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读论语中的哲学思想

读论语中的哲学思想

读论语中的哲学思想
读论语中的哲学思想

读《论语》有感

通过近半个学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更加深入的解了有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也对于自己高中学习的哲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见解。于是重温了一遍《论语》这本经典哲学著作,因为在自己小学时期曾经在补习班专门学习并背诵过,而这次则是以哲学的角度来重新回顾这本书。接下来我阐述一下在读完这本著作后关于我的理解和认识。

《论语》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在平日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人生哲理的言论汇编,虽然全书20篇,内容不多,也没有很清楚的阐述关于哲学的理论,但是话语中寓意深刻,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读后受益匪浅。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重点介绍了关于唯物主义思想和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而这一基本哲学理论在《论语》里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例如,论语说:“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是孔子经典语录,我们从小就学到过的,讲的是对于知道和不知道的态度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行为,这句话说俗话来讲就是脚踏实地做事,而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事求是,对于客观事物的态度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正确认识自己,不盲目跟风。我认为这句话放到今天适用于我们每个大学生,如今的社会,经济发达,科技发展迅速,信息化方便快捷,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社会风气变得越来越浮躁,文化垃圾越来越多,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学生,因为大学生既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却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做学问,研究课题,而2000多年前,论语中已经为我们指出了前进的方向,那就是实事求是。而这一点,大学生很受用。

又如,《论语》中写到这样一句话,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孔子是说,我十五岁便开始钻研学问,到了30岁。完全成熟,四十岁,人就不会为凡事所迷惑了,到了五十岁,懂得了天命难违的道理,60岁,已经能够泰然的处理听到和看到的事了,七十岁,整个人便可以随心所欲的做事,同时又不超出原有的规矩。一个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长,整个人也是不断的成熟和进步,时刻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这正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唯物辩证法这样说,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线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而人的成长,人生历程,和流失的时光一样,无不体现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在读到这句话时,结合课本所学的知识,我感触万分。的确,即使自己仅仅过了20个年头,我也感觉到周围的环境,自身的巨大变化,从牙牙学语的小时候,到一个懂得担当的大学生,周围的老师,同学换了一批有一批,而自我对于事情的看法和认识,也越来越多和全面,可以说,这是一个客观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此外,《论语》中有这样几句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这句话应该很好理解,基本意思就是道德高尚的人通晓义,而一般的人通晓利益。在哲学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书

中说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个人的道德高尚与否,不在于要不要个人利益,而在于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从故人开始就已经教育我们了,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意识,正是我们大学生所应该培养的一种美好品质,而另一句话,说的就是一个人应该立志实行仁道,这样,就不会有恶行了。一个人,应该从小立志,因为高尚的理想对人生对于社会有着极大的贡献,通过立志,我们便有了前进的方向,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轨迹,最后能够在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而这些在课本中我们就可以知道,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进行人生选择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正确的事。而这一点,同样是大学生必备的一个品质,每一个大学生要有属于自己的高尚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只要自己向着理想奋斗,我们便走在了一个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才能越走越远,越飞越高,由此可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多么的重要。

总而言之,2000年前古人为我们创造的《论语》这本哲学著作,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在学习并理解的基础上,也应该在生活中用哲学的思维来思考事情,并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说,哲学对于我们更好的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

论语诵读心得体会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王凤兰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 他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建国已六十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人生,

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一、要勤学善悟,学以致用 读完《论语》之后,脑子里都是中国伦理道德和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但整篇文章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论述。孔子很重视学习态度,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自己的人。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像我们工作时间短的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学习首先要勤奋,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有个著名的成功公式:“勤奋努力+正确方法+讲究效率=成功”。其中把勤奋看成是首要因素,说明要取得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须具备勤奋精神。勤奋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方法,就是要勤学、勤记、勤思,“温故而知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必须认真读书和思考,两者不可废,要养成经常思考问题和总结自己的习惯。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形成自己有理有据的判断,那就是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定期对自己所感所悟进行梳理和提炼,不断温故旧学、收获新知。能“悟”,才能有所提

《论语》小学生读书笔记10篇

《论语》小学生读书笔记10篇 《论语》小学生读书笔记10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小学生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小学生读书笔记1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论语》。这不仅是儒家学说的经典,更是中华传世名著。它章节简短,以雍容典雅的语调简洁凝炼的格言警句来表达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受益匪浅,也让我感触颇深。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教育他的弟子,无论在家还是出外都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民众,并且亲近有仁德。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那么就可以用来读书学习文献知识了。是啊,做事之前先要学会做

人。作为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时候不单单只教他们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教出品德高尚,成绩优异的好学生。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我们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们每天该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我们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论语》小学生读书笔记2论语是孔子写的一本名著,分别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学而第一、第二篇是为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 今天我读了第一篇学而第一,心里有很多感受。其中有一段使我觉得很有道理,这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来共学,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最让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这一句。 我觉得这句话正好指明了我的缺点,我也要感谢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如何改正。以前我总是学了的东西就扔在一边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学完的东西要时时去温习才行。而且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才让我几次考试没得满分。

《论语》读后感800字_800字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800字_800字读后感 【第1篇】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两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 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1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1种教育。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1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1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1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 《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中有1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信念的人。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 《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第2篇】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

读论语心得体会

读论语心得体会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8篇 简洁而经典的语句是中国古诗文的特点,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倍受瞩目。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 《论语》便是其中精品之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贫穷的人羡慕富豪,因为他有让他 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而富豪却羡慕那些平凡的人,因为他们很快活,不会整天杞人忧天地担心钱是否被用光、是否被偷走。 可是,就如孔子说的,快乐的事有很多: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 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现在的大人们,更注重物质化的世界,却忽略了我国的传统观念:忠、信。 曾子提出的自省方法,却恰似给我们亮了一盏明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 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我的课外英语辅导班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有关她的学生的故事。那个学生学习很好,很受同学与老师们的欢迎,但是却有同学 发现那个学生偷同学们的笔和钱,从此,那名学生开始被同学们排斥,最终不得不转学。 这正验证了孔子的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道德永远是做人的第一,想做 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没有德与孝不行。

这些便是给我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论语》,令我受益匪浅。今后,我要细读论语,细读这中华悠悠千年智慧,读懂这其中的做人 道理与处事方法,品尝这暖暖的心灵鸡汤。 读国学《论语》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 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 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 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 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 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 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 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 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 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 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 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 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 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 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

论语读后感800字_论语读书心得五篇

论语读后感800字_论语读书心得五篇 读论语,会从中学到很多做人和怎么学习的方法,喜欢里面的因材施教,不同的人不 同的教法,这样才能够让每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 后感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 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vv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 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 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 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 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 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 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论语》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论语》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论语》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语》的学习心得体会1 《论语》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时期伟大作品。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论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最熟读恐怕就是《论语》。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这部书,去感受里面无穷的智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在自省也。”它使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它像一面警钟一样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见到比自己还有贤能的人,应该要虚心学习,以她为榜样,不应该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见了没有才德的人,也应该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修养。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同样的我们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当天的所作所为,就像《论语》里面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老师所传授的课业,有没有不用心温习?总而言之。我们每天都要做到这

一点,这样才能让我们自己不断进步。 我还觉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求学不仅是为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实践以此为乐,如果我们把学习当成臆见无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难将课业学好,所以尝试着用快乐的心情去学习,这样必定会学得更好。我们的许多同学也像我说的这样,把学习当成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如果他们读了这句话一定会振聋发聩的。 正如宋朝宰相赵普所说的:“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有心的同学何不妨去读一读《论语》,相信你会比我的收获更多的。 《论语》的学习心得体会2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

读论语 学做人

读论语学做人 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论语》则是孔子所表现的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 《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翻译今天的语言是:“把老师教给你的知识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识在现实中实践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奋人心的事。”孔子认为作为教学过程的一方——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就应该是快乐之事。孔子的教学思想完全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并且十分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锻炼知识和提高知识能力的培养。孔子的这句开场白就是告诉弟子们,理论联系实际,把学来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识,才能证明你已经把握了知识。而真正懂得知识的人在现实中的运作会兴趣倍增,会自然产生出需要更多知识的充实。 当今社会知识裂变“一日千里”,知识在不断更新。用传统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事物已经跟不上社会形势的需要,所以老师要经常更新知识结构,要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心与敏锐感,为了培养能够适应这个社会需要的人,老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学习、实践的重要性,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可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都是重中之重。只读书学习而不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就会茫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读死书。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解,精神疲惫,就成为“纸上谈兵”。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多读书、认真学习各种先进教学经验、优秀论文、教学先进案例,而且要勤加思考,不断将所学知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际行动,只有这样做才能使我们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之不断符合社会的需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解释为“在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那么就可以当老师了。”这也就是对我们学习思考提出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温故而知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使我们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社会的需要。相信只要我们深刻体会《论语》中的精辟言论和孔夫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实质,并将其作为行动准则,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实践、反思,定能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下一代 另外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实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

《论语》读后感10篇

《论语》读后感10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作者整理的《论语》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读后感1 交友之道——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讲交友理想中的是中行之人,就是优先会选择守着中庸之道行动的人,如果不能和中行之人交往,退而求其次,孔子讲我肯定是跟狂和狷这两类人往来做朋友,“狂”是傲慢自大的意思,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愤青;“狷”是耿介、洁身自好的意思,有点类似于孤僻的人。孔子为什么要和狂者、狷者交朋友?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思考问题有阴阳两面,狂者的缺点是骄傲自大,但是他们的优点是有进取精神,狷者的缺点是比较孤僻,与身边的人格格不入,但是优点是有自己的人生底线,原则操守,有些事情是不做的。我们从中可受益,一个人最好跟仁人志士,跟君子来往,如果没有,就和狂和狷两种人来往,这是儒家评价人的标准和交友准则。 孔子谈仁——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孔子也谈到刚毅木讷近仁。刚是刚强,毅是坚定,木是呆板,讷是言语比较迟钝。孔子说有这四种性格就接近仁了,他提倡者四种品德。起初喜欢华丽动听的言语,实则易不实,巧言令色鲜矣仁,言语贵简,忌烦,言简意赅就好。猜想毛主席给自己女儿取名李讷,可能有美好期待在里面吧,其他章也谈到孔子提倡守仁守礼,提倡有知,仁,庄;厌恶四方面,总结起来就是不仁,不义,无礼,无智(缺乏明理之心)的人。对照惭愧,犯过很多,须重点修八德,尤其是仁,仁为本,本立道生,切身落实才是功夫,当事上检验,事上磨练。 求同还是求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我们非常熟悉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的理解是如果两个人人生观,婚姻观,价值观,谈任何的问题观点都一样,那可能其中一个人就是多余的,

我读论语有感

我读《论语》 实验二小学尹金凤 说来惭愧,读《论语》还有一段经历,早有过接触,很遗憾只是停留在大概的了解,耳闻孔子的片言只语不求甚解,有幸在百家讲坛聆听到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便对论语产生了兴趣,开始一边啃读论语原文,一边拜读于丹的《论语》心得,虽不能大彻大悟,但感触颇深,给人一种心灵的触动,心中顿生一份感悟。重新审视自己,寻找自己的目标,给自己定位,寻找和把握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于丹教授把《论语》比作一眼清泉,它有特殊的问病功能,叫问病泉,我觉得这话说得太贴切了,我穿越历史沧桑,倾听孔子和弟子们的对话,看到了一个富有政治抱负,毕生致力于教育,潜心研究编撰整理书籍,一生坎坷,一生追求。我感受到孔子超前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及教学艺术,对学生的谆谆教诲,自己的孜孜以求,谦虚好学、矢志不渝的精神,置身这眼活清泉,让我庆幸崇拜之至,见识到了这样一位先师至圣,找到了自己的困惑的症结所在,给我指点迷津,指引我不断前行。 孔子早在2500多年,他就打破等级制度兴办学校,能够和学生坐在一起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进行因势利导地讲解,创造性的进行因材施教教育,而且见解独到,获得教学相长的快乐,足见他的智慧,尤其对学生总是那么和颜悦色,很少疾言厉色,可见他对学生的仁爱之心,足见他的思想境界。不由得想想自己,常常会因为情绪左右对学生的态度,也常常会由于缺乏耐心而责难于学生,也常常会因种种

不如意而埋怨,相比之下自己缺少的很多,尊重、宽容、爱心、敬业大打折扣,究其根源自己缺乏一种大境界,大师的风范,只有了大智慧,大胸怀,大信念才会拥有孔子那样的平和态度。那样的淡定快乐。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他主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从学习、搞教育的艰辛中感受到快乐。他带跟我们更多的启示,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努力教好自己的学生,向他们传授有用的知识,让他们有所发展。还应利用平时的休息时间来不断学习,来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工作和学习中,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中,追求一种涵养,一种自信让我感受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教师必须要有一颗宽容、博大的爱心,这样才能学会宽容与包容别人,并以智慧去解决问题,以人格去感化心灵;爱由心生,心中有爱,言行才能有爱! 《论语》是传承华夏的五千年精神财富,是凝聚在炎黄子孙心中最为神圣的精神圣殿。读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到现代社会中的理性道德。也让我品味了一道丰盛的精神美餐,体味生命的意义。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10篇)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10篇)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10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读书笔记篇1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论语》。这不仅是儒家学说的经典,更是中华传世名著。它章节简短,以雍容典雅的语调简洁凝炼的格言警句来表达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受益匪浅,也让我感触颇深。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教育他的弟子,无论在家还是出外都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民众,并且亲近有仁德。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那么就可以用来读书学习文献知识了。是啊,做事之前先要学会做

人。作为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时候不单单只教他们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教出品德高尚,成绩优异的好学生。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我们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们每天该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我们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论语读书笔记篇2论语是孔子写的一本名著,分别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学而第一、第二篇是为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 今天我读了第一篇学而第一,心里有很多感受。其中有一段使我觉得很有道理,这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来共学,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最让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这一句。 我觉得这句话正好指明了我的缺点,我也要感谢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如何改正。以前我总是学了的东西就扔在一边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学完的东西要时时去温习才行。而且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才让我几次考试没得满分。

(学习心得体会)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论语》,提高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过去只知道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远古时代,中国就有了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排版印刷术,还有文明世界的丝绸之路,加之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祖先有留下了很多宝藏。 对孔圣人的认识,仅是泛泛知道一点点,只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是通过文革运动的批林批孔,把自己的思想一下子搞乱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了外国经济、文化,虽然把我国的经济搞上去了,随之社会风气出现了很大的混乱。尽管中央领导一再出台很多防腐倡廉的政策和法令,媒体不断加大宣传遵纪、守法、崇尚道德文明的法则,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表彰好人好事,每年全国评选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仍不能彻底改变社会秩序混乱的形势。在这关键时刻,我们接触到了大成文化国学班,接触到了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成文化的传播者,敬爱的杨老师,教我们学习了《弟子规》,使我认识到百善之首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人生天经地义的责任和义务,而对亲情友情都同样要付出赤诚的爱心。 通过学习《论语》使我认识到:孔圣人一生都在追求仁德。不论在教育弟子中,或是在周游列国说教中,遭遇陈蔡绝粮困境中都能以博大的胸怀弘扬仁德。他的学生樊迟问孔子:“老师,仁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爱人”。在孔圣人看来,只有能爱人的人,才称得上仁,仁者爱人。我们应该学习他高尚的品德,要以仁心待人,仁者爱人,要从我自我做起,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孝敬父母、长辈、师长,爱护和关心周围的邻里、

朋友。当他们有困难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全力帮助。如上车让座指路,对有了灾难的人应尽微薄之力捐款,对流浪街头的残疾人应随多就少地施舍一点,这些都是一般人的举手之劳。孔夫子又说:“荀志于仁矣,无恶也。”只要我们心中有了仁性,就会致力于爱,有了仁爱就不会再去做坏事。处处关心别人,爱护大家,这样人与人之间,社会才能和谐共处,有了和平、温馨的环境,大家才能有信心、有决心快乐地建设自己的家园,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以往虽然自己也做了些关心帮助别人的小事,但距孔圣人的仁德思想相距甚远,今后我要努力在晚年多做些善事好事,多给子孙周围邻里宣传圣人、君子的仁、爱、崇德、孝悌的思想品质。如果人人都来传颂孔圣人的礼仪、仁爱,祖国变的更加美好。 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年事已进入暮年,《论语》又是一门高深的学文,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很多东西都很难听懂,只能领会一点大意,希望杨老师能考虑到大多数学员文化程度较低,讲课不要太深,由浅入深的满足象我这样的学习要求。以上如有错误,请批评指导。

教师读书笔记 读《论语》有感

教师读书笔记读《论语》有感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步语录体散文,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它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故千年来为论语作注者不尽其数,经典者也是层出不穷,而这些古代学者是用文言注文言,我们已经和传统的文言相去甚远,因此,只能舍远求近——通读一些近现代学者所注《论语》的佳作,在我看来,最为深刻的当属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稍为逊色则有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当然少不了热得如火朝天的《于丹心得》,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大众化的版本来参照,除此之外,还有一本林语堂的《孔子的智慧》堪称经典,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些很好的参照版本,我们想深入到孔子思想里面,还是得亲身去品味《论语》那些古老的文字,还得亲身去体味孔子的箴言,亲自去领悟孔子的智慧。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他虽然生活贫苦,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过:“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身贫且贱,一生生活艰辛,在他55岁那年,认定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可能在鲁国实现,于是开始周游列国,但是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接受其政治理想,他受到了一次次的拒绝,但他又一次次的振作,向下一个国家迈进,坚定不移的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直到13年后,他才认识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回到故乡,从事教育活动和整理古籍,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孔子苦难与辉煌并行的一生,我认为可以从中学到孔子那种在求知上的永不满足,永远追求智慧的人生态度;还有他那种对自己信奉的价值体系的实现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和那誓不罢休的毅力。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他认为一个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学习上常犯的四种心理表现,即广泛而不精、知识面过窄、把学习看得太容易和有畏难情绪。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给予帮助、补救。就是说,学生心理的差异性,决定了因材施教的必然性。 在教学上,孔子还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以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如子路、

《论语》优秀学生读后感10篇

《论语》优秀学生读后感10篇 《论语》一书都是写做人的道理,比如说:“有些人喜欢帮助别人,助人为乐。有些人学而不厌,谦和待人。”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语》读后感尚帅艺 《论语》就像一杯耐人寻味的香茶,越品读就越能体会出文言文之间蕴藏的知识。走进了《论语》这本书,我看到了万人师表、学识渊博的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把他平日的言行给记录下来,编成了《论语》。《论语》一共有20章,记载了孔子各方面的言论,围绕着“仁”这个主题编制的。孔子是中国儒家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不管在过去还是现在都起着很大的进步意义。《论语》不仅是古代文学的典范,而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学习中国文化的开始。 《论语》的第一章就是学而第一,以学为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它的意思是说:“学习过后能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现在的一些学生把复习甚至于学习看做是一件很痛苦、浪费时间的事情。但是你如果把学习看做是一场游戏,我和你之间的学业上的较量! 我读完第一章,突然明白了:学习的过程应该取长补短,应该更好的完善自己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修养。 论语读后感张大勇

今天我和我妈妈去书店看了一本书,书名叫论语,是李耳和孟子的名人名作。我叫妈妈帮我买了一本,回家后,我看了这本名叫论语的书。觉得内容十分精彩,我觉得这是一本教育人的书。看到书里面有好多语言,比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精诚所加,金石为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几句话让我永生难忘。 看完这本书,我被书里面的文字所吸引,让我懂得要尊老爱幼。让我受益匪浅,我今后应该继续看这些书。 《论语》读后感 《论语》一书都是写做人的道理,比如说:“有些人喜欢帮助别人,助人为乐。有些人学而不厌,谦和待人。”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做人只要行为正当、品格高尚就好,还有要以德服人,心胸宽大。 《论语》这本书真不错! 《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讲述孔子学生的语言、行为的一本书,非常著名。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如: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这句话让我懂得了干什么事都不要太冲动,要再三思考。我们的智慧还比不上孔子,所以遇事还是考虑再三为好。 读了这本书,感觉好象在古代一样,满脑子都是孔子、贡子、颜回、冉求等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朗读的时候,觉得自己仿佛就是孔子,最大的感触就是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在实际生活当中,有一些人就像颜回一样勤奋好学,有一些人就像宰予一样在课

读孔子的论语心得体会

读孔子的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维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上面是学习啦带来的读孔子的论语心得领会,欢迎查看。 读孔子的论语心得领会一: 《论语》这本书只管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却蕴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丰富。《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小人乎”“巧言令色鲜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比较相熟但白话文件精炼的言语中却已经蕴藏着很多的道理在外面这本书中每句话后面都配上了译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评点让读者更容易接近孔子从中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为人处世。 《学而》一篇中孔子谈到孝悌忠信等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准则。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崇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君将不君;国将不国……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到的命题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小人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只管并不是全都适合但基本是正当的。必竟跟封建社会不一样了如今的人有了本人的规范例如咱们推戴古人的”愚忠”“愚孝”。

几千年过去了孔子在做人与学习的关系成绩上所强调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如今仍然遭到肯定。 《为政》一篇也谈到了人生的涵养。孔子把孝的成绩礼节的成绩忠信的成绩义勇的成绩看得很重。认为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品格就谈不上有道德也就无奈立足于社会更无奈管理国家。另为孔子对许多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本人的看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咱们强调了做人要实事求是别不懂装懂。”先引其炎而后从之。”则交到了咱们要有注重实际的求实精神。”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显露孔子轻言重行的倾向。咱们可以从这些舆论中学到孔子的思维而对于咱们当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论语》所带给咱们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时说不尽的有空休闲时真该拿出来读一读。 读孔子的论语心得领会二: 读了《论语》一书,我感触很深,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失去了升华。 所谓《论语》,即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维家、政治家,也是我国现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还是我国第一个零碎阐述教育思维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方法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微小的深远影响。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3篇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3篇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一: 天地人之道:就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和感悟的吧.孔夫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圣人.《论语》教给我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柔的生活的态度。 神于天,圣于地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于障锝,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认得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为无比强大。 我今天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是《论语》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 什么叫天人合一?我认为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有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在《论语》中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我认为:一个人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 感悟: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 佛家有个小故事: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走到河边,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老和尚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过了河。小和尚惊得膛目结舌,又不敢问。这样走了二十里路,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 这个故事的道理其实和孔夫子教给我们的一样: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14.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自己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论语》告诉我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的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与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一个字是仁字。 在这个世界上,《1》什么人最重要? 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 《2》什么事最重要? 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3》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 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自己感悟: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事智慧。《论语》的精华

《论语》读后感600字优秀作文范文10篇

《论语》读后感600字优秀作文范文10篇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600字优秀作文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论语》读后感范文一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 读《论语》,本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看好书,写读后感的任务,可看着看着竟在书中发现了一个个灵魂,一个个穿梭于“仁”、“学”、“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灵魂。我还看见了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孔子,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一个“刚、毅、木、讷”的孔子,一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一个“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个…… 孔子是很讲究学的,在他的《论语》中就有学而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

是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态度才会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要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治学:“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了就要重新再复习一遍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同样的,孔子也是个孝子,大爱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对人民的博爱,还有对长辈们的孝爱。可是如今的人们渐渐地对孝这个字的认识越来越淡薄,原本闪光的字眼逐渐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这样坠入了一个他们自认为的美丽却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完全颠覆了平日里人们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许你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给他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质上的丰富;是对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为了他们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损害道德的事情;是爱自己,而不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让父母担心、忧虑。 在《论语》中有一句话令我深思熟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们班这个小小的集体也会有“姚明”“王羲之”“达芬奇”“宋祖英”“华伦庚”“冰心”等。有的人学习不好,可是篮球却是动若脱兔;有的人体育不好,可是书法却是龙飞凤舞;有的人书法不好,可是绘画却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绘画不好,可是唱歌却是娓娓动听;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却是满脑子的数学;还有的人对数字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倒是写起作文来便妙笔生花

读论语有感350字5篇

读论语有感350字5篇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论语有感350字,希望大家喜欢。 读论语有感350字1 读>,我学会了:讲仁爱,讲理论,讲修己,讲道义,讲理性,讲中和,讲学习,重教育在此之中,最重要的是讲道义,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敬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怨而友其人”对呀!人没有了道义,还会有朋友吗?孔子最看中精神价值。他说:”见利思义”把”义”放在”利”上,把精神放在物欲之上。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把对道的追求,看成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他以救世为己任,网,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认为”人能弘道”,为了行道,他坚韧不拔。”知其不可而为之”,甚至不惜”杀身以成仁” 人不但要讲道义还要讲仁爱。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仁”.他对”仁”的解释是”爱人”,这是”仁”的重要内涵之一.他认为一个人的爱心应当从小就开始培养,年少时在家中救应该爱父母兄弟;长大了进入社会要爱他人,”仁”的最高境界则是爱广大人民”泛爱众,博施于民而能济”.

>——一本教会我做人的书,它将伴随我走向人生的每一步 读论语有感350字2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论语流传至今,这位清廉的圣人教给了我们知识和各种礼节、学习方法、交友之道、处世之道等,他从7个方面将这些写得淋漓尽致、由浅而深,而且适用现代社会,会给我们以启发。 例如学而篇是给我最大启发和教育的。 学习并不是死记硬背,要经常去温习功课,每次都要用心去学。每天提醒自己为他人办事是否尽心,同人相守是否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用于实践,学习不仅仅是读书写字而是如何在学习中领悟深处的真谛,所以孔子提倡实践,将所学到的东西反复揣摩真正掌握才能体会到喜悦。 真正好学的人,应该多与他人切磋,与远道而来的朋友一起讨论、交流,我认为这样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这一位智慧老人在中国悠久文明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通过历史的镜子照亮了我们。 读论语有感350字3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