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80后与70后的现实生活现状对比

80后与70后的现实生活现状对比

80后与70后的现实生活现状对比
80后与70后的现实生活现状对比

80后与70后的现实生活现状对比

轻狂,张扬,离经叛道,都曾是贴在80后身上的标签,“垮掉的一代”在社会上备受争议。

如今,首批80后已迈进30岁门槛,部分人已成为社会的中坚。

孔子说“三十而立”,中国人一直认为30岁的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责任,并已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而立之年,首批80后是否立了起来?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商报对此进行了调查。

与70后相比,80后步入30岁时,工作不够稳定,承受着巨大的房贷等生活压力,还有三成的人单身。

在变革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承担着更多来自现实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

2010年,80后群体中最“老”的一拨人已迈入30岁门槛。

商报对“70后和80后30岁时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最早迈入“30”门槛的80后群体中,三成人仍是单身,四成人无房,七成人无车,六成人恐惧家庭责任,生存状态并不理想。

与80后比起来,70后的生活似乎更稳定,成了家,有了孩子和稳定的工作。

婚恋

首批80后45%没孩子

70后74%都有了孩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30岁的人,孩子都已满地跑了。现在,刚步入30岁的80后,不少人才刚刚结婚。

调查数据显示,最早一批迈入30岁门槛的80后中,只有73.8%的人结了婚,而70后在30岁时,近九成的人都已成家。

30岁的市民张娜说,步入家庭意味着承担压力,她想再逍遥两年再结婚。郑州市维情婚姻咨询公司的婚姻家庭咨询师陈玲说,热爱自由,时尚,追求个性解放等,成为不少80后晚婚的原因。

随着结婚年龄的推迟,要孩子的时间也在向后推迟。首批80后中,有45.3%的人还没有孩子,而70后在30岁时,74.1%的人都有了孩子。

不少80后认为,刚刚结婚,身上背负着房贷等巨大压力,不想那么快成为“孩奴”。

消费

70后有房的多

80后有车的多

有车有房,是生活质量的象征。

不过,从调查看,30岁时,70后有房的人比较多,80后有车的比较多。

在40岁的张凯眼里,“家”字的含义是,房子下面住着几个人,有房子才算有家。所以大家就算借钱也要买房子。

但80后的陈俊则认为,买房子压力太大,不如先买辆车改善生活质量。

调查显示,七成70后有房,80后有房的只占六成。但70后有车的约20%,80后有车的有25%。

陈俊今年已30岁,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月薪2500,在她眼里,“不吃不喝也不能买半平方米”,还不如不买。

调查显示,78%的80后一月的工资能买不足1平方米的房子,22%的人的工资能买1平方米以上的房子。在10年前,70后30岁时,69%的人一个月的工资能买不到1平方米的房子,31%的人的工资能买1平方米甚至更多的房子。

相比较而言,房价给70后造成的压力稍小。

工作

半数80后至少跳槽两次

70后工作基本稳定

调查显示,80后30岁之前,接近半数的人至少换过两次工作,36%的80后目前还没有稳定工作。

从2005年毕业到现在,陈俊已换过5次工作,做过销售,搞过策划、设计,之前常做个一年半载就跳槽。“我想多经历点东西”是陈俊跳槽的一大理由。

相比较起来,70后30岁时相对稳定,70.2%的人有稳定工作,仅14.2%的人有过三次以上跳槽经历。

70后30岁时,已有36.5%的人成了单位的中高层,80后稍逊一筹,目前有32.9%的人是公司中高层。

压力

80后近半压力来自房子

70后压力相对均衡

80后被誉为在糖罐里长大的一代,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年近30岁,80后生活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潇洒”和“任性”。在变革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同样承担着来自现实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

调查显示,30岁时,80后近40.6%的压力主要体现在房子上,相反老人孩子的压力则稍微小些。

相对80后而言,70后30岁时,房子压力为29.7%,孩子、工作稳定性和老人的压力,各占20%多。

2007年,在医院工作的张丽和老公买了一套二手房,每月还款近2000元,这让她压力非常大。

生孩计划不得不一推再推,自己对家庭的贡献还不是特别大。

相反,今年40岁的王海30岁时,孩子已5岁,他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对老人的赡养义务履行得非常好。

在调查中,66.4%的80后表示,自己已成为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但70后这个比例则达到73.2%。

责任

过半80后薪酬不高,害怕承担家庭责任

调查显示,年满30岁的80后,54%的人认为自己不太成熟,正经历社会磨砺,57%的人表示,自己害怕承担家庭责任。

一名李姓薪酬分析师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是,目前该类人

群的薪酬和职位普遍偏低,在物质方面无法支撑家庭和贡献社会,久而久之便开始丧失信心。

70后中,年满30岁时,47%的人认为自己不太成熟,但56%的人不畏惧承担家庭责任。

张丽表示,自己工作8年,在单位还是个一般工作人员,背着巨大的房贷,她和老公不敢生病,生怕出个事儿。

一份数据显示,月收入在3000~5000元的人数占比为31.2%,月收入在1500~3000元的人数占比也接近三成,为28.6%。

李姓分析师认为,这一薪酬水平想要实现“独立”难度比较大,在当前的社会节奏和生活压力下,做到真正的“独立”还要推迟几年,35岁会是一个更好的标准。

感受

迷茫成80后最大感觉

70后更多选择顺其自然

高房价时代,加上独生子女面临一对小夫妻赡养4位老人,抚养1个孩子,迷茫和压力,成为不少80后的共同感受。

调查表明,67.72%的80后感觉迷茫,身上堆满压力,10%的人对自我的评价是叛逆、前卫。

说起未来,在计算机行业工作的马楠会感到很迷茫,觉得身上压力很大。

作为第一代入城的人,买房养家糊口,这让他常常透不过气。

虽然看不透未来,但马楠还是很认真地规划了未来的生活,比如

近两年内尽量要宝宝,如果可能的话,再买辆车。

调查显示,近41.4%的80后表示,正按照计划进行未来的生活。但70后仅有33.3%按计划进行生活。

80后和70后相比,更多的70后对未来的选择是顺其自然地生活,80后则在现实残酷的情况下,更精心地打造未来生活。

我不想长大,可不成熟也没办法

首批80后逐渐成熟起来,在他们看来,三十而立,就是“有房有老婆,加上成熟的心态”

叶凡是个典型的80后,穿衣只穿阿迪达斯、耐克,大学毕业后在家啃老4年,一切消费按高标准来。

如今,人到三十,他已成家里的顶梁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穿磨破的衣服,逛地摊淘东西成家常便饭。对于未来,他也有明确的规划和展望,他期望今年能买辆车,当上爸爸。

在他眼里,三十而立,立的概念应该是“有房有老婆,加上成熟的心态”。

告别奢侈

破衣服补了继续穿

叶凡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毕业生,在郑州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在老婆万琳眼里,这两年叶凡有了很大改变。叶凡现在穿着磨破的秋衣。这在之前他根本做不到。上大学时,他是个典型的公子哥,身上带着浓重的80后色彩。那时,他所有的消费都按最高的标准来,穿衣服只穿阿迪达斯或耐克,上世纪90年代,一套衣服800多元,他眼睛

眨都不眨。叶凡喜欢唱歌,一套VCD得1000多元,还是学生的他,跟父母要了钱抱着VCD就回家。看别人打羽毛球,叶凡就买副羽毛球拍回家。看别人跳街舞,他立即就去报班跳街舞。父母腰包里有没有钱,他不关心。那时,叶凡的观念是:不管别人怎么想,自己高兴就行。买房结婚后,叶凡的生活突然发生改变。装修房子,他愣是自己抱着瓷砖从1楼爬到7楼,秋衣袖子都磨破了。万琳问他“干吗那么累”。叶凡说,自己搬一层能省五毛钱。秋衣破了,他让万琳帮他补了补,继续穿。老婆笑他,“把那衣服扔了吧,我给你买新的。”叶凡摇摇头,“过日子要省着点,柴米油盐啥都要钱”。

告别索取

知道感恩开始回报父母

大学毕业后,有4年时间,20多岁的叶凡待在家里。

亲戚都劝他去找份工作,挣点钱养活自己。

叶凡坚决摇头,不行,就要舒舒服服地考研。

这4年,20多岁的叶凡生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衣服还要买名牌,电影照看不误,各项花销并不见少。

冷不丁,他还会发点小脾气,只因“爸妈做的饭不好吃”。

考研4年,实在是不顺利,叶凡才决定找工作。

回想往事,叶凡觉得自己当年太自我,丝毫不考虑父母的感受。

如今,父母说句口渴了,没等他们起身,叶凡就跑过去端茶倒水。

母亲生病,叶凡一天打了将近10个电话,指挥老婆带父母看病,安置父母。

万琳也有同样的感觉,自己挥别“小公主”的生活,开始照顾父母了。

她和母亲的胃都不好。从前,万琳和母亲同时犯胃病,她准会躺在床上等母亲熬汤做饭。

而今,她不管自己胃多疼,都会一骨碌爬起来给母亲熬粥。

告别迷茫

对未来有明晰规划

人到三十,万琳觉得,她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规划和展望。

30岁之前,她和老公花钱没个数,是典型的月光族,爱什么买什么。

明天在哪里,明天怎么安置,怎样去孝敬父母,规划未来,他们想都没想。

几年下来,她和老公的银行卡内,数字基本上为零。

翻开衣柜,是万琳整柜子的衣服,房间里是各式各样并不需要的东西。现在看来,很多衣服她也闹不明白,自己当时为何要买。

而今,万琳更懂得舍弃和珍惜。逛家居市场时,她不会喜欢什么就买什么,而是挑选那些有用的,买回家搭配。

今年,她希望能和老公要个宝宝,买一辆10多万元的车。

告别冲动

遇事不再暴跳如雷

李良,是郑州市区一所初中的物理老师。他说,自己曾经是个个

性非常鲜明的人,高兴不悦全都写在脸上。走出校门的这五六年,他觉得自己越来越没“激情”:就像河里的小石子,被水流冲刷得没了棱角。刚上班那会儿,他总是很高调,学校评优评先,他积极去抢,评不上会大吵大叫,拍桌子,找校长。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业务讨论时,他不依不饶,经常给同事争吵到脸红脖子粗……

现在,他只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评上了不会大喜,评不上也不再拍桌子,做事只求开开心心。对待学生,态度也有所转变。刚站上讲台那会儿,他发现课堂上有学生调皮,他会非常生气,甚至会暴跳如雷,将学生拉出去狠狠地批评一顿。他觉得,学生上课睡觉、看课外书,是对他不尊重。现在,李良说,看到学生课上睡觉不会再火冒三丈。他更多的是冷静地查找问题的原因,而不是责备和批评。“冲动、高调地处理问题,往往会把事情弄糟。”李良说,他现在会在课后偷偷把学生叫出去,谈谈心,说说话,学生也有自尊心,要面子。

告别啃老

自己偷偷攒钱买房

很多年轻人买房,都吵着嚷着让父母付首付。

李良买房时,却偷偷从家拿了户口本儿,不让父母知道。

他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上班五六年来,攒了六七万块钱。

“我家条件还行,只要我说买房,爸妈肯定一次性给我把款付了。”李良说,上学时,向父母伸手要钱,那是因为没工作养不活自己。

现在,都30岁的人了,要自己养活自己。

为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李良用积攒的钱买了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

办手续那天,他回老家“偷”来了户口本儿,用完后又悄悄还回去。

告别自由

“修身养家”是新的人生信条

两年前,李坤和老婆结婚。生于1980年的他,生性活泼开朗,每月必要出游一次。

老婆张小雅也是活泼开朗,两个年轻人碰到一块,生活更加有意思。

刚到30岁,两个人已将全国走了一大半,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要一起写游记。

评价婚姻,李坤喜欢说,结婚不就是“多带一个人耍嘛”。

2009年10月,得知老婆怀孕,李坤又惊又喜。喜的是,自己就要当爸爸了。但30岁时,面对新生命的到来,他还是有几分忐忑不安。

预产期一天天逼近,如今面对这份“甜蜜的折磨”,李坤每天都掰着指头过日子,盘算着自己还剩下多少自由可以挥霍。

“耍不成了”成了李坤现在的口头禅。为了抓紧最后的自由,李坤最近就是铆足了劲儿“玩”。

李坤的打算是,等孩子出生了,自己的生命就真正完整了。

三十而立,告别自由和爱耍的生活,“修身养家”将成他人生的

新信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