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社区概论

社区概论

社区概论
社区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社区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具有互动关系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区管理

社区管理是指对社区的组成部分及其发展过程进行的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

3.社区就业

社区就业就是把扩大就业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依托社区阵地,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化服务,向社区要岗位,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和方便的活动。

4.社区经济

为履行社区职能提供经济保障而开展的社区经济活动的总和。

内涵:主要指在社区内开展的一切经济活动。

外延:主要包括,经济组织的设立,经济实体的创办,发展服务型经济、税源经济、自救型经济,社会公益型经济事业。

5.社区发展

社区发展指社区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本社区的力量,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解决社区共同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社区发展属于社会工作的范畴。

6.社区服务

社区可以根据社区成员的需要,通过兴办便民利民服务事业、建立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等形式,为社区成员提供各种生活服务。

7.区位

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8.单位人现象

在整个国家高度行政化的体制框架内,国家通过职工所在的单位实现对公民的政治控制、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等,通过农民所在的生产队实现政治上的控制和社会的管理以及些微的社会保障等。

二、简答题

1.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社区要素是指那些构成社区的,或者说使其成为社区的基本因素。社区具有地域、人口、共同的文化和制度、凝聚力和归属感、公共服务设施等五大基本要素。

(一)地域是一个社区存在的物质载体,包括社区的范围、方位、形状、环境、自然资源等。它是人们赖以进行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物质场所。社区是区域性社会,占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社区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二)人口是指社区内按一定生产关系或社会关系聚居的人口群体。它是社区的又一基本要素,是社区存在的物质基础之一。人是社区的主体,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一个社区的发展。

(三)人们在一定场所活动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定文化和制度规范。由于各个社区的经济条件不同,由此影响居民职业的结构不同;又由于社区的政治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历史传统的不同,各个社区的文化便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社区的自身特点。

(四)社区居民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一种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社区归属感是指社区居民把自己归入某一地域人群集合体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既有对自己社区身份的确认,也带有个体的感情色彩,包括对社区的投入、喜爱和依恋。

(五)社区要发展,社区居民要生活,这就必须有一整套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其他公共设施。这些设施是保证社区居民生存的必要手段和社区发展的必要前提。

2.社区文化建设的原则

A.健康向上的原则。社区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给社区居民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和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环境。

B.因地制宜原则。前述社区文化的社会性、群众性、分散性、业余性等性质特点,决定其不可贪大求洋,不可盲目仿效他人,而是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的民情和经济生活条件,量力而行,活动内容、方式、规模、频率都要依此作依据。

C.广泛多样原则。社区文化是基层群众文化,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要走群众路线,其立足点是依靠、发挥群众的创造精神,以群众为文化活动的主体,在活动计划和工作措施的制定上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按群众意见和要求办事。一个社区文化工作成效的大小,第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志是群众参与的多少,群众参与的活动越广泛,成效就越大;第二个重要的衡量标志是活动内容和形式是否多种多样。

D.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原则。社区文化建设铺开以后,因其广泛、多样、分散的特点决定社区文化机关的引导与推进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关照到每一个角落,而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一头抓好典型,一头抓差典型,一头抓繁荣,一头抓整治,而后由点到面,全面推广和广泛宣传,使好的经验和做法普遍开花结果。

3.社区管理的意义

A.是深化体制改革的前提。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需要,传统的街道管理模式转换到现在的社区管理模式,是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要求。社区管理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随着“小政府、大社会”趋势的发展,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许多职能落实到社区,加强社区管理是社区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和保障。

B.能密切社区成员间的关系。社区管理是对社区群众、单位和组织的发动、引导,通过组织各类社区活动创造机会,来满足社区成员多样化的需求,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满意度,从而愿意为社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区居民服务,形成一种社区居民互助式自我服务的良性循环,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C.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是广大居民安居乐业的基地。加强社区管理,通过对社区各项设施的建设,强化社区交通、卫生、环保、绿化及社会治安的综合管理,为居民提供各种便民利民的生活服务,直接满足社区居民物质生活方面的各种需求;同时,社区管理还着力于社区文化的建设,来满足广大居民精神生活上的各种需求。

D.能起到社会稳定的作用。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利益结构的调整和流动人口的增加等原因,社会中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而社区管理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多方控制来化解这些不稳定因素,建立社区组织和居民的社区情感和互助精神,充分发挥“稳定器”的功能,维护社会秩序,起到维护“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4.社区组织与驻区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社区组织是指社区内有目的、有计划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各种团体和机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民间组织成为社区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社区的中介服务性机构(如家政服务公司、信息中心)等。

5.社区文化有哪些功能?

社区文化是区域性的,全方位的大文化,是一定区域内社会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行为模式,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定向、地域心态质文化现象的总和。社区文化具有六种功能:

A.娱乐功能。社区文化主要是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需求,通过文化活动,起到调养身心和锻炼身体的作用,以便精力充沛的投人工作和学习。

B.教育功能。社区文化是以社会为课堂,通过群众最易于接受的形式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C.凝聚功能。凝聚功能是指社区成员在共同目标、利益和信念的基础上,通过共建机制,使社区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吸引,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集聚、凝结的社区合力和整体效应。

D.关系整合功能。社区文化对社区居民的心理行为的潜移默化作用,以及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制定的政策措施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作用,均可视作是对社区内的相关关系和居民心态行为的整合功能。

E.自我实现功能。自我实现是人类超越于生理需求和物质利益要求之上的高层次需求,是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克制眼前欲望,通过勉励深造,刻苦修炼,不断在自己的目标方向上做出新的成绩,实现自身的价值。

F.传播信息功能。通过社区文化传播,居民可以接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为写作、研讨、教学、从政、经商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素材。

6.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组织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3)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改革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明确社区组织的职责和权利,改进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坚持按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渐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从居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和热切关注的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7.社区发展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后,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和加剧以及相关理论的演化,影响、主导并推进了社区的进一步发展,社区发展越来越被更多的国家接受、认同和实践。社区发展的趋势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区发展的国际趋势: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扩展的全球化

社区发展源于欠发达地区改变落后面貌,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步手段,初期主要在农业国和发展中国家推行。随着人们对其意义和作用认识的深化,发达国家也逐渐把它作为重要的目标和方法。在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人们认识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发展问题绝不只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世界安定的重要因素。

(二)社区发展的国内趋势:从农村扩展到城市,城市成为社区发展的主流区域

社区发展作为一种比较正式的发展实践的方法,最先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实施的,准确地说是在城乡结合部的农村首先开展起来的,主要利用邻近城市的资源和便利条件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社区经济发展带动农村社会进步,让农民也有权共同分享文明社会的进步成果。时至今日,国外的社区发展除了因社区结构及当地需要不同而内容有所不同以外,已基本没有城乡之间的差距了。

(三)社区发展的内容趋势:从阶段性社区发展活动逐步转变为全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社区发展之初,大多数人只把社区发展看成解决现实困境,摆脱贫困和失业,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服务的阶段性举措。20世纪60年代,西方开始关注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强调社区规划的理念,社区发展从独立性走向开放性。80年代的新城市主义弱化社区的空间独立性,更强调城市社会的整合,体现了在新技术条件下,建立和谐的社会人际交往模式的一种有益尝试。随着社会发展观念的不断改进,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包括《21世纪议程》在内的5项文件和公约为标志,可持续发展观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组织承认和接受,并在社区发展中得到了相应的体现。

8.按不同的标准,社区可分为哪些类型?

(1)以社区的发展状况为标准来划分,分为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和现代社区。

传统社区主要指在传统即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社区,如我国农村的自然村等,这类社区在发达国家已很少见。

发展中社区是指传统社区向发达社区转型过程中的社区形式,它既保留有传统社区的特点,又吸收了现代社区的内容,我国目前的许多城镇和开放地区的乡村都属此种类型。

现代社区,也称发达社区。主要是指城乡融为一体的社区,是基本上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条件和完善的社会福利服务的社区。

(2)按社区功能来划分,分为经济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军事社区和特殊社区。

经济社区是指社区内的劳动者多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外在主要为经济功能的社区。

政治社区是指各级行政区域的领导机关、管理中心所在地。

文化社区主要指教育、科研、文化艺术等单位比较集中的区域。

军事社区是指以军营、军事基地、军事院校或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社区。

特殊社区是指以实现社会某种特殊目的为活动内容的区域。

(3)按社区区域特征来划分,分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和城镇社区。

(4)按社区形成方式来划分,分为自然性社区、法定性社区和专能的社区。

自然性社区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劳动中自然形成的定居区,其地域界限是自然形成的。如农村中的自然村,城市中的回民聚居区,欧美国家的外来移民社区等。

法定性社区是指人为规定的,主要是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或者是和行政区划相一致的)社区,基地域界限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并标示于地图之上的。

专能的社区是指人们从事某种专门活动而形成于一定地域空间上的聚集区。一所大学、一座军营、一个矿区等都是一种专能的社区。

三、论述题

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机制问题。

⑴政府主导机制(福利机制)

政府主导,一定程度上压抑了群众、单位的积极性;居民兴趣团体组织化程度低,难以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⑵市场机制

A、公共文化场馆参与文化产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参与文化产业建设的量小面窄:利用业务和业务工作的延伸而产生的收入比重小,而通过其他诸如出租房产、设备等非经营性行为得到的收入比重大;问题之二是目前各地各公共文化馆开展的大多数经营活动,仅仅停留在为社会提供一般性的文化产品这个层次上,而对为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较高文化产品附加值的文化服务类领域还鲜有涉足。

B、房地产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使文化建设主体趋向了多元化,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在实践中,存在对社区文化本质内涵的片面理解,把建筑外观上的社区特色定义为社区文化,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没有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结构、文化价值取向,以及所处的地域文化传统。

⑶社会机制(自发机制)

目前,社会机制(自发机制)还处于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阶段。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面小,而且往往是处于被组织的地位,以社区居民自行组织、自愿参与、自娱自乐、自我教育等为特征的社区文化,还很少出现。

社区概论大作业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社区概论》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请结合《社区概论》相关章节内容,回答如下问题。 问题1:社区含义是共同体和亲密的伙伴关系,你对社区含义是如何理解。(20分) 答:社区的概念:所谓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社区即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实体,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整体。 我认为要成为一个社区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人口,这些人在这具有共同的文化、商业、生活设施的地域范围内,进行生活活动和人际交往。社区更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社区是社会的一个小雏形,在社区中各种各样的人生活在一个相同的大环境中,每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一个人在社区的活动既会影响到自己也会对社区中的其他人产生影响。在这个社区中,人们具有共同的价值观,都希望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能够更好,并且社区的地域范围相对来说较小,人们更加容易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容易建立起心理纽带,拉近人们之间的关系。 问题2:社区主要有那几个要素组成?(4分) 各种要素对社区发展的影响是什么?(16分) 答:社区是一个“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要能成为这样一个共同体,它不可或缺以下要素: ⑴、一定数量的人社区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群体,必须由一定数量的人构成。通常,社区是比家庭、初级群体等更大、更复杂的一个人类体系,包含更多数量的人口。构成社区的人口主体的不同(包括数量和结构的不同),将极大地影响社区的具体类型与特点。⑵、社会交往和互动有了相当数量的人,并不必然意味着他们组成为了一个社区.社区不光是一群人的集合,而且是这些人构成的一个“社会生活共同体”。这些复杂多样的人之间要有比较密切的相互交往和社会互动、彼此影响,他们才构成为真正的社区。是否具备这个要素,可以通过观察和了解人们之间接触和交往的频率与范围来确定。同样,一个社区

第六章社区概论

第一节社区的含义和基本要素 一、社区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一)社区的含义 1、“社区”一词的由来:“社区”的概念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他在社会学名著《社区与社会》中使用了“社区”一词,社区首先是血缘、家庭、家族的自然基础上建立的学院共同体,逐步发展和分离为人们居住在一起的地缘共同体,最后进一步发展为精神共同体。 2、社区的定义:第一次给“社区”定义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Robert Ezra Prark)。他认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被或多或少明确限定了的地域上的人群汇集”,“一个社区不仅仅是人的汇集,也是组织制度的汇集”。帕克对社区的定义主要从两个角度讲:一是从功能主义观点出发,认为社区是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二是从地域性观点出发,认为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群体。我国社区概念最早由费孝通翻译过来。“community”翻译成“社区”,“社”表示群、群体的意思,“区”表明一个位置,具有地理上的意义。 社会学对社区的定义有100多种。2000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把社区的规模界定在“居民委员会的辖区”范围层次。 (二)社区与社会、社区社会组织、行政区划单位的关系 1、社区与社会 滕尼斯认为“社区”是人与人自然的、本质的、有机的连接,依靠情感纽带,彼此之间亲密无间、相互认同,沉浸在共同的世界之中,其典型是母子、夫妻、兄弟姐妹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进一步地扩展,在邻里、朋友以及宗教信徒之间也会存在类似的联系;“社会”的联系则是“人为的”目的性的连接,人与人只是通过契约来达成彼此之间的交往,市场交换关系和都是生活便是典型的社会联系。区别具体表现为:空间地域、组织范围角度,社区比社会小;成员关系角度,社区比社会更具凝聚力;社会功能上,社区比社会功能更具体和专门化。社区是社会的一部分,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社会不是社区简单的相加。 2、社区与社会组织: 社区是按照地域来划分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会组织在社会学中分广义、狭义两种,广义社会组织:家庭、氏族、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狭义社会组织: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 社区社会组织是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成员,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为目的,由居民自发成立自觉参与,以公益或共益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形态。基本要素:组成成员主要是本社区的居民;活动区间通常只限于本社区范围;基于社区居民的内在需要构建起来,因此具有较强活力;组织成员自由进入、推出,组织结构较为松散。 社区社会组织承担着完善社区功能、维系社区关系的职责。 3、社区与行政区划单位 社区属于社会学范畴,行政区划单位属于政治学范畴。 (三)现代社区的特征 1、社区是一个“小社会” 2、社区是人类活动的承载体 3、社区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社区文化是社区与社区相互区别的关键,社区是社区文化的生产地、生存地、传播地。

第三阶段考试答案

? 1. ?(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o A. o单工只有一个信道,传输的方向只能是单向的 o B. o半双工只有一个信道,在同一时刻,只能是单向传输o C. o半双工有两个信道,在同一时刻,只能单向传输 o D. o全双工有两个信道,同事可以有双向数据传输正确答案:C 解析: 半双工只有一个信道 ? 2. ?(单选题)如何进入ospf的协议视图。 o A. oospf o B. o[Huawei]ospf o C. o[Huawei-ospf-1]ospf o D. o[Huawei-Ethernet0/0/1]ospf 正确答案:B 解析: 进入协议是在系统视图下输入命令的 ? 3. ?(多选题)网络层的功能有哪些?

o A. o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环境 o B. o定义了基于IP协议的逻辑地址 o C. o连接不同的媒介类型 o D. o选择数据包通过网络的最佳路径 正确答案:BCD 解析: A:是物理层的功能 ? 4. ?(单选题)下列关于0/0/1描述正确的有? o A. o第一个0代表子卡号 o B. o第一个0代表槽位号 o C. o第二个0代表接口号 o D. o第一个0代表接口号 正确答案:B 解析: 0/0/1:第一个"0"代表槽位号,第二个"0"代表子卡号,"1"代表接口号 ? 5. ?(单选题)一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o A. o静态路由是有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

o B. o所有的路由器上都要配置默认路由 o C. o动态路由是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发现的 o D. o直连路由不需要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 正确答案:B 解析: B:不是所有路由器上都需要配置默认路由 ? 6. ?(多选题)display mac-address都可以查看交换机的那些内容 o A. o相邻设备的MAC地址 o B. o所连接的端口 o C. o相邻设备的IP地址 o D. o下一跳的端口 正确答案:AB 解析: C:相邻设备的IP无法获知。D:下一跳的端口也无法获知。 ?7. ?(单选题)下列哪些不能用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o A. o查看IP地址 o B. o查看管理ip地址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途径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途径 摘要 民政部于1986年,首次引入了“社区”的概念,提出在全市开展社区服务工作。二十年后,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社区服务硬件继续提高;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质量;共同体的法律和法规逐步改善。 关键词:社区;城市社区;城市社区管理

前言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和谐的社区管理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越来越深,开始突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自1986年以来,政府已提出的目标楼宇社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社区管理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有许多缺点。本文试图对社区管理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治理模式的构建阶段,通过优化现有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改革。 一、城市社区管理概述 (一)社区管理的含义 社区管理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政府和非政府部门,辖区单位,社区自治组织,甚至个人向社会作为一个平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每场比赛,合作和妥协,消除分歧,以最大的社区资源配置,使用过程合理化。 (二)社区管理的基本特征 社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 身体是多样的,多中心的。在过去的基层社会管理过程中,一个单一的监管机构,只有政府。在社区管理,多元化是最明显的特征,除了政府以外的,还包括主要的非政府部门,辖区单位,社区自治组织,甚至个人。 2. 社区管理的做法是强调在过去的参与基层社会管理的行政职能,官僚主义浓重的色彩尤为明显。各国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委员会按照行政模式。社区管理强调的身体,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在过去的社区参与公共事务的参与。居民将不再依赖街居组织是独立党强度,和政府,居委会等组织,形成一种平等的关系。 3. 社区管理结构的网络交互结构。过去街居住垂直于纵向的体制结构,由上级政府向街道办事处附近,然后向居民。在社区管理结构,多元化之间的主要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居民和社区居委会之间,居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等运行由一个单一的双向互动,大量的非政府部门之间,中介组织的出现和发展,而且还居民和政府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这将行政权力,自治和社会力量构成的网络结构。 (三)城市社区管理的要素 1. 社区党建。依据党的章程,街道以及街道以下的居民区党组织,都属于

江大14秋《社区概论》大作业及答案

考试科目:《社区概论》 案例:社会管理成为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非常关切的问题。健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成为当前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问题重要举措。 十八大报告及十八届三中指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全会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问题1:社区是基层管理的落脚点和平台,那么什么是社区?(4分)社区的功能有哪些?(6分)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4分)社区人口的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有哪些?(6分) 问题2:如何有效地调动社会资源,解决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困难?(30分) 问题3:人口老龄化、新市民比例高、社区贫困低保户数量多成为某些老社区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对于当前基层政府而言,必须加快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健全社会治理体系。 请以“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能鼓励并促进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为主题,撰写一份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50分)题目自拟。 答:1:一、社区是指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二、社区的功能:(一)居住功能也是社区的最基本的功能;(二)生活功能;(三)社会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四)自我控制功能。在经济上社区的每个成员都遵守自劳自的,在制度上,社区成立自我管理组织(像居委会或者村委会)进行在我管理,在道德上,社区逐渐形成自我价值体系,调整居民的心里;(五)交流功能。社区成员参与功能是社区的重要功能,社区成员相互联系相互交流,共同参与,丰富社区文化;(六)社会互助功能是社区不可获取的一项功能,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增强社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在生活上相互帮助互通有无,共同解决生活难题。社区志愿者帮助弱势群体,为社区注入爱的力量,解决困难人员的生活问题为社区发展贡献力量;(七)社会控制功能,即通过规范约束居民行为,调整居民关系,维持社区的一致性。 三、社区的构成要素:有聚居的一群人;有一定的地域;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居民群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居民群之间发生种种社会关系;为谋求规章制度具体落实,产生各种社会群体和机构(如求询者生活的城区、街道、乡村、生产队和大企业

最新社区概论期末考试

社区概论期末试题 一、单项先择题 1、( B )是指居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城市社区农村社区 小城镇社区中型城市社区 2、按社区人口聚居分类,可把村庄分为基层村和( A ) 中心村内陆村平原村草原村 3、( B )是指人口高度集中,居民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社会功能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小城镇社区城市社区 农村社区以上都不是 4、相对于农村人口,下列各项不属于城市人口的特征的是(C ) 人口数量多人口流动频繁人口同质性强人口密度大 5、(B )社区是指发展规模小,集中程度低,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城市小城镇农村以上都不是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小城镇社区特征的是(D )过渡性流动性融合性规模大 7、( C )是指社区内的个人或团体为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产生的互相抗争的行为或过程 社区归属感社区整合社区冲突以上都不是8、( A )于1887年出版了《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一书 滕尼斯迪尔克姆韦伯沃思 9、( D )下设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三级组织 县级市县辖镇乡政府直辖市 10、( A )是我国现阶段家庭关系的特点 夫妻关系平等化妻子占主导地位丈失占主导地位儿子占主导地位 11、当前,我国城市犯罪的现状不包括(C ) 青少年犯罪日益严重重大刑事案件大幅度上升 青少年犯罪比较少经济犯罪问题日趋严重 12、下列各项不属于现阶段我国失地农民的问题主要表现的是( D ) 征地补偿的非市场化,补偿不到位 失地农民就业难,失业者多 失地农民生活无保障,后顾之忧大

征地补偿市场化,补偿到位 13、以下哪项不属于外来人口的社会适应的层次( D ) 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心理层面军事层面 14、城乡人口迁移的特征不包括( A ) 频繁性经济性地域性传统性 15、一般而言,围绕需要照顾人士应当形成的社会网络不包括( B ) 个人网络互联网互助网络紧急支援网络16、以下属于社区照顾分类的是(C ) 社区外照顾由社区照顾 社区内照顾以上都不是 17、以下各项,不属于我国家庭结构多样化发展态势的是( B ) 丁克家庭悄然产生单亲家庭有所下降家庭结构的网络化单亲家庭有所上升 18、以下各项不属于第三部门优势的是( D ) 贴近基层灵活机动效率优势有强制力 19、公众参与社区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 )强制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阶段测试(带答案)

中软高科阶段测试 第三阶段阶段考核 理论知识试卷 笔试(A 卷) [时间:60分钟] [总分数:100 总题数:50] [姓名:] [班级:] [学号:] 注意:考试结束时间到,必须交回试卷,不交回试卷者成绩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四选一)单选25道题,共50分 1.在三层结构中,数据访问层承担的责任是( B ) A.定义实体类 B.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 C.业务逻辑的描述 D.页面展示和控制转发 2. 对于以下程序,Customer对象在第( B )行变为游离状态 Customer customer=new Customer(); SUCCESS B. NONE C. REG D. LOGIN 18.以下程序代码: tx = (); Customer customer=(Customer), new Long(1)); (\"Jack\"); (\"Mike\"); (customer); (); 执行以上程序,Hibernate需要向数据库提交几条update语句( B ) A.0 B.1 C.2 D.3 19.对于以下程序,Customer对象在第几行变为持久化状态( B )Customer customer=new Customer(); (\"Tom\"); Session session1=(); Transaction tx1 = (); *.bmp B. bmp C. image/*.bmp D. image/bmp 21.假设对Customer类的orders集合采用延迟检索策略,编译或运行以下程序,会出现什么情况( D ) Session session=(); tx = (); Customer customer=(Customer),new Long(1)); (); (); Iterator orderIterator=().iterator();

社区概论读书报告

社区概论读书报告题目下岬村的经济体制、公共生活与社会关系 班级名称:社工1202班 学生姓名: XXX XXX XXX 指导教师: XX 报告时间: 2014/03/26

摘要 阎云翔著的《私人生活的变革: 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是作者继《礼物的流动: 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之后对下岬村庄持续研究的又一力作, 尤为可喜的是作者研究视角的转变: 从对公共生活领域和社会关系网络到个体私人生活及个人利益和亲密关系的关注研究。跟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注重公共领域集体利益相比, 本书更加突显对个体权益自我中心主义价值取向种种表现、心理过程及个人关系的探讨思考, 从这一角度来看, 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拓荒之作。全书由八章、导论和结论组成。该书第一章着眼于下岬村庄经济体制、公众生活与社会关系的综述与分析。在这个不足百年仅有1492 人的村庄里, 作者将为我们讲述50年( 1949—1999) 中人与人交往关系组成的一部家庭与私人生活演变的生动历史。 正文 我们的读书报告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选题背景(XXX)、研究方法(XXX)、内容观点(XXX)和评价与启示(XXX)。 一、选题背景 我们从研究缘由,为什么是下岬村?和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谈起。 首先,在这本书的自序中作者讲到自己是看到美国人类学家许烺光写的《祖荫下:中国乡村的亲属?人格与社会流动》,从这本书中作者发现了一些引起自己思考的问题:个人服从家族组织、人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但是随着中国精英分子独立自立自主精神的传播,人们是否已经走出祖荫?人们儿孙辈与祖荫有多远?在告别祖荫的过程和之后,几代村民的主体性和情感世界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伴随着这些问题,阎云翔开始提出了一些假设,并在学成归来后开始了下岬村12年的田野调查研究。 但是中国有许多像下岬村一样的村庄,为什么阎云翔偏偏选择下岬村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呢?这就要讲到阎云翔和下岬村不得不说的故事了。下岬村是一个既普通又很特殊的中国村庄。1971年,阎云翔17岁,从山东老家一路北上,偶然来到这个距离哈尔滨50公里的小村子。他饥饿、恐惧、委屈,出身不好,自认为是非法的。村民们讨论、争吵,还是克服了心理上、经济上的困难收留了他,直到7年之后他考上北京大学。这期间,他跟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是为了体验,而完全是为了生活,他们给予他质朴的为人的信任与尊重。1989 年,阎云翔作为在哈佛大学受过教育的人类学者回到中国,选取他要研究的农村原型,在十几个村子里,只有下岬村是他“有感觉”的。11年过去了,这里的人还记得他,他们议论他,评价他,最终认为他“没变”,仍亲热地把他当一分子。也因此,文中的村民,不是冷冰冰的被调查者,是阎云翔的朋友、邻居,熟悉的人,鲜活,会谈论从社会到隐私的所有话题,会夸张、说谎,最终又说出尴尬的真心话,他们在几十年中思想感情和个人生活的变化被描

社区概论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5年下半年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社区概论》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社会管理成为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非常关切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政府将健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作为解决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问题重要举措。 材料1: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在有实际需要的地方,扩大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继续搞好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进一步规范村“两委”职责和村务决策管理程序,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制度设计,健全村民对村务实行有效监督的机制,加强对村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确保监督务实管用。激发农村社会组织活力,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农村专业协会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构建农村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 材料2:近年来,无锡作为全国经济社会非常发达的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发展速度非常快。典型农村社区特征逐渐减少,而逐渐显现的更多是村改居、混居型的集镇或城市社区。方庙社区是在2004年由两个村合并行成的,同样是地处在太湖新城的核心地区,交通便利,辖区4.05平方公里的面积,下设有三十六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四千五百八十五人,暂住人口近五千五百多人,是一个居民较多、流动人口也较多的综合性的社区。葛埭社区位于雪浪街道,依山傍水,辖区面积3.467平方公里,由过去的两个村庄合并形成的合区,现常住一千二百多户,暂住三百六十多户,总人口近五千人,有三十四个居民小组,社区现有工商企业近六十家。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社区建设和发展成为当前发达地区基层党和政府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 请结合《社区概论》相关章节内容,就材料1和材料2中的相关内容,回答如下两个问题。 问题1:什么是农村社区?(4分)农村社区的类型或特征有哪些?农村社区的功能是什么?(16分) 问题2:当前我国发达地区城乡统筹建设过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较多任务和挑战。请以“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与对策”为题,撰写一份2000字左右的小论文。(80分)

社区概论大作业

1:什么是社区?(4分)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6分) 答:一、社区就是区域性的社会,是人们凭感官能感觉到的具体化了的社会。它有一群按地域组织起来的人群;这些人口程度不同地深深扎根在他们所生息的那块土地上;社区中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 二、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1.地域空间。地域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构成社区的重要条件。 2.人口。社区人口涉及三个要素:人口的数量、构成和分布。 3.制度机构。相应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是维持社区秩序的基本保障,是构成“大集体”的必要条件。 4.情感观念。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是社区人群相互关联的基础。 5. 生活服务设施。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不仅是社区人群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联系社区人群的纽带。 人口和地域是构成社区的最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之上,生活服务设施、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生活制度及管理机构是社区人群相互联系的纽带。 2.材料3中指出的广石家园面临哪些问题?(10分)试就其“村改居后邻里关系意识相对单薄,邻里支持减弱”现实状况,提出一些应对之策。(20分) 答:广石家园面临的问题:村改居后邻里关系意识相对单薄,邻里支持减弱。 应对之策:1.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2. 发展社区自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居民活动,丰富生活,努力构建居民情感交流的平台。3.建立社区居民参与的制度规范,逐渐完善居民自治。在“村改居”后,需要建立社区居民参与的长效机制,必须用制度来明确不同参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提供方便便捷的参与渠道,根据本社区的实际状况,制定详细的参与程序,多方参与,将不和谐因素排除在萌芽状态中。 3.党的文件明确提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材料1和材料2为例,就“徐汇区城市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建设”和“罗湖区社区多元融合”来分析,请回答“如何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60分) 答: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建立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有效衔接的运行机制。 首先,正确处理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的关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划分行政和自治的权责边界,充分认识社区居民自治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的意识,自觉地尊重社区居民依法自治的权利。 其次,在管理方式上要实现由微观直接管理向宏观间接管理转变。政府在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推动主体的作用,而不是扮演实施主体的角色。尽量减少行政干预,把群众自治范围内的事情交给群众自己依法处理,使社区自治的工作目标更多地来自于社区居民群众的实际需要。 第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工作的工作制度,明确职责,规范操作。 第四,改革考评机制。建立社区考核行政管理部门工作、居民考核社区自治组织工作的考评机制,从体制上切断政府职能部门向社区自治组织下派行政事务的可能性,社区自治组织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是满足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不再是围绕着上级的指令转,而是围绕着居民的需求转。真正把评议权、监督权交给社区群众。

社会工作实务第3阶段江南大学练习题答案 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三阶段江南大学练习题答案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医学和社会工作的结合始于()。(1 分) A. 1889年 B. 1905年 C. 1911年 D. 1921年 2. ()理论认为,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总是根据别人的反应加以内化从而形成一种自我概念, 并依此行动和认定自我。(1 分) A. 差异交往理论 B. 标签理论 C. 亚文化理论 D. 社会互动理论 3. 传统治疗式的学校社会工作对“问题学生”进行治疗,首先是给予“问题学生”()上的 支持。(1 分) A. 情绪 B. 心理 C. 态度 D. 方法 E. 知识 4. ()将学生作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一部分,学生个人和其成长过程中有关团体,如学校、 家庭、社区、教师及其他学生都可以作为其工作对象(1 分) A. 社会互动模式 B. 学校变迁式的学校社会工作 C. 传统治疗式的学校社会工作 D. 治疗模式 5. 危机调适方法选用首先必须了解危机产生所经历的()阶段。(1 分)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6. 社会工作理论模式是开展戒毒社会工作的()。(1 分)

A. 首要前提 B. 依据 C. 根本 D. 理念 7.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刑法观念和刑罚制度发展经历了从野蛮到文明的()阶段。(1 分)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8. 现代矫正社会工作起源于美国,其创始人是一位家居波士顿的名为()的制鞋匠。(1 分) A. 海瑞 B. 埃里克森 C. 杜瓦尔 D. 奥古斯特斯 9. 学校变迁式的学校社会工作为全体学生提供()方面的辅导(1 分)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E. 五个 10. 近代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开始是在()。(1 分) A. 1889年 B. 1905年 C. 1911年 D. 1921年 二多选题 (共10题,总分值20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1. 《禁毒法》的颁布与施行,使我国在戒毒领域由过去强制戒毒、劳教戒毒与自愿戒毒模式, 转变为以()主体的戒毒新模式。(2 分) A. 强制隔离戒毒 B. 社区戒毒 C. 社区康复 D. 自愿戒毒 E. 法治戒毒 12. 现代教育是由()构成的整体化教育体系。(2 分)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区教育 D. 教师 E. 学生 13. 医务社会工作经历了一个从强化疾病治疗到()过程。(2 分) A. 健康的维护 B. 健康促进 C. 疾病的预防 D. 治疗保护 E. 注重康复 14. 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包括()。(2 分) A. 全体学生 B. 学生家长 C. 学校的教职工 D. 学校的管理者 E. 社区 15. 医务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涉及面很广,类别较多。主要有()。(2 分) A. 教育性小组 B. 治疗性小组 C. 自助小组 D. 社会改变小组 E. 医患小组 16. “矫正社会工作”一词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涵义()。(2 分)

社区概论第1阶段测试题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下半年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社区概论》第一章至第二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1887年,德国学者()出版()的书,标志着社区理论的诞生。 A.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B. 滕尼斯《社区与社会》 C. 齐美尔《大都会与精神生活》 D. 杜尔凯姆《社会分工论》 2、()在社区研究中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伦理。 A. 类型学理论 B. 区位学理论 C. 古典区位学 D.新正统区位学 3、()是社区的第一要素。 A. 地理位置 B. 人口 C. 资源 D. 自然环境 4、()是指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及观念,长期沿袭而习惯。 A. 习俗 B. 规范 C. 宗教 D. 道德和法律 5、下列不属于古典区位学理论派别的是()。 A. 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 B. 霍依特的扇形理论和哈里斯 C. 厄尔曼的多核心理论 D. 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 6、社区概念一般认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最早提出的。 A. 韦伯 B. 马克思 C. 齐美尔 D. 滕尼斯 7、()是社区概念中头等重要的因素,它是社区研究和社会学其他研究区分的标志之一。 A. 地域要素 B. 人口要素 C. 区位要素 D. 结构要素 8、()是指社区人口及他们的活动在社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 A. 人口的数量 B. 人口的结构 C. 人口的分布 D. 人口的密度 9、()是指为了一定目的而组成的持续的、固定的人群关系。 A. 组织 B. 群体 C. 家庭 D.邻里 10、()是组织寻求有效途径来解决存在问题的过程。 A. 决策过程 B. 沟通过程 C. 控制过程 D. 管理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从区位学的角度,根据人们活动的不同空间分布来分(). A. 住宅社区 B. 商业社区 C. 工业社区 D. 文化教育社区 E. 初级功能社区 2、社区的领导者是社会行动的关键人物,领导者可分为三类,即()。 A. 非正式领袖 B. 制度性的领袖

城市化过程中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困境与挑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提前考试大作业 学习中心:崇安职校 课程名称:社区概论 题目:城市化过程中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困境与挑战 专业:行政管理 批次、层次: 200803 高起专 学生姓名:吴强 学号:908312883 身份证号码: 341127************ 提交时间: 2009年11月5日

城市化过程中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困境与挑战 吴强 行政管理200803 高起专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迅速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怀着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与对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冲破户籍制度的束缚,不顾流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义无反顾德、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流动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以本人所在的江苏省无锡市为例,据人民网苏南频道无锡2009年10月26日报道:截至目前,无锡市流动人口已超过230万。人口流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流动人口要想融入当地社会,却面临非常大的困境和挑战。 (一)经济因素导致流动人口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流动人口由于大多文化素质较低、技术单一,从就业范围来看,他们主要从事建筑、零售、餐饮、家政、制造等城市人不愿问津的脏、苦、累、差的工作,工资收入普遍较低,加之在民工管理中诸多不合理费用的征收,使他们的实际收入与支出常出现负值。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在造就巨大城乡差距的同时,也衍生了城市人天然的优越感。城市居民对流动人口普遍存在一种戒备、歧视和排斥心理,尤其是城市下岗失业人群,认为流动人口抢了饭碗,对他们采取敌视、打压的态度,想方设法围剿流动人口本已狭隘的生存空间。流动人口及其子女进城后的一个现实困境是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的经济生活,经济窘迫使流动人口常面临城市的繁华与自身处境的巨大落差,家庭的经济地位更加深了流动人口的自卑心理,导致其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二)流入地人口对外来人口的偏见和歧视使流动人口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长期以来,在政策优势和先行一步的改革开放优势条件下,本地人口在社会资源和竞争方面占据着优势,并由此而形成“本地人”的身份优势意识。而流动人口由于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上处于全方位不平等的地位,成为流入地社会的“外来人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有偏见与歧视的本地人口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对待流动人口的偏见与歧视,他们理所当然地把流动人口当作“外群体”看待,在认识上对其表现出偏见,在行为上对其表现出歧视。正是由于这些偏见和歧视的存在,使得流动人口与本地户籍人口虽然同处

《电大社区治理》第二次作业答案(第3―4章)

《社区治理》第二次作业答案(第3—4章)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是(C)。 A.城市最基层的政府机关 B.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市辖区或者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 D.城市社区的社会团体 2.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党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居民委员会是(B)。 A.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 B.城市基层群众居民组织 C.城市群众性社会团体 D.城市最基层政权形式 3.1958年之前,我国农村基层实行的管理体制是(B)。 A.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管理体制 B.乡(行政)管理体制 C.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管理体制 D.乡政村管理体制 4.1998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 员会组织法》明确界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为(B)。 A.农村基层的政权组织 B.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农村基层的经济组织 D.农村基层的社会团体 4.政府机构具有扩张的本性已被(B)所证明。 A.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论述

B.帕金森定律 C.“马太效应”理论 D.凯恩斯的“消费驱动”理论 5.党的领导在社区工作中主要体现为(B)。 A.组织领导 B.政治领导 C.行政领导 D.工作领导 6.社区工作学者杰克-罗斯曼把资本主义国家的社区治理策略划分成(ABC)几种模式。 A.地区发展策略 B.社会行为策略 C.社会计划策略 D.自我帮助策略 7.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主要包括(ABD)。 A.办理基层政府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 B.指导居民委员会建设 C.领导辖区经济 D.反映居民意见和要求 8.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萨拉蒙教授的观点,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除了正规性和民间性之外,还包括(ABCD)。 A.非营利性 B.自治性 C.志愿性 D.公益性 9.社区党建工作的必要性体现在(ABCD)。

社会工作概论

1、复习资料答案由班委整理上传,仅供参考, 2、请学生打印模拟试题考试后作为作 业上交 社会工作概论模拟题1 一、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是一种介入手段;其最直接目标是助人自助,终极目标是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门专业:个案、团体、小组——三大方法;是一门职业;其四大要素是:社会工作者、受助人、价值观、助人活动。 社区工作——广义: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狭义:以整个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提供助人的、利他服务的一种专业手法。 怀旧——简而言之,怀旧就是缅怀过去。旧物、故人、老家和逝去的岁月都是怀旧最通用的题材。 二、简答题 1、改革后我国社会工作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80年代初,随着社会学的恢复和民政工 作的发展,建立和发展有我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的任务就提上议事日程。社会变迁 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促进作用。 2、民政部门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社会福利服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含县以上政府部门兴办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和由社区创办的敬老院等社会福利事业,二是由政府和社会为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而开办的社会福利企业,三是以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社区服务。 (2)救灾救济。一是救灾,民政部门主要是在灾害发生时抢救生命财产,在灾后向灾民提供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组织生产自救和以工代赈以及倡导群众中的互助互济。二是五保工作,是指由农村集体负担保证无法定抚(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可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援助,对他们“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荐(保教)”。三是扶贫,是指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由民政部门予以资金扶持、政策和思想扶持、科技和信息扶持以及相应的配套制度等。四是社会救济,包括给城镇中的“三无”人员、部分农村五保对象、符合救济条件的退职职工和城乡困难户的临时救济等。 (3)优抚安置,民政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优抚工作包括国家抚恤、政府补助、群众优待、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人员接受安置及优抚事业单位管理等。 (4)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即对城市社会救助对象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进行救助,并开始在全国普遍建立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大学语文第3阶段练习题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大学语文》第八章至第十一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判断题(每题1分。占10﹪) 1、余光中最负盛名的是乡愁诗,被称为“乡愁诗人”。---------------------------(对) 2、为老舍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的剧作是《龙须沟》。---------------------(对) 3、杨沫的《青春之歌》可以看作是一部资本家的“革命成长史”。-----------------(错) 4、《论快乐》一文体现了杨绛知性散文的特征。---------------------------------(对) 5、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新喜剧的开创者,他创作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独幕讽刺喜剧,带动了中国喜剧事业的发展。--------------------------------------------------------------(对) 6、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伤痕小说”,力图用现代意识探寻民族文化的得失,以及民族精神重建的可能性,主要作品有韩少功的《棋王》等。---------------------------(错) 7、林徽因是当代着名的女诗人。她以女性的细腻而敏感的诗情,成功地表现了一代青年“沉沦的痛苦”与“苏醒的欢欣”。--------------------------------------------------(对) 8、丰子恺是性灵幽默的大师,他的散文有意超离现实,其宽广的文化视野以及幽默的兴味给现代散文增加了新的风格。-----------------------------------------------------(错) 9、1934年出版的《边城》是最能体现沈从文风格的传世之作。-------------------(对) 10、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作品,突出文化信息,引入人生和文化哲理的思考,被冠以“文化散文”的名目,吸引了大批读者,代表作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错)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占20﹪) 1、当代作家中只写短篇小说,在小说文体上的创造,影响了当代一些小说和散文作家的创作的是(C) A.王蒙 B.汪曾祺 C.沈从文 D.贾平凹 2、特别看重读书市场效果的是(C),思想内容驳杂,言情与性爱是常见题材。 A.“京派”小说 B.“社会剖析派”小说 C.“海派”小说 D.“左翼”小说 3、下列哪些作品集中,不属于鲁迅的杂文集的是(D) A.《热风》 B.《花边文学》 C.《华盖集》 D.《朝花夕拾》 4、以下剧作,(C)不是属于曹禺创作的。 A.《日出》 B.《北京人》 C.《上海屋檐下》 D.《原野》

江南大学上半年社区概论第1阶段练习题题目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社区概论》第一章至第二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认为制约社区发展的主要的区位学原则应当是“相互平衡”。 A. 帕克 B. 豪利 C. 齐美尔 D. 杜尔凯姆 2、()在社区研究中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伦理。 A. 类型学理论 B. 区位学理论 C. 古典区位学 D.新正统区位学 3、()是社区的第一要素。 A. 地理位置 B. 人口 C. 资源 D. 自然环境 4、()是指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及观念,长期沿袭而习惯。 A. 习俗 B. 规范 C. 宗教 D. 道德和法律 5、下列不属于古典区位学理论派别的是()。 A. 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 B. 霍依特的扇形理论和哈里斯 C. 厄尔曼的多核心理论 D. 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 6、()认为经济活动和产业的发展是城市社区人口集中和离散的推动力。 A. 滕尼斯 B. 马克思 C. 齐美尔 D. 麦肯齐 7、()研究发现,美国城市空间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人在自由、个人主义、发展和事业成功等方面的价值观。 A. 海克斯切 B. 西门 C. 斯特劳斯 D. 费雷 8、()是指社区人口及他们的活动在社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 A. 人口的数量 B. 人口的结构 C. 人口的分布 D. 人口的密度 9、()是指为了一定目的而组成的持续的、固定的人群关系。 A. 组织 B. 群体 C. 家庭 D.邻里 10、()是组织寻求有效途径来解决存在问题的过程。 A. 决策过程 B. 沟通过程 C. 控制过程 D. 管理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从区位学的角度,根据人们活动的不同空间分布来分(). A. 住宅社区 B. 商业社区 C. 工业社区 D. 文化教育社区 E. 初级功能社区 2、社区的领导者是社会行动的关键人物,领导者可分为三类,即()。 A. 非正式领袖 B. 制度性的领袖 C. 权力精英 D. 财富精英 E. 文化精英 3、帕森斯依据正式组织的不同功能分为四种类型,即()。 A. 经济组织 B. 政治组织 C. 整合组织 D. 模式维持组织 E. 中介组织 4、人是聚集而居的,而有群体,就有规范。规范主要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