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二章 信用

第二章 信用

第二章 信用
第二章 信用

第二章信用

【学习要求】

了解信用的含义及基本构成要素

理解信用的特征和经济功能

把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

了解信用工具的类型和特征

一、信用的含义及基本构成要素

(一)信用含义

作为经济学上的信用指的是经济活动中,在不改变货币或物品所有权的情况下,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货币或物品使用权的借贷行为。偿还性和付息性是信用活动的基本特征。

信用从现象上看是一种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货币或物品使用权的暂时让渡行为。实质上信用是关于债权与债务关系的约定,是一种契约关系,反映着授信和受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体现的是一种特定信用关系或经济利益关系。

(二)信用的基本构成要素

从信用的含义可以看出,信用活动主要包括五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即信用主体、信用客体、信用内容、信用期限和信用工具。

1. 信用主体

信用作为特定的经济交易行为,要有行为的主体,即行为双方当事人,其中贷出物品或货币资金的一方为授信人,而接受的一方则为受信人。授信人通过授信取得一定的权利,即在一定时间内向受信人收回一定量货币和其它资产与服务的权利,而受信人则有偿还的义务。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主体常常既是某一信用活动的授信人同时又是另一信用活动的受信人。

2.信用客体

信用作为一种经济交易行为,必定有被交易的对象,即信用客体。这种被交易的对象就是授信方的资产,它可以以货币的形式存在,即货币借贷,也可以以

商品或服务形式存在,即实物借贷。没有这种信用客体,就不会产生经济交易,因而不会有信用行为的发生。

3.信用内容

授信人以自身的资产为依据授予对方信用,受信人则以自身的承诺为保证取得信用,因此,在信用交易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授信人取得一种权利(债权),受信人承担一种义务(债务),没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也就无所谓信用,所以具有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信用的内容,是信用的基本要素之一。

4.信用期限

信用交易从授信开始,授信方向受信方提供资金、物质或者服务,到受信方向授信方偿还,需要一定的期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商品交易不是信用交易。信用交易存在两个重要的环节,即承诺与兑现,承诺在先,履约兑现在后。只有经过一定的期限,才能知道是否兑现以及兑现的程度。正是因为信用具有期限性,才使得信用活动天然具有风险性。

5.信用工具

授信信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需要表现在一定的载体上,这种载体被称为信用工具,如商业票据、银行票据、股票、债券、协议或合同等。信用工具是表明权利义务关系的信用契约或书面凭证,是不同类型信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信用关系的载体。

二、信用的特征和经济功能

(一)信用的特征

不同形式的信用都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

1.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在信用期间内,资金的所有权仍然归授信人所有,而资金的使用权由授信人让渡给了受信人,因此信用活动的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是分离的。信用关系结束时,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又重新统一在授信人手中。

2.还本付息

信用资金的借贷不是无偿的,而是以偿还本金支付利息为条件。信用关系一旦建立,债务人就要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债权人有按时收入本息的权利。而且利息的多寡与本金额大小以及信用期限的长短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本金越大,

期限越长,需要支付的利息越多。

3.信任为基础

信用是以授信人对受信人偿债能力的信心为前提,借贷双方的相互信任构成了信用关系的基础。如果借贷双方互不信任或出现信任危机,信用关系就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了,也不会长久维持下去。

(二)信用的经济功能

信用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有利于聚集资金、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运行。

1.聚集资金

通过信用活动可以把闲置的小额资金聚集起来,投入需要资金的单位,从而使经济运行更加高效。如银行通过信用把分散的小额资金聚集为巨额资金,再把集中起来的资金贷给企业使用;企业也可以通过发行商业票据和债券等信用工具,将投资者的小额资金合并为庞大的资本;许多企业兼并活动也是利用信用工具融资来完成资本集中的。

2.配置资源

通过信用活动,资金盈余部门流向短缺部门,从闲置状态变为参与经济活动状态,从利润率较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较高的部门。资金流动是资源流动的先导,信用资金的流动带动了社会资源的流动和再分配,将资源由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转移,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3.调节经济

信用作为一种经济杠杆,能够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有效的干预,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进行适时、适度的调节。在宏观上,政府利用各种信用杠杆来改变货币资金流动的方向、规模和速度,来调节宏观经济运行。政府可以在银根吃紧时放松信用,在经济过热时收缩信用,以此来调节经济增长速度;可以对国民经济中的瓶颈部门、短线行业和紧俏产品多供给资金,对长线部门、衰退行业和滞销产品少供给资金,迫使其压缩生产或转产,以此来调节产业结构;通过信用活动还可以调节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在微观上,通过供不供给、供多供少、供早供晚、供急供缓,或者收与不收、多收少收、先收后收、急收缓收等促进或限制或者某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扶植或限制某些企业的发展。

三、现代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

信用形式是指借贷活动的表现方式,它是信用活动的外在表现。以信用主体为标准,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合作信用、民间信用等形式。各种信用形式特点各异,在经济中的作用各不相同。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时,主要以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可以直接用商品形式提供,也可以用货币形式提供,但是必须与商品交易相结合,这是其区别于其他信用的根本特点。典型的商业信用包含着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商业信用始终与商品交易相伴随,具有如下特点:

1.商业信用的债权债务人都是企业

由于商业信用是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是在商品交易中产生的,因此,其债权债务人都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活动的企业。

2.商业信用贷出的资本是商品资本

企业赊销的商品是处在流通阶段、待实现价值的商品,一个企业把这些商品赊销给另一个企业时,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最后一个阶段的商品资本,商品资本贷出了,由于商品的货款没有支付,有待于转化为货币资本,从而形成了以货币形式存在的买卖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

3.商业信用同时包含着买卖行为和信贷行为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由于赊销商品时,就发生了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实现了商品的买卖过程。但由于购货方赊欠了销货方一定货币金额的货款,买卖双方形成了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体现为一种借贷行为。这两种经济行为是同时存在的。

4.商业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动态是一致的

商业信用来源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经济繁荣,社会生产与商品流通规模扩大。即生产与商品流通规模扩大,商业信用需求增加,商业信用规模也随之扩大;反之,生产与商品流通规模缩小,商业信用需求减少,商业信用规模也随之缩小。

5.商业信用期限比较短

商业信用由于受到生产和流通环节资金周转的限制,通常只能用来解决短期资金融通的需要。所以,商业信用的期限一般都比较短,大多是几个月不等,

一般。

(二)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bank credit)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资金形式向企业提供的信用。这种信用是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将再社会上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集中起来,再以货币形式贷给需要补充资金的企业或个人,以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银行信用是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信用形式,它和商业信用一起成为一个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成份。

和商业信用相比,银行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1.银行信用的主体是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与各经济主体

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在银行信用活动中首先以债务人的身份将分散在社会各经济主体(政府、工商企业、个人等)手中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再以债权人的身份将把货币资金贷放给任何一个需要资金而又符合贷款条件的各经济主体。在这里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具有债务人债权人双重身份,各经济主体也可能具有债权人债务人双重身份,当某个经济主体如企业或个人向银行存款时,他们就是债权人,向银行贷款时,就是债务人。在现代信用经济条件下,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与各经济主体之间频繁地发生着信用关系,在信用体系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

2. 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贷出的是货币资本

银行贷放出去的已不是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商品资本,而是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分离出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货币是一般的购买手段,可以与其他任何商品相交换,因此,银行信用可以独立于商品买卖活动,体现为一种货币借贷行为。

3.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往往不相一致

银行等金融机构聚集的资金来源是全方位的,不仅有工商企业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还包括居民的储蓄存款,是从产业循环过程中独立出来的资金,可以不受个别企业或产业环节的资金数量限制,可以积少成多,把分散的、小额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大额的资金需求,它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数量规模上的局限性。它的资金使用可以用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也可以用于消费方面。更不必看占用在产业过程的哪个具体环节上,只要需求者有合理的安排和规划,符合贷款条件,

就可以取得资金使用权,不必要求与产业资本的动态完全一致,这就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流转方向上的限制,因而银行信用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4.银行信用具有期限上的灵活性

银行信用所动员的货币资金其期限有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区别,使用资金时,按照期限匹配的原则,贷放的资金也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不同的期限档次。既可满足需求者短期的周转性资金需求,由可为企业或个人需要长期资金提供信用支持,这就克服了商业信用短期性的局限,从而具有期限上的灵活性。

此外,银行信用还具有间接性,风险小,创造信用,存贷方式灵活等特点。(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国家信用又称公共信用制度,是一种古老的信用形式,伴随着国家机器的形成或政府财政赤字的发生而产生。国家信用的特点有:

1、国家信用是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国家信用的主体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或政府机构,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内外的经济主体发行政府债券筹集财政资金,这时购买政府债券的债权人是全社会的经济实体和居民。同时,政府又以债权人的身份安排财政支出信用,有偿使用财政资金。

2、国家信用的最基本形式是发行公债

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是发行政府债券,包括发行国内公债、国外公债、国库券等。而借款和透支占比很小,并且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和约束,有偿使用资金也是占财政支出的很小部分。债券因为它的标准化和市场流通性好而受到国家和各经济主体的青睐,成为国家信用的最基本形式和主要形式。

3、具有财政和信用双重性

国家信用既属于财政体系的范畴,又属于信用体系的范畴。按照信用原则筹集的资金是属于财政资金的一部分,要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要求统一安排使用,支持有关产业、项目及地区的发展,考虑更多的是社会全局的、长远的经济发展需要,使用上具有明显的中长期特点。同时,筹集资金的方式则采用的是自愿、有偿的信用方式,不能强迫任何单位和个人购买国债。

4、用途具有一定的专一性

中长期国债多用于弥补政府预算赤字,所筹措的资金大多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等非生产性支出,还有军费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等。国库券多用于弥补财政短期失衡,以及用于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操作工具。

5、安全性高和信用风险小

国家信用是以政府的信誉作为保证的,还本付息有未来的税收和收益作为来源,信用风险很小或无信用风险。国家债券的信誉好、风险小、流动性强、抵押代用率高,是最受投资者欢迎的金融资产之一,有“金边债券”之称。

(四)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指企业、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消费信用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提高的客观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价格比较高的商品如住房、汽车、耐用消费品等逐步进入人们生活必需品的行列,然而对于那些当前收入水平或财富水平不够高的家庭或个人来说,很难靠自身的收入购买这些价格高的消费品,于是消费信用就产生了。消费信用的特点有:

1、消费信用的债权债务人是银行、企业与个人

在消费信用活动中,银行贷款给消费者购买住房、汽车、高档消费品等,让渡其货币资金使用权,银行是债权人;企业以赊销、分期付款的方式销售商品给消费者,他们是债权人。个人在信用活动则是债务人。分别享受和承担着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2、消费信用的形态可以是商品和货币形式两种

由企业提供的消费信用如赊销和分期付款,是与商品交易活动直接相关的,他们向消费者提供的是商品形态的信用;而银行的消费贷款则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

3、消费信用的经济用途是购买消费品

一般情况下,商业信用的多数用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过程中,属于产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银行信用的资金也大部分用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环节;财政信用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和经济建设。而消费信用则主要是用于消费者个人购买消费品,以满足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四、信用工具的类型和特征

(一)信用工具的类型

1、按信用工具的期限不同,可分为货币市场工具和资本市场工具。前者主要有商业票据、国库券、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等;后者主要是股票和债券。

2、按融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融资工具和间接融资工具。商业票据、政府债券、公司股票和债券属于直接融资工具;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银行债券、人寿保险单等由金融机构发行的则属于间接融资工具。

3、按权利与义务的不同,可分为债务凭证和所有权凭证。股票是一种所有权凭证,其他信用工具则属于债务工具。

4、按是否与实际信用活动直接相关,可分为基础性信用工具和衍生性信用工具。前者是指在实际信用活动中出具的能证明信用关系的合法凭证,如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衍生性信用工具则是在基础性信用工具之上派生出来的可交易凭证,如各种金融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外汇掉期合约等。

(二)信用工具的特征

信用工具一般具有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四个基本特征。

1.期限性

期限性是指一般信用工具有规定的偿还期限。偿还期限是指债务人必须全部归还本金之前所经历的时间。债务人有义务在规定的期限到期时归还本金,并按约定的条件和方式支付相应的利息。期限性对于借款人和贷款人的意义是不同的。

2.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信用工具在必要时迅速转变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信用工具变现越方便、成本越低,流动性也就越强;反之,流动性就差。一般说来,信用工具的流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

3.风险性

风险性是指购买信用工具的本金和预期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小。风险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债务人不履行约定的按时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风险;二是市场上信用工具价格下降可能带来的风险。前一种称为信用风险,这类风险与

债务人的信誉和经营状况有关;后一种风险称为市场风险,相比之下,这类风险更难以预测,特别是在股票市场上。因此,本金安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即偿还期越长,其风险越大,安全性越小。本金安全性与流动性成正比,与债务人的信誉也成正比。

4.收益性

指信用工具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其持有人带来收益的特性。其收益一般有两个主要来源,即基本收益和资本收益。基本收益是指其持有者以信用工具载明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凭证,定期或不定期从发行者那里所取得的收益。资本收益是指信用工具的持有者在市场上通过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获得的差价收益。收益的大小取决于收益率。收益率是指持有期收益与本金的比率。对收益率大小的比较还要结合银行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以及其他信用工具收益率等来分析。

(完)

第二章信用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信用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偿还付息价值单方面让渡 2、工商企业商品交易 3、货币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个人 4、内债外债政府债券 5、消费者个人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用卡 二、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D 5、A 6、B 7、A 8、A 9、A 10、B 11、D 三、多项选择题 1、ABDE 2、ABCDE 3、ACE 4、ACDE 5、BD 6、BCD 7、CD 8、ABCE 9、ABCDE 10、BD 四、名词解释 1、信用是一种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的借贷行为。 2、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3、银行信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4、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不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而直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 5、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而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 五、辨析题 1、错误。银行信用是当代各国采用的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2、正确。 3、错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在于是否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 六、简答题: 1、答: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信用有两个特征: 一、偿还性,指货币所有者把货币贷出去,并约定归还期限;货币借入者在获取货币时要承诺到期归还。二、付息性,指借贷活动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就应当是有偿的,货币所有者有权要求货币借入者给与补偿,即支付利息。在两个特征中,偿还性是信用的最基本特征。2、答: (1)特点:①商业信用的主体都是工商企业;②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周转过程中的商品资金;③商业信用主要依靠商业票据建立信用关系。

金融学第二章信用练习

第二章信用练习 一、判断 1. 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是商业信用。() 2. 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它以借贷活动为基础。() 3. 商品赊销不用支付利息,因此不属于信用范畴。() 4. 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活动中最主要信用形式。() 5. 由于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它将最终取代商业信用。() 6. 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与商品买卖活动规模密切相关。() 7. 金融工具具有收益性,即肯定能为持有者带来固定的收益。() 8. 商业票据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 种书面凭证,它可以通过背书流通转让。() 9. 商业汇票是指债权人通知债务人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的无条件支付命令书。() 10. 商业本票是汇款人将款项交存当地银行由银行签发给汇款人持往异地办 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二、单选 1.信用是()。

A. 买卖行为 B. 赠予行为 C. 救济行为 D. 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2.信用的产生与货币的()职能直接相连。

A. 流通手段 B. 价值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3.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A. 平等的价值交换 B. 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D. 无偿的赠予或援助 4. 以下属于信用活动的是()。 A. 财政拨款 B. 商品买卖 C. 救济 D. 赊销 5. 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是()。 A. 银行信用 B. 国家信用 C. 商业信用 D. 消费信用 6. 商业信用是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提供信用的一方通常是() A. 买方 B. 卖方 C. 工商企业 D. 消费者 7. 在我国,企业与企业之间普遍存在“三角债”现象,从本质上讲与之相关的是()。 A. 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 C. 政府信用 D. 消费信用 8.( )是现代信用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第2章信用和信用工具

第二章信用和信用工具 一、单项选择(共20题) 1、信用的本质是( ) A.一个经济范畴 B.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C.价值单方面的运动 D.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2、信用的最初形式是( ) A.高利贷信用 B.国家信用 C.商业信用 D.银行信用 3、作为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且与商品生产和交换紧密联系的信用形式是(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4、在各种信用形式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信用是(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5、通常情况下,证券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三者关系正确的有( ) A.证券的安全性与流动性正相关,与收益性负相关。 B.证券的安全性与流动性负相关,与收益性正相关。 C.证券的安全性与流动性正相关,与收益性正相关。 D.证券的安全性与流动性负相关,与收益性负相关。 6、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 A.平等的价值交换 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D.无偿的赠与或援助 7、为了取得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的资本叫( ) A.产业资本 B.借贷资本 C.货币资本 D.商业资本 8、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是( ) A.发行政府债券 B.短期借款 C.长期贷款 D.自愿捐助 9、信用是( ) A.M2买卖行为 B.赠与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10、下列信用的形式中,能最大效率地动员和配置资金,而且是完成信用的社会功能的最好方式的是( ) A.直接信用 B.间接信用 C.内源融资 D.外源融资 11、某一具体的信用工具可能具有如下特点( ) A.流动性强、安全性高、收益率高 B.流动性差、安全性高、收益率低 C.流动性差、安全性低、收益率高 D.流动性强、安全性低、收益率低 12、信用的最基本特征是( ) A.安全性 B.流动性 C.收益性 D.偿还性

第二章 信用

信用 一、名词解释: 信用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信用工具 期票与汇票 优先股与普通股 信用证 衍生金融工具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二、填空: 1、信用按其借贷对象分为()信用和()信用。 2、资金者之间直接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属于()信用。 3、借贷资本是()的现代形态,借贷资本的运动直接与()相联系。 4、信用是以()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5、信用的构成要素通常有()、()、()、()。 6、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的融资活动有两种基本形式:( )、( )。 7、现代信用是在( )的斗争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8、商业信用是以( )形态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是以( )形态提供的。 9、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有()、()、()。 10、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有()、()、()、()。 11、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范畴是()。 12、信用主体中,()通常是尽债权人,()是尽债务人。 13、信用工具具有()、()、()、()特性。 三、单项选择: 1、借贷资本主要来源于() A.固定资本的闲置部分 B.再生产过程的闲置资本 C.社会各阶层的资本 D.食利阶层的资本 2、企业之间普遍存在的三角债,从本质上来说是()。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3、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信用的主要形式是() A.生息资本 B.信贷资本 C.高利贷资本 D.借贷资本 4、与简单商品交换相比,信用的根本不同在于() A.价值单方面让渡 B.价值双方面让渡一个时期 C.价值当时对等让渡 D.价值单方面让渡一个时期 5、支票产生的信用的基础是()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6、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A.银行信用 B.消费信用 C.商业信用 D.国家信用 7、银行信用是一种()信用。 A.企业 B.国家 C.直接 D.间接 8、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是()。

金融学 第二章-信用-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信用 第一部分本章内容结构 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范畴。有商品货币存在的地方,就必然有信用活动。商品和货币自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以来,经历了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这三个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信用也经历了高利贷信用、借贷资本运动的资本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 信用的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股份信用、合作信用、租赁信用和国际信用等。 第二部分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信用的概念和范畴 ★理解和掌握信用的主要形式 难点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及二者间的联系 第三部分同步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信用 2商业信用 3银行信用 4直接融资 5间接融资 6消费信用 二、填空题 1信用的最基本特征是( )。 2( )是高利贷最明显的特征。 3国际信用大体可分为()和( )两类方式。 4股份公司的典型形式是指( )。 5直接融资活动中的核心是( )。 三、选择题 1.信用活动中的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 A储藏手段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D.价值尺度 2由债权人开出承诺到期付款的有价证券是()。 A.商业票据B支票 C.商业汇票D商业期票 3一直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 A.银行信用B国家信用 C消费信用D民间信用

4.在商业信用中采用的商业票据有( )。 A支票B传票C期票D汇票 5.消费信贷的基本类型有( )。 A银行信用B合作信用 C商业信用D国家信用 6在典型的商业信用中实际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即()。 A买卖行为B.借贷行为 C分配行为D生产行为 7.与公司、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联系的信用形式有( )。 A消费信用B商业信用 C国家信用D银行信用 8.属借贷范围的基本信用形式有( )。 A信托信用B银行信用 C商业信用D国家信用 9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由于( )而相互提供信用。 A生产联系B产品调剂 C货物交换D商品交易 10诸多信用形式中,最基本的信用形式是( )。 A国家信用B商业信用 C消费信用D银行信用 11.信用工具具有以下( )特征。 A变现力B本金的安全性 C收益率D偿还期 12下列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 )。 A商业承兑汇票B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C银行债券D企业债券 四、问答题 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二者间有怎样的联系? 第四部分同步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信用:指借贷行为,这种经济行为的形式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2.商业信用:典型的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 供的信用。在典型的商业信用中实际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 3.银行信用:具备如下两个特点的信用是银行信用:(1)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 这里所说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指银行,同时也包括经营类似银行业务的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2)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 4.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或直接金融是指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从资金所有者那 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其方式是发行股票或债券。股票或公司债券的发行者,售出股

第二章_信用与信用工具

信用与信用工具 一、判断改错题 1.从本质上说,信用关系就是债权债务关系,信用行为就是放债和承债行为。 A.正确√ B.错误 2.一般来说,信用工具的流动性与偿还期成正比。 A.正确 B.错误√ 3.一般地说,信用工具的风险性与偿还性成正比。 A.正确√ B.错误 4.信用工具的流动性与债务人的信用能力成反比。 A.正确 B.错误√ 5.一般地说,信用工具的风险性与流动性成反比,即流动性越强,其风险性越小。 A.正确√ B.错误 6.当合约约定期权的买方有按议定价格购买一笔资产的权利时,此期权称为看跌期权。A.正确 B.错误√ 7.当合约约定期权的买方有按议定价格卖出一笔资产的权利时,此期权称为看涨期权。A.正确 B.错误√ 8.信用工具的收益性通过收益率来反映,收益率是净收益与本金的比率,它与信用工具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市场利率成反方向变动。 A.正确 B.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 1.信用关系中实物和货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是暂时的,有一定的期限。没有时间性就意味着所有权和使用权没有分离,这就不是信用关系,而是赠与关系或占有关系。这表明信用的基本特征是(B)。 A.偿还性 B.暂时性 C.风险性 D.收益性 2.债权人贷出实物或货币资金,要求在信用关系结束时,按一定方式得到返回。这表明信用的(A)基本特征。 A.偿还性 B.暂时性 C.风险性 D.收益性 3.信用关系是建立在有偿的基础上的,各信用主体有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因此,债权人在让渡实物和货币的使用权时,要求在归还时有一定的增值或者是附加额。这表明信用的(D)

基本特征。 A.偿还性 B.暂时性 C.风险性 D.收益性 4.借贷不同于买卖,债务人得到的是商品和货币本身,而债权人仅持有所有权或债权凭证,到期能否收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完善程度、道德规范以及债务人的信誉和能力,这表明信用的(C)基本特征。 A.偿还性 B.暂时性 C.风险性 D.收益性 5.财政分配与信用分配的最大区别在于(C)。 A.载体的不同 B.体现的关系 C.有偿性与无偿性 D.运动形式 6.从借贷的内容来看,最早的信用是(B)。 A.货币借贷 B.实物借贷 C.高利贷 D.银行借贷 7.从借贷的性质来看,早期的信用属于(C)。 A.货币借贷 B.实物借贷 C.高利贷 D.银行借贷 8.(B)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商业信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A.《中国人民银行法》 B.《票据法》 C.《商业银行法》 D.《公司法》 9.新中国首次发行的国债是(B)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A.1949 B.1950 C.1951 D.1952 10.上市国债的发行全部采用国际通行的竞争招标方式是在(B)年实施的。 A.1995 B.1996 C.1997 D.1998 11.下列的(B)是直接信用工具。 A.银行券

第二章 信用 参考答案

第二章信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分别填写在下列表格中。错选、多选、漏选或未选记-1分)。 1.C 2.D 3.A 4.B 5.B 6.C 7.B 8.C 9.A 10.B 11.D 12.A 13.C 14.D 15.C 16.A 17.A 18.C 19.A 2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分别填写在下列表格中。错选、多选、未选均记-1.5分。) 1.AC 2.ABCDE 3.ADE 4.ACE 5.ABCE 6.ABDE 7.ABDE 8.ABCDE 9.ABE 10.BCDE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根据所给资料和要求列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最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本章无计算) 四、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简述要点并作相应的解释或说明。 1.答:(1)聚集资金。通过信用活动可以把闲置的小额资金聚集起来,投入需要资金的单位,从而使经济运行更加高效。如银行通过信用把分散的小额资金聚集为巨额资金,再把集中起来的资金贷给企业使用;企业也可以通过发行商业票据和债券等信用工具,将投资者的小额资金合并为庞大的资本。(2)配置资源。通过信用活动,资金盈余部门流向短缺部门,从闲置状态变为参与经济活动状态,从利润率较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较高的部门。信用资金的流动带动了社会资源的流动和再分配,将资源由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转移,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3)调节经济。信用作为一种经济杠杆,能够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有效的干预,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进行适时、适度的调节。 2.答:(1)商业信用的作用:在经济活动中,商业信用发挥着调节企业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使用效益、节约交易成本、加速商品流通等重要的作用。(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商业信用规模受企业能提供的资本数量限制,商业信用的最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二章练习与答案

第二章信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工商企业间在销售商品时由购货企业向销货企业支付的预付款是( )性质。 A.民间信用 B.银行信用 C.商业信用 D.消费信用 2.短期信用的借贷期限通常为( )。 A.1年以 B.1~10年 C.10年以上 D.5年以 3.()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A. 银行信用 B. 商业信用 C. 国家信用 D. 消费信用 4.最典型的间接融资是( )。 A.发行企业债券 B.发行股票 C.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D.发行中央政府债券 5.直接融资的局限性有( )。 A.对于货币资金需求者来说,筹资成本较高 B.对于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在直接融资中承担的风险高于间接融资 C.期限长 D.减少了资金供给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 6.下列关于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B.银行信用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业信用的发展 C.银行信用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而来 D.商业信用在银行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而来 7.()是指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A. 银行信用 B. 商业信用

C. 国家信用 D. 消费信用 8.以下不属于间接融资优点的是( )。 A.灵活便利 B.具有规模经济 C.分散投资、安全性高 D.有利于引导货币资金合理流动 9.最典型的间接融资是( )。 A.发行企业债券 B.发行股票 C.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D.发行中央政府债券 10.商业信用的基本形式是( )。 A.口头信用 B.挂账信用 C.赊销和预付货款 D.分期付款 11.信用的最基本特征是( )。 A.信誉为本 B.让渡性 C.偿还性 D.固定性 12.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国家信用工具的是( )。 A.地方政府债券 B.中央政府债券 C.政府担保债券 D.金融债券 13.商业银行向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小轿车的贷款是( )。A.民间信用 B.银行信用 C.消费信用 D.商业信用 14.经济畴中的信用是一种( )。 A.买卖行为 B.赠与行为 C.借贷行为 D.救济行为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ff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一节习题 一、填空题 1. 借贷行为是指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把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暂时让渡)出去,根据约定的时间,到期由商品或货币的(借入者),如数归还附带一定数额的利息。 2. 信用具有(到期归还)和(支付利息)两个特征。 3. 一般商品交换是等价交换,商品的(所有权)通过交换而发生转移,买卖双方都保留价值,货币在其中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而借贷行为则不然,贷出时,价值作单方面转移,由贷者让渡价值,但保留(所有权);归还时,价值也是作单方面转移,而且借者除了归还(本金)外,还要支付(利息),货币在其中执行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 4. 在销售商品时若不能实现现金交易,而是赊销,即延期支付,于是,商品的让渡和其价值实现在时间上就分离了。这样,买卖双方除了商品交换关系之外,又形成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即(信用)关系。 5. (借贷资本)是指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 6. (商业信用)是厂商在进行商品销售时,以延期付款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7. 消费信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赊销),二是(消费贷款)。 8.股份公司按照股东对公司的负债是否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分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无限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 9.(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出口双方银行所提供的信用,可分为(出口信贷)和(进口信贷)。 10.(信用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 11.(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它是在信用买卖商品时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12.(商业本票)又叫期票,它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证。商业本票有两个当事人:一是(出票人),二是(收款人)。 13.(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人向银行签发的,要求从其存款账户上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14. 按索取权的性质,信用工具可分为(债权证券)和(股权证券)。 15. 按发行者的地位划分,信用工具可分为(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

04762自考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章信用 一、复习建议 本章是本课程中的基础性章节,改版后的教材内容调整较大,主要是精简了一部分内容。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以及简答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 第一节信用的含义和作用 一、信用的含义 (一)道德范畴中的信用:诚信不欺,恪守诺言,忠实地践履自己的许诺或誓言。 (二)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因此,偿还性与支付利息是信用活动的基本特征。 (三)两个信用范畴之间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的联系体现在道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如果没有基本的诚信概念,没有借贷双方当事人之间基本的信任,经济运行中就不会有任何借贷行为的发生。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和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 二、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一)赤字、盈余与债权债务关系 货币收入大于支出的单位是盈余单位, 货币收入小于支出的单位是赤字单位, 货币收入等于支出的单位是均衡单位。 盈余是债权债务相抵后的净债权; 赤字是债权债务相抵后的净债务 现代市场经济中,债权债务关系普遍存在于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现实经济生活中。 (二)五部门经济中的信用关系 1 个人部门:主要是货币资金的盈余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贷出者。 2 非金融企业(企业部门):从整体视角看,企业部门对货币资金的需求通常大于其对货币资金的供给,是赤字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 3 政府:通常是货币资金的净需求者。 4 国际收支中的盈余与赤字: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其盈余部分的外汇资金就成为国际间货币借贷的主要供给来源;反之,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其赤字部分的外汇资金需要从其他国家借入。 5 金融机构:在信用关系中,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用媒介。 (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 1.概念 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间接融资。 2.二者区别:

第二章 信用习题

第二章信用习题 ● 选择题 1、信用具有下列要素()。 A 信用主体 B 时间间隔 C 契约 D 交易场所 2、信用具有下列主要功能()。 A 重新分配资源的功能 B 扩大投资规模的功能 C 提高消费总效用的功能 D 调节国民经济的功能 3、借贷资本来源于()。 A 固定资本的闲置部分 B 再生产过程的闲置资本 C 社会各阶层的资本 D 食利者阶层的资本 4、我国企业之间存在着比较普遍的三角债,从本质上看,这属于()。 A 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 C 国家信用 D 消费信用 5、国家信用的形式有()。 A 公债 B 国库券 C 政府信贷 D国家税收 6、现代信用体系的主体是()。 A 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 C 国家信用 D 消费信用 7、下列属于直接融资的有()。 A 商业信用 B 股票的发行 C 债券的发行 D 通过金融机构的融资 8、在商业信用关系中,提供信用的方向一般是()。 A 上游产品企业向下游产品企业 B 下游产品企业向上游产品企业 C 企业可以相互提供 D 资金实力强的企业向资金实力弱的企业 9、在银行信用中,银行充当的角色是()。 A 债权人 B 债务人 C 债权人兼债务人 D 既非债权人也非债务人 10、消费信用主要具有下列一些形式()。 A 信用卡 B 赊销商品 C 分期付款 D 消费贷款 11、在资本主义以前,信用主要以()形式表现出来。 A 生息资本 B 信贷资本 C 高利贷资本 D 借贷资本 12、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斗争的焦点是()。 A 反对借贷 B 取消利率 C 反对高利贷的非生产性 D 利率要符合平均利润率的要求 13、银行向消费者提供的住房贷款属于()。 A 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 C 国家信用 D 消费信用 ● 辨析题 1、()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是商业信用。 2、()证券公司在股票发行过程中扮演信用中介的角色。 3、()消费信用既可以采取商品形态,又可以采取货币形态。 4、()消费信用是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5、()由于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它将最终取代商业信用。

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二单项选择 1、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A.平等的价值交换 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D.无偿的增予或援助 2、高利贷是一种以()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A.价值转移 B.高利借债和偿还 C.价值特殊运动 D.支付利息 3、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资本时让渡的权利是()。 A.资本的所有权 B.资本的使用权 C.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D.既无所有权也无使用权 4、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A.国家信用 B.商业信用 C.银行信用 D.国际信用 5、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是() A 发行公债 B 短期借款 C 长期借款 D 自愿捐助 6 、下列属于消费信用的是() A 直接投资 B银团投资 C 赊销 D 出口信贷 7 、消费信用是企业或银行向()提供的信用。 A.本国政府 B.社会团体 C.消费者 D.工商企业 8 、一年以内的短期政府债券叫作()。 A.货币债券 B.公债券 C.政府货币债券 D.国库券 9、发行价格低于金融工具的票面金额的称为() A溢价 B 平价 C 折价 D 竞价 10、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期限一般不超过()。 A.1个月 B.7天 C.4个月 D.1年 第四章利息与利率 二单项选择 1 .利息是()的价格。 A.货币资本 B.借贷资本 C.外来资本 D.银行贷款 2. 下列关于利息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 利息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 B.利息属于信用范畴 C. 利息的本质是对价值时差的一种补偿 D.利息就本质而言,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3 .若年息6分,月息4厘,日息2毫,则分别是指()。 A. 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4‰,日利率为2‰; B. 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4%,日利率为2‰; C.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4‰,日利率为2%; D.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4‰,日利率为2‰0; 4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基准利率 B.差别利率 C.实际利率 D.官定利率 5 .当借贷资金的量一定时,平均利润率越高,利率相对( )。 A.不变 B.稳定 C.越高 D.越低 6 .利率水平的变动只能影响社会总供求的总体水平,要调整总供求的结构和趋向,需要

第二章 信用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信用 1.你过去对于信用这个经济范畴是怎样理解的?应该怎样界定信用较好? 答:(1)过去对信用这个经济范畴的理解是,信用相当于“借贷”或“债”的概念,等等。 (2)按照下面的方式来界定信用比较好: 信用这个经济范畴是指借贷行为。从逻辑上推论,私有财产是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这种经济行为的形式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现实生活中有时也有无利息的借贷,但这是由于某种政治目的或经济目的而采取的免除利息的优惠,是一般中的特殊。西方不少国家的银行对企业的活期存款也往往不支付利息,但存款者可以享受银行的有关服务和取得贷款的某些权利,实际上还是隐含有利息的。 2.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与日常生活和道德规范里的“信用”,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答:道德范畴中的“信用”指的是诚信,是经济主体通过诚实履行自己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从经济意义上看,信用的含义就转化和延伸为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它既区别于一般商品货币交换的价值运动形式,又

区别于财政分配等其他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这两个范畴的信用密切相关。诚信是交易、支付和借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借贷活动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如果没有当事人之间的最基本的信任,就不会发生借贷活动。诚信是借贷活动的基础。如果失信成为信用行为中的主导方面,借贷活动就会萎缩甚至中断。而借贷活动的发展,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日益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进而使诚信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准则之一。 3.为什么说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联系几乎无所不在,以至可以称为“信用经济”?能否谈谈你本人的体验? 答:(1)将现代经济说成信用经济是对现代经济的一种描述。信用经济是从金融的角度提出来的,体现在现代经济的特点上: ①信用关系无处不在。现代经济关系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都打着债权债务的信用关系的烙印,商品货币关系覆盖整个社会。信用货币代表着央行对货币持有者的负债,而持有货币就是拥有债权,货币从金属货币发展为信用货币也就意味着信用关系覆盖着整个社会。不仅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就是在发展中国家,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都是极其普遍的

第二章信用习题及答案

1.你过去对于信用这个经济范畴是怎样理解的?应该怎样界定信用较好? 答:(1)过去对信用这个经济范畴的理解是,信用相当于“借贷”或“债”的概念,等等。 (2)按照下面的方式来界定信用比较好: 信用这个经济范畴是指借贷行为。从逻辑上推论,私有财产是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这种经济行为的形式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现实生活中有时也有无利息的借贷,但这是由于某种政治目的或经济目的而采取的免除利息的优惠,是一般中的特殊。西方不少国家的银行对企业的活期存款也往往不支付利息,但存款者可以享受银行的有关服务和取得贷款的某些权利,实际上还是隐含有利息的。 2.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与日常生活和道德规范里的“信用”,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答:道德范畴中的“信用”指的是诚信,是经济主体通过诚实履行自己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从经济意义上看,信用的含义就转化和延伸为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它既区别于一般商品货币交换的价值运动形式,又

区别于财政分配等其他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这两个范畴的信用密切相关。诚信是交易、支付和借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借贷活动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如果没有当事人之间的最基本的信任,就不会发生借贷活动。诚信是借贷活动的基础。如果失信成为信用行为中的主导方面,借贷活动就会萎缩甚至中断。而借贷活动的发展,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日益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进而使诚信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准则之一。 3.为什么说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联系几乎无所不在,以至可以称为“信用经济”?能否谈谈你本人的体验? 答:(1)将现代经济说成信用经济是对现代经济的一种描述。信用经济是从金融的角度提出来的,体现在现代经济的特点上: ①信用关系无处不在。现代经济关系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都打着债权债务的信用关系的烙印,商品货币关系覆盖整个社会。信用货币代表着央行对货币持有者的负债,而持有货币就是拥有债权,货币从金属货币发展为信用货币也就意味着信用关系覆盖着整个社会。不仅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就是在发展中国家,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都是极其普遍的

第二章 信用习题集

第二章信用习题集 [日期:2009-05-08]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4分) 1、信用 2、商业信用 3、银行信用 4、国家信用 5、消费信用 6、民间信用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 1、出口商所在地的外贸银行或商业银行对出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这种贷款是:A.卖方信贷B.买方信贷C.国际银行信贷D.福费廷 2、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商的政府部门发放贷款,指定贷款应用于购买发放 贷款的国家或企业的商品,这种贷款是: A.卖方信贷B.混合贷款C.政府贷款D.买方信贷 3、国际信用的主要类型不包括: A.国际银行信贷B.对外贸易短期信贷C.混合信贷D.政府贷款 4、信用的发展与货币的哪一个职能的发展相关。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 5、现代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很多,但不包括。 A.赊销商品B.委托代销C.补偿贸易D.信用卡 6、下面哪一种方式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商业信用: A.商品赊销B.预付货款C.买方信贷D.消费信贷 7、银行信用是一种: A商品信用和中介信用.B.货币信用和中介信用C.货币信用和直接信用D.商 品信用和直接信用 8、国家信用有多种形式,但不包括: A.发行各种政府债券B.国际金融市场上购买债券C.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债 券D.向银行借款 9、现代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很多,但归纳起来为两大类:

A.卖方信用与买方信用B.商品赊销与延期付款C.预付定金与预付货款D.出口信贷与进口信贷 10、国库券是 A.为弥补长期的财政赤字而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债券。 B.国库券是国家信用的债权人是政府,债务人是国内外的银行、企业和居民。C.政府为解决短期的预算支出而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债券。 D.国库券授信人是政府,受信人是国内外的银行、企业和居民。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 1、一国借款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外国银行借入货币资金的信用是出口信贷。 2、一国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优惠性贷款是政府贷款。 3、银行资本及其运动是资本主义社会信用的主要表现方式。 4、商品信用是一种创造和扩张信用 5、国家信用的典型形式是发行公债券和国库券。 6、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债权人,筹措资金来解决财政需要的一种信用形式。 7、信用常常用来指银行贷款。 8、信用与金融从产生的时间看,金融在前,信用在后。 9、商品赊销多用于日常零星的购买,通常采用信用卡,按揭付款等。 10、同货币的产生一样,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是信用产生的基础。 四、填空题(共21空,每空1分) 1、对于信用与信贷,__常见于抽象的理论分析,而__则常见用于具体业务活动。 2、信用行为中,授信人为__,受信人为__,他们之间的关系被称__关系,也就是__关系。 3、信用的发展与货币____职能的发展相关。 4、信用的历史形态主要有____、____与____等多种形态。 5、以信用主体为标准,信用可分为____、银行信用、____、消费信用、民间信用和____等形式。 6、以信用主体为标准,信用可分为商业信用、____、国家信用、____、____。和国际信用等形式。 7、消费信用常见的形式有____、____和____。 8、国际信用是一种国际间的__。

货币银行学(第三版)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形式习题答案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形式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偿还、付息;2.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3.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 二、单选 1.C;2.A 三、多选 1.BD;2.ABD;3.BD; 四、名词解释 1.信用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债务双方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 2.债券是用来表明债权债务关系,证明债权人有按约定的条件取得利息和收回本金权利的债权资本证券。 3.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并据以获得股息的凭证。 五、简答 1.(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主要是银行,债务人主要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工商企业和个人。(2)银行信用所提供的借贷资金是从产业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3)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动过规模投资,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 2.(1)商业信用与特定商品买卖相联系(2)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商品的经营者(3)商业信用的供求与经济景气状态一致 3.(1)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进行商品交易时以延期支付的形式提供的信用。 (2)主要特点:商业信用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同时包含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行为;交易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商业信用发生后,买卖双方就存在着以一定货币金额表现的债权债务关系,同时创造出相应的流通工具。 (3)优点:商业信用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润滑生产和促进流通的作用,是推销商品的有力武器,是解决流通手段不足的最便利方式。所以就企业间的信用活动而言,商业信用是首选、是基础。 (4)缺点: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和经营者之间主要以商品提供的信用。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商业信用的授信方向,即一般只能由上游产业向下游产业提供。 首先,是商业信用规模受企业资本规模、尤其是商品资本量的限制。其次,是商业信用

2(第二章)信用

信用 第一节信用的含义与作用 (一)信用的含义 1.道德范畴的信用:诚信不欺,恪守诺言,忠实地践履自己的许诺或誓言。 2.经济范畴中信用: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因此,偿还性与支付利息是信用活动的基本特征。 (二)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为什么现代市场经济中普遍的存在借贷行为,以致债权债务关系无处不在?或者换个角度说,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是什么?答案应该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广泛存在着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盈余和赤字需要信用方式来调剂。 1.赤字、盈余与债权债务关系 盈余单位:货币收入大于支出的单位(盈余单位不仅拥有债权同时也负有债务,盈余是债权债务相抵后的净债权) 赤字单位:货币收入小于支出的单位(赤字单位在负有债务的同时也拥有债权,赤字是债权债务相抵后的净债务) 均衡单位:货币收入等于支出的单位(同时有债权债务,相等) 2.五部门经济中的信用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为了对一国的国民经济进行统计和分析,通常会把国民经济划分为五个部门,个人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和国外部门。各部门内部及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往来交易构成一国的国民经济运行。 (1)信用关系中的个人 个人指任何有货币收入的自然人。当我们把所有的个人作为一个整体,从整

体视角来看,几乎在任何国家,个人部门都是货币资金的盈余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贷出者 (2)信用关系中的非金融企业 企业部门既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同时也是货币资金的重要供给者。但从整体视角来看,企业部门对货币资金的需求通常大于其对货币资金的供给,是赤字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 (3)信用关系中的政府 信用关系中的政府通常是货币资金的净需求者。就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是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最通常的办法就是政府发行国债,从外部融入资金。 (4)国际收支中的盈余与赤字 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因经济交易所发生的全部货币收支。 国际收支逆差:这个时期内,一国来自其他国家的所有货币收入少于该国对其他国家的货币支出;反之则称为国际收支顺差。 (5)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 在信用关系中,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用媒介。从整体来看个人部门是货币资金的盈余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是货币资金的赤字部门,盈余部门与赤字部门之间货币资金的余缺调剂绝大部分需要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如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聚集盈余部门的资金,然后再通过贷款的方式将货币资金贷给赤字部门,这样盈余部门与赤字部门互通了有无。) 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第二章 信用

第二章信用 第一节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含义与特征 信用与信誉。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与付息为条件,让渡商品与货币使用权的一种行为。 1、信用的理解。 (1)信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 特殊主要指信用和一般商品买卖的价值运动不同。 一般商品买卖——等价交换 信用——商品作为贷出,其所有权没有改变,只是使用权发生改变。 (2)信用是以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信用交易的贷出者,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其获得的报酬是借入者到期支付一定的利息为条件,作为贷出者放弃商品或货币使用权的补偿和报酬,在现代商品货币经济中,这种利息表现为贷出货币或商品的价格。 (3)信用是从属于商品货币经济的范畴。 信用关系反映了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一种让渡商品或货币的经济关系。 2、信用的基本特征 ?偿还和付息。 ?价值单方面转移和让度。 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1、信用的产生 在私有制的条件下,造成了社会财富占有的不均和分化,从而出现了贫富差别。因此,可以说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产生是信用产生的基础。 在商品买卖中,由于生产周期长短不一、商品购销地点远近的不同等因素,造成商品生产者和商品购买者在出售商品和购买商品中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再生产,出现了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和赊销买卖,从此产生了信用交易。

信用产生于商品流通,但又不局限于商品流通的范围。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入发展,货币的支付手段超出了商品流通的范围,因而与货币支付手段相联系的信用关系,也就不仅仅表现在商品赊购赊销,货币借贷的信用关系日渐显露。货币成为契约上的一般商品。一方面,一些人手中积累了货币,或者一些企业在生产流转过程中出现了闲置的货币,需要寻找运用的场所,另一方面,一些人或企业则需要货币用于生活或从事生产经营,从而要求通过信用形式进行货币余缺的调剂。 2、信用的发展 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资本是通过放贷货币或实物而获得高额利息的一种生息资本,高利贷信用就是高利贷资本的运动形式,是一种最古老的信用形式。 高利贷作为一种信用形式,有着信用的一般特征,如价值单方面转移、到期偿还、收取利息等等,同时高利贷也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 A、高利贷利率特别高。 B、高利贷具有非生产性。 C、高利贷具有保守性。高利贷只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而不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信用 资本主义信用表现为借贷资本的运动。借贷资本是指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生息资本的现代形式。 特点。 ?借贷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 ?借贷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资本。 ①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一般商品的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满足而消失,而借贷资本的价值,在其使用价值被消费后,不仅能够保持下来,而且还能够增殖。 ②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转让形式。普通商品是在等价交换原则下的买卖关系,而借贷资本是以到期偿还,并支付利息的借贷形式转让。 ③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价格形式 ?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借贷资本的运动在货币形式上表现为双重

第二章 信用

第二章信用 一、信用的产生及其特征 二、信用的基本形式 三、信用的作用 四、信用关系的发展与股份公司的产生 五、金融工具 一、信用的产生及其特征 信用的产生是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紧密相连的。货币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使信用 行为和信用关系得以确立和发展。信用的经济功能主要是以借助于各种金融工具或信用工具,把闲置资金或闲置资源引导到投资和生产上来,从而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基本概念 信用是一种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有借方和贷方两个关系,贷方为授信者,即债权人;借方为受信者,即债务人。 授权过程是债权人提供一定的有价物给债务人,到约定时间,债务人将有价物归还 并加付一定的补偿(利息为常见形式)。有价物可以是商品、劳务、货币或某种金融索偿权(如股票或债券) 无论是何种信用形式,通常都用货币偿付。 2、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1)私有制和商品交换是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 从实物信贷过渡到货币借贷 从高利贷过渡到现代信贷 (2)货币的信用属性推动了信用关系的发展 一方面,单一的货币作为借贷的对象使约束债权债务关系的规则便于形成; 另一方面,由于货币借贷的扩展,使不流动的货币流动起来,从而成为推动商品货币关 系的重要因素。 当信用货币最终取代了金属货币并成为流通中的货币的基本形式时,任何独立于信 用活动之外的货币制度已经不存在了。相应地,任何信用活动也同时都是货币的运动。 (3)金融与信用经济的发展 当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密不可分时,就产生了金融范畴。金融即资金融通,它包括 整个金融范畴创造的信用-金融总量。 现代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信用经济或金融经济。 3、信用的特征及构成要素 (1)信用的特征 暂时性 偿还性 收益性 风险性 (2)信用构成的要素 信用的主体:经济活动中的赤字部门和盈余部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