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组织行为学案例[1]

组织行为学案例[1]

组织行为学案例[1]
组织行为学案例[1]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1、分析案例

分析案例首先要站好角度,案例分析应注意从两个基本角度出发:

当事者的角度。案例分析必须站到案例中的主要角色的立场上去观察和思考,设身处地的去体验,与主角同命运。

全面综合的角度。这是综合型案例而言的。

要针对相关案例选用恰当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案例。

2、案例分析的具体技巧。

案例分析包括两个互相关联的方面。第一方面就是要对所指定的将供集体讨论的案例做出深刻而有意义的分析(包括找出案例所描述的情景中存在的问题和机会,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问题间的主次轻重关系,拟定各种针对性的备选行动方案,提出它们各自的支持性论据,进行权衡对比后,从中找出抉择,制定最后决策,作为建议供集体讨论。)第二方面是以严密的逻辑、清晰而条理的口述方式,把自己的分析表达出来。

案例分析过程包括五个主要步骤:

确定本案例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找出此案例中的关键问题。

确定是否还有与已找出的关键问题有关。

选定适合分析此案例所需采取的一般分析方法。

案例分析一般可采用三种具体的分析方法:

系统法。就是把所分析的组织看成是处于不断地把各种投入因素转化成产出因素的一个系统。

行为法。这种方法,在分析时看眼于组织中各种人员的行为与人际关系。

决策法。就是要使用各种规范化、程序化的模型和工具评价并确定各种备选方案。

明确分析的系统与主次关系,并找出构成自己分析逻辑的依据。

将分析转化为口头发言的有效形式。

3、分析案例应注意的问题。

在案例分析中要做好学习记录;

对撰写案例的方面分析报告要简明扼要,一针见血,开门见山,一般不超过2500字。要用一句话把案例分析的主要成果概括出来,并成为报告的主题。

【人的认知】

一、经理的麻烦与小道消息

请想象你是一家公司的经理,有这样一个早晨:给你带孩子的保姆病了,你太太又不能请假。因此,你只得给邻居打了好几个电话,为照料三岁多的孩子作安排。你抓起一杯牛奶往外赶时,你家的小狗又绊了你一跤,你不得不去换掉溅满牛奶的西服。路上开车比平时更让你神经紧张,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横穿马路,你的车差点撞上他。

你的雇员谁都不知道这些事情。他们只看到:上司绷着脸进来,径直走进他的办公室而没有像平时早上那样与大家打招呼,然后重重关上门。

到上午10点钟,关于你的行为已经有许多种说法。有的人说你遇上婚姻危机了;有的人说你在路上吃罚单了;还有一个职员说他昨天看到报纸上一篇文章,文章说当地一个投资者正在物色购买公司。正当大家推测“出了什么事”时,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到了中午时,这一说法已经传遍了公司,说得像真的一样:公司已经被卖掉,上司就要丢掉饭碗,在今后的几个月中还会有许多人像他一样,加入失业行列。

问:通过这个案例你还能同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吗?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一生活经验受到挑战的原因是什么?

二、吃一堑能否长一智?

一天晚上,上任不久的厂长老方在厂里值夜班,当他打着手电筒,穿过一道灌木丛,走进铸造车间时,只听一个人在喊:“救命!救命!你不能这样对待他,你会把我师傅弄死的。”老方跑到铸造车间门口,往里一看,天哪!一个头发灰白的老工人躺在地上,地上流满鲜血,一股血腥气直朝鼻子冲来。一位陌生的彪形大汉一脸凶相正骑在老工人身上,一会儿揪住老工人的衣领,把老工人的头往地上撞,一会儿又去咬老工人的脸,老工人只会发出哼哼的呻吟声了。

老方马上掏出无线电对讲机,叫保卫科和医务科的人员马上赶来,然后冲进去,朝那个彪形大汉扑过去。一会儿保卫科的人来了,医生也来了,老工人马上送医院抢救,但彪形大汉并没有拘留,反而受到了表扬。

原来这位老工人名叫张富生,平时患有癫痫,但很少发作,今天上夜班,不知怎么一下

子病就发作,昏过去了,他的徒弟小李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情景,立即惊慌地叫起来了,张富生摔倒时,关正好碰到一颗地上的螺帽,头上碰开了一个小洞,出了一点血,车间主任老朱闻讯赶来,马上解开张富生的衣领,又是人工呼吸,又是心脏按摩。正在这时,方厂长赶到了。方厂长朝老朱仔细看看,并不陌生,昨天在开会时还见过面,个子也不高,而且看上去很慈祥可亲。

讨论题:

1、老方在此案例中出现了哪些错觉?

2、老方为何会产生这些错觉?

3、从本案例中分析“眼见为实”的可靠性?

4、根据本案例的情况谈谈你在管理中曾遇到过的错觉。

5、今后如何防止错觉?

【人格与能力】

三、他应该跳槽吗?

高薪白领阿盛今年31岁,是一家著名企业的客户经理,年薪近10万。但是现在正面临着职业困惑。他向职业咨询师描述了他的苦恼:“一个对公司很重要的客户一直对我的工作很不满,上次例会上甚至当着上司、下属的面批评我做得不好,我当时很气愤,恨不得要上去揍他一顿!最近上司也找我谈话,让我处理好与这个客户的关系。我想到走人,但想到总体来说自己在这里做得还不错,又很犹豫。如果走,又该选择哪行呢?我一直希望从事市场工作,但是自己适合吗?另外,也许受到很多《富爸爸穷爸爸》一类思想的影响,我不想一直靠工作来赚钱,希望不工作的时候也有收入,实现财务自由,不知道自己业余是否适合从事直销工作(如安利、nuskin)?”

思考:

1.阿盛应该辞职吗?

2.阿盛适合做直销的工作吗?

四、招聘保安

某公司的工厂需雇佣一批保安人员,最初聘用的标准为高中生,而且还要具备三年警察或工厂警卫的经验。按这个标准雇佣的保安人员,因文化水平高,故感到整天只检查进门的证件,太单调、乏味,表示无法容忍,因此对工作不负责任,离职率很高。后来工厂改为只雇用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来担任这项工作,他们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强,缺勤率、离职率很低,保卫工作做得很出色。试解释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

五、W电气制造公司的危机

张建是一个十分铁碗的人,对于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会毫不犹豫地坚持和实施。大学毕业以后,他以出色的成绩和工作能力被W公司看重,先后在研发部、人事部和客户部等部门担任职位。2004年被董事会任命为总经理,张建以为可以大展宏图了。

上任伊始,张建就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措施,例如明确纪律、奖惩分明、工资与个人绩效挂钩等方法改变了W公司原有的拖沓、人浮于事的状况。使得整个公司的面貌焕然一新,员工们就像是严格控制下的机器,高效地运转着。年底时,W公司以其出众的经营状况和令同行难以企及的利润额成为国内电气制造业的佼佼者。张建沉醉于赞美声中,但是他并没有盲目乐观。他知道,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生存。于是,张建故意作出了把战略重点转移到客户的稳定和开发上来,同时大力从外界引进新员工,他相信“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于是公司的一部分管理费用从研发和生产部门转移到客户部,并且许多新招聘来的员工也在各个部门担任主要职务。张建认为者将给公司输入新的血液,很是得意。

其实在此之前,公司内部也不是没有不和谐的音调。张建十分强调自己的权威地位,对于自己的下属特别是广大员工只是“告知“而没有”解释“和”讨论“。他的这种政策让员工非常不满,大家曾多次在会上直接或间接地向张建提出过意见,但是张建根本就不予采纳,而且通过各种渠道对于多次提意见的员工和管理人员报复性的惩罚。但是由于近年来公司在他这种领导方式下发展得较好,所以渐渐也就没有人说什么。张建曾经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

合表示,他的目的就是要把公司带进世界500强。但是自从公司大量引进外来人才,并且让他们取代原来的老员工而担任要职后,对张建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很多老员工抱怨说自己没有安全感,自己干了这么多年到头来还不如一个新来的。公司里蔓延出一股不安的情绪。张建也觉察到了这一切,他通过给老员工适当加薪的方法,暂时稳定了人心,但是各个部门的要职还是由新人担任。

问题出现在上个月,生产部门新任的经理由于和张建顶嘴而被就地免职。事情是这样的:张建为了争取到一个客户而要求生产部门加快生产进度。但是当时生产部已经是超负荷运转了,因为在此之前张建未来争取客户已经给了生产部门很大的压力。工人们已经怨声载道,许多老员工都有辞职的念头,幸亏那位部门经理说服力很强,留下了员工。这次加班无疑是火上加油,部分员工甚至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部门经理向张建提出建议说宁可失去一个客户,也不能以伤害员工积极性和影响产品质量为代价。张建对此大为不满,大声斥责部门经理,说他不懂公司经营,说自己干了那么多年都是对的,还没有人说不。要求经理回去好好反思,并且要求他但领生产部全体员工加班加点,以公司利益为重,一定要按时完工。谁知生产部经理也十分倔犟,回去后马上写了一份辞呈,第二天就交给张建。张建看后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竟然还有人辞职。但是他不愿意为了一个员工的辞职而改变自己做事的原则,他当天就批准了这份辞呈。他以为这种杀一儆百的做法能镇住大家,稳定住局面。谁知事与愿违,就在生产部经理辞职后一个星期,很多部门的经理也纷纷提出辞职。因为在他们看来,张建仅仅重视客户部一个部门,自己部门的此阿无状况很紧张,加之别的公司发现W公司的内讧之后,纷纷向这些部门的精英们抛出了橄榄枝,更加促成了他们辞职的愿望。与此同时,公司许多经营丰富、技术熟练的老员工也想跳槽,理由是自己多年的努力和辛勤根本得不到公司的认可,也看不到什么发展前途。

这时,张建着急了,他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要是让他们这些骨干都走了,关系的发展怎么办,但是要留住他们也很难,张建陷入了深深的惆怅之中……

思考:

1.从张建的管理行为分析张建的个性特征?

2.张建的哪些个性弱点引起W公司目前的困境和矛盾?

3.如果你是张建,你会采取哪些举措挽救目前的局面?

六、谁当总经理更合适

某电子电器工业公司是一个由十几家小厂组成的专业公司。公司行政领导班子由四个成员组成。总经理由于年事已高即将退休,需要物色一个适合的新总经理。该公司的上级主管部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考察,认为现任三位副总经理不宜提升,新的总经理需从下面挑选。各方面的意见是从李厂长和王厂长两人中选一个。下面是有关他们两人的资料。

李厂长,男,39岁,大学本科(电子专业),中共党员,原始该厂技术员,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出身。“文革”中父母受到严重迫害,他也受到影响;三中全会后,他一反过去的消沉,工作十分积极努力,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善于把学到的知识用来指导工作,为本厂的产品开发、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质量、建立科学的监测手段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从技术科长提升为厂长后,对厂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了科学管理,使工厂的面貌大为改观,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年创利和人均创利都是本系统的首位,职工收入也大幅增加。全厂精神振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李厂长性格开朗,精力充沛。善言谈,好交际,活动能力很强,积极开展横向联系,在全国十多省市开设了200多个经销点,30多个加工企业,效益都很显著。他认为,要发展就要靠技术,因此千方百计、不惜重金引进人才,至今该厂已有十几位外来的高级工程师和中级工程师。他还很重视产品的广告,每年要花几十万的广告费,电台、电视台、路边广告牌、电车、汽车以及铁路沿线都有该厂的广告,可谓“无孔不入”。他担任了市企业管理协会分会的理事,在协会中活动频繁,与各方面关系融洽,対厂里工作也有促进。李厂长事业心强,一心扑在工作上,早出晚归,南来北往,风尘仆仆,不辞辛苦。该厂曾被评为市企业管理先进单位,李厂长获市优秀厂长称号,该厂的产品也被评为市优质产品。

但李厂长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这就是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常常盛气凌人,有时性情急躁,有时会暴跳如雷,不把公司领导放在眼里,经常顶撞他们,公司的“指令”常常被他顶回去。因此公司领导对这一点颇为不满。各科室也不太愿意和他打交道,他同公司下属的其他几个兄弟厂的关系也不融洽。这些厂的厂长们也对他敬而远之,对上级表彰他颇有微词。他也不善于做思想工作,认为这是党支部的事,所以平时遇到思想问题,他都是作为“信息”告诉书记,要支部去做工作。他和几个副厂长的关系处理的也不太好,领导几次协调也无济于事。

王厂长,男,37岁,大专文化程度(企业管理专业),中共党员,有技术员职称,家庭出身小业主,在“文革”期间,他不参与任何派性活动,而是偷偷学文化、钻研业务,组建

该厂时就担任了厂长,至今已近10年,他经历了该厂由衰到盛,几起几落的整个过程。对电子行业的特点非常熟悉,自己又有动手设计的能力。他最大的特点是精于企业管理,在学校学了计算机原理后,他率先把计算机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他对整个厂的机构设置、行政人员的职责都有明确的规定,每年考核两次,奖惩分明。因此,平时大家各司其职,他却显得很悠闲自在,常常上这个科室转转,到那个车间看看,以便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公司及有关部门召开的会议,他从来不缺席,而有的厂长常常忙的脱不开身。他似乎比别的厂长“超脱”得多,厂长们都很羡慕他。

王厂长性格内向,沉稳,不喜欢大大咧咧地发议论,对什么事情总要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人们说他“内秀”。他对自己厂的今后五年的发展有一个远景规划,听起来切实可行,也颇为鼓舞人心。对一些出风头的社会活动,他不太喜欢参加,但对各种开阔思路的业务技术讲座却很感兴趣。他很善于做职工的思想工作,认为企业职工的思想问题都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都和生产有关。一厂之长,要抓好生产怎么能不做思想工作呢。因此,对一些老大难问题,他从不推诿,都是亲自处理。他还要求各级行政干部做人的思想工作,并把它作为考核的内容。他和党支部、工会的关系都很好,而且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他待人谦和、彬彬有礼,和本公司上下左右的关系都很好,公司有什么事,只要打声招呼,他就帮助解决了。因此,他的人缘挺好,厂里进行民意测验,几乎异口同声称赞他。

和李厂长不同,他不喜欢花高价引进工程技术人员,他认为这些人中不乏见利忘义之徒,只能同甘,不能共苦。关键时刻还是要靠自己,宁愿多花些时间来培养自己厂里的技术人员,这几年来,厂里也确实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有些人还很拔尖。他不喜欢高价做广告,他说我们的产品质量自己有数。我们不能做边卖边修的事。他把做广告的钱用来购买先进的技术设备,为提高质量服务。他说等到质量经得起“吹”的时候在做广告,但实际上他们厂的质量还是不错的。开箱抽查,合格率达98%。

该厂是市企业管理先进单位、区文明单位。工会是区“先进职工之家”,团支部是区“先进团支部”,他本人则荣获市优秀厂长和局优秀党员称号。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王厂长缺乏开拓精神,求稳怕变,按部就班,工作没有多大起色。按照厂里的基础和实力,应该发展的更快些。可他的效益都比不上李厂长的工厂。和李厂长相比,他就显得保守、过于谨慎、处事比较圆通、不得罪人。王厂长听了这些议论,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

讨论:

1、依据有关个性理论,对两位厂长的能力、气质、性格进行分析、比较。

2、通过对他们的个性比较分析,你认为谁当总经理更合适。怎样才能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

【价值观和态度】

七、是走还是留

王涛现在陷入了两难境地,他现在正为是走还是留而苦苦思索。事情还要从三年前说起。

某沿海城市W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制定了鼓励海外华人归国创业的一项政策。此项决议一提出,就得到了许多海外华人的积极响应,王涛就是其中之一。王涛原来在国外一家金融机构做专职市场分析师。他在同行业的知名度很高,一些经济管理学院还想聘请他为高级讲师。王涛所属的金融机构高层管理者十分器重王涛,给予他优厚的待遇和福利, 同时他在国外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因此,王涛的事业和生活都十分令人满意。然而,三年前,当王涛听说了W市的活动倡议后,马上决定放弃自己现有的优越条件回国创业,为国内金融市场分析水平的提高做一点贡献。同时,王涛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以行业军人的身份领导国内金融市场投资分析行业的发展。

全然不顾公司和亲友的劝阻,王涛带着妻儿来到W市,他的到来得到了W市市长的热烈欢迎。恰好W市原有的一家市场投资分析机构缺少专职分析师,所以王涛立刻就被任命为这家机构的专职分析师。由于刚回到国内,所以王涛没有对职务和待遇提出任何异议,马上就投入了工作。他相信自己的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事情的进展正如大家所期望的那样,所有经过王涛操作的投资项目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王涛在国内投资分析业的名望也渐渐树立起来了。王涛自己心里也暗暗高兴,因为自己已经成为国内该领域的知名专家,更让他满足的是自己报国的愿望得以实现。但是令王涛不满意的是,他的职业目标不仅仅是做一个成功的分析师,而是成为该机构的领导者。王涛确信投资分析机构应该主动对前景进行预测,同时给企业和事业单位提供咨询,要充分发挥员

工的专业技能。因为在国外,政府的很多决策都是通过民间机构作出的。而在国内,这一切都看不到。这与王涛自己的看法截然相反,所以他一直期望成为该机构的主管,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行业的看法。王涛的初衷是无庸置疑的,但是让他感到失望的是,无论自己怎样努力,无论自己在业内取得了何种成就,自己丝毫没有被提升的迹象。“也许是怕我的薪水要求太高?”王涛这样认为,于是他主动向这家机构的主管部门提出,可以以现有的薪金水平来支付提升后的薪水,自己的真正目的是成就事业而不会是谋取名利。

上级部门的回复让王涛大感失望,他们说虽然王涛干得很好,在这方面也是专家,但是他毕竟是新来的员工,所以不可能得到太快的升迁。况且,还有许多老员工都是干了近十几年的功臣,要是让一个新人担当主管,恐怕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在回复中,上级还勉励王涛肯定他是该行业的专家,希望他安心深入第一线进行市场分析工作。他们还暗示说,在国内可没有主动申请升迁的先例,所以要王涛注意自己的言行。面对如此的态度,王涛无可奈何。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更让王涛费解。接近年末的时候该机构进行业绩评估,出乎王涛意料的是自己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可,只是简单的口头表扬。而那些得到奖励或者升迁的,仍然是那些老员工。尽管他们这一年里没有作出很有价值的投资建议与项目,但是由于他们“出色的领导”,使得机构有了“蓬勃的发展”,所以决定给予他们“应得的奖励”。

王涛顿时有一种失落的感觉,他没有想到自己在国内根本没有发展的空间。对前途深感失望的王涛决定回到自己以前工作过的那家国外机构去,因为当初他离开时该机构告诉他随时等待他的归来。自己报国的愿望达到了,但是成就事业的心愿却注定无法实现。就在王涛提出离职意向两三天后,关于他的风言风语就传了出来,有人说王涛利欲熏心,没有奉献精神,回国只不过时想自己捞一把。甚至还有人给他扣上了“不忠”的帽子。王涛感到极度意外和失望的同时,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到底时该继续留在这里让事业停滞不前呢,还是冒着“不忠”的危险离去呢?

思考题:

1.分析王涛和W市投资机构的主管人员价值观取向的差异。

2.这种价值观取向的差异是否影响了王涛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

八、严伟为何要跳槽?

严伟从大学时代起就是一个成绩突出,有自信和抱负的学生,他的老师和同学都对他日后的发展做了充分的估计,十分看好。他的专业是工程设计,但不知何故,毕业后被一家电器公司招为销售员了。刚开始,他对这岗位挺满意,不仅工资高,而且尤其令他喜欢的是这公司给销售员发的是固定工资,而不采用佣金制。好强的他担心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 如果比不过别人, 拿的佣金少了该多丢脸呀。

刚上岗位的头两年,严伟虽然工作兢兢业业,但工作成绩只属一般,可是随着他对业务的逐渐熟练,又跟那些客户们搞熟了,他的业务量终于渐渐上升。到第三年年底,他觉得自己已在全公司技术业务员中大概属于中等了,至少在全公司几十名销售员中不会是末尾。下一年,根据和同事们的接触,他估计自己当属业务员上等水平了。由于这公司的政策是不公布每人的销售额,也不鼓励互相比较, 所以严伟对自己的成绩究竟如何没有多大把握。不过,这几年里,严伟日子过得很舒坦,同事们之间关系一团和气,大家拿一样的工资奖金,没有激烈的竞争,几个老员工还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他。

然而这种一团和气的日子不多了,去年,公司实行改革,打破大锅饭,改固定工资为佣金制,再也不能干多干少一个样,还要实行末位淘汰制。公司制定的报酬制度使命严伟的抱负与好胜心被激发出来,而且此时他在技术业务方面也已经老道成熟了,只要坐上了业务量的第一把交椅。就可以拿到最高的销售奖金。从去年开始, 严伟干得特别出色。尽管定额比前年提高了15%,可到9月初他就完成了全年定额。虽然他对同事们仍不露声色,不过根据公司的业绩公布,他发现没有谁已接近完成自己的定额了。10月中旬时,公司刘经理特地召他去汇报工作。听完他做的汇报后,那经理对他说"咱公司要再有几个像你一样棒的销售业务明星就好了。"严伟只微微一笑,没说什么,不过他心中思忖,这不就意味着承认他在销售员队伍中出类拔萃、独占整头么? 果然不久就风传他快要被提升为部门主管了。为此他一马当先,比过去干得更好。他觉得不能辜负公司头儿对自己的信任。不过近来他觉得自己心情不舒畅。一是部门经理经常要他干一些管理工作,过去他总是愉快的完成,可是现在销售奖和绩效挂钩,严伟觉的这些都成了负担。最令他烦恼的是大家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味了。从过去的亲密无间,到现在的防范冷淡,大家工作干的情况都保密,不互相通报信息,特别是有一个过去关系不错的同事,对严伟更是虎视眈眈。没个笑脸,后悔不该把销售的高招和关系给他,现在倒成了竞争对手了,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随着销售额的提高,严伟的佣金在公司销售人员里已经是头一块牌子了。不过公司人员

流动也越来越大,除了被末位制淘汰下来的员工被辞掉以外,还有几个业务高手也酝酿着要跳槽,部门里人际关系挺紧张。五天前,就在严伟要被提拔为部门主管时,他也离开了公司,因为另一家公司看中了他,许以更高的佣金把他给挖走了。

问题:

1、严伟为何要跳槽?

2、绩效竞争和企业员工的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3、你对严伟公司的绩效管理和绩效文化建设有何意见和建议?

九、上任第一天

维邦公司是一家上海的英国独资企业,员工中有近一半的国外员工。今天是赵明担任维邦公司总经理的第一天,但是一上班就有好几件事情让他头疼。

就在他刚刚走进办公室不久,一名研发部的美国籍员工Linda就闯进了办公室,把手

中的辞呈递给了赵明。一边还大声地抱怨:“我再也受不了了!我来这里是想工作,却被人看不起!我要求离开这里!赵明被她糊涂了。他马上让Linda先坐下,告诉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从Linda的叙述中,赵明了解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Linda是一名刚工作一年的新员工,当初由于其出众的专业知识背景而被维邦公司相中,在研发部担任助理研究员一职。Linda原想在工作中好好施展自己的专业技能,但是现实的工作却让她很失望。研发部的主管是个保守的韩国人,他对Linda的到来一直感到不满。他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对女员工不屑一顾的态度。他认为女员工不论专业水平有多高,始终在实际工作中不如男员工,女人就应该结婚生子做一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这对于崇尚女权主义的Lind a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实际工作中,韩国主管也不给Linda安排和其他男员工一样的研究工作,仅仅是安排一些记录和整理资料等琐碎小事。要是Linda对研发工作有任何建议,主管就说“男人做事,女人不要插手”。Linda曾多次向韩国主管提出意见,表示了自己对歧视的不满。但是事情却没有得到任何改观,Linda整天只能和记录本打交道。实在受不了这种待遇的Linda一气之下向赵明提出了辞职要求。赵明表示自己对事情还不太了解,让Linda先回去工作,答应很快给她一个答复。

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就在Linda离开后半小时,生产部的主管-德国人Deshler怒

气冲冲地走了近来。刚进门就开始嚷嚷:“赵总,你能不能告诉我生产部谁说了算!我手下的员工根本就不听我的安排!”原来事情是这样的:负责生产任务的团队成员是中国人,大家看到每天的生产计划工作量不是很均衡,就私自决定调整了每天的生产计划。可是谁知Deshler一知道这件事情便大发雷霆,径直奔经理室而来。“太没有组织纪律和规矩了!要是人人都不按照计划做事,生产还怎么开展!他们可知道擅自改变生产进程会给公司带来多大的混乱和损失吗!很多计划都会受到影响,他们怎么连这点基本的常识都没有!”赵明听完Deshler的抱怨后表示,他会在调查核实后作出相应的决定。

劝走了Deshler,赵明原以为可以松口气了,谁知又有人等在办公室外面!他是公司的一位老客户,英国人John。他和维邦公司平时关系很好,但是此时他的表情却十分严肃不出所料,John张嘴就很惊人:“赵明先生,要是贵方觉得没有必要继续合作的话,我们可以马上取消下个月的订单。”John告诉赵明,在昨晚举行的客户联谊会上发生了一件让John 极为不满的事情。本来整个晚宴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在结束晚宴的时候,客户部经理和John 握手道别时,竟然在和Peter说话,冲David点头。这位经理的举动深深伤害了John,他认为这位经理根本就不在乎自己这个老客户,根本就没有继续合作的诚意嘛。所以John今天马上到公司表示了自己极大的不满。听了John的抱怨,赵明马上代表公司向John表示深深的歉意,并且表达了继续合作的诚意。John总算心平气和的离开了。

刚刚十点钟,赵明就遇到了这么多“琐碎的小事”,看来他这个总经理真的不好当啊!

问:

1. 赵明在上任第一天遇到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2. 试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十、贾厂长的困惑

贾炳灿同志是1984年调任上海液压件三厂厂长的。他原是上海高压油泵厂厂长,治厂有方,使该厂连获“行业排头兵”与“优秀企业”称号,已是颇有名望的管理干部了。这次是他主动向局里请求,调到这问题较多的液压件三厂来的。局里对他能迅速改变这厂的落后面貌寄予厚望。贾厂长到任不久,就发现现有厂纪厂规中确有不少不尽合理之处,需要改革。但他觉得先要找到一个能引起震动的突破口,并能改得公平合理,令人信服。

他终于选中一条。原来厂里规定,本厂干部和职工,凡上班迟到者一律扣当月奖金1元。他觉得这规定貌似公平,其实不然。因为干部们发现自己可能来不及了,便先去局里或公司兜一圈再来厂,有一个堂而皇之的因公晚来借口免于受罚,工人则无借口可依。厂里400来人,近半数是女工,孩子妈妈,家务事多,早上还要送孩子上学或入园,有的甚至得抱孩子来厂入托。本厂未建家属宿舍,职工散住全市各地,远的途中要换乘一两趟车;还有人住在浦东,要摆渡上班。碰上塞车停渡,尤其雨、雪、大雾,尽管提前很早出门,仍难免迟到。他们想迁来工厂附近,无处可迁;要调往住处附近工厂,很难成功,女工更难办。所有这些,使迟到不能责怪工人自己。贾厂长认为应当从取消这条厂规下手改革。

有的干部提醒他,莫轻举妄动,此禁一开,纪律松驰,不可收拾;又说别的厂还没有考勤钟,迟到一次扣10元,而且是累进式罚款,第二次罚20元,第三次罚30元。我厂才扣1元,算个啥?

但贾厂长斟酌再三,这条一定得改,因为一元钱虽少,工人觉得不公,气不顺,就影响到工作积极性。于是在3月末召开的全厂职工会上,他正式宣布,从4月1日起,工人迟到不再扣奖金,并说明了理由。这项政策的确引起了全厂的轰动,职工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不过贾厂长又补充道:“迟到不扣奖金,是因为常有客观原因。但早退不可原谅,因为责在自己,理应生罚;所以凡未到点而提前洗手、洗澡、吃饭者,要扣半年奖金!”这有时等于几个月的工资啊。贾厂长觉得这条补充规定跟前面取消原规定同样公平合理,但工人们却反应冷淡。

新厂规颁布不久,发现有7名女工提前2分钟至3分钟不等去洗澡。人事科请示怎么办,贾厂长断然说到:“照厂规扣她们半年奖金,这才能令行禁止嘛。”于是处分的告示贴了出来。次日中午,贾厂长偶过厂门,遇上了受罚女工之一的小郭,问她道:“罚了你,服气不?”小郭不理而疾走,老贾追上几步,又问。小郭悻悻然扭头道:“有什么服不服?还不是你厂长说了算!”她一边离去一边喃喃地说:“你厂长大人可曾上女澡堂去看过那像啥样子?”

贾厂长黯然。他想:“他是男的,怎么会去过女澡堂?”但当天下午趁澡堂还没开放,跟总务科长老陈和工会主席老梁一块去看了一趟女澡堂。原来这澡堂低矮狭小,破旧阴暗,一共才设有12个淋浴喷头,其中还有3个不太好使。贾厂长想,全厂194名女工,分两班也每班有近百人,淋一次浴要排多久队?下了小夜班洗完澡,到家该几点了?明早还有家务活要干呢。他们对早退受罚不服,是有道理的。看来这条厂规制定时,对这些有关情况欠调查了……

下一步怎么办?处分布告已经公布了,难道又收回不成?厂长新到任订的厂规,马上又取消或不罚,不就等于厂长公开认错,以后还有啥威信?私下悄悄撤消对他们的处分,以后这一条厂规就此不了了之,行不?……

贾厂长皱起眉头。

思考题:

1、贾厂长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映了贾厂长什么样的人性观和管理价值观?

2、贾厂长改革了迟到扣奖金的厂规后,工人欢迎,为什么早退扣奖金却遭到工人的反对呢?

遇到工人反对,贾厂长应如何办呢?

微软的情绪与情感管理

表面上看,微软是一家技术领先的公司,它以不断进步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在不断地创造和满足着客户的需求,制定并左右着市场竞争的未来规则事实上,推动微软持续进步和发展的,则是蕴藏在微软公司内部的一种追求成功和创新的人气、情感和情绪。

微软公司的价值观主要包括:诚实和守信;公开交流,尊重他人,与他人共同进步;勇于面对重大挑战;对客户、合作伙伴和技术充满激情;信守对客户、投资人、合作伙伴和雇员的承诺,对结果负责;善于自我批评和自我改进、永不自满等。但是最能体现微软公司文化精髓的,还是比尔·盖茨的一句话:“每天清晨当你醒来时,都会为技术进步及其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

微软公司里的官僚作风比较少。公司放权给每一个人主导自己的工作。公司没有“打卡”

的制度,每个人上下班的时间基本上由自己决定。公司支持人人平等,资深人员基本上没有“特权”,依然要自己回电子邮件,自己倒咖啡,自己找停车位,每个人的办公室基本上都一样大。

微软实行“开门政策”,也就是说,任何人可以找任何人谈任何话题,当然任何人也都可以发电子邮件给任何人。一次,有一个新的员工开车上班时撞了比尔·盖茨停着的新车,她吓得问老板怎么办,老板说 “你发一封电子邮件道歉就是了。”她发出电子邮件后,在一小时之内,比尔不但回信告诉她,别担心,只要没伤到人就好,还对她加入公司表示欢迎。

如果说,盖茨是微软的“大脑”,那么鲍尔默就是微软公司赖以起搏的“心脏”。身材魁伟、习惯咬指甲、大嗓门、工作狂的鲍尔默是天生激情派。他的管理秘诀,就是激情管理。激情管理,给人信任、激励和压力。无论是在公共场合发言,还是平时的会谈,或者给员工讲话,他总要时不时把一只攥紧的拳头在另一只手上不停地击打,并总以一种高昂的语调爆破出来,以致于他1991年在一次公司会议上,连续高喊:“微软视窗视窗”,叫得太猛太响亮,喊坏了嗓子,不得不进医院动了一次手术。鲍尔默的出现无疑为微软增添了更多的活力与激情。而且他在管理方面的得心应手让盖茨终于得以从捉襟见肘的管理状态中逃脱了出来,成为一名专职的程序员。这位更擅长团队情绪管理和公关的微软新掌门一上台,就向媒体公开了“重组微软”的核心价值观:用激情主义在合作伙伴、客户和业界同仁中塑造微软诚信的商业新形象。

【人的需要、动机、行为】

十一、厂长,你该怎么办?

陈华是某厂的青年工程师,现年31岁,他业务精通,工作努力,待人热情,最近被厂部提升为技术部主任。原以为他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为该厂的产品升级换代作出新的贡献。不料几个月下来,他的工作成绩令人失望,原来不会抽烟的他近来常常抽烟,有人还发现他曾醉倒在马路旁。

据了解,有些同事看到他升为主任有点不服气,工作不太配合。另外,一些工人认为他是老好人,所以他要求定制的零件迟迟不生产,为些,他还和有关人员吵了一架;又听说,近来他的妻子和他关系有点紧张,他自己常常上医院看病。

不久,陈华向厂部递交了一份请调报告。

请根据上述案例,讨论以下问题:

1、陈华的挫折感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2、陈华遇到挫折后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3、如果你是该厂厂长,你将如何处理陈华的请调报告?

4、你怎样来矫正陈华的挫折感?

【激励】

十二、山花煤矿的奖金分配风波

山花煤矿是一个年产120万吨原煤的中型矿井。该矿现有员工5136人,其中,管理干部458人,占全矿员工的8.9%。1990年全矿员工在矿党政领导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取得了生产和安全的大丰收。特别是在安全方面,100万吨原煤生产死亡率降到了2人以下,一跃跻身于同行业的先进行列。至此,上级主管部门特拨发15万元奖金,奖励该矿在安全与生产中做贡献的广大干部和员工。

在这15万元奖金的分配过程中,该矿袁军矿长代表矿行政召集下属五位副矿长和工资科长、财务科长、人事科长和有关科室的领导开了一个“分配安全奖金”会议。袁矿长首先在会上发言,他说:“我矿受到上级的表彰是与全矿上下广大干部和员工群众的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分不开的。奖金分配应该大家都有份,但是不能搞平均主义,因为每个人的贡献有大小,我看工厂和干部就该拉开距离,如工人只是保证了自身安全,他们的安全工作面不大。而干部不但要保证自身安全还要负责一个班组、一个区、队或一个矿的安全工作,特别是我们这些头头还向局里缴了风险抵押金,立了军令状,不但要负经济责任,同时,又要负法律责任。为此在奖金分配上不能搞平均,应该按责任大小贡献多少拉开档次。如果奖金分配不公,就会打击干部和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为了防止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我认为这次分奖金应该拉开几个档次,我和财务科长初步商量了一个分配方案,算做抛砖引

玉吧!请大家讨论一下,下面就请王科长向大家介绍一下具体方案。”

王科长说:“总的奖金是15万元,要想各方面都照顾到是不可能的,只能定出个大致的档次,主要分五个档次,矿长550元,副矿长500元,科长400元,一般管理人员200元,工人一律5元。这样分下来,全矿处级干部13人,科级干部130人,各类管理人员307人,员工4678人,刚好分均。”袁矿长接着说:“就这五个档次,大家发表一下意见。”

过了一会,管生产的冯副矿长说:“我原则同意这个分配方案,这样虽然能鼓励大家努力工作,只是工人这个档次5元太少了,并且不论什么工种都是5元,这不是太平均了?我们既然反对平均主义,就要工人和干部都不能搞平均主义,最好把工人的奖金也拉开个档次,否则工人的积极性怕是要受到影响,不利于今后工作任务的完成。”

安检科陈科长心里想,我具体主管安全,责任不比你矿长小,奖金倒要少150元,与其他科长拿同档次奖金,这不是太不公平了,于是便开了腔:“要说安全工作,全矿大大小小几百条巷道我都熟悉,天天都在和安全打交道,处理安全事故哪次没到现场,但有些人一年没下几天井,安全工作不沾边,奖金反倒不少,我建议多拉一个档次,六个档次。”

陈科长的发言马上引起了人事科长、财务科长等几位科长的不满,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最后袁矿长做了总结性的发言,他说,“今天这个会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意见各不一致,为了同意思想,我把大家的意见归纳为两条:第一是怕工人闹意见影响生产;第二,多拉些档次,要说闹意见,不论怎样分都会有人闹意见,比如有些与安全工作无关的人,我们一视同仁地给点按理说照顾到了全矿员工,就会使意见相对小一些,要说影响生产,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岗位责任制,多劳多得,不劳就不该得,至于多拉档次,我看就不必了,多拉一个档次,就会多一层意见,像安检科陈科长这样的个别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在其他方面进行弥补,这个方案我看今天就这么定了,请财务科长尽快把奖金发下去,散会。”

奖金发下去后全矿显得风平浪静,但几天后矿里的安全事故就接连不断地发生,先是运输区运转队的人车跳轨,接着三采区歌煤机电机被烧,随后就是开拓区冒顶两人受伤。袁矿长坐不住了,亲自组织带领工作组到各工队追查事故起因,首先追查人车跳轨事故,机车司机说钉道工钉的道钉松动,巡检维修不细心,铁道工说司机开得太快,造成了跳道,追来查去大家最终说了心里话,他们说,“我们拿的安全金少,没加那份安全责任,干部拿的奖金多,让他们干吧。”还有一些工人说:“老子受伤,就是为了不让当官的拿安全金。”一段时间矿里的安全事故仍然在不断地发生,最终矿行政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工作,总算把安全事故压下去了,但是矿局各区队从前那种人人讲安全、个个守规程的景象不见了。

讨论题:

1、奖金分配方案是否合理?为什么?

2、如果你是袁矿长,如何处理发生的风波?

3、根据本案例所提供的信息,试设计一个更合理的奖金分配方案。

十三、全勤抽奖

美国某公司面临缺勤率高的严重问题,尤其是在星期一和星期五,通常有15%~20%的员工不来上班。公司曾制定过一项规定,对任何无故缺勤的扣发当天工资。这项规定刚实行时,缺勤率稍有下降,但过了一段时间,缺勤率反而更高了,使公司每天因缺勤而造成的利润损失高达约$2000。经分析,这是因为现在人们工资普遍较高,对少领一天的钱并不在乎,而三天的周末对他们更有吸引力。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公司决定采取新的方案。公司拿出了相当于缺勤损失的1/3的资金用于这套新方案。这个方案是这样的:每星期五下班前,举行每周抽奖。凡是本周全勤的员工有权参加,中奖的一个人可获得一部黑白电视机或是相当数量的奖金。这种每周全勤抽奖在每星期五重复举行。另外,每双周星期五还举行双周全勤抽奖,凡两周连续全勤者可参加,中奖的一人可获得一部彩电或相当金额的奖金。此外,还有每四周举行一次的全勤抽奖(奖品是一部落地式大彩电),每七周一次的抽奖(一套起居室家具),每十二周一次的抽奖(一套卧室家具),每二十周一次的抽奖(到著名风景区游览一周),每一年一次的抽奖(到夏威夷度假两周)。

这个方案施行后,缺勤率明显下降,平均约3%~4%。

讨论题:

1、该公司运用的是什么强化方法来改变员工的缺勤?该方法有和利弊?

2、可否设计另一更好方案?请陈述理由。

十四、让员工敲锣

台湾有一家公司,在公司的大厅里,装置了一个大铜锣,只要业绩突破新台币100万的人,就可以去敲它一响,突破200万则敲它两响,依次类推上去。

该公司的办公室,就是紧临着大厅,所以,只要这个铜锣被敲,它的声音马上会传入办公室内,也等于是告知全办公室内的人,有人的业绩突破了百万大关了,当这位敲锣的同仁步入办公室的同时,所有的人又都会起立鼓掌,给予他英雄式的欢呼。

据该公司管理部门有关人员表示,这种被大家鼓掌欢呼的场面,是多么有面子的一件事,当然,谁都希望自己是下一个敲锣者,也接受大家的欢呼,不过,想要敲响它,首先是把业绩给做到,这正是该公司装置这个大铜锣的目的。

试用有关激励理论分析该案例。

十五、解决迟到问题

某公司对迟到问题采用扣奖金的方式,效果不太理想,后来采用全勤奖的方式,每个月全勤奖金50元,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最近,公司迟到的现象又开始严重起来,一调查才发现大家的工资都涨了,50元的激励效果就不明显了,公司决定采用年终抽奖的方式,所有全勤的员工可以参加抽奖,特等奖是彩屏手机。

请评价该公司采用的几种激励措施,最后一种方法会取得好的效果么?

十六、青田乳胶制品厂

青田乳胶制品厂是明珠集团公司下属的34家企业之一,现有干部、职工363名。固定资产2200万元,共有6个车间,8个科室。该厂地处南方沿海城市,开放早,有吸引力的优势,在80年代初,极力网罗人才,吸收本省及散居外地而思归返乡的技术人员,建起一支颇具实力的技术队伍,现有工技人员,有正式职称者已达18人,其中高工4名。不过他们虽确有专长,但与本厂业务并不一定十分对口,有的专长是生汁处理,有的专业是新型橡

胶开发,有的只精通橡胶检验,真正从事乳胶工艺的,仅有48岁的黄振声高工。不过四们高工这种声势,总令人肃然起敬,并被集团领导视为本系统王牌主力。为加强此厂领导,最近派公司年富力强的得力骨干陈伟华出任厂长,并许诺将给予大力支持,勉励放手大干。

此前,该厂已从香港进口了两条生产线,一条可产乳胶指套或气球,另一条产鞋垫,但调整后总有些毛病,不够理想,加之因竞争激烈,或因需求季节性或因信息欠灵,赶不上时尚,效益不高。陈厂长上任,急欲打响头一炮,公司领导也期望他能找出一种需求潜力大、别人还未太留意的产品,捷足先登,成为“摇钱树”似的拳头产品。经过调查,陈厂长发现内部植绒的乳胶手套在海外已成家庭必备品,需求量极大,而国内尚颇罕见,但预计必将普及,于是决定就以这种绒里手套为主攻对象。经了解,英国一家公司有它的专用生产线供应,且号称“80年代世界前沿水平,全电脑控制”。陈厂长请示公司,认为兵贵神速,应当机立断。经与该英商短期接触,便于1987年11月,以120万美元的主价达成购买协议。英方答应尽快供货,并派专家来现场指导安装调试,保证设备到货后四个月内达到设计水平,投入生产。

不料签约后,英方却以种种借口,推迟交货,并要求追加10万美元货款,直到1990

年10月才将全套生产线运到,并派来两名专家。陈厂长精心挑选了配合英国专家工作的调试组,由高工黄振声任组长,他英语好,理论水平高。另选了设备工程师姜适为辅。姜工虽仅中专学历,但肯钻研,能实干,在河南某橡胶厂实践中锻炼过20余年,机电都精通,只是外语不行。厂方当年在把他全家从内地调过来时,颇费功夫,又马上分配给三室一厅新房,他对厂领导十公感激。陈厂长又点了一位28岁的青年助工小郭参战。他工作欠主动,但英语好。另一毕业不久的年仅23岁的小汪也来主动请战,陈厂长见他作风忠实英语还可以,便接受了他的请求。调试组正式组成。

然而调试工作一开始就不顺利,许多重要部件远低于设计要求,如烘干箱总不能稳定达到工艺要求温度卷边机合格率仅10%上下,洗模机干脆不能动作,等等,缺陷部位多达17处。我方很快发现此台设备竟是从设计图纸转为实物的首部机样,设计意图虽想多用尖端技术,但考虑欠周或失误,到实践中检验,便破绽百出。两专家虽使出浑身解数,也一筹莫展。眼看四个月期限将至,英方老板带上另一专家来支援。又经月余努力,未见起色。英方老板声称不堪负担,只有“暂时撤离”,否则便将破产云云。我方据合同力争,英方提出再补交10万美元,然后“共同努力,以求完美。”我方一再据理交涉,英方死皮赖脸,摊手耸肩,强行撤离。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1:知识分子与工人 知识分子阶层出身的人,举止比较文雅、有修养,待人礼貌,但爱幻想,不大喜欢深交,遇事缺乏果断性;农民阶层出身的人,作风朴素,不怕苦和累,憨厚老实,但有时有自卑感,有点倔强固执;工人阶层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守纪律,情感较强烈直爽,讲究实际。 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答:(1)上述材料表明: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2)阶级和阶层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里又必然是属于一一的阶级或阶层的成员,作为阶级或阶层的成员,所形成的个性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本阶级或阶层的烙印。 案例2:同一张照片 心理学家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两组不同的人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其中一组的人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的人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然后,让这两组人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中说明他的性格特征。结果两组人的解释截然不同;第一组的人说,深沉的目光里隐藏着险恶,突出的下巴表现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的人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了他在科学道路上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 问题:试分析上述实验所揭示的现象及其对管理活动的启示。

答:(1)该实验充分表明了第一印象对于社会知觉的重要影响,在人对人的知觉过程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一印象也称初次印象,它是指两位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印象(主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服装等方面的印象),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良好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良好判断,反之则形成不良的判断,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2)一般来说,第一印象的作用是消极的,但它是客观的、无法回避的,况且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是人们进一步加深认识的基础和必要阶段。因此在管理中,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第一印象的作用,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另一面。具体而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①在看待别人时,要昼避免仅仅凭第一印象就下判断,并根据这种片面的判断去待人接物,对人、对事要多观察、多分析,以发现对方的优点;②在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随时随地给人留下第一个良好印象,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有利的基础;③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引导人们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案例3:骨干员工为何要走 张经理是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近段时间他却烦 恼透顶,两位他所看重的公司业务骨干要走。主要原因是该 员工认为他现在所做的贡献远大于回报,而且事实的确如 此。而公司则认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因为有公司作后盾,

《组织行为学》案例1

案例一:群体规范案例 某大学青年教师宿舍的一层,门对门十间房,住了6个系的18名青年教师。这是一个由年龄、地位和收入大致相同者组成的松散生活群体。用电规则上赫然规定:严禁使用电炉,违者重罚。 然而除一间例外都有电炉,而且公开推广了一种偷电方法:在各自门外的电度表进出线间跨接了一马蹄形导线。月末校动力科派人抄录电表时暂时拆去。半年中曾有两间房因忘了拆去被抓住,各罚款30元,大家表示同情。此外相安无事。每到吃饭时小炒大煮,充满欢笑。他们这种行为显然是与正式规范、特别是师德相背离的,但他们的规范是: (1)与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大发横财相比,白用一点电微不足道,工资这么低还完成教学任务就够高尚的了。 (2)这年头人际关系第一,谁也犯不着反对别人,更不能去告状。 (3)不与大家一致,要受孤立。 人们对唯一不用电炉者说:“夫子,你真是洁身自好啊!”被问者立感压力,连忙辩解:“不不,我是懒,不爱做饭。”证明他的确没有揭发,算是对群体没有危险的人。 思考题:1。群体规范与规章制度有何不同? 群体规范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而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2。群体规范对人的约束力量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因缺乏安全感迫于群体压力而出现的言行上盲从多数人。这种屈从不但可以缓解压力分散责任,也可以提供人融入团体获取信息的机会,还能满足人被爱被接受的需要。 案例二:与暗示有关的实验 二战时,纳粹在一个战俘身上做了个残酷的实验:将战俘四肢捆绑,蒙上双眼,搬动器械,告诉战俘:现在对你抽血!被蒙上双眼的战俘只听到血滴进器皿的嗒嗒声。战俘哀号一阵之后气绝而终。其实,纳粹并没有抽该战俘的血,滴血之声乃是模拟的自来水声。导致战俘死亡的,是“抽血”的暗示:耳听血滴之声,想着血液行将流尽——死亡的恐惧,瞬时导致肾上腺素急剧分泌,心血管发生障碍,心功能衰竭。

《组织行为学》14个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案例 (一) 张林这一辈子 张林,1949年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小镇。正当他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后来又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到一个偏远的人民公社插队。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他考入了某财经学院。毕业后,在某市的一家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一年半后,他辞职不干到某市一家集装箱公司谋得一份管理职位,三个半月后,他被解雇了。在谋求新的工作岗位时,他到一家职业介绍所作了能力测试并寻求帮助和建议,测试结果表明他最适宜做推销工作。那家职业介绍所为他找了一份药品推销工作,任职于一家大型医药公司。他喜欢这一工作,在那里干了一年半。后来,他听说另一个更著名的药材公司有同类型的工作,便向该药材公司申请,并在1984年被雇用。进入90年代,他的女儿长大并考入一所著名大学,但他的妻子却下岗了。张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也变得有点工作狂了,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人劝告他去找一位心理医生解除他的心理紧张。他接受了劝告,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作了一系列的咨询诊断。下面就是他在一次谈到他的工作历史时 的诊断记录: 心理医生:你干过很多工作,那是因为你在财经学院毕业后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缘故吗? 张林:确实是这样。我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决定我作为一名职员究竟想干什么。这曾经给我造成精神上极大的痛苦,甚至在今天仍是这样,我仍不能确定究竟何种类型的工作或职业最适合我。 心理医生:好,让我们先谈谈你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你在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为什么要辞掉这份工作呢? 张林:首先它很烦人。我不喜欢整天跟数字打交道,不喜欢只在数字上加减乘除。另外,我认为那份工作毫无前途,那时我有很大的抱负,我要做较高层的管理人员,挣较多的钱。 心理医生:因此你去了那一家集装箱公司? 张林:是的,那是一个我可以向公司证明我的能力、真正的管理职位。 心理医生:但是你在那个工作岗位上遇到了点麻烦。 张林:我不适应那种类型的组织。我监督工人们操作制造箱子的机器设备。这些工人都是从最偏远的农村招来的,很难管理,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他们对工作和公司没有积极的态度,毫无感情。我的老板,那个幕后指挥者,总是要求我对他们狠一些,督促我要求他们提高工作速度。告诉你一个例子,你或许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我手下有一个老年妇女,大约有50岁,生产装冰箱用的箱子,因为箱子太大,所以她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敢说,她已经竭尽全力了。但我看见老板站在她身后,手拿着秒表,大声叫着,呵斥她快点。我一点也不喜欢他那样做,就象我不喜欢穿着鞋磕着地走路一样。一次,老板请我们这些管理人员出去吃饭,那些同事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嘴脸极其令人厌恶。我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为了提升而必须做的事”。那之后不久,老板就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他认为我不会或不愿强迫别人努力工作。 心理医生:你对此有何反应? 张林:我十分难过。那时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不能确定我究竟适合什么工作,因此我去一家职业介绍所去作能力测试。 心理医生:那么,测试结果怎么样?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5个)

组织行为学案例(5个) 案例1 沃尔沃的工作再设计 汽车制造业是瑞典工业中一个重要领域,而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又是其中的佼佼者。按全世界标准,它算不上大公司。从60年代中期起,它的汽车出口翻了一番,占它全部销售额的70%,虽仅占世界汽车市场的2.5%,却已占瑞典全年出口总额的8%以上,可称举足轻重了。该公司的管理本来也是一直沿用传统方法,重技术、重效率、重监控。直到1969年,工人的劳动态度问题已变得十分尖锐,使该公司不得不考虑改革管理方法了。 沃尔沃公司领导分析了传统汽车制造工作设计,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将人变成机器的附庸。所谓装配线不过是一条传送带穿过一座充满零部件和材料的大仓库罢了。这套生产系统的着眼点是那些零部件,而不是人。人分别站在各自的装配点上,被动地跟在工作件后面,疲于奔命地去照样画葫芦而已。这套制度的另一个问题,是形成了一种反社交接触的气氛。工人们被分别隔置在分离的岗位上,每个岗位的作业周期又那样短(一般为30至60秒),哪容他们偷闲片刻去交往谈话? 沃尔沃先是设法用自动机器来取代较繁重艰苦的工作,不能自动化的岗位则使那里的工作丰富化一些,又下些本钱,将厂房环境装饰得整洁美观。目的是想向工人表明,公司是尊重人的。但随即发现这些办法治标未治本。公司觉得在工作方面要治本,必须进行彻底的再设计。他们在当时正在兴建的卡尔玛新轿车厂,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试验。 卡尔玛轿车厂总的设计原则,希望体现以人而不是以物为主的精神,因而取消了传统的装配传送带。以人为中心来布置工作,就是要使人能在行动中互相合作、讨论,自己确定如何来组织。管理要从激励着眼,而不是从限制入手。只有对孩子才需要限制,对成熟而自主的成人则宜用勉励而不是监控。所以,该厂工人都自愿组成15至25人的作业组,每组分管一定的工作,如车门安装、电器接线、车内装潢等。组内可以彼此换工,也允许自行跳组。小组可自行决定工作节奏,只要跟上总的生产进程,何时暂歇、何时加快可以自定。每组各设有进、出车体缓冲存放区。 这个厂的建筑也颇独特,由三栋两层及一栋单层的六边形厂房拼凑成十字形。建筑的窗户特别大,分隔成明亮、安静而有相对独立性的小车间。 没有了传送带,底盘和车身是由专门的电动车传送来的。这种车沿地面敷设的导电铜带运动,由计算机按既定程序控制。不过当发现问题时,工人可以手工操作,使他离开主传送流程。例如见油漆上有一道划痕,工人便可把它转回喷漆作业组,修复后再重返主流程,仍归计算机制导。车身在电动车上可作90度滚动,以消除传统作业中因姿势长期固定而引起的疲劳。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1 卢作孚和他的事业 1.讨论卢作孚的价值观及其与“民生精神”的联系。 答:1).价值观概念: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角度来说,某种具体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于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为可取。 2).影响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伴团体,社会舆论,大众传媒及 其它社会文化因素(历史,民族,宗教等) 3).卢作孚的价值观:A:口号“服务高于一切”——对社会、对他人负 责的价值观。 B:提倡“个人为实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事业中心论)——将国家、将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观。C:培养群体的团结意识。——由小到大的个人到群体到社会的责任价值观。 4).卢作孚的“民生精神”。目标:“民生主义”;宗旨:“服务社会、便 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集中强化爱国、集团服务和艰苦创业等意识。 5).价值观与“民生精神”的联系。民生精神促进了他价值观的发展, 价值观也同时让他亲近了民。生精神,两者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2.民生公司的管理有什么特点?这对今天中国企业的管理有哪 些启示? 管理特点:1).提出了“安全、迅速、舒适、清洁”的理念,同时提 出了“服务高于一切”的口号。 2).完善业务流程、够用渠道、建立员工参与监督的制度。 3).提倡“职工股东化、股东职工化” 4).将员工教育作为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头等大事。 5).民生精神教育,居于员工训练的核心地位。 启示:1).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 2).要致力于组织的文化建设 3).注重创新,创新将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4).重视员工,尊重员工,满足需求。 5).重视的价值观的作用 6).制定合理的用人制度要根据每个的能力安排不同的工作。 7).公司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组织行为学形考作业1-4

组织行为学形考作业1-4 1 一、案例分析:王安电脑公司(50分) 题目1王安电脑公司曾是美国IT企业界的一棵闪亮的明星。美籍华裔科学家、企业家王安在美国波士顿创办了一家驰名世界的“王安电脑公司”,他从600美元投资开始,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已发展到拥有3万多名员工,30多亿美元资产,在大约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50个分公司的世界性大企业。成功给他带来荣誉和地位,还给他带来了16亿美元的巨额资产。当我们顺着王安的足迹,浏览他的人生历程,寻找他的成功秘诀之时,不难发现,王安公司成功的决定因素就在于重视和拥有人才。王安目光远大,办事果断,懂得人才开发的重要,充分重视人的作用,以最大努力发挥公司里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该公司人才济济,有善于经营的副经理拉克斯,有实业家、电子学专家 朱传渠,有主管亚太地区销售工作的销售部经理庄家骏等等。正因为如 此,仅1952年-1983年每年的营业额以40%-50%的速度增长,到 了1982年经营额高达10亿美元之多。 对于人的使用,自始至终充满尊重、理解和信赖。王安认为,公司是人 组成的,能不能把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将关系到公司的成败。 具体工作中,他根据员工的不同类型、特点、技术专长和生活需要,实 行不同的管理方式。他把设计和研制产品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看成公司的 灵魂,给他们特殊的礼遇以示尊重,甚至在用词上都特别讲究,从不用“雇 佣”之类的词,只用“聘用”,以完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尊重他们。而 对一个有创造性的技术人才,即使他有令人难以容忍的错误和缺点,或 是骄横自负,或是两个工程师相互对立,王安都能和他们搞好关系,从 而使他们明白公司最高领导人最了解和懂得他们的贡献。公司经常会出 现这种情况:某个工程师正在做公司下达的一项设计或研制任务,而且 做得很好,公司却因为某种原因突然决定停止这个项目的设计和研制。 为了不使这个工程师感到失望,避免挫伤他的积极性,王安总是亲自和 这个工程师谈心,给予鼓励和安慰,同时,还千方百计安排他去完成另 一件特别重要的项目,从而维护了这个工程师的自尊。 理解是一种欲望,是人天生具有的一种欲望,人一旦得到了理解会感到 莫大的欣慰,更会随之不惜付出各种代价。有一次,一个研究对数计算 器的工程师告诉王安,公司的工作计划同他在几个月前达成的夏季度假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富士康十三连跳 班级:09信管本三班 姓名:马俊 学号:0911051305

事件简介 2008年至2010年5月,富士康公司连续出现了13次员工非正常死亡事件,”富士康十三连跳”由此诞生 分类 介绍完大概事件后我想将这13次自杀行为进行分类,第一类是第一个自杀的人,而第二类是后面12个有过自杀行为的人. 据部分媒体报道,富士康的第一跳并不是单纯的自杀,而是在自杀前被怀疑有盗取富士康公司的机密物品,大家都知道在我国,每次有意外发生,都会有一个神一般的临时工出现并承担事件的全部责任,于是“第一跳”便是这个神一般的临时工,甚至要面对牢狱之灾的他无法承受这巨大的压力,便在自己25岁这一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假如部分媒体报道属实,那么第一跳因素太多,在此不多说,但是后面的12次事件,值得使用组织行为学所学到的东西用来分析并以此为戒. 从工作压力谈起,导致压力的原因 潜在的压力来源包括三大类: 1)环境因素 2)组织因素 3)个人因素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着重分析组织因素. 组织内部存在众多因素给我们带来压力,主要表现在任务要求,人际关系,组织结构等几个方面。 任务要求: 指的是那些与个人工作任务有关的因素。 当工作任务具有以下特点时,容易产生压力: 1、工作负担过重,员工必须集中精力,从事高强度工作。 2、工作任务以简单、枯燥、重复性为特点。 3、工作责任大,稍有不慎造成的损失不可弥补。 人际关系 指的是由于个体与他人的关系而带来的压力。 如果一个人在组织中得不到群体的接纳、他人的关怀和领导的支持,就容易产生压力。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界定了组织中的层级水平、规章制度的效力、决策在哪里进行。 如果组织中的机构设置不合理,组织制度不健全,员工缺乏参与决策的机会,这些结构变量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压力源。工作条件 工作条件中也有不少因素会引起压力。 1、工作经常面临着潜在的危险;

组织行为学第一次案例分析王安案例

1、根据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哪一种? 答:通过阅读本案例,根据西方人性假设理论,我认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自我实现人性的假设”。 因为自我实现的概念,强调的是自主,挑战,个人成长以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与才智等较高层次的需要,对于主管人员和专业人员的行为来说是很重要的,也许是关键的方面。 (1) 当依赖于可控制的条件时, 工作可以成为满意的源泉。 (2) 人们在实现他们所承诺的目标任务时,会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3) 对目标、任务的承诺取决于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后能得到的报偿的大小。 (4) 在适当条件下,一般的人不但懂得接受,而且懂得去寻求负有职责的工作。 (5) 在解决组织问题时,大多数人具有运用相对而言的高度想象力、机智和创造性的能力。 (6) 在现代工业社会的生活条件下, 一般人的潜在智能只得到了部分的发挥。

2、如果用M(积极性的高低)=E(期望值)?V(效价)来表示王安激励员工的过程,那么请你指出这个模型中什么是目标、变量和关系? 答:在这个模型中的目标是:通过员工的努力工作使公司更上一层楼。王安认为,公司是人由组成的,只有员工做的好才能让公司得到利益。让员工发挥自己的本事,为公司工作。 这个模型中的变量是:公司对人的尊重、理解和信赖程度。信任员工,放手让员工做。 这个模型中的王安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①员工与公司高层领导和下面经理人员的关系,要做到对他们的充分信任,王安认为信赖是对部下的信条,是公司得以生存的基础。他把权力和责任越来越多地交给下面的经理人员。努力发挥他们的才干。平日里,王安从不插手一个具体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只是在他认为非要他管不可的时候,他才露面。 ②是与公司有创造性的技术人员的关系,王安在具体工作中,能够根据员工的不同类型、特点、技术专长和生活需要,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给与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尊重他们,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甚至在用词上都特别讲究,从不用“雇佣”之类的词,只用“聘用"。非常的珍惜人才,很会运用人才,及时两个工程师相互对立,王安都争取和他们搞好关系,并努力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使他们明白公司最高领导人最了解和懂得他们的贡献。 ③与公司的员工的关系,对公司的员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怀。认真听取公司每一个员工的意见,王安公司有一条热线电话,不管是谁,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 一、艾琳化妆品公司:在看完上述案例后,你觉得艾琳化妆品公司的销售管理工作中有没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家公司下一步发展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我觉得艾琳化妆品公司的销售管理工作中并没有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是格拉斯纳小姐将她个人对公司的规划和目标强加在每一名员工的工作中,这个目标并没有征求任何一名员工的意见,没有根据公司的现有实际规模和经营状况进行切合实际的规划,她的计划目标没有得到各部门经理完全认同的,没有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因此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这家公司下一发展将面临问题主要有:由于艾琳·格拉斯纳对公司目标定位偏高,第一个目标是5座大城市开设自己的经销办事处。另一个目标是下一年度,销售额应达到3百万美元.她的销售各个部门经理认为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而如何使符合实际的目标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正是她所面临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则要遵循激励原则:1按需激励原则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的原则3奖惩相结合的原则4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5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集合的原则6严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她要用目标激励的方法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使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可以是使员工看到自身的价值和责任,感到工作的乐趣,并从实现目标中得到满足感。激励理论认为:激励=目标*实现可能性,要使目标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凡必须使目标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现的可能性。也是艾琳·格拉斯纳要解决当前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围绕核心竞争力的组织变革——日产公司由衰落走向兴盛:在看完上述案例后,你认为卡洛斯是如何运用组织变革理论来拯救日产公司的?日产公司从衰落再度走向辉煌,对中国企业有借鉴意义吗?卡洛斯运用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对日产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组织变革措施从而使日产公司再度走向了辉煌。 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主要有:1、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主要决定着组织改革的方向,戈恩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对企业发 展的战略模式进行重新审核,目的是使企 业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发展企业的核心业 务2、组织结构的改变,组织结构的调整 主要是对组织结构中的权责体系,部门体 系的调整。他对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进行 大刀阔斧的改革。卡洛斯·戈恩以他的方式 终结了日产的“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 规划,在企业内部搭理推行“能力晋升” 制,这在日本企业中甚至引起了一场风暴, 到2001年,日本有近一半的大公司放弃了 “终身雇佣”制。3、组织职能的转变, 他认为:日产的组织僵化,已经坏死,必 须搭理减少决策人数,建立信息信箱,提 高办事程序和行政效率。他勇于打破日本 人信奉多年的提拔准则。一位表现出色的 科长被他连升5级,在企业内形成了“地 震”。三年内日产裁员21000人,但生产 效率却大大提高,2000年产量比1999年 高出8%。4、组织成员内在动机与需求 的变化。在组织中个体成员的行为是组织 运行有效性的基础,日产公司的股东,大 多数是由它的前雇员创办和经营着,由于 股份关系,是日产很难拒绝购买持股公司 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尽管这些供应商的产 品非常缺乏竞争力。卡洛斯·戈恩要打破这 些规矩,他力排众议将日产公司交叉持股 公司的数量由1400家变成了现在的4 家。卡洛斯·戈恩宣布公司将于2002-3 月份提前一年实现日产复兴计划中承诺的 同时,提前一年实施下一个三年期事业计 划,即“日产180计划”。他正是运用了组 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原理实现了日产公 司的第二次复兴。对中国企业 的借鉴:中国的企业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 企业本身具有的优势和不足,变革的内容 不同变革对策措施不同:1首先:要打破僵 化的用人模式,招贤纳士,便真正有能力; 有觉悟的人充分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2企 业要有明确的目标,建立完善的目标体系, 围绕目标的达成展开具体的工作3结合中 国企业自己的目标体系,不断完善内部的 机制,从而使用企业发展的需求4要以调 节和控制外部环境为中心的组织变革,建 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是企业既要做好内 在变革,又要认识到组织变革外部驱动因 素所起到的作用。 三、年轻人辞职引发的风波:在看完上述 案例后,你认为企业应该怎样做才能留住 优秀的人才?对员工的激励除了多给薪酬 以外还有哪些激励措施?企业要想留住人 才,要引进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励就是鼓 舞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 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 用,员工受到适当的激励会努力工作,以 实现绩效目标。这家制造公司要想留住 人才,除了加薪外还可以采取其他行之有 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他们为公司创造 财富的积极性:如:1目标激励2工作激 励3持股激励4榜样激励5荣誉激励6组 织文化激励7危机激励。铜鼓上述激励措 施,制定出符合本公司实际的激励措施; 从而充分调动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 四、王安电脑公司:(1)根据西方人性假 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哪一种?根据 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自 我实现人性的假设”。此假设认为:第一、 工作可以成为满意的源泉;第二、人们在 实现他们所承诺的目标任务时,会进行自 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第三、对目标、任务 的承诺取决于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后能得 到的报偿的大小;第四、在适当条件下, 一般的人不但懂得接受,而且懂得去寻求 负有职责的工作;第五、在解决组织问题 时,大多数人具有运用相对而言的高度想 象力、机智和创造性的能力。 (2)如果用M(积极性的高低)=E(期望 值)·V(效价)来表示王安激励员工的过程, 那么请你指出这个模型中什么是目标、变 量和关系?如果用M=E*V来表示王安激 励员工的过程,那么这个模型中目标是自 我实现、变量是王安和员工,关系是尊重、 理解和信赖。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M =V.E)M代表激发力量的高低,是指动 机的强度,即调动一个人积极性,激发其 内在潜力的强度。它表明人们为达到设置 的目标而努力的程度。V代表效价,是指 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 对某一结果偏爱的强度。(—1≤V≤1)。E 代表期望值,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 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 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0≤E≤1)。 五、研究所里来了个老费:1、请用个性理 论分析老费、老鲍和季老的个性特征。老 费:从文中可看出属外倾型性格,他与人 交往性情开朗而活跃,善于表露情感、表 现自己的独立行为,工作勤奋;他知识渊

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习第一单元

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习第一单元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社会学 3模型 4量表 5观察法 6调查法 7实验法 8个案研究法 9、个性 10、气质 11、能力 12、性格 13、知觉 14、社会知觉 15、自我知觉 16、知觉防御 17、价值观 18、态度 二、简答题 1组织行为学有何特点? 2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有何重要意义? 3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4 如何认识管理工作中的人的因素? 5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6 个性有哪些特点?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7简述性格的应用原则? 8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9研究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有何意义?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道问题所提供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 )。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验法 3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A气质B个性C能力D性格 4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 )。

A气质B能力C个性D性格 5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 )。 A自我B本我C超我 6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荣格B阿德勒C麦迪D弗洛依德 7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 A能力低下B一般能力 C天才D才能 8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 )。 A理智型B情绪型C意志型D中间型 9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 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D定型效应 四、多项选择题(可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 )。 A边缘性B综合性C两重性D多层次性E实用性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 )。 A个体B群体C组织D集体E环境 3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 )。 A管理的两重性B人的两重性C组织的两重性 D多学科性E多层次性 4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 )。 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5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 )。 A研究程序的公开性B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C分析方法的系统性D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E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行为测量量表有:( )。 A名称量表B等级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 E等值量表 7在行为研究中,对变量处理的方式有:( )。 A置之不顾B随机化和不加控制 C保持衡定D匹配 E规定特定的标准和范畴 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 A调查法B面谈法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E观察法 9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 )。 A个人主观内在因素B心理因素C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D生理因素E人群团体因素 10人的行为特征有:( )。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艾琳化妆品公司:在看完上述案例后,你觉得艾琳化妆品公司的销售管理工作中有没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家公司下一步发展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我觉得艾琳化妆品公司的销售管理工作中并没有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是格拉斯纳小姐将她个人对公司的规划和目标强加在每一名员工的工作中,这个目标并没有征求任何一名员工的意见,没有根据公司的现有实际规模和经营状况进行切合实际的规划,她的计划目标没有得到各部门经理完全认同的,没有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因此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这家公司下一发展将面临问题主要有:由于艾琳·格拉斯纳对公司目标定位偏高,第一个目标是5座大城市开设自己的经销办事处。另一个目标是下一年度,销售额应达到3百万美元.她的销售各个部门经理认为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而如何使符合实 际的目标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提高 工作效率,正是她所面临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则要遵循激励原则:1 按需激励原则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 相结合的原则3奖惩相结合的原则4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5内 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集合的原则6严 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她 要用目标激励的方法通过制定切实可 行的目标,使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 可以是使员工看到自身的价值和责 任,感到工作的乐趣,并从实现目标 中得到满足感。?激励理论认为:激励 =目标*实现可能性,要使目标发挥最 大的激励作用凡必须使目标本身具有 重要的意义和实现的可能性。也是艾 琳·格拉斯纳要解决当前解决问题的 方法? 二、围绕核心竞争力的组织变革—— 日产公司由衰落走向兴盛:在看完上 述案例后,你认为卡洛斯是如何运用 组织变革理论来拯救日产公司的?日 产公司从衰落再度走向辉煌,对中国 企业有借鉴意义吗?卡洛斯运用组织 变革的基本动因对日产公司进行了全 面的剖析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组织 变革措施从而使日产公司再度走向了 辉煌。? ???????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主 要有:?1、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 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主要决定着组 织改革的方向,戈恩的第一个动作就 是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模式进行重新审 核,目的是使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重 点发展企业的核心业务?2、组织结构 的改变,组织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对组 织结构中的权责体系,部门体系的调 整。他对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进行大 刀阔斧的改革。卡洛斯·戈恩以他的方 式终结了日产的“终身雇佣”和“年功序 列”规划,在企业内部搭理推行“能力 晋升”制,这在日本企业中甚至引起了 一场风暴,到2001年,日本有近一 半的大公司放弃了“终身雇佣”制?。3、 组织职能的转变,他认为:日产的组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组织行为学》常见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案例一 参考答案或提示: 开始组织较小, 采用的方法很使用这种较小的组织, 随着组织的变大, 管理者没有能力像以前一样的继续完成以前成功的方法, 管理方法不适应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从组织变革的步骤着手分析。 案例二 参考答案或提示: 1、由职权之争引发冲突, 又因信息沟通障碍产生矛盾。 2、威恩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可行的。她采用了转移目标的策略, 如给她们设置一个共同的冲突者马德, 并促进明娟和阿苏之间沟通信息, 协调认知。 3、改进人际关系一定要体现平等的原则、互利原则和相容的原则。让明娟和阿苏和平共处、互相谅解, 且告知她们未升迁的利益更大, 并使她们相信威恩的话。这一过程启发我们应该依据人际交往的原则, 运用科学的方法, 帮助下属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案例三 参考答案或提示: 1、王义堂现象说明领导者个人的实际管理水平与素质, 即真

才实学很重要。 同时还说明, 王义堂采用的专制管理方式, 在技术相对简单和成熟、而管理又比较混乱的情况下, 具有很好的效力。 2、在当前研究王义堂现象, 有以下现实意义: A、改革应首先从企业领导人入手; B、改革的关键是管理创新。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落到实处; 并根据客观实际情况, 适时调整领导人的管理方式。 C、改革要进行制度创新, 要在经营机制上把领导人的个人利益同组织利益相结合。 案例四 参考答案或提示: 1、我们根据钱德勒的组织结构理论便能发现, 陆振华的蚊香厂采用的是一种职能制( 或直线职能制) 组织结构。2、根据钱德勒的组织结构理论和权变思想, 鲍发建议的产品型结构其实质是一种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案例五 参考答案或提示: 1、因为唐文为了便于自己对公司进行集中领导, 有利于她实施控制和管理, 因此要对以前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改革后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直线职能结构: 它包含了直线关系、参谋和委

大学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转自人大杨兴坤老师] 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50年代初,弗考夫和中学时代的伙伴创办了科维特公司。这家公司在益10年内把营业额从5500万美元提高到75000万美元,一跃成为零售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在60年代初,这家公司平均每7个星期增设一家大的商店。很快扩充到了25家商店。 从一开始,科维特的管理就是集权式的。总部操纵着所有的经营活动和其它各项政策,商店经理和其它管理人员只被赋予少的可怜的权力。弗考夫经常四处巡视,直接管理相当大数量的商店,直到这一数量超出了他力所能及的范围。 科维特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他所面临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当公司的商店还没有超过12家时,弗考夫及其总部的高级管理人员还能够亲临现场给各商店作领导。但是,随着公司的扩大,面对面的监控,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变得难乎其难了。后来,科维特公司在经营上的开始日趋严重。最后公司不得不减少新店的增设,把注意力转向了现有的商店。最后弗考夫仍然无法拯救公司,科维特公司被斯巴坦斯工业公司收购,弗考夫从舞台中心消失了。 问题: 1.所采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使他获得了成功,也导致了他的失败。这是为什么? 2.科维特公司的发展,当面对面的管理变得不再可行时,为确保有效得监督管理,应当怎样进行组织设计? 案例二: 明娟不再和阿苏说话了。自从明娟第一天到爱通公司上班,她就注意到了阿苏,阿苏总是表现得冷漠疏远。开始,她认为阿苏是憎恨她的工商管理项士学位,她在公司的快速提升,或者是她的雄心壮志。但是,明娟决心同办公室里的每一位同事都处好关系,因此她邀请他出去吃午饭,一有可能就表扬他的工作,甚至还同他的儿子保持联络。 但随着中西部地区营销主管的任命,所有这一切都结束了。明娟一直盯着这个职位,并认为自己有很大的可能得到这个职位。她同与她同一级别的另三位管理人员竞争这个职位。阿苏不在竞争者之列,因为他没有研究生文凭,但是阿苏的意见被认为在高层有很大的影响力。明娟的资历比其他的竞争者要浅,但是她的部门现在已成为公司的核心部门,而且高层管理多次对她进行褒奖。她相信,若阿苏好好推荐的话,她能得到这个职位。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公司是他的,你能怎么办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公司是他的你能怎么办 正如材料中指出的,艾乐基公司目前正处于极大的困境中,而引致这种困境的原因在于企业内存在的多种矛盾: 第一,价值观的冲突。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科研官,哈里成立公司的初衷和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找到治病救人的方法并从中得到快乐而工作。他的这种理想和价值观无疑是崇高的。但是,正如材料中指出的,大部分员工并不是和他想的一样,员工更需要的是一家成功的企业,是一家能够有足够的盈利能力以支持他们的各类物质需求以及提供长期职业发展可能的企业。这种价值观的冲突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协调将导致员工的满意度大幅下降,并可能引致大量的人员流失。 第二,企业管理者对自身角色定位的认识错位。 首先,对于公司的创始人哈里来说,他技术超群并对科研有着无比的热情,他是一个合适的研发团队的领导人。但是,他在商业治理方面没有太多的天分,或者说是热情,因此,他应该专注于自己“首席科研官”的职责,放权给能够担负经营责任的职业经理人。 同时,作为公司第二、第三把手的布拉德和莱恩也都是技术出身,且在公司的职务也是负责研发管理。换言之,整个公司根本没有负责市场或业务方面的高管。他们二人在清楚了解公司的现状,且明知自己不具备营销或业务能力的情况下,不应该听任哈里一意孤行,而是要积极行使自己作为核心管理团队的作用,说服哈里转变观念,挽救公司。事实上,在海斯在艾乐基苦苦挣扎的三年间,他们一直旁观而没有帮助他促成变革,是错失了大好的良机。 第三,公司组织架构的失效。 名义上公司有董事会,也有核心管理团队,可实际上,董事会成员都是哈里的亲人或朋友,且对他言听计从,完全无条件的支持,而核心管理团队的其他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免也都完全由哈里一人决定。这样,整个公司的组织架构虽然形式上存在,但在实际运营中已经完全失效了,公司赫然已经成为哈里的一言堂。而任何对哈里的权威和决定的挑战,都会引起他极大的反弹——布拉德这次的“T恤事件”就是一例。 在目前的情况下,布拉德和莱恩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离开艾尔基,另谋出路;要么努力说服哈里,接受培养基的市场项目,并对公司管理实行变革,避免艾尔基走上破产之路。因为他们两人对于哈里和艾尔基公司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需要在这里稳定的工作,因此前者显然不是理想的出路。而要达成后者,至少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方面,要说服哈里,转变观念。现在公司变革的最大阻力来源不是别人,而恰恰是公司的创始人哈里,是他的“只要治病救人,不要利润”的观念。的确,正如德鲁克所言,创造利润仅仅是一家企业最起码而不是唯一或最高的目的。但是,没有利润,任何公司的前景都只可能是失败。没有利润,艾尔基将无法生存,公司众多怀抱梦想的员工将失去起码的生活依托,而哈里“治病救人”的梦想也将彻底破碎。布拉德和莱恩的任务就是让哈里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意识到“创造利润“和“治病救人”并不矛盾,相反,“创造利润”只是他们实现梦想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这或许是让哈里放弃固执,转变观念的关键所在。当然,在

组织行为学阶段测验1

第一章 140.度量离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答案】D 【解析】P35 141.心理测验的有效性是指心理测验的(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信度 D.效度 【答案】D 【解析】P30 142.行为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 A.B=f(S?6?1P) B.B=f(P?6?1E) C.B=f(S?6?1E) D.B=f(P?6?1M) 【答案】B 【解析】P18 143.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 ) A.三层 B.四层 C.五层 D.六层 【答案】B 【解析】P10 144.用数量指标对每种情况中可能有或可能没有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叫( ) A.因素分析 B.相关分析 C.集中趋势分析 D.抉择分析 【答案】D 【解析】P35 145.为了证明承包制与工作效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先测定未实行承包制时班组群体的工作效率,然后再测定实行承包制后班组群体的工作效率,这种研究方法是( ) A.现场实验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间隔时序准实验法 D.不等同对照组实验法 【答案】C 【解析】P33 146.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实验方法是( ) A.准实验法 B.心理实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现场实验法 【答案】B 【解析】P32 147.如果对房间内噪音加以改变,以探求噪音强度与工作效率、工作速度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面谈法 D.实验法 【答案】D 【解析】P32 148.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 A.面谈法 B.问卷调查法 C.案例研究法 D.电话调查法 【答案】C 【解析】P31 149.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中最重要原则和特点是( ) A.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B.如实地客观地进行观察和实验 C.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D.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答案】B 【解析】P24 150.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赫茨伯格 B.明兹伯格 C.费德勒 D.西蒙 【答案】B 【解析】P7 151.领导的实质是( ) A.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B.处理人与事的关系 C.处理人与组织的关系 D.处理组织与组织的关系 【答案】A 【解析】P7 152.在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中与组织学关系最密切的是( ) A.体质人类学 B.文化人类学 C.考古学 D.素质人类学 【答案】B 【解析】P21

组织行为学案例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一.人际知觉专题 案例1:心理实验的启示 案例2: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二. 个体心理专题 案例3:个性差异和管理 案例 4 谁当经理更合适 三. 群体心理专题 案例5:群体一和群体二 案例6:FS有限公司的员工集体辞职 四. 组织激励专题 案例7:大明服装厂 案例8:青田乳胶制品厂 案例9:激励招术:让员工敲锣 案例10:白泰铭跳槽 案例11:索尼公司的内部招聘制度 案例12:日立公司内的“婚姻介绍所” 案例13:黄工程师为什么要走? 五. 领导管理专题 案例14:里根与卡特的领导风格 案例15:岂能“一条道走到黑”! 案例16:工厂经理李萧及其它人的工作 案例17:哪种领导类型最有效 案例18:“强强联合”的领导班子 案例19:技术人才和劳模就适合当领导? 案例20:冷面硬汉变奶油小生 案例21:为葛多特当餐厅服务员 案例22:领导方式的确定 六. 管理沟通专题 案例23:撞机事件 案例24:沟通方式之一——暗示的运用 案例25:我失去了它 案例26:小道消息 案例27:聪明的船长 案例28:售票处的一场口角 案例29:摘掉总统的乌纱帽——水门事件的媒介关系 案例30:巧借“危机”为“契机”——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应对“福胶事件”案例31:失败的危机沟通 案例32:李克的策略 案例33:降低心中的分贝 七. 组织冲突专题 案例34:谁是赢家 案例35:病理实验室 八.组织变革专题 案例36:杨利平糯米美食厂 九.企业文化专题 案例37: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城 案例38:TCL的企业文化 十. 组织结构设计专题 案例39:XX公司组织结构设计 案例40:三九集团的案例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复习过程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精品文档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生利空调有限公司的冲突与沟通 生利空调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民营企业,生产基地设在长沙,占地20万平方米,在中国10余个主要城市及纽约、巴黎设有分支机构。公司专门生产以热能为动力、以溴化锂为冷媒的吸收式中央空调产品。 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交流磋商,吴经理被生利公司聘请为销售部经理。吴经理以前是某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负责中国南大区的运营。由于业务上的往来,结识了生利公司总裁张跃先生。在几番来往后,张总很欣赏吴经理的办事能力,并且在交谈中了解他对现状不是十分满意,虽然职位已经很高了,但他总感觉到有“玻璃天花板”,没有充分发挥才干的余地,很苦恼。 吴经理刚上任3个月,销售代表小李,被客户投诉贪污返利,审计部去查,果真如此,返利单据上面还有吴经理的签名。这件事惹得张总很恼火,于是他亲自到销售部质问此事。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当经理的,”张总对吴经理说,“你手下的销售代表,竟然敢贪污客户的返利,这么长时间了你居然不知道?要等到客户投诉到我这里才知道!唉,也不知道你平时是怎么做管理的。” “我也知道了这件事,”吴经理辩解道,“按照流程,小李是把返利单报到我的助理那里,她审查一下,整理好,给我签字,我的工作也多,可能没有看清楚。” “就没有看清楚那么简单吗?你的工作比我忙吗?”张总怀疑地看着吴经理。 吴经理无奈地说道“是我工作的疏忽,回头我会和助理商量改正工作流程,并要求公司处理她,也请处理我。” “处理助理能补回公司的损失吗?这件事应该负全责的是你!”张总对吴经理这种模糊的态度很气愤。 “是这样的”吴经理继续辩解道,“张总,你也知道我刚来,销售部很多关系还没有理顺。我们都知道,这个助理很能干,在工作上是一把好手。但她和我的关系,我感觉总存在问题,没有理的很顺。甚至有时侯,我要顺着她的意思来签署一些文件。毕竟我是新来的,要有适应的阶段,我保证今后这样的事情一定不会发生了,你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本来我今天是来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因,并不是要处理你的,”张总说道,“不过现在得考虑一下你的工作能力问题了。” 吴经理对张总的指责是一肚子委屈,作为公司的领导,应该很清楚经理不可能事无巨细统统自己揽着,大部分文件的审查工作都是由助理做的。这件事,最应直接负责的是公司指派给他作为助理的小俞。虽然自己的职位比小俞高,但毕竟进公司不久,对许多事物的处理没有小俞那么明白。更何况,公司有责任也有义务指派一名老练并且有责任心的助手协助其做好刚上任这段过渡时期的工作。吴经理觉得张总刚才的责问太不讲道理。 想着想着,吴经理越来越上火,把助理小俞叫进办公室。 “刚才张总来是为什么,我想你应该很清楚吧,我想请你解释下这件事。” “对不起,吴经理。当时小李的那份文件和其他号几份文件混在一起,可能是我漏查了,如果需要承担责任的话,我愿意负全责。”小俞一改往常清高的姿态,对错误的认识态度很诚恳。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