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上古韵部

上古韵部

上古韵部
上古韵部

上古韵部

叶音

古代一些人缺乏语音演变观念,在读《诗经》等上古韵文时,临时改读某些韵脚字,以求押韵和谐,这种做法叫叶音,也称叶韵。《今文尚书》十三卷,开元十四年,玄宗以《洪范》“无偏无颇”声不协,诏改为“无偏无陂”。天宝三载,又诏集贤学士卫包改古文从今文。(《新唐书·艺文志》)

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尚书·洪范)

故鸿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吕氏春秋·贵公)

陈第《毛诗古音考自序》

夫诗,以声教也,取其可歌,可咏,可长言嗟叹,……斯其所以为诗也。若其意深长而于韵不谐,则文而已矣。故士人篇章,必有音节;田野俚曲,亦各谐声,岂以古人之诗

而独无韵乎?

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故以今之音读古之作,不免乖剌而不入,于是悉委之叶。夫其果出于叶也?作之非一人,采之非一国,何母必读米?……盖为今之诗,古韵可不用也;读古之诗,古韵可不察乎?

韵母、韵部:韵母必须分别有没有韵头以及韵头是否相同,韵腹、韵尾相同而韵头不同,便属不同的韵母。韵部的范围比韵母要宽,韵腹、韵尾相同的字都属一个韵部,一个韵部往往可以几个韵母。

1、入声韵:以塞辅音〔-P、-t、-k〕收尾的韵部叫入声韵。

2、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部叫阴声韵。

3、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部叫阳声韵。上古三十韵部

同韵部者为叠韵。

同类同横行者为对转,这是指元音相同而韵尾的发音部位也相同。无韵尾的韵部和韵尾为舌根音-k、-ng的韵部相对应,韵尾为舌面元音-i的韵部和韵尾为舌尖音-t、-n的韵部相对应,韵尾为唇音-p和韵尾为唇音-m 的韵部相对应。

同类同直行者为旁转。这是指元音相近,韵尾相同(或无韵尾)。

旁转而后对转者为旁对转。

阴阳对转

指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之间的相互转变,主要是指韵尾的变化,或失去韵尾,或增加韵尾,或由一个韵尾变为另一个发音部位相同的韵尾。简单说,主要元音(韵腹)相同而韵尾不同,叫对转。

旁转,是指阴声韵、阳声韵或入声韵的韵母内部主要元音的变化,韵尾相同(或无韵尾),主要元音相近。

旁转,是指阴声韵、阳声韵或入声韵的韵母内部主要元音的变化,韵尾相同(或无韵尾),主要元音相近。

古汉诗律习题集

五、简答题 1、xxxx诗《送xx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xx。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的韵脚字为“秦”、“津”、“人”、“邻”、“巾”。其中,“秦”、“人”、“邻”现在读起来为阳平声,而“津”、“巾”读起来为阴平声。试说明一下原因。 答: 这首诗的韵脚字阴平声和阳平字通押的原因是,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声,都是由中古时代的平声分化而来的。中古平声字的分化是依据声母的清浊而分化的,其规律是: 清声母字变为阴平字,浊声母字变为阳平字。近体诗押韵依据的是中古时代的语音,那时平声调并没有分化,所以可以通押。 2、古书注解中常见注明“某通某”的情况,例如: 《论贵xx书》: “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政”通“徵”。 《列子·汤问》: “甚矣,xx之不xx。”“xx”通“xx”。 《xx·天论》: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错”通“措”。 请说明上述各组字可以相互通假的原因。

答: 所列例句中“政”通“徵”、“惠”通“慧”、“错”通“措”等通假字例,也叫做古音通假。这种通假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字的人只考虑了语音关系,而没有考虑形义的搭配,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所以某字和某字可以相通假的前提,是借字与本字的读音必须是相同或相近。 3、连绵词“匍匐”在古书中见到多种写法,例如: 《战国策·xx》: “嫂蛇行匍伏,xx自跪而xx。” 《史记·xx列传》: “嫂委蛇xx,以面掩地而谢。” 《诗经·xx》: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xx·昭公十三年》: “xx射怀锦,奉壶饮冰,以xx。” 请说明这些连绵词书写用字比较自由的原因。 答: 除了“匍匐”以外,其他连绵词同样也有用字比较自由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连绵词是两个音节合成的单纯词,两个音节合起来记录的只是一个词素,表示一个意义,不能拆开解释。单个的字对连绵词只起标音的作用,因此,记录连绵词的用字一般都比较自由,所以在古书中可以见到多种写法。 4、给下面各首近体诗标上平仄: (可平可仄处加上记号)

“古韵诗词,墨存风华”古诗词大赛题库

“古韵诗词,墨存风华”古诗词大赛 题库 一、唐诗 1、唐诗简介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618年—907年)的诗,但也可以指以唐朝风格创作的诗。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2、唐诗的分期 (1)初唐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他是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大旗的作家。在文风上,初唐时期的诗人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开辟了新的世界。

(2)盛唐时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愈所说“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另有王维、孟浩然代表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代表边塞诗派。若虚、贺知章、旭、包融被称为“吴中四士”。 (3)中唐时期 在中唐时期,分为前期与后期,前期处于低潮,后期则重现繁荣景象。前期代表诗人长卿、韦应物(山水诗,王孟余绪)、卢纶、益(边塞诗,高适、岑参余绪)后期则出现“新乐府诗派”、“孟诗派”。白居易、元稹领导了新乐府运动。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禹锡,贺之诗也颇有成就。 (4)晚唐时期 晚唐时期为夕阳返照时期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商隐和杜牧被人们称为“小杜”。

上古音的韵部

通论(四)上古音的韵部 上古,是指先秦两汉时期,主要指先秦时期。韵部是古人从押韵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归纳提出的概念。它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上古的韵部指主要元音(韵腹)和韵尾,韵头和声调不计。 上古韵部主要是从以《诗经》为代表的先秦韵文中归纳出来的,所以有人也把上古韵部称为《诗经》的韵部。 一、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 主要有两个:一是以《诗经》《楚辞》等先秦韵文为研究对象,采取系联的方法从中归纳出上古的韵部;一是以《说文解字》中的谐声字(形声字)为研究对象,通过谐声系统去印证《诗经》的分部并扩大每一部的归字。 1、《诗经》用韵的归纳 《诗经》每一篇都是押韵的,所以对《诗经》的韵脚字进行系联归纳,就可以大致得到上古韵部的状况。系联方法如下:

絺(chi1)兮綌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邶风绿衣》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 胡不自北,胡不自南。 胡逝我梁,祗搅我心。《诗小雅何人斯》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詩邶风燕燕》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 食我桑葚,怀我好音。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詩鲁颂泮水》

《绿衣》的韵脚字是“风”“心”,说明二字在上古属于同一韵部。《何人斯》的韵脚字是“风”“南”“心”,可以证明“风”“心”押韵并非偶然,又说明“南”与“风”“心”在上古同部。《燕燕》的韵脚字是“音”“南”“心”,其中也有“南”,可证“南”与“心”押韵亦非偶然,又说明“音”“南”“心”“风”上古同部。以下类推。 这种归纳韵脚字的方法就叫系联法,又叫做“丝联绳引”。上古的韵部就是使用这种方法归纳出来的。具体步骤是,先用系联法将《诗经》韵脚字归纳为若干组,有多少组就说明上古有多少韵部,然后对《楚辞》等先秦韵文进行系联以验证《诗经》分部的正确性并扩大各部的归字。 2、谐声字的归纳 通过《诗经》等先秦韵文归纳出来的古韵部是可信的,但是由于没有将韵脚字以外的字归纳进去,而韵脚字又很有限,所以这样的韵部含字太少。形声字的谐声系统能够扩大

唯美伤感古韵古风美文片段(一)

唯美伤感古韵古风美文片段(一) ?微风拂面,细雨初晴,荷塘翠叶漫卷。竞看芙蓉开启,与谁争现?蜻蜓早立欲语,应识她、出泥不浅。醉中舞,正欢欣、一缕暗香随遣。掠水双双飞燕,惟盼那、斜阳影红杯盏。若误前尘,只恐又成梦幻。芳心哪堪冷落,月无圆、泪也洒遍。问去处,怎忍见、舟别晓岸。【声声慢?爱】?十年 楼阁锁清秋,阶前苔幽,帘卷心愁;香墨轻叹情未收,寸寸柔肠,欲说还休;流水无情落花游,始觉春空,粉泪盈眸;麦花镜里形容瘦,思亦悠悠,恨亦悠悠。【一剪梅】?把相 思裁秀句,凌乱难协律。和泪写云笺,仄仄平平,皆是秋思绪。夜来幽梦忽相聚,牵动愁如许。帘外雨声声,点点滴滴,婉转随风去。?红消翠减,蓬枯圆碎,几亩残荷香冷。闹红一夏雁飞凉,雨千点,鸳鸯无影。荷蜓飘渺,寒蝉凄切,半苑秋池荡景。可怜玉露漫西风,绿云去,唯留清梦。【鹊桥仙秋荷】?凌雪一枝尤俏,暗散冷香殊巧。玉露熏绯斜鬓角,不教梨独傲。疏影横窗争料峭,雪中笑、脆铃嘻闹。 三弄皎,字珠玑月眺,便与谁相照。【雨中花令梅花】?雾 锁晨光树影茫,晓来庭院扫残霜。单衣欲试西风露,小径犹藏野菊香。秋去也,蝶彷徨,枫林依旧着红妆。闲时诗笔凭谁润,幸有梧桐落几章。?碎尘成澜。长尘万丈,流年还是、 素颜轻叹。梦影几多,易冷半杯残盏。小笺细语难眠事,一字一看千

转。恐天涯不与,寄书无处,怎堪情断。醉言离别泪,融愁凭酒,月缺花飞风散。碧落烟云,只瘦了轮回缘。尽成镜水无逢日,一纸柔肠谁念?枉凝眸,纵有锦章华句,恨难相伴。陌上上演繁华绝恋,谁在幕前顿足??惜别陌上繁华,无计留春。伊人意欲远行时,浅墨相随、字字离苦。 可是长亭路尽处?盏酒衷肠诉。莫道晚归来,鸿雁传笺、未语双眸雾。雁过斜阳,寥廓江天,醉舞黄叶铺满路,欲问昨年何处去,犹恐言出无归书。乱山空断千树,看暮云轻渡。 无意惹秋风,空诉柔肠,争奈托霞绪。?随性枕霞,清风蕴 涵的诗经,翻开了,飘飘峰峦,幻化一朵清露垂滴菟丝,常驻静谷,悄然水墨,摘雨做云。清池浣壁,砚台,以心的淡雅拂竹筛月,依绕阡陌桃源洞天,陌上轻歌,细腻绵长为特立的一脉风情。但看幽谷花开花落,素蝶翩然入梦,曦月千里。?青梅落,花无期,茶凉三兮。牡丹笑,七月七,楼栋别期。雁单飞,云孤寂,浮萍无依。凤独游,闽江碧,风雨相袭。时光碎,谁曾忆,爱宠云集。范阳乱,人相离,恩情难系。韶华尽,白素衣,古井凄迷。思奠处,何堪记,断肠新题。 ?云烟深处,徐徐清影,梦摇曳。醉吟着听风,解雨,倾夜,醉月。目光迷离,似一弯清泉荡漾,一萧管弦悠扬。浸润了清美,蕴含了淡愁,描画了絮语,镌刻了记忆,是否能卷写一曲雨润深情的心音?回眸叹无语;穿千山,涉万水,千帆渡;当此凝,枕一籁天际。一曲辞赋一杯如莲,把酒问风,饮尽纤尘。?梦里飞花几度秋,红颜憔损

古韵词牌词律

古韵词牌词律 部分词牌名的格调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声韵▲-仄声韵 △后(叶平韵或协平韵)韵脚之字不但为平韵且应与前一韵字同部(同一韵部,如an)(句)指断句的句读(dòu)。 -------------------------------------------------------------------------------- 平韵格 南歌子渔歌子忆江南浪淘沙 江南春忆王孙江城子长相思 醉太平玉蝴蝶浣溪沙巫山一段云 采桑子诉衷情画堂春阮郎归 朝中措眼儿媚人月圆柳梢青 太常引少年游临江仙鹧鸪天 小重山一剪梅唐多令破阵子 喝火令行香子风入松金人捧露盘 八六子雪梅香满庭芳水调歌头 凤凰台上忆吹箫汉宫春八声甘州扬州慢 高阳台寿楼春忆旧游望海潮 沁园春 -------------------------------------------------------------------------------- 仄韵格 如梦令天仙子生查子醉花间 点绛唇卜算子谒金门好事近 忆少年忆秦娥烛影摇红醉花阴 木兰花鹊桥仙夜游宫踏莎行 钗头凤蝶恋花渔家傲苏幕遮 酷相思解佩令青玉案千秋岁 离亭燕粉蝶儿御街行祝英台近 洞仙歌满江红声声慢黄莺儿 剑器近宴山亭念奴娇绛都春 桂枝香水龙吟石州慢瑞鹤仙 宴清都齐天乐雨霖铃眉妩 永遇乐二郎神拜星月慢西河 西吴曲望远行摸鱼儿贺新郎 兰陵王 -------------------------------------------------------------------------------- 平仄韵转换格 南乡子调笑令昭君怨菩萨蛮 更漏子喜迁莺清平乐忆余杭 河传虞美人

古汉诗律习题集上课讲义

五、简答题 1、唐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的韵脚字为“秦”、“津”、“人”、“邻”、“巾”。其中,“秦”、“人”、“邻”现在读起来为阳平声,而“津”、“巾”读起来为阴平声。试说明一下原因。 答:这首诗的韵脚字阴平声和阳平字通押的原因是,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声,都是由中古时代的平声分化而来的。中古平声字的分化是依据声母的清浊而分化的,其规律是:清声母字变为阴平字,浊声母字变为阳平字。近体诗押韵依据的是中古时代的语音,那时平声调并没有分化,所以可以通押。 2、古书注解中常见注明“某通某”的情况,例如: 《论贵粟书》:“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政”通“徵”。 《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荀子·天论》:“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错”通“措”。 请说明上述各组字可以相互通假的原因。 答:所列例句中“政”通“徵”、“惠”通“慧”、“错”通“措”等通假字例,也叫做古音通假。这种通假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字的人只考虑了语音关系,而没有考虑形义的搭配,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所以某字和某字可以相通假的前提,是借字与本字的读音必须是相同或相近。 3、连绵词“匍匐”在古书中见到多种写法,例如: 《战国策·秦策》:“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史记·苏泰列传》:“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 《诗经·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左传·昭公十三年》:“司铎射怀锦,奉壶饮冰,以蒲伏焉。” 请说明这些连绵词书写用字比较自由的原因。 答:除了“匍匐”以外,其他连绵词同样也有用字比较自由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连绵词是两个音节合成的单纯词,两个音节合起来记录的只是一个词素,表示一个意义,不能拆开解释。单个的字对连绵词只起标音的作用,因此,记录连绵词的用字一般都比较自由,所以在古书中可以见到多种写法。 4、给下面各首近体诗标上平仄:(可平可仄处加上记号) (1)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2)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李商隐《晚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併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形容深沉爱情的诗词

爱情中的你,是什么样子?若用古诗来形容,哪句古韵诗句最符合爱情中的你?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形容深沉爱情的诗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 吧! 形容深沉爱情的诗词1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秦观《八六子》从别後,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 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五七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一《诗经?邶风》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形容深沉爱情的诗词2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杜秋娘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

古代汉语第二学期总题库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顾炎武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 A10 B17 C25 D30A 2、段玉裁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 A10 B17 C28 D30 B 3、黄侃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 A10 B17 C28 D30 C 4、下列字母中属于牙音的是…………………………………………………………() A溪 B船 C从 D晓A 5、下列字母中属于唇音的是…………………………………………………………() A见 B章 C非 D并C D 6、下列字母中属于舌音的是…………………………………………………………() A端 B昌 C书 D精ABC 7、下列字母中属于齿音的是…………………………………………………………() A心 B崇 C清 D日ABC 8、下列字母中属于喉音的是…………………………………………………………() A端 B帮 C影 D邪C 9、下列字母中属于半舌音的是………………………………………………………() A群 B精 C来 D匣C 10、下列字母中属于半齿音的是………………………………………………………() A定 B晓 C来 D日D 11、上古声母系统中,三十六字母的帮滂并明应该与另一类合并的字母是………() A见溪群疑 B端透定泥 C非敷奉微 D精清从心C 12、上古声母系统中,三十六字母的知彻澄娘应该与另一类合并的字母是………() A见溪群疑 B端透定泥 C帮滂并明 D精清从心B 13、“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说这句话的是() A王念孙 B王引之 C顾炎武 D王力B 14、东汉时期为三礼作注解的学者是………………………………………………() A毛亨 B马融 C郑玄 D孔安国C 15、唐代出现的新的注解形式是……………………………………………………() A笺 B疏 C正义 D集解BC 16、郑玄《毛诗笺》的主要内容是…………………………………………………() A补充毛传 B订正毛传 C阐明毛传隐晦的地方 D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提出ABCD 17、区别同义词的差别并且被释词放在后面的注解术语是………………………() A曰 B之言 C谓 D谓之AD 18、以具体释抽象并且被释词放在前面的术语是…………………………………() A曰 B为 C谓之 D谓D 19、用来声训的术语是………………………………………………………………() A之言 B之为言 C如字 D衍文AB 20、为《史记》作注解的学者有……………………………………………………() A李善 B司马贞 C张守节 D裴松之BC 21、唐代李善与五臣所注解的作品是………………………………………………() A《诗经》 B《楚辞》 C《玉台新咏》 D《文选》D 22、南朝裴松之所注解的史书是…………………………………………………()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后汉书》C 23、以注明典故的出处来源著称的注解作品是…………………………………() A萧统《文选注》 B李善《文选注》 C裴松之《三国志注》 D郑玄《毛诗笺》B 24、侧重阐明哲学思想的注解作品是……………………………………………()

古声古韵归字表

一、说明 1.上古三十二声母。它们是: 影 见溪群疑晓匣 端透定泥来 章昌船日余书禅 庄初崇山 精清从心邪 帮滂並明 2.表中的常用字依《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声母表顺序排列。 3.为了节省篇幅,凡能用古今语音对应规律概括的同声母的字,则只列规律,不列单字。 二、音序目录 b (918) D (918) m (918) f (919) d (919) t (919) n (920) l (920) g (920) k (921) h (921) j (922) q (923) x (923) zh (924) ch (925) sh (926) r (927) z (927) c (927) s (928) O (928)

b 1.散字: ①犮拔跋魃茇妭軷胈坺?罷踣孛浡勃渤艴亳薄簿礴踄癹泊帛别(离别)蹩鼻敝弊幣獘斃怭駜苾飶佖比(近也)陛篦坒芘髀婢避弼愎奰哺捕餔(哺养)部篰蔀瓿簿步荹白粺稗敗倍蓓悖誖被憊犕糒邶雹薄抱菢鲍暴鸔曝虣滮摽(落也)瘢阪 瓣辦采伴拌?辨辯辡辮便(利也)弁昪閞卞汴笨臏髕傍(依附)徬(依附)蚌棒玤菶病並竝——並母 ②睥?怖悑——滂母 2.对应规律: 其余今普通话读b声母的字——帮母 p 1.散字: ①杷琶婆鄱皤鼙鞞?膍邳罷(倦也)皮疲郫埤裨陴脾蜱毗纰(衣饰花边)蚍貔琵枇?膍圮否痞辟闢甓鸊蒲脯菩(草名)匍葡菐僕瀑曝暴排俳徘牌培陪棓(姓) 佩珮旆斾袍咆炮(烧烤也)炰庖匏捊瓢驃殍抔掊裒幋般(乐也)媻鞶盤磐磻蟠叛畔伴(伴奂,悠闲也)袢便(安适,便佞)緶諞駢胼蹁楄玭盆貧頻蘋顰嚬?嬪蠙牝旁傍(侧也)彷(徬)膀龐朋棚堋倗鵬彭蓬芃馮憑凭平枰评苹坪泙萍瓶洴缾屏(屏障)荓軿蛢——並母 ②廹羆陂罷詖濮蹼莆圃譜轡茷(茂盛也)——帮母 2.对应规律: 其余今普通话读p声母的字——滂母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请说明下列工具书之间的差别。 (1)字典与词典。 字典主要是以解释单个字的形、音、义为出发点的。“字典”一词出现在《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为字书。 词典是以词为解释对象的工具书。词典的类型有多种,如普通词典、专科词典、分类词典。 (2)类书与政书。 类书是一种分类汇编各种资料的工具书。其体例都是先分大类,后标子目,各种材料类聚于子目之下。类书的内容无所不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类书的大类或子目,所以有人将其比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政书是记载历代政治经济、典章制度沿革变化的书籍。政书原本是一种历史著作,由于其中集中记载了典章制度,具有资料汇编的性质,人们就当做工具书来使用了。政书的特点是分门别类地加以叙述。一种典制系统是一个门类,每个门类之下再区分子目,与一般类书相同,只是一般类书门类子目无所不包,而政书的门类子目一般局限在典章制度的范围内。 (3)“十通”与会要、会典。 “十通”是通记历代典制的十部政书的总称,包括《通典》、《通志》、《文献通》等十部书。 会要、会典都属于断代政书。 (4)会要与会典。 会要以事类为纲,分门别类地记载一代典章制度;会典则一般以官署机构为纲,重点记述国家政令、官吏职掌,汇编有关事例。前者以类相从,后者以官统事。 二、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主要有哪几部?指出其标古音的方法。 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有以下几部,其标音方法如下所述; (1)《说文解字》。部分字用“读若”这一术语注出了读音。 (2)《康熙字典》。其释字体例是先列本音本义,再列别音别义。注音以罗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洪武正韵》等古代韵书中的反切为主,辅以直音。 (3)《中华大字典》。在注音上,它以《集韵》的反切为准,每音只加一个反切,《集韵》中没有的字,再用《广韵》或其他韵书中的反切。反切之后加注直音和平水韵韵目。 (4)《汉语大字典》。其中对每个字,依次注出了今音、中古音和上古音。如一字多音则分列。其中,今音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中古音用《广韵》或《集韵》的反切标注,同时表明声、韵、调;上古音只标韵部,采用的是近人考订的古韵三十部。 (5)《王力古汉语字典》。注音中不仅标出了上古的韵部,同时标出了中古的韵部、声母和声调。 (6)《辞源》。其注音同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标注今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出了中古的声调、韵部和声母。 (7)《汉语大词典》。单字的注音分为二段式:用汉语拼音字母注现代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明声调、韵部和声母。凡产生于近代的字,一律依近代韵书、字书中的反切标音,只标明声调和韵部,不标声母。 (8)《中文大辞典》。注音先列反切,后列平水韵目,最后列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

冬至诗词

冬至诗词 导读:关于冬至诗词1 节选自《江南的冬景》/郁达夫著 季节十二帖·冬至 “吃过这碗汤圆,就长一岁了。”冬至的时候,母亲总是这样说。母亲亲手做的汤圆格外好吃,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又和着成长的`传说。 吃完汤圆,我们就全家围在一起喝热茶,看腾腾热气在冷空气中久久不散。茶是父亲泡的,他每天都喝茶。但那一天,他环视我们说:“果然又长大一些。” 那是很多年前冬至的记忆。父亲逝世后,在冬至这天,我常想起他泡的茶,香味至今仍在齿边。 节选自《季节十二帖》/林清玄著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佳眠熟。门外事,何时足。且团栾同社,笑歌相属。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关于冬至诗词2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汉语史复习大纲

一、名词解释 1阴阳对转:是训诂名词,又称“韵转”或“一声之转”,指用音韵学上古韵分部的成果和韵表所体现的古韵部之间的关系,来说明训诂学上与词义有关的音变和音异现象。可以参考黄侃先生的古韵二十八部和王力先生脂微部分。 2同源词: 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有联系,由同一语源孳生的词或词素。如"背"和"负"。在汉语中,有双声的,如"柔"和"弱"(同义),"明"和"灭"(反义);有叠韵的,如"刚"和"强"(同义),"寒"和"暖"(反义)。就意义上看,有同义、反义或其他关联。 3尖音:古声母“精清从心邪”和细音韵母(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的字音叫尖音,如“将、趣、前”等字。 4读破:是指在阅读古书时,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破读音主要是声调的变化,且大多数是把原来的平声(或上声、入声)字变读为去声。破读的意义和本音的意义之间则有着历史的联系,例如“王”字,在“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中读平声,是名词,帝王的意思,而在“大楚兴,陈胜王”中破读为去声。是动词,称王的意思后者的意义和读音是由前者演化而来的。 5异文:凡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而字句互异,包括通假字和异体字,都称异文。《左传·隐公二年》“夏,莒人入向,以姜氏还”晋杜预注:“凡得失小,故《经》无异文而《传》备其事。” 6古物轻唇:“古物轻唇”是由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首先提出。认为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重唇“帮滂並明”,没有轻唇“非敷奉微”,并根据形声字,通假异文,古人读音,声训,古反切,等论据加以证明。 7古无舌上:“古无舌上”是由清代学者钱大昕首先提出的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舌上”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只有舌头“端透定泥”,没有舌上“知徹澄娘”。舌上音声母是由后来从舌头音分化出来的。直到现在,有些方言中仍然只有舌头音,如:湖南衡山方言,“里”读“底”,“为”读“里”。 8 《中原音韵》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是由元人周德清根据当时各名家(关、郑、马、白)的戏曲用韵编篡而成。此书分九十韵部,二十五声部。韵部特点为:第一,只有阴声韵部,没有入声韵部;第二,是新产生出支思和车遮两个新的韵部;第三,桓欢部和

古韵美文集锦

古韵美文集锦 冷夜的风划过指尖,落墨成一丝一缕忧伤,滴在心里,化成胭脂泪。携一缕月光下的思念,今夜为君独憔悴,捻一片落花,掬一抹月色,闭目遥想,你就在我身旁。我愿抛下风尘愚念,为你织起一个深情的梦。一段尘缘,梦断成空。今生我只是过客,只是风景里的旁观者。此去别后天涯,请君莫念,莫念...... 一季秋思,一脉痴语,醉笔描素笺,或深、或浅。将一朵莲的心事遣入流年,以一种花开的姿态静默成兰,如水、如仙。寂寂流年,浅浅擦肩,只想捻一阕诗情,书一怀画意,小酌怡情,吟风弄月,无关他言,且歌、且行。静守一份安然,淡墨红尘,默然相爱,寂静喜欢。 萧萧秋风,伊人独醉,今世情缘一念起。琴瑟弦,琵琶语,高山流水觅知音,共谱一曲相思引。浅黛如水,柔眸微启,斜倚轻风里,淡看花开花落。指捻花香,步步生莲,一帘幽梦里,闲观云卷云舒。凝眸远望,望尽天涯路,等你来看细水长流,你不来,我不敢老去。 明月皎皎,秋风瑟瑟,鹊桥相会鹊桥仙。银汉迢迢,星云渺渺,天亦有情在人间。眉黛柔柔,霓裳翩翩,佳期如梦梦千年。深情款款,爱意绵绵,且诉相思思未眠。花前吟哦,月下浅唱,千里姻缘一线牵。两情相悦,心若相连,天涯也在咫尺间。 离合聚散总关情,梦里念里皆是你。纵是此恨无关风月,亦不悔一场风花雪月的情。繁华过处,三千弱水亦荒芜,只留下指尖微凉的情愫,空对月吟。平素不惹相思,最是相思,不诉离别,最患离别。此生愿偎君怀,感同心有灵犀的温度,携手赴一场来生今世。 谁抚我青丝万缕,为你绾结一世同心;谁为我深情凝望,许你一场地老天荒。前世我为你轩下窗前一朵莲,悄然映入你眼帘,你挥笔轻吟咏莲诗篇,不知我心似君心,轮回已千年。今生你是我不悔的眷恋,我依然为你深情款款,一笑莞尔,许下三生三世的夙愿。 细雨微风,轻诉流年,温润了一季的春暖花开。若水清颜,馨墨冉,微雨清寒声声慢。一念之间,三月飘雪戏花残。你从红尘中依约走来,如莲淡雅,如兰静娴。笑靥如花,柔软了我的眼眸,回首一瞬间,千年。一帘风尘,舞动了谁的若雪幽梦?陌上花开,便可缓缓归矣。 一曲心音,涤荡了世间尘埃。一缕花魂,沉醉了唯美忧伤。一次邂逅,倾尽了高山流水。一念执著,爱不同生死同穴。春水凝碧,倾予几许柔肠。纤指红尘,千世轮回成殇。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静听花开,为你,倾尽千年的等待。蓦然回首,花开彼岸,香漫雪海。

古诗词押韵表

古诗词押韵表

衣依沂 朱珠趋 上平 空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峒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 窿懵庞种盅芎倥朦绒葱匆骢 上平:二冬 冬农宗钟龙舂松冲容蓉庸封胸雍浓重从逢缝踪茸峰锋烽蛩慵恭供淙侬 松凶墉镛佣溶邛共憧喁邕壅纵龚枞脓淞匈汹禺蚣榕彤 上平:三江 江扛窗邦缸降双庞逢腔撞幢桩淙豇釭 上平:四支 缁箕椎黒篪萎匙脾坻嶷治骊尸棊怡尼漪累牺饴而鸱推縻璃祁绥逵羲羸 肢骐訾狮奇嗤咨堕其睢漓蠡噫馗辎胝鳍蛇陴淇淄丽筛厮氏痍貔比僖贻祺嘻 鹂瓷琦嵋怩熹孜台蚩罹魑丕琪耆衰惟剂提禧居梔戏畸椅磁痿离佳虽仔寅委 崎隋逶倭黎犁郦 上平:四支 支枝移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眉悲之芝时诗 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滋持随痴维卮麋螭麾墀弥慈遗肌脂雌披 嬉尸狸炊篱兹差疲茨卑亏蕤陲骑曦歧岐谁斯私窥熙欺疵赀笞羁彝颐资糜饥 衰锥姨楣夔涯伊蓍追 上平:五微 微薇晖徽挥韦围帏违霏菲妃绯飞非扉肥腓威畿机几讥矶稀希 巍归诽痱欷葳颀圻 上平:六鱼 鱼渔初书舒居裾车渠余予誉舆胥狙锄疏蔬梳虚嘘徐猪闾庐驴诸除储如 墟 与畲疽苴于茹蛆且沮祛蜍榈淤好雎纾躇趄滁屠据匹咀衙涂虑 上平:七虞 虞愚娱隅刍无芜巫于盂衢儒濡襦须株诛蛛殊瑜榆谀愉腴区驱躯 扶符凫雏 敷夫肤纤输枢厨俱驹模谟蒲胡湖瑚乎壶狐弧孤辜姑觚菰徒途涂荼 图屠奴呼吾 上平:七虞 梧吴租卢鲈苏酥乌枯都铺禺诬竽吁瞿劬需俞逾觎揄萸臾渝岖镂娄夫孚 桴俘迂姝拘摹糊鸪沽呱蛄驽逋胪垆徂孥泸栌嚅蚨诹扶母毋芙喁颅轳句邾洙 麸机膜瓠恶芋呕驺喻枸侏齬葫懦帑拊 上平:八齐 齐黎犁梨妻萋凄堤低题提蹄啼鸡稽兮倪霓西栖犀嘶撕梯鼙赍迷泥溪蹊 圭闺携畦嵇跻奚脐醯黧蠡醍鹈奎批砒睽萸篦齑藜猊鲵羝 上平:九佳

醉美红颜古风古韵美文美段集锦

醉美红颜古风古韵美文美段集锦 文:醉美红颜编辑:冰心香捻翼梦,花尽残阳,几许落红,染织寂寞,离殇悲?秋梧桐,叶悲殇,欢悲依然,梦凄凉。京华烟云,一水波,泪眼几万重?红楼烛离岸,谁将烟花青雨,凭栏依?黄昏凉斜阳,红楼葬花吟。空了红尘梦,寂寞撩如烟。冷颦花月,指尖凉,含香影梦,一场梦。风转篱落,浅悲凉。只是瘦了一水,冰馨诗月。含香樱雪,泪锦帕,谁知羞月,几时黛?垂泪天明,谁曲歌?一笔落红,谁了然?春红落尽,梦已去。故梦难留,是悲凉。辗转风云,多变化。雨落千尺,人心撤。悲喜怨家,总聚首。红白花底总相依,各自韵弦,画心路。月梦梨花,固然美。风露天涯,终有别。画境陶然,总有残。一悲一喜,终成殇。素脂霖霄,不急凤羽菱花,落画廊,一片青红,惹怜惜。西江月,凉风吹。月落画境,添香愁。鬓红瑶月,情湿寒。花梦奇缘,澄思渺。芬香露宿,雨蝶梦。花枝青纱,共梁烛,一片冰心,染媚间。共度桃红,吟风雨,一片桃花,开满城。共是良宵,吟唐诗,画墨烛影,宋词边。彼岸花香,石榴裙,一地花香诗语,醉香糯。万千风华,展娥眉!孤帆客尘,一片冷,小香落雨,谁染颦?妆红落黛,玉脂弦,谁将红泪,吟残妆?一片凋零,碎呢喃。花落尘埃,冰雪寒。紫若清寒,人心愁。冷落烟雨,红楼深,几处情缘,几处花又开?泪影凝眸,

花瓣雨,谁将织女心事,守醉红?一片真心待佳人。月落三更,夜半瘦,梦里花灯,几时映?不知红绡,云霞几时飞?芸香莞尔,莺芳菲,一城花月,影红梅秋满花枝,风露寒,一池幽韵,转冰凉。夜绾阑珊,烟波轻。不见庭澜,花径处,只见伊人,独处蹙。一朵粉腮,湿露珠。晗香影雪,晚装凝,一身婉约,浅疏影。一抹胭脂,染唇绛。踏暮露微,低眉晗。月落轻纱,似花影。一地璀璨,影娇美。馨若黛月,思君且。玉脂缠绵,情无限。忘穿水月,镜中花,一帘相思,梦中影。只等灯红,捻朱砂,一片冰馨,君画眉!。秋水凝寒,迟暮归,月落西楼,红烛冷。花若幽怜,暗香尽,谁染冰馨,抚琴摇?踏脂衾榻,谁玉璋?玲珑揉进万般情,不知烟雨,谁娉瑶?颦香瑶雪,几时欢?翻香绰约,一曲花魂,影清绝。谁知红菱,慕容雪,一声哀怨,染指寒。遍布罗衫,湿香翎,一厢轻愁,为谁染?愁了馨,淡了墨,一笔痴情,碎成陌。水落烟波,情太苦。字落凤眼,泪潸然,一滴泪红,吟千愁!谁与谁的前尘,化不尽风情万种,一条爱恨痴路,只是轮回一刹,千年情缘拈做尘泥,拂风一笑已是过眼烟花。看透人间冷暖,感知世事无常,心若禅心,扫尽幽暗思绪。研一池墨香,执一盏青灯,画情画骨,画一笔沧桑,画寂寞飘零。穿越唐风宋雨的惆怅,放下红尘一念的牵绊,皈依山水云淡的初心,一缕清魂,抛却浮世繁华。若,我白发苍苍,容颜迟暮,你会不会,依旧如此,牵我双手,倾世温柔。当年

吐血整理的古代汉语重点整理

古代汉语重点整理(根据范新干和郭攀,欢迎补充) 因为范新干给出了具体页数,所以就只列出了相应内容。 一、文化常识 历法部分: 年、岁:年和岁有不同的意思。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阴历年,一年12或13个月,354或384日。岁相当于今天的阳历年,一年12个月,365或366日。“岁”的意义来源于岁星(即木星)。岁星在天空运行一周的时间约等于人间谷物成熟十二次,于是把岁星运行一周的十二分之一称为一岁。岁也就是现代天文学所谓回归年,又叫太阳年。 三正:春秋战国时代有夏历、殷历、周历三种历法。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岁首月建不同。“建”指“斗建”,即北斗所指的时辰,由子至亥,每月迁移一辰。“正”即“正月”,岁首之月。因三种历法的正月不同,所以叫“三正”。夏历正月北斗指寅,周历北斗指子,以此类推得出其它月份。诗经中(一之日,二之日等)用的是周历,现在用的农历都是夏历。 四时:又叫“四季”。因气温、雨雪情况依次冠以春、夏、秋、冬四个名称。后来依夏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分别称为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以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分别称为孟冬、仲冬、季冬。 分至和气:分至就是二分二至,即冬至、春分、夏至、秋分,以此将一回归年的长度划为四等分。划为二十四气是包括分至在内在二十四个历法术语,用它们把一回归年等分。 朔望、弦晦和时辰:一月之中有几日分别叫做朔、上弦、望、下弦、晦。这是根据太阳、地球、月亮运行的不同角度而定的。初一日叫“朔”,取日月合朔后的第一日之义,即月亮居中三个天体成180°;十五或十六日叫“望”。三十或二十九日为晦,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取义于月光隐去。周以前的文献中从朔到上弦叫“初吉”,从上弦到望叫“既生魄”(魄有时写为霸),从望到下弦叫“既望”,从下弦到晦叫“既死魄”。 姓名部分: 姓、氏: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姓的作用是:明血缘、别婚姻、崇恩爱、厚亲亲。同姓者不可通婚。到春秋战国时期,依旧只有贵族有姓而平民,因此姓也成为了区分阶级的一个标志。 氏的确立:以受封的邑为氏,例如解狐;以所居住的地名为氏,例如西门豹,百里奚;以官名为氏,例如卜偃,史墨;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孔丘、庄骄。 女子出嫁的称呼:未出嫁时,一般都在姓之前加上排行,如孟姬、仲姜、季姒之类。或在姓前加上自己所自出的国名,如秦嬴、齐姜、褒姒之类。出嫁之后,则在姓前加上丈夫的国名或氏,如孔姬、棠姜、息妫之类。死后,加配偶或者自己的谥号,如文姜、武姜、穆姜、齐姜之类。 名、字:名是“生孩三月,择吉命名“,就是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字是男二十,女十五要取字。 名、字的联系:同义:宰予字子我,诸葛亮字孔明, 张辽字文远,陆游字务观 反义:曾皙字点,韩愈字退之, 许退字进之 连义:司马牛字耕,赵云字子龙, 苏轼字子瞻, 类统:孔鲤字伯鱼,周鼎字伯器 萧珪字君玉,郑樵字渔仲。 男子的称呼:男子的称呼第一个字表长序;第二个表字,第三个表性别,用父、甫或子。如:仲尼父。一般用简称:如伯禽、叔向。上古时期,名和字连着说的时候,通常是先称字,再称名。汉代以后,则往往先名后字。 号:号是自取的。可以根据1、身份:杜甫号少陵布衣2、居处:朱熹号晦庵;杨

吟唱声声扬古韵 诗词朗朗神飞扬

吟唱声声扬古韵诗词朗朗神飞扬 ——让“吟唱”教学法走进课堂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诗经》起,一直到今天,古诗词以其广泛的内容,深邃的内涵,真挚的情感,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古诗词正是先人给予我们的一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是经过筛选出来的精品中的精品。短短的几行字,寥寥数语,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而这其中的哲理与美韵更是让学生受益。那么,如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使学生领悟蕴涵在其中的各种情感,从而陶冶学生自身的情操呢?这让我们的语文老师陷入两难境地:讲多了,古诗词的整体意境美被拆解;不讲,年幼的孩子又难以逾越理解的障碍。我在教学古诗词时,一般是让学生先读,然后逐字逐句解释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背诵。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学得很枯燥,乏味。所以怎么教学古诗词,成了令我和同行老师们愁眉不展的难题。 五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和美课堂”第七届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切身领略到了戴建荣老师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法,受益匪浅,为我打开了另一扇学习古诗词的大门。 戴老师根据当代儿童的认知心理,借鉴中国传统诗文学习的优秀经验,古为今用,摸索出别具一格的小学古诗词“吟唱”教学法。其实用“吟唱”来概括戴建荣老师的古诗词教学法并不十

分准确,因为它包含四个组成部分:读、唱、吟、舞。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一、音律入诵读 “吟唱”教学法的第一步是“读”。 现今的古诗词教学中,老师们大都按照“两字一顿”这样一种单一的模式来指导学生诵读。以《回乡偶书》为例:(“/”表示停顿)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似,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种“千篇一律”的朗读,单调乏味,没有情趣,久而久之,学生对古诗词诵读就会失去应有的兴趣。 中国古诗词十分讲究音律,“平上去人”四声抑扬顿挫的节奏和声韵变化体现出鲜明而丰富的音乐性。如果把音律引入诵读,指导学生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来朗读古诗,岂不是能更好地再现古诗的音韵之美,引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吗? “平”指平声字,包括现在普通话中除去由古人声字变来的全部阴平和阳平的字;“仄”指上声、去声和人声的字。戴老师的具体方法是:平声拖长音节,仄声声停气不停,缩短发音。五

第九章 上古音的韵部

第九章上古音的韵部 上古韵部主要是从以《诗经》为代表的先秦韵文中归纳出来的,所以有些书中也把上古韵部称作《诗经》的韵部。 第一节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 先秦两汉时代,既无反切又无韵书,所以要想知道上古韵部有多少,无反切、韵书可利用。前人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诗经》、《楚辞》等先秦韵文为研究对象,采取系联的方法从中归纳出上古的韵部;一个是以《说文解字》中的谐声字为研究对象,通过谐声系统去印证《诗经》的分部并扩大每一部的归字。 一、《诗经》用韵的归纳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全书305篇,其形成的时代跨度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共约五百余年。因为诗歌在古代是歌唱的,每一篇都要押韵以求其和谐上口,所以只要对《诗经》的韵脚字进行系联归纳,就可以大致弄清上古韵部的状况。其系联方法如下: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邶风·绿衣》四章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 胡不自北,胡不自南? 胡逝我梁?祇搅我心。 《诗·小雅·何人斯》四章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诗·邶风·燕燕》三章 翩彼飞鴞,集于泮林。 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诗·鲁颂·泮水》八章 《绿衣》的韵脚字是“风、心”,说明“风、心”在上古同部。《何人斯》的韵脚字是“风、南、心”,可证“风”与“心”押韵并非偶然。又说明“南”与“心、风”在上古同部。《燕燕》的韵脚字是“音、南、心”,其中也有“南”,可证“南”与“心”押韵亦非偶然,又说明“音”、“南”、“心”、“风”上古同部。《泮水》的韵脚字是“林、音、琛、金”,其中也有“音”,说明“林、音、琛、金、南、心、风”等字上古同部。这种归纳韵脚字的方法就叫做系联法,又叫做“丝联绳引”。上古的韵部就是使用这种方法归纳出来的。具体步骤是先用系联法将《诗经》韵脚字归纳为若干组,有多少组就说明上古有多少韵部,然后对《楚辞》、《易经》等其它先秦韵文进行系联以验证《诗经》分部的正确性并扩大各部的归字。下面我们将清人段玉裁《诗经》十七部中第六部(平声)的系联情况用线条表示出来,旨在观察一部的系联全貌。 段氏古韵第六部系联图① ①根据连线的需要,本图对段氏第六部各章的次序作了调整。图中“烝”与“蒸”、“赠”与“增”虽非同字,但声符相同,故系联在一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