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重点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重点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重点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重点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重点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作者: 日期: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

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以及一些常见的固定用法。这是翻译文言文的重点,凡被翻译的文句中有这

些句式和用法,基本上都是要作为得分点考查的,

必须牢牢掌握。不但要记住一定量的常见句式、

而且要死死记住它们的对照翻译。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在古代汉语中,判断 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 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 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 “乃” “皆” “本” “诚” “亦” “素” “非”等等,例句: ① 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 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 臣本布衣。 ⑤ 且相如素贱人。

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 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

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上》)

⑵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⑶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史记

?项羽本纪》)

2、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介词“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 词组构成介词结

构,在句中作补语。例如:

⑷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⑸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⑹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3、用“见”或“见……于……” (“见”弓I 出动作的主动者)表被动。例如:

⑺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⑻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⑼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用法,

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1用“……,……者也”表判断 2?用

“……者,……”表判断 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3?用“……,……也”表判断 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

“者” 4?用“……,……”表判断 二、被动句

1、用“为”、

比如:

例如: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 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

“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或“……为所……”表被动。 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例如:

“为

介词“为”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

4、用“被”表被动。“被”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类似。例如:

⑽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1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贾生列传》)

(12)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战国策齐策一》)

5、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一般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

(13)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被兵势所逼)耳。”《资治通鉴》)

圍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

(1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坐谈,(邹忌)问之客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补充】

1、主语的省略

例如:

(1)承前省。女口: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承前省主语]

(2)承后省。^ 口:“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口:“(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谓语的省略

就是把谓语省略掉。

例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省修饰语]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

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如:

(赵括)尝与其父言兵事,(赵)奢不能难(之),然不谓(之)善。

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屠惧,投(之)以骨。(《狼》)

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如:

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此人 --- 为(之)具言所闻

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

6、分句的省略。如:

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这不同又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的古汉语也可省。

【省略句总结】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口:“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2、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

3、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4、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女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张

四、倒装句

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

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做官的横行气盛,衙役庸俗粗野,是多么厉害呀!)袁宏道《虎丘记》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美哉,我少年中国。

(二)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

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

1 ?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例如: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

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苏轼《石钟山记》)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离骚》屈原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李朝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柳毅传》李朝威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现象

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介词)的前

面。例如: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或

“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意为“带了什么东西”。—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意为“和谁同道”。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再如:

沛公安在?(《鸿门宴》)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宾语前置”的表达结构。比如: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削币说》)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庄子〉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传》李朝威无情郎安在?《柳毅传》李朝威

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

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庄暴见孟子》〈孟子〉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苏轼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诗经〉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李密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庄子〉

4、特殊结构:用“之”、“唯(惟)……是”、“唯(惟)……之”将宾语提前,强调宾语。前世不同教,何古之

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成语:惟命是听,惟利是图,唯才是举

惟马首是瞻《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当臣之临河持竿时,心无杂虑,唯鱼念之(《列子?汤问》)

古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史记?周本纪》)

5、用“……之谓也”或“其……之谓也”“其……之谓乎”“其……之谓矣”这类句式,表示总结性的判断。

这是宾语放在动词“谓”之前的格式,意思是“说的就是……啊”“这就叫……啊”。

用这种格式,就表达方式来说,它们是总结性的判断,用这种格式,往往是作者先提出一首诗或一个典故例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听到许多道理,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阿

(三)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 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高考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第1页 课程(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 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 1.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3.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特殊句式知识点总结

特殊句式知识点总结 一、初中英语特殊句式 1.— I visited the 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 last Sunday. —Why didn’t you tell me earlier? A.You did? B.I hope so. C.Have a good time. D.It’s kind of you.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句意:—上星期天我参观了紫金山天文台。—是吗?(你去了吗?)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A. You did?你去了?; B. I hope so.我希望如此; C. Have a good time! 玩高兴点;D. It’s so kind of you.你真好心,根据句意及语境应选A。 考点:考查情景交际 2.—As a member of bus drivers, I am proud of Wu Bin. —___________. He is a hero in my heart. A. So am I B. So do I C. So I am D.Neither am I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句意:—作为公交司机的一员,我为吴斌感到骄傲。—我也是,他在我心目中是个英雄。根据句意“我也是”应用so+助动词/情态动词/系动词结构,根据上文提示应 是 So am I ,故选A。 考点:考查固定结构 3. She is a good student, and works very hard, _________. A.So it is with him B.So does him C.so it he D.neither does he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句意:她是个好学生,并且努力学习。So it is with him他的情况也一样.,根据句意,故选A。 考点:考查情景交际。 4.---Who is the boy ________ is playing football over there? ---The one over there? It’s Jim. A. who B. that C. which D. whom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句意:-在那里踢足球的男孩是谁?-那边的那个吗?是吉姆。该题为定语从句,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及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词150例 ( 一)词义扩大 (1)把ba [古义]动词。握住,端着。 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今义]①握住。②把持。③介词,将。④量词。 (2)股gu [古义]名词。大腿。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今义]①大腿。②事物的一部分。③量词。 (3)竟jing [古义]①动词。完毕,结束。②副词。终于,最后 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②或竟成痼疾。(《狱中杂记》) [今义]①完毕。②终于。③居然。④全。 (4)履 [古义]①动词。践踏,踩。②名词。鞋子。 ①足之所履,(《庖丁解牛》) ②郑人有欲买履者。(《郑人买步履》) [今义]①践踏,踩。。②鞋子。③脚步。④实践。 (5)再zai [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②继续,还有。 (二)词义缩小 (6)夫fu [古义]①名词,成年男子。②丈夫。③夫子,对老师的称呼。④指从事体力劳动或奴役的人。⑤读fú,文言句首发语词、句中助词和句末语气助词。⑥读fú ,指示代词,这那种等。 ①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积贮疏》) ②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口技》) ③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④渔夫、夫役 ③今若焉,悲夫。(《黔之驴》) ⑥是叶公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叶公好龙》) [今义]丈夫。 (7)购gou [古义〕①动词。悬赏。②动词。购买。 ①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②于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 [今义]指购买物品。 (8)或huo [古义]①不定代词,有人,有的。②副词,也许。③有时,间或。

最新特殊句式知识点总结

最新特殊句式知识点总结 一、初中英语特殊句式 1.-I have an ipad and I put it to good use. -____________. A.So do I B. So am I C. Neither do I D. Neither am I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句意:-我有一个ipad,我很好地利用它。so do I 的意思是:我也这么做了。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同样适用于后面的人或物。助动词do 也可以换成be动词,could,can,does,did等等。结构:so+V+I/she/he/we/they。Neither用于对否定情况的也适用,本题是肯定的情况,故用so;原句中的动词是have,所以V应是do。所以选A。 考点:考查简略句。 2.— I visited the 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 last Sunday. —Why didn’t you tell me earlier? A.You did? B.I hope so. C.Have a good time. D.It’s k ind of you.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句意:—上星期天我参观了紫金山天文台。—是吗?(你去了吗?)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A. You did?你去了?; B. I hope so.我希望如此; C. Have a good time! 玩高兴点;D. It’s so kind of you.你真好心,根据句意及语境应选A。 考点:考查情景交际 3.–-- We are not allowed to bring any snacks to the sports meeting. ---_____________. A.Neither are we B.Neither do we C.So are we D.So do we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句意:——不允许我们带任何零食去参加运动会。——我们也不允许。考查倒装句。(1)so+助动词/情态动词/be动词+主语!:前句主句做某事,此句主语也做了相同的事情(两件事);(2)neither+助动词/情态动词/be动词+主语!:前句主句没做某事,此句主语也没做相同的事情(两件事);(3)so/neither+主语+助动词/情态动词/be动词:是强调句

人教版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句末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用“者”表判断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用“乃”表判断 “是乃狼也。”(这是狼) ?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条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一)宾语前置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2、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不拘于时,学于余。 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60267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 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 1.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3.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4.用“……,……”表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例如:(一)“……为……所” 1.“……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2.“……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3.“……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二)“……见……于”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2.“……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3.“……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例如: 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为:大王您被蒙蔽,很严重啊。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一、倒装句。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①主谓倒装(谓语前置);②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③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④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如: 1、倒装句: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2、乂用篆章一,原句应为:乂用一篆章。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4、其两膝相比者……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定语. 5、如:其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其矣! 6、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7工湖之远则忧其启。 7、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 8、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许之)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信自) 9、②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3、起于鲁。 14、欲信大义于天下 15、战于长勺。 1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7、蒙辞以军中事务多。 18、白雪纷纷何所似? 19、微斯人,吾谁与归。 20、何陋之有? 2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2、为人五,为窗八。 2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其有 隐逸气质的花”。 24、告之于帝 25、躬耕于南阳 26、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 27、祭以尉首 28、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 2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

二、判断句:(一般有:“者,也)如: I、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中轩敞者为舱。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5、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7、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9、失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10、莲,花之启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II、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1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其中乃用来表示判断。 1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用贝U”来对日中时的形状作出判断。 1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不能久留,就记下这些景色离开了 1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毕,只曾笑耳!”(《狼》),狼也很狡猾了,可是一 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只是增加一点笑料罢了。”其中的耳”为语助词表判断。 16、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7、菲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三、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 1、(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2、(此)忠之届也。(《曹刿论战》) 3、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4、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投(之)以骨。(《狼〉〉) 5、启与(之)俱来。(《隆中对》) 6、林尽(丁)水源。(《桃花源记》) 7、急湍甚(丁) 箭。(《与朱元思书》) 8、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 已 9、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 10、二(个)男新战死 11、日中(友人)不至。 12/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13、口技人坐(丁)屏障中。 四、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竽”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2、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 4、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丁士举丁……”即在……被举荐”。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山峦为晴学所洗。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文各种词类活用总结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名词+名词)若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籍吏民,封府库。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所+名词)“夜则以兵围所寓舍”3)名词后直接跟一个语气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者)“赵王之子孙侯者”(4)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状语+名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5)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名词+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7)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 (8)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或师焉 (9)名词带宾语籍吏民,封府库 (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状语分句,名词活用为动词 权,然后知轻重。 2、一般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处所。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草行露宿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失期,法皆斩手巾掩口啼、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表对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表比喻)其一犬坐于前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孔雀东南飞潭西南而望" ⑥表示时间、动作的连续性卿当日胜贵 ⑦表示动作行为的方法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以下待整理 3、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它就活用作名词。如"吾射不亦精乎"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翻译时要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1)"无鲜肥滋味之享"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2)群贤毕至,少长贤集 (3)将军披坚执锐 5、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不是使动、意动用法,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 (1)天下苦秦久矣:"苦",因带宾语"秦",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2)素善留侯张良 (3)卒使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6、意动用法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全部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九年级下册 《公输》 一.倒装句 1.起于鲁 2.宋何罪之有? 3.吾既已言之王矣 4.胡不见我于王? 二.省略句 1. 知而不争 2. 然胡不已乎? 3.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4.必为有窃疾矣 5.于是见公输盘 6.虽杀臣,不能绝也。 7.将以攻宋

三.判断句 1.此为何若人? 2.必为有窃疾矣 3.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4.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5.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省略句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省略句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被动句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鱼我所欲也》 一. .省略句 1.乡为身死而不受 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二.倒装句 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三.判断句 1.鱼,我所欲也。 2.熊掌,亦我所欲也。 3.生,亦我所欲也。 4.义,亦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一.省略句

1.对曰:“小惠……” 2.问:“何以战” 3.必以分人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曹刿请见 6.又何间焉? 7.乃入见 8.小惠未徧 9.可以一战 二.倒装句 1.何以战 2.战于长勺 三.判断句 1.夫战,勇气也。 2.忠之属也 3.夫大国,难测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倒装句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君美甚 3.吾孰与徐公美? 4.问之客曰 5.又弗如远甚。 6.欲有求于我也 7.忌不自信。 8.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9.皆以美于徐公 10.能谤讥于市朝 11.皆朝于齐 1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省略句 1.与坐谈,

人教版中考英语专项训练特殊句式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中考英语专项训练特殊句式知识点总结 一、初中英语特殊句式 1. , volunteering is both a chance to help others and a good way to develop ourselves.So you'd better make time to volunteer. A.To my surprise B.To be honest C.To start with 【答案】B 【解析】 考查介词短语的辨析。后面内容是对volunteering的解释,属于事实。因此用To be honest (说实话)。 2.— Yuan Lihai brought up so many children! How great she is! —. A.So she is B.So is she C.So she does D.So does she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句意:袁丽海带大了那么多的孩子,她是多么的伟大!-确实如此。so + 主语+助动词/情态动词/系动词+主语:某某确实如此,与上文是同一人。So+助动词/情态动词/系动词+主语:某某也如此,与上文不是同一人。但是他们的时态和上句保持一致。根据句意及结构,故选A。 考点:考查固定结构的用法。 3.—I didn’t go to the cinema yesterday. What about you? —____________, because I was preparing for the project all the time. A.Nor do I B.Neither did I C.Neither am I D.Nor was I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句意:—我昨天没有去电影院,你的?—我也没去,因为我一直在准备这个项目。根据句意及题干分析此题是过去也没去,表示“也不”的倒装,用neither来构成,且动词和上文保持一致,所以选B。 考点:考查倒装句的用法。 4.-- I’m doing my homework now. What about you? --_____________. A.So do I B.So am I C.So I do D.So I am.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句意:我正在写作业,你呢?根据句意可知,这里考查的是陈述相同的肯定,需用so+助动词+主语。此处主句用的是系动词be,故A不对。C、D选项的意思是:我确实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阶段应掌握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这些特殊句式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或运用某些词语做标记,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一、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以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者,……也”,“……者,……”,“……,……也”,“……者也”。 例如:(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带“者”、“也”的句子都表判断。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句的意思是“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这是“者”只表提顿,不表判断。又如,“珠可历历数也”句的意思是“念珠可心清清楚楚地数出来”,“也”在这里是助词,表肯定语气,不表判断。 2、用“则”“皆”“乃”“即”“诚”“必”“亦”等副词表肯定判断。 例如:(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2)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4)吟鞭东指即天涯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此为何若人?”“必为有窃疾也” (7)熊掌,亦我所欲也。定伯诳之言:“我亦鬼” 3、用“是”“为”表判断。 例如:(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中的“是”字,大多数是作为代词使用的。例如,“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句的意思是“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是进亦忧,退亦忧”句中“是”指代前句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两句都不是判断句。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例如:兵革非不坚利也非天质之卑 5、不用判断词,根据上下文判断。例如: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等表被动,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有标志词语 (1)“于”表被动例如:管夷吾举于士 (2)“为”表被动例如: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3)“为……所……”表被动例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见”表被动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没有标志词语例如: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三、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_百度文库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文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否定句、疑问句、固定句式等。 详细分析如下: 一、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语—谓语—宾语”,“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①主谓倒装(谓语前置;②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③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④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下面分述之。 1.主谓倒装 方法指导:主谓倒装即主语和谓语顺序颠倒,如: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为主语,“甚矣”是谓语,前置了,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 又如: ①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 ②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 2.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就是把本来应在前面修饰中心词的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形成倒装。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在句中,“石”是中心词,“铿然有声”是定语,正常语

序应为:铿然有声之石,所在皆是也。又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在句中,“人”是中心词,“可使报秦者”是定语,正常语序应为:计未定,求可使报秦之人,未得。定语后置句一般有三种形式,其判断方法如下: ⑴判断方法之一:中心语+定语+者 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村中好事之少年 ②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烧溺死之人马甚众 ⑵判断方法之二:中心语+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利爪牙,无强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⑶判断方法之三: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 3.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句中“余”是宾语,“欺”是谓语动词,“不余欺”,就是“不欺余”。又如:“大王来何操?”句中“操”是谓语动词,“何”是宾语,“何操”即“操何” 对于宾语前置句式判断方法如下: ⑴判断方法之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最新特殊句式知识点总结经典1

最新特殊句式知识点总结经典1 一、初中英语特殊句式 1.— Could you let me know yesterday? — Because the traffic was heavy. A. why did you come late B. why do you come late C. why you came late D. why you come late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句意:—你能让我知道昨天你为什么来晚了吗?—因为交通拥挤。宾语从句用陈述句语序故排除AB;据yesterday故宾语从句用一般过去时态,故选C。 考点:考查宾语从句。 2.(题文)--I think you are different now. --of course,times have changed,and . A.so have I B.so I have C.neither have I D.neither I have 【答案】A 【解析】 句意:——我认为你现在不一样了。——当然,时代变了,我也变了。“so+系动词(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语”结构,为倒装语序,意为“……也……”,此结构表示前句叙述的情况也同样适合后句的人或物,此结构中前后句的主语为不同的人或物;如果前一句是否定结构,就用neither+ 倒装结构;如果是对前面情况的一种肯定,主语为同一个人或物,就用so + 主谓结构。此句表示后者“我”与前者“时代”一样,也改变了,故答案为A。 点睛:so,neither引导的倒装句的用法。 so, neither引导的倒装句,为了避免和前一句话的内容重复,英语中习惯用so, neither引导的倒装句。 1. So+ be (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表示某人也是如此。 如:Mike has bought some foreign stamps, so has Bob. = Bob has bought some, too. Neither+ be (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表示某人“也不”。 如:Mother has never been to Japan, neither has Father.=Father has never been to Japan, either. 注意区分:So+主语+be(助动词,情态动词)。表示果真如此(赞同),请同学们注意与“so+倒装结构”的区别。 如:Mike is right in the classroom, so he is.=He is really in the classroom. 3.–I don’t understand the story in the new unit. What about you, Bill? –_____. A.Neither I do B.Neither do I C.So do I D.So I do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句意:——我不懂新单元中的故事。你怎么样,比尔?——我也不懂。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同样适用于后面的人或物,用neither/nor+系动词be/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或so+系动词be/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前面的句子是肯定句用后者,前面是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八年级语文一、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 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 1.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3.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4.用“……,……”表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例如: (一)“……为……所” 1.“……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2.“……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3.“……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二)“……见……于”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2.“……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3.“……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文言特殊句式和翻译

文言特殊句式之翻译 学习目标: 1、总结并掌握四种特殊句式的特点,能够快速识别这四种句式。 2、掌握四种句式的翻译方法,做到熟练准确的翻译。 一、判断句: 快速朗读并翻译下列句子,并分析句式特点和得分点。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③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④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⑦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⑧秦,虎狼之国。 特点和得分点: 分组研究其他三种句式,要求: 1、翻译句子。 2、总结句式特点和规律。 3、明确得分要点 二、被动句。(第一组)1、不拘于时,学于余。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5如姬父为人所杀。 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7、洎牧以谗诛。 特点和得分点: 三、倒装句(第二组) A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客何为者? ②忌不自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晋,何厌之有? 唯命是从唯利是图 总结句式特点: B定语后置: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之子孙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千里之马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高之庙堂、远之江湖 4、中心词+数量词尝遗余核舟一--一(只)核舟 C状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申之以孝悌之义。 4、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总结特点: D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2、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美哉! 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 四、省略句(第三组) 总结句式特点和得分点: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屠惧,投以骨。 4、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5、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 万家 巩固练习: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君何以知燕王? 2、宋何罪之有?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6、会于西河外渑池。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8、善哉,祁黄羊之论! 9、頒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0、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实战演练:明确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例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省略句,倒装句)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