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精品

最新-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精品

最新-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精品

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摘要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

本文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

翻译中文化传真度的把握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文化翻译;文化传真;文化传真的度,,,,,;文化翻译是指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各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1.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文化传真在此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原则。

它要求译语要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所要传达的意义、方式及风格。

换言之,就是把原语的形、神在译语中原计原味地体现出来。

由此可见文化传真的研究是翻译中的关键部分。

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

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

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

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比如《红楼梦》中有这么一句话……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似的。

一般认为,嫡亲的孙儿、孙女的血缘上要亲过外孙、外孙女。

王熙凤这句话无疑是指林黛玉气质不凡,就像贾母的孙女一样,借此来讨得贾母的欢心。

如果将这句话译成’,’这样便有贬损贾母娘家之嫌。

谙熟中国传统的杨戴伉俪将这句话译为’,--,该译文使凤姐的言外之意表达

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的原因与规避

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的原因与规避 不同文化的交际者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倾向于将母语文化模式套用到目标语文化中,结果必然会对交际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文化负迁移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着名的翻译家金圣华在论及翻译的作用时曾打了个比方:“翻译就像一座桥,桥两旁 气候悬殊,风光迥异。两端之间,原隔着险峻的山谷,湍急的溪流。两旁的人,各忙各的,世代相传,分别发展出一套不同的习俗风尚以及语言文化来。有一天,这不同文化习俗的人,忽然想要跟对岸打个招呼怎么办?要渡过峡谷,不得不架起一座桥……”(金圣华:1997)这座桥便成为了跨语言、跨文化之桥。文化交流是翻译发生的本源,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产物,翻译从本质上讲就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翻译以文化沟通为第一要务,而文化的障碍往往却是译者面对的头号劲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避免或减少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文化的负迁移 不同文化的交际者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倾向于将母语文化模式套用到目标语文化中,结果必然会对交际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就是“文化迁移”。心理学中,若一种学习对另 一种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叫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而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 扰或抑制作用就叫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邵瑞珍:1997)。同样如果母语文化在跨文化 交际翻译中被目标语吸收并成为其组成部分,则这种迁移被视为文化的正迁移。相反,由于带有母语文化特征的言语没有被目标语语言读者所理解和接受,造成了文化误读,就会出现文化的负迁移。根据戴炜栋教授对文化迁移的分类,我们也可以把文化负迁移分为两种,即表层文化负迁移和深层文化负迁移。 1.表层文化负迁移。表层文化负迁移包括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负迁移,如语言形式 的文化负迁移和言语行为交际模式的文化负迁移。首先,语言形式的文化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词汇的误读、误译。 例如:笔者的学生在翻译练习中将句子“ThenhewasofftoColumbiaBusinessSchool,wherehefoundhisRosettaStsoneofinvesting”译为“后来他进了哥伦比亚商学院,在那里找到了他投资的罗塞塔石碑”。很显然译者直译了原 文是由于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造成的,RosttaStone是一块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诏 书的石碑,被译作罗塞塔石碑,由于这块石碑刻有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的意义与结构。

从奈达的五类文化因素谈英汉文化词的对比及翻译_陈琳琳

从奈达的五类文化因素谈英汉文化词的对比及翻译 陈琳琳 (湖北大学外语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2) [摘 要]语言植根于文化中,人们的世界观反映在他们的语言里。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波及词汇层、语言层直到语境层。本文基于奈达的五类文化 因素来谈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文化伴随意义及其翻译问题。笔者认为,在处理文化 因素时,应考虑译作在预期读者中的可接受性,从而实现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功能。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文化伴随意义;翻译目的;读者因素 1.语言、文化与翻译 在西方关于“文化”的众多定义中,19世纪最有影响的定义是 人类学家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1871)中提出来的。据《文 化学辞典》(1988),Tylor给文化下的定义为:“Culture is 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belief,art,moral,law,custom,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获得的其它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它也受到文化 的制约。正如Juri Lotman 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具体的 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 的。”(Susan Bassnett:2004)而在在洪堡特那里,语言反映世界 观。(潘文国,)语言反映人们的文化认知,也有着传达文化意义的 功能。因此,在翻译中如果不谨慎处理,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困难。 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讲,不能传达文化意义的翻译无法在读者中引 起应有的文化共鸣,这对原作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因此,在处 理翻译中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读者因素,只 有这样才能达到相应的翻译目的,发挥翻译的跨文化交际作用。 例如,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应运而生的“福娃”,这五个可爱 的娃娃,名字分别是“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 妮”,看到他们,中国的民众就会想到“北京欢迎您”,作为吉祥 物的这五个中国小精灵承载了中国公民想要传递给世界人民的“和 平、友谊、进步、和谐”等理念。但是“福娃”最初的译名 “Friendlis”仅有“友好、友谊”的指称意义,并没有传达给外国人 上述所承载的特殊的民族文化特色,不利于我们借助奥运会这一盛 会宣传我国的民族文化。因此可以采用异化翻译的策略,翻译成Fuwa,另外附加注释。这样,外国读者在看到Fuwa时才会具体地把它和那五个可爱的中国吉祥物联系在一起,进而联想到它们的特殊文化意义。Fuwa保留了“福娃”的文化蕴含意义,达到了更好的翻译效果。 翻译的最大困难往往不是语言本身,针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底 蕴,我们应坚持“文化传真”的翻译基本原则。无论我们采取何种 翻译策略,都应既考虑原文的文化特色,又顾及译作的可读性。 下文在奈达五类文化因素的基础上,浅谈翻译中如何应对词语 搭配的伴随意义传达问题。笔者认为,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译者可 根据自己的翻译目的和预期读者来选定相应的翻译策略。 2.奈达的五类文化 奈达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可以五类:(1)Ecology生态学;(2)Material Culture物质文化;(3)Social Culture社会文化;(4)Religious Culture宗教文化;(5)Linguistic Culture语言文化。 2.1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包括动植物、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等 等。从地理位置上讲,中国是个大陆国家,地大物博,幅员辽阔。 而英国是个岛国,四面环水,因此在英语中有这样的表:all at sea (不知所措),burn one’s boats(破釜沉舟),sail before the wind (顺风航行)等。而汉语中呢,有“挥金如土”来形容一个人花钱 大手大脚,英语中则说spend money like water.汉语中形容一个人很 能喝水或喝酒,说他“牛饮”,英语中则说drink like fish. 从生态环境讲,不同民族对动物的喜好各异。汉语里,“狗”总带有贬义,比如汉语里常用“狐朋狗友”来比喻勾结在一起的一帮坏人;用“狼心狗肺”来比喻一个人心肠像狼和狗一个凶恶狠毒。与此相反,英美国家人士却常把狗看作是人类的朋友。英语中关于狗的表达几乎都是褒义的,如“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日),“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Barking dog never bite”(会叫的狗不咬人)等。 在《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话: “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丫头,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 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的译本对狗的传译迥然不同: 杨译:“…‘Desperation drives men to rebel and a dog to jump over a wall.’…” 霍译:“…,it will be a case of ‘the desperate dog will jump a wall,the desperate man will hazard all’;…”(转引自:邵志洪,2005) 在这里两种译文看上去差别不大,都有直译的成分。原文中,宝玉的丫鬟将红儿比作狗,应该含有侮辱的涵义。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文针对的国内读者,所以不必大费笔墨去解释“狗急跳墙”的比喻意义,读者应该能明白文字背后隐含的意义。而霍克斯的读者是英文读者,他们无法理解这个习语的意思,但译者添加了desperate 一词,应该能很好地传达原作的意思。 2.2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的是不同的文化里特有的物质产品,它们都是文化的载体。比如中国的长城,各国独特的食物和衣着等等。比如中国的饺子、混沌、包子、豆腐等等,在英语中都没有对应的表达。因此,现在大家都似乎都能接受它们的音译名了,这样才体现了它们的“中国特色”。 请看一下例句:“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瓮!……” 杨译:“…If other women are jealous,she’s a hundred times…” 霍译:“…They call jealous people “vinegar bottles”,don’t they? Well,she’s not just a bottle full of vinegar; she’s a storage jar – a whole cistern – full of it! …”(转引自:邵志洪,2005) 汉语里形容一个人爱嫉妒,叫吃醋。因此,醋缸子、醋瓮还有爱嫉妒的文化伴随意义。杨译采用了意译的手法,保留了原文的文化意义,但丢弃了文化形象,对原文来说是种损失。霍译采取了直译和增译的手法,既保留了原文里文化特色,有成功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笔者认为比杨译更出色。 2.3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包罗万象,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风土人情、传统、社会规则、宗教信仰、道德准则、历史背景、意识形态等等。比如不同的文化有不用的节日和庆祝风俗,不用的打招呼的方式,不同的称呼方式,另外还有人们赋予颜色词不用的含义。不同文化里的人们对颜色的认知是不同的。 在汉语里,红色总是和“吉利”“好运”“喜庆”相连,是个有着褒义词,中国文化把婚丧嫁娶称作“红白喜事”。过年要贴对联,对联写在红纸上。哪家有人娶媳妇嫁女儿都要、贴大红喜字。再比如:“开门红”(to begin well/to make a good start),本命年要穿红色的衣服来避邪等等。但是英语文化里,红色却有着截然不用甚至相反的文化伴随意义。西方文化中,红色总是和革命、激进和血腥联系在一起,带有政治色彩。英语“see red”表示“火冒三丈”或“大发脾气”,“to wave a red flag ”是做“惹人生气的事”。汉语中的“眼红”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嫉妒心理,而相应的英语表达却是green-eyed。例: (1)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杨译:Her power and red chamber,her youth and beauty wasted. 144

翻译中的文化迁移

第9卷 第6期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9 No16 2009年11月Journa l of Hebe i Polytechn i c Un i 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 on)Nov12009 文章编号:167322804(2009)0620157203 翻译中的文化迁移 张晶晶1,王治江2 (11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9;21河北理工大学外事处,河北唐山063009) 关键词:翻译;文化;文化迁移 摘 要:以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分析翻译过程中文化迁移现象的形式及影响,目的 是通过分析研究翻译与文化迁移的内在关系,对翻译所涉及的文化迁移现象做初步的探讨,为翻译过程中处 理文化迁移现象及认识翻译对文化的影响提供新的思路。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志码:A 一 文化迁移概述 从本质上说,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这是翻译的基本性质。翻译涉及两种语言文化,因而在翻译研究与实践中,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迁移的影响。翻译是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性的交际现象,译者将源语中的信息翻译成目的语时,也会要用到他所掌握的语言文化的先有知识(p ri or knowledge)(M atlin,1989);译者出于认识或需要的考虑,总会利用一种文化的先有知识(如源语文化知识)对所译篇章做出一些选择性的摄取或处理(王克非,1997:5),使之转换成另一种文化背景下(即目的语文化)的信息内容;同样,译者在理解原作时也难免要使用目的语中的文化因素。“因此,我们不妨借用心理学中的’迁移’,将翻译中的文化迁移现象定义为:由于翻译活动而造成的‘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影响’。”(林艳华,曹赛先,2003:103) 本论文中所研究的“文化迁移”既包括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迁移过程,也包括译文中所呈现出的文化迁移现象以及由此造成的影响方面的文化迁移结果。具体体现在翻译过程,译本本身和翻译后果几个方面,简而言之就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影响或干扰。 二 文化迁移的形式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翻译也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动态过程,因而依据不同的标准,翻译中文化迁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按迁移的方向分,有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按迁移对文化的影响程度分,有表层迁移和深层迁移;按迁移涉及的文化层面分,有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按迁移所产生的效果分,有正迁移和负迁移。 1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迁移是有方向性的,在翻译这一复杂的过程中,源语文化、目的语文化与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处理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将源语文化对目的语文化的干扰或影响以及翻译过程中源语文化对翻译的制约和限制作用视为顺向迁移(f or ward transfer),如将“面包车”翻译成“bread car”,而在英文中对应的翻译应该是“m inibus”,译者在翻译时很显然是受到了源语文化的影响;反之,目的语文化对源语文化的影响以及目的语文化对翻译的制约和限制作用称为逆向迁移(back ward transfer)。电影《阿甘正传》里有这样的翻译:I’m taking$24,562147(我带来两万四千五百六十二块四毛七分),“毛”的翻译就是受目的语文化(汉语文化)的影响,翻译中出现了逆向文化迁移的现象。 顺向文化迁移和逆向文化迁移会在翻译过程中呈现出积极或者消极作用,影响或干扰译者的思维。在处理相同的文化因素时,能使译者更深刻地理解并翻译原作;但在处理具有差异性的文化因素时极容易将原有母语文化概念移植到译作中,出现文化误读,误译,影响文化交流。在两种文化的相互影响方面,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则促进文化交流与沟通或者是造成文化冲击。 2 表层迁移和深层迁移 翻译过程中由于译者的主观文化因素及纳入译者思考范围的文化因素对翻译作品造成的影响具有相对性及不稳定性。因此,我们只能将之视为表层文化迁移(surface trans2 fer)。在翻译过程中一些中式英语的出现就是表层文化迁移的结果。而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影响则是长期的、客观的。关于人们如何接纳不同的文化,J?Bennet和M?Bennet (1991:78)曾将这一过程分为六个阶段:①Denial(否定),②Defense(防备),③M ini m izati on(低估),④Accep tance(接纳),⑤Adap tati on(适应),⑥I ntegrati on(融合)。在阶段①,一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别的文化,他们一切都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在阶段②,他们能感觉到人 收稿日期:2009203213

论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论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_ 学号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引言 (4) 一、绪论 (6) (一) 文化的概念 (6) (二) 翻译的概念 (6) 二、分论 (6) (一) 文化内涵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7) 1 宗教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7) 2 历史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8) (二) 生活方式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6) (三) 价值观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0) 三、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文化(culture)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复杂的概念。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核心,也是文化赖以语言传播的物质表达形式。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是信息和思想的交流,是语言表达的艺术再创造,而不是文字上的对译。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不言而喻,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两种文化。翻译实质上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本文在阐述文化和翻译概念的基础上,试从中西文化的相似和差异性,包括不同的文化内涵、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指出两种语言翻译中应注意的文化问题。 关键词:英汉翻译;文化因素;影响

Culture is a complex conception. Language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e. It is the core of culture. Translation is a transfer activity of two languages. It is the exchange between information and thoughts, but not the direct translatio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guage and the culture mean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In fact, translation is a kind of tool for us to communicate. This article tries to point out the problem, what cultural factors should be noticed during the translation, will b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including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 life-style, outlook on values in foundation of explaining idea of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Key words: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Cultural Factor;Effects

翻译与文化迁移_曹合建

翻译与文 化迁移 曹合建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外语学院,上海 201600) [摘 要]翻译对文化的迁移作用有多种表现形式。本文从不同角度讨论了顺向迁移、逆向迁移;表层迁移、深层迁移;横向迁移、纵向迁移、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等基本形式,并探讨了造成这些迁移的原因。 [关键词]翻译;文化;迁移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1763(2005)06 0083 05 Translation and Cultural Transfer CAO He jian (School of Fo reig n L anguage ,Shanghai Inst itute of F or eign T rade,Shang hai 201600,China) Abstract:T here are various kinds of transfer ex erted on culture by translation.T his paper classifies and discusses the follo w ing different forms fro m different ang les:fo rw ard transfer and backw ard transfer;surface transfer and deep transfer;horizontal transfer and ver tical transfer;positive transfer,neg ativ e transfer and zero transfer.Causes of transfer are also pro bed. Key words:translation;culture;transfer Dahl [1]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内层文化。表层文化指人类的各种产品,又称物质文化,包括语言、建筑、服饰、艺术品等最直观的内容;中层文化指社会规范与价值观,具体包括人际关系、体制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内层文化指社会群体的基本判断,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理、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此外,Even Zohar [2] 亦提出文化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多元系统。上述文化研究的多维思考对探讨文化的本质与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对深入了解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提供了启示。而本文借用心理学中的 迁移 理论来分析和解释翻译在文化系统中的作用,无疑将加深对翻译与文化迁移规律的认识。 一 翻译中的文化迁移 迁移(transfer)一词频繁出现于物理学、心理学等 领域,但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涵义与表述方式。在心理学领域,这一概念的应用尤为广泛。人们通常将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但后继学习也可能对先前学习的结果产生某种影响。迁移是双向的、相互的。所以,迁移的概念被扩大为 一种学习对 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 [3](P 218-235) 翻译是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人类交际行为。译者将源语中的信息翻译成目的语信息时,也会要用到他所掌握的语言文化的先有知识(prior know ledg e);[4](P 232)译者出于认识或需要的考虑,总会利用一种文化的先有知识(如源语文化知识)对所译做出一些选择性的摄取或处理,使之转换成另一种文化背景下(即目的语文化)的信息内容;同样,译者在理解原作时,也难免要使用目的语中的文化 因素。因此,我们不妨借用心理学中的 迁移 概念,将翻译中的文化迁移现象定义为:由于翻译活动而形成的 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影响 。 [收稿日期]2005-01-28 [作者简介]曹合建(1956 ),男,湖南长沙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外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文体学. 第19卷 第6期2005年11月湖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 f H unan U niversit y(So cial Sciences)Vo l.19,N o.6N o v.2005

中国文化汉英翻译材料(1)

Exercise I.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1.如今,作为东方艺术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京剧不仅在中国各地喜闻乐见,而且已被全世界人民广泛接受。 2.根据所表演角色的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演员角色分成四类:生(男角)、旦(女角)、净(花脸男角)、丑 (丑角)。 3.京剧的独特艺术魅力使它经久不衰:它创造了一种台上台下演员观众相互交融的美学欣赏与享受。 4.他曾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古代中国妇女的形象,完美地表现了她们的温柔、优雅和细腻。 5.梅兰芳也是把京剧介绍到国外的第一人。 6.作为中国的文化瑰宝,京剧必将获得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越来越多的喜爱。 Key to Exercise I. 1.Today, as one of the glowing pearls of oriental arts, not only has Beijing Opera been widely enjoyed all over China, it has also been well received all over the world. 2.According to the gender, age and social position of the different roles which they play, actors and actresses a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sheng (male roles), dan (female roles), jing (male roles with facial paintings) and chou (clowns). 3.The uniqueness of Beijing Opera makes its artistic charm so everlasting: the creation of an aesthetic co-appreciation between the actors and actresses on stage and the audience off stage. 4.Mei Lanfang had created very successfully various images of ancient Chinese women and expressed their tenderness, elegance and subtlety. 5.Mei Lanfang was also the first person who introduced Beijing Opera to foreign countries. 6.Being a great treasure of the Chinese culture, Beijing Opera will surely be more and more appreciated by people in China and in the whole world. Exercise II. Make a web advertisement in English,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Chinese. 著名的京剧武生徐力先生最近接受了我们舞蹈学校的邀请,担任高级舞蹈教员。武生是京剧中的一个重要生角。武生的特点是武艺好,身手矫健敏捷。武生演员常通过在舞台上翻滚武打(tumbles, tweists, and somersaults)来表现他们高超的武艺。武生的动作准确有力,是大量艰苦训练的结果。 中国古典舞蹈和民族舞蹈的舞台技巧和身段(floor skills and postures)大多来自中国传统戏曲的武功(acrobatic skills)。我们舞蹈学校非常荣幸能够请到徐先生教授女子班毯子功(floor skills)和男子班的功夫课。有关课程安排请点击此网址。 Key to Ex. II Make a web advertisement in English,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Chinese. A Rare Opportunity The famous Beijing Opera performer of Wu Sheng (acrobatic male role), Mr Xu Li, recently accepted an engagement with our Dancing School. Wu Sheng i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Beijing Opera. It requires a high level of acrobatic skills. Wu Sheng actors often show off their skills with tumbles, twists, and somersaults on the stage. These skills and movements require great precision in timing and strength, which takes a lot of training and exercise. Many of the floor skills and postures of classic and ethnic Chinese dances were originally from the acrobatic skil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s. Our dancing school is very fortunate to have Mr Xu Li to teach our Floor Skills class for girls and Kungfu class for boys. For class schedule, please click HERE. Exercise III.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1.齐白石以革新水墨画和毕生献身于这项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2.他在几天后把那幅画重画了很多次,但是总比不上他当天即兴完成的作品。 3.兰亭序的极高的艺术价值促使更多书法家临摹王羲之的字体。 4.一个好的书法家所写出来的字必须充满生气,活力并具备完美的形体。 5.书法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清醒的头脑以及对毛笔有全面的掌握。 6.这个年轻演员认识到自己的演技还差,无法与他老师的演技相提并论。 Key Exercise III.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Contents 1 1.0 Introduction of culture (1) 2.0 Language, Culture & Translation ......................................... .2 2.1 Idioms (2) 2.1.1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sharing the same meanings and cultural images (2) 2.1.2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sharing the similar meanings but different cultural images (3) 2.1.3 Translation of idioms not restricted to only one version (3) 2.2 Communications with peopl 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4) 2.2.1 Communications in a restaurant (4) 2.2.2 An embarrassing answer (4) 2.3 Animals that bear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5) 2.4 Colors that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bearings (6) 2.4.1 B lue (6) 2.4.2 White (6) 2.4.3 Black (7) 3.0 Conclusion (7)

翻译中的文化迁移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个案研究1

班级 _____英语083______学号__4号________姓名 __王宁______ 分数__________ Cultural transfer in translation——a study of the Selected Modern Chinese Prose Writings translated by Professor Zhang Peiji. Abstract With increasing contact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worl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is of growing importance. During the proc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culture may undoubtedly bring out both cultural exchanges and cultural conflicts. Although there may be different means by which the exchanges can be achieved and the conflicts smoothed over, it is translation that can be used as the most useful medium to serve both purposes. Since translation came into being, it has never been short of people?s attention. Scholars formulate their own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standpoints from different angles; various school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 two major ones being the linguistic school and the cultural school. The theories of both schools are actually interwoven with one another. However, with the boom in cultural studies in the academic field, cultural theories in translation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on the part of scholars and have become the main research tendency. Susan Bassnett, one of the leading figures of the cultural school, thinks that translation should take culture as the translation unit so as to realize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SL culture and the TL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seeking cultural equivalence, the translator enjoys great freedom of creation. S/he can not only adopt a flexible method of rewriting, but also break with the literary form of the original. This concept of translation, taking a macro view of translation study and reviewing it from a brand new perspective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s pos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has greatly broadened the horizon of translation studies.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and borrowing the concept of “cult ural transfer”,this thesis endeavours to identify what exact cultural influence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at are likely to have an impact on translation, and how a translator deals with these influenc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hrough studying the research data

中国文化翻译练习10篇2

一、对龙图腾的崇拜在中国大约已绵延了八千多年。中国龙是古人将鱼、蛇、马、牛等动物与云雾、雷电等自然天象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中国龙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多元融合过程同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开拓变化和团结凝聚的寓意。 (1) 对龙图腾的崇拜在中国大约已绵延了八千多年。Chinese Dragon totem worship in China has been around for over 8,000 years. (2) 中国龙是古人将鱼、蛇、马、牛等动物与云雾、雷电等自然天象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 The ancients in China considered the dragon (or loong) as a fetish that combine s animals including the fish, snake, horse and ox with cloud, thunder, lightning and other natural celestial phenomena. (3) 中国龙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多元融合过程同步。The Chinese dragon was 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ulticultural fusion proc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4)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开拓变化和团结凝聚的寓意。 To the Chinese, the dragon signifies innovation and cohesion.

二、秧歌舞是中国汉族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通常在北方省份表演。秧歌舞者通常穿上明亮多彩的表演服装,他们的表演动作有力迅速。在农历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期间,人们一旦听到锣鼓声,不管外面天气有多冷,他们都会蜂拥到街上看秧歌舞表演。近年来,中国东北某些城市的老年人自发组织了了秧歌队,队员常年通过跳秧歌舞来保持健康,同时他们也乐在其中。 (1) 秧歌舞是中国汉族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通常在北方省份表演。 Yangko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dances of Han nationality in China. It is usually performed in Northern provinces. (2) 秧歌舞者通常穿上明亮多彩的表演服装,他们的表演动作有力迅速。 The dancers usually wear / are dressed in colorful and light costumes, and the performance is powerful and rapid. (3) 在农历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期间,人们一旦听到锣鼓声,不管外面天气有多冷,他们都会蜂拥到街上看秧歌舞表演。 During some festivals such as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

芊芊浅谈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地影响 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地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地过程[ ].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地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地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地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地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地关键.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地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察与思维上地差异对翻译地影响 英汉两种语言在观察与思维上是存在着差异地: 面对同一物体, 用以概括地概念也有出入, 因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如对颜色地观察和使用,就有不同地概念.英语“ ”在汉语中不叫“黑茶”, 而叫“红茶”;“”是“黑面包”, 而不是“棕色面包”.汉语地“青衣”,“青天”同是一个“青”字, 翻译成英文就只能分别译作“ ”和“ ”.汉语“黑眼睛”, 英语为“”; 英语地“ ”, 汉语为“挨打后出现地黑眼圈”; 汉语“黄色影片”, 英语为“ ”(蓝色风光片) ;汉语地“红眼病”,英语为“ ”.此外,英汉两种语言在逻辑思维上也存在着差异.例如: 英文句子. 若直译为“考试时你不要太细心”.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从句法上看,它是一个双重否定结构, 从思维方式上看, 它是一种逆向思维.其正确译文是: 考试时你要特别细心.因此,对于这一类因思维差异而引起地表达不同地概念, 译者同样要越过表达形式地局限进行意义上地对等翻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信仰地差异对翻译地影响 欧美人信基督教地居多, 认为上帝() 可创造一切,因而有. (上帝帮助自助地人) 地说法.而中国人则信仰佛教,相信“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地一切,与此有关地词语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如果译者缺乏对这种文化个性地深刻了解, 就难以鉴别句子地文化内涵,对译文地准确性产生重大地影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环境地差异对翻译地影响 英汉民族生存环境地差异在语言中地一个表现是习语地运用.习语地产生与人们地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由于地理方面地差异, 习语承载着不同地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如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道业曾一度领先世界, 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 人们地生活离不开土地.例如, 形容花钱大手大脚, 英语是,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地习语, 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地对应习语, 如’ (奋力图存) (不知所措) 等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另外, 在汉语地文化氛围中, 中国人心目中地东风是温暖地, 是春天地风, 只有西北风才是寒冷地.而英国地处西半球, 北温带, 海洋性气候, 报告春天消息地却是西风, 看下面地例子: ?(在许多冬日里我

浅论旅游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浅论旅游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论文关键词:旅游翻译跨文化意识文化信息 论文摘要:本文以旅游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为出发点,通过具体实例,从旅游翻译所涉及的地名、景点名称、历史人物名字、诗词、楹联的翻译以及语用意义、文化信息处理等几方面阐述了跨文化意识在旅游翻译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跨文化意识是旅游翻译圆满完成文化传播重任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这一观点。 旅游翻译是为旅游活动、旅游专业和行业所进行的翻译实践活动,属于专业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时空、跨文化、跨心理的交际活动。由于旅游翻译是在各种文化的差异中,甚至是在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碰撞中进行的,所以,同其他类型的翻译相比,它在跨文化交际这一特点上表现得就更为直接、更为突出、更为典型又更为全面。跨文化意识进而也自然成为旅游翻译圆满完成文化传播重任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 一、地名、景点名称的翻译与跨文化意识 地名、景点名称等专有名词的翻译方法大致可分为音译、直译、意译、意译加音译、直译加音译、意译加注等,但在何种情况下采用何种译法就需要译者具备敏锐的跨文化意识。 地名的翻译多采用音译法,如 Beijing , Shanghai , NewYork,London等。当然除此之外,在含有表示地理类别的普通名词的地名中.普通名词通常译音.如the Gulf ofMexico(墨西哥湾),the Philippine Islands(菲律宾群岛),Liaoning Province(辽宁省),the city of Shenyang(沈阳市)等。拼音是一种语音符号,语音符号与人类交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因为人类交际其实就是一个以获得目的为意义的从编码到译码的心理活动过程,该过程的基础就是首先必须有一套约定俗成的交际规范或符号译码。不规范或错误的汉语拼写就相当于错误的符号译码,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诸多困难。 景点名称的翻译主要偏重文化内涵的理解,音译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音译过来的东西往往无法从字面上看出其内涵,有时会使译文读者产生文化隔膜,给理解造成困难。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不应采取“一刀切”的态度,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如此时还单纯地采用音译而忽略“意”,则无法成功地跨文化交际。因此,采取保留原文形象及其内涵的译法成为了重中之重。如苏州着名园林“拙政园’,译为Garden of Humble Administrator就要比Zhuozheng Garden要好得多,因为“拙政园”是明朝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后在元大宏寺遗址所建造的别墅,并借用近代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也”为园名。如果是导游口译的话,还可以解释其历史背景,使旅游者不仅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而且沉浸在深远的历史情思之中,进而充分保留原文文化及历史内涵。 二、历史人物名字的翻译与跨文化意识 几乎所有人名的翻译都趋同于地名译法、音译。例如:Marx(马克思),Clinton(克林顿),Lu Xun(鲁迅)等,但也有些人名若按照现在的规定是不合规范的,但由于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人们己经习以为常,若突然改变,可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