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设计理念是按照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设计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现代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教材分析:《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主要包括黄河的基本概况、黄河队中华民族所作的贡献以及黄河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本节课既与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联系紧密,又是下面学习水资源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看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但是这一届学生又是比较特殊的,基础较差学生生较多。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出黄河的长度、发源地、流经的省区、注入的海洋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掌握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治理黄河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概况,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措施,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2)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黄河的奉献与危害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和看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

黄河的忧患及治理。

五、教学难点

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六、教学方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法

七、学法指导

在课前引导学生预习课本;在课堂引导学生学会勤做笔记,读懂地图等。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将学生分成几个大组、本节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复习

九、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四大文明古国流域图,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都与河流有关。那么,请问我们古中国文明的发祥与哪条河流有关(黄河)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要了解黄河,必须先了解黄河概况。

讲授新课:

(一)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演示】

1、通过自主学习,基本掌握黄河的概括。

2、通过观察图片,认识黄河的奉献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认识黄河的忧患及其成因

4、理解治理黄河的各项措施

5、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环境观

(二)探究一:认识黄河的基本概况

【课件演示】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49-50页的内容,从以下四个方面共同探讨黄河的基本概况。

1、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及黄河的形状象汉字中的哪个字

2、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地图册24-25页)

3、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地图册24-25页)

4、说出黄河的主要支流,并指出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桃花峪在哪里

【课件演示】中国政区图

学生依次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沿途所经过省级行政区,注入的海洋。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注入的海洋: 渤海。

经过省级行政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课件演示】中国地形图(局部)

要求学生沿源头到入海口依次找出沿途所经过的地形区。

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课件演示】黄河水系图

学生指图说出黄河流域的主要支流。

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课件演示】黄河水系图。

学生指图依次说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桃花峪。

上、中游分界点:河口

中、下游分界点:桃花峪

(承转)黄河象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夏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奉献。具体都有哪些奉献呢

(三)探究二:观察图片,认识黄河的贡献有哪些

【课件演示】读黄河的奉献图

奉献之一:“文明”──用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图片来引导学生。

奉献之二:“旅游”──用壶口瀑布的图片来引导学生。

奉献之三:“灌溉”──用“塞上江南”的图片来引导学生。

奉献之四:“发电”──用水库大坝的图片来引导学生。

(角色转换)假如你是一个水电站建设专家,你应该把水电站建在黄河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能资源。各小组讨论,派代表上台交流,得出答案后,教师再出示“黄河水系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水电站,印证学生的结论。

【课件演示】

黄河的奉献: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水能丰富(龙羊峡、小浪底)

灌溉----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旅游资源(壶口瀑布)

(承转)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但是,历史上黄河也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直至今天,它仍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忧患。

(四)探究三:认识黄河的忧患

【课件演示】(读图)课本53页图黄河的忧患

专家会诊:假如你是“黄河治理委员会”的专家,请你找出黄河上、中、下游各有哪些忧患,造成这些忧患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各有哪些并因地制宜,分别提出治理方案。

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共同讨论、形成小组文字答案,由小组推举发言人在全班交流。

【课件演示】

上游:学生根据气候干旱、草原退化图片分析上游草地荒漠化主要原因及治理措施;学生根据图片、资料分析凌汛发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中游:学生根据图片分析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下游:根据“地上河”示意图思考“地上河”的形成、危害及治理措施;学生观看“地上河”的形成视频影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上河”,“地上河”有哪些危害及治理措施。

教师小结:

症状治理方案

上游:荒漠化问题、凌汛→建设大型水库,退耕还林还草、炸冰

中游: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下游:地上河→加固黄河大堤,清淤排沙,疏浚河道

归纳:黄河的危害主要来源于中游,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课件演示】

介绍“保护母亲河行动”,使学生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长话短说,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概括,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谈这节课的收获。

(六)课外拓展延伸:做一名小调查员

题目:了解家乡的河流:

调查内容: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存在的一些问题等。

调查后:写一篇200-300字的调查报告

(七)课堂检测

一、填空题: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呈巨大的“____”字形,曲折东流注入_______。

2、利用黄河水灌溉使得______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称,黄河中游的河水中含_____量高,黄河下游的河床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

3、黄河流经的地形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黄河下游缺少支流是因为:()

A、下游地区降水少

B、下游地区位于高原,地势高

C、下游形成“地上河”

D、下游水量大

2、近些年来,黄河出现的新忧患是:()

A、洪水泛滥加剧

B、泥沙含量增多

C、上游污染严重

D、下游断流现象严重

3、“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描述的地方是:()

A、青藏高原

B、黄河上游

C、黄河中游

D、黄河下游

4、关于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B、从河流长度来看,黄河为我国的第二长河

C、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

D、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易决口成灾,因此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加因大堤

5、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

A.防治凌汛

B.治理泥沙

C.加固黄河大堤

D.统一调水(八)板书设计

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一.概况

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上、中、下游的划分

二.黄河的奉献

1. 文明;

2.旅游;

3.灌溉;

4. 水能。

三.治理黄河

症状治理方案

上游:荒漠化问题、凌汛→建设大型水库,退耕还林还草、炸冰

中游: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下游:地上河→加固黄河大堤,清淤排沙,疏浚河道

十、教学反思

1.本节课看起来很简单,可是为老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但是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拓展了空间。

2.本节课在讲解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言,学生给出了一系列的答案,教师对这些同学一律给予肯定的表扬,反思之后认识到没有给予深入评价。

3.学生的回答都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这才体现教师画龙点睛又凸显出教师的权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