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知识创新型企业——野中郁次郎

知识创新型企业——野中郁次郎

知识创新型企业——野中郁次郎
知识创新型企业——野中郁次郎

标题:知识创新型企业

(关键字: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知识管理、知识转换、知识创新型企业、日本管理方式)

作者简介

野中郁次郎:日本先进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知识科学研究生院的第一任院长,东京一桥大学创新研究所教授、前任主任。他是《组织科学》杂志的高级编辑,该杂志是管理科学研究所创办的一本国际性期刊。野中教授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也是《知识创造企业》一书的作者之一。该书被美国出版协会和专业学术出版部门评选为商业管理领域的年度最佳书籍。他最近被授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汉斯商学院的首位施乐杰出知识学教授。

内容提要

在一个“不确定”是惟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然而,很少有管理者能够真正了解知识创新型企业的内涵,更不用说进行管理了。日本组织学家野中郁次郎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在知识定义和知识发掘方面,西方管理者大多见识狭隘,他们坚信“硬”(可计量的)数据才是唯一有用的知识,而企业不过是一台“处理信息”的机器。

但是,对知识及其在企业中的作用还存在着另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在诸如本田、佳能、松下、夏普等成功的日本企业中最为普遍。这些企业的管理者们认识到,知识创新并不是对客观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而是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想法、直觉和灵感。开发这类知识,通常需要采取标语、隐喻和象征等“软”形式,它们是持续创新必不可少的工具。

为什么日本企业在隐形知识的创造方面非常成功呢?原因很复杂。不过,管理者们需要吸取的教训却很简单:正如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向日本学习制造技术一样,任何想具备知识竞争力的企业,也必须向日本学习知识创新技术。通过引用日本先进企业的生动案例,野中提出了关于知识创新型企业中管理角色、管理职责、组织设计和业务实践的崭新思路。

在一个“不确定”是惟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当原有的市场开始衰弱、新技术突飞猛进、竞争对手成倍增长、产品淘汰速度飞快的时候,只有那些持续创造新知识,将新知识传遍整个组织,并迅速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企业才能成功。这种企业就是知识创新型企业,这种企业的核心任务就是持续创新。

然而,尽管人们对“脑力”和“智力资本”有过深入的讨论,却仍然很少有管理者能够真正了解知识创新型企业的内涵,更不用说进行管理了,原因在于他们对知识定义和知识发掘存在误解。

从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到赫尔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西方传统管理体系一直把组织当作一种“信息处理”机器。根据这一观点,只有正式的、系统化的东西(硬的或可计量的数据、编好的程序以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理)才是惟一有用的知识;相应地,用来评价新知识价值的关键指标也是硬的、可计量的,如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投资回报增加等等。

但是,对知识及其在企业中的作用还存在着另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在诸如本田、佳能、松下、NEC、夏普、花王等成功的日本企业中最为普遍。这些声誉卓著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能迅速响应顾客需求和开拓市场,能够迅速开发新产品和掌握关键技术。它们成功的要诀在于其管理知识创新的独特方式。

对西方管理者来说,这种独特的日本方式常常是怪诞而不可理喻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汽车进化论”这个口号怎么会演变成一个对新车设计有意义的概念?然而,正是这一

口号导致了本田“城市”(Honda City,本田公司新一代城市轿车)的诞生。

●啤酒和家用复印机有何类似之处?然而,正是这一类比使佳能在“迷你”复印机设计上取得根本性突破,进而开创了家用复印机市场,成功地使佳能从不景气的照相机业务转向利润丰厚的办公自动化业务。

●一个像“光电子”(optoelectronics)这样的合成词,能给产品开发人员带来什么启发呢?然而,正是依靠这种方式,夏普公司在定义新技术的新市场、创造“全新产品”方面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成为彩电、液晶显示器、定制集成电路等业务的佼佼者。

在西方管理者们看来,上面那些口号不是意味深长,而是愚蠢可笑——在广告战中也许还用得上,但绝不可能用于企业的日常运营。

然而事实上,这些口号是知识创新的有效工具。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已认识到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无价之宝,但只有上面这些日本企业的总裁们正在管理着这一财富,并以此为企业、员工和客户谋求福利。

日本管理方式的核心在于这一种认识,即知识创新并不是简单地“处理”可观信息,而是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想法、直觉和灵感,并综合起来加以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员工个人的责任感,以及员工对企业及企业使命的认同感。要想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将潜藏的知识融入到实际的技术和产品中,就要求管理者们对形象和符号(如汽车进化理论的口号,家用复印机和啤酒之间的比喻以及“光电子”这样的隐喻)感到习惯,就像用硬指标评估市场份额、生产力和投资回报率一样习惯。

在许多日本企业中,对待知识的方式也基于另外一种基本见解,即企业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基本目标,这便是企业的自我认知——在企业所代表的含义、企业将向何处发展、企业希望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存,以及最重要的是如何创造出这样的环境等问题上,企业成员所持有的共同看法。

从这个角度说,知识创新型企业既追求创意,也追求理想,它激励着企业不断创新。创新的本质就是按照一种特别的远景或理想来重塑世界。知识创新实际上意味着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不断更新。在知识创新企业中,知识创新并不是研发、营销或战略规划部门专有的活动,而是一种行为方式,一种生存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人人都是知识的创造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业家。

为什么日本企业会在持续创新和自我更新方面取得成功?原因很复杂。但管理者需要吸取的经验教训却很简单:正如世界各地的制造商都向日本企业学习制造一样,任何想具备知识竞争力的企业,也必须向日本企业学习知识创新。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并由此提出一个关于知识创新企业中管理角色、管理职责、组织设计和业务实践的新思路。这一思路将给知识创新一个准确的定位,并使它成为人力资源战略的核心。

知识螺旋

新的知识总是来源于个体。例如某个杰出的研究人员,他(她)有某种想法,并最终形成了一项新的专利;或者是某个中层管理者,他(她)对市场趋势有某种直觉,并最终催生出一种重要的新产品概念;抑或是一名车间工人,他(她)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最终提出一个流程创新方案。在上述例子中,个人知识最终都被转化成对整体有价值的组织知识。

知识创新公司的核心活动,就是将个人的知识传播给其他人。这种传播体现在组织的各个层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有时,它还会以意想不到的形式出现,下面就有一个例子。1985年,大阪松下电器公司的开发人员在开发新型家用烤面包机的时候,遇到一个难题:怎样让面包机揉好面?他们绞尽脑汁,却无所收获,面包皮都烤糊了,里面还是生的。开发人员被这个问题拖底筋疲力尽,他们甚至比较了机揉面团和手工面团的X射线,但那也不过是隔靴搔痒。

最后,软件专家田中郁子(Ikuko Tanaka)独辟溪径:大阪国际饭店制作的面包享誉全大阪,为什么不研究研究它呢?于是,田中郁子拜国际饭店的首席面包师为师,研究和面技术。她观察到,这位面包师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拉面团技术。在项目工程师们的紧密配合下,经过一年的反复试验,田中郁子终于确定了松下需要的设计方案(包括在面包机里面加上专门的肋骨状部件),成功地模仿了首席面包师的拉面团技术,并烤出了同样美味的面包。最终,松下电器公司开发出独特的“揉面”技术,在此基础上生产的面包机大放异彩,上市仅一年,就改写了新品厨房器具的销售记录。

田中郁子的创新向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类型知识之间的转换。这种转化的终点是显性知识,即面包机的设计方案。因为显性知识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的特点,所以更易于沟通和分享,例如产品说明、科学公式、计算机程序等。

但是,田中郁子创新的起点却是另一类知识,即隐性知识,它不那么容易表达出来,就像大阪国际饭店首席面包师所掌握的技巧一样。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具有难以规范化的特点,因此不易传递给他人。用哲学家迈克尔·波拉尼(Mickael Polanyi)的话来说,就是“知而不能言者众”。此外,隐性知识深深地植根于行为本身,植根于个体受到的环境约束,如某种工艺或专长、某种专门技术或产品市场、工组小组或团队的业务活动等。

隐性知识部分由技术性技能组成,即那些非正式的、难以掌握的所谓“诀窍”。一名高级工匠经过长年累月的实践,会积累大量习惯性的技巧,却往往对其背后的科学原理说不出个所以然。

隐性知识在认知过程众占有重要的地位。隐性知识包括个体的思维模式、信仰和观点,这些模式、信仰和观点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习以为常,不自觉地接受它们的存在,并在观察世界的时候受到它们的巨大影响。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区别表明,组织中的知识创新有四种基本模式:

1. 从隐性到隐性。有时,单个个体可以直接与其他个体共享隐性知识。例如,田中郁子拜师学艺时,通过观察、模仿和练习,掌握了面包师的隐性技能,把它们变成自身隐性知识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她被这种技能“潜移默化”了。

但是,这种“潜移默化”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虽然徒弟能从师傅那里学习技能,但不管师父还是徒弟,都没有掌握技能背后的系统化的原理。他们所领会的知识从来都不能清楚地表述出来,因此很难被组织更有效地综合利用。

2. 从显性到显性。单个个体也能将不连续的显性知识碎片合并成一个新的整体。例如,企业的审计师收集整个企业的信息,并将它们总结成一份财务报告。由于这份报告综合了许多不同来源的信息,所以它也是一种新知识。但是,这种“综合”并没有真正扩展公司已有的知识储备。

相反,像松下电器公司案例所体现的那样,当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换时,便会产生奇妙的结果,正是这种相互转换使日本企业脱颖而出。

3. 从隐性到显性。当田中郁子清楚地表达出烤面包的隐性知识时,她就把它转换成了显性知识,使它能够被项目组的成员共同分享。同样,如果审计师不去编制一个传统的财务计划,而是利用多年的工作经验开发新的预算控制方法,这也是把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

4. 从显性到隐性。随着新的显性知识在整个企业内得到共享,其他员工开始将其内化,用它来拓宽、延伸和重构自己的隐性知识系统。如前所述,审计师的建议改变了整个企业的财务控制系统,其他员工开始应用这一系统,并逐渐将其视为工作资源和工具的必备之物。

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上述四种模式都存在,而且发生着动态的相互座右铭,就像知识螺旋一样。让我们回顾一下松下电器公司的案例。对田中郁子来说:

1. 她学到了面包师的隐性技能(潜移默化)。

2. 她将这些秘诀转化成显性知识,并将它传授给小组和企业的其他人员(明示)。

3. 开发小组将这种知识标准化,汇总到操作手册或工作手册中,并在产品设计中体现出来(组合)。

4. 通过这个产品创新的经历,田中郁子及其小组成员丰富了自己的隐性知识(内化)。尤其是他们开始隐隐约约地明白,只有像家童面包机这样的产品,才真正谈得上品质卓越,因为它做出来的面包就像专业面包师做的一样香甜可口。

这就又开始了一次知识螺旋运动,只不过这次的起点更高。在家用面包机设计过程中取得的关于真正品质的隐性知识,被非正式地传递给松下电器公司的其他员工,这些员工又运用这种隐性知识来制定其他产品(无论是厨房用具、视听设备,还是白色家电)的质量标准。这样一来,整个组织的知识基础便拓宽了。

明示(将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和内化(用显性知识扩展自己的隐性知识基础),是知识螺旋式上升的关键步骤,这两个步骤均要求自身的积极参与,要求个人的主动投入。田中郁子拜师学艺就是一种投入。同样,当审计师展露他的隐性知识,提出创新的见解时,他就做出了自己的投入,改变了自己的形象。在人们的眼中,他不再是个对财务数据“咬文嚼字”的家伙。

实际上,由于隐性知识不仅包括诀窍,而且包括心智模式和主观信仰,因此,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人世界观的表达过程: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当员工创造新知识时,他们同时也是在重塑自我、企业乃至整个世界。

当经理人员理解了这些思想之后,他们就会认识到,适用于知识创新企业的管理工具别具一格,与大多数西方企业使用的工具有很大差别。

从隐喻到模型

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意味着寻找一种方式来表达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力的管理工具之一,便是用比喻和象征性的语言来表达管理人员的直觉和灵感。不幸的是,这一工具往往被忽略。在日本企业中,这种启迪性的、有时甚至及富诗意的语言,在产品中开发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1978年,本田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宣布开发一种全新概念的轿车,并提出了“破釜沉舟”的口号。这一口号表明,高级经理们确信,人们正在对本田的“思域”(Civic)和“雅阁”(Accord)丧失兴趣;同时,随着战后新生代开始进入汽车消费市场,新一代的年轻设计师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他们将用前所未有的手法表现前卫的汽车概念。

在“破釜沉舟”口号的指引下,公司决定成立一个由年轻工程师和设计师(平均年龄27岁)组成的新产品开发小组。高级管理层对该小组只下达了两条指示:(1)提出一个从根本上不同于公司以往任何产品的全新概念;(2)价位不高不低。

这个任务听起来有点模糊不清,但事实上却给开发小组提供了一个绝对明确的方向。例如,在该项目的初期,有些小组成员提议设计一种比“思域”更小、更便宜的车型,这确实是个不冒风险且技术可行的方案。但是,开发小组马上否决了这个提议,因为它违背了这项任务的初衷。看来,惟一的方案就是创造一种全新的产品。

项目组长Hiroo Watanabe为了表达自己对这一严峻挑战的看法,也提出了一个口号:“汽车进化理论”。这句口号表达了一种理想。事实上,它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汽车是一个有机体的话,它应该怎样进化和发展?小组成员经过激烈的争论和研讨,提出另一个口号作为答案:“人性最大化,机器最小化”。它体现了开发小组这样一种信念:理想的汽车应该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传统的人机关系。不过,这样做就意味着必须抛弃Hiroo Watanabe称之为“底特律公理”的概念,这种观念强调汽车的外观,而忽视汽车的舒适性。

“进化”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呢?设计小组说,那是一种球状的汽车,既“短”(长度)又“高”(高度)。这种汽车将比传统汽车更轻巧、更便宜,而且更舒适、更坚固。球型车体给乘

客提供了最大乘坐空间,却只占用最小的路面空间;而且,它还使发动机及其他机械装置占用的空间最小。一种全新的产品概念诞生了!设计小组亲切地称它为“高个子男孩”(Tall Boy)。最终,本田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城市轿车——本田“城市”。

“高个子男孩”概念与强调“长和矮”的传统设计理念完全相反。本田“城市”革命性的车型和工程设计,开创了一代新车之先河,在日本汽车工业领域宣告了一种全新设计思路的诞生——人性最大化、机器最小化。现在,“又高又短”的新一代汽车风靡日本市场。

本田“城市”的诞生过程,说明了日本企业是如何运用比喻性语言的,这种运用体现在组织的各个层次和产品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它同时还说明,各种不同类型的比喻性语言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隐喻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比喻性语言。在这里,“隐喻”并不是指一种愈发结构或讽喻性表达,而是指一种独特的领悟方法。它是一种特别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那些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个体,可以通过想象和象征直观地理解事物,而不需要进行分析和归纳。通过隐喻,人们将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以新的方式汇集起来,就可以表达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可见,在知识创造的初始阶段,隐喻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能够直接促进这种创造性的过程。

隐喻将两种差别较大的经验领域融合成一个单一的形象和符号。语言哲学家Max Black把它描述为:“用一个短语表达两个概念。”由于隐喻在两件似乎不相关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所以它也带来了差异和冲突。隐喻的形象常常有多种含义,看上去互相矛盾甚至不合情理。但这绝不是它的缺点,而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因为正是这种冲突激发了创造过程。当员工试图将隐喻的含义界定得更明确的时候,他们会努力调和其中的冲突。这就是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第一步。

让我们回顾一下Hiroo Watanabe“汽车进化理论”的例子。同任何好的隐喻一样,这个口号将普通人不会联系到一起的两个概念结合起来——汽车和进化理论。前者是一种机器,而后者则是针对有机的生命体而言的。然而,正是这种差异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为设计理想的轿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虽然隐喻引发了知识的创新过程,但它本身还不足以完成这个过程。接下来的一步是进行类比。隐喻大多受到直觉的驱使,把乍看毫无联系的形象连接起来;而类比则是一个更结构化的过程,它调和矛盾并创造独特性。换句话说,类比通过澄清一个短语中的两个概念是如何地相同与不同,把隐喻种蕴涵的冲突加以调和。从这个角度讲,类比是从纯粹想象到逻辑思维的中间环节。

那么,有没有什么类比的案例?当然有!佳能公司开发迷你复印机的过程也许最能说明问题。佳能公司的设计师们知道,个人复印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稳定可靠。为确保复印机的可靠性,他们打算将感光复印鼓做成可更换的部件,因为通常90%的维修问题都出在感光复印鼓上。然而,要想师感光复印鼓可更换,它必须容易制造且成本低廉。怎样才能生产出这样一种一次性感光复印鼓呢?

灵感不期而至。一天,项目组领导Hiroshi Tanaka买来一些啤酒,组员们边喝啤酒边讨论问题。突然,Hiroshi Tanaka抓起一只啤酒罐,大声问:“生产啤酒罐要多少钱?”这个问题马上引起了所有人的思考:制造啤酒铝罐的过程是否可以运用于铝制复印鼓的生产呢?通过探索复印鼓与啤酒罐之间的相似与差异,开发小组最终开发出合适的流程技术,能够以足够低的成本生产铝制复印鼓。

知识创新的最后一步,是建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模型。模型远比隐喻或类比来得直接,易于被人接受。在模型中,矛盾得以化解,概念可以用一致、系统的逻辑进行转换。例如,大阪国际饭店的面包质量标准使松下电器公司开发出灵巧的家用面包机;球状形象使本田公司提出“高个子男孩”的产品概念。

当然,诸如“隐喻”、“类比”、“模型”之类的专有名词,都不过是些理想形式。在实际生

活中,它们往往很难区分,同一个短语或形象可以体现多种功能。但是,无论如何,这三个术语概括了企业将知识显性化的整个过程:首先,用隐喻连接相互矛盾的事情或念头;其次,通过类比化解这些矛盾;最后,将创造出的新概念明确化,并建立一个模型,让其他人都能学到这些知识。

从无序到概念:知识创新型企业的管理

知识创新是一个通过隐喻、类比喝模型,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理解了这一点,企业就可从中得到启发:应该怎样设计组织结构?怎样界定管理职能和管理责任?这便是知识创新型企业的内部机制所在。正是这种结构和规则,将企业的远见变成创新的技术和产品。

在我研究过的日本企业中,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重叠——企业信息、业务活动和管理职责的有意识的重叠。对西方管理者而言,“重叠”意味着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毫无吸引力可言。然而,建立一个重叠的组织结构,却是管理知识创新型企业的第一步。

重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激发频繁的对话和沟通,有助于在员工形成一个“共同认知基础”,促进个人隐性知识的传播。由于组织成员共享重叠的信息,因此,他们能够理解别人努力想要表明的隐性知识。重叠的组织结构还有利于员工将显性知识内化,从而促进新显性知识在组织内的传播。

组织重叠的逻辑,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日本企业将产品开发作为一个重叠的过程进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职能部门共同从事一项工作。在佳能公司,产品开发的重叠表现得更为突出。公司根据“内部竞争原则”组织开发小组,一个项目组被分成多个相互竞争的次小组,它们采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个项目,然后就各种方式的优缺点进行辩论。这种方法鼓励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项目,并在项目组长的指导下,最终得出一个大家一致赞成的最佳方案。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内部竞争纯粹是个浪费。干嘛要让两个或更多的次小组研究同一个项目呢?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人们共同承担责任时,信息量便会迅速增长,企业创造和实现新概念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例如,佳能公司在开发低成本、可更换复印鼓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导致了许多新技术的出现。这些技术有助于复印机体积变小、重量减轻和自动按照,还很快被应用到其他办公自动化领域,如缩微胶片读取机、激光打印机、文字处理机和打字机等。佳能从照相机行业成功地向办公自动化行业扩张,并在激光打印机领域独占鳌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到1987年,也就是推出迷你复印机的第五年,商用机械事业部的收入占了公司总收入的74%。

实现重叠的另一种途径是战略性轮换,尤其是在不同技术领域之间,以及像研发和营销这样的不同部门之间进行轮换。战略性轮换有助于员工从多个角度理解企业的业务,使企业的知识更容易传播,更容易付诸实践。花王公司是日本一家先进的消费品制造商,它的研究人员经常一到40岁便从研究部门“退休”,调到其他部门,如营销、销售或生产部门。公司还要求,员工在任何一个10年期内从事的岗位都不能少于3个。

自由获取信息也有助于实现重叠。如果存在着信息差别,企业成员就不能在同等条件下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妨碍员工探求对新知识的不同解释。因此,在信息获取方面,花王公司的高级领导层绝不允许有任何歧视,公司的所有信息(除了个人资料)都储存在一个集成数据库里,向全体员工开放。

这些实例表明,在知识创新型企业里,并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或专家小组单独承担创造新知识的责任。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一线员工都有责任创造新知识。实际上,员工贡献的大小,更多地是由他(她)为整个知识创新系统提供的信息的重要程度决定的,而不是由他(她)在企业中的职位等级决定的。

但这并不等于说在知识创新型企业里没有职位和责任的差别。实际上,知识创新是三种职位的员工动态作用的结果。

一线员工专注于特定的技术、产品或市场等日常工作,没有谁比他们更了解公司业务的真实情况了。但却常常很难将那些信息转化成有用的知识。为什么?一方面,市场信号可能含糊不清;另一方面,员工可能囿于自己狭窄的视野,无法看到更广阔的形势。

另外,即使员工们确实产生了一些有价值的想法和见解,他们仍然很难将这些信息的含义传递给他人。因为对于新知识,人们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还会从自己的处境和立场出发加以解释。在一种环境下有意义的知识,如果传递给另一个环境中的人,它就会改变甚至失去原来的意义。因此,当新知识在组织内扩散时,它的含义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任何组织中,这种情况都不可避免,由此导致的混乱可能很让人担心。然而,事实上,如果企业掌握了有效的管理方法,这种差异和混乱完全可以成为新知识的源泉。有效管理的关键,就是不断地向员工发出挑战,让他们重新思考那些理所当然的事情。这种反思时知识创新型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尤其是当企业面临危机、倒闭的时候,传统的知识范畴不再发生作用,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些紧要关头,模糊可能是企业的福音,它能提醒我们注意一些新的含义、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方向。从这一点看,混沌是新知之母。

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引导人们从混沌走向知识创新,方法就是给员工提供一个概念框架,帮助他们归纳整理切身的经验。无论是对高层管理者,还是对中层管理者而言,这项工作是一项中心课题。

高层管理者通过隐喻、符号和概念,来勾画企业的发展前景,引导员工进行知识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追问:我们想学什么?我们需要学什么?我们要去哪儿?我们是谁?等等,如果说一线员工需要去掌握“是什么”,那么高层管理者的职责就是去发现“应该是什么”。套用本田公司高级研究员Hiroshi Honma的话来说:“高级管理者是一群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者。”

在我研究过的一些日本企业中,首席执行官们在谈到这一角色时说,他们的职责是清晰地表达出公司的“伞形概念”(conceptual umbrella),即用高度概括和抽象的语言给出大的概念,表达看似相差很远的活动和业务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将它们连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夏普公司对于光电子的执迷投入,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1973年,夏普通过把两项关键技术[液晶显示器(LCDs)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s)]结合起来,发明了第一台低能耗电子计算器。公司的技术人员创造了“光电子”一词,用于描述微电子与光学技术的结合。公司的高级管理者们抓住这个术语,使其影响范畴源源超出研发和工程这两个部门,扩大到整个公司。

光电子代表夏普公司想要居于其中的世界,它是描述公司“应该是什么”的关键概念之一。因此,它已成为公司战略发展的指南。在这一口号下,夏普已经超越了它在计算器上的成功,一跃成为以液晶显示器和半导体技术为基础的广泛产品的市场领导者,这些产品包括电子便携笔记、液晶显示工程系统以及定制集成电路,如隐蔽式ROMs、ASICs和CCDs(一种可将光信号转变成电子信号的装置)。

其他日本公司也有类似的伞型概念。NEC的高层管理者们根据一些关键技术,对公司的知识基础进行分类,然后提出了“C&C”(“计算机和沟通”)概念。花王公司的伞型概念式“表明活性科学”,即那些覆盖物质表面的技术,它知道花王公司成功地实现了经营多元化。在花王的核心知识基础上,很自然地演变出一系列产品:从肥皂等清洁用品到化妆品乃至软盘。

高级管理层提供指导的另一种方式,是设定一些标准,来判断员工们不断开发出来的新知识的价值,进而确定值得支持、鼓励和发展的项目,这是一项极富战略意义的工作。

在大多数企业,衡量新知识价值的最终评价标准是经济上的——效率的增长、成本的降低和投资收益率的增加。但在知识创新型企业,另一些偏重于定性的因素同样重要。如新的想法是否体现了公司的发展前景?是否表达了高级管理层愿望和战略目标?是否具有构建企业知识网络的潜能?

马自达公司关于开发旋转式发动机的决策,为这种判断标准提供了典型的实例。

1974年,旋转式发动机开发小组面临着来自公司内部的要求放弃该项目的巨大压力,批评者们抱怨旋转式发动机是一个“耗油狂”,绝对不会赢得市场。

当时的开发小组组长Kenichi Yamamoto(现在是马自达的首席执行官)争辩说,终止这个项目意味着放弃马自达改革引燃式发动机的梦想。“想想吧,”Yamamoto说:“我们正在创造历史,接受挑战是我们的市民。”公司决定继续开发,并最终设计出用旋转式发动机驱动的赛场——Savanna RX-7。

从传统管理的角度看,Yamamoto关于企业“使命”的争辩显得有点疯狂。但在知识新型企业中,这种做法却非常有意义。Yamamoto巧妙地求助于“勇于献身,决不妥协”的企业价值和企业抱负,求助于高级管理层明确提出的技术领先战略,展示了旋转式发动机如何能实现公司的发展远景。同时,继续该项目,也加强小组成员对公司前景和公司本身的认同和投入。

伞型概念和定性标准,对引导企业的知识创新活动至关重要。此外,公司远景应该是开放性的,允许各种不用甚至矛盾的解释存在,强调这一点也很重要。初看起来,这似乎有点自相矛盾,毕竟,企业的远景应该是毫不含糊、连贯一致、清楚明白的。然而,如果远景目标过于清楚,它就变得更像是一道命令或指示,培养不出知识创新所必需的高度个人认同。

企业远景模糊一点,可以使员工和工组小组自由、自主地设定目标。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尽管高级管理层的理念很重要,但光靠它们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高级管理层最应该做的工作是扫清障碍,为自我管理的小组或团队提供支持,由他们来实现高层领导的理念。所以,在本田公司,“破釜沉舟”的笼统口号和极为宽泛的使命,给了新产品开发小组很强的自我认同感,从而导致了一种革命性产品的诞生。

团队在知识创新企业中担当着核心角色,它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共享的环境,使他们能够相互交流、不断对话、促进反思。团队成员通过对话和讨论激发新的观点,将各自的信息储存在一起,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最后将不同的见解统一起来,形成新的集体智慧。

这种对话过程有可能涉及大量的冲突和差异,事实如此,也应该如此。正是这些冲突,驱使员工对现有假设提出疑问,并以崭新的方式看待个人经验。佳能公司先进技术开发部的一名副经理说:“当人们的步调不一致时,会发生争论,很难将他们召集在一起。但如果一个群体的步调从一开始就完全一致,那也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作为小组领导,中级管理人员位于垂直信息流与水平信息流的交汇点,是连接高层的理念远景和集成的混乱现实的桥梁。通过创造中间层次的业务和产品概念,中层管理人员介于“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之间,他们根据企业的远景目标再造现实。

因此,在本田公司,高级管理层决定进行一种全新产品设计的想法,具体体现在Hiroo Watanabe率领的“高个子男孩”设计小组上。在佳能公司,“超越照相机业务,创造卓越新企业”的愿望,则在于Hiroshi Tanaka率领的任务小组开发了“易于维护”的产品概念,并最终生产初家用复印机。松下电气公司的宗旨:“人性电子”,也通过开发出“轻松致富”这个中间概念的田中郁子和其他员工得以实现,并最终生产出自动面包机。

在上文的所有案例中,中层管理人员都将一线员工和高级管理者的隐性知识综合起来,将其显性化,并融合到新技术和新产品中。从这一点说,中层管理人员才是知识创新企业中真正的“知识工程师”。

塑料加工行业科技创新型企业

塑料加工行业科技创新型企业 推荐表 申报单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单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报时间:年月日

一、企业基本情况表 企业名称 通讯地址 法人代表联系电话传真联系人手机电子邮箱 是否设立研发 机构是□ 否□ 研发机构名称 机构负责人联系电话手机 资产总额(万元)固定资产(万元)资产负债率(%)企业信用等级 2015年职工数____(人)研发人员(人)高级职称技术人员(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人) 企业类别□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 □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 上市情况□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海外上市□尚未上市 国家驰名商标或省级著名商标驰名商标□著名商标□ 国家级或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省市级□ 获国家或省市认定机构机构名称时间认定机构企业技术中心 工程技术中心 其他 体系认证情况 质量管理体系有□无□ 环境管理体系有□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无□

二、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情况表 财务指标及研发经费投入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研发经费投入(万元) 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比(%) 新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比(%) 利润总额(万元)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情况 2011-2015年(合计)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 经国家、省市认定的重点新产品、自主创新产品、专利新产品数量 2011-2015年(合计) 重点新产品自主创新产品专利新产品 获国家或省、市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和自然科学奖数量 2011-2015年(合计) 国家级省级市级 参与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量 2011-2015年(合计)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通过国家级或省市级技术鉴定产品数量 2011-2015年(合计) 国家级省级市级

知识创新概念

知识创新概念: 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知识创新涵义 知识创新包括两个层次涵义,一是知识,二是创新。 知识是人类认识成果和结晶。传统意义上将知识划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而就知识来源和实质问题,哲学上又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一切知识基础和检验知识标准,并将知识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就知识表现形式或存在形式,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知识经济学》中,知识又被区别为“可编码知识”与“隐知识(tacit knowledge或…意会知识?、…隐含经验类知识?)”。(注:朱葆伟:《知识意义变化》,载《方法》,1998(12)。)可编码知识指是通常以概念、推理、假设、预见等思维形式和范畴体系表现自身知识。隐知识就是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跟着感觉走”、“习惯了”等知识。我是应届生 无论将知识如何分类,在有关知识涵义理解中,有一点是不会改变,即知识相对于客观存在具体事物、具体实践活动,它不具有时空特性,而具体事物或具体实践活动是存在各自客观发展时空序列。因此,在这种意义上,知识接近于思维、意识。但是,知识又没有脱离客观存在具体事物和实践活动,它是有关它们本质规律把握。一方面,它可能为人类思维所“编码”,并借助于一定语言形式被传播、继承;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只能以人类未能“破译”(这只是相对于人类发展一定时期)“密码”形式沉淀于人们“习惯”之中(包括人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这部分知识可以通过“习”或“仿”等方式为人们所掌握,并潜移默化于人们思维活动或实践活动之中。因而,从这层意义上理解,知识又不完全等同于思维、意识。 创新和创造有着内在联系,它们具有一定共性。一是主体目性,无论是创新还是创造,首先是人按照一定目对世界所进行认识和改造,都反映着主体(具体人)性质和内容。二是首创

企业的知识创新与管理探讨

企业的知识创新与管理探讨 一、知识经济的发展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作为生产要素,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经济形式。知识作为一种产品有着和传统产品不同的特性,知识的生产是以教育和学习为基础的。在中国,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逐渐渗透到国家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产业,知识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而言的,农业经济持续时间最长,以农耕业与畜牧业为主,主要生产满足人们最基本生活需要的生活资料为主,本质上还以个体手工业为主。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产业。随着蒸汽机的发展与电气技术的应用,人类进入工业经济时代,个体手工业被规模化的工业生产方式代替,资本迭代累积,促进了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工业生产也制造业为中心,这就是第二产业。 知识经济以网络化信息化为基础,以知识产品的生产流通为特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彻底改變了传统意义上的产业结构,生产与消费社会化程度更高。知识经济使全球化程度空前提高,市场供求关系变得精确和透明,原材料与能源可以更有效地调配与使用,工业化生产可以更有效率地组织起来。人的知识生产能力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科学技术成为真正的第一生产力,知识与信息产业被称为第三产业。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企业想要在严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努力研制新技术,加快产品迭代速度。因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只表现在规模上,更多地表现在创新实力上。传统的企业创新仍然依靠封闭式的内部创新,这种模式已经开始遏制企业的创新活力,企业如何突破这一限制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二、企业技术研发与知识创新

在上个世纪,企业的研发以及产品生产与销售都被限制在企业内部,属于封闭式创新。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已经全球化,过于依赖自我研发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因为这种模式导致重复研究,研发效率太低,技术转化为产品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封闭式内部创新模式很难跟上日益变化的市场形势,所以,必须采用新的研发创新模式。 企业的研发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用研究。分别对应于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企业中的技术研究以及中小企业的对现有技术的实用性研究。 基础研究的案例中美国加州大学的查尔斯汤斯教授的激光研究最为典型,汤斯教授一直在研究如何得到狭窄波段的光线,后来发明了激光,并因此获得了196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激光现在的应用范围极为广阔,可用于医疗、通讯、交通、制造业以及军事领域。而最初研制过程中,人们是无法预料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的。 日本东丽公司的研发中心常年以来一直进行的高强度碳素纤维研究属于应用研究,该研究通过大量实验,缩短了这种纤维的制造时间,强度是普通钢材的10倍。现在,东丽的碳素纤维在全球市场中拥有四成份额。在纺织业利润日趋薄弱的时代,东丽公司依靠新型碳素纤维的研究成功进军飞机与汽车制造领域,成为这些领域举足轻重的材料供应者。前后算起来,东丽从开始研发到成品进入市场总共花了三十年时间。 至于实用研究,有时候又称为混合创新性研发,就是对已有的技术成果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改进。这种研发的投入相对前两种来说要少很多,而且更有针对性。就算使用的技术已经成熟,但如果想进行符合企业特点的生产,仍然需要一定量的试验以掌握足够多的数据,同时积累经验和技巧。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非不重要,而是说对于中小企业,这两类研究需要更大的投入和承担更大的风险。 现在人们讨论的企业创新理念,大都发源于熊彼特的理论。熊彼特在经济学著作《经济发展的理论》中,认为创新主体是中小型企业。

高考语文天津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天津卷含答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 卷1至6页,第II 卷7至11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 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缜.(zh ěn)密 商榷.(qu è) 和.(hu ò)稀泥 揆情度. (du ó)理 B .取缔. (ti) 木讷.(n à) 档.(d àng)案袋 疾风劲. (j ìn)草 C .栖.(q ī)息 挟.(xi á)持 白炽.(ch ì)灯 戎马倥偬. (z ǒng) D .葳蕤.(ru í) 豢.(hu àn)养 软着.(zhu ó)陆 扣人心弦. (xu 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焕发 剽悍 鼎立相助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B .璘选 更迭 流光异彩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C .砥砺 斡旋 别出心裁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D .甄别 笼络 休养生息 天网灰灰,疏而不漏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_____的感知力,他们可以在安然怡悦中_____鸟翼几乎无声的扑动,还有花瓣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_____”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 A .精细 用心倾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B .精细 凝神谛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精确 凝神谛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 .精确 用心倾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A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

探索知识服务模式提升创新服务水平

少期刊在数字与单位符号之间均未留适当空隙。8 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 如:1ml /kg 体质量,应改为1m l /kg 。9 组合单位用法不规范 如:mg /kg ·h 应为mg /(kg ·h );μg /kg ·d 应为μg /(kg ·d )。 在生物医学期刊中,量和单位在使用上不规范的例子还很多,这里只举了一些常见的错误例子,以引起有关的作者和编辑同仁们重视。我们只有以国家标准为标准,努力改变原有的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习惯,认真钻研编辑出版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生物医学期刊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10 参考文献 [1]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 ].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1998:81. [2]陈浩元.科技出版物使用量和单位存在问题浅析(一), (二),(三)[J ].科技与出版,1996,3:17-19;1996,4:15-19;1996,5:12-15.[3]G B3100~3102-93量和单位[S ]. [4]温树传,翁爱湘,侯翠香,等.科技期刊中作为单位符 号“d ”的用法问题[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11(6):411. [5]姚清林.科技术语、符号和单位变更的处理对策[J ].编 辑学校,2005,17(1):18-20. (收稿日期:2005-04-12)   【情报信息】 探索知识服务模式 提升创新服务水平 汤 旭 [关键词] 知识服务;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6-4028(2005)06-701-02新疆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服务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作者简介:汤旭:女,助理研究员,信息服务。 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和信息的集散中心,如何抓住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提高和发挥其知识服务功能,是现代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面临的新的课题。本文就疾病预防机构信息服务中心探索知识服务模式,提升创新服务水平提出如下观点。 1 疾病预防机构信息服务中心开展知识服务的必要性 信息网络的普及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以及信息系统的虚拟化使信息的获得变得大众化并日益便捷,因特网的发展使科研人员不需要通过信息服务中心也可以方便地获得所需信息,甚至可能拥有比情报人员更多的信息资源,除此之外,众多的出版发行、检查服务和网络信息服务机构主持开发的各种虚拟信息系统,可直接提供给读者,所以以往图 书馆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垄断优势已逐渐消失 [1] 。另 外,现在随着疾病预防机构科研人员素质的提高,外语已经成为他们的基本技能,过去信息服务人员所具有的外语也不是强项了,因此,面临着一部分读者流失的局面,而一部分科研人员迫切需要的是能够针对其知识需求、帮助其解决具体问题的信息和知识服务,而不是在信息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盲目搜寻,因此,如何对大量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从中挖掘、整理出有用的信息,并使其转化为知识产品,为用户提供高水平的知识产品,满足用户高层次的知识需求,因此知识服务是文献情报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文献情报机构创新的服务模式,推动信息服务的知识化、学科化方向发展,这就是疾病预防机构信息服务中心开展知识服务的必要性。 2 疾病预防机构信息服务中心制定知识服务模式 所谓知识服务就是不仅把读者带领到信息大门,而且要帮助他们深入信息去获取能够带来时间、效

知识创新型企业

知识创新型企业 被誉为“知识创造理论之父”的著名日本管理学者野中郁次郎在他被称为“ 日本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管理学著作”的《知识创新型企业》(《创造知识的企业:日美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野中郁次郎、竹内弘高合著,李萌、高飞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年4 月出版)中,分析了知识创新企业的管理框架。 他所持的基本观点,就属于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建构主义知识和学习理论。他认为知识是多元层面的,知识发展,即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创新的本质就是按照一种特别的远景和理想来重塑世界,企业和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进。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知识创新并不是研发、营销或战略规划部门专有的活动,而是一种生存方式,企业中的每个人都是知识的创造者。 揭示企业中知识和学习发展秘密的SECI 模型和学习环境创设原则 首先,野中郁次郎将企业知识划分为隐性知识(暗默知)和显性知识(形式知)两类。所谓隐性知识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简言之,就是言语无法表达的知识;而显性知识则包括言语能够表达的知识。他提出,在企业创新活动的过程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二者之间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知识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创造的过程。 关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野中提出了SECI 模型。该模型的基本的前提是,不管是人的学习成长,还是知识的创新,都是处在社会交往的群体与情境中来实现和完成的。正是社会的存在,才有文化的传承活动,任何人的成长、任何思想的创新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的群体、集体的智慧。 SECI 模型认为,因为知识是多元的、多层面、复杂迭代的,因此企业中员工的知识发展可分为共同化(socialization )、表出化(externalization) 、连结化(combination) 、内面化(internalization) ” 四个阶段。员工的知识一直保持持续的螺旋式扩张发展,只要企业存在,就不存在终点。 为支持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来支持。野中把学习环境定义为“ 知识创造、共有、活用所共有的环境” (ba is here defined as a shared context in which knowledge is shared, created and utilized. In knowledge creation, generation

完善服务制度 创新服务模式

完善服务制度创新服务模式 知识经济市场下,企业的生命在于创新,小企业靠创新做大,大企业靠创新做强。最早提出创新概念的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包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的市场、建立新的模式等。面对新的市场形势,为提高竞争力建设五星级宾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宾馆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宾馆竞争水平的高低,宾馆要提升市场能力,强根固本,建立经久不衰的竞争优势,必须永久不断的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制度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目前不少饭店受制度化、规范化服务的制约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很难满足顾客多变的市场需求,无法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饭店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传统生产要素的积累,更取决于创新能力的高低。 因此,创造新市场,吸引新顾客比适应市场更重要,创造市场比细分市场和确定目标市场更重要。树立创新观念,增强在技术、管理、市场、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能力,是宾馆未来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创新服务模式 服务创新是饭店企业实现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随着饭店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要使真正忠实的顾客成为你最坚决的拥护者,饭店必须营造独特的服务模式。饭店的服务创新关键应该在人性化、个性化、情感化三个方面加以进一步深化。 人性化服务要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把“宾客至上”作为创新服务模式的基本出发点,从而实现从管理之刨新商业饭店时期的标准化服务模式向现代新型饭店时期人性化、个性化服务模式的转变。“宾客至上”就是要把客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首先要“读懂”客人,分析顾客的需要,使客人在酒店能享受到专门为自己设计的服务项目,隐私被尊重,酒店能够善待宾客的过失。其次是要用心为客人服务。顾客需要可靠的服务,服务的差错会让顾客失望。不少管理者理所当然地认为酒店不必为顾客自身引起的问题负责,然而有些优秀的酒店却认识到自己有责任为客人解决难题,为顾客创造完美的消费体验,即便不是酒店的过失,也努力为客人排忧解难。个性化服务包括了两个层面的含义。就饭店来讲,是指宾馆根据自己的设施、星级、饭店文化、饭店意识等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独具个|生特点的服务。就客人来说,在一定社会、教育和文化的影响下逐步

2013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各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根据省厅要求,为做好2013 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有关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预通知如下: 一、基本要求及项目类型 (一)支持的项目和企业必须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计字〔2005〕60 号)的规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指南》的支持范围。 (二)不支持的对象 1.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 2.无自主创新的单纯技术引进项目,低水平重复项目,一般加工项目和单纯的基本建设项目。 3.知识产权不清晰或有权属纠纷的项目。 4.已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并得到国家科技经费支持的、目前尚未验收的企业的项目。 5.实施周期过长或投资规模过大的项目。 6.对社会或自然环境有不良影响的项目。 7.《项目指南》中明确不支持的项目。 8. 承担过创新基金的企业,具有以下四种情况之一的: (1)立项项目还在执行,没有验收; (2)立项项目验收基本合格或验收结题,时间未超过一年; (3)立项项目验收不合格,时间未超过三年; (4)立项项目终止。 (三)项目类型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分为创新项目、重点创新项目两类,具体要求如下: 1. 创新项目(1)无偿资助的创新项目 用于技术创新产品在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申报的企业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注册的实收货币资本最低不少于30 万元;

②职工人数不超过300 人; ③资产总额不高于5000 万元; ④年营业收入不超过5000 万元; ⑤申报的项目,目前尚未形成销售规模; ⑥项目计划新增投资在1000 万元以下,资金来源确定,投资结构合理。在项目计划新增投资中,企业必须有与申报地方资金、创新基金数额等额以上的自有资金匹配;一般情况下,企业申报资助数额应不大于企业的净资产数额。 项目执行期为两年,项目计划实现的技术、经济指标应按满两年进行测算(执行期从项目申报之日起计);一类新药项目的执行期可以适当放宽至三年,药品项目完成时可以没有营业收入等经济指标,但必须有明确的、可以考核的目标,如:受理通知书、临床批文、新药证书等,详见《项目指南》生物、医药领域相关要求。 (2)贷款贴息的创新项目 用于支持产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需要中试或扩大规模,形成批量生产,银行已经 给予贷款的项目。申报的企业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工商注册成立时间须超过36 个月,注册的实收货币资本最低不少于30 万元; ②职工人数不超过500 人; ③资产总额不高于8000 万元; ④年营业收入不超过8000 万元; ⑤项目计划新增投资额一般在3000 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执行期为三年之内(执行期从项目申报之日起计)。 贷款贴息项目以2012年1 月1 日起至项目验收之日止,企业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和付息单据为准。 2. 重点创新项目 创新基金重点创新项目必须符合《项目指南》的支持方向和范围,申报条件如下: (1)企业职工人数不超过500 人;年营业收入不超过30000万元;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0万元;至少有三年的持续运营时间;2010年度营业收入不少于1000 万元;(2)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120%;最近一年的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00分卷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00分卷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 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进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最终获得潜在利润。熊彼特将创新划分为五类,下列不正确的是()。[2分] A. 开辟新市场 B. 发现新资源 C. 采用新技术 D. 引入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2. 在对基础性创新人才的使用上,要构建鼓励人才()的制度环境,聚天下之良才而用之。[2分] A. 优化流动 B. 随意选择 C. 听从分配 D. 固定岗位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3. 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是()。[2分] A. 青年人才 B. 企业人才 C. 高校教师 D. 中年人才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4. 关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说法错误的是()。[2分]

A. 不同区域的退休医疗、养老和福利等有所不同 B. 我国社会保险项目是市级层面统筹的 C. 人才流动存在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的问题 D. 在转移中,政府部门的久拖不办是阻碍人才流动的障碍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5. ()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民生健康和环境保护提供关键核心技术,在市场机制失效和企业内生技术需求较低时,通过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计划来满足市场需求。[2分] A. 技术孵化型 B. 中介服务型 C. 政府主导型 D. 企业吸收型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6.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出现的科技革命引发了一系列产业变革推动着大国兴衰、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和国际竞争格局调整。[2分] A. 16世纪 B. 15世纪 C. 17世纪 D. 14世纪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7. ()实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高低。[2分] A. 信息 B. 资金

创建知识创新型出版社

创建知识创新型出版社 摘要知识的创新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一系列创新的基础。本文从知识创新的角度出发,描述了出版社知识转化与创新的4种模式,即隐性知识的社会化、隐性知识的外化、显性知识的综合、显性知识的内化。同时,根据上述模式,提出了促进出版社知识创新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知识创新;出版社;学习型企业文化 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源泉,而知识的创新则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一系列创新的基础。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出版社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似乎更应该谈论知识创新这个话题。我国的出版社大都秉承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基因,虽然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今天,出版社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但如果把这一切放到一个更广阔的环境中去考察显然还远远不够。 1 知识创新的理论基础 知识的创新产生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动态转化过程中。所谓显性知识,是指能够以正式的语言明确表达和存储的、能够(或已经)物化的知识,这类知识通常是规模化、系统化的,易于传递和分享。而隐性知识则是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之上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如个人信念、观点、价值观等的知识,它存在于人的头脑和行为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排它性,难以与人共享。人类的知识大部分是未表达出来的隐性知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体现为对客观知识的组织管理活动,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则主要体现为对人的管理。按照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的观点,知识的转化与创新有四种模式。其一为从隐性到隐性,即组织成员之间或与外部人员直接进行交流和共享经验,这是隐性知识“潜移默化”或“社会化”的过程;其二为从隐性到显性,即个人将自己的观点、技能等用语言、数字等方式表达出来,这是隐性知识的“外化”过程;其三是从显性到显性,即将现有的、不同来源和性质的显性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知识系统,这是显性知识的综合过程;其四是从显性到隐性,即个人通过学习、体会、理解等方式来拓宽、延伸和重构自己的隐性知识系统,这是对显性知识的内化的过程。知识转化的每一种模式中都包含不同程度的知识创新,通过这四种模式,新知识不断被创造出来。对于知识转化和创新的描述不能仅仅只着眼于个人的角度,知识创新在个人、团体、组织以及组织之间的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更需要重视的是整个组织的知识创新。 出版社的知识也可以划分为显形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出版社出版的各种图书,出版经营活动中的各种数据、作者和读者的信息记录等属于显性知识。而出版社工作人员对这些知识资源的选择、管理、编辑加工以及把它们提供给读者的各种服务活动则是隐性知识。知识的转化与创新在出版社的经营过程中有很多具体体现。根据前述的知识转化与创新的四种模式,我们可以作以下分析:

2014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答案及解析(word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1至6页,第II卷7至11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缜.(zhěn)密商.榷(qua)和.(hu?)稀泥揆情度.(du?)理 B.取缔.(tì)木讷.(na)档.(dàng)案袋疾风劲.(jìn)草 C.栖.(qī)息挟.(xiá)持白炽.(chì)灯戎马倥偬.(zǒng) D.葳蕤.(ruí) 豢.(huàn)养软着.(zhu?)陆扣人心弦.(xuán)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取缔dì,疾风劲jìng草;C挟xi?持;D扣人心弦xiá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A.焕发剽悍鼎力相助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B.璘选更迭流光异彩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C.砥砺斡旋别出心裁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D.甄别笼络休养生息天网灰灰,疏而不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鼎力相助,B遴选,流光溢彩;D天网恢恢。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企业科技创新

企业科技创新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企业科技创新 济钢集团: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 济钢始建于1958年,现资产总额422亿元。2007年生产钢1212万吨、114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出口创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 近年来,济钢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进工艺装备的大型化、紧凑化、现代化,形成了中板、中厚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等现代化生产线,为顾客和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明显提升。以信息化加快企业现代化的进程,建设了ERP、MES、SPC、OA、能源管控中心等管理信息系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新产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品种板比例超过了80%,锅炉容器钢板、高强度结构用中厚钢板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造船用钢板、碳结中板、钢筋用热轧带肋钢筋、锅炉容器钢板和球墨铸铁管等主导产品获得冶金产品“金杯奖”,其中造船板获得中、英、法、日、德、美、挪、韩、意9个国家10个船级社认证,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差异化竞争优势明显增强。 技术创新的经历和经验 济钢一直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抓手,建有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和质检中心,设立了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济钢坚持模仿创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相结合,通过开展产、学、研联合,逐步形成了以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为主要方式的创新机制,大大增强了济钢的技术创新实力。多年来,济钢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每年提取的技术开发费占营业总收入的4%以上。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定期评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专业技术带头人和优秀知识分子,为专业技术人才开辟成才成名成家的通道。与高校联合,先后送培硕士、博士研究生337人。创新激励约束机制,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把贡献与收入密切挂钩,坚

知识服务型企业竞争力测评及提升策略研究

知识服务型企业竞争力测评及提升策略研究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不再主要依赖于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传统资源,知识已成为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部分。众多企业纷纷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向客户提供基于知识的服务,尤其知识服务型企业如雨后春笋成长迅速。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各类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作为新兴产业的知识服务型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已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广泛关注。因此,对知识服务型企业的竞争力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于知识服务型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目前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尚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缺乏对知识服务型企业竞争力系统的、深入的研究。由此,本文按照“明晰基本概念—识别关键要素—分析要素关联—测评竞争力—给出提升策略”的总体研究框架,对知识服务型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知识服务型企业竞争力的概念界定。从知识管理和服务科学的角度分析知识服务型企业的特点,在对企业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知识服务型企业竞争力的概念。 知识服务型企业竞争力界定为在竞争性知识服务市场中,一个知识服务型企业所具有的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知识需求、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知识产品或知识服务,实现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满意度,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本文提出的知识服务型企业竞争力概念为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并能够清晰地指导知识服务型企业开展竞争力的相关实践。(2)知识服务型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识别。首先,通过大量已有相关文献的分析,确定了知识服务型企业竞争力相关的影响要素;然后通过专家调查法,运用统计分析,从相关影响要素中识别出知识服务型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3)知识服务型企业竞争力的维度/关键要素关联分析及权重确定。首先,基于专家的主观判断建立维度/关键要素直接影响评价矩阵,然后,使用DEMATEL方法计算维度/关键要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从而识别出维度/关键要素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确定维度/关键要素权重的方法。(4)知识服务型企业竞争力的测评方法。针对知识服务型企业竞争力的评价问题,提出了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我县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不强。企业专利申请多数是实用型或外观型的,发明专利不多,特别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少。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总体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产业核心技术不强,没有形成上规模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业。尤其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研发能力更是非常薄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全县研发经费投入达到销售额5%以上的企业只有少数几家,大多数中小企业,受困于资金、县场、效益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研发投入难有保障,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政府引导性投入效应难以对各个层次上的企业发挥作用。 (三)技术创新人才匮乏。中高级技术人员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民营中小企业中分布少,特别是面多量广的中小企业中科技人才更少,高新技术人才匮乏,更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国内技术领军人物更是少之又少。 (四)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服务功能不足,政府部门和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尚未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投入引导、沟通协调、信息传播,以及咨询、招标、风险投资、融资担保等综合服务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五)扶持政策尚需进一步落实。为了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我县已经制定了一定的扶持政策,但有些政策落实有难度。如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政策,虽财政、科技部门已作了广泛的宣传,但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执行比较困难,在部分企业不易落实。 二、对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科技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县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增强县场竞争力的客观选择,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我县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仍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实施进度,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进一步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切实引导企业树立强烈的科技创新意识,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决策、投资、开发、成果转化和受益的主体。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以企业研发中心为主要形式的研发机构建设,使其成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进与转化科技成果的主体力量。引导企业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在自主创新上有所突破,在一些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促进“技术企业化、企业技术化”。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科技创新热情,发挥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的组织作用。大力引进创新人才,支持企业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及其产业化程度作为重要的分配标准,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创新的意义

创新的意义 摘要:服装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面貌,是我们时代的表情。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对服装的多元化、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服装设计 具有更高水平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服装设计中则是成与败的关 键。创新的意义在于满足客观存在的需求,并能够有效解决工作生活中碰到的 和即将碰到的问题。创新首先是一个观念上的更新,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人 的观念随着新的信息、理论和新事物的出现而不断更新,引领变革的思想和理 论是最高层次的创新,由此可以说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 关键词:观念上的更新服装设计新事物高层次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发展史,将留下知识创新工程的浓重印记,知识创新工程的实践改变着中国科技发展的格局。创新的模式其实很多,但任何创新都不能脱离实践,而且要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创新的时机、实用价值和创新的程度等都非常重要,创新的目标是创新的归宿和起点。创新模式可以是管理思维场新,也可以是管理机制创新,也可以是战略创新、行为创新、技术创新或者是其它。创新就是要敢为天下先,也就是改变过去的不尽合理,使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集体永远获得领先的机会。很好的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敏锐的创作能力,不再摹仿和抄袭他人设计灵感和设计作品,才能真正把握好服装造型和创新,创造出服装最本质的美。 服装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它作为人类蔽体的需要和审美的需求,在经历了由原始的遮羞到现代的美化这一长期、复杂的演化过程之后,服装存在的意义已有了质的飞跃。而服装的创新决定着服装造型。随着工业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提高而变的品种繁多、种类丰富。这使得服装设计师在创作中有了更高的自由选择空间。服装的创新更能在服装造型中体现出来。 中国现代服装的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人们对服装设计与创新的认识存在误区,它经历了被动模仿时期和主动模仿时期,究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对这类问题进行探究时发现,服装造型渔船新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是十分必要的。打造专属自己的淘宝旺铺装修店铺优化商品推广网站客服工作物流发货服装,一方面为人们低于自然界的侵袭,保护人类身体。另一方面人们用服装表示类别展示自我风采。作为纯艺术的服装虽只用于欣赏,但是要以人穿衣为本。并无论作为产品服装还是艺术品服装都以具体的物质表现出来。因此服装设计是以环境中的人为对象进行的一种造型活动。服装造型又不同于雕塑等其他造型,他是以人为基础的思想上,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形态的再造和构成。 创新的价值是无限的,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创新,不管是色彩布局还是款式变化,无论是图案的奇特还是面料的新颖,都将为服装造型创造无限价值。在创新中吸收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精华,并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去,是当今服装造型设计的主流。对民族文化或传统素材要消化和吸收,要充分体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追求自然的形态、自然的肌理、自然的色彩、环保的材质、怀旧的眷恋等种种迹象都已渗透到服装设计和造型的各个方面。由于服装造型的创新可以通过大自然的巧妙组合来表达内心的无限真情。利用自然素材,强调人与自然的高度协调,充分体现出人体的自然属性和大自然的恬静之美。现代生活越来越讲究生活的多样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人们讲求时尚,服装传递着自信,

4章知识创新

第四章知识创新 创新的焦点和目标: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对环境变化的快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一节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目标 一、创新的含义 (一)关于创新 ▲彼得.圣吉:当一个新的构想在实验室被证实可行的时候,工程师称之为“发明”,而只有当他能够以适当的规模和切合实际的成本,稳定地加以重复生产的时候,这个构想才成为一项“创新”。——P45 五项修炼:彼得.圣吉,1947年生于芝加哥,1970年于斯坦福大学完成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读研究生1990年出版了“第五项修炼”。被称为“管理的圣经”。 1.自我超越; 2.改善心智模式; 3.建立共同愿景; 4.团队学习; 5.系统思考 ▲彼得.德鲁克认为:只有在市场上建立一种新产品或一种新企业之后,才能说已有有一种创新。 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的能力的行为。 ▲熊彼特(S. Pressman,1883—1950,美籍奥地利人,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1912年提出创新理论): “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Q = F(X,Y) 这种新组合包括以下内容: (1)引入新产品; (2)引进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新的市场; (4)开拓并利用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 (5)实现工业的新组织。” 他强调了技术革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发明创造与技术创新相区别,认为前者是知识的创造,即是科技行为;后者则是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即经济行为。 1912年熊彼得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理论;其继承者将创新独立为技术创新、经济制度创新、经济组织创新。 ▲欧盟: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内,成功地生产、吸收和应用的新事物。它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使得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成为可能。 以上关于创新的定义,都是经济学角度的概念,强调形成商品价值。 (二)关于技术创新 1、技术创新的概念 在技术创新的研究上,"创新"一直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是一个与市场紧密

知识创新型企业(野中郁次郎)

知识创新型企业 作者:野中郁次郎 (关键字: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知识管理、知识转换、知识创新型企业、日本管理方式) 作者简介 野中郁次郎:日本先进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知识科学研究生院的第一任院长,东京一桥大学创新研究所教授、前任主任。他是《组织科学》杂志的高级编辑,该杂志是管理科学研究所创办的一本国际性期刊。野中教授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也是《知识创造企业》一书的作者之一。该书被美国出版协会和专业学术出版部门评选为商业管理领域的年度最佳书籍。他最近被授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汉斯商学院的首位施乐杰出知识学教授。 内容提要 【在一个“不确定”是惟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然而,很少有管理者能够真正了解知识创新型企业的内涵,更不用说进行管理了。日本组织学家野中郁次郎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在知识定义和知识发掘方面,西方管理者大多见识狭隘,他们坚信“硬”(可计量的)数据才是唯一有用的知识,而企业不过是一台“处理信息”的机器。 但是,对知识及其在企业中的作用还存在着另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在诸如本田、佳能、松下、夏普等成功的日本企业中最为普遍。这些企业的管理者们认识到,知识创新并不是对客观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而是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想法、直觉和灵感。开发这类知识,通常需要采取标语、隐喻和象征等“软”形式,它们是持续创新必不可少的工具。 为什么日本企业在隐形知识的创造方面非常成功呢?原因很复杂。不过,管理者们需要吸取的教训却很简单:正如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向日本学习制造技术一样,任何想具备知识竞争力的企业,也必须向日本学习知识创新技术。通过引用日本先进企业的生动案例,野中提出了关于知识创新型企业中管理角色、管理职责、组织设计和业务实践的崭新思路。】 在一个“不确定”是惟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隐性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

隐性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知识服务 创新 摘要:隐性知识主要为人们的实践经验,这种知识不能详细言明,也不能用文字、图像进行表达,但能为相应的工作提供依据,在图书馆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隐性知识管理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 在对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进行创新时,需明确隐性知识的特性,构建完善的知识服务体系。实际情况中,我国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虽然有了较大革新,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受人为因素及外部因素的影响,依旧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创新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成为图书馆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主要对隐性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各图书馆有了较大发展,馆藏规模不断扩大,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图书馆作为知识场所,做好相应的知识服务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完善自身的知识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才能提供学习促进图书馆的发展,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图书馆事的长远发展。一般知识主要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管理和服务都较为便利,而隐性知识的管理和服务却存在较大困难。在

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完善隐性知识的服务模式,才能更好提升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水平。 一、隐性知识分析 知识主要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指的是可通过图像、文字等载体进行表达的一些知识内容,隐性知识则指的是难以通过图像等载体进行表达、未成型、未编码的知识内容[1]。隐性知识的获取常来自于工作经验、体会,主要由长期积累、实践获取[2]。在个人层面,隐性知识属于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在组织层面,隐性知识主要表现为组织的价值体系,集成了个人的知识、经验,具有长期性和实践性[3]。隐性知识不可复制,处于隐含状态,是组织进行知识创新的基础条件,在组织的知识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因此,只有深入挖掘隐性知识,并合理应用,才能更好推动组织和个人的发展。 二、图书馆隐性知识分析 1.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含义。基于图书馆自身特性,知识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内容,关系到图书馆的长远发展,而隐性知识作为知识服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和交流,才能提升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水平。随着时代的变迁,图书馆必须不断创新知识服务模式,在深入挖掘各项显性知识同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