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定稿: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设计

定稿: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设计

定稿: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设计
定稿: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设计

作业名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顺利落地,需要有“学科表达”和“教师理解”,只有找到“落脚点”,核心素养才能成活,才能有生长力。无论是“学科表达”还是“教师理解”,最后都应聚焦在“课堂”,“课堂”才是实施核心素养的最佳“落脚点”,用课堂视角审视核心素养是实施核心素养最为有效的策略。

内容说明:教学设计是教师的常规工作之一,当前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日趋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新取向,根据所给模板完成1课时的教学设计。

—以下拓展学习资源的学习不计入成绩考核,仅供课外学习所用—(免费

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 1.在音乐课堂中引入器乐教学。器乐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器乐包括口琴、竖笛、电子琴等,课堂上应用器乐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其意志品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合适的打击乐器分发给学生,鼓励其为乐曲进行伴奏,要求学生尽量做到音准、节奏准,并有意识的注意到乐曲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根据乐曲情绪的变化适当调整节奏,手脑并用高度集中,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某种乐

器的演奏技能。初中音乐课堂上,老师 要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 其坚强的意志品质。 2.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初中音乐课 堂上,老师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心理 素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比如初中阶段学校会组织各种合唱比赛,每个学生参赛要有较强的协作精神,才 能保证良好的合唱效果,必须严格按照 规范的节奏掌握变化的旋律及音量,并 统一音色发出和谐的和声,这个过程中 要保持音乐的完美性,学生必须互相合 作才能共同完成,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乐观的心理素养。 初中学生学习压力大,音乐可以使其保 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精神,并且学生 的气质、风度、个性等也会受到音乐潜 移默化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人格。此外,音乐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性格特点选择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的音乐

作品,比如周杰伦等当红歌星的歌曲, 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会大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矫正学生不良的 心理素质,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3.音乐课堂上学生美德的培养。初中音乐 课堂上的歌曲通常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和声丰富,再配合具有诗情画意的歌词,可情操产生直接影响,以对学生的情感、道德、虽然这种影响不是显性的、是不 可量化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 的引导学生如何通过音乐作品认识人性、体验情感,感受音乐作品中真、善、美 的力量。与乐曲相比,一首歌曲的歌词 更易于理解,因此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通 过歌词体会歌曲的意境,比如《七色光》节奏轻快,鼓励学生奋发向上;《团结 就是力量》则通过雄浑有力的曲调对学 生产生感召力、凝聚力,增强其合作意 识等。不同的歌曲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 情感体验,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及喜悦,

中小学音乐教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

中小学音乐教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 摘要:在当今的社会发展需求影响下,“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成为了教育界热烈探讨的话题,并由此衍生出了极其符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育又当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大潮,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求人才?本文针对此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自身看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小学教育;音乐教学 一、核心素养教育背景概括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进步,学生基础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自身素质素养培养越来越重视,教育理念与观念也随之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相关部门适时的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颜这一观念。从作用来看,这一观念很好的解答了“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关键性问题,为任课教师的教育指明了明确方向,并且其在学生的终生学习发展中持续不断的发挥着其整合作用,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具备系统性并且能够充分在实践中进行整合;从概念上来看,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自身接受教育时,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样的品格与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世界观、价值观等多方面素质需求的结合体;从性质与状态上来看,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促进个体终身学习与进步的保障。对于受教育的学生而言核心素养则是自身知识、技能、世界观、价值观等学生自身素质的综合体现,其在学生的学习工作中具备终生发展性,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具备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促进了学生以更为良好的状态融入社会,并反过来以这样健全的素质素养状态产生优秀个体促进社会进步。 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概括的来说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大致分为三方面: 一是培养受教育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感知。在相关资料中,对于审美感知的定义为“审

怎样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核心素养

怎样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核心素养 怎样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核心素养 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音乐课程改革及新课标中也体现了素质教育之观念,突出了以音乐审美为中心,提倡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重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强调音乐于文化的关联和多学科综合,注意完善评价机制。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和探索。 一.提高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需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仍然受着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中主要以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为主,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是教师的主导为主,极少以学生的作为学习的主体;并且在小学的教育中,音乐课是不被重视的,虽然我国已经大力的推行素质教育,并对音乐课程的改革,但这些对农村的小学教师的观念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仍然采用传统的片面的分数评价为标准,对于音乐教学更是不重视,以为人人都可以教音乐,导致音乐教学的质量一直不高,面对新形势下的音乐教育的挑战,应当转变传统的音乐教育的观念。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二.提高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才会有一个愉快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往往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机械的教育方式,经常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喜欢学生音乐课上的活泼劲,以为这是在扰乱课堂,严令大家做好,只注重书本的知识,而缺少对歌曲的深入的挖掘,导致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反感,更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学习的音乐的兴趣,并善于保护和培养。在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喜欢音乐,但唱起歌来就是表现的不是很自信,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时,我一边鼓励她,一边教她怎样唱好一首歌,保护他对音乐的兴趣,人也变的自信多了。 三.提高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需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可见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的素质。因为音乐是抽象的听觉的艺术,要注意培养感知的能力来提高审美能力;音乐是充满情感的艺术,字里行间都表达着浓浓的深情,所以要注意在音乐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的表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的能力的提高。 四.提高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需注意因材施教

音乐课堂的核心素养

音乐课堂的核心素养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实施,对于音乐教学实践来说是考验与体验。当前有些教师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注,与这一问题紧密相关。从基于三维目标的音乐教学,转变到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需要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理念和方法上实现新的探索。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进入教学实践,将创新我们的课堂教学。那些对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的教学方法,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但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改变,才能秉承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使得音乐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也才能让学生以更高的兴趣和热情投入音乐学习,使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课。下面笔者将以湘教版二年级上册合唱教学《贝壳之歌》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新颖的导课,激发音乐课堂的生命活力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应加强音乐律动与体态动作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行走、舞动、画线、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二、预设与生成,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预设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运用系列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做分析和策划的过程,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探究并获得发展的一种预案。预设是为了更有效地生成,使生成更有把握,更富有成效性。只要我们在课前多一份精心的预设,课中就可能多一些精彩的生成。预设得越充分,课堂上的调控会越灵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会越深刻,音乐课堂才能收放自如,轻松驾驭。这样的预设是有弹性的,是留有回旋余地的。 三、利用多媒体,为音乐课堂注入生命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得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多媒体进入音乐课堂,辅助音乐教学,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变得直观具体化,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焕发音乐课堂的生命活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启发学生欣赏音乐美,引导学生对审美的体验。 四、视听歌舞联动,使音乐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音乐学科中的核心素养

音乐学科中的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变革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切入点、突破点和成长点。我们所要求的是核心素养是对育人目标的具化和细化,是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在新时期基础教育育人目标的完善。下一步,核心素养在学校的落地,需要从学科、学段和校本化方向努力。从课程方面来说,核心素养还需与课程进行进一步整合,包括进行结构整合、内容整合。如把国家何地方课程进行领域整合,在领域整合基础上制定课标,形成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体系。从落实核心素养方面来看,目标、过程和评价都不能抛弃。引入核心素养体系并不是要抛弃三维目标,而是考虑如何在核心素养体系下重新建构三维目标。我们要构建了科学与技术、人文与交流、艺术与欣赏、健康与运动等四大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而且还紧抓学科整合、拓展实践活动和改进课堂教学三个途径,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自主音乐需要自主音乐需要是学生自觉进行音乐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素养在音乐学科的具体体现。发展学生自主音乐需要有情感、认知和意志等不同层次,其一是对音乐产生兴趣爱好,将参加学习音乐和音乐活动作为获得快乐生活,满足审美需求的一种途径;其二是在有实际体验的情况下,主动将音乐作为保持心理健康和谐的工具;其三是把学习音乐作为提高文化修养、促进自我发展与完善的自觉追求,将参加音乐活动作为一种文明生活的方式。对于经过十余年学校音乐教育的高中生来说,自主音乐需要主要表现在:能积极参加各类音乐活动;对音乐具有一定的兴趣爱好;能经常用音乐给自己带来快乐情绪;能主动选择合适的音乐活动调节情绪、平和心理;参加音乐活动时具有较主动的审美意识。音乐实践能力音乐实践能力是学生音乐素养的重点。普通高中学生应具备的音乐实践能力主要包括音乐表达与表现能力、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音乐创造与想象能力、音乐交流与合作能力,其中最核心的是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学生掌握音乐实践能力应以用为本,围绕学生在校时和毕业后经常进行的音乐活动,重点培养选择合适作品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感

音乐核心素养

音乐核心素养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音乐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且是高级能力,不是普通的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作为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学会生活更要培养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做一个阳光向上快乐的人。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的。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反应社会现实的艺术。而音乐教育则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的途径。当今社会,科技和信息的高速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向音乐教育发出新的挑战。小学的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环节,对小学生的人格的塑造、思维、创造力的开发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发怎样促进小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提高呢现在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才会有一个愉快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往往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机械的教育方式,经常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喜欢学生音乐课上的活泼劲,以为这是在扰乱课堂,严令大家做好,只注重书本的知识,而缺少对歌曲的深入的挖掘,导致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反感,更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了,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因为音乐本身就是自由的、没有束缚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学习的音乐的兴趣,并善于保护和培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动起来,善于表现自己更好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美国着名心里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当今的教育不再是过去了,教师应式的教,学生死板的学,而是把教育变的更为艺术,把学生的学变的更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的学,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在课堂中学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思维,表现自己的能力,这也正符合我们学校所倡导的“少讲多学、精讲多练”,把学生培养成为课堂的主人。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以教授学生音乐知识、培养学生音乐

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且是高级能力,不是普通的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作为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学会生活更要培养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做一个阳光向上快乐的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的。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反应社会现实的艺术。而音乐教育则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的途径。当今社会,科技和信息的高速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向音乐教育发出新的挑战。小学的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环节,对小学生的人格的塑造、思维、创造力的开发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发怎样促进小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提高呢?现在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才会有一个愉快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往往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机械的教育方式,经常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喜欢学生音乐课上的活泼劲,以为这是在扰乱课堂,严令大家做好,只注重书本的知识,而缺少对歌曲的深入的挖掘,导致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反感,更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了,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因为音乐本身就是自由的、没有束缚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学习的音乐的兴趣,并善于保护和培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动起来,善于表现自己更好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美国著名心里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当今的教育不再是过去了,教师应式的教,学生死板的学,而是把教育变的更为艺术,把学生的学变的更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的学,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在课堂中学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思维,表现自己的能力,这也正符合我们学校所倡导的“少讲多学、精讲多练”,把学生培养成为课堂的主人。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以教授学生音乐知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同时把课堂教学变的灵活多样,把教学阵地交给学生,教师只做一名“指挥官”,去引导、点播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变成“复读机”,一尘不变的跟着老师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从点滴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可见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的素质。因为音乐是抽象的听觉的艺术,要注意培养感知的能力来提高审美能力;音乐是充满情感的艺术,字里行间都表达着浓浓的深情,所以要注意在音乐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的表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的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总之,这些“素养”是需要教师一点一滴培养的,而对学生来说确是受益终生的,为将来具有良好的审美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归根到底音乐文化包罗万象作为教师的我们还要不断的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多学习、多看书,提升的自己的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成就美好的人生。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1.自主音乐需要 自主音乐需要是学生自觉进行音乐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素养在音乐学科的具体体现。发展学生自主音乐需要有情感、认知和意志等不同层次,其一是对音乐产生兴趣爱好,将参加学习音乐和音乐活动作为获得快乐生活、满足审美需求的一种途径;其二是在有实际体验的情况下,主动将音乐作为保持心理健康和谐的工具;其三是把学习音乐作为提高文化修养、促进自我发展与完善的自觉追求,将参加音乐活动作为一种文明生活的方式。对于经过十余年学校音乐教育的高中生来说,自主音乐需要主要表现在:能积极参加各类音乐活动;对音乐具有一定的兴趣爱好;能经常用音乐给自己带来快乐情绪;能主动选择合适的音乐活动调节情绪、平和心理;参加音乐活动时具有较主动的审美意识。 2.音乐实践能力 音乐实践能力是学生音乐素养的重点。普通高中学生应具备的音乐实践能力主要包括音乐表达与表现能力、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音乐创造与想象能力、音乐交流与合作能力,其中最核心的是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学生掌握音乐实践能力应以用为本,围绕学生在校时和毕业后经常进行的音乐活动,重点培养选择合适作品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感受和表现优秀作品的能力,即兴表演和创作的能力等。音乐能力的基础源于音乐实践经验,因此,学生应具有较丰富的歌唱和聆听经验积累,应熟悉经典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应熟悉各类常用的音乐活动形式。作为音乐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学生应能够较准确地歌唱若干首中外着名歌曲和公共活动常用歌曲,能视谱歌唱或演奏简单作品,能较好地融入集体歌唱或演奏等表演活动,以便在需要音乐的场合选用合适的形式与作品参与音乐活动。 3.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情感体验是指学生在听、唱、奏、动等音乐活动中,通过直接体验(音乐感知觉直接产生的情绪体验)和间接体验(音乐表象及联想产生的情感体验),用音乐表达与抒发情感,或从音乐感悟与激发情感,这是音乐从音响形式转化为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且是高级能力,不是普通的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作为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学会生活更要培养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品质做一个阳光向上喜悦的人。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反应社会现实的艺术。而音乐教育则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严重的途径。小学的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环节,对小学生的人格的塑造、思维、创造力的开发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发怎样促进小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提高呢?现在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最佳的老师。只有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才会有一个欢愉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往往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机械的教育方式,经常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喜欢学生音乐课上的开朗劲,以为这是在扰乱课堂,严令大家做好,只注重书本的知识,而缺少对歌曲的深入的挖掘,导致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反感,更不会产生优良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了,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因为音乐本身就是解放的、没有束缚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学习的音乐的兴趣,并善于保护和培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动起来,善于表现自己更好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当今的教育不再是过去了,教师应式的教,学生死板的学,而是把教育变的更为艺术,把学生的学变的更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的学,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在课堂中学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思维,表现自己的能力,这也正符合我们学校所倡导的“少讲多学、精讲多练”,把学生培养成为课堂的主人。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以教授学生音乐知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同时把课堂教学变的灵活多样,把教学阵地交给学生,教师只做一名“指挥官”,去引导、点播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变成“复读机”,一尘不变的跟着老 1/ 2

音乐核心素养——《剪羊毛》教学设计

《剪羊毛》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剪羊毛》,并为歌曲编创伴奏、伴舞进行表演。 二、歌曲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甚广的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剪羊毛”这一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棉”夸张地形容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把“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象,很有意趣。 歌曲为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前三个乐句节奏基本一致,“×·×”附点八分音符构成的节奏贯穿其中。句末都以“×·×| ×○ | ”这一节奏型收尾,旋律中以分解的主和弦音进行,使得曲调色彩十分明亮,情绪轻快活跃,展示了剪羊毛的工人熟练、轻捷的动作。第四乐句从高音“2”的附点节奏开始,连续级进下行到下方八度主音“1”。突然反跳上行八度,表达了对劳动的热爱和自豪的心情,坚信劳动能创造幸福的生活。第二乐段前两个乐句音调高昂,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明快,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两句重复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三、四乐句,劳动者有节奏的动作和乐观爽朗的性格,点出了“热爱劳动”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目标 1、体会歌曲的劳动场景,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创造美的意识。 2、学会歌曲并用愉快、活泼的声音演唱。 3、编创伴奏、伴舞进行表演。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歌曲并能用愉快、活泼声音演唱。 难点:能够用所学的节奏型及表演动作为歌曲编创伴奏、伴舞。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道具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情境导入 ①师带着无线小话筒,打扮得像一位导游 师:同学们,看老师这身打扮像导游小姐吗? 生:像。 师:我很高兴为303旅游团服务,小游客们一切听从刘导游的指挥。 ②师表演魔术 师:看,我手上什么也没有。现在看,这是什么? (拿出准备好的有绵羊图案的坐垫) 师:请你们看看、摸摸,坐垫是什么材料做的? 生:肯定是羊毛。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羊毛用品呢? 生:(略) 师:看来羊毛的用途很大,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现在我们就去游览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 [设计意图:简短的谈话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新课教学作铺垫。] (点击课件感受音乐,欣赏澳大利亚风情) (二)澳大利亚风情介绍 1、多媒体出示相关的澳大利亚风情画面。 (播放《剪羊毛》伴奏,点击课件进行解说) 师:小游客们请注意,该下飞机了。 看,是什么在迎接我们呢? 生:澳大利亚国旗。 师:真聪明,这就是澳大利亚国旗,它正向我们挥手致意呢!好像在说:“欢迎小朋友们来澳大利亚做客。” 师:为防止迷路,我们先看张地图。 2、师生共同看地图,师解说。 师: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水,被称为“南方大陆”。面积有769.2万平方公里,首都在堪培拉。看到了吗?离堪培拉不远处有一座著名的港口城市——悉尼。别着急,待会我们会一一游览。

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渗透核心素养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且是高级能力,不是普通的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作为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学会生活更要培养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做一个阳光向上快乐的人。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的。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反应社会现实的艺术。而音乐教育则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的途径。当今社会,科技和信息的高速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向音乐教育发出新的挑战。小学的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环节,对小学生的人格的塑造、思维、创造力的开发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发怎样促进小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提高呢?现在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才会有一个愉快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往往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机械的教育方式,经常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喜欢学生音乐课上的活泼劲,以为这是在扰乱课堂,严令大家做好,只注重书本的知识,而缺少对歌曲的深入的挖掘,导致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反感,更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了,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因为音乐本身就是自由的、没有束缚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学习的音乐的兴趣,并善于保护和培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动起来,善于表现自己更好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浅谈音乐教学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74663656.html, 浅谈音乐教学核心素养 作者:丁洪媛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25期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文化内涵,并阐述了音乐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五大积极作用,即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为之后的相关教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素养核心素养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精神水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慰藉,音乐教育作为能够提升人们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越来越被重视。要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21 世纪新人才,从小注重其音乐教育是有效手段,因此关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提升其音乐素养,是我国倡导“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 2中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文化内涵 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指在其接受各学段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音乐创造、音乐表现和音乐反应能力,并且能够做到在积极的感性的沟通和交流下,进行可持续的音乐参与,根据合理的依据来理解并判断音乐意识在现实世界中所起到的作用。良好的音乐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在当前和之后的生活中适应社会有共同感觉力、有人文精神扩展力和有社群包容力的社会要求。下图为音乐素养内涵的涵扩图,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中小学音乐素养的文化内涵。 3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起到的作用 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操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起到的作用无疑都是积极的。 3.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 良好的音乐教学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为音乐的感知、表现和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进行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加强时,教学方法可以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探寻节奏,从而进行模仿和感知,在体会节奏的美妙的同时,初步识别不同节奏之间的差别,从而达到培养和锻炼其感知节奏的能力。在进行模仿学习中,不应该过分追逐其模仿效果,要求每个中小学生都有出色的音质或者高超的技能,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天性,根据每个孩子的自身特点让他们做自己愿

小学音乐课的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课的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踩雨这首歌天真浪漫,童趣怏然。歌曲描绘了夏天孩子们在雨中嬉戏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夏季踩雨时的愉快心情。 歌曲为带引子、尾声的二段体结构,拍子,宫调式。引子部分1—4小节生动形象的模仿夏季初雨的声响,营造了一个细雨蒙蒙的意境。第一乐段5-12小节,由4个乐句组成,节奏明快、活泼,运用重复模进的手法展现了孩子们在雨中愉快嬉戏的场景。第二乐段节奏舒缓、旋律连贯抒情,表现了孩子们在雨中尽情享受踩雨的快乐,抒发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尾声再现引子的旋律,使全曲首尾呼应,进一步抒发了踩雨的快乐。歌曲表现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理念: 理念与“雨中乐”为总情境。以“雨”,的音乐形象为线索,先通过“听雨”的环节让学生感受电子琴上模仿的“雷”、“电”的音乐形象;其次通过“戏雨”的环节使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培养旋律流畅感;再通过“看雨”的环节让学生感知歌曲的音乐形象;最后在“踩雨”的环节中让学生在“玩”中熟悉音乐的节奏、旋律,以便更好的学唱歌曲《踩雨》。目的: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乐趣。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旋律流畅感。 难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钢琴、电子琴、打击乐器、竖笛。 教学过程: 一、激趣练习 1、在《电闪雷鸣波尔卡》的音乐中让学生进入音乐情绪感受雷鸣、电闪。 2、带着打击乐器走近音乐新视听-快快乐乐敲一敲;快快乐乐吹一吹。 二、听雨

1、听一听、辨一辨、说一说。老师在电子琴上模仿电闪雷鸣、雨滴等声音,学生发挥想象踊跃发言。 2、听赏《春雨沙沙》,边听边想歌中的雨声是用什么声音来模仿的?(人声:沙沙沙……) 导入新课:春雨是柔和的、夏天的雨是怎样的呢?(老师再一次的在电子琴上巧妙的弹出夏天的雨声、青蛙、小溪等等) 3、学生听着《踩雨》想象踩雨的心情 三、戏雨 1、听着音乐把在雨中的表现及心情表现出来。 听音乐进行情景表演。并且学生评价。 四、看雨:师言:刚才同学们的情景表演很好,老师想把雨中乐用唱的形式表现。听老师范唱。 2、学生用动作形容雨落下的顽皮。(滴、敲、打) 3、默唱:边听边想,从情绪、速度、力度音色来表现夏雨 的顽皮。“踩呀踩呀踩呀踩呀踩”由弱到强。 五、踩雨:1、看课件轻声唱。2、边唱边自由的“踩雨”4、齐唱。5、即兴表演,师生评价。加进打击乐器。 6、分领唱齐唱、跳、打击乐器把踩雨的欢乐表现出来。 7、竖笛吹奏“踩雨”。老师范奏、学生唱指法。 8、旋转舞台大表演,师生同乐去〈踩雨〉,乐在心中。 六、小结:同学们夏季踩雨很快乐。春、夏秋冬有这各自不同的性格,同学们还可以找一找赞美四季的歌曲。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1.审美价值。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是将音乐列入中小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理由。长期以来我们以科学实践的方式和方法来教授音乐、学习音乐,使音乐偏离了人类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世界,由于受某种思潮的影响我们过分强调了音乐的德育价值,将音乐教育视为促进德育的一种工具。应该说,音乐有德育的功能和作用,但音乐教育的长处在于给人的道德观念以情感上的支持。所以,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我们的课程改革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这才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因此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乃至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必须体现这种理念。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美鉴别能力的音乐听众。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必须调整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坚持下列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理解“整体大于元素的总和”这一心理学原理,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地讲授。注重艺术实践的本质,摈弃科学实践的做法,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的原则,也是我们当前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强调音乐概念应和音响尽量统一,只有这样我们学到的才能称其为是音乐,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单纯的记忆概念对于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来讲是毫无意义的。还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技能技巧的学习过程应始终贯穿着学生的情感参与,只有这样,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审美价值,成为审美教育。 2.创造性发展价值。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要求。许多国家都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例如美国在六十年代为了研究音乐对人在创造能力发展方向的作用,在哈佛大学设立了“零点项目”研究部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美国政府将音乐列为核心课程提供

(落实)高中艺术、音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落实)高中艺术、音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艺术 艺术感知能力 艺术感知是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对生活、文化和科学等情境中艺术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学生在各类艺术的节奏、力度、色彩、结构等艺术语言的联觉中,形成艺术通感,探究各类艺术的独特性和关联性。 艺术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学生艺术修养的精神追求,是美感愉悦、优雅气质、生命关怀的心灵建构。学生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情境中,感受艺术魅力,体现生活情趣,追求诗意人生。 艺术创意表达 创意表达侧重于理解想象、表现创造、反思评价等艺术活动。通过艺术与生活、文化、科学紧密相关的个性化艺术创作实践,学生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并将艺术课程中获得的创意表达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和生活领域。 音乐 自主音乐需要 1

自主音乐需要是学生自觉进行音乐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素养在音乐学科的具体体现。发展学生自主音乐需要有情感、认知和意志等不同层次,其一是对音乐产生兴趣爱好,将参加学习音乐和音乐活动作为获得快乐生活,满足审美需求的一种途径; 其二是在有实际体验的情况下,主动将音乐作为保持心理健康和谐的工具;其三是把学习音乐作为提高文化修养、促进自我发展与完善的自觉追求,将参加音乐活动作为一种文明生活的方式。对于经过十余年学校音乐教育的高中生来说, 自主音乐需要主要表现在:能积极参加各类音乐活动;对音乐具有一定的兴趣爱好;能经常用音乐给自己带来快乐情绪;能主动选择合适的音乐活动调节情绪、平和心理;参加音乐活动时具有较主动的审美意识。 音乐实践能力 音乐实践能力是学生音乐素养的重点。普通高中学生应具备的音乐实践能力主要包括音乐表达与表现能力、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音乐创造与想象能力、音乐交流与合作能力,其中最核心的是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 学生掌握音乐实践能力应以用为本,围绕学生在校时和毕业后经常进行的音乐活动,重点培养选择合适作品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感受和表现优秀作品的能力,即兴表演和创作的能力等。音乐能力的基础源于音乐实践经验, 因此,学生应具有较丰富的歌唱和聆听经验积累,应熟悉经典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应熟悉各类常用的音乐活动形式。作为音乐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学生应能够较准确地歌唱若干首中外著名歌曲和公共活动常用歌曲,能 2

相关主题