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双微导丝技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

双微导丝技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

双微导丝技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
双微导丝技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

双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记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手术记录单 姓名: 性别:女年龄:64岁科别:神内二住院号:造影号:手术时间: 手术名称:双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 手术者: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 手术过程: 今日10:10在局部麻醉+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下,于 右股动脉入路行双椎动脉开口部支架植入术。术前2小时尼膜同 3ml/h泵入。术前查体:P88次/分,BP139/79mmhg,神清语利,面 纹等深,伸舌居中。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未引出, 深浅感觉正常,布氏征(—),克氏征(-),NIHSS评分0分。常 规消毒、铺巾后,1%利多卡因10ml穿刺点周围浸润麻醉,采用改 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成功,置入8F动脉鞘(鞘内持续滴 入高压肝素盐水),10:30给予肝素3000u入壶。沿动脉鞘送入260cm 超滑导丝+5F VTK导管+8F Guiding(外接Y阀+三联三通,Y阀持 续滴入高压肝素盐水)导管组,右前斜位透视下260cm超滑导丝送至右锁骨下动脉远端并引导5FVTK导管至右锁骨下动脉近端,10:55沿5FVTK导管将8F Guiding置于右锁骨下动脉右椎动脉开口处,撤出5FVTK导管,留置260cm超滑导丝。多角度手推造影,于左前斜45度显示右椎动脉起始部最大狭窄率85%,长约5mm。11:15右椎动脉左前斜45度路径图指引下将PT2微导丝小心越过狭窄段置于右椎动脉v2段远端11:17血压141/77mmhg,心率77次/分,尼莫同加至10ml/h。左前斜39度加头18度造影显示右椎动脉颅外端迂曲,不适于使用保护伞,右前斜36度造影显示右椎动脉颅内段显示良好。11:27左前斜39度加头18度路径图指引下沿PT2微导丝将5mm×19mmExspress 球扩支架送至狭窄段,撤出260cm泥鳅导丝。多角度造影对位准确后球囊逐渐加压至10atm 释放支架,持续约2秒,可见支架顺利张开,此时造影显示支架与血管壁贴合欠佳,残余狭窄率30%,行第2次球囊扩张,压力12atm持续2秒后快速减压,造影显示支架与血管壁贴合良好,无移位,表面光滑,残余狭窄率0,前向血流好,此时血压140/67mmhg,心率89次/分,右前斜29度加头10度造影显示右椎动脉颅内段显示良好,观察10分钟后撤出球囊输送系统及PT2微导丝,再次造影显示支架与血管壁贴合良好,无移位,前向血流好。11:30给予肝素800u入壶。11:35将8F Guiding撤出右锁骨下动脉,透视下小心选至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多角度手推造影,于右前斜18 度加头9度显示左椎动脉起始部最大狭窄率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目的观察使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35例,对其实施CAS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均明显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能够减少颈动脉狭窄,使主要责任血管血流速增強,具有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标签: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临床疗效 脑血管病变造成脑部组织缺血性卒中是临床致死率最高的几种脑部疾病之一,也是脑部疾病致残主要原因之一,而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粥样硬化所导致的颈动脉狭窄。以往临床常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进行治疗,但其手术并发症且病死率较高[1]。近年来临床开展使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尝试治疗颈动脉狭窄,本文作者亦对我院颈动脉狭窄患者开展CAS治疗,取得较理想临床疗效,现将所观察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3~68岁。所有病例均有较明显脑缺血临床症状,出现一侧肢体的无力感或黑矇,影像学检查表明颈动脉狭窄已超过50%,均已确诊为颈动脉狭窄。所有患者均已清除本次实验内容,自愿参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方法术前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局麻消毒后在右侧股动脉处穿刺,置入动脉鞘全身肝素化,将引导导管在导丝的导引下送入病灶处近心端,而后使用扩张球囊对颈动脉狭窄处进行预扩张,并将支架送入准确放置在预定位置,释放支架并对狭窄病灶处情况进行观察,如有必要再次使用球囊予以扩张,反复观察治疗后病灶扩张情况以及各附近动脉血流及组织供血情况,达到目的后完成手术,并继续服用相关药物,注射低分子肝素。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情况(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改变,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1.4数据处理对患者数据应用SPSS软件17.0版实施统计学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P﹤0.05表明样本数据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降低,

左颈外动脉狭窄、左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成形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 血管内成形治疗手术记录单 姓名: 性别:女 年龄 科别: 神内2 住院号: 门诊号: 手术时间: 手术名称: 左颈外动脉狭窄、左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成形术 手 术 者: 麻醉方式:镇静镇痛监测+局麻 手术过程 10:20镇静镇痛监测,左上肢血压140/90mmHg ,心率70次/分。常规消毒、 铺巾,1%利多卡因10ml 穿刺点处局麻,采用改良Seldinger 技术穿刺右股动 脉成功,置入8F 动脉鞘,8F 动脉鞘接高压肝素盐水,沿鞘送入接有Y 阀、三 联三通管、高压肝素生理盐水的8FGuiding 导管+6FVTK 导管+2.6m 泥鳅导 丝,在泥鳅导丝导引下将 Guiding 导管置于左颈外动脉口,退出泥鳅导丝及 VTK 导管,手推造影示左颈外动脉起始部狭窄(90%),左颈内动脉闭塞,在 路径图指引下送入Boston Sciencific filtenivire3.5-5.5mm190cm 保护伞通过颈 外动脉狭窄处至枕动脉开口处并打开保护伞,多角度造影证实保护伞与血管 贴壁良好,在路径图指引下沿保护伞导丝送5.0-7.0mmBoston 球囊至左颈外动脉狭窄处,用Encore TM26压力泵加压至4atm 持续10秒,快速抽憋球 囊,手推造影证实残余狭窄率10%,撤出球囊,送入8*30mmPrecise 支架至狭窄处,造影证实对位准确后释放支架,随后手推造影见左颈外动脉通过颞浅动脉与脑膜支形成侧枝向左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供血明显增多,退出保护伞。将Guiding 导管送至左锁骨下动脉行椎动脉造影,见左椎动脉开口处狭窄60%,送微导丝头端置于左椎动脉V2段,沿微导丝送入Taxis 、Express3.5*16mmmm 球囊扩张支架至狭窄处,手推造影证实球囊支架对位良好,加压至10atm,持续5秒,快速抽憋球囊,造影证实支架与血管贴壁良好,残余狭窄率20%,将球囊后撤4-5mm ,再次加压球囊,加压至12atm,持续5秒,快速抽憋球囊,手推造影显示残余狭窄率10%,前向血流好,撤出球囊,观察5分钟,患者无不适反应,撤出导管、导丝,暂留鞘,手术结束。此时患者血压150/90mmhg ,心率70此/分,术后即刻NIHSS 评分与术前无明显差别。行急诊头颅CT 无颅内出血,安返病房。术后注意监测血压、足背动脉搏动等病情变化,据血压情况调整尼莫通泵入速度,血压控制在120~140/60~80mmHg 之间。抗生素静点3天防感染。 印象:1、左颈外动起始部狭窄,狭窄率90% 2、左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狭窄率60% 3、左颈外动支架置入术后,残余狭窄率10% 4、左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残余狭窄率10% 医师签名: 上级医师: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症状性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症状性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2例椎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使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方式,而对照组使用药物保守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情况、并发症情况、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狭窄处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及患侧寰椎段阻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侧寰椎段峰值流速和血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良好。 标签: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椎动脉狭窄;药物治疗;临床研究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是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病症之一,可发生在颅内外任何部位,可引起缺血性卒中,往往预后较差。高龄患者是该病症的高发人群,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目前高龄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等,疗效并不理想。随着神经介入学科的发展,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62例椎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椎动脉狭窄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61~79岁,平均(69.3±7.2)岁。所有患者经头颈CTA或MRA证实,椎动脉狭窄程度均>70%,符合椎动脉狭窄诊断标准f41。该临床研究取得患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头晕、头痛、晕厥、黑曚、共济失调、短暂性脑缺血等后循环缺血病症,排除患有其他心、肝、肺、肾疾病、精神类疾病、血液疾病、免疫疾病、出血倾向、感染等的患者。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61~79岁,平均(71.5±6.4)岁,椎动脉狭窄25例,基底动脉狭窄6例,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31例,其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62~79岁,平均(67.7±7.9)岁,椎动脉狭窄27例,基底动脉狭窄4例,采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动脉狭窄程度、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患病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手术操作采用局部麻醉,在常规心电监护下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6F动脉鞘,全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合并支架术简介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三)合并支架术简介】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合并支架术,是目前常用治疗动脉硬化等各类血管狭窄疾病的微创介入疗法。它是一种联合疗法,包括PTA球囊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两种疗法。(如下图所示)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明显优势。由于该疗法疗效显著,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自引进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合并支架术以来,治疗血管狭窄闭塞类疾病大获成功。目前医院应用此项技术已成功治愈10000多例血管狭窄闭塞患者,为患者提供了可靠的医疗技术保障。我们愿用我们的努力为你解除病痛,带来福音。 【PTA合并支架术适应症】 该技术疗法主要适用于各类血管狭窄闭塞类疾病,如:动脉硬化闭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静脉血栓后遗症,布-加综合症,Cockett综合症,大动脉炎等。 【PTA合并支架术原理介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原理图、治疗前后比较图 一、PTA球囊扩张术 1.适应证:不同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或为支架置入术的前期准备。 2.相对禁忌证:对肢体而言,闭塞段血管长度超过10cm,或为钙化性狭窄,或伴外周小血管病变;对冠状动脉而言,多支病变,或血管腔内有新鲜血栓(3个月以内),或溃疡性血管狭窄等。

3.操作技术:导丝通过狭窄段为其关键。对完全性闭塞者,需先打通血管。所选球囊直径与狭窄段两端正常管径相当或稍大1mm~2mm,球囊长度应超过狭窄长度1cm~2cm。术前一天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术中经导管注人5000U肝素、术后持续用3~6个月的阿司匹林等。 4.基本原理:血管内、中层有限度地损伤和撕裂,管壁张力下降,管腔扩大。 5.疗效:取决于病变部位、性质、程度、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术者的经验等。总的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但PTA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可重复治疗,对外科手术后再狭窄者同样有效。 6.并发症:发生率为0.76%~3.3%,一般为穿刺部位血肿、血管壁夹层或穿孔、异位栓塞等。 二、支架置入术 1.适应证:颈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冠状动脉、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四肢动脉、腔静脉等血管狭窄、闭塞、动静脉瘤;偏心注狭窄不适于做球囊扩张成形者;经球囊扩张成形后再狭窄、闭塞者。 2.相对禁忌证:广泛性血管狭窄;大动脉炎活动期;凝血机制异常。 3.操作技术:选择合适的支架,根据支架的属性即自扩式、球囊扩张式、热记忆式,放置支架。术前、术中、术后采取抗凝措施。 4.基本原理:利用支架的支撑力将狭窄的血管撑开。覆药膜支架可防止血栓形成或血管内皮过度增生。 5.疗效:支架用途十分广泛,可治疗血管性和非血管性腔道的狭窄性病变。可提高血管开放率。如冠状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后,狭窄率从成形前的73%士15%下降到16%士12%,症状减轻或消失者达92%。 6.并发症:包括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出血;血管损伤。 7.支架类型:支架是由人体可植人材料,用金属丝编织或激光融刻成网状圆筒形结构。按释放机制不同分三类:①自扩式支架,支架本身具有弹性,释放后在管腔内自行扩张。为充分发挥其支撑作用和防止移位,支架直径应稍大于靶部位正常血管直径。②球囊扩张式支架,支架本身不具有弹性,但具有可塑性,使用时套在球囊导管上,置入狭窄部位后,扩张球囊使支架被动扩张至一定直径,支撑病变部位。支架直径由球囊直径决定,可根据临床要求来调整支架直径。③热记忆式支架,由镍钛合金制成,具有形状记忆功能,在相变温度下(25C~35C)可自行张开到原来形状,支撑血管。操作简便,支撑力强。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管理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管理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患者围术期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96例患者术前做好患者及护士的管理、术中紧密与医生配合,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穿刺部位及并发症等观察及处理。结果本组均成功植入支架,手术顺利,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做好护理人员的培训、患者的管理、医护紧密配合管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是保证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标签: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管理 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治疗颈动脉狭窄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迅速、疗效确切而被广泛使用[1]。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0月,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96例,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术期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96例,男69例,女27例;年龄39~70岁。其中57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9例为脑梗塞。入院后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显示血管狭窄程度60%~90%,主要症状为头昏、言语不清、偏瘫等。 l.2方法局麻下行股动脉穿刺,放置8F动脉鞘,将8F指引导管送至颈动脉狭窄段附近,行全脑血管造影,测量狭窄病变的长度及血管直径,选取适合病变的支架,将指引导丝通过颈动脉狭窄处,在指引导管内沿指引导丝输送支架装置,将自膨胀支架送至狭窄血管段后,缓慢释放支架,对严重狭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后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置入支架后的血管狭窄段和远段的血流情况 l.3结果96例患者均一次置入成功,支架置入后血管管腔明显扩大,血流通畅,患者症状缓解,7~15d 治愈出院。 2 围手术期管理 2.l术前管理 2.1.1患者的管理①术前护士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全面详细的了解,常规备皮,进行三大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动脉彩超等检查。注意患者心理情况;②患者术前lw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③护士配合医生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支架植入的过程,危险性、并发症等相关事宜,签写知青同意书。术前4h 禁食、禁水、备皮、排空膀胱。 2.1.2护士的管理①介入护士的培训:进行卒中相关知识及技术上的培训[2]如颈部血管的解剖、介入操作规程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术前、术中

颈动脉支架专家共识

治疗原则和方法 一、适应症 1、主要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狭窄率达到70%并伴有明 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者;颈动脉狭窄率为50%以上且伴有明 确的溃疡形成和(或)不稳定斑块者。 2、次要适应症:无症状性单侧颈动脉狭窄,管腔狭窄率(直径) 大于80%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均大于70% 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50~70%,但需要进 行全麻的重大手术者,为预防发生术中脑缺血可在术前行单 侧CAS。 3、特殊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完全闭塞,但闭塞段长度 《10mm,且远端流出道通畅且并伴有明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者,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属特殊适应症。 二、禁忌症 1.严重的神经系统疾患,如病变侧脑功能完全丧失、瘫痪等。 2.颈动脉完全闭塞,病变长度大于10mm,伴有影像证实的血管内 血栓和多段狭窄者。 3.有出血倾向的同侧颅内静脉畸形或动脉瘤,又不能提前或同时 给予治疗者。 4.3个月内发生过颅内出血或4周内发生过大面积脑梗死者。 5.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对比剂过敏等血管造影禁忌者。 三、术前准备

a)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术前必须经影像检查,准确评价颈 动脉狭窄的病变性质、程度及病变范围,有条件者可行脑血流 灌注成像。也需要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神经系统体 检。临床资料搜集完成后,由至少1名副主任医师组织术前讨 论,以确认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案。本术应按照三级介入手术 标准执行相关规定。 b)签订知情同意书:术前必须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主要内容包 括本术的风险和可能的获益情况。要和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 谈话和沟通,尽可能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 c)患者准备:局部麻醉术前6h、全身麻醉术前12h禁饮食。腹 股沟区备皮的等同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术前应规范性给予抗 血小板药物:术前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和(或)氯吡格雷75mg/次,1次/d,至少3~5d。需急诊手术者,应 在术前6h将上述药物3d的总量一次性口服。除一般性术前准 备外必须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d)器械准备:根据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做好充分的器材准备。 常用器材将在以下的手术操作要点中简要介绍。 四、治疗方法 a)方法的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直接选择支架植入 术,不推荐做单纯球囊扩张治疗,纤维肌肉结构不良和大动脉 炎引起的颈动脉狭窄首选球囊扩张成形术,扩张术中发生夹层 等并发症时可植入支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行支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发布--2017版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发布--2017版 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近年临床研究证据及2008年学组编写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指南基础上,参考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发布的相关指南,2016年CREST(Carotid Revascularization Endarterectomy versus Stenting Trial)和ACT(Asymptomatic Carotid Trial)临床试验结果,结合中国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治特点修改而制定,本指南中涉及的颈动脉狭窄除特殊说明外均指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外段颈 动脉狭窄。提示本指南涵盖概述、诊断、治疗三大部分内容,本文仅就治疗部分的CEA和非手术治疗方式展开讨论,对全文感兴趣的读者可订阅中华血管外科杂志2017年第二期。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有创治疗包括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CAS),应根据患者的自身疾病情况结合循证医学证据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正确选择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与操作过程中良好的技巧是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重 要因素,两种手术不推荐应用于因卒中导致严重后遗症的患者。01CEA 该术式已被视作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最经典术式。1手术指征:

绝对指征: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颈动脉狭窄度≥ 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超过50%。相对指征:(1)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狭窄度≥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60%;(2)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狭窄度5年;(4)对于高龄患者(如70岁或以上),与CAS相比,采用CEA可能有较好的预后,尤其当动脉解剖不利于开展血管腔内治疗时。对于较年轻患者,在围术期并发症风险(如卒中、心梗或死亡)和同侧发生卒中的长期风险上,CAS与CEA是相当的;(5)有手术指征的患者术前的相关检查综合评估为不稳定斑块的患者倾向于行CEA手术,稳定性斑块者则CAS 与CEA均可选择;(6)对于符合治疗指征的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多数国际指南推荐首选CEA手术,因为有充足证据证明CEA手术可以更好的控制围术期乃至远期脑卒中及 死亡率。对于符合治疗指征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多数也是建议CEA手术,将CAS作为备选治疗。2禁忌证:(1)12个月内颅内自发出血;(2)30天内曾发生大面积脑卒中或心肌梗死;(3)3个月内有进展性脑卒中;(4)伴有较大的颅内动脉瘤,不能提前处理或同时处理者;(5)慢性完全闭塞无明显脑缺血症状者;(6)凝血功能障碍,对肝素以及抗血小板类药物有禁忌证者;(7)无法耐受麻醉者;(8)重要脏器如心、肺、肝和肾等严重功能不全者;(9)严重痴呆。3麻醉方式选择:

颈动脉支架治疗适应证禁忌症

颈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治疗适应证禁忌症 一、颈动脉狭窄介入手术治疗适应症: 1、症状性患者,曾在6个月内有过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症状(TIA)的低中危外科手术风险患者,通过无创性成像或血管造影发现同侧颈内动脉直径狭窄超过50%,颈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小于6%; 2、无症状患者,通过无创性成像或血管造影发现同侧颈内动脉直径狭窄超过70%,颈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小于3%; 3、对于颈部解剖不利于CEA外科手术的患者应选择CAS,而不使用CEA。 4、对于TIA或轻卒中患者,如果没有早期血管重建术的禁忌证,可以在事件出现2周内进行干预。对于大面积脑梗塞保留部分神经功能患者,应在梗塞至少2周后再进行CAS治疗。 5、CEA术后再狭窄,症状性或无症状性狭窄大于70%。 6、CEA高危患者:年龄大于80岁;心排血量低(EF<30%);未治疗或控制不良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近期心梗病史;不稳定心绞痛;严重COPD;对侧颈动脉闭塞;串联病变;颈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等。 7、急诊患者,如假性动脉瘤;急性颈动脉夹层;外伤性颈动脉出血。 8、颈动脉血管重建术不推荐应用于已有严重残疾的脑梗死患者中。 二、颈动脉狭窄介入手术治疗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无症状颈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 相对禁忌证: (1)3个月内有颅内出血;

(2)伴有颅内动脉瘤,并且不能提前或同时处理者; (3)2周内曾发生心肌梗死或较大范围脑梗死; (4)胃肠道疾病伴有活动性出血者; (5)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6)对肝素、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类药物有禁忌者; (7)对造影剂或所使用的材料或器材过敏者; (8)有严重心、肝、肾、肺疾病; (9)血管迂曲或变异,导管或支架等输送系统难以通过; (10)血管病变广泛或狭窄范围过大; (11)血管炎性狭窄,广泛的血管结构异常; 三、颈动脉狭窄介入手术治疗可能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包括穿刺点的并发症,栓塞、血栓形成和高灌注脑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心动过缓、低血压、血管损伤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病变处血管、操作路径血管及远端血管的损伤,心血管事件及死亡,支架内再狭窄等;导管、导丝断裂及所致并发症;造影剂过敏;穿刺点血肿、瘀斑、假性动脉瘤或夹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四、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手术技术路线: (一)、术前准备:1.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术前必须经影像检查,准确评价颈动脉狭窄的病变性质、程度及病变范围,有条件者可行脑血流灌注成像。也需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临床资料搜集完成后,由至少1名副主任医师组织术前讨论,以确认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案。本术应按照三级介入手术标准执行相关规定。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聂本津)

颈动脉支架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聂本津天津市天和医院脑系科(300050) [摘要] 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对脑血管病的研究逐渐深入,在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康复等方面获得了新的突破,特别是在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等方面不断推出一些新理论、新治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stenting, CAS)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其在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相对少等特点,通过解除颈内动脉血管狭窄,达到改善脑血管供血的目的。但该项技术所带来的并发症也逐步增多,对于CAS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和处理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总结、探讨,以便于更好、更安全的开展该技术,本文就CAS常见的几种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和处理措施做一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颈动脉支架;并发症;综述 目前脑卒中已占我国三大疾病死亡原因首位[1]。其中缺血性卒中大约四分之三以上,现已证实,颈动脉分叉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之一[2],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斑块脱落所导致[3]。脑卒中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随着CAS已普遍开展,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报道也逐渐增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影响患者生命。因此,如何防治并发症是不容

忽视的问题。本文对颈动脉支架术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处理措施综述如下。 1.颈动脉损伤导管、导丝的操作、球囊扩张等操作均可导致颈动脉夹层、颈动脉血管壁穿孔、破裂,发生率一般不到1%。颈动脉的损害可以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者导致患者致残及致死。临床主要表现为:造影是见造影剂外露、患者血压及生命体征变化,大量出血可导致颈动脉急性血栓形成而闭塞、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所以我们在操作中,特别是较迂曲的血管,应尽量使用“颈外动脉支撑”、“导引导管衬管”等技术,以及在球囊扩张时,应严格遵照压力标注的范围,轻柔、缓慢操作,以减少操作对颈动脉的直接损伤[4]。 2.穿刺局部血肿股动脉穿刺局部血肿是CAS后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生率为6%,多在置鞘、鞘管拔除后出现。主要原因:穿刺插管不顺利致反复穿刺;术后手法压迫股动脉穿刺处不规范;术后患侧肢体未能有效制动、过早活动。局部血肿后严重者出现股动脉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甚至合并腹膜后血肿。主要临床表现为:穿刺部位局部肿胀、肿块有波动、疼痛,局部大片青紫,或出现血压下降等生命体征变化。故我们在穿刺时,应注意穿刺部位、角度、是否透壁穿刺,避免多次、反复穿刺。术后拔鞘应严格规范操作、充分按压。术前宣教,瞩患者练习在床上排便,练习术后翻身的方法,卧床24h以上,必要时可使用约束带制动,防止患者穿刺侧下肢过度曲屈。术后除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穿刺点周围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及伤口敷料情况;指导患者咳嗽时用手压紧伤口,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的远期疗效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的远期疗效 【摘要】 目的 探讨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行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狭窄>50%)患者116例,其中基底动脉狭窄患者57例,狭窄57处;颅内椎动脉狭窄患者59例,狭窄60处。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是靶病变相关的缺血性卒中、症状性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结果 本组病例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4%(110/117)。30 d内的卒中事件8例,30 d后(中位时间33.5个月)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卒中事件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年卒中率(包括30 d内的任何死亡和卒中)4.0%。 结论 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可减少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年卒中风险、改善功能预后,效果优于药物治疗。远期疗效与支架是否成功置放以及狭窄部位有关。【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成形术;支架 Long-term Outcome of Elective Stenting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Vertebrobasilar Stenosis XU Xiao-Tong*, JIANG Wei-Jian, DU Bin, et al. *Neurovascular Angioplasty Team,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The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amine long-term outcome of a largest case series to date after elective stenting of symptomatic atherosclerotic intracranial vertebrobasilar artery(VBA) stenosis. Methods During September 2001 till September 2007, elective stenting with a balloon-expandable stent was performed in 116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tic intracranial vertebrobasilar artery(VBA) stenosis ≥50% that resulted in qualifying stroke or TIA(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event within 180 days. Results There were eight strokes within 30 days, and ? ve strokes in the VBA territory after 30 days (mean of 1005 days). The annual stroke rate in the VBA territory (including any stroke and death within 30 days) was 4.0%. Signi ? cantly higher stroke-free survivals in the vertebrobasilar territory were found in stent success subgroup and V A stenosis patients. Conclusion Elective stenting can reduce the annual stroke risk and improve function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atherosclerotic vertebrobasilar stenosis that compares favorably to medical therapy. The long-term outcome is associated with successful stent placement and stenotic site.【Key Words 】 Atherosclerosis; Vertebral artery; Basilar artery; Stenosis; Angioplasty; Stent 徐晓彤1,姜卫剑1,杜彬1,董可辉2,金旻1,王清河1,马宁1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2004BA714B-7)作者单位1 100050 北京市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通信作者姜卫剑 cjr.jiangweijian@https://www.sodocs.net/doc/ee1509095.html, ?论著?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药物治疗效果差[1-3], 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成形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4-6]。 最近,有文献报道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有较好的远期疗效[4]。 但由于缺乏大样本连续病例的观察,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远期疗效尚不清楚[5-6]。 为此,我们对行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16例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病例进行了总结,目的 是观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长期预后。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 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我院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

脑保护装置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脑保护装置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蒋鸣坤袁良津方毅施雪英姚正鹏顾尚恒周立军 【摘要】目的评价脑保护装置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2例患者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联合使用了脑保护装置,首先将脑保护装置(过滤伞)小心通过狭窄部位放置于颈动脉狭窄的远端并释放,然后再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观察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及其他并发症。结果22例脑保护装置及支架均成功实施,支架释放前颈动脉的平均狭窄率为(84±9)%,支架成形术后的平均狭窄率降为(21±8)%(p<0.01),手术期无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能有效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脑保护装置 The effect of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under cerebral protection device Jiang Mingkun,YuanLiang jin,Fang Yi,Shi Xueying,Yao ZhengPeng,Zhou Lijun 1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AnQi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AnQing 246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 under cerebral protection device for patients with carotid stenosis. Methods22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had been carried out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under cerebral protection device, cerebral protection device (filters umbrella)was placed carefully distally to the stenoses and deployed before carotid artery stenting.The incident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during opera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cerebral protection device and endovascular stenting were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in all patients , the mean diameter of stenosis (84 ± 9)% reduced was (21 ±8)% after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p <0.01), There were no cerebral ischemia event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procedure. there was no endovascular narrow during six months follow-up. 作者单位:246003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内科 Conclusion cerebral protection devices can improve the safety of carotid artery

护理_个案——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

科室:B1西 大学医院 护理个案报告 题目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的护理 姓名 ___________ 倚婷 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 护理学 _____________ 扌旨导老0帀 ____ 蓝远霞 _____________ 中国? 2015

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的护理 、尸、- 前言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疾病的第三大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在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5%~85%,而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1]。而颈动脉起始部及虹吸部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由此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是目前脑血管病的常见原因。颈动脉狭窄可引起TIA 、RIND 、脑梗死,从而产生相应 的临床表现。颈动脉狭窄发生卒中的危险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关,狭窄越严重,发生卒中的危险性越大。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比无症状的狭窄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更高,约为无症状狭窄的 1.5 倍。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主要包括危险因素的控制、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介入治疗。随着设备和器械的进步,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CAS)逐渐开展和普及,并有取代手术治疗的趋势[2]。CAS主要是以血管介入技术(即全脑血管造影)为基础,采用球囊或是支架扩颈动脉的狭窄部位,从而达到重建颈动脉血流的目的。 1 病例简介 患者许XX男,62岁,因“体检发现右颈动脉狭窄1月”于2015-03-27入院。 1.1 入院原因 患者 1 月前体检发现:双侧颈动脉多发性硬化斑块(混合性),右侧颈动脉起始部狭窄(狭窄率70-99%),无头痛、头晕,无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重影、视野缺损,现预约入院完善脑血管造影检查,必要时介入治疗。 1.2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无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清,对答切题,查体合 作, 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无异常,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 活动正常,未见眼颤,额纹、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咽反射存在,四肢肌力 5 级,肌力正常,腱反射存在,深浅感觉存在、对称,病理征未引出,共济运动精准,脑膜刺激征阴性。 1.3 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1.4 辅助检查 头颅CTA: 1.颈部CTA: (1)右颈总动脉非钙化斑,管腔狭窄20-30%;右颈动脉 起始部混合斑,管腔几近闭塞;( 2)左颈动脉起始部混合斑,管腔狭窄20-30%;( 3) 左侧颈总动脉末端及双侧颈动脉海绵窦段钙化斑,管腔未见狭窄;( 4)左侧椎动脉全

颈动脉支架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颈动脉支架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导语: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理、临床表现以及术后的康复治疗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理、临床表现以及术后的康复治疗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被积极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口碑以及经济效益。颈动脉支架手术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颈动脉支架手术的并发症。 1.颈动脉损伤?导管、导丝的操作、球囊扩张等操作均可导致颈动脉夹层、颈动脉血管壁穿孔、破裂,发生率一般不到1%。颈动脉的损害可以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者导致患者致残及致死?。临床主要表现为:造影是见造影剂外露、患者血压及生命体征变化,大量出血可导致颈动脉急性血栓形成而闭塞、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所以我们在操作中,特别是较迂曲的血管,应尽量使用“颈外动脉支撑”、“导引导管衬管”等技术,以及在球囊扩张时,应严格遵照压力标注的范围,轻柔、缓慢操作,以减少操作对颈动脉的直接损伤。? 2.穿刺局部血肿?股动脉穿刺局部血肿是CAS后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生率为6%,多在置鞘、鞘管拔除后出现。主要原因:穿刺插管不顺利致反复穿刺;术后手法压迫股动脉穿刺处不规范;术后患侧肢体未能有效制动、过早活动。局部血肿后严重者出现股动脉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甚至合并腹膜后血肿。主要临床表现为:穿刺部位局部肿胀、肿块有波动、疼痛,局部大片青紫,或出现血压下降等生命体征变化。故我们在穿刺时,应注意穿刺部位、角度、是否透壁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