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9094纯度方法学验证

9094纯度方法学验证

9094纯度方法学验证
9094纯度方法学验证

9094纯度方法学验证

[摘要] 目的确认建立的9094纯度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及耐受性.为909 纯度检验标准操作程序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 ODS-BP 柱,以0.1%磷酸:甲醇=25:75为流动相 UV检测器检测波长274nm. 验证内容纯

度测定方法的测定方法的专属性,确认样品检测性.定量限和浓度,并进行系统适

应性,方法精密度,方法耐受性验证. 结论该有关物质及纯度测定方法其专属性

对高温降解检测均不符合验证可接受标准,系统适应性,方法精密度,方法耐用性

均符合验证可接受标准.该纯度测定方法对于非高温接触的产品可靠,可行,对于

高于138℃接触过的产品,不能用该测定方法测定.

[关键词] 9094 高效液相色谱纯度测定

9094是一种紫外线吸收剂,具有广泛的用途. 为了验证建立的9094纯度检

测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及耐受性,将从其专属性,系统适应性,精密度,耐受性的

方面进行考察.

(一)仪器与试药

(二)方法与结果

1测定方法

1.1仪器与色谱条件:

仪器:液相色谱仪检测器:UV检测器色谱柱:ODS –BP 250×4.6mm 5μm

柱温:30℃波长:274nm 流动相:0.1%磷酸:甲醇=25:75 进样量:20μl

流速:1ml/min 溶剂:甲醇

1.2溶液配制

0.1%磷酸溶液:称取适量磷酸配成0.1%的水溶液,混匀

流动相:取过滤的0.1%磷酸溶液250ml,甲醇750ml,混匀,脱气,即得。

供试溶液:取样品加溶剂制成约0.4mg/ml的供试品溶液,摇匀,用0.22μm

滤膜滤过。

1.3 系统适用性试验: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待基线稳定后,连续进样供试溶液5次,理论塔板数按9094主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9094主峰与相邻杂质峰之间的分离度不得小于

1.5,主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过

2.0%。

1.4测定:

取供试溶液的滤液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按面积归

一化法计算样品的纯度。

2方法的专属性验证

2.1样品与溶剂分离效果验证

1)供试溶液配制:取9094样品0.0194g,置 50ml 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

至刻度,测定时用0.22μm滤膜滤过。

2)测定:按纯度测定条件,分别取供试溶液和溶剂,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记

录色谱图。

3)测定结果:溶剂峰保留时间:2.723min 产品峰保留时间:23.332min

产品峰理论踏板数: 13947min

产品峰拖尾因子: 1.052

产品与相邻峰分离度:17.143 结论:产品峰与溶剂峰出峰时间没有重叠,分离效果好

2.2起始原料与产品分离效果验证

1)供试溶液配制:

间苯二酚溶液:取间苯二酚少许,置25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刻

度,测定时用一次性滤头滤过。

间苯二酚、9094产品混合溶液:取9094约0.0194g,间苯二酚少许,置

50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测定时用一次性滤头滤过。

2)测定:按纯度测定条件,分取上述供试溶液,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记

录色谱图。

间苯二酚单独测定:

间苯二酚保留时间: 3.182min

9094样品和间苯二酚混合测定:

9094样品保留时间: 22.682min 间苯二酚保留时间: 3.182min 9094与间苯二酚的分离度: 33.239min 结论:起始原料与产品蜂不重叠.,分离效果好.

2.3降解产物与产品分离效果验证

2.31高温降解:

溶液的制备:

条件1:取9094样品 0.02011,置常压烘箱200℃加热10分钟,样品熔化。

冷却,加少许溶剂溶解,用溶剂转移至50ml量瓶中,并用溶剂稀释至

刻度,用0.22μm滤膜滤过,即得。

释至刻度,用0.22μm滤膜滤过,即得。

条件2:取9094样品0.02080g置马福炉138℃加热10分钟,样品熔化。冷却,

加少许溶剂溶解,用溶剂转移至50ml量瓶中,并用溶剂稀释至刻度,

用0.22μm滤膜滤过,即得。

测定:按纯度测定条件,分别取上述供试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

谱仪中,记录色谱图。

测定结果:

烘箱200℃马福炉138℃

样品保留时间: 22.058 21.0632 降解物保留时间: -- -- 产品与降解物分离度: -- -- 结论:样品在烘箱200放置10分钟后熔化,用溶剂溶解进样,主峰为产品峰,

但响应值明显变低,样品发生降解,但降解产物在此检测条件下不能检出,样品在

马福炉138加热10分钟溶化,用溶剂溶解后进样,产品主峰无明显变化,因此在次

温度下,样品未发生降解

2.32酸降解

溶液的配制:取9094产品0.05017g,置150ml回流瓶中,加10ml甲醇溶解,加浓盐酸溶液5

ml,加热约10分钟,放冷,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中性后,样分层,上层为黄色油状

物,下层为白色浑浊液,取上层1.48 置10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用0.22μm

滤膜滤过,即得。取下层10ml,加溶剂ml溶解,溶液为无色澄清液用0.22μm滤

膜滤过,即得。

测定:按纯度测定条件,分别取上述供试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

谱仪中,记录色谱图。

测定结果:

上层下层

样品保留时间: 19.998 19.815 降解物保留时间: -- -- 产品与降解物分离度: -- -- 结论:上层油状物主要为产品响应值大小与为进行降解的的样品基本一致,下

层浑浊液不溶于溶剂,溶解于水,里面有少量产品,因此样品在酸性条件下未发

生降解.

(3)碱降解:

供试溶液配制:取9094产0.05103g ,置150ml回流瓶中,加10ml甲醇溶解,

加1.0mol/L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放冷,用1.0mol/L盐酸

10 ml溶液调节pH为中性后,取2.5ml置10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

至刻度,用0.22μm滤膜滤过,即得。

测定:按纯度测定条件,取供试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

记录色谱图。

测定结果:

样品保留时间: 22.298min 降解物保留时间: -- 产品与降解物分离度: -- 结论:碱降解处理后的样品溶液,主峰为产品峰,响应值正常,只是较小的杂质

增多,因此,样品在强碱性条件下未发生降解.

专属性验证综合结论:9094有关物质及纯度测定方法,溶剂峰与产品峰,起始

原料与产品峰不发生重叠,相邻杂质与产品峰分离度大与1.5,原料与产品峰分

离度大与1.5,产品峰拖尾因子小与1.5;产品在强酸强碱条件下不发生降解,在

高温条件下发生降解,但降解产物未被检测出,该产品有关物质及纯度测定方法,

溶剂峰,起始原料间二苯酚和产品峰分离度满足验证可接受标准,高温降解产物

不满足验证可接受标准.

3品浓度确认

(1)供试溶液配制

9094 0.0194g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制得供试溶液1﹟溶液浓

度为 0.388mg/ml供试溶液1﹟ 1 ml,置100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至

刻度,制得供试溶液2,溶液浓度为3.88ug/ml供试溶液2﹟ 5 ml,置100ml

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制得供试溶液3,溶液浓度为 0.194ug/ml

(2)检测限测定:采集噪音2条。并取供试溶液3,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1 2

N: 0.067 0.065

平均: 0.060

S: 0.248 0.266

平均: 0.257 S/N: 3.89

检测限=样品浓度(μg/ml)×进样量(20μL)=0.194×20×10-3=

0.00388ug=3.88ng

(2)样品浓度确认:

检出限浓度0.194

最低样品浓度=×2= 0.10% =0.388mg/ml

0.10%

纯度测定方法样品浓度:约0.4mg/m,响应值为满刻度的:50%

结论:按照9094纯度测定验证方案测定.检测限为3.88ng,最低样品浓度为

0.388mg/ml,纯度测定方法样品浓度符合验证要求.

4 系统适应性

(1)供试溶液配制:称取9094样品 0.0205g ,置50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

稀释至刻度,用0.22μm 滤膜滤过,即得。

(2)测定: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待基线稳定后取供试溶液连续进样5次,记录色

谱图。按9094计算的理论塔板数应不低于3000,主峰与相邻杂质峰之间的分离

度应大于1.5,主峰拖尾因子不得过1.5,重复进样主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

不得过2.0%。

1# 2# 3# 4# 5#

理论塔板数: 13506 13177 13161 13159 13181

分离度: 16.677 14.938 26.566 19.005 28.989

拖尾因: 1.050 1.045 1.044 1.044 1.045 主峰峰面积: 15305627 15264041 15258181 15263883 15270289 平均峰面积: 15272404 RSD(%): 0.12

结论:按纯度测定方法测定,本仪器系统理论塔板数,分离度,拖尾因子和连

续多次进样的重复性符合要求,系统适应性实验满足验证可接受标准.

5方法精密度

(1)供试溶液配制:称取9094样品约20mg,置50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

释至刻度,用0.22μm滤膜滤过,即得。

1# 2# 3# 4# 5# 6#

称量(g):0.02052 0.02031 0.02070 0.01942 0.02010

0.02102

(2)测定:系统适应性: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待基线稳定后取供试品溶液1,

连续进样5次,按9094峰计算的理论塔板数应不低于1000,主峰与相邻杂质

峰之间的分离度应大于1.5,主峰拖尾因子不得过1.5,重复进样主峰峰面积

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过2.0%。

1# 2# 3# 4# 5#

理论塔板数: 13506 13177 13161 13159 13181

分离度: 16.677 14.938 26.566 19.005 28.989

拖尾因: 1.050 1.045 1.044 1.044 1.045 主峰峰面积: 15305627 15264041 15258181 15263883 15270289 平均峰面积: 15272404

RSD(%): 0.12 结论:符合规定

(2)方法精密度测定:分取供试品溶液2~6,分别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样品的纯度。

1-1 1-2 1-3 1-4 1-5

纯度: 100% 99.99% 100% 100% 100%

平均值: 100%

2-1 2-2 3-1 3-2 4-1 4-2

纯度: 99.99% 100% 100% 99.99% 100% 100% 平均值: 100% 100% 100%

5-1 5-2 6-1 6-2

纯度: 99.99% 99.94% 100% 100% 平均值: 99.96% 100%

1# 2# 3# 4# 5# 6#

每份纯度平均值: 100% 100% 100% 99.96% 100% 100% 6份纯度平均值: 99.99%

RSD(%): 0.02

结论:6份样品纯度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未超过0.1%,方法的精密读满足验证可

接受标准

6方法耐用性

(1)改变流动相配比配比1:0.1%磷酸溶液:甲醇=30:70

溶液的配制:

流动相配制.:称取磷酸 1ml ,加水 1000ml,混匀,配成0.1%的磷酸水溶

液。取0.1%的磷酸水溶液 60 ml,甲醇140 ml,摇匀,脱气,备用。

供试溶液配制:取9094样品 0.0198g ,置50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

至刻度,用0.22μm滤膜滤过,即得。

测定:取供试溶液平行测定两次,记录色谱图,按主峰计算的理论塔板数不得

低于3000,主峰与相邻峰的分离度不得低于1.5,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1.5,

与原方法比较,样品纯度的RSD不得过0.1%。

1# 2#

主峰理论塔板数: 14622 14625 分离度: 5.545 13.626 拖尾因子: 1.062 1.062

主峰峰面积: 14050608 14046973

平均值: 14048790

RSD: 0.02

纯度: 99.99 99.99 平均纯度: 99.99

原方法测定纯度: 100 99.99 100 100 100 平均纯度: 100

与原方法的平均值: 100

RSD: 0.007

结论:9094纯度测定验证方案方法耐用性改变流动相配比为45:55,因为该比例流动相50min仍未出峰,则取30:70这个比例,主峰在31min

左右出峰,取供试液平行测定两次,主峰理论塔板数大于300,分离度大于1.5,拖

尾因子小于1.5,与原方法比较,样品纯度RDS小于0.1%,该方法耐用.

溶液的配制:配比2:0.1%磷酸溶液:甲醇=20:80

(1)流动相配制.:称取磷酸 1ml ,加水 1000 ml,混匀,配成0.1%的磷酸水溶液。取0.1%的磷酸水溶液 40 ml,甲醇 160 ml,摇匀,脱气,备

用。

(2)供试溶液配制:取9094样品 0.0201g ,置50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用0.22μm滤膜滤过,即得。

测定:取供试溶液平行测定两次,记录色谱图,按主峰计算的理论塔板数不得低

于3000,主峰与相邻峰的分离度不得低于1.5,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1.5,

与原方法比较,样品纯度的RSD不得过0.1%。

1# 2#

主峰理论塔板数: 11032 11011 分离度: 1.865 1.833 拖尾因子: 1.155 1.155 主峰峰面积: 14183287 41483351

平均值: 14183319

RSD: 0.0003

纯度: 99.93 99.92

平均纯度: 99.92

原方法测定纯度: 100 99.99 100 100 100

平均纯度: 100

与原方法的平均值: 99.96

RSD: 0.06

结论:9094纯度测定方法验证方案,方法耐用性改变流动相配比为35:65,因为35:65比例下50分钟仍未出峰,所以调整另一比例为20:80,主峰

出峰时间为12分钟左右,取供试液平行测定2次,理论塔板数大于3000,分离

度大于1.5,拖尾因子小于1.5,与原方法样品纯度RSD小于0.1%,该方法耐

用。

(2)改变流速流速=1.2ml/min

溶液的配制:

流动相配制.:称取磷酸 1ml ,加水1000 ml,混匀,配成0.1%的磷酸水溶液。

取0.1%的磷酸水溶液 250 ml,甲醇 750 ml,摇匀,脱气,备用。

供试溶液配制:取9094样品 0.0225g,置50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刻

度,用0.22μm滤膜滤过,即得。

测定:取供试溶液平行测定两次,记录色谱图,按主峰计算的理论塔板数不得低

于3000,主峰与相邻峰的分离度不得低于1.5,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1.5,与

原方法比较,样品纯度的RSD不得过0.1%。

1# 2#

主峰理论塔板数: 12879 12877 分离度: 1.738 12.096 拖尾因子: 1.077 1.077

主峰峰面积: 13660962 13656003

平均值: 13658482

RSD: 0.03

纯度: 100 100 平均纯度: 100

原方法测定纯度: 100 99.99 100 100 100 平均纯度: 100

与原方法的平均值: 100

RSD: 0

结论:按照验证方案测定将流速改变为1.2,供试液主峰理论塔板数大与300,主峰与相邻峰分离度大于1.5,拖尾因子小于1.5,与原方法比较,样品纯度RSD小于

0.1%,该方法耐用。

溶液的配制:流速=0.8min

流动相配制.:称取磷酸 1ml ,加水 1000 ml,混匀,配成0.1%的磷酸水溶液。取0.1%的磷酸水溶液 250ml,甲醇 750ml,摇匀,脱气,备用。

供试溶液配制:取9094样品0.0207 g,置50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用0.22μm滤膜滤过,即得。

测定:取供试溶液平行测定两次,记录色谱图,按主峰计算的理论塔板数不得低于

3000,主峰与相邻峰的分离度不得低于1.5,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1.5,与原

方法比较,样品纯度的RSD不得过0.1%。

1# 2#

主峰理论塔板数: 14956 14949

分离度: 20.599 14.523 拖尾因子: 1.062 1.061

主峰峰面积: 18465202 18433532

平均值: 18449367

RSD: 0.12

纯度: 99.92 99.99

平均纯度: 99.96

原方法测定纯度: 100 99.99 100 100 100

平均纯度: 100

与原方法的平均值: 99.98

RSD: 0.03

结论:按照9094纯度测定方法验证方案,调整流速为0.8mg/ml 取供

试液平行测定2次,记录色谱图主峰理论塔板数大于3000,分离度大于1.5,拖

尾因子小于1.5,与原方法比较样品纯度的 RSD小于0.1%,该方法耐用。

(3)供试液稳定性

(1)流动相配制.:称取磷酸 1ml,加水 1000ml,混匀,配成0.1%的磷酸水

溶液。取0.1%的磷酸水溶液 250ml,甲醇 750 ml,摇匀,脱气,备用。

(2)供试溶液配制:称取9094样品 0.0194g ,置50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

并稀释至刻度,用0.22μm滤膜滤过,即得。

测定:(1)系统适应性:待基线稳定后取供试溶液,连续进样5次,按9094峰计算的理论塔板数应不低于1000,主峰与相邻杂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应大于1.5,主峰拖

尾因子不得过1.5,重复进样主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过2.0%。

1 2 3 4 5

理论塔板数: 13506 13177 13161 13159 13181 分离度: 16.677 14.938 26.566 19.005 28.989 拖尾因子: 1.050 1.045 1.044 1.044 1.045 主峰峰面积: 15305627 15264041 15258181 1523883 15270289

平均峰面积: 15272404

RSD(%): 0.12

结论:符合规定

(2)取供试品溶液,分别测定放置0h、1h、2h、3h、4h、8h的样品溶液,

不同时间样品纯度与0h比较,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不得过2.0%。

0h 1h 2h 3h 4h 8h

纯度 100% 99.99% 99.99% 99.96% 100% 100%

平均纯度—— 100% 100% 99.98% 100% 100%

RSD:0.007% 0.007% 0.007% 0.03% 0 0

结论:按照9094纯度测定验证方案,取供试品溶液,分别方置

0h,1h,2h,3h,4h,8h的样品溶液不同时间样品纯度与0比较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

于2.0%,该方法耐用

三讨论

[参考文献]

20.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 2005年颁布

指导原则编号: 【H】G P H 5-1 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 技术指导原则 二○○五年三月

目 录 一、概述 (1) 二、方法验证的一般原则 (2) 三、方法验证涉及到的三个主要方面 (2) (一)需要验证的检测项目 (2) (二)分析方法 (3) (三)验证内容 (3) 四、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3) (一)专属性 (3) 1、鉴别反应 (4) 2、杂质检查 (4) 3、含量测定 (4) (二)线性 (5) (三)范围 (5) 1、含量测定 (6) 2、制剂含量均匀度 (6) 3、溶出度或释放度 (6) 4、杂质 (6) (四)准确度 (6) 1、含量测定 (7) 2、杂质定量试验 (7) (五)精密度 (7) 1、重复性 (8) 2、中间精密度 (8) 3、重现性 (8)

(六)检测限 (8) 1、直观法 (8) 2、信噪比法 (9) (七)定量限 (9) 1、直观法 (9) 2、信噪比法 (9) (八)耐用性 (10) (九)系统适用性试验 (10) 五、方法再验证 (11) 六、方法验证的评价 (12) (一)有关方法验证评价的一般考虑 (12) (二)方法验证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12) 七、参考文献 (13) 八、著者 (13)

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是药品研发和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其中,对药品进行质量控制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基础和前提。为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需要多角度、多层面来控制药品质量,也就是说要对药物进行多个项目测试,来全面考察药品质量。一般地,每一测试项目可选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为使测试结果准确、可靠,必须对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以充分表明分析方法符合测试项目的目的和要求,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方法进行验证。 方法验证的目的是判断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有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从本质上讲,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否符合检测项目的要求。 方法验证在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成为质量研究和质量控制的组成部分。只有经过验证的分析方法才能用于控制药品质量,因此方法验证是制订质量标准的基础。方法验证是药物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指导原则重点探讨方法验证的本质,将分析方法验证的要求与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和规律性的阐述,重点阐述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论证方案的设计。 本指导原则主要包括方法验证的一般原则、方法验证涉及的三个主要方

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为所采用的试验方法能否替代药典规定的方法用于药品微生物的检验提供指导。 随着微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制药领域不断引入了一些新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大体可分为三类:(1)基于微生物生长信息的检验技术,如生物发光技术、电化学技术、比浊法等;(2)直接测定被测介质中活微生物的检验技术,如固相细胞技术法、流式细胞计数法等;(3)基于微生物细胞所含有特定组成成分的分析技术,如脂肪酸测定技术、核酸扩增技术、基因指纹分析技术等。这些方法与传统检查方法比较,或简便快速,或具有实时或近实时监控的潜力,使生产早期采取纠正措施及监控和指导优良生产成为可能,同时新技术的使用也促进了生产成本降低及检验水平的提高。 在控制药品微生物质量中,微生物实验室出于各种原因如成本、生产量、快速简便及提高药品质量等需要而采用非药典规定的检验方法(即替代方法)时,应进行替代方法的验证,确认其应用效果优于或等同于药典的方法。 微生物检验的类型及验证参数 药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主要分两种类型: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定性试验就是测定样品中是否存在活的微生物,如无菌检查及控制菌检査。定量试验就是测定样品中存在的微生物数量,如菌落计数试验。 由于生物试验的特殊性,如微生物检验方法中的抽样误差、稀释误差、操作误差、培养误差和计数误差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附录XIX A)不完全适宜于微生物替代方法的验证。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的验证参数见表1。 表1 不同微生物检验类型验证参数 注: 尽管替代方法的验证参数与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参数有相似之处,但是其具体的内容是依据微生物检验特点而设立的。替代方法验证的实验结果需进行统计分析,当替代方法属于定性检验时,一般采用非参数的统计技术;当替代方法属于定量检验时,需要采用参数统计技术。 进行微生物替代方法的验证时,若替代方法只是针对药典方法中的某一环节进行技术修改,此时,需要验证的对象仅是该项替代技术而不是整个检验方法。如无菌试验若改为使用含培养基的过滤器,然后通过适宜的技术确认活的微生物存在,那么,验证时仅需验证所用的微生物回收系统而不是整个无菌试验方法。 替代方法验证的一般要求 在开展替代方法对样品检验的适用性验证前,有必要对替代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首先,所选用的替代方法应具备必要的方法适用性证据,表明在不含样品的情况下,替代方法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9012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1. 范围
准确测定生物基质(如全血、血清、血浆、尿)中的药物浓度,对于药物和 制剂研发非常重要。这些数据可被用于支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或根据毒动 学、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的结果做出关键性决定。因此,必须完整地验证和 记录应用的生物分析方法,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本指导原则提供生物分析方法验证的要求,也涉及非临床或临床试验样品实 际分析的基本要求,以及何时可以使用部分验证或交叉验证,来替代完整验证。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和试验样品分析应符合本指导原则的技术要求。 应该在相应的生物样品分析中遵守 GLP 原则或 GCP 原则。
2. 生物分析方法验证
2.1 分析方法的完整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的主要目的是,证明特定方法对于测定在某种生物基质中分析 物浓度的可靠性。此外,方法验证应采用与试验样品相同的抗凝剂。一般应对每 个物种和每种基质进行完整验证。当难于获得相同的基质时,可以采用适当基质 替代,但要说明理由。
一个生物分析方法的主要特征包括:选择性、定量下限、响应函数和校正范 围(标准曲线性能)、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分析物在生物基质以及溶液 中储存和处理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有时可能需要测定多个分析物。这可能涉及两种不同的药物,也可能涉及一 个母体药物及其代谢物,或一个药物的对映体或异构体。在这些情况下,验证和 分析的原则适用于所有涉及的分析物。
对照标准物质 在方法验证中,含有分析物对照标准物质的溶液将被加入到空白生物基质 中。此外,色谱方法通常使用适当的内标。 应该从可追溯的来源获得对照标准物质。应该科学论证对照标准物质的适用 性。分析证书应该确认对照标准物质的纯度,并提供储存条件、失效日期和批号。 对于内标,只要能证明其适用性即可,例如显示该物质本身或其相关的任何杂质 不产生干扰。 当在生物分析方法中使用质谱检测时,推荐尽可能使用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内 标。它们必须具有足够高的同位素纯度,并且不发生同位素交换反应,以避免结 果的偏差。
1

残留溶剂方法学验证方案

残留溶剂方法学验证方案

阿莫西林残留溶剂分析方法验证方案文件编号: VP-01-06-00-041 方案起草 方案审核 方案批准

生效日期:年月日 1、概述 在阿莫西林制备工艺中,使用了甲醇与丙酮两种对人体具有危害的二类溶剂,我公司为了确保阿莫西林原料中甲醇与丙酮的残留在国家要求范围内,开发了阿莫西林胶囊中甲醇与丙酮残留的检测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要求对此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 2、验证目的 证明本方法能满足阿莫西林原料中甲醇与丙酮的残留溶剂测定,确保阿莫西林原料中甲醇与丙酮的残留溶剂检测方法准确、重现并耐用,检测结果数据真实可靠。 3、验证范围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阿莫西林中甲醇与丙酮的残留溶剂检验方法验证。 4、确认小组成员及职责

5、验证前的风险评估 5.1 验证小组人员按照《质量风险管理规程》,对分析方法进行了风险评估,确定了需进行方法确认的项目。 5.1.1严重性(S ): 危害可能产生后果的程度。严重程度分为五个等级。 5.1.2可能性(P ) 影响检测结果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频率或概率,建立以下五个等级:

5.1.3可检测性(D)检测到异常情况存在的能力的程度,定义如下: 5.2风险优先数量等级判定(RPN) 5.2.1风险等级判定标准的确定 RPN是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可能性和可探测性三者乘积,用来衡量可能的仪器缺陷,以便采取可能的预防措施。 RPN = Severity(严重程度)×Possibility(发生的可能性)×Detection(可探测性) 5.2.2风险评价和处理

注:当RPN≤8,但严重性S为5时,仍需按中等以上风险进行后续控制。

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5 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是通过体外和动物体内的研究方法,揭示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获得药物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阐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Excretion, 简称ADME)的过程和特征。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研究开发的评价过程中起着重要 作用。在药物制剂学研究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是评价药物制剂特性和质量的重要依据。在药效学和毒理学评价中,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进一步深入阐明药物作用机制,同时也是药效和毒理研究动物选择的依据之一;药物或活性代谢产物浓度数据及其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是产生、决定或阐明药效或毒性大小的基础,可提供药物对靶器官效应(药效或毒性)的依据。在临床试验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能为设计和优化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有关参考信息。 本指导原则是供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新药的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参考。研究者可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参考本指导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试验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本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 基本原则、试验设计的总体要求、生物样品的测定方法、研究项目(血

药浓度-时间曲线、吸收、分布、排泄、血浆蛋白结合、生物转化、对药物代谢酶活性及转运体的影响)、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与评价等,并对研究中其他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附录中描述了生物样品分析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相关方法和要求,供研究者参考。 二、基本原则 进行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试验目的明确; (二)试验设计合理; (三)分析方法可靠; (四)所得参数全面,满足评价要求; (五)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试验设计 (一)总体要求 1. 受试物 中药、天然药物:受试物应采用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应采用工艺路线及关键工艺参数确定后的工艺制备,一般应为中试或中试以上规模的样品,否则应有充分的理由。应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有效期及配制方法等,并提供质量检验报告。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建议现用现配,否则应提供数据支持配制后受试物的质量稳定性及均匀性。当给药时间较

方法学验证方案

***含量测定 方法学确认方案日期:2016年1月

验证方案审查与批准 您下面的签字表明您已审阅此份验证方案并同意实施。

目录 1 目的 (4) 2 范围 (4) 本方案适用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齐墩果酸片含量测定方法的确认。 (4) 3 验证机构与职责 (4) 4 定义 (5) 5 参考文件 (5) 6 风险因素分析 (5) 7 验证准备 (6) 8 检测方法的描述 (6) 8.1 药品与试剂的准备 (6) 9 验证实施 (8) 11 确认结果评定与结论 (14) 12 附录目录 (14)

1 目的 对苦参膜中的含量测定检测方法进行确认,确保方法的可行性,以便为有效控制苦参膜的含量提供依据。 2 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齐墩果酸片含量测定方法的确认。 3 验证机构与职责 3.1验证小组成员 3.2 职责 3.2.1验证小组组长职责 3.2.1.1保证确认方案及各种检查表的起草。 3.2.1.2保证在执行前完成对确认方案及各种检查表的审核和批准。 3.2.1.3负责对确认小组成员进行本方案的培训。 3.2.1.4保证完全按照确认方案实施。 3.2.1.5确保能及时发现偏差,并按照已经达成一致的偏差处理方法对其进行记录、纠 正、调查和最终确认。 3.2.1.6确保确认报告的生成、审核和批准。 3.2.2QA职责 3.2.2.1执行前完成对确认方案及各种检查表的审核。 3.2.2.2负责确认过程的监控和检查,保证确认方案的实施,参与确认结果评价。 3.2.2.3参与确认偏差的调查、处理、和评估。 3.2.2.4确认过程中,如有变更,保证按《变更处理程序》执行。

美国FDA药物分析程序及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中文版)

药品及生物制品的分析方法和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目录 1.介绍...................... (1) 2.背景..................... .. (2) 3.分析方法开发. ..................... . (3) 4.分析程序内容.............................................. ......... ..................................... .. 3 A.原则/范围 (4) B.仪器/设备............................................. . (4) C.操作参数.............................................. .. (4) D.试剂/标准............................................. . (4) E.样品制备.............................................. .. (4) F.标准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5) G.步骤......... ....................................... (5) H.系统适应性..... (5) I.计算 (5) J.数据报告 (5) 5.参考标准和教材............................................ (6) 6分析方法验证用于新药,仿制药,生物制品和DMF (6) A.非药典分析方法............................................. (6) B.验证特征 (7) C.药典分析方法............................................. .. (8) 7.统计分析和模型 (8) A.统计 (8) B.模型 (8) 8.生命周期管理分析程序 (9) A.重新验证 (9) B.分析方法的可比性研究............................................ . (10) 1.另一种分析方法............................................... .. (10) 2.分析方法转移的研究 (11) C.报告上市后变更已批准的新药,仿制药,或生物制品 (11) 9.美国FDA方法验证............................................... . (12) 10.参考文献

9012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中国药典2015年版 9012生物样品定置分析方法验证 指导原则 一、范围 准确测定生物基质(如全血、血清、血浆、尿)中的药物浓度,对于药物和制剂研发非常重要。这些数据可被用于支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或根据毒动学、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的结果做出关键性决定。因此,必须完整地验证和记录应用的生物分析方法,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本指导原则提供生物分析方法验证的要求,也涉及非临床或临床试验样品实际分析的基本要求,以及何时可以使用部分验证或交叉验证,来替代完整验证。本指导原则二和三主要针对色谱分析方法,四针对配体结合分析方法。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和试验样品分析应符合本指导原则的技术要求。应该在相应的生物样品分析中遵守 G L P原则或GC P原则。 二、生物分析方法验证 (一)分析方法的完整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的主要目的是,证明特定方法对于测定在某种生物基质中分析物浓度的可靠性。此外,方法验证应采用与试验样品相同的抗凝剂。一般应对每个新分析方法和新分析物进行完整验证。当难于获得相同的基质时,可以采用适当基质替代,但要说明理由。 一个生物分析方法的主要特征包括:选择性、定量下限、响应函数和校正范围(标准曲线性能)、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分析物在生物基质以及溶液中储存和处理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有时可能需要测定多个分析物。这可能涉及两种不同的药物,也可能涉及一个母体药物及其代谢物,或一个药物的对映体或异构体。在这些情况下,验证和分析的原则适用于所有涉及的分析物。 对照标准物质 在方法验证中,含有分析物对照标准物质的溶液将被加人到空白生物基质中。此外,色谱方法通常使用适当的内标。 应该从可追溯的来源获得对照标准物质。应该科学论证对照标准物质的适用性。分析证书应该确认对照标准物质的纯度,并提供储存条件、失效日期和批号。对于内标,只要能证明其适用性即可,例如显示该物质本身或其相关的任何杂质不产生干扰。 当在生物分析方法中使用质谱检测时,推荐尽可能使用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内标。它们必须具有足够高的同位素纯度,并且不发生同位素交换反应,以避免结果的偏差。 1.选择性 该分析方法应该能够区分目标分析物和内标与基质的内源性组分或样品中其他组分。应该使用至少6个受试者的适宜的空白基质来证明选择性(动物空白基质可以不同批次混 9012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合),它们被分别分析并评价干扰。当干扰组分的响应低于分析物定量下限响应的20%,并低于内标响应的5%时,通常即可以接受0 应该考察药物代谢物、经样品预处理生成的分解产物以及可能的同服药物引起干扰的程度。在适当情况下,也应该评价代谢物在分析过程中回复转化为母体分析物的可能性。 2.残留 应该在方法建立中考察残留并使之最小。残留可能不影响准确度和精密度。应通过在注射高浓度样品或校正标样后,注射空白样品来估计残留。高浓度样品之后在空白样品中的残留应不超过定量下限的20%,并且不超过内标的5%。如果残留不可避免,应考虑特殊措施,在方法验证时检验并在试验样品分析时应用这些措施,以确保不影响准确度和精密度。这可能包括在高浓度样品后注射空白样品,然后分析下一个试验样品。 3.定量下限 定量下限是能够被可靠定量的样品中分析物的最低浓度,具有可接受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定量下限是标准曲线的最低点,应适用于预期的浓度和试验目的。 4.标准曲线 应该在指定的浓度范围内评价仪器对分析物的响应,获得标准曲线。通过加人已知浓度的分析物(和内标)到空白基质中,制备各浓度的校正标样,其基质应该与目标试验样品基质相同。方法验证中研究的每种分析物和每一分析批,都应该有一条标准曲线。 在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之前,最好应该了解预期的浓度范围。标准曲线范围应该尽量覆盖预期浓度范围,由定量下限和定量上限(校正标样的最髙浓度)来决定。该范围应该足够描述分析物的药动学。 应该使用至少6个校正浓度水平,不包括空白样品(不含分析物和内标的处理过的基质样品)和零浓度样品(含内标的处理过的基质〉。每个校正标样可以被多次处理和分析。 应该使用简单且足够描述仪器对分析物浓度响应的关系式。空白和零浓度样品结果不应参与计算标准曲线参数。 应该提交标准曲线参数,测定校正标样后回算得出的浓度应一并提交。在方法验证中,至少应该评价3条标准曲线。 校正标样回算的浓度一般应该在标示值的:t l5%以内,定量下限处应该在±20%内。至少75%校正标样,含最少6个有效浓度,应满足上述标准。如果某个校正标样结果不符合这些标准,应该拒绝这一标样,不含这一标样的标准曲线应被重新评价,包括回归分析^ 最好使用新鲜配制的样品建立标准曲线,但如果有稳定性数据支持,也可以使用预先配制并储存的校正标样。 5.准确度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描述该方法测得值与分析物标示浓度的接近程度,表示为:(测得值/真实值)x l00?^应采用加人已知 ? 363

抗药抗体免疫原性分析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中文版)

抗药抗体免疫原性分析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 摘要: 几乎所有的生物制药产品都会引起一定的抗药抗体(anti-drug antibody,ADA)反应,抗药抗体反应可能会降低药物疗效或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人体内,抗药抗体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反应。但是对于某些治疗性蛋白质,抗药抗体反应能引起各种临床的不良反应,包括温和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临床前研究表明,抗药抗体能对药物暴露、药物毒性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等造成影响。因此治疗性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引起了临床医生、药企及监管机构的注意。为了评估生物药物分子的免疫原性,以及将实验结果与临床事件联系起来,在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中,很有必要开发可靠的能够有效评估抗药抗体反应的实验方法。这里方法学验证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方法学验证是药物上市申请必不可少的。现行的监管文件对于免疫分析方法的验证的指导相当有限,特别是缺乏有关免疫原性分析方法的验证的指导。因此,本文对抗药抗体免疫分析方法的验证提供科学的建议。在现有的关于生物分析的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加入独特的性能验证。笔者建议采用实验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免疫分析的方法学验证。这些建议被视为最佳的例子,旨在促进整个医药行业形成一个更加统一的抗体检测方法。 1.简介: 生物制药产品包括氨基酸聚合物、碳水化合物或核酸,一般通过人细胞系、哺乳动物细胞或细菌进行表达,比常规的小分子药物更大(一般大于1~3KD)。由于以上特性,生物制药产品引起免疫反应的潜力更大。生物制药的免疫原性与产品的内在因素(种属特异性表位、外源性、糖基化程度、聚合或变性程度、杂质和制剂)、外在因素(给药途径、慢性或急性给药、药代动力学及内源性当量)、患者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和替代疗法)相关。 抗药抗体反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包括过敏、自身免疫和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例如,药物中和、生物分布异常和药物清除率增强等均可能会使

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

一、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 1.化学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原料药采用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剂可在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可向待测制剂中加人已知量的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所建立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2.化学药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可向原料药或制剂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人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对照品,可用所建立方法测定的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校正因子或不能测得对主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的情况下,可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 或面积比(% )。 3.中药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可用对照品进行加样回收率测定,即向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供试品中再精密加人一定量的被测成分对照品,依法测定。用实测值与供试品中含有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量计算回收率。在加样回收试验中须注意对照品的加人量与供试品中被测成分含有量之和必须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之内;加入对照品的量要适当,过小则引起较大的相对误差,过大则干扰成分相对减少,真实性差。 回收率:%= (C - A ) /S X 100% 式中:A为供试品所含被测成分量;B 为加入对照品量; C 为实测值。 4.校正因子的准确度 对色谱方法而言,绝对(或定量)校正因子是指单位面积的色谱峰代表的待测物质的量。待测定物质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即为相对校正因子。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法常应用于化学药有关物质的测定、中药材及其复方制剂中多指标成分的测定。校正因子的表示方法很多,本指导原则中的校正因

分析方法验证报告2.2

分析方法验证报告 2019QQHJKX01 分析方法:《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HJ970-2018) 验证人员: 验证时间:2019年01月23日—25日 乌拉特前旗环境保护监测站

1参加人员情况 2仪器、标准物质情况 3 工作曲线的测定 3.1 工作曲线的测定条件 分析日期:2019年01月23日 温度:20℃湿度:18% 测定波长:225nm 3.2 工作曲线的测定

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4 方法检出限的测定 依据《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168-2010)附录A 方法特性指标确定方法。 方法检出限的一般确定方法: 按照样品分析的全部步骤,重复n(≥7)次空白试验,将各测定结果换算为样品中的浓度,计算n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按公式A-1计算,方法检出限按公式A-2计算。

标准偏差S= (A-1) 式中:n —— 样品的平行测定次数 X i —— 单次测定值 X —— 测定平均值 MDL=t (n-1,0.99)×S (A-2) 式中:MDL —— 方法检出限 n —— 样品的平行测定次数 t —— 自由度为n -1 ,置信度为99%时的t 分布 S —— n 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 ( ) 1 1 2 - ? ? ? ? ? - ∑ = n X x n i i

5 精密度、准确度测试 分别对标准浓度为0.4mg/L、0.8mg/L、1.0mg/L和有证标准物质BW022四个浓度进行6次测定,测定结果见表5-1。

6 评价与验证结论 6.1 评价 根据《水质石油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HJ970-2018)对本实验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进行相关评价。 6.1.1 空白值最低检出限评价 根据《水质石油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HJ970-2018)中的检出限为0.01 mg/L,本实验石油类的检出限为0.004mg/L,符合标准方法要求。 6.1.2 精密度评价 本次实验分别对油浓度为0.4 mg/L、0.8 mg/L、1.0 mg/L和有证标准物质BW022进行测试,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6%、2.9%、4.7%、5.0%,符合标准方法要求。 6.1.3 准确度评价 根据方法条件,本次实验测定的加标回收率为96%-104%,平均值为99.75%,对标准浓度为0.4 mg/L、0.8 mg/L、1.0 mg/L和有证标准物质BW022的测定,相对误差分别为 2.5%、-1.2%、0.0%、5.0%,其结果均在标准范围内。 6.2 结论 通过对上述指标的验证,证明本站具备按照《水质石油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HJ970-2018)进行监测的能力,该项目可在本监测站正常开展。 分析者:复核者:审核者: 报告编写时间:2019年01月26日

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HGPH 5-1指导原则编号: 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 技术指导原则 二??四年十一月 目录 一、概 述 ..................................................................... ............................................ 1 二、方法验证的一般原 则 ..................................................................... ................ 2 三、方法验证涉及到的三个主要方 面 (2) ,一,需要验证的检测项 目 ..................................................................... . (2) ,二,分析方 法 ..................................................................... .. (3) ,三,验证内 容 ..................................................................... .......................... 3 四、方法验证的具体内 容 ..................................................................... . (3)

,一,专属 性 ..................................................................... (3) 1、鉴别反 应 ..................................................................... (3) 2、杂质检 查 ..................................................................... (4) 3、含量测 定 ..................................................................... (4) ,二,线 性 ..................................................................... . (5) ,三,范 围 ..................................................................... . (5) 1、含量测 定 ..................................................................... (5) 2、制剂含量均匀度...................................................................... (5)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有关物质检查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 药品中的有关物质泛指在药品的生产与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杂质或降解产物。由于这些有关物质的存在会影响到药品的纯度,进而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有关物质的控制是药品研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在药品审评中一直重点关注的要点之一。而要对有关物质进行严格的控制,就离不开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这就涉及到分析方法的筛选与验证。从现有的申报资料看,药品研发单位已基本上意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重要性,但是对验证时各具体指标是否可行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从而难以对验证结果进行评判。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根据有关物质的定量限与质量标准中该杂质的限度分别配制三个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例如某杂质的限度为0.2%,则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的杂质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

(RSD)。 该项目的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定量限至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该杂质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0,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5%。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该杂质峰与其它峰应能完

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编号: 【H】G P H 5 -1 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 (第二稿) 二OO四年三月十九日

目录 一、概述 (4) 二、方法验证的一般原则 (5) 三、方法验证涉及到的三个要素 (5) 1、需要验证的检测项目 (5) 2、分析方法 (6) 3、验证内容 (7) 四、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7) (一)专属性 (7) 1、鉴别反应 (7) 2、杂质检查 (7) 3、含量测定 (8) (二)线性 (8) (三)范围 (9) 1、含量测定 (9) 2、制剂含量均匀度 (9) 3、溶出度或释放度 (9) 4、杂质 (10) (四)准确度 (10) 1、含量测定 (10) 2、杂质定量试验 (10)

(五)精密度 (11) 1、重复性 (11) 2、中间精密度 (12) 3、重现性 (12) (六)检测限 (12) 1、直观法 (12) 2、信噪比法 (12) (七)定量限 (13) 1、直观法 (13) 2、信噪比法 (13) (八)耐用性 (14) (九)系统适用性试验 (14) 五、方法再验证 (15) 六、方法验证的评价 (16) 1、有关方法验证评价的一般考虑 (16) 2、方法验证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16) 七、参考文献 (17) 八、起草说明 (18) 九、著者 (20)

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的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是药品研发和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其中,对药品进行质量控制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基础和前提。为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需要多角度、多层面来控制产品质量,也就是说要对药物进行多个项目测试,来全面考察产品质量。一般地,每一测试项目可选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为使测试结果准确、可靠,必须对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以充分表明分析方法符合测试项目的目的和要求,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方法进行验证。 方法验证的目的是判断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有效控制产品的内在质量。从本质上讲,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 方法验证在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成为质量研究和质量控制的组成部分。只有经过验证的分析方法才能用于控制产品质量,因此方法验证是制订质量标准的基础。方法验证是药物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指导原则重点探讨方法验证的本质,将分析方法验证的要求与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和规律性的阐述,重点阐述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论证方案的设计。

槐花药材的含量测定及方法学验证实验报告

槐花药材的含量测定及方法学验证 姓名:廖卓* 学号:11071105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比色法测定槐花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及原理。 2、熟悉槐花药材的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 二、实验原理 槐花为豆科植物SophorajaponicaL的干燥花及花蕾[1]。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槐花药材的主要有效成份是黄酮类化合物,其中芦丁的含量最高,所以槐花药材的鉴别及含量测定均以芦丁为指标成分。 芦丁(C27H30O16,610.51) 黄酮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铝盐发生配位反应,生成红色的配位化合物,使得最大吸收波长红移至可见光区,且具有较高的吸收系数。黄酮类与铝盐的配位反应是定量完成的,因此可采用比色法测定槐花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避免其他非黄酮成分对测定准确度的影响[2]。 三、仪器与试药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00ml容量瓶,25ml容量瓶、10ml移液管,超声波清洗器、漏斗、玻璃棒 试剂:槐花药材,芦丁对照品,5%亚硝酸钠溶液,10%硝酸铝溶液,氢氧化钠试液,乙醇。 四、实验步骤 总黄酮含量测定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芦丁对照品50mg,精密称定,置于25ml量瓶中,加60%乙醇适量,置水浴上微热使溶解,放冷,加60%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于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0.2mg/ml的芦丁对照品溶液。 (2)检测波长的选择: 取A对照品溶液,在400~600nm波长进行光谱扫描,发现光谱图最大吸收,选定波长 说明:一般选择待测样品化合物吸收度最大,即吸收曲线最高点为测定波长。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λmax或该化合物经显色后的最大吸收峰,通过分光光度计进行扫描后确定或通过二极管阵列检测来确定,并与该化合物文献值相比较应一致。在最大吸收峰处测定时灵敏度高,误差小。因此一般情况下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检测波长。 (3)标准曲线的制备: 配制不同浓度的A对照品溶液,考察线进样量与峰面积的性关系、线性范围、相关系数等。以进样量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做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的制备步骤: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ml,2ml,3ml,4ml,5ml与6ml,分别置于6个25ml量瓶中,各加水使成6.0ml,精密加5%亚硝酸钠溶液1.0ml,摇匀,放置6分钟,再加10%硝酸铝溶液1.0ml,摇匀,放置6分钟,加氢氧化钠试液10.0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不加对照品溶液同法配制空白溶液,按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00nm波长处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浓度C(mg/ml)0.000 0.008 0.016 0.024 0.032 0.040 0.048 吸光度A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样本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中国药典》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 分析方法需经验证; 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 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和生物学测定方法, 其中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原则与化学药品基本相同, 因此可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 但在进行具体验证时还需要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 相对于理化分析方法而言, 生物学测定方法存在更多的影响因素, 因此本指导原则不涉及生物学测定方法验证的内容。 验证的分析项目有: 鉴别试验、限量或定量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以及制剂中其它成分( 如防腐剂等, 中药中其它残留物、添加剂等) 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 其溶出量等的测定方法也应进行必要验证。 验证指标有: 准确度、精密度( 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 、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在分析方法验证中, 须采用标准物质进行试验。由于分析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 并随分析对象而变化, 因此需要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指标。表1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指标可供参考。

一、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一般用回收率( %) 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 1.化学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原料药采用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 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剂可在处方量空白辅料中, 加入已知量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 可向待测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 或用所建立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2.化学药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可向原料药或制剂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对照品, 可用所建立方法测定的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 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校正因子或不能测得对主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的情况下, 可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 %) 或面积比( %) 。 3.中药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分析方法确认指导原则

分析方法确认指导原则 分析方法确认(analytical method verification)是指首次使用法定分析方法时,由现有的分析人员对分析方法中关键的验证指标进行有选择性的考察,以证明方法对所分析样品的适用性,同时证明分析人员有能力使用该法定分析方法。《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中提供了建立分析方法需要验证的指标,分析方法的确认并不是重复验证过程。本指导原则不涉及微生物分析方法的确认。 一、确认过程(verification process) 分析方法的确认过程,是指应用法定方法对药物及其制剂进行测定时,评价该方法能否达到预期的分析目的。 分析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药物分析经验和知识,经培训后能够理解和执行法定方法。分析方法确认应当由上述分析人员开展,以确保法定方法能够按预期顺利实施。 如果法定方法确认失败,并且相关工作人员(或起草人员)未能协助解决失败的问题,也可能是该方法不适用于在该实验室测定待分析的样品。 二、确认要求(verification requirements) 1. 确认原则 分析方法确认无需对法定方法进行完整的再验证,但是需要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表1中列出的分析方法验证的指标用于方法的确认。分析方法确认的范围和需验证的指标取决于实验人员的培训和经验水平、分析方法种类、相关设备或仪器、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分析对象等。分析方法确认需验证的指标和检验项目(鉴别、杂质分析、含量测定等)有关,不同的检验项目,方法确认所需验证的指标也不同。 2. 考察指标 分析方法确认应包含对影响方法的必要因素的评估。对于化学药,方法确认应考虑原料药的合成路线和制剂的生产工艺等因素;对于中药,方法确认应考虑中药材种类、来源、饮片制法和制剂的生产工艺等因素,从而评价法定方法是否适用于原料药和制剂基质。 在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时,方法专属性是确认法定分析方法是否适用的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