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亲爱的安德烈的内容概述

亲爱的安德烈的内容概述

1、主要内容

《亲爱的安德烈》是著名作家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的结集。 36封家书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在信中,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认真”;龙应台“有八分认真,二分知性怀疑”。安德烈对龙应台“嘲笑有加”;龙应台对安德烈“认真研究”。

通过此书,龙应台跟孩子分享了自己成长的南部小渔村,叙述了贫穷而缺乏养分的环境,让她学到对弱势的同理心与悲悯;叙述了安德烈如何捍卫自己喜欢的摇滚乐,喜欢电影,并且如何从60年代的嬉皮文化中,叛逆出一种值得深思的价值;在叙述这一对母子在面对该为台湾队、中国队、德国队加油时,拉扯出关于国族认同的辩证;更多的是一种相濡以沫,对于理性,对于文明正义,对于教养的理直气壮,超越母子的辈分关系。通过两种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的两种价值观的碰撞、磨合,增强了两代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信任,从而在“代沟”上架起一座桥梁。

2、获奖

《亲爱的安德烈》获“第五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南方周末》最受欢迎的专栏之一;

《亚洲周刊》2007年中文十大非小说类榜首畅销书。

3、作者简介

龙应台,女,祖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于台湾高雄,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1982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后,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并任台湾中央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台北市文化局长等。

4、媒体评价

新时代“傅雷家书”:书写另一种人生

——不在乎是否有成就,而在乎是否快乐;不是要跟别人比名比利,而是为自己找寻心灵的安适。叶小蓁/文

在当代华人的书单里有知名的《傅雷家书》,现在要添上“龙应台家书”——《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是蜚声华人社会的教授、作家与思想者,她以通信方式与拥有德国血统的儿子安德烈对谈,留下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母子通信涉及道德伦理、文化差异、普世价值、国际政治等,文笔生动,话题广泛,探究执着,情感深邃,令人感动。书中有母亲对儿子的告诫:崇高的理想主义者想要得到认可,须看看他在执掌权力时的考验。书中还有母子的趣谈,儿子问“你恨不得狠狠揍我—顿,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母亲说“对不起,你每一次抽烟,我都这么想。”在信中,儿子安德烈诉说成长烦恼与代沟隔阂,而所思所想与片言只语全都显示了他从小接受的慈母关爱及知性训练。坦诚地敞开心扉,对人间沧桑的敏锐“辨别率”,不也见证母亲精神底蕴的长期熏染?譬如,安德烈在香港兰桂坊及湾仔酒吧里,听别人翻来覆去说“乐队不烂”、“我喜欢女人”等,立即发现谈者“有语言,但无交流”。安德烈的人生观也颇有见地,认为流浪汉与牛仔的生活虽有诸多缺憾,但“全世界却在眼前大大敞开”,这种认知不也是非同凡响的秉赋?

龙应台称自己“人生课至今没有毕业,而且成绩不佳”,所以绝不提供解决人生困扰的答案,但注重审视自身。她回忆在台南上中学因不会掷铅球而遭到体育老师取笑,但这个穷乡姑娘坚毅地走向世界,并获博士学位。“我是灰姑娘的一代,亲眼看到南瓜变成了金马车,辚辚开走”;没错,那是一个腾飞上升的年代,“贫农的儿子变成了总统,码头工人的女儿成了大学教授,渔民的女儿成了名医,蕉农的儿子变成了领先全球高科技企业家……”龙应台的言语间透着历练的骄傲。

可是,当今巴黎却有百分之四十的青年找不到工作,四十出头的人仍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没有工作,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龙应台表示不希望安德烈落入这种人生的轨道,但儿子却提出

“妈,你要清楚地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你有—个极其平庸的儿子,你会失望吗?”龙应台大受震撼,但回应也够独特而精彩:“妈妈不在乎你是否有成就,而在乎你是否快乐,未来人生是否有意义及有个人时问;人自强努力不是要跟别人比名比利,而是为自己找寻心灵的安适,哪怕你谋生是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母亲告诉儿子,金钱与名声绝不是快乐的核心元素。一半人在赞美我的同时,总有另一半人在批判,我有充分的时间学习如何宠辱不惊。母亲的言说像熨斗的强大热力,一下子烫平了儿子心中的焦躁和郁闷。天下间罕有这样仁慈而又聪慧的母亲。

文革中的一九六六年八月,中国最有才华的翻译家之一傅雷在生命最后二十天,在他的最后—封家书中,仍在批判自己“满脑子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反动思潮”,他沾着殷红血泪在写家书。相比之下,“龙应台家书”是幸运的,因为它诞生于正常而和平的年代,满足着两辈人交流思想、沟通理念的迫切需求。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