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郑万高铁铁路共用桩协议书(7标)

郑万高铁铁路共用桩协议书(7标)

注:本表一式8份,施工、监理各2份

注:本表一式8份,施工、监理各2份

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冯长安 摘要:高速铁路从诞生至今已近50年,纵观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其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而高速铁路建设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依据我国高速铁路规划,在未来30年将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高峰时期。本文从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形势、国外高铁建设的相关经验、高铁建设的作用与目标进行系统的说明,通过区域的视角和严密的论证来分析高铁建设对城市本体以及城市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为我国今后高速铁路以及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铁建设;城市发展;区域空间结构 1引言 在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目前仅有的普通铁路运输系统已经日益饱和,负重越来越大,日渐不能满足我国的交通运输需求。在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形势下,加快作为资源节约型的高速铁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必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应运而生,由此我国开始了高速铁路建设的新篇章。 在我国即将进入高速铁路建设的快速时期,研究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以便为今后高速铁路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到未雨绸缪,科学建设,合理发展。 2研究意义 2.1我国高铁建设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4年1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通过,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时代的来临。其规划至2020年实现“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 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的建设完成。建 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运速度目标值 达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如图所示: 在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中,又确定了高速 铁路建设的近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实现 “五纵六横八连线(568网)”;远期实现 “8 图 1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图 纵15横26连线(81526网)”。 由此可以看出,未来30年将是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重要时期。 2.2高铁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2020规划图(附详细规划图)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2020规划图(附详细规划图)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行业规划,也是截至2020年我国铁路建设的蓝图。正是2004年1月通过的这份纲领性文件,促使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指导全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成功实施,让大秦铁路突破世界重载运量极限,更推动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开辟了中国高速铁路的新纪元。2008年10月31日,经国家批准,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引。新规划将进一步扩大路网规模,完善布局结构,提高运输质量,体现了原规划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的要求。 规划方案 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以及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3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 规划指出,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形成西部铁路网骨架,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公里。形成西北、西南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西北至华北新通道,西北至西南新通道,新疆至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完善西部地区和东中部铁路网络。 铁路部门将以客运专线、沪汉蓉通道、杭甬深通道、煤炭运输通道的部分项目为重点,积极争取开工一批新项目。计划新线铺轨859公里,投产1680公里;复线铺轨290公里,投产140 公里;电气化投产559公里。宁西线西合段、宁启线、粤海通道、胶新线、宝兰复线、朔黄线等16个项目将建成。 客运专线 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具体建设内容: 1、“四纵”客运专线: ⑴北京~上海客运专线(京沪高铁),贯通京津至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⑵北京~武汉~广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南地区; ⑶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 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 2、“四横”客运专线: ⑴徐州~郑州~兰州客运专线,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 ⑵杭州~南昌~长沙客运专线,连接华中和华东地区; ⑶青岛~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 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和华东地区。 3、三个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 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公里。

2020年中国高铁规划图

2020年中国高铁规划图 2004 年1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行业规划,也是截至2020年我国铁路建设的蓝图。正是2004年1月通过的这份纲领性文件,促使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指导全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成功实施,让大秦铁路突破世界重载运量极限,更推动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开辟了中国高速铁路的新纪元。 2008 年10 月31 日,经国家批准,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引。新规划将进一步扩大路网规模,完善布局结构,提高运输质量,体现了原规划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的要求。 规划方案 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 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 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到2020 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 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以及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3 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 1.2 万公里以上。 规划指出,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形成西部铁路网骨架,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公里。形成西北、西南进出境国 际铁路通道,西北至华北新通道,西北至西南新通道,新疆至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完善西部地区和东中部铁路网络。 铁路部门将以客运专线、沪汉蓉通道、杭甬深通道、煤炭运输通道的部分项目为重点,积极争取开工一批新项目。计划新线铺轨859 公里,投产1680 公里;复线铺轨290 公里,投产140 公里;电气化投产559 公里。宁西线西合段、宁启线、粤海通道、胶新线、宝兰复线、朔黄线等16 个项目将建成。 客运专线 建设客运专线 1.2 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 公里及以上。具体建设内容: 1 、“四纵”客运专线: ⑴北京?上海客运专线(京沪高铁),贯通京津至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⑵北京?武汉?广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南地区; ⑶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 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 2、“四横”客运专线: ⑴徐州?郑州?兰州客运专线,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 ⑵杭州?南昌?长沙客运专线,连接华中和华东地区; ⑶青岛?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 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和华东地区。

浅谈高铁旅游的发展

浅谈“高铁旅游”的发展现状 摘要:2008年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新形势、新需求,国家调整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规划“四纵四横”等客运专线以及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城际客运系统,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6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中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而随着高速铁路(简称高铁)的发展与完善,也将打破与改变现有的旅游格局,高铁旅游将深刻地影响出游者的出行计划与选择。 一、高铁旅游的优势 高铁旅游在现在的旅游市场上兴起并有了比较好的发展。而高铁旅游在整个旅游市场与其他的旅游方式相比的优势在于,在旅游者选择高铁旅游的因素包括: (一)高铁旅游具有很大快捷性、便捷性。高铁缩短了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的时间距离,缩短在路上“旅”的时间,而扩大了了在景区的“游”的时间,让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充分地游览体验。高铁让旅游“朝发夕至”“夕出朝归”“双城生活” 成为可能。在高铁旅游产品中,大部分以“三日游”或“四日游” 为主,为空余时间较少的人群提供选择,丰富了小长假的旅游行程,改变了短假期的省市周边游,是跨省跨地域旅游成为可能。

(二)高铁旅游具有客运量大,稳定性高的特点。高铁运载量大,并且班次多,旅游者有更多的选择,有利于旅游计划的实现。另外,高铁旅游天气变化的影响小,具备全天候并且准点率高,少延迟或晚点,保证了旅游每个环节的衔接和进行。 (三)高铁旅游具有绿色环保出行,符合现代旅游的潮流。高铁是一种低消耗,较环保的出行工具,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高铁旅游具有很大的潜在发展动力。现在高铁旅游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选择其的群体逐渐的增多,旅游消费增加。对于旅游景区和沿线旅游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将从前的过路人变成旅游者,促进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区域的形成。 (四)高铁旅游也促进了旅游业格局的转变,将改变中国旅游市场的客源结构,体现为团队数量降低、散客数量增加;高铁将促使中国旅游空间结构趋于均衡化;与此同时,高铁将促使旅游消费者的出游方式和时间发生改变,旅游产品开发也将向深度发展。 (五)经济效益好,舒适方便。 二、案例分析(以贵州为例子) 沪昆高铁贵阳至长沙段即将开通,届时,贵州将融入中国高铁大交通版图,极大缩短我省与华中、长三角、京津地区的时空距离。6月7日至6月17日,由贵州省旅游局牵头,黄果树、百里杜鹃、织金洞、镇远古城、梵净山、西江千户苗寨、

《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 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 “四纵”客运专线:北京—上海(京沪高速铁路)、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港(京港高速铁路)、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杭州—宁波—福州—深圳(沿海高速铁路)、北京—蚌埠—合肥—福州—台北(京台高速铁路,大陆段叫“京福高速铁路”)。 “四横”客运专线:徐州—郑州—兰州、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沪昆高速铁路)、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沪汉蓉高速铁路)。 六大城际客运系统: 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天津—秦皇岛,北京—秦皇岛,天津—保定 环鄱阳湖经济圈地区:南昌—九江,九江—景德镇,南昌—鹰潭 长株潭地区:长沙—株洲,长沙—湘潭 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京—上海,杭州—上海,南京—杭州,杭州—宁波 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深圳,广州—珠海,广州—佛山 深圳—茂名 闽南三角洲地区:福州—厦门,龙岩—厦门, 中投顾问认为: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进程正在不断加快,目前,武汉及周边城际圈,郑州及周边城际圈,成都及周边城际圈,沈阳及周边城际圈,长沙-株州-湘潭地区,长春-吉林地区,赣江经济区,皖江经济区等经济集中带或经济据点,均将规划修建城际铁路。 除此之外,广州至南宁,成都至兰州,成都至西安,成都至贵阳,太原至西安等等重要省会之间或重大城市之间,将来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客运需求的增加,都将陆续修建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铁路或高速客运铁路专线。预计到2020年,中国200公里及以上时速的高速铁路建设里程将超过1.8万公里,将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 北京与省会城市火车8小时内抵达 2008年中国拥有了第一条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2009年中国又拥有了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武广客运专线。而2010年—2012年,中国将建成以北京为中心的8小时高速铁路交通圈。按照新调整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12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由目前的8万公里增加到1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成1.8万公里。乘高速列车从北京出发,1小时内到达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张家口、承德等城市;2小时到达沈阳、济南、郑州,太原等城市;3小时能到达长春、大连、南京、合肥,呼和浩特等城市;4小时能到达哈尔滨、西安、上海、杭州、武汉等城市。除乌鲁木齐、拉萨等个别城市外,广州、南昌、福州、台北,由于处在中国东南地区,时间上稍有间隔。其他北京到全国各省会城市都将在8小时以内。 中国高铁改变世界 2008年3月31日,时速350公里的首列国产化CRH3高速动车组在“唐车”下线,进入测试运行。 之前有外国宣称试验了500公里的高速列车,但目前全世界投入实际运营的最高速度,仍是武广高铁最高时速394。事实上,中国的高铁速度代表了目前世界的高铁速度。作为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京津高铁从一问世就站在世界前沿,创造了运营速度、运量、节能环保、舒适度四个世界第一。 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 (2010-08-06) 本规划分两期 近中期:五纵六横七连线 从2010年起至2040年,用30年的时间,将全国主要省市区连接起来,形成国家网络大框架。考虑现实,线路东密西疏;照顾西部,站点东疏西密。所有高铁线路的规划和建设,全部由中央政府集中组织实施,建成后的营运,交中国高铁公司集中管理。本方案除京广和京沪线外,所有线路建设应采用磁浮悬技术方案。 五纵: ①哈沪线:哈尔滨-扶余-长春-四平南-沈阳-营口-大连-烟台-青岛-日照-连云港(海州)-盐城-南通-上海。全线按

高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

高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 高速铁路是交通运输方式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高铁时代的到来给各地旅游业带来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广州北站为例,通过探讨交通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分析广州北站的所在地广州市花都区所面临高铁旅游配套设施、旅游产品和服务等建设的提升空间的问题。 标签:高铁区域旅游广州北站 一、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 对于中国铁路而言,虽然较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比较晚,但是从2014年7月1日起,中国铁路也迎来从“普铁时代”到“高铁时代”的关键转折。 广义的高速铁路,是指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km以上的铁路系统。近些年来,随着中国高铁技术和建设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俨然已呈现出速度快、密度大、数量多、服务好、能耗低、污染小、占地少、效益高等世界各国高铁运营的基本特点。 二、高铁背景下广州北站的机遇与挑战 交通基础设施是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多条高铁的营运使沿线形成“黄金旅游通道”,交通的便利给沿线各大区域的旅游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笔者将以武广高速的广州北站为例,对高铁给广州北站的所在地——广州市花都区的旅游发展格局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 1.机遇分析 1.1广州北站有利于提高花都区旅游的可进出性 众所周知,外部交通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制衡作用非常关键。广州北站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原名花都火车站。作为广州地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近几年该站的运输功能逐渐转变,从货运转向以客运为主,大大减轻了广州火车站的客运负担。这种作用在武广高铁全线开通后更是得以体现。以此,花都和周边城市之间的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都得到极大提高,大大提高了花都旅游的可进出性。 1.2广州北站有利于花都旅游市场范围的拓展 旅游业中有“三个小时黄金旅程”的说法,即旅程时间在1个小时可以忍受,2个小时有点难受,超过3个小时就会有人放弃。这种说法指出了旅程时间对于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根据这种说法,广州北站的存在,使得花都周边的很多城市诸如清远、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深圳等可以纳入花都的“同城

分析中国的高铁旅游

----------- ------- ------- -------- --- ---------装- ---- -------------- -------------- --------- 订 - ----------------------- --------------- --线- --------------------------------------- 班级 14 会展 一班 姓 名 学 号 1 42 5 80 91 13 - 广 东 财 经 大 学 答 题 纸(格式二) 课程 旅游学概伦 2016 -2017 学年第 1 学期 成绩 评阅人 评语: ========================================== 分析中国的高铁旅游 一、 兴起 继2009年12月武广高铁、2010年1月郑西高铁、2011年7月京沪高铁、2012年12月京广高铁成功开通运营之后,我国成为了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铁路是我国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高铁发展显著地提高了人们出行的便利性,同时也给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1]。 高铁旅游这种新的旅游方式随着高铁的普及而越来越多出现在大众面前。高铁旅游兴起是内因外因客观主观交织的结果。 1、人均收入持续增加,钱包年年有‘余’ 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实施了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经济社会总量指标在世界中的份量继续提高,其中,人均国民总收入大幅增加,已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收入分组标准,2010年我国实现了由中等偏下收入水平到中等偏上水平的重大跨越,人均GNI 相当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从2012年84.5%提高到2014年93.7%。

我国高铁发展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我国高铁发展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我国高速铁路起步较晚,但自第一条真正意义的高速铁路在日本通车,高速铁路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综观其发展历程,大体有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4年至1990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新纪元的到来。随后法国、意大利、德国纷纷修建高速铁路。 第二阶段:1990年至90年代中期,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等欧洲大部分国家,大规模修建本国或跨国界高速铁路,逐步形成了欧洲高速铁路网络。此时高铁的修建,不仅是铁路提高内部企业效益的需要,更多的是国家能源、环境、交通政策的需要。 第三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亚洲、北美洲、澳洲等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建设高速铁路的热潮。各国政府对高速铁路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财力,高铁以其节能、减少环境污染、安全等优势焕发出勃勃生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全世界高铁建设的浪潮中,我国也加快了高铁建设的步伐,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武广高铁、郑西高铁纷纷投入运营,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等多条高铁线路均在建或规划中。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高铁主干网络初步建成,200公里及以上高铁里程将超过1.8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届时将形成“四纵四横”的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环渤海地区、环鄱阳湖经济圈地区、长株潭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五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 四纵:北京—上海;北京—香港;北京—哈尔滨/大连;上海—杭州—深圳

四横:青岛—太原;徐州—兰州;南京—成都;杭州—长沙 高速铁路以速度快、舒适、安全著称,打破了人们对铁路运输的惯常思维。在世界“高铁时代”来临的背景下,我国高铁发展对旅游业的影响也日益突显。 首先,高速铁路直接冲击了民航在旅游交通中的地位,改写旅游交通格局。 民航一直是远程旅游交通的首选,时速200公里至350公里的高铁给民航带来了直接的压力。武广高铁在开通100多天后,3月28日起武汉飞广州的航班从每天最多13班减为最多10班。郑西高铁不到50天,3月25日起郑州到西安航线所有航班停飞。东航董事长刘绍勇甚至表示,高铁会冲击国内60%以上的民航市场。春秋航空曾经专门研究过高铁冲击航空的课题,发现1000公里、一个半小时以内航程的航线最易受到高速铁路的冲击,因为在这一航程,加上到机场和办票的时间,乘坐飞机的时间优势并不突出。根据高铁建设规划,到2020年,高铁会形成独立的客运专线网络,覆盖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三大区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内的主要城镇。而这里也是我国民航航线最集中、运量最大、黄金航线最多、航空公司之间竞争最激烈的区域。高速铁路也将在民航、长途公共汽车、私家车、铁路、游轮所构成的旅游交通板块中占据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其次,高速铁路以其独特魅力有效吸引旅游市场中的高端商务人群,成为陆路交通的新秀。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商务客人是不同旅游细分市场中消费能力最强的客人,他们价格敏感度低,重复使用频率高,选择忠诚度高,且人群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这部分客人是不同旅游交通行业竭力争取的消费群体。高速铁路在争夺这部分客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200公里至500公里之内的出行范围,与汽车比,高铁更快、更舒适;与飞机相比,高铁更准时,且不易受天气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发中心徐鹤寿 速度是铁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自1964年日本成功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以来,高速铁路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效益高、全天候、节能、环保、安全等显著特点,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 1.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1.1 国外高速铁路简介 目前,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韩国、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拥有不同长度、不同速度的高速铁路。世界各国由于国情和运输需求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装备,其最高运行速度也在不断地提高。 日本是世界第一个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自1964年修建了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后,陆续又修建了山阳、上越、东北、北陆、九州等5条新干线,全部是纯客运运输,新干线总长度已达2258km。同时,其最高运行速度不断提高,如东海道新干线从建成运营的210km/h,已提高到270km/h;山阳新干线的运行速度已达300km/h。2011年3月采用最新型高速列车“隼”号,运行速度300km/h,2012年达到320km/h。 德国从1991年建成汉诺威~维尔茨堡高速铁路以来,陆续修建了曼海姆~斯图加特、汉诺威~柏林、科隆~法兰克福、纽伦堡~英戈尔施塔特等高速铁路以及科隆~迪伦、拉斯塔特~奥芬堡、莱比锡/哈雷~格勒伯斯等高速段,运行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其总里程已达1057km。其中,2002年建成的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最高,为300km/h。德国高速铁路的运输模式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货共线,如汉诺威~维尔茨堡,采用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分时段运行,最高运行速度为250km/h;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为纯客运。 法国第一条新建高速铁路为1983年通车的TGV巴黎东南线,初期运行速度为270km/h,1989年提高到300km/h。目前,已建成并开通运营8条高速铁路,总长度已达1884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 及以上,都是纯客运运输。目前,法国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都达到300km/h,其中TGV东部线的运行速度达320km/h,是国外高速铁路中运行速度最高的。 西班牙的既有铁路为轨距1668mm的宽轨铁路,新建高速铁路为与欧洲铁路网连接,均采用标准轨距。1992年建成马德里~塞维利亚高速铁路,客货混运,运行速度为270km/h;2008年全线开通的马德里~巴塞罗那,为纯客运,设计速度350km/h,最高运行速度300km/h。目前,已建成的高速铁路的总里程达1902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为欧洲高速铁路长度第一。 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时速300公里速度等级的高速铁路技术已趋于成熟。因此,随后新建高速铁路的国家或地区,充分利用已成熟的先进技术,实现速度的技术跨越,将速度目标值确定为300km/h及以上,如法国2001年开通的TGV地中海线、2007年开通的TGV东部线(巴黎~斯特拉斯

高铁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思考.pdf

一、河北旅游区位分析 (一)地理区位 河北位于华北地区的腹心地带,北京、天津两市的外围,河北省的唐山、廊坊、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和秦皇岛七市环绕京津,自古即是京畿要地。毗邻京畿是河北省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同时也是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挑战。因为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量游客,是重要的客源市场。河北省环绕京津,距离这个庞大的客源市场的地理距离最近。但是另一方面,京津旅游资源对河北旅游资源的替代性使河北省旅游业面临挑战,如同样拥有皇家文化旅游,但是北京的旅游品质更高。河北处于中国第三经济增长极的核心腹地,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东北亚最活跃的经济腾飞区,是中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增长极。河北处于环渤海地区的核心腹地,海岸线长达487千米,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环境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资源禀赋 河北省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大省,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秀美、客源市场广阔、区位优势明显。河北是全国唯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湿地、丘陵、沙漠、高原的省份,地形地貌齐全。皇家文化、冰雪温泉、红色胜迹、森林草原、海滨海岛,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金银红绿蓝”五色河北旅游大观园。 (三)交通枢纽 河北省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省内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海运等全方位的交通体系。多条高铁线路穿过河北省境内。从涉及区域而言,通过石家庄的新建铁路最多,有四条,京石、石武、石德、石太四条高速铁路,使得石家庄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铁枢纽,石家庄将由一座“被火车拉来的城市”转型成一座“被高速铁路环绕的城市”。从石家庄北上京、津,南下郑州、武汉,东到青岛、济南,西去太原,都可通过客运专线快速到达。 二、高铁对河北旅游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同城效应” 随着高铁的建成通车,时空间隔被打破,市民出行更加便捷。河北省的石家庄、沧州、廊坊、保定、邯郸、邢台、秦皇岛、唐山、衡水、张家口、承德市都已经或即将拥有高铁连通。未来河北省将实现市市通高铁,而且石家庄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铁十字路口”。随着高铁的逐渐完善,以北京为中心,天津、保定、石家庄、秦皇岛、承德、张家口等城市1个小时就可到达。京石、石武客专投用后,邯郸、邢台将与北京形成“一个半小时交通圈”。石家庄到武汉也将由以往的7-8小时缩短至3个来小时。石家庄已经与北京、太原、郑州等省会以上城市实现了一小时左右的车程,石济高铁的建设将使石家庄与济南实现“一小时交通圈”。石家庄居民可以一小时,向北到达北京;向南到达郑州;向西到达太原;向东到达济南。同城效应已经非常显著,不仅节约经济交往时间,提高效率外,还有利于区域内资源合理调动,保进各城市协调发展。 (二)旅游资源可达性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河北省旅游产业空间格局划分为“一极、两城、两带、十二区”,基本上涵盖了河北省的所有旅游资源分布。一极是省会石家庄,两城是指承德和秦皇岛,两带是环北京休闲旅游产业带、环渤海度假旅游产业带,十二区分别是指石家庄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区、秦皇岛—唐山湾滨海度假区、张承草原生态度假区、白洋淀温泉休闲聚集区、廊坊商务休闲聚集区、崇礼—赤城冰雪温泉度假区、桑洋河谷、昌黎葡萄酒文化休闲聚集区、保定文化休闲聚集区、邯郸广府古城太极文化旅游区、邢台太行山旅游区、衡水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沧州吴桥杂技文化旅游区。这些地区现在基本上已经被高铁覆盖,旅游资源的可达性大大提高。与以往的铁路运输不停,高铁大大节约了旅行时间,可以使游客拥有更多在景区停留的时间。这对景区所担心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不能延长旅游停留时间是很好的机会。当然景区要想真正留住游客,还要在旅游品质上进一步提升。 (三)游客出游行为 高铁的建设大大减少了游客出游的时间成本,使远距离的旅游实现的可能性增大,从而影响游客的出游行为。河北省拥有广阔的客源市场,拥有毗邻京津、环绕渤海、面向东北亚的区位优势。俄罗斯、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是河北重点的客源市场。高铁的建成大大方便了这些客源地游客的出行。从近距离的客源市场来看,河北省本身也是人口大省,发挥自身客源市场优势,努力为7000万人民旅游休闲创造良好条件。同时,瞄准京津两地旅游消费市场,开发适宜京津市场的新型休闲旅游产品,最大限度地吸引京津及周边游客来河北旅游度假,强化与山西、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等其他周边省份的市场联合,开发并推出跨区域旅游产品以及差异化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三、建议和对策 (一)深化同城效应,实现优势互补 交通运输条件一直是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张明与刘曦等,2011)。河北省机场数量少,开通的航线有限,远程游客到达河北旅游多数要在北京中转。秦唐沧地区虽然濒临渤海,但秦皇岛港、京唐港、黄骅港主要功能是为工业服务,缺少客运码头和配套服务设施。航空、海上客运交通滞后,严重制约国内远程客源市场和入境市场的拓展。高铁的建设可以弥补航空和港口建设的不足。目前,河北省的高铁通达性已经大大提高,随着在建线路的逐渐完善,不仅

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附图)

中长期铁跖网规划图(2008 埜 2兰巴 俺

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 规划方案 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 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 道,以及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3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 1.2万公里以上。 规划指出,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形成西部铁路网骨架,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公里。形成西北、西南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西北至华北新通道,西北至西南新通道,新疆 至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完善西部地区和东中部铁路网络。 铁路部门将以客运专线、沪汉蓉通道、杭甬深通道、煤炭运输通道的部分项目为重点,积极争取开工一批新项目。 计划新线铺轨859公里,投产1680公里;复线铺轨290公里,投产140公里;电气化投产559公里。宁西线西合段、宁启线、粤海通道、胶新线、宝兰复线、朔黄线等16个项目将建成。 客运专线 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具体建设内容:

中国高速铁路与现代旅游业

中国高速铁路与现代旅游业 一高速铁路的定义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英文简称CRH,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最高营运速率达到不小于每小时200公里,或者专门 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至少250公里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一般是指运行速度达200公里/小时以上的铁路,是由适合于高速运行的基础 设施、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完善且科学的安全保障系统和运输组织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当代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一定速度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 二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中国的高速铁路的建设始于1999年所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经过10 多年的高速铁路建设和对既有铁路的高速化改造,中国目前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 根据我国2004年制定的《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2008年,中国拥有了第一条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 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拉开了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的序幕,2009年中国又拥 有了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武广客运专线。而2010年—2012年,中国将建成以北京为中心的8小时高速铁路交通圈。根据2008年新调整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12年,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将增加到1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成1.8万公里。到2020年,计划用6万亿修建5万公里高速铁路。 中国高速铁路,常被简称为“中国高铁”。高速铁路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运输方式,中国的高铁速度代表了目前世界的高铁速度。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在运行速度上,目前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最高时速将达到380公里,堪称陆地飞行;在运输能力上,一个长编组的列车可以运送1000多人,每 隔3分钟就可以开出一趟列车,运力强大;在适应自然环境上,高速列车可以全天候运行,基本不受雨雪雾的影响;在列车开行上,采取“公交化”的模式,旅客可以随到随走;在节能环保上,高速铁路是绿色交通工具,非常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2009年,全国铁路投产新线5557公里,其中客运专线2319公里。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宁波~台州~温州、温州~福州、福州~厦门等客运专线相继建成通车,特别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时速350公里、全长1068.6公里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成为中国高铁的又一 里程碑。据铁道部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包括京沪高铁等在建铁路重点工程有277项,开工建设的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项目已超过40项,建设规模超过1万公里。随着沪杭高铁26日正式通车,为止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7431公里,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的发展较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晚,起步较其晚了20至30年,但自21世纪以来发展迅速。中国对高速铁路的研究实际始于1990年代初,当时京沪高速铁路正处于构思阶段。1990年铁道部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线路 方案构想报告》并提交全国人大会议讨论,这是中国首次正式提出兴建高速铁路[2]。 在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开始着手进行高速铁路的前期研究,但实质性的进展不大。1998年5月,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公里,为了研究通 过摆式列车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实现提速至高速铁路的可行性[3],同年8月广深铁路率 先使用由瑞典租赁的X2000摆式高速动车组[4]。由于全线采用了众多达到19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当时广深铁路被视为中国由既有线改造踏入高速铁路的开端。1998年6月,韶山8型电力机车于京广铁路的区段试验中达到了时速240公里 的速度,创下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是为中国第一种高速铁路机车。京津 城际铁路由于高速铁路相对具有运载能力大、运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等特点,而中国铁路此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客运速度慢、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因此高速铁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国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期间进行的三次中国铁路大提速的基础上,铁道部随后制定了《“十五”期间铁路提速规划》正式将高速铁路建设列入规划,《规划》提出:到“十五”末期,初步建成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连接全国主 要城市的全路快速客运网,总里程达16000公里[5];客运专线旅客列车最高时速达到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2020规划图(附详细规划图)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20规划图(附详细规划图)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行业规划,也是截至20年我国铁路建设的蓝图。正是 2004年1月通过的这份纲领性文件,促使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指导全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成功实施,让大秦铁路突破世界重载运量极限,更推动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开辟了中国高速铁路的新纪元。 2008年10月31日,经国家批准,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引。新规划将进一步扩大路网规模,完善布局结构,提高运输质量,体现了原规划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的要求。 规划方案 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 到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到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以及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3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 1."2万公里以上。 规划指出,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形成西部铁路网骨架,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公里。形成西北、西南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西北至华北新通道,西北至西南新通道,新疆至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完善西部地区和东中部铁路网络。 铁路部门将以客运专线、沪汉蓉通道、杭甬深通道、煤炭运输通道的部分项目为重点,积极争取开工一批新项目。计划新线铺轨859公里,投产1680公里;复线铺轨290公里,投产140公里;电气化投产559公里。宁西线西合段、宁启线、粤海通道、胶新线、宝兰复线、朔黄线等16个项目将建成。

(完整版)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2010年12月03日 12月3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和谐号"CRH380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试验运行最高时速达486.1公里。这是中国铁路创造的世界纪录,更是世界铁路发展史上值得书写的重要章节,因为,高速铁路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有力支撑。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了运营持续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提供了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运输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今,中国铁路每天开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1000多列,发送旅客近百万人。而且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铁路通道的货运能力得到了巨大释放,为实现货运增量、丰富货运产品体系、提升货运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在建设和发展高速铁路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营业里程上不断快速扩展,而且锤炼了"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精神,形成了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高速铁路文化体系。 作为带动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铁路不仅大大加快了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进程,而且对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助推器。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起点 在中国,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铁路发展相对滞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从世界范围看,速度作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某种运输方式或某种交通工具的兴衰。铁路自诞生以来,正是由于它在运输速度和运输能力上的巨大优势,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世界各国交通运输的骨干,极大地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进程。曾几何时,由于忽视了普遍提高行车速度,铁路在速度方面的优势迅速缩小,甚至消失。速度慢成了阻碍铁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铁路以高速客运为突破口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高速铁路的问世,使一度被人们称为"夕阳产业"的铁路焕发了青春,出现了新的生机。客运高速化是世界铁路发展的趋势。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旅客把乘坐舒适便捷的高速列车作为出行的首选。 建设现代化的中国铁路,必须在速度上"突出重围"。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节约土地、节能环保等明显优势。发展高速铁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 2003年,中国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重要决策,中国铁路进入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七年来,铁路系统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中国国情和路情,着眼快速扩充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高速铁路、机车车辆、高原铁路、既有线提速、重载运输等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运输效率世界第一,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高速铁路的发展成就。中国铁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

高铁对旅游业发展影响分析

高铁对旅游业发展影响分析 高铁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这已为日本新干线、韩国高铁等发展实践所证明。我国旅游业初步感受高铁是在“十一五”期间,铁路历经6次大提速,到2007年时速200公里以上线路超过6000公里;进入“十二五”,高铁时速提升到350公里、通车里程进一步增加; 高铁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这已为日本新干线、韩国高铁等发展实践所证明。我国旅游业初步感受高铁是在“十一五”期间,铁路历经6次大提速,到2007年时速200公里以上线路超过6000公里;进入“十二五”,高铁时速提升到350公里、通车里程进一步增加;按照发展规划,“十三五”期末,我国高铁客运专线将达1.8万公里,占世界总里程的50%。高铁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不仅是明显的,而且将关乎其走势乃至格局。归纳起来,大致有六个方面:高铁对旅游业有深远的影响,首先是缩短旅行地理距离,扩大旅游总量。京津高速铁路2008年对天津市旅游产业的增长贡献率为35%,在全国带了一个好头。目前,全国已形成众多“小时经济圈”、“小时旅游圈”。规划到2012年前,将建成以北京为中心,到达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的1小时至8小时交通圈。旅游总量的迅速增长,势将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全面发展进程。 其次,高铁将改变旅游者的出行方式。乘坐高铁较乘飞机具有舒适性、途中时间的可靠性等优势,中短程旅行时,旅客会首选高铁。鉴于游客出行方式的变化,国内旅行的火车+飞机+汽车的交通组合将更多改为火车+汽车。入境旅游者的飞机+汽车的交通组合也将有许多会改为火车+汽车组合。 高铁对旅游业的另一个重大影响是促进旅游业向内陆地区扩张,缩小地区旅游发展程度上的差别,例如,全长505公里的郑西高铁是连接我国中西部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时速达到350公里。它将把郑州至西安两地间列车直达时间由过去的6个多小时缩短到2个小时以内。这条延展至中西部地区的“金腰带”,将深入推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首先受益的是豫陕两省的旅游业,若干年后,高铁向更西北端的甘肃、宁夏、新疆和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发展,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将大大激活我国广阔的西部旅游市场。我们同时深信,高铁也将推动我国东北地区的旅游业,使更多国内外游客得以领略无限好的北国风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