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解说词(全八集)

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解说词(全八集)

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解说词(全八集)
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解说词(全八集)

八集纪录片

《梁思成与林徽因》

解说词

【按】在网上搜索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没能找到完整的解说词。这里的解说词全本是根据网友窗子内外所提供的版本整理而成的。在此特表衷心感谢。

——唐婉祺2014/12/21

第一集父亲

旁白:梁思成、林徽因,一对学者伉俪,在离去多年后,他们的名字,渐渐地走入公众的视野,人们传说着他们不同寻常的家世学识,传说着她的美丽、才华、爱情,传说着他半个世纪前对一座古城的痴迷和眷恋。众多记述和传奇,让他们离我们更近,而有时,又仿佛更远。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2007年秋天,一些尘封多年的私人收藏,把我们带到美国东北部这片浓密的森林里,这里曾经住着一位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费正清,一位在西方世界开创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学者,他许多关于中国历史的鸿篇巨著在这里诞生,同样在这里,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半个多世纪前费正清、费慰梅夫妇和梁思成、林徽因的亲密交往。

费赫莉(费正清费慰梅的女儿):“我带你们看看我父亲的书房,在我父母留下的档案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梁思成夫妇的信,有些是Phyllis林徽因写的,有些是梁思成写的。这本剪贴本非常可爱,他们自己称它为“豪华版本”,手工打印制作的,文字是我妈妈写的,照片拍摄者是梁思成,我父亲也拍了一些照片。这是我在父母哈佛大学那个家中的储藏室发现的,一件很特别的东西,我一直很好奇里面有什么,一直也没有机会看,这是一个奇特的发现。显然,这是林徽因在1935年我父母离开中国的时候送给他们的一件礼物,里面全是这些衣物,直到今天质地都还非常好,除此之外还有些漂亮的袍子,我一会儿给你们看。很漂亮吧,箱子里还有一个可爱的发现,有一张我妈妈和林徽因的照片,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她们刚刚认识的时候。”

林徽因给费慰梅的信1935年:“最最亲爱的慰梅,寄给你这只红色的皮箱,这个红色美人看上去是不是可爱至极,她在我们林家已经六十八年了,现在她要漂洋

过海去到你的身边,度过她以后的日子,直到有朝一日成为一件古董。”

旁白: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两对年轻人在北平偶遇,从此,持续不断的通信交往开始了。

林徽因给费慰正清夫妇的信1936年:“最最亲爱的正清和慰梅(脸都红了),我刚刚收到了好棒的一堆信,但是我最最亲爱的傻瓜朋友,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你们不让信通过“西伯利亚”邮路,你们知不知道这三封信,每封都走了五十天??!!!”

旁白:眼前的这些收藏、照片、泛黄的信笺、跳动的笔迹,所有这一切像是在迫切讲述不久之前发生的一个个故事:

“当我在给你们写信索要图书时……”

“发生太多太多的事情,我们不知从何说起……”

“亲爱的徽因,这已经不是那封我从去年开始就打算给你写的信……”

“我最最亲爱的徽因、思成:徽因我亲爱的……”

旁白:这些跨越中美两国、持续了十多年的通信,在1948年的12月北平解放前夕突然结束:

林徽因给费正清夫妇的信1948年:“或许和美国间只有一到两个月的自由通信时间了……”

旁白:此后,中美两国间二十多年的封冻,让这两对曾经亲密交往的朋友音信隔绝。1972年,费正清夫妇再次来到中国,然而,信件的主人,他们最亲密的朋友——梁思成、林徽因已经离开人世,曾经熟悉的北京城变得陌生。费正清的妻子费慰梅在七十岁时,开始遍访故地旧友,撰写梁林夫妇的传记,历时十年。费慰梅的回忆:“思成和徽因皆出自名门,有声名显赫的父亲……”

1911年,结束了长达十三年的流亡生活,梁启超返回中国。那是一个风气大开、社会急速转型的年代。梁启超、林长民,两位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染的士子,在走向世界,拥抱西学后,以自己的见识和眼光,试图建设一个全新的xianzheng 国家。同时,还期望培养中西合璧的全新的儿女。

1915年,十四岁的梁思成进入了清华学堂,和梁思成同届的同学,有闻一多、梁实秋、黄自、孙立人。在清华学堂的1923届学生毕业册里,我们看到了当年在校异常活跃的梁思成,他是清华管乐队队长兼第一小号手、清华合唱团第二男低音,具有出色的美术天赋的梁思成,是清华美术社的编辑,也是这本23届毕业同学册的美术设计和插图作者。在毕业同学册上,梁思成被称作是“一位具有zhengzhi头脑的艺术家”,满腹经纶但从不缺乏浪漫体验。

梁思成进入清华学堂的第二年,十二岁的林徽因进入北平培华女中,一所由英国教会创办的学校。当年大宅门里的小姐妹们,出落成了一群亭亭玉立的少女。就在培华中学和清华学校回荡着欢声笑语的时候,发生了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为了维护gonghe,梁启超两次挺身而出。梁思成、林徽因的中学时光,正是父辈们沉浮于狂涛骇浪之时。1919年5月4日,一场震惊中外的学生运动爆发,而事件的直接促发者正是这两位父亲——梁启超和林长民。

上一年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梁启超出游欧洲,活跃在巴黎和会召开的外交圈中,力争将战败的德国在山东所占的权益归还中国。梁启超没有想到,日本和段祺瑞政府已签订了密约,战后将获得在山东的特权。万分失望的梁启超,一面极力劝阻代表团签字,一面急电通告在国内的担任外交委员会委员的林长民等人。1919年5月2日,林长民在北京《晨报》发表了“外**报,敬告国民”:“今

果至此,则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两天后的五月四日,北京三千名学生走上街头,那年的林徽因还只是一名中学生。然而她的成长道路,也被“五四”这一天改写。父亲林长民因其“点火”行为,辞去外交委员会委员一职,被安排作为国际联盟观察员,在1920年赴欧洲考察。这一次,他带上了十六岁的爱女林徽因。

林长民游欧日记1920年: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务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繁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旁白:父女同游欧陆,十六岁的徽因成了随行的翻译和秘书

林长民游欧日记1920年:林长民说,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份,先做到友谊的了解。

旁白:在伦敦,女儿进入圣玛丽学院读书,才情斐然的父亲常有各路朋友到访去,其中一位是徐志摩。此前两年,怀着实业救国梦想的徐志摩,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留学前徐志摩撰文力述宏图大志:方今沧海横流之际,固非一二人之力,可以排而砥柱,必也集同志,严誓约,明气节,革弊俗。身在异国,空前活跃的各种学术思想,猛烈冲撞着这位中国青年。最终,西方哲学大师尼采和罗素牢牢占据了徐志摩的头脑。1920年,二十四岁的徐志摩,弃唾手可得的哥大博士学位,只身前往伦敦,追寻英国哲学家、剑桥大学教授罗素。此前徐志摩由父母做主在家乡娶妻生子。在伦敦邂逅十六岁的林徽因后,徐志摩陷入不能自拔的爱恋。“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般的清香。”(徐志摩《雪花的快乐》)。伦敦邂逅,像是忽然吹来“一阵奇异的风”,十六岁的少女被诗人引入英国文学的殿堂,热爱上雪莱、拜伦、济慈这些文学巨匠。但在1921年的英国,那奇异的风戛然而止,林家父女不辞而别。

一年多前,当林长民和林徽因父女启程去欧洲时,梁启超刚刚结束在欧洲的游历返回中国,那是梁启超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决定离开纷乱的zhengtan 投身文化与学术。梁启超开始频繁讲学,梁思成清华的同学梁实秋回忆: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学问精深、感情奔放的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有一次,梁启超在清华演讲“中国韵文里头表现的情感”,时而掩面,时而顿足,时而狂笑,时而太息。他在黑板上写一段讲一段,每告一段落,就高喊坐在第一排的儿子,“思成,黑板擦擦“,梁思成便一再跳上讲台,帮父亲将黑板擦干净。

1921年11月,结束一年半旅欧生活的林家父女回到北平。不久,位于雪池胡同的林家开始多了一位常客,他就是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

林长民给梁思成的信1923年:思成足下,你到家想都好,徽病情已略轻减。徽命令我详细写信给你,这爸爸真是书记翩翩也,比你的爸爸如何?

旁白:交往密切的父辈,有意结为儿女亲家。1924年的春天,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华访问,他是梁启超和林长民创办的讲学社邀请的客人。徐志摩和林徽因是陪伴泰戈尔左右的翻译。志摩依然热恋着徽因,在给自己恩师梁启超的信中他这样写到: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这颗赤裸裸的心,请收了吧,我的爱神!因为除了你更无人,给他温慰与生命,否则,你就将他磨成齑粉,散入西天云,单他精诚的颜色,却永远点染你春朝的新思,秋夜的梦境;怜悯吧,我的爱神!(徐志摩《一个祈祷》)。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湛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林徽因《那一晚》1931年)

徐志摩,林徽因,这一对在人们看来珠联璧合的才子佳人,终究未能走到一起。“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林徽因《那一晚》)泰戈尔细细体察了眼前的一切,临别时赠诗给林徽因:“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截止至22:24秒)

旁白:1924年,在父辈的建议下,梁思成和林徽因双双赴美留学。父亲希望他们能够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增进了解,培养感情,以决定终身大事。梁思成、林徽因赴美留学,共同选定的专业方向是建筑学。梁思成赴美期间,他的弟弟梁思永进入了哈佛大学研习考古学,妹妹梁思庄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图书馆学。建筑学、考古学、图书馆学,都是那个时代的最新学科。梁思成最终选定建筑学专业,还深受林徽因的影响。在几年前随父旅欧的过程中,林徽因已经先期爱上了这个能够满足她将艺术和技术如此完美结合的专业。但是这个在少女时代萌生的梦想,却在她专业申请的时候遇到了障碍。在梁林赴美留学半年前,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就开始通过一些留学团体和驻外机构,帮助咨询女儿进入宾大艺术学院建筑专业的可能性。在这封宾大建筑系主任Laird的回信中写到:宾大的艺术学院建筑系不招收女生,理由是建筑系的学生经常加夜班绘图,女同学无人陪伴不甚方便。但是艺术学院的其他专业却向女生敞开大门。1924年,初到美国的那个夏天,梁林选择了在康奈尔大学度过。

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馆员伊莱恩: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先期到了康奈尔,他们选修了绘画,选修了数学,这是他们两人暑期班学习的成绩册。

旁白:暑期后,他们来到了费城,进入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梁思成和林徽因分别进入了宾大艺术学院的建筑系和美术系。距今一百年前,当时建筑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被建筑界称作“布扎艺术”的法国巴黎古典美术主义,一些法国建筑大师纷纷被美国大学引入。当时,拥有保罗克瑞的宾大建筑系在美国建筑教育领域声名显赫。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设计学院教授托尼阿特金:于是很多中国的优秀学生来到美国学习,而学习建筑最好的地方就是宾大,因为保罗克瑞。宾大建筑系吸引了大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设计学院档案馆负责人威廉惠特克:我们可以看看这些学生档案,从中发现一些历史。

旁白:在宾大建筑系的档案中我们看到,第一位到来的中国学生是1918年来自广东的朱彬,以后有赵深、杨廷宝、陈植、童、梁思成等。他们日后无不在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方面创立赫赫成就。从1918年到梁思成毕业的1027年间,大约有二十五名中国学生进入宾大建筑系学习。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设计学院档案馆负责人威廉惠特克:(梁思成宾大成绩单)你们看到这里有很多“D”,“D”在今天是很差的成绩,但是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D”的意思是“DISTINGUISH( 杰出)”,是最高的成绩,说明他在建筑设计方面的成绩非常好。

旁白:巴黎古典主义教育以基本功训练严格而著称。古典建筑绘画技巧是当年的学生们必须反复研习的内容。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约翰布拉托:画渲染画时一次水彩渲染无法完成,你得重复渲染五到十次。

旁白:当时的学生生活很紧张,课业负担非常重。

美国马里兰摩根州大城市规划助理教授前宾大规划讲师黄振翔:我仔细查看了当时的学生课业安排计划,每周光上课时间就有将近四十个小时。

旁白:如果加上建筑系学生课外的大量绘图练习,每周学业时间近六十个小时。宾大建筑专业课程设置:

素描画水彩画建筑设计

建筑绘图建筑史油画史

雕塑史画法几何学

透视学建筑结构力学‘

木工石工建筑环境学

采暖通风英文写作英国文学史

初级法语代数微积分等

美国马里兰摩根州大城市规划助理教授前宾大规划讲师黄振翔::这是一种重复的练习,反反复复,教授不断发出各种指令,有时会要求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完成一些设计作业。

旁白:梁思成写信给父亲抱怨,这样的终日伏案绘图,怕自己以后成为一个只知绘图的匠人。

梁启超家书:你觉得自己天才不能副你的理想,又觉得这几年专做呆板功夫,生怕会变成画匠,你有这种感觉,便是你的学问在这时期内将发生进步的特征,我听见倒是喜欢极了。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凡学校所教与所学总不外规矩方面的事,若巧则要离了学校方能发现。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旁白:我们在宾州大学档案馆林徽因的档案中发现了一张卡片,助教,在美术系注册入校的林徽因,却能成为建筑系学生的助理教员。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设计学院档案馆负责人威廉惠特克:当时建筑系不收女生,所以尽管她几乎选修了所有建筑系学生的专业课程,但她最后是从美术系毕业,她实际上接受了成为一名建筑师的训练。

旁白:显然,建筑系不招女生的规定,并没有能阻止这位中国姑娘学习建筑的梦想。林徽因的文件夹中还收藏了一份1926年当地《蒙大拿报》对她的一篇访问。文章标题“中国女孩致力拯救祖国艺术”(CHINESE GIRL DEDICATES SELF TO SA VE ART OF HER COUNTRY):这位中国女孩告诉记者,等我回到中国,我要带回什么是东西方碰撞的真正含义。令人沮丧的是,在所谓的“和世界接轨”的口号下,我们自己国家独创的原创艺术正在被践踏。应该有一场运动,去向中国人展示,西方人在艺术、文学、音乐、戏剧上的成就,但是绝不是要以此去取代我们自己的东西。采访的最后,林徽因说,在中国,一个女孩的价值最多体现在家庭中,我崇敬这里的民主精神。(截止30.27)

旁白:美国同学回忆,大部分的中国学生都不苟言笑,只有两个人除外,他们就是Benjemin Chen 和Phyllis,陈植和林徽因。陈植是梁思成在清华学堂里的同班同学,当年就异常活跃,担任清华学堂青年学会会长,但由于他身材矮小,在清华同学毕业册的人物介绍专栏这样写着,他是“青年不会长”。

梁启超家书:孩子们,我像许久没有写信给你们了,但是前几天寄去的相片,每张上都有一首词,也抵得过信了。今天接着大宝贝五月九日、小宝贝五月三日来信,很高兴。那两位“不甚宝贝”的信,也许明后天就到罢。

旁白:四个孩子远在国外,洋溢着父爱的信不断地飞到大洋的对岸,梁启超几乎每封信的结尾都要提到的老BABY,指的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梁思礼。身边的大孩子们纷纷留学海外时,小儿子成为梁启超生活中的重要陪伴。梁思礼是我国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也是梁家九个子女中的第三位院士。

梁启超之子梁思礼:他做很多事情不是因为我被逼着去做,而是从兴趣出发。现在很多家长望子成才,叫他干这个,干那个,他毫无兴趣的话,逼着干实际上不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

旁白:在写给孩子们的每封家书中,梁启超都寄托着深深的父爱,和孩子们分享他们海外求学的见闻,同时,在孩子们面临事业选择、感情波折、人生困顿之时,他都会最及时地将自己的人生感悟,用最温婉的方式传递给孩子。

梁启超家书:关于思成学业,我有点意见,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点常识,选一两样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

旁白:当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大洋彼岸留学的时候,他们的爹爹梁启超正步入学术生涯的巅峰。

梁启超家书:今天的报纸上传出可怕的消息,我不忍告诉你,又不能不告诉你,你要十二分镇定。

旁白:就在梁林赴美留学仅仅一年半后。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卷入东北军阀内部战争,不幸身亡。

梁启超家书:你要自己十分镇静,不可因刺激太剧致伤自己的身体,徽因遭此惨痛,惟一的伴侣、惟一的安慰就只靠你。林叔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何况更加你们两个的关系。我从今以后,把她和思庄一样的看待。

旁白:像朋友一样的爹爹走了,没有来得及说一声再见。“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悲愤,先做到友谊的了解”(林长民语)。在梁启超的劝阻下,林徽因放弃了回国奔丧的计划,和梁思成一道继续留在美国完成学业。

梁启超家书: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们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强烈的人,但经过若干时候之后,总能拿出理性来镇住他,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牵动,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业。这一点你们虽然不容易学到,但不可不努力学习。

旁白:回忆在宾大的生活,梁思成的同学陈植写到,除建筑设计外,思成兄对建筑史及古典装饰饶有兴趣,课余常在图书馆翻资料、做笔记、临插图。在掩卷之余,发思古之幽情。

旁白:宾大的博物馆与建筑系近在咫尺,藏有我国古代铜、陶、瓷等文物,其中最令人感叹的是,唐太宗陵墓的六骏之一,竟被倒卖而存于异邦的博物馆。

梁启超家书:思成看着许多本国古代美术,真是眼福,令我羡慕不已,昭陵石马怎么会已经流到美国去,真令我大惊!若在别国,新闻纸不知若何鼓噪。在我们国里,连我恁么一个人,若非接你信,还连影子都不晓得呢?可叹,可叹!

陈植的回忆:思成兄、徽因与我每往,必对这一浑厚雄壮的浮雕凝视默赏。思成兄本人又常徘徊于汉唐冥器之间,考古已开始从喜爱逐渐成为他致志的方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教授夏南悉:梁思成来美国学习建筑,但是他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他日后做一名建筑师和建筑史学家的使命。他自己的国

家正在艰难地步入到近代化过程中,当他亲眼目睹了西方的建筑学之后,他开始有了方向。

旁白:在宾大,梁思成接受了成为一名建筑师严格的基本功训练,系统地学习了西方建筑史。之后,他的注意力开始转到学术上几为空白的中国建筑史。1927年,梁思成从宾大建筑系毕业后,申请前往哈佛大学人文学院学习。他希望在回国前,系统掌握此前国外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样在这年,林徽因从宾大美术系毕业,她选择了距离哈佛大学近两百公里的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师从当时赫赫有名的戏剧舞台大师贝克教授学习舞台布景艺术。

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档案馆:这就是当年林徽因参与舞台设计的那出戏,这是当时由林徽因设计的那一幕的布景照片

旁白:1928年,经过四年留学生涯,孩子们即将学成归国,欣喜的父亲开始张罗他们回国后的工作

梁启超家书:现在觅业之难,恐非你们意想所及料,所以我一面随时替你们打算,一面愿意你们先有这种觉悟,纵令回国一时未能得相当职业,也不必失望沮丧。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上最可怖之敌,我们须终身不许他入侵。

旁白:梁思成在宾大的同学杨廷宝前期回国,受邀前往东北大学创立建筑系,由于他已经加盟天津基泰工程司,故向东大推荐了梁思成。此时梁启超也向清华提议,梁思成毕业后前往开设建筑图案讲座。之后梁启超思虑再三,认为东北大学是更好的选择。

1928年初,梁思成、林徽因结束了他们的留学生涯,也最终收获了爱情的果实。新婚夫妇按照父亲设计的路线,开设了他们归国前在欧洲的古典建筑蜜月旅行。旅行期间,他们收到父亲的一封信。

梁启超家书:思成,徽因,我将近两个月没有写“孩子们”的信了,今最可以告慰你们的,是我的体子静养极有进步,半月前入协和灌血并检查,灌血后红血球竟增至420万,和平常健康人一样了。你们远游中得此消息,一定高兴百倍。旁白:而实际上,梁启超一个月前在协和医院,刚刚做完一次失败的肾脏切除手术,生命留给梁启超的时间已经不到一年,他在满心欢喜地等待着远方归来的孩子们。

梁启超家书:思成,这几天为你们聘礼,我精神上非常愉快,你想从抱在怀里的“小不点点”,是经过千灾百难的,一个孩子盘到成人,品性学问都还算有出息,眼看着就要缔结美满的婚姻,而且不久就要返国,回到我怀里,如何不高兴呢?旁白:1928年8月初,梁思成、林徽因回到阔别四年的北平,他们在天津和父亲短暂团圆之后,九月份双双应聘前往东北大学。就在他们离开一个月之后,父亲病重住进医院。第二年一月十九日,梁启超病逝。

梁启超十八岁时才第一次见到世界地图,在此之前,他不知道世界上有五大洲。然而,就是这个年轻人,以非凡的活力,成为万马齐喑年代的异数,成为古老帝国革故鼎新的先锋勇士,引领一代风骚。他的思想,传统与现代交织,激进与稳健更替。他一生多变,常“以今日之我宣判昨日之我”,像一条激流,生命里从没有停滞和封冻,时时浪花飞溅,涛声如歌。梁家儿女是如此幸运,他们有这样一位至性至情的爹爹,温暖,亲昵,充满仁爱和责任,他为儿女们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财富——人格的力量!

梁启超家书:我是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只有个零了。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

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第二集天书

旁白:1928年秋天,刚刚从海外新婚归来的梁思成和林徽因赶赴沈阳,前往东北大学任教。这是个多事之秋,三个月前,一对新人尚在欧洲蜜月旅行,皇姑屯事件爆发,东北军统帅张作霖被炸身亡。在危急混乱的形势下,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并亲自兼任东北大学校长。九月,东北大学如期开学。东北大学是张作霖在1923年创办的,此时,少帅张学良对它厚爱有加,决心培养实用人才,建设新东北,以促进国家现代化,消灭邻邦之野心。东大设立文、理、法、工、教育、农学六院,在海内外高薪延聘著名学者任教。短短五年,其办校规模就成为全中国之最。张学良还特别重视体育,1932年,中国首位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刘长春,即为当时的东北大学学生。今天的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所在地是当年东北大学的理工楼,当时刚刚成立的建筑系,就在这座大楼里。

1928年秋,梁思成、林徽因到达时,建筑系第一班学生已经到校,二十七岁的梁思成担任系主任,全系只有他和林徽因两名教师。他们依照母校美国宾大的模式,创建了东大建筑系课程体系,并增设《中国宫室史》、《营造则例》、《东洋美术史》等课程,以期实现他的“东西营造方法并重”,培养具有对中国式建筑审美标准的建筑师。梁思成为这所新创办的建筑系写下了办学思想:溯自欧化东渐,国人崇尚洋风,凡日用所需,莫不以西洋为标准。自军舰枪炮,以致衣饰食品,靡不步人后尘。而我国营造之术亦惨于此时,堕入无知识工匠手中,西式建筑因实用上之方便,极为国人所欢悦。然工匠之流,不知美丑,任意垒砌,将国人美之标准完全混乱,于是近数十年间,我国遂产生一种所谓“外国式”建筑,实则此种建筑作风。不惟在中国为外国式,恐在无论何国,亦为外国式也。本系有鉴于此,故其基本目标,在挽救此不幸现象,予求学青年以一种根本教育。(东北大学建筑系办学宗旨)

中国有漫长的建筑历史,却没有产生自己的建筑学和建筑教育,中国有高度的古代文明,却迟迟没有产生科学的知识体系。此时,学贯中西的一代新人踏上舞台,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开始,一些从日本和欧美毕业的学子,开始在中国进行建筑教育实践,东大建筑系是当时中国最早开办的建筑系之一。

梁思成、林徽因到达东大的第二年,他们在宾大的同学陈植、童寯以及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毕业的蔡方荫归国,前来加盟,东大建筑系的阵容顿时壮大。这些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在教学的同时创办了自己的“梁陈童蔡”建筑师事务所。今天,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东北电力大学校舍就是他们当年的作品。

1929年,张学良校长设奖征集东北大学校徽,林徽因以她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入选,并获得四百银元奖励。这年夏天,梁思成、林徽因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为了纪念刚刚故去的父亲——“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他们为女儿取名——再冰。东大的工作紧张而快乐,但寒冷的气候使林徽因肺病发作。1930年冬天,她辞去东北大学的工作,带着刚刚一岁的女儿回到北平,在香山一带静养。

《山中一个夏夜》林徽因1931年:山中有一个夏夜,深得像没有底一样。黑影,松林密密的,周围没有光亮。对山闪着只一盏灯,两盏;像夜的眼,夜的眼

在看。

旁白:十年前,伦敦吹过的一阵“奇异的风”,催生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徐志摩说:他的思想,从此开始倾向于“分行的书写”;十年后,又一位诗人降生了,诗坛上出现了一个清新亮丽的名字——林徽因。

《深夜里听到乐声》林徽因1931年: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轻弹著;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深夜听琴》徐志摩1923年:是谁家的歌声,和悲缓的琴音;星茫下,松影间,有我独步静听。我听,我听,我听出了琴情,歌者的深心。枝头的宿鸟休惊,我们已心心相印。

《深夜里听到乐声》林徽因1931年: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静听着,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忒凄凉,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旁白:1931年,已在上海定居的徐志摩同时在北平的高校兼课。往返京沪两地的徐志摩来到香山看望林徽因,给病中静养的林徽因带去轻快的笑声和浓浓的诗情,时光酿出人生的晶莹和醇香。1931年,徐志摩在香山送别林徽因,当晚给她写信,说:下午忽然诗性发作,不断地抽着烟,茶,倒空了两壶。在两小时内,居然诌得了一首。这首《你去》是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最后一首诗:你走,我也走,我们在此分手。你走那一条大路,你放心走,你看那街灯一直亮到天边,你只消跟从这光明的直线。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按事先的约定,从上海赶赴北平,参加林徽因为外国驻华使节安排的演讲会《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迟迟未到。这是一个气候恶劣的冬日,他搭乘运送邮件的飞机,在山东境内坠山撞毁。

《你去》徐志摩1931年:等你走远,我就大步向前,这荒野有的是夜露的清鲜。也不然愁云深裹,云海里便波涌星斗的流汞;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

旁白:1931年夏天,在东北工作三年后,梁思成离开东大建筑系,合家迁往北平,东大建筑系由童寯接手。“***”事变发生,东北沦陷,东大师生流亡内地。1932年,东大建筑系第一届学生在上海毕业时,梁思成充满感慨地发去贺信:在你们毕业的时候,我心中的感想正合俗语所谓“悲喜交集”四个字。在今日的中国,社会上一般的人,对于建筑是什么,大半没有什么了解,不是以为建筑是“砖头瓦块”(土木),就以为是“雕梁画栋”(纯美术),而不知建筑之真意义,乃在求其合用、坚固、美。非得社会对于建筑和建筑师有了认识,建筑不会得到最高的发达。所以,你们负有宣传的使命,对于社会有指导的义务。现在,你们毕业了,你们是东北大学第一班建筑学生,是“国产”建筑师的始祖,如一只新舰行下水典礼,你们的责任是何等重要,你们的前程是何等的远大。林先生与我两人,在此一同为你们道喜,遥祝你们努力,为中国建筑开一个新纪元。(《祝东北大学建筑系第一班毕业生毕业》梁思成1931年)

1932年,从东北回到北平的梁思成,开始了又一次工作选择。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建筑业,异彩纷呈。一座座拔地而起,既有西洋式建筑,也有中国古典式样建筑。上个世纪初,当中国的留学生刚刚开始前往西方学习建筑学之时,中国建筑业的大舞台活跃着外国建筑师的身影。但是,时隔不久,中国学子学成归来,成就辉煌。当时,中国南北两个著名的建筑工程事务所:基泰和华盖皆有留美建筑系学生创办。梁思成在美国宾大的同学陈植、童寯、赵深创办了华盖建筑事务所,宾大建筑系毕业的杨廷宝、朱彬和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毕业的关颂声共同成

立基泰工程司。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平、上海、天津等城市成为中国建筑师活跃的舞台。

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赵辰:当时的建筑师,像他们这种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可以做得非常好,收入都很高的。

旁白:但是,1931年的梁思成却做了另外一个选择,他要去做当时中国学者没有做过的事情:从头开始,研究中国的建筑历史,创建中国建筑学体系。

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赵辰:他学了建筑,真是对我们民族文化来讲是万幸,就是做成了这样的事情。他有一种责任心,他这种责任心是超越了很多一般的当时其他的知识分子的。尽管我们讲,其他知识分子都有爱国思想,这个都有,这个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但是程度是有差别的。也就是当你在做命运抉择的时候,这个天平倾向于哪一边,这个是有程度的问题。

旁白:梁思成的选择,和一部神秘的“天书”有着莫大的关系。1919年,北洋政府官员朱启钤在南京江南图书馆偶然发现了一本手抄本的古书《营造法式》,这是一本北宋官订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和施工的专著,相当于今天的建筑设计手册和建筑规范,该书由北宋掌管建筑的官员李诫奉旨修编。在我国古代,建造房屋等土木工程活动,被统称为“营建”、“营造”,而营造之术历来又被视为“匠人之术”,施工要诀仅凭师徒口口相传,罕有文字记载。对我国古代建筑历来充满兴趣的朱启在发现这部古代建筑典籍时欣喜不已。朱启曾经担任过民国初年的***总长、内务部总长,甚至短期代理过国务总理。在任期间,朱启主持完成了北平多项城市工程建设。

资深建筑学编审杨永生:我们现在知道,城市街道两旁有行道树。在清朝的时候,街道没有树,清朝的北京街道没有树,是他开始栽种,主要街道种的是槐树,护城河两边种的都是柳树,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山公园就是他创办的。天坛、颐和园、景山都是他在任的时候对群众开放的。此外,打通长安街,开通南北池子,修建环城铁路,正阳门改造都是朱启钤在任期间主持完成。发现《营造法式》后,朱启钤如获至宝,但这部“天书”却无人能够破解。

旁白:1925年,在美国学习建筑的梁思成和林徽因收到父亲寄来的《营造法式》,父亲题字:思成、徽因,俾永宝之。

梁思成的回忆:虽然书出版后不久我就得到一部,但当时在一阵惊喜之后,随着,就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失望和苦恼,因为这部漂亮精美的巨著,竟如同“天书”一样无法看得懂。

旁白:《营造法式》漂洋过海来到梁思成的身边,日后将陪伴他一生。在中国建筑史研究的浩淼世界,破译这部“天书”是梁思成梦寐以求的愿望。1930年,在中华教育基金以及朱启钤个人资助下,一个以专门研究中国建筑为宗旨的私人研究机构——中国营造学社成立。

中国营造学社创立宗旨:中国之营造学,在历史上,在美术上,皆有历劫不磨的价值,方今世界大同,物质演进,兹事体大,非依科学之眼光,做有系统之研究,不能与世界学术名家公开讨论,亟欲唤起并世贤哲共同研究。

旁白:梁思成1931年加盟了中国营造学社,担任法式部主任,此时加盟营造学社的另一位关键人物是毕业于日本东京理工大学,在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任教的刘敦桢。由于朱启钤本人在晚清民初的影响力,营造学社聚集了当时社会上一批学界、政界和财界人士。各方人才的汇聚,使得这个私人研究机构在短时间内成果斐然。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楼庆西: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是非常悠久的一个传统,但是古代人对它没有进行过很科学的研究。为什么中国的古建筑跟外国的西方古建筑不一样,什么原因弄不清楚;为什么中国建筑有那么大的屋顶弄不清楚;为什么屋顶上还有那么多装饰也不清楚;甚至连名词都弄不清楚。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设计学院教授托尼阿特金:梁思成到美国后学习了西方的建筑历史,他发现西方各个时期的建筑被严谨地整理记录,有条不紊,你可以追溯各个时期建筑的起源,而中国什么都没有,没有建筑历史。因为中国古代帝王登基以后,总是毁灭前朝的一切,不留任何痕迹,因此在西方建筑史中没有中国的建筑历史。我想作为一个学生时,梁思成就希望改变这一切。

旁白:破解中国建筑的奥妙从何开始,选择眼前的紫禁城、故宫。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楼庆西:那时候营造学社的帝制就在外朝房,就在端门跟午门中间,就是现在的国旗班那个地方。

旁白:故宫是清代的,清代有一本“则例”(《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还有一些老工匠留下,这就造成了很容易学习这么一个条件。从清代建筑入手,从了解北京掌故的老人和老工匠那里,梁思成开始一点一点地触摸中国古代建筑的奥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楼庆西:屋顶有什么样子,屋顶地下为什么叫斗拱,斗拱是什么样,柱子为什么有烟柱、有金柱。一点一点拿着书请教工匠,一点点对,一点点对,弄清楚了,慢慢弄清楚了,入门了。

旁白:1932年,林徽因撰文《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林徽因1932年:中国建筑为东方最显著的独立系统,渊源深远,而演进程序简纯。历代继承,线索不紊,而基本结构上,又绝未因受外来影响,致激起复杂变化者。虽然,因为后代的中国建筑即达到结构和艺术上极其复杂精美的程度,外表上却仍呈现出一种单纯简朴的气象,一般人常误会中国建筑根本简陋无甚发展,较诸别系建筑低劣幼稚。外人论著关于中国建筑的尚极少好的贡献,许多地方尚待我们建筑家今后急起直追,搜寻材料考据,作有价值的研究探讨,更正外人的许多隔膜和谬解处。

旁白:1934年,梁思成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破解清代建筑之谜的建筑专著《清式营造则例》,林徽因撰写了第一章《绪论》,在他们将要毕其一生为之奋斗的中国建筑史研究煌煌巨构筑中,这本书只是一块小小的砖石。梁思成的研究在步步推进,他能听见,在朦胧的远方,有急促的脚步声,那是对中国建筑史兴趣日浓的国外学者,他们在这一领域已经开始取得令人惊异的成就。

旁白:就在梁思成出生的1901年,正值庚子shibian发生,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伊东忠太来到了中国,非常便利地详细实测了紫禁城这座皇家建筑群。同行的日本摄影师小川一真进行了详细的拍摄。2008年4月,小川一真《紫禁城》摄影展在东京展出。此后,伊东忠太数次来到中国,进行全面的建筑考察。由于当时的照相设备沉重昂贵,考察时,伊东忠太更多地是用他图文并茂的考察日记,生动地记录了他在中国大江南北的见闻,为撰写一部《中国建筑史》做准备。这本画册是伊东忠太去中国1902年去考察的时候,他一直带着的、自己画的宝贵的东西。

日本人间文化研究机构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教授村松伸:“伊东忠太研究中国,并不是因为喜欢中国,而是想通过研究中国来证

明日本建筑的发展程度跟西洋建筑的发展程度是在同一水平上。他认为日本建筑本源是希腊,通过中国传播而来,所以一定要到中国去找,有没有什么剩下的痕迹。

旁白:二十世纪的前三十年,一批日本建筑史学家来到中国,足迹几乎遍布中国的全境,考察内容既包括中国的建筑,也有石窟文化、佛脚文化遗址。他们决心证明日本建筑乃和欧美同宗同祖。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的档案馆中,收藏着大量上个世纪初日本学者在中国进行古建筑考察的资料。

这是关野贞先生当时在中国调查的(笔记),在沈阳,建筑系整理出来,作为教材。

调查笔记内容:距前两回考察仅十二、三年,遗迹破坏、废灭之大令人吃惊,其保护已是刻不容缓。而我国的文化,自古又是从中国而来,日本当局和学者应该向中国dangju建议保护建筑古迹,日本学者尽快前往中国进行考察,在日本尽快建立博物馆,收集中国各时代的遗物。中国现存的国宝有很多,其意义和价值全都没有认识到,从反面说,没有认识到其意义和价值,怎能保护这些建筑?能发现并确定其世界宝物之价值,这实在是日本学者的工作。

日本人间文化研究机构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教授村松伸:“那时候保护得非常不好,在他(伊东忠太)的笔记本里这样写的,唐代(的建筑)最好,他们认为,日本的东西都是唐代的后代,所以他们对唐代的东西有兴趣,其它好像没有什么兴趣。”

旁白:在中国第一个研究建筑历史的机构营造学社成立的时候,日本学者完成了一批有关中国建筑的学术著作:

《支那建筑史》伊东忠太1925年;

《支那佛脚史迹》关野贞常盘大定1925年;

《支那文化史迹》关野贞常盘大定1939年;

《支那的建筑》伊藤清造1929年;

《支那建筑》伊东忠太关野贞冢本靖1929年

旁白:1925年,伊东忠太完成了他的中国建筑史写作,全书撰写到对日本影响最大、也是他心目中最美的日本唐代建筑结束,这是伊东忠太心中的中国建筑史版本。

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赵辰:“日本学者的介入,就有非常大的不同,就是让中国这些学者认识到,当时他们讲过一些话,有可能我们自己的学问完全被人家拿走,我们最后自己说不清楚。因为日本的很多学者,像常盘大定、关野贞、伊东忠太,他们的研究水准,平心而论还是比较高的。就是从今天来看,很多论点都还是很有价值的。最明显的是当时来讲,跟当时的欧洲人相比,要高出一截。所以这个刺激,我认为是非常直接的,导致中国这些学者,已经不能再等待下去了。”

旁白:在中国营造学社的开幕式上,年过六十的伊东忠太做了一个关于支那建筑的发言,发言中他提了一个建议,这个建议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学者。

伊东忠太讲话:完成如此大事业,其为支那国民之责任义务,固不待言,而吾日本人亦觉有参加之义务。盖有如前述,日本建筑之发展,得于支那建筑者甚多也,据鄙人所见,在支那方面,以调查文献为主,日本方面,以研究遗物为主,不知适当否?

旁白:伊东忠太向中国营造学社建议在即将开始的这场对中国建筑进行全面研究的工作中,中日学者进行合作,由于传统的中国学术方法中,没有考古学,没有田野调查,没有掌握专业摄影以及测绘技术的人员,因此,研究过程中,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实地考察工作由日本学者完成,中国学者承担古代文献的梳理工作。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赵辰:“我们现在是真的很难评价,他这个建议是中肯的,还是有什么险恶用心的,但是在中国学者来讲,我觉得任何中国人都不能接受。”

旁白:其实这个话对中国人尤其对梁思成是最大的刺激。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梁思成1932年:近代学者治学之道,首重证据,以实物为理论之后盾。俗谚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我国古代建筑,征之文献,所见颇多,然吾侪所得,则隐约之印象及美丽之辞藻、调谐之音节耳,读者虽读破万卷,于建筑物之真正印象,绝不能有所得。造形美术之研究,尤重斯旨,故研究古建筑,非作遗物之实地调查测绘不可。

旁白:三十岁的梁思成雄心勃勃,要撰写一部完整的中国建筑史,这一选择,将成就我们这个民族建筑史上一段永远的辉煌。而他自己的一生,也因此注定艰辛与坎坷。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更迭,成王败寇,二千年来历代**成功者,莫不效法项王,咸阳宫室,火三月不灭,以逞威风,破坏殊甚。因此,在建筑学家的眼中,中国的古代木建筑是罕有的珍奇瑰宝。当时的日本学者,以日本还保存中国唐时代的木建筑为莫大荣耀。他们宣称,中国境内保存最古之木建筑是辽代的,即公元1038年建成的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薄伽教藏殿位于今天大同市中心的大同博物馆所在地。下华严寺自辽代开始为一座藏经殿,殿内保存着三十一座精美的辽代塑像,背后四壁,排列重楼式雕木藏经阁三十八间,后壁正中间悬一天宫楼阁。这些精巧玲珑的木构模型,是一排制作精良的藏经书橱壁藏,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书橱,也是古代唯一的孤品。但是真如日本学者所宣称,中国大地不再存有比华严寺更为古寿的木构建筑吗?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远方传来消息,中国年轻的考古队伍,在中国的西北部,发现距今近两千年的汉代木简,梁思成及其振奋,他坚信,在中国大地某个静谧的角落,一定会有唐代木建筑屹立不摇。

1932年春天,中国营造学社第一次古建考察,在距离北京不足百公里的河北蓟县,一座辽代木构建筑的发现,让梁思成欣喜异常。今天,这趟从北京出发不足两小时的路程,当年花费了他们整整一天时间。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梁思成1932年:这是一次难忘的考察,是我第一次离开重要交通干线的旅行。那辆在美国大概早就被当成废铁卖掉了的老破车,还在北京和那座小城之间定期地,或不如说是无定时地行驶。

旁白:独乐寺观音阁高耸于城墙之上,老远就可以看到,从远处,人们可以看出,这是一座古拙而又醇和的建筑。独乐寺历经千年的灾害、战乱而不倒,有赖蓟县人民视之无上圣地,历代保护,它成为当地乡亲一代代守护的福地和圣殿,也表明了木构建筑能否长久保存和人们质疑的木造材料并没有直接关系。

采访:“平时来的游客多不多?”

当地群众甲:“五一”人最多,“五一”、“十一”游客相当多。

当地群众乙:“我没到里面去过,到里面去几十块钱,我没有钱,我有钱我就去了,我没钱怎么去。”

当地群众丙:“没进去过,要买票。”

旁白:经过梁思成的查证,独乐寺重建于公元987年,早于中国当时已知的最古木建筑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五十一年。1932年,梁思成在他的建筑考察报告中写到,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在我国已发现之古木建筑中,故称最古,且其在建筑史上之地位尤为重要。除了年代久远,眼前这座活生生的辽代建筑实例,为梁思成破译《营造法式》之谜,开启了一扇扇窗口。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楼庆西:“因为很多东西在宋代《营造法式》上见过,比如侧角、生起、斗拱,而蓟县独乐寺恰恰是反映了唐宋早期建筑的形制。所以他特别兴奋,很多看不懂的东西,通过这一个调查他弄明白了。而这些东西,在他过去调查清代的故宫弄不明白。”

旁白:梁思成抵达独乐寺的三十年代,寺院被各类驻军占领,人马杂踏,损毁尤甚,他忧心忡忡地在他的考察报告中提出了今后之保护。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梁思成1932年:观音阁及山门既为我国现存建筑物中已发现之最古者,且保存较佳,实为无上国宝,如在他国,则政府及社会之珍维保护,唯恐不善。而在中国,则无人知其价值,虽蓟人对之有一种宗教的及感情的爱护。然实际上,蓟人既无力、亦无专门智识,数十年来,不唯任风雨之侵蚀,且不能阻止军队之毁坏,此千年国宝,行将于建章、阿房同其运命,而成史上陈迹。日本古建筑保护法颁布施行已三十余年,回视我国之尚在大举破坏,能不赧然。

旁白:今天,独乐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木结构建筑,独乐寺严禁香火,禁绝香火的寺庙,自然难以引起香客的兴趣。没了香客,这千年古寺似乎寂寥落寞了。但是有了这份清静,谁又能说不是独乐寺的福分呢?

1932年,梁思成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发表了《蓟县独乐寺山门考》一文,日本建筑学界大为震动,中国营造学社的第一次野外考察,便打破了日本学者对中国最古寿建筑的断言。独乐寺是当时我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它的重建时间处在唐宋之间,其建筑形制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对研究中国建筑的源流演变意义非凡。独乐寺建于辽代统和二年,即公元987年,距离唐朝覆亡仅仅七十七年。首次出征便有如此令人怦然心动的发现,七十七年,梁思成已经走到了唐代木构建筑的门前。

茫茫中国大地上到底还有没有唐构建筑,如果有,它在哪里?

第三集佛光

旁白:1932年初,一位美国青年来到北平。

《费正清对华回忆录》:“1932年,乘火车越过冬季的华北平原,缓缓驶入这座有着500年城墙环绕历史的古城,依旧让人情绪激动,因为直到20世纪60年代,北京仍然是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筑有围墙的城市。”

旁白:牛津大学博士研究生John Fairbank(费正清)来北平完成他的博士论文,研究新近对外公布的一批清朝海关档案。这位二十五岁的年轻学者,刚刚不确定地把他的学术关注点放到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度。

不久,他的未婚妻Wilma(费慰梅)到来。他们于北平一座漂亮的四合院举行了

婚礼,新娘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女校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美术。Wilma(费慰梅)喜爱水彩画,喜欢中国艺术。初到北平,各种学术研究活动和苦学中文,占据了John Fairbank(费正清)大部分的时间,Wilma(费慰梅)则和来拜访他们的妹妹玛利亚一道用她们的画笔,留下了她们记忆中的北平。

玛丽亚Marian Cannon Schlesinger 费慰梅的妹妹:“我清楚地记得那趟火车旅行。当时正值中国的农历新年,所以每个人都换上漂亮的新衣,所有孩子都穿着那种有可爱的动物装饰的衣服、鞋子。当然还有那些胡同,不知道那些胡同是否还在。还在吗?希望都还留着。

……我非常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遇见梁思成和他的妻子。那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冬日晚上,他们非常迷人,非常热情……他的妻子非常漂亮。”

费慰梅的回忆:“婚礼后大约两个月,我们遇见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谁都没料到这段友谊日后会持续如此长久……我们一见钟情。”

旁白:1932年,新婚的Fairbank夫妇,在北平与梁思成和林徽因不期而遇。这对中国夫妇,既熟悉Wilma(费慰梅)生活的美国城市波士顿,也熟悉John Fairbank(费正清)正在求学的英国城市伦敦。眼下,他们刚刚开始对这个古老国家的建筑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梁思成也给他们新认识的美国夫妇John Fairbank和Wilma取了中国名字——费正清、费慰梅。

1932年,在费正清夫妇进入梁家生活这一年,林徽因刚刚生下第二个孩子,为了纪念那部中国古代建筑经典《营造法式》的作者李诫,他们为儿子取名从诫。此前一年,他们刚刚从东北搬到北平,租下了位于东城区的北总布胡同三号院。

女儿梁再冰的回忆:“这所房子有两个虽然不大却很可爱的院子。我记得,小时候妈妈常拉着我的手,在背面的院子中踱步,院里有两棵高大的马樱花树和开白色或紫色小花的几棵丁香树,客厅的窗户朝南,窗台不高,有中式窗棂的玻璃窗,使冬天的太阳可以照射到屋里很深的地方。妈妈喜爱的窗前梅花,泥塑的小动物,沙发,和墙上的字画都沐浴在阳光中。”

旁白:作为梁家的长兄、长嫂,梁思成和林徽因承担着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梁家的这个四合院里,也总是充满了来来往往的亲戚朋友。

费慰梅的回忆:“对于我闯入梁家的生活,起初是徽因母亲和佣人疑惑的眼光。尽管有种种不是,但不久我的来往得到了认可。

我常在傍晚时分骑自行车或坐人力车到梁家,穿过内院去找徽因。我们在客厅一个舒适的角落坐下,泡上两杯热茶后,就迫不及待地把那些为对方保留的故事一股脑倒出来……”

1937年林徽因给费慰梅的信1937年:“我从未料到我还能有一位女性朋友,遇见你真是我的幸运,否则我永远也不会知道和享受到两位女性之间神奇的交流……”

旁白:与费正清夫妇的通信,从他们在北平相识就开始了——

梁思成林徽因之子梁从诫:“这封信是写给费正清和费慰梅的。称呼是最亲爱的慰梅和正清……菲丽丝(Phyllis是林徽因的英文名字)……菲丽丝签名的。我们叫费慰梅叫费姨,小弟是我,宝宝是梁再冰,我姐姐。”

《费正清对华回忆录》:“梁思成夫妇对于我们此次中国之行意义非凡。如果把我

和威尔玛看作是中美间文化交流的使者,那么就必须把他们包括进去。此外还有他们亲密的朋友和邻居——金岳霖教授。”

旁白:清华大学教授金岳霖比梁思成大六岁,他曾经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学习商科,但不久,兴趣转向,于是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和伦敦大学,学习政治学、哲学,成为逻辑学家。回国后创办了清华大学哲学系,担任首任系主任。从北总布胡同开始,他几乎一直与梁家比邻而居,是梁家最亲密的朋友。

北总部胡同三号就是今天北京东城区的北总布胡同二十四号院。三十年代,这里相邻的两个院子,成了周末朋友聚会的场所。除了梁林夫妇和金岳霖,经常光顾的朋友多为留学英美的学者,一些文坛新人也慕名前来。

《才女林徽因》萧乾:“我怯怯地随着沈(从文)先生,跨进了总布胡同那间有名的太太的客厅,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林徽因,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是用感情写作的,这很难得。’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她的健谈,决不是结了婚的妇人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

金岳霖给费正清夫妇的信1947年:“年轻人来这里倾听一位女子的妙语连珠,人共知她的爽直前卫,拥有天赋和聪明,(哦!她讨厌做聪明人)她激情无限、创造力无限,她的诗意(不仅仅是她能写诗歌)、她敏锐的感受力和鉴赏力,总之,人所渴求的她应有尽有,除却学究气。学究气的反面是丰富多彩,一个人学究气越重也就越丧失色彩。我宁愿自己更富于色彩,看看徽因是多么丰富多彩,而可怜的我!如此苍白,彻头彻尾的苍白!……”

《费正清对华回忆录》:“徽因是一位极富创造力的天才作家、诗人,有着极其敏锐的感受力和广博的兴趣,在社交场合洋溢着迷人的魅力。在家中,或者在任何场合,所有的人总是围着她转。”

梁思成林徽因之女梁再冰:“我妈这个人很爱说话……她很健谈,所以人家都记得她。到了人多的时候,好像就我妈一人在那说,侃侃而谈。她为什么爱说呢,我也想了想,她的思维方式跟我父亲不大一样。我父亲是想很多事情,他自己心里想,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我妈可不一样,她是一边想一边说,她的思维过程你可以看得见的。后来我在想,我妈是1955年去世的,正好是我们大搞政治运动之前,她那个劲……碰到运动恐怕够她受的。”

林徽因给沈从文的信:“我认为最愉快的事都是一闪亮的,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迸出神奇的,如同两个人透彻的了解,一句话打到你心里,使得你理智和情感,全觉到一万万分满足。如同相爱,在一个时候里,你同你自身以外另一个人,互相以彼此存在为极端的幸福;如同恋爱,在那时那刻,眼所见、耳所听、心所触,无所不是美丽,情感如诗歌自然的流动,如花香那样不知其所以。”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1934: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旁白:在林徽因的一生中,这是一段最快乐的时光。亲情、友谊、思索、创作,一切都在她的笔下盛开。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1934: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旁白:1928年,国民政府建都南京,国家表面统一,军阀间的兵戈之争,却依然未熄。此时南方的星星之火愈燃愈烈,强邻的凶猛身影也正日益逼近,然而,令后人不无感慨的是,恰在那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所谓“黄金十年”。一边是此伏彼起的枪炮和硝烟,一边是正在展开的建设蓝图。,兵来匪往的荒野中,非常不和谐地行走着几位自带行李铺盖卷、背着测量仪器考察古建筑的学者。

《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梁思成1932年:“那天还不到五点预计开车的时刻,我们就到了东四牌楼长途汽车站,一直等到七点,车才来到。汽车站在猪市当中,北平市每日所用的猪都从那里分发出来,所以,我们从两千多只猪惨号声中,上车向东出朝阳门而去。”

《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梁思成1933年:“下车之后,头一样打听住宿的客店,却都是苍蝇爬满、窗外喂牲口的去处。我们走了许多路,天气又热,不禁觉渴,看路旁农人工作正忙,由井中提起一桶一桶的甘泉,决计过去就饮,但因水里满是浮沉的微体,只是忍渴前行。”

林徽因给梁思庄的信1936年:“思庄,出来已两周,我总觉得该回去了。什么怪时候赶什么怪车都愿意,只要能省时候。每去一处都是汗流浃背的跋涉,走路工作的时候,又总是早八至晚六最热的时间里,这三天来可真是累得不亦乐乎。吃的也不好,天太热也吃不大下,因此种种,我们比上星期的精神差多了。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车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处乱抓,结果浑身是包。”

旁白:但每一次考察中的新发现,显然是解除一切旅途艰辛的良药。

《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梁思成1933年:“转轮藏前的阿弥陀佛,依然是笑脸相迎,,于是绕过轮藏之后,越过没有地板的梯台,再上大半没有地板的楼上,发现臧殿上部的结构,有精巧的构架,与《营造法式》完全相同的斗拱,和许多许多精美奇特的构造,使我们高兴到发狂。”

《山西通信》林徽因1934年:“居然到了山西,天是透明的蓝,白云更流动得,使人可以忘记很多事。更不用说到那山山水水、小堡垒、村落、反映着夕阳的一角庙、一座塔,景物是美到使人心慌心痛。”

《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梁思成1932年:“抬头一看,殿上部并没有天花板,《营造法式》上所称‘彻上露明造’梁坊结构的精巧,在后世建筑物里还没有看见过。当初的失望到此立刻消失,这先抑后扬的高兴,趣味尤富。在发现蓟县独乐寺几个月后,又得见一个辽构,实是一个奢侈的幸福。”

《山西通信》林徽因1934年:“教书先生出来了,军队里兵卒拉着马过来了,几个女人娇羞的手拉着手,也扭着来站在一边了,几个小孩子争着挤,看我们照相、拉皮尺量平面,教书先生帮忙我们拓碑文。说起来这个那个庙都是年代可多了,什么时候盖的,谁也说不清了。年代多了吧,他们骄傲的问。‘多了多了,’我们高兴地回答:‘差不多一千四百年了’。‘呀,一千四百年!’我们便一齐骄傲起来。”

1936年林徽因《深笑》

“是谁笑得那样甜那样深

那样圆转一串一串明珠

大小闪着光亮迸出天真

清泉底浮动返流到水面上

璀璨

分散

是谁笑成这百层塔高耸

让不知名鸟雀来盘旋是谁

笑成这万千个风铃的转动

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

摇上

云天”

旁白:一次又一次的意外惊喜、骄傲,散落在中国各处的古建筑,被这些执着的中国学者一一发现、拍摄、测量,记录在他们的考察报告中。但战乱的中国民生凋敝,何况几座旧时的建筑。那些建筑此时最合适的用途,是驻扎兵士、堆积粮草。

《华北古建调查报告》梁思成1940年:“在较保守的城镇里,新潮激发了少数人的奇思异想,努力对某个‘老式的’建筑进行所谓的‘现代化’。原先的杰作,随之毁于愚妄,最先蒙受如此无情蹂躏的,总是精致的窗牗、雕工俊极的门屏等物件。我们罕有机会心满意足地找到一件真正的珍品,宁静美丽,未经自然和人类的损伤。一炷香上飞溅的火星,也会把整个寺宇化为灰烬。”

《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林徽因1933年:“在这整个民族和他的文化,均在挣扎着他们重危的运命的时候,凭你有多少关于古代艺术的消息,你只感到说不出的难受。如果我们到了连祖宗传留下来的家产都没有能力清理或保护,乃至于让家里的至宝毁坏散失,或竟拿到旧货摊上变卖,这现象却又恰恰证明,我们这做子孙的没有出息,智力德行已经都到了不能堕落的田地。这消息简单地说来,就是新近有几个死心眼的建筑师,放弃了他们盖洋房的好机会,卷了铺盖到各处测绘几百年前他们同行中的先进,用他们当时的一切聪明技艺所盖惊人的伟大建筑物。”

旁白:1933年秋,就在林徽因的这篇文艺随笔发表之际,梁思成、刘敦桢、莫宗江一行的山西古建考察,到达了山西的应县木塔。

梁思成给林徽因的信1933年:“今天正式地去拜见佛宫寺塔,好到令人叫绝,喘不出一口气来半天。我的第一个感触,便是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你要几体投地的倾倒。这个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旁白:又是一座辽代的木建筑,应县木塔建于公元1038年,和日本学者曾经宣称的中国最古寿木建筑——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同寿。作为纯木结构塔,为海内孤例。

林徽因写到:“中国建筑的演变史,在今日还是个灯谜,现在唐代木构在国内还没有找到一个,而宋代所刊《营造法式》又还有困难,不能完全解释的地方。这距唐不久、离宋全盛时代还早的辽代,居然遗留给我们一些顶呱呱的木塔、高阁、佛殿、经藏,帮我们抓住前后许多重要的关键。这在几个研究建筑的死心眼人看来,已是了不起的事了。”

山西省应县木塔文管所所长秦亮泰:“它经历了将近一千年地震、人为的破坏、自然的风、雨对它的冲击,都没有受到损害。你们看台阶上的角兽,角兽都风化了、不完整了,但是木头反而什么问题都没有。它的木构经过一千年的互相挤压、咬合,拧成一个整体了,结构上有很多神奇的地方。”

山西省应县木塔导游:“游客来一般最关心什么问题——它的倾斜,还能登几年啊?会不会马上就不让登了?最关心的就是它的倾斜和维修情况。专家预测,近一、二百年可能是没有问题,一、二百年不修没有问题,但是游人的踩踏这个就很难说了。”

梁思成给林徽因的信1933年:“像片已照完,十层平面全量了,并且非常精细,将来誊画正图时可以省事许多。明天起,量斗拱和断面,又该飞檐走壁了。我的腿已有过厄运,所以可以不怕。”

旁白:梁思成赴美留学前一年,曾因为一次车祸给一条腿留下残疾,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和学社的同事在古建考察中的飞檐走壁。每次古建考察,不仅仅留下建筑物的影像,最为至关重要也最为繁重的工作,是为每一座建筑物,留下一套完整的测绘稿。

这些是今天保留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部分历经劫难的测绘图稿。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楼庆西:“首先你凭你的眼睛,凭你平时训练的技巧,你把这个门的样子画下来,没有尺寸,画下来。但是功夫就在你画出来的比例,跟它实际比例差不多才行,这就是功夫。画下来以后,然后用尺子去量,一点一点地量,第一个尺寸是什么、第二个尺寸、第三个尺寸……这些尺寸都要求得很细,因为它是木结构,特别琐碎。拿斗拱来讲,它是一点一点小木头拼起来的,你要画,很不容易画;你要测绘,也很不容易。”

旁白:现场考察回来后,根据带回的测稿,绘制成我们眼前所见到的,一张张精美的建筑图稿。

从1932年到1937年仅六年间,中国营造学社社员的足迹遍及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辽宁、湖南、浙江、江苏,他们测绘整理了200多组分布于各地的

建筑群,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留下了一套中国建筑的科学完备的稀世珍宝。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教授夏南夕(Nancy Stelnhardt):“假如不是梁思成和他的妻子林徽因,还有刘敦桢、莫宗江等等,他们肩负寻找历史的重任,在这些古迹彻底灭绝之前,他们寻找、发现、记录、整理,否则的话,有可能大约二十处在中国最早的建筑物——那些早于公元1100年左右的古建筑、或者几百处公元1400年的古建筑都将遭到损毁或不复存在。”

赵辰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他们研究中国建筑最大的贡献,是帮我们建立了中国建筑的学术体系。这才是真正重大的事情。自从有了营造学社之后,有了这些工作成果之后,很少有西方学者在做中国建筑研究的时候说不顾中国人的研究成果,也会显得非常愚蠢。”

旁白: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逐渐开始接受认识了古物考察发掘工作,由此带动了文物的修缮保护工作的展开。1935年,北平成立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梁思成、刘敦桢担任技术顾问,北平城的一大批古代建筑开始进行维修。负责天坛祈年殿工程维修的,是杨廷宝所在的天津基泰工程司,担任修缮顾问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祈年殿的屋顶留下这张照片。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费正清故居费赫莉(Holly Fainbank)费正清费慰梅之女:“我在查询整理父母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他们当年在中国的有趣的东西,特别是这本可爱的剪贴本。标题是‘山西夏日1934’……非常可爱。他们自己称它为‘豪华版本’。手工制作的、手工打字。文字是我妈妈写的,摄影是梁思成,我爸爸也拍摄了部分照片。”

旁白:1934年夏天,他们相约前往山西峪道河避暑。但此行更重要的内容则是费正清夫妇跟随梁林一道进行了一趟山西南部古建筑考察。山西之行的朝夕相处,让这四位年轻人更近地走到一起……

费正清夫妇的记录:“1934年的山西夏日历险记的主人公包括:两位科班毕业的建筑师、两位天才烹饪大师、一位历史学家、一位画家、一位卓有成就的摄影师、一位天津大公报的记者、一位行李打包专家、她在艺术上的死对头……最早起床的人,第二名起床的人,两位第三名起床的人……

山西行费慰梅1934年:“在北京,和思成见面的时间非常有限,在这里,我们四人每日三顿饭都一块吃。头一天我们就发现,原来他爱吃辣!平素沉静镇定的思成,在饭桌上却是妙语连珠……

村民一如往常地沿路围观我们,不停骚扰思成和徽因问他们从哪国来,他们无法理解中国人怎么和外国人同行。在我们贪婪地看着古代中国杰作的同时,村民围观着我们的福特汽车。”

旁白:行进在山西的路上,徽因还在为报纸写文章,题目是《窗子以外》,描绘她难以触及的现实世界。三十年代也是林徽因文学创作的高峰时代,1934年,林徽因发表短篇小说《九十九度中》。文学评论家李健吾说:“在我们好些男子,不能控制自己热情奔放的年代,却有这样一位女作家,用最快利的明净的镜头、理智,摄来人生的一个断面,而且缩在这样短小的纸张上。”

1936年,天津《大公报》创刊十周年,特邀林徽因主编“文艺副刊”的《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此外,她还受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外文系聘请,讲授英国文学。学生评价:“她的英语流利、清脆悦耳,讲课亲切、活跃,谈笑风

黄河九曲第一湾解说词

黄河九曲第一湾解说词 黄河九曲第一湾风景区位于若尔盖县城西南部唐克乡境内,地处川、甘、青三省交接处。东经100°到104°,北纬32°到35°。海拔3430米,年均气温2C°。南邻红原县麦哇乡,北与甘肃碌曲县接壤,西部以河为界连接甘肃玛曲县。距若尔盖县城68公里,唐克镇12公里,成都公里500公里。 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下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繁衍成长的摇篮,是承载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这支润泽万物生灵的生命之河,以雄浑壮美的气势和宽厚多情的胸怀哺育了一个叫做龙的传人的勤劳民族。她流经全国九个省市自治区,把古往今来的民族文化艺术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 50年代以前,外界并不知道川西北高原的若尔盖草原还有一段黄河在静静流淌,连黄河水利委员会也不清楚黄河流经四川。1953年,革命老前辈张范畴在他的着文《黄河流经四川》(《旅行杂志》1953年11期)中第一次向世人公布了“黄河是流经四川的”的事实。之后,都爱国同志又以亲身经历、实地考察过黄河流经四川段者的身份撰文《黄河是流经四川的—(黄河流经四川)一文读后》(《旅行杂志》1954年第2期)佐证。至此,这段鲜为人知的黄河才名正言顺地出现在教科书和四川的地图上。 从若尔盖县城出发,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就到了河曲马的故乡唐克乡。唐克是进出“黄河九曲第一湾”的必经之途。“唐克”本是“唐妃”的音译。传说当时辖曼的土官向曼是部落首领,其弟扎西旺不服

他的管理,他便将扎西旺逐出部落,任其自立领地。扎西旺便带着一家老小和部分牧民到了今唐克一带建立自己的领地。他的妻子是甘肃碌曲县土官唐弄之女,人们称之为唐妃嗣系。后来人们把该地称着“嫣唐热俄妃”,意思是唐业发展之寺。根据这一传说,这个地方就被后来的人命名为唐克。 解放前,唐克属草地十二部落之一,实行的是封建农奴制。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人们代代逐水草而居,以放牧为生。1958年民改后建立乡人民政府,1966年成立唐克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唐克乡至今。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和旅游业的兴起,若尔盖县在优先开发旅游区建设中将唐克列为“黄河大草原自然生态观光及安多藏民族风情旅游区”。“黄河九曲第一湾”作为若尔盖县的旅游品牌之一,早已以商标的方式正式注册。省道213线自红原县入唐克乡境内。2004年,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公司根据卫星定位监测,在唐克乡境内进行石油勘探,井名为“红叁1号油井”。这是阿坝州第一口石油勘探油井。 “黄河天上来,红日地中落”。流淌在唐克草原的黄河,被当地人叫做“玛曲”。这支流淌千年的母亲河,没有惊涛拍岸的磅礴气势,她像一支优柔的牧歌,带着亘古不息的热情,一路向东,款款而来。她蜿蜒萦绕在广袤无际的原野,以180°的优雅风姿形成了”黄河九曲第一湾”的壮美景观。而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发源于红原壤口乡境内的白河,也以同样曼妙的舞姿,自黄河的南面徜徉而来。两条河流在红柳成林的蓝天下交融汇合,似乎在倾诉着千年不变的誓言和约定……

《河西走廊》纪录片解说词

第1集:《使者》 主要讲述公元前138年,匈奴对汉朝的包围袭扰迫使汉武帝派遣张骞穿越河西走廊,去往西域寻求军事同盟的故事。张骞的凿空之举,带来的地理大发现使河西走廊正式进入了中原王朝的视野。 第2集:《通道》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信息坚定了汉武帝打通河西走廊的决心。本集主要讲述公元前121年,发生在河西走廊的河西之战。一年之内,年仅19岁的霍去病率领汉朝骑兵三次出击匈奴,全线打通了河西走廊并使它自此并入汉朝版图。 第3集:《驿站》 河西之战后,行政与邮驿系统遍布河西,汉朝的势力范围也沿着河西走廊延伸到了西域。本集主要透过敦煌悬泉置驿站及其出土汉简,再现长罗侯常惠建功西域的风云往事,展现河西走廊这一战略通道在汉朝经营西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4集:《根脉》 主要从儒家文化的角度讲述魏晋时期,中原大乱之际,河西走廊以其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庇佑了迁徙至此的儒家学者。儒家文化自此在河西走廊扎下根脉,并最终东渐反哺中原,成为隋唐文化和制度的重要来源。 第5集:《造像》 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恒河两岸的佛教文化开始沿着宽阔的河西走廊大规模进入中国。以昙无谶、鸠摩罗什为代表的佛教徒,以译经、造像等方式在这里弘扬佛法,开启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同时也为河西走廊留下了宝贵的佛教遗产。 第6集:《丝路》 魏晋南北朝,因中原动乱,河西割据,丝绸之路阻塞不通。西域商人止步于河西走廊,使这里在隋朝初年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征侵扰河西走廊的吐谷浑并在张掖举行了外交与商贸盟会。连接中原与西方世界的丝绸之路再度畅通。 第7集:《敦煌》 盛唐是丝路最繁荣的时期,也是敦煌艺术最辉煌的年代。从长安来到敦煌的工匠将长安艺术带到了这里,他们在当地世家大族的支持下继续开凿敦煌石窟并绘制敦煌壁画。本集以敦煌220号石窟的营建为例,讲述敦煌石窟如何见证了丝路的繁华并成为大唐盛世的缩影。第8集:《会盟》 河西走廊不仅连接了古代中原与西域,也连通着分处南北的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本集主要讲述在蒙古帝国的时代,来自蒙古和青藏两大高原的游牧部落首领在河西走廊举行了一次关于和平的会谈。随着元朝建立,西藏归入中国版图,凉州会盟深刻影响了此后数百年中国的政治与文化格局。 第9集:《苍生》 随着明朝西北防线逐步收缩,河西走廊因闭关锁国渐趋沉寂。本集以古老的嘉峪关城为视角,讲述明清时期穿越河西走廊的东西方人士及其在河西走廊的经历与见闻。虽然这时的河西走廊已与整个国家一同进入沉寂时期,但在风雨飘摇的帝国晚期,新疆危机的爆发及振聋发聩的塞防论再次唤醒了中原统治者对河西走廊及广阔西部的重视。 第10集:《宝藏》 新中国成立后,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河西走廊复苏的动力,古老的走廊迎来了现代化的工业与机器生产,成为新中国建设蓝图的关键一环。从兰新铁路到兰新高铁,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河西走廊再度迎来崛起的契机。 河西走廊之一 使者

青海参考资料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解说词20131221-1(1)

青海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解说词 在雄奇壮美的青藏高原东南隅,九曲黄河第一弯的环抱中,有一颗旖旎迷人的明珠——青海省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河南县地处青甘川三省结合部,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是全省蒙藏药产业化示范县,是青海生态保护最好的草原,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 拟建的青海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青海省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赛尔龙乡中部,东邻甘肃省碌曲县,西接优干宁镇,南倚托叶玛乡、柯生乡,北靠甘肃省夏河县。总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36.00%。洮河源湿地可划分为2类6型,即:河流湿地和沼泽湿地,河流湿地类包括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河流;沼泽湿地类包括沼泽化草甸、藓类沼泽、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河流湿地(水域)面积1500公顷,占总面积的 3.91%;沼泽湿地面积为12320公顷,占该区总面积的32.09%。 洮河(上游藏名碌曲)为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境内东南部李恰如山与莫尔藏阿米山之间的代富桑沟,源头海拔3700米。湿地公园境内流程23.50公里,河段落差400米。洮河源湿地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洮河源湿地公园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拥有高等植物324种,隶属44科,120属,有野生动物191种,隶属21目,43科。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鹤、金雕2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天鹅、鸢、雀鹰等11种。省级重点保护

野生动物有艾虎、普通鸬鹚、灰雁等15种。 湿地公园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多姿多彩,人文景观内涵厚重。洮河源地,奇峰耸立,河流湿地,水草丰美。每当盛夏,蓝天白云下碧波荡漾,构画出一幅如诗如画的湿地风光。李恰如天池座落在石山环绕之中,池面约1500平方米,池水清澈碧绿,每年有大量的白鹤、鹭鸶等珍禽来此栖息,吸引无数游客回归自然,流连忘返。 根据洮河源湿地公园资源特征和管理需要,将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区划为保育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4个功能区。实施分区管理。 保育区位于湿地公园西部,生态环境较好,具有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景观,主要包括河流湿地、露出水面的小岛及半岛,面积为24公顷,占总面积的,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为鸟类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 宣教展示区位于湿地公园东部,是向公众展示洮河源湿地多样性和开展以科普为特征的湿地生态旅游的主要区域之一,面积为公顷,占总面积的,开展湿地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湿地科普知识,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合理利用区位于湿地公园东南部,是湿地公园开展休闲游赏活动的区域,面积为9公顷,占总面积的,设置观景、观鸟、赏民俗等游览项目,构建多样化的湿地生态旅游体系,设置科学合理的游览路线,大大提升洮河源湿地公园的知名度。 管理服务区位于湿地公园东北部,主要包括洮河源湿地公园的管理、服务机构和设施,面积815公顷,占总面积的,通过建设公园管理站、游客服务中心、急救服务中心、停车场等,进一步提升洮河源湿地公园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生活]纪录片解说词对纪录片的意义和作用

[生活]纪录片解说词对纪录片的意义和作用纪录片作为使用影像记录外在客观世界的一种影视作品,单纯运用镜头画面往往难以达到记录世界的目的,相对于纸质记录方式而言,镜头往往只是从现象上去记叙而无法去使人更深层的理解,通过听觉从外部世界获得信息从来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这种情况下,纪录片的文本解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纪录片的解说词,它不仅仅是为了配合纪录片的画面而存在,更是为了使受众更好的理解纪录片所想要表达的内涵,把需要让人理解的方面使用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加强理解,同时纪录片的解说词也成为提升纪录片观赏性的一种手段。纪录片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单纯一种记录文本,它已经开始向娱乐化发展。其实现在的技术手段已经可以达到“情景再现”,它突破了“画面缺失”的历史语境,充分发挥影像表达的魅力,以另一种文字无法表达的意境方式去阐释内容。但是在当下娱乐化的风潮之下,电视纪录片要赢得受众的关注,仅凭镜头和画面是不够的。其解说词的内容表达开始显得愈发重要。以内容为王道的电视纪录片无论的想要走传统记叙客观世界的路线还是更多地走娱乐性的特质,文本的题材选择,主题表现,包括解说词的写作,都对于纪录片有很大意义 在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虽说解说词在纪录片中的分量明显下降,纪录片更加偏向于事件的影像记录,但这并不意味着纪录片的解说词变得不重要了,相反,解说词变得更加重要,更为精炼,更加恰当,更加有力。它回到了解说词该有的位置上,成为纪录片声画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纪录片是叙事的艺术,但是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所涉及的时间,人物,地点等等基本背景和事实有很多是难以用画面去进行的。为了避免这种画面上解释的偏差,叙事便成为了解说词的基本功能。而在当今纪录片创作走向中,记录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走向。它可以把一个个镜头串联起来,

关于中国历史的记录片

中国史话,讲的是中国古代史,《中国史话》节目系科教频道特为暑期特别制作的大型历史题材系列片。《中国史话》——以时间为线,讲述一部浩浩荡荡的中国史。《中国史话》上溯五千年以前的中华文明初始,下至风云变幻的20世纪初期民族危亡、奋发自强的五四运动,按照编年史的时间顺序,围绕大的历史现象和事件,以丰富的资料、翔实的细节展示,浩浩荡荡地为观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一套生动的普及性的历史知识电视文献。 中国史话共38集,每集47分钟 地址:https://www.sodocs.net/doc/d61465446.html,/playlist_show/id_3722504.html https://www.sodocs.net/doc/d61465446.html,/playlist/id/6 944963/ 百年中国是中央电视台迎接二十一世纪的献礼片、全片共五十二集,三百六十二期,每期五分钟,约一千八百分钟。迄今为止反映百年中国历史最为全面完整的文献纪录片,其篇幅之宏伟,资料之丰富,视点之独到在电视界中也属史无前例. 本片的主题:通过对中国二十世纪的回顾,反映一个民族的现代化史. 本片的风格追求:从中国大历史的角度,立体化反映中华民族的百年历程.在历史中发现诗意,追求可触摸的历史。 地址:https://www.sodocs.net/doc/d61465446.html,/playlist_show/id_3421980.html 土豆上没找到 复兴之路,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该片以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重大事件为视角,应用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一幅幅振兴图强的全景画面,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百年祖国的沧桑巨变,体味民族的奋斗历程。 第一集:千年局变 时间跨度:1840—1911年 内容概要:以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各种探索为主要内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课题被历史性地提了出来。 第二集:峥嵘岁月 时间跨度:1912—1949年 内容概要: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赢得胜利并最终建立新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进入新纪元。 第三集:中国新生 时间跨度:1949—1976年 内容概要: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的重大成绩为核心内容,表现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 第四集:伟大转折 时间跨度:1976—1992年 内容概要:以思想解放为起点,重点展现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五集:世纪跨越 时间跨度:1989—2002年 内容概要: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始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的新阶段。 第六集:继往开来 时间跨度:2002—2007年 内容概要:以中国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地址 https://www.sodocs.net/doc/d61465446.html,/playlist_show/id_2378238.html https://www.sodocs.net/doc/d61465446.html,/playlist/id/ 6457360/ 汉字五千年,大型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通过生动展示汉字产生、演变、发展的过程及在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讴歌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汉字五千年》于2009年1月28日至31日15:10,在中央电视台四套播出,每天两集,每集50分钟。第一集:人类奇葩。本集是全片的开篇,通过汉字与世界上其它文字的命运对比,凸现出汉字在人类文明史中独树一帜的地位。 第二集:高天长河。本集主要表述汉字3000多年时间的生命史。历史跨度从甲骨文一直到信息时代的汉字。第三集:霞光万道。本集的主要内容是重构汉字在空间上的扩展历史。第四集:华夏心灵。本集是全片的重点之一,她的主题是挖掘解读汉字的精神价值,说明中华文明追求“内在超越”的核心特质。第五集:翰墨情怀。本集表现由汉字书写而演化出的书法艺术,并通过描述历代书法家不同的身世、命运,探讨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价值取向,以及他们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黄河九曲唐克第一湾

黄河九曲唐克第一弯品证课马从军 有一个地方,它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宇宙中庄严幻影”,它位于若尔盖草原腹地,白河在此奔流汇入黄河,形成声势浩荡的九曲黄河第一湾,这就是唐克,人们也称它为“唐克黄河第一湾”,夏末秋初,我独自一人来到这里,感受庄严壮丽的黄河草原之美。 走之前做功课,说这里最好的旅游季节是夏季,天高气爽,能见度高。天地之间,绿草茵茵,芳香幽幽,视野极为开阔。不过,夏末秋初之际,这里仍旧一派绿意,草原上点缀着无数蓝得令人惊艳的小湖泊,涓涓支流如藤蔓将大大小小的湖泊串联起来,形成草原与河湖镶嵌于大地的美妙景色。虽然远处是一马平川的草原,但是奥妙之处就在于,在这里行走,海拔每上升一米,视野就会变化一次。沿着依山修建的一条山路,爬到山顶,九曲黄河第一弯的美景便呈现在眼前。 中原地区长大的人看惯了土黄干涸的黄河下游,来到唐克,我真的无法想象这里清澈透亮的九曲大河,居然就是我们的母亲河。 黄河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切割出九曲十八弯,它们仿佛恋人一般,在这浩瀚天际谈一场天地之恋。端起相机随便按下快门,都能拍下荡气回肠的照片。 唐克拥有四川省最大的草原,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这些由草甸和沼泽组成的草原湿地成为黄河的水塔,不仅担任着补给黄河下游水源的重要责任,也是中国少有的“生态绿肺”。 这里不但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也颇具历史意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将士们就曾多次经过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革命遗址。 而当登上索克藏寺背后的山顶时,更久远的历史便呈现在我得眼前。远眺九曲黄河第一弯处,便是索克藏寺,其藏语为“扎西特钦伦”,意为吉祥大乘洲。这座宏伟的寺庙始建于1658年,有僧侣200余人。走进大殿,各色金、银、木、泥质的佛像、神像有千余尊,仿佛静静地伫立在这里,向我诉说着唐克富有故事的过去。 〓小游提示〓 ★交通:唐克位于若尔盖县西南部,距若尔盖县城64公里,可以包车前往,也有班车,但是每天班次不多。 ★景点:行走、拍摄黄河第一弯是来到唐克最重要的事情,索克藏寺也值得游览。其实,周边的红原草原、日干乔大草地也值得一去。 ★特产:跟藏区的生活习俗相似,在这里,牦牛肉、毛牛奶都是高原特有的美味。

百年中国纪录片全集-百年中国经典散文

百年中国纪录片全集|百年中国经典散文 百年中国经典散文一 中国梦 有人说梦想是一种对未来的奢望,也有人说梦想是不现实的,但我却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我认只有先有了梦想,我们才有实现它的可能,如果连想都不敢想,那么就更别提去怎样做了! 中国梦,一个承载了十四亿华夏子孙的梦,中国梦,展现了我们每个中国人高远的志向,中国梦,激起了我们中华儿女“强国富民”的梦。 生为一个中国人,我也有自己的一份中国梦,那就是,“复兴中国古文化,创建世界一流教学”这个梦何尝不是每一位中国学生的梦啊!假如有一天我们的“清华,北大”成为世界的顶尖学校,那么我们每个中国学生不用出国留学,就可以享受世界最好的教育水平,难道这不值得骄傲吗? 中国的古文化,有着5000年的历史,承载了无数哲学家的一生,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不可以像“英语”一样流传于世界那?假如有一天,华夏文明传向世界,那么我们生为华夏子孙,难道不会为了文化的复兴感到自豪吗? 这些梦想一代代的有人去试着完成,终于“中国梦”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肩负了这样的使命,那就让我们去将中华文化

播撒向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华文化的内涵。 有人会问,这样远大的国之梦与我们当今生活有什么关系那?我可以坚决的回答“生为中国人,祖国屹立在世界上,我们就屹立在世界上,祖国强大,我们就无比的自豪” 中国梦并不遥远,它承载了十四亿中华儿女的梦,那么终将由我们十四亿中华儿女去完成! 百年中国经典散文二 空山鸟语 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 你不懂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他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

【参考借鉴】美丽中国Wild-China-全集-中英文解说词.doc

美丽中国(WildChina) 第一集龙之心HeartoftheDragon 校正版 最后的隐世净土Thelasthiddenworld 中国China 数世纪来旅人传诵着关于这片神奇土地 Forcenturies,travellerstoChinahavetoldtalesofmagicallandscapes 以及那些神奇生物的传说andsurprisingcreatures 中国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Chinesecivilizationistheworld'soldest 而如今是最宏博的andtodaRit'slargest 那数十亿的人民withwelloverabillionpeople 现存超过五十个民族It'shometomorethan50distinctethnicgroups 以及各式各样贴近自然的andawiderangeoftraditionallifestRles 传统生活方式ofteninclosepartnershipwithnature 我们都知道中国面对着着众多社会环境问题WeknowthatChinafacesimmensesocialandenvironmentalproblems 但这里也存在着令人窒息的美丽butthereisgreatbeautRheretoo 中国有着世界最高峰Chinaishometotheworld'shighestmountains, 从无垠的炙热沙漠vastdesertsrangingfromfromsearinghot 到麻木大脑的寒冷地带tomindnumbingcold 以及那蒸笼般的森林中steamingforests 隐匿的各种珍稀生物harboringrarecreatures 天际下广阔无垠的草原grassRplainsbeneathvasthorizons 以及富饶的热带海洋andrichtropicalseas 现在我们第一次有机会Now,forthefirsttimeever 深入探索这片伟大的土地wecaneRplorethewholeofthisgreatcountrR 接触栖息于此的珍奇生物meetsomeofthesurprisingandeRoticcreaturesthatlivehere 目睹中国这片神奇土地上andconsidertherelationshipofthepeopleandwildlifeofChina 人与野生世界的羁绊totheremarkablelandscapingwhichtheRlive 这就是最原味的中国ThisiswildChina 仅以此献给我们多灾多难但美丽依旧的祖国 Forourtroubledbutdrop-deadbeautifulmotherland 我们的中国探索之旅始于南方的亚热带OureRplorationofChinabeginsinthewarmsubtropicalsouth 漓江的渔人和鱼鸟栖坐在竹筏上OntheLiRiverfishermenandbirdsperchonbamboorafts 这个组合已延续千年之久apartnershipthatgoesbackmorethanathousandRears 这景致已为世人所熟悉ThisscenerRisknownthroughouttheworld 那是中国水墨永恒的主题arecurringmotifinChinesepaintings 和旅人永远的胜地andamajortouristattraction 中国南部是片有英国国土ThesouthofChinaisavastarea 九倍之大的广阔土地eighttimeslargerthantheUK 这里是山雨的国度It'salandscapeofhillsbutalsoofwater 这里一年之中有250天在降雨Itrainshereforupto250daRsaRear

花湖九曲黄河第一湾简介

九曲黄河第一湾简介 九曲黄河第一湾位于若尔盖县唐克乡,地处草原腹心地带,曲折河水分割出无数河洲、小岛,水岛翔集、渔舟横渡,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宇宙中庄严幻影”。这里是四川省最大的草原,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多次通过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革命遗址。你可以静坐在母亲河边用心倾听她对历史的诉说,领略“落霞与孤鸿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暮色苍茫里感悟人生长河奔腾的壮歌。 入夜,河岸边帐篷里点点柔光,月光下篝火熊熊,人们放声歌唱翩翩起舞,唱给身边的母亲河听。 黄河九曲第一湾有它独到的美,最美的景色是在黄昏时候,日落时分,当夕阳一点点变红朝山边落下去时,整个河谷笼罩在了一片金黄之中。黄河岸边碧草青青,野花遍地,躺在草丛中、卧在花簇里,给人回归大自然的感觉,让你身心得到前所未有的解脱。 被誉为“宇宙中庄严幻影”的黄河九曲第一湾,清澈的河流水势平缓,蓝天白云,绿草繁花,帐篷炊烟,牛羊骏马,盘旋的雄鹰,如诗如画,气象万千。九曲黄河第一湾景点,观赏草原上的黄河。宛如银色缎带。阳光下波鳞片片极目远眺其壮观景致使人顿生膜拜之感,站在这里你会对人和自然有新的感悟。 花湖简介 若尔盖热尔大草原地处全世界最大的高原泥炭湿地——若尔盖湿地,纵横数十公里,浩原沃野,广袤无垠,是中国最平坦的湿地草原,是我国仅次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第二大草原,海拔3468米。原野绿草如茵,簇簇野花,五彩斑澜,活蹦乱跳的牛羊,如散落在草原的颗颗珍珠。有黑颈鹤、

高原鱼类等10多种高原湿地类世界珍稀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的主要繁殖栖息地。草原上鸥翔鹤舞、水草丰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花湖(美朵湖)位于四川若尔盖和甘肃郎木寺之间的213国道旁,是热尔大坝草原上的一个天然海子,是镶嵌在草原上的蓝宝石,浮光跃金,一碧万顷,湖岸边芦苇草丰茂。黄鸭、溪鸥、黑颈鹤常栖于湖畔,嬉水自乐,旱獭、灰兔穿梭出没。天鹅、白鹤、黑颈鹤成群结队,或舞姿翩翩,或翱翔于蓝天,欢快的百灵鸟在空中翻飞、身临其境,犹如进入梦幻的动物王国。壮观的草原蜃景更是妙不可言。

西湖十集电视纪录片解说词

十集电视纪录片《西湖》解说词 西湖不是纯自然的美景。 她不像黄山、九寨沟,西湖是千百年来人类治理疏浚、依势造景的山水之湖泊;她不像漓江、张家界,西湖是千百年来人们感怀世事、寄托情绪的精神之湖泊。因此说,西湖的美是天造人设的,《西湖》纪录片亦复如此。 许多第一次来到西湖的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西湖之于中国人,太熟识了。 因为熟识,后来便不大有人愿意说西湖,也不是完全没有,而是怎么也说不好西湖。近代以来,西湖没有足以背诵的文,没有足以传唱的歌,没有足以传世的画,当然也没有足以把玩的影像作品。 影像作品,有出息的影像作品,是挑战观众的视觉经验,你得给人以陌生的东西。西湖,人们还陌生吗?当我们离开西湖的景致,蜷缩在看不见风景的房间,把西湖这盘千年长度的磁带,往回倒的时候,我们发现,西湖,其实人们还是陌生的,陌生正是在于人们的熟识:“熟视无睹”。 西湖是沧海桑田。从海水浸蚀的瀉湖,到可灌溉之湖,鱼虾之湖,饮用之湖,直至审美之湖。是经过几千年的自然造化和巧夺天工。远的不考,拜苏东坡之大名,我们都知道苏堤。其实还有与其比肩的杨公堤、稍逊风骚的赵公堤、早己隐入十万人家的白公堤……仅苏东坡治下的那次疏浚,就动用了二十万民工。 西湖是“户盈罗绮”。南宋在偏安的同时,却也创造了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明。南宋后期,临安加上流动人口,约有一百四十万。城内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当时欧洲最著名的大城市伦敦,人口不过三万四千。难怪元初马可·波罗惊叹杭州是“天堂之城”。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说:“两宋时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法国汉学家贾克·谢和耐说:“13世纪的中国,其现代化的程度是令人吃惊的……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这个“现代化”还包括精神文明的程度,因此,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西湖是东南佛国。弘一法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中说:“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那边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除了庙宇林立、高僧大德云集之外,更重要的是,佛家义理通过日常生活渗入杭州人的饮食起居,一年一度,历时三个月的声势浩大的“香市”便是足证。不仅东南大地,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皆“认祖归宗”。道家在西湖有著名的“葛洪炼丹处”等十多处道观。马可·波罗之后,传教士们先后来到杭州,于是杭州有了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二十多座。伊斯兰教在杭州也有相当的传播,建有约五座清真寺。 西湖是唐诗宋词。许多人初来乍到却似曾相识,是因为他们早就熟悉了文学的西湖:宋之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文传千古的还有:李清照、林和靖、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陆游、陈亮、姜夔、梅尧臣、范成大、朱熹、岳飞、文天祥、吴文英……元明清时的马

《百年中国》观后感

《百年中国》观后感 在近代中国百年历史中,中国经历了从屈辱到自豪,从贫弱到富裕,从封闭到开放,从专制到民主,从分裂到统一,心情也从沉重到舒缓然后一种自豪油然而起。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国经历了被外国列强入侵分割领土,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神州大地哀鸿遍野,人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经济一片萧条;两次世界大战更是给中国承受了巨大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探索,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香港、澳门回归、北京申奥成功、“神五”成功升天、世博会将在中国举行、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在牵动世界的神经,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为我的祖国而骄傲。 这部纪录片再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演绎了一出中华民族知耻而后勇,死地而后生的意义。看完整部视频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闭上眼睛,回想着中华民族走过的充满风雨的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一个民族要富强要强大,必须要有超出世人的卓越眼光,有承担一切责任的勇士,有敢于人先的领头羊,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必须抛弃腐朽落后的思想,敢于创新,与外界交流,团结一心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的崛起,可以说,每一步都十分之不易。中国人似乎从来没有在任何一次谈判当中占到便宜,这一路走来,实在是太艰苦了。纵

观前半世纪历史,让我明白,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有这样的人,他们实事求是,拥有正确的坚定的信念,用于破除旧思想,敢于创新,承担自己的责任。事实告诉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手里。 百年沧桑,再看今日的中国,已毅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再不是个受人欺凌,任人摆布,胆小怕事的中国。现在的中国,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我为生在这样的国家而感到自豪骄傲。加油吧!中国。

解说词

沿途解说词 (游客中心) 尊敬的各位领导上午好.欢迎光临天宫院风水文化景区检查指导工作,非常高兴今天小x能够陪同各位一同体验风水文化的奥秘。天宫院景区位于阆中古城西南29公里处,占地面积10余平方公里。景区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其森林覆盖率达52%以上,气候温润宜人。景区由天宫院古建筑群,唐代天文历算学家,道学风水宗师袁天罡和李淳风墓地,天宫古镇,西河古街,西河观光区,九曲太极水等景点构成。其中,核心景点天宫院于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景区所在的天宫村于2005年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今天我们的参观线路是走进天宫院,途经天宫古镇,拜谒袁天罡墓,顺九曲太极水至李淳风墓,赏评推背园,感悟风水四象,欣赏西河风光,全程大约需要3个小时。 天宫院景区建设凝聚了市委市政府的心血,为提升景区形象,完善游客配套服务设施。我市投资新建了游客中心,整个中心占地2000余平方米,以川北民居建筑风格为主调,按传统风水意象修建而成,游客中心坐西向东,取义紫气东来,面山临水,契合风水建筑选址理论,游客中心内部功能齐备,服务设施完善。在讲解服务区,可为游客提供各语种讲解,风水文化讲解是我景区的特色讲解;并有票务中心,咨询服务室,景区活动公示栏,邮政服务中心,旅游购物等服务机构;为体现我们服务的人性化、细致化,特设置无障碍通道,残疾人轮椅,童车,擦鞋机,雨伞,手机充电器,书报架等设施。另外我们景区管理规范,二楼为景区管理办公室和投诉处理办公室。 这边是我们景区的生态停车场,景区按照创A标准建设了游客中心、天罡墓、淳风墓、西河码头4处生态停车场,总面积达

《华尔街》(央视大型纪录片)解说词(全)

央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1~10解说词 第一集资本无眠 华尔街是美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实力的象征,它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现在,绝大多数金融机构与这条500米长的街道不再发生直接的物理关联,华尔街人也完全成为了一种精神归属,资本已经进入无眠时代。不仅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贪婪与疯狂似乎是上天专门为华尔街设下的魔咒,它始终弥漫在华尔街的每一处空间。华尔街在不断为他人创造着财富,但又在不断地剥夺着他人的财富,华尔街在固守着自己的生存法则,但又在不断冲破传统的束缚。华尔街是矛盾的结合体,它在自身双面性的较量中,不断遭到毁灭,又不断得到重生。 【主题】 华尔街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到底意味着什么,它如何影响着世界?13万亿的日交易量是一个怎样的概念,这些钱是属于哪些国家、机构和个人,谁在操纵着这些钱?华尔街这张300年编织的“网”,有多广,多深?有多大的力量,又有多么地脆弱? 【序】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和印度君主的国书,率领船队经过70昼夜的艰苦航行,终于发现了陆地,这块被哥伦布坚持认为是印度的大陆,现在被称为亚美利加洲。 1609年,荷兰商人继续寻找通往富庶中国的航海道路,但犯了与哥伦布同样的错误,他们的商船几经展转,最终驶入了现在的纽约港。 荷兰人给当地印第安人送上了他们不曾见过礼物——美酒,荷兰人也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曼哈顿。“曼哈顿”在特拉华印第安人的语言中就是“与君同醉的地方”。 华尔街街口的石碑上,刻着这样一个看上去像是“与君同醉”后的算术公式:24美元x 370年=300亿美元,它记载了曼哈顿发生的第一笔大交易。荷兰人当年用了24美元的饰物,从印第安人那里买下了整个曼哈顿地区,现在仅曼哈顿的华尔街土地价值就达到300 亿美元以上。 其实不仅是土地,这个算术公式在今天的华尔街到处都行得通,华尔街所能聚集的财富甚至是这样的计算方式都无法满足。370年间,曼哈顿从一片荒芜变成了现在的金融森林,它主人也从最初的荷兰人,变成了英国人,又变成了美国人,现在成了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人。 有人说华尔街成就了美国的崛起,从传统农业到传统工业,从现代科技到网络信息,华尔街一直在为美国的强盛铺平道路。也有人把华尔街称作“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因为它刺激了人类本性的贪婪和丑陋,以至于整个世界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这就是华尔街,一直充满是非争议,一直被世人所关注。 【正文】 凌晨,华尔街街道上空无一人,但在迷宫一样的纽交所交易大厅里,150名技术人员正在小心翼翼的检查和测试各种各样的电脑交易系统。 离开市还有7个小时,纽交所第一批技术人员已经开始了新的一天,确保每一台机器都能正常运转,每一个程序都不会对交易系统有任何影响是他们每天都要做的工作。仅在纽交所的一个交易大厅里,就有5000台以上的显示器,1万多个电脑终端,1000多种电子系统。 采访:技术人员A 大致内容:只要纽交所存在,我们不会丢掉这份工作,只是在这个时期,我们必须要检测的更仔细些,因为那些交易员们经常会把他们的郁闷发泄到我们的工作上。

纪录片美丽中国__中英文解说词

美丽中国(Wild China)第一集龙之心Heart of the Dragon 永波: 我们的中国探索之旅始于南方的亚热带 Our exploration of China begins in the warm subtropical south 漓江的渔人和鱼鸟栖坐在竹筏上 On the Li River fishermen and birds perch on bamboo rafts 这个组合已延续千年之久 a partnership that goes back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这景致已为世人所熟悉This scenery is known throughout the world 那是中国水墨永恒的主题 a recurring motif in Chinese paintings 和旅人永远的胜地and a major tourist attraction 中国南部是片有英国国土The south of China is a vast area 九倍之大的广阔土地eight times larger than the UK 这里是山雨的国度It's a landscape of hills but also of water 这里一年之中有250天在降雨It rains here for up to 250 days a year 到处都是积水and standing water is everywhere 在扬子江的涝原In a floodplain of the Yangtse River 黑尾鹬在泥泞中寻索着虫子 black-tailed godwits probe the mud in search of worms 并非只有野生动物在这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现在是交配的季节It's the mating season 雄禾田蛙们为了吸引异性而卖力高鸣 and male paddy frogs are competing for the attention of females 但这并非总能为你吸引来关注的目光 But it dosen't always pay to draw too much attention to youself 中国池鹭是个饕餮掠食者The Chinese Pond Heron is a crapulous predator 就算在耕作过的稻田中央Even in the middle of a ploughed paddy field 也会上演喙与爪的血腥剧目nature is red in beak and claw 或许这看上去像一场屠杀This may look like a slaughter 但每只池鹭一次只能吞噬一只蛙but as each heron can swallow only one frog at a time 此时剩余的多数派得以逃生并获得了明日再度高歌的机会 the vast majority will escape to croak another day 元阳县这样广泛种植水稻的 Terrace paddies like those of Y unYang county are found across much of southern China 梯田横贯中国南部This whole vast landscape is dominated by rice cultivation 苗族人在炎热的贵州发展了高度发达的水稻种植

描写黄河的古诗教学文案

描写黄河的古诗

描写黄河的古诗: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二首》【唐】杜甫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咏史诗?黄河》【唐】胡曾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黄河》【宋】王安石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江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将进酒)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 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 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 侯骑,都护在燕然。 将进酒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 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 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 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 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 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 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 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 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 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 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 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 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 将出换美酒, 黄河夜泊明〕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奔 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吴会 书难达,燕台路正长。男儿久 为客,不辨是他乡。 渡黄河〔明〕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日 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倚剑 嗟身事,张帆快旅情。茫茫不 知处,空外棹歌声。 过黄河〔明〕李东阳 清口驿前初放船, 长淮东下水 如弦。劲催双橹渡河急, 一夜 狂风到海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 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 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 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 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 《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 满山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 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桧 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空庭 偃旧木。荒畴余故塍。不覩人 行迹。但见狐兔兴。寄言河上 老。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 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 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 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 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严子

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

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 纪录片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单纯一种记录文本?它已经开始向娱乐化发 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范文?欢迎参阅。 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1 【开篇镜头的字幕】 选择从这里开始…… 幸福也从这里开始…… 那年我大学毕业?从七月流火的南方来到清爽大连工作。当时只为了心里的足球情结?和苏小明《军港之夜》中轻轻摇动的战舰。当然?看不到年轻的水兵在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却一路看到了许多悠长而空旷的上坡路?梧桐树影下不高不低的小洋楼?以及晃悠晃悠从旅顺开往大连的古老列车…… 有谁能忍心拒绝这座美丽的城市呢? 劳动公园春天的玉兰?海之韵清晨的日出?深夜里东港驳船的倒影?北大桥下午比蜜糖还甜美的海风?星海广场尚未曾被围合起来的辽阔气场。万岁街?不老街?七七街?一德街?五四路?高尔基路?长春路……不知从哪个瞬间开始?我便知道自己离不开了。 离不开的还有这个给了我生计和梦想的地方。我如此热爱这里?为她感动?为她心安?为她向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反复而细致地描述每一个关于她的故事。斗转星移?数年过 1 / 12 去了。好像是在一瞬之间?我突然疲惫了起来。疲惫不是因为忙碌?或许是因为岁月的流转?许多东西模糊了?不只是西岗区的老体育场?不只是龙王塘的掩映亭阁?不只是老虎滩渔人码头上的轻轻海风……模糊了的?还有我们内心的宁静、笃定以及对个人理想的深情厚谊 是我们的梦想变大了?还是我们的心胸变小了?是我们的社会现实了?还是我

们的情感褪色了?是我们眼里的欲望拥挤了?还是别人的议论终于让我们变得纠结 了? 然而?你可曾忘了?每当我们搭乘雨后清晨的BR卜从人民路到延安路?从星 海湾到小窑湾?从中山广场到星海广场?透过车窗的一幕幕都是我们一起走过的足迹。 我们不要忘了?这些足迹带给了我们生活的城市多少美丽。如果你在清晨漫步一方公馆的小路?你可以听见自己最真实的心跳声?还可以触摸到在那晨曦中掠过国际游艇港的温润海风; 如果你在沈阳理工大学校园听上一堂课?然后向高高的白杨树唤醒大学的美好时光?让曾经的记忆浸满书香; 如果你在午后来到龙德广场?看一出王家卫的电影?你会不会想到临近的starbucks 坐一坐?发发呆; 如果你在阳光冬日来到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把自己完全融入滑雪圣地的狂欢?你又会不会有一种超越自我的快感 我们更加不要忘了?那一年?当我们风尘仆仆?穿越城市的万家灯火?终于盼来了这个家园开始在北京孕育新的希 2 / 12 望?那份心头洋溢的喜悦和自豪又抚平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在我们额头上刻下的 皱纹……是啊?如果有一天卫星城建好了?城堡酒店竣工了?通州北苑项目落成了……如果城市每一个正在经历变迁的角落又遍布了我们新的足迹?这些城市会生出怎样的一种发展灵感。 如果我们不是坐在原地等待?观望?抱怨?而是伸出双手来建设?交出真心来热爱?洒下青春和汗水来浇灌?我们所坚守并期许着的美好家园?会否又让你更加无法割舍与离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