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陈伟国:2011年高考历史复习“考试大纲串讲辅导”

陈伟国:2011年高考历史复习“考试大纲串讲辅导”

高考历史复习“考试大纲”串讲、辅导

古代部分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主要内容】西周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默写、背诵提示】

(1)西周的建立与灭亡:周武王伐商、牧野之战(现今所在地),周朝的衰落(原因)、灭亡标志(周幽王被杀)。

(2)分封制:分封目的、对象,主要诸侯国(结合地图),受封诸侯的权利和义务,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崩溃的原因和标志。

(3)宗法制:含义、目的、最大特点、宗法等级体系、影响。

(4)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难点破解】

(1)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周王对诸侯国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属于一种松散的政治联盟关系,周王对诸侯国没有绝对的支配权);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2)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形态(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系下):是君臣关系、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3)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见下一考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主要内容】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默写、背诵提示】

(1)秦统一的背景、经过、结果。

(2)“皇帝”制度:由来、首创者、特点、影响。

(3)中央官僚机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的主要职能;设计秦朝官僚机构结构图;“朝议”制度的作用。

(4)郡县制:最早实行的时期、秦朝的全面实施(背景、主要建议者)、郡、县所设的主要官职及其职能、意义。

(5)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义、郡县制实行的价值、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

(1)秦的统一:从教材相同点来看,主要应掌握秦统一的经过和结果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2)皇帝制度的特点: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位至尊(这也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3)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①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是围绕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②体现“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一些官职专为皇室所设,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4)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一个强调血缘,一个强调地域;一个官位世袭,拥有封地,一个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得世袭,为皇帝管理地方;一个带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导致地方割据,一个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

(5)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明确中央集权的含义,是指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这主要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这一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主要内容】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

【默写、背诵提示】

(1)汉初郡国并行制:含义、封国对中央集权的影响。

(2)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察举制(实行的朝代、皇帝、含义)、九品中正制(实行的朝代、含义、特点、影响)、科举制度(确立与完善的过程、积极意义)。

(3)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名称及其职能,“三省”之间的关系,“六部”,的名称及其与尚书省的关系,三省六部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中的地位和影响,绘制唐朝三省六部结构图。

(4)元朝的行省制:结合图了解元朝所设置的行省分布、特点,行省制的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

(1)郡国并行制:人民版基本未涉及,若考查只能借助材料和地图,创造情景。要明确封国既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最终影响中央集权的加强。

(2)三省六部制:它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但考纲只要求掌握唐朝时这一制度的情况,这里要注意。明确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一制度。

(3)行省制度:明确由中央直辖的地区、边远地区设置的行省(对元朝设置的行省状况,人民版用文字来叙述,人教版用地图来展示,目

的和所起的作用是一致的)。行省制度设置的意义在于: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特别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

(4)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作为一个新增加的考点应引起特别的注意,复习时应重点了解九品中正制的操作特点、不足;理解科举制在保证人才选拔公正、透明、平等方面的探索;科举制的积极意义和世界影响。命题时应多借助材料,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主要内容】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默写、背诵提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废除丞相的皇帝、废除丞相的目的、影响;开始设置内阁的皇帝、内阁的职能、地位和影响。

(2)清朝军机处:设置时期(皇帝)、起因、职能、特点、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

(1)宰相权力的不断削弱: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位高权重;唐朝实行三省制,宰相一分为三,地位削弱;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宰相制度在历史上结束。

(2)内阁:它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待机构(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职权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3)军机处:它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职能)。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于皇帝。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政治决策封闭性强(特点)。军机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主要内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

【默写、背诵提示】

(1)汉、唐、宋、明等朝代君权削弱相权的史实。

(2)秦、汉、唐、宋、元、明等朝代中央对地方加强管辖的史实。

(3)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和趋势。

(4)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破解】

(1)君权对相权的削弱:主要采取另建一个秘书班子来架空丞相的

方法。如汉之丞相统公卿而主朝政,皇帝便培植“尚书”(原仅为管理文牍的秘书)而分其权。演变为汉以后至隋唐之尚书省,秘书已成了新的宰相,于是唐朝皇帝又重用“同中书门下”的近臣,使其架空尚书省。到宋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或平章)又演变为新的宰相并出现以他为首的外朝“中书省”,于是明代皇帝又用身边的一些“大学士”组成“内阁”来架空中书省,乃至取消丞相。然而明代后期“内阁”又已坐大,像严嵩、张居正那样的“大学士”又已从秘书变成了实际上的宰相乃至“权相”,于是清朝又出现了南书房、军机处之类的秘书班子,以架空内阁。

(3)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去分析。积极作用的关键在于: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等。消极作用可从“一统就死”的角度去思考。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

【主要内容】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默写、背诵提示】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过程;刀耕火种流行的时期、具体做法;铁犁牛耕出现的时间、犁的改进和发展、铁犁牛耕在传统农业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背景(原因)、过程、影响。

(3)小农经济:产生背景、特点、影响(作些拓展)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破解】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①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一耜耕一铁犁牛耕。从战国开始,传统农业进入铁犁牛耕时代。铁犁牛耕的出

现使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转向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由粗放走向了精耕细作。②耕犁发展的几个阶段性成果:铁犁的出现(战国)——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作垄,构造简单;犁壁的出现、耦犁、犁耕法(汉代);曲辕犁(唐代)——安装犁评,可以调节犁耕深浅。

③注意高考命题结合耕犁变化的图片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推广,产生私田。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打破了土地国有制度,改变了“田里不鬻”的传统,土地开始私有化。军功赏赐与土地兼并、买卖是私有土地来源的主要途径。秦始皇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诏书,从法律上正式肯定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注意结合史料聚焦于春秋一秦这一时段,了解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和影响。高考有可能拓展考查,如“贫者无立锥之地”出现的原因、古

代“均平”思想产生的根源——土地私有和兼并等。)

(3)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①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②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的鲜明特点。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4)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产品主要是满足自己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多数借助材料或图片来考查)

2.手工业

【主要内容】官营手工业和民间的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默写、背诵提示】

(1)官营手工业:发展历程、生产目的、经营方式、基本特点(规模、工人、原料来源、产品)、地位及影响。

(2)民间的手工业:发展历程、生产目的、经营方式、特点、地位及影响。

(3)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的成就(关注两本教材相同部分的成就)。

(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重点、难点破解】

(1)官营手工业:复习时注意人教、人民两套教材相交叉的内容,如汉武帝盐铁专营;官营手工业的地位(制作工艺水平高,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对于“工官”制度下技术工艺传承的封闭性(技艺容易失传,技术革新与发展不能服务于社会等)也应有所了解。

(2)民间手业:注意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注意比较官营与民营手工业的不同点。

(3)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的成就:两本教材涉及的内容差别较大,复习注意相同部分,非相同部分可能通过材料和图片,创设新情景考查。

(4)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②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③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④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劳动分工不断发展。⑤产品长期领先世界并出口世界各国。

3.商业

【主要内容】“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默写、背诵提示】

(1)“市”的形成与发展:“市”的功能;宋以前的“市”(管理、时间、空间);宋以后“市”的发展(交易时间、空间的变化及意义);“草市”的兴起及意义。

(2)主要商业城市与著名商帮:西汉、隋唐、宋代著名的商业城市;明清著名商帮。

(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重点、难点破解】复习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史,应注意:三个高潮(战国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一个基础(农业、手工业发展),一个前提(国家统一),结构(商品结构和商人结构)变化。中国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最直接的限制在主观方面,一是对商人社会政治地位的限制(如唐以前规定商人不得做官)。二是对市场开放程度的限制(汉唐坊市制)。就客观方面而言,一是受交换媒介形式(即货币形式)的限制,二是受交通运输水平的限制。中国封建社会对商业的限制始终存在,无法完全打破,如官府的导向及政策,如轻商、贱商、抑商。对商品交易和市场的限制,纸币没有能发展成为信用货币、征收不合理的高额商税、海禁,以及官商勾结等,都会对商业产生不利影响.只能是在限制与突破过程中不断寻求发展。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命题者可能借助材料或图片来考查。如唐朝扬州、成都的发展;明清商帮兴起的背景、经营特点等。

4.主要经济政策

【主要内容】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默写、背诵提示】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提出、历代实施这一政策的突出表现、影响、认识及评价。

(2)海禁政策:时期、目的、表现、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

(1)重农抑商政策:多借助材料考查,注意最早提出者(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的背景、目的、影响)、历代“抑商”的典型事例;客观评价其作用(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但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

(2)“海禁”和“重农抑商”政策:明清两朝都实行“海禁”政策,但其内涵并不相同。明初实行海禁,只是禁止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并不禁止外国来华贸易。相反,明政府积极鼓励外国来华与明政府进行官方贸易。如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要明确“海禁”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主要内容】孔子与老子的思想;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默写、背诵提示】

(1)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仁、礼);老子的思想(世界本原为道、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小国寡民)。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含义、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影响。

(3)儒家思想的形成:孟子的思想观点及其对儒家思想形成的影响;荀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对儒家思想形成的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

(1)百家争鸣:对于“百家”只要掌握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即可,对于各家的观点不要掌握。百家争鸣的影响,人民版未作介绍,要考只能借助材料。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关注人民版和人教版共同论述的内容,如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仁”和”礼”。“仁”强调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的途径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对于缓解今天人与人之间不和谐的关系,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很有借鉴意义。孔子强调的“礼”指的是西周的礼乐制度。孔子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关于孟子两本教材都谈到了孟子

的“仁政”学说,“民贵君轻”思想,这是相同点。命题有可能围

绕“民本”思想展开,要引起注意。荀子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礼”方面。

(3)几点需要说明的地方:儒家思想纵向考,可能围绕先秦、西汉、宋明来考儒学的发展;横向考,可能涉及儒家思想对国外的影响,

如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更有可能结合时事考,如全球祭孔、孔子学院的开办等。十七大提到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文化史更应引起重视。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主要内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默写、背诵提示】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和接受者、目的、内涵、实质和影响。

(2)汉武帝兴办太学:时间、性质、目的、影响(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3)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儒经作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天下郡国设立学校。

【重点、难点破解】

在诸儒之中,董仲舒是上承孔子、下启朱熹的人物。董仲舒最突出的贡献是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促进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复习时应注意董仲舒倡导“独尊儒术”的一段典型史料(见《汉书·董仲舒传》);还要注意战国、秦、汉以来我国思想界的发展趋向:由自由走向专制。

3.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主要内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默写、背诵提示】

(1)程朱理学:理学的内涵、程朱何所指、“二程”的理学主张、朱熹的理学主张、程朱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2)陆王心学:心学的内涵、陆九渊的主要观点、王阳明的主要观点、心学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

(1)程朱理学:此部分内容很难,估计考查会流于表面,不会深挖,重点掌握程朱理学的含义:理学是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并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高度,形成的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2)二程和朱熹对理学发展的突出贡献: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朱熹是集大成者,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理学体系。理解“存天理、灭人欲”这一观点的实质。

(3)程朱理学对后世的影响:南宋以后官方哲学、维护专制统治、影响国家。

(4)陆王心学:注意心学与理学穷理途径的不同:一是外求(向外探索),一是内求(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理解王阳明的心学观

点:“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注意: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在明朝中期以后。心学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4.明清之际的儒学

【主要内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默写、背诵提示】李贽的思想主张、黄宗羲的思想主张、顾炎武的思想主张、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重点、难点破解】

(1)复习时注意这几个人物的鲜明特点:李贽的离经叛道(离什么经?叛什么道?如他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批判“存天理、灭人欲”);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重要观点: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实践出真知、力求解决民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2)结合必修一、必修二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发生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可能考综合问答题。

(3)命题借助材料的可能性较大,复习时教师要注意材料的使用,材料要常见,与教材关联性强。注意理解清初进步思想与儒学的关系。他们从儒家思想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就是典型的一例。这三位思想家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主要内容】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默写、背诵提示】

(1)四大发明产生与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2)四大发明的外传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重点、难点破解】

两本教材差别较大,多会借助材料、创设情景来考查,重点掌握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明确四大发明在东西方不同命运说明的实质问题。

2.汉字与书画

【主要内容】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默写、背诵提示】

(1)汉字的起源。

(2)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

(2)古代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

(3)中国画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4)著名绘画作品及其代表人物。

【重点、难点破解】

(1)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一大篆一小篆一隶书一楷书(注意不要记忆时间错位)。

(2)要能够认识主要字体,从中大体知道其特点。如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等。认识名家的书法代表作。

(3)对于绘画要能知道著名画家的代表作品,重点了解文人画的特点。

3.文学成就

【主要内容】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默写、背诵提示】

(1)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

(2)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重点、难点破解】

与语文课相通的地方多,学生知识储备多,不必过多用力复习。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主要内容】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梭伦改革与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与局限。

【默写、背诵提示】

(1)希腊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地理位置、地理范围、地理环境特点、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2)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城邦产生的时间、含义、特点、对希腊文明产生的影响。

(3)梭伦改革:背景、时间、内容、对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

(4)克利斯提尼改革:背景、时间、内容、对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

(5)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十将军、保证公民参政的措施。

(6)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与局限:意义、局限。

【重点、难点破解】

(1)理解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便利的经济文化交往,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是民主政治产生的基本条件。而希腊海洋性自然地理环境从各方面间接影响了这些民主政治条件的形成。

(2)理解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政治。通过表格掌握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主要机构主要职能代表产生方式公民的权利

公民大会国家最高权力机

代表由抽签产生

每个公民在大会

上都有发言权、

表决权等

五百人会议公民大会的常设

机构并兼有政府

职能

代表由抽签产生

每个成员都有机

会担当公民大会

轮值主席,执掌

国家最高权力

陪审法庭最高法院兼最高

司法与监察机关

陪审员由抽签产

(师补充)每个

公民都可参与法

庭审判,有助于

培养公民遵守法

律和宪法的观念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民主制度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它们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实现了古希腊人“轮番而治”、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的设想。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在于:(1)广大妇女和外邦人享受不到民主。(2)这种民主只适合于小国寡民的城邦。(3)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罗马法

【主要内容】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默写、背诵提示】

(1)从共和国到帝国: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前509年)、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罗马帝国的建立(前27年)、罗马帝国的疆域。

(2)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习惯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重点、难点破解】

(1)复习本考点要重点掌握《十二铜表法》产生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公民法》的概念、适用范围、特点与缺陷;《万民法》产生的背景、适用范围、特点、地位。

(2)继希腊之后,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一个有着重大影响的古代文明中心,而罗马法又构成了这一文明的重要内核。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罗马法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罗马法渊源于罗马奴隶制度,仅使用于罗马公民内部,奴隶则被排除在法律的保障和所赋予的权利之外,因此它又被称为“公民法”。而随着罗马对外扩张范围的扩大,罗马法中又逐渐形成了一种适用于各民族的新的共同法律——“万民法”。罗马法的创设成型,有力地规范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了有力的维系作用。这也为后世人们理解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提供了重要启示,法律成为人类政治活动和政治文明中的基本要件。

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主要内容】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默写、背诵提示】

(1)古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时间、背景、普罗塔戈拉的主要观点及影响。

(2)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道德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苏格拉底的思想贡献、苏格拉底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是新教材、新内容,应该是复习的重点。两种教材有差异,但主体内容相同。复习的重心应放在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阐述的理解上。普罗塔戈拉(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他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教育可以使人认识到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他还提出“认识你自己”,这是他探索哲学的指南。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表达了他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注意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1)相同:强调人类理性、否定绝对权威。(2)不同: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近代部分

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主要内容】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默写、背诵提示】

(1)列举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

(2)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3)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点、难点破解】

(1)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注意这几个人物的特殊贡献(但丁被誉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薄伽丘《十日谈》对人性本能的讴歌;彼特拉克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考查趋向多为引用作品文字来说明其反映的思想观念(人文主义)。

(2)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要注意概括为几个方面:“信仰得救”、“直接与上帝对话”、简化宗教仪式、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君主权力高于教皇和教会。命题多采用材料。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注重人的个性发展;追求现实幸福等。②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人们开始打破对罗马教皇的迷信,确立了个人信仰的自主权,肯定了世俗生活,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2.启蒙运动

【主要内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默写、背诵提示】

(1)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

(2)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

(1)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这肯定是一个考查的重点,一定要搞清楚、记牢。如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注意其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卢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还认为人类不平等根源在于私有制。启蒙思想家共同的观点是: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平等。

(2)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思想家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即指人

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由对人的崇拜走向对理性的崇拜。“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3)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特别关注: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一种彻底解放的主张。人的解放包括人身的解放和人的思想的解放两个方面,也就是使人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启蒙运动使人文精神得到深刻圆满的体现。在对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进行深刻探讨过程中,做出理论贡献最大的是法国的卢梭和德国的康德。卢梭认为“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他主张依据契约而建立的国家“主权在民”。康德赞成卢梭人生而自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思想的自由。

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主要内容】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历史背景和意义。

【默写、背诵提示】

(1)新航路开辟:背景(原因)、条件、经过(据地图掌握主要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世界市场、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由分散走向整体的世界。

【重点、难点破解】

从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和传播基督教几个方面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可概括为欧洲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增长、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等要点。经过要结合地图去掌握。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是复习的重点。注意这个大发现在欧洲引起了两场革命,一是“商业革命”(商业活动空前繁荣,经商观念成为主流观念,从商人员激增;世界市场雏型形成;商业经营方式有变;一系列贸易中心形成;商业精神增强),一是“价格革命”(要明确其含义和影响)。地理大发现还迈出了全球化的最初步伐(物种交流、人种交流、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流)。

2.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主要内容】荷兰、英国等西欧国家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默写、背诵提示】

(1)荷兰抢夺海外殖民地的史实。

(2)英国野蛮抢夺海外殖民地的史实。

(3)荷兰和英国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异同点、实质。

【重点、难点破解】

这一考点头绪多、要点多,复习容易迷失方向。复习首先应据地图掌握荷、英抢夺殖民地的空间分布,其中荷兰在北美占领新阿姆斯特丹是两本教材共有的。英国更是个重点。荷、英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有相同的地方: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进行野蛮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相互间发生殖民冲突和战争。不同的地方是:荷兰殖民扩张的动力主要来自商业资本的推动,其主要形式是带有欺诈、强制和掠夺性质的海外贸易,最重要的特点是实行商业上的垄断。英国是殖民扩张中的后来者,原动力除商业资本外,还有政府的力量以及殖民的力量,和荷兰的不同主要在于向老牌殖民国发动战争,从它们手中攫取既得利益,建立殖民霸权。荷兰、英国通过建立殖民地,与世界各地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这样世界市场进一步得以拓展。殖民扩张和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殖民掠夺也是西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抢掠、欺诈是早期殖民掠夺常用的卑劣手段。(还要注意英荷战争、《航海条例》、黑奴贸易、英殖民帝国形成等内容)

3.两次工业革命

【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默写、背诵提示】

(1)第一次工业革命:前提条件;“珍妮机”的发明者、意义;纺织领域的主要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时间、意义;工厂制出现的原因、特点、意义;工业革命的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提条件、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家、主要成就(新能源的发现和利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信息工具的发明、化学、传统工业的改造)、影响(垄断组织的出现)。

(3)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革命的扩展,世界市场的概念、基本形成的条件、时间、影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发展(条件、表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含义、途径、表现、实质)。

【重点、难点破解】

(1)第一次工业革命:掌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资金、劳动力、市场、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政治保障);蒸汽机的发明对生产力发展(蒸汽时代)、工厂制的建立(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工业布局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影响(工厂制、城市化、社会关系、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对外扩张)。

(2)第二次工业革命:掌握在电力(发电机)、内燃机等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美、德扮演的重要角色);影响(突出工业生产结构、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3)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①注意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工业革命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②明确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原料基地和商品市场);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③从“世界连接为一体”的角度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市场形成的影响。如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全球化文化交流的扩大。认识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地位(资本主义国家: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工业开始艰难发展)。

八、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主要内容】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默写、背诵提示】

(1)1688年“光荣革命”:背景、实质、影响、涉及的重要人物。

(2)《权利法案》的颁布:背景、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力,保护议会的权力)、意义。

(3)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列举形成过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内阁、首相、女王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破解】

复习本考点学生应明确:(1)英国的国家元首:英王。国家元首产生方式:继承。国家元首有无任期:无任期。国家元首有无实权:无实权。(2)英国政府的首脑是:首相。政府如何产生:多数党获得执政地位后,由首相委任各部大臣,组成责任制政府。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3)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的理解要抓住关键词: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关键提示:英国责任内阁制产生的程序及其议会、内阁、首相之间的关系:①内阁制是指英国国家行政机构的核心,由多数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议会至上”或“议会主权”原则是英国内阁制奠定的基石。②首相是内阁的首脑,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首相地位非常重要,他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重要政

策,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同时,他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这样,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首相在英国被誉为“无冕之王”。首相领导的内阁成为英国政治权力的中心。③议会与内阁之间的关系:议会是立法机构,内阁是政府机关,内阁需对议会负责。首相和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都是下议院的议员。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主要内容】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的联邦制以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默写、背诵提示】

(1)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邦联条例》;美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各个方面面临的窘境及影响。

(2)1787年宪法的颁布:背景(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理论来源、时间、地点、内容(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和联邦制国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三权分立的权力机构设置)。

(3)美国的联邦制: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立法、司法、行政)。(4)共和政体的确立:华盛顿当选第一任总统、第一届国会选举。

【重点、难点破解】

(1)美国宪法规定了美国的政体是总统制共和国。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国会、总统和法院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互相制约。根据美国宪法,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执掌美国行政权,并直接对选民负责。总统的权力能使联邦的行政权保持强有力的地位。

(2)注意对英美两国政体的比较,如英王与美国总统的产生方式、权力大小;英国内阁与美国内阁的差异:英国议会和美国国会的差异等。

3.法国共和制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主要内容】法兰西第三共和围的建立与共和政体的确立;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默写、背诵提示】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普法战争、第二帝国的垮台、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2)共和政体的确立:国民议会、1875年宪法(立法权、行政大权、确立的政体)。

(3)德国的统一:背景、时间、方式(三次王朝战争)。

(4)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宪法(皇帝、宰相、议会、政体、联邦制国家)。

【重点、难点破解】

注意高考可能综合考查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途径、方式、类型、代议制确立的影响和意义。考试也可能依托材料考查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国王、议会、宰相之间的关系)如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主持内阁,宰相由皇帝任命而非议会选举,对皇帝负责等。特点要注意分析法、德两国确立不同政体的途径与原因。如法国:共和派和保皇派经过了曲折反复的较量:“一票定共和”。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原因:法国:保皇势力强大: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使工业革命进程相对缓慢。德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状态,阻碍德国的发展;普鲁士国王成为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七。

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主要内容】《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默写、背诵提示】

(1)背景:经济危机、早期工人运动、空想社会主义、马恩三大思想来源、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

(2)问世标志:时间、内容。

(3)意义(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开展)。

【重点、难点破解】

此处考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试题以识记理解的能力要求为主。有可能摘取《共产党宣言》的一段文字创设情景来考查,因此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要注意理解记忆。

十、近代世界的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主要内容】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所作的贡献;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默写、背诵提示】

(1)伽利略:成就、意义。

(2)牛顿: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意义。

(3)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海王星的发现。

【重点、难点破解】

本考点的复习以识记为主。强调记忆的准确性。但考试命题估计会借助材料创设情景来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对朝汐现象的解释、海王星的发现等。还有可能引用牛顿的故事、名言来设题。如牛顿给胡克的信中写道:“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这里的巨人有哪些呢?

2.生物进化论

【主要内容】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行化思想;达尔文创立生物进行化论;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及其根源。

【默写、背诵提示】

(1)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用尽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生物进化观点(生物进化、生存竞争、自然选择)。

(3)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及其根源:分歧(神创说、进化论)、根源(世界观、论证方法)。

【重点、难点破解】

本考点的核心内容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几套教材都紧扣重点,详细介绍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观点。值得称道的是人民版教材在课文的最后还详细介绍了宗教和科学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及其原因,有助于教学开展。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主要内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默写、背诵提示】

(1)蒸汽机的发明:时间、发明和改进者、意义。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法拉第、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爱迪生、电灯、电话、电车、电报的发明等。

(3)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重点、难点破解】

(1)蒸汽机发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要明确:①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③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④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重要!)(2)电气技术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①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便利的电力开始带动机器,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②长距离输变电技术成熟,使工业获得了比蒸汽机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机器使用更加普遍,更多工业部门涌现,技术更加先进。(电气革命时代)③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统治,垄断组织产生。④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结合电灯、电车、电梯、电话、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电影、电视等联想其对人们生活

方式的改变)。(蒸汽机的发明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可以出非选择题)

十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1.两次鸦片战争

【主要内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默写、背诵提示】

(1)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南京条约》的内容。

(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人民、人教两种版本教材叙述的详略差别较大,复习的关注点应放在对两次鸦片战争基本史实的了解上(时间、发动国家、战争主要结果及影响),其中《南京条约》的内容要详细掌握。

2.太平天国运动

【主要内容】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默写、背诵提示】

(1)定都天京:背景、时间、定都天京后的主要活动(北伐、西征等)。

(2)《天朝田亩制度》:颁布时间、内容、评价认识。

(3)《资政新篇》:时间、内容、影响。

(4)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标志、失败原因和教训、意义。

【重点、难点破解】

本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命题为主,考查集中于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考查。建议以过去高考试题为备考的重要参考材料,琢磨其命题角度、选项设置特点。

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主要内容】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默写、背诵提示】

(1)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马关条约》的内容。

(2)黄海海战:背景、爱国将领、结果。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背景、概况(时间、代表人物)、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