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试论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

[摘要]由于高中化学学习使用的是课改实验教科书,若是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那么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教师必须做好化学新课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具体地应做好教材知识内容的衔接,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

[关键词]化学知识衔接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125-01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成为教师关注和议论的热点。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一些思考。

1.对比初、高中化学教学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

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初中概念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酸变红,酚酞遇酸不变色。) (2)酸+ 活泼金属→盐+ 氢气H2SO4 + Zn = ZnSO4 + H2↑ (3)酸+ 碱性氧化物→盐+ 水6HCl + Fe2O3 = 2FeCl3 + 3H2O (4)酸+ 碱→盐+ 水H2SO4 + Cu(OH)2 = CuSO4 + H2O (5)酸+ 盐→新盐+ 新酸2HCl + CaCO3 = CaCl2 + CO2↑+ H2O (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 (2)碱+ 酸性氧化物→盐+ 水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碱+ 酸→盐+ 水Ba(OH)2 + H2SO4 = BaSO4↓+ 2H2O (4)碱(可溶)+ 盐(可溶)→新盐+ 新碱Ca(OH)2+ Na2CO3 = CaCO3↓+ 2NaOH △ (另:不溶性的碱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Cu(OH)2CuO + H2O) (Al(OH)3叫氢氧化铝.当金属有两种价态,把低价的金属形成碱命名为“氢氧化亚某”.例如:Fe(OH) 2叫氢氧化亚铁.。 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有吸水性,易潮解(作干燥剂)有强腐蚀性。 Ca(OH)2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强腐蚀性。)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a.正盐:电离时不生成H+和OH-的盐,可看成酸、碱完全中和时的产物,如,Na2CO3、Na2SO4等。 b.酸式盐:电离时生成H+的盐. 可看成酸碱中和时,酸过量、碱不足,酸中的氢部分被中和,还剩余部分氢。如:NaHCO3、Ca(HCO3)3、Ca(H2PO4)2、CaHPO4等等。 盐的通性 (1)盐+ 活泼金属→新盐+ 新金属CuSO4 + Fe = FeSO4 + Cu (2)盐+ 酸→新盐+ 新酸BaCl2 + H2SO4 = BaSO4↓+ 2HCl (3)盐(可溶)+ 碱(可溶)→新盐+ 新碱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初高中化学教学差异及衔接建议(课堂参照)

初高中化学教学差异及衔接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普遍反映不太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调查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甚至有些初中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化学成绩一落千丈,感到化学学习十分困难,产生了不少困惑,进而丧失了学习化学的信心。 高中教师反映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考试改革,可以说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之间已经出现了断层。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也成为当前中学化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初高中教学差异剖析 1、教学目标 ⑴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启蒙教育 初中化学教育是粗浅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的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教学的知识内容大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容易为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教材语言比较通俗,直观。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启蒙,

强调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初中化学学习成为记忆型学习,学生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 ⑵高中化学教育是化学科学基础教育 高中化学教育是在初中化学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高一层次的基础教育,既与义务教育衔接,为学生打好全面的素质基础,又为学生的分流打好较高层次的基础。高中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要求学生对其中相当一部分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甚至在实际应用中还能有所创新。高中化学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向定量分析发展,促使学生建立量的观点;。 2、教材的跨越 初、高中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有着不同的要求,导致初高中教材跨越较大,存在着脱节现象。如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化学第一册在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和第二节《离子反应》中就开始出现了较多的概念和应用(如化合价的计算,电子的得失、强酸、强碱、弱酸、弱碱、难溶性物质、挥发性物质、难电离物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而这些概念初中学生接触不多,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学过。这些接踵而来的概念抽象程度高,理论性又强,成为很多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的“拦路虎”。而接下来的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率》章节中的抽象概念和理论也是一个接着一个,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难点知识。 3、教师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主要知识点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重要知识点 本卷列出了初高中衔接比较紧密的的六个考点,并非难点,但都是重点。这些知识点掌握如何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影响很大,建议初升高的同学们利用暑假,对照自我检查复习一下。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考点一:学习化学要使用的化学符号(1-5) ①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基本要求:熟练掌握1-20号以及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溴、碘、锰、钡等元素的符号。 ②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基本要求:熟练书写,简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含量等。 1.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 B.Zn C.N2 D.CO 2.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及元素名称、符号均正确的一组是 A.钾K>钙Ca>钠Na>镁Mg B.铝Al>锌Zn>铁Fe>锡Xi C.铅Pb>铜Cu>贡Hg D.金Au>银Ag>铂Pt 3.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的一组物质是

A.冰和干冰 B.银和水银 C.烧碱和纯碱 D.水和双氧水 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A.碳酸钠NaCO3 B.硫酸H2SO3 C.氧化铁Fe2O3 D.氢氧化 钾K(OH)2 5.某含铁盐化学式为Na2FeO4,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功能,是一种绿色、 无污染的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 +2 B. +3 C.+4 D. +6 考点二:物质分类(6-9) 基本要求:理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并能由此总结初中阶段重点学习过哪些单质、酸、碱和盐以及有机化合物 6.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甲醛(HCHO) B.葡萄糖(C6H12O6) C.醋酸(CH3COOH) D.碳酸(H2CO3) 7. 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 B.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 C.空气、氧化铜、五氧化二磷 D.干冰、氧化镁、二氧化锰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1课时初高中化学课本的衔接 教学目标 1.了解高中化学的课程结构和教科书的栏目与功能。 2.明确初高中化学学习要求的不同。 3.举例初步学习钢铁的腐蚀。 教学过程 初高中化学所学的化学内容都是非常基础的,在整个化学的世界里,其实是九牛一毛。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一点上,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都是自成体系的,研究的都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用途,主要学的都是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化学变化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如果说化学是一个螺旋的环,初中化学是下面的一个小环,高中化学就是上面的一个大环,这两个环是相连的,但又是不同的,主要是在层次和高度上不同。在学习高中课程之前,首先应该了解高中化学课程与初中化学课程的不同。 初中化学用一年的时间学了两本书,上册和下册;高中化学将用一年的时间学习必修1和必修2,后面可以再选修一门或者几门化学模块。化学选修有六个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化学与生活主要是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化学与技术主要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物质结构与性质主要是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反应原理主要是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机化学基础主要是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实验化学要求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高中化学本身就有两个层次,必修部分与初中化学密切衔接。初中的第一章,我们学习过开启化学之门,高中变成了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初中学了我们身边的物质,有自然界的水,自然界含量最丰富的水是海水,高中就要从海水中获得一些化学物质;初中学了金属和矿物,知道怎样从矿物中冶炼金属,到了高中,就要知道如何把这些矿物变成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材料。初中还学习了燃料和燃烧,知道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了很多含氮、含硫的化合物污染了我们的环境,高中就要研究这些含氮、含硫的化合物,并做到可持续发展。这些是必修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必修2与初中化学的衔接也很密切。初中学过物质构成的奥秘,高中会进一步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初中学习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高中就深入研究这些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初中学过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高中就要求知道如何获得和应用有机化合物;初中的最后一章是化学与社会发展,必修2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只是进行了一些提升。再看选修的6个模块,就是更高一个层次的提升,并大学学习的化学进行衔接,这里不做重点介绍,高考想考化学的专业的同学到文理分班的时候就会知道的。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利用教科书中不同功能的栏目。课前要弄明白“你知道吗?”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

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解析与练习 【主要内容】 主要通过对物质的组成、分类以及物质之间的关系的总结,对初中所学内容进行整合,又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同学们能在直观的层面上较明显的认识物质分类及同类物质间的相似性及其应用。认识分类这种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起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衔接的作用。 【知识点精析】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在初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知识,对元素、分子、原子——等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进入高中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能从以前学过的微观、宏观来认识物质,更应该从物质的结构入手以体会结构决定性质。 当然除了了解物质的组成我们还会在今后进一步去学习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是靠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这些作用会导致物质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从而理解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道理。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知识的丰富,原来那些只靠经验得到的化学成果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一系列新的问题摆在化学家的面前要求得到圆满的回答。为什么煤能燃烧而其他的岩石却不能?金属为什么会生锈?为什么柔软的高岭土经过高温的焙烧就变成了晶莹坚固的花瓶?要得到这些问题的谜底,人类就必须对世界上的一切物质进行研究。可是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集体,所以为了更好地认识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分类”是学习化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方法。例如:根据组成对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我们可将它们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

各类物质的概念及代表物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同一类物质在性质上相似,例如酸性氧化物,它还有一个俗名叫酸酐。我们中学所学的酸酐中大多数都能溶于水,不溶于水的很少像SiO2。于是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应该记少的那半儿。而碱性氧化物中能溶于水的比较少见的有K、Na、Ba、Ca的氧化物。如何判断酸性氧化物和它对应的酸呢?我们从已学过的知识入手,例如:C的氧化物我们学过两种即CO、CO2,那么谁是H2CO3的酸酐呢?我们的回答应该是CO2,它们之间的关系呢?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CO2、H2CO3中的C元素都是+4价,因此今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判断酸性氧化物和它对应的酸。我们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你还要用发展的眼光不断地总结积累,你会发现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而酸性氧化物不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当然物质分类的方式不仅一种,根据我们研究的对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我们研究的物质按不同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82584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关键词:宏观组成,微观组成与结构,关于组成与结构的化学用语,分类思想,分类方 法,分类标准(依据)与示例,分类应用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份“化学元素”组成。虽然物质种类繁多(达3千多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化学元素只有100多种(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排有112种元素)。这些元素又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简称“微粒”或“粒子”)形态存在于自然界,按不同的方式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宏观物质世界。 1.元素概念 。 【课堂练习】 (1)写出1-18号元素名称、符号 (2)元素符号的意义 (3)H、H2、H+、H-的共同点是什么? 2.原子 。 它由和构成。原子核由和构成,带正电荷,不带电,核所有电荷总数称为“核电荷数”,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原子,但这些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类原子。把不同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排序,所得序号数称为“原子序数”,即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其负电荷总数等于核电荷数,故原子呈电中性。 思考: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离核越近能量越,越稳定,离核越远,能量越越不稳定。最外层电子能量最,故化学变化常层电子不发生变化,改变的往往是最外层电子(最外层电子也称为“价电子”)。 【课堂练习】 (1)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个电子;②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电子。③当最外层电子达到个时,达到稳定结构。 (2)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氢原子②氧原子③硅原子 ④氯原子⑤钾原子⑥镁原子 ⑦氦原子⑧氩原子 (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叉“×”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请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 ①氢原子②钙原子③铝原子 ④碳原子⑤氮原子⑥氧原子⑦氯原子

初高中化学衔接必备知识点及相应练习

初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及练习 班级:座号:姓名: 一.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常见化合价 1、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想想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2、标出下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 N2、NH3、NH4Cl、NO、NO2、N2O4、HNO3; H2S、SO2、SO3、H2SO4、BaSO4; Cl2、NaCl、HCl、HClO、HClO4、HClO3、KClO3; CH4、CO、CO2、H2CO3、NaHCO3、CaCO3; 3、在下列化合物中根(原子团)下方划一短线,并标出根的化合价 ①KOH ②Na2CO3 ③BaSO4④NH4Cl ⑤AgNO3 ⑥KMnO4⑦NH4NO3 ⑧Cu2(OH)2CO3⑨KClO3⑩K2MnO4 4、常见元素化合价归纳: 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练习 班级:座号:姓名: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分类。 碳酸______、碳酸钠______、碱式碳酸铜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_________、碳酸钙__________、碳酸氢钙_____________; 氯化氢_________、氯气________、氯化钾___________、二氯化锰___________、氯酸钾___________、二氧化氯___________、氧化二氯___________; 硝酸__________、硝酸钠___________、硝酸钡___________、硝酸铵___________、硝酸铜___________、硝酸银___________; 硫酸___________、硫酸铵___________、硫酸氢钠___________、 硫酸钡_________、硫酸铝________、硫酸铁___________、硫酸亚铁___________;磷酸___________; 氮气、硫磺、白磷、金刚石、氦气; 二氧化硅、二氧化氮、氧化铁、氧化铝; 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 铵根离子、硝酸根离子、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策略研究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化学知识储备匮乏是高中新生的最大特点,有效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有助于高一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点,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 【关键词】化学适应衔接 初中科学是兼有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学生对化学并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化学知识储备量很匮乏的初中生刚进入高中的化学课堂时,显得很无力。其大多表现为“老师讲的时候好像听得懂,但自己做作业的时候速度很慢,正确率不高”。出现了初、高中化学教学就会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分析 1.初高中教学内容之间存在重复、交错、衔接不到位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有些内容初中已经学过,但高中须进一步加深、完善。如氧化还原的概念,初中是建立在得氧失和氧基础上的,是狭义的概念,而高中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阐述氧化还原反应。第二,新课标删去的部分初中老教材内容,在高中教学却又要用到。如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物质的溶解过程、酸性氧化物的概念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电离的概念以及溶液导电性及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2.初高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问题。一些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因不能及时改变学习习惯和调整学习方法,完成当天作业都有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的时间,并往往造成了学习的“恶性循环”。所以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前自学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总结梳理评估来加深理解,通过思考和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初、高中学生心理差异问题。初中生要适应高中学习和要求,心理必然要面临一个衔接过渡的阶段。这需要老师耐心教导,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建立自信,顺利完成过渡。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探究 1.专研初、高中教材,做好初高中“知识内容”上的衔接。我认为作为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一的化学教师,光研究高中教材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出初中和高中教学中出现的重复、交错、衔接不到位的知识,并做到查漏补缺。如初中的复分解反应条件为:要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而到了高中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条件改为:要有气体、沉淀和弱电解质生成。但反应Na2CO3 + HCl → NaCl + NaHCO3无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生成,为什么能进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最终可以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来理解,那就是反应朝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

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 篇一: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和学案 ·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关键词:宏观组成,微观组成与结构,关于组成与结构的化学用语,分类思想,分类方法,分类标准(依据)与示例,分类应用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份“化学元素”组成。虽然物质种类繁多(达3千多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化学元素只有100多种(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排有112种元素)。这些元素又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简称“微粒”或“粒子”)形态存在于自然界,按不同的方式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宏观物质世界。 1.元素概念 【课堂练习】 (1)写出1-18号元素名称、符号 (2)元素符号的意义 (3)H、H2、H+、H- 的共同点是什么? 2.原子 它由和构成。原子核由和构成,带正电荷,不带电,核内所有电荷总数称为“核电荷数”,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原子,但这些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类原子。把不同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

到大排序,所得序号数称为“原子序数”,即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其负电荷总数等于核电荷数,故原子呈电中性。思考: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离核越近能量越,越稳定,离核越远,能量越越不稳定。最外层电子能量最,故化学变化中通常内层电子不发生变化,改变的往往是最外层电子(最外层电子也称为“价电子”)。 【课堂练习】 (1)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个电子; ②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电子。③当最外层电子达到个时,达到稳定结构。 (2)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氢原子②氧原子③硅原子④氯原子⑤钾原子⑥镁原子⑦氦原子⑧氩原子 (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叉“×”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请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 ①氢原子②钙原子③铝原子 ④碳原子⑤氮原子⑥氧原子⑦氯原子 3.离子 (1)某些原子通过得、失电子生成简单阴、阳离子,又称单核离子,如Na+ 、Cl-等; 复杂离子又称多核离子,如OH- 、SO42- 、NH4+ 、CO32-等等,它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一点思考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一点思考 课改后,很多高中新生入学后都碰到了相当多的学习难题,在化学上也不例外。如何帮助高一新生做好初高中化学学科学习的衔接是课改后一个有意义的工作。笔者作为一个有十几年教龄,经历了课改前、课改后,从事过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的一线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认真地思考以及与其他初高中一线教师进行研讨,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初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衔接谈一些 心得。 一、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探究 1.中考改革影响 从1998年开始,福州市实行达标学校初高中分设。后来中考又出台了新规定:物理、化学科的成绩按等级制划分,达标普高录取的主要依据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由此物理、化学的初中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高中教师普遍反映高一新生的化学素质大幅度下降。由于等级制中只要B 级(百分制的70分以上)就可以上达标普高。而同样是B等级,也许70和7l、72区别不大,但与90分的学生区别就已经很

大了。因此也造成了高一新生语数英三科总分差不多,实际上理、化学科基础的差距已经是相当大。再者由此造成初三学生的课余时间基本都在语数英三科上打转,化学课程的教学基本上只能在课堂上全部完成。学生只要能考到70分以上,师生就都像解脱了一样。本来学生的弹性是很大的,要求高就会学好一点。要求低自然就点到为止。受到中考这根指挥棒的终极影响,使初中化学教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2.教材改革的影响 在课改后的新大纲要求:初中化学新课程是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基本要求的课程目标。初中化学教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的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而现行高一的化学必修课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进一步 加深学习的化学知识和以适应社会发展而提升能力的教学,高二、高三的化学选修课则是根据部分学生的个人特长、兴趣爱好而进行的化学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教学。也就是说,高中化学课程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及初高中衔接教材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关键词:宏观组成,微观组成与结构,关于组成与结构的化学用语,分类思想,分类方法,分类标准 (依据)与示例,分类应用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份“化学元素”组成。虽然物质种类繁多(达3千多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化学元素只有100多种(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排有112种元素)。这些元素又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简称“微粒”或“粒子”)形态存在于自然界,按不同的方式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宏观物质世界。 1.元素概念 。 【课堂练习】 (1)写出1-18号元素名称、符号 (2)元素符号的意义 (3)H、H2、H+、H-的共同点是什么? 2.原子 。 它由和构成。原子核由和构成,带正电荷,不带电,核内所有电荷总数称为“核电荷数”,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原子,但这些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类原子。把不同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排序,所得序号数称为“原子序数”,即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其负电荷总数等于核电荷数,故原子呈电中性。 思考: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离核越近能量越,越稳定,离核越远,能量越越不稳定。最外层电子能量最,故化学变化中通常内层电子不发生变化,改变的往往是最外层电子(最外层电子也称为“价电子”)。 【课堂练习】 (1)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个电子;②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电子。③当最外层电子达到个时,达到稳定结构。 (2)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氢原子②氧原子③硅原子 ④氯原子⑤钾原子⑥镁原子

《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徐州三十五中学王澍 2008年12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落实新课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要直接面对的问题。一段时期以来,高中化学难教难学己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转变的实践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初高中化学衔接期的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台阶效应”存在。我们注意到,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存在学习内容脱节和学习方法滞后的现象,学生在刚刚开始高一化学时往往不知所措,很难在较短时间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在现阶段开展初高中衔接期化学教学的课例研究,旨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缩短高一学生化学学习适应期,消除化学学业成绩的两极分化严重现象。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衔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事物相连接”。在《新华词典》中对衔接的释义是:后一事物与前一事物相连接。 所谓初高中衔接期是指学生进入高一后逐步适应高中教学的过渡期。对于不同的学生,衔接期的长度不一,一般认为是从进入高一开始至高一下学期期中前后。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以高一化学衔接期的课堂教学为实践基础,运用新课程理论,对在高一衔接期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和建议。 三、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研究概况 通过对国内有关的学术刊物(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材教学》等)、教育网站(如“中国化学课程网”、“中学化学资源网”等)和国内有关学术论文进行查阅后的分析。本人把检索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认为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这一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即新课程改革前对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这一阶段研究数量少,研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强调衔接教学主要以知识衔接和教法衔接为主,学法衔接却很少涉及,衔接对策的重点是高中化学起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领域与初中的衔接问题;第二,这一时期的研究,多数是强调重视高中该如何做,而忽略初中教学对教学衔接所起的作用。 2003年至2007年前后,新课程改革实施初期(或过渡时期),也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研究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受到新课程实施的导向作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注重初高中化学衔接搞好高中化学教学——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株洲县五中刘福初 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初高中教学的分离,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中学化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本人针对如何理解初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及特点;如何从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衔接与盲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差异进行剖析;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和做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 1.教学目标的差别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知识体系的差别 从上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一定有着很大差别。准确把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将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我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进行很好的衔接,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盲点区。 二、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李现山 河南师大附中(453002)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初高中教学的分离,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中学化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本文从教学衔接的原因、内容、解决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教学衔接的方法和做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衔接 1.问题的提出 河南省全日制普通高中自2000年秋季起开始实验国家新课程方案,河南师大附中做为河南省新教材化学学科实验学校,到2003年已经进行了三年试验。在实验中发现,新课程在知识结构安排、体现的思维方式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使用的教学手段等方面都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另一方面初中是义务教育,高中是非义务教育,导致初、高中教学分离现象普遍化。初、高中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初、高中的教学不能有效的沟通。随着初、高中的分离日渐突出。另外,中考和高考试题综合化,目的是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卷面化学分数的比重减少,对化学学科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改革的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实际上却更加应试,考试分值的高的学科——语数外成了主科,政、史、地、理、化、生成了副科,语、数、外大量增加课时,而理、化、生则减少课时,给学生在认识上,学习兴趣、主动性等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和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为学生的将来着想,必须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方法和必经之路。课程改革的成败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 2.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由于教育环境、教材方面、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学生心理和思维发展的不成熟等原因,导致教学的脱节。中学化学教学要在学习目标、学习心理、教材教法,化学语言和实验技能等方面做好衔接。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 (全集) 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 写在前面 浙江省初中的理科教学实行的是综合《科学》课程。这无疑对于综合地认识事物,提高全面素质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高中的理科教学仍是采用分科课程教学,学生进入高中后,按学科分科进行学习,《化学》就是其中要学习的一门学科。基于中学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和整体性,缺乏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的学生是无法继续高中化学的学习。特别是新课程的有效推进和教材的多元化,相对而言,综合《科学》课程中的初中化学知识较为分散、逻辑性、系统性不够强。使初高中课标、教材、能力方法上的衔接矛盾凸现出来,这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跨度,并且很多学生还未走出初中教学的模式,仍在用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面对高中新课程。因此,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对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有序存储、合理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这种有意义的知识整合、整理,学生可以以崭新的视角认识和把握初中各部化学知识,更加透彻地理解各个化学概念,从而达到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效果。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途径,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这已是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当前大多数中学初高中分离办学的模式实际上形成了一道隔离初高中教师交流的屏障。就化学学科而言,初中教师不了解高中教学内容和要求,高中教师不熟悉初中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为此,也有必要对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进行有效的介绍。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研究实践,并吸收了我在以往“初高中学习衔接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特编写了《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十讲),供大家共享,以便起到指导和沟通初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的作用,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仅自己微薄的力量。讲义中编入的“典型例题”和“基础练习”内容较多,有的题目难度较大一些,这并不是要求全部去讲和做,而是供不同类型学校在教学中有较大的余地选择使用。限于编者水平,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使用者提出意见。 编者:夏宾(浙江省化学特级教师) 引导语 同学们好!首先祝贺你们升入高级中学,成为一名高中学生! 《化学》是你们要学习的一门课程,此前,你们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已经学习了许多化学知识,学好这些化学知识,培养好相应能力,对学好高中化学是十分必要的。相对而言,初中化学知识较为分散,忆性的多,基础性强,缺乏系统性。而高中《化学》课程是一门分科课程,其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较强,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学科内综合性强。尤其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上难度大为提高。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要求、认识问题的视角、对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等要求较高。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使进入高中后尽快地适应高中学习,并在原有的知识层次上稳定地迈上一个

初高中化学衔接素材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素材教 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初高中化学衔接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一)物质的组成 1(1)定义: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 质,叫做这种元 素的化合价。 (2)实质:化合价是元素的化学性质。 (3)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在带电原子团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不为零,代数和为原子团的化合价。 (注意:①同一元素,在不同的原子团中,可显相同的化合价;如:CrO 42— Cr 2O 72— ②同一元素,在结构相同的原子团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如: KMnO 4K 2MnO 4 ③同一元素,在同一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如:NH 4NO 3) 化合价口诀 钾钠银氢正一价, 钙镁钡锌正二价, 铝是正三氧负二, 氯负一价最常见, 硫有负二正四六, 正二正三铁可变, 正一二铜二四碳, 单质零价永不变. 一价钾钠银铵氢,二价钙镁钡铅锌; 三五价有磷和氮,四价硅锰还有碳; 核 原子 (直接)构成 离子 分子 构 成 变 成 构 成 构 成 (纯净物

一二铜汞二三铁,铝是三价要记得; 四六负二硫出现,氧是负二经常见。 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带电原子团: 碳酸根离子CO 32-、碳酸氢根离子HCO 3 -、硫酸根离子SO 4 2-、亚硫酸根离子SO 3 2 -、高锰酸根离子MnO 4-、硝酸根离子NO 3 -、磷酸根离子PO 4 3-、氢氧根离子OH -、 铵根离子NH 4 + (三)物质的分类 Ⅰ氧化物 1.定义 (1)组成元素的种数:两种(2)组成物质的类别:化合物2.氧化物的分类 (1)按组成元素分类 ①金属氧化物(如:Na 2O、CaO、MgO、ZnO、MnO 2 、CuO、Fe 2 O 3 、Al 2 O 3 ) ②非金属氧化物(如:CO 2、SO 2 、CO、SO 3 、P 2 O 5 ) (2)按化学性质分类 ①不成盐氧化物(如:H 2O、CO、NO、MnO 2 ) ②成盐氧化物

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

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 第二讲探索化学变化的奥秘 知识结构 一、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按照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类别与种数的多少,化学反应可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类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 上物质生成一种 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 两种或两种以上 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 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 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的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 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的反应。 特征多变一一变多①反应物、生成物均 为两种物质:一种单质 一种化合物。 ②反应完毕后,单质 转化为化合物,化合物 中的某种元素转化为 单质(化合态→游离 态) ①反应物、生成物均为两 种化合物。 ②反应物中两种化合物 相互交换成分能否成功, 要看是否有沉淀,气体或 水生成,满足三者之一反 应即可发生,否则不行。 表达式 注意 ①不是所有无机化学反应都归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如下列反应就不属于四种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CO2+Ca(OH)2=CaCO3↓+H2O CO+CuO Cu+CO2 ②要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全面分析某反应属于何种类型。如: 3CO+Fe2O3 2Fe+3CO2 若只看到生成物中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而没有分析反崐应物是两种化合物,就会误认为是置换反应。 二、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 得氧必然有物质失氧,因此氧化、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的。(初中阶段我们将一个反应从两个方面来看,实质为一,高中将就此深入展开讨论)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得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得氧后被氧化,其中所含的某种元素化合价必定升高;失氧的物质(也就是提供氧的物质)叫做氧化剂,失氧后被还原,其所含的某种元素化合价必定降低。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与还原剂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必然相等。以 反应为例::还原剂,有还原性,反应中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H元素化合价升高,得到氧化产物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资料.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资料 湖南省吉首市第一中学化学衔接教学研究课题组田锦秀2007.7 前言:“新课程”有一个关键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课程资源”。相关的说法是:“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首先是一个出色的“课程工作者”。所谓“课程工作者”,就是说,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教材”的人,他首先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或“重新开发教材”的人。优秀的教师总是在调整、补充或开发教材,或者说,优秀的教师一直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可能显示为“补充教材”,也可能显示为“更新教材”,还可能显示为“校本课程开发”。 本资料就是根据以上的理念所编写,为课题组实验教师在我校初中化学教学中所用,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夯实基础,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启迪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便于一年后能适应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学习。编写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读了初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和目前初高中化学采用的多种版本的教材,结合初高中教学内容、突出衔接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经验,并参考外地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少数民族的教育特征,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改进和拓展,具体按教科书的单元和课题进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补充实验 〔趣味实验-1〕(捉迷藏的小猫)即在一张白纸上,提前用酚酞的酒精溶液画上小猫的卡通图案并写上“化学”两字,再喷上氢氧化钠溶液。 〔趣味实验-2〕(魔棒点灯)即在蒸发皿中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混合均匀,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接触到酒精灯的灯芯上。 〔趣味实验-3〕(烧不坏的手帕)将60%的酒精打翻在手帕上,尽量全部弄湿,再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使手帕点燃。 二、补充资料 资料-1:(彩色胶片)胶片的诞生是在照相机发明以后。早在1826年,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机就已经出现了,是法国人尼普斯的“杰作”之后,有了黑白胶片的发明。彩色胶片是由L.戈徳斯基和L.曼内斯发明的。这两人在纽约上学时,对照相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一起进行过许多实验。最初,他们研究了双层式多层产生片,后来又改变方向,研究三层式多层产生片,到1923年,终于制成了包含各种颜色的第一张照片。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得到了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米斯博士的帮助,解决了在显影时显影液扩散的方法,这对彩色胶片的试制成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53年,在柯达研究人员的协助下,曼内斯和戈徳斯基找到了大批量生产柯达彩色胶片的方法。如今,柯达彩色胶卷已成为风靡全球的商品,走进千家万户。 资料-2:(冰箱)1923年,瑞典工程师浦拉腾和孟德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冰箱。两年后,美国一架公司买了此项技术专利,开始大量生产电冰箱.据统计,在美国,没有电冰箱的家庭只占不到1%的比例.电冰箱内,最初使用的冷冻剂是有毒的物质,如氨或硫酸,后来逐渐发展为较为安全的氟利昂,沿用至今.由于氟利昂的挥发容易导致大气层中臭氧层的减少,故现在提倡使用无氟冰箱。 资料-3:(光纤通信)1973年,世界上第一个光纤通信系统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建成。这一系统成功地研制出能在室温下连续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他只有米粒那么大,发光面积很小,发出的光是一种极细的光线,频率稳定而且方向性很好,因而他就成为光通信的理想光源,最终使人类信息传输方式有了质的飞跃。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光纤通信经历了几次更新换代,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光纤的传输速率已经达到了每秒10000兆比特,相当于在一对只有头发丝十分之一粗细的光纤里可以同时开通1,125,000路电话,其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如今,光纤通信的费用正随着使用数量的增多而降低,同时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金属少,抗电磁干扰,抗辐射性强,保密性好等优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