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瞻园分析

瞻园分析

瞻园分析
瞻园分析

正门进去,里面还在施工,便从侧面走道走入西瞻园。

园中游廊曲折多变,跌宕起伏,错落有致,有趣的很。游廊可以说是园林的脉络,它们灵活而不呆板,

走过运晖亭,即是一览阁。宽敞的空地,摇曳的的柳枝,使人眼前一亮。游览完整个园子便会发

再随廊曲数次,走入稊生亭边小道,有一石阶,拾级而上,便是抱石轩,站在此处,视野开阔,

园中建筑物大多无法进入,于是沿着北假山转了转。

北假山系明代园林遗存,由体态各异的太湖石堆砌成。临水面壁,纵深山谷,谷上旱桥。

绕到前面,空间一下子明朗起来。游人站在宽敞的紫藤棚下,背后是静妙堂,前面是池水与假

通径分析

通径分析 1 简介 通径分析(path analysis)可用于分析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回归分析的拓展,可以处理较为复杂的变量关系。如当自变量数目比较多,且自变量间相互关系比较复杂(如:有些自变量间的关系是相关关系,有些自变量间则可能是因果关系)或者某些自变量是通过其他的自变量间接地对应变量产生影响,这时可以采用通径分析。 2 基本概念 2.1 通径模型(path model): 通径模型是由一组线性方程组成的,反映自变量、中间变量、潜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型,是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基础的模型。 2.2 通径图(path graph): 通径图(如图1)可以直观的表现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径图中的单箭头线称为直接通径(如A到D),简称通径(path),表示因果关系,方向由原因指向结果。双箭头线称为相关线(correlation line),表示变量间互为因果,是平行关系(如A与B)。 A B C D е 图1 通径图 其中е为误差项。 2.3 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 通径分析中只受到模型之外的其他因素影响的变量称为外生变量,如图1中的A、B、C、е,通径图中没有箭头指向它们。外生变量之间如果有相关关系,则用双箭头线表示。 通径分析中受到模型中某些变量影响的变量称为内生变量,如图1中的D,通径图中有朝内的箭头指向它们。

2.4 通径系数(path coefficient): 通径系数是是用来表示相关变量因果关系的统计量,是标准化的偏回归系数,也称作通径权重。通径系数一般用最小二乘法法(OLS)或极大似然估计法(MLE) 来估计? 2.4.1 通径系数的数学表达式 如果我们估计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 + + (1) 或 = + + +e(e为残差)(2) 由于和带有量纲,我们不能通过、来比较对的影响大小。如果要比较和对的影响,需要消除量纲的影响,需要将、及e标准化。 由= + + +e可得: = + + (3) 公式(2)与公式(3)相减得: - = - )+ (- )+e (4) 公式(4)可变换为下式: = · + · + ·e(5) 公式(5)中、、、分别表示、及e的标准差。和分别为自变量、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除了自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对应变量的影响大小。如果我们以、、和分别表示、和e到的通径系数,那么: = , = , = 当我们估计的线性回归方程有多个自变量,且自变量间两两相关时,各自变量及残差到应变量的通径系数的数学表达式同上。 2.4.2 通径系数的性质: (1)通径系数具有偏回归系数的性质。它是变量标准化后的偏回归系数,能够表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故仍具有偏回归系数的性质。 (2)通径系数具有相关系数的性质。它是一个不带单位的相对数,因而又具有相关系

苏州留园园林分析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留园分析

再往前走,将经过 一条幽长的夹道。 虽然开有漏窗,但 因窗外仍为建筑, 嗅不到一丝园林 的气息,此为“一 收”。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到此天井,我们始见天口,心胸不免随之放开。敞厅内悬“留园”匾额,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此为“二放”。 转过敞厅罩隔,左侧得一小门道,尽头腰门 上有“长留天地间”砖额。腰门外仍为窄直通道。 至此,我们刚觉放开的心胸不得不再度收紧。此 为“二收”。

过“长留天地间”腰门,迎面为一带横向长廊,白粉墙上嵌六只大型漏窗,窗外山池亭阁隐约可见。此六大漏窗,恰如六挂珠帘将院内山水半遮半掩,是“漏景”造园手法的运用。 长廊南侧有小天井,靠北墙植山茶、翠柏各 一,花时红绿交映,是为“古木交柯”小景。行路至此,我们的心胸收紧之后开始渐次放开,己觉园林气息直入肺腑。此为“三放”。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扑面而而来,湖上有人泛舟吹笛的,与园中美景相照应,毫不风雅。至此,留园的主景方完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建筑空间光线明暗的变化,使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收”、“一放”、“再收”、“再放”的过程,欲扬先抑,引 人入胜。坐对满目风光,回想路行来的曲折,漏景

留园中部的碧山房和明瑟楼是过去官僚地主们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筑前方的平台也是全园的主要观赏点,采取了隔水对山而立的办法:西、北两部是山体,中央有一湖相隔。 视点的高低变化 涵碧山房前的平台处,地势较低,低视点能够更好地贴近水面,因水得景;相反的,闻木樨香轩与可亭处于全园地势较高处,利于俯瞰全园。 对比 中部西侧以黄石石级为主,配有大型乔木,给人以浑厚之感;东侧,建筑物白墙掩映,透空连廊又设有花架,给人以玲珑雅致之感。池岸东西两侧风格形成对比。 西侧东侧 衬托手法突出主题 留园毕竟属于私园,不可能如皇家园囿那般庞大。所以在景观 面积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地运用衬托的手法,利用有限的面积创造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呢?这就需要池周围的池岸、建筑物、花木能恰当地发挥合衬作用,使得池面虽 小却能产生辽阔的感觉: 一、可亭尺度的小巧,衬托出北部假山的高大(实际高度不超过5米),此时假山就是亭子的基座,产 生了一种雄奇峻拔的气魄,模拟出了一种“咫尺山林”的意境。 二、刻意缩小可亭的尺度,利用透空小巧的亭子衬托水面的开阔。 三、平净深碧的池水衬托峥嵘的石山。 景

留园布局分析

留园布局分析 留园地处阊门外留园路,在苏州园林中其艺术成就颇为突出。以其严谨布局、高雅风格、丰富景观,曾被评为“吴中第一名园”。 留园厅堂敞丽,装饰精美,利用许多建筑群将全园空间巧妙分隔,组合成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这些景区用曲廊联系,全园曲廊长达七百余米,随形而变,因势而曲,或蟠于山腰,或蜿蜒于水际,逶迤相续,始终不断,使园景堂奥深远,无穷变化,有步移景异之妙。 全园分为中、东、西、北四区。中部和东部是全园的精华部份。中部以山水为主景,水他们于中央,池水西、北两侧,假山石峰屹立;池水东南两侧,楼、廊、亭、轩错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东部以建筑呈其佳丽,重檐迭楼,曲院回廊是突出冠云峰的一组建筑群。西部是自然风光,颇多野趣。北部是田园景色,别有风味。 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含而不露,不像欧洲花园那样一览无遗地展现它的规模与气派。到任何一个苏州私家园林去,几乎都是用欲扬先抑和渐入佳境的布局手法,给每位入园者一个期待和新奇的感觉。这其中,留园堪称典范,在苏州园林中的艺术成就颇为突出。 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规模十分宏大,在苏州园林中首屈一指。其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全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它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组合景观、高低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建筑与园境相映成趣。 园林用建筑结构来划分空间,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整座园子,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体,代表着清代风格。 留园景观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多样变化的空间之景;二是丰富的石景。现就留园的多样变化的空间作一分析。 留园入口部分采用空间对比的手法,利用这种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与园内主要空间进行强烈对比,进而使人们穿越它进入主要空间时,顿觉豁然开朗。 对于入园门后,窄暗的巷道,逼仄的空间,极易给人产生单调、沉闷之感,留园则进行了巧妙的处理:行十数步,一个小天井,几株竹枝;再走几步一个大天井,一棵桂树,一个小方厅,暗示前面有景。抬头有一方门额“长留天地间” 点出园名,弄堂的尽头迎面是一大片花格的漏窗,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花园水池,但却看不清楚,把游人期待的心境提升到极致。 走进留园,则使人领略到忽张忽弛、忽开忽合的韵律节奏感,处处恪守着我国传统园林

分析艺术特色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第二节分析散文的表达特色 【教学目标】 分析散文的表达特色 【教学重点】 能够多角度切入,分析散文的表达特色 【教学难点】 掌握表达特色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考点解读: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形散神聚)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新授内容 一幅烟雨牛鹭图(节选)汤世杰 一眼看见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还真有些忘情: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脚下是无边无际待耕的田野。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犁把翘翘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耕作像是在不该停下的时候骤然停下——高黎贡山①西麓的雨来去无定,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农事却不能等待。阵雨初停自不必说,稍小些就要抓紧犁田耙地。农人大约直到雨下得太大才去躲躲——不知是躲在某棵大树下眼巴巴地等着雨停,还是蹲在自家老屋屋檐下抽着旱烟?只有那头老牛留在那里,忠实而又无奈。人有时真是太粗心,为什么就让牛站在雨里的泥水之中?其实旁边就是一道弯弯的田埂,只几步就能让它站到干一些的地方。现在它只能一动不动,一任烟雨把它淋得透湿,浑身的短毛紧贴在身上,看上去倒比裸体更像裸体。雨顺着老牛的脊背直往下淌,头,角,嘴,穿着牛绳的鼻子,无望的眼睛,牛轭,滚圆的牛肚子,都在滴水,耷拉着的尾巴竟像一根水管,水流成线。 一群白鹭就在那时飞来,从阴绿模糊的背景划过,银白的身影如同闪电,在老牛四周上下翻飞盘旋。一动不动的老牛连眼都不眨。白鹭越飞越低了,通红细长的脚爪伸出来,像飞机降落前放下了起落架。老牛“哞”地叫了一声,给老朋友打着招呼:地我刚犁过,有的是虫子!白鹭叽叽喳喳地齐声欢呼,盘旋俯冲终至落定,一如几页湿透的情书,撒在老牛的四

通径分析及其简单实现

通径分析及其简单实现 搜集变量资料是农业科学研究经常采用的方法,如:搜集作物的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穗数、粒数、粒重等资料,研究这些变量的目的想知道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许多人往往采用简单回归和相关或多元回归分析。但是,多元回归分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各个变量的真实关系,然而多元回归在分析偏回归系数时带有单位,使自变量对依变量的效应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从而不能比较各自变量的相对重要性。要解决这个问题,进行通径分析(即为通径系数的分析)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然而令人感到棘手的是,面对繁杂的计算公式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下面从通径系数的概念入手,引出通径系数的求算方法,并利用SAS完成通径分析全过程。 1. 通径和通径系数的概念 1.1 通径 设依变量y和两个自变量x1、x2之间有如下关系: x1 y x2 图1 通径图 在图1 中“→”中表示变量间存在因果关系,箭头方向是原因到结果,称为通径。“”表示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称为相关线,x1→y,x2→y为直接通径,由于x1,x2存在相关关系,又产生了两条间接通径,一条是x1是通过x2而作用于Y的通径,记作x1→x2→Y,一条是x2是通过x1而作用于y的通径,记作x2→x1→y。这种情况可以推广到i个自变量,并记直接通径为i→y(i=1,2,3····m),间接通径为i→j→y(i=1,2,3····m,i≠j ) ,但也可统一记作i→j→y,当i=j时为直接通径,i≠j时为间接通径。 1.2 通径系数 表示各条通径对于改变依变量的相对重要性的统计数就叫通径系数, 记作P i→j→Y 或简写为P ijY。通径系数的定义可以由偏回归系数导出。 例如水稻单株产量y(kg)与x1(穗数)、x2(单穗粒数)、x3(粒重)间存在着线性回归关系。其回归关系为:y=b0+b1x1+b2x2+b3x3,此式中b0为常数,b1、b2、b3分别表示y对x1,y对x2, y对x3的偏回归系数,偏回归系数是带有单位的,如b1、b2的单位分别为:kg/穗,kg/粒。所以不便于偏回归系数进行直接比较。所以常常将其标准化之后以便于消去单位,进行直接比较。下面进行回归方程的标准化:y=b0+b1x1+b1x2+b1x3 (1) 由(1)对y求平均数得: y’=b0+b1x’1+b1x’2+b1x’3 (2) 用(1)式减(2)得: y- y’= b1(x1- x’1)+ b2(x2- x2’)+ b3(x3- x3’) (3) 由(3)式除σy得: (y- y’)/ σy = b1(x1- x1’)/σy + b2(x2- x2’) /σy+ b3(x3- x3’)/σy (4) 将(4)式做相应得恒等变换: (y-y’)/σy= b1(σx1/σy)[(x1- x1’)/σx1]+ b2(σx2/σy)[(x2- x2’)/σx2]+ b3(σx3/σy)[(x3- x3’)/σx3] (5) 其中σy,σx1,σx2,σx3分别为y,x1,x2,x3的标准差,并令:?y=(y-y’)/σy,?x1= (x1- x1’)/σx1,?x2 = (x2- x2’)/σx2,?x3 = (x3- x3’)/σx3,?y、?x1、?x2、?x3即为变量y、x1、x2、x3的标准化,将(5)式

浅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解读

浅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摘要:《西游记》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整部作品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人物性格刻画丰富诡异、艺术风格诙谐讽刺,语言运用明快、流畅、极富个性化,体现了作者吴承恩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浪漫主义幻想色彩;塑造三性合一的人物形象;运用尖锐的矛盾与曲折的情节表现人物性格;大量使用幽默讽刺艺术手法四方面。 关键词:《西游记》;艺术特色;浪漫主义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作品主要描写孙悟空等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苦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整部作品体现了作者吴承恩非凡的艺术想象力。本文从以下方面对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色彩非常浓烈的作品。它所描写的人物并不是按照现实生活中原来人的样子来加以描写、刻画,而是经过高度的艺术夸张手法,使之具有很强的幻想色彩和理想成分。 (一)塑造奇特的人 《西游记》中的人大多是神通广大、变化多端、法力无穷的,因此赋予了整部作品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主人公孙悟空,出生的地方就很奇特,它通过大自然独特的孕育,在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上破石而出,显然是个“天产石猴”,而他所学的本领也不是一般的本领,具有七十二种变化,可谓变化无穷。还有他的奇宝金箍棒,在他手里要大就大,要小就小,变化自如。孙悟空靠这根金箍棒,搅地府、闹天宫,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打败了不计其数的妖魔鬼怪、克服了重重的艰难险阻,为取到真经立下了汗马功劳。再有他身上的根根毫毛,也能随心所欲的变化;他的铜头铁额刀枪不入;他的火眼金睛能善辩人妖和善恶;他的大公无私、正直有义、积极乐观、敢于反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事业,勇敢奋斗,这些都是作者赋予古代英雄人物的特点。 猪八戒也称得上是“奇人”。它一出生就闹了个天大的笑话:天蓬元帅因为调戏嫦娥仙子,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凡间,结果错投到了猪圈里,变成了一副猪的模样。而且他的毛

死水微澜艺术特色赏析完整版

死水微澜艺术特色赏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公共艺术课程论文 论李劫人小说《死水微澜》的艺术特色 课程名称:《经典名着赏析》 上课时间: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学生姓名:李坤 学号: 院系: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11城市规划 任课教师:史连成 职称:统计师 摘要:《死水微澜》的作者李劫人,现在的读者可能比较陌生,但他的作品在中国长篇小说的现代演进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是新文学中最早试验做白话小说的一位作家,1912年就发表了以讽刺四川立宪派的共和党人选举为内容的白话小说《游园会》,是传统小说向“五四”新小说过渡的一个代表人物。“五四”运动期间,曾应李大钊等人的邀请共同发起中国少年学会,随后留学法国。1924年回国后,一边办工厂、办报纸,一边写小说、翻译法国文学作品。1936至1937年李劼人出版了三部反映中国近代史的连续性长篇《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概括了自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十余年间中国社会的政治风云和人间悲欢,其中《死水微澜》在艺术上最具特色。

关键词:四川乡土小说近代史社会心理动机创造性 《死水微澜》是史上知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在把握历史进程中,传统历史小说住住笔触集中在上层社会政治、军事、外交事件和显赫活动的狭小范围内,而《死水微澜》则突破了这一局限。作者有意识地追求历史与世情、上层的动荡与普通人的命运、社会矛盾与生活纠葛的有机统一,力求多层次、大容量、全方位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为读者展现出异常开阔的社会生活全景。 一、创作的动机: 1、源于作者大规模描写中国近代历史的雄心和企图。《死水微澜》就是这一创作意图的最初尝试,也是最为成功的实践。 2、据李劫人回忆:“从1925年起,一面教书,一面仍旧写一些短篇小说时,便起了一个念头,打算把几十年来所生活过,所切感过,所体验过,在我看来意义非常重大,当得起历史转捩点的这一段社会现象,用几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一段落一段落地把它反映出来。” 二、赏析内容

文学赏析-艺术特色分析

试述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特色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邓亚楠学号0994061314 一、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生活于俄国从极端野蛮落后的封建专制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制度日渐过渡的新旧交替的历史大变更时期 ,大变更最容易带来整个社会的动荡变异性 ,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托尔斯泰横跨两个世纪 ,耳濡目染了几乎所有重大的社会变革活动,诸如农奴制改革 ,宗法制封建经济遭受冲击的崩溃,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肆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等等,这种“动态感”对托尔斯泰来说自然就会更加强烈。 二、写作背景 《安娜·卡列尼娜》创作于资本主义在俄国一切生活中横冲直撞的七十年代,作者在此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俄国许多重要的社会生活面貌,特别是农奴制度改革后的社会现状。小说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安娜—渥沦斯基—卡列宁的情节线索,反映七十年代贵族社会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生活及其社会关系;一条是列文—吉提的情节线索,反映俄国庄园地地主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小说开头“奥布朗斯基家一切都混乱了”这句话是理解全书的钥匙,这反映贵族社会面对资本主义侵入产生的危机,是动荡不安的时代的缩影,这惶乱不安既是小说的总的思想情绪,也决定了作家紧张的精神探索及对笔下人物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态度。 三、主要内容 生活在俄罗斯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安娜·卡列尼娜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在一次探亲的途中,她在火车站巧遇风流倜傥的伏伦斯基, 伏伦斯基对她一见钟情。而后在舞会上又再次相见,他领她在舞池中飞舞,两人已知彼此心中互恋,但碍于

身份,必须保持距离。然而两人终究抵不过爱的魔力,他们的爱情悲剧就此展开。为追求自己的幸福,安娜不顾丈夫的反对,义无反顾地追随渥伦斯基而去,由此在上流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与此同时,公爵的小女儿吉提深深地迷恋着伏伦斯基,当她得知伏伦斯基对安娜的恋情后,失望痛苦之余,终于为苦苦追求她的乡下绅士列文的诚意所感动,两人终结连理。虽然安娜勇敢地告诉自己的丈夫一切实情,希望能离婚,但有社会地位的卡列宁却以安娜最心爱的儿子做威胁,不让安娜离开。此刻,安娜怀了伏伦斯基的孩子,却不幸得了一场重病。病愈后,安娜与伏伦斯基离家过着同居生活。上流社会对他们关闭了大门,安娜的精神压力变得非常大。伏伦斯基开始冷落她,安娜无法获得所需的关心与爱情,最后在重重压力下,在火车站结束了自己痛苦的生命。 四、《安娜·卡列尼娜》艺术特色 (一)主要人物分析 1、安娜形象 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她以内心体验的深刻与感情的强烈真挚,以蓬勃的生命力和悲剧性命运而扣人心弦。她不仅代表着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还一个是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 安娜形象的意义:勇敢的、向上流社会提出挑战的叛逆女性,但是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制度显得格格不入。 2、伏伦斯基形象 伏伦斯基是一个始终属于世俗的人,他没有勇气与他过去的世界完全断绝,他无力反抗来反对这种宗教情结和大众意志,也就无法帮助安娜摆脱极度危险的精神危机。他有一定典型意义,有激情,思想犀利,但却没有勇气与上流社会决裂、同安娜生活在一起,是个懦夫,终使安娜进退维谷。

名著艺术特色分析

一、小说艺术特色分析技法:(包含语言特色,写作特色) A.紧抓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如都可从几个角度思考:是否善于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否个性鲜明(如《西游记》《童年》《钢》等);情节是否曲折、神奇(如《西》《鲁》《格》等);环境描写是否突出(最经典如《钢》)。 B.区分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 如可从两个角度思考:是否具有想象力(如《西》《鲁》《格》《汤》等);是否取材于生活,在现实基础上进行创作(如《童》《钢》)。 C. 抓住使用的视角。 如可从两个角度思考:是否使用了第一人称(如《童》《鲁》);是否是从儿童的视角(如《童》)。 D. 抓住语言特色进行分析。 如可从以下角度分析:是否语言幽默诙谐(如《西》);是否语言浅显易懂(如《鲁》);。 E. 抓写作手法及修辞手法等分析。【文本分析题主要考核内容】 如可结合具体文段判断:是否有对比、衬托;是否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是否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如景物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细节描写(如《钢》中) 《西游记》 例如:艺术特色:1善于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鲜明,富有个性; 2想象丰富; 3擅于运用修辞等手法。运用对比(如:三打白骨精中悟空一眼识破妖怪,而八戒则贪图美色。)、夸张(如:妖怪的法力。)、人物描写(如:孙悟空打倒人参果树时的心理描写。)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反映社会现实。 4小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超凡,夸张神奇,变形荒诞。 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小说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如大闹天宫这一章节孙悟空在斗法过程中上天如水、变化多端,一会儿变成麻雀、大慈老、鱼儿、水蛇,一会儿变成土地庙等等。 5语言幽默诙谐,妙趣横生。 运用了人们生活中的口头语言,显得新鲜而有生命力、活泼而又准确。人物语言更显个性化。人物性格:孙悟空:桀骜不驯、忠心耿耿、聪明幽默、爱憎分明、勇敢机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好动、顽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疾妖如仇

留园分析

留园分析 ——2011级园林四班朱雯雯 一概况介绍——走进留园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现在占地约3.3公顷,是清代园林建筑的典型。被誉为“吴中名园之冠”,和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并列全国四大名园。现园分东、中、西、北四部分,景观主题各有特色,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中部是山水写意园;西部林木幽深,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呈田园风貌。 留园平面图 1-大门;2-古木交柯;3-绿阴轩;4-明瑟楼;5-涵碧山房;6-活泼泼地;7-闻木樨香轩;8-可亭;9-远翠图;10-汲古得绠处;11-清风池馆;12-西楼;13-曲溪楼;14-濠濮亭;

15-小蓬莱;16-五峰仙馆;17-鹤所;18-石林小屋;19-揖峰轩;20-还我读书处; 21-林泉耆硕之馆;22-加晴喜雨快雪之亭;23-岫云峰;24-冠云峰;25-瑞云峰; 26-烷云池;27-冠云楼;28-伫云庵 留园东北中西分区 二历史沿革——品味岁月的雕琢 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遭贬归隐后,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益治园圃,建成东园,同时又造西园,故址即今戒幢律寺。东园由名师堆叠假山后又购得“花石纲”遗物湖石瑞云峰,叠于园中。一时苏州文人相邀往观,呼朋啸饮,谈笑移日,尽得山水园池之乐。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园林委吴县人刘恕购得。刘恕乃姑苏东山人氏,曾任广西右江兵备道、柳州庆远两府事,后因水土不服告病回乡。他在东园旧址上重建园林,堂宇轩豁,廊庑周桓,以他自己的话说,“拮据五年,粗有就绪,以其中多植白皮松故名寒碧庄”,寒取自园内景色竹色清寒,波光澄碧。经数年修葺和扩建,易名“寒碧庄”,也称“花步小筑”,或俗称“刘园”。刘恕中年归隐,曾聚湖石十二峰于园内,延人绘写题记,极一时之胜;又撰多部园艺著作,将自作小品文章及古人名书法帖勒石嵌砌在园内廊壁,共有书条石三百万方,更添园中的书卷气息。

《雪国》的艺术特色分析

《雪国》的艺术特色分析 作者川端康成幼失怙恃,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养成了一种孤独沉默的性格,对于世事采取漠然的态度。为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还蕴含着对下层妇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会现象。但是,由于他后来受日本古典文学和禅宗思想影响很重,逐渐脱离现实,以致原来残留于头脑中的封建主义思想不但未能减弱,而已有所发展。《雪国》这部名著,基本上可以说是他这种前后期思想变化的分水岭。 《雪国》以有钱有闲的舞蹈研究者岛村与一位艺妓和一位纯情少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哀怨和冷艳的世界。《雪国》中的虚无思想深深地渗透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是“东方式”的虚无。尽管川康成初登文坛时,因对文坛现状不满,曾与横光利一等发起“新感觉运动”,试图以达达主义、表现主义等西方现代派手法创造一种全新的感觉世界不重视日本文学传统,曾经“企图否定它,排除它。”但川端康成在中年后,越来越发现自己对“没有经历过西方式的的悲痛和苦恼,我在日本也没有见过西方式的虚无和颓废”。他开始向传统靠拢。在创作《雪国》时,为了写这个世界不存在的美,他只能从日本传统文化中寻求创作灵感。川端的小说在思想内容上引起褒贬不一的评论,然而他“高超的技巧”却是公认的。 《雪国》具有代表性。他把西方现代派的某些创作手法和日本固有的文学传统结合起来,无论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还是情节结构方面,均能另辟蹊径,为日本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里要提及的是,川端的写作风格: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这种强烈的真实感超越了很多作家,甚至是巴尔扎克,而直逼列夫托尔斯泰,而作品的人物性格除了主角之外并不见得有多么突出的地方,所以一些批评家以为这是作品的败笔。要知道,一幅画,要有主体和背景,一篇文章也要分主次,次要人物的存在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的性格,在这点上,恰恰,川段处理的恰到好处,可见他对西方文学表现手法实质的深入把握,从这点上看,似乎可以把川段归为是“表现主义”的作家,因为他强调小说要表现感受,表现感觉,把感受融入诗一样的意境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川端继承日本古典文学重视人物心理刻画的传统,在细腻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他在《雪国》中巧妙运用自由联想这种独特的心理描写法,把叶子的形象放到岛村的脑海里去,让岛村在逻想中强化和美化叶子的形象,从而也就细腻地反映了岛村本人的性格和品质。 第二,在结构上借鉴西方“意识流”的创作手法,突破时空的连贯性,主要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或作者创作的需求作为线索,展开叙述。《雪国》在总体上基本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在某些局部又通过岛村的自由联想展开故事和推动情节,从而适当地冲破了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形成内容上的一定跳跃。这就使作品避免了平铺直叙、显得呆板的毛病,从而使作品波澜起伏。 第三,作品鲜明地体现了“新感觉派”所主张的以纯粹的个人官能感觉作为出发点,依靠直觉来把握事物的特点。比如《雪国》结尾描写叶子在蚕房火灾中为救出孩子而献出生命的一段情节,依靠直觉写得既悲且美。在岛村眼里,火灾充满诗意:地上洁白的雪景,天上灿烂的银河,天地之间火花飞舞,而叶子美丽的身躯从楼上飘然落下……在岛村心目中,也可以说是在作者心目中叶子虽死犹生,她的死不过是“内在生命的变形以及那变迁的过程”。从艺术效果来看,这种描写似乎使叶子这个非现实美的幻影在作者的直觉中得到最后完成。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 读张爱玲的小说,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意象了。她的意象充满了象征意味,有时一个意象象征了一个人物的一生,甚至整个作品的主题,一个个意象让人目不暇接。张爱玲用她那才华横溢的如神之笔,营造出了极为强烈的感性世界,在她丰富的意象间游刃有余,加强了作品的寓意。用意象暗示作品中的叙述视角,张爱玲以人物心理为依托创造出了独属于她的艺术风格。有时一个意象象征了一个人物的一生,甚至整个作品的主题。张爱玲用她那才华横溢的如神之笔,创造出了独属于她自己的艺术风格。 张爱玲,现代女作家,笔名梁京。1921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其身世颇具传奇色彩,父张志昕为晚清名臣张佩纶第三子,祖母李菊耦系李鸿章之女。她七岁开始创作,熟读古典文学名著。父亲给了张爱玲古典文学方面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母亲教她英语并在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方面给了她西式的熏陶。贵族世家的没落、世事的沧桑,形成了她敏感、脆弱、悲观的心理气质。后来张爱玲又在中西文化交杂的香港接受了大学教育。因此,张爱玲的文化修养既有满清贵族的豪华,又有西洋文化的时尚,中与西、新与旧的冲突及互渗,自然而然地表露在她的作品之中。1943年张爱玲回到上海,成为职业作家。以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具有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特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这位天性内敛、不善与人交流的才女,在通俗与先锋、古典与现代之间,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张爱玲在她的小说里,

站在女性的角度,用非凡的艺术表现力揭示那个时代背景下,女人生存困顿、无奈与苍凉。对笔下的女性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我愿意尝试分析张爱玲的一花一沙,并以此证明张爱玲的成功。 一、意象手法的巧妙运用 张爱玲钟爱的意象很多,即使那些已经包含了一些设定的象征 意义的传统性较强的意象,不但营造出了极为强烈的感性世界,还加强了作品的寓意。张爱玲也能用她那超强的推陈出新能力,将这些意象营构得出神入化。同一意象的不同转换间接构成叙述中的不同层面;张爱玲的意象充满了象征意味,有时一个意象象征了一个人物的一生,甚至整个作品的主题。 1.太阳 太阳的意象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也多有出现。 《金锁记》中对太阳意象的书写也不同,试看以下几段: 这是小说的开端,太阳的意象把我们拉入了历史的长河。正是 人物命运的象征。 《金锁记》中七巧的女儿长安因不能忍受母亲的折磨,太阳的 意象尤其多: 这时候出来一点太阳,照在房里,像纸烟的烟迷迷的蓝;下午的大太阳贴在光亮的,闪着钢锅铁灶白瓷砖的厨房里像一块滚烫的烙饼。 太阳黄烘烘照在三人脸上,后阳台的破竹帘子上飞来一只蝉, 不知它怎么过了夏天还活着,趁热大叫:“抓!抓!抓!”响亮快乐地。

留园赏析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艺术赏析论文 专业:建工技术 班级:G14建工2班 姓名: 学号:20141408 指导教师:王丽娟

留园赏析 摘要: 留园之美虽然源于和谐,却又不单调枯燥。山、水、石、建筑、植物与四季时节相辅相成、交映变幻,造就了留园独特的一园四景格局。留园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以上种种使得留园之中从山水到庭院、庭院到田园、田园到山林的转换丝毫不显突兀。一切的转换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安详。 关键词: 和谐、一池三山、转换、小中见大、藏露互引、人间仙境 留园位于江南古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跨越明清两朝,历时二百八十三年,期间几经废弃与破坏。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罢官归田后,于此大治园圃,置东、西二园,并于东园广搜奇石。同治十二年(1873年),园林部分为常州盛康购得,缮修加筑,使园内佳树荣而佳齐茁,奇石显而清流通,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30年代以后,留园渐见荒芜。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经过半年的修整,一代名园重现光彩。 留园的面积约2公顷(23300平方米)。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留园之中中部是精华所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着名太湖石之王“冠云蜂”坐落于此,北部具有农村田园风光,西部林木高耸,有山林野趣。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如此四种不同景色,在园林众多的苏州,惟此留园。 一、留园与古典美学 “几处楼台画金碧;个中花石幻灵奇。”留园门厅中这短短十四个字就说尽了留园之美。那么,留园之美,美从何来?要解析留园之美,就不得不从中国古典美学说起。中国古典美学自先秦到清末,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其间儒家、道家、释家、禅宗美学等都有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及学派,他们共同构成了风格独特的中国古典美学。复杂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中国古代三千年文明,是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在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时代,农业经济决定了人们以血缘关系相维系,团结生产。农业社会靠天吃饭,使人们对自然、对天、对神(天的统治者)都有很深的感情。人们认为人与大自然与整个宇宙是和谐统一的,是一个整体。这种以宇宙整体和谐为基础和中心的文化和谐观念影响到中国美学,是宇宙为整体,以整体为美,以整体的和谐为美。

无限维空间中的点_以留园为例_解析步移景异的空间涵义

无限维空间中的点The Points in the In ? nite Dimensional Space :The Analysis on the Space Meaning of Varying Sceneries with Changing view-points, Lingering Garden (Liu Yuan) as an Example 陈 丹孟 凡 玉 Chen Dan Meng Fanyu 中图分类号 TU98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09)07-0173-05摘 要 “步移景异”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大艺术特色,包含空间转换与景致变换两重意思。以留园为例,选取从入口到还我读书斋一段,将园林实体要素看作提高空间维度的点,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给“步移景异”一个空间说法。 关键词 步移景异 留园 无限维空间 实体要素 Abstract " Varying sceneries with changing view-points " is a major artistic fe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it contains two meanings: space conversion and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The paper take for example, select the section from the entrance to the Reading Architecture, c o n s i d e r t h e p h y s i c a l e l e m e n t s o f l a n d s c a p e a s t h e p o i n t w h i c h c a n increase space dimension and stud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elements, in order to give an argument to " Varying sceneries with changing view-points ". Key words Varying sceneries with changing view-points, Lingering Garden (Liu Yuan), Infinite dimensional space, physical elements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 邮 编电子信箱收稿日期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 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学VS设计学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430072 yueliang713@https://www.sodocs.net/doc/e84727496.html, 2009 03 18 坐标轴里的可计量的维度所解释的。 多维空间一般使用类比的方法推导出来的,欧氏几何中点是0维的,点沿直线运动成一维直线,直线平行或旋转成二维面,平面再沿不在平面内的一直线移动或旋转就成三维立体空间,用此方法推论,三维立体沿一个直线移动就成四维空间,依此至无穷。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亦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理解:游人所在的点为“站点”,所在的空间为“本体空间”,从本体空间向外部空间看去,与某一实体(可能是对景物,或者仅仅是一个任意的物体)形成视线,将人对本体空间的感受引申到更大的一重维度上去。但是,外部空间中存在很多这样的视觉落点,远近 “步移景异”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大艺术特色,其中包含两层意思:首先,人身处在流动的空间之中,在行进中可以感受到空间的连续变换;其次,人的视线所至皆是不同的景致。这两方面内容是统一的,是由空间的属性决定的。 1 解析园林空间的维度 日常生活中,我们将空间视作三维立体,用边界来限定长、宽、高。但是,数学中早已明确空间的维数是无穷的,不但有四维,还有五、六、七……维空间。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空间与日常生活不尽相同,空间以异常大的密度和错综的结合方式涌现在人的面前,其空间就不再是能被 —— 以留园为例,解析步移景异的空间涵义 图1 留园平面图 建筑历史 Architectural History ·古、近代园林·

中国艺术歌曲《春江花月夜》艺术特色分析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分析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根据同名民族管弦乐改编而成。作品从创作体裁、曲式结构、演唱方法和伴奏形式等方面,将中西方的音乐元素和审美意识融会贯通, 用声乐艺术和高超西化的花腔演唱技巧诠释中国古典名曲,创造出十分新颖独特的演绎效果,使之成为艺术歌曲民族化的经典之作,彰显了中国艺术歌曲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选材民族经典化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七言诗《春江花月夜》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长诗以自然美、哲理美、人情美以及艺术形式美而受到人们的特别重视,成为诗歌撰写的范本。诗歌《春江花月夜》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意味,诗人将自身内在的真情实感溶浸在春江月色的美景之中,营造出一个心物交感、情景相生、时空叠合、虚实互补、空明纯美的诗歌意境。奇妙的艺术境界令人探索不尽,玩味无穷,为后人传送不已,获得不朽的艺术生命力。上海民乐团“大同乐会”的柳尧章约在1923年将著名的琵琶古曲《夕阳箫鼓》改编成民族管弦乐合奏曲,郑觐文认为此曲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意境非常吻合,便建议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并标注了10个提示音乐内容的文字小标题。这一创举使这首抒情写意的民族管弦乐插上令人心驰神往的名作诗题的翅膀,升腾得更高更远,大大提升了改编后民族管弦乐的艺术效果和影响力。“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 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1](P235)全曲宛如“一副气韵生动, 笔触秀丽的山水长卷” [2](P125)引人入胜,深受国内外听众的青睐与珍爱。 在世界音乐文化相互渗透,人们精神生活需求多元化的今天,用现代人的观念和新的创作手法使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不断更新发展,广泛长远的流传下去,对中国传统音乐精华进行创造性的改编,我国作曲家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与贡献。乐曲先后由黎英海改编为钢琴曲,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乐诗,刘庄改编为木管五重奏。在前人创作热情的感召下,作曲家徐景新也为之动请,大胆尝试用人声与钢琴演绎的艺术歌曲表现形式,为我们描绘临摹了另一幅别有声韵的春江月夜美景,为中国传统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注入新鲜血液,使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勃发生机,为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再添异彩。 二、创作体裁中西化 声乐曲在沿用民族管弦乐曲名的同时,副题为“声乐随想曲”。作者将中西两种不同的创作手法融会贯通,从不同的音乐视角去阐释中国传统经典音乐的内涵,代写论文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播起到推动和创新作用。随想曲是一种来自西方音乐创作的体裁,作者可以不受主题的约束,任其奔放的乐思自由驰骋随心写

庄子艺术特色分析

《庄子》的艺术特色分析 一、艺术特色的内容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景后 情卒章显志,过渡、做铺垫、埋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托等,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二、《庄子》简介 1、作者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2、《庄子》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笔调恣肆,词藻瑰丽,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 3、评价及文献 *郭沫若:“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阮阅:《庄子》文多奇变(《诗括总龟后集》 *刘辰翁:“庄文意奇、文奇、事又奇“(《南华真经点校》) *答浩:“庄子不仅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寓言,而且第一次提出了“寓言”的概念,使得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诗性的文章哲思的诠释——庄子散文艺术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