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语》十二章中“而”字的用法

《论语》十二章中“而”字的用法

《论语》十二章中“而”字的用法
《论语》十二章中“而”字的用法

《论语》十二章中虚词“而”字的用法

《论语》十二章中虚词“而”一共出现十九次,其中用法各异,但都是作为连词来用的,下面我将做一个详细的分类。

(一)表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表示“而”所连接的前后两项是并列对等、地位相同的语法关系,没有先后主次之分,位置互换而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可以译为“又……又……”、“和”“并且”等,也可不译。书中共见2处。

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二)表顺承关系

表顺承关系的“而”连接的前后两项表示两个连续发生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两项之间表现出动作先后相继,在语义上是前后顺承,顺序不能变换。这种用法的“而”连接的经常是动词性成分,可译为“就”、“便”、“从而”、“然后”等,也可不译。书中共见6处。如:

(1)学而时习之。

(2)不义而富其贵,于我如浮云。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曲肱而枕之

(三)表转折关系

表转折关系的“而”连接的前项叙述一种动作行为,或描写行为;后项不是顺着前项的叙述或描写下去,而是转向相反、相对的方面叙述或描写。这种逆转语义类型,可译作“但”、“却”、“可是”等。书中共见5次。如: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四)表修饰关系

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语。“而”连接的前后两项之间有主次之分,“而”后项的动作为主,在句中充当谓语;“而”前项的词语是从方式、状态、条件、时间等方面对谓语进行修饰,在句中充当状语。可以不译或译为“地”或“来”。书中共见6次。如: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 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罔(w?ng )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àng) 堪(kān)肱(gōng)笃(dǔ)志 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第一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 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 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3.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第四章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为:做,成为 2.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3.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第五章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及中考试题集锦详解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 ..()()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 ..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1. 学而时习 ..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 ..乎 5.吾日三省 ...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 11.温故.而知新 ..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 ...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 ...饮水. 19.曲肱而 ...枕之 20.不义 ..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 ..而从之 24子在川上 ..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 ..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 ..而近思 ..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 ..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

论语十二章总结

论语十二章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____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 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19.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十二章知识整理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V论语〉十二章》知识整理 「、字形字音 论1 tn语焉y m笃d U志不亦说yu e乎/ 恕sh u\如斯夫f t 不愠y询逾y t矩j u匹p i夫传chu dn不习乎一箪d m食雍y e ng也三省x in g瓢pi do饮子罕hd\罔w d n g好hco之者 殆d d曲肱g

⑤匹夫:古义为普通人、男子汉”(匹夫不可夺志也),今义 为无学识、无智谋的人h ”。\ ⑥忠:古义为办事尽心竭力”(为人谋而不忠乎),今义为忠 心”。/ \ (三)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f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f状语,每日 ③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f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④传不习乎 传:动词f名词,传授的知识 ⑤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f动词,吃饭 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形容词f意动。以……为乐 (四)常见虚词“而” 1. 表顺承 学而时习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 2. 表修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3. 表并列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4. 表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五)源于本文的常用成语不亦乐乎 三十而立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2020中考必背文言文23篇《论语》十二章

2020中考必背文言文《论语》十二章 中考复习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二、相关资料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三、课文翻译

1.原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是很愉快吗? 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尽心竭力了吗? 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随心所欲,又不越过法度。” 4.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5.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6.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箪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窄小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论语十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19. 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3.知:人不知而不愠() 七、词语活用归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温故而知新()()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文言知识点梳理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知识梳理卷姓名: 一.重点实词、虚词 1.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恼怒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习:复习 4.为.人谋.:给;谋划 5.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6.信:诚信 7.惑:迷惑 8.天命:上天的意旨命:命令 9.逾矩:越过法度10.堪:能忍受11好.之者:喜欢12.疏食:粗粮 13.于.我如浮云:对于14. 川:河15.三军:军队16.必有我师焉.:于之,在这里 17.夺:改变18.笃志:坚定志向笃:19.切:恳切 二.通假字 1说:同“悦”,愉快 2.有:同“又”,整数与零数之间 三.古今异义(解释古义) 1、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 2.不亦君子乎?有才德的人3、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4、吾日三省吾身多次5、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6、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7、饮水冷水 四.词类活用 1、传不习乎动作名 2、温故而知新形作名 3、学而时习之名作状 4、饭疏食,饮水名作动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 6、吾日三省吾身名作状每天 五.一词多义 1之:学而时习之(代学过的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学问和事业)曲肱而枕之(代胳膊)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优点) 至之市(到)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不翻译) 2.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于我如浮云(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 3.其:人不堪其忧(那)仁在其中矣(这)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的) 4.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然后)

为人谋而不忠乎(但是)温故而知新(然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学而不思则罔(但是) 曲肱而枕之(表修饰)择其善者而从之(顺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并列) 5.为:可以为师矣(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6.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六.特殊句式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省略)句式翻译: 2.不亦说乎?固定句式:反问句式翻译: 七.重点翻译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字词解释 1.子.曰(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学而时习 ..之(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3.不亦 ..说乎.?(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愠:生气,恼怒。) (君子:有才德的人) 5.吾日三省 ....吾身(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6.为人谋 ...而不忠.乎?(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诚信)(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8.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十有五:十五岁) 9.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0.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惑: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命:命令) 11.六十而耳顺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从心所欲: ....,不逾矩 ..,七十而从心所欲 顺从意愿)(逾:越过)(矩:法度)(逾矩:越过法度)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13.贤哉,回.也!(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14.一箪.食,一瓢饮(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15.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者:代词,……的人) 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 1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饭:吃)(水:冷水)(肱:胳膊) 19.于.我如浮云 ...。(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20.必有我师焉.。(焉:于此,在其中) 21.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22.子在川上 ..曰(川上:河边)(川:河流) 23.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 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24.三军 ..可夺.帅也(三军:军队)(夺:改变) 25.匹夫 ..不可夺志也(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26.博学而笃志 ..(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27.切.问而近思(切:恳切) 28.仁.在其中矣(仁:仁德) 二、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最新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归纳(6) 编写人:审核人: 班级姓名小组成绩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译文:孔子说:“学习以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怒,不就是修养好的人吗? 2.字词解释:时习:按时复习说:通“悦”,喜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这里指朋友不知:不了解愠:生气,恼怒君子:指有教养的、道德高尚的人。 3.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译文: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2.字词解释:温:温习,复习故:旧的知识可:可以以:凭借为:做,担任 3.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译文:曾子说:“我每天从多个方面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忠心?与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呢?” 2.字词解释:日:每天省:反省心信:诚信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 3.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探究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懂得天意,六十岁各种话都能听得进去,,到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会超出规矩。” 2.字词解释:有:通:“又”立:自立于世惑:迷惑天命:上天的意志 逾:超越矩:规矩 3.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却不加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只凭自己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罔:同“惘”,迷惘。殆:同“怠”,倦怠。 3.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行好啊!一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忍受不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 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19.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 6不亦君子乎?(古:今: 7. 饭疏食饮水(古:今: 8.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今: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3.知:人不知而不愠()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七、词语活用归类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教师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 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 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 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 ..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 ...吾身(每天)(多次反省)..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 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 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 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 ...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 疏食 ..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曲肱而 ..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 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论语十二章复习要点

《论语》十二章复习要点重要!!!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20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划线词语 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不亦说乎?(不是很...吗?) 3.有朋自远方来(从) 4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5不亦君子乎(指有才德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7.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谋划事情)(竭尽自己的心力) 8.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9.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10十有五(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1.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2.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3.五十而知天命(上天的意旨) 14.六十而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15七十而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16.不逾矩(越过)(法度) 17.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8.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9.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20.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 21.人不堪其忧(忍受)

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爱,爱好) 2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 24.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25.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 26.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7.于我如浮云(对于) 2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9.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30子在川上曰(河边) 31逝者如斯夫(往、离去)(代词这,指河水) 32.不舍昼夜(日夜不停) 33.三军可夺帅也(军队) 34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35.博学而笃志(坚定志向) 36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2018中考《论语》十二章-复习要点

------------《论语》十二章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与孟子合称为“孔孟”。 2、“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3、《论语》:共20篇,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 4、《论语》十二章: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学习方法和态度、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 二、重点词语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时:按时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说:通“悦”,愉快。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朋:志同道合的人。 不亦……乎:不也是……吗,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日:每天。三:虚指,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为:替。谋:办事,出主意。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就知道了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会越过规矩。”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复习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 论(lún)语不亦说(yua)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罔(w?ng )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àng) 堪(kān)肱(gōng)笃(dǔ)志陬邑(zōu yì) 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第一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 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3.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第四章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为:做,成为 2.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3.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第五章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2.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 https://www.sodocs.net/doc/c714122073.html, 一、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 、 、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 时期 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

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一箪食(

)曲肱而枕( )( )( ) 好之者( ) 笃志( ) 三、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0.不逾矩 1.温故而知新

2.学而不思则罔 3.思而不学则殆 4.可以为师矣 5.人不堪其忧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8.饭疏食饮水 9.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 ;今义: 。习,古义: ;今义: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 ,今义: ) 3.温故而知新(古义:

论语十二章复习考试(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___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以体为主,共_____篇,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亦君子 ..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日三省 ..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__ 8.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四十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知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不逾.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14.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 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 18.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于.我如浮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 21.择其善者 ..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 22.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匹夫 ..不可夺志也___________________26.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及中考试题 集锦

2017年秋七年级语文周练练习版 《咏雪》 1、《世说新语》是六朝小说的代表作,是(朝代)人(姓名)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3分)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3分) (1)俄而 ..雪骤:(2)未若柳絮因.风起: (3)讲论文义 ..: ....:(4)寒雪日内集 (5)与儿女 ..柳絮因风起: ..讲论文义:(6))未若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4、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次数是两次。(1分) 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6、《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氛围。(2分) 7、,文中两句咏雪句子,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3分) 答: 8、“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3分) 答: 9、请写出古诗文中的咏雪的佳句两句:(2分) 《陈太丘与友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文()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尊君:家君: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2分) 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 5、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3分) ()过中不至: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 __ 6、对于元方来说,友人缺乏哪两种品格?缺乏的品格具体表现在哪?(2分) 7、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3分) 对:①② 错: 8、“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9、.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2分) 10、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写出一句与此相关的名言(3分) 11、你知道类似道韫、元方的故事吗?请写出一个相关的人物及其事件。(2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 ..()()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及中考试题集锦

精品文档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 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 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有朋自远方来 2...... 19. 曲肱而愠而不 枕之 3.人不知..... 20.不义而富且贵不亦君子乎4..... 21.于我如浮云吾身吾日三省 5.....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乎6.与朋友交而不信... 23.择其善者而从之不习乎7. 传... 24子在 川8.三十而立上 曰... 25.逝者如斯夫惑9.四十 不... 26.不

舍昼夜逾矩10. 不... 27.而故温知新三军可夺帅也 11...... 28. 罔12.学而不思则匹夫不可夺志 也... 29.博学而笃志思而 不学则13.殆.. 30.切问而 师矣近思14.可以 为....... 堪其忧人不15..不 如者之知16.之者好...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意思是通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 五、古今异义词语之时习学而1. 。习,古义:;今义:) (时,古义:;今义:..精 品文档. 精品文档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 今义:).. 3.温故而知 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 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 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乐:不亦乐乎()3.知:人不知而不愠() 好知者不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乐知者)温 故而知新()(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八、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 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2.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当别 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4.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