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养蝗虫的窍门及养殖技术等

养蝗虫的窍门及养殖技术等

养蝗虫的窍门及养殖技术等
养蝗虫的窍门及养殖技术等

一、种卵孵化应注意事项:

孵化蝗虫种卵用几块砖砌成池子,池子撒点水再用土铺平,把种卵均匀的撒在上面,然后用拌湿的锯末盖上2--3公分,等小蝗虫出来时从锯末里就轻松的钻出来,在这期间气温要达到25度以上蝗虫才开始孵化的快,上面的的锯末要2--3天进行一次喷水,太干了会把种卵晒坏的,在喷水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喷家里面特别凉的水,如果能在外面晒几个小时的温水最好,尽量的下午把温水喷在上面,因为太凉的水会影响它的孵化慢。

二、小蝗虫(也就是蚂蚱)的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刚刚出来的小蝗虫只有苍蝇那么大,是很小很小的,如果正赶上下大雨,就要用塑料布盖一部分,以免被大雨冲死,一般就那几天很少赶上下雨的时候,7天后就是下雨淋点也没有关系了。刚出来的小蝗虫采食量很少,所以您最好是能给它吃点比较嫩绿的草,那样长出来的小蝗虫比较健康,个头也大。蝗虫7天脱一次皮为一龄,到了3龄以后就可以给喂一些老一点的草也行,还可以给喂一些干草粉,用水拌湿了撒在棚里面就行。

三、蝗虫(蚂蚱)的饲养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大家都知道蝗虫要吃草,还可以喂草粉,但什么时候给它喂既好又不挨饿了,蝗虫如果太饿的时候大蝗虫会吃小蝗虫,其实它不是每天24小时都会互相咬的,晚上,早晨和傍晚后都不会咬的,主要就是中午的这个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您让他又饥又渴的话,那样他就会大吃小,所以这几个小时最好是给喂一次青草就什么都解决了,有很多养殖户就是没有抓住这点关键,就让很多蝗虫在中午的时候挨饿互相残吃。

四、如何处理棚里的蚂蚁和蝼蛄

有的养殖棚里会有蚂蚁,蝼蛄等一些虫子,对蝗虫的危害不大,但尽量的还是没有好,但要清除有的就觉得用点农药就什么都解决了,其实这可是不能使用的方法,因为以后都会

有残留对蝗虫的生长有害无益。消灭蚂蚁可以把窝捣开,用开水汤死,蝼蛄可以用灯泡照明,下面放一大盆子水,晚上蝼蛄就会奔有灯光的地方,你就可以给扑杀。

蚂蚱的养殖技术

(一)蚂蚱的生物学特性

蚂蚱为药食两用昆虫,卵生,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科共有859种蚂蚱,但能入药供食用的只有两种,即东亚飞蝗蚂蚱和水稻飞蝗蚂蚱。蚂蚱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昆虫激素等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B、C和磷、钙、铁、锌、锰等元素。蚂蚱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还是治病良药,蚂蚱单用或配伍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等。蚂蚱雌雄异体,自然交配,卵生,自然条件下1年繁殖2代即夏蝗和秋蝗。

(二)蚂蚱养殖棚的建造

养殖棚要建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厘米左右便于排水,土壤最好是砂壤土便于产取蚂蚱卵,在养殖棚地面上种小麦或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以备让蚂蚱食用。建造面积要按蚂蚱的多少来确定,每1万只蚂蚱约需15平方米,用角铁、木棍等建造棚的支架,再按棚的大小,用纱网做棚罩,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拉锁,以防止蚂蚱跑出和人进出棚之用。棚高以1.5~2米为宜,为保温和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自然条件下养殖蚂蚱,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成。

(三)蚂蚱的饲养管理

蚂蚱的适宜发育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为85%~92%,土壤含水量15%~18%,低于14℃或高于40℃时,蚂蚱逐渐停食死亡。在气温达到28~30℃时,蚂蚱卵开始孵化,先准备无毒土壤和锯末粉按1∶2搅拌,含水量为20%~30%,铺3~5厘米的土在器皿中拍实,然后将蚂蚱卵布于土上,盖上约1厘米厚的混合土。最后,器皿上再罩上一层薄膜,每半天检查1次,发现小蚂蚱后,用软毛刷将其刷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0~15天孵化出小蚂蚱。刚出土的小蚂蚱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但食量很小。1~3龄的蚂蚱应注意防雨,蚂蚱从出土到成虫约需27~35天,这期间每5~7天蜕1次皮,共蜕5次;5龄以后的蚂蚱逐渐开始交配产卵,每只蚂蚱约产卵70~100粒。为了取食和生殖布卵,蚂蚱有喜欢群居和迁飞性,所以蚂蚱羽化后至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干扰,令其迁飞,以便提高产卵数量和质量。产下的卵在上冻前应在产卵区加盖一些麦糠、杂草等保温、保湿,防止冻裂。生长期的成年蚂蚱如果不做种要及时出售。

蝗虫的养殖技术

第一章东亚飞蝗简介

东亚飞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昆虫,据统计蝗科总共有223个属,859个品种,东亚飞蝗是其中较优良的可食品种之一。东亚飞蝗在自然气温条件下一年为两代,第一代称为夏蝗,第二代为秋蝗,飞蝗有六条腿,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两对翅,前翅为角质,后翅为膜质,体黄褐色。雄虫在交尾期呈现鲜黄色,雌蝗体长39.5—51.2毫米。雄蝗体长33.0—41.5毫米,成虫善跳、善飞。东亚飞蝗身体粗壮,采食范围广,适应性强,从孵化成幼蝗后,经35天的饲养过程即可为成虫,50天左右肥壮后即可销售,所以时间短,回报快。饲养成虫一万只可达40斤,按目前的市场价格15—25元一斤,其经济效益是很可观的,并且购种只一次。自繁数十倍,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复始,多年饲养,不断创利,一只雌蝗一次可产卵60—120多粒。飞蝗之所以受人青睐,是由于它肉质松软,鲜嫩,营养丰富,经专家分析测定: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并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

第二章东亚飞蝗的养殖与管理

蝗虫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的整理,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用捕捉、诱杀、开水烫等方法,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为了便于排水,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棚的建造面积按要饲养蝗虫的多少来确定,养一万只,用10平米即可,可利用空闲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木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冷布做一个象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安上拉锁。棚的高度在1.5—2米即可,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四月底前完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东亚飞蝗卵的孵化与管理,在气温达到25—30度时即可孵化。先按2:1的比例准备无毒土壤和锯末,含水量10—15%,铺2—3厘米在器皿中,将蝗卵均匀分布在土上,卵上再盖约1厘米的土,器皿上再铺层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2—15天的孵化过程,孵出全部幼蝗。幼蝗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1—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0度之间,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在15%左右,因为这几个条件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

三龄以上至成虫的饲养与管理,幼蝗自出卵后5—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即为一龄,三龄以上的蝗虫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首先是蝗虫吃不饱会影响正常生长,另外会出现强食弱大吃小的现象,尤其是正在脱皮的蝗虫不能动,体质又软,有被吃掉咬伤的危险。三龄以上的蝗虫可加麦麸喂养。蝗虫经五次脱皮以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左右,飞蝗一般羽化后10—15天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其它的即可到市场销售,时间在7月初为宜。

东亚飞蝗产卵前后的管理,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的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现鲜黄色。此

时要将棚的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现在的蝗虫食量很大,应认真供足。东亚飞蝗的卵块为褐色,略呈圆筒形,中间略弯,一般长40—70毫米不等,每块蝗卵有卵粒60—120多粒。

第三章蝗卵的越冬管理

蝗卵的越冬很简单,我们可让棚中的蝗卵在原地过冬,入冬后在产卵区加盖一些杂草,可起到保温的目的。

第四章蝗虫喂养的注意事项

东亚飞蝗的采食范围很广,它喜食芦苇、茅草、狼尾草、线连草、盘草以及玉米、小麦、高梁、谷子等。另外注意在给飞蝗采集食物时,要十分注意避免采用带农药的食物,如对采集来的食物认为没有把握时,可在水中清洗后再进行喂养。

第五章蝗虫的养殖特点

为什么不尝试一下蝗虫的养殖呢,我可以给你简单地介绍一下蝗虫的养殖特点:

1、一次投资终身受益,投资无多无少,无风险,见效快,当年投资,当年赢利。

2、养殖技术易掌握,管理简单,面积不受约束,男女老幼都能饲养。

3、蝗虫的繁殖率高,周期短,经济效益高,一只雌蝗可产60—120粒卵,蝗生卵,卵孵蝗,周而复始,不断创利。

4、蝗虫养殖规模可大可小,适合农户及公司经营。

第一次养殖蝗虫的八个小窍门

(2012-07-07 15:04:55)

经常在网上看见什么什么窍门,什么什么技巧,今天发布一个初学者饲养蝗虫的八个小窍门,这饲养蝗虫的八个小窍门对初学者来说是非常有用的,我们也希望这个养殖蝗虫成功的八个小窍门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1、养蝗虫需要什么条件?适合在那些地区养殖?多大场地?要盖大棚吗?多少投资?还需要其他什么条件?答:人工养殖蝗虫的条件很简单,只要食物跟得上充足养出来的蝗虫就会

个大成活率高,蝗虫的养殖在我国的任何地方都适合养殖,在我国北方东亚飞蝗一年可以生产2代,在南方一年可以生产3代有的地区可以四季养殖。养殖的面积是根据你的养殖数量来决定的,最简单的数就是每养殖一亩地的东亚飞蝗要种2亩地的牧草来喂养;棉蝗,养殖一亩地的面积同时也需要一亩地的牧草来喂养。

2、养蝗虫有没有销路?消费量大不大?效益怎么样?

答:蝗虫养殖的销路,其实并不难,目前全国和一些国外好多地方,很早就有吃蝗虫和其他的昆虫的习惯。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重视,蝗虫市场也就越来越宽阔,蝗虫养殖的效益是非常高的可以说是投资小风险小,利润高。

3、养蝗虫劳动量大不大?是否适合农村留守妇女、老人?

答:养殖蝗虫很辛苦,每天吃的草很多。(当然,如果只是小规模的养1、2个棚会相对轻松一些,但规模太小就没什么效益了,收购商也不愿意上门。而且,养蝗虫是个细心活,对土质、大棚、喂的草都有些特殊要求,产卵期更要细心饲养,因此需要的劳动量还是挺大的。

4、蝗虫这几年的市场行情怎么样?2009年会有什么变化?

答:最近几年蝗虫市场非常好。尤其是在南方,蝗虫的月需求量都在10吨以上。2009年因为天气异常,好多养殖户都受到了不小的损失而减产,所以今年的货源很紧张,预计价格会有所上涨。

5、头一次养殖蝗虫是买成虫还是买卵?都在什么价位?

答: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负责的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听信一些养殖户的话,你要问他买什么他们肯定让你买卵,因为现在好多说自己养殖的如何如何其实都是在炒种的,最经济和最实惠的就是买种虫或幼虫。虽然种虫和幼虫的价格要比商品虫的价格高一点,但其实要比你买虫卵便宜很多。

6、养蝗虫要赚钱关键在哪里?

答:蝗虫养殖效益好不好,关键问题是产量和销售。产量是技术问题,只有掌握了全面的养殖技术才能提高产量;销售是另一个关键问题,养殖前一定要联系好收购商,只有及时的收购才能转化成效益。不然就只能自己去饭店推销,销量、价格都很不稳定,再有就是自建特色餐馆,自己加工自己销售,这是另一个问题了。

7、选择什么品种养殖比较适合初次饲养者?

答:这个问题我告诉大家,因为每位刚入门养殖的新养殖户心里都没底,不知道这个项目到底怎么样。其实目前人工养殖蝗虫的品种基本上只有棉蝗、东亚飞蝗、欧亚杂交蝗,都是食用的。目前全国以东亚飞蝗为普遍,价格也最便宜。

8、蝗虫平时的饲喂和疾病都需要注意什么?

答:人工养殖蝗虫最关键的就是喂食,只要食物充足他们才会健康,成活率高,生长快。东亚飞蝗一天最少要喂4次以上。如果有时间,可以随时观察他们的进食情况,吃完了再接着喂,这样最好。因为蝗虫属于直肠子,边吃边排,没有吃饱的时候。

以上八点就是养殖蝗虫成功的八个小窍门,希望对刚刚饲养蝗虫的朋友有所帮助。

养殖蝗虫效益分析

一:蝗虫的投资小

买10000只卵,孵化率为85%,则余10000*85%=8500只,其中公母对半4250只,一只母蝗虫产卵60-90粒,,则公母对半计算4250*60=粒,出生率85%,则*85%=只,伤亡率为15%,则*(1-15%)=只,成蝗每300个左右一斤,则有÷300=614.125斤. 按最低回收价格8元计算:614.125*8=4913元。投入500元,就可以得到这个效益.一万只蝗虫最初有40平米的一个棚就可以,到了七月份随着繁殖的增加再扩建大棚,当然养殖业也是同行不同利,养殖好的个大又肥200多个就一斤,养殖不好的300多个才一斤, 二:生长周期短,见效快

蝗虫的生长周期是两个月,最适宜的温度是20度以上,每年北方按自然的天气生长为两代,夏蝗从五一到七月份完成,秋蝗从七月到九月完成,根据当地的气温也可以养殖多批蝗虫,

三:蝗虫的饲养管理简单

蝗虫的喜欢吃单子叶青草,(芦苇,玉米叶,高粱叶,野杂草....等只要是尖叶子的草都爱吃)两个星期后还可以喂一些麸子,用水拌湿了撒在棚里即可.蝗虫不需要喂粮食和饲料.只要喂草类的就行.每天喂2--3次.

四:蝗虫一次投资,终生受益

养殖蝗虫一次购买种卵,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在地里自然孵化,不需要人工设备处理.

五:蝗虫养殖技术简单

蝗虫养殖男女老少都能养殖,如果草缺的地方可以自己种植一点墨西哥玉米草喂养.一年可以割7~8茬。不需要添加什么药物喂养,如果吃了带毒的草会立即死亡.

六:蝗虫养殖不会跑出来给农民危害

蝗虫养殖要用竹片支好架,〈在相册里有蝗虫棚图片〉再用好密植的纱布罩严,每斤纱布约3--4平米,人工养殖的蝗虫品种是群聚形的东亚飞蝗.它们喜欢聚在一起,即使跑到了棚外也不会到处飞,还是趴在棚的纱网上几天都不去别的地方。

蝗虫减数分裂的制片与观察

实验四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减数分裂过程并熟悉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及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变化,为研究遗传基本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 2、学习并进一步掌握动、植物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3、了解动、植物的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二、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仅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这一过程的特点是: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形成四个核,每个核只含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减少一半,所以称作减数分裂。另外一个特点是前期特别长,而且变化复杂,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换、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 在高等生物里雌雄性细胞形成的过程中,都是先由有性组织(如花药和胚珠、精巢和卵巢)中的某些细胞分化为孢母细胞(2n),以及精母与卵母细胞(n)。进一步由这些细胞进行一种连续二次的减数分裂,即减数第一分裂和减数第二分裂,最终各自产生4个小孢子(n)或精细胞(n),或是分别产生一个大孢子或卵细胞(n)与三个退化的极体(n)。再经受精作用,雌、雄配子融合为合子,染色体数目恢复为2n。这样,在物种延续的过程中,确保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使物种在遗传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分裂过程中,可以详细地到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组成和染色体的鉴定和分析等,从而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了直接与间接的依据和细胞学基础。并可导致了各种遗传重组的发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实验材料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幼穗,短角斑腿蝗(Catantopsbrachycerus)精巢。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试剂 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小广口瓶等;卡诺氏固定液(Carnoy's Fluid)、45%醋酸和改良苯酚品红等。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小麦花药压片标本的制作与观察 1、取材 当大田中的小麦处于孕穗早期时,选取旗叶叶耳与其下面一叶叶耳之间相距1~2cm的主穗,剥去外部叶鞘,剪下幼穗,投入Carnoy固定液中,固定4~24h后用70%酒精换冼两次,保存在70%酒精中。 2、压片 从70%酒精中取出一段幼穗,剥下一朵颖花,置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剥开内外颖,将花药剔出(花药长度以1~2mm为宜),在花药上加一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3~5min,然后持解剖针横切花药成2—4段,再用针头轻压,使花粉母细胞从花粉囊中挤出,尽量挤净,弃去药壁碎片,盖上盖玻片即可在显微境下观察。盖上玻片时,不必施加压力,有多余的染液时,可用吸水纸吸去,但加上玻片后,不能来回移动。若染色太淡,可在盖玻片边缘加一滴染液,让它渗进去继续染色并进行烤片,静置1~2分钟再压片,即可获得较清楚的

蝗虫人工养殖技术

蝗虫人工养殖技术 蝗虫一年中分“夏蝗”和“秋蝗”。从5月初出生到7月初左右长为成蝗并产卵,完成第一代;很快,第二代蝗虫即“秋蝗”会自然出土,到9月初产卵于地下,然后死去,虫卵可以自然越冬。我国自古代就有食蝗虫的记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这种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工养殖前景看好。 一、蝗虫的养殖与管理 1.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整理 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可用捕捉、诱杀、开火烫等方法。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沙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单子叶作物,准备幼蝗食用。 棚的建造面积要按饲养蝗虫的多少来确定,养1万只,用15平方米即可。可利用院内外空闲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大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冷布做一个像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安上拉锁。

这个装置就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三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2.卵的孵化与管理 蝗虫卵在气温达到25~30℃时即可孵化。先准备无毒土壤,锯末2:1,含水量10%~15%,铺2~3厘米的器皿中,将蝗卵布均于土上,卵上再盖约1厘米厚的土,器皿上再上层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2~15天的孵化过程,孵出全部幼蝗。幼蝗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但食量很少,1~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0℃之间,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因为在这样的条件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三龄内飞蝗喜欢群居。 3.三龄以上至成虫的饲养管理 幼蝗自出卵后5~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即为一龄,壮的脱皮快,弱的脱皮慢,在孵化过程中出土也有先后之分。三龄以上飞得特

人工养殖蝗虫的可行性分析及饲养技术

人工养殖蝗虫的可行性分析及饲养技术 【摘要】蝗虫又称飞蝗,是公认的害虫。然而,近几年来,许多农户却变害为宝,靠养殖和出售蝗虫走上了致富路。下面谈谈人 工饲养蝗虫的可行性分析及饲养技术。 【关键词】蝗虫;可行性分析;饲养技术 1.可行性分析 1.1经济效益分析 (1)只需一次购种,可多年繁殖,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复始,无穷无尽,从不变异。而每只蝗卵按0.10元计算,一万只蝗卵只需1000元投资。 (2)饲养设备简单,可因陋就简,就地取材,须购买部分投资也仅需几十元。 (3)饲料来源广,蝗虫喜食芦苇、茅草、狼尾草、线连草、盘草以及玉米、小麦、高梁、谷子等,可以不用投资,饲养一万至五万只,每人每天用两个小时即可完成饲养与管理全过程。 (4)蝗虫的生命力极强,从来没有得病的现象。用自然条件养殖蝗虫,北方一年产夏秋两代,南方可常年饲养,周期短,见效快,繁殖率高,每只蝗虫一次产卵六十至一百粒。 (5)占用劳动力少,劳动强度不大,男女老少都能养殖,而且周期短,建一个15平米的网棚只需投资2000元,能养1-2万只。 (6)养殖一万只东亚飞蝗成虫可达36-40斤。按市场最低价格10元/斤计算,夏蝗的计算公式为:1万只×36斤×10元=360元,如夏蝗留4000只雌蝗产卵,每只最低产卵60个,成活率90%,到下半年秋蝗就是4000只×60粒×90%=21.6万只,金额为21.6万只×36斤×10元=7776元。饲养第一年毛收入为7776+360=8136元,而这仅需投资1000元和部分简单材料,以后年份视蝗虫产卵的多少,收入将成倍增长。 (7)近几年来,蝗虫的销路很好,无论鲜活还是冷冻的都很畅销,一般城市的酒楼均有收购,特别是山东的一些地区,一个水产市场一年就需要几十吨,如青州、滨州等,在无棣等地还有日本和澳大利亚客商常年设点收购。蝗虫卵除了繁殖孵化外,也能作为食品直接销售,还可做成罐头,除了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到日本、澳大利亚及东南亚各国,年需求量在千吨以上,而国内收购的蝗虫总量才几十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说饲养蝗虫是农民和下岗职工创业的好项目。 1.2蝗虫的使用价值 (1)蝗虫的营养价值很高,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如:三磷酸腺苷、辅酶、昆虫激素等。并含有维生素A、B、C及磷、钙、铁、锌、锰等成份。其氨基酸含量相当丰富,比鱼类高出1.8-28.2%,比肉类、大豆都高。尤其含丰富的甲壳素,甲壳素被誉为继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之后人体生命的第六要素,是人类理想的高营养保健食品。 (2)蝗虫不但是美味佳肴,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治病良药,它可以单用或配伍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治疗破伤风、小儿惊风、百日咳、咳喘、气急,能止痉挛,息内风。也可用于支气管炎、哮喘等,并且还有降压、减肥、

养殖蚂蚱经常出问题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养殖蚂蚱经常出问题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蚂蚱本来是种害虫,但是现在却成了一种美味,许多人发现了这里的商机,选择加入养殖。但是养殖蚂蚱也不容易,经常出问题,还有很多注意事项大家不知道,下面就来了解下几个注意事项吧! 一、草料的干净 蚂蚱对于草料是不挑剔的,只要你喂了,短时间就可以给你吃的干干净净的。其本身对于食物没有分辨能力,无论食物是否有毒,它们基本都是照吃不误,但是对于这些毒素的抵抗力蚂蚱却是很差的,一不小心就是批量的死亡。喂养前一点要保证草料的干净和安全,即使没有那么新鲜都没关系,只要无危害就行了。

二、防止逃跑 蚂蚱本身是喜欢到处跑的,大家在养殖大棚里面就可以看到,而且它们具有一定的跟随性,只要有几只带头跑了,就代表这个大朋友漏洞,那么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蚂蚱跟着跑,所以防护措施要做好。其次蚂蚱本身对于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大,如果附近有着适合的繁殖场地,这些逃跑的蚂蚱很容易会形成虫灾的,养殖户要多注意这个问题。 三、保持安静 谨慎是蚂蚱的一贯优良传统,有一点风吹草动的它们就会逃跑,所以养殖的蚂蚱周围也是要保持安静的。养殖的密度本来比野外的大,活动场地也小,外界声音过大就会刺激到大棚里面的蚂蚱,然后就会出现动乱,如果经常出现噪音的话,整个蚂蚱群会一直处于比较紧绷的状态,随时准备逃走,对养殖效率影响极其严重的。如果蚂蚱群经常惶恐不安的话,那么注意检查下声音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四、控制光照 光照对于蚂蚱的影响不小,所以很多养殖大棚的表层都是不透明的,这样既能控制大棚内的光照,又能避免强光直射蚂蚱。光线会影响蚂蚱的繁殖效率,高

强度的光照会让光照繁殖变慢,且对于卵的孵化也可能有影响,另外就是容易导致温度失衡,严重的会导致昼夜温差较大,蚂蚱因此批量死亡等情况。

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实验八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节肢动物门)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蝗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掌握昆虫纲的一般特征。 二.实验用具与药品 解剖镜、蜡盘、镊子、剪刀、大头针、解剖针。 三.实验材料 蝗虫浸制标本。 四.操作与观察 (一)外部形态观察:取1头放于蜡盘中。身体分头、胸、腹3部分,体表有几丁质外骨骼。 1.头部: (1)复眼:1对,由许多小眼组成。 (2)单眼:3个,位于两复眼之间,倒三角形排列。 (3)触角:1对,丝状,由若干节组成。 (4)口器:咀嚼式。仔细识别上唇、上颚、下颚、下唇,下颚须、下唇须。

2.胸部:分前、中、后胸三节。 (1)前胸:有1对前足,背板发达,马鞍型。 (2)中胸:着生1对中足, 1对前翅。 (3)后胸:着生1对后足,1对后翅。 每只足由6部分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爪)。3.腹部:11节,1-8节的背板两侧各有1气门。第1对气门后有1对听器。 雌性:腹末腹面不上跷;雄性:腹末腹面上跷。 (二)内部解剖和观察:用剪刀先剪去翅和附肢,再沿体侧的气门上方,由后端向前剪至头部,另一侧也同样剪开,然后用镊子将背部的外骨骼由前向后端揭开(保持背面的完整性)。 (三)用大头针将两侧体壁固定于蜡盘中,加水淹没虫体,观察内部构造。 1.呼吸系统:剪取一段气管,置于低倍镜下,可见气管内壁有几丁质螺旋状细环。 2.消化系统:分前、中、后肠三部分。 (1)前肠:口腔、咽、食道、嗉囊、前胃。 (2)中肠:又称胃。在胃与前胃交界处有6条指状突起的胃盲囊。 (3)后肠:回肠(胃后一端较粗的肠管)、结肠(较细)、直肠(结肠后一端粗

东亚飞蝗

二、东亚飞蝗的养殖与管理 1、蝗虫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的整理 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用捕捉、诱杀、开火烫等方法,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单叶子作物,准备幼蝗食用。 棚的建造面积,要按饲养蝗虫的多少来确定,养一万只,用15平方米即可,可利用院内外空闲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大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冷布做一个像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安上拉锁,这个装置就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三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四月底前完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2、飞蝗的卵的孵化与管理在气温达到25~30℃时,即可孵化,自然气温在五月上旬便到。先准备无毒土壤,锯末2:1,含水量10~15%,铺2~3厘米的器皿中,将蝗卵布均于土上,卵上再盖约1厘米厚的土,器皿上再上层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2~15天的孵化过程,孵出全部幼蝗。幼蝗喜食鲜嫩的麦苗、 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但食量很少,1~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0℃之间,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因为在这样的条件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三龄内飞蝗喜欢群居。 3、3龄以上至成虫的饲养管理 幼蝗自出卵后5~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即为一龄,壮的脱皮快,弱的脱皮慢,在孵化过程中出土也有先后之分。三龄以上飞得特别快,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首先蝗虫吃不饱会影响正常生长。另外会出现强食弱大吃小的现象,尤其是正在脱皮的蝗虫不能动,体质又很软,有被吃掉咬伤的危险。三龄以上蝗虫可加麦麸。1~2天清棚一次,保持棚内干净。蝗虫经五次脱皮以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左右,飞蝗一般羽化后10至15天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其它蝗虫可到市场销售,时间在7月初为宜。 4、飞蝗产卵前后的管理 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的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现鲜黄色。此时要将棚的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如棚大飞蝗少,为了产卵集中便于日后取卵,可将棚内部分地面用塑料布盖住,只留下向阳处部分地面,做为产卵区。棚内湿度保持15%左右,此时的蝗虫食量很大,应认真供足。雌蝗在7月10日左右开始产卵,雌蝗的产卵器粗短而弯曲,为两对坚硬的凿状产卵瓣,以此穿土成穴产卵。在产卵的同时分泌胶状液,凝固后在卵外形成耐水性的保护层,将卵围成一个卵块,对卵的越冬起保护作用。 东亚飞蝗的卵块为褐色,略呈圆筒形,中间略弯,一般长40~70毫米不等。每块蝗卵有卵粒35~90多粒,也有极少数超过100粒的。此为夏蝗。蝗卵产于棚内土中,用于孵化第二代“秋蝗”的卵,在棚中可以不动,在温度、湿度、光照等达到孵化条件时,第二代秋蝗幼蝗会自然出土,时间在7月20~25日左右,准备出售或暂不用于第二代的蝗卵,要及时取出,用湿度为10%~15%的土,

初中生命科学《观察与解剖蝗虫》教学设计

第4章第2节动物(第9课时)观察与解剖蝗虫 建平中学西校范晓芳 一、设计思路 蝗虫,对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关蝗虫的知识学生知道得甚少。从观察能力分析,学生曾经饲养和观察过蜗牛,有些基础;从解剖能力分析,学生缺少实践;还有学生没有接触过浸制标;从实验过程看,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和解剖;从学生的情感分析,浸制标本跟活体不一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感觉,不敢或不愿触碰它。 综上所述,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适当降低实验要求,如浸制标本质量不高,内脏高度腐烂情况下,只要学生能看到消化管道,就算实验成功。 全课采取先讲后实验、边讲边实验的教法,可采用图片投影进行外形、内部结构的直观教学,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解剖口器和除去部分外骨骼是实验的难点,可采用自制蝗虫口器模型和蝗虫身体模型,边讲解剖要领、边演示操作技能、边学生动手实践,注意及时心理疏导,表扬胆大心细的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以同龄人为学习榜样,以点带面,提高课堂效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相适 应性。 2.初步学会解剖蝗虫的基本方法。 3.理解蝗虫对禾本科植物会产生重大危害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解剖蝗虫,进一步认识到观察和解剖是了解动物的手段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克服对浸制蝗虫标本的不良心理,懂得观察、解剖浸制标本也是重要 的科研手段。 2.加深对蝗灾危害性和灭蝗必要性的认识。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 2.学习解剖蝗虫的方法。 难点: 1.蝗虫口器的拆卸。 2.正确剥离蝗虫的外骨骼。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器材:浸制蝗虫、蜡盘、解剖剪、解剖针、放大镜、镊子、大头针、 试剂瓶(盛清水)、培养皿、烧杯。 2.教师准备:除与学生器材一样外,还有:自制纸质蝗虫模型、石膏蝗虫

养蝗虫的窍门及养殖技术等

一、种卵孵化应注意事项: 孵化蝗虫种卵用几块砖砌成池子,池子撒点水再用土铺平,把种卵均匀的撒在上面,然后用拌湿的锯末盖上2--3公分,等小蝗虫出来时从锯末里就轻松的钻出来,在这期间气温要达到25度以上蝗虫才开始孵化的快,上面的的锯末要2--3天进行一次喷水,太干了会把种卵晒坏的,在喷水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喷家里面特别凉的水,如果能在外面晒几个小时的温水最好,尽量的下午把温水喷在上面,因为太凉的水会影响它的孵化慢。 二、小蝗虫(也就是蚂蚱)的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刚刚出来的小蝗虫只有苍蝇那么大,是很小很小的,如果正赶上下大雨,就要用塑料布盖一部分,以免被大雨冲死,一般就那几天很少赶上下雨的时候,7天后就是下雨淋点也没有关系了。刚出来的小蝗虫采食量很少,所以您最好是能给它吃点比较嫩绿的草,那样长出来的小蝗虫比较健康,个头也大。蝗虫7天脱一次皮为一龄,到了3龄以后就可以给喂一些老一点的草也行,还可以给喂一些干草粉,用水拌湿了撒在棚里面就行。 三、蝗虫(蚂蚱)的饲养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大家都知道蝗虫要吃草,还可以喂草粉,但什么时候给它喂既好又不挨饿了,蝗虫如果太饿的时候大蝗虫会吃小蝗虫,其实它不是每天24小时都会互相咬的,晚上,早晨和傍晚后都不会咬的,主要就是中午的这个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您让他又饥又渴的话,那样他就会大吃小,所以这几个小时最好是给喂一次青草就什么都解决了,有很多养殖户就是没有抓住这点关键,就让很多蝗虫在中午的时候挨饿互相残吃。 四、如何处理棚里的蚂蚁和蝼蛄 有的养殖棚里会有蚂蚁,蝼蛄等一些虫子,对蝗虫的危害不大,但尽量的还是没有好,但要清除有的就觉得用点农药就什么都解决了,其实这可是不能使用的方法,因为以后都会

饲养蝗虫技术

饲养蝗虫技术 飞蝗Locustamigratora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蝗虫,已知有10 亚种,其分布遍及欧、亚、非、澳四大洲。我国有3个亚种:东亚 飞蝗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亚洲飞蝗L.mgratoriamgratoria主要 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原区、西藏飞蝗LocustamigratoriatibetnsisChen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寒区的许多河 谷与湖泊沿岸地带。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亚飞蝗发生面积约521万hm2,经过贯彻 “依靠群众,勤俭治蝗,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 1951~1997年间,全国已累计净改造蝗区面积367.8万hm2,使蝗 区面积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减少70.6%。现有蝗区县由新中国成立初 期的328个减少到151个,取得了世界治蝗史上引人注目的成就。 交配中的蝗虫蝗虫]数量极多,生命力顽强,能栖息在各种场所。在山区、森林、低洼地区、半干旱区、草原分布最多。 大多数是作物的重要害虫。在严重干旱时可能会大量爆发,对自然界和人类形成灾害。 幼虫只能跳跃,成虫可以飞行,也可以跳跃。大多以植物为食物。 人们常说的蚂蚱(少数地方不区分大小都叫蚂蚱)只是蝗虫的幼虫,并不是单独的物种。 另有一种常见昆虫草蜢,又名蚱蜢,在中国北方也称蚂蚱,属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蚱蜢亚科。俗称扁担勾,常易 同蝗虫幼虫混淆。 植食性。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白菜等。

每年夏、秋为繁殖季节,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10cm深 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 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发育时期之二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它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跳蝻 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 成熟,这种形态的昆虫又叫“若虫”。若虫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 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胳,这叫蜕皮。若虫一 生要蜕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蜕皮,是1龄,以后每蜕皮一次,增加1龄。3龄以后,翅芽显著。5龄以后,变成能飞的成虫。可见,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 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昆虫由受精卵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 生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蝗虫在中国有的地区一 年能够发生夏蝗和秋蝗两代,因此有两个时代。在24℃左右,蝗虫 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孵化的若虫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 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幼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 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例。到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 芽已很明显了。五龄时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 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 蝗虫的一生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时期。 养殖前期 蝗虫1、蝗虫养殖究竟盖多大的棚子。 答、一般都是50—100平米为宜,也可以根据地方实际大小来定棚子大小。 2、一个50平米的蝗虫网需要多少钱? 答、吕建民这里用的是蝗虫专用网,自己购买原料和抗老化原料加工做的,里面没有任何次料和再生料,大家可以放心的用三年以上。我们还负责加工做成棚子。长10米,宽5米,包括1粘条门, 回家一盖就可以。棚子的大小可以依次计算。

药用昆虫大斑蝥养殖技术

药用昆虫大斑蝥养殖技术 斑蝥属芫菁科,斑芫菁属昆虫。《药典》规定的药用斑蝥仅有两种,南方大斑蝥和黄黑小斑蝥。斑蝥既是药用昆虫,又是蝗科害虫的天敌,外用多以干燥全虫入药,内服则需要去头足及鞘翅入药。 斑蝥属芫菁科,斑芫菁属昆虫。《药典》规定的药用斑蝥仅有两种,南方大斑蝥和黄黑小斑蝥。斑蝥既是药用昆虫,又是蝗科害虫的天敌,外用多以干燥全虫入药,内服则需要去头足及鞘翅入药。斑蝥广泛用于活血化瘀、壮阳利尿、破症瘕、消瘰疬等。近代研究表明,斑蝥具有抗癌、治癌的作用。 南方大斑蝥是复变态昆虫,成虫为植食性,幼虫为肉食性。成虫进行人工饲养较容易,但幼虫人工饲养难度较大。因此,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探索了一套“家繁山养”的养殖方法,即成虫在室内养殖,幼虫则释放于野外蝗虫危害区域内进行山养。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适宜一家一户。 成虫的饲养 由于成虫有集群取食、交配的习性,因此采用成虫在室内笼养。饲养笼一般以0.3~0.5立方米为宜,每立方米饲养成虫1000~1500头,雌雄各半。笼底铺垫15厘米厚的洁净沙质土壤,作斑蝥产卵场地及调节湿度用。以各种豆科植物或葫芦科植物的花类饲喂。每日投食2次,第一次上午9~10时投料,第二次午后4~6时投料。投料量以食后略有剩余为度。每日向土壤中洒洁净水1次,保持12%~15%的土壤含水量。捡除残渣腐物,保持笼内清洁及环境安静,让成虫在笼内

完成交配,产卵过程。经45~60天的饲养,便可将未死的成虫捕捉加工。 卵的孵化 把成虫饲养笼搬迁他处,然后用20厘米高的玻璃板把产有卵的土壤紧紧围住,以防孵化后的幼虫外逃。在自然温度下进行孵化,每日只需向土壤内洒少许洁净水1次,保持12%~15%的土壤含水量,直至卵全部孵化。 幼虫饲养 只介绍幼虫的山养技术。为了取得了较显著的山养效果,在释放幼虫前,首先要调查当地蝗虫的分布密度,再根据蝗虫的虫口密度来决定斑蝥幼虫的山养数量。 蝗虫虫口密度或蝗虫卵块的分布量调查一般采用5点取样方法进行调查。即将一定量(不低于667平方米,即1亩)的土地面积划成正方形,并作对角线,然后在正方形的四角处及对角线的交叉点各取1~2平方米面积调查蝗虫虫口数,或蝗虫卵块量,求平均数,以此平均数作为该调查面积的蝗虫或卵块的分布量。 斑蝥幼虫的释放密度据研究表明,蝗虫的分布密度与斑蝥幼虫的释放密度之比,以3~5:1为宜,即每平方米有3~5头蝗虫或蝗虫卵块释放1头斑蝥幼虫。 斑蝥幼虫的山养时间斑蝥卵于8月底陆续开始孵化,9月份是卵的盛孵期。初孵幼虫应及时释放于野外山养。10月上旬以前释放山养的幼虫,其山养效果为最好。随着气温的下降,所释放的幼虫山

蝗虫精巢观察实验报告

168615140001 高熹2016年9月13日 一、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上会产生明显的动态变化(细胞连续进行两次的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产生了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分裂确保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使物种在遗传上具有了相对稳定性,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直接与间接的实验依据。蝗虫比较常见,容易取材,染色体数目较少,且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在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减数分裂各个时期,还可以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蝗虫精子形成中的减数分裂过程,观察其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2.学习并掌握制备蝗虫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及材料 1.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针 2.实验材料: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预先取好的蝗虫精巢 四、实验步骤 1.取2-3个精细小管放于载玻片上; 2.以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20分钟,同时以小镊子轻轻挤压精细小管外壁,以使性母细胞或减数分裂中各时期的细胞流出精细小管管壁,以利于观察; 3.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包三层,后用拇指使劲按压,压片后进行观察,可以见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五、实验结果 1.细线期,染色体呈很细的染色线,螺旋卷曲分散在细胞核内,沿着整条染色线分布着许多染色粒 形似念珠,染色粒排列比较紧密,使得视野中呈现出颜色较深的一片。在细胞核内,核仁清晰可见; 2.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彼此靠近,发生联会。在细线期末偶线期初,染色体或染色丝在细胞中的部位发生变化。染色丝的一端聚集到核的一侧,而另一端呈放射状扩散呈花束状,特称花束期。凝线期或花束期一直延续到偶线期结束粗线期开始为止; 3.粗线期,同源染色体完成配对,形成二价染色体,染色体由于超螺旋而缩得很短,每一粗线期的染色体具有两条并列的染色单体,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核仁附着于特定的染色体上,在视野中可以看到染色体上有一个颜色较深的小点。此时的染色体彼此分离相对前面的两个时期要远一点; 4.双线期,理论上,同源染色体之间彼此开始分离,但是在一个或多个点上互相交叉而又保持在一起形似麻花。在该期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但是实际上很难看清,此时的染色体彼此靠的很近,只能看到很个别的染色体有相互交叉; 5.终变期,染色体缩得更粗更短,是统计染色体的最好时期。该期结束时伴随着核膜的破裂和核仁的消失。这一时期的染色体“开口”达到最大,有时候两条染色体呈现出一个圆圈。 6.后期,纺锤丝附着在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上,被牵引着向两极移动。 六、思考题 1.敲片时注意掌握力度,力度太大会导致盖玻片破碎,不仅要使细胞相互分散开,还要防止细胞破裂,压好片后不要移动盖玻片。 2.可观察到到细线期的分裂相最多,因为大量的细胞在做分裂准备,故细线期的最多。 七、反思 有一片子压片力度不够,造成了在观察的时候部分区域的细胞重叠现象严重。还有一片子颜色较浅,分析应该为染色不充分导致的。

蝗虫的养殖技术

蚂蚱可以怎么养_蝗虫的养殖技术 若虫期管理 ⑵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这种条件下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 ⑶三龄以上的蝗蝻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否则影响其正常生长,还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 研究价值 蝗科昆虫中华稻蝗、飞蝗等的虫体。又称为蚱蜢。分布于中国华北、华东、中南和四川、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区。获得后去翅、足,洗净,用沸水烫死后食用。含有高蛋白。是最理想的食品。 [性能]味甘、辛,性温。能健脾消食,息风止痉,止咳平喘,通络。 [参考]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钙、磷、铁、铜、锰、维生素A、B等成分。 [用法]煎汤,炒食,或研末。 [附方] 1、茴香炒飞蝗:蝗虫30g,小茴香6g。一同放入食油中翻炒, 待熟时加食盐少许炒匀。 本方用蝗虫健脾消食,小茴香理气健胃。用于脾虚气滞,脘腹满闷胀痛,饮食减少等。 2、蚱蜢散:蝗虫焙燥,研末。每次服3g,一日3次。 《救生苦海》用酒送服该品,治疗破伤风;《本草纲目拾遗》用 砂糖和服,治小儿惊风。皆取该品止痉挛,息内风。但均属治标(缓 解症状)之法,宜与治本对因的药物配用。

3、蚱蜢钩藤汤:蝗虫10只,钩藤15g、薄荷叶10g。加水煎服。 源于《百草镜》。本方取蝗虫、钩藤息风止痉,薄荷叶疏散风热。用于惊风发热,抽搐痉挛。 交配中的蝗虫 蝗虫]数量极多,生命力顽强,能栖息在各种场所。在山区、森林、低洼地区、半干旱区、草原分布最多。 幼虫只能跳跃,成虫可以飞行,也可以跳跃。大多以植物为食物。 人们常说的蚂蚱(少数地方不区分大小都叫蚂蚱)只是蝗虫的幼虫,并不是单独的物种。 植食性。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白菜等。 每年夏、秋为繁殖季节,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10cm深 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 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发育时期之二 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如图)。它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跳蝻的形态 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这种形态的昆虫又叫“若虫”。若虫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骼的限 制不能再长大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胳,这叫蜕皮。若虫一生要蜕 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蜕皮,是1龄,以后每蜕皮一次,增加 1龄。3龄以后,翅芽显著。5龄以后,变成能飞的成虫。可见,蝗 虫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 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昆虫由受精卵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生 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蝗虫在中国有的地区一年 能够发生夏蝗和秋蝗两代,因此有两个时代。在24℃左右,蝗虫的 卵约21天即可孵化。孵化的若虫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 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幼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像 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例。到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芽

蝗虫种类及养殖技术(一)

蝗虫种类及养殖技术(一) 摘要介绍了蝗虫的种类,分析了其市场需求,并总结了蝗虫养殖技术,力图为农民致富找出一条新路子。 关键词蝗虫;种类;市场需求;养殖技术 蝗虫(Grasshopper)是昆虫纲直翅目蝗亚目昆虫,蝗科(Acrididae)与螽斯(Tettigoniidae)昆虫的总称。节肢动物门,又名蚱蜢、草螟、蚱蚂、蚂蚱。栖息在各种场所,热带森林低洼地、半干旱区和草原最多。其为害庄稼,是农民的大敌。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蝗虫的生命周期为75d,雌蝗产完卵后会正常死亡,雄蝗也会在交配后正常死亡。 1蝗虫种类 蝗总科共有223个属,859种。常见的养殖蝗虫种类有东亚飞蝗、棉蝗、稻蝗、中华蚱蜢等1]。能入药供食用的主要是东亚飞蝗和稻蝗。这2种蝗虫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虾。一是稻蝗。隶属直翅目(Orthontera)、蝗科(Acrldidae-Locustidae)、稻蝗属(Oxya)。分布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尤其南方十分常见。多栖息在各种植物的茎叶上,主食禾本科植物,为害水稻、玉米、高粱、小米、甘蔗、茭白等。二是东亚飞蝗。直翅目、蝗总科。是蝗虫中较优良的品种之一。在自然气温条件下生长,一年北方为2代,第1代称为夏蝗,第2代为秋蝗,南方可常年饲养,至少3代。成虫善跳,善飞,身体粗壮,采食范围广,适应性强。此外,常见的还有红后负蝗、台湾大蝗、拟稻蝗、中华蚱蜢、大垫尖翅蝗、笨蝗、黄胫小东蝗、短额负蝗、短星翅蝗、日本黄脊蝗、花胫绿纹蝗、棉蝗、大赤翅蝗等。 2市场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蝗虫的市场需求约在100t以上,人工养殖蝗虫产量不足10t,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国际市场上,蝗虫需求量日益增大,每年有逾1000t速冻蝗虫出口于日、美等国。蝗虫含有丰富的被誉为人体生命的第六要素的甲壳素,甲壳素能使体内毒素得以排除,达到排毒养颜的功效。日本将甲壳素作为污水处理的一种制剂。经专家分析测定,东亚飞蝗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并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和磷、钙、铁、锌、锰等元素,是理想的高营养保健食品2],还可以作为鱼粉、骨粉的替代品,是优质昆虫饲料,可鲜用或干用。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蝗虫单用或配合使用能止咳平喘、解毒、透疹,可用于治疗百日咳、支气管哮喘、小儿惊风、咽喉肿痛、疹出不畅、菌痢、肠炎、破伤风、发热、气管炎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外用可治疗中耳炎。用活蝗虫泡酒可以定惊、祛风除湿、活络通筋、活血散瘀。雌虫有很多卵,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被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对增进人的记忆力大有裨益。食用方面在民间被喻为“旱虾”、“飞虾”。蝗虫体内营养成分的结构比畜、禽类更合理。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也低,生产全程不用化学药物、添加剂等,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绿色食品3]。在我国,食用蝗虫历史悠久,在我国南方非常流行昆虫大餐,其中就有蝗虫。现在在某些地方已经取代鸡鸭成为婚宴上的新宠,常见的菜食系有飞蝗腾达、陆地飞虾、天鸡虾排、沪上醉蚂蚱、香辣蚂蚱、稣炸蝗虫、红烧蝗虫、蚂蚱过雪山、蚂蚱咸菜、烙饼卷蚂蚱、烧烤蝗虫、蚂蚱烧汤、蚂蚱酱、蚂蚱面包等。对蝗虫还可深加工,制成罐头食品、脱水干制品、冷冻食品、腌渍食品、饼干、雪糕等各种风味食品。油炸蝗虫吃在嘴里,又香又脆又酥,一盘炸蝗虫在大城市要60~70元。野生蝗虫在市场上可卖到80元/kg,养殖的20元/kg。非常适合在土地贫瘠的山区农村养殖,为农民开拓一条致富新路。 3养殖技术 3.1引种和大棚 初养户的种源可从养殖场或养殖户购买,引进蝗虫或卵均可。养殖场地可在房前屋后、农田等。养殖棚一般以长方形为佳。可养成虫450只/m2左右。作棚罩用的纱网质料要结实,不能有缝隙,纱网目数要适宜,孔眼不能太大,否则会导致低龄若虫的逃逸。在北方如利用自然条

蝗虫养殖技术

蝗虫养殖技术 一、蝗虫的养殖与管理 1.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整理 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可用捕捉、诱杀、开火烫等方法。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沙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单子叶作物,准备幼蝗食用。 棚的建造面积要按饲养蝗虫的多少来确定,养1万只,用15平方米即可。可利用院内外空闲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大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冷布做一个像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安上拉锁。这个装置就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三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2.卵的孵化与管理 蝗虫卵在气温达到25~30℃时即可孵化。先准备无毒土壤,锯末2:1,含水量10%~15%,铺2~3厘米的器皿中,将蝗卵布均于土上,卵上再盖约1厘米厚的土,器皿上再上层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2~15天的孵化过程,孵出全部幼蝗。幼蝗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但食量很少,1~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0℃之间,光照在12小时

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因为在这样的条件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三龄内飞蝗喜欢群居。 3.三龄以上至成虫的饲养管理 幼蝗自出卵后5~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即为一龄,壮的脱皮快,弱的脱皮慢,在孵化过程中出土也有先后之分。三龄以上飞得特别快,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首先蝗虫吃不饱会影响正常生长。另外会出现强食弱、大吃小的现象,尤其是正在脱皮的蝗虫不能动,体质又很软,有被吃掉咬伤的危险。三龄以上蝗虫可加麦麸。1~2天清棚一次,保持棚内干净。蝗虫经5次脱皮以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左右,飞蝗一般羽化后10~15天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其它蝗虫可到市场销售,时间在7月初为宜。 4.蝗虫产卵前后的管理 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得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现鲜黄色。此时要将棚的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如棚大飞蝗少,为了产卵集中便于日后取卵,可将棚内部分地面用塑料布盖住,只留下向阳处部分地面作为产卵区。棚内湿度保持15%左右,此时的蝗虫食量很大,应认真供足。雌蝗在7月10日左右开始产卵,雌蝗的产卵器粗短而弯曲,为两对坚硬的凿状产卵瓣,以此穿土成穴产卵。在产卵的同时分泌胶状液,凝固后在卵外形成耐水性的保护层,将卵围成一个卵块,对卵的越冬起保护作用。 文章来自华夏养殖网蝗虫养殖技术https://www.sodocs.net/doc/e97660850.html,/huangchong/所有,转载请注明!

蚂蚱如何养殖-蚂蚱的养殖技术

蚂蚱如何养殖-蚂蚱的养殖技术 蚂蚱如何养殖-蚂蚱的养殖技术 蚂蚱养殖棚的建造 养殖棚要建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厘 米左右,便于排水。土壤最好是砂壤土便于产取蚂蚌卵,在养殖棚 地面上种小麦或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以备蚂蚌食用。 建造面积要按蚂蚌的多少来确定,每1万只蚂蚌约需15平方米,用角铁、木棍等建造棚的支架,再按棚的大小,用纱网做棚罩,底 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拉锁,以防止蚂蚌跑出和人进出棚 之用。 棚高以1.5米一2米为宜,为保温和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 蚂蚱的饲养管理 蚂蚱的适宜发育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为85%-92%,土壤 含水量15%一18%。低于14℃或高于40℃时,蚂蚌会逐渐停食死亡。在气温达到28℃-30℃时,蚂蚌卵开始孵化,先准备无毒土壤和锯 末粉按1:2搅拌,含水量为20%-30%,铺3厘米一5厘米的土在器 皿中拍实,然后将蚂蚌卵布于土上,盖上约1厘米厚的混合土。 最后,器皿上再罩上一层薄膜,每半天检查1次,发现小蚂蚌后,用软毛刷将其刷到棚内的食物上,一般10天一15天孵化出小蚂蚌。刚出土的小蚂蚌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叶植物,但食 量很小。 1龄-3龄的蚂蚌应注意防雨,蚂蚌从出土到成虫约需27天一35天,这期间每5天一7天蜕1次皮,共蜕5次;5龄以后的蚂蚌逐渐 开始交配产卵,每只蚂蚌约产卵70粒一100粒。

为了取食和生殖布卵,蚂蚌有喜欢群居和迁飞性,所以蚂蚌羽化后至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干扰,令其迁飞,以便提高产卵数量和质量。 蚂蚱又名蝗虫,它不仅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磷铁锌锰等元素,还是治病良药,能治疗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等,集食用、药用、滋补于一身,而且许多大型饲料厂家都需蚂蚌干品磨粉做动物饲料添加剂。 蚂蚱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脂肪含量5.25%,其主要取食禾本科的青草,不吃其它饲料,据报导,有些肥胖和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目前多趋于食用昆虫,意欲达到减肥祛病之目的,据有关专家研究是未来人类较理想的太空食品,是现代社会减肥、健美的理想食品。 活虫处理:采集→饥饿排粪(2~3小时)→开水烫(2分钟左右,蚂蚱由绿黄色变成棕色后,便捞出进行晾晒,并摘去翅膀、刺脚)→炸烤或冰箱速冻。

蝗虫的一生

(封面页) 蚱蜢的一生 (题名页) 蚱蜢的生活 克莱尔·海博特(作者) 雨树丛书 (版权页)略 目录 蚱蜢——————4 蚱蜢的一生——————6 包起的卵——————8 孵化——————10 小蚱蜢——————12 成长——————14 跳起觅食——————16 危机四伏——————18 跳啊、跳啊、飞走了——————20 找配偶——————22 未来的若虫——————24 艰难时刻——————26 夏天里的末日——————28 你的发现——————30 生词表——————31

索引——————32 所有的黑体字,例如,在生词表中有解释。

(正文) 4 蚱蜢 蚱蜢属于昆虫家族,其他昆虫还有蜜蜂和瓢虫。和所有昆虫一样,蚱蜢的身体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另外还有三对腿。蚱蜢用粗壮有力的后腿跳跃。成年蚱蜢还有两对用来飞行的翅膀。 4页-图 图解:昆虫的身体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头、胸、腹。 图例:(从左上角开始以顺时针方向为序):头、触须、腿、腹、胸。

成长 就像你一年一年长大一样,蚱蜢也成长变化着。不同种类的蚱蜢以不同速度成长,但是它们都经历相同的变化过程。蚱蜢的一生分成几个不同阶段,构成它的生命周期。 贴示:蚱蜢在哪里生活 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发现蚱蜢,温暖的地方更适合于蚱蜢生活。动物生活的地方叫做它的栖息地。田野和草场是优良的蚱蜢栖息地。这里有足够的食物和藏身之处。 图解:这只成年蚱蜢在一根草棍上休息。

蚱蜢的一生 蚱蜢的生命周期从夏末开始。此时雌蚱蜢开始产卵,在卵里小蚱蜢开始发育,此时的蚱蜢称为胚胎。春天来临,卵开始孵化。从卵里孵化出来的小蚱蜢叫做若虫。若虫有一点点像成年蚱蜢,但要小得多,而且没有翅膀。 从若虫到成虫 接下来的一个月左右,蚱蜢的若虫会蜕五次皮,每次蜕皮后若虫看起来都更像成虫。最后,若虫就变成成虫。成虫能飞,能繁殖,也就是说,它能生出小蚱蜢。一只成年蚱蜢只能活一到两个月。

蝗虫的功能性营养成分与养殖技术

蝗虫的功能性营养成分与养殖技术 高妍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系,河北唐山064002) 摘要 介绍了蝗虫功能性营养成分在医疗保健方面具有的功能及养殖技术,为蝗虫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保证。关键词 蝗虫;功能性营养;养殖中图分类号 S4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8421(2008)06-075-02 蝗虫俗称蚂蚱,是植食性直翅目昆虫,蝗虫的营养价值极高,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含有V A 、V B 、V C 及磷、锌、锰、钙、铁等成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蝗虫体内含有的蝗虫蛋白、必需脂肪酸、磷脂、S OD 、黄酮类和矿质元素等功能性营养成分逐渐被人们发现,并已得到开发和应用。随着对蝗虫产品的纯天然性的认识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蝗虫这种生长周期短、食物转化率高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发展前景相当广阔,市场潜力十分巨大。1 蝗虫功能性营养成分 蝗虫功能型营养成分指由蝗虫体内发现的或蝗虫体内物质经过简单处理而得到的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物质。1.1 蛋白质类功能性成分营养 蝗虫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量达到50g /100g 干物质,蝗虫蛋白质含有18种氨基酸,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5%以上。 抗冻蛋白(AFP)是蝗虫蛋白的组成成分,AFP 在食品的冰冻、贮藏、运输和解冻过程中能抑制重结晶,减少滴液,防止营养成分损失,并保持了解冻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原有风味[2] 。AFP 在医学上可用于人和动物的卵、精子、胚胎或肝脏等器宫的超低温保存,改善其冷冻质量。蝗虫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合理,含有Cu ,Zn-SOD 。中华稻蝗体内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 OD 是氧自由基清除剂,可有效治疗缺血再灌流综合症;S OD 有明显的抗辐射作用与疗效,可治疗血干红细胞的辐射损伤,对防止和治疗白内障有良好的功效。1.2 脂类功能性成分营养 蝗虫体内含有功能性脂肪酸即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EP 、二十二碳五烯酸DP 、二十二碳六烯酸D H )。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是细胞膜结构的必要组分、具有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功能,并有促进生长发育、降低皮肤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保护皮肤等功能;也是体内合成前列腺素等激素的重要前体物质,具有降低血栓形 成与血小板凝结的作用。 东亚飞蝗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7.8%,中华稻蝗不饱和 脂肪酸脂肪中的亚油酸[3] 、亚麻酸含量占到总脂肪酸含量的54.0%,亚麻酸作为人体必需脂肪酸,是细胞膜的基本成分和多种活性物质的前体,如a-亚麻酸代谢产物EP A 和D HA,EP A 是体内三烯前列腺素(P G I 3、Tx A 3)的前体,DHA 是大脑、视网膜等神经系统磷脂的主要组成成分,能抑制血管紧张素合成及其他物质转化为血管紧张素的作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管张力,对高血压病人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亚油酸能增加细胞膜及脂蛋白的流动性,从而起到改善或保护血管壁的作用。中华稻蝗脂是优质的、对人类有高营养价值的脂类物质,不仅可以直接用于高档食品的加工,而且经分离提取,可以形成不同形式的保健品或功能食品。1.3 黄酮类功能性成分营养 蝗虫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 质,含量达2.0149%(稻蝗)[1] ,黄酮类具有调节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抗菌抗病毒等功效。 1.4 蝗虫维生素、矿物元素营养 蝗虫资源富含V B1、V B2,其中V B1的含量高达 2.75m g /100g 干物质。笨蝗和东亚飞蝗都含有很高的铁,平均达79m g/kg ,锌和铜的平均含量也达59m g/kg 和23m g /kg 。蝗虫体内含有Ca 、M g 等大量元素和Cu 、Fe 、M n 、M o 、N i 、Zn 、Se 、Sn 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是全价营养矿物元素宝库。2 蝗虫的养殖技术 2.1 蝗虫品种选择 可供养殖的蝗虫种类有:东亚飞蝗、棉蝗、中华稻蝗、中华蚱蜢等。2.2 前期准备 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建养殖棚并消灭蝗虫的天敌,棚的地面以高出周围地面10~15c m,用纱布做一个如温室大棚一样的棚罩,底边埋于地下,门口安上拉锁或者用粘连布条对粘。棚的面积大小根据蝗虫的数量而定,一般成虫600~800只/m 2 。建好养殖大棚后,棚内种植小麦,作为 幼蝗食物。 图1 蝗虫的发育过程 2.3 蝗虫的生活周期(图1) 蝗虫一生经卵、若虫、成虫3 作者简介 高妍(1970-),女,河北兴隆人,硕士,讲师,从事动物营养 教学工作。 收稿日期 2008-05-22 个时期。一般以卵在土中越冬。每次产18~35粒卵成块。气温达到25~30 时,即可孵化,刚孵出的若虫又叫蝗蝻,一生蜕皮4~5次,5龄以后(经35d 的饲养过程)即为成虫,50d 左右肥壮后可销售。 农技服务,2008,25(6):75-76责任编辑 胡先祥 责任校对 傅真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