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ANSYS 结构分析材料模型库1

ANSYS 结构分析材料模型库1

ANSYS 结构分析材料模型库1
ANSYS 结构分析材料模型库1

Structural:结构

Linear:线性

Elastic:弹性

Isotropic:各向同性

Orthotropic:正交各向异性

Anisotropic:各向异性

Nonlinear:非线性

Elastic:弹性

Hyperelastic:超弹性

Curve Fitting:曲线拟合

Mooney-Rivlin:Mooney-Rivlin模型

2 parameters:2参数

3 parameters:3参数

5 parameters:5参数

9 parameters:9参数

Ogden:Ogden模型

1 term:1组参数

2 terms:2组参数

3 terms:3组参数

4 terms:4组参数

5 terms:5组参数

General:通用参数

Neo-Hookean:Neo-Hookean模型

Polynomial Form:Polynomial Form模型

1 term:1组参数

2 terms:2组参数

3 terms:3组参数

4 terms:4组参数

5 terms:5组参数

General:通用参数

Arruda-Boyce:Arruda-Boyce模型

Gent:Gent模型

Yeoh:Yeoh模型

1st order:1序列

2nd order:2序列

3rd order:3序列

4th order:4序列

5th order:5序列

General:通用序列

Blatz-Ko(Foam):Blatz-Ko(泡沫) 模型

Ogden(Foam):Ogden(泡沫) 模型

1st order:1序列

2nd order:2序列

3rd order:3序列

4th order:4序列

5th order:5序列

General:通用序列

Mooney-Rivlin(TB,MOON):Mooney-Rivlin(TB,MOON) 模型

Multilinear Elastic:多线性弹性

Inelastic:非弹性

Rate Independent:率无关

Isotropic Hardening Plasticity:各向同性硬化塑性

Mises Plasticity:Mises塑性

Bilinear:双线性

Multilinear:多线性

Nonlinear:非线性

Hill Plasticity:Hill塑性

Bilinear:双线性

Multilinear:多线性

Nonlinear:非线性

Generalized Anisotropic Hill Potential:广义各向异性Hill势

Kinematic Hardening Plasticity:随动硬化塑性

Mises Plasticity:Mises塑性

Bilinear:双线性

Multilinear(Fixed table):多线性(固定表格)

Multilinear(General):多线性(通用)

Chaboche:非线性随动强化

Hill Plasticity:Hill塑性

Bilinear:双线性

Multilinear(Fixed table):多线性(固定表格)

Multilinear(General):多线性(通用)

Chaboche:非线性随动强化

Combined Kinematic and Isotropic Hardening Plasticity:随动和各向同性混合硬化塑性

Mises Plasticity:Mises塑性

Chaboche and Bilinear Isotropic:非线性随动和双线性等向

Chaboche and Multilinear Isotropic:非线性随动和多线性等向

Chaboche and Nonlinear Isotropic:非线性随动和非线性等向

Hill Plasticity:Hill塑性

Chaboche and Bilinear Isotropic:非线性随动和双线性等向

Chaboche and Multilinear Isotropic:非线性随动和多线性等向

Chaboche and Nonlinear Isotropic:非线性随动和非线性等向Rate Dependent:率相关

Visco- Plasticity:粘塑性

Isotropic Hardening Plasticity:各向同性硬化塑性

Mises Plasticity:Mises塑性

Bilinear:双线性

Multilinear:多线性

Nonlinear:非线性

Hill Plasticity:Hill塑性

Bilinear:双线性

Multilinear:多线性

Nonlinear:非线性

Anand’s Model:Anand模型

Creep:蠕变

Curve Fitting:曲线拟合

Creep Only:仅有蠕变

Mises Potential:Mises势

Explicit:显式

Implicit:隐式

1:Strain Hardening(Primary)

2:Time Hardening(Primary)

3:Generalized Exponential(Primary)

4:Generalized Graham(Primary)

5:Generalized Blackburn(Primary)

6:Modified Time Hardening(Primary)

7:Modified Strain Hardening(Primary)

8:Generalized Garofalo(Secondary)

9:Exponential Form(Secondary)

10:Norton(Secondary)

11:Time Hardening(Primary+ Secondary)

12:Rational polynomial(Primary+ Secondary)

13:Generalized Time Hardening

Hill Potential:Hill势

Implicit:隐式

1:Strain Hardening(Primary)

2:Time Hardening(Primary)

3:Generalized Exponential(Primary)

4:Generalized Graham(Primary)

5:Generalized Blackburn(Primary)

6:Modified Time Hardening(Primary)

7:Modified Strain Hardening(Primary)

8:Generalized Garofalo(Secondary)

9:Exponential Form(Secondary)

10:Norton(Secondary)

11:Time Hardening(Primary+ Secondary)

12:Rational polynomial(Primary+ Secondary)

13:Generalized Time Hardening

With Isotropic Hardening Plasticity:各向同性硬化塑性蠕变With Mises Plasticity:Mises塑性

Bilinear:双线性

Explicit:显式

Implicit:隐式

1:Strain Hardening(Primary)

2:Time Hardening(Primary)

3:Generalized Exponential(Primary)

4:Generalized Graham(Primary)

5:Generalized Blackburn(Primary)

6:Modified Time Hardening(Primary)

7:Modified Strain Hardening(Primary)

8:Generalized Garofalo(Secondary)

9:Exponential Form(Secondary)

10:Norton(Secondary)

11:Time Hardening(Primary+ Secondary)

12:Rational polynomial(Primary+ Secondary)

13:Generalized Time Hardening Multilinear:多线性

Explicit:显式

Implicit:隐式

1:Strain Hardening(Primary)

2:Time Hardening(Primary)

3:Generalized Exponential(Primary)

4:Generalized Graham(Primary)

5:Generalized Blackburn(Primary)

6:Modified Time Hardening(Primary)

7:Modified Strain Hardening(Primary)

8:Generalized Garofalo(Secondary)

9:Exponential Form(Secondary)

10:Norton(Secondary)

11:Time Hardening(Primary+ Secondary)

12:Rational polynomial(Primary+ Secondary)

13:Generalized Time Hardening Nonlinear:非线性

Explicit:显式

Implicit:隐式

1:Strain Hardening(Primary)

2:Time Hardening(Primary)

3:Generalized Exponential(Primary)

4:Generalized Graham(Primary)

5:Generalized Blackburn(Primary)

6:Modified Time Hardening(Primary)

7:Modified Strain Hardening(Primary)

8:Generalized Garofalo(Secondary)

9:Exponential Form(Secondary)

10:Norton(Secondary)

11:Time Hardening(Primary+ Secondary)

12:Rational polynomial(Primary+ Secondary)

13:Generalized Time Hardening

With Hill Plasticity:Hill塑性

Bilinear:双线性

Implicit:隐式

1:Strain Hardening(Primary)

2:Time Hardening(Primary)

3:Generalized Exponential(Primary)

4:Generalized Graham(Primary)

5:Generalized Blackburn(Primary)

6:Modified Time Hardening(Primary)

7:Modified Strain Hardening(Primary)

8:Generalized Garofalo(Secondary)

9:Exponential Form(Secondary)

10:Norton(Secondary)

11:Time Hardening(Primary+ Secondary)

12:Rational polynomial(Primary+ Secondary)

13:Generalized Time Hardening

Multilinear:多线性

Implicit:隐式

1:Strain Hardening(Primary)

2:Time Hardening(Primary)

3:Generalized Exponential(Primary)

4:Generalized Graham(Primary)

5:Generalized Blackburn(Primary)

6:Modified Time Hardening(Primary)

7:Modified Strain Hardening(Primary)

8:Generalized Garofalo(Secondary)

9:Exponential Form(Secondary)

10:Norton(Secondary)

11:Time Hardening(Primary+ Secondary)

12:Rational polynomial(Primary+ Secondary)

13:Generalized Time Hardening

Nonlinear:非线性

Implicit:隐式

1:Strain Hardening(Primary)

2:Time Hardening(Primary)

3:Generalized Exponential(Primary)

4:Generalized Graham(Primary)

5:Generalized Blackburn(Primary)

6:Modified Time Hardening(Primary)

7:Modified Strain Hardening(Primary)

8:Generalized Garofalo(Secondary)

9:Exponential Form(Secondary)

10:Norton(Secondary)

11:Time Hardening(Primary+ Secondary)

12:Rational polynomial(Primary+ Secondary)

13:Generalized Time Hardening

With Kinematic Hardening Plasticity:随动硬化塑性蠕变

With Mises Plasticity:Mises塑性

Bilinear:双线性

Implicit:隐式

1:Strain Hardening(Primary)

2:Time Hardening(Primary)

3:Generalized Exponential(Primary)

4:Generalized Graham(Primary)

5:Generalized Blackburn(Primary)

6:Modified Time Hardening(Primary)

7:Modified Strain Hardening(Primary)

8:Generalized Garofalo(Secondary)

9:Exponential Form(Secondary)

10:Norton(Secondary)

11:Time Hardening(Primary+ Secondary)

12:Rational polynomial(Primary+ Secondary)

13:Generalized Time Hardening

With Hill Plasticity:Hill塑性

Bilinear:双线性

Implicit:隐式

1:Strain Hardening(Primary)

2:Time Hardening(Primary)

3:Generalized Exponential(Primary)

4:Generalized Graham(Primary)

5:Generalized Blackburn(Primary)

6:Modified Time Hardening(Primary)

7:Modified Strain Hardening(Primary)

8:Generalized Garofalo(Secondary)

9:Exponential Form(Secondary)

10:Norton(Secondary)

11:Time Hardening(Primary+ Secondary)

12:Rational polynomial(Primary+ Secondary)

13:Generalized Time Hardening

With Swelling:溶胀蠕变

Explicit:显式

Non-metal Plasticity:非金属塑性

Concrete:混凝土

Drucker-Prager:D-P

Failure Criteria:复合材料失效准则

Cast-Iron:铸铁

Plastic Poisson’s Ratio:塑性泊松比

Uniaxial Compression:单轴压缩

Uniaxial Tension:单轴拉伸

Shape Memory Alloy:形状记忆合金Viscoelastic:粘弹性

Curve Fitting:曲线拟合

Maxwell:Maxwell模型

Prony:Prony模型

Shear Response:剪切响应

Volumetric Response:体积响应

Shift Function:转换函数Density:密度

Thermal Expansion:热膨胀

Secant Coefficient:正割系数

Isotropic:各向同性

Orthotropic:正交各向异性

Instantaneous Coefficient:瞬时系数

Isotropic:各向同性

Orthotropic:正交各向异性

Thermal Strain:热应变

Isotropic:各向同性

Orthotropic:正交各向异性Damping:阻尼

Constant:常数

Frequency Independent:频率无关Friction Coefficient:摩擦系数

Specialized Materials:特殊材料

Gasket:垫圈

General Parameters:通用参数

Compression:压缩

Linear Unloading:线性卸载

Nonlinear Unloading:非线性卸载

Transverse Shear:横向剪切

Joint Elastic:接触弹性

Linear:线性

Stiffness:刚度

Damping:阻尼

Friction:摩擦

Nonlinear:非线性

Stiffness All:总刚度

Stiffness ROTX:ROTX刚度

Stiffness ROTZ:ROTZ刚度

Damping All:总阻尼

Damping ROTX:ROTX阻尼

Damping ROTZ:ROTZ阻尼

Friction All:总摩擦

Friction ROTX:ROTX摩擦

Friction ROTZ:ROTZ摩擦

User Material Options:自定义材料选项User Constants:自定义常数

State Variables:状态变量

Creep:蠕变

Creep and State Variables:蠕变和状态变量Hyperelastic:超弹性

ANSYS模态分析实例

高速旋转轮盘模态分析 在进行高速旋转机械的转子系统动力设计时,需要对转动部件进行模态分析,求解出其固有频率和相应的模态振型。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其工作转速尽量远离转子系统的固有频率。而对于高速部件,工作时由于受到离心力的影响,其固有频率跟静止时相比会有一定的变化。为此,在进行模态分析时需要考虑离心力的影响。通过该实验掌握如何用ANSYS进行有预应力的结构的模态分析。 一.问题描述 本实验是对某高速旋转轮盘进行考虑离心载荷引起的预应力的模态分析,求解出该轮盘的前5阶固有频率及其对应的模态振型。轮盘截面形状如图所示,该轮盘安装在某转轴上以12000转/分的速度高速旋转。相关参数为:弹性模量EX=2.1E5Mpa,泊松比PRXY=0.3, 密度DENS=7.8E-9Tn/mm 3。 1-5关键点坐标: 1(-10, 150, 0) 2(-10, 140, 0) 3(-3, 140, 0) 4(-4, 55, 0) 5(-15, 40, 0) L=10+(学号×0.1) RS=5 二.分析具体步骤 1.定义工作名、工作标题、过滤参数 ①定义工作名:Utility menu > File > Jobname ②工作标题:Utility menu > File > Change Title(个人学号) 2.选择单元类型 本实验将选用六面体结构实体单元来分析,但在建模过程中需要使用四边形平面单元,所有需要定义两种单元类型:PLANE42和SOLID45,具体操作如下: Main Menu >Preprocessor > Element Type > Add/Edit/Delete

①“ Structural Solid”→“ Quad 4node 42” →Apply(添加PLANE42为1号单元) ②“ Structural Solid”→“ Quad 8node 45” →ok(添加六面体单元SOLID45为2号单元) 在Element Types (单元类型定义)对话框的列表框中将会列出刚定义的两种单元类型:PLANE42、SOLID45,关闭Element Types (单元类型定义)对话框,完成单元类型的定义。 3.设置材料属性 由于要进行的是考虑离心力引起的预应力作用下的轮盘的模态分析,材料的弹性模量EX 和密度DENS必须定义。 ①定义材料的弹性模量EX Main Menu >Preprocessor > Material Props > Material Models> Structural > Linear > Elastic >Isotropic 弹性模量EX=2.1E5 泊松比PRXY=0.3 ②定义材料的密度DEN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 Material Props > Material Models>density DENS =7.8E-9 4.实体建模 对于本实例的有限元模型,首先需要建立轮盘的截面几何模型,然后对其进行网格划分,最后通过截面的有限元网格扫描出整个轮盘的有限元模型。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 ①创建关键点操作:Main Menu > Preprocessor > Modeling > Create > Keypoints > In Active CS 列出各点坐标值Utility menu >List > Keypoints >Coordinate only

ANSYS分析指南精华:子结构

第四章子结构 什么是子结构? 子结构就是将一组单元用矩阵凝聚为一个单元的过程。这个单一的矩阵单元称为超单元。在ANSYS分析中,超单元可以象其他单元类型一样使用。唯一的区别就是必须先进行结构生成分析以生成超单元。子结构可以在ANSYS/Mutiphysics,ANSYS/Mechanical和ANSYS/Structural中使用。 使用子结构主要是为了节省机时,并且允许在比较有限的计算机设备资源的基础上求解超大规模的问题。原因之一如a)非线性分析和带有大量重复几何结构的分析。在非线性分析中,可以将模型线性部分作成子结构,这样这部分的单元矩阵就不用在非线性迭代过程中重复计算。在有重复几何结构的模型中(如有四条腿的桌子),可以对于重复的部分生成超单元,然后将它拷贝到不同的位置,这样做可以节省大量的机时。 子结构还用于模型有大转动的情况下。对于这些模型,ANSYS假定每个结构都是围绕其质心转动的。在三维情况下,子结构有三个转动自由度和三个平动自由度。在大转动模型中,用户在使用部分之前无须对子结构施加约束,因为每个子结构都是作为一个单元进行处理,是允许刚体位移的。 另外一个原因b)一个问题就波前大小和需用磁盘空间来说相对于一个计算 1

机系统太庞大了。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子结构将问题分块进行分析,每一块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都是可以计算的。 如何使用子结构 子结构分析有以下三个步骤: ●生成部分 ●使用部分 ●扩展部分 生成部分就是将普通的有限元单元凝聚为一个超单元。凝聚是通过定义一组主自由度来实现的。主自由度用于定义超单元与模型中其他单元的边界,提取模型的动力学特性。图4-1是一个板状构件用接触单元分析的示意。由于接触单元需要迭代计算,将板状构件形成子结构将显著地节省机时。本例中,主自由度是板与接触单元相连的自由度。 图4-1 子结构使用示例 2

ANSYS-结构稳态(静力)分析之经典实例-命令流格式

ANSYS 结构稳态(静力)分析之经典实例-命令流格式.txt两人之间的感情就像织毛衣,建立 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而漫长,拆除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FILNAME,Allen-wrench,1 ! Jobname to use for all subsequent files /TITLE,Static analysis of an Allen wrench /UNITS,SI ! Reminder that the SI system of units is used /SHOW ! Specify graphics driver for interactive run; for batch ! run plots are written to pm02.grph ! Define parameters for future use EXX=2.07E11 ! Young's modulus (2.07E11 Pa = 30E6 psi) W_HEX=.01 ! Width of hex across flats (.01m=.39in) *AFUN,DEG ! Units for angular parametric functions定义弧度单位 W_FLAT=W_HEX*TAN(30) ! Width of flat L_SHANK=.075 ! Length of shank (short end) (.075m=3.0in) L_HANDLE=.2 ! Length of handle (long end) (.2m=7.9 in) BENDRAD=.01 ! Bend radius of Allen wrench (.01m=.39 in) L_ELEM=.0075 ! Element length (.0075 m = .30 in) NO_D_HEX=2 ! Number of divisions on hex flat TOL=25E-6 ! Tolerance for selecting nodes (25e-6 m = .001 in) /PREP7 ET,1,SOLID45 ! 3维实体结构单元;Eight-node brick element ET,2,PLANE42 ! 2维平面结构;Four-node quadrilateral (for area mesh) MP,EX,1,EXX ! Young's modulus for material 1;杨氏模量 MP,PRXY,1,0.3 ! Poisson's ratio for material 1;泊松比 RPOLY,6,W_FLAT ! Hexagonal area创建规则的多边形 K,7 ! Keypoint at (0,0,0) K,8,,,-L_SHANK ! Keypoint at shank-handle intersection K,9,,L_HANDLE,-L_SHANK ! Keypoint at end of handle L,4,1 ! Line through middle of hex shape L,7,8 ! Line along middle of shank L,8,9 ! Line along handle LFILLT,8,9,BENDRAD ! Line along bend radius between shank and handle! 产生 一个倒角圆,并生成三个点 /VIEW,,1,1,1 ! Isometric view in window 1 /ANGLE,,90,XM ! Rotates model 90 degrees about X! 不用累积的旋转 /TRIAD,ltop /PNUM,LINE,1 ! Line numbers turned on LPLOT

ansys子结构分析实例解析

ANSYS中的超单元 从8.0版开始,ANSYS中增加了超单元功能,本文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探讨了ANSYS 中超单元的具体使用。 1 使用超单元进行静力分析 根据ANSYS帮助文件,使用超单元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称为Pass): (1) 生成超单元模型(Generation Pass) (2) 使用超单元数据(Use Pass) (3) 扩展模型(Expansion Pass) 以下摘自htbbzzg邹老师博客,请勿乱传! 下面以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一块板,尺寸为20×40×2,材料为钢,一端固支,另一端承受法向载荷。 首先生成原始模型se_all.db,即按照整个结构进行分析,以便后面与超单元结果进行比较: 首先生成两个矩形,尺寸各为20×2。然后定义单元类型shell63; 定义实常数1为: 2 (板厚度)。 材料性能:弹性模量E=201000;波松比μ=0.3;密度ρ=7.8e-9; 单位为mm-s-N-MPa。 采用边长1划分单元;一端设置位移约束all,另一端所有(21个)节点各承受Z向力5。计算模型如下图:

静力分析的计算结果如下:

为了后面比较的方便,分别给出两个area上的结果:

超单元部分,按照上述步骤操作如下: (1) 生成超单元 选择后半段作为超单元,前半段作为非超单元(主单元)。 按照ANSYS使用超单元的要求,超单元与非超单元部分的界面节点必须一致(重合),且最好分别的节点编号也相同,否则需要分别对各节点对建立耦合方程,操作比较麻烦。 实际上,利用ANSYS中提供的mesh200单元,对超单元和非超单元的界面实体,按照同一顺序,先于所有其它实体划分单元,很容易满足界面节点编号相同的要求。对于多级超单元的情况,则还要结合其它操作(如偏移节点号等)以满足这一要求。 对于本例,采用另一办法,即先建立整个模型,然后再划分超单元和非超单元。即:将上述模型分别存为se_1.db (超单元部分)和se_main.db (非超单元部分)两个文件,然后分别处理。 对于se_1.db模型,按照超单元方式进行处理。由于模型及边界条件已建立,只需删除前半段上的划分,结果就是超单元所需的模型。 然后直接进入创建超单元矩阵的操作,首先说明一下创建超单元矩阵的一般步骤: A进入求解模块: 命令:/Solu GUI:Main menu -> Solution B设置分析类型为“子结构或部件模态综合“

ANSYS分析实例详解

ANSYS分析实例详解 姓名:XXX 学号:XXX 专业:XXX 内容:空调支架的有限元分析 本次作业为对一空调支架的有限元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空调支架的建模、有限元分析、强度校核以及结构优化等。下图为空调支架一侧的实物图片: 1、空调支架的特点分析 由于空调支架为一个完全对称结构,空调的重量均匀分部在两侧对称支架上,因此只要对空调支架的一侧进行分析即可达到对整体空调支架的分析,同时也达到了简化空调支架分析的目的。本次作业可以分三部分来完成:一,空调支架一侧的建模;二,利用商业化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建好的空调支架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三,根据空调支架模型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对支架进行强度校核以及结构优化。 2、空调支架的建模 空调支架的具体尺寸图如下图所示:

考虑到空调支架模型结构简单,故在此没有利用三维软件建模而是直接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进行建模,本次作业采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为美国ANSYS公司研制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FEA)软件ANSYS10.0。建立模型包括设定分析作业名和标题,定义单元类型、定义材料属性、建立三维模型、划分有限元网格。 2.1设定分析作业名和标题 打开ANSYS软件进入ANSYS操作界面,首先从主菜单中选择【Preferences】命令,勾选Structural。然后从实用菜单中选择【Change Jobname】命令,将文件名修改为Ktiao2,从实用菜单中选择【Change Title】命令,将标题修改为Ktiao2。如下图所示: 2.2定义单元类型 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首先应根据分析问题的几何结构、分析类型和所分析的问题精度要求等,选定适合具体分析的单元类型。本文中选用8节点六面体单元Solid185。如下图所示:

ANSYS结构力分析实例

基于图形界面的桁架桥梁结构分析(step by step) 下面以一个简单桁架桥梁为例,以展示有限元分析的全过程。背景素材选自位于密执安的"Old North Park Bridge" (1904 - 1988),见图3-22。该桁架桥由型钢组成,顶梁及侧梁,桥身弦杆,底梁分别采用3 种不同型号的型钢,结构参数见表3-6。桥长L=32m,桥高H=5.5m。桥身由8 段桁架组成,每段长4m。该桥梁可以通行卡车,若这里仅考虑卡车位于桥梁中间位置,假设卡车的质量为4000kg,若取一半的模型,可以将卡车对桥梁的作用力简化为P1 ,P2 和P3 ,其中P1= P3=5000 N, P2=10000N,见图3-23。 图3-22 位于密执安的"Old North Park Bridge" (1904 - 1988) 图3-23 桥梁的简化平面模型(取桥梁的一半) 表3-6 桥梁结构中各种构件的几何性能参数 解答以下为基于ANSYS 图形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 , GUI)的菜单操作流程。 (1) 进入ANSYS(设定工作目录和工作文件)

程序→ANSYS →ANSYS Interactive →Working directory(设置工作目录)→Initial jobname (设置工作文件名):TrussBridge →Run →OK (2) 设置计算类型 ANSYS Main Menu:Preferences… →Structural →OK (3) 定义单元类型 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 →Element Type →Add/Edit/Delete... →Add…→Beam: 2d elastic 3 →OK(返回到Element Types窗口)→Close (4) 定义实常数以确定梁单元的截面参数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Real Constants…→Add/Edit/Delete →Add…→select Type 1 Beam 3 →OK →input Real Constants Set No. : 1 , AREA: 2.19E-3,Izz: 3.83e-6(1号实常数用于顶梁和侧梁) →Apply →input Real Constants Set No. : 2 , AREA: 1.185E-3,Izz: 1.87E-6 (2号实常数用于弦杆) →Apply →input Real Constants Set No. : 3, AREA: 3.031E-3,Izz: 8.47E-6 (3号实常数用于底梁) →OK (back to Real Constants window) →Close (the Real Constants window) (5) 定义材料参数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Material Models →Structural →Linear →Elastic →Isotropic →input EX: 2.1e11, PRXY: 0.3(定义泊松比及弹性模量) →OK →Density (定义材料密度) →input DENS: 7800, →OK →Close(关闭材料定义窗口) (6) 构造桁架桥模型 生成桥体几何模型 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Keypoints →In Active CS →NPT Keypoint number:1,X,Y,Z Location in active CS:0,0 →Apply →同样输入其余15个特征点坐标(最左端为起始点,坐标分别为(4,0), (8,0), (12,0), (16,0), (20,0), (24,0), (28,0), (32,0), (4,5.5), (8,5.5), (12,5.5), (16.5.5), (20,5.5), (24,5.5), (28,5.5))→Lines →Lines →Straight Line →依次分别连接特征点→OK 网格划分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eshing →Mesh Attributes →Picked Lines →选择桥顶梁及侧梁→OK →select REAL: 1, TYPE: 1 →Apply →选择桥体弦杆→OK →select REAL: 2, TYPE: 1 →Apply →选择桥底梁→OK →select REAL: 3, TYPE:1 →OK →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 →Meshing →MeshTool →位于Size Controls下的Lines:Set →Element Size on Picked →Pick all →Apply →NDIV:1 →OK →Mesh →Lines →Pick all →OK (划分网格) (7) 模型加约束 ANSYS Main Menu: Solution →Define Loads →Apply →Structural→Displacement →On Nodes →选取桥身左端节点→OK →select Lab2: All DOF(施加全部约束) →Apply →选取桥身右端节点→OK →select Lab2: UY(施加Y方向约束) →OK (8) 施加载荷 ANSYS Main Menu: Solution →Define Loads →Apply →Structural →Force/Moment →On Keypoints →选取底梁上卡车两侧关键点(X坐标为12及20)→OK →select Lab: FY,Value: -5000 →Apply →选取底梁上卡车中部关键点(X坐标为16)→OK →select Lab: FY,Value: -10000 →OK →ANSYS Utility Menu:→Select →Everything (9) 计算分析 ANSYS Main Menu:Solution →Solve →Current LS →OK (10) 结果显示 ANSYS Main Menu:General Postproc →Plot Results →Deformed shape →Def shape only →OK(返回到Plot Results)→Contour Plot →Nodal Solu →DOF Solution, Y-Component of Displacement →OK(显示Y方向位移UY)(见图3-24(a))

ANSYS模态分析报告实例和详细过程

均匀直杆的子空间法模态分析 1.模态分析的定义及其应用 模态分析用于确定设计结构或机器部件的振动特性(固有频率和振型),即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它们是承受动态载荷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同时,也可以作为其它动力学分析问题的起点,例如瞬态动力学分析、谐响应分析和谱分析,其中模态分析也是进行谱分析或模态叠加法谐响应分析或瞬态动力学分析所必需的前期分析过程。 ANSYS的模态分析可以对有预应力的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和循环对称结构模态分析。前者有旋转的涡轮叶片等的模态分析,后者则允许在建立一部分循环对称结构的模型来完成对整个结构的模态分析。 ANSYS提供的模态提取方法有:子空间法(subspace)、分块法(block lancets),缩减法(reduced/householder)、动态提取法(power dynamics)、非对称法(unsymmetric),阻尼法(damped), QR阻尼法(QR damped)等,大多数分析都可使用子空间法、分块法、缩减法。 ANSYS的模态分析是线形分析,任何非线性特性,例如塑性、接触单元等,即使被定义了也将被忽略。 2.模态分析操作过程 一个典型的模态分析过程主要包括建模、模态求解、扩展模态以及观察结果四个步骤。 (1).建模 模态分析的建模过程与其他分析类型的建模过程是类似的,主要包括定义单元类型、单元实常数、材料性质、建立几何模型以及划分有限元网格等基本步骤。 (2).施加载荷和求解 包括指定分析类型、指定分析选项、施加约束、设置载荷选项,并进行固有频率的求解等。 指定分析类型,Main Menu- Solution-Analysis Type-New Analysis,选择Modal。 指定分析选项,Main Menu-Solution-Analysis Type-Analysis Options,选择MODOPT(模态提取方法〕,设置模态提取数量MXPAND. 定义主自由度,仅缩减法使用。 施加约束,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 求解,Main Menu-Solution-Solve-Current LS。 (3).扩展模态 如果要在POSTI中观察结果,必须先扩展模态,即将振型写入结果文件。过程包括重新进入求解器、激话扩展处理及其选项、指定载荷步选项、扩展处理等。 激活扩展处理及其选项,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Expansionpass-Single Expand-Expand modes。 指定载荷步选项。 扩展处理,Main Menu-solution-Solve-Current LS。 注意:扩展模态可以如前述办法单独进行,也可以在施加载荷和求解阶段同时进行。本例即采用了后面的方法 (4).查看结果 模态分析的结果包括结构的频率、振型、相对应力和力等

工字钢-ANSYS实例分析72道(含结果)

2.3 工字钢-ANSYS 实例分析 (三维实体结构) 介绍三维实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一、问题描述 图1所示为一工字钢梁,两端均为固定端,其截面尺寸为 1.0,0.16,0.2,0.02,0.02l m a m b m c m d m =====。试建立该工字钢梁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在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结构静力分析。 图1 工字钢结构示意图 其他已知参数如下: 弹性模量(也称杨式模量) E= 206GPa ;泊松比3.0=u ; 材料密度3 /7800m kg =ρ;重力加速度2/8.9s m g =; 作用力F y 作用于梁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中线处,为分布力,其大小F y =-5000N 。 二、实训步骤 (一) ANSYS10.0的启动与设置 1、启动。点击:开始>所有程序> ANSYS10.0> ANSYS ,即可进入ANSYS 图形用户主界面。 2、功能设置(过滤)。点击主菜单中的“Preference”菜单(Main Menu > Preferences),弹出“参数设置”对话框,选中“Structural”复选框,点击“OK”按钮,关闭对话框,如图2所示。本步骤的目的是过滤不必要的菜单,仅使用该软件的结构分析功能,以简化主菜单中各级子菜单的结构。

图2 Preference参数设置对话框 3、系统单位设置。由于ANSYS软件系统默认的单位为英制,因此,在分析之前,应将其设置成国际公制单位。在命令输入栏中键入“/UNITS,SI”,然后回车即可(系统一般看不出反应,但可以在Output Window 中查看到结果,如图3所示)。(注:SI表示国际公制单位) 设置完成后按主菜单中前处理器(在ANSYS中称为PREP7)设定的先后顺序进行,具体如图4所示。

ansys子模型介绍与应用实例

第五章子模型 何为子模型? 子模型是得到模型部分区域中更加精确解的有限单元技术。在有限元分析中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即对于用户关心的区域,如应力集中区域,网格太疏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而对于这些区域之外的部分,网格密度已经足够了。见图5-1。 图5-1 轮毂和轮辐的子模型 a)粗糙模型,b)叠加的子模型 要得到这些区域的较精确的解,可以采取两种办法:(a)用较细的网格重新划分并分析整个模型,或(b)只在关心的区域细化网格并对其分析。显而易见,方法a太耗费机时,方法b即为子模型技术。 子模型方法又称为切割边界位移法或特定边界位移法。切割边界就是子模型从整个较粗糙的模型分割开的边界。整体模型切割边界的计算位移值即为子模型的边界条件。 子模型基于圣维南原理,即如果实际分布载荷被等效载荷代替以后,应力和应变只在载荷施加的位置附近有改变。这说明只有在载荷集中位置才有应力集中效应,如果子模型的位置远离应力集中位置,则子模型内就可以得到较精确的结果。 ANSYS程序并不限制子模型分析必须为结构(应力)分析。子模型也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其他分析中。如在电磁分析中,可以用子模型计算感兴趣区域的电磁力。 除了能求得模型某部分的精确解以外,子模型技术还有几个优点: 它减少甚至取消了有限元实体模型中所需的复杂的传递区域。 它使得用户可以在感兴趣的区域就不同的设计(如不同的圆角半径)进行分析。 它帮助用户证明网格划分是否足够细。 使用子模型的一些限制如下: 只对体单元和壳单元有效。 子模型的原理要求切割边界应远离应力集中区域。用户必须验证是否满足这

个要求。 如何作子模型分析 子模型分析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 生成并分析较粗糙的模型。 2. 生成子模型。 3. 提供切割边界插值。 4. 分析子模型。 5. 验证切割边界和应力集中区域的距离应足够远。 第一步:生成并分析较粗糙的模型 第一个步骤是对整体建模并分析。(注-为了方便区分这个原始模型,我们将其称为粗糙模型。这并不表示模型的网格划分必须是粗糙的,而是说模型的网格划分相对子模型的网格是较粗糙的。) 分析类型可以是静态或瞬态的,其操作与各分析的步骤相同。下面列出了其他的一些要记住的方面。 文件名——粗糙模型和子模型应该使用不同的文件名。这样就可以保证文件不被覆盖。而且在切割边界插值时可以方便地指出粗糙模型的文件。用下列方法指定文件名: Command: /FILNAME GUI: Utility Menu>File>Change Jobname 单元类型——子模型技术只能使用块单元和壳单元。分析模型中可以有其他单元类型(如梁单元作为加强筋),但切割边界只能经过块和壳单元。 一种特殊的子模型技术,称为壳到体子模型技术,允许用户用壳单元建立粗糙模型而用三维块单元建立子模型。本技术在后面还要讨论。 建模——在很多情况下,粗糙模型不需要包含局部的细节如圆角等,见下图。但是,有限元网格必须细化到足以得到较合理的位移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子模型的结果是根据切割边界的位移解插值得到的。 图5-2 粗糙模型可以不包括一些细节部分 文件——结果文件(Jobname.RST,Jobname.RMG等)和数据库文件(Jobname.DB,包含几何模型)在粗糙模型分析中是需要的。在生成子模型前应

ANSYS实例分析-飞机机翼分解

ANSYS实例分析 ——模型飞机机翼模态分析 一,问题讲述。 如图所示为一模型飞机机翼,其长度方向横截面形状一致,机翼的一端固定在机体上,另一端为悬空自由端,试对机翼进行模态分析并显示机翼的模态自由度。是根据一下的参数求解。 机翼材料参数:弹性模量EX=7GPa;泊松比PRXY=0.26;密度DENS=1500kg/m3。 机翼几何参数:A(0,0);B(2,0);C(2.5,0.2);D(1.8,0.45);E (1.1,0.3)。 问题分析 该问题属于动力学中的模态分析问题。在分析过程分别用直线段和样条曲线描述机翼的横截面形状,选择PLANE42和SOLID45单元进行求解。 求解步骤:

第1 步:指定分析标题并设置分析范畴 1.选取菜单途径Utility Menu>File>Change Title 2.输入文字“Modal analysis of a model airplane wing”,然后单击OK。 3.选取菜单途径Main Menu>Preferences. 4.单击Structure选项使之为ON,单击OK。主要为其命名的作用。 第2 步:定义单元类型 1.选取菜单途径: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 t Type>Add/Edit/Delete。 2.Element Types对话框 将出现。 3.单击Add。Library of

Element Types对话框将出现。 4.在左边的滚动框中单击“Structural Solid”。 5.在右边的滚动框中单击“Quad 4node 42”。 6.单击Apply。 7.在右边的滚动框中单击“Brick 8node 45”。 8.单击OK。 9.单击Element Types对话框中的Close按钮。 第3 步:指定材料性能

ANSYS模态分析实例和详细过程

模态分析的过程和实例 1.模态分析的定义及其应用 模态分析用于确定设计结构或机器部件的振动特性(固有频率和振型),即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它们是承受动态载荷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同时,也可以作为其它动力学分析 问题的起点,例如瞬态动力学分析、谐响应分析和谱分析,其中模态分析也是进行谱分析或 模态叠加法谐响应分析或瞬态动力学分析所必需的前期分析过程。 ANSYS的模态分析可以对有预应力的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和循环对称结构模态分析。前者有旋转的涡轮叶片等的模态分析,后者则允许在建立一部分循环对称结构的模型来完成对整 个结构的模态分析。 ANSYS提供的模态提取方法有:子空间法(subspace)、分块法(block lancets),缩减法(reduced/householder)、动态提取法(power dynamics)、非对称法(unsymmetric),阻尼法(damped), QR阻尼法(QR damped)等,大多数分析都可使用子空间法、分块法、缩减法。 ANSYS的模态分析是线形分析,任何非线性特性,例如塑性、接触单元等,即使被定义 了也将被忽略。 2.模态分析操作过程 一个典型的模态分析过程主要包括建模、模态求解、扩展模态以及观察结果四个步 骤。 (1).建模 模态分析的建模过程与其他分析类型的建模过程是类似的,主要包括定义单元类型、单元实常数、材料性质、建立几何模型以及划分有限元网格等基本步骤。 (2).施加载荷和求解 包括指定分析类型、指定分析选项、施加约束、设置载荷选项,并进行固有频率的 求解等。 指定分析类型,Main Menu- Solution-Analysis Type-New Analysis,选择Modal。 指定分析选项,Main Menu-Solution-Analysis Type-Analysis Options,选择MODOPT(模态提取方法〕,设置模态提取数量MXPAND. 定义主自由度,仅缩减法使用。 施加约束,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 求解,Main Menu-Solution-Solve-Current LS。 (3).扩展模态 如果要在POSTI中观察结果,必须先扩展模态,即将振型写入结果文件。过程包括重新进入求解器、激话扩展处理及其选项、指定载荷步选项、扩展处理等。 激活扩展处理及其选项,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Expansionpass-Single Expand-Expand modes。 指定载荷步选项。 扩展处理,Main Menu-solution-Solve-Current LS。 注意:扩展模态可以如前述办法单独进行,也可以在施加载荷和求解阶段同时进行。本 例即采用了后面的方法 (4).查看结果 模态分析的结果包括结构的频率、振型、相对应力和力等

ansys结构瞬态分析实例

第二日练习主题:各种网格划分方法 输入实体模型尝试用映射、自由网格划分,并综合利用多种网格划分控制方法 一个瞬态分析的例子 练习目的:熟悉瞬态分析过程 练习过程:瞬态(FULL)完全法分析板-梁结构实例 如图1所示板-梁结构,板件上表面施加随时间变化的均布压力, 计算在下列已知条件下结构的瞬态响应情况。 全部采用A3钢材料,特性: 杨氏模量=2e112/m N 泊松比=0.3 密度=7.8e33/m Kg 板壳:厚度=0.02m 四条腿(梁)的几何特性: 截面面积=2e-42m 惯性矩=2e-84m 宽度=0.01m 高度=0.02m 压力载荷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 2所示。图1 质量梁-板结构及载荷示意图 压力(N/m 2 )10000 5000 0 1 2 4 6 时间(s ) 图 2 板上压力-时间关系 分析过程 第1步:设置分析标题 1. 选取菜单途径Utility Menu>File>Change Title 。2.输入“The Transient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然后单击OK 。 第2步:定义单元类型 单元类型1为SHELL63,单元类型2为BEAM4 第3步:定义单元实常数 实常数1为壳单元的实常数1,输入厚度为0.02(只需输入第一个值,即等78厚度壳)

实常数2为梁单元的实常数,输入 AREA 为2e-4惯性矩IZZ=2e-8,IYY =2e-8宽度TKZ=0.01,高度TKY=0.02。 第5步:杨氏模量EX=2e112/m N 泊松比NUXY=0.3 密度DENS=7.8e33/m Kg 第6步: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 1.创建矩形,x1=0,x2=2,y1=0,y2=1 2.将所有关键点沿 Z 方向拷贝,输入DZ =-1 3.连线。将关键点1,5;2,6;3,7;4,8分别连成直线。 4.设置线的分割尺寸为 0.1,首先给面划分网格;然后设置单元类型为2,实常数为2,对线5到8划分网格。第7步:瞬态动力分析 1.选取菜单途径 Main Menu>Solution>-Analysis Type-New Analysis ,弹出New Analysis 对话框。 2. 选择Transient ,然后单击OK ,在接下来的界面仍然单击OK 。3.选取菜单途径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Time/Frequenc> Damping ,弹出Damping Specifications 窗口。 4. 在Mass matrix multiplier 处输入5。单击OK 。5.选取菜单途径Main Menu > Solution > -Loads-Apply > -Structural- Displacement>On Nodes 。弹出拾取(Pick )窗口,在有限元模型上点取节点 232、242、252和262,单击OK ,弹出Apply U,ROT on Nodes 对话框。 6.在DOFS to be constrained 滚动框中,选种“ All DOF ”(单击一次使其高亮度显示,确保其它选项未被高亮度显示) 。单击OK 。7. 选取菜单途径Utility Menu>Select>Everything 。8.选取菜单途径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Output Ctrls>DB/Results File ,弹 出Controls for Database and Results File Writing 窗口。 9.在Item to be controlled 滚动窗中选择All items ,下面的File write frequency 中选择 Every substep 。单击OK 。 10.选取菜单途径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Time/Frequenc> Time –Time Step ,弹出Time – Time Step Options 窗口。 11.在Time at end of load step 处输入1;在Time step size 处输入0.2;在Stepped or ramped b.c 处单击ramped ;单击Automatic time stepping 为on ;在Minimum time step size 处输入0.05;在Maximum time step size 处输入0.5。单击OK 。 12.选取菜单途径Main Menu>Solution>-Loads-Apply>-Structure-Pressure>On Areas 。弹 出Apply PRES on Areas 拾取窗口。 13.单击Pick All ,弹出Apply PRES on Areas 对话框。 14.在pressure value 处输入10000。单击OK 15.选取菜单途径Main menu>Solution>Write LS File ,弹出Write Load Step File 对话框。 16.在Load step file number n 处输入1,单击OK 。 17.选取菜单途径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Time/Frequenc> Time –Time Step ,弹出Time – Time Step Options 窗口。 18.在Time at end of load step 处输入2。单击单击OK 。

ANSYS高级分析-子结构

1 引言 在ANSYS平台上,所谓子结构技术就是将一组单元用矩阵凝聚为一个单元过程的技术,切吧这个单一的矩阵单元称为超单元。在ANSYS分析中,超单元可以象其他单元类型一样使用。唯一的区别就是必须先进行结构生成分析以生成能够利用的超单元。但子结构并非在所有ANSYS模块中都能利用,目前ANSYS子结构技术可以在ANSYS/Mutiphysics,ANSYS/Mechanical和 ANSYS/Structural中使用。 在ANSYS平台上,使用子结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省机时,并且允许在比较有限的计算机设备资源的基础上求解超大规模的问题。比如进行非线性分析和带有大量重复几何结构的分析。在非线性分析中,可以将模型线性部分作成子结构,这部分的单元矩阵就不用在非线性迭代过程中重复计算。而在有重复几何结构的模型中(如有四条腿的桌子),可以对于重复的部分生成超单元,然后将它拷贝到不同的位置,这样做可以节省大量的计算时间和计算机资源。 子结构还用于模型有大转动的情况下。对于这些模型,ANSYS假定每个结构都是围绕其质心转动的。在三维情况下,子结构有三个转动自由度和三个平动自由度。在大转动模型中,用户在使用部分之前无须对子结构施加约束,因为每个子结构都是作为一个单元进行处理,是允许刚体位移的。 对于大型三维问题的分析而言,需用磁盘空间相对于一个普通计算机系统来说太庞大了,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子结构将问题分块进行分析,从而使得每一块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都是可以计算和承受的。 2 ANSYS子结构使用步骤 ANSYS子结构使用过程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ANSYS子结构生成部分 生成部分就是将普通的有限元单元凝聚为一个超单元。凝聚是通过定义一组主自由度来实现的。主自由度用于定义超单元与模型中其他单元的边界,提取模型的动力学特性。图1是一个板状构件用接触单元分析的示意。由于接触单元需要迭代计算,将板状构件形成子结构将显著地节省机时。本例中,主自由度是板与接触单元相连的自由度。 图1 子结构使用示例 2)ANSYS子结构使用部分 用部分就是将超单元与模型整体相连进行分析的部分。整个模型可以是一个超单元,也可以象上例一样是超单元与非超单元相连的。使用部分的计算

ANSYS模态分析实例!

姓名: 大 连 理 工 大 学 学号: 课 程 名 称: 工程计算软件系统 试卷: 无 考试形式:大作业 院系: 授课院(系):工程力学系 级 _ 班 一、综述题(共100分)用ansys 软件建立如下模型,并进行静力与模态分析。静力分析要 求贴出结构Mises 应力及合成位移的云图。模态分析要求求出结构前三阶自振模态,贴出前三 阶模态的振型图。并用文字简要叙述建模过程及思路。 材料性质:弹性模量E =2.1E11Pa ,泊松比v =0.3,密度为7800kg/m 3 边界条件:4个圆柱孔表面全部固定约束。 荷载:半圆弧表面受均布压力荷载,大小为1.5e6 Pa 。 模型:图示尺寸均为毫米,4个圆孔半径均为150毫米。倒角半径均为250毫米 X Y Z X Y Z 3500 2800 R=150 2000 1200 2500 R=1000 500

ANSYS建模实例分析 1建模过程及思路 使用前处理器:Preprocessor 1.分析制定方案 材料性质:弹性模量E=2.1e5MPa,泊松比v=0.3,密度为7.8e-9T/mm^3。 边界条件:4个圆柱孔表面全部固定约束。 单元:solid92。 荷载:半圆弧表面受均布压力荷载,大小为1.5M Pa。 模型:图示尺寸均为mm,4个圆孔半径均为150mm,倒角半径均为250mm。 2.定义单元类型与材料属性 Main Menu: 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Select solid 92。 Main Menu: 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s Models>填入EX、PREX、DENS。3.创建基座模型:3500x2800x500 Main Menu: 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 Create>Volumes>Block。 4.在基座上创建四方体:2500x2000x1200 Main Menu: 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 Create>Volumes>Block。 5.在此四方体(2500x2000x1200)上创建一个圆柱体:R=1000 移动工作平面:Utility Menu>Workplane>Offset WP by Increments。 创建圆柱体:Main Menu: 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 Create>Volumes>Cylinder。 6.布尔运算生成半圆弧孔 Main Menu:Preprocessor >Modeling Operate>Booleans Subtract。 7.在基座上创建圆柱体:R=150 移动工作平面:Utility Menu>Workplane>Offset WP by Increments。 创建圆柱体:Main Menu: 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 Create>Volumes>Cylinder。 8.复制圆柱体 Main Menu: Preprocessor>Modeling>Copy。 9.布尔运算生成圆孔 Main Menu:Preprocessor >Modeling>Operate>Booleans>Subtract。 10.创建倒角:R=250 多种方式,可以先创建小四方体,再创建1/4圆柱体,最后进行Add操作! Main Menu:Preprocessor >Modeling>Operate>Booleans>Add。 也可以使用Area Fillet操作创建倒角! Main Menu: 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 Create>Area>Area Fillet。 11.在倒角上创建圆柱体:R=150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Create>… Create>Volumes>Cylinder。 12.布尔运算生成圆孔 Main Menu:Preprocessor >Modeling Operate>Booleans>Subtract。 13.镜像形成对称圆孔并粘接到一起 Main Menu:Preprocessor >Modeling>Reflect。 14.粘接到一起形成完整实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