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毛概总复习资料(重点)

毛概总复习资料(重点)

[键入公司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复习资料

Bob Shen

2017-09-21

包含练习册重点与补充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单选题

1.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

始走向成熟。P41

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

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并初步阐述了这个命题的思想内涵。

P41

3.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作出进一步阐述。

4.1945年七大上对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我们全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P42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P42

6.战争与革命是时代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P45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P45

8.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指: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

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党一切工作把必须遵循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法;独立自主是基本原则。P47

9.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当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P48

10.1982年十二大提出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P48

11.1987年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P48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

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的问题。P49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的三大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

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P49

15.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P49

16.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P49

17.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国情。P49

18.现阶段我国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P49

1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P50

2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50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P51-52

22.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称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P53

23.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资本主义》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P53

24.1937年毛泽东撰写的《实践论》、《矛盾论》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理论基础。P53

25.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P53

26.1945年七大上事实其实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27.“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P54

28.实事求是是核心,它是思想路线的实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的条件和目的。

2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的内涵主要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的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的文化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P42-43

30.“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内容:(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P54

二、思考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P44

答:(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P47

答:(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P51-52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责任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P55-56

答:科学内涵:(1)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

?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

?要全面的看问题,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要发展的看问题,决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

?要把现象当做入门的想到,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揭示出实物的本质;

(2)理论联系实际。要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做到:

?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重视理论的创新。

(3)实事求是。如何做到实事求是:

?做到实事求是就要解放思想;

?做到实事求是就要与时俱进;

?做到实事求是就要求真务实。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四个内容之间的关系:

?最核心的是实事求是,他是思想路线的实质;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路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选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58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

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P59

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P59

4.五四运动成为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伟大开端。P60

5.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P62

6.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P62

7.中国革命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帝国主义。P62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P62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P63

10.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是最广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

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P63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这是新民族主义革命去呗与旧民

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P63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P64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P64

14.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终极前途是社会主义。P64

15.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丰富和发展

了“革命武装割据”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P66

16.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针线;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P69-70

17.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统一战线最基本的问题;P 70

18.坚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最基本原则,是毛泽东建军思想

的核心。P71

19.三大法宝中最重要的是党的建设;

20.着重于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点。P71

2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权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

风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P72

22.五四运动前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原因?(1)时

代不同。20世纪初,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为标志,人类历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因此,此事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2)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3)领导阶级不同。五四运动中,中共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4)革命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政党—工厂当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而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P60

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P62

24.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P64.(1)改变半殖民比封建的社会形态,使

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2)使革命向前发展,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两步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不可分割的。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25.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其关系。P66.(1)内容: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2)关系: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势,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利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与武装都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二、思考题

1.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P64-65

答: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包括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他们的内容分别是:(1)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2)经济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中国的红色政权得以存在的原因P66

答:(1)最根本的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成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原因;(2)客观条件:大革命存留的政治影响和全国革命形式继续向前发展,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3)主观条件: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及政策的正确,是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选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逐步向社会主义发

展的过渡性质的社会。P74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解决了土地问题之后,消灭了地主阶级,国内主要

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外国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P75

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

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P77

4.党的领导是搞好农业合作化的关键,而正确执行党的阶级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是搞

好农业合作化的重要保证。P78

5.根据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党和政府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积极领导、稳

步前进”的方针。P79

6.在步骤上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成立手工业生产

合作小组,然后发展到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在发展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P79

7.毛泽东制定了手工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方针: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

为出口贸易服务。P79

8.我国主要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采取和平赎买的办法逐步把以剥削工人剩余

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P79

9.国家资本主义经历了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发展阶段。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是公私合营。它又经历了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两个阶段。P79

10.“四马分肥”是指国家税收、工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本家红利。P79

11.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P80

1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时间是1956年。P82

13.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正式确立。P84

1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1)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2)经济上,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制度。(3)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P75

15.中国共产党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方针政策和办法。(1)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2)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3)坚持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4)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过渡。P78

二、问答题

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P81

答:(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逐步过渡的方式,既避免了社会动荡和生产力破坏,又使被改造对象提高觉悟,愿意接受改造,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3)运用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说服教育等原则实现了和平过渡,不仅保证了社会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深远意义(历史意义)P83-84

答:(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它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了制度条件;(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任,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单选题

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以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

经基本解决,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逐渐成为政治生活中成为主导地位的矛盾。P87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P88

3.毛泽东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抵抗性的;指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

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他还提出了阶级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就是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毛泽东还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只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P88

4.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要处

理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人民内部矛盾。P89

5.毛泽东提出来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专政和民主两种不同的发放。P89

6.所谓民主的方法就是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和说法教育的方法。P89

7.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P89

8.毛泽东明确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容不矛盾的额问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

P89

9.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P91

10.刘少奇提出实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P91

11.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P92

12.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提出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朱

德提出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陈云提出“三个主题,三个补充”

的思想。

13.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

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P92

14.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指导党内生活的基本准则。P93

二、思考题

1.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P90

答:(1)最主要的就是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和统筹兼顾的方针。即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两大生产部类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既要顾全大局,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与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你发展速度的规模,既要考虑需要,更要考虑可能;这样高速度发展,又要按比例发展。(2)另一重要方针是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即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外援,开展与外国的经济交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学习外国的长处和好的经验,包括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P93

答:(1)号给社会主义旗帜,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2)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与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3)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4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单选题

1.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P96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

指我国就是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即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也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发达阶段。P96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1)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2) 我国的社会主义

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P96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社会性质的区别。这种社会性质的区别

具体表现在:(1)经济基础不同(2)主要矛盾不同(3)根本任务不同P98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

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P100

6.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

P101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中的“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

改革开放。P102

8.党的13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P102

9.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奋斗目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P102

10.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P103

11.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是阶段性的行动纲领。P105

12.中国共产党过去确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以及现在制定的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P105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P98 。概括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社会性质的区别。具体来说,这种社会性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也是最根本的,经济基础不同。前者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成为主体,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后者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还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2)主要矛盾不同,前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后,后者我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没有解决。(3)根本任务不同,前者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后者的根本任务除了发展生产力之外,还要抓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问题。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P102

内容:党的13大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做出明确概括: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他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关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二、思考题

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答:(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2)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3)当前的时代特征和国际环

境,也许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间。可见,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阶段。

2.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P99

答:(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2)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3)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紧张。

3.如何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P103

答:(1)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2)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4.为什么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p 103

答:(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单选题

1.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时,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就是搞清楚什么

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P106

2.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P106

3.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P 107

4.邓小平提出,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是生产力发展,这是主

要的。

5.你的本质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根本属性,它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社会制

度的主要标志。P 107,

6.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的,二是共同致富;社会主义这两大

原则的概括,可以说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P 107

7.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五句话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讲生产力;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讲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P109

8.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正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

别。P109

9.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

1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P110

11.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P112

12.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13.党的18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P117

1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

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P118

15.“三步走”的战略内容: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

饱问题。这个任务已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期,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P116

16.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两个100年”是党的18大会议中提出的一项奋斗目标,

和“中国梦”相辅相成,是我们国家我们党未来的发展,奋斗目标。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思考题

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及其特点。P108

答:(1)内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特点: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2.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原因?P110

答:(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4)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P113

答:(1)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2)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4.“中国梦”的内涵.P 118

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2)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竟然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领先地位;(3)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理论

一、单选题

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P120

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P121

3.党的18届三中全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推进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P122

4.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重要支点。P123

5.我们制定了两个开放政策,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P124

6.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和改革一起,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P124

7.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

体制。P126

8.邓小平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

策的窗口。P126

9.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P127

10.经济特区的性质: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扩大对

贸易而设置的,实行优惠政策和采取优惠措施的特殊区域。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上面。这主要是:特区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所需资金主要向国外,境外筹措。对外商实行经济上的优惠政策赋予特区政府较大的自主权等等。我国的特区姓社不姓资。P126

11.经济特区的作用: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扩大对

外贸易而设置的,实行优惠政策和采取优惠措施的特殊区域,其作用主要表现:(1)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2)很好地发挥了四个窗口的作用。(3)你对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4)经济特区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和探索,推动了在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P126

二、思考题

1.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P121

答:(1)改革是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2)我国的改革实质上是一次革命,只是因为:1)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战,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我国目前的改革不同于社会正常发展中始终会存在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一般性变革。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3)这场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绝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你基本制度;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P123

答: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重要支点。,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1)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2)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关键都要靠自己的发展。(3)稳定是前提,发展经济,推进改革都需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如何做?P123-124

答:(1)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2)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4)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5)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单选题

1.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130

2.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

集体成分。P131

3.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P131

4.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股控权掌握在谁手中。P1,32

5.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P132

6.2013年党的18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P132

7.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P132

8.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适应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

公有制经济成分等。P132

9.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P132

10.健全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P132

1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P133

12.1992年党的14大正式确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P134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135

14.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P136

15.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型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

抉择。P137

16.党的十七大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P137

17.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

根本途径。P137

18.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P139

1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P139

2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i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

民。P139

21.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P141

22.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P142

23.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P143

2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

中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P143-144

25.2014年10月党的18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144

26.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大量的产品

和服务,丰富了市场,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并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2)非公有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3),非公有制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有制的改革。非公有制的存在和发展,使得市场主体多元化,激活了市场竞争机制。并促使公有制企业适应市场的需要,加快改革步伐。(4)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在引进外资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P132

27.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1)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如个体劳动

者从事个体工商业个体服务等经济活动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的收入。(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主要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工作的领导者,得到的工资收入。(3)资产收益和资本得利、红利、股息、利息,债券和分享收益收入。

(4)提供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或凭借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或入股、信息咨询等方式获得的收入等。P135

2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按照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要求

进行。其中两个坚持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的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就是,一是转变以投资、出口拉动,转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二是由主要以第一、第二产业拉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由主要以消耗物质资源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P137

29.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1)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上,人

民民主专政更为科学的表明了我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阶级状况。

(2)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的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P139

30.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刻内涵:(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

法治的辩证统一。(2)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3)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4)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是相互促进的关系。(5)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治理国家。

二、思考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依据。P130-131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认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P134

答:(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他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不能把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画等号,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划等号,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自具有优势和长处,也有不足和缺陷。要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3)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以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这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P134

答:(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P138

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2)人民当家作主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3)依法治国是党和国家基本的治国方略。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鲜明特点具体体现。P139

答:(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议行合一”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意,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国家机器运转的高效率。(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最高立法机关、有事最高权利机关;(4)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整治协调制度的独特优势是什么?P140

答:(1)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这一制度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3)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

7.依法治国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P143

答:(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共同理想是价值体系的主体;民族精

神与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P149-150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基本方面。其中

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决定了文化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P151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P151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P151

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把握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P155

7.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P156

8.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P156

9.就业是民生之本。P156

10.所谓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与自然的和谐程度,其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P159

11.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

会建设并列的重大战略任务,上升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高度。

正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的一部分。P159

12.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P160

13.生态文明理念包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P160

14.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

策。P161

15.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P161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关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2)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3)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P149-150

1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民主法治使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3)诚信友爱是全社会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4)充满活力是创造意愿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P155

18.生态文明理念的科学内涵:生态文明理念的科学内涵包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自然。(1)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尊重自然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2)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3)保护自然,是指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其中核心任务是保护、增值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P160

二、思考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答: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是激励人民共同奋斗的伟大目标;(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它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达,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它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2.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建设的目标。P155

答:人民生活水平全民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才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3.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P159

答:(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4)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第十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

一、单选题

1.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

2.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其中,“一纲”即台湾

必须统一于中国。P166

3.“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后来先用于解决香

港澳门问题。P166

4.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

础。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

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6.台湾问题的实质: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

台湾问题药油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不容许外国干涉。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政府就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摆在自己的议事日程。就在人民解放军准备解放台湾时,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战争,并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公然

派兵进入台湾,派遣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与此同时,还抛出“台湾地位未定”

之说,妄图将台湾分裂出中国。其后美国又同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列入其军事保护伞之下,形成了台湾与大陆长期对峙局面。直至今日,美国仍然未停止出售先进武器给台湾,没有停止干涉中国内政,从而助长了台湾分裂,这就是台湾问题的实质。

二、思考题

1.台湾问题的由来。P164

答: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总面积36000平方公里。(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明代以来曾遭到西班牙、荷兰等殖民主义的侵略,但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侵略,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2)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侵华战争,次年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日本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长达50年之久。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3)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反共反人民内战中失败,从大陆退居台湾。在美国等反华势力的扶持下,在台湾继续维持其反共的政治架构,台湾再次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含义)P167

答:(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决反对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同意,关键靠中国人自己。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P167-168

答:(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2)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4)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4.习近平提出的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P172

答:(1)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2)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3)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4)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一、单选题

1.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P174

2.毛泽东在科学分析了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的战略: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

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和结成反帝反霸统一战线的战略。P174-175

3.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世界上真正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

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

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P175

4.发展问题是指经济发展问题。P175

5.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6.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

请客。P179

7.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的提出来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P179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P179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P179

10.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P179

11.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就是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P181

12.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P181

13.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P181

14.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

15.怎样才能做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

世界和平与发展。(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P181

二、思考题

1.邓小平对时代主题作了怎样的科学判断?(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P175

答:(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2.什么是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依据?P177

答: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这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道路,也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其依据是:1)中国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2)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3)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总之,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决策。

3.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P178

答:(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避免了那种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2)中国走和平

发展道路,带给世界的是更多的机会。(3)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世界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变革。

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P180

答:(1)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十二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一、单选题

1.新时期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P185

2.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P186

3.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民族人

民的内部矛盾,是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直基础上的矛盾。P186

4.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基础和前提;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

一、实现各民族通通发展的根本保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

点和归宿。

5.中国共产党是两个先锋队,即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

族的先锋队。P187

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P187

7.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P188

8.提高党的建设科学文化水平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

洁性建设这条主线。P189

9.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

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P190

10.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P191

11.党的十八大提出来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战略

目标。P191

1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

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失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这一性质是党章明确规定的。

二、思考题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P185

答: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