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同沉积逆断层的发育特点及油气聚集条件分析

同沉积逆断层的发育特点及油气聚集条件分析

同沉积逆断层的发育特点及油气聚集条件分析
同沉积逆断层的发育特点及油气聚集条件分析

同沉积逆断层的发育特点及油气聚集条件分析

摘要发育在压性、压扭性盆地中的同沉积逆断层上盘地层比下盘地屡相应地耍薄。上盘可缺失莱些层段或一直未接受沉积,上盘发育的不对称背斜可为伺生、部分同生或后生下盘地层有时呈楔状向断层处加厚。陷内的断屡两埘岩性差异小,盎缘或凹陷边界断层岩性差异明显。断面形态有铲形和平直形,前者主要与逆冲推爱有关,后者主要受基底断块控制,断层活动方式有连续和问歇性活动两种。断层发育阶段分为同生断期、摺装发育期和消亡期。

同沉积逆断层具有良好的聚油条件。圈闭形式主要有上盘背斜断层遮挡、浅层压实背斜,基岩潜山及地层尖灭等,并可叠舍连片。聚油方式“新生古储”为主.并有“古生新储”;油气主通过接触式或断层运移。

关键词同沉积逆断层活动方式圈闭

1引言

在含油气盆地中普遍发育同沉积构造,它们与油气聚集紧密相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同沉积断层(也称生长断层、同生断层等),即边沉积边活动的断层。按性质可把同沉积断层分为二类:同沉积正断层和同沉积逆断层。50年代以来,随着石油勘探资料的积累及研究的深入,发现同沉积正断层与盆地演化、沉积相分布及油气富集有直接关系,从而对其特点、类型、发育模式及控油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但对同沉积逆断层却知之甚少,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未见有明确的报道。由于世界上所发全部替换现的同沉积断层中,正断层占绝对优势,因此,过去一直把同沉积正断层”称为“同沉积断层”。但在我国西北诸盆地尤其是柴达木盆地中,广泛存在同沉积逆断层,柴达木盆地最大的油田即受控于与该类断层有关的背斜构造。因此笔者建议,今后不应把“同沉积正断层”笼统称为“同沉积断层”,以免引起混淆。

尽管都是同沉积的,但逆断层与正断层有根本差别。吴庆福(1987)在分析准葛尔盆地西北缘冲断带时指出萁同生性,并提出了具有不同活动方式的三个阶段。这里笔者将在阐述压性及压扭性地区同沉积逆断层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基本类型,活动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2 同沉积逆断层的一般特点

由于是边沉积边活动的断层,两盘地层厚度必然有差别。上盘(上升盘)地层比下盘(下降盘)地层相应要薄(图1),这种厚度差与断层的活动强度,所处沉积环境及物源条件等有关。生长指数(下降盘厚/上升盘厚度)变化范周很大。柴达术盆地内同沉积逆断层的生长指数多在1~2.5之间,断层的垂直地层断距向深部增大(图1-A)。有时上盘会升至侵蚀面之上遭受剥蚀+剥掉原来已沉积的地层或在下盘沉积时上盘没有接受相应的沉积(图1一B)。水退或水进形成的地层尖灭在上盘常可见到。极端情况下,上盘一直未按受任何沉积,古老的基底岩系出露地表形成山岭(图l—c)。后一种情况要与后期冲断区分开。

盘发育背斜,下盘由于地层向断层处加厚而呈现的“楔状”形态,是同沉积逆断层的典型形态(图2),上盘背斜多为不对称,近断层一翼陡,远离断层一翼缓。两翼倾角的差异视变形程度而异,变形越强烈,差异越大。地层从缓翼向陡翼逐渐减薄(图2.3)。断层发育末期,上盘背斜有顶薄.翼厚现象。许多情况下这只是背斜形成后的古地形所致,说明这种背斜并不象过去曾认为的那样具有同生性(王宁国,1981),而是后期才发育形成的背斜轴面直立、上下形态基本吻合(图2、3、4),背斜走向与断层走向基本一致(图4)。在压扭性同沉积逆断层中,上盘背斜可能与断层在平面上有小交角。

虽然没有实际资料证明,但也不

能排除上盘背斜长期同沉积发育的

可能性(图5a、b)。此时背斜应表现

为顶薄翼厚(翼均增厚,否则为单

斜)、构造幅度下大上小、岩性顶粗

翼细的特点。但当顶部减薄量不大而

后期又经过较强纵弯褶皱作用时,背

斜顶部塑性岩层(如泥岩)由此加厚

的量可以抵消,甚至超过减薄量(图

5c第①层),给人一种该阶段无背斜

发育的假象。从基底向上发育的同沉积逆断层,由于基岩为“块状”相对强硬层,所以在盖层发生褶皱时,其变形较弱或不变形(图3)

就目前中国西部的资料来看,同沉积逆断层的剖面形态可有二类:一是呈上陡下缓的铲形(图3),甚至向深部交于一拆离面(图6);另一是断面较陡平直插入基底(图7)。

前者主要是逆冲推覆前锋带在盆地发育过程中不断活动所致。其走向平行于区域构造线。有时可见数条平行排列的逆断层具同生性,它们可是同一叠瓦状断层系(图6)。这类断层往往构成盆地或凹陷的同沉积边界,下盘地层可以具有向断层加厚的“楔状”形态。上盘往往抬升较高或冲至剥蚀面以上而未接受沉积,下盘近断层处发育近源粗碎屑堆积。但是,在冲断前缘活动缓慢的情况下,两盘岩相不一定有很大差异。

断面较陡,平直插入基底的同沉积逆断层大多发育在盆地内部’受基底断块的控制,往往具有压扭性。它也可以作为凹陷边界,两盘厚度可相差很大(图7)。如果沿走向的水平位移明显,两盘地层不能直接对比,甚至使原本上升的一盘厚度反而增大。这种后期挤压(纵弯裙皱作用)使塑性层④不断层主要受压扭(或派生的局部压扭)太大的厚度差清失,且珥部稍有增厚力作用形成,尤其是后期压扭改造剧烈时变形更复杂。如柴达术盆地发育的类似花状构造的复杂构造(图7)就是这类同沉积断层经进一步变形而成。

3 同沉积逆断层的活动方式

铲形同沉积逆断层主要与盆缘的逆冲断裂带活动有关,其走向也一致,甚至是冲断层的一部分——前锋带(图6)显然,其是在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下才能发生。陡直的断层往往是受基底断块控制,是在压扭性应力作用下基底断块上冲而导致断层的发生。无论水平挤压或压扭应力条件下,只有是持续且与盆地内相应地层沉积期一致时,才可能发育同沉积逆断层。中国西部正好具备这一条件。喜山期以来,受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影响,中国西部处于挤压缩短环境,在一系列山系(如昆仑山、祁连山、天山等)边缘发育逆冲断裂带,一些地区冲断前峰波及盆内而形成同沉积逆断层同时一系列巨型走精断裂带(如阿尔金走滑断裂带)对盆地内构造也有很大影响,发育了包括压扭性同沉积逆断层的一系列相应构造(宋建国,l982)。

同沉积逆断层的活动方式主要有二种,即连续性活动和间歇性活动。

连续性话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断层持续活动,下盘地层每一层均比上盘厚且无明显沉积间断,上盘可以是连续沉积(图3、4)也可以有沉积间断,甚至一直未接受沉积(图1-B、c)。间歇性活动是指断层在某一(或某几个)时期不活动,结果会出现的两种情况:一是接受沉积,两盘厚度和岩性无差别或渐过渡(图8);另一种情况是两盘均无接受沉积,即存在沉积间断(图1一A)。

吴庆福(1987),在讨论准葛尔盆地西北缘冲断前缘断

层同生性活动方式时认为,该类断层活动分三阶段;上盘

为主动盘的冲断活动期,下盘为主动盘的潜滑活动期和由

差异沉积为主导的向上长入期,并认为这三个阶段组成一

个完整构造旋回。这可能适应于某些冲断带做为盆缘断裂

的情况。由于屙沉积逆断层下盘增厚.不象同沉积正断层

那样圈8两盘无沉积间断的间呈箕状,从目前资料看,大

多是从基底向上发育的,所以靠歇性周沉积逆断层

沉积增厚导致潜滑下盘主动向下插入较困难,更不可能导

致缩短变形(逆断)。笔者认为,按上、下盘活动性可分三

种情况:上盘为主动盘,下盘为主动盘及上、下盘均主动活动,它们均为构造力所致。

在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形成的断层,与逆冲断裂带中同向的断层多为上盘主动上冲(图6);而反向断层(尤其是冲断带下盘的反向断层)一般为下盘主动。如果区域应力场发生了变

化,主动盘也可变为被动盘。如压扭应力作用形成的同沉积逆断层,往往两盘均活动,或许一盘主动程度更大些。

上盘背斜一般在同沉积逆断层活动后期才出现,显然是在水平压应力作用下,在盖层中发生的变形C同沉积逆断层的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图9):同生冲断期、褶皱发育期和消亡期。

同生冲断期(图9一A)断层从下向上冲断,上盘相对抬升,下盘在下降过程中沉积不断增厚。无论水平挤压或压扭应力环境,只要断层从基底向上冲断,该阶段上盘仅当单斜,盖

层无变形。这是由于上盘基底之上沉积较薄,盖层主要依附于强硬的基底活动而发生不协调变形,如果断层在盖层内发育(盖B层滑脱型),则地层很易发生褶皱变形。

当盖层较厚时,在挤压力(或压扭力)作用下,盖

层发生与基底不协调的变形,这种变形被断层限制在

上盘而形成背斜(图9一B)。褶皱作用调节了部分变

形,使得断层活动强度比前一阶段减弱,两盘厚度差

相对较小。该阶段可能很短,也可能持续一定时间,

后一种情况下背斜可能有同沉积特点。

背斜形成后断层多停止活动,上覆地层填平补齐后不

再受下面影响(图9一c)之后再一次构造运动也可能

使之再活动。一些地区可能仅至第一阶段即终止,盆

缘的同生性冲断层大多如此。

4 积逆断层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同沉积逆断层也具有良好的油气聚集条件。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生油凹陷紧密相关。区域性的同沉积逆断

层往往构成凹陷边界.断层活动直接影响

着凹陷内沉积的发育。下降盘近断层处往往沉积最

厚,是最有利的生油部位(图3)。由于下降盘沉降和

沉积速率均较高,能形成较厚的生油岩沉积,快速埋

藏又有利用于有机质向烃类转化。从柴达术盆地同沉

积逆断层发育区的资料来看,断层停止活动后,沉积

凹陷逐渐萎缩,主力生油层在断层同沉积活动期发

育。

(2)发育多种类型的圈团(图10)。上盘背斜构造(王宁国称之为“正牵引背斜)无疑是最好的构造圈闭,面积和幅度均较大,尤其是该类背斜具同生性,长期发育时能捕获各个时期生成的油气,且背斜顶部储集性变好。由于上盘岩性较粗,基底隆升较高,沉积较薄,压实量较小,下盘及上盘远离断层处岩性较细,沉积厚度大,压实量相对较大,这种差异压实作用会使构造活动停止后沉积的水平地层形成压实背斜(图1O—A一2)

断层封闭型圈闭也是很重要的一种类型,其中包括上盘单斜断块,鼻状构造、卞盘牵引构造(图10B)等。这类圈闭中断层的封闭性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断层是同沉积活动的,未固结或未完全固结的沉积物会加入断层带形成封堵;逆断层本身的性质决定其封闭的可能性较正断层要大一些.尤其两盘岩性配置较好情况下,断层起封堵作用

基岩潜山(图10A)和地层尖灭圈闭(图lOB)也常发育,它们位于上升盘。在上升盘长期隆起遭受风化淋滤情况下,会使基岩储集性大大改善,尤其是基岩为碳酸盐岩时能形成良好的圈闭。由于上盘I直处于相对上升状态,地层可向上超覆尖灭,形成地层尖灭圈闭(图lOB⑥)。

另外,断层的活动会使断层附近强硬岩层产生裂缝,从而改善储集性能,尤其断层在后期发生压性平移运动情况下更是这样。柴达木盆地的勘探经验已经证明了这点。

(3)油气运移的方式:主要有垂向和侧向运移或二者结合(图10)。据柴达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相应构造油气聚集情况(王宁国,1981、吴庆福,1987),油气聚集方式以新生古储”(或

“上生下储”)为主。又分二种情况,一是下降盘生油层直接与上升盘较老的储集层接触,油气穿过断层在上盘聚集起来}二是上升盘生油层中的油气沿水平方向运移至其下面的储层中。另外,也有古生新储方式.即老地层生成的油气直接或通过断层向上运移,在较新的地层中聚集图10)。

由此可见,与同积逆断层有关的圈闭条件优越,有多种类型的圈闭,且可形成多种圈闭组合;又有距油源近,运移通道良好,路径简单的优点。

由于资料有限,同沉积逆断层的研究还属初步,许多方面还没有更广泛的资料证实。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中国西部压性、压扭性环境下同沉积逆断层的发育情况,对于张性地区还知之甚少。但应当说明的是不应当把中国东部发生反转的断层称为“同沉积逆断层”,因为同沉积期并不是逆断层而是正断层,其只能是“反转断层”。

参考文献

l王宁国,牵引构造及找油意义。油与天然气地质

2王宁国,尔盘弧形构造带与油气的关系。油学报

3王燮培等,油勘探构遣分析。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4 宋廷光,酉盘地老君庙逆申断裂带厦演化。油与天然气地质

5宋建国等,达木盘地掏遣特征厦油气区的划分。油学报

The same sedimentary thrust fault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alysis

Abstract

Development in pressure sex, press the same sedimentary basin torsional sex thrust faults upper plate strata to repeatedly correspondingly play than footwall thin. Upper plate can lack lai some layer segments or has not accept deposits, upper plate developmental asymmetric anticline for surrounding birth, partial homozygous or secondary footwall strata sometimes assumes wedge-shaped caused to thickness. Trapped within two Shi lithology of broken repeatedly, the angles and the margin or small differences in depression boundary faults lithology differences are significant. Cross-section shape have shovel peace, the former mainly with straight form thrust love relevant, the latter mainly by the basement fault block control, The fault activity means has continuous and ask jehiel sexual activity two kinds. Faults development stage is divided into homozygous broken period, fold the outfit 9kg and dissolution period.

The same sedimentary thrust fault has good gather oil conditions. Trap form basically has upper plate anticline fault self-occlusion, shallow compaction anticline, bedrock qianshan and stratigraphic pointed out, and etc, and can be folded shekels sectors-connecting. Gather oil reservoir "means" freshman ancient primarily. And a "Paleozoic source-cenozoic reservoir;" Oil and gas main through contact or fault zone.

keywords The same sedimentary thrust fault activity way traps

石油构造分析报告

姓名:代超敏

班级:资工10702班

学号:200707331

断层的性质与特征

断层性质与特征 一、问题的提出 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与断层的性质有关。如:水文地质中断层的导水性,断层与矿井突水淹井的关系;瓦斯地质中断层的开放性,断层与瓦斯赋存、瓦斯涌出及煤与瓦斯突出的关系等。显然,断层的性质具有致关重要的作用,是分析问题的基础,没有对断层性质的准确判断,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 正断层是地台区一种最常见的构造类型。一般认为正断层为张性断层,并具有张性断层的一般特征。如断层面比较粗糙、断层角砾多棱角状、次棱角状、排列杂乱无章、没有强烈积压形成的复杂小褶皱等现象。但大量的实际观测表明,正断层并非主要是张性,而是剪性,并具有剪性断层的一般特征。 二、正断层性质 从理论上来说,正断层既可以是剪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剪破裂,也可以是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张破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石的破裂方式主要决定于以下三个因素:(1)岩石的抗剪强度和抗张强度。由于岩石的抗张强度仅为抗剪强度的1/3,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岩石更容易发生张破裂; (2)岩石变形的地质环境。断层一般形成在地下围压很大的环境条件下,围压的作用不利于张性破裂的形成,而对剪破裂的发育比较有利。 (3)构造应力场性质。岩石在张应力作用下,超过其抗张强度形成张性破裂;在压应力作用下则形成剪性破裂。可用剪切破裂摩尔圆图解来说明(略)。 从实际来看,断层一般形成在地下围压很大的条件下,在压应力作用下,主要形成剪性破裂,只有在张应力作用下才形成张性破裂。因此,尽管岩石的抗张强度远小于抗剪强度,但由于受环境围压条件的作用,岩石中更多形成的是剪切破裂,而不是张破裂。如,岩石中的节理主要为剪节理,张节理比较少见。节理的性质尚且如此,由张节理进一步发育所形成的典型张性断层更为少见。 三、正断层特征 断层的特征一般包括断层面特征、构造岩特征、断层两盘伴生构造特征及断层的组合特征等四个方面。断层的特征决定于断层的性质。比较明显反映断层性质的特征是断层面特征、构造岩特征和断层两盘伴生构造特征。张性正断层的特征如各种教科书描述和人们通常所认识的那样,此不赘述。下面着重论述剪性正断层的一般特征。 根据E. M. Anderson(1951)应力状态分析,剪性正断 层与逆断层、平移断层的形成机制实质上是一样的,均属于 剪破裂,因此,应当具有类似的压剪性构造特征(略)。但 实际研究表明,断层特征的差别也是比较明显的: (1)剪性正断层的压剪性构造特征最弱,平移断层较 强,逆断层最强。形象理解,由剪性正断层——平移断层— —逆断层,其构造特征表现为“张剪性——剪性——压剪性” 的递变序列。 (2)构造岩分带性的差异。剪性正断层分带性最明显, 其次是平移断层,逆断层最弱。野外观测表明,如果断层带 内各种构造岩均较发育的话,紧靠断层面的是断层泥,然后, 离开断层面依次是碎粉岩、碎粒岩、断层角砾岩(图1)。图1 构造岩分带示意图

(整理)论二级构造单元的特征和分类

论二级构造单元的特征和分类 论文提要 含油气单元盆地内部是不均一的,为了勘探石油和天然气,需要划分盆地内部的构 二级构造单元位于亚一级构造单元内部,正相单元称二级构造带,负向单元称洼陷。洼陷基底埋藏深,盖层发育全,生油岩厚度大,是油气生成的基本单位。准确的说,盆地的二级构造带是位于一定区域构造部位上,由同一种构造运动形成的若干个形态相似的三级构造组成的正向构造。二级构造带不仅控制着三级构造的形态、规模、分布、发展史和力学机制,而且还控制着岩性剖面及生、储、盖组合。因此二级构造带直接控制着油气的圈闭条件,从而形成一群有共同性的油气藏。二级构造带的种类甚多,如逆牵引构造带、潜山构造带、断鼻构造带、断阶带、背斜带、斜坡带、地层尖灭带、超覆带、盐丘、焦块、披覆、嵌入带等等。 正文 一、逆牵引构造带: 在断层的两盘因断块相对位移而出现的拖拽现象,是一种常见的构造变动。拖拽构造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能出现,它与油藏关系比较密切的主要的是垂直方向,分为正牵引与逆牵引两种。 断块顺着正断层的破裂面向下滑动,因摩擦力作用,可能形成向上拖拽的正牵引。正断层的下盘相对上升,而岩层是向下拖拽,可形成半背斜。这种拖拽构造无论在正断层和逆断层之中均能出现,但以逆断层的牵引更为显著。它与逆断层伴生的拖拽构造,是塑性形变过渡到破裂的典型。在构造地质学中,研究断层的性质时,经常将这种构造现象用来当作确定两盘相对位移方向的重要证据。 逆牵引是较大的同生正断层伴生的一种构造。它发生在产状平缓的岩层之中,在正断层的下降盘出现。岩层发生逆牵引的拖拽现象恰巧与正牵引相反,逆牵引可以形成幅度相当大的背斜构造。由于这种背斜是正断层的同生构造,断层的落差可达数百米至千米,断层的上盘滑落时,断块伴有沿水平轴旋转的运动状态,这种旋转的结果,导致背斜的形成。而且背斜的轴部亦成弧形滚动,所以国外又称为滚动背斜。从成因上来说,这种成排分布的滚动背斜是正断层发生逆牵引形成的构造带,故又称之为逆牵引构造带。 单个的逆牵引背斜常为短轴背斜,也有穹隆构造。一般背斜的长轴平行主断层,两翼不对称,近断层的一翼陡,远断层的一翼缓。陡翼比缓翼的倾角大1.5-3倍。单个逆牵引背斜的闭合面积一般为几平方千米至数十平方千米,背斜构造很平缓,闭合度一般

沉积盆地的层序和沉积充填结构及过程响应.

沉积盆地的层序和沉积充填结构及过程响应 2010-07-14 现代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发展,把沉积过程纳入到地质演化的时空框架中并与地球的多旋回或节律演化结合研究,形成了一套带有革命性的、在等时地层格架中研究沉积作用的新方法,成为了油气资源等沉积矿产预测勘探的重要工具.沉积盆地的沉积充填可划分出与各级沉积旋回相对应的层序地层单元.追踪对比由不整合面或不整合面及其对应的整合面为界的高级别层序地层单元建立的区域性等时地层格架,对盆地构造古地理再造和油气勘探战略性研究至关重要;追踪四、五级等低级别层序地层单元和体系域建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可为重点区域或区带的沉积体系和储集体的沉积构成和分布等的解剖提供精细的地层对比基础.依据沉积基准面的变化,从层序内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中可划分出正常水退沉积、强制性水退沉积、水进沉积及垂向加积等成因沉积类型.海相或湖相盆地中三级层序地层单元内均可较好地划分出低位、水进、高位及下降体系域.盆地构造作用、气候变化、海、湖平面升降过程对层序发育的控制作用及沉积响应研究,一直是层序地层学或沉积地质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沉积盆地的层序地层序列演化是盆地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总体响应.层序地层学把盆地古构造、古地理的变迁纳入到统一的地球演化系统中研究,形成了与区域地球演化史或盆地动力学演化相结合的重要研究领域.多旋回盆地或叠合盆地中多期次的构造变革导致了多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所分隔的多个构造层序的叠加.注重构造-层序地层的结合分析,揭示盆地的.层序地层序列与多期盆地构造作用的成因联系,是构造活动盆地或大型叠合盆地沉积地质演化和油气聚集规律研究的关键.盆地构造作用,如前陆盆地多期次的逆冲挠曲沉降和回弹隆起的构造作用、多幕裂陷过程、多期构造反转等与重要不整合及区域性沉积旋回或层序的形成密切相关;而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或湖平面变化是控制高频沉积旋回或低级别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在构造活动盆地中,构造坡折带对沉积体系域和沉积相的发育分布具重要控制作用. 作者:林畅松 LIN Chang-song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刊名:沉积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9 27(5) 分类号:P512.2 P539.2 关键词:层序结构成因沉积类型控制因素沉积盆地

过断层地质构造带的安全措施

过断层地质构造带的安 全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过断层、地质构造带的安全措施一、防治水措施 (一)按照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和安全措施进行探放水工作,交接班交清探放水剩余允许掘进距离不低于30m,总工程师、矿长严格审批。 (二)探放水前必须加固迎头10m范围内巷道支架,在紧贴迎头打好立柱和栏板,防止发生煤壁因渗水溃塌。探放水过程中如遇到水压过大,不得取出钻杆;应立即在钻机后边打上加固钻机的点柱、撑柱,防止钻杆、钻机移位。 (三)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有疑必停”的原则进行探放水作业,遇到透水预兆,工作面及其受影响向的相邻工作面人员应立即按照既定的避灾路线撤到安全地面,同时电话通知煤矿调度室。 (四)遇断层、地质构造带时,应及时清通巷道水沟,工作面突水时,水能顺利外排。 (五)机电人员应加强对排水泵的日常检修与维护,确保工作泵运转正常,备用泵、检修泵时刻完好,能够随时投入正常使用。

二、防治片帮、冒顶措施 (一)锚杆支护的巷道,应及时打设锚杆、挂网,严格控制空顶距不得超过1.5m;严格监管支护质量,打锚杆必须基本垂直岩面,保持合适的迎山角度。 (二)遇到顶板岩层破碎、开裂情况,应及时敲帮问顶,及时用液压柱、铰接梁牢固地打设临时点柱支护。锚杆应加密,顶板、两帮锚网支护从巷顶到巷底全部打严。 (三)不适合采用锚网支护的情况下,换用11工字钢棚式支护。工字钢棚间距0.6m,采用木料牢固、严实地刹帮背顶。 (四)工字钢棚式支护时,最大空顶距不得超过1m。在每次放炮前加采取在顶梁与迎头之间之上加穿楔,相邻棚腿之间加撑木连锁等方法固工作面10m支架。 (五)工作面放炮应浅打眼、少装药,放小炮。每次放炮前后检查支架的稳固性,对炮后崩坏的支架及时恢复。 (六)不定时检查断层、地质构造地段巷道支护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维修加固。

过断层地质构造带的安全措施

过断层、地质构造带的安全措施一、防治水措施 (一)按照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和安全措施进行探放水工作,交接班交清探放水剩余允许掘进距离不低于30m,总工程师、矿长严格审批。 (二)探放水前必须加固迎头10m范围内巷道支架,在紧贴迎头打好立柱和栏板,防止发生煤壁因渗水溃塌。探放水过程中如遇到水压 过大,不得取出钻杆;应立即在钻机后边打上加固钻机的点柱、撑柱,防止钻杆、钻机移位。 (三)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有疑必停”的原则进行探放水作业,遇到透水预兆,工作面及其受影响向的相邻工作面人员应立即 按照既定的避灾路线撤到安全地面,同时电话通知煤矿调度室。 (四)遇断层、地质构造带时,应及时清通巷道水沟,工作面突水时,水能顺利外排。

(五)机电人员应加强对排水泵的日常检修与维护,确保工作泵运转正常,备用泵、检修泵时刻完好,能够随时投入正常使用。 二、防治片帮、冒顶措施 (一)锚杆支护的巷道,应及时打设锚杆、挂网,严格控制空顶距不得超过1.5m;严格监管支护质量,打锚杆必须基本垂直岩面,保持合适的迎山角度。 (二)遇到顶板岩层破碎、开裂情况,应及时敲帮问顶,及时用液压柱、铰接梁牢固地打设临时点柱支护。锚杆应加密,顶板、两帮锚网支护从巷顶到巷底全部打严。 (三)不适合采用锚网支护的情况下,换用11工字钢棚式支护。工字钢棚间距0.6m,采用木料牢固、严实地刹帮背顶。

(四)工字钢棚式支护时,最大空顶距不得超过1m。在每次放炮前加采取在顶梁与迎头之间之上加穿楔,相邻棚腿之间加撑木连锁等方法固工作面10m支架。 (五)工作面放炮应浅打眼、少装药,放小炮。每次放炮前后检查支架的稳固性,对炮后崩坏的支架及时恢复。 (六)不定时检查断层、地质构造地段巷道支护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维修加固。 三、防治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措施 (一)过断层前的管理措施 1、生产中,对于地质部门在防突预测图上标注的断层或日常下达的地质预报出现的断层,通风队队长、防突队队长及技术科科长审签后,交发防突班;防突副班长以上人员必须签字,并贯彻到防突员,根据断层情况制定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发放到各相关施工单位,并严格执行。

图中褶皱构造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汇总

1、分析图中褶皱构造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 2、分析图中F1和F2断层的性质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 3、简要分析图区内的构造发展史. 血刺小巷尕X2014-11-21 优质解答 1 背斜二叠纪之后侏罗纪之前 2 F1 正断层二叠纪之后白垩纪之前 F2 逆断层二叠之后白垩之前 3 奥陶纪至二叠纪沉积接着形成背斜接着断层发育然后岩浆岩侵入最后沉积白垩系地层 追问: 麻烦解释在具体点谢谢追加分 追答: 1 背斜因为褶皱核部为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年代褶皱上一直有二叠系地层,后与侏罗系呈角度不整合接 触故可确定时间 2 F1 正断层(可以根据褶皱的核部在断层下盘变宽说明下盘抬升)时间应该是二叠纪之后 同时断层切割花岗岩(花岗岩切割了侏罗系地层)说明是在侏罗纪到白垩纪之间;同理也可以判断F2断层时 间是二叠之后白垩之前 3 奥陶纪至二叠纪沉积接着形成背斜接着断层发育侏罗纪至白垩纪时期本区再次 沉降接受沉积,期间有花岗闪长岩体侵入

构造地质学,综合分析题,这个答案怎么写得,最好是标准答案。

Metroid_Snake |浏览14 次 2015-01-15 21:50 2015-01-16 10:45 最佳答案 除去早第三纪外,地层从老到新为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断代缺失石炭纪、二叠、三叠纪地层,上覆不整合接触侏罗纪、白垩纪地层。 志留纪地层两侧对称,为一褶皱; 中间新,两翼老,为一向斜; 一般同一海拔下向斜核部越窄,剥蚀程度越高。南西一侧核部泥盆纪地层窄,因此,南西一侧表示断层两盘中相对上升的一侧; 地层无相对移动,不具左、右行平移性质,非斜滑断层,为单纯上、下位移的正断层或逆断层; 根据侏罗纪、白垩纪地层走向及空间展布形态,判断其为正断层,倾向为北东。 因此,1)的答案为NE;北东;2)就是上面写的就行。

油气聚集与分布

油气聚集与分布 1油气聚集类型及分布特征 1.1油气聚集主要类型 油气聚集方式包括单体型、集群型、准连续型与连续型四种基本类型。常规油气包括单体型和集群型,其中单体型主要为构造油气藏,油气聚集于构造高点,平面上呈孤立的单体式分布(图1);集群型主要为岩性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油气聚集于较难识别的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中,平面上呈较大范围的集群式分布。 图1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分布 1.2油气分布特征 常规油气藏主要发育在断陷盆地大型构造带、前陆冲断带大型构造、被动大陆边缘以及克拉通大型隆起等正向构造单元中,如中东地区前陆盆地山前大型构造,墨西哥湾等深水大型构造,中国松辽盆地白垩系长垣构造、库车前陆冲断带等,具有常规二级构造单元控制油气分布的特征。油气或聚集于构造高点,平面上呈孤立的单体式分布;或聚集于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中,平面上呈较大规模的集群式分布(图1)。流体分异作用强,具有统一的油气水界面和压力系统,储层物性好。具有资源丰度较高,单井自然工业产量较高,开发难度低等特点。 2复式油气聚集带类型和分布特点 在含油气盆地(凹陷)中油气生成、运移和富集的条件主要受断块活动、生油、沉积和圈闭等因素控制,在盆地的不同构造部位形成了不同规模的油气聚集单元,相应地可区分为油气藏、油气聚集区(带)和油气富集区等。

2.1油气藏类型和分布特点 油气藏是油气聚集的一个基本单元,而是且依附于一定的油气藏类型组合,并有一定的展布规律。从勘探实际出发,渤海湾盆地油气藏分类应以圈闭形态为分类标准,大致可分为五大类。这五大类油气藏是背斜构造型、断块构造型、岩性型、地层不整合型和复合型等。其中同生断层逆牵引背斜、块断隆起披覆构造和古潜山等三种类型油气藏是本区的主要油气藏类型,油气富集程度高,这三种油气藏的地质储量占70%-75%左右。 渤海湾盆地油气藏类型分布特点是: (1)油气藏类型受盆地不同的含油气结构层系控制。盆地各凹陷都具有三套含油气结构层系,即断陷前含油气层系、断陷期含油气层系和坳陷期含油气层系,相应地形成不同类型生储盖组合。下第三系为本区主要的生储油岩系,具有“自生自储”特点,属于断陷期含油气层系。在下第三系地层的顶部和底部存在区域性不整合面,以不整合面为界,在其下部为断陷前含油气层系(包括中古生界、中上元古界以及结晶基岩),具有“新生古储”成油组合特点。在不整合面之上为坳陷期含油气层系,为上第三系的“下生上储”的成油组合。不同含油气结构层系都有各自的主要油气藏组合类型。断陷前含油气层系以古潜山油藏为主,断陷期含油气层系以逆牵引背斜、挤压构造和底辟隆起等构造油气藏为主,还发育多种类型地层岩性油气藏,油气潜量大。坳陷期含油气层系以披覆构造和地层圈闭等次生油气藏为主,油气藏埋深浅,油质重,均为重质油油藏。 (2)在平面上油气藏类型受构造圈闭或地层岩性圈闭分带性控制。在凹陷陡坡带以逆牵引背斜油气藏为主,而其边缘发育地层超覆油气藏和断层遮挡岩性油气藏。在凹陷缓坡带以披覆构造油气藏和断块油气藏为主,还发育粒屑灰岩岩性油气藏和断层遮挡岩性油气藏。在凹陷中部发育古潜山油气藏、挤压构造油气藏或底辟隆起油气藏,还发育透镜状岩性油气藏和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图2 )。

石油构造分析复习

石油勘探中的构造样式 1、含油气盆地:无论是沉积盆地,构造盆地或是地貌盆地,只有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富 集成为工业性油气聚集时,则这类盆地统称为含油气盆地。 2、构造样式:系统在剖面形态,平面展布、排列、应力(变)机制上相互间有着密切联系 的特定构造组合。 3、构造样式分类依据:Harding的分类方案首先强调基底是否卷入,即沉积盖层的变形是 否受基地构造的控制,把它作为分类的一级标志。主要依据:该构造的基底是否被卷入。 4、八种基本构造样式:基底卷入型构造样式:扭性断层组合、压性断块和基底逆冲、 张性断块、基底挠曲。 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滑脱逆冲—褶皱组合、滑脱正断层(包括 “生长断层”)、盐底辟构造、泥底辟构造。 5、基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不整合在某时期沉积盆地以下的地层。对于石油勘探来 说,基底卷入程度是很关键的。因为它不仅表明构造演化的机制,而且,还大致说明了盆地中油气圈闭所影响、所包括的沉积厚度。 6、油气聚集带:系指与大构造单位(背斜带或与其相当级别的构造单位)联系在一起的油 气田带(群)。在油气聚集带内的各油气田,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 7、孔隙压力和有效压力:存在于储层中的地应力,一部分由储层孔隙中的流体承受,称为 孔隙压力;另一部分由储层岩石骨架承受,称为有效压力。 8、构造变换带:将这种应变并使逆冲推覆带收缩应变量保持守恒或有规律变化的构造带, 称为“变换带”。 9、与逆冲断裂有关的构造样式、类型? (一)逆冲断层类型:(1)平面式逆冲断层(2)铲式逆冲断层(3)坡坪式逆冲断层(4)露出冲断层、埋藏冲断层、盲冲断层 (二)逆冲断层的相关褶皱:(1)断弯褶皱(2)断展褶皱(3)断滑褶皱(4)蛇头构造(三)逆冲断层组合:(1)叠瓦扇构造(2)双重构造和楔状双重构造(3)冲起构造和逆 冲三角带构造(4)撕裂断层和逆冲调节带。 10、生长背斜、同沉积背斜的特点? 生长背斜是盆地整体沉降背景上,局部上隆构成的背斜构造。它的形成和特点与盆地所处的板块构造部位、盆地演化中所承受的应力密切相关。

断层的类型及特征

断层的类型及特征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断层的类型及特征 压性断层 1.断裂面往往呈舒缓波状,沿走向方向尤其明显 2.断裂面上常有较多的擦痕、阶步、磨光面。并出现动力变质的新生片状物(如云母、滑石、绿泥石)及被压扁或拉长的柱状矿物、片状矿物、砾石、鲕粒、石英、方解石晶片和晶块等,并沿断裂面及两侧作近于平行断裂面走向排列 3.断层中的构造岩,以角砾岩、糜棱岩、断层泥为主,有时还可见到构造透镜体 4.断裂面两侧岩石由于受强烈挤压而破碎、牵引、冲断,从而产生一些伴生构造,如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型分之构造(包括断层和褶曲),小旋卷构造等 5.断裂面常成群出现,彼此平行,沿走向延伸较远,在剖面上常构成迭瓦式 6.逆断层(包括冲断层、逆掩断层辗掩断层)属压性断层 张性断层 1,断裂面粗糙不平,形状不规则。擦痕较少,很少出现大批擦痕,断层倾角一般较陡 2,当张性断裂发生在砾岩中时,断裂面常绕砾石而过,无切割或压扁现象 3,断裂面两侧岩层产状无明显变化 4,构造岩以角砾岩为主,糜棱岩、断层泥较少见。角砾岩大小悬殊,无显着定向排列 5,张性断裂常成群分布,形成张性断裂带。在平面上彼此平行,在剖面上常组成地垒,阶梯等构造。凡追踪“×”形断裂的张性断裂,均成锯齿状,称“之”字形断裂 6,正断层属张性断裂 扭性断层 1.断裂面常较光滑、平整,有时呈镜面出现,常有大量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划痕阶步。断层产状平稳,断层线平直 2.断裂面上有时有新生的硅质、方解石、绿泥石等动力变质矿物,但不如压性结构面常见 3.构造岩常被碾磨很细,有角砾岩与糜棱岩,并具有片理化的窄带。构造岩常成斜列分布与扭性断裂带中 4.断裂面两侧,岩石由于受强烈的扭动而常伴生一些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形及小旋卷构造 5.扭性断裂常成群出现,两组平行,且呈“×”形(常将岩石切成菱形),有时成雁行式排列 6.平移断层属扭性断层 压扭性断层 1.即具有压性特征,有具有扭性特征。上述的压性、扭性断裂的特征均可借鉴 2.断裂面上常可见到显示上盘斜冲的擦痕、阶步。两盘岩石可能发生一些伴生构造,如牵引、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形分支及旋卷构造。这些伴生构造的轴面、断裂面与主断裂面的交线和旋轴,既不与主断裂面走向线平行,也不与其倾向线平行,而是介于两者之间,这是压扭性断裂的一个特点 3.压扭性断裂常成群出现,成雁行式、平形式排列 4.平移逆断层、逆平移断层均属于压扭性断层 节理的分类及特征 张节理 1.力学成因:由张应力产生,节理面与张应力方向垂直。火成岩由冷凝收产生的原生节理 2.节理面特征:裂口微张开或较大张开,节理面粗糙,面上无划痕,产状不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不大,在砾岩或粗粒碎屑岩中,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碎屑颗粒,张开而不切断砾石等颗粒,在剖面上常呈楔形,上宽下窄,常被粘土、岩矿脉充填 3.节理的组合特征:常成群出现,并排列成雁行式、平形式,在褶曲轴部常形成与褶曲轴平行的二次纵张节理,当与断层伴生时,常组成边幕式和羽状张节理 剪切节理

断层的组合类型

?断层很少单独出现,常由多条断层成带状组合在一起,延长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形成断裂带,一般与褶皱带伴生。逆断层可组合形成迭瓦式构造;正断层可组合形 成阶梯状断层、地堑和地垒等。 ?迭瓦式构造:许多条大致平行的断层,倾向一致,老岩层依次逆冲覆盖在新岩层之上,状似迭瓦。它常同强烈褶皱伴生,断层走向与枢纽平行。标志该区经历过强烈 挤压。 ?阶梯状断层:许多条大致平行的正断层,倾向一致,断块呈阶梯状排列。 ?地堑和地垒:由两条和多条正断层(或逆断层)组成。相邻正断层倾向相向,中间断块下降,形成地堑;相邻正断层倾向相背,中间断块相对上升,形成地垒。如汾渭河谷就是新生带形成的大型地堑。

断层活动的特征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向反映出来,这些特征即所谓的断层标志,它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①地貌标志--断层崖及断层三角面等;山脊及水系的错开或突然转折;泉、溶洞或湖泊的串珠状分布等。 ②构造标志--线状或面状地质体被错移、中断等。 ③地层标志--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④断层擦面和构造岩 ? a 磨擦镜面(断盘沿断层面发生滑动,在坚硬的岩石表面上形成局部性的光滑面)、擦痕(由坚硬而细小的岩屑刻划而出的较为均匀细密的凹凸线条)、阶步(与擦痕近于垂直的台阶状起伏)。 ?擦痕一端深,一端浅,由深至浅的方向指示对盘移动的方向。 ?阶步:由缓坡到陡坡,指示对盘移动方向。 ? b 断层构造岩 ?碾碎、变形、重结晶,是断层存在的标志。 ?断层角砾岩:若角砾大小不一、棱角分明,无定向排列,胶结物多来自外源物质示正断层; 若角砾有一定程度的圆化,或呈凸镜状,具定向排列,示逆断层或平移断层。 ?碎裂岩和糜棱岩仅见于大型逆掩断层和平移断层中。 ?⑤断层带中的构造强化现象:产状的急剧变化、片理化、节理化、揉皱等。 ?⑥牵引构造。 ?⑦岩脉、矿脉、蚀变带的线状分布。 ? 5.断层形成时代的确定 ◆①.断层切断地层或岩体,则断层形成时代在被切断的最新地层或岩体之后。 ◆②.若有角度不整合覆盖断层,则形成于不整合面上最老地层时代之前。 ◆③.断层中贯于岩脉、矿脉,则早于岩脉或矿脉形成的时代。 ◆④.有几条断层交切时,被切断的断层形成时代早。 ◆⑤.若断层与邻近的褶皱有力学成因联系,则断层形成时代与褶皱大致相同。 ? 6.断裂构造与矿产的关系 断裂对矿产的形成和富集可以起到建设性的作用,也可以起到破坏作用。 ?(1)对内生矿产来说,断裂构造可以是含矿溶液的通道,也可以是含矿溶液发生沉淀、聚集或提供交代成矿作用的有利场所。 ?(2)对于沉积矿产来说,大型断陷盆地常有利于煤、石油、盐类矿产的形成。 ?(3)对已形成矿产后期断裂可以切穿矿体,使矿体错动位移,造成矿体的重复和缺失,也可以使矿体流散(石油、天然气等),或使一盘出露地表而遭受剥蚀。 ?7.深大断裂: ?根据断裂切割深度分为 ?岩石圈断裂:切穿岩石圈达到软流层,常是板块构造边界; ?地壳断裂:切穿地壳达到莫霍面,控制着岩浆和成矿带的分带性; ?基底断裂:切穿硅铝层达到康氏面,沿断裂可有酸性和碱性岩浆带; ?盖层断裂:切穿沉积盖层,达到变质基底顶面; ?层间滑动断裂:深浅不一,规模不一。

构造带、断层破碎带地段施工安全规定(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构造带、断层破碎带地段施工安全规定(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106-21 构造带、断层破碎带地段施工安全 规定(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在断层破碎带易塌方,防止塌方措施是按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做好超前支护和开挖后的联合支护,特别是超前注浆,一是截断地下水流入开挖面通道,二是提高结石率,增强围岩相互作用力,减轻支护圈压力,达到降低塌方机率。 在断层破碎带及软岩地段易塌方,造成塌方的原因多数是地下水原因引起裂隙开张,降低了围岩相互作用力,加速围岩变形,使支护失稳而塌方,防止塌方措施是按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做好超前支护和开挖后的联合支护,特别是超前注浆,一是截断地下水流入开挖面通道,二是提高结石率,增强围岩相互作用力,减轻支护圈压力,达到降低塌方机率。 施工应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查明掌子面前方

地质条件,及时掌握前方地质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法。 严格按照设计方法进行开挖,严格控制开挖进尺,开挖后及时支护,严格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组织施工,严格按照设计支护参数进行施工。 在开挖断层破碎带或软岩地段时,除了在开挖时用微震动法外,专职安全员跟班作业,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撤离施工人员,发现底部隆起,必要时对底部设横撑,打底部锚杆或向底部注浆,控制上隆; 为了防止支护开裂,增强钢筋网,必要时用湿喷钢纤维混凝土、调整供架间距等。对装碴设备,在顶部安装砸钢板顶棚,当发现有岩粉飞扬,掉碴、喷锚开裂、或支架发出声响立即组织撤离。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第三章第四节__构造圈闭和油气藏

构造圈闭与油气藏 [内容提要] 由于地壳运动使储集层顶面发生了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在其中聚集了烃类之后就称为构造油气藏。它是最重要的一类油气藏。它进一步可分为背斜、断层、裂缝及岩体刺穿构造油气藏等。 关键词:构造圈闭油气藏 一.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 1.圈闭 圈闭是地下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向前运移,并且在其中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它实际上只是表明其中能够有油气,但无论其中是否有油气,都可以称为圈闭) 圈闭的形成必须具有三个必要条件: (1)储集层(2)盖层(3)一定的遮挡条件(封闭条件)。而遮挡条件的形成,即可以是背斜,也可以是断层、不整合或岩石的物性变化引起。这样,当组成圈闭的这三部分配合良好时,其中的储集层便处于上方或四周被不渗透岩层所包围或阻隔的状态。一旦油气通过这里,它便能够起到捕获油气的作用,从而在其中形成油气聚集。 2.油气藏 当圈闭中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油气之后,就形成了油气藏(油藏、气藏)。其定义为:油气藏是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气水)界面的油气聚集,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位。不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即使位于同一面积上的油气聚集也不能看作是同一油气藏。 由此可见,圈闭是油气藏形成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同时,圈闭的类型还决定着油气藏的类型及其勘探方法;圈闭的位置和埋藏深度是设计井位和井深的依据;圈闭容积的大小又直接影响其中油气的可能储量多少。这正是石油地质工作者十分重视寻找和研究圈闭的原因。 二.构造圈闭

由于地壳运动使储集层顶面发生了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在其中聚集了烃类之后就称为构造油气藏。 根据其变形或变位及储层的变化特点可分为:背斜圈闭和油气藏、断层圈闭和油气藏、裂缝性背斜圈闭和油气藏、刺穿圈闭和油气藏 A A

简述反转构造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110397222.html, 简述反转构造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作者:宋秀艳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03期 [摘要]反转构造是当前石油地质界研究的热点。反转构造属叠加构造的一种类型,构造的叠加是指在地史发展过程中,同一时期不同的构造作用或不同时期各种构造作用在一个构造上的联合、叠加。反转构造有正反转构造和负反转构造2 种基本类型,但是在详细分类上还有许多争论。反转构造的识别以及与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仍需加强研究。 [关键词]反转构造;油气聚集;分类;识别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101-01 反转构造又称盆地反转、构造反转,是石油地质界继伸展构造、走滑构造之后,与近年来献给地质界又一重要新概念。反转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转构造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已经成为评价油气远景、选区、进行勘探和估算资源量的基础。同时反转构造的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对于盆地地区区域应力场的变更、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析等基本问题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因此,反转构造已成为石油地质界广泛重视并积极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1 反转构造的概念 在地质学界人们早就认识了反转构造,但使用“反转”术语来描述一个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反转始于20世纪80 年代初期。反转构造是由Glennie和Boegner (1981)首先引入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的,他们认为构造反转主要是指原来的构造沉降后来逆转而形成构造隆起。Bally (1983)也认为构造反转是盆地、半地堑、地堑系统由于先存正断层伸展变形作用逆转成挤压力,而向内向外不同程度地旋转。Harding(1983,1985)则认为构造反转即为构造起伏在极性上的变化。当指一个特殊构造时,则系指从原来的构造低转变为构造高。如果规模大,此种变形类型可称作“盆地反转构造”。可见,石油地质学家侧重于盆地的研究,并主张将“反转构造”限制在张性-张扭性背景下变形的涵义上。Glennie和Boeger(1984)认为:“构造反转…指的是盆地逆转为构造隆起”;Bally(1984)认为:“…构造反转指的是地堑、半地堑系统、裂谷或坳拉槽由于使先存正断层的变形作用拉张力转成挤压力,而由内向外不同程度地旋转”;Harding(1985)则认为:“构造反转即为构造起伏在极性上的变化”;Williams等(1989)的定义为:正反转构造是在控盆伸展断层受到挤压作用发生反向运动时产生的,负反转构造则是在先存的缩短构造体系发生伸展作用产生的。Cooper等(1989)指出盆地反转可定义为原来有 一个断层系统控制的盆地,后来受挤压或扭压而产生隆起,使盆地充填部分地挤出,原来的正断层可再活动为逆断层,但也不总是如此。 2 反转构造的分类

有关断层构造方面的一些常识汇总

一、节理 (一)基本概念 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 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 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等)产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 (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张节理大多发育在脆性岩石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 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 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 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 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 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过断层、地质构造带的安全措施

编号:SM-ZD-10972 过断层、地质构造带的安 全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过断层、地质构造带的安全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防治水措施 (一)按照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和安全措施进行探放水工作,交接班交清探放水剩余允许掘进距离不低于30m,总工程师、矿长严格审批。 (二)探放水前必须加固迎头10m 范围内巷道支架,在紧贴迎头打好立柱和栏板,防止发生煤壁因渗水溃塌。探放水过程中如遇到水压过大,不得取出钻杆;应立即在钻机后边打上加固钻机的点柱、撑柱,防止钻杆、钻机移位。 (三)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有疑必停”的原则进行探放水作业,遇到透水预兆,工作面及其受影响向的相邻工作面人员应立即按照既定的避灾路线撤到安全地面,同时电话通知煤矿调度室。 (四)遇断层、地质构造带时,应及时清通巷道水沟,工作面突水时,水能顺利外排。

伸展构造

伸展构造 伸展构造的类型--伸展构造的模式--剥离断层和变质核杂岩 伸展构造是区域引张作用下形成的一套具有特色的构造系统。 马杏垣曾指出:“引张作用也造就了全球范围的构造现象,其规模甚至比挤压变动还要大。” 伸展构造是在区域性引张作用下形成的一套独具特色的构造系统。从全球构造及其演化的观点,挤压作用(如造山带)与引张作用(如洋中脊、拉张带)是构造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相关的两个方面。由于构造研究源于造山带,造山带又以挤压变形为特色,以致曾长期忽视引张伸展作用及其形成的伸展构造。关于伸展构造的重要性,马杏垣教授曾精辟地指出:“其实,引张作用也造就了全球范围的构造现象,其规模甚至比挤压变动还更大”。 从构造应力状态和变形体制看,伸展作用和挤压作用可概括为“开”与“合”。“开”与“合”乃地壳的水平运动,在一定条件下水平运动与升降运动又相互转化。升降运动中的上升隆起往往导致重力势的变化和重力不稳,引起地壳表层的顺坡下滑而形成重力滑动构造。所以,伸展、降起与重力滑动具有相对统一性。 一、伸展构造类型 地堑和地垒--阶梯状断层、箕状构造和盆岭构造 (一)(二)

--大型断陷盆地--裂谷--剥离断层 伸展区构造,以正断层为主构成各种组合类型。 1、地堑和地垒 地堑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是一个共同的下降盘(图A)。巨型地堑系称作裂谷。这里主要讨论一般规模的地堑。 构成大中型地堑边界的正断层常常是由数条产状相近的正断层构成同向倾斜的阶梯式断层系列。两侧正断层可以均等发育,也可以是一侧更为发育。 地垒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反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图B)。两条正断层之间是一个共同的上升盘。组成地垒的正断层可以呈单条产出,也可以是数条产状相近的正断层组成的依次断落的阶梯状断层带。从区域地质构造看,地堑比地垒具有更重要的地质意义。 2、阶梯状断层、箕状构造和盆岭构造(1)

构造带、断层破碎带地段施工安全规定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8934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构造带、断层破碎带地段施工安全规定正式样本

构造带、断层破碎带地段施工安全 规定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在断层破碎带易塌方,防止塌方措施是按设计要 求和工艺要求做好超前支护和开挖后的联合支护,特 别是超前注浆,一是截断地下水流入开挖面通道,二 是提高结石率,增强围岩相互作用力,减轻支护圈压 力,达到降低塌方机率。 在断层破碎带及软岩地段易塌方,造成塌方的原 因多数是地下水原因引起裂隙开张,降低了围岩相互 作用力,加速围岩变形,使支护失稳而塌方,防止塌 方措施是按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做好超前支护和开挖 后的联合支护,特别是超前注浆,一是截断地下水流

入开挖面通道,二是提高结石率,增强围岩相互作用力,减轻支护圈压力,达到降低塌方机率。 施工应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查明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及时掌握前方地质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法。 严格按照设计方法进行开挖,严格控制开挖进尺,开挖后及时支护,严格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组织施工,严格按照设计支护参数进行施工。 在开挖断层破碎带或软岩地段时,除了在开挖时用微震动法外,专职安全员跟班作业,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撤离施工人员,发现底部隆起,必要时对底部设横撑,打底部锚杆或向底部注浆,控制上隆; 为了防止支护开裂,增强钢筋网,必要时用湿喷钢纤维混凝土、调整供架间距等。对装碴设备,在顶部安装砸

断层的类型及特征

断层的类型及特征 压性断层 1.断裂面往往呈舒缓波状,沿走向方向尤其明显 2.断裂面上常有较多的擦痕、阶步、磨光面。并出现动力变质的新生片状物(如云母、滑石、绿泥石)及被压扁或拉长的柱状矿物、片状矿物、砾石、鲕粒、石英、方解石晶片和晶块等,并沿断裂面及两侧作近于平行断裂面走向排列 3.断层中的构造岩,以角砾岩、糜棱岩、断层泥为主,有时还可见到构造透镜体 4.断裂面两侧岩石由于受强烈挤压而破碎、牵引、冲断,从而产生一些伴生构造,如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型分之构造(包括断层和褶曲),小旋卷构造等 5.断裂面常成群出现,彼此平行,沿走向延伸较远,在剖面上常构成迭瓦式 6.逆断层(包括冲断层、逆掩断层辗掩断层)属压性断层 张性断层 1,断裂面粗糙不平,形状不规则。擦痕较少,很少出现大批擦痕,断层倾角一般较陡 2,当张性断裂发生在砾岩中时,断裂面常绕砾石而过,无切割或压扁现象 3,断裂面两侧岩层产状无明显变化 4,构造岩以角砾岩为主,糜棱岩、断层泥较少见。角砾岩大小悬殊,无显著定向排列 5,张性断裂常成群分布,形成张性断裂带。在平面上彼此平行,在剖面上常组成地垒,阶梯等构造。凡追踪“×”形断裂的张性断裂,均成锯齿状,称“之”字形断裂 6,正断层属张性断裂 扭性断层 1.断裂面常较光滑、平整,有时呈镜面出现,常有大量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划痕阶步。断层产状平稳,断层线平直 2.断裂面上有时有新生的硅质、方解石、绿泥石等动力变质矿物,但不如压性结构面常见 3.构造岩常被碾磨很细,有角砾岩与糜棱岩,并具有片理化的窄带。构造岩常成斜列分布与扭性断裂带中 4.断裂面两侧,岩石由于受强烈的扭动而常伴生一些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形及小旋卷构造 5.扭性断裂常成群出现,两组平行,且呈“×”形(常将岩石切成菱形),有时成雁行式排列 6.平移断层属扭性断层 压扭性断层 1.即具有压性特征,有具有扭性特征。上述的压性、扭性断裂的特征均可借鉴 2.断裂面上常可见到显示上盘斜冲的擦痕、阶步。两盘岩石可能发生一些伴生构造,如牵引、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形分支及旋卷构造。这些伴生构造的轴面、断裂面与主断裂面的交线和旋轴,既不与主断裂面走向线平行,也不与其倾向线平行,而是介于两者之间,这是压扭性断裂的一个特点3.压扭性断裂常成群出现,成雁行式、平形式排列 4.平移逆断层、逆平移断层均属于压扭性断层 节理的分类及特征 张节理 1.力学成因:由张应力产生,节理面与张应力方向垂直。火成岩由冷凝收产生的原生节理 2.节理面特征:裂口微张开或较大张开,节理面粗糙,面上无划痕,产状不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不大,在砾岩或粗粒碎屑岩中,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碎屑颗粒,张开而不切断砾石等颗粒,在剖面上常呈楔形,上宽下窄,常被粘土、岩矿脉充填 3.节理的组合特征:常成群出现,并排列成雁行式、平形式,在褶曲轴部常形成与褶曲轴平行的二次纵张节理,当与断层伴生时,常组成边幕式和羽状张节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