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路径

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路径

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路径
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路径

通常情况下,通过分析实践专家的工作经历,从事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判断该事件专家是否符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所需要的实践专家要求,这一环节应当注意所选取的实践专家与鞠躬院校技能人才未来职业成长的目标要尽量吻合。即判断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就业后,经过若干年努力,是否可以达到该事件专家现在从事工作岗位及获得相应待遇,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应避免选取超过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端人才和低于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低端人才,一个专业一般选10到15位实践专家为宜。

为了选取合适的实践专家,通常需要学院开展广泛的调研和访谈,发放大量的实践专家工作职责,调查,在大量的调研信息中分析提取,可以参加下一环节,实践专家访谈会的合适人选,而选取的实践专家是否准确,对能否成功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以及能否准确提取典型工作任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第三环节

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根据实践专家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提取有一定职业进阶的典型工作任务,以此作为该专业课程建设的来源。

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是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会前,会中,会后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会前工作,

(1)通知所有到会的实践专家,总结自身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职位工作职责与内容,准备相关材料,明确会议时间和地点。

(2)校内选取一位教师,或校外聘请一位课程专家,担任实践专家访谈会的主持人。该主持人应熟悉访谈会操作流程,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对课程开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一定熟悉。

(3)会议室桌椅布置成长方形或U形,计算机投影展示板,纸张油性笔钢笔打印机等。

(4)通知若干专业教师到会参加,听取并引导实践专家发言,协助主持人进行会议记录及整理现场资料。

(5)向到会所有人员,明确会议时间为一天。

会中工作

(1)所有实践专家到会入座后,课程开发主持人向到会人员简要说明召开事件访谈会的目的作用流程,并介绍到会专家的工作单位姓名,使到会人员对会议意图和人员有初步认识。

(2)向所有实践专家发放实践专家职业发展阶段分析表(表2),每位实践专家结合自身职业发展各阶段情况,分析相关材料,并填表上交。

表2 实践专家职业发展阶段分析表

(3)课程开发主持人收集所有实践专家填写的,实践专家职业发展阶段分析表,录入计算机,并为每位实践专家编序排号。

(4)按编排的序号,在实践专家专业教师共同讨论下,课程开发主持人从实践专家填写的实践专家职业发展阶段分析表(表3)中,提取出典型工作任务,列入代表性工作任务提取表,并按职业能力进阶要求进行排列。

(5)当所有实践专家的代表性工作任务提取完毕后,课程开发主持人引导实践专家,根据职业能力发展阶段,即从初学者到专家,将代表性工作任务的同类项合并,整理,筛选,汇总代表性工作任务,形成代表性工作任务汇总表(表4)。

表4 代表性工作任务汇总表

(6)在课程开发主持人引导下,实践专家和专业教师进一步研讨,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从代表性工作任务中,共同筛选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按职业发展阶段排序,形成典型工作任务提取表(表5)。一般情况下,一个专业提取的典型工作任务为10到20个。

会后工作

(1)在实践专家访谈会中,实践专家在课程开发主持人的引导下,在专业教师的协助下,共同确定了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会议结束后,专业教师将提取汇总的典型工作任务,向企业较高层次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一步咨询,验证典型工作任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随后进一步招集较高层次的企业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与实践专家,专业教师一起详细描述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工具材料,设备及资料,工作方法,劳动组织方式,工作要求等,记录在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表6),完成所有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时间跨度约一个月。

表6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

典型工作任务

项目课程的理论与开发研究

项目课程的理论与开发研究 ——徐国庆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所副教授 gqxu@https://www.sodocs.net/doc/ce14158409.html,

一、从教学论到课程论 (一)何为课程 课程是教育的精致化需要,严肃性是课程的基本属性。 ● 西方:课程即跑道。 两个要素:方向与过程,引伸为课程即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及组织。 ● 中国:功课(内容)及其进程(组织) 课程在组织知识的同时,也在组织人与人的关系。 不同的课程模式,会形成不同的师生关系, 以及不同的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二)课程论兴起的原因 1、课程是制度化教育的产物,是教学过程规范化、系统化的需要。 2、近代课程理论发展的结果。 杜威的经验课程论。 对学科课程理论的突破使人们意识到,仅仅对课程内容做些删减,或对编排顺序做些调整是不够的,还不能充分体现人们对教育的新设想。改革还必须触及一个上位问题,即按照何种逻辑来设置课程。 (三)课程的类型 古德兰德把课程划分为: 正式课程:指由国家或学校设置的在学校课程计划中所列出的课程; 领悟的课程:指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正努力去实施的课程; 观察的课程:指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在课堂中实际实施的课程; 体验的课程:指学生实际在领悟并作出反映的课程。 (四)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是方案,教学是实施。 老师应当教“课程”,而不是教“教材”。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管“课程”,而不是仅仅是管“教材” 二、我们要到哪里去 花一个学期去搞基础,还不是浪费时间交白卷?都不去想想,开一个高等数学,对专业帮助什么都没有,也不去想,我们学什么专业的,学生怨气有多大,课程安排不合理,还精品! ——一位交白卷的考生

三、我们面临什么问题 打破学科体系,建立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 现有课程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现象问题还是本质问题? 学科课程仅仅是现象问题。关键在于其思想根源,即在“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这个观念下形成的“准备说”,把实践仅仅看作为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是理论的附属品。未能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逻辑主线地位。这就是职业教育课程的“学问化”。 为什么不必先为实践储备足够的知识? 是由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的。 一种书生是天生成的才具,能对于书本子上的学问有趣味。其余大多数的人,只知道五官接触的、能够实做的事体才有趣味,书本子上的趣味是没有的——杜威 只有当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建构主义 知识的职业性: (1)职业活动需要的知识 (2)职业活动过程中的知识形态 知识的“储备观”与“过程观”应用知识要按照应用的方式来学习因此本次课程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当然需要根据新的原则对理论做出取舍),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要突出工作实践(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仅仅对理论知识的深浅进行调整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对原有课程进行结构性改革。 四、项目课程的基本框架 指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设置,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内容的课程。它不同于以学科边界进行课程设置,并按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选择和组织内容的学科课程。 (一)项目课程的核心理念 1、联系论 ● 职业能力即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

学习校本课程建设的心得体会

学习校本课程建设的心得体会 发布人:发布日期:2013-10-3011:52共5247人浏览 翻看着会议记录,脑海里回想着昨天上午的课程建设校长答辩会.昨天一上午的时间,都坐在会议室里用心聆听着18位校长关于学校 校本课程建设的介绍和阐述,聆听着专家的精彩点评,收益颇丰.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之一,也是课程体制建设和发展的趋势. 校本课程的开发使课程的决策更加民主化,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也符合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要求.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无论是从教师自身开发课程的能力上,还 是课程形式的体现上,总有着力不从心的感觉. 通过聆听大家的介绍和专家的点评,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明确了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了解和分析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主,清楚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把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要对学校周边及教师自身的资源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挖掘,对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做到心中有数.培养目标要具体,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并根据目标设置相应 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使校本课 程更加饱满. 谈及校本课程的优势,大家都能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是由各种各样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组成,是以探究和体验为主要方法的综合性学习.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的学 习机会和成长空间,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国家、地方课程相比,校本课程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在内容上更加丰 富多彩,在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在操作时间上可以因地制宜,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合作,为人生的后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流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流程 作为新生事物的校本课程开发,它没有形成固定的程序,也没有现成的经验。我们只能在总结学校操作层面经验的基础上,勾勒出校本课程开发流程的五个步骤。 1.明确理念。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或技巧,而是一种理念,关涉一种教育哲学。在校本课程开发理念的问题上,目前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认识: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取向;教师主体的开发程式;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民主公平的教育观念;个性化的价值追求以及广泛多样的课程资源观。正确的理念能够指引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向,形成教育合力,凝聚学校特色,促成学校优势和学生人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人格的**臻完善与自我实现。明确理念的方式主要有:(1)概念化。通过概念界定把一些模糊、笼统的理念明晰化和概括化;(2)总结法。把一些散乱杂芜的课程理念通过总结、归纳,使之纯化和结构化;(3)提升法。把一些停留在感性或经验阶段的理念进行提升,使之理论化和特色化;(4)引入法。把一些教育理论家的富有创意和智慧的理念引入学校中来。在明确理念的前提下,学校自主决策,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在集体合作、探究与共享中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情况分析。校本课程的开发既要科学规范,又要符合实际。应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对学校内、外部的情况进行详尽地分析。外部情况的分析包括社会和地区文化的变迁、社会和家长的期望与价值观、课程政策的改变、教师培训机构、研究中心等的潜在作用、地方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存量等。内部情况的分析包括学生的资质、知识、习惯、兴趣、能力、已有经验与需要、校长和教师的价值观、兴趣、技巧、知识和经验、优势与缺陷、学校的氛围、权力结构以及课程的

信息资源、能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只有把学校的资源条件分析透了,才能决定做何种程度的开发。这个步骤一般在开发的起始阶段进行,多采用问卷、观察、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获取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 3.制定目标。在分析与研究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制定校本课程的目标。目标是有层次的,包括一般目标与特殊目标,前者指教育的价值或哲学;后者指学生通过实施相应的课程之后,所应具备的价值观和具体的知识与能力。 4.设计方案。课程目标的制定为课程方案的设计指引了方向,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因素的分析研究,从而确立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包括两种:一种是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它属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方案;另一种是教师层面的校本课程方案,它属于具体某一门类的课程方案,又称为“课程纲要”。其主要议题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参考资料、教学组织方式、课程实施说明、考核评价说明等。 5.实施与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学校、教师和学生个人,要强化新的课程理念和特色意识,应创造条件和氛围,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支持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课程主体不仅要研究校本课程方案的落实程度,还要研究在执行一个具体课程的过程中,按照实际情况对课程方案是否进行了一些调适,并关注影响课程管理的相关因素。 由于具体的学习情境千差万别,应拟定评价标准,并根据评价的反馈重组、修订校本课程方案。吴刚平先生认为,从操作方式看,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可以分为准备阶段的背景性评价、编制阶段的实质性评价以及使用阶段的诊断性评

专业和课程标准开发与实施

项目八:市专业教学标准修订 申报栏目:一级大类----市级竞争性项目 二级类别----专业和课程标准开发与实施 一、申报学校: 2014年已启动的专业教学标准修订的承担学校。 二、2015年专业教学标准修订的主要任务: 1、编制专业教学标准文本,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标准、教学计划、实验实训条件等。 2、编制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的课程标准。 3、组织专家论证,并修订完善专业教学标准文本和课程标准文本。 2014年已启动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修订目录

项目九:精品课程建设 申报栏目:一级大类----市级竞争性项目 二级类别----专业和课程标准开发与实施 一、已上线的精品课程 1、申报学校 上线运行两年以上的精品课程,开发学校根据需要,申报经费。 2、精品课程更新要求 (1)课程内容的更新,及时反映企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知识”,确保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更新的主要材料包括教材、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 (2)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更新与充实,将本课程近两年来新的优质教学资源充实到精品课程中,更新的主要材料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应用软件、视频资料、动画资料、图片等。 (3)教学设计的更新,将本课程近两来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反映到精品课程中,教学设计更新的主要材料包括教案、示范教学、典型教学案例等。

(4)其它材料的更新,包括教科研成果、教学成效、教学管理制度等。 二、拟参加2015年市级精品课程评审的校级精品课程 1、根据学校专业内涵建设需要,已完成的校级精品课程,拟在2015年下半年参加市级精品课程评审的课程。 2、申报要求: (1)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课改理念。 (2)课程内容充实,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3)充分有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教学改革有创新有特色,教学效果好。 (4)课程材料齐全,教学资源丰富。 (5)申报材料能呈现课程特色,有示范和推广价值。 项目十:专业教材开发 申报栏目:一级大类----市级竞争性项目 二级类别----专业和课程标准开发与实施 一、专业教材开发范围 1、与“双证融通”专业改革相配套的双证融通课程的教材; 2、与“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相配套的专业教材。 二、教材开发的要求 1、根据深化市课程改革进程,积极推进有关专业教学标准实施和综合改革项目试点,依靠专业中心组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力量,开

校本课程开发目录及课程介绍

校本课程《园艺栽培》 一、校本课程开发目录及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园艺栽培 主讲教师:李坤汉(劳技教师)校园花工 教学材料:园艺栽培自编教材及校内植物 课程类型:课堂讲授及活动课结合 授课时间:每周一节 授课对象:七年级 二、课程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园艺栽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了解钢城五中校园内的花卉名称,养护方法、苗木栽培、盆景制作等园艺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小革新、爱绿护绿等园艺文化活动,使学生懂得劳动能创造世界,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观念。

以七年级学生为教学主体,“园艺栽培”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载体,调动学生积极性,体验园艺栽培的乐趣,激发学生爱护花木、热爱自然之情,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关爱自然,培养学生对环境、对自然的真实情感,促进学生环境价值观的形成、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以花修德、以花增智、以花健体、以花尚美、以花爱劳、以花娱情、以花砺志。关注自然,注重人与自然,共同发展。 应对园艺栽培及人与自然认知水平有全面了解,针对学生及课程需要情况,调整充实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适当安排课时,18课时可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使用,但必须保证学生足够的实践活动时间。有些教学内容(如花卉的养护)还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成立兴趣小组组织实施。 五、课程评价建议 1、对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园艺栽培》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充分体现学校的教育传统、发挥师资优势和硬件优势、结合地方文化,满足不同学生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凸现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既要分析课程方案中的知识和能力,又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还要评价课程方案是如何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 2、对教师的评价 一方面是学校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自我反思性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应该指向教师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教育理念和能力、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由此达成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自我评价,应该是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的反思。通过评价与反思,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3、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参与度、学生在教学过程的行为表现来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最有权利对校本课程的建构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充分重视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设计一些调查问卷,让学生对课程和教师进行评价,以便获取第一手评价资料,调整和改进工作。

一体化课程开发规程

附件 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 (试行)

目录 1.一体化课程概念与开发原则 (1) 1.1 一体化课程概念 (1) 1.2 一体化课程开发原则 (1) 2.一体化课程内容结构与方案编写体例 (1) 2.1 一体化课程内容结构 (1) 2.2 一体化课程方案编写体例 (2) 3.一体化课程开发程序 (5) 3.1 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 (6) 3.2 典型工作任务提炼 (8) 3.3 一体化课程框架确立 (9) 3.4 一体化课程方案制定 (10) 3.5 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 (11) 附件 (12)

1.一体化课程概念与开发原则 1.1 一体化课程概念 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 一体化课程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 1.2 一体化课程开发原则 1.2.1 科学性原则 课程开发要以就业为导向,遵循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发展规律,充分体现职业特征,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1.2.2 梯次性原则 课程开发要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等级要求,形成以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为主的人才培养课程层级。 1.2.3 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开发要尊重技工院校办学现状和地域特征差异,各项要求力求具体、明确、清晰,目标可度量、可检验。 1.2.4 规范性原则 开发课程所用的术语、符号、体例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技术规范和约定俗成的表述,内容、结构、格式、表达形式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 2.一体化课程内容结构与方案编写体例 2.1 一体化课程内容结构 一体化课程由一体化课程方案和一体化课程资源两部分构成,其内容与结构见图1。

《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文档资料

《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项目的开发与实施 一、引言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成形技术,于最 近两年开始流行,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的各个领域当中。但3D 打印目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国内针对学生的教材不完整,教育方案不够系统化,师资力量紧张,配套设备比较昂贵。为了跟上 时代发展的潮流,各中职学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纷纷开设 3D打印技术课程,普及3D打印技术。 湛江机电学校作为地方中职龙头学校,于2014年投入资金购买了基础型3D打印桌面机,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3D打印技术,解决了师资、设备等问题。2015年在模具制造技术、数控技术 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开设《3D打印技术》选修课,我们 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项目的开发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与 实施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讲述了笔者在《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项目的开发、实施等方面所做的探索 与实践,并展示了教学成效。 二、教学项目的开发与研究 为了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的课程教学内容,我们先对3D打印的原理及工作过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3D打印的原理 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是“减材制造”,在其制造过程中材料逐渐减少;锻造、铸造、粉末冶金等热加工方法,可粗略地看作

是“等材制造”;3D打印则属于“增材制造”,通过一层层地 累加材料最终达到物体的成形。3D打印机就是可以“打印”出 真实3D物体的一种设备,功能上与激光成型技术一样,采用分 层加工、叠加成形,即通过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实体。称之为“打印机”是参照了其技术原理,因为分层加工的过程与喷墨打印十分相似。 2.3D打印的工作流程 3D打印是利用设计产品的3D数据,采用分层、叠加成形的原理进行打印,其工艺流程一般分为三维建模、数据分割、3D 打印、后处理四步(如图1所示)。 (1)三维建模 三维建模是3D打印的基础,即在打印之前需在三维软件中 对产品进行建模,因此3D打印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的参与。建模过程可使用AutoCAD、Mastercam、Pro/E、UG、Solidworks等主流软件完成,需注意的是在整个建模过程中产 品尺寸要准确无误,打印机是严格根据这些数据来控制产品最终 外形的。 (2)数据分割 数据分割是将建好的模型数据导出为.stl或者.obj(这两者是世界通用的中间交换格式),再将中间格式的.stl或者.obj 文件载入切片软件(当前通用的切片软件有cura,make bot,Xbulider,Repetier host等)中,进行切片操作,即生成打印

校本课程开发途径及方法的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途径及方法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途径及方法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今社会是一个培养各方面人才的社会,学校是培养爱祖国、爱社会、爱科学等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巨大工程,它不仅对社会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必然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校本课程的普及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根本变革。因此,要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好校本课程是当今紧迫的任务。 校本课程进入课堂,必将引发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到实施方式、实施策略的一系列的变革,如何有效地将校本课程应用于课堂的教与学,发挥它的优势,为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互动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愿学、乐学,增强中学生学科教学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校本课堂的作用,这是广大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校坚决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在学校工作中的开发利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在科学教育观的指导下,把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校本课程的内容、任务,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来调动学生不同的各方面优势,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们都能学有所长,每个人都有用武之地。另外,通过校本课堂来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学科内容的积极性。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途径和方法 1、开发教材途径、上好校本课程的方法的研究

2、开展校本平台,探索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相互配合的有关理念、教学策略、方法与途径,以及教学模式的研究。 3、学生整体素质、爱祖国、爱科学热情的培养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的热情,让学生素质有一个全面发展。 2、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爱好,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 3、通过校本课程,使教师们改革学科教学模式,加大融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的进度,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一)主要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依托所任校本课程的各学科教师,在课堂中积极探索,把本课题的开发途径及方法的研究与学科教学方式变革、教师角色转变等具体问题紧密结合,使教师在实践研究中获得锻炼、在锻炼中得到提高。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 (二)主要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学校成立了以副校长挂帅,教研组为龙头,所任教学科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研究体。课题组组长:高志平,副校长,负责课题的规划设计。 课题组成员:徐文会陈达冯春飞穆枫张杨朱爽赵志秋刘峰王素月齐欢董薇薇贾雪秦秀梅潘丽丽潘贵增李秀宏叶春影

一体化课程开发六个环节

课程开发第一环节: 产业、行业、企业发展情况前期调研,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以及撰写企业调研报告。 1、实践专家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选聘若干实践专家,作为长期支持该专业建设的企业专家。 在实际操作中,可采用《实践专家工作职责调查表》作为工具表进行记录。 实践专家工作职责调查表

通常情况下,通过分析实践专家的工作经历、从事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判断该实践专家是否符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所需要的实践专家的要求。 2、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根据实践专家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提取有一定职业进阶的典型工作任务,以此作为该专业课程建设的来源。 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是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会前、会中、会后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1)会前工作 (2)会中工作 实践专家职业发展阶段分析表 实践专家姓名:

从实践专家填写的《实践专家职业发展阶段分析表》中,提取代表性工作任务,列入《代表性工作任务提取表》中,并按职业能力进阶要求进行排列。 代表性工作任务提取表 专业名称:

当所有实践专家的代表性工作任务提取完毕后,课程开发主持人引导实践专家,根据职业能力发展阶段(从初学者到专家)将代表性工作任务的同类项合并,整理、筛选、汇总代表性工作任务,形成《代表性工作任务汇总表》。 代表性工作任务汇总表 课程开发第二环节: 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分清中级技工、高级技工、预备技师、技师、高级技师等不同等级人才的目标要求,中级技工的培养目标达

到规范操作,熟悉工作流程,查阅信息资料,完成简单工作任务的要求。高级技工的培养目标达到参与工作现场管理,编制工艺流程,整理信息资料,实现有效沟通,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求。预备技师的培养目标达到独立熟练完成工作任务,制订工作计划,收集整理信息资料,具备一定的班组管理、技术革新和设计能力的要求。例如: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中级技工人才培养目标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高级技工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开发第三环节: 在课程开发主持人的引导下,实践专家和专业教师进一步研讨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从代表性工作任务中,共同筛选、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按职业发展阶段排序,形成《典型工作任务提取表》。一般情况下,一个专业提取的典型工作任务10-20个。

培训课程开发流程管理规定

课程开发流程规X 为“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水平”,加强公司培训体系建设,规X培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工作,加强公司培训工作的规X化、制度化,特制订本规X。 一、课程开发流程 培训课程开发流程主要包括:课程确立、课程开发、课程评估、课程归档四个大

对流程图的说明: 1、培训课程的确立:包括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课程设置、培训课程的说 明3个环节。 1.1、培训需求调查 通过绩效考核、XX评议等方法确认员工现在岗位或期望岗位要求应具备的观念、技能与员工现实的观念和技能的差距。分析产生上述差距的原因,可通过培训解决的差距就是培训需求。 调查方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重点团队分析。 调查对象:员工、直接上级、人力资源部、部门总经理、总裁室成员。 参与人员:文化与培训部策划处、课程开发处、实施支持处全体人员,

部门培训负责人、培训专岗,讲师,咨询公司等。 1.2、培训课程设置:由文化与培训部根据调查得到的培训需求结果,针对特定对象的培训需求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 1.3、课程说明:由文化与培训部对培训课程进行说明,包括对课程目标、培训对象、参训人数、课时、师资、课程开发策略(自行开发、外部引进、或与外部培训机构合作开发)、所需资源(培训设备、资料、成本预算)等方面的说明。 2、课程开发:包括课程内容设计调查、搜集资料、确定课程大纲、初步开发(编写讲义初稿)、专项小组研讨、编写课程资料6个环节。 2.1课程内容设计的调查: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学员的问题和期望、分析学员特点(学员的数量、学员的学习经验、学员的能力水平等),确定培训所要求讲师的经验和能力,收集与课程有关的案例等资料。 2.2搜集资料:确定培训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观点(主流和非主流的观点)、案例(本企业和外企业的案例)等。 2.3确定课程大纲:确定课程大纲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确定培训目标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呈现顺序 ?选择培训方法 ?时间分配 ?确定培训所要求的资源:场地、教具等。 2.4初步开发:编写讲义初稿

《培训课程开发流程管理规定》

四个大 课程确立 对流程图的说明: 1、培训课程的确立: 培训课程设置 包括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课程说明置、培训 果程的说 明3个环节。 1.1、培训需求调查 通过绩效考核、民主评议等方法确认员工现 课程内容设计调查 位或期望岗位要求应 具备的观念、技能与员工现实的观念和技能的差距。分析产生上述差距的原 确定课程大纲 岗集资 因,可通过培训解决的差距就是培训需求 卷调 查法、点 调查方法:访谈法L 团队初步开发 (编写讲义初稿) 调查对象:员工、直接上级、人力资源 参与人员:文化与培训部策划处、课程 1.2、培训课程设置:由文化与培训部 根据调查得到 $培训需求结果, 1.3、课程说明:由文化 培训对象、参训人数、课时、帅资、课程开; 培对培训 II 课程进行说试 讲 包括对课程目标、 发策略(讲行开发、外部引进、 或与外部培训机构合彳 ―、 课程归档 2、课程开发: 包括课程内容设计调查、搜集资料、确定课程大纲、初步 课程开发流程规范 为“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水平” ,加强公司培训体系建设,规范培训 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工作,加强公司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特制订本规范。 一、课程开发流程 培训课程开发流程主要包括: 课程确立、课程开发、课程评估、课程归档 的阶段,每个阶段又包括具体的、更详细的环节。流程图如下所示: 培训需求调查 、部项门总经讨、总裁室成员。 开发处、实施支持处全体人员, 部门 培训负责人、培训专岗,讲师,咨询公 ____________ 对特定对象的培训需求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 所需资源(培训设备、冻料、成本预算)等 -------- 已归档的课程定期更新 开发(编写讲义初稿)、专项小组研讨、编写课程资料 6个环节。 2. 1课程内容设计的调查: 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学员的问题和期望、 方面的说明。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计划方案

学校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一、开发及实施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根据实际,把学校课程做为国家课程的一种校本化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chang),学有所长(zhang)。 二、指导思想 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博文特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原则 1.立足本地,因地制宜 黄岛是一方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它不仅有灵秀的山水,丰饶的物产,还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沧海桑田、历史变迁,许多名胜古迹令人瞩目、许多名产令人神往、许多风流人物流传史册。因此,我们立足本地,让孩子们从关注身边的名胜、名人、名产开始,通过系列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名人和名产,珍爱名人、关注名胜、保护和发展名产;关注家庭、社区、民族和人类的

田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

田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的教学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层,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发展学生的主题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落实到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实处。并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田径知识和技能,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意义与目标 l、课程开发的意义 A.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丰富性。 B、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下,教师处于权力结构的最底层,教师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这无疑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潜能。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教师的课程决策权。教师就是课程编制者、实

施者、评价者 C、学校特色的形成 一个学校有没有特色,首先要看他有没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就是在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给学校一个空间,让学校根据自己的客观现实确定自己的办学哲学。确立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特色化课程的建构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 2、课程目标: A、突破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旧体系,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课程目标体系。使学生以篮球运动为基础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身体活动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B、通过围绕篮球项目的各种体育途径,向学生进行系统的篮球运动、健康保健基础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兴趣,发扬优势,优缺共存,协调发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学会以篮球作为自身健身的主要项目,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C.寓德育和美育于篮球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合作、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等良好体育作风,同时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让每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三、课程开发的内容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讲解学习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一、过程模式的提出 “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LawreneeStenhouoe)系统确立起来的。斯腾豪斯对过程模式的建构是从对“泰勒原理”的批判开始的。 斯坦豪斯在1975年出版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中,对目标模式的课程理论进行了分析批判,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过程模式的课程理论。对目标模式的批判是其课程开发过程模式理论阐述的前提和依据。 斯坦豪斯认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不应当是按照某些事先决定的行为目标制定出一套“方案”,然后再加以评价,而应当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程的研究、开发、评价不是公开的、独立的,而是一体的,所有这些都集中在课程实践当中,且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斯坦豪斯把目标模式的症结归纳如下。 1、目标模式是一种雄心勃勃的综合性理论,在理论综合上的这种大胆尝试对于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但由于缺乏情境的资料和实施的知识,虽达到了逻辑上的一致性,却失去了牢固的基础,这种高度的思辨性往往带来实施中的不适用问题。 2、目标模式误解了知识的本质。斯腾豪斯认为,对于训练行为技能来说,目标模式是很适用的,它通过分析使要形成的操作行为明晰化,从而促进了训练过程。如在军队和工业界,适用目标模式取得了很明显的成功。但对于知识的学习来说,目标模式是显然不适宜的。这是因为知识的本质在于可以通过知识的运用进行创造性思维。与信息不同,人由此进入了知识的本质,这一本质是一个支持创造性思维,并为了判断提供框架的结构。因而,课程应该考虑知

识中的不确定性,鼓励个性化的、富于创造性的学习,而不是把知识及其学习作为满足预定目标的尝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即引导儿童进入知识之中的过程,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学生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目标模式显然与此要求相悖。按照斯腾豪斯的说法,目标模式的实质是通过目标的分析,使教育结果的质量标准“形式化”,这样做的结果实质上是降低了质量标准。此外,目标模式还有使知识服务于既定目标的“工具化”的倾向,这是“为了满足目标而使用损害内容的方法。”目标模式通过武断地规定思维界限及对知识中的未决问题武断地限定答案,使学校获得了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威和力量,教师的角色,则从一个复杂的知识领域中的学生,就变为传授学校认可的观点的师傅。这就歪曲了知识的本质。 3、目标模式往往忽视或低估那些不能被严谨地加以表达和检测却十分重要的教育结果。如果人们广泛地接受与期望按照行为鉴定一切有价值的成果,那么,无可避免地,随着时间的流逝,课程将倾向于强调那些已被鉴定了的因素。那些难于检测的重大成果,那些很少转译为行为术语的重大成果便倾向于萎缩了。 二、过程模式是什么? “过程”意指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过程模式”是在批判泰勒等人目标模式的基础上由英国现代课程论著名专家斯腾豪斯提出来的。鉴于目标模式在实践中呈现的难以逾越的局限性,为了使教育目标具有意义,须将目标当作程序原则,而不能视之为终极目标。所谓程序原则,是指课程设计者(教师)的价值观会指导其在

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导手册

一体化单独课程开发指导手册 一、总则 1、目的:本手册旨在界定一体化课程内涵,指导相关专业的教学团队开发单独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资源。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单独一门课程开展一体化教学。 3. 术语 (1)一体化课程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及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一体化课程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 % (2)一体化课程方案 规定专业基本信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安排、一体化课程标准、实施建议、考核与评价等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规范性文件。 (3)一体化课程标准 规定课程来源(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工作内容分析)、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参考性学习任务、教学实施建议、教学考核建议的规范性文件。 (4)参考性学习任务 从代表性工作任务中选取的具备教学价值的工作任务。 (5)学习任务设计 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对学习任务进行情境描述、确定目标与内容、提出教学建议的过程。内容包括情境描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其设计结果为《学习任务描述表》。 ~ (6)学生工作页 依据学习任务的工作过程逻辑编制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 (7)教学活动策划 依据《学习任务描述表》和学生工作页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

内容包括教学活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资源、评价点等。 4. 开发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以就业为导向,遵循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充分体现职业特征,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和学习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2)梯次性原则:形成以中、高级及预备技师技能人才为梯次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3)可操作性原则:根据学校办学现状和各专业课程特点,各项要求力求具体、明确、清晰,目标可度量、可检验。 , (4)规范性原则:所用的术语、符号、体例、内容、结构、格式、表达形式应符合本手册的要求。 二、结构:一体化课程方案的结构见下图: 三、开发流程与技术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一、过程模式的提出 “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LawreneeStenhouoe)系统确立起来的。斯腾豪斯对过程模式的建构是从对“泰勒原理”的批判开始的。 斯坦豪斯在1975年出版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中,对目标模式的课程理论进行了分析批判,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过程模式的课程理论。对目标模式的批判是其课程开发过程模式理论阐述的前提和依据。 斯坦豪斯认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不应当是按照某些事先决定的行为目标制定出一套“方案”,然后再加以评价,而应当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程的研究、开发、评价不是公开的、独立的,而是一体的,所有这些都集中在课程实践当中,且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斯坦豪斯把目标模式的症结归纳如下。 1、目标模式是一种雄心勃勃的综合性理论,在理论综合上的这种大胆尝试对于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但由于缺乏情境的资料和实施的知识,虽达到了逻辑上的一致性,却失去了牢固的基础,这种高度的思辨性往往带来实施中的不适用问题。 2、目标模式误解了知识的本质。斯腾豪斯认为,对于训练行为技能来说,目标模式是很适用的,它通过分析使要形成的操作行为明晰化,从而促进了训练过程。如在军队和工业界,适用目标模式取得了很明显的成功。但对于知识的学习来说,目标模式是显然不适宜的。这是因为知识的本质在于可以通过知识的运用进行创造性思维。与信息不同,人由此进入了知识的本质,这一本质是一个支持创造性思维,并为了判断提供框架的结构。因而,课程应该考虑知识中的不确定性,鼓励个性化的、富于创造性的学习,而不是把知识及其学习作为满足预定目标的尝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即引导儿童进入知识之中的过程,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学生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目标模式显然与此要求相悖。按照斯腾豪斯的说法,目标模式的实质是通过目标的分析,使教育结果的质量标准“形式化”,这样做的结果实质上是降低了质量标准。此外,目标模式还有使知识服务于既定目标的“工具化”的倾向,这是“为了满足目标而使用损害内容的方法。”目标模式通过武断地规定思维界限及对知识中的未决

课程开发与实施项目

课程开发与实施项目 研究报告 青州市朱良初级中学 2013-11-13

提出背景: 班会课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是班级每周工作开展情况的一次反馈会,也是一个班级学生交流的时机,更是一个班级师生互动交流感情的机会。每逢大型活动,学校、级部都要求班主任开好班会课。 班会课应该强调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会课不是简单的课,作为班主任,不能让其它学科侵占了班会课。同时,在召开班会课的过程中,不能把班会课当成了通知课。班级、学校的工作计划、近期有关工作,需要进行通知,但不可当作班会课的主要内容。 班主任不能演独角戏,学生久而久之会对班会课兴趣索然,甚至产生反感。 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召开班会课的都是我们的班主任,他们形单影只。对学生的教育,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责任,尤其是在当前学校推行“家校共导”,落实全员德育制度的背景下,班级工作更需要班级全体教师的智慧。 作为班主任(教师),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充分的利用好班会课的时间,有的放矢,讲究方法和策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与训练,心理教育的效果和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在一节班会课中,我听到教师多次点名让同学站起来讲自己的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大多都是学生难为情的、不愿意向别人说的一些事情。其实,在班会课中,我们时常会让学生进行体验、反思,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将一些本来课堂中编纂的故事进行讨论,但又经常会将这些故事与一些同学进行对照,并且对号入座,将“差生”的伤疤一个一个地揭开,让他“血淋淋”地呈现在全体同学面前。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如何尊重学生,尊重人格,让“差生”有尊严地生活,不要让班会课成为对孩子的批斗课。 开展情况: 2013年6月26日,我校举办“魅力班会课”展示活动。本次“魅力班会”展示活动中,学校优秀班主任郭艳霞老师、陈学亮老师作“魅力班会课”展示。 郭艳霞老师在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班会上,用各种生动、有趣、活泼的活动,让学生们学会孝敬父母,增进与父母友好相处的情感,知道孝敬父母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课堂气氛活泼热烈,温馨融洽,效果很好。 陈学亮老师则通过《学习一定有高招》这一主题班会,运用思维训练,学习提高记忆力的方法,让学生们感受学会学习,体验学习的欢乐,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整个教学过程,设置情景导入,巧用学习套路,利用记忆规律,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课程改革,构建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效课程选择,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制定《北辰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总体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2010-2020)》的精神,结合学校课程规划整体方案,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提高课程适应性,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要实现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的目标是:具备新的课程观;学会选择;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能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选科指导,自行设计促进自己个性特长得到最佳发展的选课学习计划。 2、提升教师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其专业成长无论对学生、对学校、对课程开发本身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教师在进行必修课教学的同时,根据自己的个性和专长承担1-2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自身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得到提升。 3、实现学校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的地理位置、文化氛围、心理环境、物理设施等都会给师生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师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也就是学校的发展,学校特色的形成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自然追求,学校特色是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自然结果。

(二)开发校本课程的策略 1、统一共识明确职责 全体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明确学校教育共同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届同仁等)就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决策共同体。深刻认识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与策略,确立自身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作用,提高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能力。 2、有的放矢逐步规范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有的放矢。“的”就是学生的兴趣、个性发展的需求、家长的期望、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校在此基础上制订的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因此,学校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摸清家底,加大力度弄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局限:例如学校教师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教辅人员的特点状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各种课程材料和设备及其相应资金的实际状况;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校特色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区人士的认识水平和可能反应等。 3、注重实效,多元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调整课程的内容,使各种有价值的知识都进入课程,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校本课程比例。打破学科本位课程结构,加强人文课程、综合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崭新的教学方式,拓展视野,多元化开发校本课程。 (三)开发校本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1、课程目标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作为一个整体,都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标。课程设置要注重课程目标整体性原则。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在各素质的教育中,虽有侧重不同、层次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不可能把某一类型、某一科目课程的教育,归划在某一单一素质的教育内。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方面,探究型课程起着事实上的前沿阵地的作用,但基础型、拓展型课程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占课程总课时量相当大部分的基础型课程,理应是素质教育核心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从课程目标来说,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在统一目标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