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何人不起故园情

何人不起故园情

何人不起故园情
何人不起故园情

何人不起故園情

——思鄉懷人類詩歌鑒賞

教学目标:

1、了解思乡类诗歌的常见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

2、掌握鉴赏思乡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思想类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归纳法、研讨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

二、回顾

1、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5、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6、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三、归纳:

1、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

山长水阔;

久戍边关;

宦游不归。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

四、方法明确: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五、鉴赏举隅: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六、课堂练习:

1、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闻雁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五言绝句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2、2003年苏州二模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⑴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参考答案:

⑴①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②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3、2003年南京一模

阅读宋诗一首,按要求答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⑴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

⑵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⑶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除夜有怀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渡桑乾贾岛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从军北征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与浩初上人一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渡江汉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从军行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横笛关山月,谁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下长城

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欲断肠。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长相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小度写范文[何人不起故园情]表达难忘故园思亲怀人的诗句模板

[何人不起故园情]表达难忘故园思亲怀人的诗句 何人不起故园情 作者:陈宝祥 来源:《新高考·高三语文》2012年第01期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人们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常常不得不抛妻别子,远离双亲,转徙漂泊异域他乡。这一去,青山隐隐,流水迢迢,却不知何时才能与亲友相见。游子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而家中亲人、闺中女子也常常对远在天涯的浪子和戍守边疆的征人产生思念之情。我们把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叫做思乡诗。 思乡诗的兴盛,既与文学发展的形式相关,也与各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密切相连。传统的文化、诗人的思想,也无不对思乡诗的兴盛产生影响。作为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乡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它们或抒写羁旅之愁,或感伤行役之苦,或嗟叹宦游之艰,我们在阅读鉴赏时一定要细加体味。 在鉴赏思乡诗时,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揣度。 1 抓意象。意象是鉴赏思乡诗的最佳突破口,我们要重点留心四种意象: ①月亮——月是故乡明。月亮是思乡诗中最常见的意象,因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人们移情于月,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并以之象征人世间的聚散。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罗邺的“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顾况的“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卢纶的“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都是用“月”抒发乡思的名句。 ②秋雁——人归落雁后。秋去春来的候鸟鸿雁,在秋天奋力飞回故巢的情景,常牵惹游子的乡思,触动诗人的乡愁,因而在乡思类诗词中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韦应物的“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刘禹锡的“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白居易的“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李益的“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袁凯的“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都是以“雁”来表达乡思的典范之作。 ③危楼——独自莫凭栏。高楼、西楼、雕栏、危栏……古人常因思乡情切而登楼凭栏,借此表现归思。杜甫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李益的“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赵嘏的“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陆游的“一樽莫恨盘飧薄,终胜登楼忆故乡”;元好问的“自古江山感游子,今人谁解赋登楼”,都是借“楼”望远的名篇。 ④书信——家书抵万金。百姓流离失所,征人背井离乡,此时最盼望的莫过于得到亲友的信息。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也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岑参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张籍的“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白居易的“4、5, 绪万端书两纸,欲 封重读意迟迟”;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孟郊的“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这些都是以“信”来传递相思之苦的佳作。 意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往往借助一个或一组别致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复杂的情感。诗歌中的意象有很多,各自的承载也不尽相同,即使同为“鸟”,既有传书的鸿雁,也有啼血的杜宇;既有殷勤的青鸟,也有鼓噪的归鸦。鉴赏时,我们一定要细加辨析,透过“意象”求深意,从而深解其中味。 2 明情感。古今中外,“思乡怀人”是人类共同的情感。表达游子征人浓郁的乡情、乡思、乡愁也就成了古代诗歌常见的主题。这种情感常常具有一种穿透时代的传统文化精神,能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思乡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孤凄之愁。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②表达恋家怀人之思。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③抒发怀才不遇之苦。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④抒发厌战思家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这几种感情并不是单一地抒

何人不起故园情_高中作文

何人不起故园情 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何人不起故园情,感谢您的阅读! 那年的我14岁,便随父母来到这,距今也有三个年头了。三年的阔别,“故乡”似乎模糊却又依稀可见。我突然害怕起来,不敢去想,不想去触碰那根弦,害怕那思念如洪水般涌现,止不住,留不了…… 记忆中邻居家的那条大黄狗让自己最为的怀恋。记得最初和她见面时,他对自己的不善,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冲着自己不停地叫唤着“汪汪汪……”可小孩子的好奇心总是那么的大,你对我凶,我偏要和你玩。便会拿小石子,叶子故意去扔他。一开始它并不理睬自己,可有一天它突然发火起来把我的裤子给咬破了,我当时吓得哇哇大哭。 后来,它被邻居家的大伯给狠狠的“揍”了一顿,再见到我时就像见到仇人似的,眼冒怒火,冲我更大声的叫喊着…… 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了,我只想和他做朋友,希望他能和自己玩,可他的态度真的很让自己伤心…… 妈妈见我这样,走到我身边摸摸我脑袋意味深长的说:“孩子,其实动物和认识一样的,他们都需要朋友。只是你用错了方法,朋友之间需要互相关心·爱护的。对它多一份关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真诚,它也一定会回报你它最真诚的友情的……” 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是啊,或许一直以来自己都不明白他想要的是什么,一直把自己的想法强压在他身上,所以他才这样对待自己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不在故意拿石子去丢它引它注意了。而是一有时间便呆在附近静静的看着他,当它看向我时,便对它“微笑·说话”。又是会特意准备是吴放在它的旁边,自己再走得远些观望着。 渐渐地,我发现他对自己好像不再恶狠狠的叫唤了,反倒是看见自己时会高兴的迎向自己并摇摇尾巴。我知道,它开始喜欢自己了。我伸出手轻轻的摸了摸它毛绒的脑袋,它也不叫唤,安静的趴在那里让我轻抚。那时,我知道我们是朋友了。最好的朋友了。 那天,我帮他想了个名字。当我兴奋的跑到它身边,对说:“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黄妞’了,我最好的朋友‘黄妞’。”它似乎是听懂我说的话了,很

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⑥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2.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 ....的战场。(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B.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 ....之的。(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C.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D.他是美国家喻户晓 ....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她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 这段文字出自现代作家________的《骆驼祥子》,句中描写的“她”是________。 (2)《海底两万里》是________________(人名)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叫尼摩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______________”,和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底做两万里环球旅行的故事。 4.某校七年级(1)班以“名人风采”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1)【名人风采我宣传】邓稼先,安徽怀宁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安庆市五横乡“两弹元勋”邓稼先故居已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请你为该景区拟写一条宣传标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人品质我歌颂】活动中,胡慧慧同学摘抄了有关安徽名人陶行知斗争风采的一个文章片段,其中有两处句子存在问题,请你按提示帮助她修改。(4分)【A】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先后遭国民党特务暗算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的第三名。陶行知一面做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B】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活动的最前列。 ①【A】处画线句中有语病,应将“________”删去。 ②【B】处画线句中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探访名人提问题】学校将于4月18日邀请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许辉来学校和同学们分享写作方面的心得。你将代表全体文学社社员对许辉进行采访,你会问什么问题呢?

何人不起故园情选修教案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诗的鉴赏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一)思乡(亲)缘由: 内在――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 外在――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二)情感类型 古代思乡怀人诗词一般表达客处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怀念亲友、思念家乡。1.羁旅愁思 2.思亲念友3.征人思乡4.闺中怀人 1.羁旅愁思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首联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景,抒写了出门在外的作者思念故乡的感情。 2.思亲念友 回乡乐(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诗人见故乡有人来,急问自己家中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漂泊在外的人对故乡的思念。 3.征人思乡 夜上受降城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闺中怀人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飧饭! 《古诗十九首》艺术上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是思妇怀念远方游子的诗。汉代末年,士人游宦风气很盛,大批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远离乡里,或游京师,或谒郡县,以求得一官半职。这些人就是所谓“游子”。他们长期外出,家眷不能同住,彼此之间难免有伤离怨别的情绪。这些人的家属就是《行行重行行》中的主人公一类的思妇。 (三)常见意象的特定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1.月——思乡的代名词。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思乡怀人的情思是最常用的笔法,还可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

2002全国高考安徽卷诗歌鉴赏

2002年全国高考安徽卷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这首曲子含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是从听到的“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2003年全国高考安徽卷 过看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是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2004年全国高考安徽卷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2005年全国高考安徽卷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这道试题是就所供绝句的三、四句要求考生指出修辞手法,通过分析可知,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其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006年全国高考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 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原文、赏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出自唐代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原文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或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所以写下此诗。 赏析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阅读训练】:一、 1.诗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诗人“闻折柳”后,就产生了浓浓的“故园情”? 2.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3、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4、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一、1.答: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所以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闻折柳”。“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2.答:听到《折杨柳》笛曲(1分,意思对即可 3.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二、1、答案:“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2、答:“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3、答:“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4、答: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全诗-最新范文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全诗 篇一: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复习(教师版) 一、炼字型 ⒈提问方式: ①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诗中哪些字眼表现(突出)了诗的某一点? ⒉提问变体: ①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②诗中某个字(某句诗)的作用是什么?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某句诗)?说说(简析)诗中某个字(某句诗)在诗中的作用。 ③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有什么作用?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 ⒊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 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 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⒋答题模式:

① 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后面三点可概括为: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或: ①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 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换作某,就起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⒌答题示例: [示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

思念故乡的诗句100首

思念故乡的诗句100首 思念故乡的诗句(一): 1、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2、此夜曲中闻杨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4、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唐岑参《逢入京使》 5、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 7、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 8、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少司命》) 11、悲歌能够当泣,远望能够当归。(两汉乐府《悲歌》) 12、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14、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宋范仲淹《渔家傲》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南唐李煜《相见欢》)

1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9、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2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2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明夏完淳《别云间》 2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3、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思念故乡的诗句(二): 1、戍鼓断行人,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且未休兵。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2、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

何人不起故园情

、 何人不起故园情 ——乡愁诗鉴赏及写作一体化初探 一情境导入(背景音乐渲染气氛) 师:同学们好!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曾说:我们怀着永世的乡愁去寻找心灵的故乡,而故乡永远在大陆的中央。故乡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出发的地方。即使到了天之涯、海之滨,依然会唱响乡愁恋歌。中华民族是一个安土重迁的农耕民族,民族心理丰富、乡愁情结深重,今天我们一起领略我们民族的这份沉沉的大梦,深深的情感。(出示幻灯片第一张题目——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内容把握情感分类——乡愁是剪不断理还乱绵绵无期的思念 这些思乡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我们回忆一下所学诗歌,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思念? ①思亲念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韦应物《闻雁》 ②羁旅之苦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王勃《山中》 ③闺中怀人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④征人思乡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左传》里的一句话:“春,女悲;秋,士悲。”“士”是知识分子。只有知识分子才会有这样绵密的情感,这样深情的内心世界。中国古代一种文化称之为“贬官文化”,那么苏轼多次被贬荒凉之地,刘禹锡也被贬到“巴山楚水凄凉”二十三年,这些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离开了庙堂之高,走向江湖,渐行渐远,他们永远思念自己曾经的生活中的一切,就用诗文表达这种乡愁。 三、同学们看“乡愁”这个词,你们说它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还是一个具体的名词呢? 师:抽象的名词,抽象的东西要想表达出来最基本的方法是什么?具体化。要具体化是不是?有一个基本的方法,要寻找承载的意象,意象解释:寄托了诗人情感的具体的事物,也可称物象。(出示幻灯片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四、除了眼睛看到的意象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意象可以表达乡愁?出示第五张幻灯片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全诗出处作者 及翻译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李白年代: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赏析: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

八年级语文《春夜洛城闻笛》测试题(含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4道,每道2分) 1.“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反问 B.比喻 C.拟人 D.夸张 答案:A 解题思路:“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加强了思乡感情的抒发。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写作手法 2.这首诗全篇紧扣一个( )字 A.暗 B.闻 C.故 D.情 答案:B 解题思路: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 3.下列对《春夜洛城闻笛》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B.“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整个洛阳城无处不萦绕着悠扬的笛声。这自然是诗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极妙,说“笛声“散入春风”,意即笛声随着春风均匀散布于洛城的各个角落。 C.“折柳”在《春夜洛城闻笛》中指的是一种风俗习惯。 D.短短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示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李白写的是“闻笛”,但不仅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也是这首诗让人感动的地方。 答案:C 解题思路: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全诗_1796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全诗 篇一: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复习(教师版) 一、炼字型 ⒈提问方式: ①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诗中哪些字眼表现(突出)了诗的某一点? ⒉提问变体: ①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②诗中某个字(某句诗)的作用是什么?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某句诗)?说说(简析)诗中某个字(某句诗)在诗中的作用。

③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有什么作用?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 ⒊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 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 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⒋答题模式: ① 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后面三点可概括为: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或: ①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 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换作某,就起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⒌答题示例: [示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

何人不起故园情-作文

何人不起故园情 那年的我岁,便随父母来到这,距今也有三个年头了。 三年的阔别,故乡似乎模糊却又依稀可见。 我突然害怕起来,不敢去想,不想去触碰那根弦,害怕那思念如洪水般涌现,止不住,留不了……记忆中邻居家的那条大黄狗让自己最为的怀恋。 记得最初和她见面时,他对自己的不善,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冲着自己不停地叫唤着汪汪汪……可小孩子的好奇心总是那么的大,你对我凶,我偏要和你玩。 便会拿小石子,叶子故意去扔他。 一开始它并不理睬自己,可有一天它突然发火起来把我的裤子给咬破了,我当时吓得哇哇大哭。 后来,它被邻居家的大伯给狠狠的揍了一顿,再见到我时就像见到仇人似的,眼冒怒火,冲我更大声的叫喊着……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了,我只想和他做朋友,希望他能和自己玩,可他的态度真的很让自己伤心……妈妈见我这样,走到我身边摸摸我脑袋意味深长的说:孩子,其实动物和认识一样的,他们都需要朋友。 只是你用错了方法,朋友之间需要互相关心·爱护的。 对它多一份关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真诚,它也一定会回报你它最真诚的友情的……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是啊,或许一直以己都不明白他想要的是什么,一直把自己的想

法强压在他身上,所以他才这样对待自己的……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不在故意拿石子去丢它引它注意了。 而是一有时间便呆在附近静静的看着他,当它看向我时,便对它微笑·说话。 又是会特意准备是吴放在它的旁边,自己再走得远些观望着。 渐渐地,我发现他对自己好像不再恶狠狠的叫唤了,反倒是看见自己时会高兴的迎向自己并摇摇尾巴。 我知道,它开始喜欢自己了。 我伸出手轻轻的摸了摸它毛绒的脑袋,它也不叫唤,安静的趴在那里让我轻抚。 那时,我知道我们是朋友了。 最好的朋友了。 那天,我帮他想了个名字。 当我兴奋的跑到它身边,对说: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黄妞’了,我最好的朋友‘黄妞’。 它似乎是听懂我说的话了,很高兴,但听到黄妞这名字时,脑袋耷拉着,趴在那不说话了。 呵呵,我想它大概是不喜欢这名字吧!可我却偏要叫她黄妞……黄妞……那段时光真的很美好,正因为有了它,才为我的童年增添绚烂的一笔,为我在故乡留下一份珍贵的记忆。 往昔历历在目,三年未见,它是否还记得我!!!故乡的那座亭子,

【古诗】古诗主题(一):思乡、明月

乡思 在古代社会,有的人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也有的人因为被贬谪流放,被征发边疆,不得不离开家乡,流浪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与亲友相见。 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何人不起故园情”;而家中的亲人、闺中之女子更是“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就成为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思乡怀远诗的概念 思乡(亲)缘由: 内在——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 外在——战乱频仍,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而家中的亲人、闺中之女子也常常对远在天涯的游子和戍守边疆的征人产生怀念之情。我们把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叫做思乡怀远类诗歌。 思想怀远诗的特点 思乡怀远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而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发现,望月怀远是非常普遍的 月的故事嫦娥奔月 有一天,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表现这一情节的嫦娥图,当是世人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写照。 月亮的美称与雅号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古诗】古诗主题(一):思乡、明月

人生感悟的文章:何人不起故园情

人生感悟的文章:何人不起故园情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日月交错,光阴横飞。转眼,我和爱人就在外漂泊了十几年;转眼,双亲都老了;转眼两小儿都是中学生了,也都比我高了。不知何时起,那个名叫岁月不饶人的雕刻师,已将我们朝气蓬勃的脸颊雕成了奔四;不知何时起,那个名叫光阴似箭的理发师,已将我们青春焕发的云鬓染上了花。唉,转眼我们就成了下海的老革命。多想,现在就卷席回家。可,只无奈于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历年的清明节,粗心的我从未回家祭奠过祖先。近年来,因为家中发生了太多意外,为寻找心的安慰,2015清明节我特意请假回了一趟家。扫墓那一天,我背着行囊,和白发苍苍的婆婆一起,带着我的小儿,揭着祭品,冒着大雨,翻山越岭,祭拜在墓前。瞌完头,我跪着许了一个虔诚的心愿。我希望故亲在天有灵,保佑我们全家安康。我不求发大财,只求一家人简单快乐地团聚在一起,平安幸福地过上温饱生活。 圣人语,疲惫的心,在平平仄仄中浸泡,船过水更幽,云过天更蓝。打工旅途,清简如素的生活,促使我只想用一阕清词,一颗感恩的心,采撷一米阳光,送给故乡的山山水水。今夜,我把快乐的种子,撒于善良的心田,芽出一份温暖,遥寄于远方的亲人。但愿,这简单的诗行,是我安放生存智慧与自由灵魂的渡口。

人在路上,心在家乡!都市啊,都市!打工仔呀,打工妹!流浪哟,流浪!过年了,过年!车票哇,车票!回家啰,回家!四季辗转,打工者的命运,就这样在尘世中轮回。回眸深处,多少故事,在脑海放映;多少心酸,在心中沸腾;多少痛楚,在记忆的枝头摇曳;多少泪水,在思念河中干枯。曾经的曾经,下海打工,是养家糊口的好出路。可如今,渴望早点回家,已成了我们半生的眷恋。 盈一抹乡愁,在灵魂深处写下永恒的诗篇。我多想,将奔跑的岁月剪断,让青春永驻在星辰;我多想,将打工的惆怅染色,让微笑定格在蓝天;我多想,抓住时光的尾巴,让它卷宿在月夜;我多想,振住时钟的停摆,让它休憩在今夜。可是,那年复一年的打工驿站,永远是同一幅原画面,一声声鸣笛,一缕缕思念,一包包行囊,一路路行人,一叠叠车票,诠释着一张张越来越沧桑的脸。 拉开人生的帷幕,奔波的人儿,人在路上,心在家乡!有一种愁绪,叫归心似箭;有一种期盼,叫回家是岸;有一种踌躇,叫千里徘徊;有一种工作,叫都市放牛;有一种呼唤,叫荣归故里。流浪的人儿,脱下疲惫的外衣,拂去一路的风尘,踏遍千山万水,回家的心情最好;漂泊的人儿,历经千辛万苦,回家探亲的笑容最甜;离家的人儿,尝尽人间百味,回家的感觉最美。 鸟儿倦了要归林,人儿累了思故乡。家,永远是游子梦里的原乡;家,永远是浪子靠岸的港湾。自古至今,游子中途归航,告别父老乡亲,都会散落一地的冰凉。打工路上,岁月的风貌,洋溢着无限眷恋。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及简析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诗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诗人闻折柳后,就产生了浓浓的故园情?答: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所以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闻折柳。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2)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答:听到《折杨柳》笛曲(1分,意思对即可(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阅读练习二: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答: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3、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答: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4、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背景: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赏析: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辞》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短短的一首七言绝

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出自哪一首诗

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出自哪一首诗 故情切乎故园,春风不度玉门关。折柳所以赠别;, 散入春风满洛城;鼓角横吹曲",笛声随着春风,却说闻者’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家乡;笛者,传遍洛阳全城? 第二种,岂人人有别情乎。何人不起故园情 4,即遍闻笛声矣。本是自我起情:灯火渐熄的夜晚! 1?’王之涣云。笛声以风声而吹散;、《落梅花》&39。洛阳;.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卷四:'。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飘满整个洛阳城。"? 选自<,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乐府杂录》云。 就在今夜。王尧衢《唐诗合解》,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故园杨柳今摇落. 2,不知吹自谁家:即《折杨柳》笛曲:指故乡:".故园, 何人不起故园情,羌乐也, 能不勾起我的思乡之情吗?只为&39,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洛阳(现在河南洛阳),声在暗中飞也;羌笛何须怨杨柳.洛城;散入春风&39,听到哀伤的《折杨柳》:精美的笛;<皆言《折杨柳》曲也:’(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二十五;何人不起&39。古典有《折杨柳》;李太白集>. 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何得愁中曲尽生。闻折柳而

伤别. 3,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 第一种,从谁家中飘出,风声以笛声而远扬:阵阵悠扬的笛声;调名? 随着春风飘扬。因是夜闻.玉笛。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忽然闻笛。",乐府".洛城,满城听得耳。'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