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台湾高中地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之地图知能指标研究

台湾高中地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之地图知能指标研究

台湾高中地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之地图知能指标研究
台湾高中地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之地图知能指标研究

中學地理課程標準之地圖知能指標研究 73

環境與世界第十五期:73頁~97頁(2007)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Environment and Worlds (15):73~97(2007)

Map Concepts and skills in Geography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地理課程標準之地圖知能指標研究

黃婉婷*賴進貴**

Wan-Ting Huang、Jinn-Guey Lay

摘 要

地圖知能是中小學課程中的重要內容,然而長期以來卻缺乏明確的知識概念架

構可供依循。本研究目的為提出一個地圖知能架構以提供未來課程綱要訂定之

參考,主要採用內容分析法,針對世界上主要國家的課程標準進行比較分析,

透過各國課程標準中的共同概念及差異概念的比較,試圖界定共同概念及其學

習層次。研究中並整合Meyer(1973)地圖知能指標和地理資訊部分,以轉換

成能力指標的形式,進而建立一套地圖知能指標架構,做為未來課程標準訂定

之參考。這個指標架構包含七大能力向度,分別是:地球與地球儀技能指標、

定位能力指標、地圖基本概念能力指標、定向與量測能力指標、地圖符號能力

指標、地圖繪製能力指標、地圖使用能力指標。每一個能力指標由數個分項能

力指標所組成。

此外,本研究也針對內容分析之結果,規劃一套初步架構,經由專家問卷評估,

再依據專家意見進行編修後,確認中小學的地圖知能指標,這項架構劃分出國

中與高中的地圖能力及小學的先備知識。在核心能力部分,小學階段的地圖知

能教學重點在於「具體操作」,以能夠知道何謂地圖為主;國中階段注重各種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碩士班研究生

Graduate student,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E-mail:r93228010@https://www.sodocs.net/doc/f117606740.html,.tw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E-mail:jglay@https://www.sodocs.net/doc/f117606740.html,.tw

74環境與世界

地圖概念的理解,涵蓋七種能力向度中的重要地圖概念;高中階段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評估能力,能夠在生活中依據需求運用地圖。研究提出了一套明確的地圖能力指標,可以提供訂定課程標準之參考,各分項能力指標可以提供老師教學時彈性使用,提升現代國民所需的地圖知識技能。

關鍵字:地圖教育、地理教育、課程標準、內容分析法

中學地理課程標準之地圖知能指標研究 75

前 言

地圖是呈現空間資訊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能夠適當的使用及閱讀地圖的技能,是現代公民不可或缺的能力與素養。因此,世界各國普遍將地圖知識和技能納入中小學國民教育課程,且大都安排在地理科或社會學科中。然而,地圖教材規劃必須配合相關學科及學生的空間認知發展,才能提供學生完整的地圖能力,落實教學目標。而目前有關地圖教學,欠缺明確的內容架構。

台灣在民國八十四年公布的新版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採取「一綱多本」的實施策略,各版本編輯者在同一課程標準下,對單一概念常有不同深度、廣度的解讀,所編寫的課本內容落差甚大。研究者發現歷年來各版本之間地圖概念多寡取捨不一,且多數概念與國中階段重複,而大部分的地理教學主要依循教科書的內容來進行。這些問題顯示課程標準應該針對國中、高中的地圖能力加以區分,同時在教學時數的限制下,應考慮作核心能力、次要能力的劃分。若有此劃分依據存在,則未來課程綱要得以更為明確,師資培育及進修工作也得以有更好的安排。

針對學生所應該具備的地圖技能,Meyer (1973)提出一套完整的地圖技能架構之後,國內有很多學者採用此能力架構進行研究(廖慧意、賴進貴,2001;劉秋燕,2003;陳慧芳等,2004),但近年來因應地理資訊系統的發展,95暫綱1也將地理資訊系統的概念及應用納入高一必修課程,學生所應具備的地圖技能也應該更為完備,若地圖知能架構與地理資訊產生扣連,則更能符合資訊環境下地圖能力的變遷。尤其美國在1994年所頒布的地理課程標準Geography for life: 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六大核心概念中,特別強調地理資訊認知的重要性,例如:如何利用地圖、地理工具及技術,蒐集、處理和分析空間資訊。

地圖學者Montello(1999)指出,到目前為止地圖能力的培養尚未法則化,若要將地圖技能納入中學教材中,首先必須對中學生的地圖能力做明確的界定,並探討中學教育階段學生所應具備的地圖階段性能力,前人研究針對中學生地圖知能加以探討者甚少,若有更為明確詳細的指標引導教材的編排,或是有完備

1 95年公佈的課程綱要原先預定於94年公布,但因新課程綱要中規劃的延後分化,引起社會上許多專家學者的爭論,由於未形成共識,因此延後一年公佈,並將95年實施的課程綱要稱為『暫行綱要』,而正式課程綱要仍請教育部繼續規劃,並於民國98年起開始實施。

76環境與世界

的學習面向能與課程綱要中的主要概念相輔相成,俾使高中生的地圖學習成效更佳。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針對幾個主要國家的課程標準進行分析,包括台灣、美國、新加坡、日本、中國、英國課程標準所界定的地圖知能進行分析,透過各國標準內容共同概念及差異概念的內容分析,將Meyer(1973)地圖指標融入地理資訊部分,達成中學地圖知能指標2的建立,以提供未來地理課程綱要訂定及教師教學彈性之參考。

地圖能力文獻回顧與整理

本研究針對課程綱要中地圖知能進行分析,整理過去國外學者認為應具備的地圖基本知識,及理解地圖資訊解決問題的技能。國內外各學者以不同的角度解釋地圖能力的內涵,本文大致將之歸納為三種類型:

階段學習類型:以認知發展的角度,表示地圖教學的目標層次與順序性,以不同年齡層為分類依據,指出各個學習階段的學習目標。如Hovinen(1982)分為初級階段、中級階段、高小級階段,各個階段所需的地圖能力層次分明,從簡單的符號辨識,到應用地圖,進而分析地圖;Meyer(1973)將地圖能力分成五個構面,廖慧意(2001)進一步將空間認知理論與五個地圖技能面向結合成為國民教育階段地圖認知發展能力指標。

能力學習類型:以使用地圖的經驗多寡來分類,開始學習後的階段,並非概念的詳細羅列。例如Kates(1996)及Robinson et al.(1984)所提出的各個用圖階段,Kates(1996)提出各種不同使用地圖經驗者與不同地圖學知識背景的人使用地圖的面向;Robinson et al.(1984)指出用圖三階段:地圖閱讀 (Map Reading)、地圖分析 (Map Analysis)、地圖詮釋 (Map Interpretation),閱讀地圖意指理解製圖者如何將環境中具像的地形地物以抽象的地圖來表示;地圖分析是要能夠使用地圖來分析其空間結構,區別判斷各個地圖要素的組成要素或相互關係,重點在於預測、計算、量測、資料操縱及型態(pattern)的找尋;地圖詮釋要理解環境所呈現的空間特徵,並對地理現象做合理的說明,解釋地圖與真實環境之間的關連性。

技能學習類型:以各種地圖概念陳列的方式,點出地圖知能的構面及組成

2架構中描述了地圖學習所應包含的核心概念,以及每一核心概念所衍生的次要概念,做大

致上先備、國中、高中程度的劃分,可使教師在教學時根據教學時數的多寡進行地圖概念的擴展或延伸,也可提供課程綱要訂定時根據詳細程度抽取地圖學習的主要概念。

中學地理課程標準之地圖知能指標研究 77

面向。Sabaroff(1963)認為兒童所應具備的地圖技能包括定向能力、理解比例尺、估算與量測能力、地圖與地球儀之定位能力、理解地圖符號能力、符號與地物連結能力;Meyer(1973)指出地圖技能的五大主要構面,並提出各個構面所包含的主要概念,賴進貴(1999)指出此五大面向的前四項偏重在地圖使用,而操控能力是有關於繪製地圖的能力。

本研究的地圖知能指標架構主要以第三類型的組成構面為主,而能力向度則參考

第二類型,另外,能力向度的學習層次參考第一類型,試圖找出地圖知能的構面,再分別以認知發展的角度、學圖階段切入進行能力指標的設計。

國內有關於地圖能力的研究方面,就研究主題面向而言,研究重點在於學童的空

間認知與讀圖能力的實證性研究,對於中學生所應具備的地圖能力指標之探討多引用於實證性研究中的文獻回顧,然後以國外研究的地圖能力內涵作為調查研究之標準,進行學童空間認知方面的調查,單就能力指標研究彙整之文章,尚有許多研究空間。就研究方法而言,大多針對研究變項設計測驗問卷,再進行統計分析,鮮少對實際課程的教材與綱要作內容上的檢視與分析。就研究對象而言,以小學階段的學童居多,較少是以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國內在地圖能力指標研究方面,廖慧意(2001)研究國一學生地圖認知的程度,研究過程中所編製的國民教育階段地圖認知發展能力指標,劃分小學、國中階段所應具備的地圖能力,本文則延續此研究改以能力指標方式劃分小學、國中、高中的地圖技能,以符合十二年一貫的教學規劃。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分析國內外課程綱要中地圖相關概念的出現情況及內涵。研究工作首先運用量的分析方法,針對所選取各國之課程綱要中的地圖概念及技能,進行內容種類及出現頻率的統計分析,藉以了解不同國家地圖概念的差異,接著輔以質性分析法,說明地圖概念內容的呈現情況。

(一)研究流程與架構

研究步驟如下:

藉由文獻整理,發展研究中分析地圖概念的主題類目,過程使用Meye(1973)所提出的地圖技能五大面向,並進一步由此發展次類目,作為內容分析之標準。由課程標準文件資料的內容分析,彙整出的中學生地圖知能指標。

78 環境與世界

指標藉由專家問卷調查方式,檢視指標層面向度,以1-5適宜程度的評分方式讓地圖學專家評估「指標描述方式的適當性」、「每一指標在整體架構分類的適當性」、「能力指標適於學習的階段」。

根據專家問卷調查的評估結果,進行能力指標的修改及增刪,確認地圖知能指標的核心能力。

研究架構(圖1)中的核心為本文的研究成果,由「概念難易度」、「概念教學順序」、「各國地圖知能特色」所組成,其形成過程如下:

課程標準文件內容進行統計分析後,得知各國地圖知能標準所重視的面向。

依照認知分類的學習目標層次(Bloom et al, 1956),從各國課程標準內容中找出具有學習層次連結關係的地圖概念,劃分出國小階段的先備知識及中學階段應該具備的地圖知能。

擷取各國皆列入課程標準的共同地圖概念,成為地圖學習參考架構的核心概念。

(二)資料蒐集

本文以課程標準為主要分析對象,因為教科書在編寫的過程中,每一版本的教科書編輯委員不一,尤其是開放版本之後,各家版本的編輯者所著重的重點也不同,內容或多或少融有編輯者的理念與想法,但主要皆以課程標準所規範的主要概念為依據,故以課程標準或綱要為分析對象(附件一),可顯示當代地圖教學的重點。

圖1

研究架構圖

中學地理課程標準之地圖知能指標研究 79

在國外部分,美國由於各州詳細程度不一,挑選有詳細列出k-12各學習階段之課程標準,以便於歸類及彙整,美國課程標準資料的來源為美國社會領域及國際教育中心網頁(https://www.sodocs.net/doc/f117606740.html,/~ssdc/standard.html)文件下載,從中挑選了喬治亞州、康乃狄克州、德州、賓州地理課程標準進行分析;新加坡及日本則以最新版本的中學地理課程標準為主,新加坡以中學核心課程地理科課程標準為主,日本以國、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為主;中國大陸的地圖概念以國中階段為基礎教育,高中階段的地圖能力已融入各單元中,以應用分析進階能力為主,挑選從1956年中學地理教學大綱之後的九個版本進行分析。(三)資料分析與處理

內容分析類目發展主要是依據Meyer(1973)所提出的地圖技能指標,參考前述地圖能力相關研究,並按照各國課程標準內容中的地圖概念做類目的新增(如圖2),使其涵蓋層面擴及知識及技能層次,定義主題類目表中的主類目。只要課程標準中有任一標準描述主類目與次類目所定義的概念與內涵,則歸於此類。

主題類目發展過程

圖2

80環境與世界

茲將主題類目的內涵說明如下:

1. 地球與地球儀技能(globe skill):瞭解地球是球體、地球的運轉週期及方

向,及其自轉公轉所產生的地理現象,延伸概念為經緯線網格座標及時區。

2. 位置(location):能夠在地圖上指出人文與自然特徵的位置,並且能夠分

辨相對位置與絕對位置的意義及其差異。

3. 地圖基本知識(about map):認識地圖的發展背景及演進過程、地圖的本

質、功能、重要性,瞭解地圖為紀錄和傳遞地理資訊的重要工具,包含地圖要素(map elements)與地圖分類(map types),地圖要素是地圖學習的基礎,而地圖分類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地圖的一般分類方式後,在使用時能夠選擇適當的地圖。

4. 定向(direction):分為基本方位與相對方位兩種層次。基本方位為從地圖

上得知東、西、南、北等方向,乃至更複雜的八方位、十六方位;相對方位為能在地圖上以方位角辨別兩點之間的相對方位。

5. 量測能力(measurement):包含了距離的量測與地形圖上高度的估算。瞭

解比例尺的意義之後,將圖上的距離轉換為實際的地面距離,並進而估算某區域的面積。

6. 符號化(symbolization):地圖是一種符號的組合,有點、線、面(spatial

elements)等空間符號,此主類目包含閱讀與辨識符號、將符號轉換成地理資訊,主題地圖、等高線圖、分層設色圖的繪製與判讀方法,從等高線地形圖(contour map)進行地形類型、坡度緩急、河流流向、面積大小及高度之判讀。

7. 地圖繪製(mapping):從簡單的位置關係圖繪製,進而運用座標系統、方

向與方位、比例尺與符號的能力,包含繪製地圖與運用地圖解決問題兩方面,要能同時操縱兩種以上的地圖要素。

8. 地圖使用(map use):此主類目主要是以前述七大類為基礎,綜合這些能

力來使用各類地圖。廣義而言包含四個部分:

(1)地理工具(geographical tools)的使用:利用地理工具和方法進行地理資料的分析與展示,學生在學習完地圖基本知識及地圖技能後,遇到地理問題時,應養成主動使用地圖、查詢地圖的習慣;

(2)熟悉生活中各種地圖的特色與讀法:包含電子地圖、遙測衛星影像的產生與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3)地圖概括化(generalization):了解不同比例尺地圖在地理資訊量上的差異,並在此概念背景下,依需求選擇適當比例尺的地圖來使用;

中學地理課程標準之地圖知能指標研究 81

(4)地圖投影(map projection):將這部分歸於地圖使用的主要原因是,每一張地圖都是地圖投影的結果,而各種投影法所產生的不同扭曲(distortion)會影響地圖判讀與使用,所以學生必須認識地圖投影的可能扭曲,以期能正確判讀地圖。

在進行內容分析時,以每一條列式課程標準或主要概念為分析單位。每一項條列標準皆會呈現一個主要概念、主要技能或是具體目標,但是也可以有很多不同次要概念的呈現,在統計時依其最主要的概念予以歸類。以喬治亞州的地圖與地球儀技能能力指標為例:K-12共計56條能力指標。第32.條為Uses cardinal and intermediate directions on a map or globe, such as N and S, NE and SE. 歸類於「基本方位」;第37條為Uses grid systems, cardinal and intermediate directions to determine specific locations.歸類於「網格坐標」。

在學習層次方面,例如網格座標系統(02 grid system)在康乃狄克州的課程綱要中,同時以主要主題及次要主題的方式在不同的能力指標中呈現;在5-8年級的能力指標中,指出要能夠使用經緯度表示一個地方的位置,此指標主要概念為經緯度網格座標系統;但在9-12年級的能力指標中,指出要能夠繪製一張世界地圖,有陸地的大致形狀及相對大小,並標出赤道、回歸線及本初經線的相對關係,此指標主要技能為繪製地圖(19 drawing map),次要概念為經緯線網格座標系統。由此可呈現出經緯線網格座標系統在不同學習階段的教學層次。

地圖知能指標之建構

(一)內容分析法及指標選取

由於每一個國家的課程標準並不相同,所蒐集到的資料不一致,導致分析的結果各異,成為本文的研究限制之一。美國的課程標準為敘述條列式標準,內容較為詳細且具一貫性,採用統計分析方式呈現分析結果;台灣、新加坡、日本、英國的課程標準為簡略條列式課程標準,則採直接歸類的方式,中國及台灣所蒐集到的資料為歷年的課程標準,但因台灣歷年課程標準資料過於簡略,無法顯示趨勢;中國的課程標準資料詳細且已劃分知識、理解、應用的學習層次。

以統計分析及學習層次分析方式,了解各國(州)的地圖教學重點,研究發現美國注重的是地圖繪製能力與定位定向能力;中國大陸、台灣和新加坡的地圖技能涵蓋面向較廣,沒有明顯的重視面向,在課程綱要中有明確的主題規範地圖單元所需教導的概念,遍及地圖基本知識、地圖判讀和地圖使用;新加坡

82 環境與世界

和日本將地圖概念與尺度結合,形成特殊的課程架構。新加坡的標準內容顯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圖應教導不同的地圖概念,小比例尺地圖注重定位能力與地球儀技能,大比例尺地圖注重地形圖判讀能力;日本地理課程標準未明確顯示地圖概念,但是從國家與區域構成的標準內容,顯示重視從小比例尺到大比例尺的定位能力。

了解各國的地圖教學特色之後,開始進行本研究地圖學習參考架構的指標選取,選取的方式以較為詳細的美國、中國開始,參考其學習層次劃分地圖概念的難易度及階段性,融入台灣、新加坡、英國、日本的能力指標,逐步將各國指標進行聯集,再根據各國地圖概念普遍規劃的教育階段(小學、國中、高中),使本研究的地圖學習參考架構擷取各國的特色及重視面向,提供未來國內課程標準編制的參考。

(二)地圖知能指標—七個能力向度

地圖知能指標由三個元素構成,分別為「學習層次」、「概念順序」、「難易度」。依據每一地圖能力在各國普遍出現的教育階段,劃分出小學、國中、高中階段所應具備的地圖知能,並比較各國在此能力向度的差異。

1. 地球與地球儀技能指標:如圖4所示,第一階段為事實知識的理解,包含:

地圖與地球儀的特徵與功能、分辨地圖與地球儀表達資訊的方式不同;第二階段為基本概念及名詞的理解,包含:地球儀上的主要構成元素、網格定位、地球儀上的網格坐標系統;第三階段為進階概念的理解,要能夠以前述概念為基礎,了解地球自轉及公轉的情形並計算時差。

圖4 地球與地球儀技能指標概念示意圖

第一階段(小學) 第二階段(國中) 第三階段(國中)

地圖與地球儀的差異、表

達資訊的不同、

地球運轉知道地球儀上的主要構成要素 地圖與地球儀 網格坐標 能夠計算兩地時

時區

中學地理課程標準之地圖知能指標研究 83

美國、中國、日本地圖能力皆以地球儀技能為教學起點,台灣地球儀技能以地理網線為起點。在此地球儀技能架構中,第一階段的能力適於在小學階段學習,第二、三階段的能力適於在國中階段學習。網格定位概念,國中階段可先了解網格坐標,高中階段再配合大比例尺地形圖學習四位數與六位數網格坐標3。在進階概念的時區,是以地球儀技能為基礎的概念,需要在國中階段先以地球運轉情形為教學起點,提供整體的地球儀觀點,再進入地理網線與時差。

2. 定位能力指標:如圖5所示,第一階段為關心鄉土的事實記憶,包含從地

圖與地球儀上找尋鄉土的位置。第二階段為世界尺度的事實記憶,在地球儀及地圖上描述世界的自然與人文特徵。第三階段為概念的理解與應用,為相對位置與絕對位置的定義與差異。

定位能力是美國、日本、新加坡、台灣、英國所共同注重的能力,其中鄉土的地圖與地球儀定位在台灣八十三年版的地理課程標準有列出,但特徵定位是台灣課程標準較少提及的,全球自然與人文特徵位置為基本的事實知識記憶,建議未來可列入地圖能力之一。在上述定位能力的架構中,三個階段都是適合於國民中學階段學習的。

圖5 定位能力指標概念示意圖

3. 地圖的基本概念能力指標:如圖6所示,地圖學中有關地圖的基本概念包

含了地圖的基本特徵與功能、地圖的構成要素、地圖的分類三個面向,所以在此指標架構中,包含地圖的本質:說明地圖的功能與應用,分為兩個學習階段,其中地圖的基本特徵可分別在小學、國中、高中階段進行不同

3 四位數字座標值為一般常用的(x,y)座標值,例如甲地網格座標(11,23),習慣標上1123,但為了更精確表現甲地的位置,可將網格再細分為十等分,如甲地為(11.4,23.6),習慣標上114236,成為六位數網格座標。

關心世界的 事實記憶 第一階段(國中)

第二階段(國中) 第三階段(國中) 從地圖與地球儀找尋鄉

土的位置 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特徵定位 相對位置與絕對位置

運用四方位與八方位

在地圖與地球儀上使用方位 指認主要地形、水體,全球陸地及海洋。 定義與差異

Local

Global

84 環境與世界 深度的教學,而了解地圖的今日與過去適於在高中進行教學。

圖6 地圖的基本概念能力指標示意圖

地圖要素能力指標中,小學階段可在繪製簡單位置圖的過程中體會地圖要

素的重要,到了國中階段學習更深入的地圖構成要素,到了高中階段則應用地圖要素判讀各種地圖重要的地理特徵。地圖分類則完全適於高中階段教授,包含:了解地圖的各種分類、能閱讀各種地圖。

美國在地圖基本概念方面,自小學階段就注重地圖基本知識的學習,地圖要素是台灣、美國、新加坡、中國大陸共同注重的重要概念。在地圖分類方面,隨著科技的發展,地圖的內容及種類繁多,此方面的教學內容也將更加豐富,以台灣的地理課程標準最強調此方面的判讀及應用能力。

4. 定向與量測能力指標:如圖7所示,定向能力與量測能力是各國皆列為重

要能力的之一,皆為適於國民中學階段教授的地圖概念。美國在小學階段即已列出,知道在地圖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在地圖上按經緯線或方向標定向,難度較高則列於高中階段學習;了解地圖比例尺是各國皆重視的

概念,台灣的地理課程將「地圖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及「運用比例尺在地圖上量算距離」列入國民中學的學習內容,新加坡亦將此兩能力指標列入中學地理課程標準中。「理解海拔與相對高度」則只列於台灣及中國大陸的課程標準中。

地圖本質 地圖要素 地圖分類 地圖的功能與用途 小學、國中、高中以不同

深度進行

了解地圖的各種分類 能夠閱讀各種地圖 (高中階段)

中學地理課程標準之地圖知能指標研究 85

圖7 定向與量測能力指標示意圖

5. 地圖符號能力指標:如圖8所示,「閱讀呈現自然與人文特徵的地圖符號」、

「按圖例和註記查閱地圖上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兩能力指標為重要的讀圖技能之一,皆適於在國中階段學習,小學階段可先培養閱讀簡單符號的能力,為美國、台灣、中國、新加坡所重視的共同地圖概念;地形圖與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為台灣、中國、新加坡重視的觀念,可依難度分別在國中及高中學習:國中階段開始接觸等高線地形圖與地形剖面圖,並了解等高線的基本特性及等高線與地形剖面圖之間的轉換,學會基本地形類型的判讀,高中階段則在田野調查時實際運用這些判讀地形圖的技巧。

圖8 地圖符號能力指標示意圖

空間符號 地形圖(大比例尺) 等高線圖

理解 應用

理解定義及其轉換 國中 國中 高中 基本特性及辨別 應用

86 環境與世界

6. 地圖繪製能力指標:如圖9所示,地圖繪製為美國、英國所共同重視的技

能,特別注重繪製具有地圖要素的地圖,美國從小學階段就開始培養繪製地圖的能力,且結合定位能力畫出心像圖,也就是第一階段的能力指標「描繪簡單的位置圖」及「描繪出家鄉在地球上的位置」;第二階段屬於事實記憶在地圖上的展現,中學階段就要對全球的海陸分布有基本的心像圖,能力指標「繪製全球各主要陸地及海洋的簡單輪廓」適於在國中階段學習;第三階段屬於創造能力的展現,英國則特別重視資訊科技的運用,適合在高中階段教授。

圖9 能力指標示意圖

7. 地圖使用能力指標:如圖10所示,此為中國大陸、美國、台灣、英國所注

重的共同能力,地理工具及技術使用適於高中學習的能力指標,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地理工具的了解,要能夠比較所有工具的差異性;第二階段地理工具技術的應用,第三階段地理資料的分析與轉換。美國在9-12學習階段注重資料轉換成資訊的能力,也強調圖表能力及運用地理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台灣84年版、95年暫綱也注重圖表能力及地理資訊獲取的能力;英國則是注重在田野調查中使用地理工具及技術。

第一階段(國小)

第二階段(國中) 第三階段(高中)

運用心智圖描述特徵

繪製全球各主要陸地及海洋的簡單輪廓與經緯網

格、相對位置

記憶與綜合概念的展現

中學地理課程標準之地圖知能指標研究 87

圖10 能力指標示意圖

專家問卷分析

將上述七個能力向度設計成專家問卷,問卷評估結果所得到的資料,計算每一條能力指標的整體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及四分差等數據,分析並了解專家的意見,最後以四分差了解專家內部一致性的程度,以獲得問卷的整體信度,四分差值越小,表示一致性越高,本研究能力指標及學習階段適宜程度等級的高低評定標準如表1。

表1 本研究專家問卷適宜程度評定標準 四分差(Q )

等級 中位數(M) / 平均數(Md)等級 Q <0.60

0.60<Q <1.0

Q >1.0 高度一致性 中度一致性 低度一致性 M >4 / Md =5 M >3 / Md =4 M >2 / Md =3

M >1 / Md =2

M >0 / Md =1 高 中高 中 中低 低

以下將問卷調查結果分成「能力指標」及「學習階段」兩個部分來討論,以能力向度「地球與地球儀技能指標」為例說明本研究的問卷分析及專家意見參酌方式:

地理工具及技術使用

解決地理問題 ◆ 根據需要選擇地圖,查詢地理資訊,在 生活中運用地圖。 ◆ 電子地圖、網路地圖在生活中的用途。 ◆ 能依使用目的選擇適當的地圖 (投影方法不同、比例尺大小)

88環境與世界

(一)能力指標適宜性評估

八位地圖學領域之專家填寫適宜程度的得分結果,在答題個數方面,所有題目皆有填答,並無缺失值。在平均數方面,其數值介於3.125至5.00之間,在中位數方面,其數值介於3至5之間,但多為4、4.5、5;在眾數方面,其數值介於2至5之間,但多為4及5;在四分差方面,其數值介於0至1.125之間,可見專家群對於此能力指標的意見具高度岐異性。

以地球與地球儀技能指標為例,地圖與地球儀中第一階段的分項能力指標,皆為適宜程度等級為「中高」到「高」,專家群的意見一致性程度皆為「高」,其中適宜程度較低為「比較同一地區在地圖和地球儀上大小和形狀的不同,以了解地圖與地球儀的基本差異」,有部分專家認為對於小學生而言難度過高,而最為適宜為「知道地圖與地球儀皆為真實世界的縮小」,將列為小學階段的核心概念之一;第二階段基本概念及名詞理解,能力指標「識別地球儀上的經線圈、緯線圈、南北極點、南北回歸線、赤道、南北半球、東西半球、本初子午線」適宜程度及專家意見一致性等級皆為「高」,通過專家適宜性程度滿分評估,列為國中階段核心的地圖概念;在網格坐標方面,適宜性程度等級「中高」到「高」,專家意見一致性等級皆為「高」,但其中能力指標「了解經緯線長度的變化」,在平均數上相對較低,在專家意見一致性等級也屬於「低」,考慮將此能力指標刪除或列為指標架構中的延伸概念部分;在時區方面,專家群普遍認為計算時差為重要的概念及技能,平均數為4.5,適宜性程度等級為高,亦為高度一致性,在分項能力適宜程度為「中高」至「高」,中度一致性。(二)學習階段適宜性評估

整體而言,本研究的地圖知能指標架構獲得專家群學習階段適宜程度的普遍認同,但仍有部分指標參考專家意見,需要做適度調整,部分能力指標難度過高不適宜融入教學中,部分能力指標由於包含的概念太多,專家群認為應該再做詳細的劃分。所以最後的結果將根據專家給予的意見,做適度的修改。

在地球與地球儀技能方面,需要調整的指標有「了解地圖與地球儀的特徵與功能」、「分辨地圖與地球儀表達資訊的不同」適合於小學階段進行,修改為明確標示出小學高年級階段,專家認為小學階段的學童成長速度快,需要將指標標明清楚。在定位能力方面,能力指標「什麼是位置?能夠描述自己在學校及教室的位置、物件和自己的位置。」修改為適合於小學階段進行,能力指標「在地圖和地球儀上指出鄉土的位置,並了解鄉土周遭的環境。」適合於國中階段進行。在定向與量測能力方面,比例尺的應用做出能力的劃分,小學知道「縮小」概念,國中階段了解比例尺的定義,量算距離,高中階段則進一步估

中學地理課程標準之地圖知能指標研究 89

算面積,所以將「能利用比例尺在地圖上的估算某區域的面積」,修改為適合在高中階段進行教學。在地圖符號能力方面,亦將能力指標作重新劃分,國中階段結合分層設色圖利用相對高度的讀取,學習簡單的單一地形類型判讀,例如山地、台地、丘陵、盆地、坡度陡緩,地形剖面圖與等高線圖的轉繪,進階概念則判讀河流流向;高中階段則學習複雜的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山稜、山谷,並學習視域圖。

結 論

本研究經過專家評估所彙整出來的中學階段,國民中學與高級中學地圖能力劃分與進入中學階段前的先備知識,概念劃分如表2。分別陳述如下:

90 環境與世界

表2 中學階段地圖知能劃分—核心能力部分(本研究整理) 小學階段的先備知識

國中階段

高中階段 地球與地球儀技能指標 1.1地圖與地球儀的特徵

與功能(知道地圖與

地球儀皆為真實世界

的縮小)

1.2分辨地圖與地球儀表

達資訊的方式不同

1.3地球儀上的主要構成元素

2.1網格定位 二位數網格定位 2.2了解地球儀上的經緯度坐標系統

3.1能夠計算兩地時差 配合大比例尺地形圖及投影坐標系統學習四位數與六位數網格坐標 定位能力指標

4.1.1能夠描述自己在學

校及教室的位置、

物件的位置以及自

己的位置。 4.1從世界地圖與地球儀找尋鄉土的位置,了解周遭環境5.1在地球儀及世界地圖上描述世界的自然與人文特徵

的位置

6.1相對位置與絕對位置

地圖的基本概念能力指標 7-1說明地圖的功能與用途 8-1了解何謂地圖要素及其重要性(在繪圖過

程中了解地圖要素)

7-1說明地圖的功能與用途

8-1 了解何謂地圖要素及其重

要性

9-1了解地圖的各種分類 9-2能夠閱讀各種地圖 8-2能運用地圖要素判讀地理特徵 11-1地圖上的方向

(在地圖上按經緯線或

指向標定方向)

12-1能運用方位角在地圖上定出兩點之間的相對方位 定向與量測能力指標 知道地圖與地球儀皆為真實世界的縮小 13-1了解地圖比例尺

14-1理解海拔與相對高度

地圖符號能力指標 地圖符號的功能 15-1閱讀呈現自然與人文特徵

的地圖符號

16-1等高線地形圖判讀

(認識等高線、辨別單純

的各種地形的等高線型

態)

16-1地形圖判讀 (大比例尺地形圖的綜合符號判讀,包含點、線、面的符號) 地圖繪製能力指標

19.1描繪簡單的位置圖 19.2 描繪出家鄉的位置(點位、路徑) 19.3繪製全球各主要陸地及海

洋的簡單輪廓

19.4 繪製有各種地圖要素的地圖(使用適當的圖形、圖表在地圖上呈現資訊) 19.5善用地圖要素繪製各類尺度的地圖 地圖使用能力指標

21.1解釋地圖、地球儀和所有地理工具的功能與特徵21.2使用各種地理工具闡釋地理資訊 21.3將地理資料轉換成地理資訊21.4繪製展現地理資訊的地圖並解決問題 22.1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詢所需要的地理資訊,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

(一)小學階段的先備知識

高年級小學生的地球儀技能要能夠了解「縮小」的概念,並能初步分辨地圖與地球儀的不同;定位能力要能夠使用位置的相關術語描述物件、學校及自

中學地理課程標準之地圖知能指標研究 91

己的位置;地圖的基本概念能夠了解地圖簡單的功能與用途,至於地圖要素則是可以在繪製簡單的位置關係圖時,站在讀圖者的立場體會其重要性;地圖符號能力方面,能夠在心智圖中使用地圖符號,了解地圖是由點、線、面符號組合而成;地圖繪製能力則要能夠繪製簡單的位置圖,由點位及路徑所組成。整體而言,小學階段的地圖知能教學重點在於「具體的操作」,較少重要概念的傳達,以能夠初步知道何謂地圖為主。

(二)國中階段

國民教育階段的地圖知能教學面向注重廣度,注重的是各種地圖概念的理解,涵蓋七種能力向度中的重要地圖概念,為高中階段靈活運用的基礎。地球儀技能著重「網格定位」、「地球儀經緯度坐標系統」、「地球運轉」、「時差」;定位能力要以小尺度的鄉土定位到大尺度的特徵定位,運用「相對位置」及「絕對位置」術語來描述位置。

地圖的基本概念能力要能閱讀地圖上的「地圖要素」;定位及量測能力的培養以國中階段為主,主要概念為「方位」、「比例尺」,地圖符號能力主要概念為「等高線地形圖」,此階段的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等高線,主要以認識等高線的性質、各類地形單純的等高線型態,尚未學習判讀較為複雜的大比例尺地形圖,所以主要了解等高線抽象的地形表現方式;地圖繪製能力主要以世界為尺度要能夠繪製出全球各主要陸地及海洋的簡單輪廓,地圖使用能力則是先了解有哪些地理工具可以使用,包含地圖、地球儀、地圖集等,能夠解釋它們的特徵及功能。

(三)高中階段

高中階段的地圖知能學習以實作為主,在學習層次方面要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評估能力,也能夠在生活中依據需求運用地圖。地球儀技能要能夠配合大比例尺地形圖及投影坐標系統學習進階的網格定位方式;地圖符號能力要能夠以前述能力為基礎,閱讀大比例尺的地形圖,綜合評估的能力則表現在地圖繪製能力指標及地圖使用能力指標。

研究在進行中,參考了許多不同國家的課程標準。針對這些課程標準的比較分析,本研究發現國外的教學內容有多項值得我們關心和學習,希望可以提供台灣參考。

1. 地球儀技能的培養:美國、中國、日本在中學地理課程標準的呈現上,地

圖能力皆以地球儀技能為教學起點,台灣在地球儀技能方面以地理網線為起點。許多地圖能力的養成應該從使用地球儀開始,學生從地球儀可以學習許多基本的地圖概念,它提供了一個整體的地球空間觀點,其能力包含

92環境與世界

地球自轉的方向及晝夜交替的情形、學會畫一幅簡單的地球公轉示意圖、能夠用地球儀和光源演示地球自轉,並說明晝夜變化。初學階段對應到台灣教育的小學階段,可以先學習地球儀和地圖之間的關係與差異,使用簡單的地球儀進行教學,教導小學生認識我們的地球。

2. 地圖繪製能力及心智圖的融入:美國及英國皆重視在各個學習階段融入地

圖繪製的能力,台灣也建議融入不同學習階段的地圖繪製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繪圖的具體訓練。美國規劃了詳細地地圖繪製能力指標,注重學生繪圖的能力,可讓學生以具體的繪製了解抽象的概念,例如地圖要素的重要性就可以在繪製地圖的過程中去體會。

3. 課程標準編寫方式的建議:各國能力指標編寫詳細程度不同,大部分國家

依據年齡或年級來區分,英國則根據不同能力來劃分,但英美兩國的共同特點為能力指標編寫具體且具一貫性。具一貫性的能力指標有助於教材的編寫,台灣的地理課程標準偏向各個學習階段獨立制訂。

4. 定位能力中事實記憶的加強:美國、新加坡、日本所注重的地點定位與特

徵定位能力,學習的尺度由地方到全球,能力指標架構的設計由第一階段的鄉土事實記憶到第二階段世界的事實記憶,建議台灣亦可在國民中學階段的地理課程標準中多加強「指出或辨識某自然或人文特徵」,在知識向度方面雖然屬於事實記憶,但從地圖集中查找出所需的點位資訊,過程中可訓練學生使用地圖集索引的能力,有助於在未來與新聞事件、歷史事件、生活議題的地點結合,屬於基本能力的培養。

5. 學習層次的劃分:中國及美國在課程標準的呈現上使用Bloom的認知分類

方式,中學階段的能力多以知識、理解、應用三個層次為主,而在英美的繪圖能力方面則可培養學生的評估、綜合、分析及創造能力,建議台灣在編寫上也能採用這樣的劃分方式,不僅站在是教科書編寫人員的角度,也讓教材規劃及教學評量方面更為方便。

高中地理的学习要注重地图

高中地理的学习要注重地图 高中地理的学习要注重地图的利用 1、学会分类地图 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 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 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 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 ②用图记忆学习中国地理:可看10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

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高中地理的学习要注重的环节 学习不能只喊口号,而应该付出实际行动。要在学习的几个实际环节中下功夫,各个学科的学习环节无外乎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学习地理与学习其它科目一样,要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上课、练习、复习,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预习、复习两个环节。 学习地理决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这样你是决不会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点知识就在你脑子里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培养成为你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了。高考虽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地理的提分的方法 1.重视课本 每一个文综老师都会对学生说课本的重要性,可是我们对课本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我知道大多数小伙伴可能和我

高中地理-地球地图知识点复习总结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 1.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鼔、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 低纬、中纬和高纬:0°—30°(低纬),30°—60°(中纬),60°—90°(高纬)(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南北半球划分: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南北半球的判断:度数后面跟N是北半球 度数后面跟S是南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断:小于20°,一定在东半球 大于160°,一定在西半球 大于20°,小于160°,看度数后面跟W在西半球,跟E在东半球经纬网的应用:A利用经纬网定位 B利用经纬网判方向 地理方向确定的基本原则 ①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经线上,距北极点近者在正北方,距南极点近者在正南方 ②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纬线上,它们只有正东方或正西方的关系。具体比较时,应将两地置于经度差小于180°的范围(劣弧)内比较东西方向。 ③两点所在的经纬线均不相同:可将其先按纬度数进行南北方位比较、按经度和进行东西方位比较,然后叠加综合。 两地分别为东、西经时,若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在东,西经在西;若两地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 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读方向 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离北极点近的地方为北方,从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南方;离南极点近的地方为南方,从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北方。 2、根据南北极点,在图的边缘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3、箭头所指方向为东,箭尾所指方向为西 C利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的距离 赤道上经度1°的实际弧长约是111km 任意经线上纬度1°的实际弧长为111km 任意纬线上经度1 °的实际弧长为111×cos纬度 km

高中地理重要地理分界线总结(地图版)

高中地理重要地理分界线总结(地图版)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高中地理 地图模块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地图模块知识点梳理 高三的同学们都已经进入最好的高考调整阶段,高一、高二的同学也进入了复习备考期末阶段,就地图这一模块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不管是那个阶段的学生,这块知识都是需要不断复习的!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地图上东西经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6.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用0°,30°,60°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划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部分。 7.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即东半球经度小于20°W,小于160°E;西半球经度大于20°W,大于160°E。 8.东西方向的判断: 劣弧定律:二者同为东经,则大值在东;二者同为西经,则大值在西;二者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二者之和小于180°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当二者之和大于180°时,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 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15.等值线凸向规律: 凸高则低。 16.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大圆是球面上任意两点与球心所确定的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得的圆。(注:特别大圆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等)。 若:①两地处于同一经线圈上,最短航线过北极或南极——最短航线向正北或正南。 ②两地处于赤道上,最短航线在赤道上——最短航线向正东或正西。 ③两地处同一纬线上,经度差不等于180°,最短航线趋向极点——在北半球最短航线先偏北再偏南;南半球先偏南再偏北。 17.经纬度差计算实际距离: 纬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 某纬线上的经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cosΦ. (注:Φ为纬度数)。 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纬度相差多少 18.赤道上: 每年有两次直射,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最小值(66°34’)。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不能形成台风。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赤道经过: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赤道经过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瑙鲁、厄瓜多尔(基多赤道纪念碑)、哥伦比亚、巴西(亚马孙河河口)、刚果(布)、刚果(金)、肯尼亚、索马里、马尔代夫。

高考地理必考地图知识.doc

高考地理必考地图知识 高考地理必考地图知识(一) 1.地图: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2.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3.比例尺: 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技巧1:比例尺与地图关系: a比例尺越大,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b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c比例尺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 (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或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技巧2:比例尺缩放: (1)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2)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

(3)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技巧3:判断方向: 地图上:(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一般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自然界:(1)太阳定向法 (2)树冠和树年轮定向法 (3)地形和地物定向法:山地草木生长状况(一般阳坡好,阴坡潮湿有青苔),河流北坡光照好,房屋门朝南开。(北半球)。 (4)北极星定向法 4.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5.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绝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海拔。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6.等高线:假想连结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投影在基准水平面而成的封闭曲线 技巧4:等高线数值特点 ①同线等高

高中地理地图专题基础知识识记

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 1.地图的三要素: 说明: (1)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可以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 (2)线段式比例尺是随图幅的放大或缩小而变化的,在图上度量图距时,要用图中比例尺线段的长度度量,不能使用米尺上的刻度单位度量。如下图中每厘米单位长表示5km实地距离,但图上的厘米单位明显小于米尺的厘米单位,说明该图幅已缩小,应用图中单位度量两点间的图距。 2.比例尺的大小、缩放及应用: ①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依据比例尺公式判断: 比例尺是个分数值,且分子是1,因此看比例尺的大小,就看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依据实际面积大小判断: 图上面积相同时,实际面积越大,则比例尺越小。如下图,甲、乙、丙三个阴影区比例尺的关系:甲>乙>丙。 ②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图幅大小相同时: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则其比例尺越大,即甲图比例尺小于乙图。 实地范围相同时:如甲乙两图中的北京市,乙图图幅面积大,内容详细,则其比例尺大。 ③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说明:比例尺的缩放与计算往往会出现两个错误:一是比例尺的缩放与图幅面积的缩放不分;二是“放大(缩小)”与“放大到(缩小到)”不分。比例尺表达的是一种线性关系,而图幅表达的是一种面积关系,当比例尺放大或缩小某一倍数时,图幅的变化是比例尺倍数的平方。 ④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 ?根据比例尺求距离: 如下图,求A、B两点的直线距离。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的图上距离,然后除以比例尺。 ?根据距离求比例尺: 如下图,AB间为30千米,求出该图的比例尺。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图上距离,然后除以30千米即可,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

高三地理世界地理重要区域地图整理资料

世界地理重要区域地图整理1、重要海峡(13个) 2、重要运河(3个) 3、重要海湾(6个) 4、重要的边缘海(10个)

5、重要的地中“海”(6个) 6、世界地形之最(8个) 7、中国地形之最(10个)

8、根据特殊定位点经纬度,确定世界重要国家和地区(9个国家): 3.各大洲地理特征 范围主要地形气候类型河湖居民主要物产重要 国家 亚洲介于北冰洋、 太平洋、印度 洋、欧洲和非 洲之间喜马拉雅山、昆仑 山、天山;青藏高 原、帕米尔高原、 伊朗高原;西西伯 利亚平原、中国三 大平原、恒河平 原、美索布达米亚 平原等 有热带、亚热 带、温带季风气 候、温带大陆性 气候、热带雨林 气候、高山气 候、极地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等 勒拿河、叶尼塞河、 鄂毕河注入北冰洋, 长江、黄河、珠江注 入太平洋,恒河、印 度河、西亚的两河注 入印度洋。湖泊有里 海、贝加尔湖等 亚洲以黄色人 种为主,西亚分 布着阿拉伯人, 属白色人种。宗 教有佛教、伊斯 兰教和基督教 东亚、东南亚、南亚的 水稻、小麦、茶叶,东 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 (天然橡胶、油棕、椰 子等)、锡矿、西亚的 石油,中亚和中国的棉 花等 中国、 日本、 印度 等 非洲介于大西洋、 印度洋、南极 洲和欧洲之 间高原大陆。主要地 形区由东非高原、 南非高原、撒哈拉 沙漠、刚果盆地、 东非大裂谷、阿特 拉斯山、乞力马扎 罗山、肯尼亚山等 以赤道为轴南 北对称分布。主 要有:热带雨林 气候、热带草原 气候、热带沙漠 气候和地中海 气候等 有世界最长的尼罗 河、水能最丰富的扎 伊尔河、还有赞比西 河、尼日尔河等。湖 泊有维多利亚湖、坦 噶尼喀湖等 撒哈拉沙漠以 南为黑色人种, 以北为阿拉伯 人 热带经济作物有可可、 天然橡胶、油棕、丁香、 剑麻等。矿产有北非和 尼日利亚的石油、南非的黄 金、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金刚 石、赞比亚和刚果民主共和 国的铜、摩洛哥的磷酸盐等 埃及、 南非、 尼日 利亚 等

高中地理详细标记地图大全

高中地理详细标记地图大全我国7月份平均气温图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图2.26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不同,因此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度气不同。我们用气候形成因子分析图2.26中给高,高纬度气温低。这10种气候类型,地跨出的10个地点的气候资料(图2.27),可以总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年平均气温是逐结出分析气候 类型的一般方法。 渐降低的,如赤道附近的伊基托斯,各月气温 (一)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纬,均在25C以上:南极地区的东方站各月气温度位置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而下垫而均在0C以下。 使气温分布复杂化。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 ●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尽相同。影响范围比35

北美地形图 北美洲主要山系: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山系 北美洲地形特点如下: 1、东部山地和高原:圣劳伦斯河以北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一般为300-500米。阿巴拉契亚山脉东侧沿大西洋有一条狭窄的海岸平原,西侧逐渐下降 与中部平原相接。 2、中部平原:位于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北起哈得孙湾,南至墨西哥湾,纵贯大陆中部。平原北半部多湖泊和急流,南半部属密西西比河平原。平原西部为世界著

名的大平原。 3、西部山地和高原:属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从阿拉斯加一直 伸展到墨西哥以南,主要包括三条平行山地,东带为海拔2000-3000米以上的落基山脉,南北延伸5000千米,是北美洲气候上的重要分界线;西带南起美国的海岸山岭,向北入海,形成加拿大西部的沿海岛屿,海拔一般为1000-500米;中带包括北部的阿拉斯加山脉、加拿大的海岸山脉、美国的内华达山脉和 喀斯喀特岭等。

(完整版)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地球与地图 考点:1、经纬网的判读2、地图三要素3、等高线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一、经纬网的判读 (一)、经线 1、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点的线 形状:半圆不平行相交于南北极点 2、特征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长度:约2万千米 实质: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面面角) 3、经度 分布规律:东经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数愈向西愈大 4、半球划分:东半球(20°W—160°E)西半球(160°E—20°W) 注: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一直一条经线的度数可以求出对应经线的度数。 (二)、纬线 1、概念: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 形状:圆平行 2、特征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由赤道向南北缩短 实质:地表某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 3、纬度 分布规律:北纬的度数越向北都数越大,南北的度数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半球划分:北半球、南半球 (三)、经纬线的运用: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方法:确定经纬线;定经纬度;)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两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图无图)) 3、最短航线的判定法(过地心大圆的劣弧最短) (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线过极点,方向分为三种情况: a、同在北半球,先向北,过北极点之后再向南 b、同在南半球,先向南,过南极点之后再向北 c、两地位于不同的半球,则看劣弧过哪个极点而做讨论 (2)、同一纬线,却不同经线上 a、同在北纬:若A在西边,B在东边,A到B最短航线:东北—正东—东南;若A 在东边,B在西边,A到B最短航线:西北—正西—西南 b、同在南纬:若A在西边,B在东边,A到B最短航线:东南—正东—东北;若A 在东边,B在西边,A到B最短航线:西南—正西—西北 4、利用经纬网判定距离: (1)、两点经度相同,则两点纬度差乘110千米 (2)、两点纬度相同,则两点经度差乘110千米乘 (3)、两点不同经度,不同纬度

高三地理世界地理重要区域地图整理

世界地理重要区域地图整理 -

网拉怕半蟲 I最大半岛) 40D E 50° E ---------- Mr N 一--------------- 20- N 7、中国地形之最(10个) (口大 ?(r E IOO fr E —4

新高中地理 地图 世界地图

欢迎阅读 世界气候类型图 高二地理文科班填图练习

A C B

B 为 组2: A A B C A B C B C D

①A B C 河流大部分流经地形单元为 气候类型为,河流在该地区主要发挥的功能为所在国家主要信仰 的宗教为。 ②A B C A河注入的海域 为;河口附近的经纬度为 A河流经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 A河重要支流为,发源 于。 ③A B C D B/C两 河所在的地形单元为: ④同等于组1的图2 尝试描述该河流的水文特征: B 组3: ① ② ③ 要的气象灾害为 D 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为:,由于B海湾丰富的资源;另一主 要工业部门为。 ④A B 写出A河入海口附近的经 度;A河流经地的气候类型为 ,主要面临的生态问题 为:。 写出下列世界主要湖泊的名称: ⑴⑵⑶⑷

(1)湖泊名称: ⑴ ⑵ ⑶ ⑷ ⑸ (6) (2)写出属于淡水湖的编号 ;咸水湖的为 (3)上述湖泊中属于断层下陷的构造湖为 ,为冰川侵蚀形成的湖泊为 (4)湖水盐度最高的为 ,该湖附近着名的城市为 ,它 被 、 、 三大宗教尊称为圣地。上述湖泊中最深的湖泊认识世界主要的河口三角洲: 三角洲,位于 (国家)境内,濒临 海,属于 气候,是世(选择水稻、葡萄、长绒棉三者其一)产区。 (国家)境内,濒临 湾,属于 气候,是世界重要的黄麻(选择天然橡胶、黄麻、棉花三者其一)产区。 三角洲,位于 (国家)和 境内,濒临 海,属于 气候,是世界重要的芦苇产区。 位于 (国家)境内,濒临 海,属于 气候, 候,是世界重要的 (选择水稻、葡萄、花卉三者其一)产区。⑥ 三角洲,位于 (国家)境内,濒临 洋,属于 气候,是世界重要的 (选择木材、甘蔗、水稻三者其一)产区。 ⑦ 三角洲,位于 (国家)境内,濒临 湾,属于 气候,是该国重要的亚热带作物产区。 ⑧ 三角洲,位于 (国家)境内,濒临 洋,属于 气候,是该国重要的农牧产区。 主要的粮食作物为 (选择小麦、玉米两者其一),畜产品为 (选择羊毛、牛肉两者其一)。 世界主要的半岛、岛屿、海和海峡—找出主要的经纬线,判读出图中的图形 ① ② ③ ⑤ ⑥ ⑦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知 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地球与地图 考点:1、经纬网的判读 2、地图三要素 3、等高线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一、经纬网的判读 (一)、经线 1、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点的线 形状:半圆不平行相交于南北极点 2、特征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长度:约2万千米 实质: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面面角) 3、经度 分布规律:东经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数愈向西愈大 4、半球划分:东半球(20°W—160°E)西半球(160°E—20°W) 注: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一直一条经线的度数可以求出对应经线的度数。 (二)、纬线 1、概念: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 形状:圆平行 2、特征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由赤道向南北缩短 实质:地表某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 3、纬度 分布规律:北纬的度数越向北都数越大,南北的度数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半球划分:北半球、南半球 (三)、经纬线的运用: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方法:确定经纬线;定经纬度;)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两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图无图)) 3、最短航线的判定法(过地心大圆的劣弧最短) (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线过极点,方向分为三种情况: a、同在北半球,先向北,过北极点之后再向南 b、同在南半球,先向南,过南极点之后再向北 c、两地位于不同的半球,则看劣弧过哪个极点而做讨论 (2)、同一纬线,却不同经线上 a、同在北纬:若A在西边,B在东边,A到B最短航线:东北—正东—东南;若A在东边,B在西边,A到B最短航线:西北—正西—西南 b、同在南纬:若A在西边,B在东边,A到B最短航线:东南—正东—东北;若A在东边,B在西边,A到B最短航线:西南—正西—西北 4、利用经纬网判定距离: (1)、两点经度相同,则两点纬度差乘110千米 (2)、两点纬度相同,则两点经度差乘110千米乘

高中地理地图世界地图

高中地理地图世界地图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高二地理文科班填图练世界气候类型图

填写世界地理各分区的名称 组1: 世界主要的半岛:阿拉伯半岛(最大)、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拉布拉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索马尔干半岛、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下列河流:1、幼发拉底河2、锡尔河 3、阿姆河4、乌拉尔河5、伏尔加河 6、多瑙12、长江13、湄公河14、恒河15、印度河16、赞比西河17、尼罗河18、尼日A C B 标注你能知道的国家,并看周边地理事情

A A ①A B C 两河流流经大部分地形单元为 ②A 洋 B B河的发源地为高原和 高原大部分流经地为(地形单元) B河所在地的气候类型主要为 ③A B A为(咸水或淡水)湖,该湖附近蕴藏丰富的资源。 判断 B河是否被成为俄罗斯的母亲河() ④A B C D B河入海口的经纬度为 附近城市为该河口三角洲主要的自然灾害有 D河中国境内为

组2: ①A B C 河流大部分流经地形 单元为 气候类型为 ,河流在该地区主要发挥的功能为 所在国家主要信仰的宗教为 。 ②A B C A 河注入的海域为 ;河口附近的经纬度为 A 河流经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 A 河重要支流为 ,发源于 。 ③A B C D B/C 两河所在的地形单元为: ④ 同等于组1的图2 尝试描述该河流的水文特征: A B C A B C A B C

组3: ①A ,发源于 (地形单元)注入 入海口城市为 ②A B A 河流大部分流经地气候类型为 下游为 气候类型 主 要种植的作物有 (尝试写出2种) B 附近蕴含丰富的 资源。 ③A B C 城市 D 城市 B 海湾主要的气象灾害为 D 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为: ,由于B 海湾丰富的 资源;另一主要工业部门为 。 ④A B 写出A 河入海口附近的经度 ;A 河流经地的气候类型为 A A B A B C D B

高中地理每天必看地图

每天必看地图(请妥善保管,高三还有用) 1、《世界政区图》、《世界地形图》————《地理图册》 2、中国政区图———填出图中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省会中心城市的名称, 3、中国地形图 (1)、识记图中的主要山脉

A、 B、 C、 D、 E、 F、 G、 H、 I、 4、中国三级阶梯分布图及概况(见下图)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第一级4000米以上,高原为主;包括主要地形区: 高原, 盆地,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喜玛拉雅山,横断山脉等。 第二级1000-2000米,高原、盆地为主;包括主要地形区:高原、高原、高原和盆地、盆地、盆地。 第三级500米以下,平原、丘陵为主。包括主要地形区:三大平原( 平原, 平原, 平原),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级阶梯分界线: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 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

5、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在图中填出我国主要的 气候类型 a、 b、 c、 d、 e、 f、 6、中国干湿地区与等降水量线图(见下图) 请在图中的干湿地区分界线上标出200mm、400mm、800mm的等降水量线。 (请注意图中特殊地段,如三江平原属于湿润区,藏南谷地属于湿润区,阿拉山口属于半干旱区)等降水量线概况: 800mm等降水量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部; 400mm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阴山→青藏高原中部; 200mm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昆仑山→青藏高原西南部 干湿地区概况: (1)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降水大于蒸发,主要植被为森林; (2)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于400mm,降水大于蒸发,主要植被为森林草原; (3)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00mm,降水小于蒸发,主要植被为草原;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大全【必背】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大全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1.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宇是空间(经度、纬度、海拔);宙是时间——四维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及小行星带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 太阳系概况: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月球中的3He)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西部最大;四川盆地最小 纬度:高弱或低强(正午太阳高度) 海拔:高强或低弱(大气的削弱) 天气状况:晴多阴少 日照时间:长多短少 注:白天看日食;夜上看月食 (3)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半径大于极半径,平均6371Km 地轴:北端空间指向北极星附近——观察仰角=北半球地理纬度(举例) 两极:所有经线都交于极点;纬度为90;北极点只有南;南极点只有北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点的半圆——等长;指示南北方向;180;20000 Km;一度111 Km 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穿过英国的伦敦

经度:划分原则;东西经与东西半球;地方时 纬线:东西方向的整圆,并与经线相互垂直——平行;从赤道(特殊纬线)向两极对称递减;指示东西方向(相对的,以劣弧定向);360;40000 Km 纬度:划分原则;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定向;最近航线;距离计算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0时与180);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线速度与角速度)和周期(恒星日);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太阳高度: 日变化:夜小于0;日出、日落等于0;白天大于0;物体影子长度与太阳高度相反 正午(地方时12时)太阳高度: H=90°-│A±B│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A为所求点纬度;B为直射点纬度;A与B同半球用减号,异半球用加号 0时与12时所在经线上,太阳高度所差的度数与纬度所差度数相等 日出、日落、正午太阳方向与物体的影子方向: (3.21-9.23)日出东北;日落西北(9.23-3.21)日出东南;日落西南;3.21与9.23这两天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正午太阳在正南或正北或正头顶;(影子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 昼长=日落-日出;日出=12-二分之一昼长;昼长+夜长=24 (2)晨昏线 过地心,是大圆;平分地球: 与赤道相互平分: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日出6日落18;晨(昏)线的中点在赤道上纬度为0 与经线相交:夹角=直射点纬度值范围[0°-23°26′] 与纬线:相切(两个;切点太阳高度为0;切点纬度=90 °-直射点纬度值; 范围[66°34′-90 °];切点地方时与极昼同半球为0时与极夜同半球为12时) 相离:极昼或极夜 相交:夹角=90 °-直射点纬度值范围 2、地方时: 3、沿水平自由移动物体的偏移: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重点难点练习题(含答案)

应县一中月考二地理预测题 命题人:王宁审核:郭义存班级:姓名:下图是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单位℃),完成 1、P处气温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A.此处为盆地地形 B.此处为山地地形 C.受洋流的影响 D.人类活动的影响 2、图中①②③④处适合建港的地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并有茶树 生长。依据图和材料,完成3—5题: 3.图中等高线所表示的景观是A.小溪B.平原C.沙滩D.梯田4.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丁我国的 A.青藏高原B.江南丘陵C.黄十高原D.四川盆地5.从保护农业生态和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图示区域最不宜种植A.中药材B.柑橘C.花卉D.水稻 右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 6.关于陡崖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陡崖高于b处 B.a处陡崖相对高度为20米以上 C.b处陡崖相对高度为20米以上 D.b处陡崖相对高度为30米以上 7.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 A.该地位于山脊,地势较高

B.该地位于山谷,工程量小 C.该地岩层脆弱,易于开挖 D.该地位于鞍部,地势较低 8.图中d地植物比c地长势更好,最主要原因是 A.地势低、坡度小 B.蒸发量小,土壤湿润 C.光照条件好,气温高 D.土层厚度大,地下水位浅 9.为了防止断面处山体滑坡,下列有效措施是 ①植树造林②修筑梯田③控制水流量④整修加固裸露岩体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缓的是 读北半球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 1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先向南,再向西南B.向北 C.先向北,再向东北D.向南 12.图中陡崖的高度可能是 A.400米B.150米C.278米D.199米13.肯定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一、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 1.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 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 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 二、教材分析 《考试说明》提到文理科基础地理考试内容还包括与高中地理必修内容相关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有关内容。而地球、地图又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些内容贯穿于高中必修内容的始终,所以牢牢掌握这部分内容才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基本的地理素养。另外地理信息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是地图的延伸,所以在这一课里也简单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②、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③、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④、理解地球上的时区的划分,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重点 1.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 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 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赤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 二、纬线及纬度 1.纬线:在地球仪上,同____平行、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2.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____方向;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纬线长度____;纬线形状均为____。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由赤道(0°纬线)至南北纬度为低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纬度为中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极点为高纬度。 4.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并将地球分为、两半球(如下图)。

高中地理《地图知识》j集体备课教案教案

高中区域地理整合教材第二单元 《地图知识》教案 时间:09.3 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王开秀、罗欢张映秋 集体备课记录 一、说教材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地图蕴涵的信息量比文字还要多,并且有考查“选取”的功能,学好地图可以为我们将来更好地学习地理奠坚定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节课意义十分重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初断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础知识。 ②学会运用比比例尺计算图上两地间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2、能力目标:①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②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③熟悉常用图例和注记。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教材的重点、难点 1、重点:①比例尺的计算和表示方法;②在经纬网地图和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 2、难点:①比例尺大小的辨别及其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②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二、说教法 在实际生活中,地图使用很广泛,所以了解地图的特点、学会读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在通过获取理论知识、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原理剖析法:通过讲解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让学生理解其意义,进而形成读图绘图能力,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三、说学法 由于地图是采用一定数学方法绘制而成的,所以,使用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时就需要量算、需要用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来认识地理事物特征,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有些学生在地图符号的认知和空间关系的建立方面仍然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过程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特定的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讲解学习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 知识点

地球与地图 考点:1、经纬网的判读 2、地图三要素 3、等高线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一、经纬网的判读 (一)、经线 1、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点的线 形状:半圆不平行相交于南北极点 2、特征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长度:约2万千米 实质: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面面角) 3、经度 分布规律:东经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数愈向西愈大 4、半球划分:东半球(20°W—160°E)西半球(160°E—20°W) 注: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一直一条经线的度数可以求出对应经线的度数。 (二)、纬线 1、概念: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 形状:圆平行 2、特征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由赤道向南北缩短 实质:地表某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 3、纬度

分布规律:北纬的度数越向北都数越大,南北的度数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半球划分:北半球、南半球 (三)、经纬线的运用: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方法:确定经纬线;定经纬度;)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两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图无图)) 3、最短航线的判定法(过地心大圆的劣弧最短) (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线过极点,方向分为三种情况: a、同在北半球,先向北,过北极点之后再向南 b、同在南半球,先向南,过南极点之后再向北 c、两地位于不同的半球,则看劣弧过哪个极点而做讨论 (2)、同一纬线,却不同经线上 a、同在北纬:若A在西边,B在东边,A到B最短航线:东北—正东—东南;若A在东边,B在西边,A到B最短航线:西北—正西—西南 b、同在南纬:若A在西边,B在东边,A到B最短航线:东南—正东—东北;若A在东边,B在西边,A到B最短航线:西南—正西—西北 4、利用经纬网判定距离: (1)、两点经度相同,则两点纬度差乘110千米 (2)、两点纬度相同,则两点经度差乘110千米乘 (3)、两点不同经度,不同纬度

高中地理地图知识点

高中地理地图知识点 想学好地理,必须要会看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地图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地图知识点(一) 等温线的判读: 目标: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 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 1、判读规律: (1)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 (2)等温线疏密: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 例1:参考初中第三册地图册P.7,或课本P.44-45 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密集------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平均?30.6C,海南00岛16C以上,温差达48C。) 分析原因:A、纬度因素:北方冬季太阳高度小,且昼短夜长。 0 B、冬季风因素: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南方由于受重重山地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

0一月份0C等温线为秦岭---淮河一线,为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0我国七月份等温线分布稀疏------夏季我国南北温差不大,且普遍高温。(漠河16C, 00海南28C,南北温差只有12C。) 分析原因:北方虽太阳高度较南方小,但夏季昼长夜短,得到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 夏季最冷出现在青藏高原8C(地形因素) 高中地理地图知识点(二)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公式略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A.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

高中地理的记忆地图的方法介绍.doc

高中地理的记忆地图的方法介绍 高中地理的记忆地图的方法 1、阅图忆文,看文思图 掌握地图知识的落点应放在发现特征、理解概念、揭示规律、阐明成因上。如果片面阅图而不思文,知识显得支离破碎。反之死记课文,地理概念失去具体形象的支持,必然造成张冠李戴、桃李不分。尤其高中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很快,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写读图说明文,提取说明要点,开展课后讨论活动,把课本知识活化于地图之中。 2、人为设图,图形赋意 为使图像内地理事物的相互区位关系更加明确,把地理事物依附在人为设计的几何框架之内。如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可在图上将无锡、苏州、宜兴、湖州围绕太湖连成一侧立的梯形;说明英国五大城市位置采用金线穿珠的办法,将利物浦、曼彻斯特、谢菲尔德、伯明翰、伦敦用反S 形穿起来说明英国五大城市位置。 又如:澳大利亚东南部悉尼等三城市构成三星式裕溪口和芜湖构成隔河连珠。还可将图形作形象说明,例如用Y 表示波罗的海的外形等。 在填图训练中,根据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大小图结合,按先读图,后简化,最后复原的程序练习。即:先看总图,再出示暗射图,在脑海中浮现和拼图;接着简化填绘、仿制,最后打开地图册验证复原。由于调动了各个感官协调动作,使地图知识记得住、记得牢。 3、丰富联想,词图对照 一味背图、填图是乏味的。应根据人和动物共有的反射机制,对信息源做恰当处理。采用多办法刺激,以获得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的最佳效果。

把抽象的地图符号化作具体物象激发联想,如柴达木盆地区域图有矿区,有铁路,编成冷湖向东把鱼(鱼卡)打,打柴(大柴旦)南去锡山(锡铁山)下,挥汗(察尔汗)砍得格尔木,火车东运到茶卡,一边看图一边诵词,很快就能记住这部分图。 4、要点精减,信号提示 对地图承载的信息要分析、加工、分化、改组;提高其精度;缩小范围,排除干扰渠道。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以示意图为基础,先易后难,如铁路采取干线为本,枢纽填准,变曲为直的办法,就易掌握。 (2)用单色笔和多色彩笔勾画插图,然后再和地图册对照。这样先看黑白后看彩电,可起突出重点,互相弥补作用。 (3)对难记内容进行强化,揭示区域图的关键点,如在图例练习课和快速查图比赛中可不停地揭示,如水电站应画在水库的上游还是下游? 基尔运河是在国界上通过吗? 石太线的中点是哪个矿区? 吴哥窟画面上有几个塔? 等等。 (4)抓住文字特征,简化信号。如在学习朝鲜东部港口时,让学生边看图边吟诵清津金(策)、咸兴兴(南)、无山(釜)山,这样,省时省力又好记。 高中地理的一轮的复习指导 1、时间计算 时差: (1)产生时差的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的地区,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经度每相差1 对应的时间为4分钟。 (3)时区与区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