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拔模角

拔模角

锻造工艺结构

(1)拔模斜度

在锻造造型时,为了易于把模型从砂型中取出,通常在铸件沿拔模标的目的的内、外壁上均制有约 1:20的斜度,叫拔模斜度,如图9b所示。拔模斜度通常较小,木模常为 l°~3°;金属模为0.5°~2°。所以拔模斜度一般不画出,但不标注,如图9a所示。

图9 锻造件上的拔模斜度

(2}锻造圆角

在浇铸铸件时,为了避免在铁水冷却时产生裂纹,同时也为了防止在取模时损坏砂型,在铸件各表面相交处均以圆角过渡,这种圆角就叫锻造圆角,如图10所示。在零件图上,锻造圆角必须画出。锻造圆角的半径应与铸件的壁厚相适应,其半径值一般取为3~5毫米。锻造圆角也可在技术要求中作统一说明。

在相交两最简单的面中,任问一个表面加工后;圆角就被切去,此时该处就应画成尖角,如

图10所示。

(3)铸件壁厚

为了包管铸件的制造质量,铸件各部分的壁厚应保持匀称相符,特别要避免突然转变 壁厚和局部肥大的现象。这样可以防止铸件在浇铸时,由于各部分冷却速度不相符,而在 壁较厚外形成缩孔,或在较厚壁与较薄壁的交界处产生裂纹,如图11所示。

(4)、过渡线

由于锻造工艺上的要求,铸件两表面相交处存在锻造圆角。这时零件表面的交线就不较着;但为了增强图形的直观性,在相交处仍然要画出原有的交线;称为过渡线。

过渡线的画法与原有相贯线或截交线的画法相同。但由于存在有锻造圆角,因此交线的两端不再与零件的轮廓线相接触、如图12所示,为内圆柱相交时,内、外表面上过渡线的画法。具体画图时,首先应按没有圆角的情况画出相贯钱,然后再在轮廓线处画出小圆角。

图13所示,为零件上常见的圆柱和肋板相交,且相交处有圆角过渡时的画法。很较着,过渡线的形状与肋板和圆柱是相交照旧相切,以及肋板本身的断面形状有关。

图 33 拔模斜度的取法

a) 增加壁厚法 b) 加减壁厚法的减少壁厚法

例 如 , 铸铁件不加工侧面的壁厚小于 8 毫米时 , 可采用增加铸件壁厚的要领 ; 壁厚 8— 12 毫米时 , 可采用加减壁厚的要领 ; 壁厚大于 12 毫米时 , 可采用减少壁厚的要领。铸件要加工的侧面 , 一般按增加铸件壁厚的要领确定。铸模在起模标的目的如已有足够的结构斜度 , 便不再加拔模斜度。

铸模的高度在 l 米以下时 , 木模的拔模斜度α = 0 °30 ˊ- 3 °。 金属模的拔模斜度可比木模稍小些。

锻造工艺规程

锻造工艺规程

锻造工艺方案选择

铸件结构的工艺分析



造型要领选择

浇注位置选择

铸型分型面的选择

泥芯数目的确定

锻造工艺参数的选定

锻造收缩率

机械加工余量

拔模斜度

锻造圆角

工艺补正量

分型负数

锻造工艺守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