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面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

面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

面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
面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

面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

文/伍晓阳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当前,随着传统媒体的深刻变革和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使新闻和信息发布变得愈加便捷和普及,尤其是网络媒体,凭借其实时、快捷、廉价、有效等独特优势受到众多网民的青睐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威力。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使其极易成为社会瞩目的热点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媒体的关注,一方面可以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为干群沟通建立良好的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的认知度;另一方面,如果舆论导向偏离,也可能混淆是非,误导群众,损坏公务员队伍形象,影响政府工作。能否正确运用媒体这把“双刃剑”,引导媒体做好宣传工作、争取社会舆论的主导权,关系到公务员队伍的形象和政府工作发展全局。新闻报道的媒体策划、突发事件的媒体应急和舆论引导,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近年来,全国已发生多起因社会舆论应对不力而导致的严重群体性事件,如贵州“瓮安事件”、沸沸扬扬的“杭州

飙车案”。在解析这两起群体性事件时,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1+1”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有关部门在舆论处臵上犯了两个相反的错误:一是有关部门处理过慢。“瓮安事件”中,因官方未及时回应群众越来越激烈的请求,使矛盾越来越激化,直接导致发生严重暴力事件,后来才由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二是有关部门处理突发事件时过快、过于草率。从近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来看,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政府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各种社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和尖锐,也使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特别是在征地拆迁中,干群对立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而有的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对少数问题不假思索地“曝光”,降低了政府威信。尽管政府部门一直通过各种途径尽量解决各种矛盾问题,缓解干群关系,但是此类事件愈演愈烈,使部分地区政府工作陷入被动局面。另一方面,某些政府部门舆论引导工作相对滞后。在舆论引导形式上呆板单一,依旧满足于在报纸上、电视上刊发些类似公文的消息,群众接受程度十分有限;在组织策划上,缺乏系统的宣传策划,宣传力量时强时弱;在时效上,断断续续,没有形成持续、有效的宣传舆论攻势,从而导致了政府舆论宣传工作受众面小、传播范围窄,有“王婆卖瓜”之嫌,甚至受到群众的抵触和反感,宣传效果事倍功半。客观说,政府部门的舆论引导工作,还不

能适应现代社会迅捷多变的舆论监督的需要。

二、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面对新形势,舆论引导的观念没有与时俱进。一些媒体没有准确把握舆论引导发展趋势,观念陈旧,导致舆论导向偏差。当前,还存在一种观念:一提宣传首先想到的就是“夸”。个别领导认为宣传就是写给上级领导看的,轻视社会舆论宣传的力量,对媒体报道不能冷静对待,只能见好的,不能见坏的,见了正面报道就洋洋得意,见了负面报道就暴跳如雷,不是扪心自问自身行为中的不妥之处,而是指责媒体报道不实,给人以权压人的感觉,在公众中产生不良的影响。有的单位和领导在与媒体打交道时仍停留在吃吃喝喝勾兑关系上面,不知道换位思考,不考虑媒体的生存规律和运作方式,未能策划出满足媒体需要,又对政府部门、人民群众有利的多赢的宣传舆论方案。一些宣传干部缺乏媒体应对能力,对受众的心理需求臵若罔闻,新闻宣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与媒体的沟通中普遍缺乏应对的经验和技巧,忽略了媒体自身才是控制新闻的主角,往往有自吹自擂的味道,未取得理想的效果。

与媒体沟通存在误区。“防火、防盗、防记者”,部分领导害怕承担责任,抱有说错还不如不说的想法,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首先想到的就是“捂”、“遮”,封堵消息,或者以势压人,以权堵口。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一方面公务员群体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没有得到传播,造成了政府形象资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媒体没有得到客观、真实的信息资源,被迫捕风捉影,被谣言和猜测左右,个别案例被歪曲、炒作,有损于政府形象。

机制不健全,不能适应当前媒体的发展。由于工作中没有针对性地制定媒体应急的工作规范,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应对媒体的基本常识和经验,没有把新闻舆论引导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缺乏基本的新闻敏感性。面对媒体反应迟缓,该说的不说,丧失话语主动权;或者是不该说的乱说,口无遮拦,在没有调查清楚情况前,没有向领导汇报的情况下,私自接受媒体的采访。同时,发生突发事件后,舆论引导工作也没有主动介入,没有在第一时间介入,对问题处理的立场和态度不能及时表明;或者滥用职权,封杀当地媒体,结果让外地甚至境外媒体曝光,失去了抢占舆论高地的最佳时间,也错过了澄清事实、扭转形象的时机,在社会舆论上显得被动、尴尬。

正确理解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关系

政府和新闻媒体可以说是一对“欢喜冤家”,彼此之间的关系既是相互合作、相互依赖,但有时又会产生矛盾。政府工作需要通过媒体来争取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媒体也对政府部门丰富的新闻资源更欢迎。同时,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监督力量,有对政府部门实施监督的义务。面对媒体有失客观的负面报道时,有些政府部门无疑会感到愤怒和委屈。其实,政府部门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并非对立,只要从大局出发,把握住了相互需求,相互体谅,努力实现双赢,很多方面会取得一致。如果我们只考虑自身需要,不考虑媒体和群众需要,强硬要求发布对自己有利的消息,不准发布不利消息,不仅会引起新闻媒体和社会群众的反感,也违背了政府执政的基本原则。

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的策略和方法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关键是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政府部门通过对外加强沟通合作,对内强化自身素质,提高媒体应对的能力,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争取社会舆论的主动权。对外沟通合作要求有关部门要善于和媒体搞好关系,要以交朋友的态度,以诚相待、主动沟通、加强联系,通过媒体来促进政府的工作,以新闻的形式来达到宣传意

图,有效扩大正面评价,及时化解或减弱负面评价,塑造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优化政府工作的外部环境。

常态工作中的媒体应对。一是搭建与媒体的互动平台,定期发布消息,加强交流,增进感情,实现双赢。建立定期的新闻发布会制度,主动、诚恳地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充分向媒体提供政府工作信息,达到实现政务公开和占领舆论阵地的双重目的。同时,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根据工作的需要举办见面恳谈会、听证会等,及时向媒体通报情况,倾听媒体的意见和建议,以赢得媒体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做好舆论引导的策划。在新政策、新规定以及工作推进中的新举措出台前,预先制定舆论引导的工作方案,以保证舆论引导在前。根据政府工作进展,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舆论引导,既有效地开展了工作,又避免引起媒体的负面炒作。

突发事件状态下的媒体应对策略。处理突发事件媒体舆论应对的策略主要在于,通过与媒体的合作,快速收集事件信息,发布官方信息,解疑释惑,最大限度地控制危机信息传播,化解或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害。其中,在信息发布上主要体现三说原则,即抢先说、不断说、统一口径说。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该立即启动舆论应急预案,主动联系媒体,力求在第一时间准确发布信息,及时、坦诚表明官方的

立场态度、处臵意见和工作进展,才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引导受众理智客观地看待问题,平息萌芽中的受众非理性舆论压力。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气会、恳谈会、听证会等互动形式,及时答复来自媒体的各种质询,有针对性地向媒体做好说明解释,不给媒体进行炒作性报道的机会。同时,还可以组织正面宣传,树立正面典型,引导媒体和公众更多地关注正面信息。对内强化自身素质,采取有效措施,增强领导干部媒体应对能力和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处理突发事件媒体舆论应对还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逐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舆论应急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媒体定期联系制度,使政府与媒体之间形成“宣传策划—媒体报道—群众关注—群众支持”的良性互动关系,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二是充分利用官方新闻资源,构建权威性的新闻发布平台,统一口径,统一新闻源,进行有效管理;三是加强干部培训,把“如何处臵群体性事件、如何面对媒体”作为日常教育内容,加强与媒体记者的互动,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四是把培养高素质的行政人员队伍作为一项长远的工程来抓,建立完善选人、培训、管理、激励机制,逐步提高舆论引导工作的能力,为舆论引导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证。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2018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 2016年末至2017年末,红黄蓝幼儿园发生教师针扎学童事件,先后经历了刑事审判和民事审判两个阶段,历时一年,特别是在后期民事审判阶段,受北京红黄蓝虐童事件舆论共震波及,此事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范围的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梳理汇总如下。 (一)事件经过及舆论引导情况 2016年12月,有自称我市铁西区红黄蓝幼儿园学童家长的网友在互联网上发布孩子疑似被教师针扎的贴文及图片,市互联网信息中心发现此舆情后,及时向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汇报,并按市委宣传部要求第一时间将此舆情专报转至市教育部门和铁西区相关部门。同时,网贴被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媒体发现并给予关注,联系市委宣传部了解事件相关情况。鉴于红黄蓝幼儿园为铁西区教育部门审批的民办教育机构,同时幼儿园驻在地和事件发生地也在铁西区,并且事件调查处置主要由铁西区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市委宣传部并不直接了解事件情况及处理进展,故将铁西区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与中央级媒体记者间做好衔接联系,并指导铁西区委宣传部做好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工作。铁西区按照市委宣传部指导建议,第一时间将事件调查进展情况通过我市政务微博等官方渠道向广大市民群众通报情况,回应社

会关切,理顺家长情绪,压制不良炒作,同时通过向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权威媒体提供及时、准确、透明的信息,引导国内媒体舆论走向,调控舆情,保持平稳,至2017年1月中旬,随着调查结果的逐步公开,舆情得到有效控制。此后,随着案情进展,相关人员被刑事拘留和刑事审判结果等关键环节的信息,也通过我市政务微博和新华社等权威发布渠道向社会推送,充分保障媒体、大众知情权。 2017年10月,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发生虐童事件,在国内产生较大波澜,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因此对我市红黄蓝虐童事件刑事审判处理情况再次关注,11月中旬三名记者专程赴平采访报道,并与市委宣传部取得联系,要求采访铁西区公安、法院和教育部门相关人员。市委宣传部第一时间向省委宣传部和我市有关领导进行汇报,同时派出专人专车陪同记者开展采访工作,联系沟通铁西区教育、公安、法院等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将刑事审判过程中有关真实、权威信息,部分提供给央记记者并接受采访。12月上旬,该案民事赔偿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央视三名记者再次来平,联系市委宣传部要求对庭审进行采访。我们及时将情况向市委和省委宣传部做了汇报,并按照省委宣传部相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不给央视记者提供通稿和信息,市中级人民法院也按照省高院要求没有给他们提供庭审画面。目前,央视记者对本案中我市各部门的采访和民事审判部分还没有发出相关

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处置工作应急预案.

中铁一局西成客专项目部五工区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处臵工作应急预案 为切实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处臵工作,不断提高工区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危机能力,防范舆论风险,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处臵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许良 副组长:陈小庆王柯陈瑞 成员:许县伟屈拓拓李世贵杨国军马定益薛润民郝铎方凯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区综合办公室,联系人:黄琨二、领导小组的职责及分工 组长主要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舆论危机应对处臵的总体指挥,负责向上级报告事件全部信息,负责接待各类媒体记者的采访,正确引导舆论,将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副组长主要负责及时了解、掌握媒体动态和舆情,并协助组长做好相关工作。 综合办公室配合工区领导对各类媒体记者来访进行身

份核实和登记接待;负责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危机有关文字资料的起草和保密工作;负责跟踪和掌握媒体采访报道情况,随时监控网络及其他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并迅速向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各成员要在组长和副组长的领导下,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共同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应对处臵工作。三、事先培训和演练 工区要定期对员工包括农民工进行突发事件舆论应对处臵工作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突发事件来临时,如何在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救援,如何向上级汇报,如何对待记者的采访等。面对记者不随便说话,面对镜头不随便亮相。并要结合施工情况进行演练。 四、突发事件的情况上报 1、向本单位领导汇报。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负责人要迅速向值班副经理和工区经理、书记汇报事件相关信息。工区书记要在第一时间赶到事件现场,将事件全部信息上报至本公司领导及公司宣传部,决不允许不报、瞒报。本公司

突发事件应对与媒体关系管理(90分)

1、从专家学者的角度认为突发事件的反应因素的是?() A、管理 B、运营 C、传播 D 、以上都是 2、一般来说突发事件谣言产生的周期是多久?() A 、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 、4小时 3、以下哪个不是突发事件媒体应对的十个黄金法则?() A、上网搜索记者 B、索要采访提纲 C、和上级及时通气 D、只传达精准的和一些没被授权的信息 4、课程中140万天价医药费说的是哪所医院?() A、哈医大一院 B、哈医大二院 C、哈医大三院

D、哈医大四院 5、松花江污染事件中当地的一位副市长说与哪个省无关?() A、辽宁省 B、吉林省 C、青海省 D、山东省 6、以下哪个行为不属于尊敬记者?() A、不吵架 B、不打架 C、不蔑视 D、不回答 7、下面不属于给政府官员的忠告的“三简”的是?() A、简要 B、简短 C、简略 D、简单 8、下面属于政府官员的视角的是?() A、提高讲话效率 B、谣言都是飞毛腿 C、媒体是一个局部的放大镜 D、以上都是

9、下面属于西方媒体负面报道中国的方式的是?( ) A 、遗漏事实,偷梁换柱 B 、转移视线,片面夸大 C 、扩散流言,传播观点 D 、以上都是 1、西方媒体负面报道中国的方式有( )。 A 、遗漏事实 B 、包庇肇事者 C 、偷梁换柱 D 、任意造谣 E 、扩散流言 2、政府官员应对媒体发言要做到( )。 A 、简要 B 、间接 C 、随意 D 、简单 E 、简短 3 、干部发表事件说明要注意按( )标准做。 A 、初一语文水平 B 、一条核心信息 C 、一个创新主意

D、一分钟内讲完 E、一份正式文稿 1、和上级及时通气是突发事件媒体应对的十个黄金法则之一。() 对错 2、汶川大地震中引导媒体的经验是快讲事实,慎讲原因。() 对错 3、对于政府官员来说,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该“居安思危,处乱不惊”。() 对错 4、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官员应对媒体要表面平静,内心激动。() 对错 5、媒体通常喜欢负面报道。() 对错 6、突发事件发生后,不要拒绝媒体采访。() 对错 7、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对媒体时应该保持对内、对外的口径说法一致。() 对错 8、突发事件发生后,正确的态度是积极引导媒体参与危机处理。() 对错

论媒体沟通与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当前,随着传统媒体的深刻变革和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使新闻和信息发布变得愈加便捷和普及,尤其是网络媒体,凭借其实时、快捷、廉价、有效等独特优势,受到众多网民的青睐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使其极易成为社会瞩目的热点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媒体的关注,一方面可以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为干群沟通建立良好的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的认知度;另一方面,如果舆论导向偏离,也可能混淆是非,误导群众,损坏公务员队伍形象,影响政府工作。能否正确运用媒体这把“双刃剑”,引导媒体做好宣传工作、争取社会舆论的主导权,关系到公务员队伍的形象和政府工作发展全局。新闻报道的媒体策划、突发事件的媒体应急和舆论引导,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近年来,全国已发生多起因社会舆论应对不力而导致的严重群体性事件,如贵州“瓮安事件”、沸沸扬扬的“杭州飙车案”、铁道部“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在解析这些群体性事件时,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1+1”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有关部门在舆论处置上犯 了两个相反的错误:一是有关部门处理过慢。“瓮安事件”中,因官方未及时回应群众越来越激烈的请求,使矛盾越来越激化,直接导致发生严重暴力事件,后来才由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二是有关部门处理突发事件时过急、过于草率。从近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来看,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政府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各种社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和尖锐,也使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特别是在征地拆迁中,干群对立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而有的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对少数问题不假思索地“曝光”,降低了政府威信。尽管政府部门一直通过各种途径尽量解决各种矛盾问题,缓解干群关系,但是此类事件愈演愈烈,使部分地区政府工作陷入被动局面。另一方面,某些政府部门舆论引导工作相对滞后,在舆论引导形式上呆板单一,依旧满足于在报纸上、电视上刊发些类似公文的消息,群众接受程度十分有限;在组织策划上,缺乏系统的宣传策划,宣传力量时强时弱;在时效上,断断续续,没有形成持续、有效的宣传舆论攻势,从而导致了政府舆论宣传工作受众面小、传播范围窄,有“王婆卖瓜”之嫌,甚至受到群众的抵触和反感,宣传效果事倍功半。客观地说,政府部门的舆论引导工作,还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迅捷多变的舆论监督的需要。 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面对新形势,舆论引导的观念没有与时俱进。相关人员没有准确把握舆论引导发展 趋势,观念陈旧,导致舆论导向偏差。当前,还存在一种观念:一提宣传首先想到的就是“夸”。个别领导认为宣传就是写给上级领导看的,轻视社会舆论宣传的力量,对媒体报道不能冷静对待,只能见好的,不能见坏的,见了正面报道就洋洋得意,见了负面报道就暴跳如雷,不是扪心自问自身行为中的不妥之处,而是指责媒体报道不实,给人以权压人的感觉,在公众中产生不良的影响。有的单位和领导在与媒体打交道时仍停留在吃吃喝喝勾兑关系上,不知道换位思考,不考虑媒体的生存规律和运作方式,未能策划出满足媒体需要,又对政府部门、人民群众有利的多赢的宣传舆论方案。一些宣传干部缺乏媒体应对能力,对受众的心理需求置若罔闻,新闻宣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与媒体的沟通中普遍缺乏应对的经验和技巧,

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

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 医疗作为高风险高技术行业,医院随时面临着各种突发事件,如:医疗事故,医疗收费,病人安全等……如果处理不当,会立即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品牌形象,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在处理突发事件的同时如何正确地进行舆论引导、消除不良影响,将负面事件从危险转变成机遇已成为广大医务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正确的进行舆论引导,需要用专业知识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之外,还需要医院建立完善的新闻发布和危机应对制度、学习现代新闻传播理念、掌握实用的媒体公关及新闻发布技巧,以做到未雨绸缪,处变不惊。 有些医务人员误认为回避媒体保持沉默情事就会过去。但现代社会是记者不“坏”观众不爱,记者不“坏”没有读者。如果他们采访到有价值的就报道;采访不到,就报道采访失败过程;如果连过程都没有,那就干脆报道郁闷不满的心情。没办法啊——记者总得写点什么东西啊! 那么面对记者,我们应当如何维护单位、个人利益,将真实信息传递给社会呢? 一、善解媒体:认识到位,不拒绝采访。 舆论引导、舆论宣传、舆论监督,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舆论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特定的作用,回避和拒绝采访将不利于宣传自己或还事实以真象。所以不要怕记者、不回避记者,不拒绝采访,接待要彬彬有礼,对有些不良记者的有意挑衅行为要不亢不卑。 互联网打破了大报以及其他传统媒体的霸主地位,有很多致命的新闻首先是从地方小报记者那里发出来,经过网络的迅速传播,成为大报或央视、新华社等媒体的深入报道的素材。 因此,我们应做到大报、小报记者一律同等对待。 二、善待媒体:面对采访要从容自如,有礼有节。 面对记者的提问,在自己准备的内容之内的,可客观、准确的回答,对把握

舆情监测、报告、 引导及处置工作方案9

舆情应对机制工作方案 为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报告、研判和处置应对机制,及时了解掌握与开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舆情,实现舆情分类分级管理,逐步完善声誉管理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舆情监督的作用,推动开发区初中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快速反应、及时回复、强抓落实”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舆情工作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有序、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开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以开放、积极的姿态,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导向正确的原则做好舆情工作。把舆情工作作为人民群众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改善辖区教育服务,增强学校管理能力的重要工作之一,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事件,避免负面舆情升级和损害开发区初中声誉。舆情监测要及时准确,要搜集调查传播源头和路径,掌握传播范围,对舆论态度、评论、诉求有全面充分的认识;舆情引导及处置要积极主动,正确有效,要将正面宣传、新闻调控、网评引导相结合,形成引导合力;舆情报告要报告及时、内容完整,将相关应对措施写入报告内容。舆情处置要及时有效,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消除辖内发生的有害、危害类舆情,有效控制影响面。 二、任务及职责 (一)工作任务 1.分级负责。建立开发区初中舆情监测、报告、引导及处置工作(以下简称“舆

情工作”)网络,形成学校办公室、网络中心统一指挥并协调指导,学校、级部、班级三级机构分级负责的工作体系。学校办公室授权各年级级部、网络中心、各处室行使对其所在工作范围内的学生、家长、社会舆情工作职责。各年级级部、网络中心、各处室为舆情工作主体,在遵照开发区初中相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按照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原则,对其所在工作范围内的学生、家长、社会的舆情工作全面承责,级部负责人为舆情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年级级部、网络中心、各处室为舆情工作的责任部门,要将任务分解落实,指定工作联络员,实行责任追究工作制。 2.合力联动。办公室、网络中心要与级部班级联动,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进行社会舆论监测与引导。负面舆情涉及的相关年级、处室要保持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共同商议,及早对舆情走向、影响范围做出判断,按照舆情分类报告路径及应对措施及时予以处置。积极落实开发区初中新闻宣传协作机制,与监管处室和办公室、网络中心、各级部班级保持联动,及时沟通工作情况,将其制定的阶段性新闻宣传要点和舆情关注要点纳入学校辖内新闻宣传计划和舆情监测内容。建立健全与新闻宣传部门的沟通机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采取多种形式与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争取新闻媒体及公众对开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把握方向。针对监测到的舆情,各级农村信用社机构应有健全的机制、良好的应对能力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明确思路,统一对外口径。 4.处置及时。各年级级部、各班级、网络中心、各处室应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专业优势,建立重大负面舆情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有效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站、信息简报等平台,正向引导和处置舆情。 (二)工作职责

政府机关如何与新闻媒体沟通和网络舆情应对

如何与新闻媒体沟通和网络舆情应对 余仁山 余仁山,生于20世纪70年代,豫南商城县人,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先后任职于《中华工商时报》、《中国经济时报》、《华夏时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新闻调查》、焦点访谈栏目组、社会新闻部《法治在线》,历任中央电视台社会新闻部策划人、新闻采编部策划人至今。 一、什么是媒体 (1)如何认识媒体。 媒体是什么?按性质可分为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传统媒体包括: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现代媒体包括:网络和网络上各种与之相关的手段。现代媒体范围相当广,介质也相当多。需要我们开放视野。通过一切可能存在的媒体进行宣传同时又要防止一切可能在媒体上的负面影响。 按地域可分为中央和地方媒体。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地域差异表现的不是很明显。任何一个地方小的新闻事件在全国都有可能引起轩然大波;同样,全国大新闻事件在地方也能找到印证。 另一个分类就是所谓“喉舌”与商业媒体。“喉舌”就是党报党刊、主流媒体,是政府的喉舌,商业媒体的生存的本质就是靠新闻。 (2)媒体在哪里? 媒体的从业者无处不在,包括:通讯员、观众、线人及记者。 推荐媒体:《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中央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今日说法》、《晚间新闻》、《朝闻天下》推荐网站: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人民网、凤凰网、天涯论坛 (3)媒体何时发力? 无休无止、随时出击,媒体舆论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 (4)媒体报道什么? 报道内容包括有正面和负面,有真的和假的,亲身经历的和道听途说的。报道范围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媒体监督的对象,都代表着国家机关,代表着公权。媒体监督什么:1、个别政府官员的违法乱纪或不法行为。2、涉及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3、群众最关心、最直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掌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关键因素; ●做好现场舆论引导; ●学会网络舆论引导技巧。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一、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关键因素 处理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取决于六个方面: 1.一把手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一把手不理性、不明智,就很难处理好事情,所以一把手是排在首位的关键因素。 2.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尤其是专职的新闻发言人要有对事件做出决断的魄力,要有征服公众的魅力。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会使人们对事件形成一个刻板成见。 4.媒体环境 一个媒体能否有公信力、影响力、权威力,就在于是否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系统、全面、深入地报道。因此,从本质上来讲,媒体一定是追逐负面新闻的。 5.受众 受众指的就是人的认识、公众的认识。 6.新闻发言人制度 在对一把手、新闻发言人、社会环境、媒体环境、受众都有深刻地认识的基础上,还应当要有制度作为保障。 要点提示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关键因素: ①一把手; ②新闻发言人; ③社会环境; ④媒体环境; ⑤受众; ⑥新闻发言人制度。 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技巧 具体来说,突发事件的现场舆论引导就是管好两个地方:现场舆论引导和网络舆论引导。 1.现场舆论引导技巧 现场舆论引导技巧主要包括: 时间就是生命——第一时间 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这是《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的规定。 所谓第一时间,就是要把握好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记者到达前的第一时间、媒体报道前的第一时间、舆论形成前的第一时间。 直接当事人——火源 面对直接当事人,企业要做好四个S: 第一个S是闭嘴,不要争论; 第二个S是把自己想做的、要做的展示出来; 第三个S是保持愚钝; 第四个S是让大家满意。 此外,在新闻发言人领域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让自己处于弱势。须知当自己越强势、越强悍时,对方对自己就越具有攻击性,所以新闻发言人要适当地学会处于弱势。 【案例】 ××××事件家属索赔沟通标准手册 2011年11月份一场大火震惊了全国人民,事故方为做好媒体沟通和家属沟通方面的一些工作,制定了一个对当事人的沟通标准手册。 这个标准手册里面主要含有以下内容:

主动应对媒体 有效引导舆论

主动应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 非常有幸参加这次科级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研讨班。参加这次培训的最大感受是这次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针对性、实效性非常强,在培训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创新突破,让人耳目一新。而其中专程外出到重庆市渝北区委党校参加的突发事件的媒体沟通以及模拟电视访谈等课程,更是让我们这16名学员记忆深刻、获益良多。 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同学们普遍在如何与媒体沟通上有了更理性、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这肯定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我认为在与媒体的沟通协作中,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正确认识,积极应对 古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与媒体打交道,首先我们要认识媒体,了解媒体。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称为媒体。其次在认识了解的基础上要调整心态,积极应对。过去我们在突发事件应对媒体中有时采取回避的方式,这是不可取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我们更应该采取疏而不是堵的方式。所以对待媒体的态度,更好的方式是要主动掌握话语权,积极主动应对。 二、调查研究,充分准备 在接受媒体采访前,对采访可能涉及的相关事项要有充分的调查研究,做到胸有成竹。如采访涉及事件的真实情况、相关法律法规、

政策依据、事件发展态势、政府所采取措施以及达到的效果、下一步打算等,对媒体的性质特点(包括采访记者的相关信息、提问风格等)也要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分析,才更能使采访有的放矢。在这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整个采访的内容、时机、地点以及接受采访者的心理调适、着装等方面也要有充分的准备。 三、灵活应对,有效引导 在采访中,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积极准备的前提下,在面对媒体的时候,要灵活应对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特别在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中更要始终注意通过媒体塑造政府正面形象,在事实层面还原真相,在价值层面重建信任,从而通过媒体这个第三方,更好有效地与群众沟通,引导舆论的正确方向。同时在采访中,我们还要注重细节,比如着装简单得体、端正大方,运用好语言的音效感染等等,这样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政府和媒体的联系更加密切,我们作为领导干部更要提升与媒体沟通协作的能力,从而推进我们的工作更好地开展。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预案与处置(通用)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预案与处置 近年来,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不及时、不规范、不正确而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事件的公正处置和善后,给单位、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为切实增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应对能力,最大程度避免、减少和消除舆情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巩固提升政府公信力,营造良好、积极的舆论环境和氛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各类市场主体、政府机关都应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 一、预案建立范围和响应原则 一般预案适用于规范、指导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范围内发生的,已经或者知晓即将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途径传播,可能引起公众普遍关注,进而损害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形象或影响社会稳定且涉及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如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都应建立专项舆情应对预案。 响应原则是:舆情应对要坚持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协作配合、讲求方法的原则,迅速掌握动态,及时准确反应,保障公众安全,适度公开透明,尽力控制风险。 二、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 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置突发事件舆情危机。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负责人担任,并设副组长1-2名,由分管对外宣传和重点领域的分管领导

担任。同时领导小组下设舆情应急处置办公室,成员由业务部门、宣传报道、后勤保障等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总体负责舆情危机处置工作;查清事件真相,确定事件性质;决定舆情危机处置各项具体措施;对事件处置进行评估、总结,提出对事件当事人的处理意见。 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牵头组织收集、汇总舆情信息并进行研判、分析和评估,及时向领导、相关部门、上级机关通报网上舆情;加强与当地宣传部门和相关媒体的联络,分析舆情信息发展的趋势,及时向领导小组提供处置建议;与新闻媒体沟通,如有媒体采访,由办公室统一协调,业务部门工作积极配合、协助;审核并统一发布以单位名义发布的调查信息;根据需要通报网 上评论引导信息,组织和协调针对性网上评论工作;组织开展舆情应对业务培训。对舆情危机及是否有违法违纪行为,及时展开相关调查,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初步结论,对涉及舆情危机处置提供法律支持。 其他相关部门职责: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能的舆情,快速开展调查(督查),做好源头化解工作;提出处置建议和发布的答复内容,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根据需要及时研究并提出引导口径,组织开展网上评论。 舆情监测员的职责:尽早发现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是有效处置和正确引导的关键,各单位应建立网络监测员队伍,配合做好媒体、论坛的网上巡查,发现舆论并在其他平台上或更大范围扩散的,及时

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收稿日期〕2011-06-15 〔作者简介〕李倩(1983-),女,山东德州人,山西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李 倩 (山西大学,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频发,如何有效地运用媒体使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程。目前,一些领导干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运用媒体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不少欠缺,如应对媒体的能力参差不齐,常态下与事件发生后应对媒体的状态不一致等。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培训,在媒体的常态采访中积累经验,明确政府和媒体的角色定位,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运用媒体的能力,使突发事件得到良好的处置。 〔关键词〕领导干部;突发事件;新闻媒体;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1)04-0049-03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当保持怎样的姿态积极 应对突发状况,如何利用新闻媒体引导群众、化解危机,是各级领导干部提高工作水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必修课程。领导干部作为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必须尊重新闻基本规律,重视政府同媒体的关系,充分认识媒体报道对于突发事件的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在突发事件采访中的纪律和规范,把握好与新闻媒体交往的尺度和分寸,有效地引导舆论,使媒体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负面影响,使突发事件得到良好的处置。 一、面对突发事件领导干部应具备的运用媒体的素养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领导干部“要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履行好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近年来,我国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及因利益诉求渠道不畅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发,各级领导干部在运用媒体引导舆论方面的表现参差不 齐,急需提高运用媒体能力。笔者认为,现阶段各级 领导干部要想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素养: (一)正确认识新闻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影响和作用。不少领导干部只注重媒体的宣传和教育功能,往往忽视其舆论监督的功能。受长期以来我国媒体“稳定压倒一切”、“报喜不报忧”的传统报道模式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过分担心符合实情的“负面报道”会影响政府形象和领导政绩,危及社会稳定,因而“捂着”、“盖着”、“压着”,这不仅不能控制流言的蔓延,更是使自身陷入被动之中,使事态进一步恶化,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在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只允许新闻媒体说好话,更要允许新闻媒体说实话,只有这样,才能使舆论朝着有利于突发事件解决的方向发展。(二)高效利用新闻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积极作用,赢得民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各级领导干部若想充分利用媒体资源的影响作用有效解决突发事件,必须熟悉掌握新闻价值、媒体兴奋点、传播技巧等专业知识,只有了解了新闻选择标准,才能科学高 2011年8月第34卷第4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Academic 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Aug.2011Vol.34%No.4 49

舆论及媒体对舆论的监督与引导

舆论及媒体对舆论的监督与引导 尚自强 舆论:舆论是公众的意见,是公众对社会上重大事件和争议的问题大体相同的看法。 舆论要素:公众、问题、意见。 舆论形成: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二是来源于有目的的引导。其过程为:问题发生,舆论领袖发现,意见发生,事实与意见信息传播,意见互动与整合,舆论形成。 舆论的功能:信息功能,给社会公众传达某种信息,让人们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指导功能,对个人能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因而能够影响个人的言论和行为;沟通功能,使大众开始觉察到问题的存在,表明自己的态度,协调并宣示自己的立场;最终作用于社会实践、影响社会发展;监督功能,通过舆论引起社会公众的共鸣,形成讨伐之势,使舆论具备了一种监督功能。 舆论监督: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媒体舆论监督类型:媒体报道海量的信息,让公众知道权力如何运用,使之透明化;媒体对事件做深度调查报道,这是一种亡羊补牢似的监督;媒体发表意见,刊登各种评论,对权力滥用及相关现象作出抨击、揭露。 媒体舆论监督方式:报道、评论、讨论、批评、发内参等,但其核心是公开报道和新闻批评。 舆论领袖: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舆论导向:新闻传播业要善于做舆论的向导,把个人的分散意见经过宣传评述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使进步的、正确的舆论逐步取得主导地位,同时对错误的落后的舆论注意引导,使之转化,对反动的思潮则予以批判,使之消解。 舆论危机:指某人或社会组织受到舆论攻击和谴责,陷入声名狼藉的境地,社会声誉暂时或长期低落。 舆论场:某一个具体的舆论在当时当地产生的特定的环境,包括若干相互刺激因素,能使很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人们的交谈总是在一定空间和环境中进行的,舆论场同公众意见如影相随,根本无法分离。 舆论纸币:马克思和恩格斯谈到报纸的传播特点时使用的一种比喻。1850年他们评论法国报纸时说“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该比喻意思是,报纸在社会中的发行状况,取决于它反映社会舆论的程度,就像纸币必须代表金或银才能在商品交换中流通一样。报纸只有用自己的正确言论和真实报道,客观公正地表达社会舆论,引导和影响社会舆论,才能取信于读者,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 新闻事业反映舆论的两重性:新闻事业具有为全社会提供新闻,满足人们对信息需求的社会性,但在进入阶级社会后,新闻事业掌握在一定阶级手中,新闻事业又具有为一定阶级服务的阶级性。 李普曼《舆论学》中有影响力的理论:“两个环境”理论,我们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是现实环境,一是拟态环境,前者,是独立于人的意志,体验之外的客观世界,而后者,是被人意识或体验的主观世界,它主要由大众媒介造成;“刻板成见”理论,指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2018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2018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 2016年末至2017年末,红黄蓝幼儿园发生教师针扎学童事件,先后经历了刑事审判和民事审判两个阶段,历时一年,特别是在后期民事审判阶段,受北京红黄蓝虐童事件舆论共震波及,此事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范围的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梳理汇总如下。 (一)事件经过及舆论引导情况 2016年12月,有自称我市铁西区红黄蓝幼儿园学童家长的网友在互联网上发布孩子疑似被教师针扎的贴文及图片,市互联网信息中心发现此舆情后,及时向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汇报,并按市委宣传部要求第一时间将此舆情专报转至市教育部门和铁西区相关部门。同时,网贴被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媒体发现并给予关注,联系市委宣传部了解事件相关情况。鉴于红黄蓝幼儿园为铁西区教育部门审批的民办教育机构,同时幼儿园驻在地和事件发生地也在铁西区,并且事件调查处置主要由铁西区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市委宣传部并不直接了解事件情况及处理进展,故将铁西区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与中央级媒体记者间做好衔接联系,并指导铁西区委宣传部做好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工作。铁西区按照市委宣传部指导建议,第一时间将事件调查进展情况通过我市政务微博等官方渠道向广大市民群众通报情况,回应社

会关切,理顺家长情绪,压制不良炒作,同时通过向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权威媒体提供及时、准确、透明的信息,引导国内媒体舆论走向,调控舆情,保持平稳,至2017年1月中旬,随着调查结果的逐步公开,舆情得到有效控制。此后,随着案情进展,相关人员被刑事拘留和刑事审判结果等关键环节的信息,也通过我市政务微博和新华社等权威发布渠道向社会推送,充分保障媒体、大众知情权。 2017年10月,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发生虐童事件,在国内产生较大波澜,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因此对我市红黄蓝虐童事件刑事审判处理情况再次关注,11月中旬三名记者专程赴平采访报道,并与市委宣传部取得联系,要求采访铁西区公安、法院和教育部门相关人员。市委宣传部第一时间向省委宣传部和我市有关领导进行汇报,同时派出专人专车陪同记者开展采访工作,联系沟通铁西区教育、公安、法院等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将刑事审判过程中有关真实、权威信息,部分提供给央记记者并接受采访。12月上旬,该案民事赔偿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央视三名记者再次来平,联系市委宣传部要求对庭审进行采访。我们及时将情况向市委和省委宣传部做了汇报,并按照省委宣传部相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不给央视记者提供通稿和信息,市中级人民法院也按照省高院要求没有给他们提供庭审画面。目前,央视记者对本案中我市各部门的采访和民事审判部分还没有发出相关

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与应对媒体技巧.

突发危机事件中的媒体应对与应对媒体技巧 突发事件其实是每天都在发生,危机是难以避免的,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还是国家与社会内部,甚至包括人与人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危机矛盾的。作为一个政府、一个部门,应对突发事件是在其本职工作范围之内。今天之所以我们谈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现如今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在这一环节可能还有不到之处,引发媒体的过分关注,从而导致舆论对政府形成较大压力,这样根本不利于突发事件的解决. 根据中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这其中,汶川地震、马航坠机事件、2003年非典、甘肃省白银市连环杀人案等就可以算是典型的突发事件。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改变了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原来的参与意愿强,但限于途径、渠道的问题参与是有限的;现在的民众参与政府执政社会管理的意愿越来越强,很多事情变得零容忍,一旦出事,我一定要表达我的意思,我一定要通过渠道让别人知道,所以现在的民众特点是民众开始变得认真,甚至变得较真,一个事情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搞它个水落石出,通过法律进行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增强。一旦事情发生以后,特别是危机事件、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民意,对政府往往是“有错推定”,一旦发生事情以后,如果政 府不及时应对,不有效应对,不迅速应对的话,网民就会认为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一定是有错的,政府会面临信任危机。 案列一 2014年3月8日,载有227名乘客及12名机组人员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 MH370号航班,由马拉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机上乘客包括154名中国公民,于当天凌晨时在马来西亚与越南的雷达覆盖边界失联。客机失踪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导向分析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导向分析 摘要新闻传播过程中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导向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会受到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影响,正确的舆论引导能够保证社会生活分为的安定团结,所以这也是最近一些年新闻媒体界学者主要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以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导向为切入点,对其重要性以及自身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最终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重大事件;突发事件;舆论导向;特征;应对措施 0引言 2008年于我国来说是喜忧参半的一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使全国人民沉浸在喜悦之中,但是年初的一些自然灾害又使得全国人民心系一方,年初的时候南方发生冰雪灾害,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随之而来的山西溃堤事件、三鹿奶粉案件等等这些均属于重大突发事件,这对于我国的新闻媒体来说是非常严峻的工作考验。媒体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环境是以社会主义背景的,这种环境下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应该做出何种举动成为新闻媒体传播者集中考虑的问题。那么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正确处理应该是舆论的引导要符合全国民众的知情权以及实现新闻媒体舆论的平衡与和谐。 1 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6月20日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这就说明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够起到利国利民的积极作用,但是错误的舆论导向是误国误民的消极行径。一般来说重大突发事件自身的特征是影响较大、情况繁杂、存在感极强、敏感度极高以及后果非常严重的,如果新闻传播工作者在重大突发事件中采取了不当的报道,就会引起社会各界的不安定信息,直接为社会安定团结带来消极影响。还有一些特殊的重大突发事件本身是具有政治性传播色彩的,针对这类的事件信息是非常难把握的。一旦新闻媒体采取失当的方式进行舆论引导的话,就会形成恶性舆论螺旋,之后就会与社会传出的谣言重叠,以此来混淆视听、扰乱人心,这样的话对社会安定团结的生活秩序是一种不良的影响。所以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媒体传播工作者应该从团结一致、凝聚人心这一方面进行引导,在工作中要注意维护党和国家的良好形象,使社会安定团结的现象不受到重大突发事件的干扰,有效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2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导向特征 2.1舆论引导的风险性 在多数重大突发事件中所包含的信息内容都是自然灾害类型的,如地震、火灾、雪灾、矿井坍塌以及飞机失事等灾难性的重大突发事件,还有一种类型是宗

全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策略选择

118 全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策略选择 袁振龙 左袖阳 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与突发事件政府舆论引导能力的不足 随着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先后出现,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全媒体时代,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等共同构成了全媒体时代的复杂网状图景。报纸、期刊、广播和电视等属于不可忽视的传统媒体,他们在信息传播方面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影响力,互联网和手机媒体①则是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的“自媒体”,它们的出现已经“给社会生活方式乃至政治运作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②。“自媒体”的概念是美国学者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理斯共同提出的,指的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并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③。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13亿,网络普及率达到38.3%,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占网民总数的69.3%,微博用户占网民总数的48.7%④。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们的信息来源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发酵”产生化学反应的时间越来越短,社会越来越处于一种不确定的高风险状态中。更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普及,普通民众已经从传统单向的信息接收者同时变成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源和‘新闻记者’”。 信息互动成为全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改变了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规律,冲击着人们的惯性思维。“数字化传媒改变了以往媒体信息受控严格的局面,使信息的传播流通更为自由”⑤,BB S ⑥、播客、博客、微博、SNS ⑦、手机群发、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同时具备“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性质,通过参与公共信息的生产和流通过程,重构媒介空间的信息格局和消解权威机构的信息控制势力”⑧。全媒体时代既是各种媒体竞相表现的时代,也是普通民众参与信息发布、交流和讨论的时代,“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中国政府的治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政府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信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改革不断深入,利益调整不断深化,人口【摘要】 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们的信息来源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 越来越快,信息“发酵”产生化学反应的时间越来越短,社会越来越处于一种不确定的高风险状态中,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各类突发事件更加频繁地发生,加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已经成为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面对政府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明显不足的现状,有必要采用协同政府、合作网络、消费者需求和数字技术等网络化治理理论的理念重塑政府结构,重构政媒关系,重组政社关系,提升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效率。 【关键词】 全媒体;突发事件;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 G 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4527(2013)02-0118-06 【作者简介】 袁振龙(1971—),男,江西宜春人,北京市社科院综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主 要从事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研究;左袖阳(1980—),男,安徽巢湖人,北京市社科院综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刑法学研究。 2013年第2期社会主义研究SOCIALISM STUDIES (总第 208 期)No. 2,2013Serial No. 208

关于网络舆情应对的思考建议

---------------------------------------------------------------最新资料推荐------------------------------------------------------ 关于网络舆情应对的思考建议 关于网络舆情应对的思考建议当前,县级处于矛盾的第一线,舆情均处于高发易发态势,网络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和聚散地,网络舆情占比重,多为举报投诉类、民生诉求类、突发事件类,究其原因,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民众维权意识提高,利益诉求增多,导致引发舆情产生的热点因素增加。 一方面,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加大了对交通、工业园区、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民生的投入也不断增加,财政资金对乡镇、村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客观导致涉及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涉农资金补贴、社会救助等涉民切身利益的事务增多。 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由于一些具体办事部门和经办人员工作不到位或公开透明度不够导致民众不理解、不满意、不配合。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开放,信息的透明,群众眼界逐步拓宽,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监督意识在不断提升,对党委、政府公共管理水平有了更高的期待,对关乎公共利益的事务有了更多的关注,遇到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受调整时,不再沉默,而是敢于表达。 二是媒体格局在变化,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互动在加强,导致舆情发酵的可能性增大。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体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 1 / 6

化,微博客等新载体和手机上网平台的迅猛发展,更加快了网络舆情的急速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网络这一便捷平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参与社会事务的监督,希望借助海量网民的力量,制造更大的舆论影响力,最后通过舆论的压力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 另一方面,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相互融合与呼应进一步强化。 越来越多的平面媒体通过网络搜索线索,然后进行实地采访印证。 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信息互享和交换成为推动舆情迅速传播和热点舆情事件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是媒体监督意识增强,部分非主流媒体滥用新闻监督权,导致舆情处置的行政成本增大。 随着媒体监督的意识越来越强,媒体视角已经遍布社会的各个层面,对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环保问题、社会公平公正问题、政府服务水平问题的监督性报道也越来越多,推动了舆情不断上升。 舆情应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一)实体部门存有工作漏洞,给媒体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提供了事实依据。 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法》赋予媒体的权力,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能拒绝、阻止记者的采访报道。 如果身正就不怕影子歪,媒体报道最终依据的是事实和法律。 但从媒体记者到我县实地采访进行舆论监督和监测到的网络舆情的案例分析,我们实体部门的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容易被媒体关注: 一是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执法不公;三是管理缺位;四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