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航天航空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航天航空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航天航空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航天航空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航天航空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二〇一四年六月

目录

航天航空学院基本情况 (2)

工程力学、航天航空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6)

清华大学与空军航空大学联合培养(飞行学员教学方案) (17)

-------------航天航空工程专业

工程力学(钱学森力学班) (24)

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列表 (29)

《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目录...............................................32. 航天航空学院课程介绍 (34)

院系介绍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1、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概况

清华大学的航空与力学学科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1938年创立航空系、1958年为了我国的力学与航天航空事业培养专门人才成立了工程力学系,在2004年复建航天航空学院(简称航院),聘请了我国首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担任院长。学院拥有国际一流的力学、工程热物理学科和发展中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

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如钱学森、钱伟长、张维、杜庆华、黄克智、过增元、杨卫等院士,他们为各学科的发展付出了智慧和力量,奠定了清华航院发展的坚实基础。清华航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含十几位院士,他们在祖国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事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清华航院设有工程力学系、航空宇航工程系和挂靠的清华大学宇航中心。航院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院士3名,53名正教授,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名,北京市教学名师获奖者1名。

学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在2009年在本科生中创建了“钱学森力学班”,2011年开始与空军联合创建飞行学员班。

2、研究生教育

航天航空学院具有一流的学科水平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学院目前设有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并都设有相对应的博士点和硕士点。另外,还有航空工程、航天工程两个工程硕士领域以及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14篇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在读研究生520名(60%为博士研究生);另外还有航天工程硕士、航空工程硕士研究生班,通过航院的培养,13名现役航天员获得了工程硕士学位,还为我国的航天航空重点部门培养出了近60名工程硕士,另有约60名在读工程硕士。

3、科研与交流

航院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国际学术交流频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力学学科为国内最早设立的一级学科博士点之一,分别于2001、2006和2012年获得全国学科评估第一名。航院参与共建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在2012年获得全国学科评估第一名。2011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物理二级学科均为全国重点学科,其中固体力学连续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项目的资助。2004年以来,航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共9项,“脑起搏器研制”入选“201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

大科技进展”。学院承担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科技支撑等;参与了我国所有的航空航天重大项目的研究,并在2000和2004年研制发射了自主研制的两颗科学实验小卫星。在载人航天、探月、大飞机等重大工程专项中的关键技术研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特色。目前正在努力在发动机关键技术、无人机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航院师生锐意进取,力学、热科学与航空航天交叉互动,为实现“入主流、创特色、上水平、做贡献”的发展目标而奋斗。

二、本科专业设置或培养方向

清华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始终以国家富强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为己任,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而清华航院的使命是为国家航空航天及力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的发展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本专业——“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人才培养的建设目标是:面向现代航空航天,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骨干人才。吸收欧美国家办学经验,结合清华航院自身特点,本科生下辖三个专业(工程力学专业、航天航空工程专业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既侧重基础理论也面向现代航空航天专业的“宽口径”,培养有雄厚力学基础的航空航天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清华航院的本科教育分4个层次:(1)校基础课平台,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2)工科基础课程,如电子信息类课程和机械类课程;(3)航天航空学院平台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基础课程,以及飞行器结构力学、空气动力学、推进原理与技术、航天动力学等航天航空方面核心课程;(4)专业方向课程平台,分别侧重航空航天工程、力学、工程热物理,其中对于航空航天工程方向的学生则要求增加控制与信息类技术基础课程。前三个平台对应坚实的基础教育,第四个平台则是宽口径的专业教育。

钱学森力学班(工程力学专业)隶属清华学堂计划,旨在探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的优秀本科生,厚植数学力学基础,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促使力学及相关技术科学领域的青年杰出人才脱颖而出,将来成长为力学和多个技术科学领域的国际一流的学者或领军者。

飞行学员班(航天航空工程专业),是2011年起清华大学与空军密切合作的一个新进展、新模式,目的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引领未来的军事飞行领军人才,也是我校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的一个新探索、新突破。2012年,清华大学开始从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预备飞行学员组成清华大学“飞行员班”。2013年,根据教育部、总参、总政对军地高校招收双学籍飞行学员工作的统一部署,清华大学开始为海军、空军联合培养双学籍飞行学员。

清华航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于为国家重点单位,尤其是航天、航空、航海和国防等重要单位培养输送优秀的人才。近年,航院约95%的毕业生进入了国家重要行业工作,其中60%在“三航”重点领域。航院的毕业生经过历练,已经逐渐在国家重点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如2012年在“神舟九号”发射现场以及北京指挥控制中心,已有我院的毕业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三、教学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

主管教学副院长刘彬电话:62786194E-mail: liubin@https://www.sodocs.net/doc/e41649435.html,

教学办公室

教学办主任杨京龙电话:62783051 E-mail: yangjl@https://www.sodocs.net/doc/e41649435.html,

教学办副主任房秀荣电话:62783202 E-mail: fangxr@https://www.sodocs.net/doc/e41649435.html,

王晓晶电话: 62792603 E-mail: xjwang@https://www.sodocs.net/doc/e41649435.html,

飞行学员班项目负

责人陈海昕电话:62789269 E-mail: chenhaixin@https://www.sodocs.net/doc/e41649435.html, 学习事务咨询小组

吴坚电话:6279612 E-mail: wujian@https://www.sodocs.net/doc/e41649435.html,

姚朝晖电话:62787470 E-mail: yaozh@https://www.sodocs.net/doc/e41649435.html,

邱信明电话:62772329 E-mail: qxm@https://www.sodocs.net/doc/e41649435.html,

郭印诚电话:62772112 E-mail: guoyc@https://www.sodocs.net/doc/e41649435.html,

詹亚峰电话:62773218 E-mail: zhanyf@https://www.sodocs.net/doc/e41649435.html,

钱学森力学班项目

工作组

项目首席

郑泉水电话:62771112 E-mail: zhengqs@https://www.sodocs.net/doc/e41649435.html,

项目主任

朱克勤电话:62772729 E-mail: zhukq@https://www.sodocs.net/doc/e41649435.html,

院系介绍

工程力学、航空航天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清华航院的使命是为国家航空航天及力学和能源动力等相关专业领域的发展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工程力学、航空航天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的建设目标是:面向现代航空航天,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骨干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1)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定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基础知识。具有理工科人才所应具有的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电子、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3)本专业核心工程理论知识。从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的核心工程理论知识,基本掌握所学领域的专门知识;

(4)了解学科前沿。了解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趋势;

(5)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能区分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确定优先级。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在决策时能权衡、判断和平衡。

(6)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7)终生学习。具有终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主动获取信息和追求职业进步的学习能力;

(8)管理组织、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9)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能承受项目压力,沉着冷静,管理好时间和资源,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0)国际视野。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173,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3,夏季学期实践教学环节15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22 门,学分

电工与电子技术(4学分)、信号与系统(4学分)、机械设计基础A(1)(3学分)、机械设计基础A(2)(2学分)、机械设计基础A(3)(2学分)、制造工程基础(2学分)、程序设计基础(3学分)、理论力学(4学分)、材料力学(4学分)、工程材料(3学分)、工程热力学(4学分)、传热学(3学分)、流体力学(4学分)、基础力学系列实验(2学分)、力学实验技术(3学分)、热物理量测技术(3学分)、飞行器基础实验(3学分)、航空航天基础系列实验(2学分)、飞行器结构力学(3学分)、推进原理与技术(3学分)、空气动力学(3学分)、航天器动力学(3学分)等。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

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

(2) 体育 4学分

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

(3) 外语 8学分

英语课程共计8学分(其中至少4学分为英语必修课组课程),安排在前四个学期完成。

夏季学期设置2学分英语实践课程,为非英语专业必修环节,可以在1-3年级其中的一个夏季学期完成,符合免课条件者可申请免课(后续将出台有关本科生《英语实践》详细安排)。

设清华大学本科生英语水平考试作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水平检测,学生在校学习满一年后可以报名参加。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本科毕业需完成三学期的课程,取得6学分。

2. 文化素质课 13学分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新生研讨课、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和一般文化素质教育课,除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和新生研讨课外,其它所有课程划分为八个课组:①哲学与伦理、②历史与文化、③语言与文学、④艺术与审美、⑤环境、科技与社会、⑥当代中国与世界、⑦人生与发展、⑧数学与自然科学。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13学分,其中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为必修,1-2学分;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和新生研讨课为限选,至少5门或8学分,建议其中1门为新生研讨课;一般文化素质课程为任选。

每学期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及核心课程目录详见当学期选课手册。

3.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35学分

(1) 数学 20 学分

1)必修 18学分

10421055 微积分A(1) 5学分

10421065 微积分A(2) 5学分

10421094 线性代数(1) 4学分 10421102 线性代数(2) 2学分 10420262

数理方程引论

2学分

在下列课程中选修1门课程(或在导师指导下选修更专业的数学课程) 2) 限选/任选 2学分 104208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力学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3

学分

10420252

复变函数引论 2学分

10420243

随机数学方法(航天航空专业)

3

学分

(2) 物理课 12学分 10430484 大学物理B(1) 4学分 10430344 大学物理B(1)(英) 4学分 10430494 大学物理B(2) 4学分 10430354 大学物理B(2)(英) 4学分 10430782 物理实验A(1) 2学分 10430792

物理实验A(2)

2学分

(3) 生物与化学课 3学分 10440103 大学化学A 3学分 10450012 现代生物学导论 2学分 10450021

现代生物学导论实验

1学分

4.电子信息类基础课程 10学分

20220044

电工与电子技术

4学分(必修)

10310013

程序设计基础(工程力学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必修) 3学分

30310584 信号与系统(航空航天专业必修) 4学分 20220233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3学分

其他信息类平台课 3学分 20740042

计算机文化基础 (任选)

2学分

5.机械类课程 7学分

20130613 机械设计基础(1)-制图 3学分 20130442 机械设计基础B(2)-原理 2学分 20130452 机械设计基础B(3)-设计 2学分30130043 制造工程基础

2学分

6. 航院平台基础课 30学分

20310394 材料力学 4学分 20310474 材料力学(英) 4学分 20310334 理论力学 4学分 30310674 理论力学(英)

4学分

20310372

基础力学系列实验(工程力学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必修)

二选一

三选一

新课号?航空航天基础系列实验(航空航天工程必修) 2学分

30310484 工程热力学4学分

30310493 传热学3学分

20310464 流体力学(英) 4学分

30310503 飞行器结构力学3学分

30310473 空气动力学3学分

四选三30310513 航天器动力学3学分

30310553 推进原理与技术3学分

7. 工程力学专业课程

(1) 工程力学专业必修课程6门19学分

30310084 弹性力学4学分

30310572 振动理论基础2学分

40310103 粘性流体力学3学分

40310362 振动量测2学分

新课号计算力学基础(流2+固2)4学分

新课号力学实验技术(流2+固2)4学分

(2) 工程力学专业选修课程3学分

(I) 固体力学方向

新增课号计算固体力学(固体方向必修)2学分

30310212 断裂力学2学分

30310262 塑性力学2学分

30310622 固体力学实验技术2学分

30310282 复合材料力学2学分

30310543 有限元数值模拟与虚拟工程3学分

00310233 先进材料与力学行为试验与分析2学分

20120103 工程材料2学分

(II) 流体力学方向

新增课号计算流体力学(流体方向必修)2学分

40310632 先进实验流体力学测试技术及应用2学分

40310522 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2学分

00310142 生物世界中流体力学2学分

00310042 非牛顿流体力学2学分

00310192 流固耦合及其控制实验技术基础2学分

00310032 自动化中气动技术2学分

(4) 其它及交叉方向

40310122 振动模态分析

2学分 40310662 力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中的力学视野 2学分 00310182 细胞与分子力学 2学分 00310222

趣味力学试验及制作

2学分

8. 航空航天专业课程(约20个学分)

(1) 航空航天专业必修课3门10学分

40310533 航天器总体设计 3学分 40310543 航空器总体设计 3学分 40250074 自动控制理论(1) 4学分 20120103 工程材料

3学分

(2) 航空航天专业选修课10学分

40310643 飞行器基础实验 3学分 0310454 弹性力学基础及有限元 4学分 40310042 飞行器结构设计 2学分 40310422 飞行力学基础

2学分

30310633 飞行动力学与飞行控制 3学分40310552 可靠性工程 2学分 30310572 振动理论基础

2学分 40310482 飞行器热控制与能源管理 2学分 40310502 火箭发动机 2学分 40310602 航空发动机

2学分 40310592 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 2学分 40310693 航空发动机控制 3学分 40310703 航空发动机原理 3学分

航空发动机设计 40310713 航空发动机系统与结构 3学分 40310362 振动量测 2学分 00310072 航空概论 2学分00310212 航天概论 2学分30310233 计算流体力学 3学分 40310832 飞机空气动力设计 2学分 40310522

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

2学分 新课号? 人机工程 2学分 新课号? 制导与导航原理 3学分 新课号? 综合航电

2学分 新课号? 航天器轨道设计与深空探测 2学分 新课号? 飞行器品质分析

2学分 新课号? 结构分析与空间结构力学 2学分 40310063

燃烧学

3学分

二选一

(3) 其它任选课程

30310282 复合材料力学2学分40310122 振动模态分析2学分30310052 能源工程2学分00120102 航空航天材料及其应用基础2学分

最优化理论与最优设计2学分

系统工程2学分

空间飞行器的科学与工程应用2学分40310662 力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中的力学视野2学分40310581 新概念卫星设计1学分(待定) 实用分析方法3学分

9.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22 学分

(1)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必修课程5门14学分

30310523 热物理量测技术3学分40310063 燃烧学3学分40310103 粘性流体力学3学分40310492 新概念热学2学分40310623 热物理数值计算3学分

(2)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选修课程8学分

40310252 传热设备与技术2学分40310082 燃烧技术2学分40310172 辐射换热2学分40310482 飞行器热控制与能源管理2学分40310502 火箭发动机2学分40310512 分析传热学2学分40310192 统计物理基础2学分40310441 燃烧过程的化学动力学分析1学分30310052 能源工程2学分

(3) 其它任选课程

00310282 MATLAB与科学计算2学分30310233 计算流体力学3学分40250074 自动控制理论(1) 4学分40310703 航空发动机原理3学分40310602 航空发动机2学分

8.实践环节 14学分

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3学分21510123 金工实习B(集中) 3学分

(待定) 英语实践2学分40310314 专题实验3学分40310305 生产实习4学分

9.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

40310320 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综合论文训练不少于15周,集中安排在第8学期。

工程力学、航空航天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2013)

第一学年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

主要先修课

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 3周考查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

主要先修课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 考查

10720011 体育(1) 1 2 考查

10640532 英语(1) 2 2 考试

10421055 微积分A(1) 5 5 考试

10421094 线性代数(1) 4 4 考试

20130423 机械设计基础A(1) 3 3 考试

10440103 大学化学A 3 3 考试

10450012 现代生物学导论 2 2 考试

10450021 现代生物学导论实验 1 1 考查

10310013 程序设计基础 3 3 考试

80330491 新军事变革与国防科学技术发展(任选) 1 考查

20740042 计算机文化基础(任选) 2 1 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 2 2 考查

合计:19-23 (24+3)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

主要先修课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 考试

10640682 英语(2) 2 2 考试

10720021 体育(2) 1 2 考查

10421065 微积分A(2) 5 5 考试

10421102 线性代数(2) 2 2 考试

10430484 大学物理B(1) 4 4 考试

10430344 大学物理B(1)(英) 4 4 考试

20220044 电工与电子技术 4 4 考试

40310662 力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中的力学 2 2 考查

00310212 航天概论(任选) 2 2 考查

00310072 航空概论(任选) 2 2 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 2 2 考查

合计:20-22 (21+6)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

主要先修课

(待定) 英语实践2

21510123 金工实习B(集中) 2 2周考查

合计 4

第二学年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

主要先修课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3 考试

10720031 体育(3) 1 2 考查

10641132 英语(3) 2 2 考试

10430494 大学物理B(2) 4 4 考试

10430354 大学物理B(2)(英) 4 4 考试

10430782 物理实验A(1) 2 2 考查

20310334 理论力学 4 4 考试

30310674 理论力学(英) 4 4 考试

20130463 机械设计基础A(2) 3 3 考试

30310484 工程热力学 4 4 考试

10420262 数理方程引论 2 2 考试

文化素质选修课 2 2 考查

合计:24 (26)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

主要先修课

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4 3 考试

10720041 体育(4) 1 2 考查

10641142 英语(4) 2 2 考试

10430792 物理实验A(2) 2 2 考查

20310274 流体力学 4 4 考试

20310464 流体力学(英) 4 4 考试

20310394 材料力学 4 4 考试

20310474 材料力学(英) 4 4 考试

10420252 复变函数引论 2 2 考试104208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3 考试10420243 随机数学方法

20310372 基础力学系列实验 2 2 考查航空航天基础系列实验

20220233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3 3 考查文化素质选修课 2 2 考查

合计:24-25

二选一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

主要先修课 新课号 专题实验

3 4

考查

合计:4

第三学年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10720110 体育专项(1) 2 考查 30310084 弹性力学 4 4 考试 30310493 传热学 3 3 考试 30310473 空气动力学 3 3 考试 40310103 粘性流体力学 3 3 考试 30310503 航天器动力学 3 3 考试 20120103 工程材料

2 2 考试 航空航天工程必修,其他选

30310553 推进原理与技术 3 3 考试

40250074 自动控制理论(1) 4

4

考试(任选)

能源与动力工程

00310282 MATLAB 与科学计算 2 2 考查(全校任选)

0310703 航空发动机原理

3 3 40310713 航空发动机系统与结构 3 3

文化素质选修课

2 2 合计:17-22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10720120 体育专项(2) 2 考查 20130473 机械设计基础A(3) 3 3 考查 30130043 制造工程基础 3 3 考试 30310503 飞行器结构力学 3 3 考试 30310603 力学实验技术(流+固) 4 4 考查 新课号 计算力学基础(流+固) 4 4 考试 30310572 振动理论基础(固+航空) 2 2 考试 3秋 40310362 振动量测 2 2 考查 30310523 热物理量测技术 3 3 40310063 燃烧学 3 3 40310623 热物理数值计算 3 3 40310492 新概念热学 2 2 能源与动力工程 40310252 传热设备与技术 2 2 40310192 统计物理基础 2 2 新课号

航空航天基础系列实验 2 2

二选一

30310454 弹性力学基础及有限元 4 4 40310403 飞行控制原理 3 3 40310592 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 2 2 30310633 飞行动力学与飞行控制 3 3 40310693

航空发动机控制 3 3

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 3 3 合计:

21

夏季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

主要先修课

40310305 生产实习

5 5周 考查 合计5

第四学年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10720130

体育专项(3) 2 考查 新课号 计算流体力学 2 2 考查 13级大三春15.5 新课号 计算固体力学 2 2 考查 30310262 塑性力学 2 2 考查 30310282 复合材料力学 2 2 考查 30310543 有限元数值模拟与虚拟工程 3 3 考查 30310622 固体力学实验技术 2 2 考查 40310522 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 2 2 考查 3秋 40310632 先进实验流体力学测试技术及应用2 2 考查 40310082 燃烧技术 2 2 40310172 辐射换热 2 2 40310441 燃烧过程的化学动力学分析 1 1(高年级研讨课) 能源动力工程 40310482 飞行器热控制与能源管理 2 2 40310502 火箭发动机 2 2 40310722 分析传热学 2 2 30310052 能源工程 2 2 30310584 信号系统 4 4 40310533 航天器总体设计 3 3

40310543 航空器总体设计 3 3 40310042 飞行器结构设计 2 2 40310552 可靠性工程 2 2 40310602 航空发动机 2 2 40310122 振动模态分析 2 2 00120102

航空航天材料及其应用基础 2 2

文化素质选修课 3

40310320 综合论文训练

考查

合计:

20

二选一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

主要先修课

10720140 体育专项(4) 2 考查

40310320 综合论文训练15 15周考查

合计:15

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管理规定

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管 理规定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ZYYY-3-HR-014 版 本: A/00 制订单位:行政人力中心 总页 数: 8 发行日 期: 2012-7-19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合理地挖掘、培养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专业型培养和综合型培养”同步进行。专业型指在工程、财务等专业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部门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能 (一)公司成立人才发展管理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各中心/部门总监及分管领导、所辖公司总经理组成,负责指导整个公司人才梯队建设。委员会主任由总经理担任,分管行政人力中心领导为副主任,其他为委员。 (二)所辖公司成立人才发展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各公司人才梯队建设。组长由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行政人事分管领导担任,其他为成员。 (三)各职能部门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行政人力中心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 第五条适用范围 公司总部及各所辖公司的人才梯队建设均参照本方案执行。 第二章后备人才的甄选与培养 第六条人才梯队与后备人才 (一)一级梯队:公司各中心/部门副总监(含)及以上职位、总工、所辖公司副总经理(含)及以上岗位的在职人员均为一级梯队人才。凡是有潜力在1-3年内发展为一级梯队的人才称为A库人才。 (二)二级梯队:各级中层管理干部、各专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均为二级梯队。凡是有潜力在1-3年内发展为二级梯队的人才称为B库人才。 (三)三级梯队:各级业务主管及各专业类的骨干人员为三级梯队人才。凡是有潜力在1-3年内发展为三级梯队的人才称为C库人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方案附件1_2

附件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级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意见 教字[2012]03号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对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是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学校决定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发扬我校的办学传统,瞄准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和科技英才的目标,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制度,促进人才培养国际化,探索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构建具有我校特色,适应优秀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 一、培养定位与修订原则 1.培养定位: 坚持“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办学方针和英才教育的培养定位,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科技、工程、经济等领域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流科学家和研究工程师。 培养的本科生应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和所在专业领域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科研经验,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热情;具有优秀的判断力,逻辑思维能力、定量分析能力和理性批判、探索与创新精神;具备自信、坚强、诚实、广博、优雅等美好品质,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拥有身心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格。 2.修订原则: (1)遵循教育规律,注重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2)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因材施教,分类培养,鼓励优秀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科研潜质和人生规划,设计与之相适应的个性化、自主选择的学习方案; (4)在继承“基础宽厚实”传统的基础上,明确不同学科对理科基础、技术基础以及人文社会等综合知识的需求,对课程设置进行分类调整,力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5)鼓励各学院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整合学校与科研院所优质资源,在前沿领域和交叉学科设立专业方向,通过专业方向系列课程的方式组织教学,积极培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保持“专业精新活”的特色; (6)围绕专业培养定位,梳理知识要点,进一步整合专业课程,理清课程之间的关系,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并以此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减少课学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选择和独立思考空间;

河南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 [隶属:管理文件来源:河大教务处点击数:1506 更新:2010/4/15 ]热 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 校发〔2005〕212号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吸收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新成果,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改革精神,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本着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精神,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意识、现代技能、现代精神风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在培养方案制订中,要把近年来我校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改革成果固化到培养方案中。要充分吸收国内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打破按专业培养的单一模式,构建按二级学科门类培养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双学位、第二专业培养计划,培养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一专多能的创造型通识人才,以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课程整合的原则。课程建设要适应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注重各专业间课程的整合,科学合理地构建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避免简单设课和重复设课现象。鼓励开设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普及性课程,文理交叉课程和艺术类课程,以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将实验教学、实习、社会考察等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使学生成为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知

法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法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418 / 13

二0一三年四月 419 / 13

哈工大法学院本科专业设置 学院培养方案修订委员会名单: 主任:赵海峰 副主任:王晓东 委员:葛勇平、郭丹、窦玉前、宋健强、孙冬鹤、贾雪池、王伟秘书:于纯海、张宇 负责人(签章): 420 / 13

法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系统掌握法学知识和规则且具有深厚的法学专业知识功底,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并了解国内外法学理论发展及立法信息,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从事法律或相关工作的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能在国家立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专门人才,重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法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从事法律工作和法学教案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法学基础知识,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法学理论、刑事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等)系统深入地掌握该方向的知识体系。 .深刻掌握法学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素养、求实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公正的品质、综合分析素养、法律意识和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精通法律,熟悉法律和相关业务。 .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法学和法律实务之中。毕业生应特别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具有较好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能运用所学的法学理论解决法律问题,具有初步从事法学研究、司法实践、立法执法评价、法律服务和组织教案的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了解中国和国际相关法律、法学的理论前沿,把握法律实践的发展动态,以及法制建设的基本趋势。 三、主干学科 法学 四、专业主干课程 421 / 13

2020年储备干部培养方案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储备人才培养计划及执行方案 一、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内部兼职计划、在职辅导、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储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我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本支持。 二、培养目标 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三、组织形式 1、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实施储备人才培养工作,并为各部门人 才培养工作提供支持。 2、各部门负责所在部门的储备人才培养,并配合综合管理部实施相 关人才培养工作。 四、储备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实施 (一)建设基础 1、建立储备人才库 2、入库方式

1)公司招聘的储备人才,学历大专及以上; 2)工作表现突出,学习能力强,且有一定专业和管理基础的员工, 由本人申请或部门推荐,经分管领导批准后也可入库,学历适当放宽。 3、入库人员的基本素质 1)专业、敬业、效率 2)学习、开拓、奉献、品质 3)智慧、监督力、自信、主动积极、果断 4、入库人员的评价重点 1)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色,综合素 质较强,并且服众的人员 2)关键资质:1、沟通能力;2、分析判断能力;3计划组织能力;4、 管理控制能力;5、应变能力;6、执行力;7、创新能力;8、领导能力;9、决断力;10、人际关系能力;11、团队合作能力;12、承受压力的能力。 (二)培养原则 1、综合管理部制定人才梯队总体培训计划,计划的制定必须遵循 以下原则:需要体现层次性、逐步深化由低级向高级递进性和 三个层级的系统性; 2、培养的实施必须充分利用公司各种资源,综合管理部和各部门 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来实施培养计划。 (三)实施方式 1、培养模型——TACT

经管学院本科培养方案

安徽财经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013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现代经济管理与现代商务管理的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信息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能够熟练应用电子商务工具开展现代商务活动,具有网站建设、网页设计、网络营销、网络服务等专业核心能力,“厚基础、宽口径”、会经营、懂管理、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网络创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特色与要求 (一)专业特色 突出我校经济学与管理学方面的优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为拓展我校学生的电子商务实践应用能力,在进行电子商务专业素养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使我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成为掌握现代商务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具备应用电子商务从事商务业务的能力,适应信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现代商务管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能系统学习并掌握经济管理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与方法、现代商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等;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应用和评价;熟练使用电子商务工具开展现代商务活动;熟悉有关电子商务规则及相关法律等。最终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宽广的经济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优良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品德修养。 2. 掌握信息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知识创新能力。 3. 掌握一门外语,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具有一定获取世界先进理论、进行全球电子商务的能力。 4.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5. 掌握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设计和应用技能,具备从事电子商务业务及管理的基本能力。 6. 掌握电子商务项目策划及综合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商业眼光和创新方案写作能

本科生培养方案(中文)模板

附件4:本科生培养方案(中文)模板 西北工业大学本科生学科大类 培养方案 (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科大类名称工商管理类 大类代码1206 学院名称管理学院 培养方案制定人签字年月日 院长签字年月日 学院教学委员会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西北工业大学

工商管理学科大类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大类介绍 为进一步适应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重基础、宽口径、高水平、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思想下,管理学院自2017年起实施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 工商管理类下设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三个专业方向。 1)会计学专业。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强化数理基础培养,在环境会计、财务决策、企业社会责任等方向特色鲜明。 2)工商管理专业。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并重、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融合,注重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模式创新、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特色,本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和“陕西省特色专业”。 3)市场营销专业。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并重、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强化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定量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营销中的应用,在国际市场营销、营销模式创新等方向形成独有特色。 二、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大类培养具有良好法律法规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具备科学合理的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和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和创业能力,能够基于现实资源与条件,正确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对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等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我们将全面深化执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等四个方面的大学社会职能,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始终坚决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经过系统化、科学化的培养,使学生达到以下水平。 第一、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行; 第二,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三,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 第四,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 第五,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和培养要求。 四、学制与学位授予

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司法实务技能,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够在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实务和法学教育、研究以及社会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际规则; 2.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了解理论前沿和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趋势; 3.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调查、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写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1.基本学制为4年。 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和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四、专业核心课程 宪法学、法学导论、法理学、刑法学(总论、分论)、民法学(总论、分论)、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学、商法学、国际法、中国法制史、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法律文书写作。 五、各类课程学分分配 1. 课程学分结构

2.开课规划 六、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件 修完本专业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获得14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8学分,学科基础课程18学分,专业核心课程45学分,专业拓展课程16学分,实践课程18学分,即可毕业,发给法学专业毕业证书。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海南师范大学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可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一)通识教育课程(48学分) 1.必修课(41学分)

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实施方案

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部兼职计划、在职辅导、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企业的人才梯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坚持“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公司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容 1、关键岗位继任者与后备人才的甄选; 2、岗位轮换; 3、部兼职; 4、人才调配; 5、在职辅导、在职培训与部讲师队伍的建立; 6、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 7、晋升与淘汰。

第六条适用围--各职能部门及部门公司 第二章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的甄选 第七条目的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部门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第八条甄选条件 (一)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基于“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色的员工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的假设。 (二)关键资质:基于“在每个岗位上,都有一些人做得比其他人好,绩效好的人与绩效平平的人采取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高绩效者之所以能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一般人所没有的某些特质,而正是这些特质导致了他们的高绩效”的假设。 (关键资质:1、沟通能力;2、分析判断能力;3计划组织能力;4、管理控制能力;5、应变能力;6、执行力;7、创新能力;8、领导能力;9、决断力;10、人际关系能力;11、团队合作能力;12、承受压力的能力。)注:1、后备人才分类:管理类、财务类、营销类、技术类等 (三)综合素质和潜质1、性格特征2、职业倾向3、综合能力4、心理测试 第九条甄选工具 1、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进行分析。 2、关键资质通过调查表、访谈、评分等形式进行分析。 3、综合素质和潜质以平时考核、临时性工作反应、创新性进行分析。 第十条关键岗位继任者甄选,根据当前或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按当前中高级岗位总数的20―30%进行评定,对每一个关键岗位的继任者要选定1―3名候选人,如果部没有合适人选,可考虑以外部招聘的形式进行储备。 第十一条后备人才甄选,由各单位根据甄选条件进行初步提案,并由

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5]1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5]2号)等文件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体现我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职教师资,特对2015级修订工作提出以下原则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突出专业特色。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学分制,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成才的能力。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学科渗透、文理渗透和实践教学环节。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突出能力、激励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基本原则1.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在保证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体现通识教育课程的统一性与学科专业特色的多样性,突出专业特点和特色。2.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知识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杜绝“因人设课”现象。处理好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和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重新审视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重点改革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现象,避免课程内容的脱节和重复。适当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发挥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第1页3.加强课程平台建设,强化通识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构建“四平台一环节”的课程结构体系,统一设置通识教育平台,按照学科大类设置学科教育平台,实施低年级通识课程与学科大类课程教育,夯实基础,推进学科综合交叉培养。在扎实的专业教育平台基础上,跟踪学科发展和实际需要,精心设计、灵活开设模块化专业选修课程。设置文理交叉的拓展教育平台,丰富课程资源,实施公共选修课准

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制订2016-2020级 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本科生培养方案是学校为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而制订的具体计划,也是学生进行学习规划主要依据。为了保证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将第十五次教育教学研讨会成果固化在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并进一步加强本科专业内涵建设,探索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途径,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理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性要求与个性培养等关系,优化本科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学校决定制订2016-2020级本科大类和专业培养方案,特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新一轮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充分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以精英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基本定位,注重通识教育,确立适合理工科学生和人文与经管类学生选修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注重大类培养,构建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注重个性发展,灵活设置特色专业方向和各类选修课程。以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性实践环节;注重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设置学科前沿课程、学科体验实验等。以优化知识结构为重点,注重本研贯通,设置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递进的课程和通选互认课程,科学构建与研究型大学精英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最终形成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培养方案构成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类别或专业名称 (2)专业及专业方向介绍 (3)培养目标及要求 (4)毕业生能力 (5)毕业学分要求

厦门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非法学类)培养方案(适用于有专业培养方向的学生)

厦门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非法学类)培养方案(适用于有专业培养方向的学生) 一、培养目标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专门型、实务型法律人才。 具体要求: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原则,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 (二) 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术语、思维习惯、法律方法和职业技术。 (三)能综合运用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职业实务工作的能力,达到有关部门相应的任职要求。 (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二、培养对象 通过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统一考试并经学校复试选拔录取的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具有本科同等学力)的非法学专业毕业生。 三、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一)采用全日制的学习方式,学制为三年。 (二)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着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务能力的培养。 (三)成立导师组,采取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导师组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法律实务部门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参加。学生可以选择专业方向,实行分方向培养。 (四)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和交流,聘请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参与研究生的教学及培养工作。 (五)必修课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其中考试课不得低于总科目的80%。考核办法灵活多样,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知识,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和方法,减少对机械性记忆的考核。 四、课程计划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总学分要求:最低75学分,课程按法学一级学科为主设置。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33学分)、专业必选课(8学分),推荐性选修课(8学分)、自选课(4分)、实践必修环节(12学分)、毕业论文10学分。 (一)必修课(必修共计33学分,适用于所有法律硕士研究生)

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

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建立和完善事业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内部兼职计划、在职辅导、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我们公司的人才梯队,为事业部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事业部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事业部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事业部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和二级子公司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事业部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1、关键岗位继任者与后备人才的甄选; 2、岗位轮换; 3、内部兼职; 4、人才调配; 5、在职辅导、在职培训与内部讲师队伍的建立; 6、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 7、晋升与淘汰。 第六条适用范围 事业部各职能部及二级子公司 第二章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的甄选 第七条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事业部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第八条甄选条件 (一)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基于“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色的员工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的假设。 (二)关键资质:基于“在每个岗位上,都有一些人做得比其他人好,绩效好的人与绩效平平的人采取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高绩效者之所以能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一般人所没有的某些特质,而正是这些特质导致了他们的高绩效”的假设。

应届大学生培养方案

2017届大学生培养方案 1目的 为规范大学生的管理,使其尽早融入公司,适应工作环境,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快速成长起来,特制定本方案。 2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所有2017年毕业的大专及本科学历大学生。 3职责 3.1人力资源部 3.1.1负责大学生的入职培训工作; 3.1.2建立大学生档案,负责跟进大学生入职1年内的培育成长情况,并适时地对大学生进行工作和其他方面的指导; 3.1.3负责协助、监控各用人部门对大学生的培育工作; 3.1.4负责本办法的制定、修改和完善; 3.1.5负责定期为大学生组织各类团体活动,鼓励大学生自发组织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以丰富其业余生活,加强大学生的稳定性。 3.2各部门职责 3.2.1负责大学生的工作分配与安排及考核; 3.2.2协助人力资源部开展大学生的各项培养管理措施,如相关培训课件的开发、导师安排等; 3.2.3各生产事业部负责车间实习大纲的编制及考核试卷的编制。 3.3导师职责 3.3.1负责对新员工进行工作辅导,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分派工作任务、进行工作指导、反馈工作结果等; 3.3.2负责定期对新员工进行座谈,了解员工动态。 4培养内容及方式 大学生的培养周期初步规划为一年,包括二个阶段:试用期阶段(6个月),主要工作措施为入职培训、生产实习、在职学习;转正成长阶段,主要工作措施为专业学习、专项工作、兼职工作。 5试用期阶段(入职后6个月) 5.1入职培训:包括新员工入职培养和户外拓展训练两部分(7天)。 5.1.1新员工入职培养(2天) 培训方式:主要以集中课堂培训为主,座谈会和交流会为辅,采用多种培训方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促使培训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设计

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理论基础,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专业基础厚、专业方向宽、实践与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社会发展需要,能在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等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法律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实务、法学研究、法学教学工作及其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备健康的体魄,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初步具备一定的外文检索及相关应用能力,能用外语进行交流。 4、具备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熟练运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处理事务的意识和技能。 5、具备一定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6、具备良好的法律职业修养、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7、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技术、法治建设的最新成果,熟悉我国主要法律法规、法律实务和有关方针政策,了解法学理论发展前沿。 8、具有不断获取、处理新知识与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学理论与法律规定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干学科 法学。 三、主要课程 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民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经济法、刑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入学教育、军事教育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专业实践、素质拓展、普通话、读书活动、毕业论文、毕业教育、就业指导、模拟法庭演练、诊所法律教育。 五、修业年限 四年;学习年限(含休学)最长不得超过其学制两年。 六、授予学位 法学学士。 七、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须修满180基本学分才能毕业和取得学位。其中,公共课(包括思想政治理

干部梯队培养方案

东莞华研科技后备干部培养方案 一、梯队建设纲要 1、梯队建设类别 1.1“一级梯队”:针对经理层的后备人选,即“核心人才梯队” 1.2 “二级梯队”:针对课长层的后备人选,即“关键人才梯队” 1.3 “三级梯队”:针对一线组长层的后备人选,即“骨干人才梯队” 2、梯队建设目的 2.1基于各层次人才均有不确定性的“升离降调职”的设想,通过持续实施基于公司发展战略的内部培养计划,保障公司各梯队人才有效补充与有序更替,为组织发展实施“人才造血”机制; 2.2不断发掘有潜力人才、高价值人才,即高绩效人才; 2.3规范后备干部梯队的培养机制,指导解决发掘、培养新干部的问题; 3、梯队建设原则 3.1选有所用原则:被确定的梯队人员,给予明确的“副职挂职”,如一级梯队“xx副经理”、二级梯队“xx副课长”、三级梯队“XX副班长”等; 3.2持续循环原则:储备干部培养工作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保证优秀人才源源不断; 3.3共同培育原则:人资课长制定培养方案,各部门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培育; 3.4人才共享原则:梯队人才内部共享,人事行政课统筹后备人才任用; 3.5梯队培养原则:遵循由低到高、逐层递进培养原则;禁止跨级越级任用。 4、职责分工 4.1人资:后备干部培养方案规划、流程设计,培养预算规划,组织实施梯队干部培养工作。 4.2各部:所在部门梯队干部培养,配合人资行政课实施相关人才培养工作。 二、梯队建设程序

1、梯队甄选战略地图 2、梯队后备干部选拔标准: 2.1华研干部四力:决策力、执行力、理解力、人际连接力 2.2华研干部九条:正直、格局、创造;激情、能力、责任;进取、潜力、敬业 2.3公司绩考被评A级的有优先提名权 3、甄选程序 3.1【报名】个人报名与部门推荐均可(绩优为先),人数不限,当部门后备人选不足时基础标准时,可考虑从外部引进。报名人填写《华研科技后备梯队推荐表》,提交至人力资源课长3.2【初选】为确保培养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甄选程序根据梯队特点设计如下: 3.2.1资格筛选:人资课长对报名人/被提名人作基本资格条件筛选 3.2.2集体评议:筛选合格,由人资牵头、部门参与,召开集体评议 3.2.3潜质考核:评议合格,针对入选梯队干部组织潜质考核,具体为: 3.2.3.1核心干部:“专家面谈”考核,人资经理、公司副总经理、总裁分别实施考评

各大高校书法专业培养方案

曲阜师范大学培养方案 书法学:设书法、篆刻、现代刻字三个培养方向。 书法方向:全面系统地掌握书法及相关文化知识,具有应用五种书体进行创作的能力和书法 理论研究能力及书法教学能力。 篆刻方向:侧重培养具有从事篆刻创作、研究能力,具有书法创作所需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 实用性美术人才。 刻字方向:在全面学习书法理论和技法知识的同时,重点掌握现代刻字艺术的创作,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主干课程: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的技法与理论、篆刻学、现代刻字、书法史论、文 艺美学、中国画基础、文献学、古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诗词格律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既可在大中专院校、中小学从事书法教学、研究,又可从事汉语言文学教 学研究,也可在文化部门、新闻媒体等单位从事书法创作、编辑和评论等工作。 学科优势:学科设置较早、专业方向齐全、招生范围广、教学设施齐备、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突出、就业多元发展。在书法教学中,书艺与书学并重,相互促发。学生既受到系统的技巧训练,也系统学习书法理论,具备一定的书法研究、创作能力。 临沂大学书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 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书法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团体合作的能力,能够在教育、经济等各级各类企事业及管理部门从事书法教育、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书画策展等相 关领域的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德)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遵纪守法的品质,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智)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书法学的基础理论与业务知识。主要通过通识课程、大类课程、专业课程、个性课程四个层次的课程完成,还要进行实践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和业务实践能力。本专业设书法和艺术策展两个方向模块,学生可任选其一修读课程。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 掌握书法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 掌握中国书法理论和楷书、行书、隶书、篆书、篆刻等业务知识与技能; 3. 具有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 4. 了解书法创作和艺术策展的相关政策法规; 5. 了解中外书法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中外书法与艺术策展的新理念与技术,具有从事书法教学和创作的高级技能; 6. 强化专业精神,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体)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 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美)具有较强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聊城大学 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世界观、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较高的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光电子技术、光通信技术等领域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基础以及宽广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跟踪掌握本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光电子技术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制造及管理方面工作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工程数学、电子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光电子器件方面受到设计、制造及测试技术的基本训练,掌握文献资料检索的基本方法, 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初步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会综合设计实验方案,熟悉常用的实验仪器设备,会总结和分析实验结果,初步具备工程设计和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掌握数值计算方法、演绎推理法、数学归纳法等,具有初步的理论推导、演绎和证明能力; 4.具有通过网络或其它检索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会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分析课题、评价检索结果,初步具备科技写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主干课程 专业的主干课程由学科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组成,体现了厚基础与宽口径的指导思想。学科基础课围绕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理论物理的基本知识设置。主干课程为: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物理光学、原子物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激光原理、光电子器件与技术、光电信号探测、光纤光学及应用等。 五、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67.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 66.5学分,专业教育类课程68.0学分,实践环节33.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储备干部培养方案

储备干部培养方案 1、储备干部培养方案 一、培养背景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各级管理干部则是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部分。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业务的迅速发展,需要有更多精通工作业务、管理经验丰富、具有良好敬业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来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以确保公司可续持发展。而储备丰富、优质的人力资源,适时补充新生力量,最终建设一种新型的人才梯队培养机制是保证企业人才“不断层”的有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模式。 二、培养方向及目标 1、培养方向: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团队管理和业务管理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规范的职业行为,较强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工作中能够独挡一面,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各岗位梯队人才; 2、培养目标:3-5年内成为公司管理部门骨干。 三、适用对象 1、毕业1-2年有培养、提升价值的优秀全日制本科毕业生; 2、每年毕业的有培养潜质的优秀全日制大专、本科毕业生。 四、招聘条件要求及薪酬福利 1、招聘条件及要求: ① 身体健康,善于思考,有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发展潜力; ② 学习成绩优良、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担任班级以上学生干部优先考虑; ③ 热爱工作,积极上进; ④ 有强烈的事业心,富有工作激情,认同东阳集团的人才观、价值观等企业文化理念;

⑤ 愿意并能够接受在基层学习、工作、训练的考验,愿意并能够承受较大工作压力; ⑥ 品行端正,有良好的自律性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本科毕业生; 2、薪酬福利:按公司目前规定和董事长指示执行。五、基本思路(分三个阶段进行) 为了能使人才梯队建设人员(暂定义为储备干部)快速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氛围,并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及沟通协作、团队意识、工作积极主动性和对公司归属感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人事行政部拟制定系统的培养方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培养策略(2010年11-12月): 1、熟悉公司环境:11-12月上旬全部招聘到位,让储备干部熟悉公司环境、企业文化、规章制度、运作流程,培养纪律意识,塑造积极心态和团队精神; 2、主要培训课程:储备干部与公司高层见面会、公司文化与规章制度、各部门运作流程与职责、塑造积极心态、建设优秀的团队; 第二阶段培养策略(2011年1月-2011年3月): 1、岗位轮换:以轮岗为主,让储备干部了解相关部门运作情况,扩大职业发展的视野,为以后工作建立基础,更好促进部门间的合作;同时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掌握工作要领、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能力,尽快进入工作岗位; 2、主要培训课程:跨部门轮岗、时间管理、心态管理、资深前辈经验交流、职业礼仪、基础管理知识、沟通与人际关系、职业生涯规划、座谈会。 第三阶段培养策略(2011年4月-2011年6月): 1、职业辅导及素质测评指导:了解储备干部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辅导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此阶段培训侧重于岗位任职资格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的差距,实行个性化培训策略,缺什么补什么; 2、定岗:通过对储备干部的职业发展辅导及素质测评、工作绩效评价后,根据其职业倾向等个人情况及各部门需求,由人事行政部统一协调各部门确定储备干部的最终分配方案,即确定岗位。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培养,基本上完成储备干部的基础培训,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六、培养方式 在储备干部没有完全定岗前,由人事行政部每月统一集中学习一次(以团队精神塑造、管理技能为主),和基层工作交错循环相结合进行,从试用期开始即统一安排相关的岗

中南大学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中南大学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它具体考察研究法律规范,法律关系,法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法的实际效力、效果、作用和价值,以及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 法学专业教育以教授法律专业基本理论与知识、培养学生法律素养和法治文化为核心,以法学实践技能教学和训练为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基本训练的基础上,形成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法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必须关注和回应社会实践。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法治国家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对法学教育和法律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中南大学法学院坚持“创新”理念,高度重视本科教学中的知识更新和课程体系创新,培养复合型、实务型高级专门法律人才。为此,法学院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本科生教学计划。法学院本科生学制为4年,需至少修满188个学分,其中包括通识教育课、学科教育课、法学专业教育课、个性培养课、实务训练课、毕业实习和

论文。通识教育课是教育部规定的全校公共必修课;学科教育课是中南大学加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又一次改革措施,即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3个学院分别开出法学大类平台课。法学专业教育课包括法学专业必修课和法学专业选修课,其定位是强化基础,鼓励创新。强调完善课程体系,强化素质教育,鼓励创新思维,关注法律实务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法律职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格素养,要求学生面对中国实际,具备国际视野。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系统掌握法学专业基本理论与法律实务技能,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具有法治理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及法学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实务型法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接受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法律思维和技能训练,完整地掌握法学基本理论以及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具备法学研究能力和法律职业基本素养。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基本知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法律职业所需要的法治精神和良好职业道 3 2020年4月19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