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五章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与衡量与衡量指标

第五章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与衡量与衡量指标

第五章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与衡量与衡量指标
第五章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与衡量与衡量指标

第五章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

第一节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类型

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基本类型主要包括有关运输产量、运输质量、运输消耗、运输效率及运输(经济)效益等五个方面。

一、运输产量指标

1.客货运量(Q)

2.客货周转量(P)

二、运输质量指标 1.万车公里死亡(伤)人数(N b ) km Nb

10000Nb ∑=(p/10000km)

式中:∑Nb ——死亡(伤)总人数(p)。

2.事故频率(Ra) Ra=km

Za 10000(次/10000km ) 式中:Za--事故次数(次)。

3.货运赔偿率(Rc)

%=100Rc ?Cr

Rci 式中:Rci--货损货差赔偿金额(元);

Cr--货运营业总收入(元)。

4.班车正点率(Ro)

%=100Ro ?∑

Zo Zo 式中:Zo ——正点班次(次)

∑Zo ——全部总班次(次)

三、运输消耗指标

公路运输业是一个国家的能源消耗大户。运输消耗指标包括:

1.燃料消耗指标:百车公里燃油量(D f )

km Q f

100D f =(L/100km)

式中:Q f ——油料实际消耗量(L )

2.成本指标:千吨公里综合运输成本

∑∑P

S =S (元/1000t ·km 或元/1000p ·km) 式中:∑S ——运输总成本(元)

∑P ——换算总周转量(1000t ·km 或1000p ·km )

四、运输效率指标

运输生产效率是运输产量和运输生产投入要素的比较,单位运输工具、运输劳动力完成的运输产量越多,表明运输生产效率越高。它包括:

1.活劳动的效率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We )

N

P ∑=We (t ·km 或p ·km) 式中:∑P ——周转量总和(t ·km 或p ·km )

N ——职工总人数(p )

2.物化劳动的效率指标:车吨(客)期产量(Pt )

∑∑0

Pt q P =(t ·km/t 或p ·km/p) 式中:∑P ——周转量总和(t ·km 或p ·km )

∑q 0——车辆总吨(客)位(t 或p )

五、运输经济效益方面的指标

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产出的比值,运输经济效益高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自我积累和生存与发展,而且涉及到整个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因此,经济效益是评价公路运输组织效果的重要内容。

1.车吨(客)利润(Jt )

∑∑0

Jt q J =元/t(p)

式中:∑J ——利润总额(元)

∑q 0——营运车辆总吨(客)位t (p )

2.人均利润(Jn )

N

J ∑=Jn (元/p ) 3.资金利润率(ri )

%=100ri ?∑

∑F J 式中:∑F ——全部资金总额(元)

4.资产增值率(ra )

%)-=(1001ra ?Co

C 式中:C ——期末资产总值(元)

Co ——期初资产总值(元)

第二节公路运输生产率的计算与分析

一、公路运输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人们在劳动生产中的效率,它是劳动成果与消耗的劳动时间之比。劳动生产率的确定,在汽车运输企业通常采用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和全员

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可按式N

P ∑=We 计算,司助劳动生产率(Wa),计算公式如下:

We =N

P ∑(t ·km 或p ·km) 式中:∑P ——周转量总和(t ·km 或p ·km )

N ——同期司助平均人员(p )

计算劳动生产率的时间,可分为时、日、月、季、年,分别以人时、人日、人月、人季、或人年来表示。

二、公路运输车辆利用单顶指标

1.车辆时间利用指标

车辆的时间利用指标主要有:车辆完好率(αa )、车辆工作率(αd )、平均每日出车时间(Td),出车时间利用系数(δ),车辆昼夜时间利用系数(ρ)。

工作车日

完好车日

营运车日 停驶车日

非完好车日

在册车日

(总车日)非营运车日

车辆完好率(αa),又称完好车率,指统计期内完好车日与总车日之比,用以表示总车日可以用于运输工作的最大可能性。

车辆工作率(αd),又称工作车率,是指统计期内工作车日与总车日之比,用以表示总车日的实际利用程度。

平均每日出车时间(Td),是指在统计期内平均每个工作车日的出车时间,即指当班车辆由车库或车场驶出,直到返回车库或车场的库外出车工作延续时间。

车辆昼夜时间利用系数(ρ),是指统计期工作车日内平均每日出车时间Td在一昼夜时间中(即24小时内)所占的比重,又称总车时利用率。

出车时间利用系数(δ),是指统计期内车辆纯运行时间(H T)在出车时间内所占的比重。

2.车辆速度利用指标

车辆速度利用指标有三项,即:技术速度、营运速度及平均车日行程。

其中:技术速度(V T),等于汽车行驶的里程与纯运行时间之比,用以表示车辆行驶的快慢。营运速度(V D),是指车辆在路线上工作时间内,平均每小时所行驶的里程,用以表示车辆在出车时间内有效运转的快慢。

平均车日行程(L D),是指统计期内平均每一工作车日内车辆所行驶的里程,用以表示车辆在统计期工作车日内有效运转的快慢。

总行程

L D=

工作车日

上述三项速度指标间相互关系为:

L D =T D V D =T D δV T (km )

3.车辆行程利用指标

车辆在一定时间内行驶的里程,称为行程。车辆行程由载重行程与空车行程构成。载重行程属生产行程。空车行程包括空载行程和调空行程,空载行程是指车辆由卸载地点空驶到下一个装卸地点的行程,也可计为生产性行程,因为它是运输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调空行程是指空车由车场开往装载地点,或由最后一个卸载地点空驶回场的行程,它是完成运输工作的准备行程,还包括与运输工作无关的行程,如空车开往加油站、保修地点进行加油、保养、小修的行程。

为了反映车辆总行程的有效利用程度,采用评价指标里程利用率(β)指标,又称行程利用系数,是指统计期内车辆的载重行程与总行程之比。

L=Ly +Lw =Ly +Lk +Ld

Ly ——有载行程(km )Lw ——无载行程(km )

Lk ——空驶行程(km )Ld ——调空行程(km ) β=总行程

载重行程×100% 4.车辆载重(客)量利用指标

车辆载重(客)量利用指标,是表示车辆载重(客)能力有效利用程度的指标,它包括静载重量利用率、载重(客)量利用率及实载率三项指标。其中:

平均静载重(质量)是指每一辆营运车平均装载的货物数量。

q =N

Q (吨) Q ——计算期内实际总装载质量(t )

N ——计算期内总装车数

静载重(质)量利用率(γj),是指车辆实际完成的运量与车辆额定运量之比,用以表示车辆额定载重量能力的有效利用程度。

γj =0q q =∑∑==N i N i q qi 110

×100%

γj ——静载质量利用率

q ——平均载质量

q0——核定吨位

载重(客)量利用率(γ),是指车辆实际完成的周转量与额定周转量之比。其中,载重量利用率又称动载重量利用率、吨位利用率,载客量利用率又称满载率,均用以表示车辆在载重行程中载重(客)能力的有效利用程度。 γ=0

Py P ×100% P ——实际完成的周转量(吨公里)或称自载换算周转量

Py0——重车吨位公里(额定周转量)(吨公里)

实载率(ε),又称吨(客位)公里利用系数,是指车辆实际完成的货物(旅客)周转量与全行程周转量之比,用以反映车辆在总行程中载重(客)能力的有效利用程度,即可综合反映车辆行程利用和吨位利用程度。 ε=总车吨公里实际完成周转量×100%=0

P P 吨位利用率与实载率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εP0=γPy0

在统计车辆的额定吨位相同时:

ε=γβ

5.车辆拖挂能力利用指标

即拖运率(θ),是指挂车所完成的周转量与主挂车合计完成的周转量之比,用以表示车辆拖挂能力的利用程度。

三、运输车辆生产率的计算与分析

1.运输车辆生产率计算式

运输车辆生产率是措营运车辆在运输生产活动中的效率,它是综合反映车辆在时间、速度、里程、载重(客)量和拖挂等五个方面利用情况的指标,通常用单车期产量和车吨(座)期产量表示。前者是指单位车辆在单位时间(年、季、月、日)内所完成的周转量;后者是指平均每一车吨(座)位在单位时间(年、季、月、日、时)内所完成的周转量

统计期内以周转量计的车辆生产率计算公式为:

θγβ-?1W 0q L AD D d -

=(t ·km 或p ·km ) 式中:W ——车辆周转量(t ·km 或p ·km )

A ——统计期营运车辆数(辆)

D ——统计期日历天数(天)

平均一个工作车日内单位出车时间完成的周转量计算公式,则为:

Wp =δV T βq 0γ(t ·km 或p ·km )

式中:Wp ——单位时间周转量(t ·km/h 或p ·km/h )

假定载货汽车在出车时间内,除因货物装卸作业发生停歇外,无其它停歇时间,则出车时间利用系数为

δ=β

tluVT L L +11 单位出车时间载货汽车完成的周转量为:

Wp =110L tlu VT q +βγ

(t ·km/h )

单位出车时间(h )完成的运量(W Q ),

W Q =

综上所述,与货运车辆生产率有关的车辆利用指标共有八项:

工作率αd ,技术速度载重行程L1,里程利用率β,额定载重量q0,载重量利用率γ,装卸停歇时间t lu ,拖运率θ。

2.各车辆利用单项指标对运输车辆生产率的影响(以载货汽车为例)

1)工作率αd 的影响

式W =θ

γβ-?10q dLD AD 表明,车辆工作率与车辆生产率成正比关系。为了提高车辆工作率,要求提高企业车辆的技术状况及企业营运组织工作水平。

2)技术速度(V T )与里程利用率β的影响。

当技术速度的初值越小,其值的变化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越大,当技术速度的初值很大时,其值的变化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较小。

提高车辆技术速度固然重要,但保持车辆的经济速度更能充分保证运输安全和经济性,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也是提高运输生产率的有效途径。

为了提高车辆的技术速度,要求车辆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和良好的驾驶技术。

里程利用率β对生产率的影响与技术速度的影响特性相同,里程利用率增加,

车辆在工作时间内的载重行程随之增加,车辆生产率提高。

为了提高里程利用率,可采取如下措施:做好货源的调查工作,组织好回程货源,合理编制运输作业计划,选择合理的行驶路线及合理调度车辆;根据货运点的分布情况,合理规划汽车保养场、加油站的位置及采用多班运输时,应实行在线路上交接班,减少调空行程。

lu 1

0 t L

q a -

-=γ

β

lu

1

t

L

b

3)实际载重量(q0γ)的影响

平均吨位(q0)与吨位利用率(γ)和车辆生产率呈线性关系,且提高平均吨位与吨位利用率对提高车辆生产率的影响极为明显。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载重量的增加,导致了车辆技术速度的下降和装卸作业停歇时间的增加,其结果使车辆生产率增长幅度发生变化——增幅减小。

在车辆核定吨位既定的情况下,影响车辆载重能力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例如货源货流条件,货运的类别,车辆类型,集装箱类型,装车(箱)方式,集装箱积配载技术,车、货间的适应程度等等。因此,以货供车,以车配货,不断提高装载技术和车辆调配水平,有助于提高车辆吨位利用率。

4)装卸作业停歇时间(t lu)的影响

车辆运输过程中的货物装卸工作,是进行运输生产活动的重要环节,车辆装卸作业停歇时间的长短,对车辆生产率有很大的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车辆生产率与装卸作业停歇时间成反比,装卸作业停歇时间愈长,车辆生产率愈低。这种情况在短途运输时尤为明显。因此,努力缩短车辆装卸作业停歇时间,有助于车辆生产率的提高。

为了缩短装卸停歇时间,一方面,应努力提高装卸作业效率,使装卸作业的停歇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非装卸作业的停歇时间,使这部分时间接近或等于零。

βT 1V L a -

=10L q b --=γ 5)平均每(运)次载重行程(Ll)的影响

车辆每运次载重行程对于单位时间周转量和单位时间运量有完全不同的影响,而且平均每运次载重行程越小,这种影响就越大。这是因为平均每运次载重行程减小,意味着运次可增多,则运量必然大,周转量反而小。平均每运次载重行程对于车辆生产率、车辆周转速度、货物运送速度等均有很大影响。在一定营运区域内,平均每运次载重行程的长短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运输部门只能在保证运输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以最短的运距、最快的速度、最小的费用来实现物资的流转和产销联系,这是国民经济对运输的要求。

6)拖运率(θ)的影响

拖挂运输是汽车货物运输的发展趋势,它是在不增加驾驶员和主车情况下,充分利用尚未被利用的部分功率,提高运输生产率,降低运输成本的有效措施。拖运率受到货源数量、装卸现场和道路、车辆技术性能和状况、拖挂组织形式等 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提高拖挂能力,应根据具体条件加以考虑,尽可能为组织合理拖挂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车辆生产率的变化,是多种单项指标综合影响的结果。为了掌握各项指标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以便确定改进哪项效率指标对提高生产率最为有利,可以采用绘制生产率特性图的方法进行。生产率特性图就是生产率随各单项效率

指标变化的综合图。

各因素(单项利用指标)对生产率(W Q)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实际载重量及载重量利用率、装卸工作时间、行程利用率及技术速度。因此,提高载重量利用率是提高生产率(Q)最有效的方法。

第三节公路运输成本、利润与运价

一、公路运输成本

1.公路运输成本费用

公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范围按其用途分为车辆费用和企业管理费两类,共十个项目:

(l)车辆费用:指营运车辆从事运输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燃料费、轮胎费、保修费、大修理基金提存、折旧费、交通规费及其它共九个费用项目。

(2)企业管理费:指企业为管理和组织运输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和业务费用。根据费用归口管理的要求,企业管理费用可分为企业管理部门管理费、车队管理费和车站管理费三类分别核算。

2.公路运输单位成本的确定

公路运输单位成本(S),一般是指完成每单位运输产品产量所支出的费用,以统计期内公路运输企业所支出的全部费用与所完成的运输产品产量之比来表示。

公路货运企业的全部费用,还可按照同车辆行驶及产量的关系分为三部分:变动费用(Cc)、固定费用(Cf)及装卸费用(Gu)。其中装卸费用,各运输企业在确定成

本时单独计算,所以公路货运企业的运输成本费用只包括前两项费用。

变动费用(Cc),指与车辆行驶及产量有关的费用,又称车辆运行费用,按每千米行程计算,包括:运行材料费、车辆折旧费、车辆保修费、养路费及其他与车辆行驶有关的各项费用。

固定费用,指与车辆行驶及产量无直接关系的费用,即不论车辆行驶与否,企业总要支付的费用,又称企业管理费,按车辆的在册车日或车时计算。它包括:职工月工资、行政办公费、房屋维修费、牌照费、职工培训费、宣传费及业务手续费等。

对载货汽车运输而言,单位运输成本可表示为每吨公里的变动费用与每吨公里的固定费用之和。

3.公路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和降低途径

1)公路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

(1)与车辆运用效率有关因素对运输成本的影响。

各影响因素对运输成本的影响程度大小是按照下列顺序排列的,即:载重量利用率(γ)、里程利用率(β)、装卸停歇时间(t lu)、技术速度(V T)等。

(2)与组织措施和工作方法有关的因素对运输成本的影响

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节约燃料、保修材料及轮胎费用。在公路运输成本中,仅燃料、轮胎、保修、大修这四项费用就占60%以上。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燃料、材料和轮胎的消耗定额管理,尽量节约各种物资的消耗,就可以显著降低运输成本。

再次,搞好安全运输,提高运输质量,尽量减少非生产支出及各种事故损失等,也会影响运输成本。

(3)与技术设备有关因素对运输成本的影响。

先进的运输设备对降低运输成本的影响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运用效率以及节约燃料、材料消耗来实现的,这和前述采取组织措施和先进工作方法来降低运输成本是相辅相成的。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措施和工作方法与之配合,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

(4)其它因素对运输成本的影响。

除上述几方面的因素外,其他如公路技术等级、自然气候和地形条件等,也对运输成本有较明显影响,公路运输生产过程中的消耗,主要是用于克服公路阻力使车辆(载货或载客)发生位移的消耗——燃料、轮胎、保修、大修、折旧等各项支出的大小,与公路(主要是指路面状况)关系极大,而这些费用的支出,在公路运输成本中又占很大比重。因此,提高公路技术等级有助于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

2)公路运输成本的降低途径

(1)提高公路等级是降低公路运输成本的有效途径。

(2)提高车辆的技术性能,大力发展大吨位汽车(尤其是大吨位柴油车),是降低公路

运输成本的有力措施。

(3)改善经营管理是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措施。

用改善经营管理来降低运输成本的具体途径很多,主要有:①提高劳动生产率,力求以较少的人力消耗完成较多的运输任务;②提高运输效率,充分发挥车辆运用的效能;③强化经营管理,节约各项物资消耗;④大力开展技术革新,逐步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运输生产技术水平。

二、公路运价

公路运价是公路运输经营者为提供公路运输服务所收取运费的基准价格,它

以运输产品价值为基础,以运输供求关系为依据。

1.公路运价的分类

公路运价根据不同的要求,可有以下几种分类:

(1)按运输对象,可分为客运运价(或票价)、货物运价和行李包裹运价。

(2)按运价运用的范围,可分为普通运价、特定运价和优待运价等,

(3)按照货物托运数量,可将货运运价分为整车运价、零担运价和集装箱运价。

(4)按照计价形式,可分为计程运价、计时运价、长途运价、短途运价和加成运价等。

2.公路运价的形成依据

(1)制定运输价格要以运输价值为基础。

(2)制定运价要考虑合理利润。主要有四种方法,即:工资型、成本型、资金型和复合型。

工资型的运价,是按平均工资盈利率来确定盈利,即:

运价=运输成本十运输业职工的工资×平均工资利润率

成本型运价,按成本盈利率制定价格,即:

运价=运输成本十运输成本×社会平均成本盈利率

资金型的运价,按资金利润率确定价格,即:

运价=运输成本+单位运输产品占用资金量×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复合型的运价,主张按平均盈利率和平均工资利用率来确定价格。

(3)运输产品的供求关系对价格影响。

(4)合理的运输产品比价。

(5)适应国家政策的要求。

三、公路运输成本、利润与运价

从运输生产系统的投入一产出过程来分析,运输生产系统包括三个基本部分:

(1)投入(或称输入):主要是指运输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要素;

(2)运输生产过程(或称位移过程):指如何进行人与物的空间位移;

(3)产出(或称输出):指产出的结果是什么。

利润是运输企业营运收入扣除成本和税金以后的余额。利润的有无,利润额的多少,在运价和税率既定的条件下,取决于成本的高低,它同运输企业管理工作水平,增产节约的成效有着直接的联系。

第四节公路运输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一、公路运输服务质量的涵义及特性

公路运输服务质量,是指公路运输服务在满足客、货用户的运输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公路运输服务质量特性主要指:安全性、及时性、准确性、经济性、方便性、舒适性等六个方面。

1.安全性

运输活动的特点之一就是只改变客、货的空间位移,而不改变其属性和形态。因此,在运输活动的全过程中,首先必须保证客、货的安全,防止货损、货差以及旅客人身伤害。

2.及时性

运输的及时性是指满足客户所需要的最佳运输时速。对货物运输来说,及时实现货物的空间位移,最大限度地缩短再生产过程中流通的时间。对旅客来说,尽

可能减少旅客在途时间,尽快到达目的地。

3.准确性

准确,指汽车客货运输准备及运送工作准确。如在货运方面要求办理托运手续、安排车辆及货物交接准确;在城市定线定站式公共客运方面要求车辆准点运行;在城间长途定线式公共客运方面除要求车辆准点进行外,还要求准确运输等。

4.经济性

在完成同样任务的条件下,应尽量节约运输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以减少客户费用支出,这也是客户关心的问题,它是运输质量主要特性之一,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5.方便性

公路运输经营者能否积极主动地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想,为顾客提供一整套便利周到的服务,是十分重要的。对旅客运输来说,在购票、候车、进站、上车、下车、行包托运及提取等环节,均要求方便和手续求简便;对货物运输来说,要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运和服务良好,充分体现手续简便送货到门。

6.舒适性

舒适性是指客运方面旅客乘车舒适程度,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们对旅行中的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要求旅客运输工作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对舒适性的要求。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及步骤

?标度划分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标度划分 考评标度,是考评对象在考评标志上表现不同状态与差异的类型划分。就实际情况来说,考评对象在每个标志上的变化状态与差异状态都是无限多的,但这无限多种状态中实质差异的却是有限的几种,作为考评员实际可以辨别与把握的也只能是少数几种,如何把这少数几种的状态类型与差异类型予以确定的过程便是考评划分的实质工作。 考评标度的划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与技术。1.习惯划分法。这是一种依据考评实践中人们对考评对象区分的心理习惯而划定标度的一种方法,常见的等级一般是3至9级,等级过少例如考评者容易操作区分,但对象差异区分不明显且评判结果相对集中,等级过多可以展示不同对象的差异,评判结果相对分散,但考评者不便把握与操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超过9个级别,考评者往往就难以把握与 平衡了,一般来说3、4、5三个等级标度较为合适。 2.两级划分法。所谓两级划分法,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 考评标志上正反两种极端的表征,把每个指标度划发为2至 3个等级。 这种划分法便于操作,但中间状态不好评判,因此又有人在两级划分基础上增设中间一档,成为三级标度。 3.统计划分法。所谓统计划分法,就是考评指标标度的等 级划分并不是事先主观规定,而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 标志上的实际表现统计,来确定等级的一种方法,例如根据 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划分。 4.随意标度法。所谓随意标度法,就是在每个指标内容中, 考评的标志是考评对象最佳状态或最优水平的描述,标志实 际上是一种最高级的标准特征表述,考评者考评时可以根据 考评对象与这一标准的差异程度酌情给以不同的分数或等 级。 评价指标体系 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的表达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就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评价系统的内容经过层层分解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的结构。例如,干部素质的测评,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体系来进行:

信息检索题库+参考答案(终极版)

四川师范大学信息检索课后作业 1.(第1章?单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召开了以(A)为主题的世界性大会,并发布了《布拉格宣言》和《亚历山大宣言》。 A、信息素养 B、信息安全 C、信息检索 D、信息评价 2.(第1章?多选)信息素养的基本构成具体包括(ABCD) A、信息知识 B、信息意识 C、信息能力 D、信息伦理 3.(第1章?多选)信息意识具体包括(ABCD)。 A、充分认识到信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遇到问题时首先应该想到通过信息的获取 4.(第1 A、 B、C、D、 5.(第1 A、 6.(第1《高 ABCD)。A、 7.(第1 A、 8.(第1 A、信息知识 B、信息能力 C、信息意识 D、信息伦理 9.(第1章?单选)(C)是指人类对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是人类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 A、信息知识 B、信息能力 C、信息意识 D、信息伦理 10.(第1章?判断)以“走向具有信息素养的社会”为主题的《布拉格宣言》认为,作为一种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和参与社会的先决条件,信息素养能够确定、检索、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 11.(第1章?判断)作为信息素养的基本构成,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四个要素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其中,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伦理是保障,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12.(第1章?判断)2005年北京高教学会图书馆工作研究会提出了《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

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学生应具有的信息素养要求,具体由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组成。√ 13.(第1章?判断)以“信息社会在行动: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为主题的《亚历山大宣言》指出,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的灯塔,照亮了通向发展、繁荣和自由的道路。-------T 14.(第1章?判断)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T 15.(第1章?判断)信息检索能力也就是确定信息的能力,即把遇到的问题转换为具体信息需求的能力。------F 16.(第1章?判断)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具体而言,就是能够想到而且能够做到通过获取和利用信息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够把所获取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识结构,把获取信息的过程和经历内化为自身的学习能力。------T 17.(第2章?多选)信息的属性包括(ABCD) A、 *18.(第 A、 19.(第 A、 20.(第 A、 21.(第 A、 22.(第 A、 23.(第 有(AD A、、使用 24.(第 A、 25.(第 A、 26.(第 A、 27.(第 A、 28.(第2章?多选)网络检索系统的特点是(ABC)。 A、资料丰富 B、检索方便 C、费用低廉 D、资源共享 29.(第2章?多选)使用逻辑“或”是为了(AC)。 A、提高查全率 B、提高查准率 C、扩大检索范围 D、缩小检索范围 30.(第2章?多选)截词检索中,常用的截词符号有(CD)。 A、+ B、- C、* D、? 31.(第2章?多选)下列哪种情况下检索人员需要修改检索策略(AB)。 A、检索结果中无关信息量过多 B、检索结果中输出的信息量太少 C、网速太慢,检索过程中需要的时间过长 D、检索结果文献大部分比较陈旧 32.(第2章?多选)影响检索效果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CD)。 A、查全率 B、查准率 C、检索系统本身 D、检索人员的检索水平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高中生物学科 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为确保教学活动的深入、健康发展,有必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建立评价体系的目的是:①倡导方向——体现课程改革的思想、观念及原则,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突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②引导和规范——最终目的在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的。因此评价体系以及指标构成要素,应对教师的行为有明确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并能被广大教师接受和理解,使之成为不断改进教学的依据。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方案和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应有直接或间接的甄别作用。因此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权重的分配,要恰当处理现实与愿望的关系,既激励教师努力向上,又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1 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及策略 1.1 先进理念与现实条件结合 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要鲜明地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观念及原则,体现自主学习活动开展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新要求。评价指标的先进性要符合现实,具有客观性。指标定得太高,可望不可及,不能被大多数教师所理解,会失去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指标定得太低,又会失去指标的先进性和倡导性,不利于促进课改深入。在策略上,一部分指标处于高水平,让教师心中始终有向上的目标;一部分指标处于较高水平,让教师

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对教师具有成功的激励作用。 1.2 共性标准与特色加分结合 各项评价指标对广大教师应有普遍性,对于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应有共同一致的标准。但是,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过程,教师的个性、特长也是千差万别的,评价体系应为教师形成自己的风格留出空间,不因统一要求而扼杀个性和特色。策略上,在统一要求、共性评价的同时,对确有特色的教师教学给予特色加分,肯定和鼓励这样的教师和这样的教学。 1.3 简略性与指导性结合 教学评价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因此评价体系的构成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指标应当精简,具简略性,便于掌握和使用。但在课堂教学重视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今天,一套公开、公正、实用的评价体系不仅是评价者评价教学的依据,又必将是被评不断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参照物。过于简略的指标体系可能便于评价者掌握与操作,但却不利于对教学的指导。策略上则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繁简适当。从我们的评价实践来看,二级指标以10至14条为宜。 1.4 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结合 教学评价有自身的规律,也有公认的标准(效果标准、工作标准、素质标准等)。全面收集信息并参与评价是保证评价科学客观的基本准则。但全面评价绝不是面面俱到,而应参照评价标准,在满足信息全面、体系客观科学的基础上,突出评价体系的先进性与倡导性,恰当选择评价指标与分配权数。在策略上,应针对当前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如学生

西肖尔的组织效能评价标准

西肖尔的组织效能评价标准(1965) --------------------------------------------------------- 斯坦利·E·西肖尔(Stanley E.Seashore)是美国当代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密执安大学教授。他的学术研究跨越了许多不同领域。他在1965年发表的论文“组织效能评价标准”在企业管理领域得到很大重视。论文将衡量企业组织效能(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的各种评价标准及其相互关系组合成一个金字塔型的层次结构,从而使原先处于完全混乱状态的集合体有了逻辑性和秩序。 组织的目标是多种多样并相互矛盾的,它们的重要性也是不同的。西肖尔举了一个例子对其加以说明,一个经理希望自己的公司获得高额利润,同时又能使规模进一步扩大;他希望通过改进产品来确保将来的利润;他还希望公司能避免财务上的风险,要付给投资者大笔红利;并且使雇员们感到满意,维持良好声誉,受到公众尊敬等等。但是他不可能同时使所有这些目标值都达到最大,因为有些目标是互相冲突的,例如增加红利可能意味着新产品开发资金的减少,所以他必须权衡众多目标的价值。对各种衡量标准以什么方式综合起来才能形成对经营状况的全面评价,需要一种模式。 一.衡量标准及其应用 西肖尔认为要评价各种衡量标准的相依性和相关性,首先应该把不同的标准及其用途加以区分。根据各种标准的性质、特点和所涉及的时间范围,具体区分如下: 1.目的与手段有些衡量标准代表的是经营活动的结果或目标(例如高额利润),它们可根据自身的实现程度予以评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们很接近于组织的正式目的。而另外一些标准之所以具有价值,主要是因为它们是达到该组织主要目的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或条件(例如经理人员的责任心)。 2.时间范围 一些标准考察的是过去(例如去年的利润),另一些标准则涉及到现在的状况(如资本净值),当然,还有一些标准是预期未来的(如计划中的规模增长率)。无论这些标准涉及到何种时间范围,在对过去或将来的情况,以及对发展变化趋势作出推论时都可能要用到。 3.长期与短期 有些标准归属于一个比较短的时期,而另一些则归属于一个较长的时期。

google搜索引擎检索性能评价

Google搜索引擎检索性能评价 2012/12/9

Google搜索引擎检索性能评价 摘要: 网络信息和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搜索引擎实践的发展,使得搜索引擎评价研究成为信息检索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搜索引擎检索结果的相关性为核心指标,对Google搜索引擎的检索性能进行了评价,旨在帮助用户在利用搜索引擎时选取恰当的检索策略。 关键词:搜索引擎信息检索评价相关性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ies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accele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search engine. It has made the study of evaluation of search engine to be one of the popular issues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This paper takes relevance of retrieval results as index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Google. The finding can be used to assist users in formulating an appropriate search strategy. Keywords:search engine; information retrieval; evaluation; relevance 前言 研究背景: 根据2012年7月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伴随着如此巨大规模的网络用户而来的是海量的互联网信息,面对这些信息,用户们不免迷失于此,网络信息资源的无限增长与用户有限的效用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便日益凸显[1]。因此用户利用搜索引擎辅助,以尽可能得到自己所需信息也就是很自然的了。据上述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到4.29亿,较2011年底增长2121万人,半年增长率为5.2%;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79.7%,使用比例与2011年6月、12月基本持平,是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网络应用。但是,即使使用搜索引擎,也难免不能获取所需信息,研究表明,公认最好的搜索引擎,其检索结果中的相关信息也不会超过50%。[2]所以如何使搜索引擎用户能够获取所需信息,在信息研究领域便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则一定离不开搜索引擎的评价研究,通过调查搜索引擎的检索性能并进行评价研究,对搜索引擎的改进将起到很大帮助。 研究目的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短短的20余年间搜素引擎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断地有新的搜素引擎出现,同时也有一些搜素引擎退出了历史舞台。因此搜索引擎市场千变万化,要对它们全部进行评价研究还不现实。经过综合考虑搜素引擎的流行度与所占市场份额,笔者选取Google作为典型案例加以分析。Google当前以83.33%的搜索量占据搜素引擎

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3: 第四届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一、教学录像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指标说明分值 思想政治注重关心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6 具有实效性、针对性。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符合国家教学基本要求。 24 理论联系实际,符合学生特点。 注重学术性,体现学术前沿成果,为教学目标服务。 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内容承前启后,循序渐进。 教学组织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方法运用灵活、恰当。 16 启发性强,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学习积极性。 熟练、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语言教态普通话讲课,语言清晰、准确、生动而精炼。 12 善于运用手势、表情,教态自然大方。 着装整洁得体,精神饱满,亲和力强,有激情。 总体印象讲授中注重教书育人。 12 教学理念先进、风格突出、感染力强。 教学设计科学、教学效果明显、应变能力较强。 图像清晰,画面稳定,无技术故障。 总分80

二、课件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指标说明分值 教学内容1.科学性规范性:教学内容正确,具有时效性、前瞻性;无科学 错误、政治性错误;无错误导向(注:出现严重科学错误和政治 性错误取消参赛资格)。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 符合出版规范,课件引用的图文资料应注明来源,无侵犯著作权 行为。(注:出现错别字此项为0分) 2. 知识体系:在课件标定范围内知识内容范围完整,知识体系结 构合理。逻辑结构清晰,层次性强,具有内聚性。 2 教学设计1.教学理念及设计: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注重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新和批判能力。教学目标清晰、定位准确、 表述规范,适应于大学生认知水平。重点难点突出,启发引导性 强,单页信息量适中,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2. 教学策略与评价:较好的人机交互,有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 生的交互、讨论。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研究性或探究性实践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和教学内容配合的各种资料、 学习辅助材料或网络链接资源,引用的资源形式新颖。有对思考 题的评判或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 3 技术性1.运行状况:运行可靠,没有“死机”现象,没有导航、链接错 误,容错性好,可移植性强,能在不同配置微机上运行。课件安 装简单或不需要安装直接运行;操作方便、灵活,交互性强,链 接转换时间短。 2. 设计效果:采用了和教学内容及设计相适应的多媒体软件。软 件应用有较高的技术水准,用户环境友好,使用可靠、安全,素 材资源符合相关技术规范。 2 艺术性1.界面设计:界面布局合理、新颖、活泼、有创意,整体风格统 一,导航清晰简捷。色彩搭配协调,视觉效果好,符合视觉心理。 每一个对象如窗口、按钮、菜单等外观和操作应做到一致化。 2. 媒体效果: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切合教学主题,和 谐协调,配合适当。各种媒体制作精细,吸引力强,激发学习兴 趣。 2 可应用性凡参赛的课件均为非正式出版物;有使用说明;不得在课件任何 位置显示参赛者单位名称及logo;课件应具备网络共享条件。 1 总分10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一)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 企业人员绩效考评的评价对象是企业中各个层次、各种岗位的人员的工作成果。既可以是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也应该包括技术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评价目的是评判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程度后,运用评价的结果,提出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得企业人员继续为企业做出贡献。对于管理人员来讲,其业绩多半体现在所管辖的组织的整体业绩。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则体现在所经营的企业所取得效益以及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关系的处理状况。从评价结果来决定经营者的年薪、荣誉或承担损失。以下所举例子是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 (二)拟定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 1、收集企业内部或与企业相关的资料,进行体系轮廓设计。按层次结构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层是:经营业绩。 一级指标: A1=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A2=市场地位 A3=对公众顾客关系 A4=同国家的关系 A5=员工关系及能力发展 A6=股东关系 二级指标: B11=生产要素的利用 B12=优质产品率 B13=商品销售率 B14=资金利税率 B15=成本利税率 B21=市场占有率 B22=增长率 A31=环境污染状况 A32=产品对消费者的满足性质 B30=对公益事业的贡献 B31=污染状况 B32=产品满足性质 B33=服务 B34=对公益事业贡献 B41=税收 B42=国有资产的保值 B51=员工的报酬水平 B52=员工的发展 B61=股东的报酬率 B62=股票的走势 B63=资本金的利润率 三级指标:(对应于B11)

C111=全员劳动生产率 C112=原材料利用率 C113=生产能力利用率 C114=成本费用利润率 评价指标体系说明如下: 以上指标中,既有财务数据为基础的硬指标,又有一些主观判定或市场调查的资料为基础的软指标,从而全方位的对经营效益做出评价。 2、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系统。统计指标系统是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需要而设计的,是为评价指标体系服务的。它将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所需要的统计数据清晰的、系统的、有层次的表示出来。统计指标体系是评价指标体系的辅助系统。实际操作中,能对低层次指标,编制统计表,并评细编写统计说明(规范),以便数据的收集和精度的控制。以上与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统计指标系统如下图: 业绩评估的统计指标体系:

经济效果评价体系总结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总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仅适用于达产期内) 静态分析资本金净利润率 静态投资回收期(返本期) 盈利能力分析 (分析对象为方案)财务内部收益率(仅适用于常规方案,即) 动态分析 财务净现值 确定性分析 利息备付率(已获利息倍数) 偿债备付率 借款偿还期 偿债能力分析 经济效果评价(分析对象为企业)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盈亏平衡分析(量本利分析) 不确定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 1 / 5

2 / 5 投资收益率:衡量(技术方案获利水平)的评价指标 公式:00100I A R ?= R —投资收益率;A —年净收益额或年平均净收益额;I —投资 判别标准:若C R R ≥,技术方案可以考虑接受;反之技术方案不可行(c R —基准投资收益率) 总投资收益率(ROI ):衡量整个方案的获利能力 公式:00100TI EBIT ROI ?= (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方案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投资收益率 EBIT —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TI —总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全部流动资金) 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衡量方案中资本金的获利能力 静态分析 公式:00100EC NP ROE ?= (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方案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NP —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EC —资本金 优:计算简便,意义明确、直观 劣:①未考虑时间因素,忽视了时间价值;②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人为因素,主观性较强;③主要用在技术方案制定的早期 阶段或研究过程,且计算期短,不具备综合分析所需详细资料的技术方案 静态投资回收期(返本期):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以技术方案的的净收益回收总投资所需时间,以年为单位 (了解即可)公式:0) (0=-∑=t P t t CO CI t P —静态投资回收期;CI —现金流入量:CO —现金流出量:t )(CO -CI —第t 年净现金流量 判别标准:若c t P P ≤,技术方案可以考虑接受;反之,不可行 (c P :基准投资回收期) 优:计算简便,显示了资本的周转速度 劣:没有考虑整个计算期内现金流量,只考虑回收之前的效果

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郭文涛

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郭文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摘要: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到美学、技术、人机、环境和经济等诸多领域。对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既包括理性方面,也包括了感性方面。科学的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为产品设计的实施和展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围绕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展开,介绍了产品造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准则和组成结构,为产品造型的设计评价奠定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产品造型,造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duct design involves a lot of fields such as aesthetics, technology, man-machine,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The evaluation of product design includes both the rational aspect and the perceptual aspect.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not only can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but also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have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In this paper, arou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duct desig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riteria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duct design, which lays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product design. Keywords:Product modeling, Modeling desig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1 引言 美国苹果公司的产品造型设计,堪称现代产品造型设计的楷模。究其原因,产品造型设计是实现企业形象的具体表现。产品造型设计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以评价指标体系为理论依据,在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片天地。 现如今,人们往往对产品设计投入大量的精力,而往往忽略了对产品造型设计评价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的促进产品设计的实施与展开;也可为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做保证;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避免了资源浪费。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着重于理性方面的研究,众所周知注重理性评价,虽然数据资料充分明确,证明力强,但与用户关联少或几乎没有,多为采纳专家意见作为评价依据。产品造型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产品没有广泛关注消费者的亲身感受,这样的产品造型,定然不会取得很大的成功。而在国外,他们虽然注重消费者对产品的感受,注重感性研究。不过这种研究同样也会造成很大的困扰,例如:消费者人数过多,数据不易采集;采集的数据资料缺乏准确性等等。如何正确解决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成为现在很多学者广泛研究的问题。要评价一款产品是否完美,就要考虑到多个因

评价指标体系

? ? ? ? 标度划分 考评标度,是考评对象在考评标志上表现不同状态与差异的类型划分。就实际情况来说,考评对象在每个标志上的变化状态与差异状态都是无限多的,但这无限 多种状态中实质差异的却是有限的几种,作为考评员实际可以辨别与把握的也只能 是少数几种,如何把这少数几种的状态类型与差异类型予以确定的过程便是考评划 分的实质工作。 考评标度的划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与技术。 1.习惯划分法。这是一种依据考评实践中人们对考评对象区分的心理习惯而划定 标度的一种方法,常见的等级一般是3至9级,等级过少例如考评者容易操作区分, 但对象差异区分不明显且评判结果相对集中,等级过多可以展示不同对象的差异, 评判结果相对分散,但考评者不便把握与操作。心理学研究表明,超过9个级别, 考评者往往就难以把握与平衡了,一般来说3、4、5三个等级标度较为合适。 2.两级划分法。所谓两级划分法,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标志上正反两种极 端的表征,把每个指标度划发为2至3个等级。 这种划分法便于操作,但中间状态不好评判,因此又有人在两级划分基础上增设中间一档,成为三级标度。 3.统计划分法。所谓统计划分法,就是考评指标标度的等级划分并不是事先主观 规定,而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标志上的实际表现统计,来确定等级的一种方 法,例如根据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划分。 4.随意标度法。所谓随意标度法,就是在每个指标内容中,考评的标志是考评对 象最佳状态或最优水平的描述,标志实际上是一种最高级的标准特征表述,考评者 考评时可以根据考评对象与这一标准的差异程度酌情给以不同的分数或等级。 评价指标体系 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的表达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就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评价系统的内容经过层层分解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的结构。例如,干部素质的测评,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体系来进行:

著名管理思想组织效能评价标准

斯担利E?西肖尔:组织效能评价标准斯坦利E?西肖尔,当代某种名的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 他提出的组织效能评价标准对管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他所提出的指标层次体系为 公司运营指明了正确方向。 【思想概述】 西肖尔通过《组织效能评价标准》做出的主要贡献,是将衡量企业经营效能的各种评价标准及其相互关系组合成一个金字塔式的层次结构,为原先处于完全混乱状态的集合体注入 了逻辑性和秩序。从而成为企业管理组织行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主要著作有:《组织效能评价标准》、《如何有效发挥企业的组织效能》等。 【背景故事】 西肖尔,出生于1920年,曾任密执安大学社会研究所的项目主任和心理学教授。他曾在衣阿华州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在明尼苏达州获得人类学硕士学位,并担任过11年的人事主管经理和管理顾问,尔后又在密执安大学获得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 他的学术研究跨越了不同领域。他于1965年发表的论文《组织效能评价标准》在企业 管理领域得到很大重视。 在这篇论文中,西肖尔控讨了组织的目标类型及其特点,并对衡量各种组织目标的标准 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论述,提出了许多颇具新意的见解,弓I起了管理学家们的极大关注。 西肖尔发表过4部著作和100多篇文章。他的著作及贡献跨越了许多不同领域。在企业管理方面,他从社会心理学的许多不同角度对正式组织进行了研究。 【思想精要】 西肖尔的著作及贡献跨越了许多不同领域。在企业管理方面,他从社会心理学的许多不 同角度对正式组织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引人深思的结论。 西肖尔在《组织效能评价标准》中提出的许多原则已经为尔后的实践所证明;担也有一些诊断后来显得过时了,因为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得人们把组织放到社会和其他各种环境因素中去考察,用开放系统的模式取代了封闭系统的假设,这是西肖尔当初未曾充分认识 到的。 下面分五个部分介绍组织效能评价标准理论的主要内容: 多重及互相冲突的目标体系 评价一个组织的经营活动,必须考虑众多衡量标准之间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西肖尔认为,绝大多数组织的目标本身就可能是多重的,这些正是需要人们去研究的。他指出,如果各种目标都具有相同程度的重要性,并且以简单的加法就可合并的话,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但是情况并非如此,这些目标具有不同层次的重要性,而且其成就又可能无法简单地加以测 量。 西肖尔认为,经理人员的决策要基于对企业管理业绩从各个角度进行重变量的评估,它不可能同时使所有的目标值都达到最大。所以,当经理人员在对一个行动方案的最终结果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实施

附件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 填表说明 为指导行政事业单位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现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中的各指标和评价要点的操作细则,以及评价计分方法说明如下,供各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中参考使用。 一、评价指标设置及分值分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采用量化评价的方式,分别设置了单位层面评价指标和业务层面评价指标,分别为60分和40分,合计100分。单位层面评价指标分为6类21项指标,业务层面评价指标分为6类15项指标。 二、评价操作细则 (一)单位层面指标(本指标共60分) 1.内部控制建设启动情况指标(本指标共14分)。 1.1 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制定、启动相关的工作机制。(分值4分)

评价操作细则:本单位应启动内部控制建设,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1分),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1分),建立内部控制联席工作机制并开展工作(1分),明确内部控制牵头部门(或岗位)(1分)。 通过查看会议纪要或部署文件确认。 1.2 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分值3分) 评价操作细则:本单位应针对国家相关政策,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本单位内部控制拟实现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各部门及其人员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责任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仅针对国家政策进行培训的,本项只得1分;仅针对国家政策和单位制定制度进行培训的,本项只得2分。 通过查看培训通知、培训材料等确认。 1.3 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分值3分) 评价操作细则:应基于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并结合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并建立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的机制。 通过查看风险评估报告确认。 1.4 开展组织及业务流程再造。(分值4分)

检索效果的评价指标

检索效果的评价指标 克兰弗登(Cranfield)在分析用户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6项检索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它们是收录范围、查全率、查准率、响应时间、用户负担和输出形式。 (1)查全率 查全率(recall factor)是指检出的相关文献量与检索系统中相关文献总量的百分比,是衡量信息检索系统检出相关文献能力的尺度,可用下式表示: 查全率=检出的相关文献总量/系统中的相关文献总量×100%即R=b/a * 100% 设R为查全率,P查准率,M表示漏检率、N表示误检率,m为检出文献总量,a为检索系统中的相关文献总量,b为检出的相关文献总量。 例如,要利用某个检索系统查某课题。假设在该系统数据库中共有相关文献为40篇,而只检索出来30篇,那么查全率就等于75%。 (2)查准率 查准率(Pertinency factor)是指检出的相关文献量与检出文献总量的百分比,是衡量信息检索系统精确度的尺度,可用下式表示: 查准率=检出的相关文献总量/检出文献总量×100% 即P=b/m*100% 例如,如果检出的文献总篇数为50篇,经审查确定其中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只有40篇,另外10篇与该课题无关。那么,这次检索的查准率就等于80%。 检索效果2 检索系统的响应时间是指从发出检索提问到获得检索结果平均消耗的时间。主要包括:

①用户请求到服务器的传送时间;②服务器处理请求的时间;②服务器的答复到用户端的传送时间;④用户端计算机处理服务器传来信息的时间。 提高检索效果的措施 1."提高用户信息素质 2."选择好的检索工具和系统 3."优选检索词 4."合理调整查全率和查准率 不同的检索课题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不同,用户应根据课题的需要,适当调整查全率和查准率,优化检索策略,以达到最佳检索效果。 (1)提高查全率 提高查全率时,调整检索式的主要方法有: ①降低检索词的专指度,从词表或检出文献中选一些上位词或相关词。 ②减少AND组配,如删除某个不甚重要的概念组面(检索词)。 ③多用OR组配,如选同义词、近义词等并以“OR”方式加入到检索式中。 ④族性检索,如采用分类号检索。 ⑤截词检索。 ⑥放宽限制运算,如取消字段限制符,调松位置算符等。 (2)提高查准率 提高查准率时,调整检索式的主要方法有: ①提高检索词的专指度,增加或采用下位词和专指性较强的检索词。

浅谈移民安置项目实施效果后评价指标体系

浅谈移民安置项目实施效果后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因兴建水利水电工程而引起的较大数量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涉及到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自愿性的特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的妥善安置,不仅关系到移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将影响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评价方法 1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现状及存在问题 水库移民为了支持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家园,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人类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水库移民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涉及工程建设、地区发展、环境容量、移民生计、社会安定等诸多方面。移民安置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经济结构被破坏、人民生活困难、社会不安定、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 对于移民而言,最重要的安置条件是为其提供生计的手段。只有解决好生产问题,才能使他们真正安居乐业。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水库移民安置基本上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移民安置各种补偿费标准低,经费严重不足,并且各地在搬迁和安置移民实际操作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配套政策,随意性较大,安置方式以就近后靠为主,部分采用外迁性移民安置方式。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库移民问题所引发的矛盾更加尖锐。一是库区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二是移民与非移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移民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当地经济发展平均速度,三是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的形势更加严峻。而且从目前的情况看,移民安置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一部分移民还不能摆脱贫困。水库移是否成功,关键在于移民安置规划的科学性,而移民安置规划中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劳动力素质、市场化程度,正确选择移民安置模式。 2移民安置项目实施效果后评价指标体系 实施效果后评价是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项目后评价的核心内容,其指标体系是移民安置项目实施效果后评价的基础,完善的指标体系是科学、合理地进行后评价的关键。 2.1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后评价单靠一个或几个指标是难以实现的,需要构建科学的、完备的实施效果后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要遵循以下原则:

组织效能评价指标

组织效能评价指标 1、人均效益分析 人均效益主要反映的是企业人均创造效益的情况,主要由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全员劳动生产率构成。 (1)人均营业收入 人均营业收入反映的是企业人均创收情况。 人均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全年平均人数 (2)人均利润 人均利润反映的是企业人均创利情况。 人均利润=利润总额/全年平均人数 (3)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反映工业活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 全员劳动生产率=企业增加值/职工人数 2、人工成本总额分析 (1)人工成本工资含量 人工成本工资含量反映工资总额占人工成本的比重。 人工成本工资含量=工资总额/人工成本*100% (2)人工成本含量 人工成本含量反映人工成本占成本费用总额比重。 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成本费用总额*100% (3)劳动分配率 劳动分配率反映劳动投入对企业净产出的影响,又反映企业新创

造价值中对职工分配的份额,是反映劳动投入与净产出关系的指标。 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企业增加值*100% (4)人事费用率 人事费用率反映劳动投入占实现价值形态的总产出程度,是反映劳动投入产出的指标。 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销售收入*100% (5)人工成本产出系数 人工成本产出系数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状况指标。 人工成本产出系数=企业增加值/人工成本 (6)人工成本利润系数 人工成本利润系数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状况指标。即每投入一元的人工成本可以产生多少利润。 人工成本利润系数=利润/人工成本 (7)人工成本营业收入系数 人工成本营业收入系数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状况指标。 即每投入一元的人工成本可以产生多少营业收入。 人工成本营业收入系数=营业收入/人工成本 3、人均人工成本分析 (1)人均人工成本 反映人工成本水平的指标。 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全年平均人数 (2)人均工资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改进.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改进 摘要:经济效果评价是投资项目评价的核心内容。为了确保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建立合理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正确地运用评价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但目前在相关的领域所使用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存在着一些缺陷,本文在指出这些缺陷的基础上,提出指标体系的优化及方法改进的思路。技术经济分析中的经济效果评价是对各种投资项目进行经济性评价的核心内容,有较广阔的使用领域,如可广泛应用于新建项目,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等工程技术项目经济效果的评估,以分析、预测、判断各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及可行性,并据此对多个项目的优劣进行比较、甄选,因此经济效果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财务分析及国民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经济效果评价还经常大量应用于对已实施的工程技术项目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估,以反映其经济效果的现状及水平,并可检验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其主要经济指标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经济效果评价在其它许多领域也有重要作用,如对于上市公司的拟建项目来说,经济效果评价的结果应作为公司对社会公众投资者所应披露的重要经济信息,以供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参考等。因此,为了确保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正确地运用经济效果评价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的设置,还是评价方法的应用,都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认清这些存在的问题,寻求更好的办法加以解决,对提高经济效果评价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效果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效果指标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效果评价指标有多种,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投资项目的经济性。这些指标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价值型反映效益规模的指标,如净现值、净年值、费用现值、费用年值等;另一类是反映投资利用效率的指标,如投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外部收益率、净现值指数等。由于这两类指标是从不同的角度考察项目的经济性,所以要正确、全面地评价投资项目的经济效果,应同时使用两类指标。 目前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指标数量多、杂乱、使用不统一、不规范。有些指标的定义及名称叫法混乱现象严重。 (2)在对互斥方案进行择优比较分析时,可能出现使用不同的指标会得出结论互相矛盾的结果。这种情况的出现,会迫使决策者仅能以某种(或某类)指标的判断结果为主要参考依据,使指标体系的全面性遭到破坏。 (3)对有些指标的经济涵义的认识理解有偏差,影响了这些指标的使用价值。 (4)内部收益率IRR是目前使用较广,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其经济涵义是使

评价信息检索的标准

评价信息检索的标准 一:准确度 准确性是评价信息表示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就是信息表示要能准确描述原文档的内容。专指性是指一个与准确性密切相关的概念。通常用于衡量标引质量。一个词只能表示一个主题概念,极为专指性。在定义上,专指性是对选词的表达主题的深度而言。例如:信息检索————多媒体检索,在标引文件时,视频检索这一主题概念具有最高的专指性,相比之下,信息检索,多媒体检索专指性低。二:简明性 简明性成为判断是否节约用户时和减轻用户负担时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形式的信息表示简明性的具体标准都已确立。 (1)查全率(Recall Ratio) 当用户要全面检索某一信息库时,检出的成功度可用检出的所有相关信息在信息库所有相关信息中所占的比例来表示。这种对信息库检索全面性的测量指标即为查全率。查全率与系统能够检索出的相关文献能力有关。可定义为: 检出的相关信息数 查全率= ———————————————×100% 信息库中相关信息总数 (2) 查准率(Precision Ratio) 当用户要对检索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时,检出的相关信息数在所有检出信息中所占的比例往往成了较重要的评判指标。这种对检索结果中的相关信息的测量指标即为查准率。也有称为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 ratio)。查准率与检索出的相关信息数有关。可定义为: 检出的相关信息数 查准率= ———————————————×100% 检出的信息总数查全率和查准率必须结合使用,单独使用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全面说明检索效果的好坏。若检出1 篇相关信息,必能达到100% 的查准率,但查全率却会非常低;同样,若检出的信息数等于库中信息的总量a + b + c + d,则必能获得100% 的查全率,但很显然查准率必定也低得可怜。 查全率和查准率是评价检索效果好坏的指标,而漏检率和误检率则是测量检索误差的指标。 10112107 乔明星

组织效能的意义

組織效能的意義 Ste er s(1977b)曾歸納影響組織效能之因素計有組織特徵(靜態層面)、環境特徵(生態層面)、成員特徵(心態層面)、以及領導歷程與領導型態(動態層面)等四大因素。吳璧如(民79)與林海清(民83)則從組織之靜態、動態、心態、與生態的觀點,闡述「組織效能」的意義,可謂言簡意賅而備極周詳,茲引述如下: 1.從組織之靜態觀點而言,組織效能是組織達成其目標的程度;如Bar nar d (1948)認為效能是系統取向的,關係組織目標的達成;Simon(1976)認為應以整個組織系統來衡量其效能始較週延,將社會公道、經濟安定和繁榮都包括在內,成為社會價值指標的效能觀。 2.就組織之動態觀點而言,組織為一自然系統,是個有機體,既為有機體, 就有某些需求,因此,組織效能便是在特定情境下,組織滿足這些需求的能力,有此能力,組織方能生存和維持其均衡(陳明璋,民71);又如將效能界定為組織在環境中得到有利的談判地位,藉以獲得稀少而有價值的資源(Yuch tm an & Seash ore, 1967)。此種效能觀考慮到組織系統的內外環境及其過程。 3.從組織之心態觀點而言,組織效能是滿足組織成員或參與者需求、利益 的程度。如Zammu to(1982)認為有效能的組織必須符合其組成份子的需要。Ke ely(1984)將效能界定為公平地反應組織參與者或組成份子各種利益的程度。此種效能觀比較重視組織的人性面。 4.從組織之生態觀點而言,組織效能是在考慮時間層面、組織層次、組成 份子及衡量效標等因素下,組織發揮適應、目標達成、統整及潛在功能的程度(Hoy & Mis ke l, 1987)。此種效能觀係從整合的觀點,結合前述三種觀點,誠然較為週延。 綜上所述,從組織之靜態觀點而言,組織效能乃是組織達成其預定目標的程度;就組織之動態觀點而言,組織效能乃是組織獲取有價值資源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