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二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二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二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二

5×9=45 9×5=45 五九四十五 6×9=54 9×6=54 六九五十四 7×9=63 9×7=63 七九六十三 8×9=72 9×8=72 八九七十二 9×9=81 九九八十一教后反思:

第课时乘法口诀表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乘法口诀表

学习目标:

1.通过归纳整理全部乘法口诀,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全部乘法

口诀。使学生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计算表内乘法。

2.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归纳探究的能力。

学习难点:

乘法口诀表存在的规律。

学习准备:

乘法口诀表

学习过程:

一、回忆所学乘法口诀。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学过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多少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二、导入:

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一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三、新授:

斜着看每行口诀表的最后一句,也就是“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九九八十一”,它们有什么特点?这些口诀每句只能计算几道乘法?请举例。其余口诀每句能计算几道乘法或除法算式?

1.口诀的含义。

任意挑出一句乘法口诀(两个因数不同的),让学生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如“七八五十六”,使学生知道它既表示8个7相加是56,又表示?个8相加是56。2.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用口诀进行计算的活动。

(1)已知两个乘数求积的游戏。

方法是:请一位学生随意说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位学生则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乘,并算出结果,如果结果又是一个两位数,再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乘,直至结果是一位数或零。

如,一位学生说:“79”,另一位学生则口算:7×9=63 6×3=18 1×8=8;一位学生说:“58”:另一位学生口算:5×8=40 4×0=0(告诉学生0和一个数相乘都得零)

一位学生报了3个数以后,互换角色进行。

3、在()里填上最大的数。

()×4<29

由于这是出现填最大值,教师应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让学生弄清“最大能填几”的意思,可分两步引导:(1)先让学生思考:“( )里能填几?”如,( ) ×4<29,学生会说在( )里能填1~7。(2)再让学生思考:所填1—7中,谁最大?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完成其他几题的练习

四、课堂作业:

1.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1)可让学生先观察表中出示的那一斜行数和正中数的特征,然后填数,并涂上颜色。

(2)将表格填满以后,再引导学生整体观察这张数表,看看还能发现什么规律。如,由于将那一斜行数涂了颜色,学生能较快地悟出这行数就是这张数图的对称轴,两边对应方格里的数是相等的。学生发现的规律也

许有很多,说出来都应给予鼓励。

2.做练习二十的第2题。这题应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可让家长协同学生做好学具。学具做好后,学生在家中或在课内都可用它进行表内乘法口算的练习。3.做练习二十的第3题。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小博士整理与复习

板书设计:

乘法口诀表

教后反思:

第课时 9的乘法口诀练习(一)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9的乘法口诀练习

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强化口诀的记忆,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掌握。

2、引导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收集、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1、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掌握。

2、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收集、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

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

1、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并说说表示的意义

(1)

()或()

(2)

2、揭示课题

师:让学生根据每张课桌上有2人,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小组提问题,同时解答。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第13题图:

(1)、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先在小组内提问,然后全班交流。

(3)、强调几个几的数量关系。

(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个解决。

2、第13题:

(1)让学生用几个几的知识来描述存在的数量关系。

(2)、并根据算式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巩固对几个几的理解。

3、第14题:

(1)看14题,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题意,找出规律。

(2)怎样计算,说出道理。

(3)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练习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

小博士9的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练习教后反思:

第课时整理和复习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复习巩固1~9的乘法口诀以及倍数关系的有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2、对所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系统认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重难点:

熟记口诀是重点,运用口诀解决问实际题是难点。

教学准备:

口诀卡片、空白的“九九乘法口诀表”

学习过程:

一、归纳整理、互相交流

1、师:提问

请同学们想一想咱们一起学习了第六单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整理乘法口诀表

(1)集体回忆整理乘法口诀表。

(2)展示评价学生的作业

3、介绍“九九歌”

(1)自己从课本中找到答案。

4、整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1)回忆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提出一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结合学生举的实例来回忆总结这类题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第一题。(完成后,同桌开火车对答案)

(2)分蛋糕。(第二题),做完后举手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综合练习

(1)观察水上巴蕾舞,课本练习第三题,看问题,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2)展示时说解题思路。

(3)独立分析完成四题

3、创新练习

自己编出自己心中的数学问题并解答。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表现得怎样?作业设计

指导丛书整理与复习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教学反思:

第课时量一量比一比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第88、89页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通过学生动手测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

情感体验。

学习重点:

学会正确测量实物

学习难点:

掌握测量的方法

学习准备:

长方形的纸,统计表,测量工具

学习过程:

一、选择测量工具

(1)认识各种尺,讲述:请把你带来的尺拿出来,在小组内看一看。

提问: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尺子介绍给大家?

提问:你用学生尺、米尺、卷尺测量过长度吗?量的什么?

(2)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谈话:如果我们想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却没有带尺,用什么办法能量出它大约多长?让学生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度的长度。

量前交代学生可以用自己量一拃的长,同学互相量一步、一度的长。量后记录下来。

指名说出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度的长度。

让学生记住。

二、进行实地测量

(1)量长方形的纸

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用学生尺分别量出四条边的长。

学生各自测量、填写。

提问: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把长方形的纸对着一次,再打开,你能量出折痕大约长多少厘米吗?

学生各自操作,再指名回答

提问:把你量出的长方形的长和这条折痕的长度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刚才用什么尺量的?如果用米尺或者卷尺量,方便吗?

师小结

(2)估测物体的长度、

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度的长度,就可以用他们来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选一种书89页表里面的动物,用一拃、一步或者一度先估测,再选用合适的尺子量一量进行验证。

如:有一条鳄鱼身长6米,我们量得小朋友的手臂张开大约一米多长,那么5名学生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还有我们的肩膀大约30厘米宽,20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小组活动,把自己所选动物,测量标准,测量结果填到书89页的表格里,然后指名汇报。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参加了哪些活动?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设计

想一想书本上其余的动物怎样测量比较合适

五、板书设计

量一量比一比

肩宽大约30厘米一条鳄鱼身长6米

20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小朋友的手臂张开大约一米多长

5名学生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教后反思:

第课时用乘法解决问题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第78页例3,练习十九第1,2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3、通过学生观察、谈论、汇报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

七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

4、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

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用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准备:

主题图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1)常规练习,齐背8的乘法口诀

(2)听算,2×8 3×8 8×4 8×5 6×8 7×4 6×7

(3)出示例题3主题图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找信息,提问题。

(2)小组汇报

你能根据这幅图说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独立思考后回答。

①文具盒每个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②橡皮擦每块2元,买7个橡皮擦,一共多少钱?

③铅笔3元一支,要买5支,一共多少钱?

……

(3)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想一想,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

小组汇报。

①从第一个问题中知道了文具盒的价格是8元,要买3个,要求一共多少钱?3个文具盒就是求3个8元是多少元,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小结:求3个文具盒的价钱总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②……

学生学会进行质疑,请老师指导。

把算式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巩固、

(1)比一比,算一算

出示练习十九的第2题:看谁算得又准又快。请学生做好准备,同时开始,比比谁先做完,在集体订正。

要求:认真审题,将运算符合看清楚。

(2)看图列算式

出示练习十九的第1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列出算式,在集体交流。

(3)每横排有6颗星,4排有几颗星?

每列有4颗星,6列有几颗星?

4×6=24(颗) 6×4=24(颗)

(4)每横排有7个圆,3排有几个圆?

每列有3个圆,7列有几个圆?

3×7=21(个) 7×3=21(个)

(5)买东西活动

小组合作,一个同学当售货员,一个当顾客进行商品买卖。注意要买同样的商品几样,用乘法来进行计算。

四、拓展学习

小红买3块橡皮,每块橡皮3角钱,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妈妈给了她1元,应剩下多少钱?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指导丛书《用乘法解决问题》

七、板书设计

用乘法解决问题

文具盒每个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分析:求3个文具盒的价钱总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

解答:3×8=24(元)

答:买3个文具盒要24元。

教后反思:

第课时用数学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第84页例6,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一第3、6题

学习目标:

(1)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2)使学生能根据乘法和乘加解决够不够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和乘加的含义解答应用题

(4)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鞥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用乘法和乘加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准备:

主题图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导

(1)商店里有4和乒乓球,每盒6个,一共有多少个?

(2)商店里有20个红皮球和17个花皮球。卖出35个皮球,还剩多少个?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6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再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教师出示: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

(2)全班读题后提问。

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求出坐不坐得下?(不能)、

那我们要知道“坐不坐得下”应该知道什么条件?

我们第一步要先算什么?

①根据题目的哪些条件可以求出“有多少人?”

怎样列式

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有32人要去参观,那第二步该算什么?怎样列式?

方法一:4×7=28(个)

28+5=33(个)

方法二:2×7=14(个)

2×7=14(个)

14+14+5=33(个)

谁会用一个算式表示第一种方法?

4×7+5=33(个)

③让学生讨论坐不坐得下?

学生汇报:学生和老师一共32人,客车有33个座位,坐得下。

(3)小结:解答这一道应用题时要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再用以前学的乘加求出一共多少个座位。最后进行比较来解答问题。我们在解答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然后再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最后列式计算通过比较来解答。

(4)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8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自己编题,然后请同学解答,让学生体验当老师的感觉,教师在讲评时要肯定同学们的积极性。学生列完算式一定要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评议。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指导丛书《用数学》

六、板书设计

用数学

方法一:4×7=28(个)

28+5=33(个)

方法二:2×7=14(个)

2×7=14(个)

14+14+5=33(个)

教学反思:

第课时乘法竖式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乘法竖式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引导探究让学生掌握乘法竖式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乘法竖式的写法

学习难点:

自主总结乘法竖式的要点

学习准备:

主题图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熟背7的乘法口诀,全班齐背

(2)口算

(3)笔算:

9+12= 24—13=

学生独立完成,并请两位学生板演,集体校对。

提问:在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揭示课题:加减法可以用竖式计算,乘法同样也可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乘法竖式。

(板书课题)乘法竖式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学挂图

看图意,列出算式

提问:看着这幅图,谁来说一说它的意思?

你会列出算式吗?5×9

(2)写竖式

提问:你会用竖式来计算吗?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并请学生板演,集体交流。

提问: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呢?

5

×9

4 5

(3)介绍各部分名称

5 乘数

×9 乘数

4 5 积

提问:谁来说一说竖式中各数的名称?

小结:写乘法竖式时,要先写一个乘数,再写乘号和另一个乘数,在下面画一道横线,根据口诀计算出积以后,将积写在横线下,注意积的个位要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三、巩固练习

(1)出示5×7

(2)学生完成

提问: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两位学生板演。

(3)集体交流

问:积35怎样书写呢?积的个位应写在哪里?

(4)教师板书

5

×7

3 5

(5)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乘法竖式的写法,计算时,注意积的个位要跟乘数的个位对齐。

四、积累运用

(1)完成第81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请学生板演。集体校对,问:乘法竖式书写时要注意什么?(2)学生编题

请学生编两道乘法算式,如:7×3 1×4 ,学生选择其中的一题完成,做完后与同桌交流书写的过程。

(3)完成练习二十第7题

做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乘法竖式

5 乘数

×9 乘数

4 5 积

注意:积的个位要跟乘数的个位对齐。

教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测试题

第6单元测试题 卷面(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8+8+8+8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2.3个7相加的和是()。 3.一个乘数是5,另一个乘数是9,积是()。 4.根据口诀“六八四十八”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是()和()。 5.把口诀补充完整。 ()八二十四五()三十五 ()七四十二三()二十七 ()九六十三四()二十八 6.在里填上“>”“<”或“=”。 7×430 5×835 9×327 8×428 9×770 6×850 4×96×6 5×97×9 7.30比4个7多()。 8.9×4+4=()。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因为2+2=2×2,所以3+3=3×3。() 2.4×7和7×4都可以用口诀“四七二十八”来计算。() 3.在乘法算式里,积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乘数都大。() 4.6×6和4×9的结果都是36,所用的乘法口诀相同。() 5.求6个7的和,列算式是6×7。() 三、选一选。(10分) 1.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2,算式可能是()。 A.6+6 B.6×2 C.4×4 2.1块橡皮7角钱,五块橡皮要()。 A.3元 B.3元5角 C.35元 3.8×7表示()。

A.8和7相加 B.7个8相加 C.8个7相乘 4.与3×6+6的结果相同的是()。 A.6×3 B.6×4 C.3×7 5.下面几个算式中,积最小的是()。 A.5×5 B.4×6 C.3×7 四、算一算。(共18分) 1.口算。(12分) 5×6= 7×4= 3×8= 4×8= 3×5= 6×7= 2×9= 7×8= 9×5= 6×4= 7×3= 8×6=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6分) ()×5<36()×6<45 ()×8<50()×4<40 ()×6<25()×8<64 五、看图列算式。(12分) 1. 2.

2016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一、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5)活动延伸。 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②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 二、积累运用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 三、总结提升 (1)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板书设计 一测量课桌的长。(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卷面(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知识技能(75分)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8分) 1.4个9相加得();5个7相加得()。 2.8+8+8+8=()×()9×5+9=()×() 3.从28里连续减去()个7得0。 4.一个乘数是9,另一个乘数是8,积是()。 5.8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6.在里填上“>”“<”“=”或“+”“-”“×”。 7.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9=45 ()×9=54 ()×4=36 ()×8=64 ()×7=49 6×()=48 8.找规律填数。 (1)3,6,(),12,(),18。 (2)6,12,18,24,(),()。 (3)81,72,63,54,(),()。 9.乘法口诀接龙。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2020年的2月份正好有4个星期零1天,这个月有()天。 ①5 ②28 ③29 2.7+7+7+7+6不能改写成的算式是()。 ①4×7+1 ②4×7+6 ③5×7-1 3.如图所示,假如每两个圆之间的距离是8米,从第1个圆到第5个圆的距离是()米。 ①32 ②40 ③48 4.一个正方形的游乐场,每条边上有9盏彩灯(每个角上都有一盏),一共有()盏彩灯。 ①36 ②32 ③34 5.买1本练习本要8角,买6本练习本要()。 ①48元②4元8角③14角 三、我会算。(共26分) 1.直接写出得数。(12分) 4×7= 6×7= 3×9= 7×8= 6×8-8= 7×9+9= 9×6+9= 9×9-11= 6×2+2= 8×5+2= 7×7-4= 4×8+18= 2.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5分) 3.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9分) 36>5×()4×()<27 7×()<45 48>9×()()×7<52 ()×6<42 28>3×()9×()<43 8×()<59 四、我会列式。(6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一】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评析: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校门和教室的照片,学生有话可说,兴趣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小猴。 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 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 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图片) 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 反馈: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举起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1单元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 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直尺、纸条、回形针、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感受长度这个量: (1)出示新铅笔、教师书写笔,比一比,谁长谁短? (2)提出新问题: 铅笔和教师书写笔到底有多长呢?这就要用长度来表示。(板书:长度)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看图教师叙述: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的。例如:用手臂、手指、鞋长、步长等做工具来测量。 (2)分别演示:用手臂测黑板长,用手指测课桌面的长边,用步长测教室长。记下

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科目数学 班级二(1)班 任课教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

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 上册教案

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的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钟表内一大格表示的时间意义。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册重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表内乘法。 本册难点: 1、进位加、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3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4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4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6的乘法口诀…………………………………………………………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4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8的乘法口诀…………………………………………………………3课时9的乘法口诀…………………………………………………………4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测试卷

编号:76854125658544289374459234 学校:麻阳市青水河镇刚强学校* 教师:国敏* 班级:云云伍班* 第6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卷面(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知识技能(75分)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8分) 1.4个9相加得();5个7相加得()。 2.8+8+8+8=()×()9×5+9=()×() 3.从28里连续减去()个7得0。 4.一个乘数是9,另一个乘数是8,积是()。 5.8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6.在里填上“>”“<”“=”或“+”“-”“×”。 7.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9=45 ()×9=54 ()×4=36 ()×8=64 ()×7=49 6×()=48 8.找规律填数。 (1)3,6,(),12,(),18。 (2)6,12,18,24,(),()。 (3)81,72,63,54,(),()。

9.乘法口诀接龙。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2020年的2月份正好有4个星期零1天,这个月有()天。 ①5 ②28 ③29 2.7+7+7+7+6不能改写成的算式是()。 ①4×7+1 ②4×7+6 ③5×7-1 3.如图所示,假如每两个圆之间的距离是8米,从第1个圆到第5个圆的距离是()米。 ①32 ②40 ③48 4.一个正方形的游乐场,每条边上有9盏彩灯(每个角上都有一盏),一共有()盏彩灯。 ①36 ②32 ③34 5.买1本练习本要8角,买6本练习本要()。 ①48元②4元8角③14角 三、我会算。(共26分) 1.直接写出得数。(12分) 4×7= 6×7= 3×9= 7×8= 6×8-8= 7×9+9= 9×6+9= 9×9-11= 6×2+2= 8×5+2= 7×7-4= 4×8+18= 2.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5分) 3.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9分) 36>5×()4×()<27 7×()<45 48>9×()()×7<52 ()×6<42 28>3×()9×()<43 8×()<59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00以内的加减法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15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1.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 通过观察、操作、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算理和规范的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出示单元主题图)。今天可真热闹光明小学的同学们要去参观博物馆,同学们请看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让销售看图说一说。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老师引导: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尝试列式 要求:一共多少人?我们先要知道哪些条件,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指名列式。 35+2= 二、探究建模: 35加2等于多少呢? 1、交流口算的方法。 你能口算吗?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来摆一摆。 指名说口算的方法。结合摆小棒,边说边摆。 学生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上台演示。 教师小结: 2用计数器拨一拨,略 3竖式计算。 这样的算是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根据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3、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 没有对准0刻度的。 (2) 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刻0刻度线;怎么办?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精编单元试卷 第六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33分) 1. ( )个( ) 列算式:( )×()=15或( )×()=15 2.从54里连续减去9,减( )次后结果是0。 3.○+○+○+○=24,○是( ) □+□+□+□+□+□+□=56,□是( ) 4.写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 ( ) ( ) ( ) ( ) 5.有8个大盘子,每个盘子里放6个脐橙,一共要放( )个脐橙。6.9的乘法口诀相邻两句口诀得数相差( )。 7.比7个6多3的数是( )。 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8 16 24 ( ) ( ) ( ) 56 81 72 63 ( ) ( ) 36 27 18 9 9.猜灯谜。 ×7=7 4×=32 9×=45 ×3=21 8×=40 9×=81 10.>) <) =)爬向哪里?

9×78×8 7×55×7 9×78×9 6×69×4 9×77×8 8×8)7×7 二、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5分) 1.7个9连加写成算式是7+9。( ) 2.7个9的和比8个9的和少1。( ) 3.2个乘数都是9,积是18。( ) 4.任何一句乘法口诀都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乘法算式。( ) 5.7+7+7+7+7=5×7=35。( ) 三、选择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5分) 1.8×7和7×8的( )不同。 ①结果②口诀③读法 2.根据图形★★★★★★★★★★列出的算式不正确的是( )。 ①4×3 ②4×2+2 ③4+4+2 3.1支钢笔6元钱,买8支钢笔一共要用( )钱。 ①4元8角②48元③14元 4.学校书法小组有7个小组,每个小组有9人,共有( )。 ①63人②58人③49人 5.如图所示,假如每两个三角形之间的距离是6米,从第1个三角形到第5个三角形的距离是( )。 ①9米②30米③24米 四、摩天轮。(10分) 五、直接写出得数。(6分) 7×9-9=6×8+8=2×6+2=

2020年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简单的数据整理,数学广角等。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 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 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 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全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 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 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表示的意义,从情境图中提出有关乘法的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从而进一步地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一起看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欢迎查阅!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表示的意义,从情境图中提出有关乘法的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从而进一步地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2. 在具体的情境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所表示的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表示的意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 创设情景:在美丽的地球上,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与我们朝夕相处。瞧!它们来了!(多媒体演示:各种小动物慢慢走来。) 2. 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讲一讲关于它,你在画面上看到些什么。 3. 独立思考:提出关于数学方面的问题。(教师个别辅导) 组内交流。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并请人或自己解决,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将你们组里的问题告诉大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乘法问题上。

教师板书个别问题,并以学生的姓名命名,激发兴趣。 4. 讨论:小兔子一共有几个萝卜? 学生可能出现加、乘两种方法,让学生再次感受乘法运算的简便性,并回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质疑:算式3×4=12(根)中,3是从哪里来的?4表示什么?12呢? 5.“连一连” (1)由学生独立完成,有问题的可与同桌或老师商量。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1:“6+3”没有吃到水果。 生2:桃子表示3个6,松果表示6个3,但都可以与3×6,6×3连起来。 生3:桃子和松果同样多。 活动二 1.“说一说”:学生以看图讲故事的方式理解图意,再试说算式。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幅图都可以用2×3或3×2来表示。 生2:有的表示2个3,有的表示3个2,还有的既表示3个2,又表示2个3。师:对!它们都可以用2×3来表示。 2.“摆一摆,说一说”: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物,再出示算式。 (1)讨论:3×2表示几个几?动手摆出两种摆法。 (2)由“小老师”出题,其他同学动手摆一摆,并与同伴说一说。 3.“接力赛” (1)出示“练一练”第一题的两个画面。 (2)小组接力完成:一个说图意,一个列算式。 一个说还可以怎样写,一个评价是否可以得到“智多星”。 活动三 1. 出示超市中商品乱放的场面,提问:这样的地方你们喜欢吗?该怎么办? 2. 学生口述,多媒体演示。 3. 以小组为单位,帮售货员阿姨清点货物。 4. 交流评价:老师这里有一张货物清单,看一看,你们点的对吗? 活动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 全册

目录 一、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 (3) 2.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5) 3.认识米用米测量 (7) 4.认识线段 (9)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1.两位数加两位数 (12) 2.两位数减两位数 (18)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5) 整理和复习 (33)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35) 三、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37) 2.直角的初步认识 (39) 四、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42) 2.5的乘法口诀 (47) 3.2、3、4的乘法口诀 (50) 4.乘加乘减 (52) 5.6的乘法口诀 (56) 6.复习与整理 (58) 五、观察物体 1.观察物体 (60) 2.轴对称图形 (62) 3.镜面对称 (64) 六、表内乘法(二) 1.7的乘法口诀 (70) 2.倍的认识 (74) 3.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76) 4.8的乘法口诀 (80) 5.9的乘法口诀 (86) 6.乘法口诀表 (92) 整理和复习 (94) 看一看摆一摆 (95) 七、统计 统计 (99) 八、数学广角 1.排列和组合 (105) 2.简单推理 (107) 九、总复习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111) 2.表内乘法的复习 (113)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115) 4.观察物体的复习 (118) 5.统计的复习 (119)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内容标准】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通过亲自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二、发展性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一年级“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1.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3.线段教学时,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注意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教学课时】4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