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畜牧业经济管理

畜牧业经济管理

畜牧业经济管理
畜牧业经济管理

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题(辽宁自考本科)

2007年

第一章畜牧业经济管理概论

1.如何根据畜牧业再生产的特点安排畜牧业生产?(1、2、3)

(1)*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动物的生活技能,通过人工饲养、繁育以取得畜产品或役用牲畜的生产部门。它的根本特点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结合。(2)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地位:任何部门的建立和发展,都必须以农牧业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缺一不可,因此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积极发展畜牧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作用:(一)畜牧业是人类与大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经济部门;(二)畜牧业是改变人们食物构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不可少的经济部门;(三)畜牧业是轻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四)发展畜牧业可吸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是农牧民实现致富达到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五)畜牧业是发展“有机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

(3)*畜牧业经济再生产的特点?(选)

答:(一)畜牧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二)畜牧业生产是在第一性植物生产基础上的第二性生产;(三)畜牧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力影响和制约,经营风险大;(四)畜牧业生产有利于家庭经营;(五)畜产品还具有综合利用率高、价值大的特点。2.正确认识管理二重性的意义?

答:管理的二重性: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意义:(1)管理的二重性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2)西方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是人类长期以来生产实践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同生产力的发展一样,具有持续性,是不分国界的。(3)由于管理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体现着一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4)任何一种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出现总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也就是说,它是同生产水平及其他一切情况相适应的。

3.畜牧业经济管理是对畜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过程各个环节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经济有效的组织、指挥、核算和监督的过程。畜牧业经济管理既有合理组织畜牧业(生产力)的问题,又有适当调整和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问题。

4.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畜牧业管理学是畜牧业部门和畜牧业企业中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学科,是研究畜牧业生产关系发展运动和畜牧业中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组织与开发利用的经济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5.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的研究任务:(1)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2)学科建设。

6.*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的研究方法(选):(1)系统方法;(2)调查研究法、实验、对比分析法;(3)定量、定性分析。第二章畜牧业经济形式与经营形式

1.我国社会主义畜牧业建立的前提条件?(民主改革)是社会主义畜牧业建立的前提。2.畜牧业中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必然性?

答:经济形式就是的有制形式,它是社会上的生产资料或企业的资产归谁所有,有谁支配,有谁受益并承担经济责任等,基本生产关系或基本经济制度的概括。

目前我国畜牧业生产力水平还较低,手工劳动占主要地位,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基本上还是分散小规模的家庭式传统饲养为主: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我国现阶段既有较大规模、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国有或中外合资的畜牧业经济;也有规模较小、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国有或集体畜牧业经济;更大量的是广大农民家庭小规模经营的畜牧业经济。采取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就能适应和容纳不同的畜牧业生产力,这样就既能发挥国家和中外合资的力量,发展大型的畜牧业经济,以发挥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优势,实现规模效益,为社会主义市场提供大量的畜产品。

3.*我国畜牧业中的主要经济形式?(选)

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有(公有制)、(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三大类别,形成了以公制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一)公有制畜牧业:(1)国有畜牧业经济;(2)集体畜牧业经济

(二)非公制畜牧业:(1)个体所有制经济;(2)私营企业经济;(3)外资经济: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经营。

4.*经营形式:也称经营制度,是指一定所有制中经营单位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的制度。如工厂制、公司制、合作制、股份制等组织形式。

5.进一步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对畜牧业发展有何意义和措施?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是探索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经营制度的一个伟大的成功创举。实践已经证明这种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调动了广大农民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也使集体经济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特点是(选):(1)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家庭承包经营在坚持畜牧企业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基础上,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使承包者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制度。从而也拥有自己积累起来的属于个人的经营资产。(2)统一经营:集体经济组织中,除了家庭承包为基础外,还有集体统一经营的层次。集体经济的统一经营层次,负责管理集体资产,经营不便于一家一户经营的经营项目,为承包户服务,并协调承包户之间的利益关系,还包括组织对集体资源的开发,兴办企业等。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公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牧业,也能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的生产手段的现代农牧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必须长期坚持而不能动摇。

6.家庭经营的意义和措施

(一)意义:就是指以农民家庭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因此又称其

为农户。

(二)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原因:(1)畜牧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这一特性决定了农业生产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2)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和不可控性,以及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更为合适的组织形式。(3)家庭成员且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使得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劳动激励多样。(4)家庭成员在性别、年龄、体质、技能上的差别也可实行分工和劳动力的充分利用。

(三)*现代家庭经营的特征:(商品化)、(企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四)农户家庭经营的弱点:(1)经营规模小;(2)商品化程度和对市场适应程度还不高;(3)大多缺乏现代技术装备;(4)农户的文化、科技水平不高;(5)家庭经营的社会化程度不高。(五)发展措施:(1)合作经济组织;(2)股份合作;(3)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

(六)意义:(1)发展农村经济;(2)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3)增加农民收入

7.*合作经济组织:也称作合作制,是指农民,特别是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牧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以至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它的本质特征是(劳动者)在经济上的联合。

8.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既且有合作制属性,又具有股份制属性的混合制企业。

9.股分合作制模式:(1)原集体所有的乡镇企业在产权改革时,把集体资产折价作为集体股,再吸收职工个人股金,建成股份合作制企业。(2)在原地区性的合作经济组织基础上组建(3)在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中,增加股份成分。(4)在供销合作社改革中,掺入股份制。

10.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形成?

(1)畜牧企业、特别是企业化的农户,在市场竞争中,都力求能获得平均利润,甚至是超额利润。但是,在实际中往往不能实现。联合经营体提高了它们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2)畜牧企业与工商企业比较,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

11.*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基本形式可以简化为(“龙头企业+农户”),或(“公司+农户”)。

第三章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农牧业战略可持续发展(内涵):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及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续的发展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度、经济上能生存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农牧业发展战略。

3.*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1)经济可持续性;(2)社会可持续性;(3)生态可持续性4.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必要性?(概念、特点、意义)

答:畜牧牧业可持续发展是在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改善畜牧所依存的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上,保证持久提供人类对动物性食品和纤维需要的同时,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促进畜牧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1)是满足畜产品需求的有力保障;(2)是解决农牧矛盾,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3)是防止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的有效措施;(4)是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5.我国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1)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人均有量低。(2)土地投入不足,生产率下降。(3)生态环境恶化。(4)草原资源退化严重。(5)农业经济系统脆弱,整体功能较差。

6.我国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建设生态农牧业。(2)传统与现代结合。(3)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持续发展、保护环境与发展生产的关系。(4)通过制度与技术创新,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的全面发展。

7.*我国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论:概念、特点、意义、现状、措施)

答: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有以下措施:(1)保护和改善农牧业生态环境。(2)加强农牧业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3)保护耕地,确保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4)控制人口的增长,减轻对农牧业的压力。(5)加强国家宏观管理,运用法律、经济和市场机制等手段,保障和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畜牧业现代化(*)

1.*畜牧业现代化的概念和意义?

答:畜牧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来管理畜牧业,把传统畜牧业转变为现代畜牧业。

基本特征:科学化、机械化和社会化。

意义:(1)畜牧业现代化作为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包括两方面涵义:一方面,它是指畜牧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另一方面,是指畜牧业现代化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2)畜牧业现代化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现了畜牧业现代化,不应拿本国已经达到的经济技术水平同本国过去的水平相比较,而应当同当时在经济上和技术上已经现代化的国家的水平相比较。即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比较。(3)实现畜牧业现代化既是整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结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现代畜牧业和传统畜牧业的主要区别?

答:(1)传统畜牧业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农牧民直接的生产经验;现代畜牧业则是依靠科学技术与管理措施。(2)传统畜牧业采用手工工具;现代采用机械化和电器化的工具。(3)传统畜牧业一般是规模狭小的,自给、半自给的生产方式;现代畜牧业则采用现代经济科学来管理,实行高度社会骅的生产。

3.畜牧业现代化的本质:是要把畜牧业生产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科学的基础上,使畜牧业生产得到高度发展,建立一个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畜牧生产系统和良好的生态系统。

4.*畜牧业现代化的内容:(1)畜牧业科学技术现代化。(2)生产手段现代化。(3)畜牧业经营管理现代化。

5.衡量畜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标志)主要有?(1)较高的畜牧业劳动生产率。(2)较高的资金利用率。

6.国外畜牧业现代化的类型和内容?

答:一种是地广人稀,劳力不足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二是人多地少,劳力充裕的国家,如日本、荷兰等。三是介乎两者之间的国家,如法国、西德、英国。

7.*我国实现畜牧现代化的道路?(论:1、7)

答:现状:人口多、生产力低。

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的经验,特别是近十几年的经验,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几点:(1)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是畜牧业现代化能否正确起步的关键。(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情况差异很大,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和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内容、步骤、速度等都不可能一致和整齐划一。(3)有无经济利益和利益大小,即比较利益的大小是决定采用新技术的首要目的和必要条件。(4)粮食是我国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限制因素。(5)发展农区、特区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畜牧业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8.*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主要措施?(概念、特点、意义、措施)

(一)搞好畜牧业现代化规划。(二)积极发展畜牧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三)积极进行畜牧业技术改造和农村能源开发。(四)调整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五)重视智力开发,大力发展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六)增强国家对畜牧业的投资。

第五章畜牧业经济的宏观调控(*)

1.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所谓宏观调控:是指国家政府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运用各种手段,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以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高效、持续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

意义:我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把市场引导企业与政府调控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政府调控市场,就是在市场引导企业的条件下,政府针对市场的缺陷、问题和失灵状况,运用政策、经济、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市场交易活动进行引导、控制、监督、协调和服务。*必然性(市场失发的表现):由于畜牧业生产的特点,使畜牧业宏观调控更为必要和具有特殊性。市场经济及其局限性导致畜牧业宏观调控的必然。

(1)农牧业的外部性。(2)农牧业的弱质性和波动性。(3)农牧业基础设置公共物品性。(4)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

2.*宏观调控的内容?

(1)对某些骨干商品和主要商品的市场供求与价格的长期变动做出预测,并采取相应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其他措施对市场的供求与价格施加影响,使之符合国民经济发展总目标的要求。

(2)搜集、处理市场信息,并把这些经过处理的信息,传输给市场的各种参与者。(3)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活动主体,帮助企业解决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机制不活等重大问题。(4)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组织与法律建设,监督市场产品质量,维护市场平行竞争,促进市场规范化。(5)加强对市场价格的宏观调控,抑制价格大起大落,防止收入两极分化。将市场定价与政府定价有效结合起来,这是政府调控市场的核心。3.*宏观调控的手段:(一)计划手段;(二)经济手段:(1)价格手段(2)财政手段(3)信贷手段(4)保险手段;(三)法律手段;(四)行政手段。

第六章畜牧业生产结构

1.*生产结构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生产整体,是由哪些部门、项目或因素构成的,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怎样。

2.影响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重要因素?

(1)自然地理环境;(2)资源条件;(3)人口数量及消费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4)交通、运输、加工、商业等因素;(5)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产业结构及其特点;(6)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这些都不是决定性因素;(7)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主要因素

3.建立合理生产结构的必要性?

它有利于合理利用各地的自然资源,发挥各地区、各单位的优势;能使畜牧业生产与其他生产部门得到合理配合、协调的发展,建立一个合理的生态系统;能使畜牧业生产内部有一个合理析结构,以保证畜牧业生产不断发展;从而使各业生产和各项畜牧业生产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4.合理生产结构的评价指标?

畜牧业生产结构常用牲畜头数构成、农、畜产品产量构成、农业总产值构成、农用地构成、播种面积构成、以及劳动力与资金构成来反映。

5.农区畜牧业生产结构特点?

农区畜牧业主要是以舍饲养猪为主,经营分散,规模比较小,家庭养猪占90%以上,科技水平和饲养管理水平不高,牛、羊、兔、鸡、鸭、鹅等畜禽发展缓慢,对农作物千秆和藤蔓等副产品利用率低,在畜产品的收购制度、价格、物质供应、畜产品加工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6.城市郊区畜牧业生产结构?

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畜牧业,主要是为城市人民提供新鲜的乳、蛋、肉等畜产品。一般以饲养奶牛、养鸡或养猪为主。

7.什么样的生产结构是合理的?

任何一个国家、地区、的生产结构是否合理,都是根据其具体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特点而决定的。

8.*建立我国合理的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原则?

应遵循以下调整结构的原则:(1)畜牧业生产结构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与市场的供需状况相适应。(2)畜牧业生产结构应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3)畜牧业生产结构应能符合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的要求,以提高生态效益。(4)畜牧业生产结构要能保证国家全局性的、长远性的利益,同各地区的局部性的、眼前的利益的正确结合。(5)畜牧业生产结构要因地制宜地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

以上五个方面的要求,是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分析、评价畜牧业生产结构是否合理的一个原则性标准。

9.*建立我国合理的畜牧生产结构的途径和措施?(论+1概念、3必然性)

(1)积极稳步地调整畜牧业与种植业的结构(第一级结构)。首先,要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把种

植业与畜牧业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粮、经、饲)。其次,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正确解决粮食生产和畜牧业生产的关系,从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粮、经、饲)。第三,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必须讲求经济效益。

(2)建立与我国饲料资源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畜种结构(二级结构)。第一,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对各种畜产品的需求及其变化的要求,合理地安排各种牲畜和畜产品的生产。第二,充分发挥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趋利弊短,以较少的消耗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这是我们调整畜种结构的指导思想。第三,调整畜种结构,必须充分利用价值规律和其他经济手段把国家指导同尊重生产经营单位的自主权和农民饲养牲畜的自主权结合起来。

(3)选育和改良牲畜品种,有计划地调整品种结构(三级结构)。第一,必须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及其变化情况来调整品种结构。第二,调整品种结构,必须因地制宜地处理好发展牲畜数量与提高牲畜质量的关系,处理好当地优良品种选育与引入优良品种改良的关系,贯彻培育与引进并重的方针。第三,调整品种结构,提高良种畜比重,必须采取相应的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把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4)合理调整畜群结构(四级结构)。应因地、因时、因畜制宜地处理好种公畜与基础母畜以及它们同后备畜等畜组的关系。

(5)根据市场需求及其人变化趋势逐步调整我国畜产品结构。

上述各种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每种结构是否合理,对其他结构都有促进或限制影响。因此研究畜牧业结构要有全面观点,讲求结构的综合经济效益,切忌单一的孤立的去抓。各种结构并没有一个永久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随着生产条件和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各种结构,逐步摸索结构变化的特点及规律性。

10.*确定合理的畜群结构的原则?

第一、母畜比重。第二,种与基本母畜的比例关系。第三,基本牲畜与后备牲畜之间的比例关系。

第七章畜牧业劳动力利用与管理

1.畜牧业劳动力:指在畜牧业中有劳动能力的人。

2.畜牧业劳动力的数量:就是能参加畜牧业劳动的人数。

3.畜牧业劳动力的质量:是指畜牧业劳动力的体力强弱、技术熟练程序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

3.畜牧业劳动力资源:就是指总人口中已经参加和能够参加畜牧业劳动的劳动力,它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两个方面。

4.*畜牧业劳动力资源的特点:(1)劳动力数量多,比重大。(2)畜牧业劳动力素质较低。(3)畜牧业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分布很不平衡。(4)畜牧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5.畜牧业劳动管理的基本任务?

劳动管理的任务是正确合理地确定劳动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物的关系,有计划地组织劳动的分工和协作,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6.*畜牧业劳动力利用率:是指已经利用的劳动力和劳动力资源在数量上的比例,表明有劳动能力的人实际参加畜牧业劳动的程度。

7.影响畜牧业劳动力利用率的因素:一是劳动力的状况;二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8.*提高畜牧业劳动力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和意义?

答:畜牧业劳动力利用率:是指已经利用的劳动力和劳动力资源在数量上的比例,表明有劳动能力的人实际参加畜牧业劳动的程度。

意义:提高牧业劳动力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在一定的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的条件下,畜牧业劳动力利用率提高,投稿畜牧业生产的劳动量越多,为社会生产的畜产品就越多。当前我国畜牧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畜牧业劳动生产率低,但劳动力资源丰富,努力提高畜牧业劳动力利用率,就可以有效地增加畜产品产量。提高畜牧业劳动力利用率还可以解决农业人口的就业总理和提高农民的收入。

途径:(1)提高畜牧业劳动力利用率,一是要充分发挥和有效保护畜牧业劳动者的积极性。(2)不论农区牧区,家庭饲养仍然是畜牧业劳动组织的主体形式,这种组织形式能够较好地适应畜禽生产的要求,具有比较大的内在经济动力和活力,保护好这个“细胞”,充分发挥它的潜力,帮助农民逐步扩大家庭经营的内外容量。(3)向生产的广度进军,实行多种经营。(4)向生产深度进军。(5)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走牧工商综合发展的道路。(6)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7)鼓励和帮助剩余劳动力外出做工、经商。(8)控制人口的增长是提高农牧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重要战略措施。

9.畜牧业劳动生产率:是指畜牧业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畜产品的能力,它是劳动者取得的劳动成果和相应的劳动消耗之间的比率。

畜牧业劳动生产率=质量合格的畜产品数量/消耗的劳动时间

畜牧业劳动生产率=消耗的劳动时间/质量合格的畜产品数量

10.提高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1)它可以在不增加、甚至大量减少畜牧业劳动力的条件下,生产出更多的畜产品。(2)只有提高畜牧业劳动生产率,才能降低单位畜产品的成本,增加利润,提高积累。(3)它可以使畜牧业解放出大量劳动力,来满足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需要。(4)只有提高畜牧业劳动生产率,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腾出更多的时间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和从事休息、娱乐。(5)提高畜牧业劳动生产率是无止境的,而提高劳动力利用率要受到人的生理因素的限制,而且减少生产劳动时间也是人类的需要。

11.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12.*提高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1)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激励方法,充分发挥和有效保护广大农牧民和国营牧场职工的劳动积极性,(2)要大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走高产、优质、低成本、高效益的科学养畜道路。(3)要加强智力教育投资。(4)要及时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机械设备。(5)要科学组织企业劳动过程。(6)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13.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协议,是指劳动用工者与劳动者之间,这实现一定的劳动过程,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

14.劳动合同的内容:是指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5.*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1)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4)劳动报酬。(5)劳动纪律。(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16.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1)遵守国家政策和法规原则。(2)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原则。

第八章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饲料的经济特点:多样性、兼用性、能用性、互补性、替代性

第九章资金筹集与投资

1.*畜牧业资金:(资金)是商品经济的血液,也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畜牧业资金是指处于畜牧业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不断运动并参与新价值创造的那部分资金。2.*企业在筹资时应遵循的原则:(1)确定合理的资金需要量。(2)确保筹集资金的按时供应。

(3)根据资金投放决定筹资方式和数量。(4)筹资的费用要适当。

3.*畜牧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1)国家财政资金。(2)银行信贷资金。(3)其他金融机构资金。

(4)其他企业投入资金。(5)向企业职工和社会筹集的资金。(6)畜牧业积累资金。(7)积极利用外资。

4.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资金成本(ke)=每年用资费用/(筹资数额-筹资费用)

5.*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长期资金是指长期债务资本和所有者权益成本。资本结构就是指二者占多大的比例。

6.投资:是企业理财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投资人获取利润的途径是投资。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以获得未来预期效益为目的,而将倾向资金或资本、物资、土地、劳力、技术及其他生产要素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而形成资产。

7.项目计算期:是指投资项目从投资建设开始到最终清理结束整个过程的全部时间,即该项目的有效持续期间。完整的项目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生产经营期。N=s+p

8.*现金流入量:是指能够使投资方案的现实货币资金增加的项目,简称现金流入。包括:(1)营业收入。(2)回收固定资产余值。(3)回收流动资金。(4)其他现金流入量

9.*现金流出量:(1)建设投资。(2)流动资金投资。(3)经营成本。(4)各项税款。(5)其他现金流出。

10.净现金流量:每年现金流入量与同年现金流出量之间的差额。

11.*现金流量的意义:(1)可以更为科学地分析项目的盈利状况。(2)可以判断项目实际具有的投资收益率。(3)可以对项目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加强项目管理。

12.投次利润率=年利润总额或年平均利润总额/项目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项目总投资×100%

年利税总额=年销售收入-年总成本费用

或:年利税总额=年利润总额+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一)文字报告:(1)封面。(2)目录。(3)正文。(二)附表。(三)附图。(四)附件第十章科学技术与应用

1.科学是人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

2.技术是在生产实践经验和运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方法(包括管理)、技能(包括经验)、工艺流程以及相应的生产资料(包括工具、设备等)的体系。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是技术的归纳和升华,是实践的抽象,往往是单一的知识;技术则是科学的演绎,是科学理论的运用,它往往是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体现。科学是知识形态的东西,属于精神财富;技术则是科学知识的物化,主要体现在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2)科学与技术的本质联系。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所以,人们总是把科学技术看作一整体,随着它们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和技术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难以区分,最后会形成一个辩证的统一体。

4.畜牧业科学技术的概念及内容?

畜牧业科学技术是指提示生物生长、发育、繁殖和环境规律的知识体系及运用其原理而创造的物质手段和技巧的总称。包括:科学、技术、经济管理三大知识体系。

5.*畜牧业科学技术的特点:(1)综合性和关联性。(2)不稳定性。(3)地区性。(4)周期长,难度大。

6.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1)科学技术将向深度与广度发展。(2)现代科学在学科分化、分工与更新的同时,将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3)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研究的更大的进展、更新和广泛应用,不仅将会带来现代农牧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且使农牧业成为生物技术最具有应用的价值的产业。(4)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更紧密的结合。

7.*21世纪农牧业科学技术的主要新领域?

(1)新物种塑造。(2)新的快速繁育技术应用。(3)新农牧业工厂构建。(4)新的人造食品和饲料生产。(5)新能源开发。(6)新的空间领域拓展。

8.*畜牧业科学技术推广:是指将某一成熟而适用的技术、科技知识、研究成果和有用的信息,通过试验、示范、宣传、培训等社会教育方式,扩散到农村(农场)和农民中,帮助农民进行生产决策,改进生产技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广泛应用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中增加经济收益的过程。

9.*科技推广工作的任务和作用?

畜牧业科技推广的中心任务,就是做好科学技术生产延伸、转化和扩散工作,提高畜牧业整体的科技水平。

作用:(1)试验、示范科技新成果。(2)总结和提高群众技术经验。(3)开展各种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4)开展系列化服务,促进商品生产发展。(5)当好政府部门的参谋。10.具有成效的畜牧科学技术推广的方法?

(1)深入农家访问,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推广方法之一。(2)抓群众中的领袖人物。(3)短期培训和参观。(4)建基地、办基点,开展试验示范,树立推广样板。

除了采用上述基本的推广方法外,有些地区和单位还应用广播、电视、录音、录相、幻灯片、宣传画、图片展览、小册子,与企业单位组建科研生产联合体以及发行科技推广报纸等方式,宣传扩散科技知识和科技成果。

11.畜牧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是指在某项科技成果的研制、推广和使用中,投入的劳动耗费与其产出的有用效果的比较关系,以及新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与原用科技成果或当家技术的经济效益的比较结果。可分为绝对经济效益和相对经济效益。

第十一章畜牧场的生产组织与管理

1.全进全出制:即一栋畜禽舍饲养同一类群的畜禽,并要求同时进舍,一次装满,饲养到规定日期后,又同时转群到其他舍,或同时上市,或同时淘汰,畜舍和设备经彻底消毒、检修后再接受新群。

2.*饲养管理方式包括:饲养方式、饲喂方式、饮水方式、清粪方式。

3.商品瘦肉猪育肥方法:(1)自由采集和限量饲喂。(2)阶段饲养法。

4.养鸡场采用的饲养方式:平养和笼养。平养又有地上平养、栅条平养、网上平养等方式。每平方米地上平养可养肉鸡8-10只,蛋鸡4-6只;栅条平养肉鸡11-15只,蛋鸡7-9只;笼养每笼3-10只。

第十二章畜产品需求与供给

1.*畜产品需求:是指人们在一定时期,按不同的市场价格水平购买某种畜产品的能力。形成有效的需求,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消费有购买意愿;二是消费者在现行条件具有支付能力。

2.*影响畜产品需求的因素:

(1)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往往起决定作用,一般来说,个人收入越高,消费者对一定价格下的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就愈大;相反,收入越低,需求量就愈小。(2)中间需求的变化。畜产品中间需求是指农业、工业,以及相关产业将畜产品用作生产资料的市场市场需求。(3)商品畜产品本身的价格。是影响商品畜产品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商品畜产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这就是商品的需求法则亦称需求规律。(4)其他相减商品的价格。所谓相减商品,有两种情况:a代用商品,即在效用上可以相互替代的商品。B互补商品,即需要同时使用,互相补充配套,才能发生效用的商品。(5)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6)文化习俗。

(7)人口数量和结构。

3.*什么是需求价格弹性?

答:畜产品的需求弹性:表示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对影响它的各种因素变动所反应的灵敏程度。畜产品的需求弹性有(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两种。需求价格弹性:指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的敏感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负数。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指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用来衡量当价格变动1%时,所引起的需求量的百分比。

Eq=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价格变动的百分率=-ΔQ÷Q/ΔP÷P式中:Q为需求量;ΔQ为需求量的增量;P为价格;ΔP为价格的增量。

在比较需求价格弹性大小时,用其绝对值。|Eq|>1为需求弹性大,|Eq|=1为单位弹性,|Eq|<1为需求弹性小,|Eq|=0为无弹性。一般说来,粮食、蔬菜、猪肉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而牛奶、牛羊肉等食品,价格弹性比猪肉大;蜂蜜及其加工品,价格弹性最大。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一是该产品替代品数量及其相近程度;二是该产品用途越广弹性越大,反之则越小;三是该产品在消费者支出预算中的重要性,越是重要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越小。

需求收入弹性:指需求量对收入变化所作反应的敏感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指需求量变动率与消费者收入变动率之比,用来衡量当收入变动1%时,所引起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E I=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收入变动的百分率=ΔQ÷Q/ΔI÷I

式中:ΔI为增加收入;;I为原来的收入;E I>0为具有弹性;;E I=0为无弹性;E I<0为负弹性。

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与需求价格弹性相似,弹性由小到大依次是猪肉、鲜奶、牛羊肉、家禽和蜂产品。

4.所谓畜产品供给:是指经营者或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按各种可能的市场价格水平,愿意并能够提供给市场出售的畜产品数量。供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出售的愿望,二是有供给能力。

5.*畜产品供给具有的特点:(1)不稳定性。(2)季节性。(3)小规模与分散性。(4)时效性。(5)二重性。

6.*影响畜产品市场供给的因素:某一时期市场上畜产品供给量的大小,主要受生产、价格、进出口、储备、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7.畜产品供给弹性?

答:供给弹性表示商品供给量的变化对影响它的各种因素变动所作反应的灵敏程度,通常指供给价格弹性。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用来表示某种畜产品的商品供给量对相应价格变动所作反应的灵敏程度。为了反映价格升降一定百分比时,供给量增减的百分点比,就需要计算供给弹性系数。

*供给弹性系数:是指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之比,它是用来衡量价格变动1%,所引起的供应量变动百分比。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畜产品价格上涨,通常将引起畜产品商品供给量增加;价格下跌,商品供给量就会减少,价格与供给作同方向变动。所以供给弹性系数一般为正值,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供给弹性划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供给弹性的类型:(1)富有弹性。Es>1,(2)单位弹性。Es=1(3)缺少弹性。0

8.供求关系表现为均衡与是均衡两种态势。

9.*均衡态包括:(1)局部均衡。(2)结构均衡。(3)总是均衡。

10.*畜产品市场供求矛盾的表现形式?

答:(1)供求总量上的矛盾。(2)供求结构上的矛盾。(3)空间上的供求矛盾。(4)时间上的

供求矛盾。

11.市场供求矛盾运动表现类型: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供求平衡。

12.*供求平衡运作?

答:(1)供求平衡的形成。供求平衡,是指在某种价格条件下,市场上某种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地。这个价格一般称作平衡价格。。

(2)

(3)在畜产品供求形成平衡以后,并不会固定不变,一直保持原有的平衡,它是极不稳定的,可能瞬间即逝。只要市场畜产品的价格,或者其他任何一个因素畜产品供给和需求一方变化,原有的平衡就会消失,于是,在市场的价格机制作用下,供求经过自我调节又重新达到新的平衡。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畜产品供求由不平衡到平衡,再由平衡到不平衡的矛盾运动。当然,由于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特点,在上述供求矛盾的运动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有时可能要对此付出巨大的代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掌握和利用畜产品供求的运动规律,有利于自觉地协调畜产品的供求矛盾,达到促进生产,增加供给,满足人民消费需要和社会需求的目的。13.蛛网理论:是指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供给量和需求量围绕平衡点呈蛛网状波动的理论。包括三种模型:(1)收敛型蛛网。(2)发散型蛛网。(3)环型蛛网。P174

第十三章畜产品加工与销售

1.*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条件客观必然性?(为什么要进行)

(1)条件:(社会分工)和(不同产品属不同所有者所有)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客观条件。

(2)无论国家、企业和个人想取得他方的产品,只有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买卖才能实现。这种买卖关系叫做商品交换。为出卖而进行的生产就是商品生产。

(3)必然性: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客观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形式之间进行产品交换时唯一可以接受的形式。当前我国畜牧业已是一种商品生产为主的畜牧业经济。它生产的产品,除一部分用于自给性需要外,大部分是商品产品,必须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和价值。随着国民经济和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的畜牧业必将转化为更加高度的商品经济,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

2.*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论)

(1)必然性:(2)第一,有利于各地区、各单位根据自己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发挥优势,有计划地进行社会的分工协作和合理布局,实现畜牧业生产专业化,发挥优势,有计划地进行社会的分工协作和合理布局,实现畜牧业生产专业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较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第二,为城市人民、工业和外贸提供丰富的食物、原料和出口物资,从而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第三,增加农牧民的收入,提高他们的购买力,以满足发展农牧业生产和改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是又为社会主义工业的发展扩大国内市场。第四,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

3.*建立我国畜产品流通新体制?

畜产品流通体制:简单说就是指国家管理畜产品流通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的总称。它主要包括(畜产品管理体制)、(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三部分。

流通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的流通体制应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根据这一基本要求,我国畜产品的流通从总体上说,应当实现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流通模式。具体说,就是要按照市场化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运行机制为主体,完全开放经营的新体制。

畜产品流通体制的基本特征:(1)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实行自由流通。(2)流通结构和经营主体结构多元化。(3)畜产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4)市场机制趋于完善。

4.畜产品流通渠道:是指畜产品人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所经过的途径、环节和采取的产销形式。

5.畜产品流通渠道的主要形式:

(一)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综合渠道;(二)中间商经销渠道:(1)国有商业渠道。(2)集体商业渠道。

(3)个体商业渠道。(4)联营经销渠道;(三)自产自销渠道;(四)委托购销渠道。

6.*畜产品流通的五个基本环节:收购、运输、贮存、加工、销售。

7.畜产品加工:就是运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方法,对畜牧业生产部门所提供的初级畜产品进行复合性再制,以充分发掘或提高其使用价值的工业生产活动。

8.畜产品贮存,就是指畜产品在离开生产领域之后,尚未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在流通过程中的一种停留。

9.*畜产品加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使加工业接近原料产地的原则;(2)使畜产品加工接近消费市场的原则;(3)考虑加工技术条件的原则;(4)先初加工后深加工的原则。

10.合理组织贮存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1)贮存网点的设置,既要方便生产者,又要方便消费者。(2)在贮存数量上,要瞻前顾后,留有余地。(3)遵循安全可靠的原。(4)本着节约耗费的原则。

11.畜产品运输:是指商品畜产品借助动力在空间的转移。

12.*畜产品运输管理的内容?(特殊要求)

(1)运输工具和装载设施必须与畜产品的性质相适应。(2)运输时要求做到及时、安全、迅速、

经济。(3)要依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4)正确确定畜产品的合理流向,提高运输效率。

13.畜产品销售:就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市场上的交换,完成其商品畜产品价值的实现和使用价值的转移的一种经济活动。

14.畜产品的销售方式(渠道):一是计划销售方式,二是自由销售方式。

15.畜产品的销售策略:(1)进入市场策略。(2)促进销售策略(促销策略)。一是人员促销;二是广告促销;三是包装促销;四是商标促销

第十四章畜牧业生产经济效果评价

1.经济效果:就是所取得的有用效果与为此而消耗或战胜的劳动量的比例关系,即投入与产出,所得与所费的比例关系。经济效果=有用效果/消耗或占用的劳动量

2.畜牧业生产经济效果特点:(一)畜牧业生产是以饲养有生命的动物为劳动对象。(二)畜牧业生产的物质转化特点是饲料——畜禽——畜产品。(三)畜牧业生产技术经济效果具有不稳定性。

3.*畜牧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包括:(一)畜牧业技术经济效果衡量指标。(二)畜牧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三)畜牧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四)考察技术经济效果和效益的主体指标。

4.比较分析法:即将调查或实验所取得的数据资料,通过一定的整理计算,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各种技术措施或方案经济效果的评价。

5.比较分法是经济效果中应用最广的方法,但它只适用于一切单项新技术成果或新的技术方案与其对照的经济效果比较。

6.边际:一般是指相对意义上的最后一次的“增量”或变化率。边际分析:就是分析每增加一个单位资源投入量,引起产品量增加额的多少。

7.总产量:即在不同水平资源因素投入时所取得的产品总量。

8.*两个生产部门或两种作物相互之间有三种关系:即互竞关系、互补关系、互不相关系统。9.*经营规模: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综合。一般包括:生产要素的总量,生产产品的数量,生产技术的水平等三个方面,同时还应该包括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的程度。

第十五章畜牧业中的财政、信贷与保险

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权的力量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把企业和个人所创造的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然后在国发经济的各个方面加以分配使用的一种国家管理国民经济的方法体系。

2.国家财政的基本原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它所体现的是国家与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关系。

3.财政的职能与作用:(1)资金筹集的职能;(2)分配职能;(3)调节职能;(4)监督职能。4.财政与畜牧业的关系:一方面畜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国家的财政收支又对畜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5.财政对畜牧业的影响:一方面国家从畜牧业中取得财政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畜牧业自身的积累及其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另一方面国家财政对畜牧业的支持,又是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6.*国家对畜牧业的财政拨款的作用?

(1)促进畜牧业的发展;(2)能促进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3)能促进畜牧业中生产关系的改革完善。

7.*国家对畜牧业财政拨款的形式(范围)?

(1)对畜牧业进行无偿的财政拨款;(2)在税收上给予照顾;(3)在畜产品收购和农用工业品销售方面给予价格补贴;(4)对银行发放的畜牧业贷款实行财政贴息。

8.*牧业税:是我国对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牧业税的征收对象是物牧养的牲畜,包括(马、牛、骆驼、绵羊、山羊)等五种牲畜。

9.信贷:也称为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一种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反映了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并为一定的生产关系服务。信贷的基本特征是: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把商品或货币暂时转让给需要者使用,借贷双方约定期限,到期归还并由借用者支付一定量的利息。

10.*信贷体系:(1)银行信用。(2)商业信用。(3)国家信用。(4)国际信用。

11.*信贷的种类:(1)开发性贷款;(2)现代技术措施贷款;(3)中短期设备贷款;(4)商品流通贷款。

12.*信贷管理的原则:(1)偿还性原则;(2)物质保证原则;(3)贷款计划性原则;(4)区别对待、择优扶持、讲究效益原则。

13.*贷款程序的规定:(1)贷款的申请;(2)贷款调查;(3)贷款审查;(4)贷款审批;(5)签定借款合同;(6)贷款发放;(7)贷后检查;(8)贷款归还。

14.保险:是在一定生产方式下的经济补偿形式和制度。

15.保险的特点:(1)保险属于经济范畴;(2)保险是在社会经济互助的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补偿形式或制度。(3)保险经济关系的确立,通过签订保险合同来实现的的;(4)保险补偿是通过建立保险基金来实现的。

16.保险基金的形式:一是自留分散形式的后备基金;二是国家集中形式的后备基金;三是保险形式的后备基金。

17.*保险的职能:(1)分散危险。(2)组织经济补偿。(3)给付保险金。

18.*保险的作用:(1)保障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2)保障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和社会生活的决定;(3)促进危险管理,保障社会财富的安全;(4)保障财政收入的正常与稳定,扩大积累规模

19.保险合同的:它是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为建立保险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就一系列条款所达成的协议。

20.*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1)当事人的姓名和住所;(2)保险标的;(3)保险危险;(4)保险金额;(5)保险费;(6)保险期限;(7)订约的年、月、日、时。

21.*畜牧业保险:是保险人专为从事养殖业的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牲畜、家禽和其他饲养动物保险标的的保险,主要是饲养动物保险,各种人工驯养的畜禽、水生动物和其它饲养动物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具体包括(大牲畜保险)、(家畜家禽保险)、(水产养殖保险)和(驯养保险)等。

22.大牲畜保险的条件是:承保的大牲畜必须是饲养管理正常,无伤残、疾病、经过兽医部门验体合格者:各种牲畜的起保年龄均满一周岁,最高承保年龄一般规定为:黄牛13周岁;水牛15周岁;马13周岁;驴11周岁。在已发生传染病疫区的牲畜不能投保。

23.生猪保险的范围?

(1)凡全民、集体所有制单位或个人饲养的生猪,从断乳分栏起,饲养管理正常无疾病、无伤残均可参加保险;(2)参加保险的生猪,须经指定的兽医部门防疫注射;(3)符合上述条件的生猪,须全部投保。

24.养鸡保险的范围?

凡全民、集体养鸡场或城乡养鸡专业户饲养的已满10日鸡龄的鸡群和产蛋鸡,饲养条件和技术正常,经兽医部门检验体质健康合格符合承保条件,只要全部投保,都可以保险。

第十六章畜牧业扩大再生产

1.畜牧业扩大再生产:不管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怎样,它必须是连续不断的,或者说,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同样一些阶段。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中,从经常的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这种再生产过程,如果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称为简单再生产;如果是在更大规模上进行,称为扩大再生产。

2.*畜牧业扩大再生产的内容?

包括(畜产品)、(劳动力)、(生产关系扩大再生产)三个方面。畜牧业扩大再生产的三方面内容,是同时进行、相互影响和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畜产品的扩大再生产是三者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是畜产品扩大再生产的重要保证。

3.*畜牧业扩大再生产的途径?(影响因素、两条途径)

畜牧业的扩大再生产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等诸因素的影响。

扩大再生产的基本途径可归纳为两条:一条是由于投入生产要素的量增加,而引起的生产规模扩大,叫做外延扩大再生产;另一条是由于投入生产要素的质的改进和效率的提高,而引起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叫内涵的扩大再生产。畜牧业的外延扩大再生产,是指在科学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没有提高的条件下,只是靠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和各种生产资料,饲养更多数量的畜禽,使畜牧业再生产的规模扩大和畜产品产量增加。畜牧业的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在投入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不增加的情况下,而靠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采取合理的生产结构。采用优良的畜禽品种,全价配合饲料,改进饲养方法,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的转化率,从而达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畜产品产量的增加。在畜牧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外延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二者往往是结合在一起来用的,也是很难截然分清的,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各种资源总量很多,而人均资源有限,目前有不少资源未充分合理利用,同时也有一些资源利用过度;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畜牧业生产水平较低;当前许多畜产品远远不适应国家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根据这些情况,我国的畜牧业扩大再生产,应该坚持内涵和外延同时并举,而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在不同地区的一定时期内,则应各有侧重,不搞“一刀切”。当然,同时也要注意外延扩大再生产,而且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又必须转向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要途径。

4.畜牧业的收入分配?

社会总产品的分配:(1)第一,用来补尝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2)第一,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第二,用来满中共同需要的部分。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基金。

5.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总产品分配原理在不同经济形式的收益分配中处理积累与经费的关系?

答:国营牧场,一般是按税后利润一定比例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畜牧业合作经济的内部积累,目前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单位,一般是根据承包合同的规定向集体上交一定数量现金或牲畜和产品;另一种是实行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的,一般是从当年的可分配总收入中提留一定比例的公积金。个体畜牧业生产单位,由于是按户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己完全有自主权,当年生产收入除掉各项开支和国家税收之后,究竟拿出多少用于扩大再生产,由自己决定。

在畜牧企业和生产单位中,具体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节约开支是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主要途径。第二、在生产发展、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兼顾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原则,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第三、确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要贯彻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第四、全面重视生产单位内部的各种积累形式。总之,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各地区、各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兼顾发展生产和生活提高听需要,把当前利益同长远利益很好结合起来,进行统筹兼顾。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课件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课件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学时:48 学分: 2.5 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 ①了解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的学科属性,研究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的重要意义。 ②了解畜牧业经济再生产的特点。 ③了解学习畜牧业经济管理学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结构,研究的方法、对 象和任务。 教学重点: ①畜牧业经济管理学产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着重从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畜牧 业经济管理学的研究、解决的问题两方面加以说明。 ②学习和研究畜牧业经济管理学,必需具备畜牧业学和经济管理学两方面的知 识体系,而且还需要将二者有机联系起来。 ③畜牧业经济再生产的特点的掌握,是学好畜牧业经济管理的必然条件。 教学难点: ①畜牧业经济再生产的特点的理论的掌握与具体运用。 ②畜牧业学和经济管理学相互结合,体现了科学发展的一种发展趋势,这一学 科体系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理论的贡献。 畜牧业经济管理是从农业经济中分离出来的一门独立的部门经济管理学科。随着人类进步、社会的发展,经济管理在日趋合理化、科学化、系统化,而且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它决定着其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管理以是科学,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而在畜牧业生产经营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科学技术问题,而且存在着大量的经济管理问题。 现时代人们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经济管理,比作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经济管理就更加重要。学习和研究这门学科对推动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加速实现畜牧业现代化,推进人类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生存和一切生产存在与发展的首要条件。马克思曾经指导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①人类为了生存,与大自然作斗争,迈开的第一步就是采集和狩猎活动,并从此逐步走向种植和饲养。 种植业主要提供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如园艺、观赏、器植物等); 饲养业主要提供肉、奶、蛋、皮、毛、药、杂(器、观赏、动力、劳役等)。 从古到今,人类最基本的食物资料都来自这两大部门,它们共同构成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指出:“社会为生产小麦、家畜等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它对于其它生产,不论是物质的生产或精神的生产所获得的时间便越多”。这里马克思论述农业地位时,是把小麦和家畜并提的,前者代表种植业,后者指畜牧业。它表明任何部门的建立和发展,都必须以农牧业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缺一不可,因此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积极发展畜牧业。 *恩格尔系数=生活支出/收入总额。 (1)20%以下为最富裕; (2)20—39%为富裕; (3)40—49%为小康; (4)50—59%为勉强度日; (5)59%以上为绝对贫困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各项畜产品生产基本上保证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但是,由于历史的种种复杂原因,我国的畜牧业仍然是一个薄弱的基础产业部门,畜牧业发展仍受到资源、资金、成本等因素制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进而向富裕型迈进,畜牧业在整个农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发展畜牧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动科 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题

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题 名词解释 1.畜牧业计划:畜牧业计划是畜牧业企业使组织、指挥、监督、控制等管理职能依据,是畜牧业企业在经营思想、经营方针指导下,根据企业的市场预测、经营决策以及国家的远景规划,对企业一段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作出的统筹安排。 2.畜牧业经济:畜牧业经济是畜牧业中经济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即从宏观上研究畜牧业部门的经济问题,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放面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所谓经营:即企业或生产单位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经济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以及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和决策计划过的过程。 3.所谓管理: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经营目标、对经营要素的结合与经营过程的运转(供应—生产—销售—分配)进行不断决策、完善计划及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全部工作的总和。畜牧业产业化:是指畜牧业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统,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产加销、牧工商、贸工牧、产学研、牧工教一体化的要求,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围绕区域性畜牧业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实现畜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新型畜牧业经营体制。 4.畜牧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畜牧业,实现对传统畜牧业的全面的、更本性的改造,在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方面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能够最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畜产品的产出率和商品率,以最少的投资,使畜牧业生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稳定、协调发展的目的。 5.畜牧业生产结构:指的是畜牧业生产各要素的构成情况,不仅包括畜牧业内部结构,还包括畜牧业外部结构和地区结构等。 6.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物质形态。 7.控制:是指企业在动态的变化环境之中,为了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的检查、监督、纠偏等管理活动。 8.经营预测:是指在市场调查掌握大量经济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市场需求变化的规律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对未来情况做出估计、判断与测算。 9.确定性决策:是指未来事件的客观状态或实现条件是完全肯定的,决策的结果也是明确的

《畜牧业经济管理》习题试卷及答案修订

《畜牧业经济管理》习题 一、单选题 1、畜牧业再生产过程即是()运动过程,又是()运动过程。 A物资/资金 B资金/货币 C物资/原料 D机器/牲畜 2、对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研究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唯物辩证法为研究基本方法B广泛运用调查研究法 C广泛采用实验和对比分析法 D定性分析而不需要定量分析方法 3、我国畜牧业经济所有制结构是以家庭畜牧业经济为主的()的所有制结构。 A多种经济成份并存B单一经济成份C非公有制D公有制 4、我国畜牧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状况是由我国目前畜牧业()状况所决定的。 A生产关系B生产力C生产规模D市场 5、畜牧业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特点是()。 A家庭经营 B统一经营C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统一经营 D集体经营 6、下列哪项属于公有制畜牧业经济()。 A个体所有制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商投资经济D集体畜牧业经济 7、下列哪项不属于非公有制畜牧业经济()。

A个体所有制经济B私营经济C外商投资经济D合作经济8.下列哪项不属于外资畜牧业经济()。 A个体所有制经济 B中外合作经济C外商独资经济D外商合资经济9.一种所有制可以有()经营制度。 A多种B一种C只有两种D只有三种 10对畜牧业现代化的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采用现代化畜牧业科学技术B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 C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D采用传统的生产技术 11.对畜牧业现代化的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消耗的生产系统 B创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畜牧业生态系统 C以相对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和好的产出 D以相对少的投入,获得一般的经济效果 12.对衡量畜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较高的畜牧业劳动生产率 B一般的资金利用率 C与资金占用和利用无关 D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无关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自考复习题6畜牧业中的生产要素

第6章畜牧业中的生产要素 1、重点:(2)畜牧业劳动力资源的特点;(2)提高畜牧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3)畜牧业资本的概念、分类、作用规律和特点;(4)科技进步对畜牧业发展的作用;(5)畜牧业技术的经济类型;(6)我国畜牧业科学技术进步途径应遵循的原则;(7)我国畜牧业科学技术进步的途径。 2、一般掌握:(1)畜牧业劳动力的概念;(2)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3)我国畜牧业劳动力资源状况;(4)畜牧业资本的来源和合理使用的原则;(5)畜牧业科学技术进步实现的过程中应该做好的工作。 1.畜牧业劳动力109 2.畜牧业资本121 3.畜牧业技术(科技)进步125 4.劳动节约型技术 5.资源节约型技术 6.中性技术127 1. 畜牧业劳动对象的特殊性指的是其劳动对象为有生命的动物。109 2. 畜牧业生产劳动的双重性是指除了饲养和放牧劳动外,还有从事饮料生产、加工等方面的劳动。110 3. 劳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首要的和唯一能动的要素,也是进行生产活动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经济来源。111 4. 劳动效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符合一定质量要求的条件下,所完成的。115 5. 按资本存在的形态,有货币形态的资本和实物形态的资本。122 6. 发达国家畜牧业科技进步率约为70~80% 。125 7. 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率约为50% 。125 1. 畜牧业劳动生产率是指( B )115 A.生产畜产品所付的劳动时间 B.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的畜产品数量 C.生产畜产品的效率 D.一定时间内生产的畜产品 2.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按照(资本的价值转移方式)划分的。122 3. 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是按照(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处阶段)划分的。122 4. 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是按照(C )划分的。122 A.资本价值转移的方式 B.资本的来源 C.资本存在的形式 D.资本所处的阶段 5. 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是按照(B )划分的。122 A.资本价值转移的方式 B.资本的来源 C.资本存在的形式 D.资本的重要程度 6. 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技术是(C )127 A.中性技术 B.劳动节约型 C.资源节约型 D.资本节约型 7. 机械技术是( B )127 A.中性技术 B.劳动节约型 C.资源节约型 D.资本节约型 8. 我国畜牧业技术进步的重点是( C ) A.资本节约型技术 B.劳动节约型技术 C.资源节约型技术 D.中性型技术 1. 畜牧业劳动的特点。109-111 2. 提高畜牧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113 3. 提高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117 4. 畜牧业资本运动的特点。123 5. 畜牧业资本合理利用的原则。124 6. 畜牧业技术的经济类型。126 7. 我国畜牧业技术的重点。128

【良心出品】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论述题答案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论述题答案 1.试述提高盈利的主要途径。 答:主要从市场竞争、挖掘内部潜力、加强流通管理及深加工增值等四个方面入手探索途径。(1)在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合理的决策,制订长期战略目标,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2)重视科学技术,应用先进生产工艺,提高企业的设备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3)加强职工素质教育,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 (4)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加强市场管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收入。(5)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降低各种耗费,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6)在流通领域中,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费用。 (7)发展畜产品加工业,进行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 2.试述发展我国饲料业的主要措施。 (1)大力开发能量和蛋白质饲料资源;(2)挖掘耕地潜力,增加饲料产量; (2)饲料工业必须不断适应养殖业生产的现实特点,生产适销对路的饲料产品; (3)加强宣传、推广和服务工作,抓好产品质量,提高综合效益; (4)通过并购、托管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重组,形成企业集团化; (5)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创新助推饲料业发展; (6)加速饲料业标准化进程,解决好饲料安全问题; (7)推广应用各种青贮和氨化秸秆饲料;(8)利用国际市场调节盈缺,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3.畜牧企业经济效益主要分析哪些方面? 答:畜牧企业经济效益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结构分析(2)饲料消耗分析(3)劳动力利用分析(4)资金利用分析(5)计划完成情况分析(6)工作和产品质量分析(7)产品成本分析(8)投资效果分析 4.论述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答: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畜牧生产结构高耗低效,资源利用率低,严重制约了畜产品供给能力的增长; (2)猪的比重过大,与我国饲料生产供应现状很不协调; (3)畜产品种类单调,质量不高,难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 (4)地区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资源利用不充分。 应采取的对策: (1)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牛、羊肉和优质禽肉生产、突出发展奶类和羊毛生产; (2)继续深化畜牧业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畜牧业全面发展; (3)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业结构体系;

畜牧业经济管理习题试卷及答案

畜牧业经济管理》习题 、单选题 1、畜牧业再生产过程即是( )运动过程,又是( )运动过程。 A 物资/资金 B 资金/货币 C 物资/原料 D 机器/牲畜 2、对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研究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以唯物辩证法为研究基本方法 B 广泛运用调查研究法 C 广泛采用实验和对比分析法 D 定性分析而不需要定量分析方法 3、 我国畜牧业经济所有制结构是以家庭畜牧业经济为主的( )的所有制结构。 A 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B 单一经济成份 C 非公有制 D 公有制 4、 我国畜牧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状况是由我国目前畜牧业( )状况 所决定 的。 A 生产关系 B 生产力 C 生产规模 D 市场 5、 畜牧业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特点是( )。 A 家庭经营 B 统一经营 C 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统一经营 D 集体经营 6、下列哪项属于公有制畜牧业经济( ) 7、下列哪项不属于非公有制畜牧业经济( A 个体所有制经济 B 私营经济 8.下列哪项不属于外资畜牧业经济( A 个体所有制经济 B 中外合作经济 9.一种所有制可以有( )经营制度。 A 多种 B 一种 C 只有两种 10 对畜牧业现代化的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采用现代化畜牧业科学技术 B 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 C 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 D 采用传统的生产技术 11.对畜牧业现代化的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消耗的生产系统 B 创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畜牧业生态系统 C 以相对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和好的产出 A 个体所有制经济 B 私营经济 C 外商投资经济 D 集体畜牧业经济 )。 C 外商投资经济 D 合作经济 )。 C 外商独资经济 D 外商合资经济 D 只有三种

《畜牧企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标准

《畜牧企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标准 1.1 课程的性质 《畜牧企业经营与管理》是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成为具有畜牧业经济管理必备理论知识、较高的实践技能和一定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为不断提高养殖场生产水平、发展畜牧事业服务。 1.2 设计思路理念 《畜牧企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是从养殖场经济管理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按照“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强化职业技能培养,突出职业素质养成”原则,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系统化课程。教学组织上,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按照“理论指导、案例分析、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行教师、学生和现场专家共同参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现场教学模式,做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融合、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相融合、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相融合,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1.3 课程设计思路 《畜牧企业经营与管理》课程内容的选取,是通过专业调研,遵循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议,参照畜牧兽医行业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制订课程标准。教学课程的设计以畜牧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为主线,强调学生实践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实际经营管理能力,并将教学内容归纳、整合成十五个工作任务(畜牧业经济管理概述、现代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生产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形式与产业化现代化、计划管理、市场调查、经营预测、经营决策、畜产品营销、经济核算管理、畜牧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经济活动分析、新产品的开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2.课程目标 2.1 课程总体目标 《畜牧企业经营与管理》在于帮助学生把握畜牧业经营管理的理论架构、较牢固地掌握现代养殖场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在深入地了解和把握经营管理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通过一定的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实践调研,培养学生从现代管理的视角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养殖场经营中存在问题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在战略制定、方案决策、资金筹措、营销策划、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并为学生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通过这一学习过程能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2.2 知识目标

《畜牧业经济与管理》教学大纲(二)

《畜牧业经济与管理》教学大纲 学时:36学时 适用专业:高职高专类学校畜牧、兽医类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教材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高职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的苦干意见》的精神,科学阐明了畜牧业经济管理的规律及其运用,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选修课程,为新世纪培养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建设和畜牧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高等畜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前导课程:《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原理》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以适用为目的,以讲清概念,强化实训为重点,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做到科学性、先进性和政策性的统一,掌握现代畜牧业经济与管理的新内容、新技术、新方法,并能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灵活能力,提高学生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才能。 三、教学条件 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为了使学生学以致用,尽量营造条件建模拟实训环境以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技能型人才。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要求: 本课程由理论与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理论教学右倾深入浅出,能激发学生兴趣,树立自信心;实践教学右倾加强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六、考核标准: 考试成绩由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50%,均采取百分制评分。 七、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靳胜福主编《畜牧业经济与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 [1]陈良珠主编《畜产品市场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 [2]张存根主编,《WTO与中国畜牧业》中国禽业导报2000年 [3]姜克芬主编《中国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方光罗主编《市场营销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畜牧业经济管理_在线作业_1_4

畜牧业经济管理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9-06 13:55:36 一、单选题 1. (5分) ? ? A. 巴纳德 ? B. 法约尔 ? C. 西蒙 ? D. 泰罗 得分: 5 知识点: 畜牧业经济管理 2. (5分) ? ? A. 含成本 ? B. 机会成本 ? C. 沉没成本 ? D. 外显成本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 )。 指计入账的、看得见的实际支出属于 ( )。

得分:5 知识点:畜牧业经济管理 3. (5分) 关于如下计算公式中各变量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F jt是j方案在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现值(=CI-CO) ? B. FNPV(i)j是j方案某期的净现值; ? C. FIRR是财务部收益率 ? D. t是年度序号 得分:5 知识点:畜牧业经济管理 4. (5分) 下图是一个社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请问多生产HB数量的消费品的机会成本是()?

? A. 放弃OG数量的生产资料 ? B. 放弃DG数量的生产资料 ? C. 放弃DA数量的生产资料 ? D. 放弃HB数量的生产资料 得分:5 知识点:畜牧业经济管理 5. (5分) 在下列经营预测方法中使用到转移矩阵的预测方法是()。 ?? A. 回归预测 ? B. 季节系数预测法 ? C. 马尔科夫预测法 ? D. 移动平均法 得分:5 知识点:畜牧业经济管理 6. (5分)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是指()。? A. 垄断 ? B. 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C. 竞争的价格 ? D.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得分: 5 知识点: 畜牧业经济管理 7. (5分) ? ? A. 现金 ? B. 存货 ? C. 应付账款 ? D. 短期投资 得分: 5 知识点: 畜牧业经济管理 8. (5分) ? ? A. 折旧率 = 2÷预计使用年限×100% ? B. 折旧率 = 2×(原值-预计残值+预计 清理费用)÷折旧年限×100% ? C. 折旧率 =(原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折旧年限×100% 下列容哪个不是流动资产( )。 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率的计算公式是( )。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试题题库和真题上课讲义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试题题库和真题

1畜牧业经济名词解释 2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论述题吗改善食物结构,提高生活水平;利用饲料资源,生产生活资料;提供轻工以及出口原料;为发展有机农业提供肥料和动力;为发展边疆畜牧业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边防。3畜牧业在生产的特点:畜牧业的根本特点;畜牧业属于第二性生产;生产资料来自于工作,种植业和自身;即使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在生产具有群体性连续性周期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大;主要生产鲜活产品; 4畜牧业经济管理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畜牧业经济畜牧业企业经济管理畜牧工业企业经济管理 5经济手段是国家政府对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商品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节时所运用的一种手段。作用:调节有关方面收入的增减,形成宏观管理所需要的鼓励条件和能限条件,取得经济效益,使企业生产计划和国家计划相一致。 6畜牧业经济形式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和私营经济、联合经济、中外合资 7畜牧业产业化的概念是指畜牧业经济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构成一个完整产业系统。 8产业化的意义有一个名字解释和简答题: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可以提高畜牧业的比较效益;有毅力加速畜牧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利于促进管理体质的深化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有助于畜牧业的科技进步。

9产业化的组织形式(中国):一是按照带动产业链的主要动力和生产结构可以分为六种: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企业集团,主导产业带动性,科技推动型,中介组织带动性,二是按照联合的紧密程度:松散型半紧密型紧密型。 10组建畜牧业产业化的方法:扶持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基地,培育销售市场,提高科技水平,完善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创新。 11畜牧业现代化的概念:传统和狭义的畜牧业现代化就是养殖业机械化,广西的现代化就是高度的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和畜产品的商品化等。 12畜牧业现代化的特点:装备现代化,技术现代化,观念现代化。 13畜牧业劳动生产率:包括实物性劳动生产率指标和价值性劳动生产率。 14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途径: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调整结构,加快速度;全面建立保障体系;转化成果;强化横向联合。 15畜牧业生产结构:畜类结构;蓄种结构;品种结构;合理蓄群结构的要点简答题。 16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的原则:资源合理利用原则;满足消费者需求原则; 促进生态平衡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经济效益最佳原则。 17管理的主要职能:计划、组织、控制是个管理学派工人的智能,20世纪以后,管理学家一般把管理的职能分为计划、组织、控制、激励或者计划、组织、控制、人事等职能 18市场调查的意义简答题和名词解释和内容:意义表现在企业经营决策的前提,修正决策的依据,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内容是市场需求信息、消费者调查、竞争者调查、宏观环境调查、产品调查。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自考复习题7畜牧业中的饲料.doc

第7章 畜牧业中的饲料(新版中没有) 1、重点:(1)饲料的分类、经济地位与经济特点;(2)我国 饲料资源特点(3)中国草地资源实现町持续利用的途径(4)我国 饲料工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战略目标; 2、一般掌握:(1)饲料的概念;(2)世界饲料生产概况;(3)制 约我国饲料业发展的因素;(4)影响草地资源持续利用的主耍因素: (5)提高农山的饲料基地作用;(6)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方向。 1. 建立人工草场实现了草地的 ______ o 2. 1995年5月越9 F1发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是我国 第一部饲料方面的权威法规,标志着我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管 理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3. 国外现代饲料工业的特点呈现出牛产规模化、技术现代化、配 方科学化和管理科学化。 3. 国外现代饲料工业的特点呈现出生产规模化、技术现代化、配 方科学化和管理科学化。 3. 国外现代饲料工业的特点呈现岀生产规模化、技术现代化、 配方科学化和管理科学化。 3. 国外现代饲料工业的特点呈现岀生产规模化、技术现代化、配方 科学化和管理科学化。 4. 根据我国畜牧业发展战略规划,到 ____________ 年我国饲料工业 的总体水平将全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第6章畜牧业屮的饲料 1. 我国草地占陆地面积约(40% ) P149 2. [比界草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22% ) 3. 我国草地每年牛物产量约(3 )亿吨。 4. 我国草地面积约(4 ) hm 2o 公顷 5. 据预测,我国2010年粮食需求的(38% )将用做饲料。 6. 我国饲料资源的特点是( ) 7. 我国民间,将饲料划分为(饲草和饲料) &基础饲料和补充饲料的划分依据是(B )。经济特点 A.营养价值 B.经济特点 C.来源 D.类别 9. 粗饲料和精饲料的划分依据是(营养价值)营养价值 10. 天然饲料和生产饲料的划分依据是(经济特点)经济特点 11. 动物饲料和植物饲料的划分依据是(来源)来源 D.环境污染严重 12.自给饲料和商甜饲料的划分依据是 经济特点)经济特点 13.制约我国饲料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 P307 A ?草地资源的沙化、退化严重 B.科研发展水平较低 C.粮食问题

Sjdjeq畜牧业经济管理习题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畜牧业经济管理》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畜牧业经济与畜牧业经济管理的含义是什么? (二)畜牧业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三)怎样才能学习好畜牧业经济管理? 第二章:畜牧业外部环境 (一)何谓畜牧业外部环境?畜牧业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 (二)畜牧业外部不经济性的实质是什么? (三)解决畜牧业外部不经济性的对策有哪些?这些对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三章:畜牧业内部结构 (一)何谓畜牧业生产结构、畜牧业生产布局?常见的畜牧业类型有哪些? (二)何谓畜牧业系统层次结构? (三)结合你所在地的实际,你认为应怎样进行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 (四)畜牧业有哪些特点? (五)为什么当前我国畜牧业经济多种形式并存? (六)我国畜牧业管理有哪些机构?畜牧业有哪些经营形式? (七)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形成有哪些影响因素? (八)我国畜牧业经济管理系统由哪些系统组成,包含哪些内容? 第四章:畜牧业企业创办 (一)何谓德尔菲法? (二)怎样理解指数平滑法、温特氏法?? (三)怎样理解盈亏平衡点分析法、后悔值法、期望值法、决策树法? (四)畜牧业项目论证报告包扩主要含哪些基本内容? (五)何谓市场调查?主要调查哪些内容?常用的市场调查方法有哪些?市场调查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六)畜牧业经营定性决策有哪些方法?

(七)畜牧业经营决策的原则有哪些? (八)例如:广西玉林凤凰山生态养鸡场饲养生态鸡,该场年固定成本为20万元,每养成一只生态鸡的变动成本为8元,每只鸡的平均市场售价为13元,则该场年饲养销售鸡的保本点产量为多少?若年要获取税前利润30万元,则该场要产销多少只生态鸡? (九)撰写“重庆市南岸区观赏鱼产业化”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 第五章:经营畜牧业企业 (一)何谓畜牧业现代化?畜牧业现代化的内容有哪些? (二)世界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如何? (三)怎样理解经营畜牧业企业与畜牧业企业经营? (四)世界畜牧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包含哪些具体的方向? (五)怎样理解我国畜牧业的变革与发展? (六)怎样理解企业文化? (七)怎样理解“跳出企业看企业”?怎样理解“家小学三国、家大学红楼”? 第六章:畜牧业企业管理 (一)畜牧业劳动有哪些特点?如何对畜牧业企业劳动及劳动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 (二)何谓订货点量法、经济订货批量法? (三)畜牧业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四)怎样进行畜牧业资金管理? (五)何谓畜牧业劳动、畜牧业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在生产力要素中处于什么地位? (六)何谓畜牧业劳动生产率?怎样合理配置人员?怎样合理的激励员工尤其是经理人员? (七)如何对畜牧业企业劳动进行科学的管理?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市场营销人员? (八)怎样确定畜牧业劳动定额?劳动报酬包含哪些内容? (九)传统物资管理中的“核清四笔帐”和作到“六平一代”的含义是什么? (十)怎样确定各种物资的储备量?如何对物资进行分类?签定物资订购合同要注意哪些事项? (十一)怎样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如何进行仓库管理? (十二)怎样筹集畜牧业资金?畜牧业资金的运动规律是什么?怎样进行畜牧业资金的管理?流动资金利用效果有哪些考核指标?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畜牧业经济管理》习题考试及答案

《畜牧业经济管理》习题考试及答案

————————————————————————————————作者:————————————————————————————————日期:

《畜牧业经济管理》习题 一、单选题 1、畜牧业再生产过程即是()运动过程,又是()运动过程。 A物资/资金 B资金/货币 C物资/原料 D机器/牲畜 2、对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研究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唯物辩证法为研究基本方法B广泛运用调查研究法 C广泛采用实验和对比分析法 D定性分析而不需要定量分析方法 3、我国畜牧业经济所有制结构是以家庭畜牧业经济为主的()的所有制结构。 A多种经济成份并存B单一经济成份C非公有制D公有制 4、我国畜牧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状况是由我国目前畜牧业()状况所决定的。 A生产关系B生产力C生产规模D市场 5、畜牧业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特点是()。 A家庭经营 B统一经营C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统一经营 D集体经营 6、下列哪项属于公有制畜牧业经济()。 A个体所有制经济B私营经济 C外商投资经济D集体畜牧业经济7、下列哪项不属于非公有制畜牧业经济()。 A个体所有制经济B私营经济C外商投资经济D合作经济8.下列哪项不属于外资畜牧业经济()。 A个体所有制经济B中外合作经济C外商独资经济D外商合资经济9.一种所有制可以有()经营制度。 A多种B一种C只有两种D只有三种 10对畜牧业现代化的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采用现代化畜牧业科学技术B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 C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D采用传统的生产技术 11.对畜牧业现代化的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消耗的生产系统 B创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畜牧业生态系统 C以相对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和好的产出

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资料

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品种结构:同一畜种包括多个品种,各个品种在产品率、产品质量、产品规模及家畜适应性、生活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各品种之间的比例构成关系。 2.边际产量:系指每增投一个单位的变动资源因素所能增加的总产量。 3.产品边际转换率:当一定量的生产资源用于两种产品时,甲产品数量变动1单位时所引起的乙产品的改变量,实际是指两产品增量的比值。 4.盈亏平衡分析法:盈亏平衡点法是通过提示产量、成本、价格、盈亏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短期经营决策的一种方法。其做法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然后依据产量、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价格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列出总收入、总成本的计算式,测算盈亏平衡点,即保本点,作为决策的依据。 5.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6.畜群结构:是指同种牲畜畜群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用途的牲畜或畜组在畜群中各占的比重。 7.生产弹性:是指当所有其他投入要素保持不变时,一种投入要素的既定百分比变动所引起的产量的百分比变动。 8.资源边际替换率: 9.畜产品流通:把在市场上以货币为媒介,利用各种渠道,并通过收购、运输、贮存、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实现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畜产品交换过程。 10.经济合同:指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相互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合同。 二、填空: 1.畜牧业经济管理的职能有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 2.畜牧业现代化的内容包括生产手段现代化、生产技术现代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 3.影响畜牧业生产结构变化的因素生产力水平、自然资源条件、畜产品市场需求和制度和国家政策。 4.当需求交叉弹性大于零时,两种产品间是替代关系。 5.市场调查的方法有询问法、观察法和试销法。 6.企业文化包括四个亚文化,它们分别是文化、文化、 文化和文化。 5.非确定型决策技术中,悲观法又称为最大最小规则法。

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题

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题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总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畜牧业生产结构:从广义上讲,畜牧业生产结构,是畜牧业生产各要素的构成情况,不仅包括畜牧业内部结构,还包括外部结构(如畜牧业与种植业等其它生产部门的比例结构、饲草结构、所有制结构和经营结构等)和地区结构等。这里主要阐述畜牧业内部结构,即各种畜禽之间的比例和关系。 2、畜类结构:是按家畜类别分各个畜类,如猪、鸡、牛、羊、兔等,各畜类之间的比例关系。 3、畜种结构:按主产品的不同将各个畜类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畜种,如牛可进一步划分为肉牛、奶牛、肉奶兼用牛等,各畜种之间的比例关系。 4、品种结构:同一畜种包括多个品种,各个品种在产品率、产品质量、产品规模及家畜适应性、生活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各品种之间的比例构成关系。 5、应收账款:是指畜牧企业以赊销方式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形成的尚未收回的款项。 6、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指的是企业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通常表现为企业所拥有的,并受法律承认和保护的权利,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着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7、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是指企业销售产品商品取得的销售收入(即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8、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生产经营期间由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经营成果,在数量上等于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相抵后的差额。

9、经营决策企业的经营决策,就是对企业远期或近期的经营目标与实现这些目标有关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最优选择的决断过程。企业的经营决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企业经营决策是指企业管理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几种可行方案进行优选的过程,广义的企业经营决策则是指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每个环节上的选择和决定。 10、盈亏平衡点法 盈亏平衡点法是通过提示产量、成本、价格、盈亏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短期经营决策的一种方法。其做法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然后依据产量、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价格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列出总收入、总成本的计算式,测算盈亏平衡点,即保本点,作为决策的依据。 11、畜牧业劳动生产率是指畜牧业劳动者在一定的时间内生产畜产品的能力,它是劳动者取得的劳动成果和相应的劳动消耗之间的比率。 畜牧业劳动生产率=质量合格的畜产品数量÷消耗的劳动时间 =消耗的劳动时间÷质量合格的畜产品数量 12、经济寿命:就是指设备最经济的使用期,按这个年限更新设备,这台设备平均每年所支出的折旧费用最低,得到的收益最大。 13、经济评价:从经济角度,用经济效果指标对科技推广所作的评价。31、绝对经济效果:指科技成果使用中产出的有用效果与其研制、推广和使用中投入的劳动耗费的比较。 14、经济核算: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活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消耗以及一切经营成果进行记载、计算、考查和对比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方法。

畜牧业经济管理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总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畜牧业生产结构:从广义上讲,畜牧业生产结构,是畜牧业生产各要素的构成情况,不仅包括畜牧业内部结构,还包括外部结构(如畜牧业与种植业等其它生产部门的比例结构、饲草结构、所有制结构和经营结构等)和地区结构等。这里主要阐述畜牧业内部结构,即各种畜禽之间的比例和关系。 2、畜类结构:是按家畜类别分各个畜类,如猪、鸡、牛、羊、兔等,各畜类之间的比例关系。 3、畜种结构:按主产品的不同将各个畜类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畜种,如牛可进一步划分为肉牛、奶牛、肉奶兼用牛等,各畜种之间的比例关系。 4、品种结构:同一畜种包括多个品种,各个品种在产品率、产品质量、产品规模及家畜适应性、生活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各品种之间的比例构成关系。 5、畜群结构:是指同种牲畜畜群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用途的牲畜或畜组在畜群中各占的比重。 6、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7、固定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固定资产平均原始价值*% 8、存货周转率:指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成本与存货资金占用额的比率。 存货周转率(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100% 9、应收账款:是指畜牧企业以赊销方式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形成的尚未收回的款项。 10、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指的是企业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通常表现为企业所拥有的,并受法律承认和保护的权利,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11、递延资产:是指企业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费用。 12、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是指企业销售产品商品取得的销售收入(即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13、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生产经营期间由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经营成果,在数量上等于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相抵后的差额。 14、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15、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出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销售费用。 16、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17、投资净收益:投资净收益是指投资收益扣除损失后的数额。 18、集合意见法:它采用各种形式,收集各类有关人员(如果消费者、产销人员、业务主管人员、领导人员、专家等)的意见,加以分析综合,作出预测,具体形式有:直接访问法,会议法和函询法。 19、经营决策 企业的经营决策,就是对企业远期或近期的经营目标与实现这些目标有关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最优选择的决断过程。企业的经营决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企业经营决策是指企业管理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几种可行方案进行优选的过程,广义的企业经营决策则是指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每个环节上的选择和决定。

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题

畜牧业经济管理-名词解释5个。简答题5个,综述1个,选择10个,判断10个 《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提纲 1.畜牧业中的经济形式 (1)国有经济形式:(2)集体经济形式:(3)个体和私营经济形式:(4)合作经济形式:(5)联合经济形式:(6)中外合资经营形式: 现代企业制度:是在微观基础上实现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基本形式。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制度。其特征可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2.畜牧业产业化的内涵和作用 (1)畜牧业产业化的概念:是指畜牧业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产加销、牧工商、贸工牧、产学研、牧工教一体化的要求,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围绕区域性畜牧业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实现畜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新型畜牧业经济体制。 (2)畜牧业产业化的意义:(1)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2)可提高畜牧业的比较效益;(3)有利于加速畜牧业现代化进程;(4)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5)有利于促进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6)有助于畜牧业的科技进步 3.畜牧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 1.国外畜牧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1)纵向一体化:是指畜牧业企业同生产资料的生产与供应部门以及畜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部门联合。(2)横向一体化:是专业方向相同的畜牧业企业合作兴办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和其他服务业而进行的经济联合。(3)网状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彼此渗透,互相交织而成网状结构的经营组织体系。 2.中国畜牧业产业化组织形式: (1)按照劳动产业链的主要动力和生产结构分: ①龙头企业带动型:②市场带动型:③企业集团型:④主导产业带动型:⑤科技推动型:⑥中介组织带动型: (2)按照联合的紧密程度分:①松散型:②半紧密型:③紧密型: 3.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方式:(1)季节性生态畜牧业经营:(2)现代草地生态畜牧业集约经营:(3)工厂化生态畜牧业的集约经营:(4)现代农牧结合型生态畜牧业的经营: 4.组建畜牧业产业化的方法(1)扶持龙头企业:(2)建立产业基地:(3)培育销售市场:(4)提高科技水平:(5)完善服务体系:(6)运行机制创新: 4.畜牧业现代化 (1)畜牧业现代化的概念:畜牧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畜牧业,实现对传统畜牧业的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造,在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方面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能够最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畜产品的产出率和商品率,以最少的投资,使畜牧业生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稳定、协调发展的目的。(2)畜牧业现代化的特点1.装备现代化:2.技术现代化:3.观念现代化:4.管理现代化:5.人员知识化: 5.畜牧业生产结构 1.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概念:从广义上讲,畜牧业生产结构指的是畜牧业生产各要素的构成情况,不仅包括畜牧业内部结构,还包括畜牧业外部结构和地区结构。本课程主要阐述内部结构,即各种畜禽之间的比例和关系。 2.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分类:(1)畜类结构:(2)畜种结构:(3)品种结构:(4)畜群结构: 3.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原则:(1)资源合理利用原则;(2)经济效益最佳原则;(3)满足消费需求原则;(4)促进生态平衡原则;(5)因地制宜原则。 6.畜牧业区域经济发展

畜牧业经济管理

畜牧业经济管理课程论文 《畜牧业经济管理》 课程论文 题目畜牧生产之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 学院 年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2015-12-31

畜牧生产之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 摘要:在畜牧生产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所以实现畜牧生产的发展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本文通过介绍我国畜牧业生产的现状和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分析其对环境污染的途径,探讨减少畜牧业生产对环境污染的对策。 关键字: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of the animal husbandryproduction Abstract:In the development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at the same time,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also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So to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and reduce the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will be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tatus of China's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our country the statu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analysis of the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 to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y livestock production.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畜牧业也在原有的水平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不同规模的畜牧场不断涌现,使得原本潜在的由畜牧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涌现,并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而不断突出。环境污染会导致国民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给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且污染容易治理难。大规模的养殖是畜牧业必然的发展方向,因此养殖场的环境污染成了畜牧业是否可以快速发展的决定因素[1]。尤其是近十年来,畜牧业已成为中国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主要支柱产业。但是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要实现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畜禽废弃物,保持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随着生猪养殖行业的迅速发展,生猪养殖已逐渐形成规模,但是,规模化养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能源缺乏、疫病频繁、环境污染等。大康牧业曾就此问题做过研究,发现对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据测算,一头猪每天排放的污水相当于七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这些没经过处理的废水如果直接排放会污染土壤和地表水、地下水。养殖场还会产生大量恶臭气体,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而且,养猪场产生了大量的粪便,成为污染周围环境最大的凶手。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还会使得养猪场疫病频繁,最大的特征是老病抬头、外病传入、病源混感,防治更加困难。由于饲养环境较差,病原污染严重,消毒不严格,致使养殖场大量使用抗生素,而这些抗生素又会对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2] 随着养鸡业的蓬勃发展,鸡群的养殖越来越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就太仓南郊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