会不同。一般地,普通带两排座位的装空调系统的车,都配有前排吹脸出风口,前排吹脚出风口,前吹窗出风口和侧吹窗出风口。一些档次较高的车,为了照顾后排乘客的舒适性,往往会增配后排吹脸出风口和后排吹脚出风口;一些三排座位的旅行车或更多排座位的大型车,往往还需增配第三排出风口或更多的出风口。 图 4 标致308出风口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1.3.1 国家/政府/行业法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1556-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1555-94 1.3.2 FCC相关标准要求 GMW3037 乘用车最大制冷性能验证试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