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下期中联考生物试卷 答案和解析

【最新】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下期中联考生物试卷 答案和解析

【最新】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下期中联考生物试卷 答案和解析
【最新】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下期中联考生物试卷 答案和解析

【最新】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下期中联考生物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例有关B.细胞核的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

C.细胞的体积与细胞核无关D.细胞体积过大不利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2.如图表示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箭头所示方向由a→a或由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a→b段

C.治疗癌症的途径之一是用药物抑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b→a段

D.细胞中DNA含量的加倍是在b→a段

3.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下列特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1

①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②DNA分子数目加倍③染色体数目加倍④形成纺锤体⑤形成细胞板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①⑤②

C.④①⑤③②D.②④①③⑤

4.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某一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A.细胞膜向内凹陷B.着丝粒一分为二

C.中心体移向两极D.DNA正在进行复制

5.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6.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是()A.核膜、核仁消失B.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

C.形成纺锤体D.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7.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依次为2:1和1:1的时期是()

A.前期和后期B.间期和中期

C.间期和前期D.后期和末期

8.某同学观察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发现从细胞的两极逐渐发出纺锤丝,纵行排列于细胞中央,形成纺锤体,而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的中央,可推测他观察的是()

A.植物细胞分裂前期B.植物细胞分裂中期

C.动物细胞分裂前期D.动物细胞分裂中期

9.以下可能发生核膜和核仁周期性变化的细胞是()

A.蛙的红细胞与大肠杆菌B.癌细胞与植物分生区细胞

C.马的精细胞与精原细胞D.皮肤生发层细胞与成熟的红细胞10.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A.染色→解离→漂洗→制片B.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漂洗→解离→染色→制片D.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11.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不正确的是()

A.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未离体的体细胞不会表现出全能性

D.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12.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①老年人体内仍然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②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其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③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多细胞生物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④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⑤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结果⑥从细胞亚显微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器的数目、形态、结构、功能及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⑦从蛋白质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A.①⑥B.③④C.②⑦D.⑤⑦

13.人体内衰老的细胞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①水分减少,细胞萎缩②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③某些酶的活性降低④呼吸速率上升⑤色素积累增多⑥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⑦细胞核体积增大⑧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⑤⑥⑦⑧C.②③⑤⑥⑧D.①②③④⑤⑧

14.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是细胞死亡的两种方式。细胞坏死是因病理因素而产生的被动死亡。近期研究表明,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名为RIP3的蛋白激酶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可以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调控RIP3的合成可以调控细胞死亡的方式

3

B.若抑制RIP3的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坏死

C.以上研究结果证明细胞坏死与部分基因表达有关

D.人体造血干细胞中不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

15.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

B.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D.蝌蚪尾的自溶现象是细胞凋亡的具体表现

16.近日,蒙牛纯牛奶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140%,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会导致p53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的基因)失去正常功能,导致肝癌的发生。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p53基因属于原癌基因

B.黄曲霉毒素诱发肝癌发生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C.黄曲霉毒素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D.对于肝癌晚期的病人,目前还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

17.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18.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

B.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时除尽母本的雄蕊

C.在统计时,F2的数量越多,理论上其性状分离比越接近3:1

D.孟德尔提出杂合子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的假说,并通过实际种植来演绎19.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获得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对于其需要满足条件的表述,错误的是()

A.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

B.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F1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D.F2的性状分离比是大量数据统计的结果

20.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纯合显性个体和纯合隐性个体间行种植,另将玉米(雌雄异花)一对相对性状纯合显性个体和纯合隐性个体间行种植。则隐性纯合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B.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C.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D.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2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结果的实质是()

A.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

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C.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

D.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22.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为红色,Aa为粉红色,aa为白色。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下列关于F2个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红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B.白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

C.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D.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

23.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F3代中纯合子比例为()

A.1/8 B.7/8 C.7/16 D.9/16

24.鼠的黄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研究发现,多对黄鼠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黑鼠,其余均为黄鼠。由此推断合理的是()

A.鼠的黑色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B.后代黄鼠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C.黄鼠后代出现黑鼠是基因突变所致

D.黄鼠与黑鼠交配,后代中黄鼠约占1/2

25.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的组合

C.两亲本间的组合

D.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

26.白色盘状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产生的F2中杂合的白色球

5

状南瓜有4000株,则纯合的黄色盘状南瓜有()

A .1333株

B .2000株

C .4000株

D .8000株

27.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A .TTSS×TTSs

B .TtSs×TtSs

C .TtSs×TTSs

D .TtSS×TtSs 28.豌豆子叶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Y/y),圆粒对皱粒为显性(R/r)。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 1表现型如图。让F 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 2的性状分离比为( )

A .1∶1∶1∶1

B .2∶2∶1∶1

C .3∶1∶3∶1

D .

9∶3∶3∶1

29.如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甲、乙植株杂交后

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B .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C .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D .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 与a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30.研究人员为探究荞麦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的遗传规律,以两种自交可育的普通荞麦纯种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由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控制的

B.荞麦的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C.荞麦的尖果与钝果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D.荞麦的绿色茎与红色茎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3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B.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C.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D.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两次

32.以下①~④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④①③②33.图甲和图乙为处于相同分裂阶段的两种动物细胞,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关于它们的叙述中错误的

一项是()

A.细胞甲的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细胞中央

B.细胞甲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C.联会发生在细胞乙,而不会发生在细胞甲

D.细胞乙的染色体与亲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34.下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7

A.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B.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②代表染色体

D.Ⅰ~Ⅳ中的DNA数量比是2∶4∶4∶1

35.卵细胞形成特点不同于精子形成特点的是()

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无变形期②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无联会现象④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出现四分体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②

36.基因型为AaBbCc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类型有()A.1种B.2种C.3种D.4种

37.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A.①②B.②④C.①④

D.①③

38.某人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44+XYY,有可能是亲代产生配子时,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侧所致,此时的细胞名称为()

A.初级精母细胞B.次级精母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D.次级卵母细胞

39.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B.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C.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D.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二、实验题

40.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个鸭群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问题:

(1)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_________色是显性性状。

(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_________现象,比例都接近_________。

(3)第5组实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接近_________,该杂交称为___________,(4)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_____________鸭群混有杂合子。41.豌豆种子的子叶颜色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种子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其中Y对y为显性,R对r为显性)。某一科技小组在进行遗传实验中,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有4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作出的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______________定律。

亲代的基因型为:黄色圆粒___________,绿色圆粒___________。

(2)杂交后代中纯合体表现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后代中黄色皱粒所

占比例为______。

(3)杂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_%

(4)杂交后代中非亲本类型性状组合占___________%。

(5)杂交后代中,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的个体占后代总数的25%。

(6)若将子代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理论上讲后代中的性状表现及比例:_________。

三、综合题

42.甲图表示某高等雌性动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形,乙图表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

9

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A、B分别处于什么分裂什么时期?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A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B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

(3)图乙曲线A表示__________数量变化,曲线B表示__________数量变化。

(4)乙图中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叫_______________;5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__和9~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在光学显微镜下,可清晰辨认有丝分裂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区间是__________。

(6)乙图中时期6与11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图中A细胞、B细胞对应乙图中的区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B细胞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解析:与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有关,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A正确;细胞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所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与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有关,B正确,D错误;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A

【解析】

试题解析:按箭头所示方向由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由a→b表示分裂期,其中后期染色体平均分配,B正确;由b→a表示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DNA含量加倍,C正确;由b→a表示分裂间期,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可以治疗癌症,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周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D

【解析】

试题解析:②间期:DNA分子数目加倍;④前期:形成纺锤体;①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面上;③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⑤末期:形成细胞板;所以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下列特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②DNA分子数目加倍→④形成纺锤体→①着丝点排列在赤道面上→③染色体数目加倍→⑤形成细胞板。所以D正确。A、B、C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C

【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1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因此,有丝分裂期期和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之间的比例为1:2:2。

【详解】

A、细胞膜向内凹陷发生在末期,此时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1,这与题干不符,A错误;

B、着丝点一分为二发生在后期,此时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1,这与题干不符,B错误;

C、中心体在前期移向两极,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之间的比例为1:2:2,与题干相符,C正确;

D、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此时正在进行DNA的复制,还没有出现染色单体,与题干信息不符,D错误。

故选C。

5.A

【解析】

试题解析: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A错误;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B正确;有丝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C正确;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而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6.B

【解析】

试题解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都有核膜、核仁的消失,A错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正确;动植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都有纺锤体形成,C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消失,染色单体分离,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

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A

【解析】

试题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2:1,表明此时有姐妹染色单体,即有丝分裂处于前期和中期;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1:1,表明此时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即有丝分裂处于后期和末期。所以A正确。B、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8.A

【解析】

【分析】

【详解】

植物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此时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细胞中央,与题干相符,A正确;纺锤体是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的,B错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与题干不符,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植物细胞,D错误。故选:A。

9.B

【解析】

试题解析: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是无丝分裂,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进行的是二分裂,其分裂过程中都不会出现核膜和核仁的周期性变化,A错误;癌细胞与植物分生区细胞都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和末期会发生核膜和核仁周期性变化,B正确;马的精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因此不存在核膜和核仁周期性变化,C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细胞不能进行分裂,因此不会出现核膜、核仁周期性变化,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0.B

【解析】

试题解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

3

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考点: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

11.D

【解析】

试题解析: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A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中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B 正确;只有离体的植物体细胞才会表现出全能性,C正确;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2.C

【解析】

试题解析:①老年人体内仍然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如造血干细胞,①正确;

②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其蛋白质种类有一些是相同的,如呼吸酶等,②错误;

③细胞分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有利于提高多细胞生物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③正确;

④分化具有不可逆性,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④正确;

⑤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结果,⑤正确;

⑥从蛋白质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直接原因,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⑥错误;

⑦从核酸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基因没有出现差异,⑦错误。C正确。A、B、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3.B

【解析】

试题解析:①水分减少,结果细胞萎缩,体积变小,①正确;

②衰老细胞自由水减少,另外酶活性降低,则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②正确;

③某些酶的活性降低,如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以老人的头发会变白,③正确;

④呼吸速度减慢,④错误;

⑤细胞内色素积累增多,妨碍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传递,⑤正确;

⑥衰老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则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⑥正确;

⑦衰老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⑦正确;

⑧细胞膜的通透性功能改变,使得物质运输功能降低,⑧正确。所以B正确。A、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内衰老的细胞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4.D

【解析】

据题干可知,通过调节RIP3的蛋白激酶调节能量代谢,可以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A正确;RIP3的蛋白激酶可诱导细胞坏死,故抑制RIP3的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坏死,B正确;以上研究结果证明细胞坏死与部分基因表达有关,C正确;人体造血干细胞来源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故细胞内存在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D错误。15.C

【解析】

试题解析::个体衰老是组成生物体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A正确;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B正确;细胞凋亡属于生理性死亡,细胞坏死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C错误;蝌蚪尾的自溶现象是生理性死亡,是细胞凋亡的具体表现,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衰老和凋亡的意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6.A

【解析】

试题解析: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抑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过程,抑癌基因主要阻止

5

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因此p53为抑癌基因,A错误;癌细胞的出现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B正确;黄曲霉毒素属于化学致癌因子,C正确;对于肝癌晚期的病人,目前还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7.D

【解析】

试题解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导致细胞种类增多,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利于个体生长发育,癌细胞癌变导致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使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所以D选项正确。A、B、C不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8.D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

A、在统计时,F2的数量越多,理论上其性状分离比越接近3:1,A正确;

B、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雄蕊,防止自交,B正确;

C、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C正确。

D、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错误;

故选D。

19.B

【解析】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因此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A项正确;F1产生的雌配子的数量远少于产生雄配子的数量,B项错误;F1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之一,C 项正确;统计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也是出现3:1分离比的条件之一,D项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

20.C

【解析】

【分析】

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据此分析。

【详解】

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植株,所以隐性纯合植株所产生F1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是风媒花,隐性纯合植株上可接受来自纯合显性植株和纯合隐性植株的花粉,从而产生显性性状后代和隐性性状后代,C正确。

21.B

【解析】试题分析: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这是出现3:1的条件,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F2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3:1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根本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且其比例为1:1,B正确;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为等位基因,应该在同源染色体上,但这不是出现3:1的根本原因,故C 错;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这是现象,不是3:1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根本原因,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相关计算和相关概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2.C

【解析】

试题解析:红花金鱼草(AA)与白色金鱼草(aa)杂交得到F1(Aa),F1自交产生F2,F2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红花):Aa(粉红色):aa(白色)=1:2:1。F2中红花个体(AA)

7

所占的比例为1/4,A正确;F2中白花个体(aa)所占的比例为1/4,B正确;F2中纯合子(AA和aa)所占的比例为1/2,C错误;杂合子(Aa)所占的比例为1/2,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B

【分析】

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其中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1/2×【1-(1/2)n】。

【详解】

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1-(1/2)3=7/8,即B正确。

故选B。

【点睛】

24.D

【解析】

试题分析:多对黄鼠交配,后代总出现1/3的黑鼠,说明黄色相对于黑色是显性性状,A错误;子代分离比为黄色:黑色=3:1,其中黑鼠占1/4,而实际杂交后代中黑鼠约占1/3,说明显性纯合子致死,即后代黄鼠均为杂合子,B错误;黄鼠后代出现黑鼠是由等位基因分离导致的,C错误;黄鼠(Aa)与黑鼠(aa)交配,后代中黄鼠约占1/2,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中显性致死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5.D

【解析】试题解析: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属于受精作用,但是不属于自由组合的范围,A错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指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B正确;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发生分离,不会发生自由组合,C错误;两个亲本个体不能组合,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B

【解析】

试题解析:F1白色盘状南瓜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盘状(A_B_):白色球状(A_bb):黄色盘状(aaB_):黄色球状(aabb)=9:3:3:1,其中杂合的白色球状南瓜(Aabb)占2/16,共有4000株.而纯合的黄色盘状南瓜(aaBB)占1/16,所以有4000÷2=2000株。所以B正确。A、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7.C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采用逐对分析法,即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子代中只有TT和Tt且比例为1∶1,说明亲本应该是TT和Tt,子代中有SS,Ss和ss,且比例为1∶2∶1,故亲本是Ss和Ss,故亲本应是TtSs和TTSs。

【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子代TT∶Tt=1:1,因此亲代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为TT×Tt,子代SS∶Ss∶ss=1∶2∶1,因此亲代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为Ss×Ss,因此亲代基因型是TtSs×TTSs。故选C。

28.B

【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

由题意知,F1中圆粒:皱粒=3:1,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黄色:绿色=1:1,因此亲

本的杂交组成和是Yy×yy,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RrYy×Rryy,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

为R-Yy,其中RRYy占1/3,RrYy占2/3,绿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为rryy,对于粒型来说,F1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杂交,皱粒豌豆的比例是rr=2/3×1/2=1/3,圆粒:皱粒=2:1,对于

9

粒色来说,让F1中黄色与绿色豌豆杂交,黄色:绿色=1:1,因此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2圆粒:1皱粒)×(1黄色:1绿色)=2黄色圆粒:2绿色圆粒:1黄色皱粒:1绿色皱粒。

故选B。

29.D

【解析】

试题解析:甲(AaBb)×乙(aabb),属于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A正确;甲(AaBb)×丙(AAbb),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1:1:1,B正确;丁(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2:1,C 正确;A与a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0.D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亲本绿茎与绿茎杂交,F1表现型为红茎;F1自交产生的F2中红茎:绿茎=(271+90):(211+72)≈9:7,因此可推断主茎颜色是由二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亲本尖果与钝果杂交,F1表现型为尖果,F1自交产生的F2中尖果:钝果=(271+211):(90+72)≈3:1,因此可推断瘦果形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图表,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

A、由分析可知,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这两对性状是由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控制的,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荞麦的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分别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B正确;

C、荞麦的尖果与钝果杂交后代的自交分离比为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C正确;

D、荞麦的绿色茎与红色茎杂交后代的自交分离比为9:7,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D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