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加坡华语发展现状及成因综述

新加坡华语发展现状及成因综述

新加坡华语发展现状及成因综述
新加坡华语发展现状及成因综述

新加坡华语发展现状及成因综述

[摘要]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多语言的国家,三大种族的母语同享官方语言的地位,但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原因,英语已经成为新加坡国家行政和工商业的主要用语,其他语言都扮演次要的角色。新加坡华语的社会地位和实用价值也越来越微小,年轻人的华语基础也越来越薄弱。尽管华语运动从未停止,但华语与新加坡人的生活仍在渐行渐远。新加坡的华语发展情况不容乐观。

[关键词]新加坡华语华语运动发展现状双语政策

1965年,新加坡独立建国,立法规定英语、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为四大官方语言。四种语言虽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地位,但在使用中却出现较大差异,地位不尽相同[1]。英语已经成为强势的主导语言,它的使用价值大大超越所有其他语言,而各族语言(教学上的母语)已逐渐失去其主流语言的地位与功能[2]。占新加坡总人口77.7%的华人(1990年普查数据)所说的华语日渐势微,走入了低谷。

1新加坡华语发展现状

新加坡华人的华语程度低下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能够说标准和流畅的华语者只占少数。大多数年轻的华人缺乏足够的华文词汇和习惯表达法,在正式场合常常词不达意,陷入词穷脸红的窘境。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所说的华语掺杂了英语,甚至是方言或马来语的词语,使说地道华语的人不知所云[2]。

华语仍然不是上层社会的通用语言。《2000年新加坡人口普查》已经明显地反映,受教育越高者和社会经济地位越优者,大都说英语。新加坡正在迅速发展为一个按语言划分阶层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语言通过其拥有的象征价值,具有清楚的标志社会阶层的功能[3]。说华语成了中下层社会的标志,导致华语的使用范围急剧萎缩。

新加坡华人把华语当成家庭用语的比例也在降低。在英语主导的社会环境中,华文在正式和书面场合用得较少,家长认为华语不如英语实用有前途, 甚至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说华语, 想要从小就培养他们使用英语的习惯, 所以那些会英语的人就主动和孩子说英语, 而英语不好的家长则鼓励孩子重视英语, 以便能尽快掌握优势语言,少走弯路。以至于华语在新加坡逐渐成为一种“有语无文”的语言(即具有听说能力而没有读写能力的语言)。

就现在的新加坡社会使用语言的情况来看, 新加坡华文人才出现了断层现象。年轻一代华人的英语水平虽然比他们的祖辈、父辈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华语却很不理想, 不少华族青年的华语水平,仅限于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当交际涉及文化、科技和政治领域时, 他们的华语词汇就显得很贫乏, 语法表达上也有困难, 不得不转而改用英语来进行交谈。经常接触华文的学生的水平即已如此, 社会上使用的华文更是错误百出。有些华文材料在词汇、语法、语用上都有错误, 某些广告词、宣传品的华文写得太差, 受到本地人的严厉批评[2]。新加坡的华文写作队伍只有几百人, 质量相差很大, 读者也是曲高和寡。不少人士对此深表忧虑, 害怕华文就此衰败下去, 华族失去自己的民族语言。

2新加坡华语发展现状的成因

新加坡华语发展现状的成因数量多,内容复杂,本文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2.1 华语不被主流社会所重视

从殖民地时代开始,懂得英语就已经是个优势。人们普遍地把精通英语的人视为第一等,懂华语的被视为第二等。这个观念一直延续到现在。新加坡独立后,为了塑造“新加坡人”,强化新加坡国家观念,政府曾采用偏重马来语的政策,后来又实行以英语为主流的政策。尽管政府、学校、华社团体努力推广华语,并强调华文对

保留和吸收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政府更是致力于推行双语教学的政策,但是,双语政策推行多年后,华人的母语成为弱势语言已是不争

的事实,英语已经成为知识分子的代表语言。不论是在宣传政策、宣传产品,还是娱乐新闻节目方面,英语被视为是打进专业和高收入阶级的最佳、甚至是唯一语言。华语只有在对象是老年人或者中下层阶级的时候才派得上用场。人们只有在乘搭的士或者到小贩中心买东西的时候才会用到华语[4]。

因为华语人群在社会上的地位不受重视,媒体、商家把资源投向英语人群。政府和商家也用英语传达信息和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使华语在生活中无实际地位。有人提出“母语将成为新加坡华人的外语”的观点[5]。

2.2 “讲华语运动”的影响

1979年,新加坡开始推行“讲华语运动”,当时政府的目的是在华人领域推广一种“民族共同语”,鼓励讲方言(指闽南话、潮汕话、粤语、客家话)的华人讲华语。虽然华语被政府定为华族的母语,但大多数华人的母语并非华语,而是闽南话、潮汕话、粤语、客家话等汉语方言。新加坡环境发展部1979年对全国的9个市场和熟食中心调查时发现:顾客与华人商贩之间的用语,53%~55 %的情况下使用的是闽南话,这个比例已远超出闽南话的母语人口在华人中的比例,说明当时的闽南话,有华人的共同语的功用。这说明,在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广华语之前和那以后不久,华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是远低于我们现在的调查数据的[6]。

有趣的是,新加坡推广华语运动之初,目的主要是鼓励更多华人讲华语,以取代方言的运用,这和讲英语是没有冲突的。追溯到这里,30年间华语日渐式微与英语的日渐强大几乎可以找到源头。事实也恰恰证明,讲华语运动开始后,人们渐渐放弃方言,但并没有转而拾起华语,相反,英语成为最终的选择[7]。如今,“讲华语运动”的目的逐渐转为鼓励华人在讲英语的同时不要忘记华语。

2.3 新加坡教育政策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新加坡政府开始实行“双语政策”,“双语政策”的推行,拉开了华文学校变质的序幕,而且华人子弟在华校学习的数目急剧减小[8]。1979 年政府将华文学校转为英文学校,保留了四所华文小学,留下了九所“特选学校”帮助优秀学生修读高级华文。1980 年又将新加坡唯一的华文最高学府――南洋大学与新加坡大学合并, 从此华文教育失去了向高级程度发展的条件。1984 年起教育部逐渐把华校的非英语班转为英语班。1987 年新加坡中小学全部实行了双语制教学, 以英语为第一教学语言, 其他语言作为单科教学, 新加坡的学校渐渐地统一在英文的主流中。至此, “华文教育”转为“华文教学”。新加坡国内原有的正规、大规模的华文教育消失[9]。

如今,新加坡的华文教育类似于中国的英语教育。华文只是学校里的单科语文课,学生把它当成不得不读的考试科目,考试过后如释重负,即把华文放在一边。

2.4 新加坡政府对华文的态度

新加坡政府的语言政策自始至终都以英语为主。一是因为国内多民族团结和国际政治避嫌的需要。二是因为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确实有利于新加坡推行高度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 更便于使新加坡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中心。所以政府从开始就在新加坡创造了“英语至上”的氛围[9]。虽然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言, 但只有英语是日常正式官方语言。政府在用人、升学、就业等诸多方面, 均将熟悉英语列为首要条件。早年新加坡政府没有给那些华校毕业生平等的就业和参与政治的机会, 这些人在社会上也受到不公平对待, 使他们心有余悸, 也给其他人造成了压力。

新加坡的街牌、站牌、指示牌、警告牌等日常标示多用英语, 不仅给国外游客带来不便, 也没有考虑到新加坡本地那些不会用英语的老辈人的情况。新加坡政府虽然以双语教育为目标, 但更偏重于英语。有些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偶尔使用华文,

不是句子不通,就是错别字屡见。这种现象反映了官方机构忽视正确使用华文的态度[2]。

2.5 华人自身对华语的态度

新加坡华人对华语采取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9]。一是受政府的引导; 二是英语自身的优势有利于个人在新加坡找到一份好工作, 有一个好生活;三是对华语缺乏感情。早年的华人还把自己看作只是旅居海外的中国人。新加坡建国后, 宣传“我是新加坡人”的观念, 让所有移民人以新加坡为家,这种观念已深入人心。现在大部分新加坡年轻人皆在新加坡本土出身, 没有方言的底子, 整个社会的华语水平又不是很高, 学习华语就存在很多困难。对他们而言, 新加坡即是他们的根。华语对他们来说只是政府一直宣传要“传承”的语言, 是必须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的升学必考科目, 除了它的经济价值, 没有什么学习的必要。三十年的华语运动并没有增加新加坡华人对华语的感情依赖, 反而形成了渐渐习惯于生活中有华语运动, 却无华语运用的社会环境[7]。

3结语

到目前为止,英语在新加坡的政治经济领域仍占主导地位,新加坡政府对英语的态度也不会改变,英语将成为大部分新加坡人的母语。新加坡华人的母语极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外语[5]。但近年来,新加坡政府推出了一些改善华文现状的措施,“总理和部长们在各种场合高调劝勉年轻华人掌握华文,以便抓紧中国崛起的机遇,为个人为新加坡争取经济利益。他们还宣布了一系列加强新中教育交流和奖励学生前往中国深造的具体办法,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大动作”[2]。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新加坡的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鉴于中国的崛起给新加坡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政府对华语的重视程度会有所提高。华语虽然不能成为新加坡华人的通用语文,但它将在新加坡社会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

新加坡华人有必要调整对待英文和华文定位的思维,“接受英语已经不再是外语,而是大部分新加坡人工作、学习和交际的通用语文的事实;华语作为第二语文,其水平和使用范围难以跟英文并驾齐驱,华语课程也必须跳出传承文化传统和民族价值观的道德范围,成为生活和经济实用语文”[2]。

虽然新加坡华语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但笔者有理由相信,华语在新加坡社会不可能消失,仍会起着一定的社会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新两国的经贸往来日趋频繁,新加坡华语必定有其生存的土壤,有机会取得一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江.从口号看新加坡“讲华语运动”[J].八桂侨刊,2007,(2):51-55.

[2] 吴元华.华语文在新加坡的现状与前瞻[N].联合早报,2004-06-28.

[3] 赵守辉,刘永兵.新加坡华族社群家庭用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8,(8):131-137.

[4] 周聿峨.新加坡华文教育的机遇与困惑[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

报,2001,(1):1-5.

[5] 谢仲贤.母语将成为新加坡华人的外语[N].联合早报,2000-09-24.

[6] 陈松岑.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

[7] 杨梅菊.新加坡华语之路30年[N].国际先驱导报,2009-04-10.

[8] 耿红卫.新加坡华文教育史简论[J].船山学刊,2006,(2):222-223.

[9] 刘丽宁.80年代初至今新加坡华语使用状况分析及展望[J].东南亚研

究,2002,(5):76-80.

当今世界能源现状与发展综述

当今世界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日益加速,无论是在工业,农业,还是第三产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都是处于人类历史上空前发 展最快的一个阶段。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大大加 强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对能源(如煤,石油)的需求和使用也大 幅提高,从汽车内燃机到家用用电器,无不需要能源去运作。 就中国目前来说,我国GDP每年以10%的速度发展,能源消 耗急骤增加,环境、生态日益恶化。这种对自然无序的、掠夺性 索取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实际上已造成当前十分严重的、不 可逆转的后果,大自然的惩罚已经不断地凸现出来,并还要继续 加重。 能源在历史上的利用状况: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主要有三大转换:第一次是煤炭取代木材 等成为主要能源;第二次是石油取代煤炭而居主导地位;而当 今世界是在石油逐渐枯竭的状况下向多能源结构的过渡转换。

18世纪前,人类只限于对风力、水力、畜力、木材等天然能源的直接利用,尤其是木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首位。蒸汽机的出现加速了18世纪开始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到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能源转换。1860年,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24%,1920年上升为62%。从此,世界进入了“煤炭时代”。 19世纪70年代,电力代替了蒸汽机,电器工业迅速发展,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65年,石油首次取代煤炭占居首位,世界进入了“石油时代”。197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是:石油占54%,天然气和煤炭各占18%,油、气之和高达72%。石油取代煤炭完成了能源的第二次转换。因此,石油是现在世界上利用最多的能源,并且面临着枯竭的危机。 化石燃料的大量利用破坏了生态环境,间接上对人类的发展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发展新能源,向多能源结构的过渡是当今人类所不可避免的。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一、能源丰富而人均消费量少  我国能源虽然丰富,但分布很不均匀,煤炭资源60%以上在华北,水力资源70%以上在西南,而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南方八

齿轮发展状况综述

摘要: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的传动之一,其形式很多,运用广泛大至宇宙飞船, 小至手表、精密仪器,从国防机械到民用机械,从重工业机械到轻工业、农业机械, 无不广泛地采用齿轮传动。本文旨在介绍齿轮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字:齿轮发展传动前景

概述: 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的传动之一,其形式很多,运用广泛大至宇宙飞船, 小至手表、精密仪器,从国防机械到民用机械,从重工业机械到轻工业、农业机械, 无不广泛地采用齿轮传动。齿轮的车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1、传动效率高,在常用的机械传动中,以齿轮的传动效率最高,如一级圆柱齿轮的传动效率可以达到99%。这对大功率传动十分重要。2、结构紧凑,在同样的使用条件下,齿轮所需要的空间尺寸一般比较小。3、工作可靠寿命长,设计制造正确合理、使用维护良好的齿轮传动,工作十分可靠寿命可以达到一二十年,这也是其他机械传动所不能比的。4、传动比稳定,传动比稳定往往是对传动性能的基本要求。 但是齿轮传动的制造以及安装精度要求很高,价格较贵,而且不适于传动距离较大的场合。 齿轮机构的类型很多,根据一对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及其瞬时传动比(i12=ω1/ω2)是否恒定,将齿轮机构分为圆形(i12=常数)齿轮机构和非圆形齿轮机构(i12≠常数)。应用最广泛的是圆形齿轮机构,而非圆形齿轮机构则应用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机械传动中。根据齿轮两轴间的相对位置不同,圆形齿轮结构可以分成如下几类:1、用于平行轴间传动的齿轮机构。下图中(a)为外齿啮合齿轮机构(external meshing gears mechanism),两齿轮转向相反;图(b)为啮合齿轮机构(internal meshing gears mechanism),两转轮转向相同。图(c)为齿轮与齿条结构(pinion and rack mechanism),齿条

中国镁产业发展现状综述

中国镁产业发展现状综述 (2014年8月22日) 镁是地壳中含量高,分布广的元素之一。镁天然存在于菱镁矿MgCO3、白云石CaMg(CO3)2、光卤石KCl·MgCl2·6H2O及橄榄石中,海水、盐湖及油田卤水中也含有大量的镁。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主要分布于白云石矿、盐湖、海水等资源中。镁在地壳表层储量居第8位,占2.35%(质量比),已知的含镁矿物有60多种,具有工业价值的有:菱镁矿MgCO3,含镁28.8%;白云石CaMg(CO3)2,含镁13.2%;光卤石KCl·MgCl2·6H2O,含镁8.8%。世界各地还有很多含镁的盐湖、地下卤水和盐矿床。 金属镁是继钢铁、铝之后的第三大金属工程材料,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在所有结构金属中,镁的密度最低,仅为1.74g/cm3,只有铝的2/3、钛的2/5、钢的1/4,是迄今为止能够应用于工业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之一。镁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比刚度高、阻尼性能好、散热性能好、电磁屏蔽能力强、易于回收等优点,在电子通讯、汽车制造、印刷影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军工兵器及钢铁脱硫和阴极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汽车的轻量化已迫在眉睫,而镁合金是汽车减轻的首选材料之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金属材料的消耗与日俱增,一些金属矿产资源趋于枯竭,金属矿产资源的紧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我国,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钢铁、铝材等基础材料的需求在逐年增加,但其资源极为贫乏,资源问题已直接影响到钢铁、铝材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与之相比,镁资源在我国及其丰富,现已探明储量70亿吨以上,占世界储量的22.5%,居世界第一,其中,在青海察尔汗湖,氯化镁储量达30多亿吨,占全国储量的74%,居全国首位。由于镁具有铝的特性,在铝资源短缺的今天,用取之不尽的镁资源代替日益枯竭铝资源已成为趋势。 目前镁冶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从尖晶石、卤水或海水中将含有氯化镁的溶液经脱水或熔融氯化镁熔体,之后进行电解,此法称为电解法;2、用硅铁对从碳酸盐矿石中经煅烧产生的氧化镁进行热还原,此法称为热还原法。其中皮江法是热还原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第一部分:国内外镁资源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外镁资源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世界镁工业发展非常迅速,但金属镁的生产却出现了不平衡趋势,全球原镁生产呈现西方国家减产中国增产两大走向。国外因镁矿石资源贫乏以及较高的环保要求,80%以上的金属镁是通过电解法生产的,而中国的皮江法炼镁生产不断扩大,产量及出口量快速增长,对全世界金属镁供应链造成了巨大冲击和严重影响,使西方国家的原镁冶炼厂纷纷关闭,仅存的几家如俄罗斯素里卡姆斯克镁厂(SMW)、以色列死海镁厂(Dead Sea Magnesium Works)、美国镁业

中国石油发展成就综述2

中国石油发展成就综述(中) 喜迎党的十八大·特稿 海外实现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中国石油大力实施国际化经营,实现海外规模化经营、跨越式发展,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能源合作、取得竞争新优势、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的五年。 这五年,世界能源和油气形势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美国通过页岩气革命,开始摆脱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能源战略重心向西半球转移,并在逐步影响和改写全球能源版图。随着美国战略新布局的实施,亚太、非洲、南美成为全球关注的油气热点地区。俄罗斯能源战略重心也向亚太地区转移,通过远东开发,为实现其梦寐以求的强国梦提供战略支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国家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节节攀升,成为全球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 面对世界能源和油气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石油审时度势,做出“突出中亚、拓展非洲、做大南美、加强中东、推进亚太”的海外战略部署,不失时机,加快五大海外油气合作区、四大油气通道战略布局和三大海外油气运营中心建设,如期建成“海外大庆”,实现海外规模化经营、跨越式发展。 五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石油的海外战略是成功的、富有成效的,取得了骄人业绩和丰硕成果。 突出中亚,推出扩大海外油气合作重头戏 2007年7月17日,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石油分别与土库曼斯坦油气资源管理利用署、土库曼斯坦国家天然气康采恩签署了中土天然气购销协议和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天然气产品分成合同。根据协议,在未来30年内,土库曼斯坦将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每年向中国出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紧接着,8月18日,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石油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建设和运营协议。 中土、中哈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加深和密切,拉开了中国石油加快、深化中亚油气合作的大幕。2007年8月29日,中国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合作勘探开发项目全面启动。同年9月28日,国家中亚天然气及西气东输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中国石油与西气东输二期工程沿线6个省市41家用户签订了214亿立方米天然气买卖与输送协议。同年12月18日,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两个月后,2008年2月22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开工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经过短短7个月的运作,中国石油“突出中亚”的海外战略部署就紧锣密鼓、环环紧扣地进入了实际运作阶段,成为加快和扩大海外油气合作的重头戏。“突出中亚”战略的迅速展开,将中国石油的国际化经营,推向了规模更大、层次更深和水平更高的发展阶段。不仅对中亚油气合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俄罗斯远东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石油的海外发展都产

新加坡人文风情概况了解

新加坡人文风情概况了解 新加坡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国家,国土面积虽然不大,但其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确是丰富多彩。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她所形成的人文风情一定也有其特殊风味。我们不妨看看新加坡留学专家是如何说的。 新加坡语言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其官方语言包括英语、马来语、华语以及泰米尔语。其宪法明定:马来语为“新加坡的国语” 。但自独立以来,政府机构一直采用英语作为不同种族社群之间的主要通行语和教学语,并将之定位成“第一语言” 。新加坡有相当多人能使用双语,大多为英语及其他官方语言,不过在流利程度上有相当大的差异,能理解各官方语言的人口比例分别为英语(80%)、华语(65%)、马来语(17%)及泰米尔语(4%)。新加坡华语是另一个广泛使用的语言,有超过七成的新加坡人能说华语。 民族 本地居民(本国公民及永久居民的总称)中,华人占74.2%,马来人占13.4%,印度裔(以泰米尔人居多)占9.2%,而欧亚混血人口和其他族群(包括峇峇娘惹)则占3.2%。新加坡的华人则大部分源自中国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其中大部分是福建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客家人和海南人等。 宗教文化 新加坡提倡宗教与族群之间的互相容忍和包容精神,实行宗教自由政策,确认新加坡为多宗教国。当中有宗教信仰的新加坡人占人口的83%。新加坡同时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移民社会,也因此汇集了世界上多种宗教,佛教为新加坡第一大宗教,其他宗教依人口多寡分别为基督教、无宗教信仰、伊斯兰教、道教和印度教。佛家与道教的信徒多为华人,具有马来或巴基斯坦血统的民众基本为穆斯林,另外也有一部分印度血统的穆斯林,印度教则基本上是印度族裔。除以上主要宗教外,还有锡克教、犹太教、拜火教。 节日 农历新年(农历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每逢华人农历新年期间,新加坡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妆艺大游行是其中的重头戏,类似于大型狂欢节的街头游行。 卫塞节 Vesak Day (农历四月十五) 佛教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是纪念佛祖诞生、成道和圆寂的节日。庆祝活动的压轴大戏是在街道上进行的烛光游行。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在此期间,新加坡的华人都会拜祭亡魂。一到入夜时分,人们就以活泼布袋戏、现场劲歌热舞等歌台表演来酬神祭鬼。

旅游客源国概况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西班牙人的由( D )组成。 A.姓+名+母姓 B.母姓+名+父姓 C.名+姓+父姓 D.名+父姓+母姓 2.下列不属于新加坡三大民族的是( B )。 A.华人 B.印尼人 C.印度人 D.马来人 3.泰国国兽是( C )。 A.大鹏 B.老虎 C.大象 D.鳄鱼 4.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 C )。 A.印度 B.加拿大 C.澳大利亚 D.俄罗斯 5. 有“亚洲盛世之都”美誉的是( D )。 A.国 B.澳门 C.日本 D. 6.“三宝”不包括( A )。 A.樟脑 B.甘蔗 C.茶叶 D.水稻 7.“世界花都”指的是( B )。 A.英国伦敦 B.法国巴黎 C.新加坡市 D.澳大利亚悉尼 8.欧洲最高峰在下列哪国境( C )。 A.德国 B.意大利 C.法国 D.英国 9.在英国被誉为“液体黄金”的是(B )。 A.啤酒 B.威士忌 C.伏特加 D.牛奶 10. 在( A )国,人们忌讳说“恭喜发财”。 A.新加坡 B.马来西亚 C.印度尼西亚 D.泰国 11.下列不属于马来西亚民族节日的是( A )。 A.三王节 B.花卉节 C.收获节 D.嘉禾节 12.在德国,象征丰收的动物是(B )。 A.鲤鱼 B.猪 C.牛 D.公鸡 13.国旅游城市中被誉为“无围墙之博物馆”的是(A )。 A.庆州 B.济州岛 C.首尔 D.釜山 14.俄罗斯最古老最盛大的民间节日是(C )。 A.诗歌节 B.新年 C.肉节 D.革命节 15.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是( A )。 A.中国 B.美国 C.国 D.英国 16.西班牙三大支柱产业不包括( D )。 A.汽车工业 B.建筑业 C.旅游业 D.对外贸易 17.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郁金香盛会在( A )。 A.加拿大 B.美国 C.澳大利亚 D.中国 18.蒙古经济以(A )为主。 A.畜牧业 B.食品业 C.采矿业 D.轻工业 19.被誉为“千岛之国”的国家是( D )。 A.马来西亚 B.澳大利亚 C.德国 D.印度尼西亚 20.国气候属于( A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大陆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21.下列人不喜欢说的是( B )。 A.3 B.新年快乐 C.恭喜发财 D.8 22.有“爱我就爱我的狗”之说的国家是(A )。

蛋鸡行业三十年发展成就综述

蛋鸡行业三十年发展成就综述 改革开放的30 年,是我国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生产方式快速转变的30 年,是畜牧业生产向区域化、集约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不断推进的30 年,是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逐步确立、畜牧业经济快速腾飞的30 年。 3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推进对畜牧业生产经营和流通体制的改革,增强了畜牧业产业组织创新能力。畜牧业发展从小到大,从追求数量增长到质量、结构、效益并重,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市场有效供应能力进一步加强。 起步于上世纪70 年代末的中国蛋鸡行业,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已连续21 年成为禽蛋产量最多的国家。从1985 年开始,一直位居世界禽蛋产量第一位,是中国集约化程度最高的畜牧产业。中国蛋鸡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我国畜牧产业的快速普及与发展,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致富的有效方式。 一、祖代、父母代蛋种鸡保有量将达到历史最高我国是蛋品生产大国,在世界鸡蛋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2008 年12 月全国蛋鸡总存栏量为亿只,2008 年全国鸡蛋总产量为2045 万吨,蛋品生产量占世界鸡蛋总量40%以上。目前我国鸡蛋产量的年增长速度和总产量仍居世界第一。 二、人均消费量 目前我国蛋类总产量位于世界第一,年人均蛋类占有量也位于世界前列,鸡蛋作为优质价低的蛋白食品,具有明显的市场竟争优势,2005 年我国消费鸡蛋总量高达2900 万吨,是中国除猪肉之外的第二大蛋白蛋消费品。目前我国

人均鸡蛋年消费量为,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2007 年,我国禽蛋出口量为亿个,主要出口香港、澳门、阿曼、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目前绿色蛋品的消费状况,绿色蛋品的消费量约占鸡蛋总消费量的10%,未来5 年33 个大中城市绿色蛋品的需求潜量为万吨。 2、蛋品深加工和质量检测技术长足进步随着蛋品下游行业以及蛋品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对蛋品的需求进一步加大,迫切要求提高我国的蛋品加工率。目前,我国的蛋品加工技术还比较落后,企业还只是进行部分蛋品加工,大多是生产蛋白粉、蛋黄粉等低附加值产品,经济效益低。加大资金投入,开发蛋品加工技术,研制高附加值的蛋品,是我国蛋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出路。由于我国鸡蛋产量较大,通过鲜蛋的消费进一步拉动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且,鸡蛋具有保鲜性和易破损性等特点,不易储存和运输。因此发展大型蛋品加工企业,生产出种类多样、美味宜人的蛋品,引导市场消费升级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不断研究开发了保洁鲜蛋的生产工艺,开发全蛋液、蛋白液、蛋黄液、专用蛋液等的生产、储存、加工体系。建立了鸡蛋新鲜度、蛋壳质量、蛋内部品质、蛋与蛋制品中致病微生物(如沙门氏菌)以及特定成分(如抗生素)等的快速有效检测方法。 三、我国蛋鸡生产体系的新变化 1、养殖模式的变化 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模式一直是蛋鸡饲养的主体,利用旧房闲舍,饲养个千儿八百,还不耽误地里农活,曾经是许多养殖户的真实写照,而如今,这种模式正逐渐被规范的规模饲养场、饲养小区、各种合作组织模式所取代,而促使饲养模式变革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疫病的困扰。由于原有的饲养模式饲养条件简陋,管理粗放,技术落后,极易受到疾病的侵袭,一旦发生疫情往

数控技术发展状况及策略综述

数控技术发展状况及策略综述 摘要: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控加工已经成为国家机械化和工业 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这项技术涉及到的领域范围很多,包括机械制造技术、信息 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处理技术等新技术的使用,改变 了传统的制造业,在未来,数控加工技术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将会促使我国 制造业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数控技术;发展状况;策略;综述 对于数控系统而言,一方面由于传统数控系统的各个模块相互耦合,使得结 构变更和功能扩展异常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数控系统结构的开放程度低,其研发 过程无法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极大降低了数控系统的研发效率,同时 基于小团队的数控系统研发不能充分调动社会的有效资源和积极性,包括工艺过 程实现在内的各模块难以全面细致,使得开发的高端数控并不高端。我国数控行 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数控系统自身的封闭性,数控系统的不开放以及制造 工艺流程未体现等问题成为目前制约我国数控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随着先进计 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组件式软件技术、通过互联网手段把全社 会乃至全球的资源集中起来,有效发挥掌握工艺经验的一线人员等社会资源参与 开发和甄别成为可能。 1数控木工机械的发展现状 1.1数控木工机械发展现状 数控机床具有高精度、质量好、加工性能强、生产效率高、稳定性强等优点,并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其中木材加工行业广泛应用起数控机床,且相关 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在近几年,我国数控木工机械发展迅速,以下将会对一些具 有代表性的数控技术进行分析。①数控木工机械硬件发展现状。当前我国木工机械硬件仍未建立起系统的体系,基本是由背景文泰垄断中低档数控镂铣机,其不 但销售软件,同时还出处全套硬件。②数控木工机械软件发展现状。当前主要是由中国台湾恩德控制了大部分高档数控镂铣机数控软件,其销售软件时通常都是 配套硬件一同销售,基本在我国大陆形成了垄断局面。③木工机械数控机床技术发展现状。当前我国的数据砂光机、数控阶段锯切设备以及数控带锯机技术等发 展极为迅速,就以砂光机为例,当前我国已成为了生产砂光机最大的国家,基本 垄断中低端砂光机市场,且逐步实现了中低端砂光机数字控制功能。 1.2数控技术发展概况 数控该技术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最早是将其应用在金属加工行业,从发展 至今共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①初始阶段(1958~1979),在该阶段我国生产的 数控系统可靠性不足,且应用范围极为有限;②发展阶段(1980~1993),经历 改革开放,我国有效吸收与借鉴外国优秀生产经验,并积极引进先进的数控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③缓慢发展阶段(1994至今),在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在20世纪末我国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发展到21世纪逐 步得到了恢复,当前我国机械加工设备数控化率在85~90%范围内,其中木工机 械制造业其设备数控率约45%。 2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2.1数控车加工的应用 ①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数控车床整体的刚性很好,制造的精度极高,因此 对于尺寸强度要求较高的零件这项技术的使用十分有效;②超精密、超低表面粗

《客源国概况》习题库

《旅游客源国概况》习题1 一、填空题(每空1 分,计10 分) 1.按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标准,全球分为六个旅游区:非洲、美洲、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欧洲和__________。 2、唐招提寺里的鉴真塑像用的是_________方法做的. 3、世界上最大的一座金铜佛像是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 4、大韩民国于1948年由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国会议长____________立国。 5、美国的国鸟是_____________。 6、奔牛节的正式叫法是_____________。 7、加拿大国旗上的红色枫树叶有_____________个角。 8、丹麦的首都是_____________。 9、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最吸引人的喷泉是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每题10分,计50分) 1、日本与中国在文化方面有着深厚的渊源,请简要说明日本与中国习俗的异同。 2、俄罗斯大部分国土都在亚洲,但是所有的人都认为俄罗斯是欧洲的国家,请问这是为什么? 3、请简要介绍西班牙的斗牛节,并说明自己对这个节日的看法。 4、英国的人文旅游旅游资源最丰富且最具有特色,请简要介绍英国人文旅游资源的代表。 5、请简要介绍德国的独特的民族性格。 三、论述题(每题20 分,计40分) 1、韩国近年来影视事业发展异常迅速,请问这对于韩国旅游业的发展有影响吗?如果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韩国影视旅游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2、中国海外客源市场在21世纪将如何发展?请从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总体格局变化和各客源国(区)的具体情况等方面进行阐述。 《旅游客源国概况》习题2 一、填空题(每空1 分,计10 分) 1.泰国的首都在_____________。 2.英国的全称是_____________。 3.在沙特阿拉伯境内有着伊斯兰教的两大圣地麦加和_____________。 4.“枫叶之国”指的是_____________。

商业模式发展现状综述

商业模式理论发展现状综述 1:商业模式理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出现非常多的研究成本,这些研究成果包括了很多的方面,所以说,很多的学者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向都对商业模式进行不同的研究,得出的成果也都不同。从总体上看,商业模式的理论都是围绕着企业的根本性质与目标进行的研究结论。现在商业模式理论涵盖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包括了很多内容,例如:资源获取、生产、营销、售后、研究开发、客户资源、成本及收入等等。所以,商业模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他会涉及很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所以商业模式的研究需要研究者都能够用创新性的思维,不会被局限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事实上人们对商业模式研究的共同目标和共同理想,都是为了使人们能够对商业关系和经营管理理论有更进一步认知,让以后利用其理论更加的简便。 2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相关研究成果 商业模式这个词语,第一次是出现在《经营研究》这一篇文章中的。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成为了被学者们所研究的热门话题。在20世纪90年代,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将商业模式称之为经营理论,而加拿大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兹伯格将商业模式称为战略思想。国外的学者加里·哈默尔以及C.K. 普拉哈拉德两人,所提出的“战略意向”这一概念也比较符合商业模式的实际意义。他们通过对世界上的成功企业进行分析和研究后指出,战略不应该是一种具体规划,因为成功的企业是不可能通过规划规划出来的,所以,战略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意象,它是企业渴望得到的远大前程和领先地位的一种意象。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学者们对于商业模式研究的方向也越来越多,20世纪 90年代后国外的研究者们对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方向就是寻找商业模式的通用 性概念,找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在这个阶段研究者们对商业模式理论已经有一定的认知,理论研究已经进入了对商业模式概念的描述阶段。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学者们对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的总结越来越完善,提出的观点就越来越符合一般规律。当商业模式的概念比较清晰之后,学者们就开始对商业模式的一般模型进行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优秀、系统的观点出现。 3:国内商业模式理论相关研究成果 国内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起步阶段要远远晚于国外关于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所以国内商业模式研究的成果、阶段,也是远远落后于国外的理论研究阶段的。在我国当前的理论研究阶段中,我国学者对商业模式的研究还主要是处于商业模式的跟踪研究阶段。王波和彭亚利2002年在《经济观察报》中提出的“何为商业模式”中,提出的理论都是应用性的研究理论,其最终成果缺乏相关理论成果的支持,并不能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国内后续商业模式理论的主要研究者有西南财经大学的罗珉教授、曾涛博士,以及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翁君奕教授、程愚博士。他们各自都在自己所著的文献中

伟大的历程辉煌的成就--改革开放30年顺德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伟大的历程辉煌的成就--改革开放30年顺德区 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来源:顺德区统计局 改革开放30年来,顺德全区上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开放,以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壮丽篇章,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日新月异,整个顺德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国民经济实现腾飞,综合实力令人瞩目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经济社会迅速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1978~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4%,远远高于1949~1978年平均增长速度,也大大高于同期全国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与1978年相比,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8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0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8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7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1524倍,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618倍。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综合实力空前增强。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经济总量的扩张。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4.7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8年的1562.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倍、475倍和594倍。从1978年开始,生产总值上升到1984年的超10亿元用了6年时间,上升到1988年的近30亿元用了3年时间,此后至1999年的11年间增长了近10倍,平均每年上升23.4亿元,1994年突破100亿元大关,1996年突破200亿元大关。进入新世纪,顺德经济发展迈入高速增长期,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2008年突破15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成百倍增加,由1978年的612元上升到2007年的107991元,增长了176倍。 经济规模的扩大,带来了财力的增加。1978年顺德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0.98亿元,1986年翻了一番,达到2.06亿元;1998年跨上10亿元台阶,达到11.18亿元;2000年跨上20亿元台阶,达到21.60亿元;2002年突破30亿元大关;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又分别突破50亿元、60亿元大关;2008年达到79.3亿元,1978~2008年年均增长15.8%。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经济实力在县域经济中的排位迅速提升,2000年至2003年连续四年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之首。 二、产业结构发生巨变,经济质量稳步提升 30年来,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顺德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次产

新加坡概况

新加坡概况 国家历史 新加坡最早的王朝是在14世纪信诃补罗王朝。从1819年到1942年,英国将新加坡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在这个时期,新加坡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七大港口。在二战期间,日本侵占了新加坡,从1942年到日本投降,新加坡承受了巨大苦难,经济崩溃。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殖民者卷土重来,新加坡再次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但在新加坡人民的不懈努力下,于1959年取得自治地位。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新加坡成为联邦的一个州。但由于不同政见,新加坡与中央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期间,马来人与华人不断发生冲突。为了避免发生民族冲突的悲剧,马来西亚联邦中央政府将新加坡驱逐出联邦。1965年8月9日,新加坡推出马来西亚联邦,宣布成为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其实,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关系还是十分要好的,这从国徽就可以看出。而且新加坡有许多政策政见都是参考马来西亚的。 从1965年到现在,新加坡只有47年的历史,却是“亚洲四小龙之一”,步入发达国家之列,被誉为“小国中的大国”,原因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地理位置 新加坡地处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南端,北部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咽喉。由于地处国际交通要道给新加坡带来了巨大利益,交通运输业成为新加坡经济的五大支柱之一。作为新加坡国民是坚决反对在马来半岛修建克拉地峡的。 地形特征 新加坡是个岛国,地势平坦。国土面积为741.3平方公里,其中填海造地的面积已占到国土面积的18%。土地利用率很高。东部为平原地区,西部和中部为丘陵,适宜农业的耕地并不多,仅占国土面积的5%。但新加坡依靠现代化农业技术,大量种植高经济效益的经济作物,弥补耕地少的不足。 气候 它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温度宜人,雨量充沛,植物资源丰富。全年平均温度在23至35度之间。旅游业很发达。 自然资源 新加坡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植物品种多达2000种以上,其中椰子、油棕、橡胶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普遍种植有著名的热带观赏花卉胡姬花(即兰花),胡姬花每年被大量销往欧、美、日、澳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是该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之一。新加坡矿产资源极其贫乏,除岛中部武吉知马山的锡矿、辉钼矿和绿泥石的小矿藏外,其他矿产资源匮乏,锡矿也在早年被采尽。新加坡农业受制约,粮食依赖进口,连淡水也主要靠从国外引入。 在新加坡,水一直是政府和民众的十分关心的话题。为了防止因水受制于人,新加坡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一直不遗余力,一方面通过节约用水,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研究新生水。开源节流,使得新加坡逐渐成为水资源能够自给自足的国家,而且还成为了掌握世界先进水务技术的国家。这也说明了新加坡是一个创新性国家,很重视技术开发。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

目前,国内外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工艺有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工艺,SBR 间歇活性污泥法,AB法(Adsorption—Biooxidation),A-A-O法(Anaerobic—Anoxic—Oxic),活性污泥法非新工艺,生物滤池法,生物转盘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工艺 1.普通活性污泥法 在当前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中,普通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有机污染物在曝气池内降解,有机污染物沿池长降低,需氧速度也沿池长降低。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很好,B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适于处理净化程度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污水。 不足之处是:普通活性污泥法只能作为常规二级处理,不具备脱氮除磷的功能;曝气池容积大,占地面积大,经济上面不划算;耗氧速度沿池长是变化的,但是供氧速度达不到要求;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低;运行效果易受水质水量的影响。 2 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又称循环曝气池,是于50年代由荷兰的Pasveer所开发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属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法。氧化沟在应用中发展为多种形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卡罗塞尔(Carrousel)氧化沟;奥贝尔(Orbal)氧化沟;三沟式氧化沟(T型氧化沟) 氧化沟具有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除磷脱氮效率高、污泥易稳定、能耗省、便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污泥膨胀问题、泡沫问题、污泥上浮问题、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问题 。同时,该法采用低负荷延时曝气运行方式,池的容量大,曝气时间长,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都比较高,而且占地大,一般运用于处理水质要求高的小型城镇污水和工业污水。 3 SBR间歇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法早在20世纪初已开发,由于人工管理繁琐未予推广。此法集进水、曝气、沉淀、出水在一座池子中完成,常由四个或三个池子构成一组,轮流运转,一池一池地间歇运行,故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现在又开发出一些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改良性SBR工艺,如ICEAS法、CASS法、IDEA法等。这种一体化工艺的特点是工艺简单,由于只有一个反应池,不需二沉池、回流污泥及设备,一般情况下不设调节池,多数情况下可省去初沉池。正是SBR 工艺这些特殊性使其具有以下优点:

中国国内草莓市场发展情况综述

中国草莓市场发展概况 中国草莓市场基本概况 草莓(strawberry)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的维生素C,有帮助消化的功效,同时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另外加上特别的外形,因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我国是世界草莓属植物种类分布最多的国家,草莓种植面积达200万亩左右(2,000,000亩),年产量约200万吨(2,000,000吨),产值约300亿元 (30,000,000,000元人民币),根据草莓协会统计,自2007年以来,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产量来看,中国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草莓生产国家,气候条件和病虫害等因素很容易影响到草莓的产量。 我国栽培的草莓中98%以上的栽培品种引自国外,国产草莓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不到2%。中国草莓行业整体发展比较快速,在1985年,全国草莓种植面积仅有33平方千米,到了2012年,全国草莓种植面积则达到了1,149平方千米。中国的草莓产地主要分布在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东部沿海地区,5省草莓种植面积合计约为全国总草莓种植面积的50%,其中辽宁丹东、安徽丰县、河北保定、山东烟台等市县都以大面积的草莓种植而闻名。北京草莓种植面积大约5万亩(50,000亩),以昌平种植为最多。 中国草莓种植基地主要分布 来源: 草莓主要产区 生产基地”,201230亿元(3,000,000,000 安徽省合肥市丰县 2013年,长丰草莓种植面积达约19.5万亩(195,000亩),总产量达35万吨左右(350,000吨),涌现出水湖等5个草莓万亩乡镇,种植品种以“丰香”、“红颜”、“章姬”等鲜食品种为主。2012年2月,“长丰草莓”在北京举办的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上,品质高于其他主产地的草莓位列第一。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草莓种植起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今,己有50多年的历史,2012年草莓种植面积达6.8万亩(68,000亩),草莓产量约为10万吨(100,000吨)。该县于1985年成立全国第一家县级草莓研究所,研究所培育出的品种在2005年,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在201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上,选送的“绿海”、“绿波”草莓品种受到关注,并且获得较高评价。 山东省烟台市 烟台的草莓在全国是起步较早,是中国草莓主产区之一,草莓种植面积约10万亩(100,000亩),年产量约20万吨。山东烟台同样作为草莓主要产区,不断引进新的品质,改良现有的草莓品种,推出了早熟草莓,比普通的草莓的成熟期短,大约能够比正常的草莓丰收季提前半个月,烟台草莓率先占领市场,以比较高的价格出售,为草莓种植户提高了收入,大大提升了农户种植草莓的热情,最高时,山东烟台早熟草莓的零售价格可以达到40元人民币/斤左右。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 双流县以种植冬草莓闻名,冬草莓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万亩左右(50,000亩),年产量约8万吨(80,000吨),年产值超过5亿元(500,000,000元人民币),“双流冬草莓”于2005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0年以6.9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全国农产品百强品牌。

模式识别发展及现状综述

模式识别发展及现状综述 xxx (xxxxxxxxxxxxxxxxxxx) 摘要 [摘要]:通过对模式识别的发展及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在很多科学和技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同时扩大了计算机应用的可能性。模式识别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生物体(包括人)是如何感知对象的,以及在给定的任务下,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模式 识别的理论和方法。本文详细的阐述了模式识别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模式识别的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模式 识别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应用 Abstract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attern recognition, knowing that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pattern recogni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great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s as well as expanding the fields of computer applied to.The research of pattern recognition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pattern recognition which how the organisms(including humans)to perceive objects as well as,in a given task,how to realize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with computer.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system structure of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as well as prospec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of pattern recognition. [keyword]:pattern recognition;pattern recognition applications 1前言 模式识别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随着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模式识别在60年代初迅速发展成一门学科。什么是模式和模式识别呢?广义地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可观察的事物,如果可以区别它们是否相同或相似,都可以称之为模式;狭义地说,模式是通过对具体的个别事物进行观测所得到的具有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信息;把模式所属的类别或同一类中模式的总体称为模式类(或简称为类)[1]。而“模式识别”则是在某些一定量度或观测基础上把待识模式划分到各自的模式类中去。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模式识别技术已广泛被应用于人工智能、计算机工程、机器人学、神经生物学、医学、侦探学以及高能物理、考古学、地质勘探、宇航科学和武器技术等许多重要领域,如语音识别、语音翻译、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生物认证技术等。模式识别的技术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已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广泛重视。本文将就模式识别所涉及的基本问题、研究的领域及其当前进展现状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对模式识别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模式识别 2.1模式识别系统 一个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基本上是由三个相互关联而又有明显区别的过程组成的,即数据生成、模式分析和模式分类。有两种基本的模式识别方法,即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和结构

超导材料发展状况综述

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展课程论文 题目:超导材料发展状况综述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摘要 (2) 超导材料的特性 (2) 超导材料发展史 (4) 超导材料的制备 (5) 超导材料的应用 (7) 展望与建议 (9)

新能源材料——超导材料发展状况综述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然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面对自然资源日渐紧缺、环境遭到破坏等状况的发生,在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各种各样的新能源材料相继面世。本文将从特性、发展史、制备、应用这几个方面,对众多新能源材料中的一种材料——超导材料,做一个综述,以增进广大读者对超导材料的了解。 关键词:超导材料、特性、发展史、制备、应用。 超导材料的特性 超导材料是指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现已发现有28种元素和几千种合金和化合物可以成为超导体。超导材料具有以下特性: 零电阻性 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电阻为零,能够无损耗地传输电能。如果用磁场在超导环中引发感生电流,这一电流可以毫不衰减地维持下去。这种“持续电流”已多次在实验中观察到。超导现象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科学家发现某物质在温度很低时,如铅在7.20K(-265.95摄氏度)以下,电阻就变成了零。 采用“四引线电阻测量法”可测出超导体的R-T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图中的R n为电阻开始急剧减小时的电阻值,对应的温度称为起始转变温度T S;当电阻减小到R n/2时的温度称为中点温度T M;当电阻减小至零时的温度为零电阻温度T0。由于超导体的转变温度还与外部环境条件有关,定义在外部环境条件(电流,磁场和应力等)维持在足够低的数值时,测得的超导转变温度称为超导临界温度。 完全抗磁性 1933年,迈斯纳(W.Meissner)发现:当置于磁场中的导体通过冷却过渡到超导态时,原来进入此导体中的磁力线会一下子被完全排斥到超导体之外(见下图),超导体内磁感应强度变为零,这表明超导体是完全抗磁体,这个现象称为迈斯纳效应。 实验表明,超导态可以被外磁场所破坏,在低于T C的任一温度T下,当外加磁场强度H小于某一临界值H C时,超导态可以保持;当H大于H C时,超导态会被突然破坏而转变成正常态。临界磁场强度H C,其值与材料组成和环境温度等有关。超导材料性能由临界温度T C和临界磁场H C两个参数决定,高于临界值时是一般导体,低于此数值时成为超导体。 约瑟夫森效应 当在两块超导体之间存在一块极薄的绝缘层时,超导电子(对)能通过极薄的绝缘层,这种现象称为约瑟夫森(Josephson)效应,相应的装置称为约瑟夫森器件。如图所示。

新加坡经济发展史概述

新加坡经济发展史概述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马六甲海峡东口,赤道以北137公里,面积682.7平方公里,由新加坡岛和60余个小岛组成,总人口401.7万,其中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326万,华族人口约占77%。新加坡属热带雨林气候,常年炎热,没有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是一个难得的天然良港。 作为一个城市岛国,新加坡没有腹地和缺乏自然资源。1965年独立之初,新加坡政府面临一连串的内忧外患。对此,新加坡政府审时度势,采取了走“工业化道路”的正确经济发展路线。其经济发展经历了由独立初期时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仅仅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局面,国家日益走向富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上升。在1965年后的37年间(截止到2000年),新加坡经济平均增长8%以上。2002年人均GDP为37401新元(约合20887美元)。如今,新加坡已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转站,世界电子产品重要制造中心和第三大炼油中心。 在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特别是遭遇今年全球经济普遍衰退的情况下,新加坡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思路,归纳起来,可称三大战略,既“高科技战略”、“中国战略”和“扩大腹地战略”。 新加坡政府在独立后的经济发展中,贯穿和实行了以下经济运行管理模式及理念:不折不扣地实施市场经济体制并与世界经济挂钩;努力营造廉洁的政府运作环境;实行论功行赏制度;实行劳—资—政三方合作;牢固不破的公积金制度。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一、同西方接轨。首先,新加坡政府为解决国内就业,在实施工业化进程中,始终力求使自己的工业产品面向美、欧、日等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实行西方的工业标准,并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在金融、运输等服务行业采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