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作业一:文件解读(2016年11月27日)

(1)中央城市工作会议(2015,1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02);

(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2013,36号)。

解读:1)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以前城市的发展过程缓慢,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按照人口的基本规律来进行预测,可以很好适应城市的承载力;但是现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的的提高,城市化的进城极速的发展,以前的城市规划的规模设计明显不能满足现在城市发展的需要,而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的血管,神经和内脏,是提高城市的承载力的基础。

2)基础设施的保护线的划定:对于现在的城市的建设,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外,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其实主要的矛盾是在解决水资源的问题,那么对于水源,本地水源是主要,也是水系景观的主要资源,水资源的保护线的划定就很重要

3)基础设施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先锋:根据最新的经济发展研究,未来城市发展肯定是向更大的方向发展,最近看的《大国大城》一书就解释了中国未来发展要解决的是城市承载力的问题。而城镇化是农民的市民化,而农民的市民化一开始所居住在棚户区,而棚户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4)多规合一与基础设施规划:在中国的传统规划中,基本都是各扫门前雪,就会造成施工的反复性和矛盾,就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而现在提出的多规合一,很好的解决现有的矛盾。但是现在也会出现矛盾,因为很多地方现在是基于现状的基础的补缺,不能实现多规合一。怎么实现多规合一,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

5)“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贯彻“适用、经

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而基础设施在这中间扮演着重要角色。

6)环境承载能力:从区域、城乡整体协调的高度确定城市定位、谋划城市发展。加强空间开发管制,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功能,确定城市建设约束性指标。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思路,逐步调整城市用地结构,目前政策是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但实际上是人口还是不断向城市涌入,而对于基础设施的匹配,还是应该作为我们对基础设施的规划的依据。

7)健全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估监督办法:全面推进区域热电联产、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工程。明确供热采暖系统安全、节能、环保、卫生等技术要求,健全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估监督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技术改造和运行管理,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大力推行采暖地区住宅供热分户计量,新建住宅必须全部实现供热分户计量,既有住宅要逐步实施供热分户计量改造。

8)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认真总结推广试点城市经验,逐步推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管线敷设,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新建道路必须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地铁建设、河道治理、道路整治、旧城更新、棚户区改造等,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制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标准和技术导则。凡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各类管线必须全部入廊,管廊以外区域不得新建管线。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建立合理的收费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运营地下综合管廊。各城市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远景,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编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在年度建设计划中优先安排,并预留和控制地下空间。完善管理制度,确保管廊正常运行。

9)保障城市安全: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提高城市排涝系统建设标准,加快实施改造。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和安全设施建设配置标准,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加强设施运行管理。建立城市备用饮用水水源地,确保饮水安全。健全城市抗震、防洪、排涝、消防、交通、应对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城市生命通道系统,加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能力。加强城市安全监管,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

10)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利用自然山体、河湖湿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建设海绵城市,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缓解雨洪内涝压力,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鼓励单位、社区和居民家庭安装雨水收集装置。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大力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不断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

11)推进污水大气治理:强化城市污水治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抓紧治理城区污水横流、河湖水系污染严重的现象。到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力争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以中水洁厕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污水利用率。

12)加强垃圾综合治理:树立垃圾是重要资源和矿产的观念,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通过分类投放收集、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多的思想的提高,可以提升整体的垃圾治理。

13)在这个建设的意见中,规划引领,民生优先,安全为重,机制创新,绿色优质。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切实加强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坚持先地下、后地上,优先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灾避险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旧基础设施改造。提高城市管网、排水防涝、消防、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运营标准和管理水平,消除安全隐患,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在保障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完善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价格形成、调整和补偿机制。全面落实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水平,优化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发展环境,建立相关标准体系和规范,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14)围绕重点领域,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中按照“量力而行、有序发展”发展的原则,推行各类交通设施的协同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另外加大城市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加强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改造和检查,优先改造材质落后、漏损严重、影响安全的老旧管网,确保管网漏损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新建道路、城市新区和各类园区地下管网应按照综合管廊模式进行开发建设。提升城市绿地功能。设市城市至少建成一个

具有一定规模,水、气、电等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防灾避险公园。结合城市污水管网、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建设,通过透水性铺装,选用耐水湿、吸附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等,建设下沉式绿地及城市湿地公园,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达到城市基础设施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与现在提出的海绵城市相匹配。

15)、科学编制规划,发挥调控引领作用:以规划先行,突出以民为本,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避免盲目和无序建设,在规划中达到相应的适应性,既能满足生活需求,又不浪费资源。

16)、抓好项目落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通过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全面掌握在建项目进展情况。对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消防设施建设等在建项目,要确保工程建设在规定工期内完成。进一步优化简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减少和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逐步转向备案、核准与审批相结合的专业化管理模式。要强化部门间的分工合作,做好环境、技术、安全等领域审查论证,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探索建立审批“绿色通道”,提高效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要求,超前谋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各级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和工作作风,通过统筹研究、做好用地规划安排、提前下拨项目前期可研经费、加快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措施,实现储备项目与年度建设计划有效对接。

17)、确保政府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中央财政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城镇污水管网专项等现有渠道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要确保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充分考虑和优先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政府应集中财力建设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要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有合理回报或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可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在市场准入和扶持政策方面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创新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运营管理方式,实行投资、建设、运营和监管分开,形成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管理专业的市场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现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向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企业化管理模式转变。进一步完善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价格形成、调整和补偿机制。

作业二: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不同规划层级(总规控规修规)在设计和管理两方面的一些观点。

(1)城市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是顶层设计,注重战略性和系统性,勾画“山水林田湖”生态格局。主要是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加以明确,并在现有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框架下,明确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控制目标和相关指标,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策略、原则和重点实施区域,将有关要求和内容落实、协调到各相关专项规划中,并在下一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作为用地和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前置条件。主要的观点如下:

1)多层次保护并完善水系:基于降水和地质条件等本地条件,在区域范围内识别、完善、并规划自然与人工的水系统,优化循环路径和机制;对于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湖、坑塘、沟渠、湿地等需要划定蓝线的对象进行分析,提出蓝线控制的宽度,划定城市蓝线,以保护城市河湖水系。城市蓝线划定时应考虑与雨水的源头径流控制、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

2)科学划定水生态敏感区:在城市用地选择中,科学分析城市规划区内的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资源,尤其是要注意识别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并纳入城市非建设用地(禁建区、限建区)范围。分析识别城市局部低洼地区、潜在湿地建设区、内涝高风险地区,并尽可能划定为城市限制建设区。

3)综合建构控制目标:从“源头、中途、末端”三个阶段,因地制宜地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明确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水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规划控制指标和要求。

4)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的大分区:切实落实保护优先的原则,根据地区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的状况和实际需求,重点依据降雨、土壤、地形等客观条件,结合用地布局,划定海绵城市大分区,如渗透能力较弱的地区,并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目标、措施等。

(2)是专项规划

从横向专业深化角度,海绵城市的总体理念和思路需要通过各类专业规划进一步分解和落实,同时,从横向专业协调角度,海绵城市以水系统和水生态的切入点,也为统筹各个专业规划提供了一种方法。这部分专项规划主要包括:道路交通体系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排水防涝规划、水系规划等。

1)道路交通体系规划注重控制污染物外排量:城市道路是径流及其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城市道路专项规划应以消减地表径流与控制污染物外排量为主,雨水收集利用为辅。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市道路自身及周边绿地空间落实低影响开发设施,结合道路横断面和排水方向,利用不同等级道路的绿化带、车行道、人行道和停车场建设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渗管/渠等低影响开发设施,通过渗透、调蓄、净化方式,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2)绿地体系规划注重雨水消纳和生态净化:城市绿地主要具有生态服务功能、休闲游憩功能及保护和控制城市结构无序扩张的功能。城市绿地对自身及周边区域雨水具有较强的雨水渗、滞、蓄、净能力,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重要的载体,应在保障其吸热、吸尘、降噪、保持生物多样性、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等功能的基础上,合理的预留或创造空间条件,因地制宜的规划径流路径,合理选择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复合生态净化功能。

3)城市水系统规划注重水生态循环和水系统整合:所谓城市水系统,是指城市供水、节水、污水与再生利用、排水防涝、防洪、河湖水系等城市规划范围的涉水系统总称。建设海绵城市,一定要将完整的水系统规划进行统筹,通盘考虑,不能肢解,也不能各做各的,供水不管污水、污水不管排水、排水不管洪水、污染治理不管资源利用、资源利用不管综合防灾。从城市水生态本底修复的角度,同步规划低影响开发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以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注重水系统的网络化、毛细化、以及离散化,实现城市水生态多重循环和自我修复。(3)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是规划实施和项目落地的重要抓手,分解和细化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及要求;描绘了地块层面上的生态愿景,同时,也点明了诸如源头控制的重要性。它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层次。

1)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依据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提出各地块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并纳入地块规划设计要点,并作为土地开发建设的规划设计条件,实现指标控制、布局控制、实施要求、时间控制这几个环节的紧密协同,将顶层设计和具体项目的建设运行管理衔接在一起。

具体包含以下内容:划定海绵分区,明确各分区低影响开发策略,指导指标落实和技术措施应用;分解和细化上层次规划及相关规划总中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

具体指标及要求;落实蓝线,明确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及控制要求,保护水文敏感区域;落实绿线,提升绿色开敞空间的生态品质,融入雨水的渗、蓄、滞、净、用等复合功能;结合排水防涝(雨水)综合规划,明确内涝风险地区,采用综合措施达到排水防涝的规划标准;结合道路红线及本地道路雨水径流水量与水质,提出适宜当地体现海绵城市理念的道路横断面形式。2)修建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指导,通过建设条件分析、场地的平面布局与设计、竖向设计、道路交通设计、绿地设计、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等布置手段,落实和细化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海绵城市建设的开发控制指标以及低影响设施的类型、布局等要求,以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不同地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应根据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修规深度,分别将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内容纳入到修规的不同编制内容中。

(4)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规划

现阶段,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思路体现了“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理念,同时也强调了“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综合方法。但规划内容则依附于现有城市规划体系,分散到各层次、各类型的规划之中,并未完全形成独立的规划体系,其中也遇到了一些疑惑。例如,各个专业规划中有关海绵城市的内容是否能用于控制指标的考核?具体而言,绿地系统或水系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影响是否可被考核?又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分区指标又怎样与专业规划的海绵城市内容衔接?

为此,本研究认为,如果能够从城市的整体层面,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基于海绵城市建设专题研究,编制海绵城市建设综合规划能够更加有力的引领和推动各层级规划的落实。该综合规划强调以规划步骤为主线,强化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的编制流程。总体规划包括七步骤:前期调查、问题明晰、规划定位、目标建构、空间布局、专项协调、措施整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四步骤:海绵分区划定、空间优化、地块控制指标分解、规划条件优化;修建性详细规划包括四步骤:场地勘探和分析、场地设计优化、设施组合、项目评估。借助上述规划步骤,初步构筑综合规划的雏形,“以器载道”,系统性地体现海绵城市的规划理念,重塑城市的水生态文明。

作业三:低碳城市、生态城市设计和管理是怎么做的?

一、低碳生态城市提出的背景

对于现在生态城市的设计,中国的城市发展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前期中国更多在经济的发展,对于低碳生态设计的统筹没有考虑,当然可能是没有能力去考虑,但是现在经济的发展与生态发展的矛盾。

据联合国统计,世界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0%以上。城市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量的75%,低碳生态的提出与关注更多的来源于全球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本上,所以现在全球在寻求节能减排措施,从政策、交通、建筑、生产、生活和消费等方式上进行深入考虑。

二、低碳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

1、低碳生态城市应该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城市;

2、低碳生态城市构建的生活应该可以支撑当地的乃至全球的生态系统服务;

3、低碳生态城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完全依赖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且恢复城市和农村健康的生态系统;

4、低碳生态城市旨在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恶化的“脱钩”发展,减少贫困和失业,通过有效的城市管理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5、低碳生态城市拥有良好的社会秩序,体现了公平、公正以及合理的平等基本理念。

三、低碳生态城市要解决的问题

1、系统化规划和设计城市发展是未来的趋势,实现多系统的协调发展是低碳生态城的关键,但目前实践中比较成功的经验都是基于面积相对较小的区域;

2、目前大多数城市关注的重点是减少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很多城市将人均能耗或碳排放量作为主要控制指标,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都难以实现。要真正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将其进一步分解到具体的子项控制目标中;

3、交通是十分关键的问题,采取公交优先的策略以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同时鼓励慢行交通已成为共识,要实现这一策略需要对城市的功能空间、道路以及换乘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

4、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生态指标体系的各类指标势必也很庞杂,数量众多,面对如此繁杂的指标体系需要进行仔细的梳理,才有可能在具体的城市规划

和设计中得到落实。

四、节能减排的模式

1、城市规划中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与节能节能减排;

2、对于城市工业结构升级,要分类指导;

3、以低碳生态为目标,实施城市工业空间转移和布局优化;

4、区域规划层面的低碳生态空间按结构;

5、总体规划下的低碳城市空间结构。

五、低碳生态城市设计在规划管理

城市建设现状信息、城市规划编制信息和规划审查信息等。生态城市设计的内容,一般集成于城市规划编制信息,因此,这里集中就城市规划编制信息进行阐述。在城乡规划信息平台"一张图"中,城市规划编制信息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法定信息库、参考信息库和现状信息库。

1、法定信息库主要包括了法定规划层面的内容,即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部分城市设计的内容,通过法定规划的内容,在此反映出来。

2、参考信息库包含了专业规划、规划咨询等内容。专业规划包括城市设计、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交通规划、市政规划、地下空间规划等。生态城市设计的内容主要在参考信息库中体现。

3、现状信息库主要包含了基础地形现状信息、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建筑现状、道路交通现状和市政管线现状等内容。

建筑规划管理阶段的生态城市设计实施的核心,是落实用地规划管理阶段提出的包含有生态城市设计内容的土地利用条件。建筑规划管理阶段主要职能是根据土地利用条件,审核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划定建筑核位红线,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落实生态城市设计的要求,主要是通过审核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来进行,除当前规划管理的必要审核外,还包括:针对上位生态规划及规划用地条件要求,审査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生态要求、"五线"控制、土地评价下的用地性质、总建筑面积及分项建筑面积、建筑密度、绿地率、植物配置、生态适宜性等技术指标要求。是否满足建筑日照,城市空间形态、城市界面、幵敞空间是否有利于生态保护等。

生态城市设计,尤其是局部生态城市设计和街坊生态城市设计可作为规划管理和城市建设的依据之一。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项目,结合城市规划管理,可以有不同方式,落实生态城市设计要求,在用地规划管理中,转化为土地利用条件,作为项目的规划、建筑、环境设计的重要依据;在建筑规划管理中,结合具体报建方案及施工图设计,以判例式的个案审査予以落实,直接控制和指导微观、具体开发建设,在"一书两证"为核心的规划管理体系中落实生态城市设计。

六、总结

全球没有人能够置身于气候变化的挑战之外,气候变化已经把人类首次凝聚起来应对共同的敌人。我国面临着快速城镇化进城中能源集约化使用的巨大压力,大局大的压力同时也是机遇,不仅可以推动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思路的全面创新,而且我们可以借机走上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低碳生态城市设计应与城市规划管理衔接,进一步落实生态城市设计的要求,将其纳入城市建设实施的范畴。随着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应该将规划管理"一张图"以及三维数字地图系统等信息化手段运用到生态城市设计中,落实生态城市设计的管理与实施。在城市规划管理的流程中,用地规划管理阶段,生态城市设计内容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得以落实。建筑规划管理阶段,生态城市设计内容涵盖于土地利用条件中,并以此为依据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进行审查。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给水管网的形式 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主要有树枝状网和环状管网两种。 树枝状管网以水厂泵站或水塔到用户的管线布置成树枝状,管径随所供给用户的减少而逐渐变小。树枝状网构造简单和投资省的优点,但供水稳定性差,管网末梢因流量小易产生死水区,此外,输水能耗也相对较高。适用于狭长地带和用户分散地区,如从城市水厂到农村居民点,应采用树枝状管网。 环状管网的给水纵横相互接连,形成闭合的环状管网。其优缺点正好与树枝状管网相反,还有减小水锤的作用。 在城市给水工程管网布置中,常是由环状网和树枝状网相结合的。一般城市中心地区采用环状管网。而郊区、农村居民点或狭长地带等,则采用树枝状管网。城市建设中,通常近期采用树枝状网,远期随用水量和用水程度提高,再逐步增设管线构成环状网。在规划中,应以环状网为主,同时考虑分期建设。 给水工程系统组成和类型 组成: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互相联系的一系列构筑物所组成,包括从水源取水,按照用户对水质的要求进行处理,然后将水输送到给水区,并向用户配水。以地面水为水源的给水工程系统,通常可分为取水工程、水处理(净化)工程和输配水工程。见图2—1。

A.城市取水工程设施 城市取水工程设施包括城市水源(含地表水、地下水)、取水口、取水构筑物、提升原水的一级泵站以及输送原水到净水工程的输水管等设施,还应包括在特殊情况下为蓄、引城市水源所筑的水闸、堤坝等设施。取水工程设施的功能是将原水取、送到城市净水工程,为城市提供足够的水源。 城市规划中,一般根据水源条件确定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和形式。 B.2、净水工程设施 净水工程设施即为自来水厂,包括处理单元、清水池和二级泵站等设施。净水工程设施的功能是将原水净化处理成符合城市用水水质标准的净水,并通过二级泵站加压输入城市供水管

(完整版)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导则--H-1020v2(1)

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导则 编制单位: 二〇一五年二月

前言 为深入贯彻《“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国发 [2013]31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 [2013]36号),指导各城市开展通 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有序推进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通信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协调发展,特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有: 1、总则; 2、通信需求预测; 3、通信局所规划; 4、移动通信基站规划; 5、通信管道规划; 6、近期规划; 7、环境保护; 8、保障措施; 9、基础资料收集; 10、规划成果。 本导则在编制过程中,得到 XX、XX、XX的大力协助,在此深表感谢。 本导则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建议和有关资料提供 给 XX(地址:), XX(地址)。以便在今后修改时参考和吸纳。 本导则主编单位: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

目录 1总则 (1) 1.1适应范围 (1) 1.2规划范围和期限 (1) 1.3规划目标 (1) 1.4规划指导思想 (1) 1.5规划编制依据 (2) 1.6规划效力 (3) 2通信需求预测 (4) 2.1预测指标 (4) 2.2预测说明 (4) 3通信局所规划 (6) 3.1通信局所现状 (6) 3.2通信局所需求预测 (6) 3.3通信局所规划原则 (6) 3.4规划方案 (8) 4移动通信基站站址规划 (8) 4.1移动基站现状 (9) 4.2移动基站规模预测 (9) 4.3移动基站规划原则 (9) 4.4移动基站规划方案 (10) 5通信管道规划 (11) 5.1通信管道现状 (11) 5.2通信管道需求预测 (11) 5.3通信管道规划原则 (11)

最新版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县**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2项目建设单位 **县城建局 1.3建设地点 **县** 1.4建设期限 2012年 1.5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次项目主要完成《**县**镇区建设规划》中2008—2025年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具体包括乡镇道路、路灯、供热管网、街景、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1、改造柏油路面4公里; 2、硬化人行道3.2公里; 3、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 4、绿化街道6600平方米; 5、新建集中供热站一座; 6、新建垃圾处理中心一座: 1.6项目总投 项目总投资810.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810.6万元。 1.7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务院发【2007】3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2、《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5、国家和地方发布的有关设计规范; 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7、《**地区贯彻落实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加快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8、《**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划》(2009-2013年); 9、《**县**镇区建设规划》(2008-2025年) 1.8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 根据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研究: 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建设场地条件与项目优劣势分析; 3、设计原则与建设规模; 4、环境影响评价; 5、项目组织管理; 6、招投标方案; 7、项目实施进度; 8、财务评价; 9、效益评价及风险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标准规范-(GB50442-2008)

1 总则 1.0.1为提高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科学性,合理配置和布局城市各项公共设施用地,集约和节约用地,创建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1.0.3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1.0.4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指标应依据规划城市规模确定。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 1.0.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应符合表1.0.5的规定。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6各项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应根据城市的性质和人口规模、用地和环境条件、设施的功能要求等进行综合协调与统一安排,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发挥设施效益。

1.0.7有专项发展要求的特色城市,其相应的公共设施规划用地标准若突破本规范的规定,需经论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但不得突破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城市公共设施用地city public facilities land use 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2.0.2行政办公用地administrative office land use 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 政管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2.0.3商业金融用地commercial and financial land use 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险业等设施的用地。 2.0.4文化娱乐用地cultural entertainment land use 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的用地。 2.0.5体育用地sports land use 指市级和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等设施用地。 2.0.6医疗卫生用地medical and sanitary land use 指医疗、保健、防疫、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用地。 2.0.7教育科研设计用地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and use 指有固定校址和用地范围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 和勘察设计院所、信息和成人高等培训学校等设施用地。 2.0.8社会福利用地social welfare land use 指为孤儿、残疾人、老龄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所设置的学习、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摘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设施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核心内容,通过多城市公共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能够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动态平衡。本文首先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的理念进行分析,并对具体的规划布局要点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公共设施;住宅;交通 前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城市公共设施日渐增多,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包括体育馆、医院、社会福利配套设施等等,只有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才能够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分析 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中,应该加快公共设施共享,扩大建设规模,积极推进交通设施、通信设备等基础项目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应用科学的空间适宜性评价方式,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分析,可对公共设施布局规划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具体的布局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形式,还需要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综合考虑城市已有工程项目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行引导。在具体的分区引导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建设用地分为现有的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以及择机建设用地这三种[1]。 2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理念 2.1 细分公共物品属性 政府部门是提供城市公共服务的唯一主体,在各类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中,施工成本比较高,建设规模比较大,并且施工工期较长,很难获得收益,因此,私人或者企业往往不会投资建设公共设施。现如今,我国经济体制发生变革,公共设施也逐渐被细分为纯公共设施、混合型公共设施以及市场化公共设施,由于投资建设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公共设施决策、投资和管理也发生了分离。基于此,在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对公共设施用地进行规划布局时,应该优先对纯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布局,比如对于文化馆、博物馆,可优先布局,而对于电影院以及其他娱乐设施,则可交给市场规划。第二,对于公共物品以及市场化物品,需要注意协调好二者在城市空间的布局形式,如图1所示。

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8-2030年)

《河北省邢台市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2018-2030 年)》 公示 一、规划期限及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与《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年)》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保持一致,面积约 170 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 2018-2030 年,与总体规划相衔接,近期至 2022 年,远期至 2030 年。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规划指导思想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远近兼顾、融合创新”的原则,对通信局所、通信管道、通信光缆交接箱、通信基站进行规划编制,在新的中心城区格局中,实现 5G 网络全覆盖和超宽带建设的目标,满足“智慧邢台”的应用需求。 2、规划原则 (1)统筹规划 统筹各类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减少重复建设,推动通信基础 设施集约化建设和绿色发展。 (2)合理布局 科学预测通信业务需求,有效整合通信资源,推进通信基础设施 的合理布局和同步建设,实现网络无缝覆盖,提升用户体验。

(3)远近兼顾 满足中长期的网络演进和 5G 网络的发展要求,适度超前建设,促进网络能力均衡发展。 (4)融合创新 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与城市景观有机融合,通过技术创新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品质。 三、规划内容 根据政府相关文件,在中心城区开展了通信局所、通信管道、通信光缆交接箱、通信基站四项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编制。 (一)、通信局所规划 (1)根据通信运营商建设需求,结合网络组网原则、现有网络资源情况和未来业务发展情况进行通信局所的规划。对于城市已建成的老城区,机房可采用“建、购、租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建设;对于新开发建设区域,可采用附建式建设,在新建市政、商业商务、行政办公等设施中预留机房位置。 (2)通信局所建设严格执行《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YD5054-2010)中的强制性标准,采用标准设防类设防。 (二)、通信管道规划 (1)根据上位规划,结合通信运营商建设需求、网络目标以及现有管道的资源情况,在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城市支路布置管道建设方案。采用自建、共建、租用、购置等建设模式,统筹多方需求,共建共享,并留有余量。

浅谈城市基础建设与民生问题

浅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摘要: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吗?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城市关注的焦点不仅仅是这个城市的发达程度,这个城市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而现在,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这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城市里居住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何。近年来,城市里频频发生的许多有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事故,让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如今的城市生活质量在下降,生活在城市里没有了安全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工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尚不成熟,同时还面临着城市人口数量多的严重考验。因此,努力完善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城市基础建设问题安全生活质量 一、引言 步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是越来越快,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全国人口不断地向城市集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工业化,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节约了空间和时间,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又带来住房困难、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人民生活质量如何保障,我们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教授孙立军指出:在目前的城市发展节奏下,基础设施的不断拆除、建设是难以避免的,为整体而做出局部“牺牲”也可以理解,但如果一味依靠“拆-建”这种“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模式,其发展空间就很有限,不少规划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会加剧矛盾。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应提高预测的科学性,同时,整个规划设计的决策应该超越某个单一项目,而着眼于整个系统。 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也要不断地完善,科学改建,着眼未来,更好的服务人民,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贵阳市“十二__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贵阳市“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专项规划 贵阳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 2010年10月

贵阳市“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 项规划 第一章前言 1.1规划背景及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为继续贯彻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决定、实施中心城区“畅通工程”目标要求,为完成“十二五”期间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生态文明城市整体服务水平,建设宜居贵阳的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不断完善以路网、慢行系统、公共停车场、污水和垃圾处理等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使贵阳市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指导贵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规划编制的依据 编制主要依据为:《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贵阳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各区(县、市)总体规划、“十二五”规划前期调研相关课题及相关专项规划。 1.3 规划范畴 本专项规划包括贵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起南明区永乐乡,西至清镇市红枫湖镇,南起花溪区青岩镇,北至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含金阳新区、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高新区、花溪区、乌当区、小河区及清镇市青龙办事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开阳、修文、息烽、清镇(三县一市)的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312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东起小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至朱昌镇、金华镇、久安乡、石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至麦架镇、沙文镇、都拉乡,总面积为1230平方公里。 1.4 规划领域 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城市道路、排水、供水、综合管网(电力、电讯、燃气)、公共交通(停车场、轨道交通)、慢行系统、垃圾处理、防灾减灾、园林绿化等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分析

作业一:文件解读(2016年11月27 日) (1)中央城市工作会议(2015, 1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 02); (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2013,36号)。 解读:1)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以前城 市的发展过程缓慢,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按照人口的基本规律来进行预测,可以很好适应城市的承载力;但是现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的的提高,城市化的进城极速的发展,以前的城市规划的规模设计明显不能满足现在城市发展的需要,而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的血管,神经和内脏,是提高城市的承载力的基础。 2)基础设施的保护线的划定:对于现在的城市的建设,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外,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其实主要的矛盾是在解决水资源的问题,那么对于水源,本地水源是主要,也是水系景观的主要资源,水资源的保护线的划定就很重要 3)基础设施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先锋:根据最新的经济发展研究,未来城市发展肯定是向更大的方向发展,最近看的《大国大城》一书就解释了中国未来发展要解决的是城市承载力的问题。而城镇化是农民的市民化,而农民的市民化一开始所居住在棚户区,而棚户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4)多规合一与基础设施规划:在中国的传统规划中,基本都是各扫门前雪,就会造成施工的反复性和矛盾,就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而现在提出的多规合一,很好的解决现有的矛盾。但是现在也会出现矛盾,因为很多地方现在是基于现状的基础的补缺,不能实现多规合一。怎么实现多规合一,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 5)“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贯彻“适用、经济、绿

城市建设及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知识讲解

城市建设及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XX市城市建设及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是在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新形势下编制的,在我市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速工业化进程、进军全省五强,有力构筑和谐社会新背景下编制的新一轮五年规划,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依据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2020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是指导我市加快城市建设管理、建设和谐社会的行动纲要。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工作成就: 1、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度增长,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大幅度提高。 ——城市道路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本着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的目标,先后筹措资金亿元完成了“三线”工程建设,武广高速车站站前路及站前广场的硬化,友谊河两侧(罗城路-人民路)综合整治工程;公里龙舟路、金成路的建设以及建设路、城西北路、劳动路、罗城路的改扩建工程,使得城市道路系统更加完善。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主次干道新增公里,有效路面新增29万平方米,主次干道网密度增至/km2,路面质量进一步提高,绝大部分路面都是砼或者沥青砼路面。

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了维修、清淤,城市防洪能力由原先的10年一遇,提高到了50年一遇,达到了国内县级市领先水平。 ——城市绿化上档次、上品位。 “十一五”期间,先后筹措资金5000万元,完成了汨罗江沿江风光带、龙舟路、龙舟竞渡中心、友谊河西侧(罗城路-人民路)的风光带建设,以及燎家山广场、政府广场、西湖公园一区的绿化,城区新增绿化面积近20万平米。人民医院、自来水公司等单位企业加快院落的绿化改造,整个城区绿化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为汨罗进入省级园林绿化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来水管网改造完善了城区管网系统,提高了输配水的安全性。 XX市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于2003年4月开工,“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1100万元,新建维修城区供水管网公里,城区供水管网覆盖面积扩大,城市供水覆盖率达到85%,供水漏损率控制在22%以内,基本上达到了省内县级市领先水平。 ——污水处理环卫设施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率能力增强,垃圾日产日清。 “十一·五”期间,新建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规模吨/日,完成污水收集管网35km建设,改变了过来城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贵阳市“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发布日期:2013-06-18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处字体:【大中小】 贵阳市“十二·五”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送审稿) 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2年5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3 第一节规划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规划编制的依据..................................................................................................................... 第三节规划范畴................................................................................................................................. 第四节规划领域................................................................................................................................. 第五节规划期限:2011年-2015年。..............................................................................................第二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5 第一节城市基础设施现状及取得的成绩 ......................................................................................... 第二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环境条件分析10 第一节机遇和有利条件..................................................................................................................... 第二节挑战和不利因素.....................................................................................................................第四章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13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规划原则................................................................................................................................. 第三节规划目标.................................................................................................................................第五章重点建设任务19 第一节城市道路部分......................................................................................................................... 第二节供水部分................................................................................................................................. 第三节排水部分................................................................................................................................. 第四节综合管网部分......................................................................................................................... 第五节公共交通设施部分................................................................................................................. 第六节慢行系统部分......................................................................................................................... 第七节垃圾处理系统部分................................................................................................................. 第八节园林绿地部分......................................................................................................................... 第九节城市轨道交通部分................................................................................................................. 第十节防灾减灾设施部分.................................................................................................................第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33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 第二节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加快项目前期工作 ............................................................................. 第三节改善建设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第四节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强重大项目建设 .....................................................................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与基础设施规划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 前言 内容提要 第七章区域进展战略 第一节战略与区域进展战略 第二节进展方向与战略目标 第三节战略抉择 第四节进展战略的理论模式 第八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第一节增长极理论 第二节核心-边缘理论 第三节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第四节圈层结构理论 第九章区域土地利用与爱护 第一节土地和土地利用 第二节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第四节优势区规划

第五节土地爱护 第十章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第一节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 第二节第一产业规划布局 第三节第二产业规划布局 第四节第三产业规划布局 第十一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节区域交通运输规划 第四节区域给水、排水规划 第五节区域电力规划 第六节区域电信规划 第十二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第二节城镇进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第三节城镇进展战略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五节重点地区和要紧都市的进展战略规划

第十三章区域环境规划 第一节区域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 第二节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 第三节区域环境规划要紧内容 第四节区域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 第七章区域进展战略 第一节战略与区域进展战略 战略那个词本是军事上的用语。军事战略指对战争全局的谋略和谋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略研究已超出军事的范围,被引伸到经济、科技、教育、社会进展等领域。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的《经济进展战略》著作出版后,经济进展战略研究逐步受到重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亦广泛开始经济进展战略的研究。 战略那个概念,泛指带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谋划。战略研究对推动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进展有重大意义。战略研究具有如下特征: 3 / 50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贵阳市“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发布日期:2013-06-18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处字体:【大中小】 贵阳市“十二·五”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送审稿) 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2年5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3 第一节规划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规划编制的依据..................................................................................................................... 第三节规划范畴................................................................................................................................. 第四节规划领域................................................................................................................................. 第五节规划期限:2011年-2015年。..............................................................................................第二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5 第一节城市基础设施现状及取得的成绩 ......................................................................................... 第二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环境条件分析10 第一节机遇和有利条件..................................................................................................................... 第二节挑战和不利因素.....................................................................................................................第四章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13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规划原则................................................................................................................................. 第三节规划目标.................................................................................................................................第五章重点建设任务19 第一节城市道路部分......................................................................................................................... 第二节供水部分................................................................................................................................. 第三节排水部分................................................................................................................................. 第四节综合管网部分......................................................................................................................... 第五节公共交通设施部分................................................................................................................. 第六节慢行系统部分......................................................................................................................... 第七节垃圾处理系统部分................................................................................................................. 第八节园林绿地部分......................................................................................................................... 第九节城市轨道交通部分................................................................................................................. 第十节防灾减灾设施部分.................................................................................................................第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33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第二节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加快项目前期工作 ............................................................................. 第三节改善建设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第四节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强重大项目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移交表

浦口区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现状移交表 ( 2012 )年市政移验字第( )号 项目名称 建设派出所(含交警中队)易地新建工程 开工日期 2011年6月18日 南京江北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章): 区财政局(章): 移交单位(章): 接收单位(主管局章): 建设单位 南京江北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竣工日期 2012年7月2日 质监单位 南京市浦口区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站 工程立项号 浦发改字【2010】103号 设计单位 南京城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工程概算 1014万元 监理单位 南京天京建筑工程监理事务所 备案号 施工单位 南京盛嘉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移交的主要工程内容及数量 序号 项目名称 数量 规格 建设派出所办公楼 1 桩基工程 93 Φ500 2 土建工程 2408m 2 框架结构、填充墙砌筑 3 安装工程 2408m 2 水电、洁具安装 4 装修工程 2408m 2 内外墙面、墙地砖、灯具 交警中队办公楼 1 桩基工程 49 Φ500 2 土建工程 756m 2 框架结构、填充墙砌筑 3 安装工程 2408m 2 水电、洁具安装 4 装修工程 2408m 2 内外墙面、墙地砖、灯具 办证大厅 1 桩基工程 20 Φ500 2 土建工程 328m 2 框架结构、填充墙砌筑 3 安装工程 2408m 2 水电、洁具安装 4 装修工程 2408m 2 内外墙面、墙地砖、灯具 室外附属工程 1 道路工程 3617m 2 C35混凝土道路 2 绿化工程 5000m 2 草坪、灌木、淡竹 3 排水工程 793.7m HDPE 波纹管雨污水管道及配套雨污水井、化粪池 4 路灯工程 14盏 庭院灯及配套管线、检查井 10KV 配电房 1 土建工程 50m 2 框架结构、填充墙砌筑 2 安装工程 50m 2 水电、设备安装 合计 移交验收管理结论 施工单位已完成施工合同和图纸、设计变更、图纸会审纪要内容,工程技术档案、施工管理资料基本完整、齐全,达到建筑工程竣工初步验收的有关标准并初步验收合格(施工许可证等手续正在办理当中),待全部手续完备后再进行正式竣工验收和工程竣工备案。同意办理工程移交手续。 该工程的移交时间确定为 2012年 月 日,请有关单位按照本次会议议定的办法尽快解决该 工程存在的有关遗留问题,并承担工程遗留问题所产生的相关责任。按照国家关于工程质量保修的规定,建设单位必须组织施工单位承担自验收之日起的工程质量保修义务(国家、省或市对有关工程质量保修期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经研究确定该工程设施的管理单位为 。 备注 备注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一、城市基础设施构成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由城市交通、给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环境卫生、防灾等工程组成,是城市建设的主体部分,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体系。 城市各项工程的完备程度直接影响城市生活、生产等各项活动的开展。滞后或配置不合理的城市基础设施将严重阻碍城市的发展。适度超前,配置合理的城市基础设施不仅能满足城市各项活动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带动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保障城市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建设完备、健全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系统是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任务。 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 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城市和区域水资源的状况,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选择水源,进行城市水源规划和水资源利用平衡工作;确定城市自来水厂等给水设施的规模、容量;科学布局给水设施和各级给水管网系统,满足用户对水质、水量、水压等要求;制定水源和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城市自然环境和用水状况,合理确定规划期内污水处理量,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与容量;科学布局污水处理厂(站)等各种污水处理与收集设施、排涝泵站等雨水排放设施以及各级污水管网;制定

水环境保护、污水利用等对策与措施。 3、城市供电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 结合城市和区域电力资源状况,合理确定规划期内的城市用电量,用电负荷,进行城市电源工程规划;确定城市输、配电设施的规模、容量以及电压等级;科学布局变电所(站)等变配电设施和输配电网络;制定各类供电设施和电力线路的保护措施。 4、城市燃气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 结合城市和区域燃料资源状况,选择确定城市燃气气源,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各种各种燃气的用气量,进行城市燃气工程规划;确定各种供气设施的规模、容量;选择并确定城市燃气管网系统;科学布置气源厂、气化站等产、供气设施和输配气管网;制定燃气设施和管道的保护措施。 5、城市供热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当地气候、生活与生产需求,确定城市集中供热对象,供热标准,供热方式;合理确定城市供热量和负荷,选择城市热源工程规划,确定城市热电厂,热力站等供热设施的数量和容量;科学布局各种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制定节能保温的对策与措施,以及供热设施的防护措施。 6、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 结合城市通信实况和发展趋势,确定规划期内城市通信的发展目标,预测通信需求;河里去等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等各种通信设施的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类通信设施和通信线路;制定通信设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