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圈子·社会:自媒体语境下的人际传播——基于对微博、微信使用情况的考察

人·圈子·社会:自媒体语境下的人际传播——基于对微博、微信使用情况的考察

人·圈子·社会:自媒体语境下的人际传播——基于对微博、微信使用情况的考察
人·圈子·社会:自媒体语境下的人际传播——基于对微博、微信使用情况的考察

人·圈子·社会:自媒体语境下的人际传播——基于对微博、

微信使用情况的考察-新闻学

人·圈子·社会:自媒体语境下的人际传播——基于对微博、微信使用情况的考察程蕾赵艳艳

【摘要】社会和新技术的发展将人们带入全新的自媒体时代,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人际传播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微博和微信是当下最热门的自媒体应用,它们丰富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娱乐方式和交往手段,更是丰富和改变了人们的人际传播。本文基于对微博和微信使用状况的考察,试图分析微博和微信如何改变了人们的人际传播?对二者的改变又有何不同?

关键词自媒体微博微信圈子

随着社会与新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人类开始进入到全新的自媒体时代,各种即时通讯工具、社交网络等自媒体应用开始被广泛使用,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人际传播与社会交往的需求,并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自媒体最大限度地打破了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让社会大众能够充分自由地传播与分享信息,社会大众的人际传播与社会交往方式也在经历着变革。

根据2014 年《第33 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 年12 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 亿,较2012 年底增加8009 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1.0%。手机继续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的位置,并且成为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手机和移动网络的发展推动了自媒体的出现和普及,让自媒体更加深入地影响大众的生活与交往。

移动终端的升级换代、应用软件的大范围普及,这些因素使得自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进行人际传播和社会交往的主要媒介平台。

一、微博:走出私人空间

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 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1、微博使用状况

2009 年,新浪网正式推出新浪微博,因其准入门槛低、快速传播等特点,微博迅速成为国内最热门的社交媒体。但是,在新的应用平台的冲击和新的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微博用户的活跃度开始下降。截至2013 年12 月,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81 亿,较2012 年底减少2783 万,下降9%。网民中微博使用率为45.5%,较上年底降低9.2 个百分点。

2、微博的人际传播特征

微博的主要功能是发布、转发、关注、评论、搜索和私信。这几项基本功能满足了受众随时随地快速传播信息和实时搜索的需求,实现了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人际传播。

第一,传受双方身份不确定性增强,微博强化平等互动。微博是一个信息传播与共享的平台,在微博传播活动中,传者和受众的身份是不固定的,每个人都在同时扮演着双重角色:受众和信息发布者。微博人际传播区别于现实的人际传播,因为它提供了更多的对象以及更宽阔的平台。

第二,人际传播从私人化转向大众

化。传统的人际传播受到了诸如时间、空间、形式等方面的限制,传播对象少,传播范围小,但是传播的隐秘性高,传播内容只被传者和受众双方知晓。现代科技渐渐“撕裂”了这个隐秘的空间,人际传播不再私人化,传播内容不再仅限于传受双方,更多的内容被放置在微博这个“放大镜”之下,受到众人的围

观,也使得人际传播带有了大众化的倾向。

第三,人际传播逐渐回归现实。自媒体的出现让人际传播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线上的人际传播充满着很多的不确定性,非实名、虚假信息等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人们在微博上进行人际传播的热情。另外,由于微博信息量大,大众的关注度有限,大量微博会在信息的海洋中淹没,这个时候甚至会造成一些实用信息的大量流失。

3、走出私人空间:建构“好友圈”因为微博具有草根性、便捷性、开放性等特点,快速吸引了大量用户注册和使用。用户可以选择关注自己想关注的对象,这些关注对象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拥有各式各样的工作,具有性格迥异的个性,这些对象是分散的却又是彼此联系的。另外,密友圈和好友圈的出现更是丰富了微博中圈子的形式,并在微博中部分建构起实际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微博中普通的微博主和粉丝之间的互动大多只能作为网络人际传播,与现实生活的人际传播差异很大。微博建构的圈子中的人际传播更加接近于现实情况下的人际传播,圈子中的人际传播将一部分现实人际传播转移到微博中来,成为现实人际传播的一种有效补充。

二、微信:重回私人空间

1、微信发展现状

2013 年,微博、社交网站及论坛等互联网应用使用率均下降,而类似即时通信等以社交元素为基础的平台应用发展稳定。从具体数字分析,2013 年微博用户规模下降2783 万人,使用率降低9.2 个百分点。而整体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在移动端的推动下提升至5.32 亿,较2012 年底增长6440 万,使用率高达86.2%,继续保持第一的地位。

从微信用户现状看来,微信正成为时下最热门的社交信息平台,成为移动端的一大入口,更是对微博等互联网应用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2、微信人际传播特征

微信的基本功能是聊天、实时对讲、微信支付、朋友圈等等。社交媒体让人们渐渐走出私人空间,在网络上实现了人际传播和社会交往,但是虚拟空间带给人们的不真实感引起了人们对于虚拟空间的反感和远离,人们不再选择继续将自己的生活暴露在社交媒体之下,而是转向寻找一个更加私人化和更加隐秘的平台。

第一,人际传播对象转向熟人圈。微博等社交媒体在人们的网络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人际传播和社会交往的需求,但是社交媒体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将现代人的一切暴露在了大众的视线之下,同时,它们也带走了现代人已然不多的安全感。微信实现了网络人际传播的部分转移,将社交媒体上的人际传播转移到熟人更多的即时通信应用上。

第二,人际传播向社区化、群体化方向发展。区别于社交媒体之中相对破碎、独立的人际传播关系网而言,微信中的人际传播更具有社区化、群体化的特点。微信中的人际传播渐渐向一个个不同属性的社区、群体转变,丰富了人际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扩展了现实人际传播在网络中的覆盖。

第三,人际传播寻求新的神秘感和隐秘性。人们在获得最初的安全感之后,又开始寻找新一轮的“逃离”。充满熟人的网络空间近似于人们的现实空间,人们选择在网络上倾吐生活的不满,任意宣泄自己的情绪,这都是基于网络匿名性的特点。微信打破了这一特性,让人们重新回到熟人的关注之下,人们又重新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约束和压力,人们最初从使用微信过程中获得的满足感和安全

感正在渐渐消失。3、重回私人空间:建构“朋友圈”微信用户的好友大多是建立在已有的关系网之上的,这是一个已经自然形成的“圈子”,微信只是在某些方面丰富和扩展了“圈子”的功能。人们可以通过微信的“圈子”实现与他人,特别是熟人之间的人际传播。

微信用户可以选择聊天,也可以选择在朋友圈中进行“评论”和“赞”来实现与其他用户之间的人际传播。评论是用户之间直接交流的方式,而“赞”为微信用户之间搭建了一个微弱的关系脉络,用户对他人的状态不进行直接的评论,而是用“赞”的方式表明自己已经看到了这条状态,但是兴趣不大,为了保持与好友之间的联系才选择了这种并不直接的表达方式。

三、人际传播方式的选择与变迁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际传播的更新,人们对于人际传播方式的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分别作用于人们线上的虚拟网络生活和线下的现实生活与社会交往。

1、线上传播的改变

第一,人际传播主体经历由模糊不确定到部分明确的过程。在传统的人际传播中,传者和受众之间有着非常明确的界限,而且传播主体的身份也是非常明确的。自媒体时代,传播主体经历着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的过程。在微博中,传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正在慢慢模糊,网络匿名性的特点更是加剧了人际传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微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不确定性。但是,由于微信使用中还存在一些偶然性和随机性,人际传播主体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

第二,人际传播内容经历由私密到大众化再到寻求私密的过程。在传统的人际传播中,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人际传播的内容仅能被传受双方获知。自媒

体时代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际传播之间不再存在天然的隔阂,传播内容不再私密,而是被暴露在大众视线之中,并逐步实现大众化。但是,微博等社交媒体过度地暴露了大众的生活隐私,将所有的一切都放置在了“放大镜”之下,这让现代人逐步失去安全感并急于寻找一种新的表达、发泄方式。微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它既能够让大众自由发表意见,又能让大众自己选择受众,个人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又变得私密起来。

第三,人际传播手段经历由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变的过程。在人际传播的早期阶段,人们主要依靠口头和文字的方式进行人际传播,形式单一且传播效果较差。自媒体时代到来之后,人际传播的手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微博创新了人际传播手段,无限扩大了人际传播的范围。微信开创了语音聊天的功能,丰富了人际传播的形式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和生活。人际传播的手段不再单一,而是更加多元,增强了人际传播的可读性、可听性和可视性,更丰富了人际传播的趣味性。

2、线下交往的改变

自媒体改变着人际传播,也改变着人们的现实生活,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线上传播上,也影响着人们的线下交往活动。

线上传播极大地冲击人们线下交往的热情。在传统的人际交往中,面对面的交流还是比较多的,但是,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人们开始渐渐远离面对面的传播,更喜欢用新媒体的方式进行交流。即使与亲友在现实生活中相遇,人们依旧无法放下手中的通讯工具。在自媒体平台中,人们可以通过文字、表情、符号等多种方式进行人际传播,但是这种传播缺乏面对面传播具有的感情色彩,并且分散着人们的精力,让人们渐渐失去在现实生活中真实交往的热情。

结语每个人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但又属于不同的圈子,各种不同的圈子又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现代人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现代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多变化,人际传播的改变就在其中。

人际传播的手段、方式、内容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变的是人际传播的本质,是人们的需求。自媒体在给社会带来有益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大众应理智对待自媒体,实现良好的人际传播,建立和谐人际交往。□(作者:均为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自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自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传统的广告运作模式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围绕自媒体的特点和自媒体时代下广告的转型问题展开讨论。本文,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自媒体广告的发展概况以及自媒体广告的发展模式,一起来了解一下! 自媒体广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基于自媒体的发展速度和特点,学者们普遍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优势,迎接自媒体时代广告发展的机遇。目前国内学者讨论的焦点主要是广告对于丰富多样的自媒体平台的利用和广告形式的创新。这些平台包括QQ、手机短信、博客、微博、播客、维基、P2P下载、社区、分享服务等。 形式的创新则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有学者从营销学的角度分析了自媒体上广告营销活动的发展创新。自媒体可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向沟通,把消费者数据挖掘和产品信息的智能推送完美的结合到一起。企业既可以通过网络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介绍,又可以收集消费者需求信息,并据此进行产品生产,甚至个性化定制。很大部分学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发展最快的微博上,微博营销、微博广告的研究是很多学者感兴趣的话题。胡卫夕、宋逸在《微博营销——把企业搬到微博上》一书中谈到微博不仅掀起了一场互联网领域的“微革命”,同时在商业领域,微博的即时性、传播性、便捷性也足以让它在营销界引起一场革命。微博的未来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以个体为单位的群体多维、多边、实时的互联网平台,将成为企业有效的实施营销平台,多种商业模式将从此诞生。 自媒体广告模式解读: 在对自媒体广告的研究中,从传播学角度进行的理论分析的文章比较少,应用的理论包括自媒体传播模式的创新,意见领袖的作用发挥。大多数学者从营销学的角度对自媒体广告进行分析。 1、传播模式 自媒体突破的传统的传播模式的限制,实现了传播模式的巨大创新。虽然没有形成权威的传播模式以供参考,但这方面的研究和讨论较多。植勇在《浅析自媒体时代微博客与社会管理互动》一文中认为自媒体和传统媒体传播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传统媒体是以单向传播为主,而自媒体是双向传播,并且可能出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等传播形式。而微博带来的自媒体时代,更加将自媒体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传统的传播过程包括传者、

环保组织基于微博平台的传播策略研究

环保组织基于微博平台的传播策略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问题越来越进入公 众的视野。环保组织在环境问题的扩散及环保意识的传播上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尤其在微博等新媒体日益发展的时代,环保组织的传播被赋予了更多的话语 权利和表达路径。本文以世界自然基金组织关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微博传播为例,探讨成功的传播案例,以期为环保组织的微博传播策略提供建议。 关键词:环保组织;微博;形式;情感;渠道 一、微博对环境议题传播的意义 1、提供话题讨论的空间 由于互动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微博为网络公共事件的发酵提供平台,使舆论 的形成更为容易。环保组织借力微博为环保事业发声,为绿色公共领域的建构搭 建了虚拟的讨论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传播的过程更直接,传播的范围更广泛, 传播的反馈更便捷,不仅将环境话语置于更大的讨论空间,而且能通过意义的建 构强化集体认同,有利于推动议题形成广泛的舆论影响,甚至吸引更多的公民参 与到环保行动中。 2、构建环保身份的认同 微博碎片化、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能有效地将松散的人际关系联系起来,形 成广泛的社会网络。尤其是针对一些热门话题,动辄吸引成千上万的受众参与, 最终形成有代表性的集中意见。环保组织通过微博进行传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 将对环保议题感兴趣的支持者和旁观者组成为一个阵营的过程,并且在不断的劝 服中扩充这个阵营。而在该议题下的所有参与者,都对议题的态度保持了一致认同,从而也就建构了一种对于环保阵营的身份认同。 3、将环保行为纳入公众认知框架 环境议题由于受到地域和传播渠道的限制,通常只能吸引与环境事件有着直 接利益关系的人参与,如“厦门PX事件”主要是厦门本地的市民在参与抗争。微博平台可以将环保认知纳入社会认知体系,把环境问题运作为人人有责的认知框架。一方面,微博传播面广。经由微博发起的环境行动,更有可能变成全民关注甚至 全民参与的行动。另一方面,微博的公开性使参与者的言行与态度变化均处于公 开的状态,而且诸多意见领袖的参与,能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有利于降低社 会漠视的现象。 二、环保组织当前的微博传播现状 1、环保组织微博传播的主要内容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微博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越来越多的环保 组织通过官方微博开展绿色环境议题的传播动员。当前,基于微博平台的环境传 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对热点环境问题的密切关注。微博是一个即 时传播的平台,许多突发性事件都最早由微博爆出。环保组织对环境问题时刻保 持着关注,微博为它们第一时间的发声提供了高效的平台支撑;第二,相关环保 活动的策划。脱离了大众媒体的限制,微博的行动动员显得更加直接和纯粹,其 受众的广泛性更扩大了传播的影响力;第三,环保知识的教育普及。环保组织拥 有一批专业化的组织成员,它的首要义务就是帮助公众了解环境议题,建构环保 意识。不少环保组织都利用微博普及环保知识,期丰富的表现形式更有利于知识 的扩散,能有效地设置公众的认知议题。

浅析企业微博营销的方法与策略

浅析企业微博营销的方法与策略

目录 一、企业微博营销基本概况1 (一)微博营销的定义1 (二)企业微博营销的优势1 (三)企业微博的发展现状2 二、企业微博营销的方法和技巧2 (一)应事前了解目标消费者兴趣,争取完善消费者体验2(二)借势营销,制造话题2 (三)发布信息要谨慎,确保准确无误3 (四)针对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采用多身份、多域名3(五)跟踪微博传播状态,衡量传播效果3 三、企业微博营销的策略3 (一)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整合营销3 (二)进行准确的定位和系统性布局4 (三)提高微博营销专业化4 (四)通过活动来做营销4 (五)整合多渠道,做好企业品牌自我推广5 参考文献5

浅析企业微博营销的方法与策略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应用形式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并迅速兴起和流行。因此,对企业微博的分析探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积极意义。所以本文首先对微博的概念、发展优势及发展先状进行回顾,然后对微博营销概念发展优势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微博营销的主要应用技巧及策略,最后对实施微博营销提出几点要求。 关键词:微博;微博营销;营销策略;应用技巧 二十一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可通过网络更快地进行信息分享、交流,依托多种网络聊天工具,近年出现的微博客,简称(微博),更是结合即时聊天工具与博客工具 所发展出的一种更新颖的网络交流工具。与此同时,微博营销亦应运而生成为一个新的网络营销方式,每个人都可以更新自己的微博,每天的更新的内容就可以跟消费者交流,或者利用消费者所感兴趣的话题达到营销的目的,这就是新兴的微博营销。 一、企业微博营销基本概况 (一)微博营销的定义 微博营销就是以微博作为营销平台,借助微博这一平台进行的包括品牌推广、活动策划、个人形象包装、产品宣传等等一系列的营销活动,每一个听众(粉丝)都是潜在营销对象,每个企业利用更新自己的微型博客向网友传播企业、产品的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每天的更新的内容就可以跟大家交流,或者有大家所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就可以达到营销的目的,这样的方式就是新兴推出的微博营销。 (二)企业微博营销的优势 微博营销是投资最少、见效最快的一种新型的网络营销模式,其营销方式和模式可以在短期内获得最大的收益。首先,微博营销成本低,企业要搞微博营销只需要在微博平台(比如新浪微博)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搭建起一个营销的平台。平时只需要在这个平台上面进行信息发布、内容维护和宣传。投入的成本来算的话就只是很少的网费、电费和人力成本。而相对于传统的广告模式和传统搜索引擎营销就显得很低廉,微博营销的微博用140个字发布信息比博客发布容易,可以借助先进多媒体信息产品通过从文字、视频、图片等展现形式对产品进行描述,使潜在消费者能形象直接的接受信息,而且与传统的大众媒体相比受众同样广泛,前期一次投入后期成本低廉;其次,微博营销具有多平台功能,不仅可以在电脑上使用还可以在手机上发布信息,而且微博营销优于传统的广告行业,其发布信息的主体无须经过繁复的行政审批,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再次,从人性化角度讲,企业品牌的微博本身就可以自己拟人化,更具亲和力;最后,微博的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的方式有多样性,转发非常方便,利用名人效应能够使事件的传播成几何级放大,一条关注度较高的微博在互联网及与之相关联的手机WAP平台上发出后短时间内互动性转发就可以抵达微博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达到短时间内最多的目击人数。 (三)企业微博的发展现状 微博营销作为一个新事物,我国仅有少数企业参与到其中,大多数企业不认可微博的营销效果不重视微博营销,甚至没有开通微博账户,更不要说将微博营销作为企业营销战略的一部分来考虑了。一方面,中国企业微博营销人才储备还很薄弱,缺乏新媒体营销的人才,微博平台大都是相对封闭的,几乎各个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都没有第三方客户端和应用,当企业选择了微博平台之后,营销对象的范围也就固定下来了;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媒介,我国微博平台利用消费者的粘性不够,消费者都很难利用已有关系进行微博信息传递,而且微博还没有确立严格的信息监管机制,缺乏对微博信息进行筛选和审核,信息的发布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微博消费者,因此信息的可信度低,虚假信息产生的可能性高,从而降低了微博营销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范围。

1自媒体时代微博意见领袖的舆论效应及其引导

2014年4月中州学刊Apr.,2014第4期(总第208期)AcademicJournalofZhongzhouNo.4?新闻与传播? 自媒体时代微博意见领袖的舆论效应及其引导? 董玉芝 摘一要:微博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要传播渠道之一三社会突发事件二新闻热点等,正利用微博不断发酵二升温,进而形成舆论场,备受人们关注,微博意见领袖在舆论场中的作用也愈来愈重要三因此,结合自媒体的传播特征,依据微博意见领袖在网络舆论形成中的 圈群化 权威性 集权性 的作用,分析其产生网络暴力二群体极化等社会负效应及原因,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建议,正确引导微博意见领袖在网络舆论中的作用,可以使他们发挥正能量,为社会和谐发展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三 关键词:自媒体;微博;意见领袖;舆论 中图分类号:G206.2一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一一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4-0173-04 一一当下频繁发生的公共事件,让受众始料不及的新闻热点,正在利用微博这个传播平台不断发酵二酝酿二升温,进而形成一个个备受社会关注的舆论场三2013年的 雷政富不雅视频 女主播纪英男被包养 曾成杰执行死刑 湖南临武瓜农死亡 等社会热点事件,都和微博的传播息息相关,这些在网络舆论场中发酵升温的公共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三微博意见领袖不仅是这些事件的信息源和传播者,还是主导公众对这些事件发表意见的 舆论场 ,正在掌控舆论导向三正如北京大学程曼丽教授所言: 就信息或言论扩散的特征而言,微博呈现出塔形结构三处于塔尖的是传统概念中的 舆论领袖 三 ① 微博为意见领袖提供了一个积聚和互动的平台,私人化的特点使微博意见领袖更真实二鲜活地表现出信息互动和交流时的亲和力三②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刘锐总结了微博意见领袖与以往意见领袖的不同特点,主要有积聚性二集权性二圈群化二跨界化二亲和力五个特征三微博意见领袖与传统意见领袖相比,表现出明显的传播优势和较强的影响力,在很多突发事件中都起到了扩散舆论效应的作用三一二微博意见领袖在网络舆论形成中的作用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预示着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记者,但并不意味着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的意见领袖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三相反,微博意见领袖表现出更多的优势来推动网络舆论的形成和发展三 1.微博意见领袖通过 圈群化 传播形成舆论场微博 圈群化 积聚性 的传播特征,使意见领袖极易形成舆论关注群,为舆论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微博意见领袖通过 关注 和 转发 形成信息扩散状态,一般添加关注的都志趣相同或看法一致,有类似的意见和认识三一旦有新的信息,关注者会立即做出反应,接着 转发 三 转发 使信息第二次扩散,形成关注群,成辐射状向外大量传播,这样,意见领袖自然而然就成了信息发布的中心,微博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和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传统意见领袖三每个微博意见领袖因其关注事件的视角或自身的内在因素不同,都会形成自己独有的联络网和关注群三 收稿日期:2014-01-14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公共关系视阈下政府微博传播策略研究“(2012BXW002)三 作者简介:董玉芝,女,周口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二传媒发展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周口一466001)三 371

浅析微博营销利弊及策略分析

XX大学XX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析微博营销利弊及策略分析 系部名称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微博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应用形式越来越为人们所知,并迅速兴起和流行。微博不仅增添人际传播的新模式,还开辟了信息传播新网络媒介。对企业而言,微博正逐渐成为网络营销新阵地。微博营销是刚刚推出的网络营销方式,因为随着微博的火热,既催生了有关营销方式,就是微博营销。微博营销以微博作为营销的平台,每一个听众都是潜在营销对象,每个企业都可以在新浪和网易等等注册一个微博,然后利用更新自己微型博客向网友传播企业、产品的信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每天更新的内容就可以跟大家交流,或者大家所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就可以达到营销目的,这种方式就是新兴推出的微博营销。因此,对微博分析探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积极意义。所以呢,本文首先对微博的概念、特点、行业分析、发展前途进行回顾,之后对微博营销涵义、分类、特点、作用、全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微博营销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归纳出微博主要营销策略措施。 关键词:微博;微博营销;转发量;信息反馈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o as a new network application form for people place more and more familiar with, rapidly and popular.The bo not only added a new mode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ut opened up a new networ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dium. Speaking of the enterprise, bo is becoming the new network marketing positions. The Po marketing is just launched network marketing methods, because as the Po's hot, already gave birth to relevant ways of marketing, was the Po marketing. The Po marketing with small bo as marketing platform, every listener are potential target marketing, each enterprise can be in sina, netease and so on registered micro bo, then use update their tiny blog wrote to spread enterprise, product information, set up good enterprise image and product image. The daily updated content can communicate with you, and have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 topic, so it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marketing, which is launch of the new micro Po marketing. so, to the micro bo paper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and positive significance. So this passage first on the Po's concept, the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analys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re reviewed, and then to micro Po marketing the meaning,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whole process analysis, find out Po marketing existence question, in view of existing problems summarized the main marketing strategy of micro bo measures. Key words:Weibo;The microblogging marketing;Forward;Information feedback

从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异同及融合趋势角度分析中国电视访谈节目的创新之路

中国电视访谈节目的创新之路 ——从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异同及融合趋势角度分析 王圣盐 (广播电视新闻学2班 080101235) 摘要:人际传播与大众媒体的结合改变的不仅是电视节目的语态,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大众传媒的传播观念。并且这种创新正在被社会肯定。电视谈话节目是众多大众传播方式中最接近人际传播的节目形式,但在这一看似简单的传播过程中却包含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方面,节目的进行依赖于主持人在现场与嘉宾的信息交流,这体现了个人话语的特色,也就是人际传播的特色;但另一方面作为节目本身,这一人际传播的过程是在大众传媒中进行的,内容必须符合其规律和要求。所以如何将两者完美的结合以来,寻求电视谈话节目的创新之路是我们关注的中心。 关键词:谈话节目;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创新 一、大众传播 概括地讲,大众传播就是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电影、广播、电视等传播工具向相对众多的人传递信息的过程。具体是指媒体组织采用现代机器设备,通过大批复制并迅速地传播信息,从而影响庞杂的受众的过程。 以下是不同学者对大众传播的认识: 杰诺维茨1968年提出,大众传播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如报刊、广播、电视等等)向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 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的内容。 德弗勒认为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份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大众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西方认为,1450年德国J.谷

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将人类带进了大众传播的时代。此后的 400年中,印刷媒介是大众传播的唯一渠道。20世纪以来,随着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的诞生和发展,以及信息的大量化、多样化,大众传播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大众传播推动了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演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有传者、信息、大众传播工具和受众4个要素。它与其他传播现象的根本区别在于:在传者与大量的受传者之间插入了一种或多种联系两者的传播工具。因此,大众传播也被称为通过传播工具的传播。 二、人际传播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任何人的生存都离不开和他人之间的交往。在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传递和交换着知识、意见、情感、愿望、观念等信息,从而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认知、互相吸引、互相作用的社会关系网络。我们将此称为“人际传播”。 基于人际传播媒体形式的差异,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把人际传播划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形式。所谓直接传播,指的是古来已有的传播者和受体之间无需经过传播媒体而面对面的直接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直接传播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类语言、体态语的传递进行的信息交流。间接传播是指在现代社会里的各种传播媒体出现后,人际传播不再收到距离的限制,可以通过这些传播媒体进行远距离交流。这就大大拓展了人际传播的范围。 人际传播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个人独白或自言自语等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发出的语言,不会构成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语言是具有社会性的语言。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出者,同时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即在影响别人的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影响。 人际传播是CI的传播的主要形式,表现在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企业的外部公众之间的沟通。人际传播的具体形式很多,如与员工的交谈,与客户的交流或电话联络,企业举办的报告会、恳谈会、洽谈会、联欢会、演讲会、座谈会等等。应当根据不同的传播目的、对象、内容、情境等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人际传播形式。 三、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在谈话节目中的融合 电视谈话类节目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登上我国电视银幕。诸如《实话实说》、《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节目一度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谈话节目能够梅开一度最重要的一点是其传播理念的新颖和表达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对大众传播与人际沟通的区别与联系的思考

对大众传播与人际沟通的区别与联系的思考

对大众传播与人际沟通的区别与联系的思考 摘要: 传播与沟通方式方法的进步,既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迷离了我们的视线,于是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审视我们赖以进步的大众传播与人际沟通。大众传播是基于传媒基础上的信息传播形式,而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大众传播与人际交流,既相区别,又相互联系,取长补短,共同促进着人们的信息交流。 关键词: 大众传播人际沟通区别联系相互借鉴 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以来,人们就一直在从事着建构一个社会的工作,而建构一个社会,人们从来没有离开过传播与沟通,也没有离开过对传播与沟通方式方法的改进与突破。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的原始人类,只能靠咿呀含糊的语言与简单的手势相互配合来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与思想,只能靠斫木为旗,画壁为图来传播文明,共同进步。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岁月中,飞鸽传书、烽火狼烟、策马驿道一度成为传播与沟通的象征性画面。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电视机与电话、电报的问世,开辟了传播与沟通新的篇章。而人类自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尤其是电脑与INTERNET的出现,更是开始了传播与沟通的一个神话时代,大众传播与人际沟通从此演绎了新的传奇。 传播与沟通方式方法的进步,既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迷离了我们的视线,于是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审视我们赖以进步的大众传播与人际沟通。 一、定义辨析 传播是人类最古老的活动之一,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们就具有的本能活动。人类为了生存,就需要传播与沟通,传播与沟通渗透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传播与沟通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者与受传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利用适当的渠道相互传递信息、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预期达到信息共享和相互理解的目的。 而大众传播是基于传媒基础上的信息传播形式,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媒介对众多受众定时地、迅速地、不间断地生产、表达和传递信息的活动。它的有效动作离不开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因特网等传播媒介。它是目前社会生活中人们最普遍应用的一种传播形式,也是传播中最重要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人们

新媒体时代 企业如何利用微博营销

新媒体时代企业如何利用微博营销 微博来了,其势汹汹,势不可当。 它是新媒体时代的特殊产物,简短的文字,却潜藏着巨大的营销机会。 虽然只是140个字的游戏,如若玩到如火纯青,却可以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力量。 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是一本内刊; 超过1000,你就是一个布告栏; 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 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 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 超过1000万,你就是CCTV! 微博有什么了不起?140个字,能玩出个什么天地乾坤来? 其实不然!我们先来算一笔帐:若以中央台每秒广告5万元计算,在央视投放一个5秒的广告,一天要花费25万元,一个月则要750万元;一年365天,总共烧去9125万元。 而在微博上发发言,本身的成本为——零!用这笔巨款做什么投资不成,何必非要烧给央视呢? 微博是什么? 微博,正儿八经地说,就是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显然,微博已呈现汹涌之势。相关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底,国内微博的独立用户估计为6500万。其中,行业老大新浪微博上的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5000万,平均每天发布的微博内容超过2500万条。艾瑞咨询通过对iUserTracker监测数据研究发现,在SNS类网站中,微博服务月度有效浏览时间占比从2010年3月的1.5%上升到11月的10.0%,实际月度有效浏览时间从760万小时上升至7700万小时,增长超过10倍。 微博时代,网络正在坚定不移地向颠覆传统传播模式的方向趋近,将话语权交还给广大民众成为网友不断增强的呼声。微博是一种纯粹的UGC(用户生成内容)的网络模式,每一个粉丝都是传播媒介。人们可以通过微博随时随地分享任何信息,其他人也可以通过微博获知他的一言一行。通过微博,我们可以更准确、更真实的了解一个人。 随着微博的兴起和走红,这个被称之为“最优秀的病毒营销阵地”的新平台,也逐渐被商家所关注,并开始尝试进行营销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织围脖”的阵营中。 粉丝就是“生产力” 在微博中,粉丝就是一切,有粉丝就有影响力,有粉丝就有话语权。韩寒在新浪微博上随便哼唧一声,就能招来成千上万个转载。名人在任何时候总是能迅速被大众挖出来并紧紧追随,同样,名企也相应能够获得较好的关注。一般的企业若要获得更多粉丝,则需要多花很多心思。各种线上有奖活动无疑是吸引粉丝们的有效办法。 “有奖互粉”活动能在短期内迅速有效地提升企业官方微博的知名度,增加粉丝数量,但是形式过于简单。在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粉丝团之后,就该换花样玩玩了,因为现在是到了建立粉丝忠诚度的关键时候了。很多微博通过有特色的信息分享,如笑话分享、创意分享、实用信息分享等方式持续争取粉丝的关注。 平民化口味 由于微博具备全天候24小时、一对一、一对多、即时性等多种服务特性,所以微博为企业客服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窗口。微博可谓是服务型企业笼络人心的最佳阵地。 服务型企业在进入微博时,往往在第一时间就建立一个客服账号。这个微博客服,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可以做到售前咨询调研、售后用户体验调查及即时咨询;客服账号可快速响应一对一的个人咨询需求;针对较为普遍的问题,还可以以广播的形式公告大众。这种

环保组织基于微博平台的传播策略研究 侯智臻

环保组织基于微博平台的传播策略研究侯智臻 发表时间:2018-11-02T17:25:06.01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作者:侯智臻 [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问题越来越进入公众的视野。环保组织在环境问题的扩散及环保意识的传播上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尤其在微博等新媒体日益发展的时代,环保组织的传播被赋予了更多的话语权利和表达路径。本文以世界自然基金组织关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微博传播为例,探讨成功的传播案例,以期为环保组织的微博传播策略提供建议。关键词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 710119)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问题越来越进入公众的视野。环保组织在环境问题的扩散及环保意识的传播上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尤其在微博等新媒体日益发展的时代,环保组织的传播被赋予了更多的话语权利和表达路径。本文以世界自然基金组织关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微博传播为例,探讨成功的传播案例,以期为环保组织的微博传播策略提供建议。 关键词:环保组织;微博;形式;情感;渠道 一、微博对环境议题传播的意义 1、提供话题讨论的空间 由于互动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微博为网络公共事件的发酵提供平台,使舆论的形成更为容易。环保组织借力微博为环保事业发声,为绿色公共领域的建构搭建了虚拟的讨论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传播的过程更直接,传播的范围更广泛,传播的反馈更便捷,不仅将环境话语置于更大的讨论空间,而且能通过意义的建构强化集体认同,有利于推动议题形成广泛的舆论影响,甚至吸引更多的公民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2、构建环保身份的认同 微博碎片化、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能有效地将松散的人际关系联系起来,形成广泛的社会网络。尤其是针对一些热门话题,动辄吸引成千上万的受众参与,最终形成有代表性的集中意见。环保组织通过微博进行传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对环保议题感兴趣的支持者和旁观者组成为一个阵营的过程,并且在不断的劝服中扩充这个阵营。而在该议题下的所有参与者,都对议题的态度保持了一致认同,从而也就建构了一种对于环保阵营的身份认同。 3、将环保行为纳入公众认知框架 环境议题由于受到地域和传播渠道的限制,通常只能吸引与环境事件有着直接利益关系的人参与,如“厦门PX事件”主要是厦门本地的市民在参与抗争。微博平台可以将环保认知纳入社会认知体系,把环境问题运作为人人有责的认知框架。一方面,微博传播面广。经由微博发起的环境行动,更有可能变成全民关注甚至全民参与的行动。另一方面,微博的公开性使参与者的言行与态度变化均处于公开的状态,而且诸多意见领袖的参与,能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有利于降低社会漠视的现象。 二、环保组织当前的微博传播现状 1、环保组织微博传播的主要内容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微博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越来越多的环保组织通过官方微博开展绿色环境议题的传播动员。当前,基于微博平台的环境传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对热点环境问题的密切关注。微博是一个即时传播的平台,许多突发性事件都最早由微博爆出。环保组织对环境问题时刻保持着关注,微博为它们第一时间的发声提供了高效的平台支撑;第二,相关环保活动的策划。脱离了大众媒体的限制,微博的行动动员显得更加直接和纯粹,其受众的广泛性更扩大了传播的影响力;第三,环保知识的教育普及。环保组织拥有一批专业化的组织成员,它的首要义务就是帮助公众了解环境议题,建构环保意识。不少环保组织都利用微博普及环保知识,期丰富的表现形式更有利于知识的扩散,能有效地设置公众的认知议题。 2、环保组织微博传播的主要方式 (1)视听觉感官的调动 居伊·得波在《景观社会》中曾指出,现代人生活在一种由影像作用的“景观社会”中。也就是说人们越来越依赖影像来感知和理解世界,影像同文字一样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话语建构和传播能力。微博是一种聚合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传播手段的工具。环保组织利用微博的传播特色进行动员,不仅可以通过影像调动视听觉的多方感官,还可以借助影像进行环境问题的事实表述,达到更真实有效的传播体验。 (2)多渠道路径的介入 微博是一个广泛而开放的平台,其传播路径不只局限于自身。首先,微博中存在着意见领袖,它们比普通用户具备更强大的传播能力,是追随者心中价值的化身。不少环保组织都利用专业环保人士、知名演员等的影响力来扩大自己的传播范围;其次,环保组织作为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其资金和势力是十分有限的。很多环保组织都在搭载企业、主流媒体等官方微博的便车,与它们进行合作推广,并加强微博平台的交流互动。 (3)情感性语言的使用 环保运动动员的核心任务就是要解决“你我他”的认同问题。微博的实时互动性和语言的亲民性使得环保组织在处理身份认同上更游刃有余。一方面,很多环保组织使用“我们”的表达方式,将微博上的所有受众都纳入到与环境问题有着利益相关性的当事人行列中,试图建构“我们”的社会认知,让公众意识到环境问题与我们息息相关。另一方面,环保组织在表述环境问题时,会通过“守护家园”等具备充沛感情色彩的词汇来唤醒公众,引起社会共鸣。 三、WWF“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传播策略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环保活动。自2009年落地中国,WWF便通过微博平台大力宣传“地球一小时”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参与,是环保活动借助微博传播的成功案例。 1、主题文本的编撰 文字是一种集意义、修辞、符号于一体的传播形式。对于微博传播而言,文本是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尤其是活动主题名称的文本表

传播学考研题库 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圣才出品】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1.什么是人内传播?如何理解人内传播的性质和特点? 答:(1)人内传播的含义 人内传播,又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2)人内传播的性质和特点 ①人内传播与外部过程保持衔接关系。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作为一个个体系统,它的输入源泉是外部环境,输出的对象也是外部环境。这里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社会的。 ②人内传播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人内传播虽然与人体内部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人内传播与其他动物的体内传播就没有本质区别。 ③人内传播对社会实践的反映是积极能动的反映。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这种能动性表现在人的意识和思维活动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它不是对已有的知识、观念、思想进行简单“复制”,而是通过积极的精神劳动,在已知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未知,创造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思想的活动。人内传播的过程由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环节和要素构成,是能动的意识、思维和心理活动,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 ④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作为个体系统之活动的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它与其他类型的传播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任何一种其他类型的传播,如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都必然伴随着人内传播的环节,而人内传播的

性质和结果,也必然会对其他类型的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 2.试述人内传播过程的主要环节或要素。 答: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人内传播不外乎个人内部的意识、思维或心理活动,这个过程是由以下几个主要环节或要素构成的: (1)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是人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对事物的个别信息属性如颜色、形状、声音、气味、软硬、凉热等作出的反映,是人内传播的出发点。 (2)知觉——即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分散的个别信息属性进行的综合。知觉的过程,就是对事物整体的感性信息进行综合把握的过程。 (3)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如接触过西瓜,头脑中留有关于西瓜的各种特性的记忆,以后提到西瓜时,头脑中也会出现西瓜的形象或映象。 (4)概念——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属性的认识。概念包括外延和内涵,前者是同类事物的范围或集合,后者是对同类事物特征和本质属性的认识。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和工具,有了概念,人类才能进行抽象思维。表象和概念在人内传播的过程中通常是作为有意义的形象符号和语言符号出现的,因此,人脑中的信息处理过程,同样是一个驾驭和操作符号的过程。 (5)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行定性的思维活动,它是在驾驭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传播学中,判断意味着对思考的对象事物有所断定和作出结论,这是人们行为决策的基础。 (6)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未知的属性和关系的思维活动。推理是在判断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若干个判断之间建立或发现合乎逻辑、合乎规律的关系,得出

自媒体时代的意见领袖

自媒体时代的意见领袖 ---从微博与微博大V分析 参考文献: 1、《论微博大V如何传播正能量》来源人民网 2、《媒介素质教程》黄宏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3、《网络传播革命:权利与规制》蔡文之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4、《环球时报》:《微博大V一呼百应权利或被滥用》 5、《南方周末微博遭警诫,大V近黄昏,意见领袖们肆意发言的时刻 过去了》摘自卢龙塞的博客 6、《网络意见领袖的来源、类型及其特征》来源人民网 7、《新闻传播的文化批评》鲍海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8、《媒介伦理学》菲利普·帕特森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意见领袖在微博公益传播中的形成机制探析》来源公益慈善论 坛 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所谓意见领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是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的中介或过滤的环节。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而微博作为个性化的自媒体平台,同时又是无数个体和机构通过关系聚合成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具有最典型的自媒体属性,它与报刊、广电、门户网站等组织化媒介不一样,微民们绝大多数都是以“我”为中心,凭自己的喜好发布信息和,每个微民都是信息源,也是信息的“守门员”,发与不发,转与不转,说与不说,如何说,都体现了个体的自由意志,这也是微博作为自媒体的本质。 伴随着这种以“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为特征的新媒体的长足发展,推动

小米新媒体营销策略

小米新媒体营销策略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rdfsa小米新媒体营销策略 摘要 小米手机是利用了新媒体方面在推广营销,小米的营销策略为他开启了智能手机营销的神话。自从小米手机开始了自媒体运营,做自媒体就是以内容为首,传统的思路是做好媒体的渠道,而现在是做好媒体的内容,以前是企业找媒体,现在是媒体来找你,从这里便可以看出内容很关键。小米在社会话的营销有四个核心通道:微信营销、微博营销、博客营销、微电影营销。小米利用新媒体建立口碑的过程,是结合了自身产品的特点来做的。因此他们在新媒体营销是非常注意多种通道并行。关键词:小米;新媒体;营销策略 目录 新媒体营销的含义 1.新媒体营销的类型 微信营销 微博营销 博客营销 微电影营销 3.小米新媒体营销选择的类型 网站营销 微博营销 4.小米使用新媒体带来的优势 降低企业宣传成本 目标客户准确的定向 拉近与客户的距离 5.总结

1.新媒体营销策略的含义;熊澄宇教授在新媒体传播年会中解释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随着时间变化而发展的的概念。也就是说,新媒体不仅仅是一个网络,而且一直在变化,不会在某平台上停止。是基于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数字广播技术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渠道,以TV、PC、APP端做为终端媒体,实现营销目的。新媒体营销是整体营销中的重要组成,也企业开展商务活动过程中的最基本重要的管理手段,且其内容相当丰富。新媒体营销策略是通过新媒体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通过高科技的技术及功能,提高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的,进而加强顾客忠诚度实现开拓市场和增加盈利的目的。 2.新媒体营销的类型 微信营销:我国智能手机用户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可见智能手机的普及率非常之高,其中有为数不少的人将智能手机做为办公工具。因此,企业应着眼于如何用手机端产品吸引顾客眼球。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用户对手机上网产生了无限的依赖,而微信以其保密性强、使用方便的有优势,使顾客有了良好的体验,已成为移动端用户必备的应用之一。因此,微信拥有强大的用户量支持,智能手机以其获取信息、联系便捷占据了人们对传统媒体甚至其他媒体关注的时间。企业建立的微信公众账号也成为了一项独具创新性的产品,实现了企业与目标顾客进行完美的互动。 微博营销:据悉,搜狐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已突破十亿大关,每日累计登陆次数超千万。使用微博这一通讯软件的用户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对新鲜事物极为敏感,也是网购群体上较活跃的存在,同时具有较强的购买欲与购买力。企业商家可以抓住这一点进行微博营销。微博营销是指商家或个人通过微博平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式,也是商家发现并满足用户需求类型的商业行为方式。 博客营销:博客营销就是利用博客这种网络形式开展网络营销的一种策略,博客是个人出版工具,是网站应用的新型方式。Blong为每个人提供了发布信息、接受信息的一个传播平台,使用者可以较为方便地用文字、链接、图片及影音建立起自己的网络个性化世界。发布者把所要发布的信息发布在托管网站上,利用托管网站的大量用户群,使有价值的信息广为传播,从而达到向目标顾客传递信息的目的。

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现状及发展复习进程

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现状及发展

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现状及发展 作者:王安 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12期 【摘要】随着2015年4月李克强总理制订了“互联网+”的计划,各行各业都在开拓自己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渠道。本文综合已有的文献,对自媒体的特点及发展进行概括分析,同时对概念的模糊点重新进行界定,提出了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重视利用自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并强调了对于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自媒体发展信息传播 一、自媒体的概念 作为网络世界的新兴事物,自媒体(We Media)也成为“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Shayne Bowman和Chris Willis(2003)认为自媒体是普通人民通过数字技术在互联网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提供和分享新闻和事实的途径,是可以发送各种心情及事件的载体,如各种微博、论坛、社区、博客和推特(Twitter)等,民众可以通过这些载体自我发布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的事件。早在上个世纪,传播学家McLuhan就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相似理论”,随后美国新闻学会(The American Press Institute)的媒体中心出版了由Shayne Bowman(2003)与Chris Willis (2003)两人联合提出的“We Media”研究报告,对于“We Media”下了十分谨慎的定义:“We Media”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这份报告认为“We Media”改变了长期以来的新闻传播模式,我国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2016)将这种特征概括为“全民DIY”。代玉梅(2011)认为,界定在互联网媒介环境下以人为传播主体的节点是通过数字互动媒介接受和发送信息的媒介用户。在自媒体时代,每个用户都可以发言、评论,都可以实现“节点共享”。 二、自媒体的特点 自媒体(We media)重点还是在“We”,大致有三个方面。 (一)多样化 自媒体的传播主体来自各行各业的民众,因此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来说,自媒体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传播者对于新闻和事件的整体性、把握性、及时性要强于他传播。 (二)平民化 自媒体的传播主体主要来自于社会底层,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他们对于事件的解读和间接更公平、公正,人人都有话语权。 (三)普泛化 只要拥有数字终端,并且有网络连接,自媒体能保证每时每刻向民众提供所需要的资源,进一步缩小了人与人的距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