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理,研究性学习

地理,研究性学习

地理,研究性学习
地理,研究性学习

[摘要]在课程理念上,新课标强调―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重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研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的重要性越显突出。笔者旨在初探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过程、以及与地理课程的关系。

[关键词]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

地理是一门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实践性、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征。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也是中学阶段地理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教学活动载体多

和其他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发生了变化,即没有了教材。往往是以―问题‖、专题或者小的科研课题为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活动载体多,而且没有教材,于是也就没有了可以操作的―本本‖,几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现存条件而决定,这些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创造空间,强化了师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所以,我们高一年组的所有成员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具体讨论了各种载体的利与弊。

(2)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性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只有开放才能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才能由每一个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进而实现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早年就指出:―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他认为:―课内获得的知识是?闻知、说知‘,课外实践获得的知识是?亲知‘;?亲知‘是根本,?闻知‘、?说知‘要结合在?亲知‘上,才能成为?真知‘。‖今年,沙市中学非常重视研究性学习,在甲流放假期间,专门紧急召开了会议讨论如何更好地在研究性学习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3)研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

研究性学习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离开了全体学生这个层面,研究性学习就完全背离了它的初衷。所以,要让研究性学习避免―贵族化‖,走向―平民化‖,就得重研究过程,而淡化研究成果。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学会研究‖,首先是―走完研究全过程‖。因此,我们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是不分文理的,大家都来参与,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会学习。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一)选题

1.选择与地理教材有关的地理研究性课题

教材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主要工具。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建立了联系,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是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选题领域。如结合教材选择的研究性课题―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地转偏向力的证明‖、―针对月相变化的观察和研究‖、―地区气温的冬夏变化原因‖、―降水量统计与分析‖等。另外,教材每一章节最后的―问

题研究‖也是不错的选题,如―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崇明岛未来是什么样子‖、―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等。通过地理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合和拓展了课本知识,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

2.选择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地理研究性课题

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圈仍旧是―三点一线‖,学校、家庭和社区是学生生活最主要的场所,也存在着许多地理现象和问题,学生有时甚至会主动发现一些问题,从中可以发掘出很多有研究价值的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如―城市垃圾现状及处理办法‖、―对噪声污染的研究‖、―从白色污染到环保型纸袋的开发和利用‘等,通过这些研究性课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3.选择与乡土地理有关的研究性课题

乡土地理中蕴含的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素材相当丰富,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可以挖掘出极具价值的学习课题。如―预测长江荆州河段太阳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荆州洪水暴发的原因分析‖、―长江荆州河段污染现状与应对措施‖、―荆州市交通的调查与分析‖等等。

4.选择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地理研究性课题

人口、资源、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都可以成为学生关注的研究性课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20世纪80年代至今荆州市的人口流动情况‖、―荆州市城区空气污染的成因、危害及处理的研究‖。甚至可以研究医学地理,如―荆州市2009年甲流感染分布情况调查‖等等。

(二)课题方案设计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一般一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由于,我们学校每个班的人数较多,一般分六个小组,十人一组,共同制定研究计划并形成研究方案。

1.课题方案的内容

研究方案中首先要表述研究该课题的背景。其次,阐述该研究性课题的三维目标和意义。第三,设计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的方法、活动步骤、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第四,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包括知识准备、业务准备、物质准备和组织准备等。第五,预期成果。成果形式可以多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六,表达形式。可以是文字、照片、图表等。

2.课题方案的格式

课题方案可以用表格形式呈现,也可直接用文字表达。关键在于表达主干信息,让指导老师和学生都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3.课题方案的论证

方案初步确定之后,组织由整个地理教研组成员或师生共同参加的评审组对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对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进行可行性论证,使课题方案进一步完善。

沙市中学高一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课题名称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指导老师课题组成员组长参与者特征分析沙市中学高一大部分学生学科的学习基础一般。―活跃有余,思维的力度不足‖。如何依据他们的认知基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探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教学设计的关键。课题提出的背景2005年2月19日,成都迎来了9年一遇的降雪。雪花飞舞、愉悦人心的时候,市民也发现,在离市中心不到20千米的三圣乡,雪花飘落在绿色的树叶和盛开的花瓣上,白茫茫的银装顿时让色彩斑斓的地方变成了北国风光。遗憾油然而生,成都城区虽然飘落着同样的雪花,但城市像一个―火炉‖,雪不着地就没影了。为什么雪花不给城里人玩耍的机会呢?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研究计划方法实地测量法、访谈法、收集整理资料法等步骤第一步:分组,每小组的同学各自分工在早上8:00、下午14:00、晚上20:

00同时测量居住地附近的气温,主要测量地选择为市中心、距市中心10km、距市中心15km。

第二步:画出沙市的气温曲线,并找出其分布特点。

第三步,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绘制出城市和近郊大气流动的示意图。

第三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研究。

第四步:将研究的成果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

例如:以―为什么城市气温比郊区高‖为题,撰写一篇小论文。(提示:1.从所得数据中总结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并绘图。2.分析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3.分析城市热岛效应会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哪些影响。4.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影响)任务实地考察:上网查资料:

访问市民和有关专业人士:

各种资料汇总:

研究报告撰写:所需条件 1.知识准备:

本次考察活动可以配合高中地理上册的课堂教学,在课上介绍过热力环流、山谷风、海陆风等相关知识后,安排本次活动。

2.

业务准备:

小组成员分配好考察地点和时间,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简单的整理和绘图;

老师将整理好的部分资料印发给学生──热岛环流现象、原因和影响的相关报道;

教师通知家长监督学生的实践操作。

3.

物质准备:

学生自身准备好记录本、笔,温度计,手表。

4.组织准备:

根据班级的情况,将学生分为10人一组,安排好组长。预期成果论文、调研报告、学习总结表达形式文字、手绘图、照片等(三)研究实施

研究实施阶段是具体的实践体验过程,研究方式有考察测量、访问、实验或搜集整理资料等。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起到―指挥棒‖的作用,要对各课题实施的具体进展进行跟踪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者修正实验、调查方案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资源、经验的充分共享、交流和合作非常重要。

(四)报告撰写

学生将自己的实践体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写成研究报告或者调查报告等,这是―地理课题研究‖的结晶。根据研究地理问题的具体情况,报告可以是地理事项的描述、地理情况的反映,也可以是调查研究后的结论、一定的项目设计、地理模型制作,甚至是有一定理论创新和成果形成的学术小论文等。撰写报告时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参与,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形式。但是以下几个问题要介绍清楚:①做了什么事情(研究的题目);②是谁做的(课题组成员–课题负责人、组员是谁?);③为什么要做(课题的目的、意义、来源及背景);④怎样做的(课题研究的过程);③做得怎样(课题研究的结果);⑥讨论或体会(收获,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⑦参考文献。

(五)成果展示与交流

交流研讨是整个地理课题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分享共同的体验、分享信息;另一方面,过程本身是一次能力的锻炼发展。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撰写制作、论文资料整理与撰写、展示和交流方式的选择等都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具体过程,有利于全方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交流和评价过程中,老师要特别注意鼓励的效果,因为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有可能很多学生是第一次做课件和写地理小论文。

(六)研究深入

―研究性课题的结束意味着深入研究的开始‖。许多地理研究性学习不一定形成成果,或者根本就不可能有明确结论式的成果,有的学生可能陷入了更深的谜团,激发了他们的更强烈的求知欲望,甚至主动问老师以后还会不会带领大家做更多的研究性学习。因此,地理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更多的是某一阶段的一个学习过程,它应该是继续学习的动因和基础,在能力发展和信息积累的基础上,地理研究的再深入是课题研究强调的学习方式。

三、研究性学习与地理课程

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与地理课程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关系。但从一种课程类型看,与地理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在功能、内容、方式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研究性学习课程着重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主要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为主。其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开放的。而地理课程教学则以地理知识的获得、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及相应的地理能力培养为主,方式多为课堂教学。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对立的关系,从地理课程教学着眼,研究性学习是其所采用的多种教学方式之一,地理课程所需要的是吸收、借鉴研究性学习所倡导的思想和理念,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同时,地理课程也有责任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并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深化来促进地理课程教学本身的知识重组,活化知识自己的结构,使之更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

总之,研究性学习和地理课程是高中学习内容的两个方面,它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功能和价值。前者以获得知识为主,后者以培养能力为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地理教师应该努力提高素质,组织好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在知识上、心理上能够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澄,樊杰主编.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何绍纯,王旭飞.研究性学习导航[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栗亚东.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读本[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6年

4.段玉山主编,李金国等编著.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胡永生.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

6. 全疆发.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与创新思维[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地址,2001年

7. 周益新.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M].北京:龙门书局出版社,2003年

高中地理远程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远程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新田一中何军雄 本学期,本人有幸参加了地理远程的培训,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收获也不少。特别是一些专家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和教学案例的分析,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中小师生的积极性,培训中,众多的新的观念和知识一下子扑面而来,脑子里装了很多的感想,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我的感想: 一、以学生发展为主体 通过参加这次地理远程研修培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课程设置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这种课程理念,并非否定学科知识在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而是给它以新的内涵:不再把知识和技能视为仅供记忆和存储的定论,而认为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不再认为知识只有确定的意义和客观的尺度而认为它还具有不确定的意义和主观的创意,基本质在于运用它进行创造性思维,并由此构建出新的意义,不再把知识的呈现视为唯一的任务,而要以提高学生素质的观点来把握学生的发展,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判断王动选择的能力和品质,由此可见,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教材从结构设计到内容表述,都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教育向学生生活的世界回归。 二、倡导新的教学模式 向往自由、当家作主是每个人的天性。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填鸭式”、“满堂灌”只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限制他们的自由发挥,同学们学到知识但不会学习。与之相反,启发式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老师只是把学生领入知识的大门。学不学和怎样学都是学生自己的事。这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的空间。 三、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得教学 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概念的界定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 1 / 15

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探究性学习也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动。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5、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由传统教育的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发

初二地理研究性学习方案

关于xxx景区(景点)研究性学习方案 初二地理一.研究目的、意义 1.了解各处名胜古迹,以假期出游的景点为研究对象,领略各处景区的优美景色、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增加对各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了解,增强对发展旅游产业重要性的认识。 2.学习实地考察、上网搜索、图书查阅、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常用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树立文明旅游的意识,树立从小为我国环境和经济发展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二.研究内容 1.xxx景区的前世: (1)景区的自然环境(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流。。。) (2)景区的历史文化、发展演变。。。 (3)景区的风土人情、民俗特色。。。 2.xxx景区的今生: 景区现阶段发展状况,如景区当前的景观(可以照片呈现)、景区的服务设施、景区游客接待量、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等等。 3.xxx景区的未来: 根据对景区前世今生的调查,从不同角度对景区未来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研究方法 实地考察、上网搜索、图书查阅、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四.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9月3日—9月11日),明确本方案实施要求,做好出游计划和准备,认真学习各种研究方法的具体操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打好基础。 2.第二阶段:调研阶段(9月12日—10月11日),利用周末或者中秋节、国庆节出游进行实际调研,在此过程中做好相应记录,收集好相应的过程性资料。 3.第三阶段:整理阶段(10月12日—10月25日),整理自己所收集的调研资料,并以研究报告、手抄报或PPT等形式呈现。 4.第四阶段:提交成果,本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定于10月28日上交。 5.第五阶段:展示阶段,本次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定于11月2日—11月6日。

地理听课的心得体会

网上研修我听了几位专家老师的课,他们是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行为的指向,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预设想适应的教学过程,创设学生可能需要的讨论活动,使学生能积极的,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所学知识。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并且把这种好的学习习惯贯穿到学生的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这是我以后在备课中思考的问题。因为我很清楚,学生如果不积极主动学习,是学不好地理的,地理是纵横万里的一门学科,尤其有一些地理知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所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知识阅读习惯,显然与教师高效,灵动,睿智的教学方法有关,只有有好教法的好教师才能培养起学生这种习惯。 教师一切的学习与准备都是为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最重要的对话平台,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 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是关键。在课堂上老师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作好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信息反

馈,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我觉得对于中国的教育考试制度,对学生不能放任自由,所以教师选择传统与自由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问题式教学也是我的一个心得体会,把主要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给出,然后采取组内合作和组间竞赛来分析解决问题,最后评出优胜组,此法颇受学生欢迎。 我在以后的工作上要找出自己不足。课堂上及时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落实到位。我还要经常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这次研修使我明白,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一、课题的提出 1、概念的界定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

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探究性学习也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动。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地理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5篇

地理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我搜集的地理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地理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 江苏省高中地理骨干教师培训于20xx年9月25——27日在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如期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成员主要来自全省各个学校的高中地理老师共682人,一起度过了比较难忘的三天,同时也有了自己的一分比较深刻的感受。 感受之一:培训时间安排比较紧凑,内容丰富多彩 培训作息时间表 9月25日 1.12点之前报到(京西宾馆) 2.13:30—14:00大会开幕式 3.14:00—17:30专家讲座(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礼堂) 4.18:00—18:30晚饭(学校食堂) 5.18:45在学校门口搭车返回宾馆 9月26日 1.6:15—7:00早餐(宾馆) 2.8:00—11:00分组听课、讨论(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阶梯教室) 3.11:00—11:40午餐(学校食堂) 4.13:30—17:30专题讲座(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礼堂)

5.18:00—18:30晚饭(学校食堂) 6.18:45在学校门口搭车返回宾馆 9月27日 1.6:15—7:00早餐(宾馆) 2.8:00—11:00分组听课、讨论(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阶梯教室) 3.11:00—11:40午餐(学校食堂) 4.离会 从此表中可以看出,本次培训时间安排紧凑。 本次培训内容比较丰富,有专家报告、有老师示范课的展示、有特级教师的点评、有一线老师的对教材的解析、有主要地理杂志社主编们的谈高中地理论文发表要求的介绍、有高考命题专家谈高考命题的方法和思路等等,真是受益匪浅。 感受之二:地理课堂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本次培训由于人数比较多,因此安排了四个组共开设8节课,我们泰州与南通、无锡、镇江被分到c组,9月26日上午8点开始,连续听了两节观摩课《判断方向》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这两节课老师都对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作了大胆地尝试,老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非常突出,《判断方向》这一节课,老师精心设计了私驾游路线,一路走来紧扣判别方向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地理方向的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又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这一节课,老师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不断地质疑过程中,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这两节课将是我们今后地理教学中努力探索的方向。 感受之三:专家讲座和教师代表发言实实在在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你的家乡有哪些资源优势?目前对这些资源利用的现状如何?要促进家乡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你能为此做哪些工作? 2.调查当地某一旅游景点,分析该景点的形成条件,并提出发展建议,思考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的影响。 3.当地有没有突出的环境问题?如果有,探讨该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4.观察你熟悉的某交通路线(或路段)常出现的交通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 5.调查各种生活垃圾所造成的污染。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会减少垃圾污染?实施这些措施需要哪些部门的参与?你计划用什么办法协调这些部门间的联系,促使其共同参与治理垃圾污染? 6.你的家乡附近有山地或丘陵吗?如果有,目前该山地、丘陵开发和保护的现状怎样?你对此有何看法和建议? 7.近几年来,你家乡农村的种植业结构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8.当地有没有人外出谋生?到什么地方去谋生?有没有外地人来本地工作?他们主要从事哪些行业?这种人口

流动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9.统计自己衣食住行所使用的各类商品,哪些是本地、本国生产的,哪些是外国生产的。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请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10.你的家乡附近有河流、湖泊或池塘吗?如果有,自你记事以来,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是否满意这种变化?请分析河流(湖泊或池塘)变化的原因,并为该河流(湖泊或池塘)的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11.连续一周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记录与地理有关的报道。选择其中的一则报道,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讨论、分析或评论。 12.调查你居住的城镇是否已有建设与发展的科学规划。你对家乡的城镇规划有何建议?请给有关部门写一封可行性建议书。 13.你所居住的乡村是否需要进行科学规划?请你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绘制一幅简单的规划图,为家乡建设与发展的美好图景出谋划策。 14.假如你的学校建筑可以像玩具积木一样移动到你想任意选择的地方,如大城市、小城市、北方、南方、沿海、内陆等地,你将选择何处?请用你学过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说明你所选择的依据和道理。 15.在电话簿里查找本地主要的大学、党政机关、工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文化入侵”研究性学习学习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学习结题报告 1.主要成果:通过调查得出了“文化入侵”这种现象的当前状况、影响和对策。 2.研究的主要方法:上网查询相关资料,随机调查等统计研究方法。 3.研究的主要步骤: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状况;深入采访学生老师,听取他人看法;组内交流各自意见,整理成为论文。 4.开展的主要研究活动: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学生老师,得到他人对于此现象的看法。5.查阅的主要文献资料:韩寒作品《一座城池》,百度搜索引擎等 6.实验数据或调查数据记录:美国影视产业量已有全球的5%和市场份额却占了全球的92.4%。在流动音乐和音乐剧方面,美国在全球市场上几乎没有对手。影院票房美国电影占了60%以上。在世界的文化市场中,基本情况是四分天下,美国占42.6%,欧洲占33.9%,亚洲和南太平洋国家占19%,其它国家占4.5%。而在这19%中,日本和韩国已经占了13.5%。7.研究性学习论文:浅谈“文化入侵” 前言: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当代,文化竞争力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在科技文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这些文化的传播也同时成为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在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的推行强权政治。例如:日本、美国的一些文化已经深入人心,而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已经被渐渐遗忘、被遗弃。用当今最流行的一个代言词来说,那就是“文化入侵”!为了防止“文化入侵”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优秀文化冲击的危害,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小组专门对“文化入侵”进行了实践调查,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第一部分:“文化入侵”面面观 Part 1:节日“文化入侵” 提起独具色彩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人立刻会想起春节、元宵节、龙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从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和韵味。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等多重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 去年端午节曾有媒体报道,韩国准备将端午节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并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最后遭到很多人反对。今年端午节又有记者随机调查了一些大学生,几乎没有几个人能说出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大家对于端午节的所有印象似乎只停留在纪念屈原和吃粽子上,而对哪一天是端午节、踏青、喝“雄黄酒”以及“赛龙舟”等活动甚至一点概念都没有。相反,很多“现代人”十分推崇过情人节、父亲节、圣诞节等西洋节日,仿佛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时尚”和“现代”。近年来讲洋话、喝洋酒、买洋车、过洋节、着洋装、取洋名甚嚣尘上,甚至有些人恨不得把自己的毛发、肤色乃至五脏六腑都统统脱胎换骨、变成“洋”的才过瘾。种种现象,不禁让人疑惑:我国的传统文化还将保留多久?会不会在将来被某些国家“抢”走、“偷”走?同时又令人担心,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以下是引自韩寒的小说《一座城池》里关于节日“文化入侵”的描述: “我们一路上发现已经快临近圣诞了,连耶稣究竟是个人还是种吃的东西都没搞明白的学生们都在为这个盛大节日的来临作精心准备。 我想起我上学的时候,这个学校从来都不放假的假期似乎是男女同学最津津乐道的,也是最隆重准备的。关于这点,我一直没有弄明白为什么。那是人家国外的春节,连着元旦,会有一周的狂欢。而我们连圣诞树和冬青树有什么区别都不知道,却为此乐而不疲。尤其是男男女女们,倘若这个节日是一个人过,必然伤心落泪。我实在不明白这天和其他的三百六十四天有什么区别。而在学校里最不太平的就是所谓的平安夜,在初中高中的时候,大家想尽一切办法在那天晚上晚回家,而到了大学,学生会就组织各种粗俗的文艺活动,让红男绿女们平安夜快乐。 在中国,我觉得稍微不小心就会错过中秋节元宵节之类,倘若没有万众期盼的一周假期,估计也能不慎错过国庆节劳动节。但圣诞节是万万不可能错过的,无论街上的气氛和广播电台里的节目都让你知道离开圣诞还有多少时间。更何况情人们似乎不能满足于只有情人节,一定要欢度圣诞才能圆满成功。 每年圣诞来临,我都觉得空气里不光充满圣诞的气氛,更多是充满荒诞的气氛。” 也许韩寒的文字是偏激了些,但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说的节日“文化入侵”确确实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Part 2:影视“文化入侵”

地理教师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地理教师心得体会 目录 第一篇: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第二篇: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第三篇:地理骨干教师心得体会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第五篇:地理教师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正文 第一篇: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在沈阳参加了几期省高中地理教师的培训,我受益非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方式更新——要注重学生探究,轻教师讲授。 地理不是任意创造出来的,它是从已有的地理对象出发,根据科学、生活、生产实践的需要,经人类自身的地理活动而形成的。虽然学生要学习的地理都是前人已经建造好的,但对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即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或活动对人类已有的地理知识建构起自己的正确理解,而不是吸收课本上的或教师讲解的现成的结论,应该是学生亲身参与的思维活动和组织过程。

在学习方式上还要注重“自主探究”的技巧。“自主探究”,既要探知识发生、发展深化的过程,又要探在认知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对一个知识点要多问“为什么”、“下一步还有什么”、“由此可想(联系)到什么”等;对一个实例要多思考“有什么特色”、“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提高和发展”等;对一个疑问要多咨询“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分析”等等。在自探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互相启发,打开思路;通过实验、观察,反复推敲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结构与教材知识结构接轨;通过归纳,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知识内在的发展规律与思维活动自然地形成了统一。学生在主动积极地建构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是积极的,只有亲自体验和感悟的东西才能为他们接受,并牢记在心。 宽松的课堂环境,是自主学习的沃土。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放言无忌,一定要清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要象朋友一样,学生看到老师不应该有压力,说错了什么也不应该有顾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要关注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要一视同仁,不要歧视差生。教师最好能走下讲台,走到同学们中间去,以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创造一种人人都能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不要让学生有压抑感,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学与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二、实施有效教学——用教材实施教学而不是教教材。 在这个问题上,在教学理念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思考性训练上,我们和沈阳其他学校差距是巨大的!我们平常的教研活动在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上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文档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文档Geography research study report document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学习报告是指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为方式形成的文书报告,记录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报告。本文档根据学习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 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 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 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

研究性学习地理

研究性学习地理 研究性学习地理篇一:地理研究性学习 饮食结构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课题研究背景 本课题灵感来源于《舌尖上的中国》(转载于:https://www.sodocs.net/doc/e55873841.html, :研究性学习地理)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实饮食结构很大一部分是和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的,那地理环境又是如何影响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呢?这就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原因!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地理学科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学科,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减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由传统教育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转变为一个具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人,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并且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使地理课堂教学更贴合生活实际,为生活实践服务。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实地考察法、上网查询法、查阅法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老师利用两周的时间讲解中国各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并可以适当的举一些饮食结构和地理环境的例子(例如:贵州、四川等地喜欢吃辣的习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再者,老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查找资料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为期两个月,首先将班级分成6个人一组的研究小组,并设计研究方案,并分配研究任务,各小组可利用课余时间针对不同的地区进行资料的收集,还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实地的调查,并且每月召开一至两次会议共同研究探讨课题的实施情况,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方法,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每个小组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资料的汇总与整理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将小组调研成果进行展示,最后老师以会议的形式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并形成研究成果,进行申报! 研究性学习地理篇二:地理研究性学习总结 地理研究性学习总结 本次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关于人口迁移的课题,为了让每一位学生

初中地理国培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国培学习心得体会 在两个月的地理国培学习中,通过专家视频讲解,我有机会聆听到各个专家阐述的观点,及时更新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深感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参加国培学习以后的几点心得: 1、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地理的目标是通过对七、八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让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增长了专业知识。通过在线视频,我们学习了现代地理理论基础知识,对新课标的理解,对新世纪培养人才的要求,对如何改变以前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何使教学面向全体,如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等方面都受益匪浅。比如,在学习七大洲四大洋时,教材安排主要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面积大小,如果只讲这些就太过于简单肤浅,还应该通过读图,深挖教材,从而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如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大洋分别是什么?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哪些?太平洋周围的大洲有哪些?印度洋周围的大洲有哪些?等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从而牢固掌握地理知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通过学习,我认为在完成教育教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密切联系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让地理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地理;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提供最适合学生的的知识加工法则,激励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建立友善、关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环境。所有这些,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也对学生科学学习地理有很大帮助。 3、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课本是知识框架,是理论基础,但是仅限于课本还远远不够,因此还要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以致用,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比如,为什么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等地容易发生地震?教师就应该原因讲给学生,主要因为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进而交给学生一些防震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结合乡土地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初二地理期末研究性学习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单 篇二: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探索 龙源期刊网 .cn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探索 作者:石柏瑞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XX年第10期 摘要:研究性学习虽然写入课标,但由于教学资源少,学科人数少,学校不重视,很多地区都不开展,有的虽有也仅是纸面上的东西,闭门造车,应付检查。还有的老教师认为,与高中生相比,初中生的生活阅历少、自立能力弱,面对突发事件时自我保护的能力差。关键词:初中地理;选题指导;大胆假设 有些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不宜在初中进行,也有人以为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到校外学习活动,这都是误区。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很好地解决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应对学业水平考试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指导先行,做好选题指导

初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应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做好详细的预案,把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应做的事设置得详细、具体,特别是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寻找问题,学会观察,发现问题(研究课题)、记录问题、查找资料。初步理解寻找信息的途径,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同时尝试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整合、概括,学习怎样提出问题。我们在选题中要尽可能选择一些学生知识能力所及的课题,将其范围界定在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象的范畴内。 通过动员,学生的研究热情很高,很多小组都提出自己的课题,结合本地、本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设计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利国镇铁矿资源的历史”“微山湖利国段生态系统考察报告”。其中利国地区微山湖生态系统研究这个问题比较切合实际,但有些大,分工不明确,为此我将该研究性课题细化为:水资源以及养殖业;微山湖周边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的调查;南水北调对利国地区生态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大胆假设,小心论证 初中生在智能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水平较弱,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对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相对很少。所以在研究性学习实施中,教师辅导在前,学生实践在后,按照“提出问题—研究问题

高中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把握高考脉搏关注地理素养 李剑锋,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理学学士。中学高级教师,中山区骨干教师。十一年工作中,八年担任>班主任。发表论文专著多篇。教育格言: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把握高考脉搏关注地理素养 10月31日、11月1日,大连市地理教师进行了为期2天的学习培训,聆听了大家之言,专家教诲,受益匪浅。对于今后教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具体操作上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把收获总结如下。 一、>地理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包括: 学生对地理的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方法、视角、观念等掌握的多少、熟练程度,以及运用其描述、比较地理事物和现象,阐释地理联系和影响,论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敏感度、科学逻辑性和思维逻辑性。 误区:传统地理素养培养以大量的地理知识为依托,关注对'学过的'内容的再现和运用能力。这种思路导致老师以'掌握多少'来评价学生的地理素养,而学生以'学过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地理素养。体现在地理学习过程以从老师处获得多少知识为主要目的,相对而言,学生的自主学习被轻视了。结果,如果都是'好学生',地理素养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老师'讲的多少',而与学生自身的能力差异关系较弱。 二、课标对地理素养的要求 1、在知识与方法之间,课改更强调方法,追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3、在学习目标上,重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不关注知识量和知识系统,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终极目标。 5、不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大量采用案例学习的方式,许多传统被认为是必学的知识,现在成为学习的材料。 6、降低对知识深、广度的要求,强调可以归纳和分析出来的内容。 7、大量删除一些知识(如大气垂直分层、城市区位因素)。 三、教学中地理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过多关注知识而忽视能力和观念培养 2、将教材内容机械化 3、大量超标扩展知识内容 4、对一些自然地理内容无谓加深 5、对一些人文地理内容僵化处理 6、缺乏对逻辑思维的培养 7、答题模板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 8、大量做题,学生越做越疑惑 四、新课程地理素养培养的建议 1、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课标为依据,在课标规定的内容范围内重新构建知识结构,形成概念图,课标之外的内容不必加量,程度也不必加深。可将初中和高中(必修)标准综合,逐 '标准'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文档

2020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文档Contract Template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体会指的是接触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一、课题的提出 1、概念的界定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探究性学习也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以新课程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 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高中地理课每一学期要求学生至少做一次专题研究。每一研究课题,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要明确研究目的,拟定研究题目,采取可行的方法和步骤,得出结论(探究报告)。下列课题供参考,学生也可以自行选择或设计其他课题。 1.连续观测一个月(至少半个月)的月相,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尝试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2.你的家乡有哪些资源优势?目前对这些资源利用的现状如何?要促进家乡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你能为此做哪些工作? 3.调查当地某一旅游景点,分析该景点的形成条件,并提出发展建议,思考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的影响。 4.当地有没有突出的环境问题?如果有,探讨该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5.调查家乡一片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土地,探讨这片土地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原因。如果这片土地让你来规划开发,你将作何打算?为什么? 6.针对“地球温室效应会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这一问题,有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你支持哪一方意见?用搜集的资料论证你的观点。 7.观察你熟悉的某交通路线(或路段)常出现的交通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 8.调查各种生活垃圾所造成的污染。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会减少垃圾污染?实施这些措施需要哪些部门的参与?你计划用什么办法协调这些部门间的联系,促使其共同参与治理垃圾污染? 9.找两幅或两幅以上不同时期的家乡地图,对比地理要素的变化,结合该区域面积、人口等统计资料,分析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10.对比你的家乡与你所观察或通过传媒了解的地理区域,分析这两个区域在自然和文化方面的差异及其对各自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11.你的家乡附近有山地或丘陵吗?如果有,目前该山地、丘陵开发和保护的现状怎样?你对此有何看法和建议?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我国的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 研究方式:上网查阅资料、查阅地理与文化的有关书籍 研究步骤:1.查资料 2.整理材料 3.写报告 4.写感想 研究内容: 据我的资料显示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有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其实这一点,从主食结构上也可看出,我国南方气候湿热,盛产水稻,因此,以大米为主食;北方气候相对干冷,适宜小麦等作物生长,因此,以面粉为主食。 还有几个显著的例子: 例如,人人都知道山西人能吃醋,可谓“西酸”之首。他们吃饭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三调羹醋用以“解馋”。另外,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越酸越能显出制作者的水平。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可是一套传统名菜。 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这样的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有很大的联系呢。打开中国地图,可知这些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因而他们的食物中钙的含量也相应较多。这样,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成结石。这里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发现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久而久之,他们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 再例如,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等地居民多喜辣,从古至今我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贵州人平生所吃辣椒极多,朝天椒、野山椒均不在话下。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

吃,用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好后,辣椒在汤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因此叫“涮涮辣”,四川的“麻辣烫”要是全国闻名,可以说,没有不辣的四川名吃,四川名吃不辣,也就谈不上“名吃”。如今,人们除了管四川女子叫“川妹子”外,还称其为“辣妹子”,原因大概也基于此。 根据我从书中查得的资料指出: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东北的朝鲜族当地气候湿润多雨,春天多阴湿寒冷,而四川虽不处于东部,但其地处盆地,更是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因而有“蜀犬吠日”之说。这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还易使人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吃辣椒浑身出汗,汗液当然能轻而易举地排出,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健康极为有利(对当地人而言)。另外,东北地区吃辣还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吃辣可以驱寒,鲁迅留学时为御寒也有了爱吃辣的习惯。 当然我国地域上饮食口味的差异与地理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 例如,我国北部是内蒙古高原,过去新鲜蔬菜对北方人是罕见的,原因很简单老师上课时讲过,我国北方地处暖湿带,多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因此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人们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同样的,在无锡炒鳝糊放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对北方人讲,根本没法吃。然而广东、浙江、云南等地居民也大多爱吃甜食。因为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茬。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 所以,“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只是个笼统而又相对的说法,我国地大物博,饮食习惯差异很大,甚至在局部地区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当然这些除了与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有关,这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民族习俗和个人习性也有重要关系。 研究感受: 通过这几日的调查,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也可以说是地理已经融会在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