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导读:感染性休克是由脓毒症引起的低血压状态,又称脓

毒性休克,是指毒素侵入血循环,激活细胞和体液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各器官,导致细胞缺血缺氧、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有心情仿造、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恶心呕吐、心率增快、呼吸浅速、血压下降、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神志不清等。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是什么?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感染性休克是由脓毒症引起的低血压状态,又称脓毒性休克,是指毒素侵入血循环,激活细胞和体液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各器官,导致细胞缺血缺氧、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有心情仿造、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恶心呕吐、心率增快、呼吸浅速、血压下降、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神志不清等。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是什么?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感染性休克治疗原则

1.积极控制感染;

2.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

3.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消除血细胞聚集;

4.防止微循环淤滞,维护中药脏器的功能。

*感染性休克治疗方法

1.外科清创、切开引流。

2.病菌不明时根据原发感染灶的部位、性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抗生素,然后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有效的窄谱抗生素。

3.补充血容量:感染性休克时,由于体液进入第三间隙,输液量往往很大。此类病人休克的治疗首先以输注平衡盐溶液为主,配合适当的胶体液、血浆或全血,恢复足够的循环血量。一般应做中心静脉压监测维持正常CVP值,同时要求Hb达100g/L,Hct 达30%-35%,以保证正常的心脏充盈压、动脉血氧含量和较理想的血黏度。感染性病人常有心肌和肾受损,故也应根据CVP,调节输液量和输液速度,防止过多的输液导致不良后果。

4.纠正酸碱平衡:感染性休克病人常伴有严重的酸中毒,且发生较早,在纠正、补充血容量的同时,经另一静脉通路滴注5%碳酸氢钠200ml,并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再补充。

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旨在调整血管舒缩功能、疏通微循环淤滞,以利休克的逆转

6.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①强心药物的应用;②维持呼吸功能、防治ARDS;③肾功能的维护;④脑水肿的防治;⑤DIC的治疗;⑥肾上腺皮质激素和β-内啡肽拮抗剂;⑦其他辅助性治疗。

了解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后,大家就要采取有效方法治疗。治疗恰当,患者在短时间内就可痊愈;治疗不恰当,患者的生命受影响。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休克 一、概念: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 二、病因及分类 引起休克的病因很多,外科休克病人多为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原因引起。休克的分类方法也很多,比如按病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这里主要讲按病因分类,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五类。其中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为外科休克中最常见。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其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如各种损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及大手术引起血液和血浆的同时丢失。失血性休克如大血管破裂或脏器(肝、脾、肾)破裂出血。 (二)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造成。常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为主的革兰阴性感菌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又称之为内毒素性休克。 (三)心源性休克主要由心功能不全引起,常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 (四)神经源性休克常由于剧烈疼痛、脊髓损伤、麻醉平面过高或创伤等引起。 (五)过敏性休克常由接触、进食或注射某些致敏物质,如油漆、花粉、药物(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异体蛋白质等而引起。 三、临床表现 因休克的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共同的病程演变过程为:休克前期、休克期、休克晚期。 (一)休克前期失血量低于20%(<800ml)。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病人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增快(< 100次/分),呼吸增快,血压变化不大,但脉压缩小[<4.0kP a(30mmHg)],尿量正常 或减少(25~30ml/h)。若处理及时、得当,休克可很快得到纠正。否则,病情继续 发展,很快进入休克期。 (二)休克期失血量达20%~40%(800~1600ml)。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黏膜发绀或花斑、四肢冰冷,脉搏细速(>120次/分),呼吸浅促,血压进行性下降 (收缩压90~70mmHg,脉压差<20mmHg);尿量减少,浅静脉萎陷、毛细血管充盈 时间延长;病人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 (三)休克晚期失血量超过40%(>1600ml)。病人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甚至出现瘀点、瘀斑,四肢厥冷;脉搏微弱;血压测不出、呼吸微弱或 不规则、体温不升;无尿;并发DIC者,可出现鼻腔、牙龈、内脏出血等。若出现

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简述抗休克治疗有效的指标。 答:1.最初6小时达复苏指标: 中心静脉压8-12mmHg; 平均动脉压≥65mmHg; 尿量>0.5ml/kg.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分别>70%或>65%。 2.扩容治疗指标: 组织灌注良好,神情、口唇红润、指端温暖、发绀消失 收缩压>90mmHg,脉压>30mmHg 脉率<100次/min 尿量>300ml/h 血红蛋白恢复至基础水平,血液浓缩现象消失 病案分析 女性,66岁,右上腹疼痛伴发热4天,面色苍白,烦躁1小时。4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伴持续发热,最高体温达39.8℃,伴畏寒、寒战,伴乏力及全身酸痛,无头痛及呕吐,无腹泻,无尿黄;饮食下降,精神变差;曾在当地医院诊治,给予头孢类药物 (具体用药不详),无效,1小时前出现面色苍白,伴烦躁,过去史无特殊。入院时查体:T 39.9℃、P130次/分、R22次/分、BP85/30mmHg,神志清楚,较烦躁,皮肤巩膜无黄疸,无瘀斑及瘀点,全身浅表淋巴

结未扪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无扩大,心率13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扪及,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全身肌肉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肢端冷。血常规WBC 13.0×109/L、 N91%。 请简述以下问题: 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答:诊断:感染性休克 诊断依据: 1.右上腹疼痛伴发热4天.右上腹压痛.血常规WBC 13.0×109/L、N91%提示很可能有感染 2.提示休克可能: 1)持续发热4天,最高体温达39.8℃,伴畏寒、寒战,伴乏力及全身酸痛。2)1小时前出现面色苍白,伴烦躁,四肢肢端冷。 3)T 39.9℃、P130次/分、R22次/分、BP85/30mmHg,体温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加快,血压下降,系休克征象 2)鉴别诊断? 答:1.低容量性休克,病人无明显大量出血,失水,失血浆等是血容量减少的病史。 2.心源性休克,病人心界无扩大,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提示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压塞,严重心率失常,各种心肌炎心肌病,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可能较小。 3.过敏性休克,病人无明显药物,生物制品等过敏史,体征也无明显得过敏表现。

过敏性休克(二)

过敏性休克 河北中医肝病医院李学 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抢救成败的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及早给予有效的治疗,凡使用药物后出现血压下降,全身皮肤大片红斑粗糙,口唇紫绀等症状时,就应该考虑过敏的可能,立即给予有效救治。 (1)必须迅速进行就地抢救:患者取平卧位;停止过敏原输入,吸氧,密切监测 R、BP、P、SpO2 (2)立即肌内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儿童 0.1ml/kg; (3)通知(上级)医生 (4)心搏骤停,立即心肺复苏 (5)确保气道通畅,如伴有血管性水肿引起了呼吸窘迫,应立即插管,气管内插管需要比正常的导管直径小1倍以上的导管,以免造成狭窄气道的损伤。 (6)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确保输液。 输液原则: ☆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浓后淡 ☆先快后慢☆见尿补钾☆见惊给钙 注意事项 1.肾上腺素作用机理 肾上腺素能激动α和β两类受体 ●对α-受体兴奋,可使皮肤、粘膜血管及内脏小血管收缩 ●作用β1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血管受体 ●作用β2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并抑制肥大 细胞释放过敏性物质如组胺等,还可使支气管 粘膜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有利于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 2.快速补液 由于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内容量在10min丢失50%,因此在5min内应快速输于生理盐水5~10ml/kg(250-500ml).当天补液可达3000ml 3.用药切忌过多过滥 由于处于过敏休克时,病人的过敏阈 值甚低,可能使一些原来不过敏的药 物转为过敏原。故治疗本症用药 切忌过多过滥 特殊情况的处理 保持气道通畅 1.对上呼吸道梗阻,肾上腺素0.3 ml+3 ml生理盐水雾化喷喉,在早期尤为有效。 2. 对加压面罩给氧通气及气管插管均失败时,应毫不迟凝的选择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 3.支气管痉挛----氨茶碱稀释缓慢静注 扩容标准 1、收缩压90以上 2、脉压20以上 3、中心静脉压6-12 4、舒张压40以上 5、心率100以下 6、尿量每小时30以上 7、呼吸正常 8、意识清楚 其他:

失血性休克

第十章休克 第一节概述 “休克” 是个外来词,是英语“shock”的译音。它原意为震荡或打击。1731年法国医生Le Dran首次将法语secousseuc译成英语shock,并将其应用于医学领域。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是指病人遭受剧烈创伤后的一种危急状态。迄今人们对休克的认识和研究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其间主要经历了四个认识发展阶段,即:症状描述阶段,急性循环衰竭的认识阶段,微循环灌流障碍学说的创立阶段及细胞分子水平研究阶段。(逐一进行讲解休克的认识发展史)那么什么是休克呢?下面介绍一下目前公认的休克概念。 休克:是指机体在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各重要生命器官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临床上表现为烦躁,神志淡漠或昏迷,皮肤苍白或发绀,四肢湿冷,尿量减少或无尿,脉搏细速,脉压变小和/或血压降低。 第二节病因和分类 一、休克的病因(Etiology of shock) 各种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均可引起休克,常见的病因有: (一)失血与失液 大量快速失血可导致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常见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严重创伤失血、胃溃疡出血、宫外孕、产后大出血和DIC等。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的速度,一般地说,成人15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10%时,机体可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稳定,但若快速失血量超过全血量20%左右即可导致休克,超过全血量50%则往往导致迅速死亡。 此外剧烈呕吐或腹泻、肠梗阻、大汗等情况下大量的体液丢失也可因机体有效循环血量的锐减而导致休克。 (二)烧伤 大面积烧伤早期可引起休克称烧伤性休克(Burn shock)。其发生主要与大量血浆、体液丢失以

创伤休克治疗原则

创伤休克治疗原则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创伤性休克处理原则 创伤性休克在平、战时均常见,其发生率与致伤物性质、损伤部位、失血程度、生理状况和伤后早期处理的好坏均有关。平时外伤中,由于严重多发伤的发生率日益增多,创伤性休克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多发伤中休克的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因此,不论平时或战时,创伤性休克都是创伤救治中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创伤休克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也是创伤性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几年意外伤害致多发伤及复合伤等严重创伤的病例增加,而且患者病情复杂、危重,并发症多、致残率、死亡率高。其中部分病例因内出血发生休克,早期病情阳性体征不明显,容易被误诊或忽视,失去最佳救治时机。因此,必须掌握创伤性休克患者处理原则,早期正确判断与科学救治是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 创伤性休克最重要的原因是活动性的大出血和重要脏器伤所致的生理功能紊乱,有时只有紧急手术才能使休克向好的方向转化。手术对伤员固然是沉重的打击和负担,甚至可使休克加重,但如不除去病因,休克将继续恶化,故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如活动性大出血,只有迅速止血,休克才能得到救治,内出血一经确诊,应在输血补液的同时,选择有利的手术时机。如果内出血不严重,原则上应在血容量基本补足、血压上升到10.7~12.0kPa(80~90mmHg)、休克初步纠正后进行手术;如出血速度快,伤情波动明显,估计不除去病因休克无法纠正时,则应在积极补充血容量的同时,紧急手术。紧急情况下的手术治疗,常只能根据有限体征和检查数据做出决定。绝不能因为缺少某些诊断依据而延误抢救时机。 创伤性休克的早期判断是最关键的环节:①询问病史:了解病人或家属,创伤的性质、时间、损伤部位,严重程度、判断是否有内出血存在。②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变化:休克病人的诊断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部分病人在临床表现达到休克诊断标准时,其休克过程已经进行了一半或到了不可逆转救治的程度,因此,对创伤入院病人重点强调测血压,并在血压明显变化之前,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心率快慢、神志改变是欣快还是淡漠,精神紧张,皮肤温度、潮湿度、尿量是否减少,收缩压是否轻度升高,对病情及病人的状态给予正确评估,尤其对平卧病人颈部收缩、萎缩、紧张应有科学正确分析,尽早对创伤性休克有早期认识,以便更早地采取救治措施,阻止休克进展到下一阶段。③查体及辅助检查提供休克早期发生的依据:注意体征上的变化,颜面血色是否存在渐苍白,皮温是否存在上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等内出血的体征,四肢是否有畸形、肿胀等骨折,可及时行腹部超声或X线检查或行腹腔穿刺是否抽出不凝血液。 对创伤性休克病人的及时恰当护理,也是成功救治的手段之一。对疑有休克者应采取仰卧位,下肢抬高20~30°,给予鼻管或面罩吸氧,若严重低血氧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或用呼气未正压通气与高浓度吸氧,由最初吸入纯氧开始,根据血气分析监测结果调整吸入氧气的浓度,维持在80mmHg以上或血氧饱和度>95%。 迅速开通静脉通道:创伤性休克由于失血造成低血容量,组织灌注不足,故患者末梢浅者静脉循环血量不足,血管不充盈,管腔扁窄,内径变小,静脉穿刺困难,延误抢救时机,因此要快速选择足内踝,大隐静脉及前臂责要静脉穿刺,最好应用留置针。 及时补充血容量,早期抗休克的关键,一般常用液体3种,晶体液、胶体及血液。①首先估计晶体液输入量,可在1~4小时内快速输入2000~4000ml,平衡盐溶液生理盐水,对严重创伤或失血性休克可在半小时左右输入1000~1500ml平衡盐溶液生理盐水,7.5%的生理盐水迅速补充血容量,扩张毛细血管前,改善血管的微循环10分钟后血压逐渐回升,并能维持30分钟,每次50ml静脉注射,间隔15~20分钟,总量不超过400ml,高渗氯化钠刺激组织坏死过量使用易引起细胞脱水,但优点是复苏时,所需液体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旦尚有正性肌力和扩张血管的作用。②胶体含有大量血浆蛋白或淀粉,是治疗低血容量休克的理想液体。a.右

麻醉科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麻醉科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1.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2—0.5ml,此剂量可每15—20分钟重复注射,肾上腺素亦可静注,剂量是1~2ml。肾上腺素是救治本症的首选药物。 2.脱离过敏原,结扎注射部位近端肢体或对发生过敏的注射部位采用封闭治疗(0.00596肾上腺素2~5ml封闭注射)。 3.苯海拉明或异丙嗪50mg肌注。 4.地塞米松5~10mg静注,继之以氢化可的松200~400mg静滴。 5.氨茶碱静滴,剂量5mg/kg。 6.注意头高脚底位,维持呼吸道通畅。 以上几点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基本步骤,在抢救中应强调两点:一是迅速识别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二是要积极治疗,特别是抗休克治疗和维护呼吸道通畅。 7、经以上处理后,病情不好转,血压不升时,需及时建立输液通道1~2处,以补充血容量,并及时静脉给予抢救药物。因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使体内血浆广泛渗出,血液常有浓缩,使血容量减少,可于30~60,内快速静脉滴入500~1000ml首选5%葡萄糖生理盐水,继而可用低分子右旋醣酐。如血压仍不回升,可考虑应用升压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 8、休克伴气管痉挛时,立即静脉缓注氨茶碱0.25、地塞米松10mg、50%GS20ml,继而静滴10%GS500ml、氨茶碱0.5、地塞米松10mg。 9、心脏骤停时,心内注射0.1%肾上腺素1毫升,并进行胸外或胸内心脏按摩术。 10、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11、立即报告科主任、医务科、业务院长 输血反应处理预案

1、识别输血反应: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的前15分钟要 慢,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 2、发生输血反应时 2.1 若为一般性过敏反应者,可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经对症处理后 情况好转者可根据医嘱继续输血,注意严密观察; 2.2 对怀疑溶血等严重输血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皮管,改输生理盐水; 2.3 立即报告医师和输血科,进行积极抢救治疗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核对、 检查,封存血袋及输血器,并抽取患者血样一同送输血科检验。 2.4 及时如实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并跟踪患者病情变 化和各项检验结果。 2.5 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上报输血科。反应严重者需上报医院不良反应事件。 2.6 做好患者及家属解释安慰工作,如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 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必要时送检。 2.7 科室护士长应对输液反应进行分析,共同查找原因,落实改进措施。 3、输血反应防范 3.1 严格双人床边核对,将血液轻轻混匀后(严禁加热与剧烈震荡),严格 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将血制品用标准输血器输给患者。 3.2 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输注。多袋输注者, 中间用生理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注另外一袋血液。 3.3 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的前15分钟要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4 血液为特殊制品,不能保存在临床科室,血液出库30分钟不能退回。血液一经开封,不能退换。 处理流程 立刻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怀疑严峻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

药疹治疗原则

重症药疹的治疗原则 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结构相似药物,加速致敏药物的排出,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 1.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治疗过敏性休克是药物过敏的一种严重反应,以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发生者最多。休克发作较快者可在注射过程中,或在作皮试时出现症状,一般在给药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发作。患者先出现面红、胸闷、气蹩、气促、头晕、心悸、四肢麻木,继之面色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有频危感、血压下降、神智不清乃至昏迷,可同时伴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皮肤过敏反应。 抢救与治疗:①本病一旦发生,必须争分夺秒,立即抢救;②可用0.1%肾上腺素0.5ml~1ml肌注,以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及平滑肌痉挛,并可升高血压;亦可加入50%葡萄糖溶液40ml内静注;③可先用地塞米松5mg~10mg肌注或静注,然后,可将氢化可的松200mg~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1000ml内静脉滴注;④上述处理后,收缩压仍低于80mmHg 时,可给升压药;⑤支气管痉挛严重时,可静注0.25g氨茶碱;喉头水肿呼吸受阻时,可行气管切开;⑥心跳呼吸骤停时,应进行心肺复苏术。 2.轻型药疹停用致敏药物后,皮损多迅速消退。一般给予抗组胺剂、维生素C等。必要时给予中等剂量泼尼松(30mg~60mg/d),待皮疹消退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局部治疗:若以红斑、丘疹为主,可选用炉甘石洗剂,适当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剂;如有糜烂渗出时,可用

油剂、3%硼酸溶液或0.1%洗必泰溶液等湿敷。 3.重型药疹应及时抢救,防止病情加重,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加强护理,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 (1)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降低死亡率的前提。一般可给氢化可的松300~400mg/d静脉滴注,或用地塞米松10mg~20mg/d,分2次静脉滴注;重症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可加大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尽量在24小时内均衡给药。糖皮质激素足量,病情应在3日~5日内控制;否则,应加大糖皮质激素用量(原剂量的1/3~1/2);待皮疹颜色转淡,无新发皮疹,体温下降,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减量。 (2)预防和治疗感染及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①选用抗生素时,应注意避开易产生过敏的药物,注意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 ②对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者,应注意真菌感染的可能。 ③若伴发肝脏损害,应加强保肝疗法。 ④注意电解质紊乱并及时予以纠正。 ⑤若有粒细胞降低、贫血、衰竭等,可少量多次输血。 ⑥注意眼睛护理,定期冲洗,减少感染,防止球睑结膜粘连。闭眼困难者应用油纱布盖眼,以防角膜长久暴露而损伤。 ⑦注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3)加强支持疗法 (4)加强护理及局部治疗

休克的治疗原则

无论哪种休克,都有循环血量不足,微循环障碍和不同程度的体液代谢紊乱,因此治疗休克时应按如下原则处理。一、扩容这是抗休克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措施之一,必须及时、快速、足量地补充血容量。 1.扩充血容量一般采用两条静脉通道,一条通道保证扩容的需要,予以快速输液;另一路则保证各种药物按时输入,但要注意药物的配伍,详细记录给药种类、浓度、时间、反应等。 2.常用扩容液体电解质溶液: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一般先输入晶体液增加回心血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输全血、血浆等。右旋糖酐:能提高渗透压,常用中、低分子两种。其中低分子右旋糖酐不仅能扩容,也可降低血液黏滞度及疏通微循环。二、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外科治疗休克的重要措施是积极地、适时地处理原发疾病,这是抗休克治疗的根本措施。但处理原发疾病应在有效扩容的同时积极准备和治疗。如由于腹膜炎引起的休克,应在扩容的基础上迅速引流腹腔,减少细菌及毒素;肠坏死、中毒性休克时在抢救休克同时迅速开腹切除坏死肠管,解除原发疾病。切忌因长时间抗休克治疗以至延误原发病的抢救和治疗。三、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休克时由于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产生大量酸性产物,在休克早期积极扩容改善微循环障碍情况下,一般酸中毒较易纠正。但重度休克时酸性产物堆积结果机体发生严重酸中毒,应立即输入5%碳酸氢钠,具体剂量应视酸中毒程度和血气分析结果来确定。四、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有两大类。其中一类为升压药物。这类药物为血管收缩剂,常用的有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该类药除过敏性休克、神经性休克外,休克早期不用。另一类为血管扩张药,常用的为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酊胺、酚妥拉明等,该类药要在扩容完成之后应用。具体何时应用血管收缩药,何时应用血管扩张药应视病情发展而定。一般扩容后,血压仍低于8.0kPa(60mmHg),可应用血管收缩药,但扩容后血压能维持在12kPa(90mmHg)以上时可适应用一些血管扩张药物。有心衰时可应用一些强心药物,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增加心搏出量。常用中剂量多巴胺、西地兰等。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导致休克发生的重要环节是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主要受三个因素调节,即血容量、心脏排血量和血管张力。影响以上三个因素任何一个,均可导致休克发生。休克分类目前也倾向于依据对以上三因素的初始影响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液分布性休克和阻塞性休克。事实上各类型休克对循环动力学影响决不是单一的,尤其到休克后期常常是各影响因素交叉存在,对休克处理也应依据对病情的综合分析,按照以上因素对机体影响的轻重缓急分别处理。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休克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低血容量是指血管内有效血容量的减少。可由于全血的丢失,血浆量的减少或者自由水的丢失。 出血是静脉回流减少导致休克的最常见原因。动脉压降低通过压力感受器介导增加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表现为动静脉收缩和直接心肌兴奋。静脉收缩对于维持静脉血液回心从而维持心排量尤其重要。动脉收缩起初是为在心排量降低时维持正常动脉血压,由于脑和冠状动脉收缩不明显,对维持心脑灌注有益。但对其他器官,如肾脏,

交感神经介导的血管收缩将严重减少血流灌注。交感神经兴奋的心脏表现是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缩力增强。 在无出血情况下循环血浆丢失也会引起与失血症状相似的休克。如严重烧伤可引起足以导致休克的血浆丢失。由于血浆丢失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与失血性休克临床表现相同,只是选择性血浆丢失增加了血液粘滞性,加重了血流淤滞。体液或电解质丢失也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如呕吐腹泻时体液大量丢失,肠梗阻导致大量分泌或渗出液体被隔离在肠管内,或腹膜炎时大量液体渗出到腹腔内也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处理以迅速恢复有效血容量为主,后期因引发全身应激反应及合并心功能抑制,处理也趋于复杂化。 二、心源性休克 由各种严重心脏疾病引起的急性心泵功能衰竭,导致左心室不能泵出足够的血量。起初,外周循环通过血管收缩来尝试代偿,但如果左心功能损伤足够严重,不能维持正常循环,就会发生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的常见原因是急性心肌梗塞,当左心室心肌坏死超过40%时心脏即难以维持正常循环功能。其他可引起心源性休克的少见原因还包括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和败血症。

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诊断标准 1.继发于严重感染的脓毒症或败血症逐渐加重引起组织低灌流和器官功能障碍时即成为感染性休克;常见的病因有腹腔内感染(如胆道感染,弥漫性腹膜炎)、大面积烧伤创面感染、多发性创伤后感染或继发于手术的感染。 2.感染性休克除具有休克的一般临床特点以外,还常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表现。 3.感染性休克可以分为两种临床类型,即冷休克(或称低动力型休克、低排高阻型休克)和暖休克(或称高动力型休克、高排低阻型休克),其临床特点有所不同。 4.冷休克的临床特点神志淡漠或嗜睡,皮肤苍白发绀,可伴有花斑,四肢湿冷,脉搏细速或触不清,脉压小于30mmHg,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尿量小于30ml/h。 5.暖休克的临床特点神志基本清楚,肤色粉红,脉无力,脉压大于30mmHg,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小于2秒,平均每小时尿量超过30ml,右心导管检查示心排出量增多而周围血管阻力降低。 6.应用B超、CT、X线摄片等方法有利于体内感染灶的定位。 治疗原则 1.扩充血容量 (1)输入平衡盐溶液为主,配合以适量的胶体液、血浆或全血。 (2)根据病因和休克程度决定扩容总量。 (3)应根据具体情况以及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等监测结果调整失液的量和速度。 2.积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争取尽早控制感染。 (1)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而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2)及早处理原发感染病灶,彻底清除病变坏死的组织,充分引流。 (3)必要时可以应用免疫制剂以帮助恢复和维持免疫功能。 3.维持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吸氧。 4.纠正电解质和酸碱代谢失衡。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调节外周血管阻力;冷休克常选用扩血管药物,暖休克常选用缩血管药物;但应努力将收缩压维持在90mmHg以上。 6.保持冠状血管的灌流,维护心功能。 7.早期、大剂量、短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 8.全身治疗和营养支持。 9.预防和治疗可能并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推荐)过敏性休克选择题问答题

选择题 1、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C) A:50%发生在用药后5分钟内, B:80-90%发生在用药后30分钟内 C:10-20%为迟发反应 2、过敏性休克从发病机制来说,属于哪一型变态反应(A) A:1型变态反应 B:2型变态反应 C:3型变态反应 D:4型变态反应 3、过敏性休克时呼吸道梗阻的表现是(A B C) A:呼吸困难 B:紫绀 C:非心源性肺水肿 D:心源性肺水肿 4、过敏性休克时,血压急剧下降到多少会出现意识障碍(A) A:80/50 B:95/60 C:100/50 D:100/60 5、过敏性休克病情进展到循环衰竭时常出现症状与体征(A B C D ) A:面色苍白 B:脉搏细速 C:四肢厥冷 D:神志模糊甚至神志不清 6、过敏性休克病情进展到中枢神经障碍时常出现症状与体征(A B C D )A:烦躁 B:晕厥 C:昏迷 D:抽搐 7、过敏性休克紧急评估包括哪些(A B C ) A:气道 B:呼吸 C:意识 D:过敏源

8、过敏性休克时选用的急救用药有哪些(A C )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糖皮质激素 D:利多卡因 9、过敏性休克出现急性呼吸道梗阻时应立即采取哪些措施?(A C D ) A:尝试进行气管插管 B:紧急气管切开 C:紧急行环甲膜穿刺术 D:紧急行环甲膜切开术 10、过敏性休克病情进展阶段的补液治疗,以下正确的是。(A B D ) A:应快速补液,半小时内可补液500~1000ml B:尽可能多开几路静脉补液 C:快速补液原则:先晶后胶,见尿补钾 D:有条件者,在中心静脉压指导下补液 问答题 1、过敏性休克的定义? 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候群。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依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而有很大差别。通常都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若不及时处理,会出现休克加重,呼吸道梗阻,心肺衰竭而危及生命。 2、过敏性休克的诊断? 诊断主要依靠于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凡在接受注射、口服药或其它等物后立即发生全身反应,就应考虑本病可能。 3、迷走神经血管性晕厥的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注射后,尤其伴有发热、空腹、失水、低血糖时易发生,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出冷汗、晕厥,平卧位后立即好转,血压低,脉搏缓慢, 4、过敏性休克时,肾上腺素的用法、途径? 给药途径:皮下、肌肉、静脉注射 剂量:一次0.5~1.0mg,小儿0.01mg/kg/次,最大量0.33(1/3支)ml 。必要时(间隔15~20min)可重复注射,一般不超过3次。 5、过敏性休克救治的简单菜单? 1、体位:平卧体位 2、急救用药: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3、快速补液:用生理盐水、平衡液、胶体,不推荐葡萄糖注射液。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导致休克发生得重要环节就是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主要受三个因素调节,即血容量、心脏排血量与血管张力。影响以上三个因素任何一个,均可导致休克发生。休克分类目前也倾向于依据对以上三因素得初始影响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液分布性休克与阻塞性休克。事实上各类型休克对循环动力学影响决不就是单一得,尤其到休克后期常常就是各影响因素交叉存在,对休克处理也应依据对病情得综合分析,按照以上因素对机体影响得轻重缓急分别处理。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就是外科休克最常见得一种类型。低血容量就是指血管内有效血容量得减少。可由于全血得丢失,血浆量得减少或者自由水得丢失。 出血就是静脉回流减少导致休克得最常见原因。动脉压降低通过压力感受器介导增加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表现为动静脉收缩与直接心肌兴奋。静脉收缩对于维持静脉血液回心从而维持心排量尤其重要。动脉收缩起初就是为在心排量降低时维持正常动脉血压,由于脑与冠状动脉收缩不明显,对维持心脑灌注有益。但对其她器官,如肾脏,交感神经介导得血管收缩将严重减少血流灌注。交感神经兴奋得心脏表现就是心率加快与心肌收缩力增强。 在无出血情况下循环血浆丢失也会引起与失血症状相似得休克。如严重烧伤可引起足以导致休克得血浆丢失。由于血浆丢失导致得低血容量性休克与失血性休克临床表现相同,只就是选择性血浆丢失增加了血液粘滞性,加重了血流淤滞。体液或电解质丢失也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如呕吐腹泻时体液大量丢失,肠梗阻导致大量分泌或渗出液体被隔离在肠管内,或腹膜炎时大量液体渗出到腹腔内也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处理以迅速恢复有效血容量为主,后期因引发全身应激反应及合并心功能抑制,处理也趋于复杂化。 二、心源性休克 由各种严重心脏疾病引起得急性心泵功能衰竭,导致左心室不能泵出足够得血量。起初,外周循环通过血管收缩来尝试代偿,但如果左心功能损伤足够严重,不能维持正常循环,就会发生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得常见原因就是急性心肌梗塞,当左心室心肌坏死超过40%时心脏即难以维持正常循环功能。其她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得少见原因还包括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与败血症。 大多数术中心肌梗塞得病人会发生对输液治疗无效得顽固性低血压,心电图动态变化有助于证实诊断,一旦诊断成立,建立有创监测有利于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并随时评价治疗效果。围术期心肌梗塞得临床处理包括维持理想前负荷,适当使用正性肌力药与血管活性药,必要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早期溶栓治疗能否应用应结合外科情况综合考虑。术后争取尽早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第五章感染性休克

第五章细菌感染性疾病 第十七节感染性休克 一、学习要点 (一)掌握感染性休克的定义感染性休克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 产生细胞因子或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 引起急性微循环灌注不足, 导致组织缺氧、细胞损害、代谢和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重综合征。 (二)掌握感染性休克常见的病原体感染性休克的常见致病菌有革兰阴性细菌;如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脑膜炎球菌和类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肺炎链球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也可引起休克。某些病毒如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汉坦病毒等也易引起休克发生。 (三)掌握容易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 炎、肺炎、化脓性胆管炎、腹腔感染和幼儿细菌性痢疾等。(四)掌握感染性休克的病因治疗原则在病原菌未明前,可根据原发病灶、临床表现,推测 最可能的致病菌,选用强力的、抗菌谱广的杀菌剂进行治疗,待病原菌确定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方案。剂量宜较大,首次可用加倍量,应于静脉内给药,以联合应用两种药为 宜。 (五)掌握感染性休克抗休克治疗的五大治疗要点 1.补充血容量。 2.纠正酸中毒。 3.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4?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六)掌握预示感染性休克发生的可能征象 体温过高(>40.5 C )或过低(<36 C);非神经系统感染而出现神志改变,如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呼吸加快伴低氧血症,和(或)代谢性酸中毒,而胸部X线摄片无异常发现;血压偏低或体位性低血压;心率明显增快与体温升高不平行,或出现心律失常;尿量减少;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小板和白细胞(主要为中粒白细胞)减少、血清乳酸值增高、不明原因的肝肾功能损害等。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重创伤伴有失血性休克,特别是难以控制出血时,治疗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下面就近年来治疗上一些进展综述如下: 一、休克严重性的分级 一个70公斤体重的人,红细胞量约2L,血浆量约3L,总血量为5L。组织间质液约11L,细胞内液约26L。 将失血程度分为IV级: ★Ⅰ级失去10%~15%的血容量(750ml),有心动过速,而血压和呼吸无变化。快速输入2L平衡溶液就能 有效恢复循环血量和心排血量。肾血液灌注,末梢血管阻力和肾血管阻力接近正常。 ★Ⅱ级失去20%~25%血容量(1000~1250ml),伴有心动过速,收缩压降低,脉压差减少,肾血管阻力增 加,同时有滤过率,尿量,尿钠和渗透克分子的降低。肾血流量减少时,自身调节使肾小球前、后血管都收缩, 因此肾小球滤过率减少不明显。早期复苏时快速输入3~4L平衡溶液,扩充血浆容量和补充间质容量的缺乏。只 要控制了出血,病人尿量可恢复正常,24h内肾血液灌注和肾小球滤过率都可恢复正常。 ★Ⅲ级为严重出血,病人快速丧失30%~35%的血容量。除心动过速外,末梢血液灌注减少和出现酸血症, 呼吸急促,脉压变小,低血压和尿少。全身和肾血管阻力明显增加,肾血流量显著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也随之减 少。此时需快速输入4~6L平衡溶液,并准备输血。输平衡溶液不起反应,可以开始输血或者血浆代用品。虽然 肾小球滤过率和尿排钠常在24h内恢复,但增加的肾血管阻力将持续48~96h。 ★Ⅳ级为致命性急剧失血可达到40%~45%的血容量(约2~3L),不抢救会立即心跳停止。此时末梢血管和 肾血管阻力明显增加。皮肤表现冷而湿和无尿,说明肾无血液灌注和滤过。在急诊科就应该快速输液和急送手术 室。肾小球滤过率需48~72h才恢复,肾血管阻力增加要持续4~7天才恢复正常。 二、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过程 所有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恢复过程,要经过三个不同的阶段。第Ⅰ阶段是活动性出血的阶段,从受伤开始经手

休克的治疗原则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休克的治疗原则 紧急处理:保持气道通畅和正常通气活动性出血-尽早手术治疗建立通畅的外周通路-补液吸氧-改善组织氧合提供舒适体位-抬高下肢保暖-避免体温下降 一、扩容 这是抗休克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措施之一,必须及时、快速、足量地补充血容量。反应良好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升高、尿量增加、氧输送增加 1.扩充血容量 一般采用两条静脉通道: 一条通道保证扩容的需要,予以快速输液; 一条通道保证各种药物按时输入,但要注意药物的配伍,详细记录给药种类、浓度、时间、反应等。 2.常用扩容液体 晶体液: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首选乳酸钠林 格液,一般先输入晶体液增加回心血 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血制品:红细胞、全血、血浆、白蛋白等。胶体溶液:羟乙基淀粉,明胶、右旋糖酐等; 能提高渗透压,不仅能扩容,也可 降低血液黏滞度及疏通微循环二、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这是抗休克治疗的根本措施 但处理原发疾病应在有效扩容的同时积极 准备和治疗 切忌因长时间抗休克治疗以至延误原发病的抢救和治疗。 如由于腹膜炎引起的休克,应在扩容的基础上迅速引流腹腔,减少细菌及毒素 肠坏死、中毒性休克时在抢救休克同时迅速开腹切除坏死肠管,解除原发疾病 三、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休克时由于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产生大量酸性产物,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在休克早期积极扩容改善微循环障碍情况下,一般酸中毒较易自行纠正。 但重度休克时酸性产物堆积结果机体发生严重酸中毒,常用药物5%碳酸氢钠

(1gNaHCO3含有11.9mmol的HCO3),具体剂量应视酸中毒程度和血气分析结果来确定。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时补充碱量可用下式计算: 补充碱(mmol)=(正常CO2CP-测定CO2CP)×体重(kg)×0.2 或 =(正常SB-测定SB)×体重(kg)×0.2 临床上可先补给计算量的1/2~1/3,再结合症状及血液化验结果,调整补碱量。 注意事项: ①严重酸中毒不宜将pH纠正到正常,一般先将pH纠正至7.20即可。 ②过快纠正酸中毒可使PCO2上升,因CO2很易通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中pH下降,故可加剧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可使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左移,组织缺氧进一步加重。 ③代谢性酸中毒容易引起细胞内失钾,故即使血钾正常仍应注意补钾。 四、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有两大类。 血管收缩剂:升压药物常用的有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该类药除过敏性休克、神经性休克外,休克早期不用。 血管扩张药:常用的为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酊胺、酚妥拉明等,该类药要在扩容完成之后应用。 具体何时应用血管收缩药,何时应用血管扩张药应视病情发展而定 一般情况下 液体复苏后CI<4.5L/min.m2,MAP<70mmHg - 应用正性肌力药多巴胺 血压升高而心排量低-酌情应用血管扩张药 血压、心排量均低-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 对儿茶酚胺不敏感-纠正酸中毒和低钙血症 有心衰时可应用一些强心药物,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增加心搏出量。常用中剂量多巴胺、西地兰等。 器官灌注充分标志:血流功力血稳定,尿量满意,血乳酸浓度下降,血气检查无明显酸中毒,混合静脉氧饱和度大于75% 五保证组织氧合 组织供氧量(DO2)=CIⅹCaO2ⅹ10 组织耗氧量(VO2)=CIⅹCa-Vo2ⅹ10 组织氧摄取率ERO2= VO2/ DO2 提高心排血量、增加吸入氧浓度及调整红细胞比积等方法提高DO2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第五章感染性休克

精品文档 第五章细菌感染性疾病 第十七节感染性休克 一、学习要点 (一)掌握感染性休克的定义感染性休克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 产生细胞因子或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 引起急性微循环灌注不足, 导致组织缺氧、细胞损害、代谢和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重综合征。 (二)掌握感染性休克常见的病原体感染性休克的常见致病菌有革兰阴性细菌;如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脑膜炎球菌和类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肺炎链球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也可引起休克。某些病毒如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汉坦病毒等也易引起休克发生。 (三)掌握容易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 炎、肺炎、化脓性胆管炎、腹腔感染和幼儿细菌性痢疾等。(四)掌握感染性休克的病因治疗原则在病原菌未明前,可根据原发病灶、临床表现,推测 最可能的致病菌,选用强力的、抗菌谱广的杀菌剂进行治疗,待病原菌确定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方案。剂量宜较大,首次可用加倍量,应于静脉内给药,以联合应用两种药为 宜。 (五)掌握感染性休克抗休克治疗的五大治疗要点 1.补充血容量。 2.纠正酸中毒。 3.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4?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六)掌握预示感染性休克发生的可能征象 体温过高(>40.5 C )或过低(<36 C);非神经系统感染而出现神志改变,如表情淡漠 或烦躁不安;呼吸加快伴低氧血症,和(或)代谢性酸中毒,而胸部X线摄片无异常发 现;血压偏低或体位性低血压;心率明显增快与体温升高不平行,或出现心律失常;尿量减少;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小板和白细胞(主要为中粒白细胞)减少、血清乳酸值增高、不明原因的肝肾功能损害等。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休克的临床表现 根据休克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休克早期与休克期,也可以称为休克代偿期与休克抑制期。 1、休克早期:休克刚开始时,人体对血容量减少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这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就是兴奋性提高,患者表现为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血容量减少的症状还不就是很明显,患者开始出现皮肤苍白、四肢发冷、心跳呼吸加快、尿量减少等症状。如果在休克早期能够及时诊断、治疗,休克很快就会好转,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休克会进一步发展,进入休克期。 2、休克期:休克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进一步发展并超过人体的代偿能力而进入休克期。这时病人出现出冷汗、四肢冰凉、皮肤很明显的苍白、尿少或根本无尿、口唇肢端发青,严重时全身皮肤粘膜都明显发青等症状。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严重时出现意识模糊、昏迷。这时医生检查会发现病人的血压不断下降,甚至测不出血压,脉搏也摸不清。如果出现消化道出血或皮肤、粘膜出现瘀斑,则提示病情已经发展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阶段。如果病人呼吸困难、烦躁、皮肤青紫越来越厉害,而且通过吸氧也不能改善症状,就应考虑病人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休克时器官出现的损害 病人发生休克后,全身各器官、各系统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受损较明显的器官有以下几项: 1、肺:休克时的缺血、缺氧,可使得肺部的毛细血管、肺泡细胞受到损伤。而且在治疗休克时还可引起肺部小血管栓塞,使部分肺泡萎陷、不张、水肿,部分血管闭塞、不通畅,结果就就是流入肺部的血液不能很好的从肺得到氧气,各器官也就供氧不足。严重时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肾: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时,肾脏就不能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严重时可导致肾脏缺血坏死,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失血性休克诊疗规范

失血性休克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有无外伤和各种疾病引起的大出血,如门静脉高压症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支气管扩张大咯血、肝癌自发性溃破等。 【检查】 1. 一般检查: (1)生命体征:T、P、R、Bp; (2)神志改变:烦躁、淡漠或昏迷; (3)皮肤变化:苍白、湿冷或厥冷; (4)尿量减少。 2. 辅助检查:血常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下降;尿常规:尿比重增高。 【诊断】 1. 轻度休克:失血量达总血量20%左右,病人神志清楚,诉口渴,皮肤苍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收缩压可正常或稍高,但脉压变小,脉搏快而有力。 2. 中度休克:失血量达总血量30%左右,病人神志淡漠或烦燥不安,口渴明显,皮肤苍白,皮肤温度降低,体表静脉萎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脉细速(大于120次/分),血压下降,脉压变小,低于2.66kPa(20mmHg),尿量减少。 3. 重度休克:失血量达总血量40%以上,病人反应迟钝,甚至昏迷。皮肤呈青灰色,出现瘀血,皮肤冰冷,呼吸急促,心音低钝,脉细速或摸不清,血压可测不到,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异常迟缓,少尿或无尿。后期可并发MSOF。 【治疗原则】 1. 补充血容量:这是治疗的关键。如在休克发生后4小时内处理,抢救的成功率大大增加。中度以上休克的病人应马上输血,如未能输血时,可先用林格氏液或平衡液和低分子右旋糖酐;输血输液速度应根据失血情况、中心静脉压、血液浓缩情况以及心肺功能等来决定。 2. 止血: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尽快施行止血措施,如一般表浅伤口出血可局部加压包扎;四肢动脉出血可上止血带临时止血;门静脉高压症食管曲张静

脉破裂大出血可先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等。待休克初步纠正后,再进行根本的止血措施;但在难以用暂时止血措施控制出血时(如肝脾破裂),应在快速输血输液的同时,尽早施行手术止血,决不能因病人血压过低,情况不好而犹豫不决,以致失去抢救时机。 3. 一般治疗:镇静、止痛、保暖,骨折固定,全身应用止痛药物。 【疗效标准】 同感染性休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