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六年级科学试卷

一、填空:(30分)

1、放大镜能(),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早在()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2、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它动物不同()和本领。

3、食盐、白糖等的颗粒都是有()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

4、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和()。()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5、()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6、世界是有()构成的,它总是在不停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没有产生()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我们称之为化学变化。

二、判断:(24分)

1、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

2、有些晶体的形状可以用肉眼看到。()

3、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4、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6、把洋葱放到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细胞。()

7、我们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水分的方法制作晶体。()

8、夏天,家里水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三、在图中标出相应部分的名称:(10分)

四、连线题:(10分)

米饭烧焦化学变化面粉做成馒头

秋天树叶变黄钢打成菜刀

池塘里水枯了物理变化盐酸滴在石灰石上岩石烧成石灰树木做成家具

打开冰箱门后冒白气馒头发霉

五、简答:(26分)

1、把下面的物体按晶体非晶体分类。(5分)

雪花玻璃白糖木头食盐砖头味精水晶碱面石英

晶体有:非晶体:

2、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形?它的镜片有什么特点?(5分)

3、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吗?请简单说出人类利用微生物服务生活的三个例子。(5分)

4、晚上停电了,妈妈点燃了一支蜡烛。姐姐说:“蜡烛燃烧产生新物质。”弟弟说:“不对,蜡烛燃烧时,蜡受热融化了,没有产生新物质。”他们

谁说的对?为什么?(5分)

5、在“微小世界”单元,我们认识了两位很著名的科学家,他们分别叫

什么名字?他们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6分)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配套练习答案

1-1、放大镜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 1、放大镜是一种常用的观察工具,也叫凸透镜。 2、用放大镜可以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3、哪些工作要经常用到放大镜用放大镜做什么工作(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正确的使用方法: ⑴眼、物不动而镜动。⑵眼、镜不动而物动。 2、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⑴书上的图像是由彩色点组成的。 ] ⑵电视机和显示器上的图像是由红、绿、蓝的色点组成。 ⑶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三、放大镜的特点。 1、特点:透明;中间厚,周围薄。 2、名词:直径、凸度、焦点、焦距、放大倍数、视野 4、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中间越厚,周围越薄;透明球体的放大倍数最大。) ⑴放大倍数=明视距离/焦距 ⑵怎样测量:a测焦距b比较放大前后的字数 c 比较放大的格数d比凸度 ⑶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作用 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放大镜下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 1、昆虫的耳朵:蟋蟀的“耳朵”在足内侧,蝉的在腹部,雄蚊、蚂蚁的在触角上、蟑螂的在

尾须上。 2、昆虫的眼睛:分为单眼和复眼,复眼是由一个个小眼组成,不同昆虫小眼的个数不同。每个小眼都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有复眼的昆虫看到的是一个物体的拼图。昆虫的视力有限,但对移动的物体反应十分敏感。 ! 3、昆虫的触角:蝴蝶的棒状,蟋蟀的丝状,蚕蛾的羽状,天牛的鞭状。不同昆虫触角的形状不同(会画蝴蝶、蚕蛾、蝗虫、天牛的触角);昆虫触角的形状和着生点不同是鉴别昆虫种类的重要特征;昆虫依靠触角分辨气味,嗅觉比人的鼻子还要敏锐。 昆虫触角的作用:感触物体,分辨气味,平衡身体。 4、昆虫的翅膀: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小鳞片由许多扁平的细毛组成。 5、昆虫的口器:咀嚼式,蜻蜓、蝗虫;刺吸式,蚊子、牛虻;舐吸式,苍蝇;虹吸式,蝶和蛾;嚼吸式,蜜蜂。 6、昆虫的足:步行足,蟑螂;跳跃足,蝗虫;游泳足,龙虱;挖掘足,蝼蛄;携粉足,蜜蜂。 二、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1、会画蚜虫和草蛉。 2、观察蚜虫要在10倍的放大镜下才可以看清。 3、蚜虫的繁殖:春夏季进行孤雌繁殖;冬季雌雄交配后产卵繁殖。 ; 1-3、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用肉眼直接观察这四种物质是什么样的(形状、颗粒大小等) 2、用放大镜观察这四种物质是什么样的 食盐:白色的立方体。白糖:白色的立方体。 味精:白色的柱状体。碱面:白色的细小颗粒。 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3、晶体的特征:有比较规则的几何形状。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 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 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 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 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 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 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 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五年级科学月考含答案

五年级科学 (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 【卷首语】同学们,通过学习,你一定收获不小吧!下面的科 学知识会让你对本学期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新的评价,望你仔细审题,认真答题,老师希望你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己的实力哟,祝你成功! 一、填空。(每空3分,共21分) 1、一天中太阳影子最短的时候是( ) 2、日晷是测量( )的工具,是根据( )变化规律制作的。 3、地球( )形成了昼夜交替。 4、月相变化的周期是( )。 5、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钟点开放或闭合,( )根据这一现象编排了“花钟”。 6、( )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总是与太阳的位置( )。 A 、相同 B 、相反 C 、没有关系 2、日昼是测量( )的工具。 A 、体积 B 、时间 C 、长度 3、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 A 、太阳的东升西落 B 、乌云的遮盖 C 、地球的自转 4、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 )。 A 、一年 B 、一个月 C 、一周 5、在古代的计时工具中()是运用了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的。 A 、沙漏 B 、漏刻 C 、日晷 6、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 )。 A 、哥白尼 B 、托勒密 C 、牛顿 7、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方向都是( )。 A 、自东向西 B 、自西向东 C 、自北向南 8、北京故宫博物馆院里保存的日晷叫做( )。 A 、立晷 B 、地平日晷 C 、赤道日晷 9、月食一般发生在( )。 A 、初一 B 、满月 C 、新月 10、当北京是清晨6点,在美国纽约是( )。 A 、清晨6点 B 、傍晚6点 C 、中午12点 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题3分,共24分) 1、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傍晚。 ( ) 2、北京比昆明先看到日出。 ( ) 3、月相的变化,就是由新月逐渐变成满月,又由满月逐渐变成新月的过程。( ) 4、昼夜对动物的影响大,对植物的影响小。 ( ) 5、地球上同一个地方两次日出之间的间隔是24小时。 ( ) 6、太阳的位置的变化,不会影响地面的温度。 ( ) 7、新月指的是天空中出现月牙。 ( ) 8、日晷和太阳钟都是运用了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的。 ( ) 四、我认识(第一题10分,第二题5分。共15分) 1.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填写下列发明。 (1)、古希腊天文学家( )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 )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 )和( )。 (2)、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 )提出了“( )” -----不是太阳在运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二次月考试卷 含答案)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鼠妇喜欢在干燥明亮的环境中生活。() 2.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蝗虫,大多是黄褐色的;而生活在山地的蝗虫,则大多是绿色的。 () 3.游禽的足有璞,适于游泳。() 4.如果某种生物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因素灭绝了,不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 5.设计师在设计拉链时,首先会充分考虑拉链的功能。() 6.借助凸透镜或凹面镜可以会聚太阳光。放大镜就是一种凹透镜。() 7.水体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 8.能源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石墨等。() 9.煤是远古森林的动物被压埋在地底下时,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而形成的。() 10.在休渔期内,禁止人们在规定的海域内捕鱼。()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1.丹顶鹤的身体特征有三长,其中()便于丹顶鹤在浅滩中行走。 A. 颈长 B. 腿长 C. 嘴长 12.伯劳和家燕常会随着季节变化而()。 A. 冬眠 B. 夏眠 C. 迁徙 13.枯叶蝶靠()在环境中隐藏自身。 A. 保护色 B. 拟态 C. 变形 14.蝗虫属于()的动物。 A. 植食性 B. 肉食性 C. 杂食性 15.拉链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日常用品。自发明以来,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性能也越来越强。 A. 100 B. 120 C. 200 16.我喜欢运动,喝水多,我需要()的饮水瓶。

A. 保温 B. 容量大 C. 不锈钢 17.为了让鸡蛋在运输过程中不易破碎,设计鸡蛋包装盒时,不要使用()材料。 A. 塑料 B. 金属 C. 纸板 18.尼龙搭扣(魔术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模仿()这类果实的倒钩结构制造出来的。 A. 猪笼草 B. 茅草叶 C. 苍耳 19.下面属于模仿生物运动系统而设计的是()。 A. 飞机 B. 雷达 C. 锯子 20.2005年的移动电话不具备()功能。 A. 游戏 B. 摄影 C. 触屏操作 21.第四代火车的设计采用了先进的磁悬浮技术或多动力车辆(动车组)技术,速度高达每小时()千米以上。 A. 350 B. 450 C. 550 22.走路、跑步和提物品所使用的能量都来自于身体中的()。 A. 化学能 B. 热能 C. 机械能 23.中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于()年在上海诞生。 A. 2003 B. 2008 C. 2013 24.下面()不是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A. 电池个数 B. 线圈匝数 C. 电线颜色 25.播放节目的电视机可以把电能转换成声能和()。 A. 光能 B. 机械能 C. 化学能 26.下面的()不能够过滤吸附杂质和其他有害物质。 A. 木炭 B. 泥土 C. 沙子 27.()主要由粘土烧结制作而成,在生产过程中会破坏耕地,消耗资源。 A. 红砖 B. 空心砖 C. 泥砖 28.下面()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A. 矿产 B. 土地 C. 生物 29.针对伞太长收纳不方便的问题,设计师设计了() A. 折叠伞 B. 挂绳或弯钩雨伞 C. 长后摆雨伞 30.下列不可回收利用的是()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内容分析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科学试卷(含解析)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科学试卷(含解析)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只改变( )个条件,其他条件都保持不变。 A .1 B .2 C .3 2 . 下面食物链正确的一项是( ) A .蝉→螳螂→黄雀 B .树→蝉→螳螂→黄雀 C .黄雀→螳螂→蝉→树 D .黄雀→螳螂→蝉 3 . 下列关于叶子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落叶是没有叶柄的 B .叶片上有叶脉 C .叶子的形状都一样 4 . 含有丰富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是( )类食物。 A .淀粉 B .油脂 C .蔬菜、水果 5 . 大批蚂蚁出洞时,通过( )沿着已有路线运行。 A .用触角探知同伴留存的气息。 B .观察同伴走过的路线。 C .同伴发出的声音。 6 . 生命体大都由( )构成。

A.细胞B.细菌C.霉 7 .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主要是有利于()。 A.种子的传播B.水分的保存C.光照的减少 8 . 小红突然发现有很多蚯蚓从饲养箱中爬到箱子外,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A.饲养箱中太暗了 B.饲养箱中太干燥了 C.饲养箱中太潮湿了 9 . 陆生植物的生长()水分。 A.需要B.不需要C.有时需要,有时不需要 10 . 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变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B.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C.长期旱灾,赤地千里D.地壳运动频繁 11 . 把一朵新鲜的白色的花插在红墨水里,过一段时间,() A.红墨水会变淡B.白色的花会变红C.不会有变化 12 . 使生物特征发生改变,造就了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为() A.自然选择B.人为影响C.自然选择和人为影响 13 . 关于垃圾处理,下列观点中相对科学正确的是()。 A.垃圾填埋处理相对理想,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B.垃圾焚烧处理百利而无一害,应大面积推广 C.相比较而言,焚烧处理优于填满处理,应逐步推广 14 . 在森林中,兔和鼠吃草,免常被狐和鹰抽食,鼠常被狐和蛇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是()。 A.相互制约B.不断进化C.多种多样 15 . 青菜种子播种不久,连下了几场大雨,结果种子的发芽率很低,这是因为下雨后()。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油坊店中心校2015-2016学年度下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六年级科学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1.早期猿人发现,( )有时会把灌木丛点燃,于是他们开始并逐渐学会用( )烤熟食物。 2.科学家在欧洲、非洲和亚洲都进行了大量的对人类和前人类( )的研究。一系列研究充分证实了( )的进化论学说,因为每发现一个更为古老的化石,其解剖结构就更进一步接近( )。 3.( )的发现,为从( )到( )的进化理论提供了有力的( )。 4.( )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佳途径。(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 5.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 )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 )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6.绿色社区建设,除了包括( )、( )、( )、( )、( )、( )和( )设施外,还包括( )和居民的良好( )等因素。 7.我们调查研究要做到( )、( )、( )、( )。 8.我们做过的调查活动有:( )、( )还有( ). 9.在我国能源中,( )占得比重过大,达70%左右。大量燃煤且缺乏有效治理,造成了严重的( )。目前人类对( )很小的( )和( )的利用率还很低。 10.许多科学家认为世界各地的人类最初来自( ). 11.( )、( )、( )、( )等构成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12.对比试验一般只设定一个( )。为了实验能成功,必须尽量减少( )对实验的影响。 13.2004年6月5日,国家环保局在( )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并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 )标志。 14. ( )被誉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15. 金鱼的呼吸质量与放养密度基本成( )关系。 16.金鱼是( )动物,他们不但喜欢食用( )的食物,如鱼虫,而且也能进食经过( )的食料。如蛋黄、面条、米饭和面包屑等。 17.生物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空间,( )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空间。 二、精明断案。(每小题1分,共5分). 1.放养密度直接影响金鱼的生活。( ) 2.放养密度影响金鱼对氧气的需求。( ) 3.当食物链中的某一成员消失时,就会影响很多生物种类的生存。( ) 考场__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座号________ ……………………………密…………………………封…………………………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 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课前准备: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 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 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 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 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 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 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反思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 一、微小世界 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 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②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生产胰岛素,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帮助我们生产面包、醋等食物。 二、物质变化

六年级科学月考试卷

六年级科学月考试卷 一、我会填:(28分) 1、()与()是生物的特性之一,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2、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就制成的地球模型,这就是()。 3、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我们称它为()。 4、地球从球心到地表,它的构造依次是:()、()、()三部分。 5、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上昼夜现象交替出现,这种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引起的。 6、“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于1543年在()中提出来的。 7、看地图时必须了解的三要素是:()、()、()。 二、我会判断:(20分) ()1、在小学阶段,男生总比女生高。 ()2、我们居住的地球被古代人认为是方而平的盘子形。( ) 3、陆地和海洋各占地球表面积的一半。 ()4、地球上最长的经线是赤道,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6、母亲有酒窝,女儿却没有,这是一种遗传现象。( ) 7、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8、主要是人类的活动使得地球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 ()9、地球被人们划分为四大洲七大洋。 ()10、纬线是圆周线,经线也是圆周线。 三、我会选择:(24分) 1、首次实现人类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A、哥伦布 B、麦哲伦 C、达·伽玛 D、郑和 2、地球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3、海面上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是()。 A、海水越来越深,淹没了船身 B、人的视力有限 C、海面是弯曲的弧面,船身先被遮住视线 D、人站得不够高 4、在地形图中,深绿色表示();深黄色表示()。 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平原 5、面对地图,下列确定方向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无法确定 B、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C、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D、上西下东,左南右北 6、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 A、子女的一些形态特征与父母相似 B、羊与牛吃同种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 C、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D、种水稻得水稻,种玉米得玉米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33343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六(1)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六(2)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一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

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

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 1. (2分)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A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C . 橘生淮南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2. (2分)根据营养学家的“膳食营养宝塔”,一份合理的食谱,用量最多的食物应该是() A . 蔬菜类 B . 鱼类、蛋类 C . 淀粉、谷薯类 3. (2分)()构成人体的主要成分。 A . 食物 B . 水 C . 无机盐 D . 蛋白质 4. (2分)汗液中没有以下哪项代谢废物。()

A . 水 B . 二氧化碳 C . 尿素 D . 无机盐 5. (2分)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胰腺等器官。 A . 胃液 B . 小肠 C . 肝脏 D . 大肠 6. (2分)花生肉类含有较为丰富的() A . 淀粉 B . 脂肪 C . 蛋白质 D . 水 7. (2分)人的泌尿系统由()器官组成? A .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B . 肝脏、肺、膀胱、尿道 C . 胃、肝脏、输尿管、膀胱 D . 肝脏、肾脏、膀胱、尿道 8. (2分)在一年级测量肺活量活动中,老师提供出四位小女生的肺活量数据,根据数据,你认为谁的肺功能最强?()

A . 小明1000毫升 B . 小敏1200毫升 C . 小君1400毫升 D . 小红1100毫升 9. (2分)下面哪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A . 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 B . 大脑控制着人体的运动、感觉、语言、等各种功能,帮助我们完成听、说、读、写、跑等各种活动。 C . 人体内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膀胱。 D . 人体内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 10. (2分)人的呼吸道包括哪些?() A .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 . 口腔、咽、喉、气管、肺 C . 鼻、气管、支气管、胃 D . 口腔、咽、喉、支气管 11. (2分)食物通过消化系统被消化后,营养物质主要被消化道哪个器官吸收,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后由肛门被排出体外?() A . 胃 B . 大肠 C . 小肠 D . 胰腺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王里堡小学五年级科学月考试卷 一、填空 1、一个简单的电路要由( )、( )、( )、( )四部分组成。 2、电池有两极,( )和( )。正极用 ( )表示,负极用( ) 表示。 3、根据物体容易导电何不容易导电的性质,可以把物体分为( )、( )两大类。 4、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 ) 。 5、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做( ),用( )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做( ),用( )表示。 6、当磁铁的两极相互接近时,同极( ),异极( )。 7、给电磁铁通电时有( ),切断电流后磁性( )。 8、改变电磁铁中的( )或者( ),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9、( )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 ) 。 10、用磁铁沿同一方向把缝衣针摩擦几十次,就做成了( )。 二、判断 1、只有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极和灯泡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通路时,灯泡才亮。( ) 2、在有些条件下,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 ) 3、磁铁在水中也能吸铁。( ) 4、所有的电池都有正极和负极。( ) 5、电池的电可以一直使用下去,永远用不完。( ) 6、导体就是能导电的物体,绝缘体就是不能导电的物体。( )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学 校 班级 姓 名 考 号

7、电流不容易通过绝缘体,所以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8、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有不变的两极。() 9、电话的听筒和收音机的扬声器里都有电磁铁。() 三、选择 1、要让灯泡变亮我们可以()。A、用大灯泡B、用大电池 C、用新电池 2、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A、一节电池B、一根导线C、一个灯泡 3、下面哪些物品不能接触磁铁()。A、透明胶带B、磁带C、塑料贴片 4、把条形磁铁放在一堆小铁钉里,磁铁的()吸的铁钉多,()吸的少。A、中间B、两端 5、下面哪种做法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A、增大电流B、增加铁钉C、增加线圈 6、从电池中得到的电一般是()从发电机中发出的电一般是()。 A、比较强大的 B、比较微弱的 四、问答1、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4例) 五、科学实验 1、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2、保持不变的是:需要改变的是: 3、结论:

2020年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科教版) (1)

2020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一学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有关。 A. 凸度 B. 材料 C. 面积 2.()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 细胞学说 B. 动力学 C. 仿生学 3.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b、准备两个放大镜 c、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 d、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A. bdca B. bacd C. bcda 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像移动的方向( ) A. 相同 B. 相反 C. 无关 5.下面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 B. C. 6.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 2 B. 3 C. 4 7.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 的信息。 A. 更少 B. 同样多 C. 更多 8.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 A. 细胞核 B. 细胞质 C. 细胞膜 9.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等是()。 A. 发生了物理变化 B. 发生了化学变化 C. 没有什么变化 10.科学家选择()来观察SARS病毒。 A. 光学显微镜 B. 电子显微镜 C. 放大镜

二、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13分): 1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_。 12.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________,蟋蟀的耳朵长在________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________眼。 13.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________,他们的排列是________的。 14.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________。 1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________。 16.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________,就是它们的“鼻子”。 17.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________组成的。 18.例举一个物理变化:________。我们把________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三、判断题(正确的涂T,错误的涂F。每小题1分,共9分): 19.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20.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21.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2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23.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24.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动物和人不是由物质构成的。() 25.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了,所以蜡烛的燃烧属于一种物理变化。() 2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产生了新物质。() 27.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四、概念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9分): 28.将下列成就与科学家名字对应后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A.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B.利用微观技术对水稻进行改良,培育出杂交水稻 C.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D.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E.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袁隆平________ 列文虎克________ 罗伯特.胡克________ 巴斯德________ 培根________ 29.将下列昆虫与它的触角类型对应并填入相应空格中。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 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 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 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到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 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 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 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 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 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 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 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 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月考试卷

1 一、判断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把正确答案填 ( ) 1.显微镜的目镜上有“10×”字样,物镜上有“40×”字样,则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原来物体的50倍。 ( ) 2. W 形、凹凸形、空心形等桥面都比平展纸桥面承重量大。 ( ) 3.细菌属于微生物,病毒不属于微生物。 ( ) 4.梁桥的特点是结构比较简单,桥面外形平直。 ( ) 5.金字塔、天安门和卢沟桥都应用了拱形结构。 ( ) 6.蘑菇、木耳等是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 ) 7.梯形小构件的半圆冬瓜拱的承重能力比方形小构件的半圆冬瓜 的承重能力大很多。 ( ) 8.悬索能增强桥面的承重能力,如今人们多采用受拉性能更好的 铁索作为悬索。 ( ) 9.把物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 ( )10.已经发霉的食物不需要扔掉,高温加热或者切掉发霉部分还可 以吃。 二、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到题目下方的表格中。(每空1.5分,共30分) 2.下列关于桥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钢材是现代桥梁最重要的建筑材料。 ②现代大桥往往综合利用拱形、框架、拉索等各种结构的特点。 ③钱塘江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二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3.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增强纸桥的承重能力?( )。 ①增加桥面的厚度能增强纸桥的承重能力。 ②增大桥墩的跨度能增强纸桥的承重能力。 ③改变桥面的形状能增强纸桥的承重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4.生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 A.细胞 B.细菌 C.微生物 5.放大镜具有将物体图像放大的功能,它的放大倍数与镜片( )有关。 A.直径 B.中间凸起程度 C.厚度 6.在拼接拱桥的实验中,不能用来搭拱桥的材料是( )。 A.萝卜块 B.泡沫塑料块 C.西红柿 7.桥塔修得很高,是为了降低悬索的( )。 A.拉力 B.引力 C.重力 8.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班级: 座位号: 姓名: 学号: ——————————————密——————封——————线——————————————————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