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职业道德》复习笔记

《职业道德》复习笔记

《职业道德》复习笔记
《职业道德》复习笔记

《教师职业道德论》复习笔记

1、简答题(10×4 = 40);

2、论述题(15×2 = 30);

3、案例分析题(15×2 = 30)1、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非权利规范。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

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其主要表现为:(1)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具有特殊的规范性。A.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B.道德是一种非权利规范;C.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2)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

2、如何理解道德的本性是一种必要的恶

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则,从最根本上来说,是对人的行为的管理和规范,进而是对人的某些欲望和自由的限制、约束、侵犯,因此,就其本身来说,是对人有害的。它之所以能给人带来好处,并非是这些管理和约束本身,而是这些管理和约束通过对人的损害所达到的结果、目的,它维护了社会秩序,保障了社会的存在发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德不过是人类为了达到利己目的(保障社会的存在发展)而创造的害己(限制某些欲望和自由)手段。因而是一种“必要的恶”,所谓“必要的恶,也就是这样一种恶,它能够求得更大的善或防止更大的恶”。所以,道德就其自身而言,不过是对人的某些个人欲望和自由的压抑、侵犯,因而是一种害或恶;就其结果和目的而言,却能够防止更大的害或恶(社会秩序的混乱、经济发展的崩溃等)和求得更大的利或善(社会文明秩序、经济迅猛发展),因而是净余额为善的恶,是必要的恶。

3、职业的道德意义的主要体现

作为一种社会化分工,一种生产关系和社会组织形式,职业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道德基础和根据。职业的道德意义主要表现在:(1)每种职业都意味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即职责。职责是一种只与人的职业角色相联系的责任,正是因为这些责任,才真正体现出职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体现着人的精神追求和自我完善。(2)每种职业都意味着享有一定的社会权利,即职权。职权是每一特定职业岗位所拥有的权力,它是实现职

业社会职能,承担职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条件。(3)每种职业都体现和处理着一定的利益关系。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职业的责任和权力之所在,也是职业内在的道德内容。(4)每种职业都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对社会来说,它不仅能实现各种职能、创造各种效益,还能组织社会结构、稳定社会秩序;对于个人来说,它既是谋生的手段,又是学习和锻炼的机会,通过它,既可以创造服务与贡献的社会价值,也可以实现人生塑造的自我价值。

4、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

在我国现今历史条件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作为就业者的每个公民也都是人民的一员,因此,“为人民服务”本质上也就是“人民自我服务”。(2)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它变“客观为别人”为“主观为别人”,激发人们“主人翁”式的劳动态度。(3)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为人民服务,不仅贯穿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发展的始终,而且在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范畴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5、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1)爱岗敬业,勤于职守。敬业勤业是自爱自强,“敬”、“勤”的根据是“爱”,爱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首要条件。(2)尽职尽责,奉献社会。从业人员在行使职权时,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如何正确行使本岗位所拥有的职权,如何充分发挥本岗位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尽职尽责,创造出更高的社会效益,更好地服务社会。(3)遵纪守法,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因而也是一切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品质;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崇尚的基本美德,是一个人为学和立业的根本。(4)文明竞争,友好协作。社会主义的竞争是与文明联系在一起的,又是与协作相统一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各行各业、各个职业团体、各个从业人员,其奋斗的方向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友好协作理应成为职业道德的规范。(5)勤奋学习,熟练业务。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地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尽可能全面地熟悉将要或正在从事的岗位业务,才能适应现代职业生活的变革。

6、教育劳动的特点

第一,教育劳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1)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2)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

第二,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2)劳动对象的相师性;(3)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

第三,教育劳动手段和工具的特殊性。(1)教育劳动工具的特殊性;(2)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3)教育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工作时间是连续的,工作空间是广延的);(4)教育劳动效果的特殊性。

第四,教育劳动人际关系的特殊性。(1)关系众多,组成复杂;(2)网络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由“传授式”变为“合作式”。

7、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

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其产品具有社会性.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故这一对象是与其它劳动过程中的对象不同,是一个有意识的、有理想的、有主动性的人.人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的.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受自己意识的支配.教师的劳动“加工”过程,必然包括教和学两种浑然一体的活动.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里学生操有某种“主动权”.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作用在劳动过程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主体以其知识、思想品质作用于学生,学生作为客体,也随时以其思想、感情、见解、态度等,影响乃至改变着教师和教师的劳动.这种教师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使得教师劳动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艰难性.(结合内外因关系论述)

8、如何理解教育劳动的创造性

(1)教师的劳动是自觉的、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所需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根本在于他的活动并无固定不变的规范程式或方法可以套用,由于学生的个性、教学内容、客观条件、教师自身的特点等等是千差万别的,因而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即对教学内容的再创造;(4)只有创造性的劳动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生机与活力,使教师享受到工作的乐趣。总得来说,教育劳动有其固定的规律,但我们不能把这种规律教条化,必须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创造性的工作。

9、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联系

大学精神是指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凝练而成的,为大学人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包括:学术自由的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独立自治的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一是指向科学研究,二是指向人才培养);理性批判的精神。

建立和弘扬大学精神对高效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1)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2)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3)树立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4)树立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10、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为人师表原则;教育公正原则;依法从教原则;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11、如何理解教书育人原则(资料:教师自身要素质过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光有知识还不够,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导师不能忙于自己的事务而疏于对学生的管理)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特定社会、特定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德才兼备。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决定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2)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一方面,教学的过程必然就是育人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好书要求育好人,育好人是教好书的保证。(3)教书育人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应当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1)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遵循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注意帮助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思想觉悟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学生的成长是有其自身规律的,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好书、育好人,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3)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教师应当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教书育人的需要。

12、如何理解为人师表原则

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1)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效法的楷模。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经常性的、直接性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高校教师必须遵循为人师表原则。(2)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以正确的思想、高尚的道德、良好的品格感染影响学生。(3)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工作态度不仅影响学生,而且直接或间接(通过学生)影响

整个社会。所以,教师不仅应成为学生的表率,也应成为社会的表率。(4)是学生具有“向师性”的要求。教师是学生获求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具有特殊地位。教师的道德品行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都会被学生视为榜样。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这种向师性具有不同的特征。教师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教育对象的这种向师性,要求教师必须从育人的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

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1)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为了做好学生的表率,必须在各方面严于律己,严格遵守各项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2)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教师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积极的作用。(3)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要坚持以身作则,就是要教师以自身的行为对学生起榜样示范作用。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举止中可以直接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从而增加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教育的效果。(4)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二者不可偏废。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业务,严谨治学,向学生展示了教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13、如何理解教育公正原则(资料:招生中违背教育公正原则的问题)

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1)坚持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社会公正就是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标准,为维护人民利益所需的价值观念。公正道德原则在教育领域的贯彻,必然要求教育公正。(2)坚持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公正作为教师的一种美德,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一种高尚的人格。坚持教育公正,教师才可能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榜样作用。(3)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必须坚持教育公正这一原则。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集体氛围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师的公正。

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1)坚持真理。要求教师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增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旗帜鲜明地宣传科学,大胆积极地同谬误作斗争;要求教师能随时随地修正自己的错误;要求教师能主持正义。(2)办事公道。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要处理与学生切身利益有关的事,在处理这些事情时,教师必须遵循公正原则,做到办事公道。(3)一视同仁。对待所有的学生,教师必须持公正的态度,必须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对学生一视同仁,关键是持正确的态度,

要求教师把所有的学生都视为在人格上完全平等的人,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的全面成长。

14、师生关系体系的五个层次:伦理关系、教育管理关系、心理关系、法律关系、人际关系。

15、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1)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2)在层次上有差异性。(3)在情感、角色期待上有互动性。(4)在评价标准上有冲突性。P.101

16、高校师生关系矛盾产生的原因:

(1)师生对教育教学目标认识有差异;(2)师生在教育教学方法理念的认识上有差异(师道尊严、过于迁就、方式陈旧;缺乏沟通;有失公平);(3)师生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各自具有的条件有差异(社会阅历);(4)社会大环境、大气候也会引发师生之间的矛盾(社会贫富差距)。

17、协调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如何协调)

第一,确定学生主体的观念。第二,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对学生的尊重,不仅表现在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而且还表现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尊重学生的另一重要方面。第三,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对教育对象予以充分的关注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一种客观需要。第四,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严格教育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需要,如果教师不对学生严格教育,只能贻害学生。严格教育学生应当全面地科学地要求学生,要遵循以下原则: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18、如何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资料:献血与学生权益)——与前面教育劳动的主客体双重性相联系

教师与学生是任何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主体。教师是担任教育责任、具有主导性的主体,而学生是教师教育活动的承受主体。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教育活动起了重要的外因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身的内因。所以教师都应当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主体意识,寻找适当的“切入点”或兴奋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2)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合理地要求学生,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做到教书育人;在管理活动中,教学管理人员应当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做到管理育人。(3)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

更应加强教师主导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具有主导性的主体,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必须加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真正做到了把学生放到了教育主体的位置。

19、什么是真实的集体?(教师关心的集体是一种真实的集体)

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的。第一,按照马克思关于“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第二,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来看,两者在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相互共长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增长又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第三,真实的集体主义是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作为它的最高目标和要求。

20、教师集体中如何开展有益的竞争

(1)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的必要性。①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②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③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是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2)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从道德价值评价的角度来看,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有利于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激励教师个体的奋发向上。因此,这种竞争从其效果或后果而言是符合道德的。但是,各个教师抱着何种动机、采用何种手段参与竞争,却有道德和不道德之分。所以教师在竞争中应该做到:①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从最终意义上看,教师集体中竞争的结果是各个成员的共同提高,教师集体整体价值的提升;但是就个人而言,他所追求的目标是在最终结果上强于他人。但是如何去达到强于他人的这一结果,其采用的手段必须是符合道德的。②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良好的协作氛围是开展良好竞争的必要条件,应该将能否和他人进行有效协作作为竞争道德的内在要求。处理好竞争和协作的关系,不仅是形成一个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教师集体所必需的,也是由目前高校教师集体中的协作道德现状所决定的。③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A.当前的高等教育正处在改革的进程之中,高等教育如何进行改革,只能依靠我们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探索,而这必须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B.高等学校是塑造新型劳动者的场所,伴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当今的大学生也具有和以往的大学生许多不同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地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没有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显然是不行的。C.高等学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而科学研究作为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活动,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开拓进取、

敢于创新的精神。

21、高校科研道德意义及其具体要求

高校科研道德的意义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科研动机的功能:科研道德有助于高校教师树立为人民谋福利的目标,主动创造新文化,为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贡献,引导社会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在科学研究的道路傻瓜,不计个人得失,执着追求,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2)科学活动的调节功能:良好的科研道德有助于科学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调节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良好的科研道德,科研工作者就可能会做出破坏人与自然,为个人利益而损坏集体和国家的行为。(3)促进功能:科研道德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首要功能是教书育人,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国家高级人才的重任,教师必须向学生介绍学科最前沿的知识,降科研成功运用于教学,就会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有深度并具有前瞻性。同时,科研道德也使教师不断开拓,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是相互促进的,科研是促进教师业务成长的重要途径和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4)科研活动的育人功能:教学工作有育人功能,科研活动也有育人功能,高校教师的科研道德有助于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同事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加强科研道德教育。以上四个功能中前两个是高校的科研活动和其他研究院所的科研活动所共有的功能,而后两个则是高校的科研活动所特有的功能。

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资料:高校服务社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问题)

(1)献身科学,追求真理。这一点既是由科研工作的目的决定的,也是社会斗争的需要。要求高校教师做到:①具有对科学的巨大热情,有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拼搏进取的浓厚情感;②具有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毅力;③正确看待失败;④及时修正错误;⑤在取得的了一些成绩之后要防止自满情绪。(2)破除迷信,勇于创新。应做到:①打破神秘感,克服自卑感;②反对迷信权威。(3)实事求是,治学严谨。表现在:①选择研究的课题要有课堂价值;②资料收集要客观、准确、全面;③在研究过程中,要消除主观上的偏向,要尊重事实,不要先入为主;④反对学术腐败;⑤建立学术规范;⑥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4)配合协作,优势互补。应当做到:①增强合作意识;②分工协作;③优势互补。(5)学术民主,提携后辈。①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是学术民主的前提;②开展学术讨论与争鸣是学术民主的关键;③防止学术垄断是学术民主的保证;④提携后辈是学术发展的基础。

22、导致学风不正,出现学术腐败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目前在科学研究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表现在科研中不能实事求是,弄虚作假,治学不严谨,学风和研究风浮夸,出现学术腐败。学术腐败是人们对各种不道德不诚实的学术行为的概括。当前学术腐败主要表现为:一是抄袭剽窃;二是伪造或是拼凑包装;三是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四是庸俗的关系网和金钱腐蚀。

学术腐败产生原因相当复杂,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整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偏差对学术界有影响;从学术界自身而言,建立和完善系适应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对研究人员而言,极少数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经不起名利诱惑。

要解决腐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学风、学术道德建设,借鉴中国古代的优秀成果。在中国古代,考证时必须有3条以上的证据,不能是孤证,要言之有据。同时,要吸收西方的优秀成功,在国外,论文中别人的观点和引证的材料均要一一交代。

2、发扬学术民主:不发扬学术民主,就无法去伪存真。发扬学术民主,就要防止学术垄断。学术垄断会促使学术腐败现象的出现。学术垄断会产生所谓学术寡头的现象,他们可以在学术界自说自话,漠视别人的研究成果,对于自己的学术缺陷则极尽文过饰非之能事。所以,发扬学术民主,有助于防止学术腐败。

3、建立学术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要重视学风建设,真正树立正气,一维护学校学术声誉,促进学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那种宽容长期弄虚作假的作法,只会助长这种恶习的蔓延,进而危机科学的正常发展。

4、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考核机制:目前经济领域内的考核大多采用量化的方式,但是学术领域内的东西不能简单量化的。对教师的职称评定,奖励制度采用简单的量化的方式,势必会造成一些老师急功近利,导致学术腐败。因此,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对于防止学术腐败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总之,仿真学术腐败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见效。

23、高校教师服务社会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诚信、公平竞争、效率、奉献

高校教师在服务社会过程中的道德要求具体表现在处理好以下5个方面的关系:第一,要正确处理享受权利和应尽义务的关系。高校教师从事社会服务的过程就是履行义务和享受权利相统一的过程。高校教师在从事正当的社会服务后得到相应的回报,是应有的权利。同时,在社会服务中,高校教师还必须履行一定的使命和职责。第二,处理好无私奉献与如何索取的关系:我们要提倡无私奉献,又要坚持按劳分配,反对不劳而获,防止违法犯罪。第三,正确处理职业范围内主次的关系:高校教师应该以教学育人

为根本,学术研究为基础,在此前提下,努力服务社会。第四,学术无禁区和传播有规范的关系: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应该认识到学术无禁区,所以应解放思想,没有什么问题不能争鸣和讨论,但是对这些学术成果的传播则应遵守一定的规范,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由于宣传对象的认识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对那些学术界有争议话题的宣传要慎重。第五,正确处理好学术独立和功利性期望的关系:高校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追求真理。而在服务社会过程中,高校学术机构可能接受一些公司财团的支助,这时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学术独立和功利期望的关系,可能为了一些功利性的东西,而说出有悖事实和科学道理的言论,从而不利于学术研究的进展。因此,学术不独立,就无法取得学术成果,追求真理。

24、师德修养的方法(注意联系实际谈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1)学习与实践结合。①加强学习:A.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B.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知识;C.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吸收社会生活中一切有用的养料;D.注意向具有高尚师德的优秀教师学习;E.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②注意实践:A.积极投身教育实践;B.积极投身生活实践;C.开展有教育意义的道德实践活动。

(2)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他律是指道德主体在接受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其意志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驱使,把追求道德之外的目的作为行为准则。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能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具有自律性的人往往不受外在环境和因素的干扰,依靠道德信念,凭自己的良心追求道德目的和道德境界。

①正确认识师德修养他律与自律关系的意义:A.他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外在动力;B.自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C.自律在师德修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②大学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A.主动接受各种师德教育,提高大学教师师德修养认识,陶冶师德情感,锻炼师德意识,规范师德行为;B.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自觉依靠各种制度、纪律等外在压力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C.积极主动参与营造教书育人的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来维护教师形象。③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A.做到自觉自省,自觉进行内心的省察、反思;B.经常反省,常常进行自我省察,实行自我解剖、自我监督、自我评价;C.努力做到慎独,即一个人独处时,能自觉保持一种道德自觉性,自觉践行师德内容。④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

环节。

(3)品质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①大学教师的服饰:A.冷暖色适宜,和谐得当;B.款式合时,展示个性特点;C.扬长避短,张扬个性;D.朴实自然,整洁宜人。②大学教师的语言:A.健康文明而富有思辨性;B.规范简洁而富有逻辑性;C.准确生动而富有幽默感。③大学教师的举止:A.大学教师的仪容应当端庄潇洒、和蔼可亲;B.大学教师的仪态应当沉稳大方,行为得体。

25、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师德教育的原则是教育者在进行师德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者在师德教育过程中处理一些带有普遍性和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具体有:(1)引导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从师德教育的他律性特点出发的,师德规范于教师个体而言,是一种外在的客观要求,需要通过教育使师范生懂得这些规范之所以重要的道理。教育者要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疏通道理,并给以具体的引导。(2)内化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与道德的自律性相联系,师德的道理虽是可教的,但师德本身却主要靠教师主体去修养。进行师德培养时,一定要注意师德规范向受教育者内心的转化,使其由外在强制转为内心信念。(3)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师德培养过程中,教育者既要重视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又要引导受教育者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问题,指导自己的行为,以便把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统一起来。(4)差异性原则。这一原则首先指高师院校的师德培养工作必须依据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品德形成的规律来进行;其次,还要注意到在职教师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教育,重视解决个别性问题。(5)连贯性原则。师德养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规律。影响师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具有社会性;另外,师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是一个前后连贯的完整过程。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大纲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 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 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 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 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习礼仪,讲文明。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 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 形象。

运用: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教学内容 1.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1)懂得自己是人生的主人,是践行道德和遵守法律的主体,理解珍惜人格、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主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2)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了 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 (3)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 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2.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 意义,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 (2)理解职业礼仪的作用,践行职业礼仪,展示职业风采。 (二)知荣辱,有道德。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道德对于完善人格、成就事业、促进社会和 谐发展的意义,了解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增强敬业爱 岗精神和诚信、公道、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逐步养成良 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 本规范,理解遵守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意义。

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第一套题 职业道德(1~25题,共25道题)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每题1分,共16分) (一)单项选择题(1~8题,共8分) 1.关于道德,正确的说法是( )。 (A)道德在职业活动中不起作用 (B)道德在公共生活中几乎不起作用 (C)道德威力巨大,无坚不克 (D)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2.关于道德,正确的认识是( )。 (A)道德没有共同标准 (B)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C)道德即权力 (D)道德即自由3.在传统道德中,见利思义的意思是( )。 (A)见到利益时,要想到道义 (B)舍生取义 (C)义利不能兼顾 (D)知恩图报 4.人的本性是( )。 (A)善 (B)自私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D)追求财富 5.职业道德的特征是( )。 (A)范围上的有限性 (B)规范制定上的任意性 (C)内容上的多变性 (D)形式上的单一性6.在企业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文体活动 (B)企业价值观 (C)企业礼俗 (D)员工服饰 7.关于企业品牌,正确的认识是( )。 (A)品牌是依靠大规模广告宣传出来的 (B)品牌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本 (C)品牌形象树立起来以后,自然会长久维持 (D)品牌的建立与员工个人不存在直接关系 8.职业道德与员工技能的关系是( )。 (A)企业选人的标准通常是技能高于职业道德 (B)没有职业道德的人,无论技能如何,无法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 (C)只要技能上去了,就表明职业道德素质相应地提高了 (D)职业道德注重的是员工的内在修养,而不包含职业技能 (二)多项选择题(9—16题,共8分) 9.属于正确荣辱观范畴的是( )。 (A)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B)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C)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D)以节衣缩食为荣,以浪费资源为耻 10.在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生产的要求是( )。 (A)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B)环境整洁、明快 (C)精神振奋 (D)低耗,高效 11.从业人员举止得体的要求是( )。 (A)随心所欲 (B)大大方方,不拘小节 (C)把握分寸 (D)注意场合 12.职业用语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 (A)“我忙着呢,着什么急” (B)“有完没完” (C)“我就这态度” (D)“要不要,想好了没有” 13.符合爱岗敬业要求的是( )。 (A)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B)不怠慢 (C)做好自己的事,不管其他 (D)对工作有感情14.关于职业责任,正确的说法是( )。 (A)不成文的规定,不是职业责任的范畴 (B)一旦与物质利益挂钩,便无法体现职业责任的特点 (C)职业责任包含着社会责任 (D)履行职业责任要上升到职业道德责任的高度看待15.对从业人员来说,诚实守信的要求是( )。 (A)除不可抗力因素外,对自己做出的承诺都要兑现 (B)提高职业技能,提高产品质量 (C)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 (D)绝不能违背上司的要求 16.关于创新,合乎职业道德要求的是( )。 (A)发明一种软件,使竞争对手的计算机不能工作 (B)引入一种新产品,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 (C)开辟一个新市场,就是使产品进入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 (D)采用过去生产部门未曾经采用过的生产方法 二、职业道德个人表现部分(17—25题) 单选 17.上班路上,你听到几位乘客议论你单位的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你会( )。 (A)听他们说,自己不发表意见 (B)向他们了解情况,但不说自己是这个单位的人

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职业道德主要的内容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职业道德的涵义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规范,受社会普遍的认可。 (2)职业道德是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 (3)职业道德没有确定形式,通常体现为观念、习惯、信念等。 (4)职业道德依靠文化、内心信念和习惯,通过员工的自律实现。 (5)职业道德大多没有实质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6)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对员工义务的要求。 (7)职业道德标准多元化,代表了不同企业可能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8)职业道德承载着企业文化和凝聚力,影响深远。 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要理解职业道德需要掌握以下四点: 首先,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不是一般地反映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的要求,而是要反映职业、行业以至产业特殊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的

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它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甚至造成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道德品貌上的差异。如人们常说,某人有“军人作风”、“工人性格”、“农民意识”、“干部派头”、“学生味”、“学究气”、“商人习气”等、 其次,在表现形式方面:职业道德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它总是从本职业的交流活动的实际出发,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誓言、条例,以至标语口号之类的形式,这些灵活的形式既易于为从业人员所接受和实行,而且易于形成一种职业的道德习惯。 再次,从调节的范围来看,职业道德一方面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它也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塑造本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 最后,从产生的效果来看,职业道德既能使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职业化”,又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职业道德虽然是在特定的职业生活中形成的,但它决不是离开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而独立存在的道德类型。在阶级社会里,职业道德始终是在阶级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制约和影响下存在和发展的;职业道德和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形式的职业道德,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的要求。同样,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在很大范围上都是通过具体的职业道德形式表现出来的。同时,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实际从事一定职业的成人的意识和行为中,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成熟的阶段。职业道德与各种职业要求和职业生活结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以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在学校生活阶段和少年生活阶段所形成的品行,影响道德主体的道德风貌。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第二版第三册教学大纲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类型:考查 课程归属: 审核人: 制定日期: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德育(第二版第三册)2014年修订 适用专业及适用对象:全国中等技术学校 总学时:36 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已,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教学总体目标: 1.教育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 2.指导学生提高职业道德实践能力,根据市场需求自主择业。立业创业能力、依法从业能力、职业生涯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初步养成适应职业要求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提高全面素质的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职业与成功 课时分配:8 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1、理解职业的人生功能。 2、掌握职业的概念、特征及其作用。

3、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4、理解职业理想的概念 5、掌握职业规划的内容 6、了解职业成功的内涵和要素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职业活动的积极心态,能够分析职业的基本内涵,掌握职业的基本特征,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和作用,能够独立做一份自己的职业规划。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具 教学内容: 第一课职业与成功 第一节职业是人生的基石 一、职业来自社会分工 二、职业的基本特征 1、社会性 2、经济性 3、技术性 4、稳定性 5、规范性 6、时代性 三、职业的人生功能 1、获取生活来源 2、承担社会责任 3、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节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 一、职业道德是一种行为准则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行为性 2、养成性 3、他律自律结合性 三、职业道德的作用 1、利益调节作用 2、培养职业信誉 3、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对加强职业道德重要性的思考

对加强职业道德重要性的思考 摘要: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建筑行业,暴露了一系列重大质量及安全问题,给房地产及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披上了阴影、同时也带来了安居的质疑。其原因并不是技术硬件的落后,更多的是因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粗劣而产生。本人通过参加本次学习培训,一方面,阐述对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针对鹏达建设集团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提高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服务意识 人类发展史证明,职业道德不仅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且也有力地反作用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 30 年的实践也证明:抓好职业道德建设,对于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有着重大的意义。它不仅对企业的兴衰成败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职业道德的概述 道德的基本含义一方面是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基本的人格品质,另一方面是指正确处理和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综合。依据所规范的行为特点不同,道德可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即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的综合。它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范围内应当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是一定社会范围内道德基本要求、在不同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特定性为规范。主要应用于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市场经济高效有序运行的基础。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建造师职业道德教育对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以及促进建造师个人职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建造师要通过学习,提升职业道德素养,规范职业行为。 二、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职业道德的基本职能是调节职能。它一方面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即运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如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为发展本行业、本职业服务。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如职业道德规定了制造产品的工人要怎样对用户负责;营销人员怎样对顾客负责;医生怎样对病人负责; 教师怎样对学生负责等等。 (二)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信誉,也就是它们的形象、信用和声誉,是指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提高企业的信誉主要靠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三)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行业、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高的经济效益,而高的经济效益源于高的员工素质。

公务员职业道德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务员职业道德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1.【单选题】“为官最要安重,众所瞻仰,一言不当,舒声愧赧(音nǎn羞愧而脸红)。”即要求为官者要()【2分】 A.谨慎修心 B.谨慎言行 C.谨慎独处 D.谨慎用权 2.【单选题】导致公务员腐败的根本原因是()【2分】 A.权力 B.素质 C.道德 D.文化 3.【单选题】哲学上的“价值”是指()【2分】 A.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B.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某种活动的经济效益 4.【单选题】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2分】 A.权力 B.义务 C.利益 D.经济 5.【单选题】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较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其中有一个共同取向是()【2分】 A.专门化 B.文化化 C.职业化 D.法制化 6.【单选题】《道德情操论》一书的作者是()【2分】 A.康德 B.亚当?斯密 C.黑格尔 D.马克思 7.【单选题】对于人生态度,我国儒家的主张是()【2分】 A.积极入世,自强不息 B.道法自然,无为超越 C.游戏人生,一切皆空 D.及时行乐,享受人生 8.【单选题】从道德的立场来看,行政人员的根本目标是(???)。【2分】 A.私人的利益?? B.公共利益

C.政府部门的利益?? D.企业的经济利益 9.【单选题】古代官德中,讲以民为本,它主要包括:民为帮本、爱民如子、富民利民和()【2分】 A.为民请命 B.为民谋利 C.为民做主 D.为民伸冤 10.【单选题】《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提供的干股。干股是指()【2分】 A.股票 B.债券 C.未出资而获得的股份 D.有价证券 11.【单选题】公务员在宴会上饮酒,酒量应该控制在平日的()【2分】 A.三分之一 B.一半 C.五分之一 D.十分之一 12.【单选题】在礼仪的实施过程中,对待他人的诸多做法中最重要的一条是()【2分】 A.尊重他人 B.举止文明 C.态度热情 D.仪态大方 13.【单选题】举止是指人们的()、仪姿、仪态、表情、动作.【2分】 A.礼貌 B.神色 C.礼仪 D.化妆 14.【单选题】公务员的道德精神是()【2分】 A.平等 B.忠诚 C.公正 D.廉洁 15.【单选题】公私观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分】 A.认识关系 B.实践关系 C.利益关系 D.政治关系 16.【单选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业人员处理义利关系的正确态度是()【2分】A.得利弃义

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 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已,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教育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 2?指导学生提高职业道德实践能力,根据市场需求自主择业。立业创业能力、依法从业能力、职业生涯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初步养成适应职业要求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提高全面素质的自觉性。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介绍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习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一)职业及职业素质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正确认识所学专业以及专业与职业的关系,热爱所学专业,激发学习热情,培育职业意识;使学生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素质的要求,认识提高自己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职业的产生、演变和职业的多样性;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理解本专业的社会意义及其与相关职业群的关系;理解“行行出状元”的道理;识记职业素质。 运用:举例说明社会职业的多样性,分析各种职业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分析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举例说明所学专业可以取得哪些职业资格证书和这些证书对求职择业的意义;举例说明职业素质各构成要素在人的一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1?职业与职业演变 (1)职业 职业的内涵。

《职业道德》提纲

《职业道德》提纲 绪论 一、道德 ?1、道德的概念: “道”的原始含义指行走的道路,以后逐步转化为一个表达事物发展规律性的哲学概念,指世间万事万物运动变化发展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伦理学上,道指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社会行为规则或规范。“德”与“得”相通,是对“道”的获得。哲学意义上,道指天地万物所以生之总根源,德则为一物所以生之原理,“无乎不在之谓道,自其所得之谓德”。伦理学上,德指修道有得,即人遵循为人处世之道所具有的行为和品德。 现代伦理学上,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道德与法律产生、发展的情况不同。道德比法律的产生早得多,而且它最终将替代法律,成为唯一的行为规范。 (2)道德与法律依靠的力量不同(即强制力不同)。道德依靠社会舆论的褒贬、人们的良心、教育感化、典型示范等进行调控。法律则靠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保证实施。 (3)道德与法律作用的范围不同。道德干涉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覆盖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和一切社会关系,而法律只干涉人们的违法行为,一个人的行为即使是不良的,只要未构成违法,法律就不得干涉。二者有普遍调整与重点调整的有机分工。 联系: (1)法律与道德产生于共同的经济基础,都是由一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 (2)法律与占统治地位的道德都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都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3)法律与道德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标准和方向。(4)法律与道德在任何一个阶级社会里,都是互相配合,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二者在内容上相互重叠非常明显,很多规范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规范。另一方面,二者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关系也很突出,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是一个趋势。 ?3、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治国的重要方略 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废。 4、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 ①父慈子孝,尊老爱幼;②立志勤学,持之以恒;③自强不息,勇于革新;④仁以待人,以礼敬人;⑤诚实守信,见利思义;⑥公忠为国,反抗外族侵略;⑦修身为本,严于律己。 二、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的概念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学习目的:通过学习,明确职业道德及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职业道德对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意见》要求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2012年8月,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和多轮研究讨论,衢州市委常委会通过了已提炼出的“最美衢州人的价值观”核心词:“诚信、责任、仁爱、奉献”。 诚信是以诚待人、信守诺言的思想品质。无信不立,有责乃远。诚信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社会交往的信用的合称,是重要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讲诚信、重诚信,就是倡导诚以待人、信守诺言,引导、鼓励人们在工作生活中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责任是履职尽责的道德体现。讲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敢负责任,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成效,形成齐心协力促发展、促和谐的良好局面。讲责任,就要在困难面前勇挑重担、勇于担当;在紧急关头勇于争先、克难攻坚;在利益面前不计得失、严于律己。 仁爱是对自然、对人类、对社会的爱,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是来源于道德、理性、情感的无私的爱,既要求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也要求爱家人、爱集体、爱他人、爱家乡。 奉献是真诚朴素的主动付出。利居人后、责在众先。倡导奉献精神,就是要在工作中踏实肯干,甘于平淡,服务群众,努力实现良好的业绩;在社会生活中热爱公益事业,关心他人,为公共利益、社会幸福奉献爱心、作出贡献。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共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努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切实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等8个部分。《纲要》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纲要》指出:“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首先是党和国家的机关干部,要公正廉洁,忠诚积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级党政干部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干部又是全党的表率。此外,还要通过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全社会每个从业人员正确的劳动态度和敬业精神,增强每个从业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广大从业人员以主人翁态度热爱本职工作,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自觉养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职业道德,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从2003年开始,将《纲要》印发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职业道德试题与答案完整版

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强化职业责任是(D)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A、团结协作 B、诚实守信 C、勤劳节俭 D、爱岗敬业 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C)为重点。 A、无私奉献 B、爱岗敬业 C、诚实守信 D、遵纪守法 3.下面关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是(D) 2、依法治国比以德治国更为重要 3、以德治国比依法治国更为重要 4、德治是目的,法治是手段 5、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办事公道是指职业人员在进行职业活动时要做到(C) A、原则至上,不徇私情,举贤任能,不避亲疏 B、奉献社会,襟怀坦荡,待人热情,勤俭持家 C、支持真理,公私分明,公平公正,光明磊落 D、牺牲自我,助人为乐,邻里和睦,正大光明 5.关于勤劳节俭的说法,你认为正的是(C) A、阻碍消费,因而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B、市场经济需要勤劳,但不需要节俭 C、节俭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 D、节俭有利于节省资源,但与提高生产力无关 6.以下关于诚实守信的认识和判断中,正确的选项是(B) A、诚实守信与经济发展相矛盾 B、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应有的法则 C、是否诚实守信要视具体对象而定 D、诚实守信应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准则 7.要做到遵纪守法,对每个职工来说,必须做到(D) A、有法可依 B、反对“管“、“卡”、“压” C、反对自由主义 D、努力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8.下列关于创新的论述,正确的是(C) A、创新与继承根本对立 B、创新就是独立自主 C、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

职业道德内容概要 绪言 第一节道德是做人的基础 1.1道德的内函 人类脱离的动物界,人就有了道德。 早期原始社会,便生产了道德的萌芽。 道德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抽象的道德。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2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学做人,一是学做事。 第二节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治国的重要方略 2.1道路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人类社会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两大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保障个人与社会正常秩序的第二道防线。 2.2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1、从生产、发展来看,道德比法律产生的早的多,而且最终将替代法律,成为唯一的规范。道德在原始社会就有了,而经过了几十万年以后,社会分裂为统治阶级才产生了法律。任何被统治阶级都不可能有自己的法律。阶级社会的历史上:一种法律体系独立,多种道德体系并行。2、从依靠的力量来看,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执行的,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良心、教育感化、典型示范等唤起人们的知耻心,培养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和善恶判断力来进行调控的。3、道德和法律作用的范围不同。法律只干涉人们的违法行为,而道德对人行行为所干涉的范围要广泛得多、深入的多。 2.3把道德和法律、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1、从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来看,德治与法治,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从道德和法律的内容来看,二者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3、道德和法律有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的关系。从道德和法律产生发展来看,奴隶社会刚出现时,有些法律规范就是从原始社会的道德习惯转化来的,在现实社会中,这种互相转化的现象更为普遍。 第三节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传统美德的民族 3.1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3.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1父慈子孝,尊老爱幼。2、立志勤学,持之以恒。3、自强不息,勇于革新。4、仁以待人,以礼敬人。 5、诚实守信,见利思义。 6、公忠为国,反抗外族侵略。 7、修身为本,严于律已。 第四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4、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区别: 1、从社会性质上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从属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一种体制一种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属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一种体制服种手段。 2、从所有制来看,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其主体是私有制经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 3、从分配制度上看,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实行的是以按资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形式;

职业道德与法律复习提纲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职业道德与法律》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习礼仪,讲文明 第一课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一、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1、正确认识自己的主要方法: 比较法:一是与别人比较,二是与自己比较。自评法:通过分析认识自己。 他评法: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心理测验法:通过心理测试来认识自己。 2、认识自我的作用: 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做出符合自己实际的人生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人生发展道路,做自己人生的 主人。 3、自尊的含义 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在接受自己、相信自己的基础上尊重自己的独特存在及尊重自己价值的一种积极心态。 4、自尊的表现:①自己尊重自己②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③尊重他人 5、自尊的意义 自尊的人有着较强的荣辱观,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不做有损于自己的尊严、荣誉、形象的事,并能够用 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荣誉。 二、礼仪修养彰显个人魅力 1、个人礼仪的含义 个人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 方面的个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 2、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 仪容仪表整洁端庄,言谈举止真挚大方,服装饰物搭配得体,表情自然舒展。 3、加强个人礼仪修养的作用 ⑴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体现自身价值。⑵加强个人礼仪有助于增进人际交往,营造和谐友善的气氛。⑶加强个人礼仪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加快社会发展进程 三、交往礼仪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1、交往礼仪的含义:交往礼仪是社会成员在相互往来中的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 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集体主义为指导,体现相互服务、竞争合作、团结和谐的关 系。 2、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平等互尊、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利互助 3、交往礼仪的类型:日常交往礼仪:见面礼仪、交谈礼仪、电话礼仪等。 不同场合礼仪:做客与待客礼仪、进餐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习俗礼仪等。 4、交往礼仪重亲和:(1)交往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和友好(2)遵守交往礼仪的作用 遵守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可以拉近与交往对象的距离,取得对方的理解,以利于沟通,营造和谐的人际 关系。 第二课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一、职业礼仪塑形象 1、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诚实守信、优质服务,仪容端庄、语言文明 2.职业礼仪的道德意义 职业礼仪是一个职业人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体现职业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敬业作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doc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在事业上实现大的跨越。相反,忽视职业道德,不注重职业道德建设,甚至职业道德偏差,则会大大降低工作的质量,影响事业的发展。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扬正气、树新风、提素质,切实做到工作业务能力与职业道德建设双管齐下,相得益彰。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提升工作实效、营造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员、公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树立良好的形象。加强公务员道德修养,是提升党和政府形象、引领社会风尚的需要。公务员道德操守不佳,行为不检点,即便是少数或者极少数,也会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公务员队伍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社会管理者,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力,对社会生活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官德影响民风。公务员的道德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社会或地区的整体道德水平。只有加强公务员道德修养,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高尚的生活情趣、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为党分忧、为民造福上,才能以自身的良好德行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引领全社会的思想道德进步。加强

公务员道德修养,是从源头上预防腐朽、增强免疫力的需要。公务员滑向腐朽的第一步往往是从生活作风开始的,是从道德出问题开始的。一些公务员放松了思想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乘虚而入,结果是走向罪恶的深渊。公务员只有不断提高道德操守水平,远离低级趣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xx在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的用人导向”,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时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用人标准,不断提升公务员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举措。作为公务人员要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自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成为人民满意、群众认可、领导肯定、同事欢迎的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不断完善提高: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自身修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离不开自身的修养,公务员素质的高低同时反映了职业道德水平。注重平时的自我提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掌握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深化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坚持以先进的思想引领人,以高尚的文化感染人,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不断汲取文化的智慧、营养,提升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良好的职业道德最重要在实践中、在工作中加以检验,得到体现。要注重在实践中磨砺意志,提高修养,实践才是真正的炼钢炉,实践出真知,要善于在实践的基础上扩大交流,在交流中相

《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满分卷

2015年《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满分卷 1.内心信念是一种自我调节能力,风俗习惯和社会舆论则是一种()。 (单选 ) C社会调节能力 2.()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这就是道德的社会本质。 (单选 ) D道德 3.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就是要树立()的人生观。 (单选 ) A为人民服务 4.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同时,还要解决好()的问题。 (单选 ) C怎样为人民服务 5.()是创造价值的潜在能力,外在价值是发挥自身创造力所创造出来的现实价值。 (单选 ) B内在价值 6.()是社会和谐的标志。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单选 A社会进步 B文明进步 C社会稳定 D文明发展 7.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问题。 (单选 A经济建设 B四化建设 C先进文化 D历史发展 8.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保持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 (单选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9. (单选 A思想言论氛围 B社会氛围 C思想舆论导向 D社会新闻播报 10.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具备发达的()。 (单选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社会文明 D科学文明

A历史进步 B改革开放 C社会进步 D技术进步 12.()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贯穿社会主义社会一切道德规范的灵魂。 (单选 A为社会服务 B为人民服务 C为国家服务 D为单位服务 13.(),国家、社会的安定祥和也就有了保证。 (单选 A公民的生活幸福 B社会的繁荣昌盛 C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D社会文化繁荣发展 14.是国家和集体中的一个成员的利益,它是指个人的一切需求及其满足需求的条件的总和。 (单选 A个人利益 B国家利益 C集体利益 D人民利益 15. (单 选 A国家利益 B个人利益 C集体利益 D党的利益 16. (单 选 A科学发展观 B社会观 C人生观 D职业观 17.自律是道德的本质特点,()就是发挥自律的功能。 (单选 A批评教育 B辅导教育 C远程教育

职业道德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职业道德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一)、职业道德的概念所谓道德是以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以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激、诚实与虚伪为评价标准。以法律为保障,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职业道德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的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既是从业人员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同时又是从业人员对社会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不同职业的人员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形成了特殊的职业关系、职业利益、职业活动范围和方式,由此形成了不同职业人员的道德规范。 (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道德是道德在职业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1)爱岗敬业就是对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忠于职守,为实现职业的目标而奋斗努力。一个人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是做不好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只是分工不同,职业无贵贱之分,这是职业道德所要倡导的首要规范。 (2)诚实守信就是实事求是地为人做事,讲信用、守诺言,这是职业道德的最基本准则。 (3)办事公道就是指处理各种职业事务时要公道正派、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公开公平;对不同的对象一视同仁,秉公办事;不因职位高低、贫富、亲疏的差别而区别对待。 (4)服务群众是指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要,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这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原则。 (5)奉献社会就是要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职业义务,自觉地努力地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这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当社会利益与分部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求每一个从业人员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

职业道德与法律复习提纲电子教案

《职业道德与法律》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习礼仪,讲文明 第一课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一、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1、正确认识自己的主要方法: 比较法:一是与别人比较,二是与自己比较。自评法:通过分析认识自己。 他评法: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心理测验法:通过心理测试来认识自己。 2、认识自我的作用: 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做出符合自己实际的人生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人生发展道路,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3、自尊的含义 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在接受自己、相信自己的基础上尊重自己的独特存在及尊重自己价值的一种积极心态。 4、自尊的表现:①自己尊重自己②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③尊重他人 5、自尊的意义 自尊的人有着较强的荣辱观,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不做有损于自己的尊严、荣誉、形象的事,并能够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荣誉。 二、礼仪修养彰显个人魅力 1、个人礼仪的含义 个人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 2、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 仪容仪表整洁端庄,言谈举止真挚大方,服装饰物搭配得体,表情自然舒展。 3、加强个人礼仪修养的作用 ⑴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体现自身价值。⑵加强个人礼仪有助于增进人际交往,营造和谐友善的气氛。⑶加强个人礼仪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加快社会发展进程 三、交往礼仪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1、交往礼仪的含义:交往礼仪是社会成员在相互往来中的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 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集体主义为指导,体现相互服务、竞争合作、团结和谐的关系。 2、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平等互尊、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利互助 3、交往礼仪的类型:日常交往礼仪:见面礼仪、交谈礼仪、电话礼仪等。 不同场合礼仪:做客与待客礼仪、进餐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习俗礼仪等。 4、交往礼仪重亲和:(1)交往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和友好(2)遵守交往礼仪的作用 遵守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可以拉近与交往对象的距离,取得对方的理解,以利于沟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二课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一、职业礼仪塑形象 1、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诚实守信、优质服务,仪容端庄、语言文明 2.职业礼仪的道德意义

论职业道德重要性

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更为具体化、职业化、个性化的社会道德。 作为行业的职业道德,体现的是管理和服务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调整的是管理工作者与其服务对象的关系,保证的是对群众行为实施更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在以往传统的思想观念中,往往与作为其职业道德,也过多地把“热爱本职、忠于职守”摆在重要位置。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形势的发展、群众择业观念的转变,尤其是在我国市场逐步开放,引入竞争,以及在当前法规尚不完善,监督管理还不到位的情况下,对**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 行业的职业道德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积极的影响着社会,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价值。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建设良好的道德,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于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纠正行业的不正之风都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实社会中,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无高低贵贱之分,都是社会中的从业人员,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进行活动的,都具有社会意义,同样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职业整体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的内在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必须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从业人员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在这伟大的时代,宏伟的事业,对这个特殊的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广大职工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按照“四有”的标准,遵循“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更好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更为具体化、职业化、个性化的社会道德。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与人们不同的社会关系及社会行为相融合,从而发挥独特的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作用。道德建设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样应当从一切可能的方面去加强工作。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条件。 我认为做一个称职的劳动者,首先必须遵守道德。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和树立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责任意识,也就是这些年人们比较关注的道德主体意识问题。如果做为一个劳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