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园艺花卉病虫害综合防治与越冬管理

园艺花卉病虫害综合防治与越冬管理

园艺花卉病虫害综合防治与越冬管理
园艺花卉病虫害综合防治与越冬管理

维普资讯 https://www.sodocs.net/doc/f113722560.html,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病虫害的)短期预报:以天为单位,预测3 ~ 10天病害或虫害的情况。 如依据田间菌量积累情况、短期天气预报及病原物的侵染特点等预测病害情况B从害虫前一个虫期预测后一个虫期的发生期和发生量。 病程:病原物侵染植物的过程叫病程。一般将病程分为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及发病期。 病症: 是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结构。 初侵染和再侵染: 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对植物最初的侵染,称为初侵染。再侵染则是由初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再侵染植物的健康部位或健康植株。传染性病害:由真菌、病毒、细菌、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叫传染性病害。 垂直抗性:垂直抗性的植物品种仅对病原物的某些小种具有较高水平的抗性,而对其它小种不具抗性。 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一个侵染过程的为单循环病害。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病原物对寄主有多个侵染过程,为多循环病害 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 在同一寄主上完成真菌的生活史,为单主寄生。需要在不同科的寄主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多胚生殖:在一个卵内发生两个或数百个、甚至多达上千个胚胎,进而发育成多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非传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病害叫非传染性病害。 非传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病害叫非传染性病害。 寄生性:病原物寄生在活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的能力。 兼性寄生物:以腐生为主,兼能寄生的生物。 交叉保护: 是指病毒的弱毒株系可以保护植株免受同一病毒强毒株系的严重为害的现象。利用交叉保护,可以通过给植物接种病毒的弱毒株系的办法,从而达到防止强毒株危害的目的。 颉颃作用:是指一种生物的存在和发展限制了另一种生物存在和发展的现象。 经济阂值:是接近但未达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时的害虫种群密度或植物受害的程度。 经济受害允许水平: 作物因虫害造成的损失与防治费用相等的那个关键性种群密度或作物受损害的程度。 抗病性: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及侵染后所造成损失的能力称为抗病性。 年生活史:昆虫以当年越冬虫期开始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成为年生活史。 农业防治:是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前提下,通过耕作栽培制度,选用抗(耐)性品种,加强保健栽培管理以及改造自然环境等来抑制或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侵染循环:侵染性病害从上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趋性: 是昆虫以反射作用为基础的进一步的高级神经活动,是昆虫对外部刺激产生的反应行为,或趋或避,其趋性有趋光性、趋化性及趋温性。 全部种群治理: 是采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和方法,将害虫的种群彻底灭绝,以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群集性: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现象称群集性。 生理年龄抗性:寄主植物不同生理年龄对病原物侵染的抵抗力有差异。 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一定空间内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自然综合体,系统凭借其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生物防治: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达到控制虫害或病害的目的。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与生物之间构成取食与被取食的食物环节,称为食物链,但一个单纯的食物链是不存在的,通常是许多彼此交错联系的食物链结合在一起,构成错综复杂的食物网。 世代: 昆虫的生活周期从卵开始,经过幼虫、踊到成虫性器官成熟并能繁殖后代为止,称为一个世代,简称一代o 世代重叠: 是指同一时期内,出现前代和后代混合发生,代界不明显的现象。 物理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色、温度、湿度及机械设备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法。 休眠与滞育:昆虫的体眠是由环境因素不适宜引起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不良环境消除后,可立即停止休眠恢复生长发育。 滞育是由外界环境条件和昆虫的遗传稳定性支配,造成昆虫的生长发育暂时中止的现象。在滞育期,给予良好条件,也不能解除。症状:植物感病后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由病状和病症两部分组成。病状是植物本身表现的异常状态,病症是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结构。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干扰和破坏,在植物的内部和外部,生理和组织上均表现出不正常的现象。 植物检疫: 是由国家颁布法规,并建立专门的机构,对植物及其产品的运输、贸易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的植保措施。 致病性: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和毒害能力。 种群与群落:种群,农田生态中的种群是在特定空间与时间内彼此密切关联的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群落:在特定环境中彼此相互作用并由此形成的具有一定成分、结构、功能及与环境有相互关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组合。 专性寄生物:只能寄生不能腐生的生物,或者说只能从寄生的活细胞获取营养的寄生物。 填空题1 1993 年,一种危险性检疫害虫由境外传人我国,在海南三亚市反季节瓜菜作物上首次被发现,现已扩大到全国20多个省市,它是一种多食性的潜叶害虫,对瓜类、豆类危害尤其严重,这种害虫是美洲斑潜蝇 病原物的浸染过程分为侵人前期、侵入期、潜伏期和发病期四个时期。 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和毒害能力称为(致病性)。 病原物入侵并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症状,称为(潜育期)。 不全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只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垂直抗性由(主基因)基因控制,水平抗性又称(寡非专化性)抗性,由(一般性多) 基因控制。 蝽象属于半翅目。 当今治理有害生物的策略有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和大面积种群治理、全部种群治理三种。 海棠锈病又名苹栓锈病,主要危害海棠及仁果类观赏植物和栓柏。黄瓜霜霉病的菌丝体在(越冬植株)上越冬,其传播途径有:气流传播、雨水和昆虫传播 黄瓜霜霉病的菌丝体在越冬植株上越冬,其传播途径有气流传播、雨水和昆虫传播 黄瓜幼嫩叶片抗霜霉病,而成熟叶片易感病,说明寄主植物(不同生理年龄)对病原物侵染的抵抗力有差异。 蝗虫、蟋蟀、蝼蛄属于(直翅)目。 蝗螂目昆虫的头部呈三角形,触角丝状,口器为咀嚼式,前胸极长,前足为捕捉足 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有免疫、抗病、耐病和感病等几种。昆虫的变态方式有不全变态和全变态。 昆虫的腹部是(代谢与生殖)的中心,腹腔内有(消化、排泄、呼吸、神经、循环和生殖)等器官。 昆虫的呼吸器官是由(外胚层内陷)而成的管状器官系统,分为( 气门)、(气管)。和( 微气管)。 昆虫的口器有多种类型,最主要的是咀嚼式、刺吸式、虹吸式 昆虫的头部附器有口器、触角和眼 昆虫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有关的(消化腺)。 昆虫的主要特点是种类和数量繁多分布广泛和适应能力强 昆虫分类的阶元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卵在母体内孵化后,由母体直接产出幼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卵胎生 美人蕉锈病病原属于(担子菌亚门的锈菌)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孢子体在活的寄主上)越夏和越冬。 苗木猝倒病的典型特征为苗木猝倒 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变化。 蔬菜霜霉病主要危害十字花科、高宦、葱蒜、瓜类、菠菜类蔬菜,,主要的为害部位是叶片 我国危害茄科蔬菜的瓢虫主要有(马铃薯瓢虫)和(茄二十八星瓢虫)两种。 我国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蜘虫主要有挑蜘( 烟蜘〉、萝卡螃( 菜缝管蜘)和甘蓝蜻〈菜蜘)三种。 舞毒峨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内越冬。 仙人掌的(黄色球)类品种易感炭疽病。 引起月季白粉病的病原菌是蔷薇单囊壳菌,该病的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芽鳞中越冬。 影响病害发生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 有些真菌侵入寄主后形成的吸收养分的特殊结构叫(吸器 在气温25—30℃条件下,雨量与柑橘溃疡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植物病害病症的类型包括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和脓状物 植物病害病状的类型有变色、坏死、腐烂、畸形和萎焉。 植物病害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因素,一是(致病性强繁殖数量大的病原物) 、二是(连续连片种植面积大的感病品种) 三是(有利于病原物侵染繁殖及传播的环境条件)。 植物病原细菌的形状为杆状、田间诊断细菌病害的方法之一是观察植物组织切口是否有菌版溢出。 植物病原细菌均为杆状,繁殖方式为裂殖 子囊菌无性繁殖一般形成分生抱子,有性繁殖形成子囊抱子。 选择题1 白菜抗霜霉病的品种为(青帮品种)。 步行甲的胸足为(步行足)。

荔枝主要时期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荔枝主要时期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荔枝果园管理多为粗放管理,结果是,不仅秋春季栽培管理有所放松,荔枝树势弱,来年春花芽分化受到影响,而且果农对病虫害防治不重视,病虫害管理措施跟不上,冬春荔枝病虫害管理处于松懈状态。如不及时、及早采取措施,来年年荔枝产量将受到极大影响。 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今后荔枝病虫防治应走综合管理的道路,也就是说,以农业栽培管理为基础,以生物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为主要内容,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协调的方式,减少农药用量,科学用药,保护天敌,发挥自然控制作用,压低病虫害在经济损失水平以下。提出以下荔枝病虫害综合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荔枝生长时期病虫害协调管理: 1、早春花穗抽出和开花期: (1)虫害防治重点为荔枝蝽象和瘿螨。3月初,用22%荔虫清1500倍,加20%三氯杀螨醇800倍,混合喷药一次,主要是杀死荔枝蝽象,降低产卵数,并防止春梢或花穗上瘿螨的繁殖扩散。 (2)如开花前阴雨多,霜疫霉病、炭疽病常发生,可在防虫药中加入农抗九六一150倍液,即混即喷。 (3)再加荔枝保果剂叶面肥成三合一,但要即混即喷,不仅控制病虫害,而且可壮花穗。 如果树龄20年以上荔枝树,树干高大,枝叶茂密,喷药不易彻底,可采用平腹小蜂防治蝽象。此时恰好荔枝刚刚开花,而且一般花期不喷农药,释放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效果最好。3月初和4月初每棵树各放两次,就能彻底地防治蝽象卵。1990年以来,深圳光明农场林果公司10多万棵荔枝数上连续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能全面控制害虫不成灾,收到良好的效果。 2、果期:要防止蛀蒂虫爆发为害和霜疫霉病大流行,重点抓好收获前20天内的防治。如果阴雨多,收获前20天、15天各喷药一次。用高效灭百可1500倍加农抗九六一150倍,即混即喷。采果后秋梢保护:秋梢是次年的结果母枝,保护好秋梢是关系到次年能否有花有果的关键,决不能忽视。(1)每次秋梢抽出3~5厘米时,勤检查有无尺蠖、卷叶虫等害虫为害,做到及早发现,及时防除。在5~8厘米时,用22%荔虫清1000倍液喷雾,一般1~2次便可保护好当次的秋梢。 (2)注意,生长较弱的树,炭疽病易发生。可用双博(原名为霜炭清)600倍或80%喷克600倍,加0.2%尿素,喷雾。应注意的是,如整个秋梢期正处于高温多湿时期,使用菊酯类农药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引起次要害虫的发生。 3、采收后的农业管理措施: (1)采果后,剪除病虫枝叶,清除地面落叶和病虫果,带出田间烧毁,减少病虫源。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意义分析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意义分析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使得农作物的收获量?农业生态环境和正常生长等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持续性发展极为不利?基于此,本文将详细的探讨综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意义,并提出当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综合性的防治策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意义 0.前言 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相关专业部门应用有效的防治方法、测报技术及其管理手段对大面积农作物片区实施的统一性、综合性、科学性防治就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该手段实施的目的是促进农业的增收,保证农作物健康正常的生长。并且这也是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和优质化发展的广大需求,更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任务。 1.综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意义 我国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就是农业。但是在过去,针对与生物灾害的防治和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的病虫害,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由单一的防治过渡到多样性防治和综合性防治,并且在防治的规模上也在不断的扩增,将综合防治技术的优势极大的凸显,对我国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农业经济的良性、健康、持续性发展。由此可见,农业科研工作者目前责任和任务重大,为了确保我国农业的生产安全,重视并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当前农作物病虫害中主要问题 2.1防治的专业型人才匮乏 基于目前开展综合防治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短,这样就使得在专业型技术人才上严重匮乏,并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业者在业务素质和能力上严重不足,并且也不能及时的引进和更新相关技术知识,再加上落后的服务手段,使得广大农民的需求无法真正得到满足。 2.2防治方法落后 受经济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不能够把握防治的最佳时期,并且在药物的选择和配型上不具有科学性,仅凭经验操作。再者就是不能够对病虫害防治标准及其发生病虫害的规律很好把握,在防治手段上具有单一性,也不能加强病虫害预防,使得防治的成效和质量

农作物病毒性病害以及病毒病的主要有效防治药剂

农作物病毒性病害以及病毒病的主要有效防治药剂 1、农作物的病毒病 植物病毒病在多数情况下以系统浸染的方式浸害农作物,并使受害植株发生系统症状,产生矮化、丛枝、畸形、溃疡等特殊症状。植物病毒病的主要症状类型有花叶、变色、条纹、枯斑或环斑、坏死、畸形。 病毒病害的传播、浸染和致害过程与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表现有很大的区别。 病毒病多为系统性侵染,没有病征,易与非侵染性病害相混淆,往往需要通过一定方式的传染试验证实其传染性。 植物病毒病的传染方式有:机械(摩擦)接触传染、嫁接传染、介体(包括昆虫、线虫、真菌、螨类和菟丝子)传染、花粉及种子传染等。 由于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它的侵染来源都与活体(活的动物、植物体或介体)有关,传染要使病毒接触活体。 例如汁液摩擦接种,要用新鲜的病毒汁液,摩擦的目的是造成寄主植物体表面的微伤,使病毒有可能进入活的细胞,过重的损伤造成组织坏死并不利于病毒的传染。 蚜虫、飞虱等刺吸式口器昆虫取食植物汁液的方式更容易满足植物病毒传播的两方面要求。 通过植物组织汁液的摩擦接种和蚜虫传播试验了解病毒病的主要传染方式。在防治上对病毒病仅仅依靠单一的技术手段往往很不奏效,所以要实行综合措施为主进行防治。 大白菜病毒病的症状为幼苗受侵后首先心叶出现明脉,即沿叶脉失绿,继呈花叶及皱缩。成株被害,出现不同程度的叶片皱缩、变硬而脆,后期出现褐色斑点或褐色坏死条纹、植株矮化。 我国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主要由芜菁花叶病毒(简称TuMV)、黄瓜花叶病毒(简称CMV)和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所致,前两种病毒能由蚜虫和汁液传染,第三种只能以汁液传染。 马铃薯病毒病主要是皱缩花叶病和卷叶病两种。前者的症状为叶片皱缩、变小;叶尖向下弯曲,全株矮化,叶片色泽深浅不均,以后出现黑褐色坏死斑,质地变脆,严重时全株发生坏死性叶斑,自下而上枯死。 马铃薯皱缩花叶病是由马铃薯X病毒(简称PVX)和马铃薯Y病毒(简称PVY)两种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的。PVX只能由汁液传染,昆虫不传染。PVY的传染方式有汁液与蚜虫传染。马铃薯卷叶病的症状为叶缘向上卷曲,病重时呈圆筒状。叶片色泽较浅,有时叶背面呈红色或紫色。叶片变厚变脆,病叶不出现萎蔫下垂的现象,矮化亦不甚明显。其病原物是马铃薯卷叶病毒(简称PLRV),只能由蚜虫传染,而汁液接触无传毒效果。 田间常见的病毒性病害主要有:水稻条纹叶枯病、烟草花叶病、蔬菜花叶病毒病、马铃薯花叶病毒病、番茄病毒病等。 2、农作物“病毒病”的主要防治药剂:

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有哪些

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有哪些 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是以选择适应性、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和健身栽培为中心,协调、合理地选择运用各种有效防治措施,控制病虫的为害在经济阈值之内,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首先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或者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虫害的发;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以菌治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防治手段,对人、畜、农作物和微生物都没有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且防治效果非常好,土壤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方法为土壤电消毒法;气传病害的物理防治方法采用的是具有空间电场生物效应的空间电场防病 促生方法;地上飞翔类害虫通常采用光诱、色诱、味诱的组合诱杀方法结合防虫网的设置来防控的。 物理、机械防治法是应用各种物理因素和器械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如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根据有病虫害的种子重量比健康种子轻,可采用风选、水选淘汰有病虫的种子,使用温水浸种等。利用等离子体种子消毒法、气电联合处理法、辐射技术进行防治取得了一定进展。

2、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法是应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主要优点是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能在短期内消灭或控制大量发生的病虫害,不受地区季节性限制,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其他防治方法尚不能完全代替。化学农药有杀虫剂、杀菌剂、杀线虫剂等。杀虫剂根据其杀虫功能又可分为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等。杀菌剂有保护剂、治疗剂等。使用农药的方法很多,有喷雾、喷粉、喷种、浸种、熏蒸、土壤处理等。 昆虫的体壁由表皮层、皮细胞和基底膜三层所构成,表皮层又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内表层、外表皮和上表皮。上表皮是表皮最外层,也是最薄的一层,其内含有蜡质或类似物质,这一层对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及药剂的进入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昆虫随虫龄的增长,体壁对药剂的抵抗力也不断增强。因此,在杀虫药剂中常加入对脂肪和蜡质有溶解作用的溶剂,如乳剂由于含有溶解性强的油类,一般比可湿性粉剂的毒效高。药剂进入害虫身体,主要是通过口器、表皮和气孔三途径。所以针对昆虫体壁构造,选用适当药剂,对于提高防治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如对咀嚼式口器害虫玉米螟、凤蝶幼虫、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植保工作方针 我国现行的植保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这个工作方针是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同病虫害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同时,这个方针也吸取和借鉴了国外的植保工作经验。 在同病虫害长期斗争中,人们充分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1、防治病虫害是一个生态问题,并非只是单纯地追求消灭防治对象。 2、防治病虫害,一般并非要灭绝病、虫,而只是要求把病、虫种群的数量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使其不致于引起减产和降低产品品质。 3、病虫害的发生是与多种因素有关的,人们可以通过利用和控制这些因素,以影响病、虫。 4、协调地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开展综合防治,可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体现了以上理念,提出了两个指导思想。一是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不能等病虫发生了才去治,而是应该在病虫未发生之前,就采取各种措施去防止病虫的发生。二是要有“综合防治”的思想。也就是在同病虫害做斗争时,不但要以防为主,还要有整体思想和全局观点。即要从生态观念出发,去考虑、安排防治措施。要根据病、虫与农作物、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等因素之间的辨证关系,因地、因时制宜,把各种防治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防治,把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从而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少公害的目的。 二、制定综合防治措施的原则 制定综合防治措施的原则是,经济、有效、安全、简便。“安全”指的是对人、畜、作物、天敌及环境不损害和污染。“有效”指的是能大量杀伤病、虫或明显地压低病、虫的密度,起到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或少受侵害的作用。“经济”是指花费成本低,防治效果好。“简便”是指能因地因时制宜,方法简便易行,便于群众接受。具体地讲,有以下五点: 1、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时,要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充分发挥其它措施的作用。 2、在防治一种病虫害时,可采用多种方法。 3、在综合运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时,要注意改进防治技术,特别是用药技术,使之既能杀死病虫,又能较大限度地保护天敌和发挥天敌的效能。 4、在多种病虫同时发生时,应力求兼治,化繁为简。以一种防治措施尽可能地兼治多种病虫害。 5、进行综合防治时,还应充分发挥各措施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注意各措施之间的衔接、互补,以提高防治效果。 三、综合防治方案的类型 1、以一种主要病、虫为对象,进行综合防治。如对棉蚜的综合防治方案。 2、以一种作物所放生的主要病虫害为对象,进行综合治理。如对小麦病虫害制定综合防治方案。 3、以整个农田为对象,制定综合治理措施。如以某个乡、镇或地区为对象,制定各种主要作物的重点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方案,并将其纳入整个农业生产管理及整个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中去,进行科学系统地管理。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题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 习题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昆虫的外生殖器:昆虫用以交配与产卵的器官,雌性外生殖器称产卵器,雄性 外生殖器称交配器。 2.两性生殖:通过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与雌性产生的卵结合后产生的受靖卵, 发育成新个体。 3.孤雌生殖:昆虫卵不经过受精就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4.多胚生殖:昆虫一个卵发育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胚胎的生殖方式。 5.卵胎生:昆虫卵就在母体内孵化直接产出幼体的生殖方式。 6.幼体生殖:昆虫还在幼体阶段就能生殖产生后代生殖方式。 7.昆虫的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生理生化等方 面的变化。 8.孵化:昆虫胚胎发育完成后脱卵壳而出的过程。 9.蜕皮:昆虫从卵中孵出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在旧表皮下 形成新表皮,蜕掉旧表皮的现象。 10.龄期:相邻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11.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不完全变态的末龄若虫或稚虫、完全变态的蛹) 脱皮而出的过程。 12.性二型:同种昆虫的雌雄两性个体,除产生性细胞的生殖腺和实行交配、产卵 等活动的外生殖器构造不同外,在个体大小和体型、体色、外部形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3.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在大小、体型、颜色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的现象。 14.世代:昆虫一个新个体(卵或幼虫)从离开母体到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 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15.生活史: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更确切的说是从当年的越冬虫态活动开 始,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发育过程,称为生活年史简称生活史。 16.休眠:通常是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当不良 环境条件消除时,可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休眠分为越冬与越夏。 17.滞育:由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但不是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是对不良环 境条件的一种长期的历史性反映。当不良环境条件远未到来前,昆虫已经进入滞育。一进入滞育,解除需要条件。具有滞育现象的昆虫都有固定的滞育虫态。 18.趋性:昆虫对某些刺激的趋向或背向性活动。趋光性、趋化性、趋湿性等。 19.群集性:同种昆虫大量个体高密度聚集在一起的习性。有的是临时性的聚集, 有的是长时间的聚集 20.迁飞性: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向某一方向长距离迁飞的习性。常见的迁飞性昆 虫如东亚飞蝗,粘虫,飞虱等。 21.拟态:指一种动物模拟另一种动物的体态、行为等,从而获得保护自己的好处 的现象。这种例子在动物界(包括昆虫中很多),如食蚜蝇模拟蜜蜂;蚂蚁模拟蜘蛛等。 22.保护色:指动物与其生境中的背景的颜色相似,捕食者很难发现或判断它的存 在。如有的螽斯与其生境中的植物叶子的形态相似。 23.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同种生物个体的组合。 24.植物病害症状:植物感病后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的不正常特征。 25.植物病害病状:植物受害后的不正常表现。 26.植物病害病征:病原物在病株上的表现特征。 27.植物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原物对寄主侵染并引起发病的过程,简 称病程。这是一个连续功能失调的过程。 28.植物侵染性病害病害循环:植物侵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发生到下一生长季 节再度发生的整个过程。 29.植物侵染性病害初侵染:越冬和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开始生长以后引起的最 初的侵染。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1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加强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病虫害防治的第一环节。在引种时,要根据国家颁布的法令和条例进行检疫,确保不带有蔬菜检疫对象。不从疫区引进蔬菜种苗,避免和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随蔬菜的种苗在菜田传播和蔓延。如番茄溃疡病、黄瓜黑星病及美洲斑潜蝇等,都属于检疫对象。 二、建立无污染蔬菜生产基地 蔬菜基地应选择远离城市、工矿区及主干公路的地块,基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生产用水和土壤中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不超标。其次,要考虑交通方便、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良好、适宜蔬菜生长、利于天敌繁衍及便于销售等条件。 三、做好预测预报 各种蔬菜病虫害的发生,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和特殊的环境条件。如适温高湿的条件有利于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等发生;环境干旱,则有利于蚜虫和红蜘蛛发生。要根据蔬菜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结合田间定点调查和天气预报情况,科学分析病虫害发生的趋势,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将病虫害控制在发生之前或初期阶段。 四、综合运用农业技术 综合运用农业技术措施,包括选用抗病虫的优良蔬菜品种,改进蔬菜栽培方式,加强菜田管理,科学用水用肥等,少用农药和化肥,有效地防治病虫发生和危害。 1.农业防治 (1)选用优良蔬菜品种选用抗逆性强、抗(耐)病虫为害、高产优质的蔬菜

品种,是防治蔬菜病虫为害,夺取蔬菜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不同蔬菜品种,其抗病虫能力不同。应针对种植蔬菜的主要病虫害,结合品种的生物学特征,进行选种。通过杂交、嫁接等提高作物抗病虫能力。如优良品种毛粉802番茄,因植株被生绒毛,不易受蚜虫为害,因而就可减少病毒病的发生;佳粉10号番茄,较(耐)抗病毒病、早疫病和晚疫病;津春4号黄瓜,较抗霜霉病,如果再采用与黑籽南瓜嫁接技术,还可预防黄瓜枯萎病;丰抗70大白菜,较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 (2)培育无病虫壮苗,防止苗期病害时育苗场地应与生产地隔离,防止生产地病虫传人。育苗前苗床(或苗房)彻底清除枯枝残叶和杂草。可采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要用无病土,同时施用高温腐熟的有机肥。加强育苗管理,及时处理病虫害,剔除病苗,选用无病虫壮苗移植。 (3)改进蔬菜栽培技术与管理方式科学采用蔬菜栽培新技术,不断改善菜田管理,注重生态调节,实现健身栽培,是蔬菜生产中防病抗病的重要手段,是减少施用农药和化肥的基本措施,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有效途径。 (4)及时清理田园前茬作物的残枝落叶和田间杂草,往往是病虫害的载体或潜伏之处,是病虫害反复发生的来源之一。因此,蔬菜收获后和种植前都要及时清理田园,将田间遗留的植株残体、烂叶、杂草以及各种废弃物清理于净。在蔬菜生育期间,也要及时清理田间,将病株、病叶和病果及时清出田园,予以烧毁或深埋,可很好地减轻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5)实行轮作倒茬蔬菜连作是引发和加重病虫为害的一个重要原因,轮作倒茬可阻断病害流行,切断害虫的生活史。在生产中按不同的蔬菜种类、品种实行有计划轮作,是减少土壤病原积累、减轻病虫害发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夺取高产的主要途径。在倒茬轮作中,同一种蔬菜在同一地块上连续生产不应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一章农业害虫的识别 1.农业害虫的概念: 农业害虫指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产品和品质的一类昆虫。 2.害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对产量的影响 (2)对品质的影响 3.农业害虫有哪些危害? (1)对植物根部的危害 (2)对植物茎部的危害 (3)对植物叶和花的危害 (4)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危害 4.导致农业害虫发生的主要要素 (1)虫原因素 (2)气象因素 (3)土壤因素 (4)生物因素 (5)人为因素 5.农业害虫的生活习性 (1)活动的昼夜节律 (2)取食行为 (3)趋性 (4)群集、扩散与迁飞 (5)自卫能力 6.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 ﹙1﹚分类 按照农业害虫的为害对象 按照农业害虫的特点 按照农业害虫的生物特性 (3)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直翅目昆虫鞘翅目昆虫鳞翅目昆虫同翅目昆虫半翅目昆虫双翅目昆虫 膜翅目昆虫 第二章农作物病害的诊断 一、植物病虫害的类型 1.按照病原类型划分 2.按照发病植物类别划分 3.按照病害传播方式划分 4.按照发病器官类别划分 二、真菌 1.植物病原真菌 (1)鞭毛菌亚门 (2)接合菌亚门

(3)子囊菌亚门 (4)担子菌亚门 (5)半知菌亚门 2.植物病原病毒 3.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4.植物病原线虫 5.寄生虫种子植物 三、环境因素与植物病害 (1)温度(2)湿度(3)光照(4)土壤 四、病虫害的传播方式 1.气流传播 2.水流传播 3.人为传播 4.昆虫和其他介质传播 五、植物病虫害有哪些病状类型? 1.病状观察 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2.五大类 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伞状物线状物脓状物 六、植物病害表现在哪几方面/ 1.异病同症 2.同病异症 3.症状潜隐 七、病原物鉴定 1镜检病原 2.诱发培养 八、非浸染性病害 1.营养失调 2.水分失调 3.高温和低温 4.有害物质(1)土壤盐(2)碱害(3)药害(4)大气污染 九、浸染性病害 1.真菌类病害 (1)锈病(2)黑粉病(3)白粉病(4)菌核病(5)霜霉病(6)黑莓和灰霉病 (7)炭疽病(8)立枯病 2.细菌类病菌 (1)软腐病(2)斑点病(3)枯萎病 3.病霉类病害 (1)花叶病毒(2)矮化病毒(3)畸形 4.线虫类病害 (1)粒线虫属 (2) 茎线虫属(3)异皮线虫属(4)根结线虫属(5)滑刃属5.寄生虫植物 (1)菟丝子(2)列当(3)桑寄生属和槲生属

植物病虫害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防治:为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所采取的农业技术综合措施、调整和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增强作物对病、虫、草害的抵抗力,创造不利于病原物、害虫和杂草生长发育或传播的条件,以控制、避免或减轻病、虫、草的危害。 2.再次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物发病以后,病原物在寄主体外或体内产生大量的繁殖体,通过传播又可以侵染更多的寄主植物或同一寄主植物的不同部分,这种重复侵染称为再次侵染。 3.LD5O:指能导致中毒人员或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 4.趋光性:是昆虫视觉器官对光线刺激所引起的趋向活动。 5.期距:根据害虫某虫态或虫龄发生峰日相距防治适期的天数进行预测,称为期距法。 6.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 7.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害、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8.侵染性病害:由于病原物对植物侵染造成的,因为可传染,又叫传染性病害。 9.孤雌生殖:雌虫所产生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称孤雌生殖。 10.有效积温法则:在有效温度内昆虫的生长发育速度与温度成正比。 11.病情指数:是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的综合指标。 二.解答题 1.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的构造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防治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在药剂的选择上是不同的。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主要采用胃毒、触杀性较强的农药,如马拉硫磷、拟除虫菊酯类等杀虫剂。防治刺吸式口器主要采用内吸性强兼触杀性的农药,例如乐果、避蚜雾等。 2.传染性病害与非传染性病害的诊断区别: (1)侵染性病害: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体存在(病征),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 (2)非侵染性病害: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 3.月季白粉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 (1)发生特点:发病初期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逐渐变成白色粉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粉斑,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成片。叶片皱缩、反卷、变厚,呈紫绿色,嫩梢和叶柄发病时病斑略肿大,节间缩短,病梢弯曲,有回枯现象。花蕾染病时表面铺满白粉,不能开花或花姿畸形。严重时,叶片干枯,花蕾凋落,甚至整株死亡。 (2)综合防治: (a)清除侵染来源 (b)加强栽培管理 (c)喷药防治 4.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方案: (1)发生特点:成虫白天静伏,有趋光性,卵产在树冠外围叶片上,卵多在阴天或夜间湿度较大时孵化。幼虫耐饥能力强,共7龄,1-4龄为群聚结网阶段,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章程及制度

某某市安泰农作物病虫防治专业合作社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机防队 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省、市关于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

务的实施方案和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管理的要求,为了搞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某某市安泰农作物 病虫防治专业合作社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机防队属“公司十专业服务队”的民营性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自

负盈亏、以服务为宗旨、面向农户,采取自愿参加、有偿服务的形式在本地开展技术承包服务。 第二章任务(职责) 第三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化统防统治机防队13 / 1 必须承担以下任务,履行以下职责: 1、根据市、县农业行政主管

部门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病虫防治信息,结合本地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实际,指导机防手及时、准确进行病虫防治,并确保防效。 2、对机防手进行植保知识及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操作规程知识培训,提高其施药技术水平,确保选用对口、高效、低毒、无公害农药。 3、与农户签订技术承包合同,

开展自愿有偿技术承包服务。 4、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施技物结合,配套供应技术指导和防治药剂并进行田间施药防治。 第三章组织形式与服务方式 第四条农作物病虫专业化 统防统治机防队组织形式 13 / 2

以服务站为单位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机防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面向农户开展自愿有偿技术服务承包。 第五条服务方式 在村民中推选有经验和技术基础,热心集体公益事业的村民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机防队,由机防手集体统一组织防治用药、统一施药的方式为自愿承包户进行有偿服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以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简明、扼要、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园艺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昆虫识别与分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病虫害综合治理、安全科学使用农药以及苗期与根部病虫害等内容。 园艺植物常见病虫害,霉霜病一般瓜果蔬菜容易感染霉霜病, 该病来势迅猛, 并且传播速度极快, 一旦有蔬菜感染, 其他的蔬菜也很容易传染。霉霜病主要是在植物的叶片上感染和传播, 一般植物在感染该病后, 初期叶片上出现浅黄色的小斑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 斑点逐渐扩散, 形状也变得不规则, 颜色也由起初的绿色逐渐转变黄色, 严重者会变成深褐色。

白粉病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发病时间不确定的病害。该病会出现在瓜果蔬菜生产的任何一个环节, 一般情况下在蔬菜生产的中后期最为严重。这种病也发生在水果和蔬菜的叶子上, 初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形成不规则的小斑, 随着逐渐扩散后会形成白斑, 严重者长满整个叶片。感染该病的植物, 在发病初期植物的叶片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色, 而到了后期, 就会产生许多褐色的小斑点, 叶片会逐渐死亡, 严重者会导致瓜果蔬菜减产, 甚至是死亡。 西安黄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方法,从遗传角度选育抗性强的优良品种现在植物都是利用有性杂交、人工诱

变、生物工程等新型技术和手段来改变基因进行遗传变异, 基本上提供的都是育种的原始材料。为了增进该品种的抗病性, 应从根源上进行预防。例如, 有些树木的树叶中含有树脂成分, 可以防治害虫, 即使害虫将卵或幼虫潜伏在该植物的树叶里, 也会被该植物的树脂成分堵塞致死。另苦楝树干、树叶、果实均有苦楝素, 害虫不喜食用, 在印度的一些国家充分利用该成分制成了杀虫剂。

5.1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治理

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治理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综合防治的概念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措施。 2.掌握综合治理的原则。 二、教学设计:由农田生态环境引入综合治理—分析综合治理的原则—讲解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目标检测——小结 三、教学手段:讲授法、对比法、提问式、课件等 四、讲授的内容 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理想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19 世纪以来,人们对生物防治有了极大的兴趣。20 世纪40 年代,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和杀菌剂等的出现,使化学防治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化学防治方法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显著等优点。但是经过长期大量使用后,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以及大量杀伤有益生物。人们终于从历史的经验认识到依赖单一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是不完善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防治有害生物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简称IPM 的防治策略。理” 一、综合防治的含义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依靠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目的,我国确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提出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

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的目的。 1986 年11 月中国植保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在成都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提出综合防治的含义是:“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即以农业生态全局为出发点,以预防为主,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虫发生的目的;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防治方案,利用化学防治方法时,应尽量避免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综合治理不是彻底干净消灭病虫害,而是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综合治理并不降低防治要求,而是把防治措施提高到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水平上。 二、综合防治的原则 1、从农业生态学观念出发认为植物、病原害虫、天敌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它们同在一个生态环境中,又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发生和消长又与其共同所处的生态环境的状态密切相关。综合治理就是在作物播种、育苗、移栽和管理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节生态系统中某些组成部分,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害天敌生存,不利于病虫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必须贯彻“发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1、农业栽培技术防治 (1)在宏观蔬菜生产安排上把蔬菜生产纳入当地大农业生产中的一部分,统一安排农 田耕作、轮作计划。除城镇郊区常年菜地外,各地的季节菜地、反季节菜地都要因地制宜种 植蔬菜。一个地方种植蔬菜的种类、品种不要过多,一般按“一村品”或“一村两三品”的 精神安排生产。而且一村中的现代化三个种植的蔬菜品种,要分属不同科,这样可断许多病 虫的食物链,一些寡食性的害虫,就会因断粮饿死,猖獗不起来。 (2)在微观上,每一茬菜的栽培过程,要从选地、整畦、品种选择、茬口安排、种子 消毒、播种育苗,至定植、田间管理,到产品采收及产品处理等等各个农事环节,都必须发 生。 2、病虫害防治的药剂选用原则 (1)所有使用的农药都必须经过农业部药检定所登记。严禁使用未取得登记和没有生 产许可证的农药,以及无厂名、无药名、无说明的伪劣农药。 (2)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杀虫脒、呋喃丹、氧化乐果、甲基1605、

1059、苏化203、3911、久效磷、磷胺、磷化锌、磷化铝、氯化物、氟乙铣胺、砒霜、溃疡 净、氯化苦、五氯酚、二溴丙烷、401、氯丹、毒杀酚和一切汞制剂农药以及其它高毒、高 残留等农药。 (3)尽可能选用无毒、无残或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具体来说,有以下四条原则。 首先,选择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农药。如:Bt、8010、白僵菌、天霸、天力二号、菜丰灵等。 其次,选择特异昆虫生长调节剂农药。如:抑太保、卡死克、除虫脲、灭幼脲、农梦特 等。 第三,选择高效低毒残留的农药。如:敌百虫、辛硫磷、克螨特、甲基托布津、甲霜灵 等。 第四,在灾害性病虫害会造成毁灭性损失时,才选择药效为中等毒性和低残留的农药。 如:敌敌畏、乐果、速灭杀丁、天王星、敌克松等。 3、农药安全使用的准则 (1)喷洒过农药的蔬菜,一定要过安全间隔才能上市。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同。 一般笼统地说,喷洒过化学农药的菜,夏天要过7天、冬天要过10天,才可以上市。

2020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

2020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 为有效预防控制爆发性、迁飞性和流行性重大病虫害,减轻小麦病虫和农区蝗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根据《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2020年中央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我市项目实施方案如下: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通过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和提高组织化程度,突出小麦重大病虫害源头区、迁移扩散重灾区小麦主产区,针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和蝗虫等重大病虫防控,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综合防治,项目区实行整片、整村推进,带动区域性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有效控制病虫害蔓延,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补助政策 (一)补助范围 1、小麦病虫害防治范围:全市总防治面积2万亩。 2、农区蝗虫防治范围:全市总防治面积21万亩,推广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各县区参照市里的分配原则,落实到具体补助对象。 (二)补助标准。小麦病虫害防治每亩补助10元,蝗虫防治每亩补助5元。补助资金主要对病虫害源头区和重发区实施统防

统治、应急防治的药剂和施药作业进行补助。 (三)补助对象。实施病虫害防治作业的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和农民。统防统治组织包括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专业服务公司和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等。重点补助全国百强服务组织、省十佳服务组织和省市优秀服务组织。 (四)补助方式。2万亩小麦病虫害防治和21万亩蝗虫防治,可采取资金补助,也可采取物化补助,由县级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确定。采取资金补助的,要严格核实项目实施面积,并根据考核验收结果及时发放补助资金。采取物化补助的,非应急状态时,农业、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好统一招标采购工作,认真核实防治任务和相关服务协议,作业前及时将药剂分发到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或村组(农户)。病虫害突发时,要做好应急物资的订购工作。 组织实施 各县区农业、财政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政策宣传,加强指导服务,严格资金监管,确保补助项目落实到位。 (一)合理确定补贴面积。小麦病虫害防治,市里依据近三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今年小麦种植面积等因素,确定各县区承担面积。蝗虫防治分配根据有关县区常年地面防治面积确定。 (二)强化组织领导,细化相关措施。各县区在推进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推动。农业部门要会同

浅谈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方法

浅谈森林病虫害概念及其综合治理 摘要:介绍了森林病虫害的概念,针对目前有害生物入侵林业严重态势,提出了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指出要建立测报体系,提高检疫水平,明确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切实做好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概念;综合治理方法 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木、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环境。森林并非是树木的简单集合,而是有一定结构,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并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联系的极其复杂的集合体。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建国以来,国家为了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投入了大批的财力、物力营造了广袤的人工林。但在人们庆幸生存环境改善之余,大面积的人工林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因为人工林的特点是几千公顷甚至几万公顷都是纯林,这种单一的纯林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极易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使得林木及林副产品减产、甚至绝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虫害会让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浪费。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林业工

作者的高度重视。 1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