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自己装订手工书线装书装订方法图解及古代线装书装订方法图示

自己装订手工书线装书装订方法图解及古代线装书装订方法图示

自己装订手工书线装书装订方法图解及古代线装书装订方法图示
自己装订手工书线装书装订方法图解及古代线装书装订方法图示

自己装订手工书,线装书装订方法图解及古代线装书装订方法图示创意设计?|?包装?/ 2014-11-17 / 卡路里/ 20344℃?

猜你喜欢:

?自己装订手工书,线装书装订方法图解及

?Amber Hooks精彩书籍装帧及

?西班牙Wete优秀书籍装帧与封面设计

?SEW儿童学习手工缝制书籍装帧设计

?漂亮的Xstrata书籍装帧设计欣赏

?House Of Cards创意卡片

? A Lighting design照

?Star Maker银河系视觉艺术的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集Glossair

?书籍装帧设计素材Book of I

线装是书籍装订的一种技术。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于明代中叶,通称“线装书”。

实际上在装订时,纸叶折好后须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线装书一般只打四孔,称为“四眼装”。较大的书,在上下两角各多打一眼,就成为六眼装了。讲究的线装,除封面用绫绢外,还用绫绢包起上下两角,以资保护。

线装书装订完成后,多在封面上另贴书笺,显得雅致不凡,格调很高。

自己装订手工书步骤

自己装订手工书步骤

自己装订手工书步骤

自己装订手工书步骤

自己装订手工书步骤

自己装订手工书步骤

自己装订手工书步骤

线装书装订方法图解

古代线装书装订方式

一、线装书的形式线装书有简装和精装两种形式。简装书采用纸封面、订法简单,不包角,不勒口,不裱面,不用函套或用简单的函套。

精装书采用布面或用绫子、绸等织物被在纸上作封面,订法也较复杂,订口的上下切角用织物包上(称为包角),有勒口、复口(封面的三个勒口边或前口边被

衬页粘住),以增加封面的挺括和牢度。最后用函套或书夹把书册包扎或包装起来。线装书的订联形式有很多种,即:

a四目骑线式;

b太和式;

c坚角四目式;

d龟甲式;

e唐本式;

f麻叶式;

g四目式。

唐本式和四目式订联方法基本相同,坚角四目式是在四目式的基础上对书角加固的一种改革形式,以上三种都是常用的订联形式。

二、线装书加工工艺

线装书加工工艺分为线装书加工和书函加工两部分。

线装书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理料——折页——配页——检查理齐——压平——齐栏打眼穿纸钉——粘封面——配本册、切书——包角——复口——打眼穿线订书——粘签条——印书根字。

理料。即将印刷页一张一张地揭开、挑选、分类,再逐张按栏脚和图框将其撞理整齐,这种操作叫“捐书”。页张理齐后,用单面切纸机把书页裁切成所需的大小。

折页。线装书折页是以中缝前日为标准,将单面印的书页的白面向里,图文朝外对折,折缝就是前口,一般书页折缝处印有“鱼尾”标记,作为中缝折叠标记,称为“黑日子折”,把版框作为中缝折页的标准线的,称为“白口子折”。折页后书帖栏线整齐,鱼尾栏宽度一致,折缝压实无卷帖。

配页。线装书的配页操作与平装书的配页基本相同,线装书页薄,纸质软,除用一般平订的拣配方法外,还常用撒配。撒配时,按页码顺序将同一页码的书帖排列成梯形后,将其叠放在一起,然后从一头抽出书帖,就是一本配好的书册。配好后的书册版面排列整齐,无错帖、无卷帖,撞理整齐。

齐栏。将理齐后的书页散开成扇形状,并逐张将书页前口折缝上的鱼尾栏整齐的操作称为齐栏。齐栏前应先将书帖前四折边刮平服整齐,防止齐栏时书页拱翘。齐栏后的书册,栏线垂直、不乱栏、顺序正确。

打眼穿纸针。配页齐栏后的书册,经理齐检查无误后,进行打眼穿纸钉,以保证书页不移动,并栏线整齐。纸针眼打两个,上下位置在书册长各1/3处,距书脊6~9mm。打眼垂直、无扎裂、扎豁书册,针眼直径以能入针穿线为准。纸打用料与所订书册纸质相同,并用竖纹。纸针要挺括、牢固、直径与针眼相符合。

切书。将粘好封面、封底、配好页的整套书册沿口子闯齐、放到三面切书机的切书台上,对准上下规矩线切书。切好的书册应刀口光滑、平整美观,压书的力量应适当,以免裁切后本册表面出现压痕。

包角。为保护书角,使其不散。不折、坚固耐用,在穿线前将书背上下两角用缤或绢包住称为包角。包角的位置在书册最上和最下第一针眼处,并与线痕、切口呈垂直状。包角用料为细软织品,用适当粘剂,折角整齐,包角平整牢固、自然干燥。

复口。将封面三边(或前口一边)的勒口与衬页粘接,将勒口盖住,以增加封面的挺括和牢固性,保持外观的整齐。

穿线订书。线针眼一般为四个,上下位置根据订缝形式定,与书脊距离为13~18mm。用线为60或42支纱6股蜡光白线或相同规格的丝、麻线穿过眼孔,将书页订牢。穿线用双线,依不同的穿线方法,入线要正确,拉线紧度适当。书册穿线后平整牢固,双股线并列排齐,无扭线、交叉、重叠、分离线,线结不外露贴签条。

在封面上贴书名签,签条的位置对书籍的造型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是粘在封面的左上角,离天头和前口各约8~12mm。

印书根。线装书通常是平放在书架上,为了便于查找,还要在地脚的右边印上书名和卷次。

线装书订线方法图示一、四眼订线法1.1穿线方式

图1、穿线方式(一)

图2、订线方式(二)

1.2穿线方向

图4、穿线方向(3-2)

图5、穿线方向(3-3)

二、六针眼订法和八针眼订法

图6、六针眼订法和八针眼订法

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作者:杨时荣(台湾)

摘要:在图书修复装订的过程中,配合选用正确的缀订方式,是足以影响图书往后延长保存年限的重要因素。本文内容便是以图书各种缀订方式作为论述范畴,并以文字、图片相辅说明,使复杂的图书缀订走线更能简明呈现而让人了然易懂,对图书典藏者及爱书人在处理图书装订及维謢工作上而言,是有正面效益的。

关键词:图书维护;图书装订;图书保存;图书修复;图书缀订;科普特装订一、前言

图书文献以绳线缀订防止散落,其法起源甚早,在中国可追溯至远古时代文字尚未发明前,人类以实物来表达思想之时期,云南地区便有景颇族人,会将情人所熟悉之各种树叶,以花线捆扎包成一束防止散落,送给对方以表达爱慕之意,并

作为定情信物。继实物表达时期后,人类又发现可利用代表实物之图画来传达思想,日久之后,图画乃逐渐蜕变简化,而成固定形式之图案符号,是人类最原始之象形文字。

有了文字就必须要有书写材料,在殷商时,人们是以龟甲兽骨作为书写材料。「甲骨文」又名「契文」,是殷代一种档案文书,在龟尾右下方,常可发现刻有「册六」、「纶六」、「丝六」等字样,此字样乃龟版编号,其作用在排列有序,龟甲中央有孔,以韦编贯穿其间,可防龟甲散乱,此与后代册叶以线缀订亦有同功之妙。至春秋战国时代,竹木简盛行,当时人着书立言,多以此为书写材料,每当一篇写毕,便用丝、麻、皮质料之绳,将「简」缀编成一长幅,图书基本形制因而产生。

到隋唐时,因纸张发明,进而影响中国图书装帧形式之演变,此时卷轴、叶子兴起,取代竹木简,惟仍难脱绳线缀编之窠臼,陈祚龙《敦煌学要钥》中,便以近代由敦煌石室中,所发掘之唐代诸多实物,考证当时图书装帧形式云:「如为卷子则于其上加一丝绵细带(成五彩细带),以便捆合;如为册子则多以线订合(以线由叶子中间缀订各叶成册)」。宋张邦基墨庄漫录也记载:「作书册粘叶为上,久脱烂苟不逸去,寻其次第足可抄录。屡得逸书,以此获全。若缝缋,岁久断绝,即难次序。初得董氏《繁露》数册,错乱颠倒。伏读岁余,寻绎缀次,方稍完复,乃缝缋之弊也。」。按「缝缋」之意,所指是以针线连续缀订书背。在敦煌遗书中,所呈现之缝线方式,一般有三种,一为书叶较厚,对折后折缝沾粘集在一起作书背,后因沾粘处脱落,再用麻线缝住,此种缝法随意性很大,没有规律,有仅缝一点,也有缝上下两端,还有整个书背用线缀订,在中国大陆、英国、法国

国家图书馆所搜藏之敦煌遗书中都有发现,此可说是线装书籍的雏形;二为书叶较薄,对折后折缝集在一起作书口,加上封面纸,与书口相对一侧,打三眼订线,其特征除三眼外与明清之线装书没有多大区别,可说已完全具备线装书的特征;三为书叶较厚,几张集在一起,对折成一帖,数帖集中在一起,以折缝处作书背,用麻线反复穿联缀订,若依《墨庄漫录》所记载「岁久断绝,即难次序」而言,以上装帧形式应就是「缝缋装」。缝缋装在中国古代唐朝时期,虽然只是短暂的流行,但是随中外文化相互交流,中国书籍缝缋方式,很可能便是藉由此传到日本、中亚和欧洲,而彼此影响书籍的装订方式,例如:日本的「和式缀订」,及西方书籍的「锁线缀订」,都还能找到早期中国缝缋装和埃及科普特装订的部份影子。

宋代时,由于卷轴装的舒展不便,而缝缋装订又与当时书籍印刷方式无法配合,缝缋装订乃逐渐失传,粘叶方式之蝴蝶装因而盛行。直到明代,以线缀订方式复又盛行,但与订背方式的缝缋装并不相同,自明万历之后,迄至清末三四百年间「线装本」,完全取代中国图书装帧形式。

科普特装订﹙CopticBinding﹚是欧洲早期的一种图书装订方式,其在公元第二或第三世纪时,系由住在埃及早期的基督徒科普特人,利用编织地毯的技术及缝针,所创造出的一种缀订技术,早期应用于纸草纸文献的装订;接着羊皮纸的广泛利用,取代了纸草纸后,科普特装订仍然接续被使用,直到今天纸张主导了印刷的年代,这个装订方式仍在世界各地被人们所使用(注1)。至于改良后的西洋订背式锁线装订﹙虽类似但不同于科普特装订型式,可能受缝缋装影响之缀订型式﹚,于明代时,便已进入中国,当时利马窦、金尼阁等从欧洲带来用皮面装订

的西洋印本,纸白如蚕,两面印刷,有的还烫金带铜钩,盖有教皇纹章,士大夫如顾起元、李日华等见之后,诧为惊奇,但是对中国书的装订,并没有产生丝毫影响(注2)。至清末鸦片战争前后,西洋石印、铅印输入中国,书籍报刊风起云涌,在社会上引起剧烈变化,西洋式的锁线装订才渐被采用(注3)。以下便就中西式书籍,在缀订走线之种类与方式上,进行研究说明。

二、唐代缝缋装的基本走线方式

缝缋装是在每帖书叶折缝处连缀,为阶梯式缝法。若以四帖四眼为例,首先由第一帖折缝内部第一眼穿出,再穿入第二帖第一眼中,再由第二帖第二眼中穿出,再穿入第三帖第二眼中,再由第三帖第三眼中穿出,再穿入第四帖第三眼中,有如上阶梯;然后再由第四帖第四眼穿出,再穿入第三帖第四眼中,再由第三帖第三眼穿出,再穿入第二帖第三眼中,再由第二帖第二眼穿出,再穿入第一帖第二眼中,有如下阶梯,如此反复上下阶梯式缝法,直到两条线头相遇打结。详见图示。

图一:缝缋装缀订方式﹙一﹚

图二:缝缋装结线方式﹙一﹚

图三:缝缋装实物﹙一﹚

图三:缝缋装实物﹙一﹚

图四:缝缋装实物﹙二﹚

图五:缝缋装实物﹙三﹚

三、中式线装的基本走线方式

中国线装形式,是经长时间发展改进而流行,可谓是古本图书装订中最进步、实用及美观,依其缀订方式,又可分为以下数种:

1、宋本式缀订法

又称「四针眼法」、「四目缀订法」,是一种较简单且普遍的装订形式。

其四眼位置之确定,是先以书本尺寸来考虑「天地角」之距离,待天地两角针眼位置确定后,再将中段部分,以两针眼分三等份。一般天地角之长宽比为1:2,惟有时也须视书本幅面宽广稍加调整。

图六:宋本式缀订法

图七:缀线穿入法(一)

图八:缀线穿入法(二)

图九:宋本式缀订走线方式(一)

图十:宋本式缀订走线方式(二)

图十一:宋本式缀订走线方式(三)

图十二:宋本式缀订完成后图样

2、唐本式缀订法此种装订方式,大都是用在幅面狭长之图书,其缀订方法基本上是与「宋本式」相同,差别只是在第二、三眼距离较为接近,其封面题签也需配合狭长形幅面,相应为细长形。

图十三:唐本式缀订法

3、竖角四目式因在天、地角内,各多打一眼加强缀订,故称「坚角四目式」,也有依照针眼数,称「六针眼法」或「八针眼法」。鞑清糠稀时期,对珍贵图书文献之装帧,均采用此种坚角法,故也称「糠稀式」。此种缀订方式,大都用于幅面宽广之图书,不但可强化坚牢书角,且也有美化装饰之用,幅面宽广图书,若使用「宋本式」缀订,则会显得单薄。

图十四:坚角四目式缀订法(缀订走线方式见宋本式缀订方式)

4、麻叶式因缀订完成之图书,其缀线分布形状如叶脉状而得名,也称「九针眼法」、「十一针眼法」,每个麻叶由三个针眼组成,此缀订方法,是建立在「糠稀式」缀订基础上,再进行装帧美化,同时题签也可贴近封面中央位置,更加强其装帧之美观,此法较适用幅面宽广之图书。

图十五:麻叶式缀订法

图十六:麻叶式缀订走线方式

5、龟甲式此方法是由「宋本式」演变而来,因缀订走线形式,似龟甲纹样而得名,因有十二个针眼,又称「十二针眼法」。

图十七:龟甲式缀订法(十二针眼法)

图十八:龟甲式缀订走线方式

6、线装本的合订式套书、丛书为免散失,而以合订方式缀订,惟在使用与典藏上较为不便,此法是以宋本式缀订法为基础,进而发展出以两条缀线同时缀订的一种奇特缝法。

图十九:线装本的合订式

图二十:线装合订本的走线方式(一)

图二十一:线装合订本的走线方式(二)

图二十二:线装合订本的走线方式(三)

图二十三:线装合订本的走线方式(四)

图二十四:线装合订本的走线方式(五)

图二十五:线装合订本的走线方式(六)

图二十六:线装合订本的走线方式(七)

图二十七:线装合订本的走线方式(八):余此类推以下各册缀订方式

图二十八:线装合订本的走线方式(九)

四、日式线装的基本走线方式此种缀订方式,因在日本使用较广,故以「和式」称之。1、普通大和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