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增养殖下复习材料

增养殖下复习材料

增养殖下复习材料
增养殖下复习材料

增养殖下复习材料

一、名词解释:

1、最大持续渔获量:使水体鱼产量最大,又不危害水域中资源的长久利用,不破坏水域中鱼类生产力时的渔获量。

2、河流弯曲系数:某一河段的实际曲线长度与该河段的直线长度之比值。

3、逆水捕捞:

4、合理放养:采取各项综合措施,使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转化按照人们所需要的方向和方式进行,使能量流转充分纳入生产经济鱼类的轨道,以实现持续的高产和高效益。

5、渔业资源:渔业生产和发展的最主要物质基础。水域中蕴藏的具有经济、社会、美学价值,现在或将来可通过业得以利用的生物资源。即指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渔的鱼、虾、蟹、贝、藻和海兽类等经济动植物的总体。

6、健康养殖:指通过对可养殖的水生经济动植物的苗种、饲料、水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使所养殖的经济动植物健康生长,生产出长期内对人体无不良影响,符合人类营养需要的水产品。

7、设施渔业:就是进行鱼类的集约化、工厂化养殖,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养殖产量,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有效的控制水质,减少养殖用水对环境的污染,是健康养殖的具体体现。

8、岸线发育系数:水体岸线的长度与水体面积相同的园的周长的比值。

9、顺水捕捞:

10、穿栏系数:流水刺激下,鱼种能穿越比自身头宽小的栏栅栅距和比自身最大体周长小的拦网网目。则鱼体的头宽、最大体周长与能穿越的最小栏栅宽和拦网的网目周长之比称为穿拦系数。

11、盐水楔异重现象:又称盐水模。在潮汐河口的咸淡水混合区,由于ρ海水>ρ淡水,水流呈明显分层现象,密度较小的淡水径流位于上层向下泄,密度较大的海水在下层,随涨潮力沿岸上溯,在咸淡水交界面产生剪切力,剪切力与水的坡降保持平衡,故在淡水下面海水向河流呈楔状分布,称为盐水楔异重现象。为咸淡水交界处,是河蟹产卵的场所。

12、营养积累休息(歇复):稳定期后枯水1-2年,因太阳曝晒及冬裂,土壤疏松,氧化作用增强,营养元素增加,新植被形成,消落区营养增长,再淹水,使库内营养积累增加,称休复或歇复,但达不到高峰期水平。

13、剩余渔获量:

14、河流径污比:即河水的径流量和污水流量之和与污染物质量之比。

15、顺水纳苗:当开始涨潮时,港内水位高于港外,打开闸门,让水向外流,借以引诱鱼苗游至闸门附近;港内外水位接近时,立即关闭闸门;港外水位高于港内10~15cm时,打开全部闸门,让港外水流急速流入港内;再利用水流的冲力,把诱集到闸门口的鱼苗冲入港内的纳苗技术叫做顺水纳苗。

16、逆水纳苗:涨潮前港内水位高于港外,稍开闸门,让港内清水缓慢流出,利用鱼苗逆水顶流和喜好清水的习性纳苗;港外水位继续上涨,闸门继续开大,当港内水位高于港外10cm时,全部打开闸门;港内外水位接近时,立即关闭闸门的纳苗技术叫逆水纳苗。

17、Acclimatization(驯化):将鱼类或其它经济水产生物从一个地区引进到与原栖息地生活条件不同的新水域中,通过驯养后改变原有生物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以适应新水域环境条件,能在新水域中存活、生长和繁衍后代,并形成具有渔业价值的群体(population)的过程称为驯化。

18、泻湖:

19、灌江纳苗:灌江纳苗:合理利用拦、过鱼设备,利用水产资源的增殖技术方法。

a.顺灌:河流水位>湖水位,开闸顺灌,幼鱼及卵入湖;

b.倒灌:河流水位<湖水位,开闸倒灌,幼鱼、

20、Transplantation(移植):将国内或同一地理分布区内的鱼类或其他水产生物,从一个水域移入另一水域。

二、问答题(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等)

1、繁殖群体的含义、组成及K-选择、R-选择

答:所谓繁殖群体是指达到性成熟而参加产卵的产卵群体(P)。它是由补充群体(R)和剩余群体(S)构成。1)补充群体(recruit population,R):指首次达到性成熟而参加产卵的鱼类所组成的群体。有的鱼类的繁殖群体完全是由补充群体组成。如一生只产一次卵的大麻哈鱼。2)剩余群体(remainer population ,S):指由重复产卵的鱼类所构成的繁殖群体。

而K-选择、R-选择则是种群的两种生态对策:

A、k—选择类型:F低,寿命长,个体大,后代保护机制完善,死亡率低,一般扩散能力弱,种群密度

较稳定。鲟鱼、四大家鱼;

B、r—选择类型:F高,寿命短,个体小,缺乏后代保护机制,后代死亡率高,通常扩散能力强,适应多变的生活环境。银鱼、香鱼;

2、简述水库按照外形分类及河流的分段

答:水库按照外形可分为:

山谷河流型水库、丘陵湖泊型水库、平原湖泊型水库、山塘型水库。

河流从开始到终了可分为:河源(headwater)、上游(upstream)、中游(middle stream)、下游(down stream)和河口(debouch)等五大部分。

3、水域鱼产力的含义及影响水域鱼产力的因素,提高水域鱼产力应从哪些方面进行?

答:水域鱼产力是指单位水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鱼产品的能力。它不仅取决于水体性质,而且与水域中鱼类种群的特性密切相关。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各种水域,提高水域鱼产力,在对某一水域进行利用之前,应首先弄清楚影响水域鱼产力是基本因素,尽可能地提高水域鱼产力,初步掌握水域鱼产力的估算方法。

影响因素:1、非生物环境因子:(1)气候——光照和温度;(2)营养盐类;(3)水域形态:

2、生物环境因子:(1)饵料生物:(2)鱼类区系组成和种群结构:

3、人为因素

提高方法:a、增殖鱼类饵料基础,改善饵料生物质量;b、合理放养和移植驯化;

c、合理捕捞,保持经济鱼类种群的最佳结构;

d、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增殖;

e、控制或消灭凶猛鱼类和小型野杂鱼

f、改善水域环境,保护鱼类资源

4、简述合理的鱼类区系组成的特点。

答:(1)鱼类区系组成丰富,能利用水域中的各种类型的饵料资源。

(2)主要经济鱼类种群的食物链较短,具有良好的生长、繁殖性能。

(3)主要经济鱼类种群在生态小生境上合理分化。

(4)主要经济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合理。

5、我国水库及湖泊分区,水域中渔业资源的分布

6、影响粗放养殖放养密度的因素及选择放养对象的原则

答:1)影响粗放养殖放养密度的因素:

①水域中天然饵料的丰度。合理的放养密度应该使放养鱼类种群对天然饵料的利用率尽可能地与水体中的供饵能力相适应,既要使放养鱼类种群最大限度地利用饵料资源,又不损害水域中天然饵料的再生产。如果水域中天然饵料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多,则可为放养鱼类提洪丰富的饵料基础,其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大,但也不得影响水域的最大持续鱼产力[使水域的鱼产力达到最大,但不得影响水域资源的长久利用,不破坏水域中鱼类的生产力]。反之亦然。

②水域中凶猛性鱼类的种群数量。凶猛性鱼类一般是以水体中的各种鱼类为食物的肉食性鱼类,如水域中凶猛性鱼类的种群数量较多,则鱼种的投放后被捕食的机会较大。因此,为了保证放养水域中有一定的放养鱼类密度,就应适当地增大放养密度,以提高水域中放养鱼类的成活率,提高水域放养鱼类的回捕率,如水域中凶猛性鱼类的种群数量过多,则应在放养之前先清库。

③防逃设施。如果所选择放养的水域中的进出水口的拦鱼防逃设施不齐备,则鱼种放养入水体后,就会有相当一部分放养鱼种可能逃离养殖水域,此时应适当加大放养度,以保证放养水域中天然饵料被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转化为鱼产品。

2)选择放养对象的原则:(1)食性广泛,天然饵料的易得住。(2)苗种容易大量繁殖。(3)生长快。(4)食物链短。(5)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强。

7、质量好的鱼种所具备的特点。

答:①规格适中。②鱼种的遗传性状良好。③选择的鱼种的肥满度高,无伤病,生活力强,身体健壮。

④鱼种生态健全。

8、简述凶猛性鱼类和小型野杂鱼类在养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控制方法。

答:凶猛性鱼类:

(1)控制水中小型野杂鱼类的数量。(2)淘汰经济鱼类种群中的弱小个体。(3)可将低质鱼或无经济价值的鱼类转化为名贵、高质的鱼产品,凶猛性鱼类自身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4)凶猛性鱼类为湖泊顶级消费者,可调控滤食性鱼类的种群数量,通过营养级的联动效应,可达到控制湖泊生态系统的目的。

小型野杂鱼类:

A、饵料系数高,鱼产效率低,且与水域中的经济鱼类竞争饵料,吞食经济鱼类的鱼卵及幼鱼,影响经济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B、小野杂鱼的增殖,将助长凶猛性鱼类的发展,小野杂鱼是影响水域鱼产力的一个不利因素。

C、小野杂鱼的食性广,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强,群体的年龄结构简单,能适应相对稳定的繁殖条件、不稳定的饵料基础和较大的敌害压力。

D、种群恢复能力强。小野杂鱼也是水域鱼产力的一部分。

水域凶猛性鱼类的控制方法:1)捕捞。(2)杜绝进入。(3)侍机清库。

小野条鱼的控制方法:

①加强捕捞。②大量地放养经济鱼类。③人为地限制其繁殖。④保留适当的种类和数量。

9、水库消落区对渔业的作用

答:(1)有利作用:

a、水库水位上升淹没消落区,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溶解增加水体肥力;水位下降消落区暴露土壤物质又矿化分解,下一次水位上升溶解水生生物利用,促进饵料生物繁殖。

b、消落区露出的时期与植物生长期一致,消落区土壤湿润,利于陆生、湿生植物的生长,外露时,种植饲草植物;淹水后给鱼类提供食物,不能被利用的腐烂增加肥力,利于浮游生物生长,提供饵料。

c、种植粮食和蔬菜,大部分收获,一部分可直接或间接地被鱼类所利用。增加对水库资源的利用。

d、枯水季节水位低,消落区外露,有利于捕捞作业的进行。

(2)不利方面:

a、水位变动大,影响鱼类的生活空间、索饵场、繁殖场的规模和稳定性。

b、消落区时干时淹,水生植物和软体动物难以生存和发展。繁殖季节水位下降,鱼类会由于失去产卵附着物。

c、水库消落区使水位变动大,水量的增减反应大,水体中大量的有机质、营养物质及繁殖出的浮游生物随水流失,降低生物生产力。

10、粗放养殖水域冬季放养的优点

答:①冬季水温低,鱼种的活动能力弱,便于鱼种的捕捞和运输,鱼种的损伤少,成活率高;

②凶猛性鱼类在冬季的摄食量减少或己停止摄食,对鱼种的危害小,开春后水温上升,凶猛性鱼类又积极摄食时,放养鱼种对大水面环境已初步适应,逃避敌害的能力已较大程度的增强;

③冬季放养可使鱼种提早适应环境,在水温升高后可提早提食,相对地延长生长期;

④冬季水位低,无需泄水,放养鱼种的外逃机会少;

⑤冬季放养鱼种也减轻了鱼种越冬管理所需的人力和物力。

11、分别用上行途径、下行效应理论阐述放养渔业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答:1、上行途径:

20世纪60~70年代国内外的研究者都是从外源营养物输入及初级生产力入手,探讨水质变化及初级生产力水平对生物群落的影响。如:物理和化学因素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即所谓上行途径(bottom up approach)。都以开发水体生物生产力为主导,有力地推动了内陆水体生态系统的研究和内陆水体渔业的发展。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脆弱性与不稳定性,于是将注意力从生产力开发转移到环境保护上来。

2、下行效应:

80~90年代,人们开始探讨食物链上层生物的变化对下层生物、初级生产力及水质的影响,即下行效应(top down effect)。着重研究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如何通过对浮游生物的影响,进而对水体的水质产生影响。大量研究表明:鱼类摄食浮游动物,减缓了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上升;鱼类对浮游植物的大量摄食,并不能使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降低,这是因为更小型藻类得以增殖;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加快了磷的释放速率或循环速度。因此,降低滤食性鱼类的数量,可以使植食性浮游动物生物量增加,浮游植物生物量减少,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下降,透明度增加,湖泊中氮、磷的浓度降低。

12、简述我国设施渔业逐渐兴起的原因。

答:1).基础设施简陋、陈旧、经济基础脆弱

A、传统渔业缺乏现代化、高层次养殖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综合经营规模;

B、水产企业缺乏技术储备,无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资金。

2).破坏性经营造成设施老化,固定资产贬值,经营体制不畅,破坏性经营使池塘坍塌,设备陈旧老化,企业无力进行改造,固定资产贬值。

3).养殖水域环境条件不断恶化:A、人口稠密地区的水域多为富营养化;

B、海域多次发生规模巨大、毒性强的赤潮;

C、大中城市郊区的养殖水域污染日趋严重。

4).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严重

A、淡水养殖方面:养殖1t商品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肥猪的粪量(特别是网箱养鱼)。

B、海水养殖方面:养殖业已超过了海水的自净能力,大量氮的流入,污染池水,造成环境污染。

生产1t虾需投饲料3~5t。相当于放入1~1.3t蛋白质,仅回收0.1~0.13t。

5).水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水域生态失衡

水域过度开发,原有水草资源破坏,“草型湖泊”转变为“藻型湖泊”。

6).养殖种群混杂、种质退化水产养殖繁殖基地混乱,繁殖亲本小型化。

1、异育银鲫:用“只生一胎”的方式繁殖后代;

2、河蟹:小绿蟹繁殖,辽蟹南移,种质混杂,长江水系中华绒毛蟹种质退化。

7).科技储备严重不足,引进消化不力,技术更新速度缓慢

A、对机遇和信息缺乏敏感性,产品与市场不相适应。

B、养殖的品种仅满足了短缺型、温饱型的市场。

13、设施渔业的特点及内容

答:设施渔业的特点:A.只需有限的水源; B.较少的劳动力 C.具有环境可控 D.高密度 E.集约化等。

设施渔业的内容:

(1)渔业装备现代化

a.种质与育种方面——标准化、生物技术方向

b.水域环境方面——节水型、防污染方向

c.饲料与营养方面——配合饲料与优质适口活饲料方向

d.病害防止方面——健康养殖方向

e.养殖技术--市场需求方向

(2)用现代化科技改造水产养殖业

a.建立标准化、系列化的多功能育苗温室工程和附属设施

b.建立温室自动化监测控硬件设施(控温、控湿、控氧、控氨、控光、控流速)。

c.建立温室环境自动监控软件包系统,并作到远程控制。

d.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设施渔业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 f.研究设施渔业病害防治特点和变化规律发展健康养殖。 g. 养殖设施、养殖人才、管理措施和营销手段配合。

14、我国的健康养殖应解决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答:1、进行水产养殖品种的选育工作,培育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

2、提倡水产健康养殖模式、开展科学放养;

3、进行高效饲料的开发及科学合理的饲料投喂技术;

4、健康管理和病害控制技术;

5、水产品质量检疫和残留物。

15、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过程及水域富营养化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答:A、藻类和一些光合细菌能利用无机盐类制造有机质,称为自养型生物。

B、自然水体中的磷和氮(特别是磷)在一定程度上浮游生物数量的控制因素。

C、生活污水、化肥和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中都含有大量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纳入废水后,水体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大型绿色植物和微型藻类旺盛生长。

D、藻类主要分布于水体上层,随富营养化的发展,藻类的数量迅速增加,而种类逐渐减少。

E、水体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红色颤藻的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

F、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有限的营养物质在短期内一再被重复利用,一遇适宜环境就暴发性地繁殖,以致出现“水华”现象。

G、死亡的水生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消耗氧;或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硫化氢臭气,使水质不断恶化。同时湖泊逐渐变浅,直到成为沼泽。

H、富营养化状态一旦形成,水体中营养素被水生生物吸收,成为其机体的组成部分。在水生生物死亡后的腐烂过程中,营养素又释放入水中,再次被生物利用,形成植物营养物质的循环。因此,富营养化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也很难自净和恢复。

危害: a、使水味变得腥臭难闻;b、降低水体的透明度;c、影响水体的溶氧;d、向水体释放有毒物质;e、影响供水水质并增加制水成本;f旅游方面;g、渔业方面;h对水生生态的影响防治: 1、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2、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3、去除污水中的营养物质16、对水域中鱼类资源的繁殖保护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

答:A、亲鱼的保护:

l)、划分保护级别,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保护。2)、制定禁渔期和禁渔区。3)、限额捕捞。

4)、限制作业网目,禁止使用有损于鱼类资源的渔具、渔法。5)、在鱼类的洄游通道上,禁止

捕捞上溯产卵的群体。6)、对各种鱼类的生物学特性作充分的了解。

B、天然产卵场的保护:l、天然产卵场的调查和评价:2、人工鱼巢:3、人工鱼礁

C、仔幼鱼的保护:1、限制捕捞规格。2、确定最小捕捞规格。3、严禁炸鱼、毒鱼;4、发现幼鱼被搁浅后,应及时挖掘水沟放水,或将幼鱼捕出后放回原水体。

D、过鱼工程:在河流、闸坝上修建各种可供鱼类上下通行的工程设施和孵化场。

E、改善库水调度,创造有利于鱼类繁殖的条件。

17、人工鱼礁与人工鱼礁的设置方法

答:人工鱼礁:也称人工礁,人为地在海中设置的集鱼设施,为增加和聚集鱼类及其它动植物的种群,达到提高渔获量或保护水生生物为目的,设置在水深100m的沿岸海底的有一定形状的礁状物。

人工鱼礁的设置条件:

A、水质没有被污染且将来不易受污染;

B、水深一般在20~30m,不超过100m;(浅海珍品:水深10m以内;鱼类增殖礁:水深20m左右。)

C、底质以较硬的海底为好;

D、距天然鱼礁0.5海里以上;

F、避开河口附近泥沙淤积区、软泥海底及潮流过大和风浪过大海区;

G、透明度好,流速不超过0.8m/s;H、避免在航道及海防设施附近设置鱼礁。

人工鱼礁的设置方法:

1)、设置在海底突起部位,具上升流或投礁后容易形成上升流处;

2)、浅海增殖礁须适于增殖对象生存、生长和繁殖;

3)、为提高人工鱼礁的效果,需结合放流、移植等手段。

18、简述人工鱼礁的作用

人工鱼礁的作用:

a、适于阳光透入,生物繁殖生长,诱集鱼类和增殖资源;

b、改变海底地形,形成涡流,搅拌海底营养盐,促进浮游生物繁殖;

c、礁体表面为附着生物提供栖息、生长、繁殖场所,形成摄食场,吸引洄游性鱼类聚集、滞留

d、鱼礁的孔隙、洞穴为底栖鱼贝类、甲壳类及仔稚鱼提供栖息、避敌场所;

e、为鱼类提供产卵基质。

19、如何选择引种材料

答:应根据引种水域的具体情况和引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引种的材料。根据不同条件可采用引进受

精卵、幼鱼、亲鱼。一般地:a、移植性成熟迟,生命周期长的对象时,宜引进亲鱼。以加快引种进程,缩短移植成功的时间,减少凶猛性鱼类的危害。如鲟鱼。b、移植生命周期短的鱼类时,宜引进受精卵或幼鱼。如银鱼。这样不但方法简单,而且受精卵的可塑性大,易于适应新环境。c、移植生命周期不长不短的鱼类时,宜引进受精卵。如鲑、鳟鱼。因幼鱼和亲鱼的运输困难。同时,这类鱼的胚胎发育缓慢,受精卵便于长途输。但在引进受精卵时应尽量避开受精卵发育的敏感期。最好引进发眼卵(eyed eggs)20、人工驯化要最终成功所经历的几个阶段、影响移植驯化成败的因素及移植驯化的操作步骤

答:阶段:(1)单生命周期

①存活阶段:某种生物被移植到新的环境中后,新品种对新环境的适应阶段。物种通过改变自身的形态、生态和生理等来适应新环境。这些人为引入的新种类能存活下来所需的时间长短取决于种的生活史和发育期,同时还取决于环境条件。②繁殖阶段:如引进新品种后,仅能使其在新环境种存活,而不能正常地繁殖后代,则驯化过程会在这一阶段终止。为使驯化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使新品种在新环境中能够正常繁殖后代。③后代存活阶段:移入种能够在新水域中生长、繁殖,而且后代也能存活,才能算通过了驯化的单生命周渐段,引种移植才能获得“生物学效应”。

(2)多生命周期:引种移植产生了生物学效应后,只有继续适应新环境的各种条件,扩大其种群数量,形成稳定的具捕捞价值的水产资源,产生了“生产效应”’(或“渔业效应”),才算完成了驯化的全过程。影响移植驯化成败的因素:A、移植对象的生物学特性。B、温度。C、繁殖条件。

D、水域中的饵料生物丰度。

E、水域中原有鱼类的区系组成。

操作步骤:(1)对引种水域进行调查。(2)引种对象的选择。(3)引种材料的选择。

(4)引种时间及数量的确定。(5)引种对象的检疫。

21、简述水域污染的机理、水域污染的类型及对渔业的危害。

答:机理:水污染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某些条件下也可能以某一种作用为主。来影响渔业生产和人类健康。

1).物理作用:某些污染物,如热水,进人水体后,只影响水体的物理性质,不改变水的化学性质,间接影响化学和生物作用的过程。此外,还有污染物在水中的分子扩散、紊动扩散、迁移,污染物的沉降与积累和重新悬浮等。污染物的密度变化规律(包括稀释、扩散、混合、沉降和悬浮)是研究水体污染的基本内容。

2).化学与物理化学作用:污染物在水中以离子或分子状态移动,水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不包括生物作用)。如酸化或碳化—中和,氧化—还原,分解—化合,吸附—解吸,沉淀—溶解,胶溶—凝聚等。改变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能力,改变污染物的毒性及水环境化学的反应条件。3.生物与生物化学作用:污染物在水中受到生物的生理、生化作用和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过程发生分解作用、转化作用和富集作用。

水域污染类型:

1).化学污染:指各种有机化合物进入水体中,并发生了各种变化,使水体中的D.O减少,溶解盐浓度增大,水体的硬度、pH值等发生了变化,同时还伴随有剧烈的物质积累过程。

2).物理污染:指污染物质进入水体中后,水体的颜色、混浊度增加,水温升高,水面出现油膜、泡沫等,同时水体中的放射性物质增加。

3).生物污染:指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逐渐腐败分解。从而使水体中产生大量的微生物,并且由于污染物质中各种有机营养元素的释放,使水质发生变化,生产大量的污水生物。

水域污染对渔业的危害:

1)、机械危害: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对水域中的鱼类造成机械损伤。如:

①金属加工厂的废弃水中悬浮的金属粉末会刺伤鱼鳃,引起鳃出血,或粉末粘附于鳃上,影响鱼类呼吸,甚至危及鱼类生存。②油类废弃物会再水面上扩散形成薄膜,隔断大气中的氧气溶解于水体中,时间长了就会造成水体缺氧而死鱼;同时油膜会粘附再鱼鳃上,造成呼吸困难和毒害作用。③污染物的沉淀形成不适于鱼类生活或生殖的底质,破坏水体底质中的物质循环和鱼类的产卵粘附物,毁灭水体中的底栖

动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严重影响水域中饵料生物的组成和数量。④重金属化合物会刺激鱼类分泌过多的粘液,损伤鱼体健康,有时,这种粘液会凝聚成薄膜贴附于鱼鳃上,引起鱼类呼吸障碍;如铁盐还会直接危害鱼类的眼睛,或损伤幼鱼的鳃部,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2)、物理危害:主要指水温、溶解气体、渗透压就酸碱物质等对鱼体的危害。如:

①水温本是鱼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但水温剧烈变化也还造成鱼类生理失调而死亡。各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冷却水,尤其是热电厂排放的热废水,进入水域后可能产生多种不利因素,影响鱼类及水生动物生长。②NaCl本是鱼类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之一,但水体中的含量过高,则又使淡水鱼类渗透压增大,引起鱼类生理失调而死亡。一般地讲,危害淡水鱼类的盐度界限约为7‰,盐度在4‰时对鱼类的胚胎发育已有严重的影响,显著降低了鲤科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③所有酸性或碱性污染物,只要水域的pH值升高到10以上或降低至5以下,均会使鱼类致死;同时也会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④冲积物或其它不溶性固体,如砂石、粘土、有机或无机悬浮物等的含量过多,均会使水体浑浊,不利于水生生物和鱼类的生长繁衍,降低水域鱼产力。

3)、化学危害:能造成鱼类的生理长障碍,破坏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有毒物质经过鳃或其它表露部位入浸体内,或从胃肠中吸入,造成鱼体的神经中毒,活动失调;或杀死其红细胞,降低氧的结合能力,使鱼类缺氧,或破坏体内酶的活性,影响生长和繁殖,造成后代的畸形或死亡。如石炭酸使神经麻痹,使血球破裂;氰化物能使神经麻痹,毒化血液,失去氧结合能力。

有的污染物虽不能使鱼类致死,但能使鱼肉带有一种不受欢迎的气味,甚至不能食用。如鱼肉中含酚量达0.1~0.2mg/L时,鱼肉即含有酚味,其浓度高时则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

4)、生物危害:污染物所产生的生物学作用,造成危害鱼类生存和不良渔业后果。水质受污染后,藻类大量繁殖和大量死亡,使水质恶化,破坏鱼类的生存条件,造成水体中细菌活动,分解有机质而消耗溶氧,同时污染物还会附着于水生生物的表面,影响其光合作用,使水体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向单一化方向发展,破坏了鱼类的饵料基础。

22、水体自净作用的原理及类型

答:水体自净作用原理:水体能在其环境容量的范围内,经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排入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随时间的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使受污染的水体部分或完全恢复原状。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水体自净作用类型: A.物理净化作用:物理净化作用包括稀释、扩散、混合和沉淀。只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并不减少污染物的总量 B.化学净化作用:I、酸碱反应;II、氧化还原反应;III、吸附与凝聚。 C.生物净化作用:在生物参与下,通过生物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质从有机到无机、从有毒到无毒进行转化。

23、简述在养殖水体的改良中生物处理方法的原理(有氧处理、厌氧处理)。

答:厌氧处理:1)酸性发酵阶段有机物在产酸细菌作用下分解成较简单的有机物,如有机酸、醇类以及CO2。NH3、H2S等。由于有机酸的积累使水的pH下降,有机物的厌氧分解则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2)碱性发酵阶段酸性发酵阶段后,产生的NH3对有机物的中和作用,水中的pH上升,甲烷菌开始活动,把第一阶段的分解产物有机酸和醇类分解成甲烷和CO2。随着有机酸的迅速分解,pH上升较快,此种厌氧分解的第二阶段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

24、海水养殖中对养殖用水处理的必要性及处理形式

答:(1)、鱼类养殖用水处理的必要性:

A、海水含1~2万个/ml大于3.2μ的颗粒,过滤后只含2千个左右/ml大于3.2μ的颗粒;

B、海水含大量泥沙,会刺激鱼鳃,分泌粘液而妨碍呼吸,甚至引起鱼苗窒息;

C、大量废物排污入海,海水中含过量的农药、石油、重金属离子等物质;

D、杂鱼和浮游生物,伤害幼鱼,争夺食物,消耗氧气,产生赤潮;

E、杂藻和原生动物是饵料生物的敌害。

(2)水处理的形式:(具体图形见第七章渔业水域污染与防治课件PPT 107-109业)

A、开路式:

B、不开路式:

C、闭路式:

25、渔业资源的生物学特性、种群特点及管理方法

答:渔业资源的生物学特性:1、摄食特性2、生长特性3、繁殖特性4、洄游特性渔业资源的种群特点:

1)、再生性:a、通过个体或种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不断更新;

b、通过自我调节,种群数量在一定点上达到平衡。

2)、波动性:气象,水文环境(水温、盐度、海流等),人为捕捞因素等。

捕捞生产和水产养殖等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和风险性(Risk)。

3)、洄游性: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Marine Mammals)具有一定规律的洄游性。

渔业资源的管理方法:A、投入控制管理B、产出控制管理C、综合管理措施(1、禁渔期和禁渔区的设置;2、水域的合理捕捞;3、水域渔业资源的增殖;4、游钓渔业的资源培养)

26、制定渔业规划的步骤

答:a.调查研究、搜集资料。搞好水域的渔业资源调查b.制定指标,并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确定水域的渔业利用方式c、拟定水域的主要经营措施d、确定主要的渔业设施e、确定企业发展目f、对制定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g、优化决策,筛选出最佳规划方案27、各种水域的渔业利用方式

答:(1)河流:开放性,用放流鱼种的方法增殖。

(2)湖泊:A、出口少的小型湖泊—粗养、半精养或精养;B、水面较大或出入水口较多—半开放式经营;C、大型湖泊和出入口多、流量大、拦鱼困难的湖泊—开放式经营。

(3)水库:A、封闭式的粗养B、半开放式的蓄养C、开放式的蓄养

D、河流上游和支流上的水库:鱼类移殖。

28、我国港塭及港养的类型

答:(1)潮差式:满潮时被淹没、退潮时外露; 简单的生产方式; 不能保持必要的水位,鱼产量较低。

(2)封闭式:A、有较完善的堤坝、闸门; B、纳苗时开闸纳苗、纳水;

C、港内水流基本不与外界相通;

D、水体不能交换,水质较差;

E、单位水体生产力难以提高;

F、以年为周期,许多鱼还没长到商品规格。

(3)半封闭式:A、不设闸门,以渗水堤代替;B、堤内外水流可流通,水位有朝夕变化;

C、可通过渗水堤缝隙纳苗,常年作业;

D、连续性多品种综合养殖;

E、水体可以交换; G、鱼类在此环境中可生长,且可达到性成熟和繁殖。

29、兴建水利工程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答:1).阻隔鱼类的产卵、索饵洄游通道2).改变或破坏了拦河坝闸下游鱼类的产卵场条件3).喜流性鱼类栖息活动范围缩小4).改变河口及其近海海域的水文状况:

广盐性的河口鱼类:鲻、梭鱼、鰶等不能进入河流,数量大为减少;

近海鱼类:犁头鳐、斑鰶等在河口区大为增加。

30、大型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答:A、改变流速,坝上、下水位落差大。B、含沙量变化C、水温变化F、阻隔洄游鱼类

D 、坝下排出水氧气过饱和,梯级水库危害更大。E、坝上静水区营养物质积累

31、简述水库静水区营养物质积累的分期

答:a、高峰期:蓄水淹没初期,淹没区内土壤中营养元素释放,植被被淹而腐烂,地面径流带来营养蓄积,使营养物质达高峰。b、下降期:建坝后2-3年,地面径流不变,淹没植被营养释放殆尽,库区内营养元素减少,营养蓄积下降。c、稳定期:仅有地面径流提供库区营养,处于相对稳定。

营养物质积累的变化直接影响库区渔产量。d、营养积累休复(歇复):稳定期后枯水1-2年,因太阳曝晒及冬裂,土壤疏松,氧化作用增强,营养元素增加,新植被形成,消落区营养增长,再淹水,使库内营养积累增加,称休复或歇复,但达不到高峰期水平。

32、港塭养殖中捕苗和纳苗的含义及各自的优缺点?

答:1)捕苗:用手推网或小拉网在河口或沿海捕捞鱼苗;鱼港收获时,捕捞当年鱼经越冬后作为苗种。

优点:品种较单一,有挑选的余地;缺点:鱼苗容易损伤,影响成活率。

2)纳苗:利用天然潮汐涨落和港内外水位差把鱼苗纳入港塭内。分顺水纳苗和逆水纳苗。

优点:能大量纳入鱼苗,成本较低,成活率高。

缺点:A、鱼苗组成复杂,肉食性、杂食性鱼和其它生物同时被纳入;

B、会与养殖鱼类争食,或捕食养殖鱼类。

33、简述深水网箱养殖中的防灾减灾措施。

答:A、网箱上加盖网,防风浪大时逃鱼;

B、增加沉浮设备,可使网箱沉入水下;

C、避免在水面受到风浪的直接冲击,以抵抗台风、风暴潮、赤潮的危害;

D、采用降低锚绳张力的缓冲装置,减轻锚绳对网箱主体的直接冲力;

E、采用浮式消浪、分流装置来减轻海流和波浪对网箱主体的作用力等。

34、简述深水网箱的类型及深水网箱养殖的特点。

答:(1)深水网箱的类型:

A、浮式网箱:设置于水质良好;水深15m以上;流速小于1m/s;海浪最高在5m左右的半开放海区

B、升降式网箱:平常浮于海面,环境恶劣时沉于水下8~10m,能抵御10m以上的海浪,设置在较开放海区,水深要求20m以上。

C、沉下式网箱:设置在完全开放海区,不拒任何风浪,价格昂贵,自动化程度高,配套设施要求齐全。(2)深水网箱养殖的特点:

1)养殖规模大,养殖高度集中,可提高科技含量与自动化程度;2)投资大。

3)抗风、浪、流的性能强,使海水网箱养殖由近海海域扩大到深水海域;

4)高产、高效率、大容量、环保型养殖模式;5)养殖海域开阔,水体流动方便,利于生态环境保护;6)利于海水养殖技术开发及相关企业的发展;7)养殖容量大、水体大。捕捞、换网等操作较困难;

35、拦网网目的确定标准及方法

36、简述人工放流的含义及放流水域选择的条件

答:通过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方式,各有计划地向江河、湖泊等自然水域中投放,使其自然生长,有效地增加自然水域中的鱼类资源,提高江河,湖泊中鱼类的捕捞产量的一种增殖方式。

水域选择的条件:

1)、由于人为地过渡捕捞,而造成水体中某种鱼类资源严重减少时,在该水域中则需通过人工繁殖和人工放流的方法,以增加该种鱼类的种群数量。

2)、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而阻隔了鱼类的洄游通道,所建的人工鱼道又不起作用时,则需利用人工放流的方法来保证水域中该种鱼类种群的延续。

3)、当某水域中的天然饵料资源不能被水域中的原有鱼类充分利用时,可通过人工放流的方法来增加水域中经济鱼类的种群数量,以使水域中的饵料资源能被充分利用。

4)、某水域由于人为污染而造成水域中的鱼类资源严重破坏后,在彻底清除污染源,并对水质进行彻底改良的基础上,也需要通过人工放流的手段来增加水体中的鱼类资源。

37、简述合理放养的含义

答:采取各项综合措施,使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转化按照人们所需要的方向和方式进行,使能量流转充分纳入生产经济鱼类的轨道,以实现持续的高产和高效益。

38、优化决择,选择最佳规划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答:选择方案遵循的原则:

A、充分发挥水域的有利条件;

B、设施齐全配套;

C 、资金在各生产阶段上分配的适度性;

D 、先小规模的试验,再推广。

三、计算:

1、放养密度:D=S W F

2、标志回捕法估算种群数量:

3、渔获物组成法估算种群数量:

4、初级生产力估算水域鱼产力

5、穿栏系数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2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 一解释题 鱼类增养殖学池塘生态系统能流渠道池塘物质循环肥水下塘 相对怀卵量绝对怀卵量卵细胞的大生长期卵细胞的生理成熟与生长成熟人工授精鱼类性周期鱼类发情亲鱼游塘排卵产卵鱼类孵化出苗率受精率孵化率四定投饵效应时间下塘水花绝对生长分期注水 捕大补小轮捕轮放流水养鱼稻田养鱼氧债氧盈网箱养鱼成熟系数二问题 1、池塘生态的概念及研究单元?怎样理解池塘生态中物质循环具有双重使命? 2、提高池塘养殖水体中溶氧量的措施?“肥、活、嫩、爽”的生物学意义? 3、池塘淤泥的特性和功能?池塘如何消毒?生石灰在渔业生产中的作用? 4、影响家鱼性腺发育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亲鱼培育? 5、鱼类催产剂的使用剂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6、外源性激素对鱼类催产的作用机理?影响家鱼产卵、孵化的因素有哪些? 7中枢神经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鲤垂体(PG)、LRH-A以及HCG催产的基本原理? 8、怎样理解“人工控制内塘中四大家鱼不能最终成熟”?比较鲤鱼和草鱼人工繁殖生物学技术的异同点? 9、鱼苗下塘前的准备工作?下塘水花的标准?鱼苗下塘时的注意事项? 10、鱼苗出塘时拉网锻炼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 11、提高鱼苗入池时的成活率技术措施?提高鱼苗、鱼种成活率和生长率的技术措施? 12、增氧机如何使用?理解“晴天中午开增氧机”、“阴雨连绵半夜开增氧机”、“傍晚不开”。 13、鱼类浮头的原因以及预防和解除鱼类浮头的方法? 14、网箱养鱼是如何影响水域环境的?流水和网箱养鱼中怎样进行投饵驯化? 15、流水池塘产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6、“四大家鱼”与鲤鱼、鲫鱼之间混养的生物学基础?现代养殖条件下以鲫鱼为主的池塘中不能混养鲤鱼和草鱼的原因? 17、池塘水质管理的措施与管理要点? 18、稻田养鱼的生物学特性?稻田水质特点? 19、影响运输成活率的因素?运输途中的管理措施? 20、比较静水池塘与流水池塘的养殖特点和差别,以及管理重点? 21、养鱼高产的基本原理以及管理要点?

鱼类增养殖学以往试题库(9)

鱼类增养殖学以往试题库 上海水产大学试卷 学年学期 2005~ 2006 学年第 1 学期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名称《鱼类增养殖学》 A/B卷( A )卷 课程号 12412330 学分 4 学时 72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分数 阅卷人 姓名:学号:专业班名: 一、名词解释(20分) 1、效应时间(5分): 2、成熟系数(5分): 3、补偿深度(5分): 4、氧债(5分): 二、填空题(30分) 1、河蟹亲蟹交配雌雄之比为:______; 罗氏沼虾亲虾强化配育时雌雄之比为:________. 2、在自然状态下,鳜鱼产性卵,其开口饵料以出膜1-3天 的鱼苗最为理想。 3、青虾的寿命为个月,在一年中青虾有个繁殖季节。 4、河蟹育苗亲蟹交配的适宜盐度为;适宜温度为。 罗氏沼虾育苗用水的适宜盐度为;适宜温度为。 5、罗氏沼虾亲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河蟹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幼体出膜前卵的颜色;青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 6、经济蛙类的养殖种类有、、、。 二、简答题:(24分) 1、黄蟹与绿蟹的区别 2、如何判别罗氏沼虾幼体质量的好坏 3、扣仔蟹培育过程中,性早熟产生的原因分析

4、鳖卵孵化的最适生态条件有哪些。 三、问答题(26分) 1、对青、草、鲢、鳙进行人工催产的机制是什么?(12分) 2、试分析名特水产品养殖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14分) 上海水产大学试卷(参考答案) 学年学期 2005~ 2006 学年第 1 学期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名称《鱼类增养殖学》 A/B卷( A )卷 课程号 12412330 学分 4 学时 72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分数 阅卷人 姓名:学号:专业班名: 一、名词解释(20分) 1、效应时间(5分):指鱼类从最后一次注射促性腺激素到开始产卵的这段时间。 2、成熟系数(5分):性腺重占体重的百分比。 3、补偿深度(5分):水中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等于浮游生物消耗氧气时的深度称补偿深度(UE)。 4、氧债(5分):水中耗氧性微生物,有机还原中间产物,无机还原物在厌氧情况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值称为氧债。 二、填空题(30分) 1、河蟹亲蟹交配雌雄之比为:4~3:1 ; 罗氏沼虾亲虾强化配育时雌雄之比为: 2~3:1 。 2、在自然状态下,鳜鱼产微粘性卵,其开口饵料以出膜1-3天 的团头鲂鱼苗最为理想。 3、青虾的寿命为 14~18个月,在一年中青虾有 2 个繁殖季节。 4、河蟹育苗亲蟹交配的适宜盐度为 17~20;适宜温度为 8~12℃。 罗氏沼虾育苗用水的适宜盐度为10~12;适宜温度为26~28℃。 5、罗氏沼虾亲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橘黄色;河蟹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紫红色,幼体出膜前卵的颜色青灰色;青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青绿色。 6、经济蛙类的养殖种类有美国牛蛙、美国青蛙、棘胸蛙、虎纹蛙。 二、简答题:(24分) 1、黄蟹与绿蟹的区别 黄、绿蟹是青蟹发育过程2种不同阶段的表现: 黄蟹是青蟹的蟹苗由仔蟹经3个月之后养成稍大的一点,性腺尚未成熟,体色为黄色,成为黄蟹;绿蟹是已经达到性成熟的饱满而肥大的蟹,也称青蟹。

《鱼类增养殖学》入学考试大纲

《鱼类增养殖学》入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1、参考教材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题型及分数比例 1、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占40%;问题占60%。 2、内容比例 专业述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40%; 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20%(注:具体的养殖工艺不列入考试范围);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40%。 二、考试内容 绪论 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2、何谓综合养鱼? 3、何谓用生态养殖?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 (一)养殖鱼类生物学 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二)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与控制 1、试述各养殖水域中水环境的特点。 2、试述水的运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3、试述水色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4、试述池塘溶氧的特点。 5、何谓热阻力、密度流、氧盈、氧债?它们对池塘溶氧有何影响? 6、试述溶氧对鱼类生存与生长的影响。 7、CO2、pH、O2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8、NH3与NH4+之间有何关系?它们受哪些因子制约? 9、试述精养与粗养水体中三态氮的变化与比例。 10、试述池塘、湖泊、水库生物的特点。 11、水域富营养化有哪些指标? 12、试述淤泥的特点以及对水质与鱼类的影响。 13、试述“藻型湖泊”与“草型湖泊”的特点。 14、试述养殖水体有哪几种脱氮方法。 15、何谓生物修复?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有哪些生物修复方法?(三)鱼类人工繁殖生物学 1、试述中枢神经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2、试述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3、试述环境因子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 第二篇、各论(技术篇) (一)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1、试述鱼类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 2、试述催产剂的种类、特点和功能。 3、何谓生长成熟和生理成熟?何谓排卵、产卵?何谓效应时间? 4、列出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的计算方法。 5、如何防止亲鱼种质退化? (二)鱼苗鱼种培育 1、何谓夏花、秋花、冬花、春花、过池鱼种。 2、试述家鱼鱼苗阶段的生物学特点。 3、何谓整塘、清塘。 4、试述各类清塘药物,及其优缺点。 5、试述鱼苗清水下塘、肥水下塘和轮虫高峰期限下塘的优劣。 (三)池塘养鱼 1、何谓养殖周期?如何缩短养殖周期?

虾蟹增养殖课程总复习

《虾蟹类增养殖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头胸甲:虾头胸部的背面及两侧包被的一片甲壳称谓头胸甲。 2、额角(额剑):头胸甲的前端中央突出形成,它是防御、攻击的武器。 3、口器:由大颚、小颚和颚足共同组成的咀嚼器官为口器,与摄食有关,蟹为口框。 4、尾扇:由尾肢和尾节组成,既可以在在游泳时司身体之升降,也有强大的拨水弹跳能力,在遇敌时能急剧后退,避免受到袭击和伤害。 5 、甲宽:头胸甲的最宽处的长度,最宽处如为齿时则自齿的基部量起(蟹) 6 、甲长:头胸甲前缘至后缘中线的长度(蟹) 7 、全长:将虾体拉直后,第一触角基部到尾肢的长度即为全长。 8、体长:将虾体拉直后,眼柄基部到尾尖的长度即为体长。 9、雄性交接器:由第一对游泳足的内肢连合组成的雄性生殖器官称为雄性交接器。 10、精荚囊:腺细胞分泌形成大囊,把所有的精小囊包围,形成豆状体,外侧包有瓣状 体, 进入精荚囊。精荚囊上皮具有分泌功能。 11、X—器:也称眼柄腺,由视端髓内一簇神经分泌细胞构成,细胞轴突一直延伸到血窦腺。主要分泌物是性腺抑制激素和蜕皮抑制激素。 12、窦腺:并排腺体,由大量神经轴突终端聚集形成,以薄膜和血管相隔,为X—器官神经分泌物的贮藏和分泌部位,位于内外髓之间。 13、肝胰脏:也称中肠腺,由中肠前端膨大延伸形成,多级分枝的管状结构,覆盖在胃周围,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吸收储存营养物质。 14、血窦:是虾蟹类的静脉系统,由组织来的血液在身体各部的血窦汇合然后输回心脏。 15、自切:虾蟹类动物在遭遇天敌或相互争斗中受困时常常会自行使被困的附肢脱落,以使个体摆脱天敌,迅速逃逸。在附肢有机械损伤时虾蟹类亦会自行钳去残肢或使其脱落。 16、再生:新生的附肢由上皮形成,折叠在表皮下,当再次蜕皮时,新生的附肢就伸展开来 17、生殖蜕皮:交配期雌性个体在交配前期先进行蜕皮,以便于在新壳硬化前交配或者蜕皮后性腺迅速发育。 18、发育蜕皮:也称变态蜕皮,幼体阶段随着蜕皮动物形态结构不断变化,有简单到复 杂, 逐渐完善。 19、生长蜕皮:形态发育完善的个体,蜕皮时已无形态上的改变,只是为了满足生长需 要。 20、SPF苗:具有不携带某种或几种特定病原(一般指某种或几种特定病毒)的苗种。 21、SPR苗:具有抗特定病原(一般指某种或几种特定病毒)的能力/对特定病原不敏感 的苗种。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 一、名词解释 1.养殖和增殖 养殖:指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生长、繁殖,长大上市。 增殖:指对水体中原有渔业资源的繁殖和保护,使其形成渔业产量。 2.仔鱼和稚鱼 仔鱼:指刚从卵膜孵出,卵黄囊较大,眼无色素,身体具鳍褶的鱼苗。 稚鱼:指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至全身被鳞的鱼苗。 3.鱼苗和鱼种 鱼苗:系指孵化脱膜后的仔鱼和稚鱼的统称; 鱼种:指供池塘、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 4.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 鱼苗培育:指将鱼苗经15~20d的饲养,培育成全长3cm左右的稚鱼。 鱼种培育:指将夏花分塘继续饲养2~5个月,使其长成全长10~20cm的幼鱼。 5.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 个体绝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繁殖季节前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粒数。 个体相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平均怀卵量。 6.增养殖水域和水域环境 增养殖水域:指所有适宜水生经济动植物生长、繁殖、索饵、越冬及洄游的水域。 水域环境:指水生经济动物生存所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7.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 池塘养鱼:是利用经过整理或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进行养鱼生产。 网箱养鱼:指在天然水域中设置由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的一定形状的箱体(称网箱),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高密度地培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的养鱼方式。 8.生态养鱼和综合养鱼 生态养鱼:指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在总结传统渔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的综合养殖生产模式。 综合养殖:是以养鱼为主,渔、农、牧(或渔、农、牧、果)和农副产品加工综合经营及综合利用的生产形式。 9.合理放养和放养效益 合理放养:指使放养鱼类种群对天然饵料的利用程度尽可能与水体的供饵适应,在能养成商品规格的成鱼或能达到预期规格鱼种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 放养效益:指产出量与放养量的比值。 10.水域生产力和水域鱼产力 水域生产力:指单位水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生产生物有机质的能力。 水域鱼产力:指自养生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再转化到鱼类的生产能力,是水域内在的产鱼潜力,即水体在不投饵、不施肥,依靠天然饵料(初级或次级生产力),通过逐级营养层次的能量转化,可能提供的最大鱼产量。 11.水生生物资源和渔业资源 水生生物资源:是指以水域、滩涂为主要栖息、生长、繁衍场所的生物物种(生物多样性)资源和它们的生物量(渔业产品)资源。

虾蟹增养殖学试卷

1、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渤海、黄海. 2、绝大多数对虾的寿命只有一年. 3、中国对虾在自然海区的产卵期是 4~6. 4、雌虾的个体一般比雄体大. 5、额角的有无可以作为蚤状幼体Ⅰ期和Ⅱ期的鉴别特征. 6、虾苗的计数方法有重量法和容量法. 7、人工育苗中的增温方式主要有锅炉增温和电加热增温. 8、亲虾暂养一般以 0.5℃的梯度升高. 9、中国对虾受精卵孵化时,水温低于 10 或高于 27 时不能发育,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盐度应控制在 15~35,高于或低于此范围孵化率都会降低. 10、蚤状幼体主要以单细胞藻为食,如硅藻等.糖虾幼体主要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如轮虫. 11、换水一般是从蚤状幼体阶段开始的,每日换水量为 1/3 左右,换水时温差不要超过±1℃. 12、虾病的种类很多,总归起来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疾病. 1、对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 2、对虾的一生有两次洄游,即产卵(或生殖)洄游和越冬洄游. 3、在自然海区,中国对虾雌虾略呈青灰色. 4、人工育苗中,亲虾一般都暂养在略光的环境条件下. 5、雌虾的外生殖器官称为纳精囊. 6、对虾的无节幼体阶段分为六期,具有三对附肢. 7、糖虾幼体在水中呈倒立态. 8、对虾产卵池的水深应控制在 1 米左右, 孵化池的水温应调节在18 至 20℃, ,PH值 7.8~8.6 ,总氨氮在毫克/升 0.6 以下. 9、为防止重金属离子危害对虾幼体,应投放EDTA 钠盐(或 EDTA=钠盐) ,投放量掌握在浓度2×10 -6~10×10-6 . 10、育苗池的四角要抹成圆弧形,以避免有死角.育苗池一般为水泥建造. 11、漂白粉的消毒作用是因其含有效氯成份. 1、在自然海区,处天幼体发育阶段的对虾以小型浮游动植物为食,主要有硅藻或单细胞藻和轮虫及贝类幼虫等. 2、雄虾的生殖腺称为精巢,储精囊是贮存精子的地方,雌虾的生殖腺称为卵巢. 3、对虾的雄虾产接器为古钟状,在不同的种类,交接器的形状稍有不同. 4、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卵巢发育越快. 5、受精卵与非受精卵的区别是,前者有受精膜. 6、换水用的网箱一般用筛绢及箱架制成. 7、运输亲虾在尽量使用原海区的海水,长途运输在途中要充氧,运亲虾的海水透明度要大. 8、卵的质量好,孵化率高. 9、过路亲虾的暂养时间一般为 5~7天,有地需10天左右.亲虾转折暂养期的饵料要充足. 10、雌虾刚交尾后,纳精囊的纵形裂口中留有精荚附属物(或瓣状体) ,纳精囊变成乳白色. 11、仔虾出池应该是仔虾的P期以后,全长应在1.0 厘米以上. 12、越冬期间,亲虾的常见环境疾病有藻类附着病. 13、幼体培育期间,因重金属离子超标会引起棘毛萎缩病. 1、在自然海区,幼体常集中在河口附近,或在内湾中生活. 2、在自然海区,7~9 是中国对虾索饵育肥时期. 3、雌虾卵巢将产卵时外观为褐绿色. 4、尾棘的对数可以作为无节幼体的分辨依据.仔虾以日龄来表示发育期. 5、新建水泥池育苗前要经淡水浸泡,使池水 PH 值稳定在 8 左右长能使用. 6、一般来讲,亲虾个体越大怀卵量越多. 7、越冬亲虾池水质要求溶解氧含量为 5 毫克/升以上,PH 值为7.8~8.6 ,总氨氮含量不超过 0.6 毫克/升以下 ,盐度控制在15‰~35‰ . 9、一般 1000 立方米水体的育苗室可以选用每水时蒸发量为 1~2 吨的锅炉.罗茨鼓风机是当前普遍使用的供气设备. 10、受精卵在适应的条件下, 经过24小时可以孵化出无节幼体. 无节幼体经 3~4 天时间可以发育为蚤状幼体,蚤状幼体蚤状幼体经4~5 天可以发育为糖虾幼体,而糖虾经 3~4 天可以变态为仔虾.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神题1

鱼类增养殖复习题 一、解释题(共5题,3分一题) 能流渠道(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的方式。 池塘物质循环: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运动,首先通过绿色植物吸收各种营养元素,合成植物有机体,进入食物链,转到其他食植物的动物体,最后被分解为各种营养元素回到环境,这些被释放到环境中的物质,再被绿色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这种物质传递的过程,称为物质循环。 肥水下塘:清塘后,在鱼苗下池前一周左右注水50~60厘米,并立即向池中施放有机肥料以繁殖适量的天然饵料,鱼苗下池后便可吃到足够的适口食物 绝对怀卵量:亲鱼卵巢中的怀卵数,称为绝对怀卵量。 成熟系数:性腺重占鱼体重的百分比 卵细胞的大生长期:卵细胞中卵黄大量累积,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大量蓄积,卵黄充满细胞质的时期 卵细胞的生理成熟与生长成熟: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起主要特征为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处于这种状态的Ⅳ期末的卵母细胞,称为生长成熟。即亲鱼性腺已发育到第Ⅳ期能够进行催产。而发育到生长成熟的卵细胞,在内源或外源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进行二次成熟分裂,即减速分裂和均等分裂。在次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一极体,紧接着成熟卵母细胞又开始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分裂,并停留在分裂中期,等待受精,称为生理成熟。 性周期:鱼类的性腺成熟随季节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周期变化的现象。 相对怀卵量:绝对怀卵数比上体重。 亲鱼游塘:亲鱼达到性成熟后,为了寻找鱼巢,在养殖水体中,成群地沿池塘边缘游动的现象叫做“亲鱼游塘” 鱼类发情:成熟亲鱼在催情剂的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雌雄鱼相互追逐的兴奋现象。理论耗氧值:在溶氧充分供应时有机物的耗氧值。 出苗率:下塘鱼苗数占受精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孵化的指标。 受精率:受精卵数占总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催产效果的指标。 氧债:是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五级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 效应时间:指亲鱼最后一次注射催产剂到开始发情高潮的时间。 下塘水花:卵黄消失;能正常的艇游,能垂直运动;腰点出现。 绝对生长:是鱼类在单位时间内长度和体重的增长量。表示鱼类一年、月、日的生长速度。分期注水:鱼苗下塘时,鱼体小,池塘的水深保持在50-60厘米,以后每隔3-5d注水一次,每次10-20厘米,共加水3-4次,最后达到最高水位的养殖方法。 捕大补小:分批捕出成鱼后,同时补防鱼种或夏花。 四定投饵:定质:饲料必须新鲜,不腐败变质。草类须鲜嫩、无根、无泥、鱼喜食。饵料的大小应与鱼的口裂一致,以加强饵料的适口性。 定量:使鱼类吃食均匀,提高鱼类对饵料的消化吸收率,减少疾病,有利于生长。每天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天气、水质和鱼的吃食情况等灵活掌握。 定时:投饵必须定时进行,以养成鱼类按时吃食的习惯,提高饵料利用率。 定位:就是投饵要有固定的地点,使养成到固定地点吃食的习惯。 流水养鱼:是在水体不断流动的鱼池中,高密度放养鱼类进行人工强度投饵,使鱼类快速生长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养鱼方式。

(完整版)虾蟹类增养殖学第1-9章思考题(08水产)(1)

《虾蟹养殖学》第1~9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日照长度:表示每天太阳日照时数。 日照时数:在某一段时间内,太阳照射地面的总时数。 溶解氧的垂直变化:一般主要是因为水中辐照度和浮游植物都有垂直的梯度变化,结果导致白天表层氧常常是过饱和,而底层由于光照不足及存在大量消耗氧气的有机物,所以氧气常很低,甚至接近于零。溶解氧的水平变化:池塘中因风向,使各处受风力影响不同,溶解氧的含量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是下风处的氧气条件好于上风处。 溶解氧的昼夜变化:随着光线的增强及辐照时间是延长,池中溶解氧在白天逐渐增多,夜间光合作用停止时则由于水呼吸及养殖对象的呼吸,溶解氧又迅速下降,至黎明前往往降至很低,甚至造成虾蟹窒息死亡 溶解氧的季节变化:溶解氧的变化幅度冬季小夏季大。 补偿深度:日间在池塘的某一深度,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产生氧的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呼吸作用耗氧的量,此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增氧层: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耗氧层:补偿深度以下的水层。 氧盈:超过溶解氧饱和度100%以上的值称为氧盈。 氧债:(OD)是指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及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哪一部分耗氧量。是理论耗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

OD=TOC-AOC (oxygen debt, theory oxygen consumption, actual oxygen consumption) 潜在性酸性土壤:由于地壳形成的过程,滩涂上有大量二硫化铁。这种含二硫化铁的土壤,只有经过曝晒后与氧气反应,变成三硫化铁,与水接触后生成硫酸。在未氧化之前不呈现酸性,所以又称为潜在性酸性土壤。 投饵率:每天的投饵量占养殖生物体重的百分比 生物学最小型:性成熟的最小个体 全长:额剑前端至未节末端的长度 体长:眼柄基部或额角基部眼眶缘至尾节末端的长度(虾) 甲宽:头胸甲的最宽处的长度,最宽处如为齿时则自齿的基部量起(蟹) 甲长:头胸甲前缘至后缘中线的长度(蟹) 开放式纳精囊:开放式纳精囊则无甲壳、骨片等形成的囊状结构,仅在第四、五对步足间腹甲上由甲壳皱褶、凸起及刚毛等甲壳衍生物形成一区域用于接纳精荚,精荚多粘附其上。此种交接器者仅见于南半球产的对虾种类,如南美白对虾、南美蓝对虾等。对虾以外的虾类多属于此类交接器类型。 封闭式纳精囊:封闭式具一袋状或囊状的纳精囊,交配时精荚的豆状体即贮于其中。大多数的对虾属种类具封闭式的纳精囊。 触角腺:位于两眼内侧,其基部为排泄器官,称为触角腺 自切现象:虾蟹类动物在遭遇天敌或相互争斗中受困时常常会自行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养殖是上海海洋大学的重要特色课程之一,具有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连续性。它一直受到大学和学院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国大学的鱼类文化教学始于1950年的上海水产大学。鱼类养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四代人的努力,已成为中国著名的鱼类养殖课程。 奠基阶段(1950-1980) 它们为在中国建立“鱼类文化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代表:陆桂教授(自然水域水产养殖专家)和谭玉君教授(中国池塘鱼类养殖专家);他们编写了第一部关于中国池塘鱼类文化的专着,以及最早的高校天然水域鱼类繁殖和池塘鱼类文化的教材,并编辑或主持了几乎所有中国高校鱼类繁殖和水产养殖的教材。中国。 发展阶段(1980-2000) 每个教授都有固定的研究方向,并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鱼类养殖的内涵。代表:李思发教授(种质资源与育种专家),陈麻康教授(育种生态学专家),姜仁良教授(生殖生理学专家),王道尊教授(营养与饲料学专家),王麻康(育种生态学专家)吴教授。(水环境控制)专家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并撰写了多篇学术专着,已成为世界上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著名水产养殖专家,被公认为是鱼类水产养殖的重要研究和教学基地之一在中国国内外。2004年,他获得了上海市优秀的鱼类养殖教材。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家和大学的肯定:卢桂,谭玉军,李SIFA,陈马康,姜仁良,王道尊和王武教授都是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接受者。

创业阶段(2001年至今) 他们知识面广,年轻而充满活力,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并创立了“鱼类育种科学”。该课程整合和完善了池塘鱼类养殖,内陆水产养殖,特殊水产养殖,海水鱼类改良和淡水捕鱼的传统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现代鱼类养殖的前沿理论和实用技术,从而满足了鱼类的养殖需求。21世纪水产养殖本科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鱼类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殖最重要的主要课程之一。其成员包括:王武,李嘉乐博士(种质资源研究方向),程永旭博士(营养和饲料研究方向),李英森(水生态学研究方向),吴家敏(生殖生理学研究方向)等。它们已成为该课程的骨干。课程组创建了“51234项目”教学要求,“ 3 + X”实践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教学体系,取得了突出成绩。2005年,“鱼类养殖”获得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的支持,学校还资助制作了“鱼类富集和水产养殖CAI课件”,同时大量教学视频从生产线上进行拍摄,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上海海洋大学的第四代“鱼类文化”老师正在蓬勃发展。他们通过老教师的“教学,帮助和领导”一直处于教学和科研的最前沿,并且为该课程的建设而努力。他们是陈在中副教授(博士),讲师刘立平(博士)和助理教授吴绪干(硕士)。

虾蟹类增养殖学

《虾蟹类增养殖学》第1~10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日照长度:表示每天太阳日照时数 日照时数:在某一段时间内,太阳照射地面的总时数 补偿深度:日间在池塘的某一深度,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产生氧的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呼吸作用耗氧的量,此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增氧层: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耗氧层:补偿深度以下的水层 氧盈:超过溶解氧饱和度100%以上的值称为氧盈 氧债:指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及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哪一部分耗氧量 潜在性酸性土壤:由于地壳形成的过程,滩涂上有大量二硫化铁。这种含二硫化铁的土壤,只有经过曝晒后与氧气反应,变成三硫化铁,与水接触后生成硫酸。在未氧化之前不呈现酸性,所以又称为潜在性酸性土壤 投饵率: 全长:额剑前端至尾节末端的长度 体长:眼柄基部或额角基部眼眶缘至尾节末端的长度(虾); 甲宽:头胸甲的最宽处的长度,最宽处如为齿时则自齿的基部量起(蟹); 甲长:头胸甲前缘至后缘中线的长度(蟹) 开放式纳精囊:无甲壳、骨片等形成的囊状结构,仅在第四、五对步足间腹甲上由甲壳皱褶、凸起及刚毛等甲壳衍生物形成一区域用于接纳精荚,精荚多粘附其上 封闭式纳精囊:

触角腺:位于两眼内侧,其基部为排泄器官,称为触角腺 X-器官:在对虾眼柄中视神经节附近,有一细胞团,称为X器官。 二、问答题 1.对虾和虾类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区别: 答:虾形动物体修长,腹部发达,大多有发达的额角,又可依腹肢发达程度及游泳能力分为游泳虾类和爬行虾类,前者主要包括对虾类、真虾类;后者主要为龙虾类、螫虾类。(身体分节,头部6节,胸部8节,腹部7节;雌体第一腹肢内肢极小,雄体第一腹肢内肢变形形成雄性交接器,雄性生殖孔开口于第五步足基部,雌性生殖孔开口于第三步足基部) 蟹类头胸部发达、扁平,腹部不发达或退化,折叠于头胸部之下,第一对步足极发达为大螯,一般无额角。蟹类游泳能力较差,主要活动方式为爬行。(蟹类腹肢不发达,雄性腹肢退化,仅存第一、二对腹肢,形成交接器。雌性第二至第五对腹肢存在,具内、外肢,密生刚毛,用于附着并抱持卵子) 2.虾蟹口器的组成构造: 答:大颚,第一、二小颚,与第一至第三颚足共同组成 3.虾蟹身体的分节情况及附肢的数量、特征。 答:头部6节,胸部8节,腹部7节。虾类:头部分为六节,第一节具有一对复眼、其他体节每节都有一对附肢,依次为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大颚、第一小颚、第二小颚;胸部的八对附肢依次为颚足三对,步足五对;内肢五节,发达,外肢退化;腹部有五对双肢型的游泳足、一对腹肢和尾节。蟹类:头胸部两侧生有成对的胸足,第一对通常特别粗壮,螫状;腹甲分为七节,一般第一至三节愈合,第四至七节分节明显;蟹类腹肢不发达,雄性腹肢退化,仅存第一、二对腹肢,形成交接器。雌性第二至第五对腹肢存在,具内、外肢,密生刚毛,用于附着并抱持卵子。 4.对虾雄性附肢的位置,贮精囊的位置、颜色。 答: 5.几种养殖对虾雌虾纳精囊的类型及位置。 答:虾类的雌性交接器又称纳精囊,位于第四、五对步足基部之间的腹甲上。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类型。 6.虾蟹第一触角鞭和第二触角鞭功能的差异。 答: 7.虾蟹消化腺的数量和名称。 答:消化腺为一大型致密腺体,位于头胸部中央,心脏之前方,又称为中肠腺或肝胰脏。肝胰脏的主要功能为分泌消化酶和吸收、贮存营养物质。 8.虾蟹循环系统的组成构造及特点。[开管式、只有血窦而没有静脉]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提纲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提纲 一、填选 1.按照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主要养殖鱼类可以分为热带鱼类、温水鱼类、冷水鱼类和冷温鱼类。 2. 鱼类的泪游根据其泪游方向可分为溯河洄游、降河洄游;根据其目的可分为产卵洄游、越冬洄游、索饵洄游。 3.鱼类食性的阶段性变化分为内源营养、混合营养和外源营养。 4. 虑食性鱼类的代表种类有鲢鱼和鳙鱼。 5.水体中氨态氮,随着温度升高,毒性增强;pH升高,毒性增强。 6.人们常将毒物按其对鱼或其它生物的毒性大小分为剧毒物、高毒物、中毒物、低毒物和微毒物。 7.处理养殖用水和废水时,根据所采取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8.鱼类卵巢一般成对,位于体腔背壁.根据其形态结构可分为游离卵巢和封闭卵巢两种类型。 9.鱼类精巢一般成对,位于腹部两侧,呈囊状.依其显微结构可分为壶腹型和辐射型两种类型。 10.影响鱼类精子活动和寿命的因素主要有盐度、水温、pH值、氧和光线。 11.常用的鱼类精液抗冻剂有二甲亚碗(DMSO)、乙二醇或甘油等,另外卵黄、 蜂蜜、葡萄糖和牛奶等也有一定的抗冻作用。 12.影响鱼类卵子发育的主要外部条件包括氧气、温度、营养、光照。 13.鱼类催产剂的注射依据注射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体腔注射和肌肉注射。 14.池塘养鱼时日投饵量的确定的“四看”原则指的是依据水温、水色、天气、 摄食情况等确定投饵量。 15.池塘养鱼时日投饵的“四定”原则指的是依据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16.水产养殖中常用的益生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等。 二、名词解释 1. 鱼类增养殖学:研究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增养殖技术及其与养殖水域生 态环境关系的科学。 2. 生殖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 部就会产生生理上的剌激,促使鱼类集合成群,为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这种性质的迁徙称为生殖洄游。 3.水体自净作用: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污染物质的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使曾受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本体的净化或自净。狭义的净化作用只是指生物的净化作用。 4. 半数致死浓度: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有50%的实验生物致死的毒物浓度。 5.绝对怀卵量:一尾雌鱼在一个繁殖季节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数。 6.鱼类浮头:水体溶氧较低,鱼呼吸受抑,上浮水面头朝上、口部稍露出水面,鱼体与水面呈一夹角,呼吸表层溶氧的现象。 7.工程化养殖:采用一定的工程设施和水处理设施设备并密切结合养殖管理技术,对养殖过程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水流、水质、光照)和饲料等进行人工调控,为养殖生物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实现高产、高效。 8.鱼类人工繁殖:是在人为控制下,通过生态、生理的方法,促使亲鱼的性产物达到成熟、排放和产出,获得大量的受精卵在适当的孵化条件下发育成鱼苗的生产过程。 9.生长成熟:是指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主要特征为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处于这种状态的IV期末的卵母细胞,称为生长成熟。 10.效应时间:亲鱼自末次注入催产剂到发情产卵的时间间隔叫做效应时间。 11.仔鱼后期:是鱼苗的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奇鳍楼分化为背、臀和尾三个 部分并进一步分化为背鳍、臀鳍和尾鳍,此外腹鳍也出现。

鱼类增养殖学整理资料

一、考试说明 1、参考教材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题型及分数比例 1、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占40%;问题占60%。 2、内容比例 专业述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40%; 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20%(注:具体的养殖工艺不列入考试范围); 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40%。 二、考试内容 绪论 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1、鱼类养殖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 2、所选鱼类具有生长快、肉味美、食物链短、适应性强、饲料容易解决、鱼种容易获得的特点 3、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饵料资源和有机肥料 4、通常采用立体混养的方式 5、科学的养殖管理 6、综合养鱼: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环保、营销等结合一体 2、何谓综合养鱼?

以池塘养鱼为主,兼营作物栽培、畜禽饲养和农畜产品加工的一种生产方式。 3、何谓用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就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态养殖的畜禽产品因其品质高、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 (一)养殖鱼类生物学 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①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②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人工选 择的产物。从遗传角度来看,品种是具特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配套体系的类群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1、生长快 2、食物链短 3、食性或食谱范围广,饲料容易获得 4、苗种容易获得 5、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思考题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和思考题(2012年4月) 继续教育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2011级 2011-2012(2) 1、渔业和水产养殖业、鱼类增养殖;集约化养殖、健康养殖。 2、何谓增殖?鱼类增殖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4、评价一种鱼类作为养殖对象渔业品质高低的标准是什么? 5、鱼类的种、亚种、种群;变种、品种、品系。 6、简述养殖鱼类摄食器官形态结构和摄食方式。 7、鲢鳙是怎样摄食浮游生物的? 8、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养殖鱼类生长的一般规律。 9、相对生长、瞬时生长率、性成熟年龄、性周期、相对怀卵量、成熟系数。 10、简述养殖鱼类性成熟年龄和性周期过程。 11、简述养殖鱼类产卵繁殖要求条件、生殖行为和产出卵的性质。 12、简述养殖鱼类的栖息习性。 13、简述养殖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性(生存范围、最适生长和繁殖适温) 14、浮游植物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15、精养鱼池浮游植物发生发展的顶级群落是什么? 16、怎样理解“肥、活、嫩、爽”? 17、怎样评价蓝绿藻和鞭毛藻类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8、浮游动物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19、简述池中常见的底栖动物及其作用。 20、简述维管束植物在湖泊水库渔业生态中的作用。 21、简述腐屑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2、简述深水湖泊水温分层现象(温跃层)。 23、何谓氧债?养殖池存在氧债的危险是什么? 24、简述养殖池发生密度流的条件及对水质的影响。 25、简述养殖池溶解氧的主要来源与消耗及其变化规律。 26、改善养殖池溶氧状况的措施和办法有哪些? 27、养殖池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和水质调控的措施和办法。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虾蟹考前必备

一、名词解释 对虾工厂化育苗:是指根据虾的繁殖特点以及胚胎、幼体变态发育的需要,采用工业化手段,满足亲体性腺发育、胚胎发育以及幼体变态发育的生理需求,保证幼体顺利地变态发育,成为可供养的虾苗。 生态育苗:在育苗过程中从水质、种苗、饲料等各个方面严格保证虾苗的品质,而且在育苗过程中不使用任何药物,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进行育苗。 亲虾:用作繁殖虾苗的已达性成熟的雄虾和雌虾。 亲虾培育:将拟作为亲虾使用的雄虾和雌虾培育到性腺成熟的过程。 对虾产卵量:一条雌虾一次能够产卵的数目。 产卵率:实际产卵量和理论产卵量的比值。 受精率:受精率=受精卵数/检查卵的总数×100%。 洗卵:是指将对虾受精卵30目滤去残饵及粪便,再用洁净或消毒海水冲洗3min,冲洗去水中的病毒和细菌,然后在放到培育槽孵化及培育的过程。 高位池养殖:在高潮线以上的或高于海平面上建立非泥地养殖场进行精养的方法。工厂化养殖:工厂化养殖是指借助工业化条件和设施,为高密度养殖提供适宜的环境,以高产、优质、高效的渔业生产为目的的养殖方式。 地膜养虾:用高强度的HDPE塑胶地膜,人工热黏合铺设覆盖整个虾池,包括池底和池坡,地膜虾池比较稳定,不受虾池底质影响,清理池底既方便又彻底,因此可以减少病害发生。 精养:以人工投饵为主,用低质蛋白换取高蛋白的一种生产方式,是当前我国养蟹采用的主要方式。 半精养:又称人工生态系养殖方法,面积为几十亩,基本原理是通过清除敌害生物,促进饵料生物的繁殖,合理的放苗创造一个适于蟹生长和生活的生态环境,同时补充适当和饵料,以充分发挥和提高池塘的生产能力。 粗养:是一各较落后的养殖方式,面积从几十亩至几百亩,在养殖过程中不投饵、依靠水域中的天然生物饵料因此产量低,过去南方不少地方采用此种养殖方式,现在已基本不采用。 酸性硫酸盐土壤:通常指含金属硫化物的土壤。土壤所含金属硫化物在与大气和水接触的情况下,可发生氧化而生成硫酸。酸性硫酸盐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如果管理不当,这些土壤可给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带来严重的问题。 褐苔:以硅藻为主的藻群,由于它们光合作用极强,强烈吸收水中的营养盐类,限制了浮游藻类的生长,使池水清澈;如硅藻,三角褐指藻,牟氏角毛藻,中肋骨条藻等。 绿苔:是由绿色的刚毛藻,浒苔类及石莼类构成的群体,由于它们光合作用极强,强烈吸收水中的营养盐类,限制了浮游藻类的生长,使池水清澈。 饵料系数:又称增肉系数,是指摄食量与增重量之比,是衡量饲料质量与对虾利用能力的一个指标。 饵料效率:饵料系数的倒数的百分比。

鱼类增养殖学鱼种饲养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鱼种饲养》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八字精养法的基础是()。( ) A.水种饵 B.混密轮 C.防管 D.上述三者 2、八字养鱼经中的()是池塘养鱼稳产高产的技术措施。( ) A.水、种、饵 B.密、混、轮 C.种、防、看 D.水、种、轮 3、不影响当年商品鱼上市比例()左右可以套养鱼种。( ) A.100% B.80% C.60% D.40% 4、不属于广温性鱼类的是()。( ) A.鲫鱼 B.罗非鱼 C.鲤鱼 D.团头鲂 5、池塘中有机物过多时,其分解会将溶氧耗尽甚至成为负债,称为()。(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A.临界氧 B.氧债 C.耗氧量 D.耗氧率 6、淡水白鲳最适生长水温()。() A.10-20℃ B.20-25℃ C.28-30℃ D.30-35℃ 7、电机长期停用时应把皮带()。() A.上紧 B.卸下 C.保持原样 D.不动 8、冬春投放鱼种选择水温为()。() A.0-7℃ B.6-10℃ C.10-15℃ D.15-20℃ 9、发现池塘中鱼类浮头后采取的解救措施()。() A.注新水 B.开增氧机 C.边注高氧水边排污水 D.以上都对 10、鱤鱼属于()凶猛鱼类。() A.底层 B.上层 C.中下层 D.以上都不是 11、革胡子鲶的食性是()。() A.杂食性 B.肉食性 C.植食性 12、根据一些地区的生产经验,在以鲢鱅为配养鱼的池塘中,鲢鱅最多可占中下层及底层鱼的()。()

虾蟹类增养殖学实训教学大纲

《虾蟹类增养殖学》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虾蟹类增养殖学》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实践学时:8周 适用专业:高职水产养殖 一、性质、目的和要求 《虾蟹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加强实验实习是《虾蟹类增养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好本门课的基础。本课程理论和实践性比较强。本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实验室和参加虾类的人工育苗或蟹类的人工育苗顶岗实习来完成,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掌握经济虾蟹类的基本工艺流程,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 育苗厂、显微镜等 三、实训方式与基本要求 顶岗生产实习 四、考核与报告 实习结束写实习报告,考核采用四级考核制,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五、实训项目设置与内容及指导书 1、基础设施 (1)供水系统该系统包括蓄水池、沉淀池、高位水塔、沙滤池以及水泵和进排水管道等。 (2)育苗室虾蟹育苗早期易受冷空气影响,中、后期在南方易受梅雨影响,故需建育苗室,进行室内育苗。育苗室的作用主要是保温、防雨和调光。育苗室的结构和材料要有利于透光、保温和抗风,要经久耐用,繁简可视各地条件而定。一般采用土木结构,可用玻璃或玻璃钢波形瓦盖顶,四周安装玻璃窗。若用玻璃钢波形瓦盖顶,要求透光率60~70%,

颜色宜选用乳白色或浅绿色,如用玻璃天窗,应设布帘,以调节光线。简易者可用编织塑料布和塑料薄膜作顶。 (3)育苗池育苗池是育苗场的主体部分,是生产虾苗的主要场所。建池要求布局合理、操作方便、经久耐用。 育苗池有座式、半埋式或埋式等几种类型。 育苗池应有大有小,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操作方便,池深1.5~2米。池壁可用钢筋混凝土灌注,也可用砖石砌成,外敷水泥,要求不渗漏、不开裂。通常30—80m3水体的水池。 (4)亲虾越冬池亲虾越冬方式因地区而有不同。室内越冬时要有保温性能好的温室,砖墙,双层窗户,室内光线控制在500米烛光即可。 (5)饵料室即对虾幼体饵料生物培养池,其中有单胞藻类、轮虫培养池,也包括卤虫孵化池等。 (6)充气系统充气对于育苗有多方面的意义,是工厂化育苗不可缺少的条件。它包括充气机、送气管道、散气石或散气管。 (7)供热系统对虾胚胎发育和幼体发育与水温关系密切,增温和控温是对虾育苗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增温的方法有: ①锅炉增温 ②电加热 (8)供电系统育苗期间要求不间断地供电。若电厂供电不能保证,应配备电机,自行发电。 (9)其他附属设备对虾育苗除有配套设施外,还需有一定的仪器和必要的育苗工具,以便使用时得心应手。 2、育苗工艺 主要包括对虾育苗工艺、河蟹育苗工艺、梭子蟹育苗工艺这三种常见的经济虾蟹育苗过程,这三种育苗工艺大体上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这三种育苗工艺实习一种即可。 ①对虾育苗工艺 亲虾的选择与培育 A、人工育苗的亲虾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是直接采捕于自然海区产卵场;二是选用人工养殖的成虾进行越冬培育;三是捕捞海区尚未成熟的成虾进行培养,采取措拖促进性腺发育成熟。 先用亲虾的质量标准鉴别产卵亲虾优劣,按标准进行严格挑选,是提高育苗效果的措施之一。无论是捕捞的亲虾,还是人工越冬的亲虾,凡有挑选余地的都应对亲虾进行筛选。 选择亲虾可参考下列标准: B、亲虾的培育方法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采取措施可以促使对虾性腺发育成熟。在养成的对虾中选择优良的个体进行越冬培育,也是选优育种的一个组成部分。 1.光线控制越冬期间,光线强弱对亲虾性腺发育有一定影响。 2.水温控制温度与对虾性腺发育关系密切。

上海海洋大学鱼类增养殖学

上海海洋大学试卷 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 本人已阅读并且透彻地理解了“上海海洋大学学生考场规则”和“上海海洋大学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处理规定”,承诺在考试中自觉遵守,如有违反,按有关条款接受处理。 承诺人签名: 日期: 姓名:学号:专业班名: 一.名词解释(40分) 1.氧债: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其理论好氧值受到 抑制的那部分氧的量。 2.排卵:指成熟卵母细胞从滤泡中脱离出来到卵巢腔成为游离的成熟卵子的过程。 3.孵化:指受精卵经胚胎发育至孵出鱼苗为止的全过程。 4.效应时间:亲鱼注射催情剂(末次注射)后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要的时间。 5.补偿深度: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氧量与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呼吸作用耗氧量相等时 的水深。 6.夏花:鱼苗经18-22d培养,养成3cm左右的稚鱼,此时正值夏季,故通称夏花,又称火片、寸片。 7.清塘:在池塘内施用药物杀灭影响鱼苗生存、生长的各种生物,以保障鱼苗不受敌害、病害的侵袭。 8.养殖周期:是指饲养鱼类从鱼苗养成食用鱼所需要的时间。

9.混养:指根据鱼类的生物学特点(栖息习性、食性、生活习性等),充分运用它们相互有 利的一面,尽可能地限制和缩小它们有矛盾的一面,让不同种类和同种易龄鱼类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生长,从而发挥“水、种、饵”的生产潜力。 10.轮捕轮放:是分期捕鱼和适当补放鱼种,即在密养的水体中,根据鱼类生长状况,到一 定时间捕出一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再适当补放鱼种,以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和单位面积鱼产量。 二.简答题(60分) 1.家鱼人工催产原理(p203(一)催产基本原理) 2.混养(p267) 3.盐碱地改造(p265) 4.池塘氧气分布(p5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