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导学稿(已修改)

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导学稿(已修改)

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导学稿(已修改)
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导学稿(已修改)

主备人:陈华审核人:徐建波课时数: 1 时间:2013年9月

二○一三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导学案

“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

班级_____ ___ 姓名_____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发展问题,发展问题的根源和表现;说出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原因。

2.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发展中国家为改变现状所做的努力。

3.树立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课前预学

(一)是当今世界的另一个主题.

(二)什么是发展问题

发展问题的突出表现是什么?发展问题为什么又称南北问题?★

发展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和之间的关系问题。

由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地处,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通常分别以南、北指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因此,发展问题,有时也称为南北问题。

(三)发展问题的产生原因

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造成当今世界南北差距大的原因是什么?)★

1.历史原因:;

2.根本原因:;

3.其他原因:。

(四)解决发展问题的对策

怎样解决发展问题?★

重要措施:不断推进和。

根本措施:建立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中考链接

1.下列事件反映发展主题的是()

①美国政府向阿富汗增兵②G20峰会商讨应对金融危机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④胡锦涛与奥巴马共同出席核安全峰会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金砖国家成员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领导人定期举行会晤,共同探讨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这种机制属于()

A.南北对话

B.南北合作

C.南南对话

D.南南合作

3.3月26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五国领导人在南非德班举行第五次会晤,会议主题是“金砖国家与非洲:实现发展、融合、工业化的伙伴关系”。这表明()A.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B.金砖五国的各种利益趋于一致

C.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

D.金砖五国合作共赢不再有竞争冲突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2012年7月16日消息,叙利亚再现炮击事件,约220人死亡,国际社会纷纷谴责。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所有会员国集体采取果断行动,立即、全面停止叙利亚悲剧。

材料二:部分国家的人口和GDP(2005年)

(2)造成材料一、材料二反映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你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4)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应如何面对挑战?

学与教的反思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1

第一单元第四课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 1-4 从历史和地域两方面,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5 认识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国际比较中感受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要求 1.运用史实,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以及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任务。 2.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说明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多极化趋势;通过具体案例,认识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是威胁和平的主要因素,体会和平对世界发展的意义,树立热爱和平的情感。 3.比较、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知道南北问题的渊源、表现,认识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对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作用。 4.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中国的现状及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树立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 结构分析 教材主要围绕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以及当代中国在这一世界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给学生呈现出一幅完整的“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的面貌。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主要围绕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和平”展开。教材首先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受的挫折谈起,指出欧洲和中亚政治版图发生的重大变化。接着,进一步说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宣告“冷战”的终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然后,通过具体案例描述“冷战”结束后出现的各种矛盾。最后,总结了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指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重要意义。 “‘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主要阐述了当今世界的另一个主题──发展。教材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面貌,指出贫富差别悬殊的状况依然存在,由此引入发展问题。接下来,解释了什么是发展问题,发展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表现,并指出当代世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最后,就发展中国家为改变现状的努力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和展望,点出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在勾勒了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后,回到中国自己的现实问题上。教材开门见山指出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种现实条件和世界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同在,教材以小康社会为切入点,对21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进行展望。最后,将落脚点放在青年学生身上,指出青年一代应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通过上述三个层次的描述,不仅可以让学生放眼世界,认识到和平与发展对当代世界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而且能使学生立足于现实,立足于中国,就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有意识地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德国统一“冷战”结束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争取和平是当今时代主题 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冷战“后的和平主题 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导入播放FLASH《黑镜头》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143更新时间:2007-12-10文章录入:admin ] 一、前言 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主战场,文化科学知识素养也是学生全面素质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重要性的降低,如果单纯以减少学科教学时间、牺牲或者降低学科教学质量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那很可能是得不偿失,学校也会因此而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甚至是学生本人的巨大压力。如果课业负担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再增加其他的课程和活动,势必造成原有的教育活动抢占时间,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我们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决不能忽视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相反应该更加重视。在当前形势下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是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可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真正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我校就是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设计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课题。他们首先分析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材)”等几方面之间的关系,认为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的链条是不合理的,仅仅凭借教师的讲授学生也不可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就学生而言,尽管有教材做依据,但他们并不清楚教师将要讲什么、怎么讲,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由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教案内容的落实,很容易使学生沦为记笔记的机器,课堂根本没有多少思考和消化的时间;而且由于教材本身往往过于抽象和概括,对教材上的概念、原理、法则、定律及其他知识点一般只进行严密的阐述和简要的解释,而对如何分析、理解和运用知识点往往语焉不详,只能借助于各种教参,即便如此学生在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如目标不明,负担加重等。据此金华一中的领导和教师于1997年秋在全国首次提出了一种用以帮助学生学习的、相对于教案的概念即“学案”,并将借助学案进行教学的方法称为“学案教学法” 。从此,学案教学法的研究就作为本校的重点研究课题,集中了全校的优秀教师集体攻关,1998年在初步总结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申请并被正式确立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我们认为,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这些方面本身是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也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保证。 本课题的研究尽管开展时间不长,但很快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1999年5月25日的《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从“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和主动学习能力”高度报道了我校开展“学案教学法”研究的情况,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二、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对学会学习或说“学会求知”的关注,中小学教育界也开始受到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强调通过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近年来以各种“导学”名目出现的教学研究也不断面世,如“目标导学” ,“目标导向教学” 等。这

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的教学设计

“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的教学设计 一、解读课标要求 1-4 从历史和地域两方面,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5 认识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国际比较中感受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什么是发展问题,发展问题的根源和表现;说出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具体数据和实例的分析,加深对南北问题的渊源和表现的认识,认识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对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发展中国家为改变现状所做的努力,使学生树立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材结构分析 “‘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主要阐述了当今世界的另一个主题 ──发展。教材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面貌,指出贫富差别悬殊的状况依然存在,由此引入发展问题。接下来,解释了什么是发展问题,发展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表现,并指出当代世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最后,就发展中国家为改变现状的努力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和展望,点出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造成发展问题的原因 【教学难点】解决发展问题的主要措施(途径)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为主,穿插学生探究。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七、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教学过程 (导课1):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我想问问同学们在家里最常吃到的是哪些食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关注生活) 师:同学们平常所吃的真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现在,老师带同学们去美国和非洲乍得的两个家庭里看看,感受他们的生活状况。 出示:美国和非洲乍得一个家庭每周在食物方面的支出情况。 【百度图片搜索】 提问:阅读两张图片,你能从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学案导学_自主合作探究优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优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学校发展的需要。长清区乐天小学地处济南市长清区乐天小区内,2005年建成,生源来自13个搬迁村失地农民的子女和外来务工的子女,建校6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等诸多省、市、区级荣誉称号,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但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竞争力,成为摆在学校领导集体和全体教师面前的新课题,通过论证大家达成共识:只有进一步提升学校发展的内涵,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使学校发展更具竞争力。 2.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能力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着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以此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没有理解教学内容的编排内涵,将整体化的教学内容分割成支离破碎的枝叶,师生课堂教与学出现了许多无效行为,致使许多应该在课堂完成的教学任务实际完不成,只得课内损失课外补,校内损失校外补,靠多布置课外作业来提高教学成绩,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率的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课后

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一问题已经是目前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优质课堂,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我们进行的“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优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良方,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效率能力培养的问题,它与新课改的精神、目标和任务是相一致的。 二、选题的意义。 (1)传统教学模式是整堂课教师都在滔滔不绝的讲,既做导演又做演员,从课本到课本,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只是听众、观众,从黑板到笔记本,记得昏昏欲睡,教学模式陈旧、呆板。教师千篇一律、积年累月的教,学生届届如留音机的复制翻录,教学过程只有一个单向的机械的教,而没有令人愉悦的主动的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为适应新课积背景下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有效课堂的构建,这也要求我们打破常规,另辟溪径。 (2)教师讲解针对性不强,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机械地讲课本,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感受,没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收新知或学点东西。学生完全是在被动中的学习,不愉快中被动接受,其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无从施展。 (3)“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优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利用学案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

世界当代史第一章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

第一章和平与发展认识当今时代主题 时代主题问题是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核心问题,是观察和分析国际形势必须首先把握的重大战略问题。 第一节时代主题及转换 一、时代主题是最高层次的战略判断 定义: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世界主要矛盾所决定、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影响的重大问题。 二、时代主题的转换 时代主题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世界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时代主题也会发生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世界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的命题是列宁提出的。 帝国主义就是战争战争必然引起革命 “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的命题是列宁提出的。 不是战争引起革命,就是革命制止战争。 毛泽东时期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是险峻的,中国的和平建设不断遭受战争的破坏和干扰。东京湾事件 珍宝岛事件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争取苏联的支持,摆脱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国策。 1949年12月16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毛泽东提出缔结中苏同盟条约的问题,斯大林最后同意签订这个条约。 幻灯片11 1950年1月20日,双方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中苏的矛盾和冲突 分歧的起点:苏共二十大 中共八大文件肯定了苏共二十大的重要性,特别指出反对个人崇拜的重大意义。 但认为苏共二十大对于当代国际斗争和国际共运所提出的许多观点,是违反马列主义的,特别是借口所谓“反对个人迷信”全盘否定斯大林和通过所谓“议会道路”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 1. 意识形态的分歧,两党对于国际形势,对于国际共运的路线和策略,对于对方的国际和国内政策,存在尖锐的意见对立。 2. 苏共领导仍然以“老子党”自居,要求中国共产党跟着他们的指挥棒转,在军事和外交上服从其“苏美合作,主宰世界”的战略需要。

当前南北关系的新变化

当前南北关系的新变化 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愈益成为南北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南北问题主要是南北经济关系问题。但从南北关系发展的历史看,南北关系既包括了南北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包括了它们之间的政治关系。无论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还是独立后南方国家争取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的斗争都表明了这一点。只不过在冷战时期,东西关系威胁着世界和平,和平问题成为世界政治的头等大事,而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则居于次要地位。同时,南北政治关系也受制于东西方的争夺,处于从属地位。 冷战结束后,南北的政治关系有了新的变化。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西关系朝着有利于西方的方向发展,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在西强东弱的形势下,北方国家将人权、安全和军控的重点由针对原苏联和东欧国家转向南方国家,使南北在政治领域的矛盾凸现出来。表现在: (一)北方国家将“人权”矛头转向了南方国家,对南方国家发动了咄咄逼人的“人权”攻势,人权问题逐渐成为南北政治关系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1.以人权、人道为借口干涉南方国家的内政。冷战结束后,美国强调人权是其对外政策的基石。欧盟也以促进人权作为其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美国每年发表一个“人权报告”,“审查”南方国家的人权问题,指责它们的人权状况。欧盟也不示弱,从19 89年7月到1995年1月欧洲议会发表了4项人权决议,其中304项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注:参见马胜利:《欧洲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权政策》,载《欧洲》,1998年第3期,71 页。)1989年到1996年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挥舞“人权”、“民主”的大棒向中国施压。严重地恶化了它们与中国的关系。更为严重的是,在科技方面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的北方国家,通过信息络对那些它们不“满意”的南方国家发动心理战,利用人权问题,挑起这些国家民众的反政府情绪,企图影响该国政府的决策或促使其倒台。 2.把“人权”作为提供经济援助的条件。美国的条件是受援国要采取稳健的经济政策和良好的维护人权的政策。欧盟提出,援助应以受援国在人权和民主自由方面的进展为条件。日本也说要考虑受援国的民主化、基本人权和市场经济情况。1989年12月,欧盟在签署第四个《欧洲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国家)洛美协定》(简称“洛美协定”)时,第一次将民主和人

小学数学导学案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学案导学”小课题实践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导学案”编制模式的研究 赵勤友 (安宁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云南昆明邮编:6503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当前悄然兴起的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对现行课堂教学的“变革”,构建高效课堂,引起了教育界的强力震撼,许多地区、学校纷纷揭竿而起,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安宁毫无例外也在其中。各校课堂教学的改革基本上都基于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合作学习)为手段进行的。部分学校在“导学案”的编制上由于缺乏理论支撑等原因,导致出现一些误区及问题,基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依据学生认知心理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调查,行动研究方法,对小学数学“导学案”编制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内容涉及小学数学“导学案”编制注意的问题及模式,研究的核心观点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导学案”,激发学生强力的探究欲,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通过研究,探索出了小学数学“导学案”编制原则,策略、注意问题及学生喜欢的模式。1、小学数学“导学案”编制原则; 2、小学数学“导学案”编制模式。 【关键词】高效课堂导学案原则策略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

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科学、合理的“导学案”是先决条件,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抓手。要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学会,学生必须有一条学习的主线,必须有一个“教辅”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而这个“教辅”不应该是知识的堆砌,不应该是“题海”,更不该使学生“增负”,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主线,学法的阶梯,因此研究小学数学“导学案”编制模式具有研究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根据不久前亲身到山东昌乐二中的考察学习,并对李炳婷所写的《高效课堂22条》学习,对目前中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有了一些了解,其中共有的一点就是以“导学案”、“课堂指南”等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抓手,成为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前提。通过上网查看,小学数学“导学案”也层出不穷,各地一些小学也对“导学案”的设计做了尝试,“导学案”样式也颇为较多,但目前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导学案”编织成“新教案”;“导学案”习题化;重“显性”轻“隐形”等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将设想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编制上探求一些编制的原则、策略,建构一定的模式,并逐步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

“学案导学”课题研究计划

“学案导学”课题研究计划 一、研究目标 1、探求总结出实施“学案导学”的具体方法和一般模式,赋予“因材施教”这一古老的教育理论以新的生命活力,让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2、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实践“学案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学会”为“会学”,从“会学”到“会用”,变负担为兴趣,形成肯思考、肯钻研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从而为主动学好数学形成优良的思维个性品质。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再学习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有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进一步内化过程,将知识进行整合为知识体系,形成再学习的能力。 4、通过实验实践,培养一支精通业务、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研究内容 1、在研究“学案导学”基础上,根据他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际,运用相关理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学案导学分层教学法”; 2、通过问卷调查和具体的教学实验,整理并分析实施“学案导学分层教学法”之后所带来的变化; 3、根据分析研究结果,得出若干结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为广大数学教师在今后实施“学案导学”时提供依据或借鉴。 4、研究的重点:①根据“学案导学”的基本目标进一步找寻“学案导学”的合适的支撑理论;②进一步研究数学学案的编写方法,提高学案导学的可操作性;③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案导学分层教学法”的操作程序,增强其实用性。 三、研究思路 1、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学习能力、方式的现状调查;收集整理相关方面的资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 2、课题组定期(每周)开展研讨活动,学习交流研究心得,提交相关论文、计划,完善研究方式。 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定期请有关专家作指导,在适当的时候出去学习交流,坚持以课堂为研究的主阵地,跟踪调查学生导学案使用情况。 四、研究方法 1、自然实验法。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朝着实验目标根据实验安排施加实验因子。各实验班均进行“对学生有效分层”、“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的“学案导学分层教学法”实验、研究,只是侧重的不同,各子课题成果互相利用、互为补充、有机结合。 2、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敏锐地抓住实践中的“灵感”和“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实验方案,改进实验的操作方法、手段。 3、调查、比较法切实调查学生在实验的初始状态及实验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认真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朝着实验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事与愿违,并及时调控。 五、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准备结题阶段、成果总结阶段,周期两年(2017年3月——2018年12月)。 (一)准备阶段(2017年3月——2017年7月) 1、学习新课程理论及有关该课题方面的理论。 2、进行现状调查,制定实施方案。 3、将准备阶段的各种资料归拢建档。

学案导学的定义及实施方案

学案导学的定义及实施方案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 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学案导学解释: “导”就是指导,导学案就像旅游时候的导游图,它带领学生从入口进入,随着我们的指导的标志牌,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可以自己找到最后的出口,完成课程的预习,这就是“导”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对课本知识制定出明确的要求,哪些知识是我们应该记住的,哪些知识是我们难以理解的。要记住的知识直接指出来,难以理解的给学生指示方法,理解它与以前哪个地方内容相似,这就是指导。 “学”就是指导学案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为什么方便学习呢?因为我们在制定导学案的时候,给学生设置了一些梯子,本来坡度非常大,我们把坡度变小。大的问题化成小的问题来做。 “案”就是一种方案,就是学生学习的时候的一个方案,不是知识、题目的 简单堆积。 二,学案导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更为完善的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 2、以学案导学为媒介,研究真正走进新课程的具体办法。 3、研究学案编写和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总体模式。 4、研究学案编写和应用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特色模式。 5、研究学案导学评价标准。 6、研究学案导学阶段性成果,即对教学质量产生的影响。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原则。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课题研究的原则有如下三点: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应根据现代认识理论的成果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根据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认识特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案;实践性原则。注重实践探究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活动性原则。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以异彩纷呈的活动来构建学生的主体能力。五、研究过程。(一)学案导学实施前的准备。为了能使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全体教师接受并开展下去,我校在改革伊始就在物质上、

学案导学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学案导学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导学案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中期报告 为了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减少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活动。自从课题成立以来,学校做了很多工作,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行高效课堂导学案模式的教学。 实践证明,本课题达到了初期目标: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逐步做到两个“还给”:一是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教师少讲或不讲,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二是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少布置或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己思考和探索,实施素质教育。 每学期开学初,教研组定出教学计划,安排好各位教师具体任务;每周二在教研会上进行集体备课,研讨本周的上课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先由主备人说设计思路,提供备课稿,再由备课组成员合议,整合资源,编写导学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改导学案。在本学科模式下研究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各种课型。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托,我校精心设计导学案模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精心设计导学案知识点及流程,先学后教,疑难处师生讨论研究,教师点拨,每节课还设有达标检测。一份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课堂探究、达标检测、学习小结。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导学案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了学生的最大潜力。我认为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尤其是在我们数学教学工作中,它的效果显著。主要优点有:(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二)传统课堂中提问的随意性和琐碎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年级数学教学成绩在期末考试中同比增长幅度大。 (三)导学案对教师的业务、集体备课中的协作意识增高了。 试行之初,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也立刻显现出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越性:课堂上老师讲的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多了,学生的思维

南北关系问题

南北关系问题 1、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讲话 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如果发达国家能够本着平等、公平和互利互惠的原则,切实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文化,使之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状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就有了解决的重要基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努力。我们必须继续艰苦奋斗,急起直追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潮流。我们必须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人类一切进步的文明成果,来加快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中日两国应该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继续加强贸易、投资和金融等方面的合作,拓展高新科技、环境保护等新的合作领域,不断提高合作的水平。我们还应该共同为促进区域合作,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发挥积极的作用。 --摘自《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江泽民主席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2、中国关于南北关系四原则 1993年10月18日,各国议会联盟《南北对话促进世界繁荣》大会在 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举行。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觉的会上发言,提出中国关于南北关系的四原则。 四项原则的内容包括: 一、各国经济的发展虽然主靠自己的加量,但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必须改变。 二、处理国际经济关系必须遵循平等互利原则。 三、发达国家应为改善国际环境,特别是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作出贡献。 四、各国人民有权决定本国的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别国不得进行干预。 周觉还对世界范国内出现的"经济问题政治化"的现象提出批评,指出一些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或贷款时往往提出一些苛刻的政治条件,这无异于干涉别国内政。 3、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 促进普遍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 (2005年9月14日,美国纽约)

第十一章 南北关系

第十一章南北关系 1.南北关系的内涵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即南北关系。南北关系的实质在于打破和消除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和剥削。南北关系既充满着对立和斗争,又存在着依存与合作关系。发展中国家只有经过斗争,才能获得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因此南北关系是在矛盾与合作中发展的。 2.南北矛盾 南北矛盾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少数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南北矛盾由来已久,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战前南方国家大部分是北方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战后初期到60年代殖民体系瓦解,南方国家大多数获得政治独立,但经济上仍受北方国家的剥削和控制;70年代发展中国家力量壮大,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口号;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两极格局解体以后,南北矛盾加剧。冷战时期,南北之间虽然开展了对话,并达成了一些协议(如四个《洛美协定》),但由于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坚持维护旧的经济格局,使南北矛盾迟迟得不到解决,且日趋尖锐。 3.冷战后南北关系的新变化 第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冷战时期,东西关系威胁着世界和平,和平问题成为世界政治的头等大事,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处于次要地位。冷战后,发达国家将意识形态和安全、军控的重点由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政治领域的矛盾突出出来。 第二,南北经济矛盾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南方国家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已经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国际经济、政治领域。债务问题已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北方国家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纷纷采取措施以缓解债务危机。国际资金流向出现了从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回流的变化,使南方国家更加缺少发展资金,并承受着来自北方债权国的沉重压力。南北贸易摩擦增加,环保问题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突出的新问题。 第三,南北对话与合作关系加强。北方国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开始重视加强南北合作。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内两次访问非洲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0年6月,欧盟15国与非、加、太地区77个国家签署了用以代替《洛美协定》的为期20年的《科托努协定》。 第四,区域内或集团内的南北关系有所发展。 4.南北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和表现 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南北政治经济关系不平等,特别是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其次,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加紧推行强权政治和经济霸权。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强制第三世界国家实行西方的所谓“民主”、“人权”、“多党制”等,结果引起社会动乱与冲突,非洲几乎半数的国家因此发生严重的社会动荡。在经济上,肆无忌惮地转嫁经济危机,实行损人利己的经济贸易政策,使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条件恶化,债务负担沉重,发展资金倒流,经济陷入更大困难。世界因此也变得更不安宁。 5.解决南北关系的根本途径 解决南北关系的途径,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因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主要是通过国际经济旧秩序实现的。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一场改变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在国际经济生活中的不平等地位和不合理关系的斗争,是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延续和深化,实质是争取共同繁荣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经济实力,以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第三,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只要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实行南北合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研究的实施方案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大都采取“唯书”、“见成绩而不见人”的教育方式,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学生成为单纯的知识“容器”,教育成了“丢失了一半”的教育。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从而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未来服务社会的创新品质和创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和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弱点是没能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既不利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不利于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文明的建设,都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在当今高科技发展迅猛、知识爆炸的今天,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在学习、工作、生活、创造中,需要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合作,克服困难,达到目的。世界上,各种群体成功的典范,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充分体会到当今中学生急需这方面的锻炼,来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课堂教学改革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以,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基层教育教学工作者探究的中心问题。新课程、新教材既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是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可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真正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让我们的教育教学除了要使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外,更重要的是塑造他们完善的人格,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给他们注入一种永远奋斗的精神,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爱心和进取心,并能接受各种挑战与竞争,不断实现人生价值,让家庭、社会放心。 兖州三中历史组根据当前形势及上述的教育、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学习、探究、尝试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总结出(已开始全面运用)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研究。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从上课走进教室到下课走出教室,整堂课教师都在滔滔不绝的讲,既做导演又做演员,从课本到课本,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只是听众、观众,从黑板到

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大体上说,20世纪可以一分为二:前半个世纪战争与革命相互交织;后半个世纪形成了有利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总趋势,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逐步向和平与发展转换。面对国际形势的这种新变化,邓小平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刻地指出,和平与发展成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论断,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被概括为“当代世界主题”,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则被表述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尽管提法不同,但它们都是指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提出,对于我们党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制定正确的内外政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以后,世界经历了许多深刻变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但是,时代的主题没有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或世界主流。 第一,世界形势总体趋缓。冷战结束后,虽然世界上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但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是可以避免的。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坐下来进行谈判协商,以解决纠纷。政治多极化虽然步履艰难,但仍然为各国所追求。绝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的一些盟国,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越来越不满。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这些说明,世界范围内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 第二,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整个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利益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 第三,重视发展战略已成为各国的主要政策取向。正如江泽民指出的:“经济优先已成为世界潮流,这是时代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当前对每个国家来说,悠悠万事,唯经济发展为大。发展不但关乎各国国计民生,国家长治久安,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第四,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冷战结束以后,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再推行新的霸权和强权,都不愿看到南北之间发展的差距、贫富的悬殊再扩大下去,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渴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渴望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渴望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此外,当今世界面临许多突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开发盲目无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都要取决于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解决。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已实现了和平与共同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解决这两大问题的进程仍然坎坷曲折。首先,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天下并不太平。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的大战没有打起来,但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乃至局部战争时起时伏。近十多年来,就先后发生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局部战争。其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表现。某些国家大肆鼓吹“新干涉主义”,企图建立由西方价值观主导的世界,竭力推行单边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导致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矛盾激化,局势紧张,对世界和平与发展

论冷战后南北关系的新变化

试析冷战后南北关系的新变化 【摘要】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第一,在冷战时期受制于东方争夺,处于从属地位的南北政治关系凸显出来,使南北关系中的问题日益突出。第二,南北经济矛盾更加尖锐,南北差距继续扩大,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更加艰难。第三,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多极化的发展,南北关系冲破了相对单一的经济内容,日益向多层次、多方位和更广泛的领域发展,跨区域南北关系正在加强,全球性南北关系逐步削弱。 【关键字】南北关系;冷战新变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在国际经融危机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模式大发展的新阶段。过去的2009年,被称为危机之年、变革之年、调整之年,也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变化最大的一年。同样,作为当前国际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南北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如下几点: 一、冷战后南北关系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变化,表现在: 第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冷战时期,东西关系威胁着世界和平,和平问题成为世界政治的头等大事,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处于次要地位。冷战后,发达国家将意识形态和安全、军控的重点由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政治领域的矛盾突出出来。 第二,南北经济矛盾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南方国家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已经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国际经济、政治领域。债务问题已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北方国家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纷纷采取措施以缓解债务危机。国际资金流向出现了从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回流的变化,使南方国家更加缺少发展资金,并承受着来自北方债权国的沉重压力。南北贸易摩擦增加,环保问题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突出的新问题。 第三,南北对话与合作关系加强。北方国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开始重视加强南北合作。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内两次访问非洲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0年6月,欧盟15国与非、加、太地区77个国家签署了用以代替《洛美协定》的为期20年的《科托努协定》。 第四,区域内或集团内的南北关系有所发展。同样,作为当前国际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南北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二、南北关系政治问题愈益成为南北关系中核心问题之一 南北问题主要是南北经济关系问题。但从南北关系发展的历史看,南北关

第五课、第二节、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第四课

第五课、第二节、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第四课时)(教师讲稿)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以及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及其相互关系的能力。增强正确认 识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自觉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意识。【重点难点】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提问法、举例法相结合 【导入新课】思考以下材料反映了国际关系中哪些方面的问题 材料一:据联合国1995年统计,过去的50年,世界财富增加了7倍,但全世界有13亿贫困人口,比5年前增加了3亿;最不发达国家已从1974年的29个增加到1994年的48个。 材料二:1996年国际形势的主流继续走向缓和,但是,一些大国谋取全球及地区战略优势,各种形式的强权政治、干涉主义和民族主义依然存在,某些地区局势令人担忧;在阿富汗和中非大湖地区,炮声不断,难民如潮;中东和进程受挫;海湾地区风云再起…… 【讲授新课】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 1)含义:和平是相对于战争而言的。它是指没有战争的一种社会状态,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基本条件。和平可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世界和平、地区和平、国家间和平以及国内和平等,因为和平的威胁来自战争,所以在国际关系中,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讲解: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平的维护将给经济发展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 2)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 阅读:147-148页的例子,并思考为什么和平问题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 分析:由材料可知,战争使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特别是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灾难深重的世界大战,先后有几十个国家卷入战争,几千万人死于战争,4亿万万美元的社会财富毁于战火;但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核武器这样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如果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无疑将给人类造成更加惨重的浩劫,使人类的文明面临毁灭的危险。因此,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战后各国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同时,和平也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不息的理想和目标,而当代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和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世界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可以说,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 过渡:既然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那么怎样正确认识战后世界和平局面? 3)正确认识战后世界和平局面 阅读:P150 第三至第七段 提问: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四方面的原因材料三:80年代首先从西欧开始掀起了反核运动;1988年11月举行的4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宣布1990-2000年为根除殖民主义国际年。这反映了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钳制了战争势力,维护着世界和平。 分析:①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和现代化杀伤武器的发展使世界人民强烈要求维护和平,坚决反对战争。同时,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主要任务,这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他们成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中坚力量。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促使日本军国主义者投降,给这两个地区造成了严重“后遗症”。科学研究表明,一场核战争会给地球带来“核冬天”,其后果造成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灭绝。 分析:②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由于核武器具有毁灭性的威力,核大国如果发生核战争,只会导致双方同归于尽,而不可能有胜利者。核战争的不堪设想的后果,使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而不敢轻易发动世界战争。 分析:③国际上各种力量互相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战后,帝国主义被削弱,法西斯主义彻底被打垮,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大批的民族独立国家走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增强,“超级大国”控制世界的能力减弱;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生产的国际化,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互相渗透,使得各国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合作的趋势日益加哟,各国的共同经济利益增加,维护世界和平有了共同的利益基础。 4)目前,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这主要表现在: 材料五:据统计,战后世界共发生150多起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这些战争和冲突几乎都是由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发动、策划或背后操纵的。 材料六:二战以来,美苏争霸不断升级,从地面、海洋发展到外层空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为此美国政府拨巨款发展宇宙空间反导弹,反卫星武器。80年代,美苏拥有的核弹头达5万多枚,其爆炸当量达130至160亿吨TNT,如果使用起来,那就意味着全世界50 多亿人口,每人平均得随两吨烈性炸药。这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 分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构成对和平的严重威胁。 美国和原苏联争霸制造出的大量核武器使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威胁。 结论:可见,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新的世界战争的艰巨任务。但我们相信,经过全世界人民的努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除了和平是时代主题之外,还有另一个主题:发展问题。 2 1)发展问题的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地图:找出七大工业国等发达国家和阿富汗、尼泊尔、索马里、海地、坦桑尼亚等发展中国家位臵。归纳: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北半部,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南半部。发展问题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由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地球的北方,而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在南方,因此,发展问题也称为南北问题。 2) 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主题的原因:是指发展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战后世界发展是主线。 材料七: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在过去的 50 年中,世界财富增加了 7 倍,但世界范围内的贫困问题也日渐突出。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有 13 亿贫困人口,比 5 年前增加了 3 亿;有10 多亿人缺乏安全饮水等基本生活条件;每年有 1800 万人死于饥饿、营养不良和与贫困有关的其他原因,远远超过战争造成的死亡;每年还有 300 多万人死于肺结核、疟疾等可预防疾病。第三世界的贫困问题尤为严重。在南亚居住着世界 1/3 的人口,贫困人口却占了一半。非洲 6.3 亿人口中,约有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拉美地区有近 2 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占拉美人口总数的 1/3 以上。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已从 1974 年的 29 个增加到 1994 年的 48 个。发达国家的贫富悬殊问题日趋严重,贫困人口也出现上升趋势,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有 15% 的人生活在贫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