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霸优课】2017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7-1 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a Word版含解析

【学霸优课】2017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7-1 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a Word版含解析

【学霸优课】2017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7-1 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a Word版含解析
【学霸优课】2017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7-1 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a Word版含解析

[考法综述]本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稳态基本概念

的理解及组成成分的辨识。有时单独考查内环境组成之间的关系、成分及稳态的调节,也经常与机体稳态的各种调节综合考查。

命题法1图析体液种类及其关系

1.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c三种液体分别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a、b、c三种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是c

C.细胞1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D.细胞3的种类最多

答案 D

解析根据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可判断a是淋巴,b是血浆,c 是组织液,A错误;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B错误;淋巴中无红细胞,C错误;大部分组织细胞存在于组织液中,所以细胞3的种类最多,D正确。

【解题法】巧用单箭头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

(1)分析:单方向(箭头)?

???? ①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②淋巴流向:淋巴→血浆 双方向(箭头)?????

①组织液 血浆②组织液 细胞内液 (2)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 命题法2 图解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2.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

B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

C .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

D .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

答案 C

解析据图可知,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②是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④是淋巴,⑤是血浆,⑥是血细胞。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发生改变,A正确;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过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血浆渗透到组织液的水分增多,引发组织水肿,B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错;机体出现的水泡,其中的成分主要是组织液,D正确。

3.上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若②为肝脏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

C.①→③的过程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的发生

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据图可以判断,①是淋巴,②是细胞内液或细胞,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组织细胞消耗氧气,B正确;③→①的过程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的发生,C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错误。

【解题法】内环境示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

(1)

(2)

(3)A端若为动脉端,则A处氧分压高于B处,A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

命题法3内环境与细胞之间的跨膜分析

4.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细胞膜()

A.5层B.3层

C.6层D.4层

答案 B

解析血浆中的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如图所示)。

葡萄糖首先要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至少要跨毛细血管壁

的一层上皮细胞,即穿过2层细胞膜,再进入组织细胞共穿过3层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的葡萄糖在被彻底氧化分解时,首先要在细胞质基质中经过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被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再进一步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葡萄糖分子不直接进入线粒体,所以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经过的细胞膜只有3层。注意:线粒体的内、外膜不是细胞膜。

【解题法】葡萄糖和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分析

(1)葡萄糖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上皮细胞(两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四层)+进组织细胞(一层)=7层。

(2)O2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两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四层)+进、出红细胞(两层)+进组织细胞(一层)+进线粒体(两层)=11层。

命题法4人体pH稳态的维持机制

5.利用教材中的实验“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的有关判断不合理的是()

A.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B.生物材料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的调节来维持pH稳定

C.若只用自来水和生物材料作对照,不能充分说明生物材料中有类似缓冲液中的缓冲物质

D.若只用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对照,不能充分说明生物材料对酸碱物质具有缓冲作用

答案 B

解析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维持酸碱平衡的因素:存在缓冲对,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3)血浆pH调节的过程:

生物信息学

1.1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a.DNA两条链逆平行、围绕同中心轴右手螺旋的双链结构,双螺旋结构的直径为2.0nm,螺距为3.4nm。 b.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构成亲水性骨架位于双螺旋结构的外侧,疏水碱基位于螺旋内侧。每周约10个碱基。 c.两条链借助彼此之间的的氢键结合在一起。AT配对有两个氢键GC配对有三个氢键。每两个碱基对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为36° d.双螺旋结构的表面形成了一个大沟(major groove)和一个小沟(minor groove)。 1.2 名词解释:DNA的变性与复性;DNA分子杂交 DNA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DNA变性的本质是双链间氢键的断裂。 DNA的复性:当变性条件缓慢地除去后,两条解离的互补链可重新配对,恢复原来的双螺旋结构,这一现象称为DNA复性(renaturation) 。 DNA分子杂交:热变性的DNA在缓慢冷却过程中,具有碱基序列互补的不同DNA之间或DNA与RNA之间形成杂环双链的现象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1.3 简述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不同种类的DNA单链分子或RNA分子放在同一溶液中,只要两种单链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碱基配对关系,在适宜的条件可以在不同的分子间形成杂化双链(heteroduplex)。这种杂化双链可以在不同的DNA与DNA之间形成,也可以在DNA和RNA分子间或者RNA与RNA 分子间形成。这种现象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1.4生物体内氨基酸有180多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都是(α-氨基酸)。 1.5 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1.6名词解释:氨基酸的等电点 氨基酸的等电点:调节氨基酸溶液PH值,使氨基酸溶液中的氨基和羧基的解离度完全相等,即氨基酸所带静电荷为0,在电场中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此时,氨基酸溶液的PH 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以符号PI表示。 2.1 Sanger通过氨基酸与(2,4-二硝基氟苯(DNFB))反应测定了胰岛素的序列。 2.2 Edman反应是指用(苯异硫氰酸酯(PITC))与氨基酸的氨基发生反应来测定多肽序列的。 2.3名词解释:肽键与肽平面 肽键: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之后形成肽链其中一个氨基酸上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上的羟基脱水缩合后形成的就叫肽键即-CO-NH-. 肽平面:与肽键相关的6个原子共处于一个平面,称为酰胺平面或肽平面。 肽键具有一定程度的双键性质,参与肽键的六个原子C、H、O、N、Cα1、Cα2不能自由转动,位于同一平面,此平面就是肽平面,也叫酰胺平面。 2.4详细叙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一级结构: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线性氨基酸序列。 二级结构:依靠不同氨基酸之间的C=O和N-H基团间的氢键形成的稳定结构,主要为α螺旋和β折叠。 三级结构:通过多个二级结构元素在三维空间的排列所形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结构。四级结构:用于描述由不同多肽链(亚基)间相互作用形成具有功能的蛋白质复合物分子。 2.5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有哪几种?

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生物信息学考卷

北京化工大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生物信息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 名词解释 (每题2分) 1. 终止密码子 2. 基因组 3. 比对 4. 近邻关系法 5. 最简约树 6. CpG 岛 7. 重复元件 8. α螺旋 9. 同源建模 10.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二 简答题 (每题5分) 1.图示分子生物学中的中心法则,并注明相应于转录和翻译的各个步骤及相关的重要的酶。 2. 应该根据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哪些特征,来识别真核基因? 3. 请画出原核生物基因结构图,并分别标出“开放阅读框”、 “RNA 聚合酶起始转录的启动子区域”、“调控蛋白结合的操纵子序列”的位置。 4. 国际上权威的核酸序列数据库有哪些?蛋白质序列数据库有哪些?蛋白质结构数据库有哪些? 三 写出下面perl 程序的运行结果 (共计15分) (1) $a="a",$b="b",$c="c", $d="d"; @name=("Guy","Tom","126","Roy","007"); @list=(2..9); @items=($a,$b,$c, $d); @empty=(); $size=@items; print "@name\n@list\n@items[1]\n@empty";

(2) $num1=50; $num2=100; $num3=0; print $num1 && $num3,"\n"; print $num3 && $num1,"\n"; print $num1 && $num2,"\n"; print $num2 && $num1,"\n"; print $num1 || $num3,"\n"; print $num3 || $num1,"\n"; print $num1 || $num2,"\n"; print $num2 || $num1,"\n"; (3) @name=("PKU","THU","BUCT","SJTU"); print "@name\n"; delete $name[1]; print "@name\n"; print "$name[1]"; $size=@name; print "the size is $size"; 四计算题 1 为以下序列比对确定比对得分:(每小题3分) (1)全局比对:匹配得分=+1,失配得分= -1,起始罚分= -2,长度罚分= -1 TCAGATATACTGAGCTGCT TCAGA-A- ACAGA T -TG - - (2)准全局比对:匹配得分=+1,失配得分=-1,起始罚分=-2,长度罚分=-1 AGTTTGAAACTGTATAT AG - - - ACAAATG-CT - - 2 画出相应于标准Newick格式 ((((A,B),D),E) ((G,H),C))F 的系统发生树。(6分) 3用UPGMA重建系统发生树,距离矩阵如下:(10分)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题精选(含答案)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③血糖含量过高④淋巴循环受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HCO3-、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D.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4.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5.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的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①抗体与抗原结合②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尿素的生成 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⑥乳酸与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⑥ 6.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叙述不正确的()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7.下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与该图有关的正确叙 述是() A.3和5中都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2处的O2到达4内参与生理活动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 C.3和5可以相互渗透 D.直接调节3中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8.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入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必修3稳态与环境记忆

生物必修3记忆 内环境和稳态 (1)内环境 ①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含量占2/3。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叫人体的内环境。三者关系? 血浆与组织液、淋巴在成分上的区别主要是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血浆中的水来自: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有: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细胞、分泌到消化道中的物质如淀粉酶、植物细胞中的物质。(理解)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 ②正常人的血液pH范围是7.35~7.45,缓冲物质是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③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A.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与人体新陈代谢有直接关系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B.稳态的生理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就会引起代谢紊乱 ....,并可导致疾病。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①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有2个神经元。 神经元在形态上与其它动物细胞的不同处:有突起。 2.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上: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未兴奋时是外正内负 .........,兴奋时为外负内正。 兴奋以电信号(或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特点:是双向传导 (2)神经元之间:突触的传递 特点:单向传递(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轴突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树突膜或胞体膜)(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单向传递的原因: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 .............................. 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 号的转变。 3、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水平衡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与稳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1.理解内环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能解释和说明其意义。 2.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并且能够解析一些实例。 能力目标 1.图形辨析能力、图形和文字信息的转换能力。 2.基本的绘图能力。 3.一定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1.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2.善待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志品质。 3.事物都是对立统一及相互联系的观点。 ●重点·落实方案 重点 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落实方案 1.精讲实例缓冲物质对pH的调节过程,说明pH对内环境稳态的影响。 2.结合新陈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条件与实例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 稳态的概念。 突破策略 1.播放微课件直观显示内环境的动态变化过程,理解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2.补充直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四大系统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在宏观上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本原理。 ●教具准备 微课件、投影片、试管、血浆、蒸馏水、1%的盐酸、pH试纸等。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预习。寻找相关疑点。 2.指导学生思考。根据预习情况对提出的疑点寻找思考线索。 3.回忆人体的四个系统的知识。 ●教法建议 1.谈话法。 2.讨论法。 3.实验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细胞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我们知道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等在其生活过程中,可以和它生存的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那么人体的体内细胞,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教学目标达成] 一、内环境 学生阅读:内环境的内容。 教师演示:微课件(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动态过程) 学生思考:(1)环境概念中“内”“外”的含义。 (2)淋巴的形成过程。 师生总结: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 学生活动:用箭头连线的方式,将内环境中组织细胞、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关系表示出来。 师生总结:由此可见,组织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师提问: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又是怎样获得的?(多媒体课件展示) 学生分析,归纳: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师指点: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与内环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细胞的代谢活动以及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那么,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会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二、内环境的稳态 学生阅读:内环境的稳态的内容。 投影片:(1)影响血液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正常人血液的pH是多少? (3)调节血液pH处于正常范围的方式是什么? 学生阅读后,回答:(1)主要因素有pH、渗透压、温度等。 (2)正常人血液的pH为7.35~7.45。 (3)缓冲物质(缓冲对)的缓冲作用。 下面以内环境的pH为例来说明 学生探究性实验:1.用加了抗凝血剂(柠檬酸钠)的血浆为实验材料,取两只洁净的试管,甲试管中加入2 mL血浆,乙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分别用pH试纸测试,并进行比较。 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滴质量分数为1%的盐酸溶液,分别用pH试纸测试,并进行比较。 讨论:请部分学生将其实验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并分析实验现象。 例如:人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组织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当这些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后,血液的pH将发生什么变化?(多媒体展示) 师生总结: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为当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就会与NaHCO 3 发生反应, 生成乳酸钠和H 2CO 3 ,H 2 CO 3 是一种弱酸且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 pH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 增加通气量,从而将血液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如果有过多的Na 2CO 3 发生反应,生成 NaHCO 3,过多的NaHCO 3 可以从肾脏排出体外。 教师总结: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其他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也都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通过实验、实例的分析,我们归纳出稳态的概念。稳态是正常机体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运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大学生物信息学教材对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e816871528.html, 大学生物信息学教材对比分析 作者:孙添添齐云峰王仁俊金太成刘春明于长春 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06期 摘要:教材是实现教学过程的前提,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教材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来源,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针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础。因此,对不同教材进行分析研究,选择适合的教材,对于教师是必要工作。本文选取了近10年内,五种生物信息学相关教材,进行分析,以期达到为不同专业对于教材的选择提供参考和建议的目的。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教材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019-02 近些年,生物信息学顺应时代变化而成为生命科学的新兴领域。[1]生物信息学主要是对 核酸和蛋白质两个大方向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2]目前,生物信息学作为基础课程在各高 校生物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开设。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3]因此,各高校在教材选择、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4]优秀的生物信息学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对不同的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从中选取适合相关专业的教材,是教师的必要工作。本文对五种生物信息学教材进行分析,为不同专业对于教材的选择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研究方法及教材简介 (一)文献研究法 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文献检索。首先,搜索与生物信息学教材分析相关的著作。其次,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与教材分析相关的期刊论文。最后,借鉴优秀教师的教案,仔细阅读并进行分析。深入了解相关生物信息学教材分析的背景以便进行整理分析。 (二)对比研究法 本文主要选取了五种生物信息学教材,根据教材的基本框架结构及特点,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总结不同教材之间异同。 二、生物信息学教材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专业,教材的使用也趋向多元化。生物信息学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对不同的生物信息学教材进行对比,以便教师作出最适合的选择。如表1所示,对五种教材从宏观角度进行内容上的分析。

高中生物内环境的稳态精简测试

高二生物月考测试题 内环境与稳态及调节 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图9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长期营养不良会使c液减少 C.③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3.正常情况下,由尿排出的K大约是肾小球滤过的K+量的1/10,当给人以大量钾盐时,尿中K+排出量可超过肾小球滤过的K+的量。这一事实说明 A.肾脏排出K+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B.K+的分泌和重吸收既可能是主动过程,也可能是被动过程 C.肾小管和集合管既能重吸收K+,又有分泌K+的能力 D.K+的分泌和Na+的重吸收相关联,都受醛固酮的促进 4.能与肾上腺素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甲状腺激素④抗利尿激素⑤醛固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5.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②有凋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⑤甲状腺激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A.①②③ B.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6.将甲品系小鼠和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于a小鼠身上。不久,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a小鼠身上生长良好,乙品系小鼠的皮肤肿胀潮红,最终死亡脱落。此时,将所用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再取一小块.第二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脱落。下列对第二次植皮后出现的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A.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功能 B.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属于抗原

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填空

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填空 1、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仍能通过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2、细胞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的交换。 3、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并把直接排入水中。 4、组成动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 5、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细胞外液占三分之一。 6、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液既有液体部分,也有大量的血细胞。 7、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的环境。 8、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吸收,成为淋巴。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 9、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 10、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蛋白质(7%-9%),无机盐(约1%),以及血液运送的各种(如葡萄糖)、各种等。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代谢的产物,包括尿素、肌酸、肌酐、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1、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12、渗透压是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1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l-。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的渗透压。 14、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15、溶液酸碱度(pH)是指溶液中自由浓度的负对数,即pH=-lg[H+]。 16、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的形成和维持。 17、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都处于中。 18、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机体的调节系统主要由三个,即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三者具有共同的“语言”-信息分子。 19、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就会遭到破坏。

高中生物必修三 内环境与稳态 知识点总结

一、内环境的组成和稳态 1、体液和内环境的关系 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2、内环境间各组成成分的关系 血浆组织液淋巴 存在部位血管内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内 生活的细胞各种血细胞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巨噬细胞 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 ③由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 汇入 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形 成 ②由组织细胞渗出 ①由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 成 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 化学成分相近,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输的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蛋白质含量较高(血浆蛋白)较低

(1)并不是所有细胞的内环境都是组织液,如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2)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的利用和产生过程并非一定只能发生在内环境中。如葡萄糖,O2是内环境成分,但作用只能发生在细胞内。乳酸和CO2是内环境成分,但乳酸产生于细胞质基质,CO2产生于线粒体内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0.9%的氯化钠溶液等渗状态 4、内环境的稳态与维持

甲乙丙 丁 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细胞内特有的物质:血红蛋白、酶 2、细胞膜上的成分:载体、受体 3、与外界环境相通的成分:消化液、汗液、泪液等 4、是不是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纤维素、麦芽糖 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在内环境中 项目生理过程举例 发生在内环境中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中和反应,如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过程细胞内的代谢;细胞呼吸过程、酶和激素等物质合成的过程 消化道等外部环境中所发生的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水解过程

第一章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下列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4.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抑制尿液的形成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5.右上图是人运动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被消耗掉了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6.下列关于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 7.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O2

生物信息学医学数据

生物信息学在医学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数据以爆炸般的速度积累增长,特别是临床医疗数据的大量积累,但是如何有效的整合和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研究,这就对有效数据的管理和挖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数据挖掘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在分类分析方面表现相当出色,因此,已有专家将数据挖掘技术与基因表达数据分类问题相结合,发掘基因之间的关联联系,基因表达正常与非正常的活动范围,由此来理解基因表达的内在规律[1],给疾病的诊断和预测、新特药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但目前医学数据的整合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医院临床数据通常是分散存在的。分布于医院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检查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医院建立的各种信息系统当中,有的甚至存在于医生手写的随访记录本当中,这样分散存在的数据不利于收集、整合与分析。 二是以往的临床科学研究都是以手工的方式去收集和整合数据,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得不到保证,而且容易产生数据丢失。与此同时,人工收集数据工作量大,数据采集速度慢、试验周期长的状况,这对临床科研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提出来质疑。 三是在对手工搜集到的分散的数据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和查询的过程中,效率滞后,容易影响科研进度。 针对上述几个问题,为确保收集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完整性,以便进行统计分析,基于临床科研的数据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2. 支持向量机在医疗数据中的应用 在疾病检测中,单一的生理信息不足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因此对多种生理信息综合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心脏病的诊断中就涉及诸如年龄、血压、心跳等几种,甚至几十种理化指标。医生综合这些检测的数据,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觉和见解等对人体的健康状况做出某种诊断。显然,这种诊断是主观性的,对同一个人,有时不同的医生甚至会做出截然相反的判别。多生理信息融合( Information Fusing)技术可以直接从原始样本数据出发建立某种规则模型,并将这种模型在计算机上实现,利用这一模型可以帮助医生对待测人体做出更客

高考生物 题型分析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题型一、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一、考查形式 选择题 二、典型例题 1.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 别表 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干及图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了内环境;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在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血浆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⑤胃中的牛奶⑥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④⑦ D.①②③④⑥⑦ 答案 A 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喝牛奶和口服药物都在消化道中,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内环境。 三、答题技巧 1.内环境的组成

2.毛细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细血管没有盲端,这是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方法。 3.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图示中组织液单向转化为淋巴,淋巴单向转化为血浆,这是判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 4.细胞外液的成分、渗透压和酸碱度 5. ①、②、④内存在的蛋白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而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 6.内环境各种成分的关系 7.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 (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CO2、尿素等。激素、抗体、纤维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血红蛋白、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8.写出细胞的具体内环境 细胞名称直接内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9.与内环境有关的 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2)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四、变式训练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内环境稳态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 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 3、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中的渗透压主要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维持。人的血浆渗透压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血浆是一个缓冲体系,存在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比如:血浆中乳酸过多可以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从而中和掉乳酸,维持酸碱平衡。 温度:37度左右 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淋巴管堵塞,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困难,组织液增多 2、局部代谢过于旺盛:组织液代谢废物增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 3、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4、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 5、肾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重点知识:1、内环境成分问题: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浆蛋白在血浆中是内环境成分。呼吸酶是细胞内的酶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脂肪酶是胰腺的外分泌腺细胞分泌到肠道中分解脂肪的酶,不属于内环境。。神经递质需要经过突触间隙(组织液)所以是内环境成分;抗体是体液免疫中的浆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是内环境成分,各种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是内环境成分。载体是物质跨膜运输时的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无机盐离子如H+ Ca2+ 等是内环境成分。纤维蛋白原在血浆中,是内环境成分。

生物信息学复习提纲

生物信息学(4/6) HGP,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遗传图谱(genetic map)又称连锁图谱(linkage map),它是以具有遗传多态性(在一个遗传位点上具有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出现频率皆高于1%)的遗传标记为“路标”,以遗传学距离(在减数分裂事件中两个位点之间进行交换、重组的百分率,1%的重组率称为1cM)为图距的基因组图。 物理图谱(physical map)是指有关构成基因组的全部基因的排列和间距的信息,它是通过对构成基因组的DNA分子进行测定而绘制的。 转录图谱是在识别基因组所包含的蛋白质编码序列的基础上绘制的结合有关基因序列、位置及表达模式等信息的图谱。 生物信息学:采用信息科学技术,借助数学、生物学的理论、方法,对各种生物信息(包括核酸、蛋白质等)的收集、加工、储存、分析、解释的一门学科 结构生物学是以生物大分子特定空间结构、结构的特定运动与生物学功能的关系为基础,来阐明生命现象及其应用的科学。 系统发生(phylogeny)——是指生物形成或进化的历史 系统发生学(phylogenetics)——研究物种(遗传学特征)之间的进化关系,认为特征相似的物种在遗传学上接近.系统发生的结果常以系统发生树表示; 系统发生树(phylogenetic tree)——表示形式,描述物种(遗传学特征: 形态, 基因序列, 蛋白质序列等等) 之间进化关系(系统发生树: 物种(遗传特征)之间的关系;进化树: 从低等到高等, 有始有终) EST:大量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 SSR:简单重复序列(SSR,simple sequenee Respts),也称作微卫星DNA (Mierosatellite DNA)是指一类由几个(多为1-6个)碱基组成的基元串联重复而成的DNA序列,在染色体上呈随机分布,由于重复次数不同及重复程度的不完全而造成了每个座位的多态性。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 PDB:蛋白质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PDB) ▲生物信息学主要研究两种信息载体:DNA分子、蛋白质分子 ▲生物信息学研究的内容: 课本上版本PPt简化版本 1.生物信息的收集、储存、管理与提供 2.基因组序列信息的提取和分析 3.功能基因组分析 4.生物分子设计 5.药物设计 6.生物信息分析的技术与方法研究 7.应用于发展研究 8.系统生物学研究1、生物分子数据的收集与管理 2、数据库搜索及序列比较 3、基因组序列分析 4、基因表达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5、蛋白质结构预测 ▲生物信息学之父:马来西亚的美籍学者林华安(Hwa A. Lim,林博士) ▲生物信息学的热点领域:1.人类基因组计划2.人类蛋白质组计划3.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4.基因芯片5.生物信息学与医学 ▲生物分子信息的特征:生物分子信息数据量大、生物分子信息复杂、生物分子信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Linux系统的主要特征:开放性、多用户、多任务。

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习题

必修3稳态与环境习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人体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2.在某动物的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该动物将表现为( ) A.有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B.失去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3.下列有关动物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 A.微量和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D.通过导管运输 4.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5.下列与免疫功能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6.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患者的细胞免疫有缺陷 D.体液免疫仅依靠B细胞就可以完成 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是一类有机物 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 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8.疟原虫入侵红细胞引起人患疟疾,同时人体也能够产生抵抗疟原虫感染的免疫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疟原虫入侵人体后会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确定疟原虫的抗原结构有助于疫苗的研制 C.人抵抗疟疾不需要非特异性免疫 D.淋巴因子能够增强抵抗疟原虫的免疫功能 9. 下列关于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血钠含量下降时,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加 B.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在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中都起作用 C.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致使体液丢失,都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通常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水量与体表排出的水量相等 10.对某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列一组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地段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约为6.5株/m B.该组数据采集的方法为样方法 C.另一小组再次调查,所得的数据完全相同 D.该调查必须是随机选取的样方

必修3·稳态与环境

《必修3·稳态与环境 期末综合测试题 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图1的A 、B 、C 、D 、E 中,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的是( ) 光光光 光 锡纸云母片A B C D E 图1 解析:A 图尖端部位被锡纸遮住,不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胚芽鞘直立生长;B 图遮住的是胚芽鞘下部,生长素背光一侧浓度高,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 图云母片未能将尖端部位左右完全隔开,生长素分布不均,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D 图虽将上下隔开,但生长素在云母片以上部位已发生不均匀分布,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E 图无单侧光照射,但云母片阻碍了一侧生长素运输,使得对侧生长素分布多,出现弯曲生长。 答案:A 说明:通过该题能进一步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落实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作用场所等有关知识。 2.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 A.喷洒N 肥 B.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C.喷洒P 肥 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 解析:温室内栽培茄果类蔬菜,其花粉发育不良而影响传粉受精,会降低产量。若要保证产量,可以喷洒生长素类似物,这是因为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 答案:D 说明:在室内栽培植物的生产实践中,要想提高产量,除了喷洒生长素类似物外,常用的方法还有人工辅助授粉,特别是栽培的植物需通过昆虫传粉的植物。 3.如图2所示,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的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的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云母片 云 母 片云母片光光甲乙丙 图2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C.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D.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解析: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并从尖端输送到下部,促进下部生长。单侧光照可以引起向下输送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少,细胞生长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细胞生长快,结果胚芽鞘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表现出向光性。要对本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十四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及调节

第十四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及调节 1.对内环境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指体液 B.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 C.内环境是指细胞内液 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 2. 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3.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液D.淋巴和组织液4.正常情况下,在以下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水和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5.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A.钾离子B.钠离子C.氯离子D.钠离子和氯离子6.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的不正确解释是()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 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 C.H2CO3分解成的CO2可经呼吸排出 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8.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10.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11.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1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 13.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 ) 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 14.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 15.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 ....的系统是

生物信息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

生物信息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 摘要生物信息学是研究生物信息处理(采集、管理和分析应用),并从中提取生物学新知识的一门科学,它连接生物数据和医学科学研究。生物信息数据库几乎覆盖了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截止至2010年,总数已达1230个。生物信息学已不断渗透到医学领域的研究中。生物信息学在医学领域中主要应用于医学基础研究、临床医学、药物研发和建立与医学有关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库。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医学,应用 前言据统计,生物学信息正以每14个月翻一倍的速度增长。随着基因组及蛋白质序列数据库的快速增长,以及从这些序列中获取最大信息的需求,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运而生。简言之,生物信息学就是利用计算和分析工具去收集、解释生物学数据的学科。生物信息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是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生物学的结合。它对于管理现代生物学和医学数据具有重大意义,其研究成果将对人类社会和经济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生物信息学的基础是各种数据库的建立和分析工具的发展。 数据库 迄今为止,生物学数据库总数已达500个以上。归纳起来可分为4大类:即基因组数据库、核酸和蛋白质一级结构数据库、生物大分子三维空间结构数据库,以及以上述3类数据库和文献资料为基础构建的二级数据库。 生物信息学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 1.疾病相关基因的发现:很多疾病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或基因多态性有关。发 现新基因是当前国际上基因组研究的热点,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是发现新基因的重要手段。目前发现新基因的主要方法有多种:(1)基因的电脑克隆:所谓基因的“电脑克隆”, 就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手段,发展新算法,对公用、商用或自有数据库中存储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 sequence tags,EST)进行修正、聚类、拼接和组装, 获得完整的基因序列, 以期发现新基因。(2)通过多序列比对从基因组DNA 序列中预测新基因[1]:从基因组序列预测新基因,本质上是把基因组中编码蛋白质的区域和非编码蛋白质的区域区分开来。(3)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2]:现在普遍认为SNPs研究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走向应用的重要步骤。这主要是因为SNPs将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用于高危群体的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